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什么

2024-12-02

工作是什么(共16篇)

1.工作是什么 篇一

什么是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是: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书面材料。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基本要求编辑】

1.应按照重点工作多讲。非重点少讲的原则安排内容。

2.应按先主后次的顺序排列。

3.语言应简洁。

4. 不要面面俱到。

【写作建议编辑】

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基本情况】

1.工作汇报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汇报的中心。汇报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注意事项】

1.工作汇报前要充分占有材料。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2.条理要清楚。汇报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汇报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

4.工作汇报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工具编辑】

工作汇报可以按照日程表的格式来提交,在领度企业执行与沟通平台的日程表可以用来填报自己的工作,可以按天,按小时填写汇报工作,填写的内容包含工作摘要、内容、花费时间、对应的任务、上传附件等。

1.自动收录发表的所有信息显示在日程表可以将日常沟通的信息沟通“发表”过的事件,全部自动显示在日程表中为日报、周报、月报,无需再次填报。

2.自动呈现日报、周报、月报:可往前查看历史记录,也可向后查看未来计划,了解我完成的工作和未来的计划。对日程表显示的工作摘要,可点击查看事件的内容详情,对事件可进行编辑、评论、关联、收藏、标签和删除,需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进行修改。

3.沟通功能:填写自己的工作汇报,选择事件所对应的任务、客户、同事,并可以设定阅读权限,选择事件类型,上传附件等,因此可以完全取代内部邮件,进行工作的汇报与执行。

4.安排计划、会议、待办事项等工作:因为具备提醒功能,所以能够避免我忘记重要事情,减少工作遗漏。[2]

2.工作是什么 篇二

药品不良反应 (英文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缩写A D R) ,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 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 药品不良事件 (英文A d v e r s e D r u g E v e n t, 缩写为A D E)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 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 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 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 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3.设计研究是份什么工作? 篇三

除了主修商业战略设计,宋崇蓓还辅修了国际设计商业管理课程,在这个阶段她开始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设计可以应用到现实中,在评价和改进设计的同时,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也要看商业价值和技术可行性。”在北欧学习的5年里,宋崇蓓做了很多项目,从重型机械到消费电子,从快消日用品到数字化产品等。“把自己当成海绵,只要感兴趣就去做,在和不同的人一起合作项目的过程中,还能吸收别人的方法和思维。”通过参与不同领域的设计项目,她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

回国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美国大型快消品公司做设计研究员。这份工作需要她通过观察和访谈,深入到消费者的使用环境中去研究他们的行为模式,这种设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消费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消费选择以及背后的原因。“从而考虑如何引导消费,并给设计带来灵感。”从消费者的需求中挖掘商业机会,是宋崇蓓的工作价值。

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好处在于,除了做设计研究,宋崇蓓也有机会看到从产生研究成果到最终产品落实并且投入市场的全过程,还能够直接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真实反馈。这个循环的过程让处于源头的宋崇蓓更了解设计研究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去体现竞争力。

这些经验让宋崇蓓在两年后顺利进入Frog设计咨询公司,方向依然是设计研究,但和在甲方工作不同的是,她需要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深度见解的洞察,对于快速学习和捕捉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更大的压力在时间上,“没有原先那么充裕的时间给你准备,同时责任也很大,整个团队只有你做研究,最后出来的报告要有说服力。”

她曾接手了一个全碳架智能自行车的项目,为了了解目标客户群,她先后采访了自行车工程专家、自行车俱乐部的创始人以及各种骑行爱好者,甚至自己去体验骑行,并去车行挑选配件。在收集了与自行车相关的各维度信息后,宋崇蓓对于消费群体的定位和设计方向才有了把握—与原先以专业骑行者为目标消费者的预想不同,经过研究她发现在中国,骑行新手以及半职业骑行者才是自行车认知以及技术提高需求最旺盛的人群。宋崇蓓帮客户抓到了这个市场痛点。

宋崇蓓说自己当时跳槽到Frog,很大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机会研究数字化体验和实体产品结合的项目,思考设计研究如何在这类创新项目中发挥最大作用—她想把设计研究更多地应用到对社会有影响力的方面。“很多人都需要设计来改善生活,而设计师应该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宋崇蓓认为,在设计咨询公司,她可以离这个目标更近。

C=CBNweekly

S=Song Chongbei

C: 你的爱好是什么?

S: 喜欢看展览。近期看过最有意思的是Renzo Piano的Piece by Piece建筑展、明和电机的中国首展、Olafur Eliasson的无相万象。我还喜欢逛复古市集和二手店,在欧洲偶尔能淘到1940年代到1950年代的经典设计,有种跨越时空去接触老故事的兴奋感。

C: 对主修设计的在校学生以及职场新人有什么建议吗?

S: 目前普遍来看工业设计教育還是很有局限性。课程的设置集中在形体与功能、材料与工程。但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往往复杂得多。所以还是建议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视野放到校外,提高自学能力。

如今设计师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针对一个议题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单个产品的使用性,而是会涉及到交互、体验、服务等多方面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平常对生活随时保持敏感,去观察,置身到环境中切身体会,这也是设计研究中非常强调的观察力和同理心。

4.什么是工作枯竭症 篇四

工作枯竭(job burn out)这个词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服务业中出现,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伯克利大学的Maslach(吐槽一句她是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的夫人)针对“工作枯竭”做了系列的研究。她认为“工作枯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身心疲惫(2)愤世嫉俗,不想工作(3)低工作效率,无成就感。

工作枯竭的后果

(1)影响工作表现:一些想离开的就会旷工、离职、辞职等;不想离开的工作效率低、工作满意度低、对公司的忠诚和认可下降。

(2)影响身心健康:身体上就不说了,工作枯竭还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如焦虑、抑郁和自尊下降等等。

谁在经历工作枯竭

(1)人口学:年轻人的“工作枯竭”要比30-40岁的人高一些;单身的人比结婚的人“工作枯竭”感更高一些,但是比那些离婚的要低一些;教育水平高的人经历的“工作枯竭”感更强。

(2)人格特点:耐力不够的人,缺乏内控力的人,遇到问题就喜欢回避的人更多经历“工作枯竭”感;“工作枯竭”和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有较强的相关,“神经质”的人格特点为:焦虑、粗暴、抑郁、自我意识比较敏感、情感脆弱。也就是说是一种情绪不稳定的表现,这样的人更多经历“工作枯竭”。研究表明感性的人(面对问题发泄情绪)的人,相对于理性的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会经历更多的“工作枯竭”。

(3)工作态度: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大大小小的期望,高期望的人会努力甚至超量工作,从而引发疲惫和倦怠,并且如果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的话更有可能产生愤世嫉俗的抱怨,体验职业枯竭。

什么导致了工作枯竭

(1)工作性质:体力劳动(工作量过大,引起枯竭),脑力劳动(角色冲突和角色定位不明确)

(2)职业特点:关于“工作枯竭”的研究从服务业和教育界开始的,直到现在仍是研究的重点。耗费情感和心神的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更容易产生“工作枯竭”,如教育、社会服务、医药、心理健康、法律等。很多研究表明教师被认为是最容易产生“工作枯竭”的职业,第二名是医生。

其他:

(1)工作量:工作量越大,人越容易感到疲倦,这是显而易见的。

(2)控制感:自己的工作较多,但是领导又不放权,导致自己很多时候会力不从心。

(3)奖赏:活儿多钱少,大家肯定抱怨;除了金钱这种外部奖励还有“内部奖励”:如自己的努力被忽视,别人不认同等。

(4)集体感:和同事的关系比较差,没有集体感和归属感。

(5)公平:在工作中经历了太多不公平的待遇。

(6)价值认同:本身就不认同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或者是和上司及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有冲突,也会加深职业倦怠的感觉。

工作枯竭的发展阶段

当然工作枯竭并非是一日促成的,Herbert Freudenberger等人还总结了职业枯竭的12个发展阶段:

(1)逼迫自己:对工作有很高的期望。

(2)努力工作:一定要证明自己。

(3)忽略需求:废寝忘食,孤家寡人。

(4)纠结混乱:感觉肯定是哪里错了,但是不知道原因。

(5)重塑观念: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方式有问题,调整感受和价值观。

(6)否认问题:孤立自己,不社交,出现问题忽略时间紧迫和工作量等原因而怪罪自己。

(7)回避行为:社交几乎为0,可能会通过喝酒或者使用药物来放松自己,经常感觉没有希望和方向。

(8)行为改变:认识你的人都觉得你变了。

(9)去个人化:不认为自己和他人是有价值的,失去了满足自我需求的动力。

(10)内心空虚:内心空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通过喝酒,使用药物和高危性行为来缓解。

(11)情绪抑郁:疲倦、没有希望、冷漠,感觉未来暗淡,生活没有意义。

5.安全员工作是什么 篇五

1、做安全资料。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安全资料怎么做的?

1、用省安全统一用表做。

安全资料主要有哪些?

1、编制安全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措施及制度等等。

2、人员入场资料。

3、设备、设施验收资料。

4、安全检查资料。

人员资料怎么做的?收集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证件复印件,普通工人收集身份证复印件;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办理平安卡。

三级教育是哪三级?公司教育一级、项目部教育二级、班组教育三级。三级教育每一级培训时间?公司级15小时、项目级15小时、班组级20小时。

你怎样给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当施工人员入场时,工程项目部应组织进行以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及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 3)当施工人员变换工种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施工时,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怎样给工人做安全技术交底?

1)安全技术交底应按施工工序、施工部位、施工栋号分部分项进行;

2)安全技术交底应结合施工作业场所状况、特点、工序,对危险因素、施工方案、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进行交底;

3)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

机械设备资料怎么做?大型机械建立一机一档资料盒收集相关所有资料。小型机具收集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再报监理审批,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设施验收要做哪些?临时用电设施、临时消防设施、脚手架、模板、卸料平台、临边防护及洞口防护等等。

安全检查资料有哪些?公司一个月检查一次、项目部一周检查一次都要有记录有前后整改相片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是管哪些东西?

1、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文明施工是否符合要求;

3、查防护措施是否搭设好;

4、查特种工种是否持证上岗;

5、查临时用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6、查脚手架是否按方案规范要求搭设

7、查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8、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

你是怎么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2)安全检查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定期进行并填写检查记录;

3)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后,应由相关部门组织复查。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主要管哪些?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管理、现场办公与住宿、现场防火等等

脚手架你是怎样管的?

1、按照审批完善的脚手架施工方案及规范监督指导施工。重点监督:架体立杆、扫地杆、水平杆、横杆、连墙杆、剪刀撑、脚手板等是否按规范及方案搭设;

2、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施工用电你是怎样管理及一般工地采用什么供电系统?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三级配电系统是哪三级?总配电箱为一级,分配箱为二级,开关箱为三级。

TN-S接零保护系统是什么?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

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是什么?总配电箱(一级箱)、开关箱(三级箱)必须要按装漏电开关保护器。模板工程安全管理事项?

1、模板安装及拆除都要必须要有专项施工方案

2、立杆、水平杆必须按照方案及规范要求

3、支架要稳定纵向、横向、水平杆要按规范要求加剪刀撑

4、顶托自由端高度不能超过70公分。

5、模板安装完成后要验收合格

6模板工程施工必须要对分部分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事项?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塔吊指挥必须做到吊勾在哪人到哪,严格要求按照十不吊原则操作;

3、经常要检查钢丝绳是不能起毛或断股;

4、大型起重机械每个月必须要由专业有资质的公司进行维修保养,使用单位必须对机械进行自查,如发现塔吊“四限位”两保险有异常,立即停机维修整改;

5、四限位是:力矩限位、吊重限位、起高限位、变幅限位;

6.投标员工作职责是什么 篇六

2、配合业务部在要求时间内完成估算、预算及项目投标报价;

3、负责项目投标协调会议的组织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采购、项目经理、公司决策);

4、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和公司资质资料;

5、按时完成标书制作、标书装订、标书密封等工作;

6、及时沟通反馈外地业务员和公司各部门间的信息,协调外地项目现场工作配合;

7、中标后及时发布喜报;

7.工作是什么 篇七

参与此次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组由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组成, 包括毒理学、皮肤病学、化妆品工艺学、化学检测等领域的10余名权威专家, 分别从原料及化妆品工艺、检测和毒理学3个方面开展风险评估。

记者注意到,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曾于2009年3月2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过对卫浴产品中二恶烷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 评估结果与美国、澳大利亚等权威机构的结论一致, 即日常消费品中 (食品和药品除外) , 二恶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 含量不超过100ppm时, 在毒理学上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二恶烷到底是什么物质, 有什么危害, 为何让人害怕紧张呢?

二恶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无色液体, 稍有香味。属微毒类, 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 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 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研究表明, 二恶烷可能有致癌性, 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但它对动物的致癌性是已知的。

二恶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它并不是原料, 而是在生产化合物时所生成的副产物, 企业可通过工序降低二恶烷的含量, 但这并非强制性的要求。资料显示, 目前各国均未制定化妆品中二恶烷的限量标准。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二恶烷为禁用物质。2007年2月, 卫生部通告, 禁用物质是指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的物质, 如果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 则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要求, 在正常、合理、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 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8.工作是什么 篇八

如何看穿外企裁员的迷雾,透视由于行业迅速转变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采访了目前身处外企裁员门的摩托罗拉公司职员付亚莎,为我们讲述外企职员面对裁员风暴真实的心态。

其实早在摩托罗拉大规模裁员之前,裁员之事一直在外企存在,经历了北电裁员的lilya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经历裁员,才会有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是下次更久立足职场的安全剂。

近几年的外企门主要发生在“不稳定性”方面。在经济不景气或行业萎缩的时候,面对强大的生存压力,外企不得不施行裁员。这会给被裁掉的员工的心理和生活上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外企时犹豫再三的原因。几年前尚属于同学们求职技术贴中的黄金offer,如今大有大佬变马仔之势,目前看来是高薪高福利的外企工作,谁也不能保证在未来几年不重蹈今日外企之覆辙。那么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好工作?很大一部分同学转向“求稳定”“不被裁”作为职业核心追求,这也是近年来为何“国企”“公务员”大热的原因之一,然而国企就真的看上去那么美好吗?在国企和外企之间游走了多年的职场专业人士杨弦章为我们深入分析了国企外企之优劣势:没有一个客观的“好工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9.安全员是什么工作 篇九

2、协助安环部长监督执行车间安全、环保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实施。

3、深入现场进行安全、环保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请领导处理。

4、参与车间安全环保装置、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

5、参与事故的统计上报,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6、积极热情、敬业爱岗、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0.工作是什么 篇十

中 文 名:《楚门的世界》

外 文 名:The Truman Show

其它译名:真人世界

出品时间:1998年

出品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美国

导 演:彼得·威尔

编 剧:安德鲁·尼科尔

制 片 人:安德鲁·尼科尔

主 演:金·凯瑞劳拉·琳妮诺亚·艾默里奇艾德·哈里斯娜塔莎·麦克艾霍恩

片 长:103分钟

上映时间:1998年6月1日

对白语言:英语

色 彩:彩色

类 型:剧情

主要奖项:

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71届奥斯卡金像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楚门的世界》是黑色喜剧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影片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

剧情简介

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电视节目《楚门的世界》里的演员。

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效果,

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了让他们满意的效果。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痛定思痛,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然而,楚门却低估了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近30年里牢牢地把楚门控制在自己打造的超现实世界之中。

几次逃脱都失败后,楚门决定从海上离开这座小城,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意留下就可继续过着明星般的生活,但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途……

影片评价

《楚门的世界》是黑色喜剧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楚门的世界》因为有着离奇设计的剧情,因而让很多观众为之着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跟奥斯卡擦肩而过的电影却被越来越多的影迷所津津乐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商业化成功运作外,还跟导演彼得·威尔在电影中注入了很浓的象征成分有关。

导演把桃源镇比作了伊甸园,或者说,比作了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电影中的导演克里斯托弗则可看作是上帝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十岁之前的楚门,几乎就是克里斯托弗一手创造出来的,这跟上帝造人如出一辙,后来楚门的反抗则可以看作是人类对上帝的反叛。

《楚门的世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同时也因触及到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瞩目,它以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对美国的道德、人情及世态的消极一面进行了有力的讥讽。影片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

经典台词

1.你无法在我的脑内装摄影机。

2.我们向来接受呈现给我们的世界。

3.有时候世界虽然是假的,但并不缺少真心对待我们的人。

11.什么是创新 篇十一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什么是创新”。我先举几个科学技术研发中的创新例子。

第一个是双螺旋。Crick和Watson于1953年写了一篇文章, 震惊了世界。大家今天公认他们的文章是二十世纪生物领域里头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发现了DNA的结构是双螺旋。

任何一个生物, 它的遗传信息就在他体内双螺旋的结构里面。非常重要的是他们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 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 展示了生命的一个基本奥秘。他们说“我们提出的双螺旋对应结构, 可能是细胞一分为二的复制基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双螺旋如果从中间切开, 变成两个单螺旋的话, 每一个单螺旋都有全部的DNA的信息。所以可以各自补一个单螺旋造成两个相同的双螺旋。这个奥秘他们当时就认识到了, 确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 它引导出来今天的生物研究与生物工程。

今天全世界的生物研究经费加起来, 已经超过了别的各类科研经费加起来的总和。这就代表他们二人的创新对于全人类整个发展的重要。这个发展中先有基础研究, 然后有发展研究, 最后有生产研究, 这一系列的连锁起来的发展, 中间当然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创新, 这些创新的性质不一样, 可是每一个都是对人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工作。

第二个例子是发电机。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英国人Faraday, 十九世纪的大实验物理学家。1831年他的一篇文章上有一个图, 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实验。他用一个线圈, 当中放一个磁铁。他发现假如磁铁不动, 线圈中电流是零, 可是他把磁铁动一动, 不管向外拉、或向里拉, 线圈中立刻就有电流了。这就是电磁感应。这个创新是影响全人类生产力的大贡献!

因为他的发现过了几年就产生了这样一个仪器, 叫Faraday Disk, 今天在很多学校实验室里都有。再发展下去就成了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机器, 这个机器可以产生两千瓦。前两天在电视上看到, 这次四川大地震, 有很多救灾的物资, 其中有一排排箱子, 就是这种发电机的近代的样板。然后就变成了近代的大发电机。比如三峡今天就有32个大发电机, 每一个可以发电70万千瓦, 一共可发电2200万千瓦。发电机的历史是极好的例子, 从基础创新, 到发展创新, 到最后生产所需要的创新, 这种连锁性的、一系列的创新是所有科研发展创新共同的模式。

第三跟大家讨论一下近代的计算机。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计算机, 叫做Differential Analyser。里面有转轴, 齿轮和皮带。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美国发展出来一个机器叫ENIAC, 可以说是近代计算机的祖先, 在1946年战争结束后完成。这个机器的内部有18000个真空管和1500个继电器, 一秒钟可以做300次乘法, 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它不能继续发展下去, 因为它需要18000个真空管, 有18000个真空管是很庞大的。可是它还没有今天的一个PC本事大。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PC不用真空管, 取而代之的是半导体与芯片。如果没有半导体今天就不会有PC, 不会有手提电话, 不会有网络工程。

缩小的关键是半导体, 那么半导体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是一门基础科学———量子力学的产物。量子力学是理论物理学20世纪的一个大发现, 我想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发现, 它整个改变了人类跟物理世界的关系:用半导体可以生产芯片, 芯片可以代替笨重的真空管, 这样就发展出今天的计算机。有了今天的计算机才有今天的世界。

其他类型的创新

今天国内讨论创新, 往往倾向于仅指科技领域中的发现跟发明。可是科技领域以外的创新, 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流水线。流水线对于今天整个世界有决定性的影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Henry Ford, 1878年他15岁上中学的时候辍学, 自己去搞一个公司, 在1908年他制造出来一个叫做Model T的汽车, 这是人类汽车工业历史上最重要的第一次大规模生产的汽车。在1919年他又引进了流水线的观念, 对于今天的世界流水线的创新想法是划时代的。

第二个重大的创新是邓小平讲的一句话,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句话, 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的GDP从1980年到今天成长了30多倍, 就是翻了五番。所以能够翻五番, 一个基本的观念, 就是邓小平的那个创新。对于中华民族, 对于整个世界的未来, 其影响是没法计算的。以下我要讨论另外一种创新———“争夺国际话语权”

我个人觉得这个创新的需要, 今天在国内没有受到足够的认识、足够的注意。

1962年中国跟印度打了一仗, 那时西方媒体一面倒地攻击中国。我那个时候在美国, 对这个现象知道得很清楚。这个现象是怎么样改变了的呢?是因为英国的一个新闻记者Maxwell, 写了一本书叫做《INDIA’S CHINA WAR》。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 是说印度先挑起了战争, 跟西方的媒体说法完全不一样。这本书改变了西方对中印战争的看法, 是一个十分及时的创新。

今年3月14日西藏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西方媒体又是一面倒地攻击中国, 今天所需的是Maxwell那样创新精神, 写出西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写出3月14日的真相。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亟须的创新。

今天的国际媒体上大大渲染一个说法, 就是“中国威胁论”, 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是因为西方不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不了解中华文化传统跟西方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分别。这一点应该负责任的不只是西方媒体和西方知识分子, 我觉得中国媒体跟中国知识分子也应该负责任来纠正这一点。

中国的文化里面有一些主体观念, 是西方没有的, 西方不了解的。关于政治哲学、外交哲学方面, 中国文化从古来就有一些观念, 比如“德”跟“和谐”。这些观念在中国的传统里头是很古而且很重要的, 而在西方是没有的。最近十年来发现的一个三千年前的西周青铜器。前几年李学勤教授带我去北京保利博物馆看到它。这个青铜器里面的铭文, 讨论的是当时的政治哲学与历史, 包括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知道约八十年前顾颉刚先生写了一本书, 要推翻很多中国传统历史上的说法, 他说根本就没有禹这个人, 说“禹”其实可能只是一个“虫”。他的理论在当时十分重要。今天这个青铜器的发现证明三千年以前就已经讲大禹治水了, 顾颉刚的说法不能成立。

请注意, 90多个字的铭文里面有6个“德”字。所以“德”在中国的政治哲学里至少有三千年了。

立德、立功、立言, 是中华文化传统里面的重要观念, 以立德为先。而西方只讲立功、立言, 不讲立德。这是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一个重要的原始性的深层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跟周边的国家签了很多国界划线的条约, 仔细去看看这些条约, 都基于和谐、平等、尊重双方意见的总原则。可是这一点总原则没有被国际媒体所认识, 没有被认识, 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威胁论”。

12.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什么? 篇十二

“找一份好工作”

“你认为什么样的工作称得上好工作呢?”

“工资高、锻炼人、有发展空间……”

选择工作时,“好”字当头已经成为许多的共同想法,

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什么?

。那么,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教师、行政文秘、销售、软件工程师还是公务员?评价工作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呢?薪水、职位、工作环境、工作强度,还是发展空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衡量出来的结果自然也各不相同。别人眼中的“好工作”未必就是你的首选。独之秀职业顾问和您一起来探讨好工作的标准。

其实,工作无好坏,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就像鞋子,太小了夹脚,太大了会掉。只有尺寸合适,你才会感觉到舒适。鞋子我们都会挑,但是如何找到适合我们的工作呢?

一、我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是我们渴望到达成功彼岸的原始动力。工作与兴趣之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工作即兴趣,能将工作与兴趣结合的完美无缺是职业人的幸运。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完美的结合是不能实现的。只为兴趣而工作的想法显得虚幻而不切实际,没有一点兴趣的工作又是那么的枯燥乏味。有些兴趣爱好是可以做为职业长期发展下去的,有些则只能做为工作之余调节压力、舒缓身心的一种娱乐罢了。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如果你连想做什么都不知道,那你迈向成功的步伐就停在了第一步。如果不知道,现在就要好好思索自己想做什么。

二、我适合做什么

想做什么是个人主观的想法,适合做什么则必须由客观的因素来揭示。这里的客观因素指的就是内在个性。这里的内在个性与生活中的个性或性格是不同的,它指的是职业中的“个性”,它折射出来的是个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等。独之秀认为通过内在个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人擅长做什么工作,喜欢以何种方式工作,工作中待人处事的风格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强弱。

三、我能做什么

这一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可以分为:硬能力与软能力。硬能力包括:个人受教育情况、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成绩等。软能力主要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习能力等。一个人的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于什么样的层次。但在现实操作中除了“适才适用”外,还有两个极端。一是自身的能力不被认可,能力达到了但没有找到相应的职位。二是公司提拔时没有考虑到个人能力是否达到,造成职业人高处不胜寒的窘境,高位虽好,但如果能力达不到,很好能遭遇彼得原理陷阱。

其次,行业。行业众多,每一个行业也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隔行如隔山”的智理名言似乎早已把我们定位在了某一行当中。然而彼“行”非此“行”,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行业与过去的行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现在行业之间交叉的现象并不少见。职业人选择工作中,除了可以考虑专业的领域之外,还可以考虑与其相关联的众多行业平台。

再次,公司及岗位情况。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同,相同的岗位不同的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公司更注重人才的硬实力,也就是专业背景。而有些公司,特别是一些大公司或外企更注重人才的软实力。一般而言,软实力的积累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求职者在选工作时,要对招聘公司以及应聘的岗位做一番分析,确定公司看中的是人才的哪些方面,以衡量自己是否适合该公司该岗位。

四、发展空间。

求职的过程中,职业人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用“薪水”与“发展空间”作比较笔者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利益分配的问题。薪水代表着眼前利益,而发展空间则代表着长远利益。薪水是会随着一个人的职业的发展有所提升的,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薪水上升的有力保证与根本。与发展空间真接相连的就是企业平台。在选择企业时,也不是以大公司或外资企业就好,发展空间就一定大。职业人必须要明确发展空间是自己职业发展的一条线,可以由很多的阶段和公司平台组成。在某一个平台无法提供发展空间的时候,可以重新选择。

五、时机的选择

1、大势时间的选择

每年春节过后、五一、十一前后都是岗位需求比较旺盛的时候,另外8、9月份,许多职业人也会受到应届毕业生的感召而加入到求职的行列中。除了要考虑这些普遍性的招聘高峰期外,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季节性,在选定了行业的基础上,如果有求职必须要考虑这个行业的时间因素。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教师。学校招人一般会在寒暑假期间,开学之后人员也已基本敲定,不会有大的变化。

2、个人时间的选择

A、明确了职业方向之后。

选择工作必须在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规划之后,这即可以节省找工作的成本,缩短找工作的周期,也可以避免因没有方向而导致的盲目性。

B、给发出原单位离职信号之后

一般情况下,公司都会要求员工在离职之前一段时间之内就要通知公司。一来公司可以找其它人来接替你的工作。二来你也可以将一些没有处理的工作处理好或者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工作交接。三来这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13.什么是绿色建筑 篇十三

因此“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念, 他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筑、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 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建筑”注重与周边资源的和谐, 包括对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的综合考虑, 为使用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空间, 并对周边环境形成积极的影响。“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材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因而对建筑物建造与使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与材料。

“绿色建筑”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即用最新的理念, 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生态节能与居住舒适度的问题。

绿色建筑的“绿色”,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 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 指建筑对环境无害, 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 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在此类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 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 充分利用阳光, 节省能源, 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 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 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为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和回归自然三个方面。

(1) 节能能源是指根据地理条件, 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 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 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2) 节约资源是指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 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减少资源的使用, 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 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建造时对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 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地温适宜, 地下水纯净, 地磁适中;选材时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例如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 要经过检验处理, 确保对人体无害, 室内空气清新, 温、湿度适当, 倡导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使居住者感觉良好, 身心健康。

(3) 回归自然是指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和谐一致、动静互补, 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14.是什么,为什么? 篇十四

吴哥王朝为什么会覆灭?

是瘟疫流行,导致了城市的毁灭?

是因为国王要建造太多的寺庙,人们不堪忍受,愤而起义?

还是因为外敌入侵?……

直到最近,研究人员发现,“水”很可能是吴哥王朝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棉人很早就懂得建造水库、开挖运河,让曾经反复无常的湄公河乖乖地灌溉田地。考古学家和水利专家还发现,吴哥窟的寺庙内从上到下有许多排水管道,纵横交错,可以把雨水引到蓄水池。庞大而先进的水利系统让吴哥王朝逐渐兴盛起来。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水利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农民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再加上极端的气候,高棉人渐渐失去了对水的控制。吴哥王朝也逐渐衰落……

直到数百年后,法国探险家意外发现了丛林中精美恢宏的建筑,失落的吴哥文明才重又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吴哥窟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水能兴邦,亦能亡国。”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吗?再看看这两张照片,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15.什么是吟诵 篇十五

吟诵是汉诗文的读法、固有的声音、本来的声音、传统的声音。几千年来, 我们的汉诗文就是这样的声音, 它是汉诗文的活态。

汉诗文有读音, 有读法。我们现在是只知读音, 不知读法。

什么是读音?比如“汉”字, 读为hàn, 它的声母是h, 韵母是ɑn, 声调是四声, 这就是它的读音。什么是读法呢?就是长短高低、轻重缓急。同样一个“汉”字, 有多少种读法?细分起来, 至少一百种。因为读法在各个维度上都至少分三级:长度分长中短, 高度分上中下, 重度分轻中重, 速度分快中慢。在此基础上, 还有量的差异, 比如, 同是长音, 又有较长和非常长之分。

读法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们说“妈妈”这两个字, 写出来, 永远就是这么两个字, 可是叫出来, 可有很多种叫法, 而且每种叫法的意思都不一样, 我们都明白, 妈妈听着也明白。子曰: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我们要寻找的是汉诗文的含义, 只停留在字义上, 隔了两层, 怎么可能找到?

况且, 汉诗文的读法, 自古以来是有规矩的。这些规矩又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要强调吟诵呢?因为现在汉诗文的声音、古诗文的声音, 都是所谓朗诵、朗读、歌唱的声音, 与吟诵大为不同。

不同在哪里呢?朗诵和唱歌不遵守吟诵的规则。

吟诵的规则是哪些?我总结为“一本九法”:声韵含义为本, 入短韵长、虚实重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为法。您也可以自己总结, 总之, 古诗文的声音是有规则的。

当然, 这些规则———一本九法———有的是所有的汉诗文共同遵守的, 像入短韵长、依字行腔;有的是某些文体遵守的, 如近体诗词要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比如入短韵长, 入声字读短, 韵字读长, 这是所有古诗文、所有的声音形式———唱、吟、诵、读、念———都遵守的, 现在的朗诵和唱歌不遵守了。

比如近体诗词要平长仄短, 二四六平声字读长, 现在的朗诵和唱歌不遵守了。

比如依字行腔, 以前所有的吟咏、歌唱都遵守的, 现在的唱歌不遵守了, 倒字一大片, 不上字幕谁也不知道他在唱什么。

朗诵和唱歌, 什么都不遵守, 一切都是从自己的理解出发, 想怎样就怎样。所以那“自己的理解”常是无根的乱解。朗诵来自话剧, 在中国出现还不到90年。话剧需要大声, 所以是“朗”读、“朗”诵。朗诵是汉语欧化的产物。

什么是吟诵?

守吟诵规则的就是吟诵。

我现在不强调古代唱、吟、诵、读、念等等之间的区别, 是因为我们现在需要强调更大、更重要的区别, 就是古代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的差异!这里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而且国人不知道有这条大沟。

古代所有的声音形式, 唱、吟、咏、哦、读、念、诵、歌, 都遵守吟诵的规则。其间的差异, 只是音乐性多少、发声方法如何等问题。

现在的朗诵、唱歌, 都不遵守这些规则, 它们的规则都是所谓“西方”的。

读错就会理解错。现在我们读汉诗文, 可以说没有一句是读对的, 唱对就更不可能了。所以没有一句理解到位, 只是差多少的问题。是差一米, 还是差千里, 反正不会不差。

所以这就是个大问题了。涉及语言学、音乐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如何判断是不是吟诵?很简单, 符合吟诵规则的就是吟诵。

吟诵又分为吟和诵, 即吟咏和诵读。我用“吟咏”这个词, 指称所有有曲调的读法, 用“诵读”这个词指称没有曲调的读法。吟诵是吟咏与诵读的合称。

吟咏与诵读, 只是差在音乐性上, 其他规则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我的概念, 不是古人的概念。古人那里, 吟也可以没曲调, 诵也可以有曲调。我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才这样定义的。

有人以为诵读不是吟诵, 吟诵是一定带旋律的。有人则相反, 认为音乐性强了就不是吟诵。我的看法是, 这些都无所谓, 规则最重要。

吟诵既可以没有曲调, 也可以唱得美妙动听。只要守规则, 就是吟诵。只要在守规则的基础上, 准确、深入、全面表达出了诗文的含义, 就是好的吟诵。

好的吟诵可以旋律优美、歌声曼妙, 也可以荒腔走板、颤颤巍巍。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感人, 感人的就是好吟诵。要感人, 首先要理解正确, 要理解正确, 首先要守规则。

我们采录老先生的吟诵时, 经常碰到读着读着就哭了的情况, 因为那个声音是真的。真的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老先生的吟诵, 经常是颤颤巍巍的, 有时还跑调, 但是, 最打动我们心灵的, 还是老先生的吟诵。因为, 吟诵是真的!

至于吟诵的价值, 第一, 恢复了汉诗文本来的美丽面貌, 让大家重新喜欢上读古书;第二, 打开了汉诗文深层内涵的窗口, 让大家能深入理解古诗文。

“吟诵”这个概念, 也是一个新概念。古代的“吟诵”另有其义。从“汉诗文本来的声音”这个角度使用这个概念的, 我见到的最早的文献是赵元任于1928年所写的《新诗歌集·序》。

我们采录的那些老先生, 一般不敢跟他们说“吟诵”, 因为他们都说不会。但是如果请他们“读”, 他们就吟诵起来了。

因为话剧把大声吟诵的“朗读”和大声背诵的“朗诵”抢走了, “读”的概念乱套了, 赵元任他们才发明了这个新词。

当时这类新词还很多, 除了吟诵, 还有吟咏、吟唱、吟哦、唱叹、唱读、声读等等。2009年我们成立学会考虑学会的名字时, 研究半天, 决定采用赵元任的说法, 叫“吟诵”, 于是有了“中华吟诵学会”。但是, 直到今天, 还有一些老学者在跟我争论, 说不该叫吟诵, 该叫吟咏、吟哦等等。

什么是吟诵?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自古以来, 汉诗文就是这样读的。所谓“读”, 经常是有曲调、有节奏的。我们的孩子是唱着歌上学的, 所以叫“书声琅琅”, 不是走到校园里, 听到孩子们在大声读书。“琅琅”, 两块美玉相碰, 发出来的美妙的叮咚之声。说走到校园里, 听到孩子们在读书, 那声音非常好听、旋律十分优美, 叫“书声琅琅”, 跟大小声没关系。

古代学校, 从来是一对一教学的, 极少会出现大家齐念什么的情况, 读书是各读各的, 各唱各的, 旋律各不相同, 所以如不同的美玉相碰。

吟诵是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我们现在教语文、教中文, 八成用的是美国方法, 两成是前苏联方法。就算我们古代的方法太落后、太腐朽, 那你也得了解一下。你知道我们的教学从来是一对一的吗?几千年了, 我们的学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上过大课。大家在一起, 只能是“会讲”讨论课、讲座课。真正的授课, 都是一对一的。如果你连这点都不知道, 你就是对中国古代教育一无所知。因为你所知道的, 都是西学解释的, 或似是而非, 或谬以千里。

为什么汉诗文要这样读?因为它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吟诵也是汉诗文的创作方法。

汉诗文是怎么作出来的呢?吟诵出来的!这叫“先吟后录”, 而且一般是吟了不录。有没有直接写出来的?没有。得心里先有声音。什么声音?遵守吟诵规则的声音。

我们的汉诗文, 是口头作品, 而我们现在完全把它们当成文字在研究、解释、传承了。这里面问题大了。

我们太忽视汉文化的口传传统, 瞧不起口传心授, 结果呢?我们传承的不知是什么东西。中不中, 西不西。

为什么口传这样重要?还是孔子那句话: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文字无法完全记录语言, 语言无法完全表达情意。你拿文字去解情意?柏拉图曰:影子的影子。

汉语语音是有含义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 是有规则、有系统的!

诗文不是口语, 在其中语音的意义又被放大。有的被拖长, 有的被拉高, 有的被重读, 有的被柔化, 所以, 语音的意义就更大了。

汉诗文的含义是字义和音义的结合!失去了音义的汉诗文, 是残品。

什么是吟诵?

吟诵是中国音乐之根。这话不是我说的, 是杨荫浏先生, 他说中国音乐都是从吟诵里流出来的。

汉语所有的非口语形式, 都是吟诵。从唱山歌, 到念经, 到叫卖声, 到唱账, 全是吟诵, 都遵守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的规则。各种戏曲、曲艺是从哪里来的?从吟诵里来的。中国人是见字就唱的。总有人说中国音乐落后, 连谱子都没有, 哪像人家, 五线谱, 那记得一个完整啊———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我们的祖先怎么那么傻啊?歌词记录得那么清楚, 那么仔细, 怎么曲谱就扔了呢?这合逻辑吗?我们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看法, 经常犯这样可笑的错误, 连逻辑关都过不了。就好比说我们的线装书没有标点符号, 就说多落后啊, 连标点符号都没有, 这合逻辑吗?我们的祖先都是傻瓜啊, 还是笨蛋啊, 连个标点符号也发明不出来?没有的唯一原因是什么?———不需要!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

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它是旋律型声调语言, 它有声调没重音, 和英语是相反的。上古汉语还是音高—旋律型, 就是声调互相不交叉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详见《声音的意义》) , 这叫“四声对五音”。所以见字就知道乐音。那么长度呢?他们说我们后来的乐谱, 比如琴谱, 是减字谱, 不记音长, 凭什么我们的祖先记了音高不记音长?唯一的答案仍然是:不需要!因为所有的人都会吟诵, 所有的人都知道平长仄短!现在一唱《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 以前哪有这么唱的!那是绝句, 近体诗, 要平长仄短。弹琴的都是文人, 从小训练的, 读诗都是平长仄短!现在打谱的不懂吟诵, 打的谱怕是不靠谱。

这是广义的吟诵。我们现在在抢救、研究、推广的, 是普通意义的吟诵, 即:汉诗文的声音, 是学校里读书的声音, 是文字的声音, 这叫吟诵。

16.从“是什么”到“为什么” 篇十六

例如,鉴赏元代任仁发的《二马图》,首先用感悟式鉴赏,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是作品中画了两匹马,而且画得很像;再稍微仔细一点,我们还可以感悟到这两匹马一肥一瘦,有很大的区别;再深入一点,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我们可能会想到“不管肥马瘦马,任仁发画的都是好马”等。而鉴赏《二马图》,我们能到此止步吗?显然不能。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会辜负任仁发创作此画的“倡廉讽腐”的良苦用心,也会削弱《二马图》“以画传话”的社会批判价值及其穿越时空的艺术人文价值。这就带出一个新的问题,即怎样才能把握美术作品意旨的问题。怎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把握美术作品的意旨呢?我认为,可以走“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道路。

一、探问“是什么”

所谓“是什么”,就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所观察到、判断出的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物、景物,也可能是人物、景物“组合”营造出来的某个情境、事件;可能是抽象的点、线、面、色彩等,也可能是由这些美术作品形式语言要素“组织”创造出来的某个意象,等等。

例如,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通过观察、判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坐姿妇女肖像,她身着深色服装,身体稍稍朝向左侧,左手倚放在扶手上,右手轻搭在左手手腕处,面露“神秘的微笑”;她的背景是幽深、渺茫的山水和充满神秘感的天空。

又如,鉴赏《向日葵》,我们看到埃贡·席勒的是枯黄瘦黑的“向日葵”,克里姆特的是叶茂花鲜的“向日葵”,凡·高的是辉煌热烈的“向日葵”。

再如,鉴赏巴勒斯坦著名的镶嵌画《智慧之树》,我们看到的是:一棵巨大的果树下面,左边是两只鹿在觅食,场景十分温馨;右边是一只狮子在啃食一只鹿,场景十分恐怖。至此,大家应该明白“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观察、判断“是什么”的过程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要准确判断出对象的特征。这个特征可以分为局部特征和整体特征,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组织的关系。

例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十一个人物形象中,他们的年龄、身份、衣着、面色、表情、动作、气质都各不相同,有的饱经风霜而充满智慧,有的身材魁梧而憨厚耿直,有的步履艰难而愁苦无奈,有的年少孱弱而疲惫不堪;还有酷烈的阳光、荒芜的沙滩、焦黄的河岸、惨淡的天空、满载的货船等,共同构成了人物活动背景。所有这些,都给人以贫苦、艰难、无奈、无助与无望的情感震撼。总之,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集中在“苦难”这一撼人心魄的特征之中。

二、追问“为什么”

在弄清楚“是什么”之后,我们要走的就是第二步,即追问“为什么”。所谓“为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作品形象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个性特征、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需要我们去探究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和历史风貌。所谓“知人论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例如,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列维坦的风景名画《深渊》,从“是什么”的角度看,他画的不过是搭在小溪上的破旧的木桥,从左至右从桥下流过分上下两层的似浅实深、深浅难测的溪流,溪岸边神秘黝黑的森林,寂寞地伸向森林中的小路,森林背后灰黄的云彩与天空,寂静地照映在木桥、草丛、小路、水面上的残阳余晖与倒映在水面上的幽灵般的树影。其总体特征是,光影幽暗异常,景象深邃莫测,气氛万籁俱寂,画面苍茫逼人,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孤独与无望,暗示着内心的苍凉与凄怆。

为什么会这样呢?解谜的方向有很多,这里列举三个:一是列维坦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往往是“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感悟艺术、感悟生命,在感悟苦难后抵达崇高与静美”。二是列维坦的艺术个性,他的风景画的基调是“忧伤”,题材往往是阴郁的天空、昏黄的残阳、苍凉的暮色、幽静的池水、宁静的湖泊、沉寂的树影等,从中,“我们触摸到的是俄罗斯大地的苍茫与忧郁”。三是列维坦的创作原委,原来《深渊》取材于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磨坊主的女儿与一个农民的儿子相爱了,磨坊主坚决反对,买通了征兵局,将青年农民抓去当了兵。因为旧时俄国的兵役制是终身的,所以姑娘闻讯后深感绝望,便从桥上跳入水潭溺亡了。这个故事一直盘桓在画家的心底,耿耿不能释去。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处景象,于是依照这一景象创作了一幅风景画,这就是《深渊》。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这“深渊”里,有姑娘的热烈的爱情和无限的遗恨,有灵魂的无声的哭泣;有画家的无尽的痛楚和无言的控诉,有灵魂的真诚的祭奠。“深渊”,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更是社会人生的。显然,这种作品的鉴赏,需要鉴赏者具有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识见功底和关注社会、悲悯人生的人文情怀,否则,鉴赏便无法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为什么”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知人”和“论世”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全面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全面把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所要表现的时代主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里闪烁出来的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光辉,才能看到乌东“伏尔泰坐像”焕发出来的荡动的激情和高贵的锐气,才能看到罗中立的“父亲”的凄楚、迷惘又略带期待的目光里透视出来的饱经沧桑却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才能看到江丰的“风雪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用血肉之躯筑就的中华民族的新的长城……例子不胜枚举,道理归于一个:离开了“知人论世”,所谓的美术鉴赏,所谓的探求美术作品的意旨,都无异于向水捞月、缘木求鱼。

综上所述,我们简要介绍了鉴赏美术作品意旨的方法步骤。概括起来说,探问“是什么”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观察、判断的过程,它要求仔细、全面,不能对作品有任何遗漏,而要既有局部认识,又有整体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给下一步的鉴赏行动奠定基础。追问“为什么”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探究、发掘的过程,它要求准确、深刻,不能对作品有任何误解甚至歪曲,而要既贴合作品形象本身,又结合作者与时代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含英咀华、探骊得珠。

最后得强调一下,鉴赏美术作品意旨肯定不止我们上面所讲的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我衷心希望大家不断丰富学识,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美术鉴赏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探索美术鉴赏的规律,总结和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美术鉴赏的水平。

上一篇: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永怀初心砥砺前行下一篇:一只破球鞋的旅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