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军事训练(精选12篇)
1.美军军事训练 篇一
美军模拟装备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
分析了美军模拟装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模型与数据库技术、军事创新经验,取得模拟装备训练发展的新趋势.
作 者:王汉昌 赵兴堂 滕佑安 作者单位:王汉昌,赵兴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山东,青岛,266041)
滕佑安(中国人民解放军92367部队,山东,青岛,2660411)
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美军 模拟 装备
2.美军军事训练 篇二
“军事训练是部队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是做好战争准备的关键环节,是军队和平时期的基本实践活动和中心工作,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居于战略地位。”因此,做好与训练有关的各项工作对提升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训练开发(Training Development)是美军提出的用来制定军队共同训练、单兵训练、自我发展训练决策的系统方法。由它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训练,训练内容,训练人员,训练方式,训练地点,以及生成、分配、应用、评价训练产品所需要的训练资源。美军战斗力不断地提升与其训练开发流程的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对美军训练开发流程进行研究,分析流程中的细节,与我军训练工作进行比较,结合实际改进我军训练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我军训练效率,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1 美军训练开发流程
与美军训练有关的政策、条令、条例及指南等文件基本上都由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TRADOC)制定并颁布。2011年12月6日发布的新版TRADOC条例350-70《陆军学习政策与系统》将原有的“训练系统方法”这一训练开发流程更新为开发学习产品的ADDIE模型,即进一步明确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由此我们也可以将美军训练开发理解为训练产品开发,训练产品主要指的是课程计划、多媒体课件、考试、实际操作练习等等。
1.1 分析阶段
在课程或其他军队学习产品进行新的开发或重要改版之前,首先要对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很多,比如需求分析、目标人群分析、任务分析、单兵科目分析、资源分析等等。每种分析都有相应的要求和结果。分析人员在完成需求分析等初始步骤之后,会更清晰地认识相关工作岗位的情况,进而对岗位进行拆分、融合,或创建新的岗位。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有相应的关键训练科目作为支撑,分析人员将对这些科目进行细致地分析,包括当前情况,训练环境,训练标准,评价方法等等。分析的结果将作为以后各阶段的依据。与此同时,分析人员每2年还要对这些关键训练科目进行审查,以确保其与当前士兵的能力要求相适应。
1.2 设计阶段
如果分析阶段表明需要进行训练,那么就要进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任务是详细说明在何时何地开展训练,如何达到训练的各个目标。设计阶段以分析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对现有的训练产品进行初步研究,形成产品研究报告,之后对科目的状况和标准进行研究,设计相应的学习、操练内容。设计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对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包括对教员和教学设施的要求,课程目标、TATS(The Army Training System)因素、课程的大纲与教学流程等。最后,设计人员要做出对评价方案的设计。
1.3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ADDIE模型的产出阶段。开发人员得到设计阶段的结果,将其转变为完整的,经批准、验证的产品,包括实施教学、评估学员、评价计划的具体细节。开发人员要在实施阶段开始之前对学习产品进行验证,以确保具备实施中需要的资源。教员或服务商通过学习了解如何应用这些产品,进而明确如何评价有效性,评估学习情况。最终用于实施的课程或产品由各机构的司令部进行审批。在开发阶段中,验证是尤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所有的训练产品都要经过特定部门的检验、批准,以确保新产品能有效地、高效地完成其预期目的。
1.4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训练课程教学人员,即完成课程的交付工作。围绕这一核心工作,相关人员要首先保证课程教学所处的环境、所需资源已得到满足;其次,实施过程要根据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第三,在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持续地收集学员们的各项记录及其对实施过程的评价,从而为相关机构提供反馈数据。第四,实施阶段还要给教员留出研讨和准备课程材料的时间,以保证此阶段的效果。
1.5 评价阶段
评价是针对训练和训练产品的一种质量控制机制。它是一种提高质量、效率、有效性的系统的、持续的方法。所有机构必须依照政策和指南进行反复的评价工作。评价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制定评价计划、形成评价报告、总结评价结果三个部分。评价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检验整个训练开发流程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二是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地方。
在ADDIE流程中,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但各个阶段内容的实施并不一定按照顺序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尤其是评价阶段,为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开发效率,对产品的评价则要求伴随着各个阶段同时进行。TRADOC发布了一系列关于ADDIE流程的文件详细提供了每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要求、结果的说明,应用此流程可以较好地解决训练什么、训练谁、如何训练、需要什么训练资源等等与训练相关的问题。美军对所有训练产品的开发基本上都是通过此流程来完成,此流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图1)
2 美军训练开发流程的优化
随着训练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训练开发人员的缩减,美军训练开发流程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目前,由于技术不断发展,战争形势不断变化,我们训练的目的、装备、要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部队、各机构所在的位置基本都是非常分散的,因此,如何能及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地传达给其他部队,是训练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训练开发流程更加精简、更加有效,美陆军士兵保障研究所(Army Soldier Support Institute,SSI)提出了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改进方案,通过这一方法,SSI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精简的训练开发流程,一个创新的训练解决方案。根据精益六西格玛的思路,同时利用现有技术,SSI对训练开发流程进行了更新,对以下六个环节进行了优化。
第一,发现需求变化。在原来的流程中,没有专门的方法用来识别课程材料等变化的需求。通常,教学人员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更改,但并没有与其他教员或是训练开发人员进行分享,致使大部分人仍然使用原来的课程材料。SSI的训练开发小组设计出基于SharePoint工作流系统,搜集哪些地方需要更新、改变。该系统允许各单位所有与训练开发相关的人员提出更改的建议,然后由训练开发小组进一步处理以确定更改的内容。增加这一环节会导致开始时工作量非常大,但是经过一段时期不断改进,工作量就会回归到正常水平,并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便利。通过这个系统,美军的训练用品的时效性、相关性都大大提高,其更新也基本不会滞后于条令的变化。
第二,更新授课材料。在原来的流程中,不同的授课材料的格式各不相同,因此在某个材料更改之后,开发人员还要对其他材料进行更改,非常麻烦。在优化流程中,开发人员设计出一套训练保障包,所有训练计划都包含在一个PPT文档中,这样在发生改变时,开发人员只需更改一个文本,之后利用SharePoint进行分享。这样就减少了更新授课材料的工作量。
第三,更新考试材料。在通过SharePoint制定完测试计划之后,要对关键科目、知识、技能进行审计跟踪,这样开发人员就对测试计划的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另外,课程管理人员目前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案,将所有测试和问题都放在网络学堂上,教员会向学员提三到五个问题,让学员在每节课之后都能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第四,完全质量控制与批准。精益六西格玛认为质量控制是一种浪费。如果增加了一个环节来确保整个流程运转顺利,其实这个环节对于整个循环过程来说是多余的。更好的办法是控制错误的发生,消除错误发生的机会,而不是为整个流程增加一个质量控制环节。基于这点考虑,训练开发小组在新的流程中加入了一个能让训练开发人员能评价他自己工作的好坏。如果教员达到设定要求,就可以向SharePoint工作流提交文件等待批准。没有质量控制,流程中就省去了文件在批准过程中反复的传递环节,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错误率。
第五,通知相关人员变化,或进行关键人员培训。当批准流程完成后,就要通知相关人员。如果流程变化不大,通知过程就可以非常简单,只需要通过SharePoint告知所有骨干哪些文件进行了更新,具体更新的内容即可。如果变化非常重大,训练开发人员就要安排骨干等关键人员培训,为教员提供一个提出问题、理清思路的机会。
整个新的训练开发流程运用SharePoint将所有课程材料与当前使用的软件系统联系到一起,使所有人员都能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文件,为更好地改进训练效果提供了解决途径。这一改进方案在美军RRS中进行了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 对我军的启示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美军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训练开发方法与流程,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成果。目前,我军的军事训练工作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训练模式,缺乏对军事训练工作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我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军事训练工作进行完善。
3.1 重视需求分析,构建完整的军事训练工作体系
军事训练是帮助相关人员掌握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效途径。美军训练开发流程特别强调比较分析受训对象与任务要求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水平差距,进而确定训练需求以及为满足训练需求所需的资源,从而使开发出来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我军在进行军事训练工作时,不应仅以训练的实施、考核为重点,而应该从训练的源头出发,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对训练结果的评价,分析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分析训练需求提供依据。这样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能不断完善的训练开发流程,为以后的训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重视可操作性,提高军事训练工作的开展效率
美军有一套完整的条例及手册来指导训练开发流程中的各方面工作,给出了开发流程中每一阶段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及应当采取的工作方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良好的操作性。我军的训练工作也要尽可能具有科学的阶段划分、详细的设计流程、全面的课程要素以及灵活的实施步骤等优点,保证工作的开展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3.3 重视科技成果,创新军事训练工作的实施方法
美军的训练开发流程自“训练系统方法”开始应用以来已有近40年的历史。至今,这一流程的核心内容依然发挥着重大作用。美军不断应用新技术,不断完善训练流程,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是其保持训练开发流程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军事训练工作需要众多人员参与,信息交互量大,过程繁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使用合适的前沿技术,使训练开发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开发质量与效率。
目前,美军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军事训练开发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优化。这一流程有效地提高了美军各类人员的素质,在战场上也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满足我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需要,我军应积极研究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训练开发流程,建立起符合我军特色的现代军事训练工作体系,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United State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TRADOC Regulation 350-70,ARMY LEARNING POLICY ANDSYSTEMS.2011,12.
[2]Donald D.Copley,Jr.Making Training Development Processes More Efficient Through Lean Six Sigma.2011,2.
3.美军欲重返泰国军事基地等 篇三
俄罗斯海军近日称,已装备了新一代海上战略核武器R-30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布拉瓦是未来俄“核三位一体”的主力海基核力量,射程8000公里,最多携带10枚高超音速分导核弹头。布拉瓦导弹研制过程曾屡遭打击,2009年底前12次试射有7次失败。
日本删除“太空研究限于和平目的”法律条款
日本国会众参两院日前一致通过了修改后的《独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法》,删除了规定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活动“限于和平目的”的条款。根据这一法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今后可以研制用于安保、防卫的间谍卫星。
韩国陆军购置2000辆二手军车
美军终于给停在科威特的大批二手军车找到着落了。韩国军方日前和美军达成协议,购买2000辆二手MRAP反地雷伏击车,单价8.6万美元。从价格上看,韩国人是捡了个大便宜,因为一辆全新的MRAP单价197万美元,但这批在沙漠风吹日晒的MRAP修起来估计也不便宜。
印度二手航母船坞拟年内完工
印度海军已经开始在孟买的海军船厂为“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建造新的干船坞。干船坞全部建造工作都将在本年末完成以容纳大型航母。目前正在进行集水爆炸以清理水下障碍物。根据计划,这艘航母将在2012年12月4日正式交付印度海军。
土耳其战机在国际空域被叙利亚击落
6月22日,一架土耳其战机被叙利亚击落,当时,这款F-4战机正在测试国产雷达系统,没有携带武器。土耳其政府随后表示,叙利亚击落该国军机是“敌对行动”,土耳其将要求北约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美英等国已就此事对叙利亚提出谴责。
美军欲重返泰国军事基地
美军继宣布将重返越南和菲律宾军事基地后,近期又寻求重返泰国,正在讨论在泰国建立一个灾难救助中心,那里曾驻扎过B-52轰炸机,但1976年在泰国的要求下撤离。美军称还对监控海上贸易通道和军事行动有兴趣。
中情局向叙利亚反对派分发武器
《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正在土耳其南部协助向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人员分发武器,以免武器落入“基地”组织手中。报道说,提供的武器包括自动步枪、火箭弹、弹药和部分反坦克武器。这些武器由土耳其、沙特和卡塔尔出资购买。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善隐者,隐于九天之上
对战机而言,隐身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提高生存力,获取不对称作战优势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现代战机最主要考虑的隐身措施是缩减本机的雷达反射、红外辐射特征,减少被发现的概率,结合电子对抗及主动对消等手段,以及合理的规模战术,战场生存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
《航空周刊》
美近海战斗舰特殊海试出问题
虽然美国海军称“自由”号近海战斗舰在2012年5月进行的特殊海试取得了成功,但仍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液压系统、空中任务区的升降机和平台、起重绞盘、小型绞车、油水分离器、输送泵、反渗透系统、水密门、消磁系统、燃气轮机进油口、进气门。
《舰载武器》
寒冷的马岛
英国与阿根廷之间虽然吵得很凶,但至少目前双方仍处于类似过去的军事状态,占有马岛的英国虽然相对于1982年更加衰落,但对于阿根廷来说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仍然具有远程攻击能力,况且在马岛的英国驻军远非1982年阿根廷夺岛时的兵力可比。
《简氏防务周刊》
白俄罗斯将实行国防工业改革
4.美军FVL:一派三国风 篇四
如果没有直升机,美军可能忘记怎么打仗。如此一来,正趋老化的旋翼机队不得不让美军堪忧。现有平台升级挖潜已经见底,且难以满足未来作战需求。为了更新装备,同时革命性地提升旋翼机装备性能,美军准备斥巨资实施JMR-FVL(通用多用途-未来垂直运输系统)计划。美军希望未来旋翼机能全面提升垂直起降能力、速度、载荷、生存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勤务保障难度和使用成本。例如速度,美军要求新一代旋翼机平台巡航速度比传统直升机提高100节,达到230节以上。
鉴于FVL计划替换UH-60和AH-64数量巨大,如此诱人的蛋糕令军工巨头们闻风而动。贝尔公司挟V-22“鱼鹰”成功之余威,推出了V-280方案,该方案沿袭“鱼鹰”的技术,但作了诸多改进,如发动机改为固定安装,仅旋翼部分倾转,以避免可动发动机短舱干扰舱门武器射界,也减少了起降过程中发动机炽热喷流对机体的伤害。贝尔称V-280巡航速度可达280节(519千米/小时),航程1 480千米,这是V-280方案的`最大亮点。但军方有人认为类“鱼鹰”方案载荷状态下垂直起降能力稍差,且技术相对复杂,使用维护成本过高,一些人仍然没有摆脱“鱼鹰”事故阴影。
成立于的AVX公司是贝尔公司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另立山头的结果,该公司一直致力于陆军OH-58D“基奥瓦”直升机的升级改进。AVX用共轴双旋翼替换了OH-58D原有旋翼,尾部缩短,加装两个涵道风扇,在低成本水平上实现性能和航程的提升。为参加FVL计划,AVX提出了更先进的JMR-AT方案,该方案以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为基础,机体前方设一对短翼,在高速飞行时能提供40%的升力,机体后部设涵道式推进风扇。机体截面为近椭圆形,无尾布局,后部设货桥,能快速装卸载荷。JMR-UT机组4人,可载12名士兵,能吊运M777A2轻量化155毫米榴弹炮。即使不使用涵道风扇,飞行速度也能达到170节。
西科斯基和贝尔作为联合参与方,也拿出了看家本领。两家公司都是陆军现役制式装备的供应商――西科斯基UH-60和波音AH-64早已名满天下,现在两家公司以西科斯基X2复合推进式直升机为基础,提出了UTX-BA方案。西科斯基在复合推进式直升机概念上的探索颇为久远,能上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的XH-59A/S-69――当时曾创下200节的速度纪录。X2采用了一系列先进但成熟的技术,包括刚性共轴双旋翼、推进式螺旋桨、电传操纵、振动控制、复合材料机身以及主动升降舵和方向舵等。X2飞行速度已达260节。在西科斯基和波音的UTX-BA方案中,推进螺旋桨能通过反转帮助飞机实现急停和快速转向,据称机动过载可达3g。
5.美军车辆维修保障的特点及启示 篇五
1、美军车辆维修保障的主要特点
1.1、车辆保障装备机动能力强
机动是部队夺取和保持主动的主要方式.实现“靠前保障”必须通过机动来实现。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提高保障装备的机动性.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一体性和不间断性趋向融合,也就随之成为美军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必然选择。伊拉克战争中.参战的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装备的轮式修理车普遍使用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轴间差速器等装置,能满足空投、航载的要求;5t和10t抢救车与“艾布拉姆斯”抢救车都具有与被抢救装备相同的工效指标、机动性、越野性和灵活性:重型车 (HltV)和新型高机动的重型前方修理车FtlS-H.主要用于战损装备的修理.并可在旅支援地域和部队维修收集站作业。
1.2、信息化技术广泛运用于车辆维修保障
在现代战场上.信息化装备成为主战装备.装备战斗力的恢复依靠科学的维修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科学维修体系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美军车辆维修信息化建设是以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为依托.也是军队指挥系统在维修工作中的延伸,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军着眼技术装备发展。大力加强车辆维修的信息化建设,比如故障诊断与预测自动化、单兵远程支援数字化等。据美国《陆军后勤》杂志3-4月报道,宾夕法尼亚州托比汉那陆军仓库成功地演示了远程维修系统样品,美国士兵自己难以诊断或修复的故障.可借助数字化通信网向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请教,通过专家指导实现远程维修,使仓库技术人员、后勤援助代表以及部队士兵之间更便于协调.同时减少车辆排障和修理的时间。
1.3、注重依靠社会力量
美军认为,在某些领域.民用部门的研发能力大大超过军队.主张通过大力鼓励利用合同商完成保障工作.以满足军事需求。在保障物资和技术方面.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民用技术和现成的民品.凡军民通用的物资器材.主要从民间获取:在技术投入方面,坚持不重复地方已有项目的原则,军队主要负责地方没有替代品和民间物资的项目。可以从市场采购的物资器材.军队就少生产或不生产.少储备或不储备.主要通过商业渠道供应。减少专用物资种类,扩大军民通用物资范围,实现物资器材的标准化和通用化.或使部分民间商品按照军用规格制造生产,
为了消除民用和军用两个工业体系的“壁垒”,美国近年来对它的采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法和程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军用规范和标准.促进高技术产业民转军,允许更多地采用军民两用产品、技术和工业操作规程。
2、对我军车辆维修保障的建议
2.1、优化车辆维修保障组织机构
(1)各级车辆维修机构编制规模要适度,要与本级的任务相适应.既不能过小,也不能庞大臃肿。特别是集团军及以下的车辆维修机构.要经常进行机动.庞大的机构不仅会过多地占用兵力,带来人力、物力上的浪费。而且会造成机动不便.跟不上部队。当然也就不可能实施快速机动保障。
(2)车辆维修机构的编制要尽可能与战时编组相一致或便于进行战时编组.尤其是师以下的车辆维修机构的编制要适应这一要求.以提高车辆维修机构的快速反应和快速部署能力。可将维修部(分)队采取积木组合式的编制形式,在战时进行必要的重组和搭配.形成具有一定保障能力的综合保障分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建立快速的车辆维修保障动员制度。高技术战争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快速动员是组织快速保障.保证车辆维修机构迅速扩编、迅速展开.以保障军队初战胜利的重要条件。
2.2、加强车辆维修保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1)建立车辆保障指挥系统。通过统一的接口。建立包括车辆维修指挥机构、维修人员、指挥人员、后方仓库、生产厂家等在内的维修网络.以求简化组织指挥、器材筹措等工作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指挥和保障效率。
(2)建立车辆维修信息系统。按照维修信息类别和业务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车辆维修信息数据库.包括车辆基本信息库、维修器材信息库、维修作业机构信息库、维修专家信息库、维修科研信息库、战场抢修信息库等基本数据库。与此同时,还要设计开发功能齐全.使用效率较高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2.3、合理使用地方维修力量
(1)逐步在新装备采购和维修工作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实施新型车辆装备招标采购和军民通用车辆维修招标选厂的办法。通过招标。择优选定战、技术性能全面、可维修性好、质量过硬的装备生产厂家.为部队车辆维修工作从列装起就打好基础;适度借助地方修理力量.利用其现成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承担部分通用车辆的修理任务.把维修费用较低、质量可靠、信誉较高的厂家纳入部队车辆修理体系,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保障新路。
6.美军军事训练 篇六
朝鲜冬季的最低温度要达到-40℃,成排、成连的战士因此冻死在山头。在阻击美军陆战一师的高地上,当清晨美军进攻时,发现负责阻击的志愿军一直不开枪,还有几名战士握着手榴弹,吓得美军先头部队不敢贸然行动,直至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的阵地才发现,原来整连的志愿军官兵都在寒夜里被冻成了冰雕。
本文摘自:《文汇报》2013年10月25日第18版,作者:单颖文,原题:《寻找老兵》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参战,打响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先后有24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历经三年的炮火洗礼,他们中有的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有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
对于回国的那些战士而言,那壮怀激烈的岁月是他们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记,沁入血液,融入骨髓。即使到了60多年后的今天,听到“抗美援朝”四个字,他们的双眸依然闪耀着光芒。“一天是战友,一生是战友。”一个志愿军老兵这样说。63年来,有这样一群人,从年富力强到白发苍苍,一直在自发地、不计成本地寻觅着曾经的战友。他们寻找的不仅是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不仅是那段无法磨灭的记忆,还是他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理想之光。
我们关注这些“最可爱的人”,听这些也许不常记得眼前事的老兵精确地叙述当年的经历,不仅是为了重温志愿军战士当年的英勇顽强与无上荣耀,更是为了不让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蒙尘,以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和祖国边陲的安宁。
伴随着衰老而至的记忆力退化,一度让88岁的安传培很难利索地从1数到10,他时而不知道3后面应该是几,时而嘴里念着“5”,手上却比划着8。“数字对我已经没有意义了。”他摇摇头对家人说。
直到三个月前,安传培接到个电话:“对,我是安传培,参加过抗美援朝志愿军。”然后,家人听到他不假思索地报出一串数字,“是20军60师179团1营2连……”
为战友“千里走单骑”
“老安同志,终于找到你啦!”当听到安传培报出番号,电话那头的刘石安激动不已。刘石安今年82岁,与安传培一样,他曾是志愿军20军的一名老兵。一次外出吃饭时,他偶然听人说起认识一位志愿军老兵,“我当时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对方,请他帮忙联系老安。”一星期后,这位朋友辗转打听到了安传培的电话,两人接上了头。
“之前听说老安是解放前从宁波入伍,曾经驻守上海,我就猜他可能是我们20军的。”刘石安说,20军是诞生在上海的部队,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上海。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20军临时接到调令,军人们坐上不知目的地的“闷罐车”日夜兼程,直到抵达天津,领导让刘石安下车去买《天津日报》,他和战士们才猜测,他们可能是首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后来,这支基本由上海子弟兵组建的队伍,成了在朝作战相对时间最长的部队,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足足打了两年多。从朝鲜凯旋后,20军还打过一江山岛等战役,由于建制至今仍在,战友联络也相对容易。
1970年退伍回到上海后,刘石安就给自己找了个“副业”—找寻20军抗美援朝的战友。他为此买了辆自行车,每周日从位于徐家汇的家出发,骑车去战友家探望。刘石安说,他通常一次跑3户人家,最远要骑两三小时路程去杨浦区,“其实没什么特别的事,就大家一起聊聊天,见着他们我心里就高兴,就踏实。”
这样年复一年,刘石安联系上的战友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到后来的几百号人,“现在我已经联系上了1200多人了,每年我们还要举行大型聚会”。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刘石安不得不终止“千里走单骑”找寻战友的方式,改为写信。在通信中,刘石安读到了不少战友记忆里的动人故事。
“这些好的作风与精神,难道不正应该留给后代吗?”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退休后的刘石安开始向一些战友约稿并编辑成书。2009年,为纪念2010年抗美援朝出征60周年,他与另外几名热心老兵商议,请全国各地参加过志愿军的20军战友每人写一段回忆录。为此,刘石安一个人担负起联络工作,通过写信、打电话甚至亲自登门造访向400多人约稿,最终收获了200多篇稿件,汇编成《抗美援朝日日夜夜》一书。
“战友里文笔好的特别多。”刘石安说,他至今记得有位叫毛缨的战友,是位军旅作家,文笔相当不错。
“毛缨?!”听到这个名字,安传培记忆深处的弦被拨动了。抗美援朝归来后,毛缨曾与他一同在宁波养伤,也是他找寻许久的战友。上世纪50年代末出院后,安传培回到上海工作,毛缨则去了杭州,两人常有书信来往,后来因“文革”断了联系。上世纪80年代,安传培有一次与家人去杭州旅游,特地循着20年前信上的地址去找毛缨,只可惜那里已换过几轮住户,打听不到毛缨的消息了。
“老刘同志,能不能麻烦您个事儿,帮我找到毛缨?”安传培问。
酷暑中的老兵聚会
几天后,安传培收到了刘石安的信,信中说他联系了多位在杭州的战友,同时得知毛缨已在前几年去世。
读完信,安传培失神了很久。“我们都到了这个岁数,走了也正常。”他喃喃自语道,“只是走前没见上一面,终究遗憾。”之后的几天,他总在懊悔当年应该多给毛缨去信,或者应该让小辈通过互联网帮他寻找,“一同在朝鲜打过仗,感情真的很亲”。
好在这封信之外,还有一份让安传培情绪高涨的文件。那是一纸落款为“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军联络组”的邀请函,请他参加7月底举行的抗美援朝纪念活动。
这场活动的牵头人是该联络组的组长、今年81岁的何文俊,他在抗美援朝时期是装甲兵司令部的通信兵。当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时,何文俊是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学院无线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校学生会通讯组组长。“去参军时,我只与母亲通过一封信说了实情,家里全靠她‘打掩护’。”何文俊说,他深知参军必将遭遇强大的家庭阻力,因为他生于富商之家,从小念的是贵族学校,考上名牌大学后,家人早早为他规划好了人生。“但我那时只想参加抗美援朝,报效祖国。”何文俊说。
说起一个甲子前的那场战争,何文俊总是谦虚地说,作为通信兵立功的机会大,伤亡的风险小。但实际上,这位“何技师”却要冒着枪林弹雨维修各种坦克装备上的无线电设备,连朝军的无线电修复也需要他去支援,“当年会通讯技术的人太少,去朝鲜的全国就8个人,最后回来了4个”。
时至今日,无论是在装甲司,还是在步兵、炮兵、空军等兄弟作战部队,许多老战士即使叫不上何文俊的名字,也能一眼认出他。
在何文俊的不懈奔走下,现在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军联络组已经聚集起了3200多位老战士。“7月底的纪念活动,我们从中邀请了100人。”他说,88岁的安传培是与会者中年龄最大的。
尽管天气预报说当天最高温度将近40℃,家人很是担心安传培的身体状况,但看着老人已经为此兴奋了一周,谁都不忍心拂他的意。最后,女儿决定陪他一起去。
通知上写着上午7点到人民广场集合,但安传培4点多就起床了,“其实一个晚上都没睡好,太激动了,没想到60年后还能再见到战友。”他抖抖颤颤地穿上惟有出席重要场合才穿的衬衣、西裤,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军装很厚,安传培却执意要带着,还让老伴别上所有抗美援朝的奖章。“没有军装,别人以为我是混进来的怎么办?”安传培认真地说。
到达集合地点后,安传培上了1号大巴,车上都是20军的老战士。第一次见面,刘石安紧紧握住安传培的手,车上的老同志们也纷纷与他握手,道着“欢迎”与“保重”。
这样的握手太亲切,安传培差点落下泪来。在他的印象里,60年前的年轻小伙们也是这样握着手,对新同志说“欢迎”,向奔赴战场的同志说“保重”。只是有好些人,没等到凯旋的那天。
去朝鲜再看一眼英模
在车上,刘石安带头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虽然当年的青壮小伙已然是耄耋老人,但唱起这首歌时气势依然。
“60年前,我也领唱过这首歌。”刘石安永远不会忘记,1953年7月27日中午,战士们正在战壕外吃午饭,忽然听到广播里传来“美军签署了停战协议……”大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刘石安带头用筷子敲打饭盒,领着战士们唱起了这首歌。
“如果这辈子有机会,我想再去一次朝鲜。”听着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安传培对坐在身旁的刘石安说。
“老安,我给你讲讲现在的朝鲜吧!”看着惊讶的安传培,刘石安赶紧作了个“嘘”的手势,“替我保密,想去的人太多,我得低调。”
今年6月,刘石安跟随中央电视台《断刀2》栏目组前往曾经战斗过的朝鲜:“全国去了12个老战士,上海就去了我1个。”60年前,刘石安所在的20军是打破麦克阿瑟最初“圣诞节计划”的主力军,也是参与长津湖战役、青川江战役、黄草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等著名战役的中坚力量。
“再次到达长津湖地区时很激动,但我发现这60年的变化太大了。”刘石安说,如今那里已没有太多战争的痕迹,惟有几处战壕、弹坑证明这里曾发生过恶战。他记得战时烧毁了不少树木,现在又逐渐长成了树林。当时,那里几乎没什么人家,偶尔有“阿玛尼”(朝鲜语“老妇人”)头上顶着罐子,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土豆,如今这里建起了十多户比较新的农村小平房。
感受更深的是在柳潭里,这里曾是20军打败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的地方,也是电影《英雄儿女》中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王成的原型杨根思牺牲的1071高地。杨根思当时是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当他带领连队打退敌军的8次进攻后,全连只剩下他和机枪组了。为了保护武器,他命令射手们带着打完子弹的重机枪撤下去,自己独自留在阵地上。当敌人快要踏上1071高地时,他抱着一个冒烟的炸药包冲了过去,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是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荣誉),也是志愿军中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刘石安特地向摄制组提议寻找杨根思的墓地,可惜没找到。“也许是在更高的地方,”刘石安说,“我们这些老同志现在爬到200米高就爬不动了,只得就地录影。”
在半山腰,摄制组问刘石安对这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想了想:“就讲讲‘冰雕连’的故事吧。”他说,当年出征是秘密入朝,许多来自南方的战士就穿着夏秋两季的衣服奔赴战场,朝鲜冬季的最低温度要达到-40℃,成排、成连的战士因此冻死在山头。在阻击美军陆战一师的高地上,当清晨美军进攻时,发现负责阻击的志愿军一直不开枪,还有几名战士握着手榴弹,吓得美军先头部队不敢贸然行动,直至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的阵地才发现,原来整连的志愿军官兵都在寒夜里被冻成了冰雕。“他们一直保持着作战的姿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着说着,老人哽咽了。
抗美援朝战役中,共有183108名中国军人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刘石安说,这次去朝鲜的第三天,他们在主办方、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安排下,前往距平壤20公里的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拜,这里矗立着20多座英雄人物铜像: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让刘石安欣慰的是,陵园很干净,也常有中国游客前来祭奠。离开时,刘石安和其他老同志为烈士们敬献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部分志愿军老战士”。
“就是了却个心愿,60年后总算又来了。”刘石安说,为了这次拍摄,他准备了20天: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从书上翻出当年的作战地图一遍遍地看那些山脉、水系,除了找战斗地点,还找出了几名战友的牺牲地点。此外,他借阅、购买了大量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每晚看到11点,“直到眼睛酸得实在看不动了才休息”。他还把抗美援朝时期获得的所有奖章都装进了行李箱。他甚至想若是有时间,找人“突击”补习一下朝鲜语。
“您现在还会说朝鲜语吗?”安传培问。
“只会一句了,‘多摩晁少(同志们好)’。”刘石安说。
为了“最后的陪伴”
在位于奉贤永福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的一处展台中,展示了大量朝鲜书籍、邮票,这些都是由停战后去过三次朝鲜的何文俊捐献的。
何文俊是最后一批回到祖国的抗美援朝战士,那已是1958年8月。1956年,何文俊被送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学习无线电技术,并于一年后返回朝鲜教授朝军无线电修理技术,帮助当地完成建桥盖房等基础建设。
回国后,在朝鲜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安排下,1959年冬天,何文俊作为团长再度赴朝。在20天的访问里,何文俊们被安排与朝鲜国立艺术团住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换补给品,何文俊用1听果酱、2听肉罐头换了朝方1罐泡菜。活动结束时,朝鲜艺术家为了纪念与何文俊的这段友谊,赠予他一幅亲手制作的贝壳画。如今,这幅贝壳画被他捐赠给了纪念馆。
那次,何文俊在朝鲜买回来许多东西,基本都捐给了这里。他留给自己惟一的“赴朝纪念品”,是当年打仗时从枫树上摘下来的一片红叶,“我一直把它夹在书里”。
同样捐献了不少战时物品的83岁老战士陈浩泉说:“这些记忆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希望捐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有现实教育意义。”陈浩泉1950年赴朝时是铁道兵,1953年因腰部负伤回国治疗,此后长期担任党宣和青年工作。前两年老伴去世后,他无偿腾出了位于市中心一室一厅的老公房,作为联络组的活动场地。对于永福园投资6000万造志愿军广场和纪念馆,陈浩泉“从心底里感激”:“我感觉我们的第二、第三代对朝鲜战争知道得太少,我们这些人走了以后,谁还记得?”
说起为什么要投资建设这座没有经济回报的纪念馆,永福园董事长徐渭岳坦言,缘起于1989年一位买墓人的“控诉”:一位家境贫寒的奉贤妇女因买不起墓地,大骂殡葬行业暴利无情。她的几个子女告诉徐渭岳,在他们幼年时,父亲为保家卫国牺牲在了朝鲜,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带大他们。徐渭岳后来得知,原来这名妇女是志愿军战士毕福祥烈士的遗孀。
同样的情况徐渭岳又碰到了三四次,同是奉贤人的他专门前往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馆查阅资料,发现全国出兵的240万人中,有18680人来自上海,且多是奉贤、南汇一带的“阿拉兵”。在牺牲的183108名烈士中,上海籍有1634人。
“我能为这些老战士做些什么?”从丹东回来,徐渭岳一直在寻找机会,直至去年条件成熟后,筹备多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终于奠基。今年3月,这座上海惟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建成,展出了通过老战士捐献等多种途径筹得的历史照片500余幅、珍贵历史文物200多件。
走在如同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坑道一样的展馆,见到熟悉的印有“最可爱的人”的搪瓷水杯、行军铺盖、军装、奖章,看着30分钟的战争纪实片,安传培眼眶泛红。“回家以后,我要把当时的战争物品找出来,捐到这里。”安传培告诉女儿,听说几位志愿军老战士特地重新来这里买墓,“我也要‘搬’来和战友们在一起,这是我们最后的陪伴。”
“战友的力量”焕新生
从志愿军纪念广场返家当晚,安传培的老伴打开一个上锁的抽屉,把安传培军装上的奖章一个个取下,归拢在一个老旧的信封中。安传培饶有兴致地打开另一个信封,里面是战友们在朝作战时期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从朝鲜归来后,战友们寄给他的。柜子的一角有一本红皮日记本,纸张已经泛黄,第一页上写着“回忆录”三个大字,下面则写了十来个标题,“跨过鸭绿江”、“炮火连天迎国庆”、“第一次战斗”……
看着这些标题,安传培好似打开了记忆的洪闸。他点着“智擒敌特”一节说,那次他护送8名掉队伤员去营部,路上遇到一个号称买药的朝鲜人,同行时,这人总在伺机打听部队的番号,引起了他的警觉。他表面上热络地与这人聊天,营部在东就说在西,上午行军就说下午出发,就这样混淆视听地边走边聊了两三个小时。接近营部时,他让一个轻伤士兵假装肚子不适去方便,实则跑去营部报告,很快几个精壮的战士冲出来擒获了这个敌特。在营部领导的审讯下,敌特很快就招供了。他装作买药的那杆小秤,就作为战利品奖给了立功的安传培。“就是这个,”安传培从抽屉中取出一卷纱布,展开后便见一杆干净如新的小秤。
他又指着“一封未写完的情书”一节告诉家人,自己曾亲眼看到一名重伤的战友从前线被救下,当时那位战友只能趴在担架上,却坚持给远在上海的女友写情书,可惜还没写完就牺牲了。安传培说:“虽然我与他仅有一面之缘,但到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叫朱伯康……”
“我要把这些故事都回忆起来,然后写下来。”安传培说。
家人说,有些故事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这两年,爸爸的精神很少这样好,也很少说这么多话了。”安传培的女儿说,她感觉父亲参加完战友聚会归来后,精神状态似乎一下好了许多,记忆也慢慢复苏了。
刘石安得知这些后很高兴,打电话给安传培说:“是革命的力量、部队的力量、战友的力量,让你焕发新生啊!”
这几日,安传培在家人和老战友的推荐下,“追”着各类抗美援朝的纪录片和电影。每当电视里提及“20军60师179团”时,总能引起老人的特别关注。有一次,他正在看一部介绍朝鲜烈士陵园的纪录片,电视里传来解说声:“这是一级战斗英雄沈如根的铜像,沈如根烈士是原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
7.美军军事训练 篇七
美国海军拥有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航母 (现役12艘) , 且全为大型航母 (满载排水量均为9万吨以上) , 其它国家的航母数量都不超过3艘, 因而美国航母舰长和航空联队指挥官的选拔和培养对我海军航母指挥人员的培养最具典型意义和参考价值。以美国航母内部网站上公布的航母舰长、航空联队指挥官履历等为第一手资料, 研究航母指挥人员履历统计规律和特点, 由此分析航母指挥人员培养模式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对获取到的杜鲁门号、华盛顿号、卡尔文森号、林肯号、尼米兹、企业号、斯坦尼思号、小鹰号等八艘航母指挥人员履历进行研究, 从飞行时间、航母起降次数、飞过的飞机型号、院校经历、任职经历等数据的进行分析, 主要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
1 航母指挥员的飞行背景和飞行经历夯实
航母舰长、航空联队指挥官以及副舰长, 都具备飞行员经历, 且只有担任过航空联队长的军官, 才有资格成为航母舰长候选人, 美国航母舰上指挥人员的选拔对飞行员履历、平均飞行时间、航母起降次数、飞过的飞机型号、是否从事过飞行教官等都具备一定得要求。通过对航母指挥员履历统计表的分析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航母的核心作用是为战机提供海上移动平台, 因此, 航母舰长必须是飞行员出身, 才懂得发挥航母的作战功效。各国都是从飞行员中培养航母舰长。美国海军对航母舰长和副舰长的要求非常严格, 规定只有在舰上驾机起降超过800次、有3000小时以上的飞行记录、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职务的军官, 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除了表一所列的杜鲁门号舰长, 还有如“亚伯拉罕·林肯”号核动力航母舰长霍尔海军少将, 1982年从得克萨斯大学“海军后备军官训练队”毕业后, 被分配到海军舰载机部队, 驾驶当时航母上的主力舰载机F-14。在职业生涯中, 霍尔共飞过7种不同型号的战斗机, 有900次航母起降经历, 拥有4000小时飞行经验。他担任过“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的副舰长, 指挥过F/A-18C“大黄蜂”舰载机部队, 还担任过为核动力航母提供补给的“西雅图”号快速战斗支援舰的指挥官, 最终才荣任“林肯”号航母舰长。
还有像美国“里根”号核动力航母舰长克拉弗特上校, 他当过战斗机飞行员、飞行中队长、航母大副, 参加过美国军方的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他在海军战斗机飞行中队飞行达3700小时, 在航母上的起降次数超过1000次, 获得过海军金质飞行奖章, 具有哈佛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学位。克拉弗特上校于1992年被调到美军太平洋总部, 2005年11月17日, 被任命为“里根”号航母舰长。
2 舰长强调指挥协调能力
鉴于航空母舰是海上编队的核心和指挥中枢, 因此航母舰长需要具备优秀的指挥能力和很强的协调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靠院校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平时训练和演习中锻炼积累。
通过对美国核动力航母舰长托马斯·奥特比因海军上校的个人履历的分析, 可以基本了解美国海军选拔航母舰长的标准和条件。
托马斯以高学历的海军合格飞行员开始在海军服役, 到担任核航母舰长, 24年间除了飞行就是不停地被调动工作岗位, 变换部门和岗位达19次之多。从飞战斗机到飞侦察机, 从飞行员到飞行教官;从海军基层舰艇到领导指挥机关, 从海军部队到海军院校;从国内舰队到国外基地;从航空母舰到两栖运输舰, 从常规动力航母到核动力航母。职务和岗位变动之频繁让人眼花缭乱。
正因此, 美国航母舰长见多识广, 资历丰厚, 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 具备多方面才干。美国煅造的航母舰长, 就是这样一个高知型、实践型、科技型、复合型的海军军官。美国航母舰长的成长之路, 或许就是美国训练、培养海军高层次指挥人才的思路和途径。
(1) 课题来源:2012年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资助军事学术项目。
3 航母航空联队指挥官和航母舰长地位同等重要
航母上第二重要的职务是航空联队长, 他具体负责舰载机及人员的管理组织并指挥作战。大型航母上的舰载机多达数十架, 且往往有七八个机种, 只有通过最佳的调度,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航母的巨大威力, 否则必将贻误战机。由此可见, 航空联队长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战机性能, 且必须受过复合型训练, 包括航空兵的作战使用、战术行动和计划制定, 情报获取和分析等。在美军的实践中, 这一职位的候选人大多拥有2~3个不同机种的飞行证书。
航空联队长主要职责包括航空联队的情报使用、战术行动和计划制定。美国海军现役航母配属有10个舰载机联队。出海行动时通常每艘航母上搭载一个航空联队, 每个联队通常由7个或8个飞行中队组成, 有8至9个不同机种, 舰载机总数为70余架, 它们可以分别执行反舰、反潜、防空、岸袭等各种作战任务。
4 终身教育是航母核心指挥人员能力提高的典型途径
通过对杜鲁门号舰长H er man A.Shelanski履历的分析, 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这一点, Herman A.Shelanski上校1979毕业之后, 1980—1982又有在飞行学院学习三年, 之后的1986—1988、1988—1991都有院校学习经历, 除了在学校学习取得资格证书之外, 他还有三次在飞行学院任职飞行教官的经历, 被任命为航母舰长之前, 在5所不同的学校学习工作过。
航空母舰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大系统, 适应航母编队作战的指挥员的培养也是个系统工程, 参考和借鉴外军航母各级指挥员的培养方式, 探索总结外军航母指挥员的培养模式和航母指挥特点, 是我海军航母体系建设的基础, 论文研究成果可为我海军航母人才梯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海军装备研究院.美国新一代航母发展论文汇编 (内部资料) [G], 2006, 8.
[2]李鼎文.美航母编队作战行动和作战能力[M].北京:海潮出版社, 1995.
8.实战训练真能让美军所向无敌吗 篇八
边作战边训练美军认为,战场是最好的训练场,战争是最真实的军事训练。据此,美军规定处于战斗中的部队也要进行训练。在实战中,指挥官会记录下官兵的战场表现,之后将整改措施纳入部队训练计划,在作战间隙组织部队进行针对性训练,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与美国本土训练基地进行的训练相比,基于战场的“边作战边训练”方式紧贴实战,能够在第一时间把官兵得来的经验转变为训练指南,直接指导部队训练和作战。
另一方面,美军注重临战演习,将其视为“开战前的最后一次训练”和“未来战场上的第一次戰斗”。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美军都在战前利用仿真技术对作战环境、作战过程以及作战效能进行反复推演,根据推演结果完善作战方案,而且临战演习指挥机构与战时指挥机构都是同一个班子、同一批人员。
当前随着信息化、精确化、智能化武器装备大量涌现,美军力图主动设计战争,实现“以什么方式训练就以什么方式打仗”的目标。
重视假想敌建设美军新版训练条令要求美军瞄准未来作战对手施训,重点研究作战对手的作战思想、作战原则、行动特点、主要战法和体制编制,在“知彼”的基础上根据对手特点设置假想敌部队,进行对抗训练。为发挥假想敌部队的“磨刀石”作用,美军重视假想敌部队建设。
美军的假想敌部队在建设思路上确立了“知敌、像敌、超敌”的理念,全面模拟未来作战对手编制、装备和行动特点;在战法模拟上,密切跟踪并深入研究作战对手的作战思想及战法创新的最新动态;在指挥模拟上,根据作战对手的实际情况编组指挥机构、实施指挥控制,组建具有“对手样子和强敌影子”的“红队”,在与“强敌”交战中经受全面摔打和磨炼。
打牢训练基础美军规定只有基础训练达标才能够进行更高层次、更加复杂的训练。例如,美军的新兵必须经过每天8小时以上、持续9周紧张的基本战斗训练,掌握17项实战必备技能后,才有资格晋级下一轮训练。为打牢实战化训练的基础,美军还注重加大野外实地训练的强度。在平时训练中使官兵实现从习惯于依托前方作战基地向适应野外环境生存的转变。为实现这种转变,美军将大量训练时间从基地训练转向野外实地训练。
分析人士认为,美军实战训练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美军务军种以及与盟军之间在训练中存在难以弥合的“战术空隙”。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屡次发生的误伤已方人员、友军和无辜平民的事件将这一问题暴露无遗。其次,战争充满不确定性,再逼真的实战化模拟仿真训练也难以百分之百地再现战场实景。伊、阿战场上防不胜防的简易爆炸物就曾让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美军头痛不已。而且,在国防预算持续削减的情况下,美军能否继续维持高昂的演训经费面临不确定因素。
9.美军军事训练 篇九
“美国人在南台湾的足迹”特展,正在台湾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内的郑成功文物馆举行。展览的文物中有一份美军太平洋总部的解密文件,文件的中文说明是:“1957年1月,台湾获得美国5000万美元的军援,整修台湾主要的军用机场,为美军入驻做准备。1957年5月7日美方正式宣布屠牛士导弹已进驻台南空军基地,1958年1月陆基的屠牛士导弹核弹头也在台南部署。”
“为了确保台南空军基地的安全,美军派驻6214安全警卫中队,下辖614支持大队,负责屠牛士导弹、分遣队战机、核弹的警卫和相关后勤支持工作。”
美派分队严密驻守
对于这段叙述,上世纪60年代曾在台南基地服役的杨姓资深飞行员补充说,越战期间,由于F-5A单座战斗机攻击地面的性能十分优越,所以台湾曾支持100多架给越南战场上的美军;当时是先把飞机从桃园和台南开到菲律宾交给美军,再由美军开往越南上空作战。
杨姓退役上校表示,当时美军为了弥补台湾的空防空隙,还派了一个中队的幽灵式战斗机驻在台中的清泉岗基地。此外,美国也派了两个联队的T-38教练机给台湾。那时美军B-52轰炸机都从关岛起飞轰炸越南,由于路途遥远,经过台湾上空时,一定会由美军驻在清泉岗的KC-35升空为其加油,回程时也一样。
至于美军在台南部署核武一事,据杨所知,美军在台南机场派驻了一个分队、4架可以投射核弹头的幽灵式战斗机,建了4座机棚停放。另在亚洲航空公司南边造了一座地下弹药库,存放核武,但那座弹药库早已推平不存,兴建其他营舍。
杨姓退役上校透露,当时部署核武器属高度机密,美国人自己站卫兵警戒,根本不让他们靠近,撤走时更是趁夜行动,守护得十分严密。(摘自台湾《时报周刊》)(编辑/袁红)
10.美军网络媒体价值透视 篇十
关键词:美军,网站,媒体价值
0 引言
从美国国防部网站,到四大军兵种网站,再到各基层单位网站,美军在互联网上形成了组织严密、层级分明的公共事务体系。每一层级的网站各尽其用、各司其职,成为美军公共事务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在宣传、沟通、服务、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站的主要任务是发布权威信息,提供军人所需服务以及开展对外宣传。由于网站的发布范围较广,世界各国的网络用户都可以访问浏览;受众群体大,囊括了美军内部人员,普通美国公众和国外人士,因此,美军网站的影响力较大,功能性也较强。按照受众群体的不同来分,美军网站的媒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培育战斗精神,促进内部团结
美军网站的信息发布对象首先是本国的军队内部人员,包括士兵、军官、雇员以及国防部官员等等。其首要任务是向本国的军内人士发布信息、提供内部信息服务,美军网站特色鲜明的栏目没置、内容选择以及突出的服务功能,充分体现了培育战斗精神、鼓舞官兵士气、服务军队人员、促进内部团结的目的和功能。
1.1 网站设置的价值观念专栏,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
在美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方面,网站充分发挥了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通过提出一些话题,强调某些问题,影响受众对于事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进而使每个军人形成美国利益高于一切、为民主制度服务等一系列价值观念。网站开辟的“英雄”、“我们为何服役”、“集体关系”等专栏[1],一方面有利于美军官兵形成忠于制度、忠于集体、负责精神、忘我服役的职业道德观,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包括无私、诚实、勇敢等在内的个人价值观。
1.2 网站营造的军旅文化氛围,有助于战斗精神的培育
美军军人主体意识强,讲究思维独立、个性解放,对枯燥的思想灌输往往难以接受。因此,在战斗精神上的培育上,网站就突出了文化的熏陶和塑造,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网站营造的军营文化涵盖范围较广,内容也包括方方面面。举个例子来说,Defense—Link网站在介绍中将国防部比作一个大的“企业”,每个军人都是其中的雇员,这个大公司向员工提供职业设计方面的指导,并对家属、退役老兵等都有周到考虑和妥善安排(这些在网站上都有相应栏目)。这样的文化氛围使官兵们深信政府是很好的雇主,他们在军队里会有很多晋升或改善生活的机会。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网站发布大量文章,宣传萨达姆的暴行,并向士兵灌输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民主的国家,负有解放全人类的正义使命,同时也极力宣传美国的安全利益受到了伊拉克的威胁,其目的是掀起美国大兵的爱国热情和参战热情。此外,将“徽章、勋章、绶带”上网展示,发布反恐精英的事迹,播放前方战士的英勇画面这些都有助于战斗精神的培育。
1.3 网站提供的全面周到服务,有利于内部的团结稳定
美军网站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其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提供新闻、报告、条令等军队日常信息,还有介绍福利保障的相关规定,介绍家庭支援政策等。这些针对军队内部人员提供的服务全面、细致、周到,有利于团结军心,也有利于维持军队稳定。以国防部网站的福利保障栏目为例,在该栏目下士兵们可以了解军方对退役、退休、伤残军人的保障制度,可以关注具体的案例。这使得士兵们对未来有了一定的打算,省去了前方服役者的“后顾之忧”。值得一提的是,网站的服务功能还颇具人性化。在“美国支持你”栏目中曾经刊载了一篇关于一名空军飞行员如何求婚的故事,不仅读来十分有情趣,也给其他士兵提供了创意。美军网站虽然整体风格严肃,但不乏此类关于婚恋、家庭、置业、理财的文章,这些服务性较强的内容反而起到了抚慰军心、激励士气的作用。
2 保障公众知情,获取国内支持
在美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以及保障信息自由是新闻发布制度的初衷所在。美国国防部按照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创办了国防部网站,其功能之一就是受理公众要求提供信息的申请,向他们公开军队的部分信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而其最终目的增进民众对军队的了解,改善军队在民众中的形象,争取民众和媒体对军队建设、军事行动、重大军队采购计化的支持。具体表现在:
2.1 改善军队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美军非常重视形象传播,极力塑造自身的正面形象,面向公众公开的网站更是美军进行形象传播的主要阵地。网站通常会详细介绍部队历史,展示美军的光荣传统和历史功绩。关于美军参与反恐、维和、联合演习、制裁伊拉克的报道,都塑造了美军崇尚民主自由的“救世主”形象。除了美化神化美国军队外,网站还大力宣传战斗中的英雄人物以赢得民众的好感。
2.2 争取公众对军队的理解与支持
美军网站发布的信息,有利于公民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在世界军事政治关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军事力量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重要性,军队应对新安全挑战的重大举措等,使人民更自觉地认同军队建设措施,并有效吸引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来建设军队。颇具感召力的征兵广告信息鼓舞着年轻人为国家、荣誉、责任而战;新闻中激情洋溢的场景、照片上血气方刚的面孔、视频中生龙活虎的画面,都使公众感受到了军队的重要地位和军人的重要作用,不仅使人们自觉支持美军的行动,也吸引更多人走进军营。
2.3 形成公众对军队的监督机制
虽然接受监督并非美军创办网站的直接目的,但是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制度,确实有利于逐步形成社会和公民对军队的监督机制。军队通过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可以在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律,进而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例如,国防部网站每年会公布国防部的机构财政报告、预算报告和采办报告,公众借此可以监督军队的开支情况;关于对伊政策的信息则使公众较为及时地掌握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宏观战略和兵力调整情况。各军种和基层网站也承担着相应的公共信息公开职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2]。
3 塑造国际形象,赢得国际舆论
美军不仅注重塑造国内形象,赢得本国民众的支持,而且注重国际传播中的对外宣传,旨在引导控制国际社会的舆论。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军队形象,为军事行动争取国际舆论,也是美军建立国防部网站、对外发布新闻的目的之一。网站由于其开放性和可见性,在运行过程中自觉扮演了美军形象的对外展示窗口。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网站都在竭力展现美军的正义、民主、热爱自由与和平,希望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舆论支持。
正确有效的网络信息发布,可以使军方在平时和战时拥有道义上的优势,可以使国防部在危机和战时利用国际舆论,也可以使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美军对外形象传播不仅体现在战时,在平时也毫不懈怠。美军认为,军队新闻发布工作的优劣,仅依靠军事行动本身的正义性并不能保证取得道义优势,还要通过新闻舆论的造势功能,让全世界公众听到、看到、并相信军事行动的正义性。同样,军队是国家的暴力手段,即使在和平时期,军队的一举一动也容易引起别国的疑虑。出色的新闻发布工作往往能起到增信释疑、塑造有利安全环境的作用。美军网站通常将新闻发布的重点放在对于军队形象有正面效应的信息上,比如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助等海外活动。
4 结束语
如今,互联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已经成为美军公共事务的重要一环和美军战略宣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篇幅有限,仅按照受众群体的不同对美军网站的媒体价值进行了简单阐述,借此能够引起大家对美军网络媒体价研究的关注,对美军宣传工作研究有新的启发和体会。
参考文献
[1]总政治部联络部.美军宣传工作研究.
11.美军智能手机应用发展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宽带,战场移动通信
1 美军应用智能手机的基本考虑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策源地美国在信息新技术向应用转化、民用技术产品向军事转化等方面走在前列。3G的普及和基于iOS、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 迅速打开了美国军方和军工企业将移动宽带和智能手机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大门。
DARPA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的科学家们认为,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商业通信能力就超过了军事通信能力。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地区的地面军事行动,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通信需求:高机动背景下的战场信息需求快速增长, 特别是从缺乏通信基础设施的偏远地区接入基于Web应用的需求。因此, 美军面临的挑战是, 如何迅速将民用技术应用到军队面临的特殊环境中。
在军队内部, 美军面对的情况是:“我们年轻的作战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自一个能够随心所欲进行通信的世界。那些在大街上闲逛的年轻人所具备的‘第一英里’能力和移动能力, 随随便便就超过了如今我们向战场上的战斗人员和操作人员所能提供的水平。那些年轻人有易于使用的应用, 可实现信息的提供、信息共享、态势感知、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图像数据的获取。”[1]
经过军方和军工企业的探索和论证, 随着技术和商用产品的不断成熟, 智能手机用于军事领域的功能优势和成本优势凸显出来, 并得到了军方高层的认可。2009年, 美军参联会副主席彼得·恰雷利和首席信息官杰弗里·索伦森中将提出, 可以将商用手持装置 (智能手机) 应用推广到战场[2]。
2 美军智能手机应用发展的关键项目
DARPA梳理了智能手机应用的技术难点和发展瓶颈, 在2010年3月1日提出了编号为DARPA-SN-10-27的美军第一个智能手机研究项目, 以RFI (Request for Information, 信息征询书) 的形式发布在FBO网站 (www.fbo.gov,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信息网) 上, 面向社会征集解决方案[3]。之后1年多的时间内, DARPA和DISA (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 围绕智能手机军事应用, 又以同样的形式陆续发布了5个项目需求信息征询书。这6大关键项目的提出, 奠定了美军智能手机应用发展的基础。
2.1 适合军用的手机应用程序 (Mobile Apps for the Mili-tary)
该项目推出的背景是:现有的军用手持无线通信系统不适于多用途应用、无多媒体功能, 不支持消息传输, 也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协作。现有的军方内部开发流程不合理、成本高且周期长, 开发周期往往长达数年。因此, 军方希望装备软硬件系统成熟、已实现低成本量产的智能手机, 并尝试性的开发一些人道救援、灾后重建、战场保障等非核心应用。军方希望引入大量的开发者, 以通过竞争和激励机制优化研发流程。该项目建议, 在目前i Phone或者Android平台上已有app的基础上, 在不需新增费用或者低研发费用的前提下, 满足军方需求。
2.2 适应战场环境变化的手机应用程序 (Transformative Apps)
该项目比上一个项目晚2天提出, 明确了四项内容:
(1) 建立Apps Marketplace的开发架构。其中包含开发者创意分享社交平台、用户反馈及参与方案、支持应用开发和维护的商业模式。
(2) 项目初期平台为Android。应用开发应考虑复杂的应用环境, 尽可能少的依靠网络支持、尽可能少的消耗带宽、适应频繁断线的环境等。
(3) 相关的中间件。
(4) 探索如何快速搭建与商用网络兼容的移动节点 (基站) , 每节点成本不超过5000美元。
2.3 高级军用无线网络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s for the Soldier, AWNS)
该项目于2010年11月3日提出, 以之前的WNaN项目为基础平台。WNaN项目始建于2007年, 主要使用移动AdHoc网络, 功能是当商用无线网络信号无法覆盖时, 使用WNaN来保持通信。该项目提出要建设军用无线网络节点, 并能够与商用无线网络整合, 在此基础上建设高级军用信息系统 (advanced Soldier Information System, SIS) 。
2.4 商用移动设备的完全磁盘加密方法 (Full Disk Encryp-tion Method for Commercial Mobile Devices)
该项目于2011年4月11日提出, 要求在iPhone及Android平台上, 任何数据都必须使用AES-256加密算法并经过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IPS 140-2 (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s 140-2) 的认证, 确保数据在静止和传输状态下都能确保安全。
2.5 基于内容的移动前线网络 (Content-Based Mobile Edge Networking)
该项目于2011年4月26日提出, 研究如何通过移动Ad Hoc网络实现军用内容的接入和分发。本项目并不仅仅针对智能手机, 而且应适用于所有无线终端的点对点通信。
2.6 MVNO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Mobile Virtual Oper-ator Services)
该项目于2011年5月19日提出, 该项目着眼于建设一个能支持100万用户的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 (MVNO) , 以管理智能手机和其他终端设备, 满足未来军事需求。此MVNO服务于扩充的统一通信服务, 并提供加密的VOIP。征询内容包括:建设MVNO所需资源和时间、MVNO用户如何与商用网络隔离、如何通过picocell或者femtocell实现覆盖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3 美军对智能手机的应用评估
在美军决策层六大项目实施的同时, 美国陆海空三军都制定了各自的军用智能手机发展计划, 特别是陆军创建了专用的软件商店Apps4Army。
美陆军能力集成中心和陆军首席信息官发起的CSDA (士兵与数字应用程序连接) 计划等一系列执行层面的配套计划和众多的技术与产品性能验证活动。2010年7月, 美陆军能力集成中心举办了“连接士兵与数字化应用的业界竞技会”, 对多家公司的智能手机应用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开发计划建议。[4]2011年6月, 美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白沙训练场和得克萨斯州的陆军比利斯堡训练基地对300多台智能手机进行了作战应用评估。2011年底, 美军将智能手机配发给在阿富汗作战的突击队员, 让他们利用智能手机跟踪战友的位置。这是智能手机在战场上的第一次评估。[5]
通过反复评估, 智能手机应用发展项目得到快速推进, 经过不断改进的军用智能手机的各项性能越来越符合作战需求, 美军的战场移动通信能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刘俊平.美军力求利用3G-4G无线通信技术满足应急作战需求[J].外界电信动态, 2009 (5) :22-26
[2]李妍.智能手机将成为美军的秘密武器[J].外界电信动态, 2010 (4) :59-60
[3]宋杰.美军启动智能手机计划实现对军队移动用户的统一管理[J].世界电信, 2011 (9) :18-21
[4]美军计划用轻便易用智能手机代替单兵终端[EB/OL].2012-01-11.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1-11/0759679838.html
12.美军战队及其“商标” 篇十二
随着奉行新军事革命思想的美国现代“鹰派”重新入主白宫,美国陆军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截止目前,美国现役陆军已缩编为10个师及国民警卫队 37个旅。在这37个旅中,15个旅为常备旅,其编制和武器装备都接近美军现役作战部队,并且还定期与常规作战部队进行一定规模的主题军事演习,以加强与正规部队的战术“磨合”,也就是说,如果战争需要,除了10个正规师之外,美国本土还可以迅速集结4~5个师的兵力,作为攻击部队或战役预备队使用。此次伊拉克战争,除了驻守南韩的第2步兵师和位于太平洋战区的第25轻步兵师以及镇守阿富汗的第10山地师外,其余的陆军部队均有不同程度的调动。本文在此介绍参与此次伊拉克战争的美军陆军部队及其标志。
2003年1月1日,驻扎在美国佐治亚州斯特华堡基地的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奉命向海湾地区集结,成为美国第一支成建制部署到海湾地区的地面部队。第3机械化步兵师随后的表现有目共睹。然而,这支在伊拉克沙漠上旋风般推进的攻击部队在其建军之初却是以防守而闻名于世的。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前身——第3步兵师组建于1917年11月12日,刚刚建军就分3批进入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进行的香跋尼·马恩河战役中,第3步兵师奉命坚守马恩河南岸,在德军持续四五个小时的猛烈炮火攻击下,部署在第3步兵师两翼的法国第39步兵师和第125步兵师的防线开始松动并后撤,而第3步兵师虽然伤亡惨重,却依然坚守马恩河南岸21个小时,并及时发起反攻,击退德军,第3步兵师因此被冠以“马恩河磐石”的称号。
1942年10月,第3步兵师离开美国本土远赴非洲,随一代名将巴顿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作为占领军驻守西德,1948年回国。1958年因美苏冷战加剧,第3步兵师再次进入西德,与苏军对峙直到冷战结束。
1991年,已经机械化改造的第3机械化步兵师前往海湾,参加了仅100个小时的地面战斗,成为第一支向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起攻击的联军地面部队。
第3机械化步兵师隶属美军第18空降军(18 Corps),满编18169人,是一支值得注意的美国陆军地面作战部队,其标志也和这支部队一样极为朴实、实用。
常备不懈——
第82空降师
美国第82空降师是美国陆军战略值勤部队,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过人的战略机动能力,可以最快的速度,即在18小时内到达全球任一指定战区,通过垂直作战,夺取重要战略目标,扩大军事战果,营救被困在海外的美国公民,作为增援部队给前沿先头部队以有力的支持,也可以实施快速纵深机降,出其不意地对敌人的指挥中心进行精确的地面攻击,摧毁敌人的指挥机关和通信系统。“9·11”以后,隶属第18空降军的美国第82空降师又增添了一项新的使命,那就是反恐作战。
第82空降师总部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布雷阁堡,这支组建于1917年的资深部队,因其建军之初的官兵分别来自当时美国全部的48个州,所以也有 “全美师”的雅号。1987年被正式改建成轻型步兵师,其总装备重量不超过 13 000t,仅达到重型机械化步兵师装备重量的30%左右。第82空降师没有配备 M1A2主战坦克等重型攻击武器,因空降作战的需要,仅配备了“谢里登” M551轻型坦克,但该师配有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最新型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具有一定的反装甲能力。第82空降师所擅长的是长距离快速垂直攻击,因是美军战略值勤部队,其战前准备工作不易被对手发现,而攻击的突然性极强,隐蔽性极好,其标志为两个“A”字母组成的圆。
孤傲的“鹰”——
第101空中突击师
前段时间,有一部名为《兄弟连》的美国电视连续剧,以其独特的战争视角,逼真的战场画面描述,在影视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主角就是被称为“鹰师”的第101空中突击师。这支成立于1918年的部队,其特点不同于第82空降师的一次性伞降攻击,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直升机的空中机动性能,具有快速的空中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火力突击能力,以“降落—攻击—再降落—再攻击”的“蛙跳战术”为作战信条。全师满编15296人,同样隶属美军第18空降军,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撤编,1942年重新组建,1974年10月改编为空中突击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在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因打响解放科威特的第一枪,更是功不可没。该部队是美国陆军战略打击力量中不可缺少的“拳头”,其标志就是盾牌上一只嚎叫的鹰。
军事警察——海军陆战队
作为一支拥有19.4万人的独立兵种,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精锐之师,具有兵种复杂,编制多样,任务繁杂的特性。它主要由舰队陆战队,海上舰艇警卫部队和陆路警卫分队构成,其中装备最精、人员最多的是舰队陆战队。舰队陆战队具有极强的两栖攻击能力,一共编有3支远征陆战师、6个远征陆战分队和若干特种用途小队。其作战任务主要是:首先以强大的两栖作战能力实现美国海军“棕色海军”岸到岸攻击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海上发动地面攻击;其次是保护海军舰艇和海军基地的安全;再次是完成由美国总统部署的额外任务,包括保卫世界各地的美国外交使团的安全。这支1775年成立的部队,在每一次的海外战争中都有上佳表现,其标志由一只站在西半球之巅的鹰和贯穿世界的船锚组成。
神出鬼没——特种部队
在美军中,执行游击战、情报战、心理战以及小规模反恐作战的非正规作战部队统称特种部队。为了便于统一协调,其最高指挥机构是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陆、海、空包括海军陆战队所属特种作战部队,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司令也由上述4个军种的军官轮流担任。在越南战争中比较有名的是隶属陆军的“绿色贝雷帽”部队,最近比较有名的则是隶属海军的“海豹”突击队,而空军特种作战部队在无数次为“绿色贝雷帽”和“海豹”突击队提供空中支援的同时,一直默默地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标志由一柄长剑和三道闪电构成。在特种部队中最有特色的是“海豹”部队的标志——鹰、海锚、鱼叉和火枪。
后来居上——
第4机械化步兵师
在这次海湾战争中,因土耳其不肯“借路”而几经周折匆匆赶到海湾战场的第4机械化步兵师,可谓姗姗来迟,而上一次的海湾战争也因其正在进行数字化改编而未能参加。这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地面武装力量可谓真的与海湾地区无缘,看来海湾地区不是第4机械化步兵师建功立业的地方。这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实验性改建的部队,历时12年的改建,为世界未来的地面战争树立了一个样板,也为世界先进国家的陆军树立了一个“标杆”。该师满编15 719人,比美军普通的重装甲机械化步兵师少2000多人,其主要装备是M1A 2SEP型坦克。这种坦克乘员4人,重达54t,最高时速72km/h,前装甲厚600mm,侧装甲厚200mm,后装甲为锥形,最薄处也有100mm厚,再加上拥有一体化“猎歼”火控系统、可在3.5km范围内直接命中并击毁目标的120mm滑膛炮,其装甲突击力量是目前世界一流的。但这并不是所谓数字化师的全部,第4机械化步兵师的所有装甲攻击车辆都安装有数字化车际信息系统来控制车辆的作战管理,并经过了1553B数据总线连接改造。这意味着美军空地武器的平台连接成网,空地战场信息可以快速传递,也就是说,装甲车辆一时不能摧毁的目标,可及时通过该系统为精确制导武器和美军合成作战体系提供动态目标定位,其增强型全球定位系统、战场识别系统、多用途核生化检测系统使得未来的陆地战场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同时,也使第4机械化步兵师的综合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据称,其综合作战能力和美军现有的一个军相当,当然,这一切都还有待血与火的战场的实战考验。
与前面介绍的美军几支王牌部队一样,隶属第3集团军的第4机械化步兵师同样拥有悠久的战斗传统。其建军于1917年12月,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2001年4月,正式建成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步兵师。因其标志为4片缠绕在一起的常春藤树叶,所以,也有人称第4机械化步兵师为“常春藤师”。
战地统帅——
中央战区司令部
【美军军事训练】推荐阅读:
美军军衔中英对照10-10
长沙军事训练拓展06-28
军校军事训练感悟08-26
艰苦的军事训练作文07-08
部队个人军事训练计划07-15
军事训练计划表11-07
企业军事培训09-04
新生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方案08-23
军事拓展训练课程——感恩训练营08-02
军事概论的论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