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2024-07-18

课堂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课堂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课堂中的评价的确很重要。但怎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怎样的评价才能是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并能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为我轻轻撩开了这一问题的面纱,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去做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语文》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课文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运动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2.课堂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篇二

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各类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与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改进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取一所小学四年级的2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来自四个平行班级,分别由两位教师执教,其中一位是新手英语教师,另一位是专家英语教师。专家教师的选择基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校长、同行的肯定评价,案例中的专家教师教龄超过10年,现任学校英语教研组长、市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新手教师是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参加调查时,这两位教师已连续执教所教班级两个学期,这些学生在各自的英语课堂学习了两个学期,对自己的英语课堂环境较为熟悉。此次研究共收集有效样本为275份,样本中有137名是来自新手老师任教的班级,还有138份是来自专家教师任教的班级(详见表1)。

2. 研究工具

很多研究表明,“学生评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关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测量,本研究采用了学生报告自己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方法。为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感知,本研究自主开发了《小学英语课堂环境问卷》,问卷主要从课堂管理的角度对课堂学习环境进行测量。一般而论,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的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环境的管理和课堂活动的推进[3]。在《课堂环境量表》核心题项的基础上,结合课堂管理的内容,以及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的特点构建了五个维度———课堂常规、课堂秩序、课堂氛围、学习活动和课堂人际关系,采用李克特式5级评分法———从不这样、偶尔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和总是这样,共设20个题项。

另外,《英语课堂学生参与量表》的制定主要参考了孔启平教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一书中所设计的行为参与问卷、认知参与问卷及情感参与问卷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小学生的特点改编而成。该问卷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3个维度。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行为的表现,它包含4个子变量: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参加课堂活动、课前准备。认知参与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包含词汇记忆、理解、运用。情感参与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包括兴趣、自信、成就感和焦虑感四个子变量。问卷采用李克特式5级评分法,共14题。

问卷涉及研究变量共为8个,它们分别是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5个维度———课堂常规、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学习活动;学生课堂参与行为自我报告的3个维度———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这8个维度的Cronbach Alpha值均高于0.6,最小为0.601,最大为0.841。说明本次涉及到的研究变量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样本回答较为准确可靠,也即说明此次研究样本数据可用于进一步研究使用。

3. 研究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工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和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总体描述

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整体上表现出认可的态度。具体到每一个子指标(见表3),按照从“1”到“5”分别代表“从不这样”到“总是这样”,学生对感知到的课堂人际关系和学习活动的认可程度最高,得分为3.93,完全达到了满意程度。同时,在课堂常规、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3个维度的打分全部介于3.5~4之间,说明学生对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这三个维度表现出较为满意的态度。学生对自己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表现的整体评价也较高,平均打分值全部介于3.5~4分之间,这说明学生较为认可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情感参与(3.86),行为参与其次(3.76),最低的是认知参与(3.50)。这说明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更多倾向于情感和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则相对较少。

2. 不同授课班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行为的对比分析

数据显示,专家教师班级学生在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个别子项目上有显著差异,而两类学生群体在认知参与上则无显著区别。表4(见下页)数据显示:在行为参与维度的各个子项目(课前准备、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上,专家教师班级学生得分均明显高于新手教师班级学生,且p<0.05,说明专家教师班级有更多学生能积极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认真听讲和积极思考。另外,在情感参与方面,两类学生群体对“乐趣感”这一子项表现出差异性态度(p=0.00,<0.01),对比平均值可知:专家教师班级学生的平均打分明显更高,说明整体上专家班级学生认为自己更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而这两类学生群体在成就感、自信感方面无差异。在认知参与方面,专家和新手教师班级的学生,无论是在浅层次还是深层次策略上,均无差异。

3. 不同授课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差异分析

专家教师的学生在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整体认可度上要好于新手教师班级。前者在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后者(见表5)。根据数据分析,在“课堂规范”“课堂秩序”“学习活动”“人际关系”4个维度上,两种授课教师班级的学生体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专家教师上课时,学生更清晰地知道课堂要遵守的规范,课堂更有秩序,教师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需求,学习活动的设计更多样且合理,课堂人际关系更融洽。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能更有效地管理课堂。

4.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自身的课堂参与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5个维度与学生参与行为的3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关系较为紧密。到底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5个方面是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的3个维度产生影响的呢?

1.行为参与

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对学生行为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研究模型公式为:行为参与=1.023+0.106×课堂规范+0.290×课堂秩序+0.279×人际关系+0.364×课堂气氛-0.299×学习活动。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呈现出显著性,回归系数值分别是0.290、0.279、0.364、0.299,均大于0,说明它们会对行为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而课堂规范的回归系数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并不会对行为参与产生影响关系。

2.认知参与

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对学生认知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模型公式为:认知参与=1.035+0.067×课堂规范+0.117×课堂秩序+0.171×人际关系+0.621×课堂气氛-0.214×学习活动。课堂气氛的回归系数值为0.621,并且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学习活动的回归系数值为0.214,并且呈现出0.05水平上的显著性。而课堂规范、课堂秩序和人际关系这3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们均不会对情感参与产生影响。

3.情感参与

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对学生情感参与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模型公式为:认知参与=1.033+0.078×课堂规范+0.220×课堂秩序+0.254×人际关系+0.298×课堂气氛-0.188×学习活动。如公式所示,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这3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呈现出显著性,回归系数值分别是0.220、0.254、0.298,均大于0,说明它们会对情感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而课堂规范、学习活动这2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们不会对情感参与产生影响关系。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课堂气氛会对学生课堂参与的3个维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会对行为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会对情感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也会对认知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学生课堂参与行为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关系如图1(见下页)所示,实线箭头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虚线箭头则表示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维度对所指的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结论

1. 小学生英语课堂上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有不同的特点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体现在行为、情感和认知3个维度上,这3个维度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其中情感参与程度最高,行为参与次之,最低的是认知参与。也就是说,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且能做到课堂行为规范,即做好课前准备、课上认真听讲、主动发言、乐于参加课堂活动。但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如根据发音规则来记忆单词、归纳和概括语言规则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的活动很少参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情绪和行为的投入,而忽略其认知投入。有研究发现,不少教师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记忆与积累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和记忆,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些教师过多地控制学生思维,剥夺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几乎成了“教学的荒地”[4]。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5]。教师在课堂中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2. 不同任课教师班级的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行为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不同任课教师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存在差异。通过对比专家和新手教师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行为可以得知,这两类学生在行为参与的各个维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情感参与的一个维度,即英语学习兴趣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但在认知参与度上无差异。换句话说,专家教师班级的学生在课前准备、认真听讲、参加课堂活动三个方面的行为表现明显好于新手教师班上的学生,专家教师班级学生也更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而在课堂管理行为的四个方面,即课堂规范的设置、课堂秩序的维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专家教师得分也明显高于新手教师,也就是说,专家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更为有效。这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是,学生的参与行为具有可塑性,它可以通过课堂管理和其他的干预措施提升和改变。

3. 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预测作用。其中,学生的行为参与受到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参与受到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的影响;学生的认知参与受到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的影响。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结论,课堂气氛是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课堂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心理环境,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潜在压力,使其产生“从众倾向”,制约学生的行为模式。课堂气氛还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其思维。因此,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努力构建积极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机会。而课堂规范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各个维度而言,都不是重要的预测变量。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Vernon F.Jones&Louise S.Jones.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灵滨.开垦英语课堂的思维荒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6).

3.课堂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课堂 学习参与行为 教师 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学习参与又称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1]。学生的课堂参与从结构上可以分为课堂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其中课堂行为参与包含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课堂认知参与包含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这些策略引发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课堂情感参与包含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1]。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是一切教学行为能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各类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与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改进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取一所小学四年级的2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来自四个平行班级,分别由两位教师执教,其中一位是新手英语教师,另一位是专家英语教师。专家教师的选择基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校长、同行的肯定评价,案例中的专家教师教龄超过10年,现任学校英语教研组长、市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新手教师是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参加调查时,这两位教师已连续执教所教班级两个学期,这些学生在各自的英语课堂学习了两个学期,对自己的英语课堂环境较为熟悉。此次研究共收集有效样本为275份,样本中有137名是来自新手老师任教的班级,还有138份是来自专家教师任教的班级(详见表1)。

2.研究工具

很多研究表明,“学生评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关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测量,本研究采用了学生报告自己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方法。为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感知,本研究自主开发了《小学英语课堂环境问卷》,问卷主要从课堂管理的角度对课堂学习环境进行测量。一般而论,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的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环境的管理和课堂活动的推进[3]。在《课堂环境量表》核心题项的基础上,结合课堂管理的内容,以及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的特点构建了五个维度——课堂常规、课堂秩序、课堂氛围、学习活动和课堂人际关系,采用李克特式5级评分法——从不这样、偶尔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和总是这样,共设20个题项。

另外,《英语课堂学生参与量表》的制定主要参考了孔启平教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一书中所设计的行为参与问卷、认知参与问卷及情感参与问卷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小学生的特点改编而成。该问卷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3个维度。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行为的表现,它包含4个子变量: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参加课堂活动、课前准备。认知参与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包含词汇记忆、理解、运用。情感参与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包括兴趣、自信、成就感和焦虑感四个子变量。问卷采用李克特式5级评分法,共14题。

问卷涉及研究变量共为8个,它们分别是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5个维度——课堂常规、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学习活动;学生课堂参与行为自我报告的3个维度——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这8个维度的Cronbach Alpha值均高于0.6,最小为0.601,最大为0.841。说明本次涉及到的研究变量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样本回答较为准确可靠,也即说明此次研究样本数据可用于进一步研究使用。

3.研究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工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和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总体描述

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整体上表现出认可的态度。具体到每一个子指标(见表3),按照从“1”到“5”分别代表“从不这样”到“总是这样”,学生对感知到的课堂人际关系和学习活动的认可程度最高,得分为3.93,完全达到了满意程度。同时,在课堂常规、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3个维度的打分全部介于3.5~ 4之间,说明学生对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这三个维度表现出较为满意的态度。学生对自己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表现的整体评价也较高,平均打分值全部介于3.5~ 4分之间,这说明学生较为认可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情感参与(3.86),行为参与其次(3.76),最低的是认知参与(3.50)。这说明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更多倾向于情感和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则相对较少。

2.不同授课班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行为的对比分析

数据显示,专家教师班级学生在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个别子项目上有显著差异,而两类学生群体在认知参与上则无显著区别。表4(见下页)数据显示:在行为参与维度的各个子项目(课前准备、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上,专家教师班级学生得分均明显高于新手教师班级学生,且p<0.05,说明专家教师班级有更多学生能积极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认真听讲和积极思考。另外,在情感参与方面,两类学生群体对“乐趣感”这一子项表现出差异性态度(p=0.00,<0.01),对比平均值可知:专家教师班级学生的平均打分明显更高,说明整体上专家班级学生认为自己更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而这两类学生群体在成就感、自信感方面无差异。在认知参与方面,专家和新手教师班级的学生,无论是在浅层次还是深层次策略上,均无差异。

3.不同授课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差异分析

专家教师的学生在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整体认可度上要好于新手教师班级。前者在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后者(见表5)。根据数据分析,在“课堂规范”“课堂秩序”“学习活动”“人际关系”4个维度上,两种授课教师班级的学生体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专家教师上课时,学生更清晰地知道课堂要遵守的规范,课堂更有秩序,教师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需求,学习活动的设计更多样且合理,课堂人际关系更融洽。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能更有效地管理课堂。

4.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自身的课堂参与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5个维度与学生参与行为的3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关系较为紧密。到底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5个方面是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的3个维度产生影响的呢?

1.行为参与

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对学生行为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研究模型公式为:行为参与=1.023+0.106×课堂规范+0.290×课堂秩序+0.279×人际关系+0.364×课堂气氛-0.299×学习活动。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呈现出显著性,回归系数值分别是0.290、0.279、0.364、0.299,均大于0,说明它们会对行为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而课堂规范的回归系数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并不会对行为参与产生影响关系。

2.认知参与

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对学生认知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模型公式为:认知参与=1.035+0.067×课堂规范+0.117×课堂秩序+0.171×人际关系+0.621×课堂气氛-0.214×学习活动。课堂气氛的回归系数值为0.621,并且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学习活动的回归系数值为0.214,并且呈现出0.05水平上的显著性。而课堂规范、课堂秩序和人际关系这3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们均不会对情感参与产生影响。

3.情感参与

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对学生情感参与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模型公式为:认知参与=1.033+0.078×课堂规范+0.220×课堂秩序+0.254×人际关系+0.298×课堂气氛-0.188×学习活动。如公式所示,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这3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呈现出显著性,回归系数值分别是0.220、0.254、0.298,均大于0,说明它们会对情感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而课堂规范、学习活动这2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们不会对情感参与产生影响关系。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课堂气氛会对学生课堂参与的3个维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会对行为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会对情感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也会对认知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学生课堂参与行为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关系如图1(见下页)所示,实线箭头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虚线箭头则表示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维度对所指的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结论

1.小学生英语课堂上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有不同的特点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体现在行为、情感和认知3个维度上,这3个维度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其中情感参与程度最高,行为参与次之,最低的是认知参与。也就是说,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且能做到课堂行为规范,即做好课前准备、课上认真听讲、主动发言、乐于参加课堂活动。但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如根据发音规则来记忆单词、归纳和概括语言规则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的活动很少参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情绪和行为的投入,而忽略其认知投入。有研究发现,不少教师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记忆与积累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和记忆,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些教师过多地控制学生思维,剥夺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几乎成了“教学的荒地”[4]。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5]。教师在课堂中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2.不同任课教师班级的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行为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不同任课教师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存在差异。通过对比专家和新手教师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行为可以得知,这两类学生在行为参与的各个维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情感参与的一个维度,即英语学习兴趣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但在认知参与度上无差异。换句话说,专家教师班级的学生在课前准备、认真听讲、参加课堂活动三个方面的行为表现明显好于新手教师班上的学生,专家教师班级学生也更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而在课堂管理行为的四个方面,即课堂规范的设置、课堂秩序的维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专家教师得分也明显高于新手教师,也就是说,专家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更为有效。这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是,学生的参与行为具有可塑性,它可以通过课堂管理和其他的干预措施提升和改变。

3.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预测作用。其中,学生的行为参与受到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参与受到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的影响;学生的认知参与受到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的影响。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结论,课堂气氛是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课堂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心理环境,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潜在压力,使其产生“从众倾向”,制约学生的行为模式。课堂气氛还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其思维。因此,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努力构建积极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机会。而课堂规范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各个维度而言,都不是重要的预测变量。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Vernon F.Jones & Louise S.Jones.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灵滨.开垦英语课堂的思维荒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6).

[5]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郑丽萍(1975-),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4.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篇四

为规范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特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希望全体教师严格遵守执行。

一、课前规范

1.课前准备

(1)教师上课前,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写好教案、实训任务书或工作页(要有不少于2课时的提前量),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实验实训材料的准备和情绪调控工作。做好教学活动场地、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禁止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现象的发生。

(2)注意教师形象,重视课堂仪表,上课要精神饱满,衣着要干净整洁、朴素大方,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和拖鞋进教室,男教师不允许穿背心进课堂,女教师不宜画浓妆。

2.课前组织

(1)文化理论课教师应在上课前2-5分钟进入教室,督促、检查学生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及时督交手机,及早纠正各种问题。

(2)实训课(上机课、体育课等)上课,任课教师必须在预备铃指导学生在教学楼前列队,上课铃响前整齐、安静的进入场地。

(3)上课铃响后,师生间互行问候礼,行礼过程中,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

二、课中规范

1.教学内容

(1)教师应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规定,上足、开齐学校设置的学科和内容,全面地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恰当安排教学内容。

(2)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教学任务,无特殊情况,不得挪为他用。不得随意在课堂教学时数内,安排学生长时间预习、复习或自习。对于教学大纲要求的习题课或讨论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演练和讨论。

(3)不得散布违背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民族分裂、封建迷信以及淫秽等其他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言论或进行传销、推销等营利活动。

2.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做到图、文、声、像、实物并茂,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驱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严禁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

(2)课堂讲授应当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交代清楚,教学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逻辑性强,条理分明,重点、难点突出;既要注重基础,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态。

3.课堂管理

(1)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注意听讲、说话、睡觉、搞小动作、使用通讯工具等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要坚决制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对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查明原因,及时批评教育,并及时准确地填写“课堂教学日志”,下课后反馈给专业部和班主任。实训课要做好实训记录。

(3)做好实训课、体育课等课堂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课堂语言

课堂上教师要语言文明,使用礼貌语言、普通话,讲究语言艺术,表达流畅,语言规范、生动,富有感染力。教育学生时应严、爱结合,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不得带有侮辱学生人格语言,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教学板书

要工整、规范,禁止使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板书整齐,文字、符号、图表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情况下,重点内容要板书在黑板中间,学生板演要放在黑板两侧。

6.教师行为

(1)上课时不得处理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务,上课时不会客,不接打电话,不抽烟,更不得中途离开课堂,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离开课堂时,要马上通知专业部派其他老师到课堂。严禁酒后上课。

(2)上课期间应坚守岗位,按课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或地点。

严禁无故旷课,不准私自调课,因病、因事、因公确需调课的,应按要求到专业部请假并办理调课手续,同时,及时将调课情况通知任教班级,教师到岗后方可离岗。

确需停课的,需经主管校长批准,教务处备案方可停课,严禁私自停课和无人上课的现象出现。

(3)教师应该站立上课(音乐教师弹琴时除外),学生进行作业、实验、实训等操作活动或分组练习时,教师应巡视指导,不可处理其它事务,巡视时的语言和动作以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活动为宜。

(4)如有其他人员听课,教师应示意学生请客人先离开教室。(5)任课教师应自觉接受教学督导、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有关人员的听课及其他教学质量检查。

三、课后规范

1.下课铃响后,教师应按时下课,下课时,师生互致问候礼。实训课(上机课、体育课等)下课后,并立即收拾各种设备、工具、器材等,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始终保持活动场地环境整洁、有序。

2.实训课(上机课、体育课等)下课后,任课教师必须负责组织学生排队回原教学楼前解散。

3.按要求布置课后作业(预习、实训报告等),指导学生规范作业(预习、实训报告等),对于书面作业批改要及时,做到全批全改,及时讲评,及时订正,同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

4.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及时组织单元教学质量检测,并及时批改讲评。

5.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八不准》 1.不准未经精心备课的课进入课堂;

2.不准课堂接打电话、上网及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 3.不准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4.不准不健康、不文明等有悖教学规范的言论行为进入课堂; 5.不准布置重复、无效的课外作业; 6.不准出现耽误和拖延课堂的现象; 7.不准坐着上课;

5.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篇五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40分钟课堂教学效益,特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1、教师须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

2、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备齐教学用具。

①认真备课,教案编写个性化(针对教学的“六点”,即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备课)。

②教具准备充分(仪器、课件等)。③带教案上课。

3、必须在上课铃响之前进课堂,发现缺课学生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打上课铃后,应立即组织教学活动。

4、教师要衣着得体,精神饱满。严格课堂纪律,不提前下课,不拖堂,无特殊原因不坐着上课,不随便出教室,要关闭手机,不接打电话,严禁酒后上课,严禁在课堂吸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5、授课应使用普通话。

6、精心上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①.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课型、学情的不同,运用适宜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②.课堂教学的导入简洁、高效,能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③.着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得“满堂灌”。

④.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注部分优秀学生,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

⑤.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加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加强反馈,矫正教学环节,“双基”教学力争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单元清”。

7、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引导学生遵守课堂行为规范,积极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

8、要经常指导、检查、督促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9、课堂评价注重针对性和激励性。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不打击、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0、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音像、图书、网络、教具等)的辅助作用,为教学服务。

西充县多扶镇小学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

一、课前

1、运用2--3分钟,按课程表把下节课所用的课本、学具等整齐平放于课桌右上角,横竖皆成行。随时保持桌凳摆放整齐,座位周围无瓜壳纸屑等。

2、当预备铃响后,学生停止一切活动,自然成一队走进教室,由班主任安排一名同学领做眼保健操,领唱课前一支歌等。

3、上课铃响后,由班长喊“起立”,学生向老师行礼,倡导问候语“老师您好!”。口号响亮,要有精神。

二、课中

1、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坐姿端正,双手曲臂平放课桌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脚平开。(即:坐如钟,身子正,腿并拢,脚放平)

2、积极发言,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语速适中。不随便插话,不做小动作,发言举右手,肘放桌面。待老师允许后再起 立发言。

3、站姿标准:手放身体两侧,两脚展开平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身体微侧面向多数同学。

4、读书标准:

1、端坐朗读,双手端书,立于桌面,拇指扣压课本,与眼保持35厘米的距离。

2、站立朗读:左手捧书,右手拇指和小指扣压课本。

3、默读批注:边默读边写批注时,课本平放展开 于桌面,左手轻按课本,右手圈点勾画。

5、读书要用普通话,有感情,有激情,有抑扬顿挫,有轻重缓

急,有虚实浓淡,有刚柔隐现。

6、书写要标准:

1、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执姿:

一尺、一寸、一拳头。

7、安静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能有礼貌地回答、发问、评

价、补充同学的发言。

8、能速记教师讲课内容和同学发言,做到既不影响听课,也能

做好课堂笔记。

9、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时,要轻声有礼貌,处理好积极发言与

倾听别人的关系。

10、上课期间需用学具、教材、练习本时要轻拿轻放,以不打扰

别人为准。

11、上课期间,需要离开自己的座位时,应举手请求,得到老师 的允许后,方可轻轻离开。

12、上课迟到时,应轻轻敲门,喊“报告”,待老师同意后,轻声

慢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三、课后

1、下课铃响后,教师结课,班长喊“起立”,倡导“谢谢老师”的口

号。

2、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有需要记录的重点内容和疑问以符号的

形式做简单、快速的处理。

3、本节课所用的教材、教具简单整理后,放回桌内,拿出下节

课所用的教本、练习本、学具放在指定位置。

4、把自己的凳子统一放到课桌下,成一队走出教室活动。

6.共同体育课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篇六

共同体育课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为了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规范课堂教学秩序,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有序推进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共同体育课课堂行为规范。

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1、学生应尊重教师,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院规定的学生守则、各项纪律和本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学风,服从校历规定和个人课表计划,认真完成所修课程的教学过程。

2、学生进入课堂应着装得体,需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体育课。言行文明,举止优雅。不得穿露胸、露腰、露背的服装,不得穿拖鞋或鞋拖,不得吸烟,不得高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不说脏话。男生不得穿着背心、短裤,女生不得穿裙子、短裤等不适合运动的服饰。男女生之间不得有过分亲昵举动。

3、学生应至少提前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按上下课时间规定,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除特殊原因外,因病或因事不能到课者,应事先办理有关请假手续并经过批准,不得事后补假,否则以旷课论处。

4、学生在上课前应做好准备,携带或去器材库借取上课所需器材和用具。上课时不得饮食,不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资料,不影响、不妨碍他人听课,不得随意出入课堂。

5、学生进入教学场地应保持肃静,不得在教学场馆内从事有碍上课的活动。学生上课,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要在任课教师规定的教学场地内进行活动。

6、上课时学生必须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讲,积极练习,遵守各项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不得抢占上课场地。

7、能进行活动的见习生,由任课教师统一安排活动。不能进行活动的见习生,课进行教学观摩,在下课之前不得随意离开教学场馆。对于因生病或有事不能参加课程的学生,需拿辅导员开据的请假条,并加盖学院公章经任课教师同意后方可视为请假。

8、学生在上课期间,应关闭手机及其他与教学无关的电子娱乐设备,集中精力听课,参与课堂活动。对上课玩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拨打或接听手机,收发手机短信、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任课教师有权在本次授课期间暂时代为保管其手机和电子产品,情节严重的,按学院有关规定处理。

9、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有问题需要提问时,应举手示意,经教师允许后用普通话发问。

10、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因身体原因无法坚持上课的,可向教师举手示意并说明情况后到场地旁边休息,必要时,教师应安排学生护送患者就医或回寝室休息。

11、下课时间临近时,学生不能以各种方式催促教师下课,也不应提前收拾器材和学习用具,做出离开教学场地的准备,更不许起哄。

12、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应及时向教师本人或通过课(辅导员)向教师反映,不得以不认真听课、逃(旷)课、不参与课堂活动、早退、不完成或不提交作业等方式表达。

13、学生应自觉维护教学场馆内卫生,不得踩踏课桌椅,不得在课桌椅、墙壁、讲台、门窗上涂抹刻划,不得在教学场馆内随地吐痰或乱扔杂物。

14、学生不得随意搬动教学场馆内的教学设备和课桌椅,不得私自使用各类教学公共设备。如造成损坏,必须按价赔偿,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分。

15、对上课开电灯的教室,最后一位学生在离开教室前,应通知值班管理员或学生自己关闭全部电灯和设备的电源开关。

16、学生上课时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要做的充分、认真,课堂活动中运动量要适当,不要超出任课教师的安排,防止受到意外伤害。

17、借取的器材要及时归还,下课时体委应组织学生对器材进行回收,并安排学生把器材送到器材室归还。

18、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应成为课堂行为规范的模范,并认真带领广大同学自觉遵守课堂行为规范。团组织、学生会等要切实开展本班级、本学院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学习、宣传、执行和督查工作。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7.课堂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篇七

一、沉默的心理归因

何为课堂沉默?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面对老师的提问要求出现的不言不语、不交流、默不作声的非言语行为。在每次沉默的背后,都有着其各自的原因和不同的心理情绪。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情况,通过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心理表现:

(一)“防不胜防”型

在和教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熟悉某个老师特有的提问方式。但是,许多情况下,学生感觉老师的提问是突然袭击。据学生回忆:“记得有一次,老师进门后二话不说,直接在黑板上写题,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的我,顿时心跳加速。”老师一进教室就提问,这就导致了气氛的突然紧张和部分学生的忐忑。也有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征兆地抛出问题。当然,之所以感受到提问的突然性,有时是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注意力分散、没有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知识遗忘等。但是,在此情境下,学生内心的紧张感是共通的。

(二)“呼吸急促”型

当学生一听到上课的铃声时,部分学生就不自觉感受到“威胁”的存在,下意识的紧张、害怕随之而来。心理上的变化导致生理上的稳定性被打破,机体处于不安之中:心跳加速,呼吸紧促。“每当老师点名时,我就会心跳加速,头低着,甚至出现短时的真空状态。”

从被点名字到开始回答问题,时间似乎被拉长了。带着不情愿、犹豫、纠结等复杂的心情,学生首先还是要先站起来。这个平日里易如反掌的动作,此时却是如此无奈而又艰难:“我怯怯地站起来,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轮到我背时,我双腿发软,哆嗦起来了。”

(三)“害怕嘲笑”型

自己被老师点到名字后,学生总感觉其他人都在盯着自己看,越是这样想,这种感觉就越强烈,个体就越发显得不自在。无法正常表现自己或解答问题的学生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种感受也许只有自己知道而独自承担着:“怎么也写不出来。于是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下讲台。”因此,解答问题的失败,带来的是尴尬和窘迫:“我什么也不会,感觉场面很尴尬,身上直冒汗。”“在老师提问了一个对我来说很难的问题时,我只能干巴巴地站起来沉默不语。”

二、改善不良心理的建议

从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中,造成这部分学生沉默的原因,有学生自身性格的原因,有学生家庭原因,但主要的原因个人认为是老师在教学教育中的方法、技巧,那种课堂提问目的过于功利、急于从学生口中得到答案的老师,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预设的答案,从而忽视学生的感受,成为一个“自我中心”式的老师。当学生的答案和预期的大相径庭或答不出来,这样的老师就会失去耐心,或冷淡的语言,或厌恶的表情,或委婉嘲讽。如果你是学生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境,你会怎么做?此时又会怎么想?更希望老师怎么做呢?

(一)多一些理解、宽容

当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没有把握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足以使学生感到舒心、关心、放心。

(二)少一些冷漠、指责

在对学生的了解中,发现年级越高,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应答的积极性越低。有人把原因全部归结于老师,其实应该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也渐渐形成。而在我们的社会文化心理下,“中国人的面子可以说既是一种有形的,又是一种无形的脸。”同学生渐渐变得不会主动“抛头露面”,因为要承担丢脸面的风险。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课堂文化也会发生演变,积极爱表现的课堂行为很容易被其他同学所“鄙视”。

(三)凝结提问的教学机智

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体验和个性特征也是千差万别的,面对不同的情况,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正因如此,教师需要凝结关于课堂提问的教学机智。“机智可以表现为克制、对孩子的经历坦诚以待、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境中充满自信,还可以表现为一种临场的天赋。”老师眼里看到的,不应该是没有情感体验的、灵魂干枯的学生,而应该是可能受到伤害的、有着复杂体验的独特个体。面对自己的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充满机智,就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碰撞,就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也正是如此,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幸福。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没被火烫过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热,没被冰冻过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冷,碰过石头才知道什么是硬的,吃过糖才知道什么是甜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那稚嫩年轻的心灵,关注他们的一切变化,引导帮助他们敢于大声说、高声唱,打破沉默,不再困在可怕的“阴影”下,而应是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

摘要:主要就老师一直困扰的课堂提问学生沉默不语的现象做进一步分析。透过外在沉默的表现来研究学生内在的心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从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入手,以课堂交往中出现的不良沉默行为为研究焦点,以此来改变课堂学生无声的状况,引导学生敢于大声说出来,“无所畏惧”,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阳光的心理情绪。

关键词:人本课堂,沉默,探析,建议

参考文献

8.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综述 篇八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分类;原因;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2010-09-26

作者简介:孙影娟(1981-),女,黑龙江泰来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李志楠(1979-),女,吉林四平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研究。

一、对课堂问题行为概念的界定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 )认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1](P.187)因此,他将“对教师和其他权威人士长期的对抗”、“极端的羞怯”、“过度的白日梦”、“旷课”、“长期的不愉快和抑郁”等症状都看作是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我国学者孙煜明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障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2]《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对于问题儿童的界定则是:“通常指品德上存在严重缺陷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3](P.110)

但国内学者由于各自的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不一样,为问题行为下的定义也不一样,车文博认为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常见的各种不利于品格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它是品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对象;左其沛认为问题行为是指在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调或变态,并把问题行为作为心理咨询的对象之一看待等等,可见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生问题行为定义。

问题行为的评量,通常可依据问题行为的性质,搜集下列行为资料中的一项或几项,以便判断问题行为的范围或严重程度。第一,行为频率(frequency):评估在某一特定时限内所发生的次数;第二,行为反应的强弱(intensity):即要评估在特定的时间内所表现的行为强度或大小;第三,行为的持续时间(duration):即要评量在特定的时间内,问题行为的发生持续多久;第四,行为的发生数目(number):即要评量在特定的观察时限内,不同问题行为的发生数目;第五,行为的意义(sense):即要了解周围有关人员对案主的问题行为之看法,以及问题行为对于周遭人物的影响如何。

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社会学家就课堂问题行为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邵瑞珍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4](P.317)李志等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5]马彦宏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的行为”。[6]陈时见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或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7]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提出:“教师的问题行为是指不符合教师职责的行为,违反教师角色期待的言行。”[3](P.110)我国学者周业虎认为:“课堂教学中因某种原因而出现的阻碍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行为就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行为”[8]冯江平认为:“教师问题行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教育现象所发生的各种有违教育要求和教育规律,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那些不适当的或不良的行为。”[9]

二、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目前国内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分类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二分法,例如我国学者李伯黎根据行为的性质,将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和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孔煜明等人根据行为的表现倾向分为外向性的即攻击型的问题行为和内向性的即退缩型的问题行为。二是四分法,左其沛用内部动因,外部情境,心理活动状态及个性特点,行为方式,行为后果,自我评价及体验,性质程度等7项指标,将学生问题行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

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奎伊等认为问题行为有下两类:第一类是外向性的问题行为,或叫攻击性的问题行为,如活动过度、上课不专心、逃学、欺骗等行为。第二类是内向性的问题行为,也叫退缩性的问题行为。这类问题行为又分为两种:一种表现为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不适应新环境;另一种表现为性格温顺,但神经过敏、烦燥不安、焦虑;加拿大的科克伯格(Kohlberg.L)等学者将儿童的问题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外部性问题,如侵犯性行为、多动症等;另一类属内部性问题,如羞怯、神经质、悲哀等。布罗菲(Brophy)和罗尔肯伯(Rohrkemper)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类:第一、属于学生的问题。指由于一些意外事件或他人的干扰,使学生的要求受挫。第二、属于教师的问题。指学生的行为使教师的要求受挫。第三、师生共有的问题。即师生彼此使对方的要求和目标受到相同的挫折。心理学家翟克斯(Dretks)把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归结为四类:寻求注意、寻求力量、寻求报复和表现失望(自暴自弃)。目前美国教育界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以下五类: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合适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校恐怖有关的躯体症状。吕静教授将问题行为分为三种类型:行为不足,包括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行为过度,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不适当行为,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在课堂上放声大笑。王都留将问题行为分为暂时性课堂问题行为和长期性课堂问题行为。暂时性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偶尔发生的、与情绪波动相关的、能很快纠正的行为,如上课说话、走动、睡觉等;长期性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学生经常发生的、与个性及习惯相关的很难在短期内纠正的行为,如好动、注意力缺损等。

三、课堂问题行为原因的研究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学生的问题行为有的是想寻求教师的注意、有的是想寻求同伴的注意、还有的则是为了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10]

还有一些研究也探索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概括来说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学生原因,包括学生间的性别差异、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教师原因,包括教师错误的教育观与学生观、教学的失误、课堂管理不当、滥用处罚、情绪异化以及师生关系紧张等;课程原因,课程设置的不当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与增多;环境原因,包括物化环境和非物化环境。物化环境指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非物化环境则主要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习气氛等;家庭原因,如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关系是否紧张等。

四、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自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致力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许多心理学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大量的有价值的结果。Achenbach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在12——16岁的男女生中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发现了八个和九个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二阶因素分析,又得出了二个二阶因素,内在化症候群和外在化症候群(Achenbach.T.M.1982)。Jessor在研究青少年问题行为时发现,青少年一系列问题行为相互之间均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并提出了问题行为理论,认为可以用问题行为症候群这一概念解释各种问题行为(Jessor.R.Jessor.S.L.1977)。此理论在以后的研究中被验证。中国学者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其结构的研究尚不多见,台湾学者杨国枢对青少年问题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两个因素:一般适应不良和取向性。经过斜交旋转分析后,两个因素被称为违纪行为和神经症行为(Yang.K.S.1981)。我国学者褚海洁、邵婧、刘霞和李娜等认为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社会文化因素、休闲娱乐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同伴群体因素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内部心理机制进行探析,认知能力发展失衡、情感缺失、对规则、纪律的“限度检测”以及人格因素都是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2]孙煜明.试谈儿童问题行为[J].南京师院学报,1982,(4).

[3]陶然等主编.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

[4]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李志.课堂问题行为及控制[J].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学版),1997,(4).

[6]马宏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普教研究,1993,(3).

[7]陳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周业虎.试论教师的课堂问题行为[J].江苏教育研究,1998,(2).

[9]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改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6).

[10]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1997.

9.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的重任,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劳动。我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近些年来,不管什么情况,我都能坚守岗位,踏实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敷衍塞责,力争上好每节课。同时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10.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分析 篇十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学生课堂行为 问题 分析

学生课堂行为问题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它的分类多种多样,标准很不统一。但大体而言,国内外学者主要依据行为的外显与否将其分为两类:(1)美国的威克曼在20世纪20年代,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行为;把退缩、抑郁、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2)阿肯巴克将其分为内隐行为问题和外显行为问题。内隐性的包括退缩、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六个维度,外显性的包括违纪和攻击两个维度。(3)南京师范大学的孙煌明教授主张把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的(攻击行为)和内向性的(退缩行为)两类。这种分类方法的缺点是分界较不明确,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既可以表现为外向的扰乱课堂,也可以表现为内向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4)左其沛等人用内部动因、外部情境、心理活动状态及个性特点、行为方式及其特点、行为后果、自我评价及体验、性质程度等七项指标,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类,即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

那么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一定有其诱因。英国心理学家科恩研究认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不安的家庭环境、同伴压力、缺乏科学兴趣等。综合有关的研究资料,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多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

一、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行为问题的产生可能有其生理因素,如多动症,有研究表明,约12%的学习困难儿童患有多动症。另外,学生的注意特性与课堂行为存在一定相关。

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等,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直接介入对各种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学习活动,而是以动机为核心,调节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面对的是很多学生,教师很少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行为,因而学生的自我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因素

(1)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如授课内容熟练程度、授课技巧等,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及注意程度,从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2)教师在课堂中缺乏适当管理,也是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3)教师对惩罚手段的滥用,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处理适当。

(4)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与评价,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学习结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态度及评价有很高的相关。

(5)教师的领导方式。李比特和怀特于1952年曾对教师的领导方式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及学习效率。

三、课堂环境因素

课堂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均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及学生的发展。大量研究证实课堂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学业自我概念、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都有显著关系。对于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师期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等。

四、家庭环境因素

特多塔的研究显示,父母的惩罚程度与少年犯罪以及攻击性行为有正相关,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的行为表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引发学生在行为、情绪等方面的一些不良表现。

通过以上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类型及诱因的分析,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要能够正确了解某个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的所属类型,并及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11.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果 篇十一

一、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作用。教师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学生能否主动学习的关键。教师的方法得当,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亦然。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当今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所面对的是常被称为“新新人类”的一代主体,在传统眼光的审视中,他们是快乐主义者,是追求个性张扬的代表,是惟自惟我的典型,他们的“新”时常让过来人目瞪口呆,莫名其妙,无可奈何。但如果我们从“人本”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就会发现他们的视野要开阔得多,思维要活跃得多,情感要直白和丰富得多,对新事物、新潮流要敏感得多。因此,对他们为师论教时,就不能千人一面,一刀切,要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改变“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的状况。许多教师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正努力地研究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新课程、适合于自己的践行之路。教学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例如:归纳法、对比法、练习法、讨论法、游戏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交际法、兴趣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和谐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等。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法还是现代教学法,都有其优缺利弊,教师不能仅靠直觉和联想选择,而应有意识有科学根据地选择。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不同,知识规律和学科特点的不同,以及学生特点、设备和授课时间的不同都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这一点也说明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教学方法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改进。因此教师就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以求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例如,在教学英文对话时,可利用情景交际法创设与情景学习有关的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看病等方面的内容时,同时还要灵活运用演示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配合主要教学法完成课时任务,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必然发生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是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程与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一切都为了学生,一切都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学校与教室中的“教学”行为,而忽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教育意义的建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长”于对知识技能的讲解和演示而“短”于对学生的引导和疏通。真正的教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中。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既定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道德践行的培养。因此,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引导和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引导和影响首先表现在教师改变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学生的认识这一方面。在新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上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先知者,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收器”。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应同为主体。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而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教师则只要尽职尽责地做好导演。

三、反思当代学生的素质要求,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教育我们看问题要动脑子,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但不是凭主观意念,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我们要有时代责任感,要有开拓的勇气和实干精神,要深入学生中调查研究,熟悉他们的知识、能力、内心世界,在把握学生实际的同时,要梳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树立清晰的“明日建设者”的形象,以“明日建设者”的要求指导和促进对“今日的学生”的培养。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今天的课堂教学要为培养未来的创造者服务。所以教师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要走在时代的前面,而不是落后于时代。教育的事业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的性质与特点要求教师应具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应随着时代奋进前进。传统的个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显得陈旧,有些已被束之高阁,大量新的信息、新的知识需要自己掌握,因此教师学习必须如常流水,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智力生活,不断学习,要积极投身于新课改这项革故鼎新的教育洪流中,勇敢迎接时代的挑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久前有个学生问我的一个问题让我感触颇深:Need I give your book back?肯定回答应该怎么说?一时间我也拿不准,查了字典后才知道正确的回答应是:Yes,you must.人的学习不可能一次完成,要做到“清如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养分,以涓涓清泉滋润心田,在教学中才能像常流水一般进行“灌溉”,如果知识贫乏、孤陋寡闻,那就难以立足于当今的教学舞台,更不要说在海洋中扬帆远航。学生心目中所钦佩的老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言语不俗,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股春风,使其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花草芬芳的知识王国。

上一篇:樱桃红了的经典散文下一篇:全面教你制作优秀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