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笔记

2024-08-25

管理经济学笔记(15篇)

1.管理经济学笔记 篇一

《经济与社会》读书笔记

一针

官僚制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合理性的高度体现,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是一个实施组织管理的严密的职能系统,它把整个社会变成一架非人格化的庞大机器,使一切社会行动都建立在功能效率关系上,以保障社会组织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现代社会中,组织管理的官僚制已经透到每一个社会生活领域中,体现了社会生活的理性化,以至于韦伯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命运”。

毋庸置疑,韦伯的官僚制模型作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在其诞生之初适应了工业化大生产的社会背景,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讲是一种颠覆性的进步,它开创了行政管理发展史上的新时代,推动了西方工业文明和经济繁荣。时至今日,官僚制组织结构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对人类社会依然存在着广泛的影响,纵观世界各国政府组织乃至企业集团,无一不是在官僚制的主体框架下确立的。但尽管如此,对官僚制的批判与反思自20 世纪40 年代以来却始终没有间断,尤其是进入 70 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欧美各国陆续进入“后官僚”时代,官僚制的弊端因社会环境的巨变而日渐显现出来,以新公共管理为代表的理论及运动对官僚制模式提出了诸多批判。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官僚制对行政人员人格的摧残,非人格化的严重导向,产生了官僚制的异化现象,行政人员的人格严重扭曲,从而导致了行政低效。

而要走出上述困境,重塑行政人员的人格将是提高政府行政效

能,解除官僚制弊端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一方面通过制度的设置突出行政人员的“公共人”特性以及加强对行政人员灵活性理念的灌输;另一方面要求行政人员要科学定位行为的目的性和树立个人伦理的自主性,内外结合,从而实现行政人员人格的再造和公共行政的有效实现。其中铸造政治与社会领导人的独立的政治人格尤为重要。尤其在当代中国,我们虽然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并未真正确立现代官僚制,现仍处于官僚化不足阶段,但几千年的传统官僚制度所累积的官僚惯性、沉疴已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创新改革发展的步伐,即使作为最高领导人,有时也不得不为官僚弊端所束缚。远如明朝万历皇帝,在个人抉择与传统礼制、文官集团意志的冲突中走上怄气的怠政之路,近如温家宝回顾自己十年总理生涯时感慨“总觉得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许多事情没有办好,有不少遗憾”。因此培育具有个性的、意志坚定目标明确、对自身行动充满信心并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领导人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这种领导人不仅要对从事的事业保持充沛的热情,对从事的事业怀有持续的信仰和毅力,同时他的行动必须体现出在信仰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均衡感。对此,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新一代领导集体发挥个人人格魅力,突破官僚束缚。在建设现代政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官僚体制的优势、规避其固有弊端,从而实现社会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2.管理经济学笔记 篇二

关键词:民主,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从Seymour Martin Lipset关于民主的社会经济先决条件的研究结论问世以来,很多社会学家对于民主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研究。Lipset在Political Man中的理论认为,一个特定国家的民主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他假设,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它就越容易保证民主。在一个对于欧国和拉美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财富、城市化和教育的合力对于保证民主有积极的作用。他总结到,在政治与经济诸方面的联系中,最广为认同的就是民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了。

在Lipset的理论指引下,很多学者沿着类似的思路进行了研究。Bilson认为,在一个寻租社会里,政府会利用政治手段强制的将收入再分配到政治权利集团手中,于是就束缚了社会成员自由的取得社会地位和收入。而经济的发展可以活跃社会中各经济要素,从而抑制这个过程。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与政治自由是正相关的。

相似的,Pennar等人认为经济发展到民主的过程是这样的,即经济发展使少数人先富起来,这种不平等使大部分穷人渴望平等,而只有通过民主才能达到这一点。先增加收入,再购买产品,再进行投资,然后接受更高的教育。而更高水平教育的民众会对政治和公民权利提出更高要求,于是民主产生。

最近,Burkhart和Lewis-Beck最近的研究,加上Londregan和Poole Feng进一步的实证分析,都认为经济发展促进民主的发展。Burkhart和Lewis-Beck的观点认为,我们不但可以说经济增长促进了民主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经济发展将导致民主的发展。

相反,Mancur Olson在一个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中谈到,是政治制度层面的因素最终导致经济发展。民主的制度比立志发展经济的专政政府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从现实来看,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得益于一个强势的执政者优越的经济政策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往往不能持久。而那些长期保持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往往是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Olson将民主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归功于其对于产权的保护。因为保障民主和保证公民个人权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是完全相同的。

在对待政权形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时,Sirowy Inkeles认为民主的进步和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的施展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Feng指出,政治经济自由促进了财产权利的保护和市场竞争,这又促进了经济增长。

Leblang认为民主间接的帮助经济增长是因为保证了更高水平的财产权利。私有产权为个人提供了生产和交换的动机。实证也证实了,保护产权的国家比不保护产权的国家经济发展快,民主社会比其他类型的国家更重视产权的保护。

因此,前人的研究没有提供一个权威的理论框架来解释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两者的因果关系始终不明确。但是,民主和经济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标,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民主更加进步,经济更加发展,所以确定民主与发展的因果关系在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基本框架和主要结论

(一)找到民主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

根据对于民主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背景的分析,对于两者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有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动员①,而社会动员又会促进政治动员,最后政权制度变得民主。从逻辑上来讲这是由于,经济增长使人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新观点,或者工业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这都促进了社会的向民主化的转型。与之相反,有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一个国家越来越民主,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快。只有在民主社会里,老百姓才有自信认为他们积累的财富会被尊重,才会志立于创造和积累财富。还有一些学者并没有找到经济发展和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发展并不直接导致更高水平的民主,因为民主的实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民主的政府自身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二)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民主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不言而喻。一方面,经济自发的按照自身规律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来运行;另一方面,民主会促进经济中各因素,包括厂商和消费者们,在长期的经济自由的前提下来运行。于是,找到理论依据来支持民主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为了研究经济增长和民主水平的因果关系,原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其原理十分简单,假设如果X导致Y那么X的变化一定优先于Y,除此之外,如果在模型中引入X的置后能比单独使用Y的置后更好的对Y进行预测,那么,X是Y的格兰杰原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样本中,34%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民主水平的格兰杰原因;31%的国家民主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9%的国家两者相互影响;25%的国家中两者没有表现出有相关关系。

(三)实证分析主要说明

相对于早期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主之间关系的研究,原文成果的进步意义在于:我们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案例中经济增长先于民主,这证实了Arat的发现,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民主水平的提高,在某一特定时段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民主水平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但不是因果关系。有趣的是,虽然和这个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论,Gonick和Rosh也做出了类似的结论。

但是,原文研究发现与Burkhart和Lewis Beck的不同。使用一个面板数据集,Burkhart和Lewis Beck也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和混合时间序列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是民主产生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民主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原文认为,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因果关系不能推广到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这两个研究中矛盾的结果可能是源于其实验设计、数据集或者变量的量化上的区别。

(四)文章主要结论

总之,基于对于32个发展中国家民主与发展关系的分析,原文不能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主水平的因果关系给出明确的结论。即将32个发展中国家的民主与经济增长率用明确可测量的指标来表示后,通过对其进行格兰杰检验来疏理出其因果关系的方向。原文实证研究的结论是,经济增长引起民主和民主引起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三、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为了回答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问题,原文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前人的研究中使用过的方法有许多优点。

首先,前人的研究基于横截面数据和多国数据。但是根据Jung和Marshall,一个横截面研究方法假定各个不同的国家是相同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而且,纵向的模型设计对于我们观察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动态过程是有必要的。

其次,前人的大多数研究暗中假定要么民主早于经济发展要么经济发展早于民主,但是两个方向在理论上都是可能的。但是用格兰杰的方法没有这种假定。

再次,前的研究表明,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有延时的关系。民主可能在一个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之后的若干年发生,或者经济繁荣可能在一国达到民主之后的若干年发生。但是,基本没有系统的研究这个关系。在这项研究中采用格兰杰方法将两个变量设定为内生的,可以考虑到一定时期内两个变量之间各种即期和延期的影响。因此,我们主要的贡献在于,基于之前研究的论据之上,关于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模型。

(二)不足之处

原文将民主细化为政治参与度、包含度、竞争性和民事自由等几个方面,再利用从1950年到1982年共三十二年中三十二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来分析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这样处理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文中没有详述民主四个方面是如何加权成为一个总的代表民主的变量的,那么可能作者对于这几方面在民主中所占的比例的判断不能非常客观。

二是,因为民主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是一个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三十二年的时间中,一段时间里是民主促进经济增长,在下一段时间就是经济增长促进民主,这就好像“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三十二年的时间里,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最后我们根据最后鸡和蛋的数量来判断到底是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这不太符合逻辑。

三是,将民主包含四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时间和效果可能不同,可能将一些民主和增长的相互作用相抵消了。也就是说,政治参与度促进经济增长时,竞争性也能会抑制经济增长,那么这两种作用的结果就抵消了。而这三方面的因素可能都是影响原文最后无法获得一个明确的结论的原因。

四、方法启示和理论启示

首先,以后试图分析民主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因果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简单的将民主用可以测量的数据来表示。因为我们只想直接找到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追求几个复杂的和细微的区别而将民主分解的做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目标。但是,未来这个领域的工作会给我们提供更为复杂的对于民主的量化要求。

其次,我们关于民主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的研究发现基于将民主与经济发展简单的量化,这也表明了影响两者因果关系判断中其他可能因素的存在。这些其他可能因素包括对于发展时间的测量,地理物理学因素,比如,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比如鼓励出口和进口补贴,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冷战联合,国内的制度原因比如被统一的制度环境所孤立,政府稳定和世界系统中的地位。

这些可能的影响会单一的或联合的对于民主发展关系发生影响的观点是不太正确的。比如各国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达到不同的成果。在南韩和台湾鼓励出口的政策带来了它们显著的经济增长。那么,如果我们说,采用不同的发展计划可能影响他们各自经济增长前景和民主的话也是符合逻辑的。同样,一个国家坚定的参与美国冷战同盟并对于美国有着重要地缘政治价值的国家,相对于那些没有加入冷战联盟的国家,其面对的市场准入挑战是不同的。美国的盟友向美国出口产品时,常常享受特别的市场准入代遇。但是美国对其盟友的影响会对这些国家的民主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令人信服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懂得把握不同国家经济与民主的独特属性来具体分析其增长与民主的关系。我们之所以想找到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是想在了解民主与经济交互作用的机制之后,通过对民主和经济的变量进行一定的调节来让“鸡生出更多的蛋,蛋生出更多的鸡”,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进步。但是,对于民主制度的设计和促进经济增长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对方,又是与具体的国家和该国政治经济的属性分不开的。可以理解为不同种类的鸡生蛋的速度,和蛋孵化出小鸡的速度不同。所以想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相反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此,原文的结论“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可能正是这个问题研究的终点。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的关于民主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机制等知识更有利于我们制定经济政策,通过调节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与民主的进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参考文献

【1】Microeconomic Theory,Mas-Colell,Whinston, and Green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Democracy and Economic Growth:A Causal Analysis Uk Heo,Alexander C.Tan Comparative Politics,Vol.33,No.4(Jul.,2001),pp. 463-473

3.借助有道云笔记管理待办事项 篇三

首先,小金在iPhone上访问APP Store,搜索并安装有道云笔记。使用网易账号登录有道云笔记,单击左下角的“新建笔记”按钮,进入新建界面,在这里选择“待办”,进入待办笔记界面,输入待办内容,依次添加待办事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小金决定为某些重要的工作事项添加提示,单击某一待办事项,可以为其设置提醒(如图1),这里添加的提醒可以在运行有道云笔记的所有平台上收到提醒内容。

以后,小金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http://note.youdao.com/web/(当然也可以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操作),登录之后可以在云端查看在iPhone上记录的待办事项,满足提醒条件之后,网页端会自动弹出提醒消息(如图2)。在完成某一待办事项之后,点击工具栏中的“编辑”按钮,就可以在该事项前的方框中打勾进行标记,打勾之后,该事项上会出现一条删除线,在其他任一平台登录有道云笔记访问待办事项,这些待办事项的内容和进度情况也可以一目了然(如图3)。

4.管理经济学笔记 篇四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培训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培训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一、培训与开发的组织体系

1.设立培训与开发机构,要考虑两个因素:

(1)组织的规模;(2)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在大型组织中,一般设置专门的培训与开发机构,具体有两种模式:

(1)培训与开发机构隶属于人力资源部,是其中的一个部门。

(2)培训与开发机构与人力资源部并列,是组织的一个独立部门。

前者的优点:便于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培训与开发计划。

缺点:无法体现培训与开发在组中的战略位置,而且会受到其他工作影响,难以保证培训与开发的力度和连续性。

后者刚好相反。此外,两个部门并列,难免会发生冲突。

企业大学是独立的培训与开发机构的一种扩展模式。

二、培训与开发的组织管理:

(一)培训与开发部门的职能:

1.制定支持企业战略的培训与开发战略;

2.分析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与开发的需要;

3.形成满足这些需要的建议和计划;

4.制定年度培训与开发计划;

5.制定年度培训与开发的预算;

6.确定企业内外部的培训与开发的资源;

7.具体安排各种培训与开发的课程;

8.帮助和指导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计划;

9.管理好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档案;

10.维护培训与开发的场地和设施。

(二)管理层的培训与开发责任:

直线经理承担主要责任。

三、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估(掌握)

应用最广的是层次评估模型,将评估内容分为:反应、学习、行为、结果、投资收益等五个方面。

(一)评估的内容:

1.反应评估:评估受训人员的主观感受和看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评估方式。常用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应用最为普遍。

2.学习评估:重点是:学到了什么?

评价知识、技能、态度

评价方法:知识——笔试;技能——实际操作;态度——自我评价的态度量表

3.工作行为的评估:重点是行为上有什么改变

评价方法:面谈、直接观察、绩效监测、行为评价量表。其中,最常用的方法:行为评价量表

4.结果的评估:硬指标和软指标

结果如何是组织进行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的最重要内容

硬指标(产出、质量、成本、时间)

软指标(工作习惯、工作满意度、主动性、顾客服务等)。

5.投资收益评估

(二)评估的时机

1.培训与开发结束时的评估

2.培训与开发的回任评估

(三)评估的方法

1.评估方法的分类:

(1)控制实验法:

是评估培训与开发效果最好、最正规的方法

不适用于那些难于找到量化绩效指标的培训与开发项目或活动

(2)问卷调查法:

是常用的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估方法。

问卷收集的信息包括:受训人员对培训与开发项目的看法;受训人员所学的知识、技能;受训人员所学的新知识的能力;培训与开发的目标是否达成。

2.具体的评估的办法:

1)培训开发结束时的评估方法:

利用知识或技能测验评定培训与开发的效果

设计工作态度调查问卷来评定培训与开发的效果;

利用调查表来征询受训人员对于培训与开发的建议;

记录培训与开发期间受训人员得出席情况;

根据培训与开发的责任人、协助人员等的报告评估培训与开发的效果;

根据受训人员在培训与开发结束时的成绩来评估培训与开发的结果。

2)回任工作评估的方法:

培训与开发结束一段时间,调查受训人员工作的绩效改善;

实地观察受训人员的工作实况来评估培训与开发的效果;

调查受训员工的上下级主管和下属;

分析受训人员的人事记录资料来评估培训与开发的效果。

根据受训人员是否达到工作的标准;

根据培训与开发活动的目标。

(四)培训与开发的评估报告:

评估的过程

评估的内容

评估的方法

5.《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五

《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著。第一章: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1、欺骗是一种经济行为:更小的成本,更大的收益。

2、行为的动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不同的机制会导致人们按照不同的动机行事。案例:以小额罚款来遏制幼儿园家长迟到问题,实际上将取得相反的效果。因为之前人们尽量不迟到是基于一种社会和道德动机,但是有罚款制度之后,人们将用罚款来“购买迟到的权利”,行为将尊崇经济动机。(I:这是行为经济学中典型的锚定问题)

3、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数学方法来发现欺骗行为的存在。相扑运动也存在欺骗行为(比赛放水)。

4、一个自觉付款购买甜饼的案例,说明欺骗行为是广泛存在的,同时也证明了“人类内在的诚信问题”:“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自私,他都会坚守一些原则,去维护别人的利益,让别人感到幸福,虽然他可能并不会从中获得什么(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甜饼付款的数据表明,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会被人察觉的时候,他仍有87%的概率控制住自己不去做邪恶的事情。(I:未必,如果考虑风险,可能很多人不作恶,只是因为他们觉得从期望上来说,偷一个甜饼的收益是负的。如果不是甜饼,而是钻石,可能这个不作恶的概率会极大下降,因为收益期望极大提高了)

第二章:三K党跟房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本章主要讨论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拥有更多的信息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比如对价格的制定。博弈论的一些基本知识,无新意。

案例1:戴维森·肯尼迪通过公布3K党的“秘密信息”,有效打击了3K党。

案例2:由于有网站将各家保险公司在定期寿险的价格做了详细的搜集和对比,导致了这一项目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争得客户,除了降价别无他法。

案例3:地产广告问题,说明: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比较具体而直接的广告语会更加促进消费。

案例4:针对大型约会网站上个人资料的分析:大部分人喜欢吹牛,夸大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相貌和经济收入。自称金发的女性远超出美国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人只是染的而已)。

第三章: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

本章实际上讨论了两个主题。

主题一:“传统智慧”——人们经常会把那些便利的,以及与我们的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认定为真理,并努力拒绝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或跟我们的生活常识格格不入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会接受那些有助于提升我们自尊的东西(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 John Kenneth Galbraith)。实际上这个概念类似于“信息制造真像”、“知识制造真理”这样的表述,以及培根所说的“族类、洞穴和剧场假象”的综合体。

案例1: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米奇·斯尼戴尔(Mitch Snyder)的人为美国无家可归者奔走,为此他不惜信口开河地捏造了非常夸张的数据,获得了公众的关注。

案例2:亚特拉大警察在90年代前半期也曾经隐瞒大量的犯罪报道,因为他们要改变城市的暴力形象。

案例3:警察通常会制造这样一种假象:警察与之毒贩的对抗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是因为毒贩经济优越,设备精良。

主题二:关于毒贩的真实经济情况。贩毒网络基本上和资本主义企业没大区别,甚至和“麦当劳”非常类似。真正高收入的只是金字塔结构顶层的犯罪分子,而小罗罗们的收入,甚至低于美国法定的最低收入标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一起,因为他们非常穷困。

第四章:犯罪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这一章有点意思,它反映出我们理所当然的“经验和逻辑”与统计数据之间的巨大差距。

关于犯罪率下降的问题:

1、犯罪率下降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几乎没有关系。人们经验上认为,良好的经济形势会使得大家“安居乐业”而较少地犯罪,但研究表明,失业率下降1%,只会对非暴力犯罪产生1%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失业率下降了2%,而非暴力犯罪下降了40%。

2、死刑的威慑对犯罪率下降的影响很小。

3、美国警力的增加,对犯罪率的降低大约只有10%的贡献,换言之,增加警力对犯罪的影响较小。

4、新的巡管策略对犯罪率的影响不大。

5、禁枪和犯罪率下降无太大关系。典型反例:瑞典几乎至少人手一枪,但犯罪率仍然较低。而所谓“允许携带枪支而使罪犯退却”也不能有效遏制犯罪。

6、真正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犯罪率急剧下降密切相关的,是70年代的堕胎合法化。堕胎导致那些“易犯罪人群”在90年代之后并没有大规模出现(一个超级有争议的看法)。

第五章: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

本章无太多有有价值的内容。

第六章:名字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吗

统计数据表明,黑人和白人给孩子起名时,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偏好。存在一些“很黑人”或者“很白人”的名字。其他无太多有价值内容。

通过对各章的理解,感觉经济确实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本来那些“传统智慧”就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了,现在发现“传统智慧”之外居然还有很多我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东西。突然想起凤凰卫视阮次山说过的一句话“许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其实都是有关联的”。

这本书其实没有一个很连贯的主题,所以我的笔记也会比较零散。请注意,下面这些记录不一定全部是作者写出来的,有部分内容是我的体会和总结。好了,请大家跟我一起享受一下这趟“魔鬼”之旅吧。

1、有的人说,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研究人们动机的学科:人们怎样得到自己想要或者需要的东西?这里最大的变数在于人,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即便都是理性的参与者,面对相同选择时,由于动机不同,做出的决定是不一样的。《魔鬼经济学》里面讲到的有些例子就是,研究人的动机中不被常人注意到的一点,探求隐藏在每个事物后面的真相,以此并分析它们对社会最终发展的影响。

2、传统智慧—指那些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有钱有势的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整理的说法。

3、动机一般分为三种: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经济动机比较好理解,社会动机是指人们不想让其他人看到自己做一些错误的事情,是出于一种维护自己外在形象的需要;道德动机是指人们不愿意去做一些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是出于一种维护自己内在形象的需要。

4、任何激励本身都是一种平衡的结果,关键是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把握好平衡。

5、无论人类设计出了怎样的激励机制,总是会有一群聪明或者不那么聪明的人在试图寻找方法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6、如何来做数据分析:1)明确分析的目的,即做数据分析是想得出关于哪方面的一个结论。2)明确你有什么数据,或者说为了做这次数据分析你还有可能收集到哪些数据。3)根据目的和现状,先要判断你是否有可能通过这批数据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有些情况下,有 2

可能你竭尽全力得到的数据仍然没法支撑你最后的结论。比如数据不稳定,始终有10%的误差,但要得到想要的结论误差必须控制在5%以内,那么用这批数据来分析就是不恰当的。4)在得出结论前如果有一些预估,会更快的让你达到目的,也能很好的帮你避免误差。根据你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根据别人的经验,或者其他数据,对于最终结论和一些中间数据你是可以做出一些预判的。横向对比会很有帮助,比如产品线的横向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横向对比。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结论,但最终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是心中有数的。但切忌为了你心中的那个结论,捏造数据或者带有偏向性的进行分析。5)对数据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尤其是中间结论,一旦发现不对就应该多次或从多方面进行验证。6)还有3类误区是需要避免的:只关心数据结果,不关心过程(比如,就知道那个广告的流量大,没注意那个广告比别的大三倍);只看大数据,不看小数据(比如,只发现交易量疯狂增长了,没注意虚假交易疯狂上升了);只看数据表象,不看发展过程(比如,只知道现在的行业分布均衡,没发现曲线的前方已经出现裂痕)。

7、大量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表明,根据提供者以及具体情景的不同,人们会愿意为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支配不同的价格。所以,最有活力的经济模式从最开始的产业经济(制造业)开始,发展到前几年的服务经济,最近又演变成了体验经济(注重为不同客户提供最佳的体验),当然,现在体验经济还比较弱小,但是迟早会成燎原之势的。

8、无论一个人多么自私,他都会坚守一些原则,去维护别人的利益,让别人感到幸福,虽然他可能并不会从中得到什么。----亚当斯密

9、信息不对称会改变你在交锋中所处的地位。比如房地产中介很容易利用一些他知道而你不知道的信息黑你一把。但信息社会带来两个问题,1)如何确定你自己拥有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如果你以为对方不知道,结果对方不但知道,而且还清楚你不知道他知道,那么你就处于劣势了。2)如果确定信息的真实有效?或者准确地讲是对于你当前处境的正确性?很多信息的正确性都是依赖于一定背景的,使用这些信息时你要清楚的知道对你当前的处境是否适用。

10、激励确实会激发人们去做某件事情的热情,但最终结果如何,主要得看当前激励带给他的价值,以及他为此而付出的成本。因此,要想一个人去做某事,给他的诱惑要足够高,要想他不去做某事,给他的代价要足够高。但是请注意,这个不是绝对的,上述只对普适情况有效。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具体如何选择还取决于当时的背景。

11、不要轻易相信用户的描述,甚至是选择。比如sony对于新psp颜色的用户测验,被测用户都选择白色(好像是这个,不太确定了),结果最后带回家作为礼物的psp却都选的黑色。因为用户做出一个选择除了经济成本,还有社会成本和道德风险。但是大批量的数据至少还是能说明绝大多数用户的最终选择。

12、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要用数据说话,找出背后的真相。

13、人们总是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

14、为什么有人愿意从事高风险却又低收入的工作?是因为他们还处在这个行业的最底层,一旦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那么他们就过上了低风险却又高收入的工作。(貌似跟以前的国企有点类似,现在又不一样了)

15、当很多人愿意竞争(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能够竞争)一份工作的时候,这份工作其实就不具备太大竞争力了。

16、要想在竞争中晋级,你必须证明自己拥有相应的能力。

17、“破窗理论”: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如果过几天大家对此毫无所觉的话,那么他会觉得打破窗户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他很有可能会打破所有窗户进而烧掉整栋大楼。

18、“破窗理论”说明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不要忽视小的错误,对自己也是。

19、人们对不可控的东西存在一种恐惧。大多数的人都愿意相信一个可以控制、看得见摸得

着的东西(哪怕这是一种风险,人们都不会非常害怕),而不是那些遥不可及或难以控制的因素。这个在《上帝掷骰子吗?》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到时候再细谈。20、另一个有点类似的:人们会对迫在眉睫的问题感到恐慌,但对于长期的隐患却浑然不觉。温水煮青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要迫使一个人采取行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明白事情的紧迫性。

21、研究表明,在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养成过程当中,基因大约会占到50%的因素。

22、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他,而不是教导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不想要孩子看电视,那么你最好也少看。但是父母施加这种影响的时候也要注意,最好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并让他自由发展,而不是限制他只能往你预设的那个方向发展。(好吧,我得承认,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而且是在中国这种环境之下)

23、父母本身的特点比父母的教育行为对孩子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即“父母自己是怎么做的”比“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更能够影响孩子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4、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但在长期的交往中,第一印象的影响会逐步减弱,你本身的特质开始发挥作用。

6.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 篇六

2009110019 简力

不得不说实话,我是个相当笨拙的人,年纪轻轻,就落下糊涂的毛病,真是羞愧;又一说,是母亲的遗传,头脑简单,反应迟钝,说了你未必相信。总之(我很讨厌这个词),我缺乏机灵,但心肠不坏;笨嘴拙舌,又孤僻自卑。

我虽然承认自己轻微弱智,但因此热爱追求真理。我在蒙昧中清醒,去寻解除这黑暗的药。求助于人,周围虽不乏高明敏慧之士,但都热爱事业和金钱,没时间和我探讨分外之事;无法,只有读书,沿着哲人之路,拾人牙慧,也算开阔了见识,增长了智慧。我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很让一部分人不解,或嘲笑,或讥讽,不得人心。实在不明白,愚蠢的我真的不可救药?

说真话,以我的水平,读完这本书相当吃力,原因有三:一,记忆力差且粗心;二,抽象思维混乱;三,想象力浅薄。即便是这样,我囫囵吞枣,鸭子食蜗牛般读完了此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有些失望,书上所讲的东西和理论大多是常识,没有我认为的像一个新世界。但这些常识都是我之前忽略掉的,作者拿来分析,得出结论,显现道理,高明之处就在于此。这本书,我的文档显示900页,我以每天50页的速度阅读。最后一天,急于求成,看完了最后一百页。我怀着侥幸心理,浮光掠影,得过且过,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读其他的专著和解释社会经济现象了。

《原理》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对人的解读。在分析经济时,首先要研究人,人的位置被放在主导地位,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人的习俗、习惯和民族心理都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地域的不同,经济不同;施行经济政策时,需要因地制宜。书中谈到教育,谈到工业对工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的意义。比如,劳动时间过长,工人工资过低,他就无法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他自身对政治权利和文化艺术的无知,又影响后代的茁壮成长。陷入穷困的循环,而少有才俊之士的出现。这就要求政府,施行良好的福利政策,给工人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对自身技能和社会生活更多的追求。

研究经济学或好的经济学家一定要具备以下几点:知觉、想象、推理、同情和谨慎的能力。如若具备这几点,可以说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一切自然科学的研究要求也大致如此。起先我对其中一个词颇感意外,经济学是理性抽象的科学,为何要具备“同情”一词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没有“同情”心,经济学就成了冷冰冰的律令,失去了它的灵魂。经济学的目的是让这个世界繁荣,但其根本是让大多数人,尤其是穷人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此书的轮调也正是印证了这点。这就要谈到国民收入的分配,这也是是对整个财富的再分配,对资本家课以重税和遗产税,让让穷人得到补助,不使贫富差距过大,就是对公平的最好的保障。国民收入分配这一章节,我却没能读懂,实在遗憾。

7.管理经济学笔记 篇七

现象

Q企业营销中心为了赶在年底前发起最后一次促销战役,市场部所有干部都加班至深夜。

第二天一早,满脸倦意的营销总监来到办公室,将彻夜修改、最终定稿的促销方案交与内勤小李。吩咐她马上通过公司网站向全国渠道公布,同时发短信提醒各代理商立刻上网下载。

由于全天都有重要会议,营销总监到下班时才想起询问此事执行得如何。结果,他被告知由于公司发送短信的公用手机欠费,目前无法通知代理商上网。

活动方案放到了网上,渠道、终端却不知情,营销总监大为光火。这么多人加班一晚争取来的宝贵时间,竟然被一名内勤人员的懒惰轻易浪费掉了。促销晚一天,公司要损失几十万块,谁能担待得起?

此时的小李却满腹委屈,提出两点理由:

1按照财务流程缴手机费,请款、审批、报销等环节,都要等总监签字才可以办,领导去开会了,耽误了能怪我吗?

2外出缴费这样的公事需要行政部派车,但必须登记排队,自己等了一天也没排到,这也不是我的问题呀!

小李越是解释,营销总监就越是恨得矛根疼。

企业给你们开工资是让你吃闲饭的吗?!实在不行,自己掏钱先垫上,打个车就办了,这还需要领导吩咐吗!

工作总是不推不动,上司这边已是火烧眉毛了,下属怎么就敢在一旁隔岸观火呢?

“权小利小”员工的特殊申诉方式

在关键事件上让领导着急上火,有时只是下级的一种特殊申诉方式。小李这样做的目的,潜意识里是在向领导表达自己平日工作中所受的委屈。

Q企业办公地点远离市区,有许多公事需要行政部派车。而小李在公司里地位较低,每次都很难申请到车,为此不知受了多少气。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小李总是自己想办法,求人搭顺风车,或者坐公交车,但这种默默无闻的牺牲,没有任何补偿,甚至得不到上级的一句表扬。

所以,小李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让总监体会到自己的不易,最少帮忙协调行政部,减少工作中的困难。

虽然知道“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她认为,不在关键的时候刺痛一下上级,是不会引起足够重视的。

为减少挨批的风险,小李还借口“必须遵守财务规定”,只不过是想让自己显得更加“无辜”一些。

这样的员工不负责任、不顾大局,当然应该严肃处理。但大发雷霆的批评或苦口婆心的劝导,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在这种特殊的申诉方式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员工对自身的权、利的抱怨:

权:平时得到的授权不足,事事需要请示汇报。紧急情况下打车,到时候能不能报销?百元额度内的权力都没有,领导没发话,只能等靠要。

利:得不到任何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平时做好了后勤保障,奖金也没见多发;偶尔做错了事,只要能讲出理由,一般也不被追究,工作结果好坏与个人利益关系不大。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在“权小、利小”的状态下,员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必然之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下属“权、利”之间的配比。

权与利的四种组合

“责、权、利”三者之中,权与利的组合往往决定了责任能否落实。权与利有四种关系,搞不清这些关系,一个组织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1权大利小:导致“权力寻租”。

“权力寻租”,简单讲就是权钱交易,把手中的权“租”给他人换取利益。

现实的例子就是修高速公路时总有人“前腐后继”。某个交通局长,掌握着数十亿元资金的审批权,而这项工作对他本人利在哪里?干好了,不会给他100万元奖金;干坏了,也不会罚他50万元。正负激励都不够明晰,所以舞弊的冲动就相当大。

严惩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权大利小这种失衡关系一天不改变,腐败的温床总会存在,总会滋养一代代蛀虫。

高薪养廉要多高的薪水才能使权与利平衡?所以根本的出路只能在于分权。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在企业中,如采购、行政,广告宣传等部门就是三大“潮湿”之地,细菌是少不了的,如果分权的事做不好,权力高度集中于个人,多高的奖金也不如贪占来得快。

2权小利大:引发“内耗冲突”。

一只可怜的狗,两米外放着一大块肉,这就是利;但链子只有一米长,这就是权。权小而利大,狗一定会拼命地挣扎。结果不是狗挣脱了管理控制,就是链子拉断了狗脖子。

给了足够的利益诱惑,却不授予相应的权力,上下级就天天处于“资源争夺战”之中。

权小利大会引起“内耗冲突”,优秀的员工会受到致命伤害。

企业中惯以利益诱惑员工,奖励提成都能制定得十分诱人,却忘了给相应的权。有些民营企业长不大的根源就在于此,授权时总是不放心,链子紧得很,放多大的一块肉也就都没有了价值。

3权大利大:胜似“亲力亲为”。

权大利大,管理者就可以放下“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思想包袱。这时候每一名员工都成了老板,你不必管他,他也和你一样负责。

比如你是一个照顾孩子的保姆。主人家足够坦诚,孩子有错你可以像父母一样管教,打骂也不心疼,这就是权;孩子有出息了,长大也养你的老,回报你,这就是利。权与利都大了,保姆对孩子会像亲生骨肉一样疼爱。

在企业中,职业经理人正是处于保姆的角色。老板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孩子,但可惜不能时时都在。交给别人去管时,总是惴惴不安。所以恨不得立出所有的规矩,但总有挂一漏万的遗憾。

在权大利大的情况下,委托与信任机制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

不管对中高层还是基层,按这种方式对待都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4权小利小:催生“消极怠工”。

权小利小是执行力不佳的主要原因,权小导致“这件事我不可能做好”,利小导致“这件事做好了对我也没用”。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消极怠工就成了多数人的最优选择。即谁都不愿意做无结果的努力,进行无收益的投入。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这是一种通病。

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授权不足导致权小,同样是企业员工不思进取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消极状态是授权与激励都没有达标的综合产物。

在Q企业上面的实例之中,如果在激励方式上做一些改变,比如对小李平时主动解决问题及时给予表彰;同时在授权方式做一点调整,比如小额交通费用支出不必事先批准,后面那样离谱的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要改变员工隔岸观火,管理者对于授权机制與激励机制建设就不可以袖手旁观。

“权、利”的新木桶理论

在许多情况下,授权与激励要同时改变、同步提高,才能对企业管理发挥有益作用,这可以称之为关于“权、利”的新木桶理论。

传统的木桶理论指出:一只水桶

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现实中,企业最短的“板”往往不止一块。当权、利同为短板时,它们之间是有连带作用的,只把一块短板加长,会导致另一块短板产生新的副作用,使企业管理更加恶化。

实例一:加强激励却无授权,只会推波助澜

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推不动的消极状态曾让Q企业管理者十分头疼。

不少人把办公室当成了网吧——聊天、打游戏、看电影;把出差当成旅游——利用职务之便游山玩水,消板怠工现象严重。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公司推出7全新的激励政策,奖金与各区域销量严格挂钩,最高年度奖励可达20万元以上。对于年收入平均为5万元左右的业务代表来说,这无疑极具吸引力。

没想到一年下来,公司总体销售未出现明显提升,还增添了更头疼的事。

新问题一:骨干员工纷纷辞职

由于只改变激励政策未同时加强授权,一些能力较强的业务人员对公司充满怨气。

区域内广告审批权、代理商的设立与撤换权、促销物品发放权、个人出差地点支配权等运作市场的必要权力都没有下放,还集中在总监及中层经理手中。平时,业务人员与管理干部冲突严重,明明有好的方法却实施不了,眼看着重奖却拿不到,让骨干人员对未来丧失了信心,只能愤然离职。

新问题二:短视行为频繁出现

为拿到高额奖励,在得到授权不足的前提下,不少人打起了“违规操作”的主意。

比如,在招商过程中随意许诺,只要新代理商加大今年的提货额,明年就给予什么样的好处或优惠,而实际上根本无法兑现。

再如,为增加本地区销量,默许或暗示代理商窜货。

业务人员明知这样做对公司长远利益并无好处,但在重赏的利益驱使下,过去不敢做或不值得做的旁门左道,一下子都翻了出来。

回顾一下权与利的四种组合关系,上述现象就不难理解:

只加强激励时,业务人员从过去的“权小利小”状态中,一下进入“权小利大”的另一种不健康状态。由于权、利配比仍处于失衡之中,“消极怠工”的慢性病没解决,又增加“自毁长城”、“涸泽而渔”的急性病。

实例二:加强授权却无激励,越改问题越多

为改变营销中层干部工作不够主动的状况,Q企业曾一度把集中于總监个人的关键权力下放至市场、企划等各部门经理,却未同时加强激励。

这样,经理层手中广告费审批、工程价格制定、促销品发放等权力一下子增大了,每年过手金额数千万元,但销售业绩好坏与他们个人挂钩不明显,还是按照管理职位拿平均奖。于是经理层“权力寻租”的情况开始批量出现,利用广告费拿回扣、利用工程洽谈干私活、利用促销品换取代理商好处的事情多了起来。

过去部门经理工作虽然不够积极,但最少还能廉洁奉公,现在连这一点也很难做到了。这就是从“权小利小”状态进入了“权大利小”状态产生的新问题。

无论“激励机制”还是“授权机制”,如果缺少彼此之间的呼应,单独加强哪一方面,都有可能产生负效果,欲速而不达。业务人员权小利大,经理层权大利小,这种不平衡会使两个层级都失去努力的动机。

所以,权、和必须匹配。

今日切记:

1执行力与权力分配。企业执行力不佳时,管理者往往会问一句:这是员工的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有时两者都不是。在员工身上找原因,方向就错了。看一看授权机制与激励机制是否到位,答案会更清晰。

与其埋怨员工与企业不是一条心,不如看一下是什么造成了员工落后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

2孙子兵法:上下同欲者胜。

8.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 篇八

收获最大的是这两个关键词:

机会成本――当你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所放弃的。专业解释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边际效用――这个词,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都有一定的含义,我更喜欢社会学的含义,即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但这是一个极度正常的现象,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不信你可以试试。

其它还有很多政府层面的,就是宏观的一些东西:

一、人们总是面临取舍,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这两者不是都可以得到完美的,总需要取舍。

二、贸易总能改善生活,在我们工作中,分工合作总会比一个人工作的效率高些,流水线的例子很容易理解这一现象。贸易会让我们很容易享受世界各地的美好。

三、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虽然不是绝对,但我们还是得感谢这小小的通货膨胀率,不然也许我们会失业呢。

9.城市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九

本书作者是美国学者阿瑟·奥沙利文,本书作为MPA系列教材之一,我认为它具有的特色及表达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也与我们的专业有着一定的联系。我对本书的特点总的感受有:第一,作者将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极好地运用到城市问题的探究之中。从城市的地租与土地利用等与经济学研究对象相关度较高的问题,到城市贫困、种族隔离、教育与犯罪等社会问题,作者都从经济学角度给予透彻的分析,既让读者再次体验到经济学的魅力,又使大家能挖掘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经济原因。第二,本书的研究内容突破了一般城市经济学主要关注的城市布局与管理等城市问题的局限,不仅分析了传统的城市问题,还探究了大部分城市问题的相关性;不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政府应采取的政策,还分析了政府政策的效应;不仅分析了政策的主体效应,还预测了公共政策的空间效应。第三,本书的资料、图片十分详实,是一部理论性和实证性都很强的著作。第四,尽管它是一部应用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却十分通俗易懂,完全没有晦涩、脱离读者之感,阅读它后我们会有一种经济学就 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感觉。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经济发展使城市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由最初单一方面的交换中心发展为商业、制造业、服务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多方面的中心;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半径扩大、中心点增多和扩散……,这使城市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需要研究。城市经济学便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探究城市问题的学说,它是一门较新的应用经济学学科,既是公共管理等管理学专业、高层次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又是实际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应该学习的理论。住房上的种族隔离对中心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影响。还介绍了一些引起贫困的其他原因并讨论了一些反贫困政策,包括福利制度最新的全面变革——这一变革要求大多数接受福利救助者去工作以换取有限的国家补助。看得出来,反映的这些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本书比典型的城市经济学教科书所覆盖的范围更广,它完成一个学期的城市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强调城市间位置分析的课程。

本书是为大学本科城市经济学和城市事务课的教学使用而著,同时它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如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本书所使用的经济学概念不超出典型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范围,所以修过这一课程的学生能够迅速读通这本书。为了方便那些对微观经济学仅限于导论阶段的学生或者仅仅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所涉及概念有所了解的学生。

10.管理经济学笔记 篇十

【关键词】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当代经济管理实践 启示

1.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向来都比较注重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虽然,经济管理思想历经了诸多的变革,但始终都是把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

1.1中国农业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分散和小型的并且把自然经济作为基础的村庄以及城镇要使这种社会结构长期稳定下米,就必定要求有个能进行有效管理的经济思想米指导。

1.2在经济管理的方法上,要以经验和理性为互补,农业主产始终坚持不懈的坚持要对经验、实际以及应用加以重视那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上始终拿出一种理-陆的态度来进行,把管理活动摆在实实在在的农业管理上来。

1.3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加之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两者结合就行形成了中庸精神,在管理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在经济管理行为上,始终保持稳步前行,不过分偏离,始终以中和、适度、协调以及平衡的思想来发展农业经济。

因此,农业是我国的固国之本,要想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运用到现在的社会上去,应该从农业抓起,总结过去的不足,这样才有更好的未来。

2.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学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由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来的,他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由经验转向科学的思想,这就代表着人类开始凭借行事的行为模式,按照科学的规范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所以,总的来看,企企业管理的发展史是从古典理论阶段转向行为科学的阶段,再转向现代管理理论,这样脉脉相传,分支众多,就形成了犹如大网般的企业管理体系。任何理论经典都不是横空出世的,这都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加上后人的创新、修改,有了时代的特色,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体制就不会凋谢,会愈发的茁壮。

3.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在货币金融管理中的应用

从古至今人们就喜欢把货币和金融联系在起,这时从供需关系以及管理的角度的出来的结论。在我国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中,人们直关注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就那官方的价格来说,人们始终依照市价始终以谷米为基础的标准来进行定价的,这样就导致了农业和商业孰轻孰重的争论向依照粮价来判断两者的关系。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货币管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就是百姓的货币贬值,货币升值,以官为中心,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在这之后,秦始皇对货币进行了统 ,不允许私自铸币,从而引出了谷币专用的铸锻,这也是比较极端的。

从上述的各朝各代,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这完完全全可以被我们当成经验的例子。古代就有高利贷形式的存在,也就是当今社会的接待和利息的经济活动,但是他们的模式是对的,在实施过程却是一种剥削的行为,这也是我国朝代更换频繁的而原因,有剥削就会有反抗。所以对于,我国古代的前车之鉴,我们就要采取方法政策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那就需要我们的经济管理了。

4.扎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上的邓小平经济营理思想促进了当代经济管理工作的繁荣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是在传统的优秀的经济管理理论中发展而来的,他对传统经济思想管理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并进行创新发展,从而提出了具有较强科学。盹的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其实,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经济方而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它是人类的一大财富,蕴含着诸多决策以及组织等方面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更为重要的是里面包含的经济管理哲理理论更是让人受益匪浅。邓小平正是在这 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扬,从而实现了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及现代化。此外,邓小平一直反复强调的是要对人类文明的一切理论成果进行采纳并加以借鉴,对传统的一些文化要加以重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快经济管理的制度化以及定型化,为科学的经济管理的建立做好铺垫,这也就是邓小平思想的精神支柱,邓小平思想经受住了经济发展的考验,已成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号思想,极其富有科学性。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最有效的证明。

在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引下,是我国在经济管理的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管是在农业生产方面,还是企业管理方而,不管是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办或是微观经济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罕目前为止,扩大了基层经济单位的自主权,也增强了经济的活力,多重视和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式也相继进行了伞而的推广,企业电基本上都具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企业组织结构方而也得到了伞面的调整,各部门、各企业、各地区都进行了交流合作,实行了经济联合,尽量做到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共同发展。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电由此而向间接管理转变,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各种经济手段来进果。

结语

最后,对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它的出现有它的时代背景,如果我们要将它套用在我们自己的年代,就要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在其中找到适合现在经济发展的思想,对于它正确的地方我们要学习,并去思考,运用到我们的经济社会中去,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的管理思想,我们还要从得到教训,深思其失败的原因。如果要我们的经济不断进步,就要改变,去改良我们的传统思想,学习其中的精华,这样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才能真正的给我们以启示,将来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斯坦利-L-布鲁、兰迪.R.格兰特著,《经济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勇勤.需供管演进假说--探索经济史研究新体系[期刊论文]一南都学坛,2006.

[3]何梦笔.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J].经济研究,2007.

[4]张觉.商君书校滓[M].长沙:岳麓书社,2006.Moncv China财经界.

[5] 张宝凤.政府机构改革跳出“怪圈”的思考[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5(06).

[6] 郭连成,李卿燕.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安全相关性[J].世界经济. 2005(11).

[7] 史记.政府规模与政府机构改革[J].发展. 2005(10).

[8] 王章维,马运瑞.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教训与可行对策[J].新视野. 2005(03) .

[9] 周馮琦,鲍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部有害性规制[J].上海经济研究. 2005(03).

[10] 沈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优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2).

11.《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十一

第一次拿起《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是因为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我,牛奶可乐怎么会有经济学的学问呢?翻开目录,里面的问题更是使我对这本产生极大地兴趣,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拒却不会亮?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予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dvd和cd的尺寸一样大,但dvd包装盒却比cd包装盒要大得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在解释这些各色各样的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说道“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问题,也许就如作者所说急于去书中寻求答案,可当看完以后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其它的问题时,却会发现经济学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我认为经济学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学问,可当我欣然接受它后,他便会成为我的一把利剑,从此思考问题又多了一种角度,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种体会。

12.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十二

我不想去深究智者与计算机天才,纵然生活少不了启明星与精密仪器,可理论与代码的纷杂使我困倦。而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似乎是个好的学习对象,至少他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对我来说是的。

经济学的房屋很多,它们并不欢迎过路行人的停歇,也许有行人知道这个房子的名字与位置,可没有钥匙也没有进门暗号,最多在屋外绕个圈寻处稍宽的屋檐避避雨。可我想要进门。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书里的解释是水与花生米对酒精饮料的需求量造成不同的影响,水与酒是不相容的会降低顾客对酒的需求,而喝酒配一碟花生米似乎是常态,反而成本更高的花生米能够提升顾客酒精饮料的需求,从而制造更多的利益。这又让我想到一句话“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而这似乎又会牵扯到机会成本、稀缺性、无补偿负面外部性与边际成本,一系列的概念向我砸来。

拓展不是必须的,但如果只研究一句话,那么拓展就是必须的。学习会带来思考,思考进而带动更进一步的学习。那么从花生米、水与酒的供求关系,到一句话牵扯的概念,这些都是思考的组成。我不可能现在立刻抛下身上所有的事去了解酒吧的运营,因为算上路费与时间,我会觉得自己很亏。于是我通过看书,翻阅目录找寻想要的,可这同样也需要时间,而我获得的也是另一个人的见解而已。这亏吗?我不知道。亏损是相对的,比如购买电子书与纸质书。网络很便捷,可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眼睛不好,字体颜色与广告,这些可以算作你的购买成本。而纸质书,携带不方便,书店里可能没货需要调货,网上购买快递也有时间,这也都是成本。哪个更亏我也没有答案,只能说,我更喜欢哪个,在某种状态某种环境下我更喜欢哪个,如此而已。

再回到“免费”这个话题,我记得书里还有个问题叫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的确,大多数企业不止卖一种货物,用不着对每一件货物索取高于其成本的费用。其实只要总收入高于总成本就行了。并且,饮料的利润也很大,“一杯只值几毛钱的冰茶、软性饮料加苏打水一类,餐厅一般要收2美元”,倘若只是追求免费续杯去点饮料,那餐厅必然是稳赚的,毕竟喝够本非常的困难,若是不巧造成了生理上的不适,那是又一笔意外的额外开销。

13.军队资产管理立法的经济学研究 篇十三

关键词:军队资产管理立法;性质;功能;对策

军队资产是国家所有,由军队依法占有、使用、管理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及权利,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军队资产管理立法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军队资产管理立法性质研究

法理学认为立法是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社会规范的活动。依据《宪法》和《立法法》,所谓特定主体是指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军队资产管理的立法是指具有军事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其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军队资产管理法律规范的活动,属于军事立法的范畴。“所有的规则实际上都是相互冲突的期待与利益的一种混合物的产物”,军队资产管理立法其实就是把军队资产管理行为纳入法律调整的框架,确认、保护和调节其中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法律指引、预测、强制、评价和教育的规范作用,使得军队资产管理行为规范化、有序化,其本质就是运用正式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国家安全。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军队资产管理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稀缺性。军队资产及军队资产管理立法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为了实现其效益最大化,必须进行选择、优化和合理配置。当前军队资产管理法律制度无论是质还是量相对于国家和军队来说都是匾乏的,日益增多的军队资产管理问题不断地对这种匾乏性进行挑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转变为稀缺性。因此为了在现阶段最大化地实现其法律效益,就必须进行选择、优化和合理配置,因为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军队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的稀缺性而引发的经济性。第二,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的消费只能在保持其完整性的情况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受。军队资产管理立法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同样不能被割裂开来使用和解释。在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中,虽然根据立法主体的不同有法律、军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之分,但各级各类立法要遵循“根据宪法、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规章;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原则,不允许军队或地方部门违反宪法的基本规定搞自己的一套,以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第三,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针对军队资产管理立法这一公共物品的接受者(守法者)而言的。军队资产管理立法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军队资产管理立法的生产(即军队资产管理法律的制定)由国家垄断。这种立法产品的垄断生产,不因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生产成本,也不会减少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例如,某民营厂家甲依法取得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平等竞标等权利时,不会导致军队资产管理法律制度成本的持续增加,同时也不会使其在其他领域的权利散失或发生减损,更不会使另一民营厂家乙散失或减少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因此公共物品在既定数量下,服务的对象愈多,愈值得生产,经济学理论中谓之“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是按零边际成本来衡量成本”。

二、军队资产管理立法功能研究

法律制度是约束和监督人治、克服统治者的有限理性、帮助制度变迁节约成本的有效武器。其本身是最强硬的制度,它的作用是使得相互抗衡的各方在可共同接受的成本基础上达成妥协,让制度变迁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尽可能满足更多人的福利和效用,限制约束既得利益集团依据主观偏好进行的制度变迁选择,避免人为造成的制度不足和制度过剩。

首先,军队资产管理立法能降低军队资产管理的交易成本。约翰•J.沃莱斯和诺思(1986)的实证研究表明,197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被消耗于交易因素。立法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这是立法的基本功能之一。立法所立之法律制度为节约交易费用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交易费用的节约则是市场秩序稳定有序的主要标志。许多法律制度被制定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的立法能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其次,军队资产管理立法为在军队资产管理中实现合作创造条件。立法的一个功能就是使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变得更易理解和更可预见,从而不同个人之间的协调也就更易于发生,以此增进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往。经济活动具有高度复杂的相互关联性,因此对他人行为的预测就成为个人选择的必要前提。但信息的不完全、理性的有限性及道德判断的分歧使人的行为往往难以确定,唯有在一定的法律制度框架下,人的行为才具有可预知性。传统经济学强调了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竞争,而忽略了合作。如果说竞争能够给人们带来活力与效率的话,那么合作能够给人们带来和谐、稳定的秩序与高效率。在军队资产管理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有竞争,而且还有合作,立法的功能就是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把阻碍合作得以进行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军队资产管理立法能够向人们提供关于行动的信息。军队资产管理立法规定人们在进行军队资产管理一系列活动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也就等于告诉了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借助立法提供的信息,人们可以确定自己的行动,一般来说,只要自己的行动是符合规则的,他的行动就能达到目的。借助立法提供的信息,人们也可以预期他人的行动。由于人的行动是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是和他人的行动互动的,因而获悉他人的行动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知道他人的行动,知道他人对自己行动的反应,才能决定自己的行动,才能合理地调节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四,军队资产管理立法能够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立法的激励,可以规定人们行为的方向,改变人们的偏好,影响人们的选择。任何立法都有激励功能,但不同的立法产生激励效应不一样,对社会来说,激励程度的大小差异,足以决定发展的快慢。军队资产管理立法的激励功能主要是针对军队资产管理者而言的,在军队资产管理中,立法通过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或压抑什么把信息传达出来,借助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得以监督执行。

第五,军队资产管理立法能够约束军队资产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都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显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结构必然会使市场秩序形成混乱。立法决定了人的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立法的限制或约束是必要的,正是因为它的存在,社会才可能稳定,秩序才可能形成。如果每个人都凭个人的好恶或个人利益而损人利己,社会必然陷入混乱或无序。

三、完善军队资产管理立法研究

通过上述从经济学角度对军队资产管理立法性质及功能的分析,我们认为立法对于军队资产管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队资产管理法规制度建设与完善是保障军队资产有效管理的制度基础,然而目前军队资产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却并不完善。为了使军队国有资产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严、违法必究,军队对其占有和使用的资产实行规范化管理,必须通过确立起完整配套的军队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来对军队资产实施科学管理。

首先军队国有资产主体即国家要尽快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法》,作为指导包括军队资产管理在内的全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大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应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颁布的,是规范包括军队资产管理在内的全国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调整包括军队资产管理在内的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的总体法律文件。它在军队资产管理法规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军队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法律,是军队资产管理法规的“母法”。其所处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层次高、权威性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决定其是军队系统制定其他军队资产管理法规的依据。

其次,军队资产管理立法还包括对《军队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修改。如目前指导全军国有资产管理纲领性文件是2004年6月正式颁发的《军队国有资产管理規定》,就其内容来看只是对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作一般性规定,对资产具体的管理程序没有制订较为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对于一些交叉性的资产管理仍存在着没有做出明确分工管理规定、对军队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作了描述性处罚规定,操作性不强等缺陷。军队资产管理立法作为产生和变动法的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制定、修改和废止军队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的活动。所谓制定,是指享有立法权的机关创立新的军队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的活动,它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遍的立法形式。所谓修改,是指军队资产管理立法主体修改、完善尚在实施的军队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文件的活动。作为军队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调整对象的军队资产管理关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当某种或某一类军队资产管理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原有的调整这种或这类关系的军队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就必然会出现与之不相适应的情况,就需要对原有的规范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所谓废止,是指军队资产管理立法主体废除和终止某项军队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的活动。军队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的废止是原有军队资产管理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或完全消失而导致的结果。当军队资产管理某一类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有的军队资产管理法律规范就会逐步失去、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或是原有的调整对象因情况变化已不复存在,使法律规范失去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立法主体在重新颁发这一类法规时,通过必要的方式对原来的法规进行废止。因此,应当对于《军队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中一些交叉性的资产管理做出明确分工管理规定,并增强该规定的可操作性等。

第三,作为军队资产管理相对主体的军队必须加快军队资产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步伐,健全配套的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一般以通知的形式颁发。这一层次的法规要突出确定性和可操作性,主要是细化规定,制定操作办法和管理标准,调整军队资产管理系统内部关系,规范军队资产管理行为,主要包括军队资产管理办法、实施办法和军队资产管理标准等,在《军队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可考虑制订军队国有资产各单项法律法规,如制订《军队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处罚细则》、《军队国有资产流失查处规定》、《军队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监督条令》、《军队国资产预算管理法规》、《军队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实施细则》等。

参考文献

[1]张山新.军事法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2]汪全胜.立法效益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3]郭道晖.法理学精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梁木生,彭伟.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弊端及其应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6).

[5]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4.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 篇十四

一、贯彻思想领先的原则,总览学校常规管理规划。

一是要坚持学校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学校管理工作应保证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育人场所,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使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合乎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合乎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学校管理活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来实现的。三是要坚持思想领先。学校管理要自始至终加强恩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学校工作,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贯彻内外协调的原则,开展学校公关常规管理。

要把学校视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必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使学校管理工作效率在校内外交互影响作用中不断提高。注意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五种关系:一是学校管理工作与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关系。要正确贯彻有关政策法规。二是学校管理工作和社会各条战线的发展水平、工作状况的关系。要采取措施,使之相互协调。三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家庭以及校外教育机关的关系。学校要主动利用校外的条件,统一校内外的教育要求和措施。四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所在地周围环境的关系。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协助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五是学校管理工作与科学理论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

三、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落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应以教学为主,因为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在完成育人任务中是一条基本途径,它占用的时间也最多。历史经验证明,不以教学力主,不抓住这个“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学校总体工作效能就无从取得。第一,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查阅教与学的资料和调查研究等渠道,以了解教学;通过亲自兼课,以参加教学。第二,要跳出教学第一线。

15.经济学读书笔记5 篇十五

而违背基本假设问题的处理则构成了单方程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主要内容,在如何解决回归元相关,异方差性,自相关等问题中,在许多检验这些问题的程序中,经济学家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假设,我对为何要做这些假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不是片面的去批判和否定这些假设。以前一直认为很多实际情况完全不满足这些假设,那我们这样有什么意义,现在我知道,任何一种理论方法在它提出的时候都要尽量简单化,只有给出很多假设,在最初的时候,这种理论模型才能建立起来,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本质的东西,而后随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提高,我们就可以逐步放宽这些假设,从而使理论更加完善,因此我也对易老师批评我错误理解高老师那本书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高鸿业老师那本书是抓住了经济现状本质的问题。也了解到我们研究生做论文,先探究某个经济学理论研究到哪一步了,其实也就是探究他是在什么前提假设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我们要继续进行研究,就要尝试突破他的假设,这样如果能够进行,那就是创新。

再者易老师您问我为什么说:“传统的厂商理论认为厂商规模大小无关”,哪里有这个前提,书中的关于企业的本质和边界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在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中,厂商组织的规模大小无关紧要,其特征由所生产产品的特征加以刻画。”(你认真去看看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可能是学生有点张冠李戴,把传统厂商理论和传统新古典理论给混淆了。

在盛威同学上周的笔记中提到了“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数学化,经济学越来越像高深的数学推导。对于这一发展形式,有些人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我也有自己的感触,是哪些人在提出抨击呢,就我现在了解的,詹姆斯·托宾和弗里德曼似乎都对这个现象表示了深深的惋惜,托宾强调的是宏观经济学方面,托宾认为行为代表人最优化产生“宏观经济”的行为方程,依赖于较强形式的“微观基础”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错误,并且牺牲了太多宏观经济学的本质,把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的最优化归并为单个行为人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这样已经使宏观经济学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也不能说完全错误,现在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或者主流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均有一个代表性经济人模型,回归到代表性经济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为基础,你们要记住没有完美的理论)。而弗里德曼则认为经济学越来越成为数学的不可思议的分支,不再处理经济学问题了,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和退化是真实的,但分析工具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想说我不能单纯的因为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里含有大量数学公式推导或者

他批判凯恩斯的理论缺乏一些微观基础,而认为他说这话有点自相矛盾,那是因为我对经济学中到底什么才是朝数学方向发展的范式完全不清楚。而这俩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对现代经济学发展方向的批判,我是否应该赞同或者说相信他们的说法呢,因为介于宏观经济学目前难以达成的众多共识,或许也有伟大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上一篇:英语学习计划 201下一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