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办工作总结(精选8篇)
1.三资办工作总结 篇一
全市农经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强化“三资”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穆棱市福禄乡经管中心
2012年12月8号
近年来,福禄乡经管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周密安排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福禄乡位于穆棱市东部,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3个自然屯,有农户4686户,农业人口1.7万人,是一个以烟、牛、菌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乡。2012年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0元。
全乡农村集体“三资”主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和农村土地资源为主。截止2012年10月末,村集体资产总额达938,8万元,农村集体土地28.8万亩,其中耕地20万亩,林地9679亩,“五荒地”等其它土地78321亩。
二、主要做法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我们主要做了以 1 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三资”组织机构
穆棱市于2009年9月制定出台了《穆棱市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实施方案》之后,我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于2009年10月8日成立了以乡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为依托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乡长为主任,经管站站长为副主任,司法所、财政所、林业站、水利站等相关涉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当日召开了福禄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推进会议,传达了《牡丹江市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实施方案》、《穆棱市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实施方案》和《福禄乡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实施方案》,与16个村3个自然屯签订“三资”委托代理协议,签订率达100%,并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对各村进行了详细的业务培训,使其了解“三资”清理工作的相关政策,明确清理对象,把握清理重点,掌握清理工作的程序和操作方法。配齐了以乡(镇)纪检工作室主任为组长,乡纪检书记为副组长,乡司法和纪检等人员为成员的“三资”委托代理监管小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办公室设在乡经管站,工作人员4人,通过财政预算投资2万余元,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保证了“三资”管理工作有效运行。
(二)整章建制,认真开展清产核资 一是制定相关文件。按照我市出台的《村集体收入管理制度》《村集体支出管理制度》、《村集体财务预决算制度》等相关制度,制定了“三资”代理工作流程图、集体资产资源监管流程图、“三资”代理各项制度和“三资”代理组织机构等工作图板,并悬挂上墙。向各村分别发放了“三资”清理表格,包括村机动地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表、固定资产汇总表、集体资源登记卡、集体资源汇总表,损毁、报废固定资产(产品物资)审批明细表等,为村级清产核资打下了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我乡对各村统一下发了《村级制度汇编》手册,印制发放“三资”入户明白卡4000余份,内容涉及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制度、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村民理财小组职责等。各村相继分别召开了村“两委”会议、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加大了农村“三资”管理的宣传力度。
三是实施全面清查。2009年12月份,我乡完成了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清查、财务移交、调账建账等工作,对于权属不明、存在争议的资产,先暂时予以登记,待权属明晰后,再做调整,做到了村级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清查登记不重不漏。在全面清查工作中,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环节。首先是严格规范各村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对往来款项和银行存款进行核实。对均分到户的土地必须建立土地承包登记簿,逐户登记,不与村集体的资源 性资产台账混在一起管理。其次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向村民进行公示。凡是群众要求查账的,由乡纪委协同乡“三资”代管核算中心统一受理。再次是加强清查结果的处理。对盘点中出现的报废、有账无物等不实资产,原则上由村“两委”查明原因,拟定处理意见,向乡有关领导小组报批。对于确实不能处理的,可以暂时挂账处理,但在台账中说明。对公示无异议的资产、资源清查登记表,报乡三资代管核算中心建立集体资源账册,进行账务处理,实行动态管理。
(三)民主决策,严格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坚持民主理财原则。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和帮助村民参与“三资”管理,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按规定将村级资金、资产的财务收支情况逐笔、逐项的进行登记管理。在每年的年终,由市经管站对各村的财务进行常规审计,推动了各村在工作中要争先进位、争创一流,较好地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加强了各村负责人的责任心。
二是实行统一管理制度。全乡统一制定了严格的村级财务、货币资金管理、开支审批等管理制度,对村务、公务支出等相关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保证村集体资金收支有序。对各村原始收支凭证进行统一严格审核,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对不符合村财务民主管理规定的票据凭证,退 回重新补办手续;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予入账,并迅速纠正。对所服务的行政村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村设报账员负责各村日常收支活动,按照财务制度及时到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结算,严禁坐收坐支。各村的财务公开内容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统一提供,财务逐笔逐项每季公开,公开栏旁设置意见箱。各行政村移交的“三资”档案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统一建档、集中管理,分村设立档案。
三是坚持规范操作程序。为切实做好农村村帐乡管工作,我乡严格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操作。规范账户设置,取消各村在银行或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在金融机构开设“村级资金核算专户”,村级所有收入必须缴入“村级资金核算专户”。各村将所有的财务收支纳入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核算,严禁坐收坐支,严禁私设“小金库”。规范票据管理,使用由市经管部门统一印制“村级收入专用票据”,并由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采用“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票款同行、以票管收”进行管理。规范核算管理,对各村的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原始收支凭证进行严格审核,村集体所有开支,必须先填制村财务开支预算审核表,经村民理财小组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由村支书、主任签字、村委会盖章、报经管站审核及政府乡长审批签字后,方可支出现金。现金支出之后所报票据必须写明时间、事由、金额、经 手人、批准人、理财小组意见。支出单据内容要与预算支出申请表所列用途进行审核,审核有关单据的真伪,所有手续合格后,才可以报账,确保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规范招投标程序,村集体资产的报废、转让、出租、变卖、抵债及处理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均由村委会开会研究后提出申请,经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村民无异议后填制资产处置审批表,报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政府乡长审批后方可处置,否则无效。村集体资源要通过拍卖、出售、转让、公开发包等形式处置,促进了集体资源所有权合理流转,实现了资源保值增值,所有资源均实行竞价处置,由乡纪委、乡司法所、乡“三资“代理核算中心和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实施。
(四)运用科技,实现“三资”电算化管理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资”管理工作,派业务骨干,参加了省经管处组织的“三资”管理软件培训班,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了“三资”管理软件,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为全面开展“三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三资”软件赋予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相应的查询、管理、操作权限,加强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动态监管。我乡自开展“三资”管理以来,一直实行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并行,真正实现了资金、资产、资源的全部电算化,确保我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健康运行。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模式”管理,使我乡“三资”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一)确保了“三资”保值增值,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解决了“帐目不清、产权不明、管理混乱、随意处置、铺张浪费、挤占挪用”等“三资”管理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总量清、资产价值清、资源分布清、管理运行清、使用处置清的目标,确保了村级“三资”的保值增值。通过“三资”管理,使全乡村集体资产盘活,增收13.9万元;使村集体资源发包收入增加18.6万元;有效的遏制村级不合理支出16.7万元。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使其能更好的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搞好服务。2010年,我乡成德村在处置40亩集体林地时,村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以20万元的价格对外发包,后来通过公开招投标价格上升到3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资产的增值。
(二)推行了民主决策,促进了基层民主管理 在“三资”管理重大事项决策方面,通过推行“五议三公开”工作法,促进了“三资”管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从“干部定事”“群众做事”向“群众定事、干部干事”的方式转变,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2011年,国光村在机动地发包工作中,主动邀请村民代表和普通党员参与讨论。通过民 主决策,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使村年发包收入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到1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净增3万元。
(三)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模式”管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将事后出问题再处理,变为事前抓防范、事中抓规范,使教育、制度、监督融为一体,从源头上遏制了基层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我乡光明村过去由于集体资产管理不善,集体资产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多次进省上访,通过开展清产核资,规范资产运营等措施,光明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集体资产每年增加10.6万元。通过开展“三资”管理,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好转。
我们在 “三资”管理工作上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望、兄弟乡镇的管理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借助此次会议的东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现代农村“三资”管理服务新途径新举措,为全乡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和建设幸福穆棱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三资办工作总结 篇二
1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 各地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有的地方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不严, 非生产性开支较多, 重大收支事项决策不民主;有的地方由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 导致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 责任不明, 主体缺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各地必须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把它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和实事来抓。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监督管理, 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 围绕目标,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2.1 建立完善“三资”台帐管理制度
2.1.1 搞好农村集体资源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按照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 由国土、农业、林业部门牵头, 相关涉农机构共同配合, 对农村集体土地、森林、荒地、滩涂、矿产等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摸底、造册登记, 分类建立台帐。要按照农村集体资源的面积、区域位置、承包户、承包年限、相关责任等要素, 以及调整使用情况, 建立反映真实状况的数据台帐, 并按程序做好确权、颁证工作。
2.1.2 搞好集体资产的清查核实
对集体投资、投劳, 以及国家扶持形成的公益性设施, 集体投资兴办企业形成的非货币资产 (包括厂房、设备、车辆、办公用品、电器、农机具等) 分类登记注册, 建立台帐, 详细记录各类资产购建的时间、型号、价格、数量、资产使用责任人、使用程度、维修次数、维护投入的费用等。
2.1.3 清查核对集体资金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 上级拨付的支农资金、补偿资金、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公共事业建设等专项基金, 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劳务所形成的集体积累、债权债务等, 清查核实, 摸清底数。乡镇要负责指导所辖各村对本村“三资”进行摸底、登记、审核、造册, 由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并在全村公开后记入本村资产、资源台帐。台帐应全面反映本村资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同时, 要建立村资产、资源备案制度。各村要将资产、资源情况, 以及资产处置情况、相关会议记录、评估、招投标合同等复印件, 在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备案。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每年都要对农村集体的“三资”的增减变化和保值增值状况进行检查, 实行年检备案制度;对经营性的资产每2年必须审计1次, 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
2.2 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经营审核 (备案) 制度
建立县级土地流转交易中心, 乡级依托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来流转土地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乡镇经管站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流转合鉴证。国土、农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 为农民开展土地流转活动提供法律服务, 促进其经营权有序流转。
2.3 建立资产和资源评估制度
集体资产和资源因拍卖、转让、出租和合资联营等方式而发生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变更时, 必须进行价格评估, 并以评估价值作为转让或变革的依据。集体资产和资源评估要遵循真实、科学、公正的原则, 由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
2.4 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在不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的前提下, 全面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要规范委托代理程序, 按照村委会提出的会计委托代理建议, 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 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与村委会签订《会计委托代理协议》, 以及依照会计委托代理的权利和义务, 分村建账, 全面代理村级财务事项, 并逐步纳入会计电算化管理。
2.5 实行农村集体财务支出审批 (单) 制度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事项发生时, 按照经手人取得的有效原始凭证, 在原始凭证上注明用途并签字 (盖章) , 报账员呈民主理财组审核, 并填制“财务支出审批单”, 提交村民主理财组长、村委会主任、村支书在指定位置签署意见, 由报账员定期将财务支出审批单报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负责人审核签字, 由中心人员进行审核记账, 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已报销”专章。逐步建立完善“村级联签公开、乡镇审核服务、县级指导监督”三级联动的运行机制。
2.7 建立农村重大建设项目和集体资产处置招投标制度
政府投资、农村集体集资兴建的重大工程项目、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集体资产处置等, 要采取公开竞价和招投标方式实行规范运作。村级组织提供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资金概 (预) 算, 报乡镇审核;乡镇统一组织对工程标的、程序、时间、条件及要求等事项进行信息公布, 组织实施招投标的评审。建设项目由中标公司承建, 村级组织实行具体监管。
2.7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各地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对村级领导班子的考核中, 作为村主要负责人勤廉的“述、询、评”的主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干部群众有意见的村和村主要干部, 一律不得参加各类评先评优活动;对非法改变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不按照规定进行资产登记或者资产评估、低价处理农村集体“三资”、不执行“三资”管理制度、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村和村主要领导, 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 造成损失的, 要依法进行赔偿, 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3 加强组织领导, 努力提高“三资”监管服务水平
3.1 建立“三资”管理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监管工作, 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 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要抽调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从事这项工作, 并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等。
3.2 加强对“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各级农经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组织对“三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培训, 提高他们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工作技能, 规范监管行为, 建立农村“三资”管理人员的奖惩激励机制, 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3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新途径
3.三资办工作总结 篇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势逐渐显现,对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焦点。村民为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旱地发生纠纷;村民为高速征地发生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纠纷;村民为承包山林纠纷发生群体事件,就是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初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粗浅对策。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不全面
对村级集体的资金、资产的管理做到了账款、账物相符,管理也很严格,而对资源,尤其是土地、“四荒”等的管理。一方面是登记不全、不细,从而造成资源底子不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给资源登记造成一定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加大,国家通过投资、投劳、土地置换等形式形成的集体资产也随之增多,但这部分资产权属不明,手续不清,造成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难以界定。
(二)财务管理、村务公开不规范
有的村级财务人员对开支条据不审核、不把关,违规条据也能报账;有的财务人员有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报账员对农户往来、应收应付账款不过明细账,造成农户查账较难。虽然乡镇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公开不及时。
(三)村级集体财务审计工作困难重重
目前,我县的村级集体财务审计基本依靠农经部门完成,但没有专项审计经费,且对农经人员的审计业务培训少、指导少,开展农经审计困难多;此外,农经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能直接处理,只能建议县、乡政府等有关部门处理,致使审计出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四)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力
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有的村民只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是村委会财务队伍不稳定,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会计也跟着换,由于经费紧张,镇党委、镇政府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基层财务人员业务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不规范。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管好农村集体“三资”,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村级基层干部的培训管理力度。镇党委、政府每年定期对村支部书记、主任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把“三资”管理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从机制上建立一套“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管理模式。对违反制度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对管理民主、严格执行制度的要给予奖励。
(二)对通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后的资金、资产、资源要建立台账,明确界定产权。乡镇必须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由镇纪委牵头,乡镇财政所组织实施,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每年底还应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理核资,对因资产出售、征地拆迁、中心村规划建设、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健全制度,加强“三资”管理。首先,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每年必须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季度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公开项目及时进行公开,实行微机打印张贴在村部公开栏,方便村民就近查询。
其次,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制度,实行村集体组织“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最后,推行集体资产监管制度,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村台账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管理部门各执管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四)加强农经队伍素质建设。建立健全乡(镇)代理会计服务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凡是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等业务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持证上岗;开展乡(镇)委托代理会计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师培训,力争在3-5年内对乡(镇)代理会计和村报账员进行一次轮训,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切实改进作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经干部队伍。
4.三资工作整改工作总结 篇四
整改工作总结
自5月19日全县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检查验收以来,我镇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严格把握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检查验收中提出10个方面存在的整改问题及意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了整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和全面完成。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工作责任。针对县清产核资工作组检查验收中提出的10个方面的问题及建议,立即召集镇、村两级工作人员会议,分析、查找原因,精心部署、加强领导、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层层抓落实强化责任主体,保证了整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和全面完成。
(二)抓好二个到位。一是工作人员到位。利用专门会议,最大限度地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意义、目的、步骤、方法、程序的再宣传再发动,把政策交村社干部,激发工作热情;在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镇13个村立即进入工作程序,从帐、表、卡、册入手,逐页、逐项进行核算、核对,对于登记表、负债表、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认真的核算、核对。同时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对相关表册中签字不全的进行逐页签字,对档案资料进行梳理,按照县经管站的档案整理标准进行查漏补缺。二是业务指导到位。
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对镇、村干部进行业务指导,召开“三资”清产核资整改业务培训会议2次,努力提高全镇“三资”清理人员的政策、业务素质,保证了清产核资整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搞好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整改清理方法。特别是债权债务的核实方面,坚持账内清理与2009年上报的公益性债务清理相结合,采用以会计帐目为依据,先帐内、后帐外,逐项核实登记,建立“台帐”。突出解决账表数据不符的问题。在“资源”清理上,做到摸底登记表与县国土部门提供的各项资源数据相结合,建立健全村、社资源台账;二是注重把握政策。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三资”清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农村小学资源性资产的核实登记,依据政策规定,予以答复;三是注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地问题。针对“三资”清产核资资料公示中群众反映的一些公益性建设方面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镇纪委及时派出面,将过去公益性建设方面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的清查结果如实向群众进行公布答复。此举为化解干群矛盾,加快“三资”清产核资和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工作成效
1、完善清产核资资料。本次共清查核实全镇村级债权总额4316.1万元,债务总额969.72万元,清理出村级货币资金301.6 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及补助补偿资金26.5万元,“一事一议”资金139万元;资产总额2086.24万元。同时
对检查验收中提出需要整改的10个方面的问题及意见。我们健全了农村、社区“三资”台帐17本,债权债务明细账簿13个村24本,完善13个村134个合作社资源性台账13本;对签字不全的17份委托代理协议和部分清理表册全部进行核签,对形成的档案对照验收标准进行分类规范整理; 13个村全部完成了检查验收中提出的10个方面的问题及意见,帐、表、册数据准确,逻辑关系顺昌,档案整理按照验收标准归档;通过梳理整改,完善了三资”清产核资资料,健全规范了所有档案资料。为“三资”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3、整改工作完善了各项三资资料。本次整改清查收集13个村文书档案资料 486份,清查表格 1868张,经济合同32 份,整理档案20卷。进一步完善了《沙河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汇编》、沙河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流程图等制度工作资料。对13个村4个社区村(居)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逐项进行核实;形成“三资”清产核资各种档案资料57本;建立了13个村4个社区实物资产总帐、台账17本;13个村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明细账 13本、农村土地资源建立了台账13册;以便于对各种资产资源进行监督,防止流失,使资产资源管理做到“中心代管、专班监管、统一管理”。
平川镇“三资”清产核资工作
整改情况总结
自5月16日全县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检查验收以来,我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紧紧围绕“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检查验收中提出17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加强领导、靠实责任,认真加以整改,目前,检查验收中提出的17个方面的问题都已按照时限要求整改完毕。现将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安排部署,提高思想认识。针对县清产核资工作组检查验收中提出的17个方面的问题及建议,镇上立即召开由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文书、报账员及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参加的平川镇三资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对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再次进行了安排部署,认真讨论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就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表册的填写进行了业务培训,让参与人员熟悉了整改重点和时限要求。各村安排村文书、报账员具体负责三资清产核资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领导,落实了责任,明确了工作重点,保证了整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坚持三个到位,扎实开展整改。一是宣传工作到位。针对上次检查验收中提出的群众对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知晓率不高的问题。镇上专门召开会议,对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意义、目的、步骤、方法、程序和工作要求进行再
宣传再发动,把政策交村社干部,激发工作热情;充分利用发放、张贴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提高政策知晓率。二是工作人员到位。在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镇10个村立即进入工作程序,从帐、表、卡、册入手,逐页、逐项进行核算、核对,对于登记表、负债表、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认真的核算、核对。同时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对相关表册中签字不全的进行逐页签字,对档案资料进行梳理,按照县经管站的档案整理标准进行查漏补缺。三是业务指导到位。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对镇、村干部进行业务指导,召开“三资”清产核资整改业务培训会议3次,努力提高全镇“三资”清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保证了清产核资整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做到三个注重,提高整改质量。一是注重整改清理方法。特别是债权债务的核实方面,坚持账内清理与2009年上报的公益性债务清理相结合,采用以会计帐目为依据,先帐内、后帐外,逐项核实登记,建立“台帐”。突出解决账表数据不符的问题。在“资源”清理上,做到摸底登记表与县国土部门提供的各项资源数据相结合,建立健全村、社资源台账;二是注重把握政策界限。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三资”清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农村小学资源性资产的核实登记,依据政策规定,予以答复;三是注重解决遗留问题。针对“三资”清产核资资料公示中群众反映的一些公益性建设方面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镇经管站组织人员及时过去公益性建设方面形成的债权债务问
题的清查结果如实向群众进行公布答复。为化解干群矛盾,加快“三资”清产核资和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把握工作重点,整改成效明显
1、完善了清产核资资料。本次共清查核实全镇村级债权3906632.49元,债务7194365.99元,清理出村级货币资金2613849.3元,固定资产24218194.4元,林木资产1127303元。同时对检查验收中提出需要整改的17个方面的问题及意见。我们健全了农村 “三资”台帐20本,债权债务明细账簿10个村20本,完善10个村资源面积台账20本;对签字不全的部分清理表册全部进行补签,对形成的档案对照验收标准进行分类规范整理; 10个村全部完成了检查验收中提出的17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帐、表、册数据准确,逻辑关系正确,严格按照验收标准整理归档;通过再次梳理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三资”清产核资资料,为“三资”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2、核实了清产核资数据。通过整改,共清查资源面积资源130383.8亩,其中农用地93996.59亩,建筑用地19914.38亩,未利用土地16472.83亩。村集体统一经营面积6889.1亩,清理完善公地承包合同40 份,进一步完善了《平川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汇编》、平川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流程图等制度工作资料。各村组织村报
账员、会计业务熟练的老文书、会计对村上的债权债务再次进行核实;对各村的帐务及时进行了调整规范。按照相关程序对各村存在的呆帐、死帐、无头帐进行了核销和调整处理,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专用票据,统一审核把关,统一档案管理,使村级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建立健全了“三资”管理台账薄册,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每个帐册一式两份,镇村各留存一份,帐册内数根据实际随时调整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做到钱帐相符,帐物相符。加强对各种资产资源进行监督,防止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规范了“三资”监管的程序,探索建立资源、资产、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
5.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的监督管理是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施“廉政阳光工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举措。我镇通过健全组织网络、全面清理整顿、建立健全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网络化、运行规范化、监督即时化,加强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具体做法
1、成立机构,配备人员,确保业务有序运转。村级“三资”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做到“五有”,有机构、有制度、有流程、有台账、有委托书。在坚持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理书,加强对村级财务开支、资产开发等动态监管;统一公开处置,群众参与。
2、制定职责和各项制度,确保村级账务、资金“委托代管”有章可循、规范运转。一是制定明确了会计、出纳员、审核以及中心主任的各自职责;二是制定了财经管理制度,重点完善了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制度、支出审批制度、村级票证管理制度、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资金代管流程,严格审核票据,控制非正规票据和不合理支出入账。
3、进行村级财务集中清理。通过财务清理,编制出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平衡表。在清理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核算会计及时对15个村的会计基础数据(现金、存款余额、内部往来余额、债权债务余额、财产物资余额等)进行了软件录入,太阳软件具有网络运行、财会管理、附件上传、信息查询、业务提醒、实时公开等六大功能,对农村“三资”实行信息化管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终端对各村账目、资产、资源实时监督,作为代管做账基础数据。
4、登记造册建台账。核查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镇对各村的“三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三资”监管台账,台账中包括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和相关会议记录、招投标原始文件和合同等。同时,把各村“三资”情况录入“三资”监管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随时调整“三资”台账数据,做到钱账相符、账物相符
二、建立健全机制,规范“三资”监管
以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为基础,履行“三资”监管职责,民主监督小组则发挥沟通与反馈功能,对农村“三资”实施监督。
1、规范资产资源处置。严格执行资产、资源监管流程,对农村建设工程项目作了详细的规定,要事前报重大项目,待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严格执行规定,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方可处置。
2、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制作经济合同的规范模本,制定统一的合同签订审核流程。建立经济合同电子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凡新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必须报乡镇经济管理中心按照规范流程审核后,经批准同意,加盖资产资源合同专用章,方能生效。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推行“委托代管”实现了村级财务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后,村报账员每月只需将当月经济业务的原始凭据移交核算中心,就可以准确、快速、安全的自行记账、自动汇总、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
二是推行“委托代管”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农村财务核算中心每月都要对各村当月的财务活动结账,消除了过去经常出现的一任干部一本账、下台干部不交账的现象,保证了农村财务的连续性、完整性。
三是推行“委托代管”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实行集中核算、微机管理,对农村财务管理而言是一种有效监督。过去一个村的收支情况,开支是否合理,镇上不清楚、群众不明白,弱化了镇对各村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弱化了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现在财务服务中心每月都要向镇相关领导提供会计报表及收支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财务服务中心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检查村级开支,有效地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和村级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推行“委托代管”促使民主理财落到实处,提高了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村财务公开的内容实现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的弊端。村民主理财小组每月结合民主议事日对村里的各项开支逐一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理财组长加盖民主理财章,对虚开、多报等不合规不合法单据坚决剔除不准报销。只有加盖民主理财章,手续完备的单据,财务服务中心才记账报销,这使民主理财真正落到了实处,做到了公开时间及时和公开内容的真实,减少了农村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导致上访事件的发生。
6.三资E阳光工作总结 篇六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镇位于,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所辖×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万人。全镇共有农用地×亩,建设用地×亩,水面滩涂×亩,公益事业及其他用地×亩。村组集体总资产x亿元、净资产x亿元。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老百姓要求参与集体“三资”管理、实行民主决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按照区委、区政府“三资三化”提升行动要求,在全区率先开展“三资”管理 “e阳光”探索试点,积极打造覆盖全域、村村联网、户户链接的村务“e阳光”互联互通微信公众平台,全面构建在线监控、便捷操作、公开联动的农村“三资”无盲区、全天候监管新格局。
(一)探索开启“e阳光”新模式。在区委农工办的组织安排下,我镇分别学习借鉴“e阳光”村务监督成功经验,以我镇××村先行试点为契机,结合镇域实际,在全镇探索推行村务“e阳光”掌上信息推送“1+N+F”新模式。
“1”就是搭建三合一镇级综合管理平台。以“互联网+阳光村务”为载体,开通镇级微信公众号,向村民提供村务公开、“三资”情况、土地信息、农户补贴等讯息。采用“掌上信息”推送模式,设立“意见建议”版块,构建起“心连心、零距离”的村级服务信息化运行机制,打造成镇村一体村务“e阳光”平台。
“N”就是构建全覆盖村级推送共享体系。以镇级平台为依托,将全镇16个行政村分别作为 “e阳光”微信公众信息转接基站,承担村级三资、三务信息上传、推送、反馈等服务功能,担务村务“e阳光”信息层级服务的重要载体,将发挥信息上下连接、辐射推送的重要支点作用。开设村干部工作模式,查看“我 的工作”、“服务对象”和“意见查看”功能,实现信息推送和工作窗口村域全覆盖服务保障体系。
“F”就是组建户户通终端家庭服务网络。通过e阳光模块化设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终端农户链接,完成镇级综合平台重点向一家一户推送涉及农户利益的重要事项,包括“我的补贴”、“我的土地”、“我的参保”、“我的收益”等情况,同时农户还可以在意见建议模块实时反映问题、提出意见。
(二)丰富拓展“e阳光”新功能。按照建设方案,以镇政府为主体申请微信公众号,并聘请专业的软件公司,提供微信公众号建设上的服务。村务“e阳光”平台设计了三大功能模块,建立了“走进××、重要信息、阳光村务”三个功能主题专栏。
“走进××”涵盖全面,该主题专栏主要涵盖“了解××、镇村动态和便民服务”三个子模块。了解××,主要包括介绍××镇整体信息,以及网格化服务信息。镇村动态,通过定期发布信息,反映××镇、村的工作动态。便民服务,则是提供详细的线上办事指南,以及推送××镇实时招工等服务信息。其中主要公开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平安服务和公益服务相关便民服务事项。
“重要信息”重点明确,通过公示、交易、政策等重要公开信息组成的功能模块,农户可以查看××镇的低收入农户名单等相关公示,掌握全镇的产权交易等信息,以及了解补助扶持政策。
“阳光村务”三务公开。作为内部监督移动平台,分设“村务公开、e阳光、意见建议”三个模块。村务公开主要由“党务类公开、村务类公开、财务类公开等专题模块组成。其中党务公开主要展现村里近期的党建工作;村务公开主要公开村内近期开展的工作和主要村级事务;财务公开主要公开村里的各季度收支 明细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年度财务预决算表。
(三)建立完善 “e阳光”新机制。
一是收集信息,实时推送。工作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按照平台建设模块内容的要求,到派出所查阅汇总××村所有农户的户籍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农户基本信息及家庭补贴、参保情况、农户分配等数据的摸查核对。最后由软件公司开发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对接,将数据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公开推送。
二是上门服务,做好宣传。利用有利时机上门宣传。针对农村生产生活习惯的特殊性,我们充分利用村民下班、晚饭时间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手册,并手把手地教他们登陆、点击、查看、操作“e阳光”平台,群众对这种“掌上信息”公众平台的推送、互动模式表示赞赏,同时对年老、残疾等信息化服务困难的特殊人群提供专项服务。
三是发现问题,整改完善。在运行服务过程中,对村民反映村务公开项目不全、农户信息变化、问题建议答复反馈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梳理反馈,做好线上办理、线下交流,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积极做好问题建议的动态跟踪和办处整改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公众号的社会影响力、增进与村民之前的良性互动,镇落实专人负责平台信息的收集工作,定期推送日常消息,使得村内的民主公开工作更加常态化。
下一步,我镇将在××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在三个方面拓展提升,一是推进“全覆盖”。将有效整合利用镇村现实资源优势,积极完善平台功能,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形成信息资料标准模板,加快推进村务“e阳光”全镇覆盖进程。二是需求“功能化”。通过入户走访、抽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村民的日常所需,继续丰富平台内容,扩充“办事指南”服务内涵,努力增强细致、全面的平台服务功能。
三是探索“长效化”。完善信息化平台制度化工作机制,引入市场化评估维护机制,健全专业化运行管理机制,使村务“e阳光”真正成为兼服务、管理和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真正实现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金在网络上监管、风险在流程内控制、资源在市场中配置”的建设目标。
7.三资办工作总结 篇七
一直以来, 农村“三资”管理都是上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工作, 它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息息相关, 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息息相关, 更是正确引导人民走向富强民主道路的方法之一。它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进一步深化了村务管理, 使总体资源 (无论有用还是闲置的) 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从而减少了资源的闲置及流失。二是增强了农户的法律意识, 促使其更有效的维护集体的利益。三是通过加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使村级工作人员更具有纪律性。“三资”管理过程中, 各级各部门应更加积极地引导农户参与进来, 有效监督村“三委”工作, 从源头上制约村干部的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 在村组周围形成良好风气,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台帐登记不完善, 资源利用不充分
“资源资产资金”台账管理虽有明确规定, 仍有不少基层干部在没有认真研读管理制度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片面理解来管理“三资”台帐, 导致三资登记存在漏登、少登、乱登或不登现象, 账目缺乏直观性, 使用者甚至不知道用在哪里, 这自然会导致资产闲置和流失, 使资金得不到及时使用, 有效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2.2 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维护集体利益意识
在农村, 家庭骨干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大部分仅停留在小学至初中阶段, 加之匮乏的学习资源, 导致农户基本没有法律观念, 只安心埋头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心中自然也就没有了集体意识。再加上村级干部法律意识薄弱, 无法有效管理村级事物, 随着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 许多村级财会人员频繁更换, 不完善的财务交接程序导致部分三资账本流失, 村级资产因此得不到有效保管和及时处理, 导致资金挪用、资产及资源的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2.3 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国家虽然制定并颁布了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但在基层, 依法、依规有效执行成了最大阻碍。一是在村里, 村集体资金多半由村支书个人决定支配, 很多时候并未经村“三委”集体讨论, 导致部分集体资金出现滥用情况, 村级监督委员会也没有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常停留在口头宣传阶段。二是作为连接镇村经济枢纽的三资管理中心承担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相关工作, 工作开展过程中严格坚持“四权不变”原则, 即在村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 只在村级设置一名报账员, 按期向镇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报账, 导致了个别村干部出现钻空子现象, 对村级集体资金进行随意支配, 出现私开收据、混乱报账, 以及打白条现象, 甚至还出现报销资料和手续不合格或支出长期不报账现象, 以致无法正常核账, 违背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核心及意义, 村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无法真正做到“村民所有、村民管理、村民受益”。
2.4 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 票据填写不规范
造成村级财务出现混乱, 导致非生产性支出比例过重、过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级财会人员私开、乱开发票, 干部违规违纪操作, 随意支出村级经费;二是支出无经手人及证明人的非正规发票, 支出票据无正规记录;三是审核无监督, 向商家购买发票冲账, 零量票据支出的报销凭证上没有负责人的签名和盖章, 拿出的票据不属于合理报销票据;四是村级财会人员不注意保留以前的票据等。
2.5 无权威性资产评估体系与平台, 农村“ 三资”价值评估随意性较大
受发展水平制约, 农村无专业评估机构, 更无完备的资产评估系统, 起决定性作用的仅是村级干部。但是, 受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制约, 资产价值评估常带有较多主观性, 存在较大随意性。
3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3.1 学习政策, 保障机构设置
当前形势下,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 最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准确评估资产, 准确入账, 导致资产闲置和废弃, 由此可见, 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为加强管理, 一是各县 (区) 应成立专业监督机构, 对所管辖的镇、村资产进行有效监督。可在农业局设立办公室, 聘请专业专职人员, 细化相关责任, 明确相关责任人, 监管和指导各村“三资”工作, 及时有效处理相关问题。二是各乡 (镇)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由乡镇长任组长, 分管农业、财政工作的副职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农业工作副乡 (镇) 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的自查、整改、规范、监管等各项工作, 完善与行政村签订“三资”委托代理协议,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三资”管理办、村级账务代理室、公共资源交易站。三是行政村配备“三资”管理员, 负责“三资”日常管理。村级设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 负责对集体“三资”工作开展进行监督。村级下设民主理财小组, 民主理财小组印章由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专人保管并按规定使用, 村两委成员不得保管和私自使用, 村两委成员近亲属不得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时, 要求全体成员全程参与, 并作好相关活动记录。
3.2 强化基层“三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
一是农村基层“三资”财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精确调配, 合理安排使用资产, 参与决策, 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素养, 持有会计资格证和初级会计资格。二是管理人员要有全局意识, 作出决策时应以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节约成本, 最大化决策成果, 要和别的部门形成联动,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三是“三资”管理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 主动参与社会市场经济, 及时掌握经济发展趋势, 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三资”管理相关培训工作, 对资产进行准确评估。
3.3 加强农经财会队伍管理, 加大培训力度
针对财会岗位特殊性质, 人员选拔时应充分考虑思想觉悟,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与学习能力。岗前培训或在职期间, 应定期进行针对性培训学习。处理资产的人也应进行会计知识相关培训, 使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合理理财。因对乡镇农经站财会及微机操作员, 进行业务提升及电算化操作技能培训。最终增强使农经财会队伍综合素质, 增强业务处理能力。
3.4 建立和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加大执行力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健全的村规村纪对三资管理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财务制度、报账制度及审批制度和公开制度, 有效的接受广大村民的严格监督。二是拆迁或征用农民土地时, 应对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赔款, 并保障赔款如实到达农民手中, 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利益。三是依照村里的实际状况, 严肃三资管理机制, 处理问题时做到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 充分考虑群众意见。四是加大三资管理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清产核资机制, 对目前的三资进行整体清算, 做到产权清晰。
3.5 健全监督体系, 推进权力公开, 严肃纪律, 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
规范农村民主决策过程, 对农村土地租赁承包、集体资产处置以及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建设承包等重大事项坚持按照“村党组织提议, 村两委商议, 党员大会审议, 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决议公告, 结果公示”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集体决策, 形成以“制度治村, 按程序办事”的民主决策, 使村“三委”的决策更加民主更加具有公开性。加大力度清查以权谋私, 贪污犯罪的不良作风。要树立榜样, 让群众向榜样学习, 增强管理机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本文主要从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出发, 阐述了三资管理工作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了一些应对三资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贾向锋.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23) .
8.围绕民生办信访 群众工作谱新章 篇八
新野县汉城街道办事处位于新野县城区,辖9个居委会,66个居民小组(段),12.9万人。随着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稳定成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民本意识,以为民服务统揽信访工作,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促进了民生的改善,维护了社会稳定,推进了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发展,收到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双赢效果。2008年共接待群众来访73起,已解决70起,占接访总量的95.8%,群众满意率为98%;县里交办的25起案件也全部办结,当事人满意率为100%,实现了奥运期间”零上访”,无赴京、省、市、县上访,无非正常上访,维稳工作经验被上级在全市推广。
以换位思考提升群众工作认识
实践表明,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决不能等闲视之。近年来,由于我办事处所辖地区流动人口增多,社会成分复杂,加之矛盾纠纷集中,历史积案待结,工作量大大增加,一些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换位思考提高对群众工作的认识,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满意、群众赞成、群众高兴作为群众工作的标准。一是认识到群众大多是在遇到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时才以信访方式求助于党和政府,期盼党和政府帮助解决。因此,要以群众观点抓好信访工作。二是认识到信访问题无小事。即使一般性信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大事。因此,要认真对待每一起群众信访,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认识到基层党委、政府肩负着群众工作的重要职责。因为事情发生在基层,矛盾产生于基层,解决问题应该首选当地,决不能以“不是本级能管得了的事”为借口漠然置之,使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远不信近,信高不信低”,造成越级上访。四是认识到抓好群众工作、促进和谐稳定同样也是工作政绩,使每一个党委成员真正把接待群众信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机制创新形成群众工作合力
为形成信访工作的合力,我们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努力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逐步完善了城区群众信访工作机制。
建立领导责任制。建立起“党委主导,政府运作,部门联动,群众代表参与”的群众工作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党委书记为群众工作和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办事处主任、人大主席和副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党委、政府、纪委和城建、城管、民政、教育等部门组成群众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书记牵头,定期召开由包街干部、有关职能部门和居委会成员参加的信访问题联席会议,通报阶段性群众信访案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使信访案件得以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
建立督办制度。加大群众工作的督查和催办力度,对所有信访问题逐一建立台账,随时了解进度,对上级转办的案件,“即转即办,限期解决”;对新近发生的案件,“指定专人,就地解决”;对重大信访问题,组织专门小组,限期加以解决,限期反馈结果,限期回访反映人;必要时,由党委书记亲自接待,亲自督办,亲自回访。
建立信访听证制度。对涉及城建拆迁、土地补偿、旧房翻建、宅基地审批、公益事业建设、大额资金使用支出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都要召开听证会。得到群众拥护的决策立即实施,不拥护的事情坚决不办,使信访工作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以“五访”形式畅通群众工作渠道
在换位思考的支配下,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忧访、等访、阻拦上访”的被动做法,深入基层,面向群众,主动开展“五访”活动,让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难有组织帮”。这“五访”是:
推行“入户听诉”。我们从办事处抽调43名干部,开展“入户听诉”活动。这些干部一肩多责,既帮助解决居民的就业和生活困难,又注意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入户时不要居委干部陪同带路,“拿着工作证,登门听民声”,直接听取群众心声,并把发现的矛盾隐患及时向党委汇报,把民怨化解在基层。
实行“开门接访”。实行党政领导定期接访制度,确定每周一为领导接待日,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力争当场受理,当场调处,当时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指定专人限期解决。除领导接待日外,实行了“首问责任制”,群众反映问题,遇到的第一个干部就是首问责任人。这位干部必须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并将其引进信访接待室,若推而不接其责必究。
实施“流动接访”。随着城区框架拉大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我们按照“集中、相邻、就近、方便”的原则,打破居民小组之间的界限,把百户左右的邻里划为一个小区,共建立起134个“百户综合管理服务小区”。这种“不分工干群,不分农市民,小区为一家,平安靠大家”的管理模式,使群众信访工作有了很好的依托。办事处党政领导轮流到各小区现场接访。接访前,由小区管理员在公开栏提前发出通知。群众不出小区就能反映问题,进而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
开展“真情回访”。针对调处后心中仍有疑虑的部分上访群众,我们主动到其家中沟通,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进行“交心恳谈”。为架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我们在干部中开展了“进百家门、谈百次心”的交心恳谈活动。通过交心恳谈,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就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公益事业建设、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企业改制、门店租赁等热点问题,与群众交换意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现场进行答复,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从改善民生入手在源头上把好关
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使群众工作最优化,必须在源头管理上下功夫。近年来,我们把精力放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把功夫下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把气力放在办好公益事业上,把心血花在用足用活党的惠民政策上,从源头上把好群众信访关。
用足用活党的惠民政策。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了合作医疗、职工养老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证金、小学生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城镇居民参合率达到100%;对城区改造引起的矛盾纠纷,我们坚持政策宣传到位、土地补偿到位、房屋拆迁赔偿到位、就业岗位安排到位,不让一户居民受到损失。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认为,只有从发展经济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才能减少社会矛盾,办好群众信访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双轮驱动协调发展战略,投资800万元建立了东西南北四大工业园区。先后投资上马了131家非公有制企业,基本形成了棉纺织、机械加工、商贸物流、印刷包装、精品家具加工五大工业体系,同时发展个体工商户3000多家。2008年,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9亿元,社会固定投资4.7亿元,财政收入1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同比增长了28.7%、47%、34.5%和10%,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三年在全市各乡镇中排名第一,由于“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共同奔富路,一心谋发展,群众信访案件大为减少。
集中财力办好公益事业。我们按照统筹安排、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集中财力办好公益事业,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办起新世纪等20多家中小学和幼儿园,专门成立了环卫队,设立了垃圾收集点和街头流动公共厕所。同时,整修了健康路、文化路和西环路,硬化了90%以上的背街小巷,有效地缓解了居民行路难问题。目前,办事处所辖地区实现了街道绿化,小区美化,背巷硬化,辖区卫生管理规范化,水、电、电话、有线电视已通到家家户户,群众安居乐业,许多矛盾迎刃而解。
保证群众民主监督权力。把民主监督权力交给广大群众是改善人民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我们发现,群众信访案件多数是由于干部办事不公、集体财务不清而引发的。为此,我们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两述两评三公开”活动,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干部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道,为政不清廉,公开不透明等问题。所谓“两述”“两评”,是指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述职时还要述廉,在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以群众满意度高低确定干部政绩。所谓“三公开”,是指政(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保证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力。各居委、小组统一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和财务公开栏,办事处专门成立了村组财务管理站,代管各居委、小组财务。我们对临街门面房、固定场所的承租进行公开竞标。同时,严格规范财务支出,开支前有意向报告,开支后有跟踪审计,不让一分钱“跑、冒、滴、漏”。同时,对集体财务收支、企业改制、门面承租、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优待照顾等问题都在村务、财务公开栏向群众公布,不搞暗箱操作,真正让群众明白,确保干部清白。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和支持,许多不安定因素逐渐消失。
【三资办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业利用“三资”工作汇报07-27
关于开展“三资”清理工作的通知06-12
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07-27
乡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方案09-14
三资实训总结07-16
三资企业09-09
农村三资监管10-23
农村三资监管平台09-04
农村三资管理规定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