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宣传新闻稿(精选11篇)
1.时政宣传新闻稿 篇一
时政)中央新闻单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白瀛)为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中央新闻单位5日前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新闻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
很多新闻单位的“学雷锋”活动中都包含了直接宣传雷锋精神的内容。
人民日报社组织青年志愿者来到北京同心实验学校支教,为作文兴趣班的同学讲述雷锋的故事并对上学期的作文兴趣课进行总结,带领“学雷锋”摄影兴趣组学生为自己同学拍摄全家福。
解放军报社组织50余名年轻编辑记者,走进街道社区,宣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在20多米长的雷锋事迹展板前,很多行人驻足观看,不少人还拿起手机拍个不停。
求是杂志社员工来到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魏家社区敬老院,分组失落孤独的陪老人聊天解闷。
经济日报社33名志愿者来到北京南站,在二楼的东、西咨询台,为前来乘车的旅客答疑解惑;在爱心服务区,帮助搀扶老人、推轮椅、提行李、送有特殊需要的乘客进站等。
新华社则结合十八大精神,向全社干部职工发起“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的倡议,与此同时“新华光盘行动”也全面展开。
工人日报社组织青年编辑记者开展了当一天快递员、做一天清洁工、做教师志愿者、到繁华地段开展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中央电视台将赴石景山华奥打工子弟学校为打工子弟送去关怀;邀请河北阜平县贫困小学学生进京参观学习,活动内容全程拍摄记录。
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妇女报社、农民日报社、中国新闻社、法制日报社、中国纪检监察报也于3月5日前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2.时政宣传新闻稿 篇二
一、电视时政新闻同期声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 实况同期声是指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与新闻内容相关的画面空间 (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共时存在的声音, 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的表现符号之一, 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新闻人物的谈话、现场的声音以及记者的现场报道。显著特点是声画共时, 声音是依附于画面上的, 画面因为同构共时的声音, 更生动真实地再现场景, 是电视台新闻节目最大的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 领导调研和会议等时政新闻在新闻节目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但由于长期以来时政报道的严肃性, 致使长期以来的时政报道大多沿用的是通稿的贴片新闻, 在传播效果上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何让时政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成为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发挥电视自身字幕、画面、声音相结合的优势, 做好时政报道, 有助于我们的时政报道“活”起来。
首先, 巧妙运用电视时政新闻中的同期声是新闻传播改革更进一步深化的手段。我们都知道,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电视频道呈现多元化, 电视台作为大众传媒载体, 面临着收视率的竞争。领导调研及会议等时政新闻作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头报道, 是电视台自身党性属性的需要, 而字幕、画面、实况声音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独有优势, 有助于区别报纸和广播等其他媒体。因此, 在电视时政新闻中巧妙运用同期声, 有助于改进电视新闻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传播氛围。
其次, 巧妙运用电视时政新闻同期声有助于加强时政活动的传播效果。电视现场同期声是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 可以强化现场感, 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包括人的有声语言, 以及现场环境的种种声响等。可以说, 同期声的运用拉近了电视与观众间的距离, 使观众感受到现场的真实气氛, 提高了新闻的传播价值。因此, 在报道重大会议或者是重要领导视察调研中的电视新闻中巧妙运用同期声, 无论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还是在传播会议精神和领导个人表达意向上, 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 巧妙运用电视时政新闻同期声有助于使领导人物亲民化和人性化。时政报道都是以领导活动为主线, 领导们开会、下乡检查和慰问, 是代表党委和政府的形象出现。如果在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巧妙地运用同期声, 就能将领导亲民的一面从电视的角度展现出来。如今年, 笔者随金沙县领导深入所联系点开展群众路线调研时, 就充分运用了实况同期声的视觉效果。报道中, 领导在了解到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虽然地处城中村, 但道路不通、饮水困难、生产生活不便时, 向群众表达了真诚的道歉。笔者运用了其讲话的一段同期声, 并配用了少数民族同胞为感谢领导吹奏芦笙的实况。正是这一大量同期声的运用, 使得新闻节目中领导的亲和力、人性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
二、如何巧妙运用时政新闻实况同期声
巧妙运用好领导调研和会议等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实况同期声, 是新时期深化电视媒体新闻传播改革、吸引观众眼球、增强电视新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同时也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而如何巧妙运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实况同期声, 成为摆在电视时政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要运用好时政新闻中的实况同期声, 需要注意把握好下列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树立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中运用实况同期声的意识。时政报道是一项党性较强的政治宣传任务, 圆满完成新闻宣传任务, 努力提升时政新闻的宣传质量和提升传播效率, 实现时政报道实效宣传效应最大化, 不仅达到领导和个人关注的效果, 同样也是电视台和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工作实力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始终要把做“活”电视时政新闻摆在首位, 因此要求电视时政新闻工作者从接到宣传任务时就应该树立运用实况同期声的意识。要对整个时政新闻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 对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实况同期声进行谋划, 做到心中有数, 忙而不乱。
二是要在选题环节突出对象, 做到宁缺毋滥。注重把握时政新闻运用实况同期声的对象和背景。一般情况下, 电视新闻节目时间较短, 时段控制得比较紧, 就要求我们明确并不是要求所有的领导视察调研和时政会议新闻都要运用实况同期声, 要根据重要性灵活选择,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在采访环节要做到声画同步设置, 打好基础。一线采访记者在拍摄重要领导重要活动或者参加重要会议等电视时政新闻时要巧取角度, 注意画面构图和打开随机话筒, 要时刻关注新闻报道对象在各个新闻现场的讲话 (对话) 和细节的场景等要素, 进行大量的记录和摄制, 切实丰富新闻素材, 这是在时政新闻节目运用同期声的关键和成功前提。
四是在撰写解说词环节要与新闻通稿巧妙结合。电视新闻解说词既要遵循时政报道通稿的审稿程序, 同时又是对新闻通稿的深化, 在撰写解说词时要做到将新闻通稿内容与现场录制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新闻通稿中的一些对现场的文字描写和叙述转化为新闻人物的讲话实况和新闻现场实景, 通过通稿加解说词的转换运用, 选取通稿或解说词前要选准对象, 则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是在后期制作环节要精心挑选画面和场景, 做到有的放矢。精心挑选画面和场景是制作电视新闻运用同期声的关键, 因此, 在时政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要通盘寻找和审查整个新闻视频素材, 精心挑选与时政新闻报道主题相关的场景实况和对话的同期声穿插在新闻事件的解说词之中, 相互融合。这样一来, 既可以不改变新闻通稿的原意, 同时又提高时政报道的传播效果。
总之, 转变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 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 提升传播质量, 既是电视台新闻宣传改革工作的最终目标, 同时也是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工作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 在遵循电视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 积极作为, 主动探索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巧妙运用实况同期声的方法, 才能使时政新闻“活”起来, 做到硬任务软着陆, 实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宣传效率的最大化。
摘要: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 巧妙运用实况同期声, 可以做“活”时政报道, 增强电视新闻视觉冲击力, 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质量。
3.时政新闻的民意化表达 篇三
2009年伊始,《包头日报》开始对时政新闻报道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并非大张旗鼓的改革,而是从新闻理念到新闻实践对时政新闻进行民意化表达。
时政新闻的民意化表达就是要从民众的角度出发,以普通百姓的需求为着眼点,即从原有的一贯的俯视变为平视,通过民众的视角和理解力,去解析政府每一项政策的主观愿望与民众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或肯定、或完善、或改进、或否定,体现报纸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使读者想看、愿看、爱看,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党报的舆论效果。
一、从百姓角度解读政策
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及工作动向,既涉及所在城市、地区的总体发展,又关系到当地百姓生存生活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对国家及省市出台的新规划、新政策进行报道时,绝不能停留在对文件内容的简单摘抄上,要深入了解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政策实施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也都只有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进行解读,才能增强报道的厚度和感染力。
2009年5月20日,《包头日报》在一版报眼的位置刊登一条消息《我市将举办中国·包头2009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在同版二条的位置刊登大篇幅的《我市房地产投资消费呈回暖趋势 房交会应势而生欲锦上添花》。5月27日,一版刊登《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房交会7大主题活动》《房交会期间购房优惠政策解读》《记者算账》《房交会上的大便宜》等报道。如果说读者对20日的两篇报道的反应是“哦,有这样一回事”。那么对27日的报道的反应就是“啊,原来如此”。此后,该报接连就房交会这一新闻热点刊出《三日盛会,三十日筹备》《按流程 拿实惠》《先看房再拿奖》《看房有理更有“礼”》《中国·包头2009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开幕》《比天气还热的房交会》《中国·包头2009房交会成功落幕》《房交会,鹿城期待再相逢》等系列报道。
其实,这组系列稿件中都是典型的时政新闻,是对政府决策和行为的全程反映。但经过人性化的翻译和解读,在普通读者眼里,每一篇报道都吸引眼球。有对政策的答疑释惑,有对新闻现场的真实再现,尤其是记者从普通市民的身份出发,换位思考,使读者在读报的时候很自然地有“我”的角度和感受。
可见,地市级党报解读政策要善于从百姓的位置去研究、分析政策,对读者最关心、最想了解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做深入细致地解读。以最通俗的语言、最直观的表述方式,让读者对政策和政府行为有一个最清晰的认识。
当然,最重要的是,解读政策的时政新闻首先要突出其“有用”,即通过记者的采访明示市民,从政策中可以把握哪些机会,可以规避哪些风险;其次,要突出其接近性。不论从空间上、时间上、心理上还是利益上都要与读者有很强的接近性,从中找到政策与读者的共鸣点、共振点,这样才能在党报和读者之间彼此产生互動。如果在报道中能出现活生生的“人”,将会使稿件更具有亲切感,使受众在带有感情的阅读中认清宏观经济形势,并认同国家政策。
二、从便民角度诠释成就
工作报道和成就报道是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一个地方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的重要载体。以往类似报道多是从被报道者角度出发,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通篇的经验做法、大量的数字统计,看似全面细致,面面俱到,实则枯燥乏味。
针对这一问题,《包头日报》进行了积极地创新和探索。2009年5月10日,《包头日报》一版刊登《大包线包头枢纽完成热滑试验》及《大包电气化铁路开通能带来什么?》两文。前者是一条很重要的新闻,但如果单单是这一条新闻的话,不仅单薄,而且社会反响不大,读者最多反应“又建了条铁路而已”。于是,记者利用已经掌握的新闻背景和素材,在《大包电气化铁路开通能带来什么?》中对其进行清晰地分析,使读者明知,这条铁路不仅是电气化铁路,而且与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运能和运力增强了,可以改善本地的投资环境,可以在5个小时内到达北京,可以摆脱“一票难求”的窘境等等。
可见,从便民角度来诠释成就,可以让地市级党报的声音更加权威,与读者的距离更加贴近。
三、大题小做拉近距离
大题小做,是指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切入和表达重大的主题,即主题报道事件化,事件报道故事化,故事报道人物化,人物报道细节化,细节报道人文化,大主题有小落点,大事件关注小人物,理性的东西力求感性化,宏观的事物力求微观化。
近年来,在传媒市场化的过程中,受众流失成为制约党报尤其是地市级党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市级党报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首先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对象——受众,特别是研究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新闻本身是“快消品”,应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才易于被受众接受。
一是寻找小巧切口。很多时政新闻都蕴涵着重大主题,我们在报道时可以为这些重大的主题寻找一个小巧的切入口,把它作为突破口,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选具体的人和事或者平凡普通而又为受众所熟悉的现象,由此切入,扩展开来,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先微观后宏观,既能让受众耳目一新,又同样能表达深刻宏大的内容。
二是展示生动细节。细节是媒体报道最有表现力的语言元素。作画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新闻报道也是如此,要善于展示生动的细节,把有特点、有冲击力的新闻细节加以放大,作为报道的重点支撑。时政报道要用细节感染受众,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城市台时政新闻“八股”之困 篇四
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已有时日,新闻记者通过走基层与转作风,真正把文风落实到为受众送上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这是“走转改”最终的落脚点。改文风的成效如何,各地时政新闻的变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检验指标。综观全国城市电视台,尽管时政新闻出现了些许鲜活的变化,但是“八股”化现象依然严重。
新闻“八股”犹存
所谓新闻“八股”,意指内容空洞、形式死板、表现单一的新闻表现形态。城市电视媒体的贴近性、鲜活性与实用性本应成为最好的竞争利器,但就目前来看,“八股”型新闻报道在各城市台的时政新闻中还屡见不鲜。
1.文稿戴“帽子”
戴“帽子”主要指新闻稿件的写法与结构,通常是指为了体现报道的重大政治背景和时代背景,而引用大量文件及上级领导讲话来阐明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这些“帽子”往往千篇一律、内容空洞。在城市台的新闻实践中,重大报道、主要领导的报道还普遍存在戴“帽子”的情况。如一篇关于市委书记调研的报道,新闻的开篇:“抓改革是市委市政府当前研究部署的‘四仗’之一。我们将重点对五大领域的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认真总结前阶段改革成效,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步推进改革的思路、任务和举措。”这段文字要传递给受众的有效信息有多少?这种业界常说的“正确的废话”,这种用在哪里、用在哪篇报道都可以的通用式“帽子”应该改改了。
2.报道论“排名”
在时政新闻中,以领导排名来安排新闻播出次序是各台惯常的做法。有些时候,排名靠前的领导参加的活动的重要性、信息量、受关注度等,不如排名靠后的领导参加的活动,这就给当天新闻的编排带来挑战。按照常规,值班编辑会按排名顺序播出,在稿件的处理上,“次要”领导出席的活动尽管内容信息丰富,也只得“配合”主要领导稿件的长度做删减。但是从新闻规律、传播效果、受众关注程度等方面来考量,这种“论资排辈”的新闻编排有待改善,灵活的新闻创新与编排技巧需要更多更合理地运用到新闻实践中。
3.活动走“形式”
对时政新闻报道,有人曾经用一段调侃式的说法来进行总结:“领导没有不繁忙的,活动没有不重要的,讲话没有不指出强调的。”在时政新闻中,最常见的一种题材是领导调研活动,最常用的报道方式是,领导到了某某地方进行了实地检查与察看,然后就是大篇幅的领导讲话。当下,一些地方出台了一些领导新闻报道规范性文件,但还普遍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状况。有时候同一位领导一天好几个活动,给受众的感觉是,领导的活动形式重于实际,布置重于落实。没有结果、走马灯似的调研报道,有损领导形象,也难以清楚表达当下的工作重点。
4.内容重“讲话”
在时政报道中,领导讲话是报道的核心内容,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会对活动背景、现状及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也是时政新闻报道上情下达、重要信息发布的价值所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对领导讲话内容的取舍与在报道中所占的比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领导讲话中的亮点没有很好地提炼,容易陷入“领导讲话大段照搬”、“大重点套小重点”的误区。同时,领导的“一言堂”使报道单调无味,信息点淹没在大量的套话中,丧失了新闻本身的意义。
创新破解之道
要想让时政新闻成为真正的新闻,媒体人要在新闻理念和实际操作方面大胆创新。
l.按新闻规律办事
新闻规律是新闻的根基,只有按照新闻规律来审视、采制、评价新闻报道,才能使新闻归于本真。时政活动能否成为新闻,要看活动本身是否具有新闻性,想告诉受众什么信息。其次才是如何去表现与表达。如果活动本身具有新闻价值,那么,新闻规律首先要应用于采制环节。记者要学会以平民的视角来解读时政新闻,以去芜存菁的手法来突出有效信息点,以平实易懂的表现方式来展现内容。按新闻规律办事还要体现在新闻的制作环节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充分运用于时政报道,篇幅长不能说明领导重要,不能体现领导形象高大,相反,刻意拉长、内容空洞会影响领导的形象。
2.创新表达技巧
声音是电视媒体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让声音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是电视人的惯用手法,让新闻人物开声是做好时政新闻的一件法宝。综合使用好现场同期声、采访、记者出镜和背景声,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时政新闻告别单一的、哑巴式的、单调的表现方式,使时政新闻更具活力。
画面是电视新闻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手段,时政新闻与其他新闻的不同之处在于,时政新闻更多的是会议画面和人物画面,这给画面的可视性和鲜活度带来一定制约。在画面的创新上,时政新闻画面要借鉴商业广告的处理方式,做到优美与丰富兼顾。对时政新闻来讲,优美就是规范到位,丰富是要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尽可能根据文稿内容,搭配有针对性的画面,拓展表现方式。
在新闻后期处理上,编辑技巧的创新必不可少。一要学会取舍。时政新闻播发顺序习惯于用领导排名来确定的“惯例”,与新闻规律与新闻价值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在时政新闻稿件的处理上,要注重运用编辑意图与技巧,学会合理“挑选”稿件。在实践层面,一位领导多个活动的新闻安排在同一天播发的情况时有出现,要尽量避免这种大面积“撞车”。在时效允许的前提下,科学的取舍不仅使重点更加突出,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进入多个重要讲话相互影响的传播误区。二要学会轻重稿件搭配使用。要根据内容的重要与否,进行大胆的删减,内容丰富的要系统介绍,言之无物的要简单处理,做到时政报道重点突出,内容扎实,通俗易懂。三要用好用足领导讲话。时政报道中,领导讲话往往涉及多个重点,内在逻辑又时常环环紧扣,全部同等分量报道,不仅篇幅长,而且重点难以突出,这就要求在后期处理上,吃透讲话精神,理清报道思路,既要完整展示重要内容,又要简明扼要,点拨到位。
时政信息资源是一种具有后续拓展性的资源,给后续报道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时政新闻记者要处处留心,做个“有心人”,用好时政信息资源,在以民生的视角解读时政内涵的同时延续时政新闻的影响,通过有意识的策划报道来行使好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
总之,城市台时政新闻报道的探索一直在进行,要牢记时政报道不仅是领导活动的报道,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闻的本质。没有信息内涵,没有受众关注的时政报道必定会沦为电视垃圾。
5.2010年9月国内时政新闻 篇五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2、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特意前往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体现党和国家对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老战士的关怀,今年我国将向在乡抗日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此次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发放对象为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期间入伍、目前健在的在乡抗日老战士,发放标准为每人3000元。发放资金由中央财政拨付。3、2010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及分析报告9月4日在安徽合肥公布,中国石化继续位居榜首,500强入围门槛从上年的105.38亿元上升为110.84亿元。而且,中国企业500强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比重继续攀升,经营绩效保持领先。
4、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9月4日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指出,经过10年历程,我国电动汽车已经从研发阶段进入产业化阶段。
5、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5日在福建厦门联合发布《2009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再创新高,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56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1%,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名列全球第五位。至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连续8年保持增长势头。
6、改革开放创伟业,科学发展再争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9月6日上午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7、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6日上午在广东深圳会见了前来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胡锦涛在会见时说,李嘉诚先生是香港工商界的杰出代表,是著名企业家。长期以来,李先生坚持爱国爱港爱乡,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和保持繁荣稳定,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文化事业进步,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对国家、对香港作出了贡献。
8、在9月6日举行的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获悉: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今后中国将在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进口便利、完善促进体系等三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鼓励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0、在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月9日下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看望慰问师生员工,实地考察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并亲切接见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教育系统先进模范代表。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11、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3日下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我们将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促进中国经济更大更持久地发展。为期3天的本届论坛以“推动可持续增长”为主题,密集安排了80多场讨论会,与会者将围绕从商业模式中为未来市场创造价值,通过科学技术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制定有效的全球、行业和地区解决方案等四大议题展开讨论。世界经济论坛由施瓦布于1971年创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每年初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是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以外举行的全球性会议。首届论坛年会于2007年在大连举行。今年是天津市第二次作为承办城市。
12、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1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胡锦涛说,中国一贯重视世行在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中国与世行合作取得的成果。我们愿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与世行一道,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和扩大与世行的合作;愿继续利用世行的资金、知识、技术和国际经验,拓展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愿与包括世行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对话和协调,共同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13、第五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9月19日晚在福建省体育中心点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邓朴方等出席开幕式。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主题为“共享阳光,你我同行”,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特奥委员会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承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派团参赛。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和台湾启智代表团入场时获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也应邀组团参赛。
14、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主办的国际和平日庆祝大会9月2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青年与和平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裁会副会长严隽琪出席大会并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和裁会副会长厉无畏出席了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大会发来了贺信。严隽琪在致辞时指出,中方十分赞赏联合国大会将今年国际和平日的重点定为青年与发展。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促进祖国发展与世界和平奉献了宝贵的青春,他们不仅展示了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也生动诠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面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加强合作,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联合国宣布今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青年与和平和发展”,口号是“和平等于未来”。15、9月24日,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京联合举行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曹禺等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宝贵精神,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为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曹禺先生是享誉中外的戏剧大师,他创作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以深邃的思想、充沛的激情和精巧的艺术结构,深深震撼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从年轻走向成熟,成为中国近百年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作。16、9月26日,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动员誓师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标志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拉开帷幕。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马建堂表示,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进行的最大社会动员,需要家家参与,人人配合。要使普查取得圆满成功,关键之关键就是要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动员。按照普查工作安排,10月份为人口普查宣传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规模宣传活动的启动,标志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吹响了进军号,随后的一个月,全国各地将掀起人口普查宣传高潮。1986年,国务院批准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今年正好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1月1日零点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到时600多万人口普查员将陆续入户进行登记。
17、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2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表示,并肩携手,开拓进取,努力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18、9月27日,我国核科学技术发祥地和综合研究基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迎来成立60周年。作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创新基地,原子能院60年来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放射性计量、辐射防护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培养和造就了60多位两院院士,输送出7000多名骨干人才。
6.时政宣传新闻稿 篇六
一、美方:印度洋飞机残骸可能属MH370
【纽约时报:印度洋岛屿新发现的飞机残骸初步确认属MH370】据美国《纽约时报》7月29日报道,美国调查员得出结论,周三在法属留尼汪岛海岸发现的大块物体,确实来自波音777,可能是马航MH370的残骸。
根据环球网综合报道,《纽约时报》当地时间7月29日报道称,美国调查人员初步认为,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疑似波音777的襟翼来自MH370。
了解调查情况的人员表示,美国政府官员和专家是根据照片和视频作出这一结论的。调查人员指出,此地区没有发生过其它波音777飞机失踪事件,这表明被发现的残骸很有可能是马航MH370的。该调查人员还补充,他们正在等待法国航空专家来对残骸物体进行检查并确认它是否包含一个与马航客机相匹配的序列号。
另据美联社当地时间7月29日消息,一名美国官员称,航空安全调查人员“高度自信”在法属留尼旺岛发现的残骸照片是属于波音777客机的机翼零件。这也是马航MH370客机所使用的机型。
二、该给“嫁给大山的女人”一个交代了
因为知乎上的一篇帖子,时隔多年之后,那个“嫁给大山的女人”,再次走进舆论风口。
她叫郜艳敏。她的故事是这样的:1994年,她被人贩子拐卖到了河北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多次试图自杀、逃跑,但最终没有挣脱出大山。2000年,在村内缺乏师资力量、村里的孩子们面临失学的情况下,作为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人,郜艳敏成为了下岸村的代课老师。
转换在此时发生。成为代课老师后,郜艳敏以德报怨,扎根大山,投身乡村教育,她的事迹被当地媒体广泛宣传报道;2006年,她被评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因为那些面临辍学的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她留在了带给她屈辱和苦难的贫穷山村。从被拐女到深受山民们尊重的女教师,她用爱心和奉献将不幸的人生演绎为传奇。郜艳敏,被拐来的天使。”不仅如此,2009年,她的经历还被拍成了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郜艳敏以乡村教师身份展开的救赎,让其自身命运出现转机,拐卖、强奸、虐待的悲剧,最终迎来的正剧的收场。对地方媒体和政府部门而言,这是个值得喜闻乐见的结尾,在遮蔽了矛盾冲突与扭曲之后,对爱与善的歌颂赞美,变得理所当然、合情合理。
对于郜艳敏的抉择,很多人想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用它来形容郜艳敏愚忠式的大爱,未免过于残酷,她逃离不成、自杀无果,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陈旧年代命运失控的少女,就连她的父母都设身处地地站在买主一边,让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到底。
当包括郜艳敏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用宽恕的眼光看待拐卖的罪行时,宽恕已绝对谈不上是美德,对恶的容忍,揭示了一种斯德哥尔摩式的社会逻辑,这才是黑色的幽默。而除了拐卖人口的人贩子,花钱买妻的乡土农民之外,那些把悲剧故事掰成两半,只谈感动中国的媒体和地方政府部门,何尝不是这条逻辑链上的帮凶?
有人负责包装楷模,有人负责贩卖感动,郜艳敏失控的命运,就这样一直被精心地利用着。为了隐去罪恶,让郜艳敏更具宣传价值,根据她的真实遭遇拍摄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甚至将故事改编,将买卖双方肮脏的交易,变成了路人大爷自掏腰包从人贩子手下救人。
尽管改编让郜艳敏的以德报怨似乎更易理解,但在电影的三十八分钟,剧情变换的突兀还是清晰地显现出来:主人公山菊(原型郜艳敏)服农药自杀未果,当看到扣住她的老两口为她准备一碗鸡蛋面时,她感激地哭了。因为一碗面条,她轻易地谅解了两位花钱救她、又把她扣住当儿媳的老人,此后电影的叙事,和现实没了区别。感动原来可以如此不可理喻地廉价。
电影和现实的宣传报道一样,都在投机取巧地讲故事,这是今日人们批评的原因。觉得电影突兀而三观扭曲,认为报道是在转移悲情的本质,核心在于,如果把无故施加在郜艳敏身上的罪恶,以及郜艳敏与罪恶所做的凄苦斗争抹去,故事无论如何都会讲不通,无视吃人的乡土生存链条将留下巨大的逻辑缺口。这个缺口,漠视郜艳敏苦难、榨取郜艳敏善良的利己主义者当然看不见,但是它真实的存在,并且直指法律、道德、伦理意识的系统性缺失。
三、中国向中亚某国出口多款武器 遭俄罗斯厉声警告
最新一期的汉和防务评论杂志报道,中国大陆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希望实现中国的能源进口和武器出口,中国向沿线的国家出口武器换取当地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报道引述最新情报说,哈萨克、土库曼、塔吉克、伊朗、土耳其、伊拉克、沙特、阿曼和科威特等国家都有买中国的武器,中国也与这些国家签署了石油、天然气协议,并且有建设输送的管道。最新的情报显示哈萨克已经使用了中国的无人机,和武器的系统还要计划进口中国的红旗-9的地对空导弹系统,而这些武器相当一部分是用天然气交换的。同时,土库曼、乌兹别克斯坦也正与中国谈判,希望可以购买中国的红旗-9地对空导弹系统,中国与乌兹别克合作还获得了能源,同时把美军的势力赶出了当地,中国也向阿塞拜疆销售了多款火箭炮、无人机战机等武器。同时,中国也与美国在争夺中亚当地的石油大饼,俄罗斯也警告过中国,不要向阿塞拜疆出口杀伤性的武器,中国也与沙特、苏丹、阿尔及利亚、埃及等中东和北非国家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并向当地出口常规武器,中国大陆的自行火炮还有中国的无人系统,卫士-1型和卫士-2型的远程火箭炮,还有中国的红旗-9地对空导弹,都曾经有签署过出口。同时,阿尔及利亚也希望购买中国四艘中国的导弹护卫舰,而伊朗有四成伊朗的武器,来自于中国大陆,当中包括了伊朗各类型的舰对舰导弹和地对空导弹,中国还向伊朗转移了技术。
汉和防务评论杂志的报道提到,中国大陆向这些国家出口武器,60%到80%通过贸易补偿的方式,易货的方式进行中国大陆向巴基斯坦提供贷款,鼓励购买中国武器,同时也让巴基斯坦贷款购买了四艘中国的导弹护卫舰,目前正在谈判有六艘的柴油潜艇,而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包括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缅甸、孟加拉都是中国大陆常规武器的出口市场。而中国大陆透过贸易也获得了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下一阶段,西方分析说,中国大陆可能会在一带一路的沿线战略当中,设立港口或者军事基地,正在走出去的中国海军特别是解放军的潜艇,绝对离不开一带一路沿线范围的基地的补给,这是真正的中国大战略的动作。
四、中国海警巡逻钓鱼岛遭日方阻挠 双方互相喊话
北京时间7月29日上午,两艘中方海警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执法时,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只的阻挠。
日本共同社7月29日报道称,北京时间29日上午8时许,2艘中国海警船相继驶入钓鱼岛(日方称尖阁诸岛)附近海域,期间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接触,中国海警船航行约2小时后离开。日本第11管区那霸海上保安总部介绍称,中方2艘船只分别为“海警2307”和“海警2308”。报道称,日方海保巡逻船向中方船只喊话“离开日本领海”,我海警船则以汉语和日语回复称贵船进入了我国领海,请立即离开。
共同社报道称,这是中国公务船今年第21次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上一次为7月24日。
报道还称,北京时间当天上午6点15分前后,中国海洋科考船“海大号”在距离钓鱼岛附近赤尾屿(日方称大正岛)东北约96公里海域将棒状物体投入海中。这一带海域为日方所宣称“日本专属经济区(EEZ)”内。
外交部此前曾多次表示,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中国船只已定期赴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行使管辖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五、安倍声称:必要时可行使集自权参与南海扫雷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朝日新闻》7月29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当天召开的参议院特别委员会上就行使集体自卫权参与南海扫雷一事发表意见称,“若满足‘武力行使三条件’,则会采取应对措施”。事实上,安倍此前曾否定过参与南海扫雷的可能性,但如今显然改变了想法。
此前,安倍曾列举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相关事件,如保护美国舰船以在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时保护日本,以及在中东及霍尔木兹海峡扫雷以保证石油供给路线畅通无阻。
报道称,对于日本来说,南海的作用与霍尔木兹海峡并驾齐驱,是十分重要的海上通道。关于在南海展开扫雷活动的可能性,安倍曾在6月召开的众院特别委员会上发言称,“南海存在迂回路,因此很难进行假设”,表达了否定意见。但在本月28日召开的参议院特别委员会上,安倍则强调称安保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必要成立法案,并谈及了南海扫雷问题。
六、中国海军航空兵轰-6云中布雷 可封锁海峡航道
据央视报道,近日,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轰炸机部队开展战术背景的实投水雷演练。据东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参谋长称,此次训练是一次攻势布雷任务。据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分析,海军航空兵此举旨在演练海峡封锁任务。海上训练靶场上空低云密布,适合轰炸机开展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布雷训练。一架架轰-6轰炸机依次升空,向靶场隐蔽出发。
东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长袁东风飞行时间长、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在低云中飞在第一架次。袁东风说:“利用低云的遮挡,能够突破敌防空火力网,准确将水雷布到预定海域。” 到达靶场上空,机群解散,依次开始实投。靶场能见度变得越来越差,各机组之间加强了空中的协同配合。
指挥员命令:“保持航线,投弹后准备脱离。”水雷投下瞬间,打开降落伞,落入水中后与降落伞脱离,潜伏于海底,伺机对敌大型舰船造成伤害。
东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参谋长徐海涛介绍称,攻势布雷是为了达成我方作战目的,主动、有选择性地进行布雷的一种行动方式。轰炸机布雷具有带雷数量多、行动迅速、精确度高的特点。
航空兵进行攻势布雷封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施攻势布雷时,航空兵所使用的飞机效费比要比其他平台效费比高。而且,航空兵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飞机平台的性能优势。飞机比之水面舰艇或潜艇的速度至少快10倍以上,能根据作战需要迅速到达敌主要港口和敌主要基地的附近海域以及重要的海峡水道,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上述海域的布雷封锁任务。飞机即使在海况不太好的情况下,也能够及时出动进行布雷,且可以飞赴潜艇无法到达的浅海区域投布水雷。二战当中,美军使用轰炸机对日本进行布雷,加速了日本的灭亡。越南战争中的“零钱行动”,美军也曾用A-
6、A-7攻击机进行布雷,封锁北越港口。
随着海上形势的改变,空投水雷近来成为我海军航空兵每年必练的科目。水雷可由潜艇、水面舰艇和航空兵布设,传统的水雷分为沉雷、锚雷和飘雷,而先进水雷则有上浮型和自航型等,制导形式多样,攻击能力更强。东海舰队航空兵执行布雷任务,可封锁敌军港口,也可阻断来援舰队的航道。除了敌军港口之外,台湾海峡、宫古海峡等水域都非常适合水雷封锁。
海军航空兵曾使用轰-5进行空投水雷,而使用轰-6则可携带12-18枚500公斤空投型水雷进行布雷,效率大大提高。通过演练轰炸机布雷,大大提高了我军立体布雷和海上封锁的能力。
七、女子被搅入扶梯 孩子没受伤
7月26日上午,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手扶电梯发生事故,一名提举着幼儿的女子因电梯与楼面连接的迎宾踏板松动,被卷入电梯内。
女子在遇险的一刹那,双手奋力向前,将幼小的儿子托举送出,旁人救下孩子,而她自己则在短短8秒内被电梯吞没。
30岁的妈妈向柳娟最终不幸遇难。
27日,死者家属回应澎湃新闻称,事发时向柳娟并不是不听劝告硬要上电梯,是走到一半才得到电梯有故障的提醒。
荆州市安监局局长陈观鑫介绍,事发时,电梯并不处于维修状态,网传有误。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八、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落马 被举报有黑社会背景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消息,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张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张力军,男,1952年7月出生,汉族,吉林桦甸县人,理学硕士,经济师。1975年12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有色冶金系。1984年6月—1989年7月在吉林省舒兰县先后担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1989年7月—1993年1月在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任局长、党组书记。1993年1月—1997年2月任中国环境报社社长。1997年2月—1998年7月任国家环境保护局计划财务司司长。1998年7月—2002年8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司长。2002年8月—2004年12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司长。2004年12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8年3月—2013年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去年11月26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三巡视组进驻环境保护部开展专项巡视。巡视组根据群众举报发现,环保部存在的问题包括: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违法现象大量存在;有官员及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牟利;环评“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环评机构资质审批“花钱办证”;把关不严、越权审批导致污染隐患,加大权力寻租空间。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掌握的核心素材显示,张力军等人利用所掌握的权力,通过干预政策制定、搭建利益链、进行权钱交易,合伙牟取暴利,并对相关市场竞争者进行打压。
就在中央第三巡视组进驻环境保护部之际,《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拿到一份题为《揭发“雾霾恶果背后猖狂权利黑手”的举报信》。
举报信反映,环保部某“位高权重”(张力军)与环保部污防司某官员,利用职权授意并伙同编造虚假资质、串改国家标准、串通骗取中标、制售假冒伪劣计量用检测产品牟取暴利。
举报信显示,上述利益链条涉及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气处、国家机动车排放监控中心等部门,以及多位环保领域专家和多家生产企业。举报信称,张力军等人还授意成立所谓国家级专家组、利用国家监管平台宣传假冒伪劣企业业绩,以达到共同牟取暴利的目的,并打击享有国家专利技术企业的发展。“凡是涉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或网络建设的政府采购项目,都派这一国家级专家组参与评标,中标单位无不是利益链条中的3家企业。”
“正是在张力军等人的影响下,3家企业至今在全国销售了超过4000多套拼凑的假冒伪劣‘简易工况法设备’,非法获利超过20亿元。”举报人称,张力军等人还涉嫌黑社会背景,曾通过制造车祸、扣押等手段,对市场竞争者进行打压。
九、缅甸总统签署大赦令 将赦免155名中国伐木工
缅甸为何重判150多名中国伐木工?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新闻和公共外交处负责人22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缅甸北部克钦邦首府密支那的一家法庭当天以非法砍伐木材的罪名,判处150多名中国籍伐木工20年有期徒刑,另有两名未成年人被判10年有期徒刑,还有一名藏毒者被判入狱35年。
缅军年初行动,抓获大量中国人
缅甸政府军从2014年12月起先是在缅北克钦地区采取行动打击玉石走私行动,接着又于2015年1月2日至4日在克钦集中打击“非法伐木”。缅军媒体“妙瓦迪”1月5日报道称,缅军收到缅甸空军提供的“有力消息”后,于1月2日至4日在克钦邦允冒市内抓获455辆运送木头的大车,其中有14辆大车满载木头。据悉,这122名违法者中除了20人是缅甸人外,其余102人均为外国人,其中中国人最多。此外,军方还从外国人身上搜到由克钦独立军(KIA)经济负责人签署的出产木头的许可证。据缅北军方表示,将根据法律起诉102名外国人,其余的20名缅甸人也将交由当地政府处置。
3项罪名
经搜查,缅甸军方还收缴了毒品、太阳能产品和12000元人民币,并抓获122名违法者。这些中国伐木工已经依据移民法中“非法入境”的条款被判入狱,现在以“公共财产保护法”再次被指控。如果罪名成立,至少判刑十年。
根据缅甸法律,被捕时发现毒品,在场化验阳性,为吸毒罪,可判刑3-5年;手中发现携带毒品,按照数量,可以判刑5年,10年至无期,甚至死刑。
另有缅甸政治观察员声称,100多名中国人进入缅甸领土“盗取”自然资源,是“侵犯缅甸主权”的行为。
在4月22日,克钦邦歪莫镇法院已根据移民法已经对155名中国伐木工判处了6个月的监禁。
据报道,95%被捕的伐木工称自己无罪。
5月6日,狱中的中国伐木工和当地的狱徒发生了斗殴事件,致7名中国人受伤。5月底,伤者已经康复。
背景:伐木区域位于交战区木材走私猖獗
5月初,在缅甸克钦邦南琳巴地区,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爆发战事。此次战事与当地伐木事件有关。
克钦独立组织的矛盾调解小组组长佐东上校说:“5月6日开始,政府军向克钦独立军发动进攻,并动用了战机。政府如果想阻止伐木,应该在实阶省和掸邦等地封山育林区严禁伐木。克钦独立军对伐木者收税,下面基层的军官也可以参与收税,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 另一个原因则是大量的木材走私,缅甸林业部副部长佐温表示,在林业部高层的受贿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在本届政府执政期间,林业部已经开除了2000多人,其中700人因涉及木材走私而被开除。
他说,非法木材交易受到中国市场需求的“刺激”,难以控制。因此自2014年4月1日开始,缅甸政府宣布停止出口其本国的木材,正规的木材出口途径已经被切断,导致盗采走私猖獗。
十、习近平晤土耳其总统 土方承诺反东伊运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来访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习近平说,埃尔多安总统和土耳其政府多次重申坚决反对任何人在土耳其境内从事任何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反对一切形式恐怖主义。中方对此表示赞赏。
埃尔多安则明确表示,反对“东伊运”等针对中国的恐怖主义行径,土耳其政府坚定支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北京大学历史学副教授昝涛表示,土方此前未曾以如此高调的形式和明确的姿态表明反对“东伊运”的立场,相比过去的表态有很大进步。
“中国和土耳其将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据路透社报道,中土两国领导人29日同意加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人口走私方面的力度。据香港大公网报道,习近平29日与埃尔多安举行会晤,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中土双方要明确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筑牢政治互信根基,在彼此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实现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拓宽和充实中土战略合作内涵。
习近平指出,两国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不断增加。双方要深化互信,夯实两国友好基石。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东伊运”等针对中国的恐怖主义行径,愿就此加强同中方的合作,绝不允许土中战略合作关系受到破坏势力的干扰。
昝涛表示,在相关问题上,土耳其过去的表态一直是不允许任何组织在土耳其从事反华行动,这一表述相对抽象,而这次直接表示反对“东伊运”非常具体。这一方面的背景是前段时间中土之间舆论上的不愉快。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和土耳其未来在相关问题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昝涛说,土耳其面临很大的反恐压力,土耳其目前正在打击库尔德工人党和“伊斯兰国”(IS)等组织,这与土耳其的态度转变也有联系。
“德国之声”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当天也与埃尔多安举行会晤。李克强指出,中方愿将“一带一路”战略同土方“中间走廊”计划相衔接,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轻工、通信等产业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均衡增长。埃尔多安则说,土方发展对华关系愿望强烈、目标明确,愿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投资合作水平。英国广播公司认为,经济议题是埃尔多安此访的重点,“中土双边贸易总额目前为每年约200亿美元,埃尔多安此行正好反映经贸关系对两国日趋重要。”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称,超过百名经济代表陪同埃尔多安访问中国,他们希望能促进对华出口,弥补土耳其的对华贸易逆差。
路透社援引一名匿名土官员的话称,“埃尔多安此访的另一重要议题是就采购防御系统与中国磋商”,但访问期间不会达成最终协议。埃尔多安访华临行前对记者说,“最合适的投标来自中国,但是某些进展导致此事被推迟。我们将在此次访华期间重新考虑这些事项。如收到改善的投标方案,将对此持积极态度”。路透社认为,此番表态意味着这项引发北约盟国忧虑的交易可能再次“复活”。
土耳其广播电视总台分析称,埃尔多安此行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今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做准备,期望能够在峰会前访问相关国家,当面邀请领导人参加峰会。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认为,自2003年埃尔多安当选总理以来,土中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埃尔多安此行希望能促进双方关系向前发展。
法新社认为,土中两国合作前景广阔。两国都在努力加强在各自所在地区的影响力,双方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并分别将在今年和明年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此外,安卡拉不仅已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还被纳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7.探析时政新闻采访 篇七
1 上下统筹, 优质开展时政新闻采访
优质时政新闻采访应秉承上下统筹原则, 由上方政策入手, 遵循其相关规定、材料内容进行资讯搜索。当然该来来自上方的消息倘若欠缺基层信息的良好支撑, 也会令内容显现的过于空洞, 令传达给受众的相关信息内容无法更为具体形象, 一些新闻内容还会出现与基层状况不一致现象。优质的时政新闻采访应做到上下统筹, 有效结合, 不仅应对上级机关单位、领导部门、管理机构进行全面采访, 同时还应深入基层充分了解、有效采访。由实际层面来讲, 该类上下一致结合的时政新闻采访方式可对信息真实有效性进行全面核准检验, 并可辅助各类价值化信息资讯进行合理适宜的解读与良好的反馈。例如, 对于某地发生的矿难事故, 当地政府最先公布了死亡人数, 然而通过煤矿安全监督单位、事故调查组的联合查证并向记者证实, 死亡人数比日前地方政府公布的数量多出七人。在这一时政新闻报道中, 记者只有审慎对待上方消息、作出合理质疑, 并通过上下统筹结合的良好调查采访, 不轻易下结论, 才能确保时政新闻的有效真实, 还大众以真相。
2 全方位多视角采访, 提升时政新闻报道水平
为优化提升时政新闻报道水平, 应采取全方位多视角采访模式, 做到点、线、面的有效集成, 进而胸有成竹的进行综合判断。倘若仅站在一角进行采访, 势必会令时政新闻报道呈现出偏差现象, 严重时还会引发错误倾向。例如在进行教育时政新闻的报道阶段中, 对于高校持续扩招的现象, 可作出教育形势喜人的判断。然而倘若更深层次的采访挖掘, 则会发现, 在扩招人数呈连年增长的现状背后, 则包含设置规划专业不科学、就业率下降、学生就业信心不足等问题。倘若仅片面的用增长数据评判说话, 则仅能视为一种表面功夫, 无法获取受众肯定与认可, 还会令高校教育工作继续忽视弊端问题与不足现象, 无法获取长足的进步与提升。
3 有效对比、深刻认识, 优化采访效果
时政新闻报道在较多情况下, 仅通过一则事件的采访并不能够说明一切问题, 无法令受众对大局做细化深入与全面的了解, 由此可见时政新闻包含一定的相对性与周期性。因此需要我们在采访时政新闻阶段中做好前后、上下有效对比, 树立针对性目标, 才能确保深刻认识, 采访面面俱到。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应进行标杆搜索, 即通过比对进行事务分析认识, 借助点点比对深刻挖掘新闻主体, 以标杆为镜, 进而令时政新闻采访更具水平与深度。例如, 在采访报道十八大筹备工作相关时政新闻时, 可以十七大召开状况为标杆、镜子, 通过良好比对, 体现十八大召开重要性, 即继续坚持十七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题, 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通过有效对比与深刻采访报道, 将令受众真正了解时政新闻内涵、外延, 进而产生全面认同感。
4 注重细节、把握特点, 科学采访
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的科学采访报道, 应把握细节特征, 当然并不需要将所有细节均涵盖其中, 而是应抓住具有显著特征的内容细节, 体现时政新闻采访报道的独到之处。时政新闻事件中一些内容具有一定的例行公事特点, 例如按部就班的时事活动、程序组织或重复性形式相似的新闻事件。对该类新闻的采访报道, 倘若不注重细节、挖掘特征, 便很难令新闻采访引人入胜、充满吸引力, 甚至连一条新闻都算不上。为此, 采访时政新闻应把握细节特征, 方能优化报道采访效果, 吸引受众关注。任何整体事物均由若干部分内容组成, 他们之间互相联系、影响作用、依附存在。因此我们应树立辩证视角对其整体与部分现实关系进行科学审视, 不应片面鼓励的理解, 应通过对其细节特征的准确把握, 才能对整体事件形成良性作用影响。时政新闻采访报道亦是如此, 应通过特征部分影响整体事件, 才能体现新闻采访亮点, 达到引人入胜的采访报道效果。
5 结语
总之, 时政新闻是主体新闻类型之一, 对其进行优质采访报道尤为重要。实践采访中我们只有上下统筹、树立全方位多视角观点、有效对比、深刻认识、注重细节特征, 才能提升时政新闻采访报道水平, 令其赢得受众的喜爱, 并获取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摘要:本文就时政新闻特征, 探讨了实践采访策略技巧、应注意的实际问题, 对提升新闻采访质量水平, 真正制播出优质、全面的时政新闻, 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时政新闻,采访,记者
参考文献
[1]徐少兵.把握时代理念创新时政新闻的传播形态——我所体会的电视时政新闻改革[J].新闻记者, 2008 (4) .
8.如何做好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 篇八
【关键词】时政新闻 融合媒体 融而不同
一、融合媒体报道是趋势
当前,新媒体力量日益壮大,舆论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如果我们还抱着“新闻体”还沉浸在“强调”“指出”里,必然会失去市场、失去受众、失去主流媒体的主流舆论场。面对这样的形势,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势在必行。但是,融合的是手段方式,而内容的独特性是重点,融而不同是关键。当下时代背景下的时政报道需要通过融合媒体报道来改变报道方式,更加贴近群众、顺应时代,借助融合媒体报道形式丰富报道样式。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以往的电视媒体都将新闻分成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板块,最终时政新闻充斥着各种会议各种领导人的各种活动,报道方式单一拘谨,报道内容单调冗长,导致观众群体大量流失,而民生新闻就只报道一些家长里短、简单琐碎的百姓生活,最终也没能留住观众。
与此同时,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网民作为当今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自身素养的高低,尤其是政治素养的高低将会对我国今后的政治、民主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当下微博微信的出现,更是获得了众多网民的青睐,这也就导致信息获取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政新闻报道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吸引观众进而引导舆论。
融合媒体报道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样融合后的媒体能以网络的广度、报纸的深度、手机的速度以及其他媒介形式的特色搭建起更好、更新的传媒平台,在新的平台上新闻信息能够更好地被发布、被接受、达到融合的目的。
当下,众多的新闻报道已经通过融合媒体进行了创新与改革,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时政新闻报道也急需采用融合媒体的报道方式,将电视、网络、手机各种传播通道结合起来,借用各种渠道的优势,将时政新闻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总而言之,新闻立台一直都是广电媒体的宗旨,而时政新闻又是新闻中的重要部分,加强广电媒体的竞争力,时政新闻的转变至关重要,而面对新形势,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融而不同是王道
第一,要做好融合新闻报道
融合新闻报道是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之下的产物,新闻工作者在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将所收集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归纳而后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公布,而信息接收者则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态接触新闻信息,如受众可以借助手机、电视、电脑、电台等媒介工具了解实时新闻信息。其融合的特性主要体现在融合发布,即统一平台发布、多媒介终端。融合的只是技术手段,是做好时政新闻融合媒体报道的第一步,将电视时政新闻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接受群体。
第二,要做好全景化新闻报道
全景化新闻报道是整合专业媒体和社会化媒体的内容资源,集合文字、声音、图片、Flash、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体现新闻内容的动态性等特征的报道形式。全景化新聞是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方式上的主动转变,它意味着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一改过去简单追求“短平快”的报道模式,转变为对新闻事件进行非线性、动态的、综合视角的全媒体传播。全景化新闻报道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不同传播形式给用户带来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体验,人们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新闻事件,更为客观的认识新闻事实,新闻报道已经进入一个事实的三维时代。全景化的新闻报道整合了各种新元素,增加了时政新闻的可视性、欣赏性。
当下已进入视觉时代,感官刺激是第一步,新闻报道同样需要融合多种新技术手段,使得新闻报道的视觉体验更加精彩,同时也能增加观众的真实全方位的感受。最突出的便是当下演播室的全景式主持,主持人手指轻轻一触,新闻现场便呈现在眼前,观众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新闻现场,这就是全景式新闻报的魅力,时政新闻报道也急需这样的转变。
第三,时政新闻网页的建立和完善
这不仅包括核心的应用技术,还包括时政新闻本身。对于时政新闻节目而言,新媒体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渠道,使其可以利用全新的传播平台实施多渠道播出。集中时政新闻节目精华,建立时政新闻网页,可以使时政新闻内容,已不再只是电台、电视台制作的线性节目,而是包含双向互动的内容,这有利于扩大时政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提高广电传媒的竞争力。时政新闻节目网页的内容,应当以社会民生为主,兼顾艺术、传统和历史。包括主流的权威的、公信力强的观点。这样,可以培育潜在的目标受众群,更有利于挖掘时政新闻的市场潜力。
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会再和以前一样等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节目,所以,时政新闻需要将这一线性的、转瞬即逝的电视节目放到网页上去,并且不断地丰富内容,使之不仅是电视节目的重复,而是增加了诸多潜在的、相关联的报道,进而抓住更多的观众。
第四、时政报道的“加减法”
时政报道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报道形式上,也体现在报道内容上,贴近群众的内容,可以拉近新闻与百姓的距离,使之产生强烈共鸣,实现新闻的广泛阅读和认同。所谓时政新闻的“加减法”,就是减少现有时政新闻报道存量,降低领导人活动报道时长;扩充新增量,主要包括使时政新闻回归新闻本体价值、实现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推动公共利益的表达和公共议程的设置。在时政新闻报道中采用合理的“加减法”,本质上是卸下包袱,回归新闻的价值导向,最终实现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认知共识。时政新闻还要重视民生化,就是以民生的视角、用民众的话语,关注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公众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关注国家政治事务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将“天下事”与“身边事”相融合,发掘时政新闻的民生内涵和角度,找寻政治事务与百姓民生之间的结合点,将关涉百姓生计的内容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由于先天具备形象化、生动化表达的特点,电视媒介在时政新闻民生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时政新闻的“加减法”可以改变以往时政新闻的固定模式,丰富时政报道的形式,有利于时政报道的可视性。
融合媒体报道无疑是当下时政新闻的一个重要的势在必行的变革,正如上文中分析的,融合媒体报道将给时政新闻报道带来崭新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合的一定是报道内容的同步转变,双管齐下,将会开创不一样的时政新闻报道局面。需要注意的是,融合媒体报道是要借助各种媒体的优势,并不是完全得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而是要在保持电视特性的基础上借助各种媒体的优势,将时政新闻的受众面积扩大。
总之,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是大势所趋,是时政报道走向广大观众的必由之路,是增加时政报道可看性和欣赏性的重要手段,但是,融合报道是形式的多样,终端的增多,其报道的内容还要更加注重民生化,要更加贴近群众,要有权威性和真实性。融而不同是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的关键。□
(作者:均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研究生)
9.时政宣传新闻稿 篇九
1.2013年12月2日01时30分,在托举着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中国政府11月23日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是根据国家空防要求和维护空中飞行秩序需要确定的。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11月25日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科学论坛上,向中国科学家李象益颁发了“卡林加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5.10月2日,在亚冠半决赛次回合比赛中,广州恒大队在主场以4∶0大胜日本柏太阳神队,总比分8∶1,广州恒大队成为首支进入亚冠足球联赛决赛的中超球队。
6.9月2日3时16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9月12日下午在沈阳闭幕。山东省代表团以65枚金牌高居榜首。第十二届全运会主题口号为“全民健身,共享全运”,宣传画由八张名为“多彩全运 活力辽宁”系列海报组成,主题曲名为《梦想的翅膀》。
8.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9月22日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9.9月29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020年奥运会举办权在阿根廷决出结果,日本东京轻松获胜。
10.日本关西电力大饭核电站4号机组9月15日接受定期检查,至此日本国内50余座核电机组全部停运。这是时隔14个月后日本再次进入“零核电”状态。
11许多国家举行了相关活动。组织无车日活动的不仅有政府机构,还有许多民间团体。
12.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9月22日晚在纽约举行的2013“南南合作奖”颁奖典礼上被授予南南合作“人道主义成就奖”,以表彰他在维护人权和促进发展方面所发挥的杰出领导作用。
13.当地时间9月23日,由联大主席约翰•阿什主持的“残疾与发展问题”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就残疾人问题召开国家元首级会议。
14.当地时间8月9日7时(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1时),“蛟龙”号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开展了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应用下潜,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家王春生随“蛟龙”号下潜至最大深度5268米,成为我国大洋科考中第一位下潜的科学家。
15.世界贸易组织(WTO)候任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8月17日宣布,任命包括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易小准在内的4人为该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也是首位来自中国的世贸组织副总干事。
16.7月2日,由中国政府出资的《东盟地区论坛成立20周年纪念册》发布仪式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今年是东盟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
17.7月1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13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其中96家中国银行榜上有名,有4家中国银行进入前十行列,它们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在银行盈利能力排名中,中国工商银行首次以一级资本指标排名全球银行首位。
18.7月14日凌晨1时许,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
19.世界贸易组织7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发布的《2013年世界贸易报告》显示,在2012年全球商品贸易额排名中,中国商品出口位列第一,进口排第二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占据了全球贸易近一半份额。
20.7月20日,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习近平向马英九发出贺电。表示:“当前,两岸关系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机遇。”
21.商务部副部长高燕7月23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与东盟有望在2015年实现5000亿美元贸易额的目标。
22.当地时间7月18日下午,美国“汽车之城”、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底特律,依照《破产法》第九章相关规定正式向该州东部地区法院申请地方政府破产保护。这是美国历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
23.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4.北京时间6月13日13时18分。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五次与神舟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25.不顾中方的坚决反对,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于布鲁塞尔当地时间6月4日下午在欧盟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前宣布,欧盟决定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从6月6日至8月6日征收11.8%的反倾销税,此后该税率将升至47.6%。
2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27.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陈竺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包括对新药物作用的理解及其临床应用转化,陈竺还是亚洲血吸虫病基因测序项目的带头人之一。
28.2013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
29.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30.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5月23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抗击经济危机大会”上表示,据联合国最新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2.3%,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增加就业岗位,支持全球经济积极复苏。
31.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32.所谓“383”方案,是指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33.世界贸易组织7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发布的《2013年世界贸易报告》显示,在2012年全球商品贸易额排名中,中国商品出口位列第一,进口排第二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占据了全球贸易近一半份额。
34.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简称“十艺节”)10月11日在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文艺事业、促进文明进步”为主题。本届艺术节主题歌《美丽中国梦》,标志为《祥和》,取“祥和如意、和谐安康”之意。吉祥物是“凤舞东方”。
35.阿联酋的2020年世博会主办城市权,将成为首个举办世博会的中东城市。
10.时政宣传新闻稿 篇十
代表委员齐聚一堂,议国是、定国策,可以有“尖锐的批评”,也可以有“激烈的争论”,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在交流互动中达成共识,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正是在这种“议”甚至是“吵”中,我们看到民主的意义和价值。
实际上,民主又岂止在两会?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有外国记者去灾区采访,看到板房中的受灾群众,用“坝坝会”、“板房夜话”的形式,讨论重建的问题,不由感叹中国的民主形式之丰富、民主实践之深入。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抵达彼岸的道路并非一途。这些年来,身边的点滴诠释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演进,亿万中国人深刻领会了什么叫“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清醒认识到实现民主必须“走适合自己的路”。小到村民的议事会,大到庄严的全国两会,民主既是“宏大叙事”,也能“具体而微”。而贯穿其中的,正是建立在沟通、交流之上的有效协商,这是中国式民主的精髓所在。正因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这一民主形式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3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强调,要丰富协商形式,完善协商制度,拓宽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
从“两会时间”里颇受关注的议案提案看,在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转型时代,要在每个具体措施上达成共识,确有难度。你可以提“工薪阶层免征个税”,我也可以坚持“依法纳税是公民义务”……意见有不同,认识有差距,利益有纷争,如何做才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宝贵的一致?
在观点竞争中如何增进社会团结,是现代政治令人头痛的难题。近年来,协商民主之所以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热门领域,既是基于他们对自身民主体系积弊的反思,也是因为更多人看到了协商之于民主的独特价值。正如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所言,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参与、尊重对话、重视讨论、提倡博弈、讲求妥协,协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浙江温岭乡村的民主恳谈会,被称为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民主载体”,它通过制度化的协商,巧妙落实基层民主,让民主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近10年来,仅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有近200次。无论“江湖之远”还是“庙堂之高”,广泛的交流、对话,带来有序的政治参与,努力保证政策得以集众志,决定得以重民意,意见得以被倾听,中国的民主政治由此不断前行,成为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依傍。
好的政治没有捷径,不可能抄近道、玩速成、毕其功于一役。标签化的站队骂架、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对待问题的秒杀心态,不可能抵达民主殿堂。讨论带来理解,交流产生交融,协商推进共识,才是涵养民主土壤的最好手段。当人民网的两会热点调查引来125万网友参与,当奶粉限购、房产调控成为各抒己见的争议话题,我们尤其需要看到中国民主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说到底,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形式,更是在每一种利益的协调、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慢慢培育出的政治价值。
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丰富的基层实践、可操作的规范路径,用好协商这把激发民主潜能的钥匙。这是公众对两会的期盼,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11.时政宣传新闻稿 篇十一
关键词:地市级电视台 时政新闻 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64-01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即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之简称,时政新闻所报道的范围主要为政务和党务新闻。我国广播电视时政新闻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出现的“邸报”,是一种由进奏院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明代的“邸报”内容大体上包括: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家的各类消息,官吏的任免,臣僚们的章奏等。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如今所说的“时政新闻”同样染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时政新闻是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时政新闻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交流的舆论平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时政新闻就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具体体现。但是,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 新闻报道无论是拼抢第一时间,还是追求第一现场,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这是受众本位论对电视新闻传播提出的基本受众需要和取舍,决定着时政新闻何去何从。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报道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会议新闻多、领导新闻多、民生新闻少;对党政决策、领导行为的内容报道多,而探究其背后的决策过程、施政行为的原因报道少。时下的时政报道存在着总量增长与受众迫切想获知的时政信息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缺失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地方媒体公信力的维护,更影响到受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等权利的实现。
《漯河新闻》是漯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打新闻节目,也是一档政治性、政策性、权威性极强的电视新闻栏目。自1986年开播以来,《漯河新闻》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当好“党的喉舌”,为时代立功;始终牢记以民为本,当好“社会良知”,为人民立言,其权威、客观、准确、生动的报道深受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喜爱,并一直位居漯河地区新闻栏目收视率第一名。笔者认为,《漯河新闻》作为时政新闻栏目能够如此的成功,这与它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创新有很大的关系。
1.掌握话语权,提高公信力
《漯河新闻》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热点问题不失语,做好当地新近发生、发现的重大新闻、重要新闻的宣传报道。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主动出击,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把决策议程、公共议程、媒体议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掌握话语优先权、舆论主动权,履行媒体社会责任,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使之成为最具权威的新闻发布平台。
2.沟通上下情,富有亲和力
《漯河新闻》围绕当地中心工作,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百姓心声。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在报道中记者做主动的解释者和传播者,而不是做传声筒。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公共政策,找到公众利益紧密相关的信息,让公众觉得“与我有关”,从而产生关注热情。在报道形式上,巧妙运用串词、字幕、图表、出镜等手段,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语言上与受众平等对话,变庄重有余、活泼不足为观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让节目变得生动厚重。
3.平民视角形塑领导形象
平民视角报道时政新闻,《漯河新闻》坚持从老百姓的角度来报道时政新闻,使老百姓喜闻乐见。地市台的优势在于新闻的贴近性,只有发挥好了这个优势,报道在当地老百姓看来最有价值的新闻,地市台才有生命力。美国威斯康辛新闻学院布莱尔教授认为,能引起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兴趣的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
4.关注时事的窗口,获取信息的平台
让受众得到丰富、详实的时政信息和资讯信息。做到合理删减,提高有效信息含量,《漯河新闻》根据新闻主旨对素材进行取舍,压缩甚至删减受众不感兴趣的信息,保证传播给受众的是有信息量的、鲜活的新闻内容,并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有效信息量。其次多运用新闻背景,新闻链接,新闻特写,增加信息含量。在必要的情况下,补充一些背景资料,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新闻内容的完整性,以利于受众理解。
5. 做“大”重点新闻,做“全”重大新闻
要提高时政新闻报道水平,对有些报道题材就要作重点加强。具体而言,要做“大”重点新闻,做“全”重大新闻,做“巧”会议新闻,做“精”短小消息,适度开展舆论监督。如对一些重大主题报道,可以打破常规报道手法,进行立体式组合报道,最大限度地扩大宣传效果。今年是换届之年,漯河“两会”期间,《漯河新闻》栏目中随即推出组合报道,从会议本身、发展目标、以往工作、各界看法、具体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报道,受到各层次观众的广泛好评。
电视作为目前的强势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喉舌,几乎每天的新闻头条都是党政一把手的当天活动报道,因此作为电视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的重要性,以凸显其权威性。时政活动报道的精彩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视的特有手段,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突出领导形象,展现国家方针路线政策。时政活动报道做得好,更能彰显电视时政记者的基本功,同时也可跟社会新闻一样相媲美,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收视率。所以时政活动报道必须遵循画面清晰、稳定的最基本技术要求,记者更要养成严谨、细致、守纪的工作作风。通过改革谋求新的出路,才能有更好的节目质量,才能让观众喜欢,受到更多百姓的热爱。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视率,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时政宣传新闻稿】推荐阅读:
国内时政新闻08-29
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09-25
时政新闻及评论100字10-02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新闻08-02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新闻:公积金“租房提取”应简政放权11-14
2018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2018年1月国内时政热点汇总09-23
三农时政06-26
福建时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