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教师资格

2024-11-29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共8篇)

1.山东高校教师资格 篇一

第一章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判断)

2、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相对于中等教育而言,它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3、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

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4、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5、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

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价值型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第二章

1、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

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巴黎大学建校于1200年(一说1150~1170年)。

2、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

学。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

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4、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

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5、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

景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选择)

6、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7、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

包括:(1)大学的相对独立和学术自由(2)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8、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9、社区学院充分体现了美国高

等教育中社区学院的地区性、开放性、流动性和实用性特征。

10、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

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第三章

1、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却有发达的大学教育。

2、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

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3、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

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4、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

征有五个方面:(1)教育目的上的凸显人伦教化(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选择)

5、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

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6、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

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7、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

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至今,为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9、所谓大学理念,乃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10、从其内涵构成上看,大学理

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11、大学精神既是大学校园文化

深层结构的内核,又是大学优良传统的浓缩或象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

12、一般认为,最早系统而专门

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

13、我国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之现代大学理念的是蔡元培先生。

14、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

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15、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

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16、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等教

育同时面临两项使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17、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18、大学不是“大”学:规模发

展与内涵发展的冲突。第四章

1、所谓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

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2、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理

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3、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

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4、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实践

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选择)

5、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

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6、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7、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

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8、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9、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辩证

综合观:用个人本位论取替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10、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1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核心

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12、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

13、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概括为:(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3)重视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

14、所谓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

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15、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其基本精神或核心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指向。

16、如果说科学教育旨在使人学

会做事(Learning to do),那么人文教育就旨在使人学

会做人(Learning to be)。

17、全面发展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

1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

展学说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和谐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自由的发展。

19、建构全面发展与专业发展相

统一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基于现实的选择。

2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

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21、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22、高等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是

培养“人”的教育,而非培养“人力”或某种工具的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应当坚持的基本立场。第五章

1、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

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2、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判断)

3、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

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4、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

现在三个方面:(1)高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政治化(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5、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

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了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6、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7、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高等

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8、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

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9、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

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1862年,《莫里尔法案》。第六章

* 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适应性之争。* 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这些内容被称为“七艺”

《莫雷尔法案》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

一、封闭的办学格局。

*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 美国学者马丁 · 特罗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 美国马丁· 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模式。

* 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有两种模式:1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2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速度要适度;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4、发展终身教育

* 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

* 人文教育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

* 人文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他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他的表现主要是:1 就学权利平等2 教育条件平等3 教育过程平等 4 教育结果平等

* 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是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 第七章

*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世纪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

* 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大专学院、研究生院。* 1951年国庆节,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

* 我国现代学位制度的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了归纳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

* 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系列招生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是:第一,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第二,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的比重;第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向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 “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对于推动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要,把竞争机制适当引进办学过程。第八章

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

系统内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 高等教育册次结构主要表现

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

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 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

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法国为典型);二是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美国为典型);三是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一德、日、英为典型)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

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行方式(法国);

2、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美国典型);

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方式(英国典型) 西方一些学者通常将西方各

国的高校权利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即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

1、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利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

2、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利为主;

3、英国模式学术组织模式与行政管理模式适度影响集合起来的模式。 我国该等秀娥小的领导体制

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之间的权利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饿关系范畴。

 我国搞得跟学校领导体制是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九章

1.学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2.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相的原则;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3.教学计划制定管理: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时安排等。

4.一旦确立了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课程编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进行管理。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高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高校科研服务于社会。

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内容:科研规划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档案管理。

7.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公平合理原则;形成特色原则,协调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第十章

1.高等教育的分类之按评价者分类:自我评价,他人评价。2.高等教育的分类之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3.高等教育的分类之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高教育评价主体:校内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评价中介机构。

5.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类型:合格评估,水平评估。6.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论述题:

第二章试述21世纪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步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发达国家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与国家、社会、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这些,表现出更多的世俗性;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向;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发展迅速。具体内容如下:

一. 高等教育普及化

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20世纪中期,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先后达到15℅,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50℅,又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在新经济即将到来的时刻,各国都已将发展教育及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展略选择,这不仅是因为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够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迎接新经济到来的迫切需要,是发展新经济对知识的社会化和人力素质的要求所决定的。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不但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而且学校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2.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5.学生成分的多样化。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为适应新经济的全球化,未来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各国相互承认学历,各国高等学校相互承认学分,一国学生可以自由的到他国或通过互联网学习他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二是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援助计划。三是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等院校连接起来。四是进一步推动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四.高等教育信息化

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五。高等教育质量的多元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也就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教学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术理论型人才与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也都是不同的。树立发展的、多样的质量管,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p63---68)

第三章试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p86---91)答: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择其要者,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1. 学术自由理念

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性,就在于其高度的学术性,而自由是学术创新的首要前提。学术自由,意味着在学术研究过程不屈从于外界干扰与压力,客观、自主地追求真理或事物的真确性。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对教师而言,学术自由意味着可以自由选择、自主解决、自由发表有关学术问题及其学术观点而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或控制,对学生而言,学术自由意味着学习自由,包括选课自由、择师自由、听课自由。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学术自由的丧失就是大学精神的萎缩。要构建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2.大学自治理念

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对中国而言,依法自主办学是贯彻大学自治理念的重要途径。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权利、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面。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

要构建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的观念,将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应当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大学在增强自主办学的同时,要学会自觉地接受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拘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3.教授治校理念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要贯彻大学自治理念,需要明确实施这一理念的活动主体,这一主体的核心就是教授,其观念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

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教授治校的具体形式是组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

要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为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应当改革目前学术权利削弱、行政权力增长的陈旧习俗,积极探索调动教授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机制;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国际影响力。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增强,均有赖于大学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有机统一。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

为能动而非受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反对一切以宰制、管束为旨趣的外在的硬性干预。(3)以人为本的高等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第五章、现代大学的职能有哪些? 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到,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

4、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

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印度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

建构并实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有机地引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实水平;应当去除教学与研究相互割裂的习惯,将人才和出成果视为大学的双重任务;应当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进行科研活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应当循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伦理规范与人性要求的教学与科研机制,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应当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拓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多元渠道;应当立足于教师现实的职业生,构建外部激励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应当坚持制度规范与自由发展的统一,创设外部约束与自我调整相结合的生活方式。第四章:试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答: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

(1)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化价值取向。(2)以人为本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应当成为一个智慧充盈的场所,成为一个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领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富有吸引力的地方。理智的卓越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追求。高等教育是造就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整全素养的全面教育,断非片面的专业教育,亦非狭隘的职业教育。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从而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高等教育如若不祛除文凭与就业之间的机械联系,其办学效益和吸引力就不会得以实质性改善。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而非单纯的就业准备教育。狭隘的专业学习或就业准备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扭转。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答: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一职能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消失,离开了这一点,大学便不成其为大学了。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

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第六章

试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与渠道?

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影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所谓整合,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交融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一体的关系。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他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

1、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

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各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也各有其自身局限性。

2、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教

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①首先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 ②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

3、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

与人文教育如鸟之两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a 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b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包括,一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四是活动课程。c 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溶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第八章

我过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什么?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利的下方,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利下放的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

过渡。

在目前阶段,扩大地方政府权利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改革条块分割的现行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统筹作用,实现“条块分割”向“条块有机结合”的转变。

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特征。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政府财政困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其次,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政府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权利的下放,最终必须具体落实为办学者的权利,实现办学者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他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2.山东高校教师资格 篇二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41所本科院校(体育专业院校: 山东体育学院除外)中随机抽取10所院校的在职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编制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基础,参照其它已有文献,制定关于《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问卷。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08份,回收率93.44%,其中, 有效问卷299份,有效率为97.08%。

1.2.2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1.2.3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 13.0社会统计软件和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状况

整体工作满意度(F1)是将工作满意度看成一个整体的水平,不做各维度的区分,即“总的来说,您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对现有工作基本满意的占43.8%,满意的占37.1%, 持非常不满意态度的只是少数2.7%,其整体工作满意度处于略高于中等水平(M=3.1839),说明现阶段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基本满意。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的基本需要得以满足。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为整个社会身体素质的提高、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尊重,其社会地位也在逐渐提高,[1]其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也得以满足,因而其工作满意度水平也居于中等偏上。

2.2体育教师构面工作满意度状况

对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以构面工作满意理论理论为基础,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从多个维度进行。

2.2.1体育教师工作认可度满意状况

工作认可度(F2)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及社会、领导、 同事、学生对其工作的认可程度。研究表明体育教师对工作认可度的满意程度比较高M=3.2502。体育教师对自身的工作认可度最高M=3.6823。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教师工资低、工作任务繁重等偏见已经逐步改变,而教师职业相对稳定的优势凸现出来,尤其有固定的假期,这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优势;其次,随着“健康第一”思想的传播,人们的健康观念日益增强,体育教师的价值日益得到体现,地位也逐渐提高, 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认可度方面的满意程度较高;最后,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体育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无到有,会产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体育教师社会认可满意度最低M=2.9030,虽然近年来体育教师的价值逐渐得到体现,但是社会上“重文轻武、重智轻体”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山东省作为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仍然没有脱离过去社会长期存在的对体育的偏见,体育教师的价值也还没有被人们全面认识,使得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2.2.2体育教师工作条件满意状况

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条件(F3)的满意度主要反映在学校物理环境,办公、教学条件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对工作条件的满意程度较低M=2.8435。体育教师对学校物理环境、办公设备、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依次降低,其中对场地设施的满意度M=2.6923。 虽然近年来山东省各级领导部门与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但是各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新校区建设较多,建筑、绿化等还不太到位,使得体育教师对学校的物理环境方面的满意度一般。在办公条件方面,调查中发现许多体育教师根本无办公室,更谈不上办公设备使得其在此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隐性脑力劳动为基础,以显性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殊劳动[2],其上课环境比较特殊,需要特定的场馆、设备、器材等。在教育大环境下,一般学校对体育经费投入少,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一些院校投入更少,山东省内高校普遍存在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现象,卢成义等在《山东省高校扩招后体育师资、场馆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中研究发现:调查中的山东省24所高校没有一所达到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的,田径场,篮、足、排球场,游泳池均不同程度地缺少,其他一些新兴项目的场馆缺少则更为严重。[3]山东省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由于体育场馆不够用, 甚至根本没有场馆,许多体育教师上课不得不在户外进行,授课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再加上教学器材设备不足,器材破损、陈旧、完善与更新不及时,使体育教师上课缺乏热情,从而体育教师在此维度的满意度较低。

2.2.3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满意状况

高校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F4)主要表现为与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对人际关系维度的满意程度最高,平均分达到3.6495。首先,山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来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著称,崇尚孔孟的中庸思想,对待人际关系更崇尚团结协作;其次, 相对外面的社会大环境,学校还是一片净土,同事之间利益冲突较少,经常互帮互助;再次,体育教师较其他学科教师善于流露自己的情感,随时随地将自己的好恶爱憎流露给学生,不加掩饰,心直口快,性格直爽,与学生之间保持坦诚积极的双边关系;最后,就体育教师的个性而言,体育教师性格多外向,与人处事积极、热情、活泼、乐群、开朗[4],愿意与人交往,对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工作是满足他们社会交往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直接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师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2.2.4体育教师薪水福利满意状况

体育教师对薪水福利(F5)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劳动所得的工资、津贴、奖金、课时费及体育教师特有的服装费等方面。体育教师在薪水福利方面的满意度水平较低M=2.8832,低于中等满意水平。

自1994年《教师法》实施以来,山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确实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上涨的速度超过教师工资的增长速度,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对此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但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依旧存在,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的计量和系数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问卷中部分体育教师反映:“将体育课按大堂课算系数不合理,很多人认为体育课教师很轻松,这是一种误解,而据此减少一堂课的系数不公正”。体育教师工作付出与回报的公平与合理性的不足,服装或服装费的未及时发放使得体育教师在薪水福利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的感受程度属于中等偏上。

(2)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满意度处于中等强度的是工作认可度,体育教师不满意的方面有工作条件、薪水福利。

3.2建议

(1)改善体育教师教学条件。加大财政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投入, 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体育教学设施短缺的现状。

(2)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针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摘要: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对工作本身及各个构面满意与否的一种态度。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的感受程度属于中等偏上;体育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达到较高的满意度,满意度处于中等强度的是工作认可度,体育教师对工作条件和薪水福利方面处于不满状态。最后提出改进山东省高校对体育教师管理的建议,以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山东省培训各级手风琴教师 篇三

由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山东省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手风琴师资和评委资格培训班3月17日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来自山东省各地的50余名手风琴精英骨干,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培训人员包括了各地市少年宫、文化馆教师、手风琴专业在读研究生及省内各大中专院校的手风琴教师。

培训开始前,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张桂林讲解了评委规则,指出公平公正是一名评委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并对如何成为一名称职评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山东省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傅勇针对八个手风琴音乐片断对手风琴演奏的技巧、风箱、气息及作品处理进行了讲解。《奏鸣曲2号》《四首间奏曲》《冬季素描》片断等八个音乐片断由易到难,涵盖了传统低音手风琴到自由低音手风琴,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随后傅勇还针对键钮式手风琴的基础训练对学员进行了培训。在山东省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馆员朱玉霞主持的“手风琴的普及与发展”讨论会上,各地的教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如让手风琴进课堂、以活动带动手风琴的发展、发展手风琴的社会基础等。山东省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福生做《器乐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的报告,从乐器本身出发,以音乐的表现、感觉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探究了科学的教学法。山东省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杨春红所做《手风琴发展概况与手风琴多元化教学》的报告,对手风琴在中国各个年代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使参加培训者受益匪浅。

3月19日,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博士、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教授曹晓青进行了手风琴自由低音公开课。曹晓青对不同的曲目进行了细微的处理,严谨细腻、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感染了在场的每位观众。曹晓青还带来了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赴德国参加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大赛汇报音乐会。田佳男、王寒之、张维怡三位获国际大奖的同学带来了精彩的展示。

对培训者的考核是本次培训班的一大特色,让培训人员对上公开课的同学按照评委规则进行打分;随后加入笔试,以专家们的报告内容为教材,从评委规则、手风琴的发展历史、乐曲的处理、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核。培训期间对山东省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改选。培训班结束,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张桂林向学员们颁发了评委资格证书,并表示今后要顺应艺术教育市场的要求,继续举办培训活动,真正使有资格的教师执掌手风琴教学阵地。

4.山东高校教师资格 篇四

1.大学教学论探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般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C): C.德育原则 2.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D.教学工作)为中心。3.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A教师)4.下列有关学生的认识过程的论述,错误的是(A一般从接受直接经验开始)

5.下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是(D.设置合适的提问)

6.下列选项所列教学原则表述错误的是(A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7.“通过有招学无招”是对(B案例教学法)的形象说法。

8.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C讲授法)

9.以下选项不属于大学现场教学方法的是(D实验课)10.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D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1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教书育人

2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教师的三种创造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法 4.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5.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源?

一、动机。即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内动力的激发。

二、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压力与成功的动力。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有竞争必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压力并获得成功,则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2大学新教学模式特点:

(一)操作性:对于教学程序有比较清晰的呈现,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二)简约性: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主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三)指向性: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

(四)整体性: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

(五)更新性: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3.大学课堂运用讲授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注意:

1、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

2、讲授要富于启发性。

3、注重讲授的趣味性。

4、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4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趋势:

一、在教学功能上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符合变化的时代特征,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由注入式到启发式 符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心理学、哲学理论

三、在教学方法结构上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与研究为主 符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校教育教学规律

《科研方法论》

1.在确立选题的时候,需参考A 自身的研究专长 B 相关问题的学术积累 C 课题申报指南

2.科研成果条件A有创造性C有社会价值D得到社会公认 6.教育科研研究范式:B实验 C模型 D 思辨

7.教育研究的基本功能有A描述与解释 B规范 C批判 8科研成果指标A决策采纳B 同行引用 C 社会关注

10.研究内容论证注意A观点新颖B重点突出 C详略得当 1 调查问卷研究方法一般流程: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式>设计问卷>实施调查>调查结果分析

2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时要考虑:当代发展形势,硬软件条件,预期结果及成果

3科研团队的基本类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科研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三类。

4课题选题创新的基本角度:1.价值;2.创新;3.可行性;4.科学性

5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例,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功能。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转化;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创造力;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于纠正对人才观念的错误认识.“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必将扩大校长创办特色学校的运作权限和时空环境,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1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例,阐明课题申报题目应考虑包含的基本要素。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问题。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1)有价值(2)有科学的现实性(3)具体明确(4)要新颖,有独创性(5)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

2基础研究的基本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基础研究,除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等基本特点外,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基础研究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更加密切。基础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合作,合作领域更加广泛,规模日益扩大。

3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下面主要介绍怎样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怎样实施课题研究。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4试论课题研究述评的论证应注意的问题。(1)开题论证是对课题申报的深化。表面上与申报时的内容差不多,实际是要求更深化、清晰化、具体化。(2)申报时,着重在该课题的重要意义、价值和自已能够完成的条件上进行论述;而开题论证时,则着重在如何完成课题上进行构思和设计。(3)在课题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要研究的对象、范围及内容,把研究任务定得更加具体、准确,有时课题名称也可能有修改。(4)继续搜集最新资料,进一步提高对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力争该课题能站在研究的最前沿,根据原有的理论进一步提出理论创见,作为自己的理论假设。一个课题的理论假设的深度关系到课题成果达到的层次,在准备开题论证时应该特别重视。(5)确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法。例如开题论证时就不应该再笼统地说采取实验法,而是要说清楚在哪些教学班采取什么实验措施。(6)规划出课题的研究程序。开题论证时应该根据学校的整体计划和课题进展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规划出在本学校可行的研究程序(7)提出更加具体的课题成果设计。

1.成功申请基金的关键点:

一、未雨绸缪 精心准备

二、通盘考虑 缜密选题

三、标新立异 务实创新

四、适当搭配 聚集队伍

五、精心设计 清晰铺陈

六、放眼四海 广结善缘

七、精准构思 言简意赅

八、斟字酌句 画龙点睛

九、形式清新 夺人眼球

十、心态平和 百折不回 2.基金申请书中摘要重要性:论文摘要如同人体中的心脏,起着核心的作用。由于读者是基于摘要来决定是否阅读论文全文的,因此,摘要的不完整可能会减少论文被阅读和被引用的机会。3.立项依据的要点:

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3、由国家批准的资源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和工业基地规划、对于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要有有关的江河流域规划与路网规划等;

4、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和关税政策;

5、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6、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7、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8、包含各种市场信息的市场调研报告。

4.基金申请书中研究内容及关键点提出问题:要与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研究方向上的文献综述)解决问题:别人是如何解决的,还存在哪些问题;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如何解决:解决的初步理由,对该研究领域的意义 如何解决:具体研究内容(紧密围绕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回答:做什么?注意有系统性 解决方法:要回答:怎么做?给出研究方案(注意先进性和可行性)方法可行性:可行性分析(紧密围绕研究方案),可利用前人的研究方法或理论佐证,尤其也要结合申请人的研究。

5.什么是思维导图?如何在日常科研和基金申请中加以应用?思维导图使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使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6.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的不同点?基金委的面上项目是指与重大、重点项目不同,而面广、范围大的普通项目。现在只有三类,即A类为自由申请项目,C类为青年基金,D类为地区基金。九五期间,863拿出一部分钱让基金委支持“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称之为B类,现在已不再资助了。所谓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的区别,应该是

自由申请与青年基金的区别。其实,唯一的区别是青年基

金有年龄限制,当今大量出色的青年人涌现,从项目内容本身,没有什么区别了。

1.申请基金如何着手:(这些准备工作包括:1.选题的酝酿,2.研究思路的酝酿二个方面的准备。在选题的酝酿方面,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及时总结,找出自己现有工作中的新苗头,发现的新学术问题或通过文献调研结合自己的工作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研究的新工作内容。通过工作总结或文献调研要注意做到从一般性工作中提炼学术问题,从文献中及工作中发现新的创新思路,争取使自己的学术思路提高一步,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基金申请中的获准率,在研究思路的酝酿方面,注意在选定课题之后,填报申请书之前,应考虑一下关于这个课题别人是怎样开展工作的,我再做此工作应从何处着手,以体现自己的工作特色。选定大体工作思路后,应进一步考虑,我这样去研究可能遇到那些重要学术、技术问题,对这些学术、技术问题,我准备如何去解决或如何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为最终认识或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

2.在申请基金以及日常科研工作中,写作要点是什么?(1)是否是重大卫生与健康问题,是否是目前地方或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2)对国内外的动态是否有系统深入的了解(3)有否雷同的研究、相似的研究计划(4)提炼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否准确(5)有否创新(6)使用的实验体系和实验方法是否合适(7)工作基础是否扎实(8)研究梯队的状况和实力(9)合作单位的工作及技术所占整个课题的分量

3.学科建设以及基金申请团队组成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是实现高校职能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本科办学的发展需要;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是搞好新建院校科研工作的关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

4.基金申报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原因:首先是申报单位对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重大性、公益性、精品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的要求重视不够、理解不清、把握不准,因而申报的项目选题往往层次不高、格局不大。其次是没有突出学科重点。各学科需要出版的项目很多,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的主要是对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性、基础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项目,为此出版单位要在把握学科全局的基础上,对照国家出版基金的要求来设计论证申报选题。最后是选题重复。出版单位在选题设计上虽然努力符合国家大局的要求,也注意突出学科重点,却被专家评委发现同类选题已经在其他较高水准的学术机构或出版单位启动运作,当然无法通过此类重复选题。注意点(一)要坚持开拓创新。要自觉站在国家大局和学科全局的高度来推选项目,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性思维。出版选题的价值通常分两类,即“提高和普及”,以我个人之见,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的项目还是以提高为主,要坚持“高举高打”,即便是普及性读物,也应当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读物。(二)要建立重大项目申报工作的长效机制。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一项长期任务,出版单位既要高质量地做好每一的申报工作,又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进。为此,出版单位应当形成重大项目申报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忌临时抱佛脚。(三)要建立重大项目查重机制。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选工作中,有些申报的重大项目因为被专家评委指认选题重复而落选。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出版单位在申报前不妨主动请求相关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高层次专家帮助查重。

5.如何凝练科学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科研人员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问题并非易事。前人留给后人研究的问题通常是历经几代人不懈研究尚未彻底解决的“经典问题”, 此类问题的“悬而未决”多是由于实验条件或理论依据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对此类题即使是最有才华的研究人员, 也只能揭开“冰山一角”。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 又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科学问题的凝练过程可分为问项和答域两个阶段。问项涉及提问的内容, 而答域则是对求解范围的限定。根据答域的限定范围度, 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全域、类域和特域。对于解答范围不给予任何限制的科学问题, 其答域称为全域。例如“疟疾是由什么引起的”, 这个问题肯定了疟疾病因的存在, 却没有规定答案的范围。此类问题对科学探索的指导作用较差, 这样的问题往往会作为“潜问题”而植根于研究者的脑中, 对其解答一旦获得突破, 通常会对人类的认知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当对一个科学问题有了初步认识, 希望能进一步地深入时, 问题的解答范围就相应地有了一定程度的限定, 此种问题的答域被称为类域, 如“清除污水为何能减少疟疾的发生”。对此类问题的限定范围越具体, 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性就越强, 相应的研究也越深入。此类问题往往代表了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的研究人员必须不断跟踪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不断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 改善自己的研究策略。一旦科学问题的答域限定为某个具体的答案时, 此时的答域称为特域。特域通常是随着信息的逐渐积累, 研究者根据科学推理给出的尝试性解答或假说。例如, “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 解答或假说提出的同时也就提出了判断其是非的可能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B.社会基础)2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B教师的职业理想)

3教师道德水准最重要标志是(A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

4一个人民教师工作的原动力是(A.敬业)

5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 依法执教)

6关于 “治学”:A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B.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C.治学是教师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活动

7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C条件性知识)

8道德内容的社会性和可变性决定了教师道德修养的D实践性)

10教师品质优劣、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D教师道德行为)

二、简答题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要求教师坚守职业信念,平等竞争、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抵制不良习气,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方面。随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正视自身面临的挑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2、什么是修养?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原则是什么?(1)修养是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学术方面的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能力、思想品质、学术见解,还包括一个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的风度、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原则:

一、应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1.勤奋学习2.认真实践3.自我完善

4、教师为何要学习和成长?(1)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2)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学校发展的需要。(3)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教师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5、好老师的“四有”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三、论述题

1、怎样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1)学识要渊博。学生向来会对学识渊博的老师肃然起敬。老师的知识面一定不要局限于所教学科。(2)谈吐要幽默。幽默的老师会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也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幽默的讲解还会使所授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3)会熟练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具体,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对学生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4)语言富有亲和力。与学生交流谈话,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仿给学生一种温暖的感觉。(5)对学生一律平等,一视同仁。(6)勇于站在时代前沿,做时代的弄潮儿。(7)掌握多种地方方言,并会自然切换。

2、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1)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2)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3)健全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4)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5)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6)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

3、为什么说,讲台是展现师德的大舞台?(1)讲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实验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其中近一半的时间处于听课状态;上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替代性,上课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重要教学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2)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教师的道德规范,现实情况是,师生接触基本上限于课堂;学生通过课堂可以领略到优秀教师的学术造诣、治学态度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方法、思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质、价值取向、为人处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学生期望老师的讲课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授课有艺术。课堂的时间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教师应珍惜课堂的分分秒秒,站好讲台、讲好课,取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进而体现了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

4、保持优良学风、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静心读书,用心做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完善学术人格;第二,传承优良学风与品质,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第三,净化校园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1.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活动中选择、确定(A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2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确定问题与目标、提供(D资源和工具)、搜集/分析信息、协作探究、发布/评价学习成果

3.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点包括:学习的主体是(C学生)、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

4.信息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学习资源网络化、学习任务真实性、学习活动情景化、学习活动(B自主化)。

5.信息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基于专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网络游戏的学习活动、基于网络探究的学习活动、基于(A虚拟情景交互)的学习活动。

6.影响课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队伍、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D方法)、课程教学活动、课程教学评价。

7.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是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D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

8.专题学习网站是以(B专题知识)为导向,以学习网站方式,把“专题知识”、“扩展知识”、“专题资源”、“学习互动”、“学习评价”进行整合,作为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活动的平台。

9.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特征是基础宽厚、(C知识面广)、知识交融。

10复合型人才能力特征表现在能力的综合性和能力的(a创新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基于多媒体演示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三)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四)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五)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六)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七)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八)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简述基于网络教室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多媒体教室网络的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包含有这三个属性,其实质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构筑新的教学结构。其特点如下:1.新型教学环境——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室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既具有CAI及网络的优点.又具有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特征。2.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3.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4.能够符合各个学科自身教学特点。

3.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4.什么是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俗称一专多能的人才。5.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体系改革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初步构建成的信息化环境,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改变了 教学环境,为教育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信息技术资源平台的建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平台;

3、信息技术培养出了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三、论述题

1.什么是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网络课程建设的作用有哪些?网络课程是指在互联网上表现 的关于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目标体系及其网络教与学的各种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教育信息化工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课程建设、素材库建设、远程教学实验试点、教学支撑平台、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站建设、远程教育工作者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和法规建设等。

在此我们以网络课程建设的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虚拟化和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合作化作为切入点,探析网络课程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数字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多媒化,网络课程建设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使课程信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利用可视、可听的信息来代替只能阅读的信息,用简洁形象的图片信息来代替抽象冗长的文字信息,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网络化、虚拟化,交互式多媒体网络课程的运用,给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互动学习机会,而通过媒介进行的互动与合作更为具体,从而使网上的学习者更易于对所学习的技能进行观察、建模和掌握。

四、网络课程建设的学习个性化、自主化、合作化,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学习者成了教学主体,学习者拥有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进度等安排的自主选择权力,使自身天赋、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学习者自主化学习成为现实。

2.论述“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

实施步骤。所谓“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用耳朵聆听教师的讲解、用眼睛观看教师的板书、用手记下教师讲授要点和板书内容——记笔记;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耳听和 眼看)来完成知识与技能传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基本特征就是“以教为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特别强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虽然关注,但有不足。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下面四个实施步骤:(1)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2)介绍与呈现新的学习内容;(3)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4)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3.论述“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基本特征:(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步骤:(1)妙创问题情境,巧立探究课题。(2)组织学生探究,提高综合素质。(3)展示探究成果,交流彼此思想。(4)归纳总结效果,进行教学反思。

5.山东高校教师资格 篇五

第一章

1.个体心理: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2.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4.行为主义心理学: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不否认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S-O-R),称为新行为主义。

5.认知心理学:标志: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6.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

7.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①描述②解释③预测④控制.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

1.心理学发展的含义: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3.心理发展内容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埃里克森是精神分离学派的代表人物。关注人性格中的自我方面。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4.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

5.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婴幼儿期之后的发展中。7.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8.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始。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

9.整个青少年期又可分为:①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②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高中;③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大学(√)成人期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第二节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4阶段:(记住名称)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6sui);③具体运算阶段(6-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上 2.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大学生):

①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他们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大一)②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着的情境对问题作出判断;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大二/三)③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

第三章第一节

1.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2.气质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4种类型。(记名称和特点,会自己判断)5.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1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2独立型多于顺从型3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4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绝大多数

第二节1.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2.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3.智力三元理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亚理论:①情境亚理论②经验亚理论③成分亚理论。5.智力的测量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常用智商(IQ)表示智力的高低。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其含义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的实际年龄之比,用公式表示: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 第三节1.学习风格分为四大类别:环境、情绪、社会、生理 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焦虑对学习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的高低,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会日益失去其消极作用,就学习情境压力与焦虑的关系来看,一般都是低焦虑者在压力大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较好,而高焦虑者则适合压力较低的学习情境。3.认知风格就是个人进行认知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息加工方式,体现在感知、记忆、言语、思维等。

4.认知风格中知觉风格可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①场依存型:含义: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特点或优势:偏爱社会性学科,其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学习欠主动,易受暗示,喜欢讨论问题或进行合作学习,接受知识时偏爱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往往较为谨慎,不愿冒险。

②场独立型:含义: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特点或优势: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习自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知识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意志来决定 第四章

1.社会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符合是锁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2.教师角色形成经历的3个阶段:①角色认知阶段:(做老师之前,未上课)、②角色认同阶段:(真正做老师了)③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3.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1、教学组织能力

2、教学的认知能力

3、操作能力

4、监控能力 4.教师的人格素质具有四个维度1成就取向2人际取向3课堂行为4组织才能

5.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主要包括: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6.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其特征:①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②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③创造性的洞察力

第四章第一节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2.冯忠良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3.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将学习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4.奥苏伯尔对学习的2种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5.(1)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其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试误说”;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准备率、练习率(应用率和失用率)、效果率。其中练习率和效果率是两大主率。(2)斯金纳: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出程序教学,对当时各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班杜拉,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过程受四个子过程的影响: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再造过程4)动机过程。6.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定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7.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正迁移和负迁移or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2)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据迁移的层次: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3)据迁移的先后顺序: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4)根据迁移的内容: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8.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

9.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的。

10.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心理准备状态。11.P学习定势既可以产生正迁移,又可以产生负迁移。√ 第六章

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生的一种内部动力。

2.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3.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4.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1)韦纳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3个纬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纬度。

第七章 第一节 1.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①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②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③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系统和图示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考)陈述性知识表征:

1、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与表象系统

3、图式 3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分为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4.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5.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位学习。②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③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第八章第一节

1.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别(1)定义不同

2、测量方式不同

3、表征形式不同

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激活速度慢;快)5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快;慢)2.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3.策略性知识这一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基本阶段:①陈述性知识阶段②转化阶段③元认知阶段。

4.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主要: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第九章

1.▲问题空间三个状态:

1、初始状态

2、目标状态

3、达标通路▲问题涉及4成分:

1、目标

2、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3、障碍

4、方法

2.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主动地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3.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就情绪和动机强度而言,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和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适中的情绪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6.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十章

1.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2.道德(品德)由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行)四种基本成分构成

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服从与惩罚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使他人愉悦和帮助他人的定向;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习俗(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良心或原则定向)。4.大学生品德修养方法:1学习2立志3躬行4自省

第十一章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调试

1.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考体的特征:

1、群体必须是一群人

2、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3、有一定的目标

4、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2.群体的种类(1)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全体和非正式群体。①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②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2)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间亲密程度①松散群体,指人们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形成的集合体;②联合群体的成员彼此都认识到,他们同属于一个社会共同体。

3.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群体。

4.集体的基本特征:1对共同目的和任务的深刻认识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4遵守集体规范 5.大学生班集体除具基本特征,还有4个特点:①强制性②同一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6.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制约作用。

7.大学生人际关系的3个特点:①团结友爱、平等互助;②理想色彩浓厚;③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没有利害)8.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因素:认知上的偏差。(掌握3个即可)①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其他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②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③角色固着。角色固着是指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第十二章

1.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六个方面:

1、环境应激问题

2、自我认知

3、人际关系的认知

4、情绪情感的不稳定

5、性适应不良

6、紧张压抑

2.环境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新生身上

3.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就来访者①发展方面的问题或②适应方面的问题的困难,为其提供正常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答疑解惑、忠告建议等以帮助、指导、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或困难,使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

4.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把心理咨询划分为2类:①发展性②调适性心理咨询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1、有助于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里差异的理解。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取各项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①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静态→辨证.非静止)②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再造思维)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认识主体)

三、简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

(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交互,每位人的能力各不相同。

1、能力的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2)认知、操作、社交能力的划分(3)一般和特殊能力的划分

2、能力水平的差异(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能力类型差异的教育含义

1、针对大学生能力类型的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2、针对大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要因人施教(1)掌握学习(2)个别知识教学(3)个人化教学系统(4)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 一教师的知识水平

二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1、教学组织能力

2、教学认知能力(1)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3、教学操作能力(1)语言操作能力(2)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子及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三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成就取向、人际取向、课堂行为、组织才能 四教师子夜的积极情感: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

五、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四个特点①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 ②学习过程的阶段性。1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专业课阶段3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阶段③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④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六、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为了使大学生有效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掌握理想的促进迁移的方法,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者规则。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学习情景与日后应用情景的相似性。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概括化水平越高的知识,越能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和规律性联系,适用性越大,3、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 指导,可以明显的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既具有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中,会有助于迁移的出现。

七、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八、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高校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一、动机激发策略

1、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

2、极少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

3、是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

4、教师还应该提供学生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

二、注意选择策略

1、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

2、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

3、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三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多次重复。

四、意义建构策略。帮助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新知识

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措施:

1、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

2、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

3、抽象知识和感性知识联系

4、提高课堂提问艺术

九、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2教会自我监控3在教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4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6长期教学

十、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

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

十一、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2发展元认知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5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6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7问题的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

十二、结合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证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

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2)有意识传授技法。(3)培养科学实验能力(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

2、激发创造性动机。(1)确立目标和意图。(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确立创造的信念

4、创设创造性环境。(1)、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十三、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p310)

1、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A;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 B;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C;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D;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E;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2.大学生自觉维护身心的心理健康。(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A;学习负担要适量 B;生活节奏要合理;C:用脑要科学;

6.山东高校教师资格 篇六

我们结合山东省教师资格的历年考题考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每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几个人物还是经常出现。现将教育心理学的人物及相关知识点归纳整理以便考生备考。

第一,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 代表性作品 及桑代克的三大基本学习规律。

第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与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第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三种同化模式、有意义学习定义及条件、先行组织者策略、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第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内容及对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第五,马斯洛所属流派及需要层次论的内容以及对现实教学的启发。

第六,加涅学习的分类

第七,斯金纳强化理论与程序教学

第八,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7.山东高校教师资格 篇七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党建工作,学生党员,创新

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及技术发展与更新, 大学生广泛应用网络新媒体, 其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在高校党建中, 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 已经成为高校党建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高校网络党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加入时尚元素, 提高党建网络平台吸引力, 实现多样化的互动交流项目, 进行高校网络党建平台的优化, 并阐述高校网络党建平台的结构和模块设计, 构建网络党建的监督管理系统, 落实高校党建工作。

一、当前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应用状况及影响

1. 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普及。

当今, 网络新媒体被大学生广泛应用, 本文以新媒体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研究案例, 以烟台大学师生为调查主体, 以抽样调查为手段。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不同程度地使用网络新媒体, 其中50%的学生将新媒体作为与人交流的主要平台, 30%的学生用于娱乐休闲, 21%的学生用于获取资讯或者学习。可见, 网络新媒体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给其学习、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 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及学生党员的影响。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既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也产生负面影响。网络信息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信息传播迅速, 学生及学生党员的思想受各种思潮的影响, 在无形中改变, 趋于国际化。一方面, 网络开阔学生视野, 扩展其知识面。另一方面,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其中不乏封建迷信、反动言论等内容, 会使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骚扰迷惑, 导致学生急功近利等。再加上,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 促进了不同国家制度、信仰的交流, 使学生容易受到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事件让人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和掌握网络话语权的重要性。网络给高校学生党建带来了挑战, 如何开展网络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

二、网络新媒体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 优点与机遇。

扩大党建工作宣传力度。网络覆盖面广, 接触人群多, 利用网络新媒体作为开辟大学生党建工作宣传阵地, 可以发布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学习内容, 及时传达时政热点, 吸引积极分子及党员主动登陆浏览、互相交流学习, 能有效推动网络党建工作。 (1) 党建工作更加灵活方便。网络信息传递快, 更新及时, 学生党员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党建信息, 提高思想觉悟。 (2) 党建工作更具吸引力。网络新媒体已经在学生党员中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网上党支部, 每个党支部可拥有自己的网站主页以加强党支部建设。在网站主页上设有党员讨论平台, 并有专门的老师为广大学生党员们解疑答惑, 正确引导舆论方向, 扩大舆论影响, 提高党建工作魅力。

2. 困难与挑战。

(1) 党建网站功能单一, 创意不足。目前, 高校党建网络仅仅是发布信息的平台, 只能供党员们进行阅读、查询和参考等。在线交流、互动模块少, 不能很好地起到吸引党员的作用。 (2) 网站内容单一, 形式呆板。高校党建网站模块较少, 内容单一, 一般是领导们讲话或下发的文件;缺乏专业人员定期维护, 导致信息面较窄, 信息传递速度慢, 无法真正满足党员的需要, 很难吸引党员及时浏览网站, 不能起到引领党员的作用。

三、正确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创新途径

1. 构建党建专题网站, 加强思想引领。

(1) 丰富网络党建板块, 扩大宣传内容, 加强思想引领。“加强思想引领,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党建网络上开辟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宣传阵地, 在学生党员的可视范围之内, 加强党的理论的宣传。为有效加强党员思想引力, 可建立网上党支部和党员讨论平台, 加强与党员的互动交流。同时, 高校党建网站可以借鉴华中科技大学的党校在线内容, 增加“入党导航”与“心得交流”模块, 向大家展示入党流程, 学习更多入党事宜, 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2) 优化网络党建平台, 加入时尚元素, 增加网站吸引力。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 呆板的党政理论信息很难满足党员对思想信息的需求, 要优化高校党建网络平台, 一方面, 在内容形式上使整个网页具有全面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 增强党建内容的生动性。另一方面, 网上增设动态信息、心得留言、党校在线等专题栏目, 通过网络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党的思想、理论与政策,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3) 开设特色专题栏目, 加强党建工作的深度。在积极探索构建专题网络交流平台的过程中, 为引领大学生思想, 传播正能量信息, 可以特设“与信仰对话”、优秀报告会展播、青春励志故事等特色版块, 使党的工作丰富多彩, 使它能作为大学生的理想导向, 砥砺学生党员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为党建事业发展尽心尽力。

2. 注重网上与网下结合, 建立网络党建信息监管体系。

(1) 成立党建网络教师管理团队, 优化网络党建平台。网络能否在高校党建工作发挥作用, 关键是党建教师对网络的认识程度和掌握能力。要成立党建网络教师团队, 专门负责党建工作, 定期维护、管理、更新网络内容;开展党建教师网络培训, 及时学习新媒体技术。教师定期登录网站, 与学生实时交流, 正确引导学生。同时, 党建网络教师团队要优化高校党建网络平台, 统一规划网络板块与内容, 加强网站互动与反馈设计, 以便于监管网络;要建立全面系统的党建信息资源库, 确保信息的丰富性与权威性, 并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加网络党建投入, 及时对网络进行更新和升级。 (2) 组建学生党员网络管理团队, 增强网络党建互动。秉承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思想, 成立学生党员网络团队, 专门负责学生党员党建工作。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主题教育,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新闻及时发布到网站中, 增加网站吸引力。加强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的号召作用, 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思想, 传递正能量。 (3) 加强高校网络监管体系,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在新媒体发展进程中法律法规不太完善, 管理缺乏协调统一, 存在网络拥塞与信息庞杂等现象, 体现了网络监管的必要性。因此, 高校应建立网上信息监控体系, 加强对党建网络的实时监控, 及时掌握网上舆论动向, 及时遏制不良信息与言论的传播和发表;牢牢把握网上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 引导师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高新媒体信息监控的实效性, 从源头上净化网络, 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 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党建工作, 不断创新, 发挥网络时效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体系, 以减少网络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姚建英.高校网络党建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d (1) .

8.山东高校教师资格 篇八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语文 教学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和规范民办高校。山东民办高校在发展中开始探索各自的特色专业和发展模式,民办高校愈加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与学科建设,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课程改革,建立课程群。本文针对山东省民办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情况展开调查。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山东省目前共有5所民办本科院校,9所民办专科院校。通过我们与各高校相关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得到来自一线教学团队的信息统计数据。山东民办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开设了:大学语文、普通话、应用文三门课程。

三门课程在五所本科院校都已开设,但三门课程的普及率各不相同。其中大学语文作为传统的课程,在五所院校中开课情况大致相同。调查中发现每所院校针对自身专业教学需要,由大学语文分别演变出多种选修课程,例如Y学院的先秦文学赏析,B学院的名著选读,X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总体上大学语文及其衍生课程开课情况不乐观,平均开课率不到30%。

在9所专科院校中,只有XD学院大学语文全校所有专业都开设,这是在全国专科院校中很罕见的一个案例,另外八所院校,在沟通过程中,基本联系不到相关教研室,更有甚者,教务处竟不知该校有无语文教师。大学语文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情况让人触目惊心。

二、大学语文及相关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形式化严重,缺乏针对性

在《大学语文》教材选用上,民办高校没有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呈现出高估学生的文学修养的现象。所采用的教材,在本科层面上过于形式化,民办本科院校并不是学术型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实践精神的应用型社会人才,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的征订,应从该实际情况出发,摒弃文言文较多、理论性、文学研究专业性过于浓重的教材;专科层面的《大学语文》教材使用同样出现类似问题,教材的选定限制了教师的课堂授课内容,但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层次编写的教材目前非常少。受调查的学院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对大学语文课感到索然无味。当然个别山东民办高校,根据本校专业及学生特点,自己组织专家教师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效果还不错。如何恰当选定教材,如何讲授教材内容,是我们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对于《大学语文》教材出现的问题,普通话与应用文写作在教材使用上该问题并未凸显。

2.教学效果较差,师生满意度低

教材的选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都是为最后教学效果环节服务的。教学效果调查,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测验效果,参考一线教师批阅试卷的经验反馈;其次师生的满意度,通过直接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联系就业部门从学生实习就业单位,通过走访和调查表的反馈中寻找线索。

首先,大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与高中阶段的文字运用能力相比,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在记录时发出“某某字怎么写”的声音,其实这些字,都是日常生活中,电视、报刊、网络聊天中常用到的字词。

其次,大學生阅读分析能力并未提高。从学生就业单位反馈的意见中可以看出,较多的毕业生对单位文件和领导者的工作安排不能正确完整的领悟。这一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率。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有较多的情况是,单位不少,专业对口而能力适合的毕业生却不多。

民办高校中的绝大多数毕业生是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实践能力要求高,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少。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语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步入社会后在工作上的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一方面来自自身因素,另外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广泛阅读及研讨的方式得到提高和加强。

但是《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论化,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课堂组织形式的单一化,不仅降低了大学语文的趣味性,且影响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再次,大学生写作能力的退化。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突破高中阶段的写作层面,开始向应用实践层面转化,应用文写作的开设把“写作”从“语文”中细化出来,独立成一门学科。这更能适应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应用需求,但目前调查情况看来,民办专科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开设情况很不乐观,这与高职院校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关系,人文素养及写作能力往往被专业技能的显性价值所掩盖,恰恰是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在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隐性的却极其重要的作用。

3.大学语文及其衍生科目定位模糊

通过对山东省5所民办本科院校,9所民办专科院校的大学语文及其衍生科目开课现状调研不难看出,大学语文及其各衍生科目的最初定位与这该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脱轨的。

以大学语文为例,魏国良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说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在于培养语言形式的应用能力,那么,语文的人文价值即在于培育人的气质、情操、境界等情感能力。”翻阅《大学语文》教材,不乏古今中外经典之作,但是很多经典对于民办高校的高职学生群体来讲,教授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大学语文侧重了语文的人文价值,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境界,但是明显超过了该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了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

4.“大锅饭”式的普通话教学

普通话课程是课堂灵活性非常强的一门公共课,但是,十四所调研的高校中,只有一所本科学校全校都开设该课程,另外一所学校针对普通话等级考试进行考前辅导培训。

14所院校中,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方言区的学生普通话水平高低不同无论开课率高还是低,普通话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是大班授课,针对性差,呈现“大锅饭”现象。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成为一种盲目的浪费课堂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

总之,与公办高校相比,山东民办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还有待完善,且受重视程度偏低,在民办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诸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等人文社科类的公共课能够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更好地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邹明强.大学语文边缘化现状亟待破解.工人日报,2014年2月7日,第005版.

[2]姚奠中,刘毓庆,郭万金.国学之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公司激励体系建设下一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