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家园动员(精选8篇)
1.建设美丽家园动员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女性的专长——美丽家园》。
也许您听到过这样一句现代俗语——生活质量提高了,道德素质却下降了。
我不知道这句话能够引起多少朋友的共鸣。
有谁敢说不曾有乱扔果皮纸屑这种“潇洒”的举动?谁敢说你没有让自己口中的浓痰变成“自由落体”?!当你穿着漂亮的衣裳,
心情愉快地走在大街上时,一口痰突然对你实行了“精确打击”,此时你是何等心情?当你恼怒的时候,是否想过,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一吐为快?!我相信,包括我,大家都有过不同的遭遇。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讨厌的恶习!还有,边吃边扔、乱倒垃圾、乱停乱放等等,都是一种不文明的生活习惯。
这些叫人厌恶的陋习,曾在我们身上无数次地演绎过,只不过你扔我也扔,你吐我也吐,你不说我不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习以为常,自然成了习惯罢了。
而现在仍有许多人每天还在马路街头免费表演着自己的“拿手好戏”!我们文明古老的城市在现代文明的步伐中,道德已显得格外苍白无力!街道在“呻吟”,花草在“哭泣”,有良知的市民们,心早已在颤抖!
朋友们,你能忍心看着与我们生活朝夕相处的城市变成一座垃圾城吗?不,不能!绝对不能!值得欣喜的是,
现在我们城市的主人已经意识到了:陋习不改,何为文明!城市不洁,何为我荣!不要再让街道“呻吟”,不要再让花草“哭泣”,不要再让我们的陋习成为“城市杀手”!
市民们,觉醒吧!让我们积极投入到县委、县政府开展的“三线三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高公共道德素质,让“城市是我家,洁净靠大家”成为永久的肺腑良言;让我们每一个市民都成为我们太和的“名片”,让每一个商店、每一个单位都成为太和的“窗口”,
让每一条街道都成为太和的“彩带”!
朋友们,请用我们丰富的情感,用我们良好的道德素质,用我们勤劳智慧的双手,用我们团结一致的决心,一起来精心打扮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像天空一样湛蓝、像海水一样清澈、像花儿一样娇艳、像树苗一样葱绿。
只要每一个人脑中有绿,眼中有景,心中有爱,我们就会是一个为全国所尊敬的太和,被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美丽太和是我们共同生活、赖以生存的家园,发挥我们女性的专长——美化我们美丽太和,那就让在座的各位评委、
各位嘉宾和朋友与我们女同胞们一起手挽着手共同打造绿色文明、建设美好太和吧!所以请记住,在通往美丽太和的路上,有你,有我!
谢谢大家!
2.建设美丽家园动员 篇二
最近十年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增收,农村住房条件、生活用水条件都有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之后,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仍然有有很多问题,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亟待提升。要想建设农村美丽家园,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1 我国农村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总体上发展是好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生活才会越来越好。那么,目前影响农村实现新农村的主要问题都有哪些呢?
1.1 农村劳动力不足
这是城市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而城市的发展迅速而缺少劳动力,所以,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都进城务工。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4685万人,还在持续增加中,而务工者的平均年龄为38.3岁,最令人震惊的是50岁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同期增长了近600万人。这一庞大的数据显示,农村的劳动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流失,农村真正成了老人村和小孩村。
1.2 农村医疗体制不完善
在农村,现在实行的农村医疗制度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仍有很多人无法看病。看病贵、看病难是农村医疗建设的一大心病。虽然国家增加了大病医疗制度等有利于农村医疗体制完善的政策,但是日益上涨的医疗费用还是令很多农村家庭望而生畏,无力支付。
1.3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些年才开始落地,农村公路、医疗、娱乐、水电、灌溉系统建设一直在进行,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水电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村村通工程一直在进行,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1.4 农村教育现状堪忧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农村的生源不够,或者异地求学,再加上学校基础设施的不健全,老师的水平有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导致村小学已经被撤销。这使农村的教育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随着孩子教育问题的凸显,使得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5 村官素质低下
我们不否认有部分农村的村干部素质高,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无私奉献。但是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村干部都是作威作福,拼命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谋求发展,将国家的政策据为己有,实惠自己捞,将贫困留给农民。尤其是现在的很多村干部自己在城里有房,在农村有耕地,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地主”,农村村官与群众越来越离心离德,农村的发展受到村官素质的限制。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村官队伍是很有必要的。
1.6 农村文化正在消逝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人口锐减,导致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明正在走向衰败,因为无人继承,中国乡村的文明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有彻底消散的危险。
再加上现在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农村的治安问题,这时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家园的道路更加曲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家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所以,只要我们解决了新农村的这些问题,我们美丽的新农村美丽家园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2 建设农村美丽家园措施
美丽农村是中国美的一部分,缺少了,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文明传承。所以“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所以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2.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需要国家继续发力,加大对农村路、水电、医疗、学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分期分批建设,直至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为止。但是投入也要分情况,分轻重缓急,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农村先与现代文明接轨。然后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等建设。
2.2 努力发展农村经济
以各个自然村为单位,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好的可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耕地多的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深耕细作,向土地要产量和收益;有特殊资源的,如矿产、森林、草原的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生产,使外出务工人员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愿意在家乡生活,建设家乡,使农村真正的兴盛起来。
2.3 改善农村教育状态
社会的发展,教育是根本,想要农村的发展生生不息,就要有人才来推动。现在的现状是农村培养的人才都在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我们要改善农村的教育状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老师的待遇和师资队伍建设,使农村教育出来的孩子愿意回归农村,建设家乡。只有通过切实的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改善农村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农村留住人,才能使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步入正轨。
2.4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这里所讲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只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网络进村,使农村与世界接轨,使农民在家可以知晓天下事,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活积极性,和精神生活质量。使他们的生活更加饱满丰富。
2.5 重塑农村文明
将各地农村的传统习俗重新进行系统的总结,并结合现代生活,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农村文明传承。在这一点上,我们既要遵从传统,也要有所创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最终的目的是既能保留农村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又使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发展下去,才能成为一个地区的特色被传承。
综上所述,我国新农村建设既有所成就,也存在问题。总体体来说新农村建设方向是对的,建设美丽家园的心愿是好的,但是在建设的时候我们需要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基础设施基础薄弱、教育现状堪忧、医疗水平低等问题,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纵观我国农村建设小有成就的村子,无不是将这些问题处理的很好,再加上最关键的点,收入水平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能留住人,才能建设更好的新农村,美丽家园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开花结果,收获未来。
摘要:新农村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通过农村优抚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倾斜等措施将农村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是我国农村固有的问题必须解决,才能够使我国农民全心全意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农,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查朝云,杨国亮,马龙.美丽家园建设助推新农村“提档升级”[J].云南农业,2015(9).
[2]赵玉贵,马龙.美丽家园建设促农村和美[J].云南农业,2015(7).
[3]卞瑞鹤,凌崎猛.让农村美起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J].农村农业农民月刊,2014(5).
[4]严锦屏.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作用促进“美丽家园·生态乡村”建设山西[J].青年月刊,2013(8).
[5]张冬科,张建军,王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4).
[6]魏国强.打造生态名城建设美丽家园[J].江苏农村经济,2013(4).
[7]顾绍耕.坚持发展村级经济建设幸福美丽家园——赴浙江东阳市考察报告[J].上海农村经济,2015(1).
[8]易军.大连发展乡村旅游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好切入点[J].辽宁经济,2014(2).
[9]叶敏.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和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2014.
3.建设美丽乡村 构建幸福家园 篇三
一、坚持以文化人,着力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主题公园带动和公益广告辐射的作用,特别是在万泉河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等重点生态文明景区和美丽乡村,用石刻、图说、灯笼等将核心价值元素打造成为人们争相拍照留念的一个个艺术品,“把核心价值观带回家”,耳濡目染、入脑入心。开展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经营等五大文明行动,开展“好民风之村”“先进典型户”等典型评选活动,形成好人受尊敬的价值导向。嘉积镇大园古村依托“秀才村”“博士村”等人文资源,开展古村修复建设和文化传承工程。
二、坚持生态为重,着力打造体现地域特征的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风貌。充分保护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色,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2013年,博鳌镇被评为全国第一批8个美丽宜居示范小镇之一。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实现全市镇(农场)村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村生活污水推行湿地生态化处理模式。
4.建设生态文明,铸就美丽家园 篇四
------专题三读后感
唐纳德说过: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于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切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
什么是生态文明呢?通过对这一专题的阅读,我理解了:它是指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破除了科学发展的颈瓶制约。对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呢?首先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其次,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同样重要,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设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加强制度教育,构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
总之,要以创新的角度正确认识生态,“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态建设中,能变废为宝的东西很多,还需要我们换 思文霞 201301102020 13级心理班
一个角度来认识;还要以科学的方法合理使用生态,有规律的使用生态资源,让美丽的生态环境在科学的使用中更加美丽;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保护生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林业等是其重要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当代大学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又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深浅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代大学生应该站在人民幸福、国家兴亡、民族振兴的高度,积极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效力。为此,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立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落实点滴,从小事开始,从你我开始,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此外,大学生要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者。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成为一个光荣的环保志愿者,从实践中履行青年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承诺。最后,大学生要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宣传者。加强全民意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列中来。
5.加强长效管理 建设美丽家园 篇五
湟里镇武宜村委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受领导委托,就我村近年来在生态创建和长效管理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汇报,抛砖引玉,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下面将我村所做的几项工作向汇报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建立管理组织,责任落实到人。
创建区级生态村,实施长效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05年我村就把创建和长效管理工作列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创建区级生态村和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村干部和村民组长组成,分片负责,责任到人。结合本村的实际,制订了生态村创建规划和长效管理方案,有的放矢地做好长效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制,要求全体村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参与,切实抓好分管片内的创建活动和长效管理工作,谁分管的片内出问题谁负责。成立了8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保洁小组,分别承包河道、村容环境、厕所、道路、健身广场的保洁工作,由村主任主抓长效管理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创建。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村民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意识非常淡薄,随地大小便、随地倒垃圾的陋习难改。在创建和长效管理工作中,我们重视抓好宣传引导和卫生教育,并将它贯穿于长效管理全程。组织村组干部学习环境保护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加深对长效管理的认识;学习省、市、区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领会创建区级生态示范区的意义,了解创建生态村的标准,不断转化思想,端正态度,积极带领群众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和长效管理工作。共印发了相关宣传资料680份发至各农户,入户率达100%;张挂横幅标语,出板报,利用各种会议宣传长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村民对长效管理的认识,引导村民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卫生陋习,树立文明卫生新风,把创建和长效管理逐渐转化为村民的长期自觉行动。
三、健全制度职责,软硬两手齐抓。
长效管理核心在“管”。要“管”就要有章可循。我村根据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要求,制订了两项职责和六项保洁制度,严格规范了管理职责和保洁行为。加强对保洁员的考核管理,实行保洁员岗位责任制,与保洁员签订用工协议。同时,我们还认真抓好软件建设,指派专人负责记载每年的长效管理台帐,收集整理长效管理数据资料,使考核有据可依。台帐资料分类记载,合乎规范化要求。
我村是个贫困村,几年前负债最高时达430多万元,工业经济相当薄弱,2007年工业产值仅1831万元。但在创建中,我村坚持把创建工作放在第一位,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投入
万元,加强环境整治硬件建设,为全村老百姓做了八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①、清淤河塘8条,长度8公里,清淤土方40多万方。
②、户户通上长江水,饮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98%的农户改造了三格式化粪池。
④、建造了公共厕所8座,垃圾房55座。
⑤、村中心建造了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
⑥、铺浇改造水泥路5500多米,22000多平方米。
⑦、改造和拓宽了五座危桥。
⑧、2007年,又为村民建了一个2亩半地的草坪堆放中转场,解决了村道出入口的交通拥堵和卫生问题。
经过整治,村容整洁了,道路平坦了,河水变清了,饮水卫生了,大大改变了我们武宜村的面貌,村民们无不拍手称快。一些不理解不支持的村民也转变了观点,自觉参与到创建和长效管理中来,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
长效管理关键在“长”,要持之以恒,而难也难在“长”。作为村主任,我负责长效管理工作。平时每天早晨上班前,我都要骑着摩托车在全村巡查一遍,一是督查保洁员的保洁工作是否到位,二是指正少数村民的不文明卫生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认真作好记载,作为年终对保洁员的考核依据。几年来在区镇两级的多次检查中,我村的长效管理工作始终获得高分,区检查组领导陈旦久、刘才华多次给予好评。年终我村根据保洁员工作实绩进行百分考核,支付保洁员的报酬和福利,奖罚分明。去年年终,尽管村里资金紧张,但我们根据考核和区镇两级的多次检查结果,还奖给保洁人员2000元。
通过创建生态村和长效管理工作,村民们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从心底里感激党委政府和村委会,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觉悟,改变了陋习,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讲究卫生逐渐变为自觉行动,同时也增进了党群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了村党支部和村委的威信。
创建区级生态村,实施长效管理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我们村将一如既往,不断深化长效管理工作,提升目标,提高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卫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6.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书信 篇六
原来是生活污水与一部分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如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等进入水体后,使水体中的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物质平衡状态。在有氧即溶解氧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排入水体的有机污染物质,通过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反应,而被分离与分解,使水体基本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称之为水的自我净化能力。如果排入到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含量较高,大量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水也就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这时有机污染物便转入厌氧腐败状态,产生硫化氢、甲烷气等还原性气体,使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而且可使河水变黑变混,发生恶臭,严重污染地球生态环境。 水中的有机物始终是造成水体污染河水变黑最严重的污染物,它是水变质、变黑、发臭的主要罪魁祸首!
还有路过时,我还看见环卫工人在河边把垃圾扫成一堆,然后进行燃烧,燃烧过程中气体中有有害物质,使水中的动植物大量死亡。
另外,工业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严重的赫体等化工废气物,也对水质有危害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的调查资料,水变黑变臭变混真的很让人伤心,我国水资源平均拥有量是世界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个人都不珍惜,那么以后连四分之一都没有,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更要努力的保护环境卫生,保护水资源!
对于保护我也要尽一份力量——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这是我的小小建议:加强对工厂排污的监督及管理;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对破坏水资源的任何行为进行处罚;减少用水量。
7.守护茶园沃土共筑美丽家园 篇七
走进家乡, 你看, 那茶树, 一厢厢, 一层层, 依山而植, 沿着台阶蜿蜒而上, 直至云霄;那平展展的茶顶上铺满了嫩嫩的绿叶, 在阳光的照耀下, 茶园绿得发光。每到茶季, 一踏进感德, 迎面扑来的就是独特的茶香。正是这浓郁的茶香, 吸引了多少中外商人, 茶叶也远销各地, 这也让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 茶农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
人们为了增加收入, 砍伐树木把一座座青山变成了一座座茶园。家乡的空气不再那么新鲜;家乡的水不再那么甘甜;家乡的茶叶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甘醇了。近两年茶价大跌, 茶农们叫苦连天, 纷纷跑到外地去打工。殊不知这些都是由于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而造成的。
8.建设美丽家园动员 篇八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丽江市古城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调动积极因素,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古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享誉全球的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持续推进国家文明城市、节水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使城乡环境得到综合整治和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滇西北生态屏障得到充分保护,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得到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初步建立,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更加协调。如今,古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悄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以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
丽江古城作为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不仅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更是在各种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评比中屡获殊荣,“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之首、“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改革30年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这一项项殊荣,如同皇冠上的明珠,为古城不断增光添彩。而这些荣誉的取得,与一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密不可分。
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成功创建,就是古城区大力发展生态文明的一个阶段性成就。自2006年全面启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古城区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克服困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城市绿化工程,相继建成了一系列公园绿地、道路绿化等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推进了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上升,城市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通过不懈努力,于2008年8月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并于 2012年2月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生态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古城区委书记金光闪说。正是对这样理念的坚持,才让古城区成为欠发达地区成功创建园林城市的示范。而2014年成功成为国家级卫生城市,2015年进入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关键阶段,则是古城区在先进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砥砺奋进的一个个脚印……
通过全区各族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古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管理、循环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推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到2014年城镇化率达76.2%,区域发展由原来五乡四街道改变为两乡两镇七街道新格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供排水管网覆盖率达90%,城市绿地率达38.5%。能源保障能力较快提高,彻底消灭了“无电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滇缅天然气管道进入古城区,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形成。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环境更美了,这是生活在古城区23万人民群众最真切的感受。而“丽江蓝”这一新名词也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渠道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丽江人最愿意上网晒的“幸福”之一。
以构建生态产业为重要支撑
丽江就像一幅山水画,南来北往的游客把它作为背景,永远定格在自己的记忆中。居住在古城区的父老乡亲,既是丽江风景最美的元素,同时也是这幅山水画的缔造者。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一个都不能丢,一个都不能偏废。”这是金光闪书记铿锵有力的回答。而古城区所做的就是给生态文明建设找到产业支撑,把生态建设和三大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让生态建设融入其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分不开、割不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立足高原特色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丽江古城区至今保持着水源清洁、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土地无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着无可比拟的立体气候、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旅游开放优势,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保护好这个大自然赋予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古城区高原特色农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古城区立足全区气候及资源优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走出具有高原特色、古城特点的农业发展路子。
做大优势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扶持烤烟、蔬菜、水果、马铃薯、药材等优势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把烤烟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抓,深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2014年全区烟叶产量达4.9万担,产值6199万元,烟农户均收入达到24946.24元,蔬菜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9900亩扩大到3万亩,产值7500万元,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产值6200度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9800亩,全区农民药材年销售收入达6000多万元。做强品牌产业。古城区立足区域特色,走农业品牌化之路,发展名特优农产品。重点建设金山红水塘循环农业示范园、七河旭辰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园、束河雪桃科技示范园、金安玛咖科技示范园、金安玛咖科技示范园等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百岁坊玛咖、红水塘苹果、旭辰无公害蔬菜等数十个农产品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古城高原特色的品牌之路。做好新兴产业。古城区以科技为载体,并结合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引进、转化和开发新兴农业产业。先后成功引进种植铁皮石斛、伸筋草、岩黄连等药材产品,蓝莓、食用玫瑰、青刺果、蜜饯果铺等优质水果产品,辣木等观赏性产品。现在,这些当年的新兴农产品已经推开普及,逐渐成为全区农民的“绿色银行”。做活林下产业。古城区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很大一部分农民生活在山区。林地和果林是群众经营和依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国家生态的保障,也是农民增收和林区发展的出路,发展林下经济意义重大。为此,古城区出台多种措施,给予林下经济发展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全区老百姓利用森林资源和果林地开展林草鸡、林药、林菜、林菌、林畜等多种林下生态种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兴林与富民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调结构 转方式 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是古城的目标,不过一些地方粗放发展、产能过剩的老路,古城区不愿走、也不能走。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发展之路才是古城发展的不二选择。
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建设低碳城市,古城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的相关精神,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耗能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企业适时进行停产、限产调控,坚决按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绿色照明”产品惠民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节能热水泵推广工程等“六大节能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共推广了节能灯 426919支,受益居民达1.8万多户,完成沼气池建设5713口,年可代柴1.8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1.5万亩,在丽江古城、束河古镇推广节能热水泵700台(套),年节电约200万度。按照清洁能源办工业的思路做强工业。古城区着力培育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金沙江“一库八级”电站中的金安桥、龙开口两大电站相继投产运营;依托生物资源优势,加快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建设,抓好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做大做强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产业,百岁坊玛卡、绿丫头果脯等一批本土企业不断壮大;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跨入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行列,2012年进入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行列;2014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1.2亿元。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区,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古城区大力推进集建筑、生活、餐厨垃圾等处置与再生利用为一体的丽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置已进入正式运营阶段,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污水处理率达94%。
(三)提升文化内涵 依托良好生态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古城区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古城区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深入挖掘丽江东巴文化、土司文化、纳西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山体、森林、江河湖泊、湿地、现代都市和乡土风情等自然人文资源,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强化旅游要素配套,塑造自然生态特色,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提升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没有文化的旅游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古城区着重发挥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元素,逐步形成“游丽江山水—览丽江古城—品丽江文化”的旅游发展模式,涌现出了《丽水金沙》、樱花屋、千里走单骑、小巴黎演艺吧等许多文化企业典型。在旅游的带动下,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弘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反过来,文化产业的繁荣又极大地丰富了丽江旅游的内涵,提升了旅游品位,增强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依托良好生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古城区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古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品的保护和规划工作,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每一个旅游项目的上马,每一个景区(点)的建设,都要求进行上档次高规格的规划,做到“保护第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征求游客和广大市民的意见,虚心学习其它兄弟地州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因此,古城区目前已开发的旅游产品如束河茶马古镇、观音峡景区等,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业现已成为全区支柱产业。旅游形象宣传短片《丽江欢迎你》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滚动播出,电视剧《木府风云》在央视热播再掀文化旅游新高潮,先后有15个世界知名品牌酒店进驻我区。2014年,古城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73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8.4亿元,全区正一步步迈向旅游强县的目标。
多年来,古城区委、区政府着眼长远,立足于区情实际,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不断实施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有效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换来了鸟语花香、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好风景。
以美丽家园建设为着力点
驱车沿着新修的公路登上红山村,崭新漂亮的庭院建筑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森林之间,远处繁华的丽江城区和近处怡然自得的田园风光相互呼应。望着日新月异的丽江和村里一栋栋新居,曾经抱怨贫困落后的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龙泉社区红山居民小组的居民,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这是红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农庄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大企业介入、大项目带动、大融合发展,古城区探索出了保护坝区耕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红山模式”。整个红山村顺山势而建,景观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并充分融入民族元素和丽江特色,打造出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特色城镇面貌,实现山、水、田、园、城有机融合,一个升级版的农村正在崛起。
而这可以说是古城区美丽家园建设的一道缩影。
近年来,古城区先后在七河道生村、金山红河村、金安增明中村、束河红山村进行了试点。在这些试点村,古城区加大了农村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用于民居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整治、环卫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等,努力构建以农业游览、有机饮食、民俗体验、农特旅游产品等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建成一个有机生活与纳西文化共生、产业配套、布置合理的郊外休闲度假区式农庄。从2015年起,按照逐年增加投入的办法,古城区重点实施七河、金山、开南3个片区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全面巩固提升古城区新农村建设品质。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村企联动、村企共建等模式,整合资金集中1.6亿元建设4个优势明显、产业支撑有力的特色农业庄园。通过试点建设,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不断形成,实现了在以点突破的基础上,梯次连片推进。
古城区人民正通过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农庄来实现自己的幸福梦。而这个“梦”的发端和结点都在于“生态”二字。从主打生态牌的高原特色农业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从农村危房改造到农村环境集中联片整治,从治理农业污染到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古城区的乡村正在变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下一步,古城区将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树立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立区、环境优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建设、培育生态文明建设良好风尚等战略措施,努力和全省同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编后记:
这世上是否有个地方,让你心醉在那里。让你许多年以后只敢在回忆里张望和徘徊,却再不敢,回到梦境般的秘境中去捡拾。
美丽的湖光山色,神奇的东巴文化,古朴的民族村落,醉人的古城恋歌,蜿蜒的青石板路,独具特色的客栈酒店,幸福的现代农庄,充满欢乐的魅力乡村,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每一次走进丽江古城区,都让人更加沉醉、迷恋。这就是古城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建设美丽家园动员】推荐阅读:
美丽家园建设09-07
建设美丽家园作文11-06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08-25
美丽乡村建设发言06-27
美丽中国生态建设09-11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纪实07-07
建设美丽新农村心得07-10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07-16
九年级建设美丽中国07-25
建设美丽中国学习心得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