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山居秋暝作文

2024-09-28

初一山居秋暝作文(精选10篇)

1.初一山居秋暝作文 篇一

秋天悄然无声的到来了,连绵不断的细雨也如约而至……

秋雨洗礼着这空荡的静山,云雾半遮半掩的包裹着那温和的秋阳。快要枯黄的叶片上沾着点点露珠,秋风恍恍惚惚地吹着橡树,坠下一颗颗橡子。

天空不知不觉的暗了些,空气中夹杂着一缕湿润。几颗早到的星星顺着暗空爬了上来,微弱的闪着小小的光芒,让秋日的夜晚多了些趣味。秋风拂来,有一丝凉意。

对山忽然传来欢笑声,走近一看,一片令人觉得生机旺盛的竹林里,一个长满荷花的池塘边,有一群浣女在谈笑风生,对讲世事。皎洁的白月像是长在了水里,不动了,只听着浣女聊着喜怒哀乐。

泉水缓缓地流着,击动石头的音韵,和着淙淙的水声,轻快而又有韵味。泉水边还长着繁茂的松树,时而落下几片叶子漂流远方,而那照亮它们的明月,就如同神一般的圣洁。

池塘上,莲叶隐隐约约摆动着,鱼儿们在水底欢快地嬉戏着,仿佛这世界属于了它们一般。一条渔舟悠闲地躺在水面上,渔人撑杆眺望远处,水面的青荇百无聊赖地数着星星,好不悠闲。

屋前,一位男子摆弄好他的长衫,倚门而坐,嘴角扬起微笑,面色泛红,取下腰间别着的一壶酒,醉卧在月光下…

2.山居秋暝改写作文 篇二

月亮从山坡下,一点一点的慢慢爬上了树梢。皎洁的月光里流露出一丝丝柔和,月亮轻轻将它洒下,撒落进竹林,透过竹子上密密层层的竹叶,斑斑驳驳印在了草地上。一股清泉从草地边的石头的缝隙里缓缓的流下去,时不时轻轻敲击的石头,每一滴水里好像都藏着一首美妙的曲子。那乐曲随着流水缓缓地流着,时而轻快,时而优美。

竹林里传出阵阵的欢声笑语,洗衣归来的女子的笑声清脆,回荡在竹林间。小舟划过水面,莲花向两旁弯下腰,水面上荡起碧波……

3.山居秋暝改写作文 篇三

月,它发着光,照到松林的细间中,照到小溪上,溪中的鱼儿们本来聚在一起,可是,鱼儿们好像很怕光,纷纷躲到荷叶、石头下了。我往前走了几步,清澈的泉水缓缓地从石头上流过,发出“哗哗”的声音。石头被溪水洗得干干净净,一点污渍也看不出来,在月光下,发出闪闪的亮光。

听,这是从哪里传来的嬉闹声呢?好像是从竹林间传来的。我往竹林间走过去,竹林间有好几个姑娘抱着刚洗完的衣服,往前走。有的姑娘一边笑着,一边跟另一个姑娘说话;有的姑娘和另外一个姑娘追来追去。小鱼在荷叶和荷花下游来游去,渔船伴随着鱼儿的欢迎,满载着螃蟹、甲鱼、小虾和各种鱼回来了。

4.山居秋暝改写成作文300字 篇四

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月光洒在松树之间,一切好似寂静无声,但置身其中可以听到树枝被风吹动的沙沙声,清泉从一块块石头上流过的,发出清脆的叮叮咚咚声,此刻这些声音像一首美妙的音乐,让我感到非常放松。

在高大的竹林中突然有人说话的声音,原来是一群洗衣服的姑娘,她们有的在嬉戏打闹,有的在聊天,在河边那些嫩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纷纷向两旁分开,一阵荷香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那是渔夫打鱼归来,他们唱着欢快的歌儿,脸上充满了愉快的笑容,一定是满载而归吧!

5.山居秋暝 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

(1)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

(2)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2、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意象,进入意境的想象

(2)品读诗味,初步学会鉴赏近体诗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的人,然而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讲一典故:王维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1)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山居秋瞑》图及朗诵录音,营造欣赏氛围。

(2)、品读诗画美

学生齐声朗诵。

想象、描述“诗中画”

(参考:

(一)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有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二)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感悟“画中诗”

——学习讨论诗的前三联画图中所蕴含的诗意。

(首联以“空山新雨”构图,使人顿生“空明”之感;颔联以“明月、清泉”写意,物蓄谋而明志洁;颈联描绘“浣女喧竹、渔舟莲动”的活动之景,表达对政通人和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2、让学生找出意象

(意象:暗含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

意象--------(空)山、雨、松、月、泉、竹、浣女、渔舟

请一些学生谈一谈自己比较喜欢的意象,答案不定。

A、山的美

就像大海吸引普希金一样,王维对山也有着一种特别空灵的爱。“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人都迷路了,一下子让人感觉出山的辽阔和荒远,就如本诗第一句的“空”字,一下子让人想到山的空旷、静谧。写来都极为精彩,不像我们有些同学写文章,只能说:啊!山真美啊!

B、雨的美

雨是我们生命中很特殊的一个情结,极易呼唤出深埋在我们内心的情感。也许是你有一次被雨淋得特别惨,因此你永远记忆犹新;也许是因为你曾经和自己最心爱的人在雨中,同撑一把伞,度过一个美丽的黄昏,因此每逢下雨,你就柔情满怀;或者下雨让你想起你爱的人的流泪,惆怅不已。

而诗中的雨给了诗人什么感觉呢?

雨后的山-------更一尘不染

雨后的松-------更苍翠

雨后的泉-------更动人

雨后的月-------更亮晶

那是一种朦胧又清新的感觉,有机会到山中,同学不妨也去感受一番。

C、明月

提问:这里的明月有什么妙处呢?

月亮通常能带来一种神秘的力量,之所以称之为神秘,是因为这种力量我们不可捉摸,但确实又存在。因为月光的皎洁柔美,情侣通常会选择在花前月下,对心爱之人表达爱慕之情,想象一下一个人顶着炎炎烈日向别人表白那其中的感觉少了多少味啊?呵呵,多半表白不成功。如果有人在月下对你深情的低语,那种感觉一定很难忘。

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里的月光:

雨后的明月

明月下的雨滴------------交织在一起

明月下的松

明月下的泉

D、松、清泉

(1)、月光铺洒松林的景况美吗?月光从疏疏朗朗的松叶之间倾泻下来,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数一数,而这些能让你想起哪部电影的哪个镜头?

(2)、在月光下,清泉从石上流过,你首先看到一条白练,还不仅于此,“嘘-------”等悄无声息的时候,还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淙淙之声,并且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

王维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使他能比一般的诗人更能敏锐地捕捉到自然的各种声响。

E、竹与浣女

浣女:洗衣服的女人,让人很容易想起朱自清“刚出浴的美人”,都写出一种纤尘不染的美。而且这些浣女是隔着竹林来看的,因此更具一种美学效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远看一朵花,近看是地瓜。F、渔舟

生活之美,劳动之美

3、诗人理想

——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含义?

(这一句,可谓诗人情不自禁的流露,这里一草一木,一泉一石,是如此的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如此的美,因此诗人大发感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这里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因而,归隐的愿望便油然而生。)

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寄慨言志,含蕴隽永。

4、鉴赏要点:

A.动静结合

这首诗就是一幅极动人的山水画。笔下意向明月皎洁,泉水清澈。竹林喧闹,莲叶摇动,渔舟穿梭。……竹喧、泉流、莲动是动态美,衬月静、山幽,动静结合。

B.意境优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一类的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的,然而境界却又是异常幽静。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构成这种意境的主力。这难道不是一种意境的优美吗?品味,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四、作业:完成企业创意书。

——公司形象:本公司的“假日闲居”旨在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后的周末或假日,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景区设置:新雨村、陋室、故人庄、山居、田园居、南山。

——日程安排:新雨村(第一天上午及午餐),陋室(第一天下午),故人庄(第一天晚餐),山居(第一天晚),田园居、南山(第二天)。

——具体景点设计:以“山居”为例:

①松林散步,倾听天籁,体味自然。倘有月亮,会有“明月窥人”或“月亮走我也走”的美景出现。②清泉漂流,体会“清泉皮筏石上流”的趣味。③溪中泛舟采莲,时有“惊起一滩鸥鹭”的情景再现。④泉边浣衣、竹林篝火。

6.《山居秋暝》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山居秋暝》。

二、介绍近体诗的常识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三、赏析王维的《山居秋暝》

1.简介王维

王维,字摩诘,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2.品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齐声朗读)

3.分析首联:

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的“空”在这里不当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讲,而是由虚空的意思引申为深远和宁静。“来”,助词,无义。与“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同义 。“新”,清新。词序应为秋晚空山雨后天气新。这两句是说,秋天的傍晚,在一个寂静深远的山村里,刚下完雨,天已放晴,空气十分清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概括地点明了“山居秋暝”这一诗题,又突出了新雨之后和晚来之时这样的意境,从而为第二、第三联的写景作了映衬。因此,这一开头的两句,读来似乎平淡,却很有兴味。

4.分析颔联:

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按照一般的说法应该是“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现在,诗人先写出“明月松间”和“清泉石上”两组自然景象,最后才作力点出“照”字和“流”字,这样就突出了“照”的状态和“流”的动态。这两个动词用得非常好。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动词运用得好,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得作用。还有,“明月松间照”的“松间”二字值得品味:这既显示了月光照在松林之上,又写出了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空隙斑斑驳驳地洒落在地上。意境很美。

5.分析颈联: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的“喧”是指浣洗归来的妇女们在竹林中的喧笑声;仔细推敲起来,里面也包含着妇女们在竹林中穿来穿去的时候竹子晃动撞击发出的声音。“莲动下渔舟”是说水中的荷花摆动,原来是渔船摇过来了。这两句的写法是先写听到的“竹喧”声和看到的“莲动”景象,然后再写“竹喧”和“莲动”的原因,推出浣衣归来的妇女和沿流而下的渔船,从而构成一幅有层次、有节奏的电影镜头般的活动画面,显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这就比“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样平铺直叙、和盘托出要好得多。

6.翻译前三联诗句(找1~2位学生谈谈前三联的翻译)

例:秋天的傍晚,在一个寂静深远的山村里,刚下完雨,天已放晴,空气十分清新。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密密的荷叶丛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7.分析尾联:

诗的前三联着重写景,想象一下诗人给我们描绘地画面: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辉,石上清泉的响声,浣纱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它使诗人感到陶醉,所以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照例的意思,“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这两句原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意思是说,王孙公子快回来吧,山中是不能久留的。在这里王维反用其意,说春天的景象虽然要照例地消失,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因为秋天山中的景物是美好的、值得留恋的;因为这里山村生活的图景是清新秀丽的,令人向往,使人陶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作者的感慨,一方面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情愿隐居山林而不愿意做官的思想。

8、鉴赏要点

⑴动静结合

这首诗就是一幅极动人的山水画。笔下意向明月皎洁,泉水清澈。竹林喧闹,莲叶摇动,渔舟穿梭。竹喧、泉流、莲动是动态美,衬月静、山幽,动静结合。

⑵意境优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一类的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的,然而境界却又是异常幽静的。

9.小结

王维的这首山水名篇,通过对山村雨后自然清新的景物和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和闲适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10.布置作业

⑴背诵默写这首诗;

7.《山居秋暝》导学案 篇七

学习目标1、2、学会分析中间两联的写景特点 体会作者的生活志趣

一、诵读诗歌,注音并解释。

秋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芳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歌大意。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晴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

明月从松林中照下,清泉从大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出一阵谈笑,是归家的洗衣女,莲叶移动,是渔舟顺水而下。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节干枯,王孙们(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三、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从全诗来看,诗中描写了明月、清泉,也描写了浣纱女归来时的喧哗和渔舟在莲塘中穿梭的情景,为什么首句却要说是“空山”?“空山”是着重写自己的眼前所见,还是着重于内心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颔联描写自然景象,颈联则侧重于描写人的活动,诗中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有人说,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人格情操,也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以上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和颈联写景,意境优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这两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走近作者。

杜审言在高宗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找出点名情感的关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怎样的新鲜优美之景?结合诗文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诗文说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安晚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歌大意: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歌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思考:“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颔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山居秋暝教案 篇八

隋国林制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和近体诗的有关知识。2.培养初步鉴赏诗歌语句的能力。

3.品味王维诗歌清新、澄澈的意境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理解诗歌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感。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过程与鉴赏

(一)引入新课 略

(二)方法指津 1.近体诗

唐人称出现在唐代的格律诗体为近体,称唐以前的非格律诗体为古体。近体诗论句数主要有律诗和绝句,论字数有五言和七言。律诗有八句,分四联,两句一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偶句要求压韵,首句也可压韵,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一句内部、上下句之间讲求平仄,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更改。绝句有四句,讲求平仄和压韵,不要求对仗。

2.古诗鉴赏基本要领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三)文本鉴赏 1.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拜佛念经(佛教徒),弹琴赋诗,世称“诗佛”。其诗清幽恬静,朴素自然,达到“诗中有画”(苏轼语)的境界。其山水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著 有《王右丞集》。

传记史料: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2.诵读指导

一、把握节奏

二、读准语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用叙述口吻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轻快语调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用轻快语调读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肯定语气缓缓读

三、读出意境

首联:紧扣题意,描绘出秋天雨后山村傍晚的大背景,要读出深远、幽静、清新之感。

颔联:月下秋山图。明月、松林、清泉、山石几种意象组成色调明洁的图画,具体渲染了山景的清幽。物芳乃为明志洁。要读出欢乐明快之感。

颈联:在“空山”背景上,点缀了人物活动的两幅优美画面。听到“竹喧”声,知道是“浣女”归来;看到“莲动”,知道是渔舟出去。一写听觉,一写视觉。要读出欢乐明快之感。

尾联:是面对景物发出的感慨,巧妙表达了自己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应读出喜爱、宁静之情。

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幽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美点赏析

1、月下秋山图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动静结合,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画面,意境幽静清新。

2、这一联侧重写物,以物芳明志洁,明的什么志? 对极富情趣的隐逸生活的追求。

3、有人说这一联侧重写人,写山村居民淳厚、朴实风尚,以人和而望政通,你同意这说法吗?这一联采用什么手法写景?

①同意或者不同意,但要知人论世,持之有故。②以动写静,正因为山中一切都很幽静,所以竹林浣女的笑声,渔舟顺流而下的声音才如此清晰。

4、颔联、颈联所描绘的自然美趣中包含怎样的意蕴? 诗人洁身自好品格的折射,也是诗人高尚情操的折射。

5、尾联用了什么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直抒胸臆、用典。前两联的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追求极富情趣的隐逸生活的情绪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6、小结全诗的艺术手法。

以动写静、情景交融。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寄物言志,诗中有画,耐人寻味。

四、问题探究

问题:

苏轼曾说,王维诗“诗中有画”,一般视为定论,但也有人质疑此说,结合所学的王维诗歌,并查找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一: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塞上特有的风光,细细品味,这两句诗的确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其一,它有画一样巧妙的构思。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二,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从整个画面背景看,那是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从景物的线条看,纵的有炊烟直上,横的有黄河蜿蜒,圆的有夕阳西下。

其三,它有画一样涂抹的色彩。黄色的是沙漠,橘红色的是夕阳,闪着白光的是黄河之水,还有缓缓上升的白烟。

参考资料二(网上可搜):

1、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 》(北大中文论坛)

9.山居秋暝改写 篇九

不知不觉中,天气变凉了。下了一夜的秋雨,秋意已经走进了山中,它驱走了夏日的炎热,给大地和人类带来了清凉。

王维漫步在小屋中,透过窗户看着空旷的山,一夜的秋雨给这山带来了阵阵的凉意,万物一新。顽皮的月亮在天空中嘻哈打闹,可是一不小心,皎洁的月光射到了松林,洒落到了光滑的地面,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仿佛在给他洗澡呢!王维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宁静、这份恰如其分的适宜。

正当王维听得入迷时,竹林里突然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侧耳倾听,原来是一群洗衣物的女子结伴归来了,走在竹林中有说有笑,个个如桃花一般,美丽动人。也许是她们的笑声感染了水中的荷花,一个个亭亭玉立的荷叶晃动着。走近一看,原来是一艘渔船顺流而下,调皮地向前游,如同一条欢快、活泼的小鱼一般在水中游来游去,动荡的水波和莲花彼此呼应。

10.山居秋暝改写成作文300字 篇十

清冷的明月撒下一抹光芒,照入了松林间,仿佛天宫里的神仙用手电筒照向了人间。风先生正在抚摸着松林,松针发出唰唰的响声,好似在欢快地跳着舞。泉水从石头上流过,发出叮咚叮咚地声音,好似它们在欢快地唱着歌儿。

竹林间不断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瞧,原来是一群年轻的女子,刚从湖边洗完衣服归来路过竹林。她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与同伴嬉闹玩耍,有的在默默地整理着衣物。竹林地风声,女子们的嬉闹声,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突然,湖边传来一阵洪亮的歌声,原来是渔夫唱着歌儿划着船回到岸上,船上载着斗大的莲蓬,肥美的鱼儿和鲜活的虾让渔夫放声歌唱。

【初一山居秋暝作文】推荐阅读:

改写山居秋暝07-06

王维《山居秋暝》翻译及赏析09-05

游天下第一山作文08-08

上一篇:八年级数学上下一篇:灯塔工理解和感想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