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工作汇报

2024-06-25

就业扶贫工作汇报(精选11篇)

1.就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一

文章标题: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是全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面积××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8个乡镇场(社区),总人口××万,农村劳动力78万。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弘扬创业创优创新精神,倡导求实务实落实作风,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

中等城市”目标,深化“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抢抓产业大转移、房地产大开发“两大机遇”,努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今年1-11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8亿元、财政总收入7.7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55.6和32.9,县经济开发区拥有企业达372家,今年新增120家,同比增长57;其中投资超亿元企业38家,今年新增20家,同比增长185;规模以上企业69家,今年新增35家,同比增长66.7。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50。与此同时,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稳步实施,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1-11月份,我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147人(市下达年度目标为4100人);城镇净增就业7295人(市下达年度目标2750人),同比增加56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91人(市下达年度目标1700人),同比增加896人;“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793人(市下达年度目标350人),同比增加23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68人;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4905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872人;实现劳动力转移8.4万人(市下达目标3.1万人);全县失地农民中共有劳动力19725人,今年实现就业2782人,累计实现就业193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市下达指标为4),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稳定大局,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召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会办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成立组织机构。为适应新的就业再就业形势,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年5月份,我县将原县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区别:1.省、市政府文件要求;2.范围更大,城乡统筹就业),并对其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由我本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涉及宣传、监察、劳保等21个部门。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由县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根据需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传达上级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关要求,研究制订就业再就业工作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注:各季度召开例会,无实例)三是加强工作督查。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对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由县政府工作落实督查办公室进行跟踪督查,并对督查情况定期进行通报,以此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二、突出政策扶持,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营造环境

一是抓好政策制订工作。今年以来,我县转发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并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出台了《××县创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管理试行办法》,通过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找准上级政策与我县县情实际的结合点,不断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抓好政策宣传工作。今年以来,我县通过开辟电视专栏、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使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及时了解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我县在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大厅以及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的服务窗口设立政策宣传栏,长期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使下岗失业人员能够随时了解政策。三是抓好政策落实工作。认真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工作,严格实行由企业、社区居委会申报,劳保部门审核发放的程序;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就业时,凭《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今年以来,我县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932份,共有378人享受税收减免,减免税款56.7万元;1248人享受工商行政性收费减免,共减免费用80万元。四是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全年安排再就业资金887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160万元,县财政安排727万元(包括小额贷款担保资金500万元);对灵活就业、自谋职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目前已兑付164万元,其余正在申报审核;兑付免费职业介绍补贴4.9万元;免费再就业培训补贴144.8万元,其余正在申报审核;岗位补贴12.48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笔,投放担保贷款126万元。为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在继续抓好县担保公司投放的同时,我县从今年11月份起,又指定县建设银行负责办理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目前,已有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向建行

申报小额担保贷款,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审核。

三、坚持多措并举,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拓宽渠道

一是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现异地就业。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将城乡劳动力内转外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劳动力的内转外输。劳务输出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今年1-11月份,我县实现劳务输出3.9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30万人以上,劳务收入23亿元,蓬勃发展的打工经济已成为我县的一大特色。二是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三产实现县内转移就业。今年以来,我县继续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发展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硕果累累。1-11月份,县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20个,到位资金16.2亿元,招商引资企业的相继建成投产,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美欧电子、盈天纺织、凤凰画材等10余户企业,每户用工都在千人以上。今年以来,县经济开发区新增用工1.3万人,有效缓解了城乡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在开发区用工人员中,既有城镇失业人员,也有失地农民、外出打工返乡务工人员,甚至还有一部分外省籍的劳动力。在加快二产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切实推进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就业,城区今年新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时代超市、华润苏果超市、万得福时尚百货和金阳光大酒店,总营业面积达7.6万平方米,用工2500余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700余人。三是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实现自主创业和增加就业。近年来,我县围绕全民创业战略,相继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县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县创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通过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繁荣了城乡市场,催生的各类经济主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又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1-11月份,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8362户、私营企业821家,就业人数2万人以上。四是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去年以来,在进一步加大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相继开工建设了农林质监大楼、水利调度中心、党校综合大楼、新华大厦、实验小学和东关小学新校区,以及县经济开发区商务中心等,加之房地产开发热度不减,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五是通过妥善操作使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到新企业就业。近年来,我县在企业破产改制过程中,坚持把改制单位职工安置和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妥善操作企业改制破产工作,要求改制后的企业聘用原企业职工。如:今年5月份,我们将破产后的原县自来水公司132名职工安排到新投入运行的河面水厂重新上岗就业。

四、注重服务引导,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一是定期召开用工招聘会。将每月8日、18日、28日定为县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招聘日,在县青少年广场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大厅举办企业和务工人员供需见面招聘会。今年,我县还举办了3次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和一次退伍军人及家属就业用工招聘会。二是切实抓好就业培训。我县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01家,其中有20多家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再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就业技能者免费为其提供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免费培训3938人。培训内容涉及家电维修、摩托车修理、裁剪缝纫、电焊等。今年以来,已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3832人,并介绍其就业。三是认真开展再就业援助。积极发展环卫保洁、治安保卫、家政服务、餐饮娱乐等社区服务业,切实做好对“4050”(全县“4050”失业人员约有1100人)和双下岗、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工作。四是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无零就业家庭、无双下岗双失业家庭的“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各类困难群体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我县沭城镇的23个社区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90以上,其中无零就业家庭、无双下岗双失业家庭的“充分就业社区”达10个(超额完成市要求6个达标任务)。

五、立足载体建设,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平台

一是抓好县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设。按照“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要求,我县投入130万元在县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大厅建设公共职业介绍场所,已于去年底投入使用。公共职业机构配备电子屏幕,微机全部实行联网,设立失业保险、求职登记、职工录用、劳动关系转移、劳动合同鉴证、职业指导、档案管理、开发区用工登记、劳动事务代理等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调节劳动力供需关系,促进劳动力合理配置。二是抓好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按照“六个到位”的要求,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规范完善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基础台帐,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立以38个乡镇场(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施了“镇镇通”工程,全县乡镇劳务信息专用网络实现与省、市、县的联网。三是抓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针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按照省、市社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本着加快建设、逐步完善、强化功能、贴近服务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沭城镇23个社区全部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聘用23名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在推进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来源于,欢迎阅读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2.就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二

一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在较长时期内,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是我国的一项全局性重要工作。云南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基层农村贫困度深面广、待就业人口持续增长、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岗位有限, 就业工作面临许多困难, 任务艰巨, 压力大, 就业形势严峻。但经济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 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条件。

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事关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及其家庭的幸福, 事关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就业率的高低, 对学校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深刻领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

1 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人才强国的百年大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水平为17.8%, 发达国家为61.1%, 我国刚达到15%, 特别是从业人口中具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不到5%, 这反映出我国劳动者素质偏低。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正往纵深方向发展, 各项事业建设急需大批人才。高校毕业生不是供大于求, 而是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树立人才强国战略思想, 努力实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的目标,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校的历史责任。

2 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普通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 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 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 如果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无业可就, 家长的教育投资就得不到回报, 其“望子成龙”的愿望就无法实现, 他们将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 对扩招的感激就会变成“抱怨”, 这不仅影响高校的形象, 还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能否让毕业生充分就业, 直接关系到扩招成果的巩固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因此, 尽最大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体现, 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3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国家的一件政治大事,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影响力大, 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 给毕业生以满腔热情的人文关怀, 全面审视我们的各项工作, 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工作, 让毕业生充分就业, 以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

二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对策

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客观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准。面对市场, 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结构问题, 龙头是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创新。下面从就业的角度, 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做如下思考。

1以就业为导向, 转变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必须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人才观。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并不意味着学生走出校门就是人才。要成为人才, 就要使毕业生能就业、能创业, 并且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才的价值。高校必须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发展观。学校要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 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水平, 积极推进科研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充分发挥高校的职能作用。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 今后推动高校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 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愿望, 而是社会的需求。因此, 我们只有转变观念, 面向市场,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让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充分体现应有的竞争力, 学校才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2 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 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每年我们提供的就业职位数与毕业生的比例均在4:1以上, 但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单位的只有10%。“有业不就”则是学生就业观念方面的问题。因此,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是让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 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我们要帮助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择业观。利用“两课”教学、学生党团活动、主题班会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势, 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 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走向非公有制企业、走向艰苦行业,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把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与服务人民结合起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创业教育, 就是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 准确地把握创业机遇和有利条件,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立业、艰苦创业和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 大力倡导并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毕业教育, 就是通过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 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进一步坚定服务于祖国、奉献于人民的意识和责任感。引导毕业生树立“今天以母校为荣, 明天以工作业绩为母校增添光彩”的集体荣誉感。严格按照毕业教育程序开展工作, 认真组织毕业生完成教学实践、论文答辩、毕业鉴定等工作,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安排好毕业典礼, 通过庄严而神圣的仪式, 使学生受到一次终生难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走向社会。

3 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基层”是一个大概念, 既包括广大农村, 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 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以及自主创业个体。从我国的社会实际来看, 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是基层, 这一点不可否认。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校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普通的劳动者, 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也必然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地方。基层天地广阔, 打开这一空间需要时间, 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 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 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 抓紧时间开展工作, 力争短期内形成积极导向, 工作抓出实效,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同时可以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4 切实做好形势与政策教育, 让学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

首先, 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前景, 客观分析就业形势, 正确认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立业与创业的关系。其次, 要宣传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宣传各级政府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增强就业信心。高校要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 广泛收集人才需求情况, 让毕业生了解就业信息, 拓宽就业渠道。有计划地邀请地方党政负责同志、知名学者、企业家、成功校友等来学校举办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 让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了解就业形势, 把握相关政策精神。

5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在考虑到就业问题时, 很多问题需要自己决策, 很多工作需要自己去做, 在理不清头绪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特点, 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 可以先考虑的事先考虑, 可以先做的事情先做, 尽早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帮助学生处理环境适应、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通过开展专题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等, 缓解部分学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切实减轻其心理负担,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6 建立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质量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的系统工程, 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 我们要通过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场地建设和一系列制度建设形成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建设,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积极作用, 从新生进校开始, 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把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统一计划, 统一落实。要加强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网络, 高效、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随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不断加强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 (兼) 职队伍, 通过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7 加强就业统计, 落实就业评估

3.就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三

该县主要措施:一是搭“鹊桥”,给求职者送岗位。县人社局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今年以来,该县举办两场大型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为6000多人次提供就业政策咨询。

二是办培训,给农民工送技能。该县以“农民夜校”“田间课堂”“流动教室”“移动考场”等灵活形式开展订单、订岗、定向式、点菜式培训。今年以来,该县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期,培训人数489 人。

三是用政策,给创业者送资金。该县通过多种形式就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的范围、贷款额度、申报程序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截至目前,该县已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47笔,发放金额445万元。

四是建园区,给创业者送平台。该县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园区已扩大到1335亩的规模,共19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8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安排就业岗位1000多个。

五是抓监察,给劳动者送“维权”。该县扎实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以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活动,累计对184户用人单位实施了劳动监察,涉及劳动者3127人;接受群众举报投诉28件,结案26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2起,涉及劳动者41人;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431万元,涉及劳动者246人。

4.就业工作汇报3 篇四

一、目

标任务完成情况

1、已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508人,完成目标任务58%,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732人,完成目标任务61%,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再就业188人,完成目标任务57%,“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消除一户。

2、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1350人,新增扩面612人,完成目标任务61%,全年应征失业保险基金115万元,征缴62万元,完成目标计划54%,发放失业金7.2万元。

3、提供免费职介人数1178人,完成目标计划62%,再就业培训人数317人,完成目标计划72%,创业培训人数121人,完成目标计划81%,就业训练中心培训人数268人,完成目标计划67%,开发岗位吸纳就业319人,完成目标计划55%,社区就业人数171人,完成目标计划59%,组织劳务输出1080人,完成目标计划7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4、已完成培训农民工2973人,获证2973人,完成目标任务198%。

5、为41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82万元。为3953名灵活就业的下岗职工发放社会保险补贴496万元。为特困下岗职工实施救助35人,发放救助金7500余元。

6、积极开展各项政策的宣传活动。制作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3600份,发放“春风卡”2107册,发放《求职登记证明》1357本,组织大型招聘会1场,受理劳动者维权25人。

二、主要工作

(一)大力宣传就业政策

制作发放宣传资料53600份,发放《求职登记证明》1357本,并通过电视、宣传车、标语、专栏、版报、信息、简报和发放“春风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了就业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就业工作的新政策,进一步转变了各类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特别是树立了积极创业的就业新理念,以创业带动就业。

本文来自招生考试网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二)大力开展各类培训

深入乡(镇)、村、社及田间院坝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培训重点向农民工转移,向田间院坝转移,切实方便农民工参加培训学技术。针对县内实际,增加培训的内容,将培训、就业和跟踪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个乡镇及田间院坝大力开展了农民工定单培训和种养殖技能培训。今年,我局已举办了银杏种植、药材种植、养猪、养鸡、养羊等专业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六期,共培训农民工855人,培养新的种养殖专业户12户,培训后实现就业738人。同时,重点抓好了各类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培训3期,培训121人,通过培训,有87人实现创业。

(三)强化落实就业政策

一是各种补贴到位,大力开展小额贷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地兑现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同时,强化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同县财政局、县城市信用社一道共同审核,按照每人2-3万元的标准,为41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82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二是发展企业。把重点发展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主攻方向,今年,县内企业已吸纳下岗职工就业319人。三是落实空岗报告制度。单位、部门在有岗位空缺时和增加公益性岗位时,必须向政府报告,并重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培训补贴,大力开展全县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五是政策优惠支持鼓励创业促就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在县内创业,在登记注册后给予3年扶持期,同时把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享受与外地客商同样的优惠政策,近年有36名创业者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391人。六是强化服务窗口建设。坚持窗口接待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政务中心和惠民中心服务窗口的一站式服务,规范了窗口接待制度,严格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群众满意率高。

(四)突出抓好劳务输出

5.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汇报 篇五

按照县社保局的统一部署,根据2012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业务知识培训会、奉节县委关于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通知(奉节委办[2012]123号)的精神,红土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开展两干创建培训会,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现将红土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红土乡就业再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红土乡下设1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全乡共2.85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2.2万余人。目前,辖区内有共建单位9个,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营业网点200余家。城镇新增就业69人,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86.25%,其中城镇单位新增就业18人,新增私企及个体户就业50人(其中微企新增就业12人);登记失业人员10人(今年新增登记失业人员1人),其中实现就业1人,困难人员就业1人,退休人员1人,未就业8人;至8月,农民工回引人数44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6.60%,返乡创业就业346人,推荐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2人;第一、二季度共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453人。

二、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及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各村(社区)驻村干部和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红土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乡镇的重要工作来抓。

三、摸清底数,建好各种台帐

红土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上月启动,通过会议培训方式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传达给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专职人员,要求按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日前正处于创建工作的入户调查摸底阶段。根据2012年创建标准和工作计划,各村(社区)成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服务机构,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专职人员深入居民家中做好调查摸底,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再就业调查,利用上门调查,电话联系等形式,重点摸清辖区失业人员的“五清”情况。即:下岗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就业意愿清、技能特长清、安臵去向清。

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以来,各村(社区)反映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创建基建设施简陋、单一,大多数村的办公条件艰苦,没有富余的办公设备用于创建工作,即使有,也是比较老旧,无法满足正常办公需要;二是村级劳动社保人才队伍的严重缺乏,担任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的专职人员就是村会计,而村会计也是村级所有工作业务的承担者,全乡村平均人数约2600人,工作量大,加上少数村会计年龄较大,电脑操作能力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建工作;三是创建工作经费补助的落实不到位,加上补助标准的不确定,导致工作进度慢、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

五、接下来的工作打算

在县就业局和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配合下,在经费给予保障和人才得以配备的情况下,我们将竭尽全力完成创建目标任务,争创充分就业社区。

1、继续保持创建工作“五个清”,对本社区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要求的登记失业人员必须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意愿清、技能特长清、就业培训要求清、创业意愿清

2、积极做好对登记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推荐工作,为帮助失业人员掌握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凡愿意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劳动保障所。

3、按月做好“社区(村)就业平台软件”:人员增减、培训项目、就业去向和对登记失业人员每半年走访一次,就业困难人员每季度走访一次等工作的电脑记录。

5、认真做好各项创建活动的文字、照片资料的积累工作,及时做好各类工作台帐。工作中做到主动热情、细致耐心、业务熟悉、方式得当、程序规范。

如果争创成功,将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求实求新求进的工作态度,继续围绕“创建充分业社区(村)”这一目标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推动就业工作向前发展,为充分发挥好社区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而努力工作。

红土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6.就业培训创新工作汇报 篇六

2010年,XXX就业培训工作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支持下,在XXX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全市劳动和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现将就业培训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种载体促宣传

1、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制定了《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

2、在全市各区县率先开通“就业服务专线,为居民群众提供全天候政策咨询服务;

3、在XXX电视台开办劳动保障专栏,制作人物专访,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引导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4、建立就业服务QQ群,加强与驻区企业的联络互动,保证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就业培训政策。

5、充分利用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普遍开展政策讲解、转观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6、通过开展四项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大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及就业优惠政策。

二、落实各项政策,深化就业服务。

1、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今年以来,XXX将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共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年审889人,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1881本,落实各类人员社保补贴908人次、199.3万元。

2、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制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帮扶方案,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落户、寄存档案、上岗培训、享受社保补贴等后续跟踪服务,同时,坚持以鼓励基层就业为导向,拿出178个基层工作岗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3、大力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认真做好就业困难人员信息登记工作,对辖区内各类人员做到逐一登记,特别是针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产生一户,消除一户,援助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24小时动态清零,4、深入推进就业服务。积极搭建供需桥梁,畅通劳动者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做好失业人员“一站式”就业服务。各项就业服务活动开展顺利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5、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认真落实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创业环境,落实行政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

三、坚持按需施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1、以用工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结合产业集聚特点,坚持狠抓技能培训,为工业强区储备技能人才,切实加强新兴产业、行业所需职业技能的培训。

2、以提升技能为重点,切实增强培训广泛性。XXX财政专项投入50万元培训经费,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充分利用合作院校职业培训资源,打造特色培训品牌。

3、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切实增强培训实用性。坚持从各失业人员特点出发,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培训汽车驾驶、手工编织、催乳师、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共计200人,特别是催乳师培训合格后达到了100%的就业率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四、突出区域特色,力推校企合作。

1、端口前移、摸清底数。充分发挥XXX人力资源协会各成员单位作用,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超前采集即将进区企业用工信息,定期走访大中型企业储备人员,深入开展企业中长期人力资源需求调查

2、深度对接、储备人才。结合产业集聚这一区域特色,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积极搭建校企人才交流平台,开展校企联系会活动,超前储备技能人才,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

3、创新机制、引导就业。坚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超前介入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指导工作。

7.就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七

1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首先要依托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 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高校无不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狠抓政策落实[2]。

就业形势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以船舶行业为例, 2008年以前, 我国造船行业快速扩张, 苏浙闽三省的中小船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以船舶为特色的江苏某高校的毕业生也是供不应求,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 使得船舶企业面临窘境, 随后两年该校的学生就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经济复苏、船舶行业回暖, 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明显好于之前的两年。由此看来,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的需求,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这样才能有效规避经济波动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2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需要有高校多种措施并举

2.1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和自身发展定位相统一

高等院校的发展定位决定着其人才培养模式, 也就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因此高校自身要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江苏省某省属高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写道“按照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 围绕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长远战略目标, 着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多科性、开放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出复合型应用人才”[3], 这样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优化学校现有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师资、教学、实践资源, 培养工作能力合格的毕业生。

2.2 就业能力培养要与就业观念培养相结合

健康就业观念的培养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高校可以通过设置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就业心理和职业潜质测评、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和讲座等来实现健康就业观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 在观念误区上目前应注意有针对性地驱除学生的三种错误就业观:一种是过高估计自身条件, 从而对工作地域、工作条件、工作待遇等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 这样造成自己难以成功实现就业;第二种是盲目从众, 人云亦云, 盲目跟风考研、考公务员;第三种是过度自卑, 害怕找不到工作, 求职目标设定过低, 单纯满足于能有一份工作, 根本不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4]。

2.3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和教学、实践、学生管理相结合

2.3.1 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 而是要和社会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 教学工作首先要夯实基础, 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要掌握, 这样无论是对于学术型的学生未来深造还是职业型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都有莫大帮助。高等教育还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确保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 关注领域前沿科技, 了解领域最新技术动态, 开阔学生的视野。高等教育要转变教育模式, 改变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提高实验、实践环节,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研讨课、独立授课实验等方式来确保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3.2 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专业技能并不是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 大学里面学知识固然重要, 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在90后已经迈进了大学的校园, 作为新生代的他们在个人意识上比80后更强, 视野的开阔性、思维的活跃性、认知能力的开放性是他们的显著特点, 但是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正是他们所缺乏的。因此学生就业工作一定要和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大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表达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与人相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3.3 鼓励和支持学生多种途径就业, 以就业带动创业, 以创业促进就业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显示, 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不在少数, 但是真正把创业付诸行动的却是很少, 而创业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 大学生创业成功很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缺少系统的创业指导和实际支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创业成功可以在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同时可能还会创造几个甚至上百个就业岗位, 其价值难以估量。笔者所在城市从2008年开始, 提出了“打造创业型城市”的口号, 实施了优厚的创业政策、设立创业园区、广泛开展创业宣传、举行创业指导、举办了如火如荼的青年创业大赛, 政府的这些举措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 取得了良好示范的效果。

2.3.4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一方面考查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社会需求对应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一方面考察的则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及就业能力、就业技巧的掌握程度, 一个好的就业指导, 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门路, 使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

首先要培养毕业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促进顺利就业, 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 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然后, 高校要有效收集和筛选就业信息, 绝大部分的高校都会自主举办校园招聘会, 在此基础上应该逐步建立自己稳定的企业合作群, 这样高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人才供给关系, 可以给毕业生建立稳定的就业途径。同时就业信息的收集既要注重其横向的广泛性,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另一方面要注重其纵向的深入性, 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要。

3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需要着重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普遍存在“平时就业指导忘记, 毕业时就业指导突击”的现象。高校应该建立以提升就业力为核心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这就要求把就业指导设计成一门全面、系统的学科体系, 并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 其突出特点就是阶段性和连续性。阶段性的要求是高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进程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对社会就业的认知状况,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连续性则强调就业指导工作是系统的, 是不间断的, 是在逐步深入的, 也是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之中的。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年级时, 主要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来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职业思想, 指导学生制定符合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 并且切实可行性的学习和实践规划;二年级时, 深入开展职业测评辅导,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MBTI、“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等专业测试, 让学生对自我进行性格类型、动力特点的深入了解, 达到个人特质与设定职业的匹配;三年级时, 着力开展职业能力培养, 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实际情况, 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进行分流培养[5];四年级时, 学校利用相应的社会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一些试就业活动, 这样可以在毕业设计中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也通过试就业提高了学生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4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帮助

目前,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非盈利性中介组织严重缺失, 部分盈利性中介组织过分追求盈利而忽视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根本职责。这导致了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缺乏诚信, 只对企业进行宣传实际却不招聘;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低效率、单纯以“就业率”为衡量指标等等[6]。虽然国家为鼓励和吸引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发展或者支援农村, 实施了“三支一扶”、绵竹计划、苏北计划, 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但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对毕业生支援国家服务期满后缺乏明确的个人发展指导, 因而很多有志于支援国家偏远地区建设的毕业生对此只能望而却步。

许多发达国家成熟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中都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例如英国就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委员会 (AGCAS) , 为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帮助。笔者所在高校除了通过引进企业开展宣讲会和举行“双选会”的方式促进毕业生就业, 还充分利用“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这一资讯平台, 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全面的就业咨询, 利用网络信息的海量性, 为一部分同学找到理想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总之,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大学生就业水平也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判断, 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当前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国家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完善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强化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各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争取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 学习和参照发达国家成熟的就业指导体系, 促进现有就业指导体系的健全, 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彩生, 潘锦全.大学生就业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32-133.

[2]严秋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N].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7 (4) .

[3]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202.195.195.233/07/2/2012-03-27/134.html, 2012-3-27/2012-4-16.

[4]张秋建.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 2010 (3) :63-66.

[5]苏静, 肖攀.大学生就业服务创新性举措研究[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9 (9) .

8.就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八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指导  就业能力

如今,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设计的就业门槛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顺利就业是高职毕业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就业能力的高低是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而就业指导工作又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深入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纵观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不难看出,因为没有很好地了解所学专业,没有合适的自我职业规划,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

因此,我们应该以就业指导工作为切入点,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1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温饱,还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的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49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1911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1923年我国的清华大学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周寄梅老先生的名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

对大学生而言,就业指导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教育普及面越来越广,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精准分析就业市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帮助高职学生作好全面的职业规划是我们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全做细,使其融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才能让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前景心有所想,未雨绸缪。

2 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很盲从。他们往往是依从家长的意愿和老师的建议,以及信赖社会媒体和社会大众的舆论导向。很少有学生能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填报志愿。这样,大多数学生必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什么,不知道所学专业的性质,更弄不清自己将来的职业倾向。

因此,对大一新生我们就要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阶段一开始就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规划有利于高职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规划的职业积累经验,做好准备。但是职业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从心理、观念和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用人条件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明确不同学生的竞争优势,进而帮助其找准自己感兴趣的就业范畴和努力方向。

3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高职学生的求职能力

在就业市场上,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去求职面试,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其实这并不全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还涉及到在面试时个人的一些表现。很多高职生缺乏求职面试训练,对制作简历、应对面试的指导,也没有太多职场礼仪的训练,无法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良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就业前准备处于困惑中,有时甚至会走向误区,比如:过度包装,花费过多精力和钱财用于展示自我外在形象和简历上,弄巧成拙;回答企业提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说话时注意分寸是极为重要的,反之则影响了求职的成功率。我们可以在就业指导实践课上开展模拟面试,通过实地模拟面试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地进行面试技巧的讲授;在就业指导的理论课上,帮助学生分析各种就业信息,以实际案例来讲解求职过程的注意要领,把握求职要点。

其次,我们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主管,人力资源部门经理来校作报告,亲历讲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面试中的实用技巧。

此外,我们可以与达成校企合作的企业建立订制班培养计划,让企业专家制订学生课程内容与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企业顶岗实习,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机会。

通过这些途径,帮助学生明晰个人的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为明确求职方向提供帮助;同时,也帮助学生合理解决求职面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升其求职能力,进入企业工作后,也能够较快转变角色,适应企业文化,提高就业竞争力。

4 转变就业观念,探求多元化就业模式

毕业生人人都希望能选择最理想最合适的工作,于是他们集中在一些薪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司和企业应聘,出现了扎堆就业现象。即使有的毕业生在这里没有应聘成功,他们也没有降低对薪资和职位的要求,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

所以高职学生必须要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打破“一业定终身”的传统,而且要剔除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和盲目跟风的想法,真正从自身看起,合理定位,理性就业。

一方面高职学生要放宽眼光——不做大池子里的小鱼,要做小池子里的大鱼,这也是一种适时的选择。比如广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型企业数量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多、企业管理方式较灵活,在这里工作后续发展的前景非常广大。另一方面,破除“专业对口”就业的传统观念,可以先就业再择业。此外,高职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自主创业,到农村基层就业等多种方式。

总之,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应作好就业指导工作来帮高职学生从自身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所学专业,作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顺利满意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邦勇.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就业工作研究,2007(8).

[2]邹渝,邵云雁.塑造“职业人”提升“就业力”——高职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温宗和.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8).

[4]http://wapbaike.baidu.com/item/%b0%b1%e4%b.

9.关于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汇报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张好存;我是峰峰镇劳动保障事务站站长,在这喜讯满怀,即将跨入2008年到来的时机,迎来了各位领导就我站新新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室在2007年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考核、评估。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此我谨代表峰峰镇劳动保障事务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峰峰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位于太行鼓山东麓是一个城乡结合、工农交叉、劳动密集区域,辖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7.8万,是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是矿区煤炭、建筑、钢铁的重要基地。辖区辖13个社区、14个行政自然村。城市户口12590户,人口43801人。其中退休人员3000余人,低保户2612户、享受低保人员5482人。农业人口35000余人,其中劳动力人口19000余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600余人。此外峰峰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共有26名工作人员,其中站上工作人员5名,21个劳动保障协理员,分布在13个社区和峰峰职业介绍中心;担负着峰峰镇辖区内就业再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同时,肩负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等工作。新新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室位于峰峰集团中心地带,所辖新新1—4街,其中工作人员两名,辖区总户数1551户,人口5021人,其中男2006人,女3015人,在此我就2007年各项任务目标及在开展充分就业社区中的工作情况,分以下4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就业再就业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1)2007年开发就业岗位2204个,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72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4人,下岗技能培训133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培训214人,非国有企业培训87人,下岗人员创业培训32人。灵活就业人员125人,享受一次性就业补助2人,自谋职业375人,享受小额担保贷款 2笔,零就业家庭 2户,现已全部消除。其中,新新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室07年开发就业岗107个,持有《再就业优惠证》市属的20人,区属的16人,自谋职业29人,灵活就业 1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7人,就业基地、社区就业实体安置3人,享受一次性补贴1人,零就业家庭2户,现已全部消除,就业率达98%以上。

二、优化工作环境,搞好就业再就业宣传

优化工作环境,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为社会提供服务,使我们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我站为使下岗失业人员,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充分就业,我们充分发挥职业介绍站的作用2007年已向社会发布各类招工信息7000余份,提供了14家招工单位,2007年春节刚过,于3月6日上午在峰峰集团一招人员密集地带,举行了大型“春风行动”的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共制作大会会标一副、展牌12块,书写标语500余条,张帖20余张宣传画、出动宣传车一辆,深入13个社区和14个行政自然村进行了宣传活动,发放了3000余份招工信息和政策宣传资料。在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以创建“三无”即:(无下岗失业人员街道办事处、无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居委会、无下岗失业人员楼院),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和谐的基础上做好每一项工作,切实做到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此项工作作为我站对劳动保障工作室,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完成,我站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社区居民当中走访,同时不断调度各个工作室的情况,此项工作我站新新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室工作优为突出,他们在社区经常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用再就业政策和他们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赤诚之心,把温暖和政策送到了每位下岗失业人员心中,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强化基础管理、促站、室平台建设

(1)、基础管理,我们峰峰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和每一个工作室始终如一的把各种台帐建立及统计报表作为一项对上级交给各项任务完成和全面掌握各项基础信息的重要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完成各项任务的指标所须掌握的数据,按照分档、分类的原则全部健全,并输入微机,与市、区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完整统一的劳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使日常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为做好上述工作,我站按照分档、分类的原则共设立9个类型,73个档案,具体分类如下:

1、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再就业;

2、城镇新成长人员培训就业;

3、阳光工程;

4、劳务输出;

5、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

6、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7、社区实体;

8、小额贷款

9、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同时13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室建立了动态式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基本信息台帐,上述9个类型,是全面掌握辖区内就业失业人员情况的基础信息。(2)、站、室平台建设

站、室平台建设,是全面保障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等,此项工作我们首先建立各个规章制度,根据工作所需,不断完善站、室日常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自身职责、规范自身行为,在2007年工作中,围绕大局意识和上级的工作部署,把2007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13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室进行了目标量化,并签定了任务目标责任状,皆时不断开展07年“峰峰怎么干,以什么标准干”紧紧围绕以下四个标准即:①加强政治理论和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学习,树立为民服务理念。②加强思想道德观念,转变工作作风。③增进业务素质技能,全面提高工作水平。④增强集体荣誉,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展大讨论,并要求全站工作人员写出思想汇报和工作日志,不断重温我们每个工作人员所肩负的职责,站、室工作人员实行A、B角工作责任制,工作期间必须持证上岗,日常工作严格按照劳动保障事务站制定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周围的群众,以高标准的工作业绩,来评判自己的业务素质,全面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够够拿得起放的下的队伍。

四、努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不断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

(1)、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是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一项重要途径。07年我们峰峰镇劳动保障事务站把此项工作列入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首先创办就业基地,于07年3月6日,成立了峰峰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其职能主要是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新成长劳动力技能指导等一系列便民就业服务。在今年我们已先后向北京、石家庄、苏州等地输出下岗失业人员34名,新成长劳动力107名。同时我们与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组织,联合开办了四通保结公司,在此我们还积极与峰峰镇爱委会不断沟通在安排保洁、保绿等岗位时,优先安排下岗失业人员,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的方式,尽快实现再就业。

(2)开发公益性岗位,不断促进就业再就业

2007年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努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截止目前,我站先后安置了62名公益性岗位,他们现在分布在计生、劳动保障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用党和政府给的第二次就业机会,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来回报于社会,回报于党和政府。

四、开展就业援助、不断走访就业困难家庭

关心就业困难人员家庭,是我们每一个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社区就业援助其我们的首要职责是;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07年在政策宣传当中,除开展大型再就业援助活动外,我们还要求每个工作室,用不同形式在社区利用黑板报、发放政策宣传单等积极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并深入户中耐心讲解就业再就业政策,为特困家庭采取“一帮一”活动,鼓励他们实现就业再就业。今年先后分别把113名下岗失业人员送到了培训基地,分别进行了技能和创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峰峰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在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下岗失业人员的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宣传2008年1月1日将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只争朝夕豪情满怀的热情,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把此项工作,做的更加扎实,使我们的工作热情体现到每个下岗失业人员的心中,为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再鼓干劲,再创新业。在此,我再次以崇高的敬意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请各位领导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意见。

谢谢大家

10.全市就业援助工作情况汇报 篇十

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援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月15日至6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采取“市县整体联动、市区统一运作、政

府部门搭台、市场供求对接、重点托底安置”的方法,经过宣传发动、资源组织、信息发布、供求对接、托底安置五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共登记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援助就业

5181人,其中:通过组织市县联动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供求对接,提就业岗位22376个,帮助4949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托底安置,帮助23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尚未就业的有609人。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赵鹏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同志任组长,陈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

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2、大范围、高密度认真调查摸底。一是成立了全市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组。全市共组织了36个专项调查小组,按照盐政发[2009]74号文件明确的10种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逐人逐户的调查登记工作。市区专门印制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登记表,由市区各街道、社区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各县(市)也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一周的仔细摸排,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帐,汇总上报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其中特别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双下岗失业或单亲家庭)1955人。二是成立了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岗位采集组。按照方案中明确的全市援助岗位不少于10000个,其中市区不少于3500个的要求,分50个采岗小分队,分别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和其他各用工单位采集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的

岗位。先后采集就业岗位2237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298个,30家就业援助基地岗位872个,企业用工岗位20206个。市劳动保障局和市人事局还专门召开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申报工作会议,要求及时上报空缺的公益性岗位,共采集公益性岗位26个。

3、多层次、大规模合力举办活动。5月31日上午,由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援助就业5000人”暨服务企业用工市县联动大型招聘洽谈会在盐城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高。这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到市区主会场宣布招聘洽谈会开幕,市政协主席冯永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桂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察看主会场。各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出席分会场开幕仪式。建湖县于5月31日和6

月19日分别举办了专场招聘和小本创业项目推介暨成果展示会,县长苏冬、县副书记羊维达、常务副县长王旭东出席了会议。二是规模大。此次活动,市区主会场及各县(市)7个分会场共组织49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078个,动员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万人进场求职,其中市区主会场有6000多人。三是效果好。活动中,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纷纷向报道活动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心,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困难对象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全市共有722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860人。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

11.就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

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40万,2006年达到413万。而我国的就业岗位却没有相应地增加,相反,国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加快进行以机构和人员精简为内容的改革,就业岗位急剧减少。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原有的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高校的就业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在不断改革,但仅仅限于信息的发布、政策的宣讲、技巧的培训、协议的办理等被动等待的浅层次服务,未形成主动的局面。

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与学生的职业定向脱节,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念教育人才的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滞后,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及毕业生的职业定向脱节,部分高校存在着只管教学不管社会需求,只管学生毕业不管毕业生去向的问题。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是围绕当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限于“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与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过分强调实用性,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

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上,范围窄、手段旧、途径少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基本上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什么、以什么方式讲都由教师决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上,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亟待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相关的事物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就业指导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能否尽早地对社会形成准确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設计,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并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高校就业指导应根据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培养模式,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正确地认识自我,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职业生涯辅导”为导向,构建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模式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大学生心智成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正是学习掌握各项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最佳时机,应将职业生涯设计引入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把握机会,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促使人逐步走向成功。我国许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在学生毕业时开几次求职讲座或举办几场招聘会,而没有把它作为四年中的一个长远规划。实际上,大学生从一年级到毕业,其心理、生理一直是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就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分段实施,持续进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要实现两个有机结合。首先,要实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结合。阶段性是指毕业前的集中教育,连续性则是指针对学生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设计与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的不同侧重点,对大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使他们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了解国情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成才观和就业观。其次,要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要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等,通过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高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社会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订单培养”为导向,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高校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结构。“订单培养”就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选人用人的信息确定教育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信号机制理论,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评估标准。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相协调,技能培训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职业意识和职业指导功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过去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以“成品包装”为中心,其着眼点主要放在求职技巧的指导上,注重学生在求职时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之后,原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以“订单培养”为基础,教学双方直接参与“产品设计”的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应运而生。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既是一个合乎客观规律的过程,又是一个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过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不单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是始终体现着教育者的影响、努力与期待;同样,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并不单纯是一个被动塑造的过程,而是始终渗透着学生的判断、选择与追求。以“订单培养”为基础,教学双方直接参与“产品设计”的模式,很好地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者的导向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大学生在客观真实评价自我的前提下,通过思考、判断、比较、选择,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教育者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的情况下,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以“专业化和全员化”为导向,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提升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素质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好坏的关键。新时期大学就业指导人员扮演的角色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而且还是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劳动力市场信息提供者。面对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肩负的多重任务,教育部曾多次要求各高校“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根据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现状,必须进行系统、长期的培训,使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先进、科学的就业指导方法,接受新的就业指导理念,使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使就业指导更加专业化,避免流于形式、凭经验开展就业指导、临阵磨枪的现象,使就业指导的内容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用科学的就业指导方法指导,做到实用可行,让学生觉得就业指导终身受用。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事关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高校内部要形成由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体系,使关心就业、服务就业成为高校各个部门和每个岗位无法推卸的责任,从而真正将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高校就业指导责任的全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研究,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模式,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桂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5,(1):9-12.

[2]李平,杨琼.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6,(5):87-92.

[3]胡苹.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毕业生就业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3):10-14.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中班数学:排序下一篇:《天外来客陨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