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相邻数中班数学说课稿(精选10篇)
1.5以内的相邻数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一
中班数学《5以内的相邻数》
中班数学《5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学习5 以内的相邻数,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能较清楚的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与点卡,动物图片,房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5 以内的相邻数。
1、教师:“ 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房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五座房子,师幼一起点数。)
2、师幼共同打开房子,认识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学习5 以内的相邻数。
1、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教师指着二号房的小乌龟说:“住在小乌龟旁边的是谁?”
教师小结:住在小乌龟旁边的就是它的邻居,一个是住在一号房的小猪,还有一个是住在三号房的小鹿。
(2)依次找出三号、四号小动物的邻居。
2、利用点卡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教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也想找找自己的邻居,我们来看看,每座房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宝宝,我们先来帮数字宝宝2找找它的邻居。(幼儿回答)
(2)出示点卡。教师:“数字2我们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呢?”
分别给数字1、2、3送点子,幼儿观察比较。
(3)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点子之间有什么秘密?
(4)按此方法,请幼儿分别找出3和4的相邻数。
三、巩固游戏:《开火车》
1、教师:“小动物们和数字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相邻数,它们可开心了。住在2号房子的小乌龟邀请它的相邻数去它家做客,2的相邻数快快来。
2、游戏重复,分别邀请3号、4号的邻居。
四、拓展延伸游戏:《跳格子》
2.5以内的相邻数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5以内数量的认识》是幼儿园中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观察、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2、思维拓展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量。
(2)学习手口一至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出5以内的数量。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挂图,花朵,小鸟,小兔,礼品盒幼儿操作材料等。
三、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讲述故事,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小兔子过生日》,来引发幼儿爱听的,爱看的目的。
2、指导观察,感知数量,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挂图,让幼儿说出图中有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让幼儿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运用游戏,加深对数量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从而进一步让幼儿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这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3.5以内的相邻数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三
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立足学情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三、立足学生说方法
教法:情境式 启发式 情感式 活动式
学法: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标说流程
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来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上课前我到小卖部买了4包零食,学生看见我拿着零食都欢呼起来,有的已垂涎三尺了,看见同学们的激情那么高,我顺势说道:“这节课谁表现的好,老师就把零食奖给谁?”一下子鸦雀无声了。
我左手拿一袋,右手拿一袋,怎么列示?生:1+1=2.理由:就是把1袋和1袋合起来。我左手拿1袋右手2袋怎么列示?生:1+2=3学生纷纷说明理由,这对我们前面学的加法意义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接着我说:“下面看谁的眼睛是火眼金睛?”我一只手拿4袋,停留了片刻,把两袋放在了郭佐罗的桌子上,看见老师这幅图怎么列示?王锦文同学迅速举起小手,只见他脱口而出:2-2=2(这是我要的回答,也是以前学生最容易犯得错误)我没有及时的给出判断,而是把这个算式写在了黑板上,我回头看时已有好多只小手举起,让我惊奇的是王锦文也举起了小手,于是我还是把机会给他,他答到:2-2=2这个算式是不可能的.,我顺势问道:孩子们这个算式可能吗?为什么?学生说应该等于0.(我欣喜,说的多好,可能性居然在这一节课体现了出来,十年的教学都没有发现,看来课堂中多给学生空间,其实是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那到底应怎样列示?生1:2-2=0.生2:4-2=2,出现了两种情况,到底哪种是对的?学生进行了争论,争论过后我还是没有给出评论,于是我又把刚才的情境重复了一遍,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叙述,老师手里拿了4袋,放在了桌子上2袋(在这里有个小插曲可好笑了:有的说放在了、丢了、送走了、飞跑了、吃了、扔了、丢垃圾桶了)老师的一个小动作居然跑出这么多的词。最后老师手里还剩下2袋。我反复的重复我的动作,孩子们反复的说,然后我问:怎样列示?生异口同声地答道:4-2=2,为什么?生:因为有4袋,去掉了2袋,还剩下2袋。你们同意吗?那这里的4指的是什么?2指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2指的是什么?这两个2相同吗?孩子们对答如流。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都不知奖励谁呢?
有时把孩子们无心回答一笑了之了,可今天猛然觉得他们的每句话都是有价值的。我说到:刚才同学们说拿走了、飞跑了、去掉了、丢了、等等,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用什么方法做?生:减法。揭示课题。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时,我们就用减法计算。通过总结让学生知道减法的意义,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接着让同学们在桌子上摆出5朵花,接着拿走2朵,学生边操作边说算式,体会2朵是从几朵里面拿走的。结束本节课后,我点了4个学生代表板演,效果很好。
五、立足课堂说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六、立足效果说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来源于生活,农村学校没有电脑,没有精美的课件,有的是黑板+粉笔和书本,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表现出主动、投入、自然和和谐应该来源于贴近孩子生活化的情境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能是一味的听讲、模仿和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尽量减少直接“灌输”,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大部分学生去尽情地说,设计地游戏也没法完成,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预设的目标这正是我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吧,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去完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1.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2.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
3.《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
4.《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
5.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说课稿范文
6.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7.《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8.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4.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教学设计 篇四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数字卡(1—5),5间房子,5位客人卡片、1—5数字胸饰,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点子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操作兴趣,摆一摆,发现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喜爱的小客人,它来和小朋友学习新本领,(出示喜洋洋),喜洋洋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爱动手,爱动脑筋,它要和我们来比一比,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来摆一摆,和喜洋洋比一比,看谁先发现数字的规律?
(2)个别小朋友回答,老师小结。
(3)小结: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前面的小圆片多一个,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后面的小圆片少一个。2比1多1,2比3少1,3比2多1,3比4少1,4比3多1,4比5少1。
(二)理解相邻数的简单关系。
1、喜洋洋说小朋友这样聪明,和你们一起真好玩,我再请几位好朋友来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2、出示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给它们每人安排一间漂亮的房子住,老师请小朋友来帮它们住进新家,给房子依次贴上数字,将羊羊们送进新家。
3、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我们看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都住进了新家。1号懒羊羊,2号沸羊羊,3号喜羊羊,4号美羊羊,5号慢羊羊。它们互相都有邻居,2号沸羊羊,它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
4、沸羊羊有邻居,那么我们的数字宝宝2也一样有邻居,它的邻居是谁呀?数字1和3,(刚刚小朋友已经摆了小圆片,2是中心数,2比它前面的1多1个,2比它后面的3少1个,1和3是比2少1和多1的数,它们紧挨着2,象邻居一样,这样的数就叫相邻数。相邻数就是按顺序排列的数,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的数。)
5、小朋友知道了2号沸羊羊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的邻居分别是谁?
3、4的邻居分别是谁?为什么?
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
5(三)小朋友操作,填点卡。
1、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住进了新家,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它们给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带来了礼物——点子卡,出示点子卡,请小朋友数中间的圆点有多少个,在两边的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它与中间的圆点数成为相邻数。小朋友数两边格内圆点数,在中间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两边的圆点数是中间圆点数的相邻数。
2、小朋友操作,填点卡。教师巡视指导
(四)游戏:找朋友
5.5以内的相邻数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五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得数是6的加法》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三、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四、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
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习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习6的组成。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习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6.大班数学:10以内的相邻数 篇六
大班数学: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2.尝试根据相邻数的规律把画面补充完整。
活动准备:
1每人1套1~10数字卡片,彩笔。
2幼儿用书第4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请你拿出1张数字卡片,看看卡片上的数字是几。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谁是我的朋友,请快快站起来。(引导拿相应数字卡片的幼儿举起卡片并起立。)
教师不断变化数字,持该相邻数字的卡片的幼儿起立,并说出是几的小邻居或大邻居。
一轮游戏后,幼儿换卡片,游戏重新开始。教师可视活动场地的情况,请持相应卡的幼儿跑到教师面前。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其他幼儿快速找出该数的相邻数。
二、找找、画画,探究相邻数的规律。
教师:小猫开了一个卖饰品的商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商店橱窗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请你把书翻到第4页。
教师:小猫在橱窗里都放了什么?它忘记在中间格子里放东西了,中间的格子里应该放多少树叶?
幼儿自由探究,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探究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多一少一的规律。
教师:请你帮助小猫添上这些树叶。再看看中间格子里要放多少只苹果,几朵小花,也请你帮小猫添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快速完成任务。
集体简单交流操作结果。
三、钉钉子,找规律。
教师:小猫还在墙上钉了许多钉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排钉子是怎么排的,请你帮小猫把空行中的钉子钉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完成操作任务。引导画完的幼儿从上往下数一数,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找一找,连一连。
教师:红色的小鸡带朋友来到小猫的商店,看一看红色小鸡身上的数字,它的邻居是谁?请你用线连一连。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操作任务。
7.《百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七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据此,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综合练习——“去公园”,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习是教师安排的话,这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3.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初步培养观察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
请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数,说一句含有生活中的一个实际数字的话。
教师询问调查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对10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感知。】
二、开展分类、数数活动。
1.创设智慧老人和大家做游戏的情境。
2.讲清活动(游戏)要求:
(1)8人一组在组长带领下将盒中东西分成四类,由组长分配好哪两人分哪一类。
(2)两人合作用最快或最喜欢的方法一起数清各类东西的数量。
(3)每类东西都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3.学生游戏。
教师激情引入,电脑显示活动要求,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他们能否熟练数数,对不同数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学生看看盒中有哪几样东西。小组合作学习,先分类,再动手数数。
【8人小组的分类活动,旨在体现学习中的分工与协作。两人合作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数序,在共同数数中互相提示、检查。用最喜欢的方法数数,旨在体现个性化的学习。】
4.交流、汇报数数方法。
(1)请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激励评价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
学生展示数数方法,集体接数。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
(2)每当出现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当出现下列几种情况,请全班学生用此方法数数。
1个1个数——随意接数;2个2个数——数至50;5个5个数、10个10个数——数至100。
【只选此四种方法请学生接数,原因在于这四种方法学生易于接受,旦生活中较为常用。】
5.理解10个10是100。
(1)小棒演示。
①(电脑显示:一捆一捆出示小棒。)提问:看看这有几个10?
教师操作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并思考。
②(教师出示9捆小棒后)提问:几个10?是多少?再添1个10呢?引入:10个10是100。
教师操作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议论并归纳。
【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0个10是100”。】
(2)小树演示。
①(电脑演示先出示1棵树,再出示1排树——10棵,最后出示10排树。)提问:估计一下共有多少棵树?
教师要求说明估计的理由。学生观察并估计,讲清理由。
②验证:得出10个10是100棵。
学生数数。
③提问:100里有几个10?
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确“100里有10个10”,学习逆向思维。】
④进行环保教育。
(3)伸手指游戏。
①提问:每人有几根手指?请小组同学把手伸在一起,数数看有几根手指?学生进行伸手指活动。
②给第二组再添两个人,提问:几根手指?
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
【再次直观地使学生体验100有多少,加深对“10个10是100”的理解。】
6.展示数数本领。
(1)学生小组成员展示。要求:1个1个接数,每人只接1个数。
(2)反应训练:按要求抢答,每次只接1个数。1个1个数(49、69),2个2个数(38、58、68、78),5个5个数(75)。
(3)实际生活中数数,提问:我们班多少人?添上我和听课老师呢?(齐数)得出:数数时既不能多数,也不能少数。
教师提出生活问题。学生通过数数解决问题。
【在需进位处加强练习,提高学生数数正确率。能运用数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选择数数方法。
1.生活中数不同东西要学会选择比较合适的数法,举例数楼层、数本子。
教师进行操作和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可举例。
2.数点子。
(1)(红点子)提问:总数有多少个?你怎样这么快数出来?
教师操作电脑,横排出示红纽图。学生观察,讲数的方法。
(2)交流后得出:数排列较整齐的物品数量时要先找规律。
(3)(黄点子)先观察,后自己在书上圈,再在展台上展示、讲评。
教师操作电脑,竖排出示黄点子。学生圈点子,也可小组议一议。
【数实物过渡到数点子,看看学生是否能选择较合适的方法,但不作统一要求。】
3.看谁数得快。
(1)(出示方格图)提问:怎样数得快?可先观察,再小组讨论。
(2)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指屏幕讲解。
教师配合学生讲解,课件演示(移动、凑十、同样多)。
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直接向小老师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善于表达、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学生当小老师随时发问,体现平等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百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2)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以及摆一摆、解决问题等。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四、学情分析
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因此,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学会十进制计数法,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知道这写数的组成(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数的大小,能说出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注重的是将数的组成与数的计算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能结合现实情境,通过数的组成来进行口算。我个人认为本单元教学中要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十进制计数法;二是要重视数感的培养。
五、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十进制、位值制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矛盾,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教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找到,而且品种多样。在呈现方式上,教材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动、有游戏等。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教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如在数的组成、读书和写数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以及数学思考方法的获得。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
六、单元教学建议
1、抓住基本概念,切实掌握数的意义。
如教学例4时教师可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来理解数位的意义:
(1)要求学生用小棒摆出24,并说一说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让学生明白:2个十在十位上用2个珠子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用4个珠子表示,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一,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然后借助计数器正确地读写24。
2)可通过对比操作24和42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写完24后,可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拨珠表示42,在读写出来后,引导学生来对比24和42中的4和2各在什么位上?各表示什么意义?从而加深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2、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例9还是比较数的大小,只是一种模糊的比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层次来把握教学。
(1)先只出示金鱼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教学时可以先不出示三种金鱼的条数,直接用红金鱼和花金鱼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再用花金鱼和黑金鱼比较谁多谁少,从而得出红金鱼最多,黑金鱼最少。引导学生说出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再出示三种金鱼的条数,引导学生说出48比10多得多,10比48少得多,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从而达到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
3、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认识数离不开直观的学具。例如,例1中呈现的一堆“小棒”“第纳斯”木块等,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是多少,但可以把这些学具“结构化”:10根一捆、10个一列,强调“十进制”,这样的直观“结构化”的学具就能使学生一眼看出小棒的数量,感受“十进制”。
4、切实组织好实践活动。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七、分课时说教学重难点
8.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页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地位:《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较大的数有所认识并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究。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3、情感及价值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以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会读亿以内中间有0的数。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但学生对平时常见的较大的数还是缺乏体验,并且理解不够,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探究和操作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小组互动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亿以内数学的认识。
三、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用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讲法讲述法、直观演示法及练习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对新知识的认知,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研究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万以内数学的读、及数的组成。
1、读出下面各数:
6853 308 7060 2007 1039 10000
2、填空:
① 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3,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1,这个数是()。
② 108十位上是(),表示()个()。
③ 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8,百位上是4,十位上是0,个位上是9,这个 数是()。
④ 6725百位上是(),表示()个()。
⑤ 一个五位数,万位上是7,,千位上是2,百位上是0,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1,这个数是()。
⑥ 90415万位上是(),千位上是(),百位上是(),十位上是(),各位是()。(用PPT课件出示上述复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万以内数读书方法:(课件出示小记忆)
1、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2、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 尾不管有多少零都不读。数的组成:
8030 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用PPT课件演示教材的主题图:先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分图,让学生认真
观察,提问: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再出示全国
人口总数,问:你发现了什么?(数很大,很大)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探
讨这些大数怎么读?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揭示课题,并板书“亿以内数的认 识”。
1、以北京市1389000人口书为例,让学生试读。
2、通过PPT课件演示,回顾原来学过的数位名称。
3、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按照PPT课件演示,边拨边数边想:一千一千地数,一
直数到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认识10个一千是是一千万;再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同桌或者前后桌相 互交流,同理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了哪
些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4、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联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有数学头脑,通过拔珠、数数观察
发现了它们的规律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满十就 要向前一位进一。
5、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数级”。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市委,••••
亿位。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栏,并标明数级)从右向 左四位分一级,第一级市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同时告诉学生分
级线。(PPT课件动画演示)
6、学习数的组成。
(1)拨数,将13819000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来。(2)按数位顺序写出13819000,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 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8表示什么?百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位
上是几,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7、巩固练习,先演示PPT课件,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自主完成第4页“做 做”。
(1)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那些地方常用到万以上的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一题。
(四)小结强化,增强自信
小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
9.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九
隆湖五站小学
马冬梅
各位老师,大家好!
按照《隆湖五站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达标复核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实施方案,结合小专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实效》,在学校学科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精心设计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让我执教。下面我就这节课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三部分进行说课: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它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我的具体设计为: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常能听别人说起比100大的数,也从书上电视上看到过、听说过;更或许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起过,所以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却还没有数感。有的学生可能会按照100以内的数数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有不错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新课标指出: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要想完成以上教学目标,首先就要解决好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
1、“拐弯处”的数法。
2、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和学法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我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知识重点。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虽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弱,但是我还是决定要放手,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引导学生不断内化新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课标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体育馆场景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数的引入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的意义。进而引出新课: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出示三杯小棒(1号杯、2号杯、3号杯)师生对话:猜一猜哪一杯是1000根小棒?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
2、验证3号杯的小棒是不是1000根。数来源于数。因此,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这一环节我利用了计数器,因为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地沟通数的意义、数感的培养和读、写数方法的联系。师生共同数数的过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满十进一”。怎么验证?引导学生交流数的方法(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五十五十地数等等)。然后十根十根地数,学生数数,老师拨计数器,问:“通过老师拨珠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而引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3、1000怎么写?引出1000的读写。对照计数器认识计数单位“千”。
4、课件展示1000的组成,10根小棒捆成一小捆,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也就是100根),课件展示一个百是100,二个百是200,也就是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接着老师引领学生倒着数数,1000、900、800、700„„,然后老师问:“100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百是1000?”
(三)、数形结合,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
课标指出:自然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从数量抽象到数,抽象离不开直观的支撑和操作。例如:计数器、小棒、图形等等,让学生亲自的数一数,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学生数的过程也是一一对应的过程,同时感受具体的数量。又指出: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因此我在教学生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操作或感知环节:
1、课件展示5大捆小棒,9小捆小棒,6根小棒,读出来596。
2、让学生把596写到黑板上,让另一名学生把596拨到计数器上,老师问全体学生:他会怎么拨?(让学生把拨珠子的情况说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596这个数的组成的印象。)
3、老师指屏幕上的5大捆小棒,学生指着百位上的数字5,另一学生指着黑板上的数字5,问:它们都表示什么?生:5个百,然后一一对应十位、个位。4、596往后数5个数,597 598 599 600 601,师:“数到哪个数最难数?”(突出数数的难点)
(四)、1号杯的小棒巩固1000以内数的组成、满十进
一、以及数数。师:“1号杯的小棒介于1000和600之间,大约多少根呢?”生:700、800,师:想知道1号杯的小棒是多少根吗?拿出练习纸,写一写,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是让学生根据八百零三写数;画一画,是让学生把803画到计数器上;圈一圈是让学生在老师给出的9大捆小棒、9小捆小棒,9根小棒的图上把803圈出来。学生完成后进一步问学生“没有圈在里面的一共有多少根?”“圈了的和没圈的合起来一共是多少根?”老师进一步问:“3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这里添上一根小棒,小棒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用电子白板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满十进一”。接着让学生从803倒着说出5个数,803 802 801 800 799,进一步突破拐弯儿数的难点。
四、贴近生活,巩固新知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由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贴近生活,其本目的是希望通过具体的情境对大数加以感受,增加学生的数感。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使学生体会到“数”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具体设计为:
1、老师拿出1000根吸管与1000根小棒相比,让学生猜吸管的根数,使学生明白粗细的不同,1000根合在一起也是不一样的,老师进一步说,那1000根铅笔捆在一起,会多么粗呢?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2、利用课件“数正方体”环节,先让学生猜想:1000个小正方体会是什么形状?然后通过课件逐一出示:从1个小正方体变成10个小正方体,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多媒体的直观演示。通过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3、我们身边的数。
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五、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课件直观、立体,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刻。特别设计让学生亲自在白板上操作数的组成经历工程,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有所接触,以达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目的。
10.5以内的相邻数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十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5以内加法、减法的`PPT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老师播放PPT,出一些题目请幼儿来闯关,总共有5关,每闯一关成功,老师就奖励幼儿大大的笑脸贴纸。直到闯关结束。
(2)挑战游戏。完成信封的算式题。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奖励笑脸。
3、结束部分。
游戏:小动物找家。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动物身上都有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多少,就找到相应的门牌号码。老师事先在教室画上5个有号码的圈,幼儿听音乐开始去找家,当听到大灰狼出现的音乐,如果还没有找到家的幼儿,就要被大灰狼吃掉。(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玩两次,根据时间而定)。
【5以内的相邻数中班数学说课稿】推荐阅读:
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教学设计08-06
10以内的相邻数教案正确08-22
中班数学活动相邻数12-10
感知5以内的数量幼儿数学说课稿07-01
幼儿园小班数学《5以内的数》说课稿09-29
中班家长开放日数学教案:认识相邻数10-25
《相邻数》中班教案06-20
中班数学《6以内数的守恒》教案12-04
学前班数学相邻数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