当前南海局势论文范文

2024-12-09

当前南海局势论文范文(共4篇)

1.当前南海局势论文范文 篇一

南渔船

南海局势最新消息:中越之间围绕“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的海上对峙仍在继续。越南在派出船只企图骚扰中国钻井平台作业的同时,宣传机器也全力为其行动制造合法性。越南通讯社昨日竟称,中国渔船刻意倒车用船尾撞击越南船只,并指责中国“企图制造越南渔船冲撞中国渔船的假现场”。

越南通讯社6月10日晚引述越南渔检局透露的消息称,当天在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周围海域有43艘渔船活动,越南渔检局同时指责中国渔船“以咄咄逼人、盲动的态度围堵越南渔民的渔船”并诬称有中国渔船“主动加速并驶在越南渔船前面,然后又蓄意往在后面航行的越南渔船方向倒退,企图制造越南渔船冲撞中国渔船的假现场。”

6月10日西沙海域对峙画面,三艘中国船只(右)追逐一艘越南渔

政船(左)

根据越南通讯社的.报道,对峙海域已从钻井平台周围5-6海里左右延伸到近10海里处。中国在这一海域保持38艘海警船、13艘运输船和6艘军舰的护航编队,阻挡越南船只接近“海洋石油981”号实施干扰。越南媒体称,中国船只“随时冲撞越南船只并使用高压水炮向其喷水”,将越南船只的活动范围远远推到钻井平台范围以外海域。 越南国家电视台则报道称,中国执法船以6-8艘一组的方式主动驱赶靠近钻进平台的越南船只,并对其使用水炮射击。

中国执法船在“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周围巡逻

中国最大的海警船“海警2506”船在“海洋石油”981周围巡逻 根据越南通讯社的消息,在连日对峙后,越南船只已经退避至距离钻井平台38-40海里的海域。越南声称越南船只在那里“组织开展捕捞作业,展开维权斗争”,同时指责中国船只的行为“非法”,要求news/55ADA4AAA03BB219.Html中国将钻井平台撤出相应海域。

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就越南非法强力干扰中建南项目一事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转去中国的立场文件《“981”钻井平台作业:越南的挑衅和中国的立场》,并要求秘书长将中国的立场文件作为联合国大会文件散发给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立场文件附有中国企业在中国西沙群岛毗连区内的作业位置图以及长期以来越方承认中方对西沙群岛主权的相关材料。

中国船只对接近钻井平台的越南船只进行水炮驱逐

王民强调,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中方规劝越方从维护中越关系和南海和平稳定大局出发,尊重中方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立即停止对中方作业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扰并撤走现场所有船只和人员,缓和紧张局势,使海上尽快恢复平静。中方将继续努力同越方沟通,争取妥善处理当前事态。

2.美是搅乱南海局势祸首 篇二

近期,美国表示,不仅希望将P-8反潜巡逻机部署到马来西亚,并且还要在南海持续进行抵近侦察,并且认为此举是完全有理由的。针对美国持续介入南海这一情况,张召忠认为,美国目前不断地在中国周边排兵布势,已完全由几年前的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从在冲绳建立军事基地到P-3、EP-3等侦察机不断在南海进行侦察,保持一天24小时对中国不间断抵近侦察,并且在日本横须贺部署航空母舰母港,在菲律宾将进行驻军。最近,美国又高调地表示,要重新发展常规潜艇。张召忠表示,此举是美国加强对南海控制的一个讯号。近年来,美国对新加坡、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家进行军事援助,不断深化对南海的控制,已经成为搅乱南海局势的祸首。

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强大的“敌人”

当前,南海争端已成为牵动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议题。相对于冷战时期美国对南海的中立态度,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对南海问题采取了积极干预的态度。1998年,美国把南海问题放在亚太安全战略的框架下,介入南海问题,将其作为遏制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美国“小鹰”号航母进驻新加坡樟宜军事基地,标志着美军开始重返东南亚。

张召忠认为,美国如此态度起伏,究其原因,是美国希望利用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美国需要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进而增加国防预算,加强军备,促进美国军事工业发展,这个“敌人”就是中国。因此美国利用各种战略,如制造中国与邻国的矛盾纠纷,以期达到减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控制太平洋,扼守中国出海通道。

中国不仅要“守门”,还要会“控球”

張召忠说,南海争端与中美关系紧密相连,成为牵动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议题。太平洋就像一个足球场,面对南海纷争,我们要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的行动表示我们的存在,采取积极防御战略,守好自己的门;另一方面,即使美国不断联系外援在中方球门口威胁我们,作为场上的球员,中国不仅要懂得防守,也要学会控球,把握时机,掌握主动,让南海问题降温,合理解决南海纠纷。

3.当前台海局势的新发展与前景展望 篇三

蓝营内部:

2010年5月5日在国民党中常会上马英九解释:台湾目前的作法就是在两岸互动、亚太局势上努力扮演“和平缔造者”,而不是“麻烦制造者”的角色,而且他对两岸和平深具信心。

绿营内部: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是不是要以放弃原则,放弃防卫,放弃自己对亚洲稳定力量的责任,去屈从中国(大陆)的意志?” 马英九说,不要求美国为台湾而战

一、当前两岸关系的新进展

1.祖国大陆形成对台新思维,两岸关系取得全面进展

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六点意见”赋予了对当前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指明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方向与途径,初步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当前在“六点意见”的指导下,两岸关系取得新的全面进展,呈现出“平台多样化、交流全面化、成果显著化”等特点。

(合作机制,对两岸增进理解、建立互信、(2)两岸交流全面化,和平发展酝酿新突破

一是两岸经贸交流日渐深化。

二是两岸文教交流日趋热络。其一文教交流形成对话机制。其二文化入岛交流十分活跃。”。其三两岸文化合作迈上新台阶。是两岸人员往来层级提高,人数剧增。其一人员层级逐渐升高。其二规模不断扩大。(3)海峡两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一是两会协商迈入常态化新阶段。

二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

三是两岸同胞共克时艰,加深了彼此感情。

四是解决敏感问题取得新突破

2.马英九大陆政策总体上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一年来,马英九在大陆政策上的调整力度较大,更加务实、理性、开放,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新定位两岸关系。二是认同中华民族与文化,主张两岸加强文化交流。

三是推出多项开放两岸交流的举措。四是主张采行务实、弹性的“活路外交”。五是采取“守势”军事战略。

二、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两岸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良性循环趋势、岛内民意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等有利形势下,应理性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还面临一系列变数。

1.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

阻挠台当局开放陆生赴台、承认大陆学历,给两岸启动政治对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了一定阻力。

2.两岸政治互信不足制约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

虽然两岸都对未来关系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但因历史包袱沉重,加之缺乏稳定化机制,在涉及政治性等敏感议题探讨时,双方均显得政治互信不足。

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问题上,两岸看法明显不同。因互信不足,短期内两岸在军事互信机制或和平协议上达成协议仍显艰难。如果两岸不能进一步建立互信基础,那么两岸关系就会停滞不前。

3.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仍有较深疑虑,对两岸关系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

三是迅速修复美台关系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美台关系迅速改善。

四是对民进党静观其变

三、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展望

展望未来,尽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一定阻力和挑战,但两岸交流合作深化趋势不可逆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1.两岸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提升

2.两岸文教交流将迈上新阶段

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也为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可以预期,2010年两岸文教交流将有新突破。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将深入展开,陆生赴台、承认大陆学历将逐步落实,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将进入研究和规划阶段,商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有望纳入协商议题。

3.两岸政治性议题短期内难有突破

胡锦涛总书记表示,“双方要为今后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创造条件”,未来两岸将逐步碰触政治性议题。但在民进党牵制、民意疑虑、美国压力的情况下,马英九当局多次强调“两岸政治议题不可避免,但时机未到”,其大陆政策呈现“经济开放、政治保守”的特点。因此,两岸高层难以在短期内启动政治对话。

4.美日本对台政策的两面性将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日本历来非常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美国始终有一部分人将中国大陆作为美国潜在的对手,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大陆的一颗棋子;同时美国在台湾还有投资、军售等重大利益,因此美国既希望两岸之间改善关系,又害怕两岸关系发展太快,更不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后的国家完全统一。美国对华对台政策历来实行双轨制。

4.澜湄合作可有效缓解南海紧张局势 篇四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已迈入了务实推进的阶段。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合作、农业和减贫等五个领域被优先推出,作为澜湄机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几个领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符合中南半岛国家所处阶段的发展需求,这是澜湄合作机制从提出概念到建立机制花费仅一年多时间的最大缘由。

之所以说澜湄合作机制有可能成为东亚的下一个增长极,乃是源于中南半岛地区在未来世界新增长级中的地位以及东亚发展模式的特点。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ACI”概念(东盟+中国+印度),以购买力平价计算,预测三个经济体到2030年各自的人均GDP将翻两番,占全球GDP的份额将从2010年的24%上升到39%。届时,ACI区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一极,而中南半岛地区则是这个增长极地理上的中心区域。

从二战后东亚的发展进程看,增长中心从日本往西移动也是一个历史事实。日本在鼎盛时期经济增速连续十多年保持在10%以上,之后过渡到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速也有十多年保持在10%以上,然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大,也有人提出若干产业从东部沿海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模式。而这些产业一旦从中西部地区跨越国门,就会有机融入中国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中。

目前有理论认为,产业转移的母国和目标国之间人均收入差距相差20年或者一倍左右最为合适。以人均收入衡量,美国和欧洲处于最高阶段,日本紧随其后,这些国家在中南半岛也参与建立过一些合作机制,但效果不彰,人均收入差距过大可能是一个原因。在澜湄机制国家中,中国属于人均GDP最高一方,柬埔寨相当于1995年的中国,越南相当于2005年的中国。尽管中国的人均GDP只是在最近几年才超过泰国,但由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收入远高过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中南半岛地区是中国推进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

从对外贸易来看,澜湄机制国家的表现很不错,这意味着这些经济体在体制上是开放的,容易实现对接。目前,全球贸易进入了所谓“新平庸”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时代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中国外贸也已站在历史转折点上。而中南半岛的贸易增速,2010-2015年达到年均12.8%,今后五年仍将保持在10%左右。

此外,澜湄机制成员国贸易平衡的发展动力比较足,通过跨境经济合作、产能合作、产业投资等合作方式,这个机制可能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平衡关系,这对推进互利共赢、巩固双方关系十分重要。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机制不同,澜湄合作各方中,中国的经济体量足够大,在出现摩擦时,中国拥有罕见的回旋空间和让利空间。

推进地区一体化要保持足够动力,也必须看到各个国家这种一体化是否适应各国内部发展需求,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是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按2005年不变价格美元水平计算,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895美元,对应的家庭消费支出是1420美元,中国很快将整体性进入一个消费快速提高的阶段,这是未来中国能够提供给周边和国际社会的一次大机遇。结合东亚其他经济体的消费升级过程,下一阶段中南半岛社会迫切需要改善的是住房、交通和教育。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南半岛国家富裕阶层在这三个领域的消费比例大大高于中国,那么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国家中下阶层的相应消费也将稳步提高。

澜湄机制将有效缓解南海紧张局势

从目前发展态势看,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已经很明显,美欧等遥远的势力都在借南海问题窥探中国对地区旧秩序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推动的地区合作机制无法遮蔽地缘政治的影响。

互联互通被摆在澜湄合作机制的首要位置,尽管符合中南半岛国家的需求,但不可避免产生广泛的地缘政治效应。一个历史证据是,1904年麦金德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的背景就是西伯利亚远东铁路开通。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中南半岛南北铁路建设,国际舆论已经担心,这可能加速陆上东南亚与海上东南亚的分离。从中国的政策立场看,澜湄机制只是对中国东盟关系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分离东盟。就此政策意图而言,下一阶段中国有必要加速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对接。

一般而言,地区一体化推进后,将有效促进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欧盟是这方面的典型,东盟其实也有类似效应。因此,也可以预期,随着澜湄合作机制的推进,作为整体,中南半岛国家的军费开支占政府支出会维持稳定,甚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目前,美国对南海的安全威慑主要依靠在菲律宾部署武力。但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也已表明,对抗中国没有出路,还是要回到合作与谈判的思路上来。这种转变既源于菲律宾国内政治的需求,也是地区一体化进展的结果,菲律宾不能离开东盟。

新加坡是美国在南海安全上的另外一个依托者。作为一个城市型国家,新加坡对中南半岛互联互通心态复杂,担心失去运输通道的中转地位。实际上,新加坡的人力和制度优势,已保证了它的经济地位,特别是加工和创新中心,但其地缘政治优势有可能衰落。

一旦澜湄合作机制在互联互通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提供安全公共品的能力显著增强,那么周边国家的某些利益集团将不得不降低利用美国势力谋求私利的期望,转而致力于提升本国的整体利益乃至于地区共同利益。因此,南海沿岸各国应该多考虑地区共同利益,而不只是各自的国家利益。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室主任)

上一篇:已经工作个人简历下一篇:三八妇女节感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