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14篇)
1.“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篇一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
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 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1)于精彩处仿写。(2)于空白处补写。(3)于“迁移点”拓写。(4)于结尾处续写。(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2.“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篇二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走“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之路,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习得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一路走来,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探寻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方面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奠定写作基础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读得多了,读熟了,才能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要处理好阅读与理解两者的关系,让阅读、理解“两条腿”走路,让阅读、理解能力平衡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积累语言的目的。如,写静态的荷花,朱自清先生连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些全是作者当日在荷塘边的想象。“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泛出的光线是柔和的,带着一种朦胧的美。从这种朦胧之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种心事萦怀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优美的语言,产生不同的意境,写作时才会有更丰富的联想。
二、以仿写为手段,实现读写迁移
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儿童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模仿来完成。而作为高级言语形式,文章的写作同样需要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发展过程。模仿的过程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多的写作知识,有利于学生写作知识的快速掌握。由此可见,仿写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只要掌握好度,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仿写无疑是一条很好的捷径。教师特别需要给学生仿写方面的引导,使他们懂得自己不能写的时候,可以仿照优秀的文章、作品来进行写作练习。这样会更好地激励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作为模仿的好范文。从句式的仿写到段落的仿写再到布局谋篇的仿写,从语言的积累到习作方法的运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循序渐进,学生由无从下手的茫然到有法可循的从容,从“愿写”到“会写”再到“善写”,经历了一个读中学写、读后仿写的过程。读写的迁移实现了学生由模仿他人到创造自己的作品的美好愿望,在仿写的过程中品味到习作的成就感,让学生不再对习作望而生畏。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创,由俗入雅,从感悟到模仿,从吸收到运用,使阅读和习作相得益彰,发挥整体作用,从而逐步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以写促读,拓展读写时空
读写的结合仅仅只局限在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把读书的时空延伸到无限的课外中去。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近好书,和好书交朋友。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
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篇三
写作教学习作方法语文素养阅读与写作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融合的,阅读教学在积累感悟的同时应渗透习作方法,写作教学在写法指导的运用、整合间应迁移到阅读积累。只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浮躁走向从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从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生作文时,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老师我没什么可以写的!”是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太窄了吗?非也,是教师没有交给他们如何储存生活中的素材。曾有一位学生在连续的几次习作中选用“学自行车”一个实例,还有许多学生一遇到写一件事情的,不是帮推车、让座位就是捡到钱,甚至有的学生不惜拿父母的命做假设。这种失真的做法不仅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素材库,以供习作时能信手拈来。
1.捕捉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或阅读中自己觉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把它记录在创建的“素材记录本”上,一段时期后,引导学生再去翻一翻自己所记录的素材,或回想素材叙述的情景,或从中试选出一个来写。学生从练笔中不仅学会了方法还应用了素材。
2.读书摘记
学生习作素材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还来源于课本,还来源于课外阅读等方面。因此,鼓励广泛阅读,随时积累格言。警句、谚语、古诗、对联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等,还可以对所阅读的内容简要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一段时间后,利用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语段进行交流和共享。
二、读中领悟写作方法
宋时有禅语曰:“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水。”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一个由“模仿——大同小异——小同大异——个性表达”的过程。模仿是人的天性,而且课文只是一篇篇例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所选择典型课文作引路,把习作与阅读相结合,把习作作为阅读的延伸。
1.模仿练习
如六年级下册的《和田的维吾尔》一课,在学习课文后就可以先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和倒叙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练习家乡的风俗、人文精神来进行练笔。这不仅先让学生模仿,还让学生通过构思选材中反思家乡值得赞扬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而达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后,也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写法学习重点“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来教学,并让学生具体地总结出写人记事的文章的表现手法。在学习五年级的“人物描写课文一组中”紧扣本组人物描写的训练要点,充分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写动作细节描写、神态细节等,让学生模仿课文练笔后,再运用所学的方法修改以前的习作。这样学生会在领悟一定的方法后写起作文就不会无话可说。否则,一只还不会走路的鸟怎么能飞上高空呢?
2.写法指导
读写结合的写法指导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揣摩阅读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习作的开头结尾、构思选材,以及描写叙述等作文方法的适当讲解。但讲解需要把握一个“度”,若过细,把一些材料按一定的定格组装起来,就会出现“孪生”作文,甚至千人一面。若不讲解指导,则会出现“无头苍蝇撞哪儿是哪儿”。
三、写中提高阅读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之,写作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写作是学生所积累、沉淀下来的语言的再运用,是一种创作活动。当学生写作遇到词句不够优美活泼时,当学生遇到材料不够丰裕时,当学生遇到构思困难时,教师就应该结合课文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阅读实践中去寻找、提炼。
如教学《荷叶圆圆》后,老师结合第一學段课标对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给学生设置一道拓展练习(写话类的),围绕“其他小伙伴会把荷叶当做什么?”来写,学生在模仿课文的写法时,写出了:蝌蚪、蚂蚁、蝴蝶、乌龟等。同时,学生在动笔写作时竟也能理清课文在表达时(水珠、蜻蜓、青蛙、小鱼)是按天上、半空中、陆地、水里的从高到低的顺序来排列的。学生的这一自主发现将能有效地提高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当然,理清顺序这也是阅读的一种能力。
四、结语
读写结合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广受好评,在读写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中,以阅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把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实现爱读写、会读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EB].
4.“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篇四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凌源市三家子中心小学 肖明权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具体目标
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
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内容安排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知识,提高水平。
3、层次性原则
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读写内容。
4、创造性原则
在运用验证原成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出在开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科学方法。
5、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小组提出的途径和方法,要适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六、研究对象
我校3—6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方法
1、事例剖析法
对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2、行动研究法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3、理论探究法
根据研究中出现的新经验、新观点、新问题,及时进行理论分析与升华,用以指导研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调查法
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了解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发展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
5、成绩测试法
研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因而要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试,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研究成效。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内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主要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朱作仁、叶圣陶教育名家、前辈有关读写结合教学的论说,关于读写结教学的各种论文、研究报告等。
学习形式:阅读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收集资料,个人课题交流活动等。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等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阅读课中读写结合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的不足,调查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加强指导教学的有效策略。
调查报告由二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
同学们: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家的阅读习惯,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大家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较大提高,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如实填写,谢谢!
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共设A、B、C、D四个被选答案,请您在备选项中选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然后在上面打√。)《“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1、背诵课文()
A、主动背诵课文 B、教师要求背诵课文就背诵 C、不太认真背诵课文 D、不愿意背诵课文
2、质疑问难()
A、能主动质疑 B、有时在教师的点拨下能主动质疑 C、发现问题时主动质疑 D、没有质疑
3、圈点勾画()
A、有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并且形成习惯 B、没有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能够圈点勾画 C、很少圈点勾画
D、从不圈点勾画在阅读课上,圈点勾画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方法。
4、积累语言()
A、经常抄摘、背诵、积累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B、有时抄摘、背诵、积累语言,有时也运用 C、有时抄摘、背诵、积累语言,但不运用 D、从不抄摘、背诵、积累语言,也不运用
5、学习写作技巧()
A、阅读时常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B、阅读时有时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时也能如何用 C、阅读时有时想到文章的写作技巧,但没想如何用
D、阅读时不想文章的写作技巧,也不想如何用
6、你们班在上阅读课时是否有写话训练? 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没有
7、习作教学()
A、习作教学经常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B、习作教学有时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C、习作教学从不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8、课外阅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A、有计划、能坚持并形成习惯 B、有计划、但坚持不下去 C、较随意 D、很少阅读
(第二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认识到教学中的弊端,具体分析如下:
(一)、读写分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分离开来。语文课程基本上还是分两类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问卷第7题80%同学们的回答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不相干,不能用阅读文本给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示范,学生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学行为的分离。使阅读教学游离于作为习作教学示范的功能之外。
(二)、阅读教学贪多求全。
调查问卷的第5题显示85%的学生回答教师在阅读教学很少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是知识储备的阶段,当然包括写作方面的知识。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的的阅读教学都是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很少去利用课文进行习作的训练。
(三)、学生阅读积累少。
阅读是保证作文能否写好的关键因素之一。阅读习惯好坏或阅读量的多少对作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第1、3、4、8显示:教师在教学很少让学生自主积累优美词语、背诵精彩落,这样学生的积累就不够,不能在习作中运用好的词句。
教师在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传授,人文性的启发,而忽略对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课文空白点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最终使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分离,让习作成为孤立的习作。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通过实验教师试验让课堂形成有效读写结合的方法。
3、上研究公开课。在区内针对课题每学期开三次研究公开课,形成教学反思。参与课题教师进行课题研讨沙龙活动。形成好的教学方法,再一次实践与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结。
以下是指导学生阅读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其中一篇教学案例
【案例】《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2.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主要的教学模式】
自读──指导──积累──运用。
【具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教学重点】
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
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草原的?
(二)、学习景美部分,渗透学习方法
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的如此美丽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画”,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2.生汇报: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3.置身于这样的人间天堂,作者都想做什么呢? 4.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5.渗透学习方法:
画句子、谈体会、看画面、读课文。6.让学生说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三)、自学2~5段,体会人美
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四)、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的美丽景色之中,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款待,你想说点什么,又会做什么呢?把你的感受尽情表达出来吧!(五)、小结全课
虽然我们没有真正到内蒙古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草原,也感受到了。让我们再聆听那首动听的草原赞歌,结束我们这节课。
九、制定我校阅读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策略并付诸实践。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馈,制定了教师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要求教师善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1)关注语言表达,挖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训练点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感悟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读写结合的自觉意识,深入研究文本:备课时有意识地根据文本和年级训练重点,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讲课时有意识地关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作业和练习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比较与创新。
(2)关注学生水平,精心设计训练形式
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尤其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首先要关注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做到说写结合,低年级多说,高年级多写;其次要关注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提高练习的兴趣;此外,要及时跟进点评反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练写可以有以下的样式,但务求做到常中有变,丰富多样。
a、经典处仿写(说):如五年级《“美极了”与“糟透了”》的中经典片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又如三年级的《雨后》,可以依照诗歌的格式仿写或仿说。
b、结尾处读写(说):如三年级《哈尔威船长》的结尾,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说说,使学生体会船长的镇定、沉着。
c、深刻处扩写(说):一些古诗隽永短小,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故事不失为古诗教学的创新之举,这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表达的能力。如三年级的《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等都是扩写的好材料。
d、留白处补写(说):如四年级《渡河少年》的结尾,让学生想象少年在给老人的信中会写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像,进行补写训练,学生更能体会作者少年对老人感谢之情。
e、换角度改写(说):如《草船借箭》《田忌赛马》等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假设曹操不上当;除了孙膑的办法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变换角度来改写,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训练了语言的表达。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1、由于本课题研究只经过二年一轮的实验,时间短,完善“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还待进一步探索,使之完善。
2、本课题取得的成果是初步的,这说明在实践本课题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上,还是大有潜力可以发掘的,有些方面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验证。
3、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有限,在某种意义上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篇五
南海实验高中王珏
一、引言
高中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体现,包括了驾驭词汇及短语的能力、灵活运用丰富句式的能力及合理安排语篇结构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阶段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所见,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较为薄弱的一项。薄弱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作水平的薄弱,也表现在教师写作教学这一环节的薄弱。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写作现状
首先,高三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从高一到高三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很多学生感到词汇缺乏,即便有词作文中也用不上去,搭配不当,句型乱用,审题不清,表达不得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中英文语言及思维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转换有障碍。
2.高三写作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认为高三一轮、二轮的复习,时间紧迫;再者,也有不少教师认为经过高三复习之后,学生总体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及句式之后,写作水到渠成。因此,在写作教学上往往走“布置书面表达作业——学生课后写作——教师批改——发范文欣赏”的模式。殊不知,这种写作教学模式重结果却轻过程。
二、“以读促写”在高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以读促写”的定义
Hirvela在其论述读写结合的专著中写到:先从阅读中获取信息(Knowledge Getting),再转述阅读中获得的信息(Knowledge Telling)的方法(曹敏,2011)。读与写的紧密关系由此可见。近年来,“以读促写”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很多的教育实践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倡导这个理念。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时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而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关键途径之一”(戴建敏,2008)。
就高三教学特点而言,一方面有选修7、8新课阅读内容,另一方面又有以课本为基础的知识点复习。除此之外,高三的阅读量增大,阅读题材呈多样化。这些特点为“以读促写”教学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阅读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挖掘其中的知识点,从词汇、句式、连接词 1
到篇章结构,设计相应的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
2.“以读促写”在高三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策略一:阅读课文,加强词汇的运用能力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的量及驾驭词汇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否顺利地进行。因此,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更应培养学生词汇的运用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 着眼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例如,在复习选修6 unit 3 A Healthy Life时,笔者将词汇归纳如下:be due to, be addicted to sth, be accustomed to sth, do damage to sth, feel bad-tempered, be mentally addicted, be difficult to quit sth/doing, live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as I have, feel like doing 等。由于是复习,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这些词汇的基础上归纳与健康相关的词汇短语及名言警句。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尽量运用这些词汇,就中学生沉溺于网络现象及危害写一段80字左右的即兴短文。有一组学生写道:
Nowadays, a number of students are crazy about the Internet.Due to the attractive internet world, they are so addicted to surfing online that they find it difficult to quit the bad habit.At the same time, they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including class time, on the internet.The 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of course, not only does damage to their health, but also to their studies.As a result, those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break away from the bad habit and live as healthy a life as other students have.这篇文章学生较多了运用了本单元所复习的词汇,运用也相当到位合理。课堂上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即兴作文方式,教师适时点拨,写作效果自然较好。
2.1.2 着眼于学生词汇的灵活运用
例如,人教版必修5 First Aid中有一句话,―The ski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your body‖。笔者除了复习essential的意思及用法be essential to/for something之外,更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关于“重要”意思的词。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练习。当然,练习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student’s daily life。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student’s daily life.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friends far and wide.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friends far and wide.Most of the studentsfriends far and wide.It is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 that in student’s daily life.这项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重要”的相关高级词汇。同时,让其在具体语境中了解用法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2.2策略二:阅读课文,内化丰富的句式结构
词汇作用的最大化是在准确丰富的句式结构中得以体现的。因此,丰富的句式就像人身体的血液贯穿着整篇文章。一篇全由简单句或同一句型结构构成的文章读起来必定索然无味。提升句型,美化句子,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进行仿写。
例如,选修6 unit5阅读文章An Exciting Job 第三段分别运用了be doing...when..., be about to do...when...,及doing分词作状语描写地震发生时的情况。笔者首先让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复习了when解释为―突然‖时的三个句型,以及doing作状语的非谓语形式;然后指导学生利用这两个句型进行写作练习。写作要求:上星期五晚上,你的邻居李娜在救人时被汽车撞到,导致右腿骨折,但事后她并不后悔;就李娜的事迹及你对见义勇为的看法写一篇文章。此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笔者认为在叙述李娜事迹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到上述的句型及语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叙事部分的描写。学生课堂习作如下:Driving home last Friday evening, my neighbor Li Na saw a young woman ly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with her head and body full of blood, obviously knocked down by a passing car.Worried about the woman’s safety, she decided to keep the woman company.The spot where the accident happened was very busy and quite dark.Li Na was busy helping the woman when suddenly a car driver was so careless that his car knocked her down, causing her right leg fracture.除了课文上阅读材料以外,笔者这里也要强调一点,就是,在教师平时所发给学生的作文范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优秀的范文。它们表达清楚,言简意赅,句式丰富,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好材料。因此,若教师并不是单纯让学生去看范文或背范文,而是指导学生去赏析这些范文,读懂其中的优秀句子,并去模仿,也是“以读促写”理念的体现。
2.3 策略三:阅读课文,学习宏观把握篇章结构
2.3.1.段落的逻辑结构
段落的逻辑结构使行文更有层次感。段落要流畅、一气呵成,起着“起、承、转、合”的连接词必不可少。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精彩段落及连接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将这些连接词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例如:选修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第六段描写科学家们对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态度时,首先,段落的结构清晰,采用总—分的方式;其次,在分述当中,运用了一对对称顺序的连接词,“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 使段落结构逻辑性强且相当严谨;再者,由于这对连接词表示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学生在使用时尤为容易出错,此段落提供给学生好的范例。一位学生就是较好地模仿了上述课文第六段的结构及连接词。该学生作文其中一段写道:
I believe that the majority subscribe to the view that it is not efficient to study in such a short time.On one hand, we have just finish the class and we must prepare for the next one.On the other hand, noise in the ten-minute break is more likely to be full of the classroom, which will bother us a lot.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复习归纳了其他较为常见的连接词,如表示递进、让步、因果、时间、条件、总结 等。这样让学生牢牢意识到连接词在段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尽量灵活运用连接词,避免行文生硬。
2.3.2 文章的逻辑结构
宏观把握篇章的结构,除了要把握段落结构外,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像人体的骨架一样,是撑起整篇文章的框架。而很多学生缺乏的就是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特点,来教会学生处理所写作文的文章结构。
仍以选修6 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为例。这篇文章提供给学生们很好的议论文体裁作文的框架。该文章的结构提纲如下:Topic:Global Warming
Part 1(para 1)Introduction of global warming→ human activity caused global warning
Part 2(para 2-5)How global warming comes about?
a.the reason→over burning of fossil fuel
b.the data / the evidence –the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creased during last 50years.Part 3(para 6-7)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global warming
Dr Foster—the trend would be a catastrophe
George Hembley—we not worry about high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列出提纲后,文章结构清晰。全文围绕“Global Warming”展开,第二部分为中心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用相关的数据作为论据,然后以不同科学家对全球气温变暖的不同态度再展开议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了在动笔前罗列提纲及要点,一方面文章逻辑性加强,另一方面,在提纲框架的基础上,学生不断添加笔者前文所提到的词汇、句型、段落,使文章有血有肉,且中心明确。
2.4 策略四:以读促“改”,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人们写文章大都要经历列提纲——拟草稿——修改这样的过程。前面的描述中,笔者已写清楚了写文章所需的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三大要素。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第一步,笔者通过提供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习作让学生相互欣赏,在读的过程中汲取优秀的词、句等;第二步,在读的基础上,笔者安排以四人为一小组对一篇较差的作文进行讨论修改;第三步,笔者把修改后的作文收集,然后全班一起欣赏借鉴。以2009年高考作文五一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为例,在欣赏完同学优秀习作之后,笔者提供如下文章:
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our school’s volunteers.On May 1, they went to the Sunshine Nursing Home.They cleaned the house.They played the games with the old me.Then, they sent some apples to the old people.They are very friendly, and they got well with each other.The old people are very happy.Li Yue and Zhang Hua communicated the things of school with the old people.The old people hoped them work hard.At last, they said goodbye to the old people.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both good students in our school.We should remember them.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 people in our family.此篇习作句型单一,词汇简单,语法错误较多,按高考要求评分,分数较低。笔者要求学生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在收集上学生的修改稿之后,笔者得到修改后习作如下:
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our school’s volunteers.On May 1, they went to the Sunshine Nursing Home to do volunteer work.They sent some apples to the old people and helped them clean the house.Besides, they played the games with the elderly in order to ease their loneliness.They got on well with the elderly.It is their kindness that made the old people very happy.All the elderly found that it was encouraging to see the young lives, who made them feel more energetic.When Li Yue and Zhang Hua said goodbye to the old people, they gave them their best wishes.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both good students in our school.Their behavior shows us that it is our youngsters’ duty to care for the elderly.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明显,修改后的习作比原先的习作在词汇、句式及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写文章的同时,学着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结束语
通过“读”这个重要环节,结合课文及课外的阅读材料,以篇章结构为框架,词汇、句式为补充,这种“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高三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指导。同时,最后一步“以读促改”也能切实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经过平时这样的写作技巧的渗透,必能提高高三学生的写作效果。
(责编:陈力)
参考文献:
6.“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篇六
阅读——写作迁移策略是一种重要的作文策略,仿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课文中有模仿价值的段落,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要求学生仿写,能使“阅读--模仿--写作”过程根植学生内心。学生在不断的仿写过程中,能将大量的写作知识化为己有,能够习得许多语言表达的“窍门”,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聪明的学生还能够有所创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尤其是描写百草园自然景色的那一段,多角度写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好素材。作为语文教师,教学时应把目光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以读促写,提升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寻课文写景之奥秘,梳理写景之技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好玩、好看、有生机、还有好吃的、有趣、是乐园„„
师问:是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这些情趣的?为什么它能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对话交流后明确: ①抓住事物特点。
如: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伏”字形象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特点,“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②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碧绿的菜畦,肥胖的黄蜂,油蛉的低唱,覆盆子的又酸又甜等等,作者巧妙运用表示色彩、声音、味道的修饰语,使描写生动形象。再如: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③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句式的运用。这样既全面写出了想要描写的景物,又用“单是就”突出重点描写的内容。使得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有层次感。
④景中有事,符合儿童心理。例:翻断砖,按斑蝥,吃覆盆子等活动都符合儿童喜欢玩、喜欢探索的心理。
⑤景中有人,融情入景。童年鲁迅在园子里的活动,充分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可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自然景色的这一段,作者抓住园中景物的特点,灵活地从多角度写景,并巧妙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使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动静结合,活泼多姿。一个简单的园子被描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乐园。读者在阅读时自然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传递出来的情趣。
二、进行景物仿写训练,体会表达之窍门。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准确抓住文本中的“写点”,充分发挥文本”以读促写“的教学价值,强调对课文写法的习得和模仿,体会语言表达的窍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了景物仿写训练。
试着模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具体写作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灵活巧妙地多角度写景,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之所以提这样的要求是希望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能强化对本课阅读过程中梳理出的写景之技巧的理解,学会运用它们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学生习作,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学生的层次有差异,但因为有阅读指导的基础,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畏难情绪,很快便完成了习作训练。学生在小组交流后选出优秀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并品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讨论得认真而热烈。从他们选出的佳作就可以看出习得的效果明显。学生优秀习作展示:
生1:不必说那道路两旁珍贵的银杏树,宽敞的教学楼,碧绿草地间的羊肠小道;也不必说在树上长吟却不见踪影的蝉,在花丛中忽上忽下飞舞的蝴蝶,在操场上打闹发出银铃般笑声的学生。单说那一片小小雪松林,就有着无限的刺激和乐趣。那松林高处是那么的稀疏,接地面的部分又是那么的茂盛。让人不禁幻想在那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会魔法的巫婆,不让人看见自己。在松林下的那一片草地上,那才是真正的俱全。一只只小蚂蚱,在草叶上蹦来蹦去,欢快极了;而且不时还会传来演奏家——蟋蟀那优美动人的歌声。一阵小雨刚刚下过,瞧,那一只只小蜗牛,也背着它们那沉重的“家”,缓缓地拖着一条半透明状的细丝带出来透气啦!一颗晶莹的露珠落在它身上,给它洗了个痛快的澡。来到一片嫩叶旁,开始吃它的大餐了,一丝丝的嫩叶伴着刚刚的露水美味极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也爬出了洞,出来享受这一切的一切。
生2:不必说高大的松树,安静的教学楼,活力的操场,欢乐的宿舍,也不必说灵巧的麻雀,轻捷的猫儿,渺小的瓢虫和那活力的鸟儿,单是教学楼后面的草地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春天来了,蚯蚓从土中探出头来,观察这奇妙的世界。春风一吹,小草也苏醒了,在春天的热情和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花儿也在太阳照射下开着花,舒展着身体,一会儿,蜜蜂飞来了,在一朵花上停了下来,一会儿又到另一朵花上,始终围绕在这一小块“小自然”中。蝴蝶也盘旋在草地上,各色各样的蝴蝶都来了。翻开一块泥块,偶尔会看见一两只蚯蚓或蜈蚣,扭着腰,缓缓前进。如果运气好,你还可以看到珍稀的刺猬呢!这儿始终充满活力。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在阅读教学时抓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独特的句式比较品味,依赖语境分析作者运用这一语言现象的好处,引领学生品出这个句式带来的独特意境后,再让学生试着模仿运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这样的以读促写,学生的思维能很快被激活,习得的表达窍门也能得到有效训练。学生的习作能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已经学会巧妙运用这一独特句式,使描写点面结合,使文章富有层次感,使景物描写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之变化明显,展现出学生的生活情趣。4 教学反思:阅读教学中的仿写训练能有效习得语言表达之“窍门”。从仿写训练所涉及到的心理要素看,它实际上包括“情感—形象”和“理智—逻辑”两个方面。同样是写校园环境,同样的表达方式,从学生的内容选择和语言组织可以看出其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情感表达需要。习作片段交流时,学生之间的思维及表达又能引起他们的碰撞。可见,本课的仿写训练是真正实现了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表达的“窍门”带来的成功感受,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把模仿的功能概括为三点:使原有行为得到巩固和改变;使原来潜在而未表现的行为得到表现;学到新的原来不会的行为。他所概括的后两点正体现了模仿的源体所引发的连锁性思考和延伸作用。本课的教学实践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两点,使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7.以读促写,展开读写双翼 篇七
一、勤于读书,逸于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语文的源头活水就是阅读。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读一本好书,犹如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多读书,才能文思泉涌,妙语连珠,语文厚积才能薄发。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孩子把阅读的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独树一帜。
二、整体把握,找出写作特色
阅读教学担当阅读和作文的双重任务,应加强阅读步骤与写作方法的指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领悟句子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如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
师:父亲拿花生和桃子、苹果对比就是让我们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默默奉献。
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觉得老师也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师: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是的,这世界上的一切都默默地各自生活着,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就会发现每种事物的不同,你的思想会突然得到启迪,你的心灵因震撼而激动。也许它们只是一只顽强固执的小蚂蚁,一支为写字而用完的铅笔,一张可任人涂鸦的白纸……我们可以借鉴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三、利用文本空白,搭建读写结合的平台
依托文本,善于运用文本,找寻话题,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及时发现练笔契机,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进一步诱发写话灵感。如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引导孩子大胆想象画面进行写作。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我觉得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因为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个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不停地挖掘。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
生:他挖瓦砾时手被扎破,不小心被石头砸伤。
生:突然有余震,他摔倒了,倒在了石堆里,身上碰伤了,衣服划破了……
师:漫长的38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啊!正是这咬紧牙关的煎熬,才迎来了幸福的劫后余生!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在奋力挖掘时,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啊?
生:我的儿子还活着吗?受伤了吗?
生:你们的劝阻动摇不了我,我绝不停下来,因为我跟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这句承诺,这种信念让父亲成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此时此刻,阿曼达在废墟里执着地等待着父亲,他坚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阿曼达会在废墟里想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8.“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篇八
摘 要: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关键词:文本;读写;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65-01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此言便精辟地道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阅读教学和写作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可谓一石数鸟,这才是高效的阅读。 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做法:
一、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既然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仿写的资源,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它。需要指出的是,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它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如郭沫若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才是我们提倡的仿写。我们可以模仿一些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例如学习了鲁迅的《少年闰土》之后,让学生仿闰土的外貌,写一个同学的外貌。教学《北京的春节》中老舍描写腊八蒜的句子“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老师出示了西红柿炒鸡蛋的仿写后,学生的仿写也很精彩。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排比句、过渡句、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特殊句型都应该成为学生仿写的蓝本。这样长期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就渐渐悟出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了。另外,还有点题的、总述的、前后照应的开头结尾等都是文本写作上的亮点,都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的基础上依葫芦画瓢。只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本的语言特点,按照主题单元的语言训练要求,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一课一得,学生就能仿中有创,仿中有活。
二、读写结合,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人说作家就是儿童,因为他们都有无边无际的想象力。那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更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比,独树一帜。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作者写到:“你好,清凉的泉水!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先引导孩子们在想象中朗读,读完让孩子们交流:假如你是作者,你还会遇到哪个山中好友?你又会怎样写?同学们交流之后马上练练笔。有的学生就写了:“你好,飞舞的蝴蝶 你展开一双翅膀,要我跟你飞翔吗? 你好,盛开的野花 你溢出一丝淡香,要我陪你玩耍吗?”在学习了《草中的村落》后,告诉学生“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学生有的写了《蟋蟀的村落》、《蚂蚁的世界》、《昆虫的王国》、《蝴蝶的晚会》等。学习了《穷人》之后,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像《凡卡》一文中的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到底收到没有?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想象一下,并写下来。这样读后写,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能不提高吗?
三、读写结合,要写好读后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要想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先要把这个例子——教材吃透,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精彩,有很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借鉴。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内涵丰富深刻,情感真挚浓烈,学生读后很容易受到感染,引发思考。因此,我在教学这类文章之后,经常会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既保障了教学的贯通流畅,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如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我相机补充了居里夫人的资料,同时,引导他们拓展阅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和对课文的感悟。学生这样写到:“只有一直朝着理想与目标进发的人,才拥有光明的未来。只有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进取,达到智慧高地的人,青春与美丽才会定格在他身上,他才拥有永恒的美丽。”学生的言中之情,语中之意,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迁移,言语的积累和运用,达到了真正的读写相得益彰。
四、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常常做,不怕千难万阻;日日行,不怕千山万水。”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只有经常动笔,反复推敲,不断探索,才能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愿写到想写;从凑字数到文思如泉涌;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上晨诵课,孩子们就准备好练习本,在有感情的读完诗歌后,让学生准备写诗。多鼓励孩子们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更全面。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研究、去探索,弄清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就一定会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9.“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篇九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读写实践
很多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习惯性将阅读和写作当作两个相互独立的版块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读”“写”行为的重要性缺乏根本性的认知。鉴于此,笔者提倡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策略,目的在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实践策略
1.读写任务的创新设计
单纯的文字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显得繁杂冗长,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容易对文章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设定相应的情境,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除了最基本的一堂一练作业布置外,教师还要创新设计读写任务。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教师可重点围绕整篇阅读、拓展写作展开任务设计,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好词佳句积累大比拼,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我说好词你道佳句”的比赛。此外,笔者组织学生5人一组进行轮流“读文摘抄”,每人一天写一篇微日记,然后进行组内共享,进而实现共同欣赏、共同阅读和共同提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此外,笔者还非常注重角色扮演法在读写任务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再现课文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创造性作用。
2.充分把握范文在读写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范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让学生从课文入手,对重点词句加以反复读写品味,为以后写作积累精彩词汇。在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范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伯牙绝弦》阅读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让他们收集整理古代有关友谊的历史典故或故事传说,并用自己的话将其记录下来,装订成册。同时,还要紧紧围绕其中一个故事,以原文为本进行仿写。这样一来,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并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范文展开课外阅读训练,实现对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部分学生喜欢阅读科幻小说、武侠小说等,但这些书籍通常篇幅过长,情节复杂,思维逻辑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必须进行科学指导和引导。例如,笔者每学期都会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阅读指定书籍,如《老人与海》《格林童话》等,并做好读书报告。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安排一些阅读任务,并及时组织课堂习作或读后感写作。此外,在学生范文仿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进行规范性指导,提高读写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注意事项
1.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外插图,或悬念迭起,或留有余地,或语言凝练,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调动学生想象思维,使学生合理展开构思和推测,利用小练笔形式对插图加以延伸性续写,对课文空白之处展开补充性描写。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有效培养了学生读写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这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需要重点把握和注意的要点。
2.注重对学生多元化写作方式的培养
小学生接触的文体有说明文、小说、日记、童话、诗歌等,而要想实现以读促写、读写同步,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多元写作方式的培养,提高他们文体转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读童诗,写童诗,将优秀作品编写成册,名为《诗花朵朵》,以供学生分享阅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兴趣,又能推动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多元化写作方式的训练,是建立在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旨的基础上的,写作素材源于课文,学生通常会感到有话可说,乐于展开写作。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做好读写任务的创新设计,而且要充分把握范文在读写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既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又要注重对学生多元化写作方式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读促写,读写同步提高,为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彪.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8):57.
10.立足教材, 以读促写 篇十
一、挖掘文本内容, 丰富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第一来源, 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善于捕捉生活镜头, 于是抱怨生活平淡无事可写, 在这方面教材可以帮我们大忙。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赏读分析, 引发学生的感想和相关回忆。抓住契机, 恰当抛出话题, 调动起他们本已模糊的生活片段, 化腐朽为神奇。比如学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 教师可以让学生品味作者阅读经历的同时, 联想起自己童年阅读的经历。如你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的经过, 读书对你最大的影响, 读书中的乐事, 最难忘的老师等等, 并让学生把这些素材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又如学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她对“我”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 使学生想起那些可以作为朋友的长辈;学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的部分让许多学生想起了自己童年的趣事;学《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既粗俗又善良的性格, 让他们想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普通人……
教师在教材中精选好文章, 向生活延伸, 往往会唤醒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勾起他们的回忆, 并能深入理解生活, 不断拓展生活内涵和外延, 日积月累, 学生的作文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
二、品读课文语言, 学会遣词造句
对初中生而言, 学习模仿名家名作是他们占有和运用词汇的必由之路。教材选的文章文辞兼美, 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例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所以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是朗读。但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往往是不读或只读一遍课文, 就越俎代庖地帮学生分析起来。他们不知只有熟读甚至达到成诵的地步, 才能聚沙成塔, 厚积薄发, 应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另外, 在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 还可以进行造句、仿写练习, 把一些好的语言形式、修辞方法, 学以致用, 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研读课文写法, 提升写作技巧
许多教师经常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有时学生听的云里雾里, 因为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技巧与实际无缘, 是用不上的“阳春白雪”。要改变这种状况, 不妨把讲解写作特色同引导和运用写作技巧结合起来, 让学生及时把从课文中吸取到的写作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如《背景》写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的练习;《童年的朋友》的肖像描写洋洋洒洒, 是进行肖像描写的好范本。《松鼠金龟子》的拟人化写法、《白杨礼赞》的借物喻人手法、《我们家的男子汉》详略结合的写法都是读写结合的好训练点。在进行以上方面的训练时, 还要注意三点:
1. 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课堂上做好情感调动, 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感情, “情动于中”, 诱发了写作情绪, 课后不写不快。每次的作文命题都要让学生有话可写, 从父母写起, 写自己的家庭和朋友, 写自己的小学生活和对初中的憧憬, 写自己生活中的困惑等。
2. 方法要灵活多变
好方法一成不变, 也会使人产生厌烦心理。读写训练也是一样。教师不妨把大作文与片段练习、口头练习、日记、随笔结合起来, 把仿写、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穿插进去, 不失时机的搞一些语文活动, 如优秀作文展、互批互改作文、改课本剧等,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可以让学生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仿照秦文君的《伟人细胞》创作一个关于贾里的故事, 模仿《松鼠》一文介绍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在学习诗歌单元后搞班级赛诗大会等等, 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利用好教材的课后习题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新教材在课后题的设置上非常注重读写结合。苏教版教材每一课课后的最后一道思考题几乎都是读写结合题。这些题或写感受, 或看法, 或仿写、改写、扩写、继写文章, 内容新颖, 形式多样, 每一题的设计都独具匠心, 是众多专家潜心研究的结晶。教师不妨利用好这些课后题, 把教学引向深入。《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道课后题“试以韩麦尔先生为一人称, 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我就这道题做了个改写训练。经历了“写、读、评、导”之后, 学生由最初困难重重, 到渐入佳境, 到意犹未尽。学生根据小弗朗士的动作、语言描写来揣摩韩麦尔内心的感受, 依照小弗朗士的描写方法对韩麦尔先生进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11.“以读促写”的几点尝试 篇十一
一、整合教材, 系统归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处理教材时不仅要对文本探幽发微, 还要从宏观上整体观照, 注意教材的编写思想、总体构思、编制依据等。教师可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教师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整体教学计划, 构建清晰有序的教材教学系统, 进行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 生成新的理解或发现。如在处理高语第一册教材时, 笔者做了这样的划分:
文采斐然篇———《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分析课文时把侧重点放在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 学习其组词造句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比喻句、通感句、拟人句并练习景物片段描写。
深邃幽远篇———《我与地坛》《花未眠》。《我与地坛》阐述了积极的生命理念和深挚的母爱, 《花未眠》探讨了深刻的美学问题。分析时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如何提升高度的, 如《我与地坛》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 《花未眠》从自己所见所感中总结比照得出结论。学完后布置学生练习写短评, 如“我读《我与地坛》”。
激情演讲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等四篇。分析时主要扣住演讲词的特点并拓展《语文读本》上的五篇演讲稿, 旨在使学生开阔视野, 提高思想认识并深刻体会演讲稿的思想性、逻辑性、鼓动性等特点。之后写作文“在2009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要求具备演讲词的一般特点。
二、深挖经典, 触类旁通
课本大多文质兼美、名家名作荟萃, 是作文无限丰富的资源。学生只有深入探究, 才能真正把握文本主旨和精华, 从而活学活用。如学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 开展研究孔子思想及人品的专题讨论, 并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孔子世家》等多篇文章。在学生了解到孔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成就及对现今社会的意义后, 引导他们以“孔子”为话题写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训练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素材的能力。
三、系统编选, 赏析佳作
毕竟教材的篇目有限, 为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迎合他们个性化阅读兴趣, 需要教师精选大量的佳作供学生赏析、积累。
美文时文赏析。可按主题编选感恩篇、志向篇、爱国篇、人生篇、友情篇等;按手法编选细节动人篇、结构精巧篇、开头引人篇、结尾巧妙篇、语言优美篇等。这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启发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学习写作技巧, 揣摩写作规律。
诗歌鉴赏与背诵。可按年代精选代表诗作, 应侧重于唐宋时期。按题材编选送别诗、爱国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写景诗、言志诗等。在这个过程中, 力求使学生感悟到古诗的情感和语言魅力, 进而陶冶情操, 提高鉴赏和写作水平。
四、巧于仿拟, 勤于练笔
阅读是吸收, 是学习, 是借鉴, 是输入;而写作是表达, 是倾吐, 是输出。巴金曾说:“我正是读多了小说, 才开始写小说。”教师平时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由适当的仿拟逐步过渡到创新。
仿写形式:仿结构、仿手法、仿句式等。扩写改写内容:评价人物、古今对比、故事再编等。
12.以读促写 篇十二
我们的一些写作课堂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方法机械简单
一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写作兴趣,无视学生的写作过程,随意地找一些历年中考或模拟卷的书面表达布置为家庭作业,学生常应付了事。
2.写作技巧缺乏指导
有的教师让学生背诵各种文体的范文,或讲解固定的写作套路,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缺乏文采、特色,写不出真情实感。
3.缺乏有效写作反馈
写作批改由教师独自在课外进行,改完后发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看错误,而大多数学生不会认真去看老师的批改,因此写作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反馈。
二、开展“阅读—讨论—写作”模式,以读促写,提高写作课堂有效性
早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语言学家们就对读写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Shanahan(1984)的实践研究表明,如果将读与写的教学合二为一同时进行,学生在这两方面的技巧可以有45%的发展。
因此,在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体裁与题材,文本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并适时安排与文本相关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内容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能力。
(一)基于文本内容,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时要“有话可说”,这就需要丰富的写作话题素材的积累,即丰富的语料。而《Go for it!》教材正是重要的语料来源,教材题材丰富,体裁广泛,语言真实地道,文化内涵丰富,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绝大多数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符合当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很好的范文。教师应从词、句、篇等不同角度有意识地词汇句型等的储备量,积累大量的语言信息,指导学生逐步构建自己写作话题语料库,为英语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二)基于文本结构,强化学生篇章意识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主题部分阐述的内容要点的层次即,文章是通过哪几方面来围绕主题阐述的。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探索认识这几个内容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主到次,由详到略;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关系等。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就能在后续的写作中关注主体内容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使叙述顺序更加有条理,层次更加分明。
又如:九(上) Unit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 Section B 3a How to learn English通过分段找出主题句和总结句勾勒出整体结构后,引导学生对中间的主体部分分层,通过细分,我们可以勾勒出主体的分述内容的层次如下:
总述:“Last year my English class was difficult.”
分述1:Listening
分述2:Speaking
分述3: Grammar
总结:“Now I' m enjoying learning English and I got an A.My teacher is very impressed.”
(三)开展师生互动,消除学生写作焦虑
面对英语写作任务,多数学生内心会产生害怕、紧张或焦虑的情绪。而写前通过师生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英语的写作教学顺序一般为:词—句—篇,词汇是基础,句型应用是过渡或桥梁,篇章是目的。因此,讨论的内容包括:
1.通过搭建内容支架,让学生有内容写
教师给出与阅读文本相关的类似话题后,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文章需要用到哪些关键词汇。第二步,由词到句,为了降低难度,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要点讨论句子表达,并尝试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意思。
2.通过搭建篇章支架,让学生有能力写
优秀的英语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如议论文一般分head-body-end三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文章的topic sentence,用来支撑主题句的details以及如何设计文章的结尾等。另外,在组句成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一些连接词,如:however,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what's more,instead,as far as I'm concerned等,使文章段落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四)利用多元评价,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教学过程在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教师依据评价标准,采取“先学生互评,后教师总评”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评情感态度,即评学生的写作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评整体构架,即评学生作品的谋篇布局、段落结构及文体格式,旨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体构架能力和谋篇布局意识。
3.评综合语用,即评学生作品的语言内容、词汇运用及语法项目,如要点是否齐全,句子连贯是否自然,词汇运用的丰富程度,时态、句式是否灵活多样以及语言表达是否优美地道等。
通过多种评价,不断修改润色,从而起到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2012
[3]罗慧英《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年第7期
[4]刘新群《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高考写作能力》。中小学英语语教学与研究 2010年第9期
13.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篇十三
一、基于写作能力提高的阅读教学策略
课本中的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一些词汇的用法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同时它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1. 关注主题词汇归纳,提供写作语言。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主题词,学会“使用”主题词,为主题写作打下语言基础。比如:《牛津英语》S2B Unit One More Reading:For Health and Beauty—文强调的是“健康和美丽”的关系,文中提及了很多相关主题的词汇,这些词汇都会在“运动”或是“beauty and health”的主题写作中起到“地道表达、拓展思路”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这些主题词将能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使学生在一些“熟知”的话题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关注篇章逻辑,提供写作框架。
教材中的选文不仅段落之间的框架结构关系明显,段内间的逻辑关系也是非常清晰,这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学生的写作往往出现段内逻辑混乱的现象,如果在阅读教学中稍加关注文本的框架,教材文本将成为学生习作的优质范文学习资源。
3. 关注不同文体特征,提供写作要素。
课本中的文本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又经典的范文,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文本特征,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帮助。不同版本教材的选文都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这些选文也都体现了不同的文体特征,值得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在具体写作指导中,我们要根据文本、学生的差异,制订不同的写作要求。首先,我让学生先寻找关键词;然后再用关键词进行缩写,即“抄抄写写”,这样既有学生的语言,又允许学生有部分课本原句的抄写;最后,我要求学生再添一两句自己的观点作为补充。
二、基于丰富写作话题的阅读拓展原则
写作的基础来源于大量有意识的阅读,高效、有目的地选择阅读材料为提高学生写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教师适当地控制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话题、难度、文体以及同主题的重现率将会对写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保持阅读话题一致性,扩展写作话题词汇。话题的一致性将会保证一定主题词汇的重现率,这些重现不仅对学生记忆词汇有很大帮助,还能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活动中习得词汇,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下能够积极使用这些词汇。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接近或者类似的话题阅读活动。
注意同一话题文本的难度递进、文体的多样性。教师在选择同一话题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关注难度的梯度和文体的多样性,以给学生更合理、更全面的语言输入,更有效地促使学生写作的提高。
三、基于巩固写作成果的写后教学活动
14.注重积累 以读促写 篇十四
【关键词】作文 积累 以读促写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余年,每到作文课,总看到部分学生或愁眉苦脸冥思苦想,或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或索性放弃趴台睡觉。作文,对他们而言,是件苦差事。为什么苦?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一般来说,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初步立意,脑海中搜索相关的素材,接着将素材梳理择优,完善构思,形成提纲,最后动笔写作,一气呵成完成作文。在这个写作心理过程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难的是缺乏写作素材,想写却苦于没东西可写。到底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彻底改善这种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无从下笔的状况呢?经过一番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有深厚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写出文质优美的文章,所以指导学生注重积累,以读促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生活积累
生活是作文之源泉,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理解生活,感悟生活,进而才能在作文中更好地反映生活,表现生活。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做生活的有心人。
1. 家庭拾珠
学生生活中感情最深的是家,接触最长久的是家人。但中学生最容易忽略的也是家和挚爱亲人的关爱呵护、细心照料。笔者曾布置一篇以“父(母)爱”为主题的作文,大半的学生想到的都是曾从作文书上看到的父母半夜背送自己去医院,或放学冒着大雨来校送伞等素材,写作内容老套而雷同。只有少数学生留意到家人出门前的叮咛,关心的眼神,渐白的双鬓,疲惫的身影,结茧的手掌等细节,以之为切入点,写出内容新颖感情真挚的好文章。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家庭生活细节,家人的言谈举止,家中饮食和日常活动等。只要细心观察,认真积累,那么这些居家琐事如同珠贝,或生动有趣,或具体细腻,或蕴含深刻哲理,都可以成为精妙的作文素材。
2. 校园撷英
学校生活应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日注意观察老师、同学的一言一行,每日用笔记录那些有趣、有意义的人、事、物,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同学间的互助和矛盾,成功的喜悦,考试的失利、成长的烦恼以及各种集体活动等,只要细心品味,用心挖掘,及时记录,那都是丰富的写作素材。
3. 社会采风
人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和社会密不可分。学生可关注自己接触到的亲戚、邻居、街头的陌生人,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此外,还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了解世界,思考人生。那些优秀的电视栏目,如“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能帮助学生了解新闻热点,养成遇事思考前因后果的习惯,拓宽视野和心胸,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当代语文教育名师赵谦翔就开创了“东方时空”感悟课,效果显著。
4. 自然觅美
大自然是美丽而奇妙的。春风夏雨,秋叶冬雪,大山小溪,花鸟虫鱼,都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启迪我们的智慧。如大风大雨中依旧挺立不倒的花草,向我们展示着面对挫折的坚强;火场逃生的蚂蚁告诉我们什么是团结与牺牲……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美,积累到许多有用的素材。
二、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是学生积累的最主要渠道。现实中,学生学业繁重,每天两点一线,穿梭在家与学校之间,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故等了解不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反映在作文上,就流于立意肤浅,内容雷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应充分利用阅读,了解社会中的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真善美恶,丰富自己的阅历,思考自己的人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学生可从大量的名篇佳作中培养语感,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谋篇布局,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1. 课内阅读
学生可以从教材阅读中积累素材。这里所说的教材不仅指语文,还包括历史、数学、化学等学科教材中包含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名人轶事、成功事例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汲取语言养分和写作技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秉着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理念,将读写教学一体化,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例如教朱自清的《春》,可引导学生注意品析优美句子,并仿照运用修辞描绘春景。教师可降低难度,给学生填空。如:“春天是魔法师,把( )变成了( )。”“春天就像( ),她让( )伴唱,她让( )跳舞。”多读语言优美的文章,经常做仿写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对美词佳句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学到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2. 课外阅读
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唯有博览群书,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往往形象思维丰富,能把在阅读中吸收的美词佳句、精巧的构思、丰富的联想、深刻的见解等运用到作文中,从而写出精彩的作文。
有的学生可能叫屈:“课业这么重,哪有时间去看闲书?更不知道该看什么书!”笔者认为,学生不重视、少时间课外阅读的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而作为语文教师,可结合所学课文,向学生推荐相关主题或写法的书目进行拓展阅读,有条件的学校可阅读电子书,没有的也可将文章印发至学生手中。如上《藤野先生》时,可向学生推荐冰心的《我的老师——管叶羽先生》、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美国作家保罗·斯蒂文弗的《零分之约》等文章。这些文章主题上相对集中,内容上相近,便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集中讨论赏析,在拓展阅读的同时积累了写作素材,一举两得。到了假期,再推荐两三部长篇名著,学生的阅读量就很可观了。
三、养成习惯
积累素材非一朝一夕可成,贵在坚持。一开始,教师要制定些强制措施,使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可让学生准备“素材本”,分类积累,每天至少一则。可以是摘抄笔记,摘抄美词好句、优美文段;也可是读书笔记,扼要记录事例,抒发见解,写阅读心得或观察随笔等等。内容可来自书本阅读,也可来源于日常生活。新颖、鲜活的生活现象时常会引人思索,要及时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深思细品后,或可写出独特的人生感悟,成就好文章。
为培养积累的兴趣,要求学生经常翻阅,熟记于心,产生成就感;与班上同学交换阅读,交流看法,共享成果,一则变多则;定期评比表彰,调动积累的积极性。教师还要给学生介绍将零散的素材转化为一篇文章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积累的作用,产生自觉积累的动力。
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积累的习惯。学生积累越多,视野越开阔,思维越活跃,语言越丰富,技巧越纯熟,写作时自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写作,对他们,将是一种快乐和期待,而不再是痛苦。这就是注重积累,以读促写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徐胜友.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有效策略[J]. 现代语文,2010(04).
[2]肖明秀.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和无从说起的现状[J]. 文学教育,2012(05).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推荐阅读:
读写结合实施方案08-18
六年级读写结合题目12-04
重视教学中的读写结合08-07
三年级体验式读写结合教学之我见07-25
农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06-23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11-15
“五个结合怎么干”个人发言稿08-24
英语读写范文07-03
读写渗透10-21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