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25-01-16

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一

参加中小学校务管理研讨会心得体会

黄羊川高级小学 黄玉鹏

3月23日、24日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小学校务管理学习班,为期两天,虽辛苦但兴奋,聆听了四位专家报告。整个报告会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异彩纷呈。专家们对办学的前治引领,无不让人心生敬仰,虽然时间短暂,却仿佛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名校长办学独特见解,让我豁然开朗,使我重新审视了教育,发现了教育一片海阔天空,感悟到办学需要远见的卓识与聪明才智,“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培训,整理笔记,盘点收获,体会很肤浅,认识很深刻,现汇报如下:

一、情景简录影响深刻之地方。

四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如何经营学校,学校的管理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让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他们都以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为依托,用自己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各自独到的见解,他们有主见,有远见,有创见,以其专业修养和人格魅力引领学校的发展。他们的报告紧紧围绕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学校文化建设,实效德育和学校品牌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改革的创造性和迫切性,以大量的详实的案例,阐述了实施高效精品课的必要性和教育以人为本的意义。他们的大胆创新教育教学,勇于改革,不愧为“学者、智者、勇者、行者”。专家的报告,指点迷津,洗脑洗心,各校长的经历,励志激情,鞭策奋进。

二、提升自己需要虚心学习

两天的学习虽短,角色的互换,懂得了虚心、诚恳,听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敏锐、渊博,如此才气从何而来,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朝朝暮暮,年年岁岁,日复一日,永不停息,永远止境的学习。要积极投入到读书学习,让读书学习成为我们所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厚积薄发。

对于教育,从内心来说,我是没有把它当成事业的,所以谈不上热爱,所以我也不可能有那么深层的理解,所以在工作上也就谈不上成就感。回想自己从教二十余年,这二十多年,就如同一个三轮车夫为了养家糊口,在街上拖了几十年的板车,送走一天又一天,拉完一车又一车的货,最后,就只剩下一身的汗水。而我看到这几位校长,他们也是从普通老师一步一步走向管理岗位,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事业推向成功。就像张景浩校长说的,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坚持,才会成功。也许,从一开始,我就没有给自己定下明确的人生方向,没有给自己定规划正确的事业前途。在前行中,我对自己没有恒心与毅力坚持,曾经在某一段行程中出现过的光辉灿烂,我没有好好地把握住,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以致当过程中出现一些阴霾的时候,我把自己弄丢了,也把目标弄丢了。十多年的工作与生活,我也曾经想像过自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把一所学校办成精品学校,会在某一处建立一个师生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的乐园,可惜的是,这种美好的愿景只是昙花一现地在我的教育生涯中闪过,也让我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归根结底,就是自己不够坚持。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以此为契机,振作精神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二

邹丽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文学素养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营养,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心得。通过这次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观摩会,我深深的感觉阅读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主题阅读学习中要像更多的优秀教师学习,改进自己的主题阅读方法,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环节: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3.搜集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文本、图片、音像)以及跟课文主题、体裁相同,思想内容相近的文章。

课前准备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在准备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互相交流沟通。通过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趋向科学合理。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加深体验和感悟,为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准备。同时,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会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心得体会。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然后,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小组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

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可进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编演课本剧等活动。

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阅读,精博结合。

按照我们进行的主题教学课题实验的思想,以原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为依托,确定教学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对教材进行重组、删减或补充,选编与单元教材同一题材的范文佳作,以及主题阅读丛书作为阅读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尽量多地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这部分内容可作为略读材料处理,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面研读课文时运用的学习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 2 可以得到较系统的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自主内化的目的。

这样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学一课带一串,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四、课外延伸,加强实践。

小小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问题讨论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学生引发开去,适量为学生推荐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让学生到更多鲜活的语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体验,进而将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学会关注现实生活。

3.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三

烈山区二实小

郝学华

我于2012年3月3日、4日两天参加了淮北市全国小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了专家和名师的课,感受颇丰,受益匪浅。下面,我从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关于朗读

在新课标实验稿里,就强调了朗读在小学语文课里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学论著也阐述了朗读的作用及方法。但实际的语文课上,还是鲜有学生的朗朗书声,老师的指导也是蜻蜓点水。由此,导致了学生整体朗读水平不高,不会读书者更是大有人在。学生书都不会读,更别说表达等语文能力了。

听了于永正和贾志敏两位名师的课,让人如沐春风,心头豁然开朗!对,语文课就是这样上的,朗读教学就该这样进行。

两位名师都是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反观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两课时的教学内容,谁又能用一节课来引领学生读书呢?更重要的是,这些名师的课中,看不出机械的读书,重复无用的读书。在不着痕迹中,让生愿读,乐读,会读,把读书当做一种享受。这样一节课读下来,还有什么课文内容学生不懂呢?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于老师先自己范读课文,读得是惟妙惟肖,博得听课教师阵阵掌声。读完后,于老师总结道:“朗读要读得自然,读谁像谁。”之后,找学生上前和他进行表演读。一同学演读女儿,于老师演读妈妈。在表演中,学生演读得不到位,于老师又进行指导。结果,两人表演得声情并茂。后来又互换角色演读,效果同样很好。下面的学生看着、听着、享受着,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会了朗读。

而在指导病房里妈妈说的一段话时,于老师引导:“病很重的人是怎样的?”结果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于老师在这一节课的朗读指导中,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学生朗读做到了“读谁像谁”。

而贾志敏老师的课,更是强调了读书的三个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说着简单,但在平时的语文课中,能理解这三个标准并能做到少有。听力贾志敏老师的这节课,我才真正理解了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读书标准的含义。贾老师引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小孩读书就像说话,这才是读书”诠释了这三个标准。回头想想我们听过的课,我们自己上过的课,有多少做到了指导学生读书像说话?

在教学中,贾老师由指导学生读词开始,就要求学生干净利落地读词,为下面指导朗读文章打下基础。针对学生读不好书的情况下(学生读书时老是有拖音的现象,不像平时的说话),贾老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贾老师自己范读,引读,指导学生反复读,直到学生熟能成诵,彻底教会了学生朗读,使学生做到了读书像说话。

于永正和贾志敏两位名师的课,都教会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书读好了,读透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关于“教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时都是认为自己是教语文的。但参加了这么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就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我们平时的课堂是在“教课文”,而不是在“教语文”。

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和理论讲座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教课文”所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析课文,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教语文”重在引导学生认好字,写好字,读好书,积累运用好语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

正像于永正老师所说“忘掉课文内容和老师的分析,剩下的就是所学到的”。但是,反观我们的语文教育留给了学生什么呢?是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重点词句的含义,是课文内容的重复„„如果把这些都忘掉,学生还有什么呢?著名专家吴忠豪说:“教师读文本的深度解读对学生不一定有好处,课堂里,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应用。”

如何做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美丽转身呢?吴忠豪教授引用了新课标里的五个关键词:运用、积累、方法、实践、读书,对如何去真正的“教语文”,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次观摩研讨会里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也正是围绕着这五个关键词来组织教学的。他们的课,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语文课,明白了如何去教语文!

一天半的时间,十二课时的教学研讨,让我感到意犹未尽。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修定后的课标精神。正如课标所写“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他们的教学,给我们指明了以后语文教学的方向!我们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会沉浸于语文课堂的快乐之中。

4.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四

界岭镇中心小学

李正红

2016年12月1日至2日历时2天的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在快乐与和谐,促进与收获共存的场景中落下了帏幕。我作为一名乡镇农村学校的数学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本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观摩研讨活动由以往的单一课堂观摩教学活动,变为有价值课堂教学研讨。更加注重了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的研讨功能。这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如何真正落实“尝试教学法”“导交悟用”“五步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经过历时2天的观摩和探讨,我觉得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首先,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开创了教研活动的新思路:9节课堂教学观摩课-----四位教师对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区教研室李治老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有价值的专题讲座。” 体现一个全新的活动方式,突显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构想。

其次,在 2天 的时间里共进行了 9节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参赛教师的付出与智慧,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节课都很好的展现和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和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执教的 9个课题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数的初步认识》 《角的认识》《口算除法》《圆的认识》 《垂直与平行》《用字母表示数》。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如何抓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令我们回味无穷。通过这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观摩研讨培训活动,我们的收获是丰盛的,我们的感受是不同寻常的。

一、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是开展教学活动,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次活动中,除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外,老师们更注重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起到了有效的营造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积极作用。如王仕召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学生汇报演示交流。最后教师直观形象的用电脑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巧妙的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遵循数学教学 “直观---抽象”的规律,既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又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五

—青岛之行有感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魏茉莉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观摩研讨会”。首先感谢王校长、关校长给予我和王丹这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2天的听课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此行让我领略到了四川、大连、青岛3个省市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及成都的樊波老师、大连的于业宏老师、青岛的孙洪老师、大庆的李雪花老师及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刘兆义老师的精彩点评和经验汇报。刚才王丹老师已对6节优质课的所感所受与大家分享了,那么我就听几位专家的经验报告中的一些心得谈一下。我会从三方面来谈

1、课标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引航

2、到位,但不越位。

3、给学生搭建平台,给他们有更多实践机会

一、课标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引航

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每一位讲课教师在反思、专家在点评时都会提到课标。在众位中有一位权威专家,英语特级教师刘兆义老师谈了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刘老师的整个报告中,谈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课标,他告诉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看看课标的要求是什么,很多老师在制定课标时喜欢说大话、空话。例如有老师设定“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准确抓取课文大意的能力”;“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辩论的能力”等目标就很泛,最终无法评价教与学的效果。1 其实靠一节课根本完不成这种大的目标。的确,我在制定目标时就有些大,词语用大了,确实不好把握。我们的课标中有很准确的词语供我们使用,如:能通过看图、听录音和教师的演示理解某句型的意义;能在示例和教师的提示的帮助下用某句型说出„„。我们这次学习中有一位老师在讲感恩节一课是这样这样制定她的教学目标的:

1、所有的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2、所有的学生应该可以理解并说出单词;thanksgiving ,important ,special ,November.3、大多数学生能够模仿课文和说出中心句“Families are together.They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They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they.”

4、一些学生能够联系其他节日学习本课。

5、所有学生愿意对其他人说谢谢。这位郭老师将目标完成对象设为所有,大多数,一些,而不是笼统的学生能够完成某目标,这就为后面教学奠定了非常明晰的思路,降低了难度。大家每一学科都有课标,我们学校就很重视教师对课标的学习,但每次任务已下发,我不知大家是怎么样,我是看了课标不下10次,但每次只看大框框,最后看完以后等于没看。我觉得通过这次学习,课标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一下跳到榜首,我会带领我们英语组全体成员认真细致的研读课标一二级和三级目标。并且在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时真的拿出课标对照书写,我想目标制定准确了,细致了,大话少了,我们在教的过程和孩子在学的过程都会更轻松,更容易。

二、到位,但不越位。

大家看到这几个字,是不是感到挺精辟的一句话。我想很多老师都听说小学要取消开放英语课这一消息,这一消息也不是空穴来风,我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确实有人呼吁了,我看了原因,呼吁的人是这样说的:“现在时代不同了,我国现在已进入了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就我国娃娃智力和语言发育的实际情况看,统一要求小学开设英语、片面追求英语成绩的提高,既不实际,也毫无必要。如果作为兴趣来学习英语倒也无可厚非,但现在学外语主要是为了择校,而不是兴趣的需要。”其实我们小学老师也很困惑,不知该怎么讲,是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呢,还是为了适应中考打下坚实的单词语法基础。在孙弘老师的评课中为我指明了方向,她是这样说的:“针对中学老师总抱怨小学老师教孩子单词太少,语法太少这一现象,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教出的孩子到中学有更多的兴趣,好的习惯比会更多单词语法更好,我们应该做到到位但不越位。”确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我们很多小学老师就是越位了,把知识教难了,重知识而轻兴趣,才会让小学开设英语课引起质疑。我想我们今后应给自己定好位,为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努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中学老师输送一批爱学英语,会学英语的孩子。做到到位,但不越位。我想这样才更能显示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并不多余。

三、给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更多实践机会。

在青岛的孙泓老师经验总结中,提到他们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英语活动,并展示了2组学生现场为电影配音的片段,我在这给大家看期中的一个视频。(播放视频)看到这个视频,我想大家一定也跟我一样很震撼,包括当时在青岛参加会议的所有老师都很震撼,大家没有想到我们小学的孩子能说出这么好听,这么生动的英语。我想如果不是现场看到听到,我也不会相信孩子有这种潜力。震撼之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在学校举行的六一活动中就表现出他们跟平时不同的一面,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平台,需要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我市在11月份要举行一次学生课本剧表演才艺大赛,这正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英语组各年级的老师一定会重视这次比赛,让孩子秀出阳光学生风采,为校争光。以上我谈的这3点是我们所有不同学科都能借鉴,参考的地方,在这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对你们的教学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跟我们英语本学科教学有关的细节方面就不跟大家一一分享了,我会在组内教研中一起和组内成员一起学习。

6.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六

一、三节课共有的特点:

首先,参赛教师的科学基本功很扎实,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解释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扎扎实实的掌握知识,才能踏踏实实的教育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上,从容的驾驭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了实物,出事直观教具,还尽量创造条件,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展示或再现身边的事物,以缩短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才能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上,从容的驾驭课堂。

其次,重视实验的作用。科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联系得越紧密越巧妙,学生感受亦越深,越能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科学离不开科学探究,但之前听课很多老师是为了在课堂上有探究而设计探究,显得只有形式而无真正效果。而这三节课,每一节都有很多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小实验,小探究,有趣而又有意义。学生既动手动脑,又准确地落实了知识。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即聚合性思维,更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即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科学和科技活动中鼓励学生求异,促进学生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科学课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刺激学生的创新的欲望,是十分必要的。总之,科学课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其切入点很多,关键在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善于捕捉和把握创新的契机,设计和组织好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激情,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我认为三节课共同存在的问题:(个人看法)

1、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这时我们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2、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对于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我们教师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4、我认为教师要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当然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

5、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是否该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果因为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三、科学实验课是否该这样上?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统一。那么要实现这个转变,加强和改进实验的教学方法就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优势,使科学课变为动手、动脑课,变为实践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检验真理的深刻含义。

一、改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

原来实验课

现在实验课

实验前

演示一遍实验,反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实验欲望。

实验时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注意自己的操作,强调纪律。

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学生间可以讨论、交流。

实验后

不允许随便交谈,走动,教师作讲评。

让学生自己评价和小结,并要求学生查找该实验的补充资料。

7.参加市小学科学研讨课学习体会 篇七

在11月1日至11月2日,我参加了市小学科学研讨课活动,有幸领略了四位名师的风范,可谓是受益匪浅。作为我自己,心灵上受到了莫大的震撼,浅显的了解暗箱的教学方法。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堂设计的精心巧妙。

从老师的课堂中可以看出:教师系统的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教学目标明确。老师能够巧妙、灵活的运用解暗箱设计教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思维的重要,以及猜想的魅力。教师以丰厚的资料为依托,引导学生反复感知那些可感知的事物的外部情况,研究有关事实,抓住推理的突破口,间接推断出事物的内部构造和机理,并在头脑中加以再造想像,从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像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邢丽梅老师执教的《地震》一课,课堂设计层层递进,教学扎实,步步为营。因为地震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但根据一定的可感知的外部情况,可以间接推断出来。教师课前就利用云台山的地质地貌图片进行交流,让学生感知。然后结合地震的电影片段,家乡马灵山的地层以及“一步跨一亿”的视频,让学生进行了三次有层次性的猜想。最后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揭开暗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像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有感于名师的风范。

听了名师的这四节课,我真的是眼前一亮,心理上恍然大悟。每位老师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人文色彩。他们朴实而有高度,温婉优雅,有着良好的亲和力;他们的课堂层次清晰,主线比较明确,尊重学生,能够关注学生欲望和兴趣,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师生对话是平等的,交流是真诚的,活动是有效的。我欣喜的发现,教师成功的成为了学生的伙伴,和学生一起思考、观察、探究、交流,师生之间达到一种默契。小组讨论交流落实到实处,使学生自发地投身到探究活动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如颜世萍老师教学的《四季更替》时,老师确定出暗箱是地球的公转,然后通过学生可以感知到的种种现象,抓住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为突破口。但是当探究进行到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这个地方时,学生怎么也说不出来,而颜老师却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处处为学生考虑,让他们继续探究。宽松的探究氛围、充裕的探究时间,使每个学生充满激情地投身其中,最后学生还是被颜老师叫回来的……

三、教师语言的魅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有特定的对象和独特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是整个课堂的纽带,教师语言的巧妙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课堂语言的简洁精练和严谨。

(1)教师简洁精练的语言,给了学生明确的指示,引领学生去思考。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就像是一颗颗发光的珠子,它们散落在那里,漂亮吗?如果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再挂在那里,那应该是多么的耀眼呀!例如:在周晓静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呼吸》一课,导出课题后,周老师顺势接住:关于呼吸,你想研究什么哪?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为什么要呼吸?……师接着引导,要想研究为什么要呼吸,先要知道呼出的是什么气体?吸进的是什么气体?谁来猜猜?就这样一步步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知不觉就被引领到探究的过程中去了。

(2)教师语言的严谨,可以给学生的思考提供依据,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思考?例如:在邢丽梅执教的《地震》一课,她前面利用图片和视频进行了三个猜想,她分别运用了这样三句话:①根据同学们的经验,你认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②通过交流,你觉得地震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③你现在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其次,教师贴切、有针对性的评价性语言。当学生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老师可以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探究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夸奖他:你们真是爱动脑的孩子!这几位老师都是做得很好,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丰富了我们的课堂。还有吴老师的幽默,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8.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八

仁怀市茅台二小 袁 伟

2013年5月4 日和5日 ,我参加了在贵师大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听取了罗才军、薛法根、朱文君、蔡骏、张祖庆、蒋军晶六位全国知名教师的课.一、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

名师薛法根老师就此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学生知道的,我们不教;学生自己读了就懂的,我们不教;老师教了学生不懂的,我们也不教。以其执教的散文《匆匆》为例,他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其文笔优美,精华很多,看起来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多,我们都一一地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在本课的教学中就摒弃了一般老师抓字词,逐字逐段的对内容分析,分析修辞手法特点,抓优美的语句的教法,而是从学生不易觉察,不易懂的叠词入手,先圈点文中的叠词“头涔涔”、“泪潸潸 ”体会其效果,从而指导学生的朗读,定下本文的感情基调。然后抛出一个时间过得快慢的问题,让学生体味,重点落在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所说的中心句:“二十几年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来贯穿整篇文章进行教学,来理解课文“我们的日子”“一个日子”“八千多个日子”一去不复返,无声无息,来去匆匆,不留痕迹,感悟文章形散而神聚的特点。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小说<<少年闰土>>,在阅读教学中,把“人物形象”放在核心位置,他选择抓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进行教学,深刻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及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即教表达;而把课文中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些事件略讲,由学生读文后自行归纳即可.二、阅读教学究竟怎样教?

蒋军晶老师谈了怎样教阅读教学的方法:

1.深挖教材 即挖文本的体裁;挖作者的写作背景;挖关键的词句;挖写作的方法及表达的技巧;备战文本在教学中的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2.阅读教学重在读 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点拨,学生要想更好地学习好语文,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使其读通、读熟、读出感情,从而读懂、读透,各位名师的教学中无一不是利用这一点。

3.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来,自觉主动地、欢乐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才更好。各位名师在其教学活动后的经验交流中都谈到,他们最怕遇上的学生就是死气沉沉的,问他们无动于衷的,木讷的学生。

4.注重学生多重训练 语文的教学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只训练学生的某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应该是听、说、读、写并行,全面发展。

三、站在今天,我们如何教学古诗文? 朱文君老师指出:古诗文教学,核心是教“意象”,只求意象,不求甚解,突显小学语文的 “小”。在小学阶段,学生能熟读成诵即可。

朱文君老师在执教《趣读小古文》时,她摒弃了一般的朗读,理解,背诵,默写的传统模式。她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更喜欢读的心理特点,领着学生读,带着感情读,仿照古人摇着脑袋读,摸着胡子读,争辩着读等等,鼓励学生多读,不求甚解,在读中就有了语感,在读中就有了理解。她采用了三个环节教学古诗文:一是体会古文的音韵特点,指导诵读方法;二是感受“单音成词、四字成句”的特点,指导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三是引导尝试补充,读写结合,进一步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四、习作教学教什么?怎样教?

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看新闻图片写故事》一课,他的教学之法及成功密码是:

一、把握好儿童心理特征。课堂开始,张老师没有正儿八经地强调习作要求,而是让孩子谈对动物的感觉,从感觉入手,让儿童跟着感觉走。很快激活了学生表达的兴奋点,走进思维的活跃区,顺利为习作课推进作好思维预热。紧接着,张老师趁胜追击,组织学生表述图片“有意思”之处,燃起了学生的兴趣点,兴趣引路,这是引导学生进入写作之门 的 唯一法宝。成功密码二:张祖庆老师和学生特别亲切,自然。教学中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融为一体,就像一个大儿童,满口童言稚语,评点儿童习作总能站在学生视觉去评价。成功密码三:专业的写作素养的储备。张老师在指导学生写这次习作时,采用了以下策略:

1、告诉学生以当事人(鸭妈妈,掉进沟里的小鸭,交警叔叔,记者叔叔„„)的角色重述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写作训练;

2、化难为易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将单幅图扩展成多幅图;

3、变静态为动态:师生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4、学生入情入境,环境心理表述;

5、学生自由选择最有想象空间的图片创作故事片断;

6、分享故事当场评改 ;

7、美文引路,取舍素材,突显主题,再构习作;

8、拓展延伸,引发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教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十分重要

本次所有的执教名师感染学生的能力都很惊人,课堂上,鼓励表扬学生的语言特别多.其中以罗才军老师和薛法根老师最为突出。罗老师走进课堂,他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情绪,说话声如洪钟,使得学生上课激情高涨;薛法根老师上课的语言幽默,善于点拨,整节课笑容满面,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驾驭课堂的能力超群,讲课收放自如,教学的各个环节水到渠成.六、重视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9.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九

2012年3月10日至11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参加在南充十中举行的“全国第二届‘百师讲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与会的专家和讲师带来了他们在校本研究方面精湛的学术报告和一些课改方面的新方法,听完报告和课堂观摩后,使我受益匪浅,给予我深深的启迪,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这次培训学习中的体会。

本次学习观摩了六位名师的示范课,听了三场报告,分别是崔峦教授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讲座;王文丽老师的《用好教材发展学生完善自我》讲座;党照虎老师的《对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从几位专家的报告中都真实地反映了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抓实每一个课堂,而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这次学习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堂课就是王文丽老师和党照虎老师带来的观摩课,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带来的是人教版四年级的课文《迎接绿色》,在教学中,她抓住了语文课的教学特点,主要从词语和朗读入手,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特别注重在朗读上,读出文章的味来,让整堂课至始至终没有脱离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而孩子们也在一种边读边想的轻松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而王老师也在她的讲座中提到,她的教学都是一种很平常很普通的教学方式,但看似平常的教学,她却抓住了语文教学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找到了方向。另一堂是党老师带来的五年级的一篇小小说《桥》。党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同学们听写几个重点词语,然后指出在写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然后引出所要讲的课文。党老师主要是抓住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以及表现主要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反复让同学们朗读体会,并理解其实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让学生在边读边悟中完成自主的学习,并在最后让学生主动说出桥所隐含的意思。而党老师也以他轻松幽默的话语,完成整个教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与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所能知道的教学研究方面文字的知识还是很少的。在这次学习中,听了几场报告,也让我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从崔峦教授的报告中,我知道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怎样的。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中,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主要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加强课外阅读等。从王文丽老师的报告中,我明白了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用好教材,从教材中,教给学生识字,欣赏段落,背诵的方法等,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培养他们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在课前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知道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从党照虎老师的报告中,让我对高

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也只是到处听到高效课堂,但对于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却是一知半解。从党老师的讲话中,我明白了衡量一节课是否高效,不只是说课堂的效率高,还要以生为本,要看在这一堂课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有所提高。同时党老师也讲到对于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从头到尾挨着分析讲解,力求把每一个问题都讲到,想想自己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的这种方法,生怕有漏讲的地方,从头到尾也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教学。听了这堂报告,让我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解读好教材,不要什么都一起抓。在教学中,应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这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从这次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不在乎你在课堂上讲多少,而在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多少。虽然现在教学改革从形式上看,教师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其实,教师的作用又无时不在,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更好地发挥了全班学生的能动性而已。同时,我也知道要做一个高效教学教师。(1)要以高尚的师德提升有效教学素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只要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学生,任何学生都会发生变化。(2)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向一桶水、一缸水、一潭水、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递进,每学期除了读一本学科专著外,还要阅读其他领域的报刊杂志,不断充实自己。(3)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工作中,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做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坚持运用课题带动策略。(4)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时代的发展,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工作不可能墨守成规。所以对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的把握,对教材理解和创造性的使用,对教学方法灵活智慧的运用等等各方面都要不断提高完善。(5)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今信息技术、网络的发展,专业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我们要学会在网络上与同行探讨教学问题,学习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地了解信息,有效地吸收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提高自我更新的能力。

10.参加中小学德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篇十

2016年3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参加了“2016年和美课堂教学展示暨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贲友林、张齐华、强震球和两位省内名师李艳、夏永立带来的展示课及学术报告让我受益匪浅。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预设与生成,精当的点拨与启发,启迪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这些名师对课堂教学的职业精神,敬业态度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我们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几位老师的共同点在于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设计精妙,环环相扣,对知识点层层深入、点点剖析,并且非常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这两天的学习感受。

一、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了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千方百计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

二、张齐华老师给我的启示 张齐华老师这次的课题是《百分数的意义》。课前张齐华老师用了足够多的时间去和学生交流,交流的问题围绕这三个进行:一,关于张老师你知道了什么?二,关于张老师,你还想知道什么?三,关于张老师你还有什么猜想?这些问题一下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学生依次回答自己内心对张老师的了解,猜想。

这几个问题看似再和学生互动交流,其实也为接下来的课程开展埋下伏笔。张齐华老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遇到的几种百分数。围绕这几种百分数展开教学。一,关于百分数,你已知道了什么?二,关于百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三,关于百分数,你还有什么猜想?全程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教学,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学生回答,学生质疑,学生纠正,最终得到结果。张老师的这种大胆的教学方法真是感触颇深。对于新教师来说,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掌握课堂,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强震球老师带给我的启示

强老师在课前,给大家提了一个要求,他说,每个同学在回答完问题后,都要问一问其他同学,我说清楚了吗,有不同意见吗?用这样的话反问自己,反问大家,引发大家不断思考,不断完善。强老师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他除了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外,还要是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强老师的课上就始终有一股激情在感染着孩子们一起参与积极地学习。也能带动学生一起的互动。我感觉强老师就是在用生命去教学,全身心的与孩子们融为一体,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语言,每一个动作都是发自肺腑,发自内心,看不到做作,看不到作秀,有的都是师生间的平等,真实有效的对学习问题的对话,在对话中。凸显的是学生的个性,凸显的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强老师真真切切变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他就是在学习活动中不善于发表自己看法,却又能适时启发、适时点拨的参与者。唯有如此,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才会充满知识的过程才会充满精彩,数学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舞台。

四、贲友林老师带来了一节《统计总复习》,他的的课大气从容,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程序,精心设计了课前的研究学习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围绕“我知道了什么?我的疑问?我收集的知识”这三个问题,展开学习。贲老师主动退居“二线”,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分享,在分享中学会思考,在相互的合作、交流、评价、鼓励中,深入学习,发展数学思考。

五、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

我们常说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到底怎样才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呢?仅仅是换个教学情境?课堂上完不成的题目删去?张齐华老师给我们解读为:深入理解教材是前提和基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对教材的补充和发展,充分理解教材设计意图中深层次内涵,然后根据认知规律打破教材静态展示的弊端,创造性的解读教材、使用教材。

上一篇:班班通学校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下一篇:食品安全重要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