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

2024-08-11

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精选9篇)

1.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 篇一

2012文综地理高考复习研讨活动总结

临城中学地理组

2012年3月26日晚,按照学校督导室组织安排,全体地理老师在上学区新实验楼进行了高考复习研讨活动,活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热情探讨,收获很大,下面将研讨内容整理如下:

一、新课标卷的特点

1、突出基础性。

地理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主要涉及的内容均属于学科主干知识,不偏不怪,没有出现超纲现象,且知识覆盖面较广。

2、反映时代性。

试题中所考查知识的背景创设,大多跟踪了国家的大政方针,集中了社会焦点问题。地理试题的文字、图表等背景材料大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问题。

3、体现区域性和综合性。

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也是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展示地理事物和地理信息的最好平台,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评价、阐释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

4、倡导探究性。

这是新课标的主题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新课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试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

二、学生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概括来说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信息获取能力不强。

2、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解不透,主干知识记忆模糊。

3、阅读材料、读图析图能力不够,不能从题干、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4、答题思路不正确。

5、表述不准确、不全面。

6、答题不规范。

(二)针对答题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重视书写速度、书写规范。

阅卷老师在看到答卷的第一眼时,产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略作调整。

书写切不可过于潦草,因为在高考试卷的录入时,一般选择150-200DPI的分辨率,高速扫描仪在走纸过程中可能产生震动,导致图像扭曲,写字小或者字间距、行间距太小,字结构比较紧密的容易造成老师阅读困难。所以,写字潦草、写字小、写字密的学生一定要将字写的大点,字间距大点。2.规范要点,减少失分

要点简明扼要,每个要点字尽量不要太多;要点尽可能多一些;要把最关键的词句放在每个要点的第一行,每一行的最前面,让阅卷老师容易看到;要点要使用学科术语,抓好关键词,家常话是不得分的; 文综试题的答案综合性比较强,要注意教材要点、材料和设问本身衍生的要点相结合,注重要点的完整性。评卷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无则丢分。因此,答案的要点化、序号化、形成中心句、放在段首,这些非智力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

3.注重分析图文资料,善于挖掘图中要点。

很多学生在回答题目的时候,只是大篇幅的用了书本的知识,没有任何一句话是涉及到材料的,这种“只见书本,不见材料”的回答方式,结果是很可惜的,虽然答题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好,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和自己的判断相差甚远。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回答的时候没有一点书本知识,但是他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这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背书,也只能从材料中找点答案),竟然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这种“认真背书吃亏,不学反而高分”的现象,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三、2012年高考 备考策略

(一)、高考地理 复习策略:

1.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与复习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的方式不同,复习时要密切联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这对于新课标高考特别重要,因为新课标高考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而不同地区的同学选择的教材则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说某版本教材中牵涉到的案例肯定不会作为考试的依据。

3.正确处理好区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选修地理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削弱了对记忆性知识的要求程度,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而区域地理则侧重于对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基础信息的概述,比较注重记忆;虽然有些省区仍把区域地理列作考试大纲的一部分,但切不可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复习区域地理,更不能“背”地图,把每条经线、纬线经过哪儿都背下来,把各地的地形、气候、物产等基础信息背下来。

4.正确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相对于 复习以掌握知识为主而言,复习则强调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当前新课标高考对考生提出的要求。

(二)、高考地理 复习方法:

1.进行知识重组、紧抓学科主干知识: 地理学科研究的范畴较广,但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工农业生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主干知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命题者会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加工、提炼,从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然后辅以新颖的资料、信息,或是从另一侧面、换一角度进行命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真正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的原理,完全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2.多分析、绘制图表,注重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试题将会越来越脱离教材,试题将会为考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情境、全新的素材,要求考生调动头脑中储备的知识、根据学习教材而产生的经验,对新情境和素材进行分析、加工,甚至于还要加上自己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对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将会提高。

3.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让真正高素质的人才脱颖而出,新课标高考必将加强对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改变过分拘泥于课本的传统命题和答题方式,命题时会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让考生的思维不过多地受到限制,给考生留下一个相当大的答题和发挥空间。

4.注意关注一般和特殊现象:

许多地理的分布都是具有一般规律的,这对于我们快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很有帮助,如掌握了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之后,对各大洲的气候分布基本也就清楚了;但考试时往往会从不符合规律的一些特殊现象入手,如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远离赤道的地方也有几处热带雨林气候区。5.及时总结答题方法、技巧和模式:

不少同学都会抱怨,说综合题难答,常常答不中要点,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掌握答题方法的体现,在 复习中要加强答案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2012年4月8日

2.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 篇二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分析今年安徽省文综地理试题, 基本延续了以往的思路, 难度适中, 而且符合考纲规定, 没有超纲、偏怪试题, 尤其是重视基础、突出骨干, 凸显图表类型, 重视考查学生能力。其具体特点如下:

1. 传承与稳定。

2009年我省的地理在文综中所占的比例, 以及知识点的考查, 与往年无明显差异, 体现了平稳过渡向成熟的发展。重视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平衡, 试题图表清晰、设问指向明确, 不易产生歧义, 适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试卷构成合理, 自然地理知识约占60%和人文地理知识约占40%, 人文地理知识部分的比重较以往有所提高, 自然地理知识所占比重仍较大。试题覆盖面较广, 符合我省中学教学实际, 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

2. 创新与发展。

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上与以往有很大区别, 内容上增加了一些新元素“自然灾害与防治”, 同时通过曲线图、坡向、坡面对获得太远辐射的影响图等形式考查相关地理知识, 考查形式多样化, 相应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也多样化。

3. 体现安徽的特色。以安徽省的各类土地比重为材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地方特色。

4. 重视基础, 兼顾能力培养。

如选择题29~32题, 主观题第33、34题, 都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 结合图表提取信息, 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今年的高考题还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突出学科价值, 是试

卷的另一大特点, 表现在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其突出的规律和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地理变化过程, 如第33, 34题, 考查的是读图能力和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事象发生原因的分析。

二、试卷结构

2009年安徽省的地理试卷沿袭以往的试卷题型组成, 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只是试题排列顺序和题目数量有所变化 (10个单项选择题分布在选择题的后十题, 主观性试题有第33, 34题共两大题) 。

选择题40分, 形式比较灵活, 偏重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占了16分 (23~24题安徽省的土地利用, 25~26题功能区的分布) , 其中自然地理占24分 (27~28题太阳辐射, 29~30题河流封冻期, 31-32题地球表面的热量输送) 。非选择题60分, 形式有所变化, 分布在第33, 34题两大题, 内容自然和人文相结合, 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典型试题分析

23~24题是以安徽省的各类土地构成为材料, 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很明显是遥感, 而安徽省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材料给出的水面占8.1%就可排除 (1) 和 (3) , 不难得出答案。

25~26题难度不大, 可以算是基础知识, 根据题目以及平时的基础知识可知:夜间人口主要集中住宅区。中心商务区白天和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出住宅区和中心商务区分离, 此区域白天和夜晚人口密度变化逐渐加大的必备条件应是交通条件的改善, 由此可确定答案。

27~28题可以说关键是审题和读图, 难度不大, 根据曲线的起伏不难判断出冬季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而坡度增加, 根据所在的维度可以判断出坡度从10°增大到15°, 坡地上太阳高度角也在变大, 所以a点的数值将变大。

29~30题关键是弄清楚冰期的长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根据图中信息很明显判断出a港口解冻晚的原因是维度因素, 30题则要考虑到洋流、海陆因素的对气温的影响, 从而得出三港口封冻期的长短关系。

31~32题也是基础知识题目, 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自于太阳, 就不难得出答案, 32题有一定难度, 做好此题的关键是区分图中的 (1) 和 (3) , 而 (1) 和 (3) 的区别在:曲线 (1) 在高纬和赤道附近为负值, 从而判断曲线 (1) 是海洋输送而非大气输送, 从而得出答案。

33题第 (1) 题根据罗布泊的湖面大小的变化判断地势变化特征, 此题只要结合图中所给信息及平时所学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 (2) 题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三角洲位置的变化分两部分, 前期三角洲位置前移, 后期三角洲位置后退, 两者的原因都要答出, 答案才全面。第 (3) 题根据平时所学的知识和题目给的材料, 答出此题不难, 但要注意答题角度要全面。

34题总体难度不大, 河流的水文特征要从水位、流量、汛期、有无结冰期和含沙量等方面答, 在根据此河流是辽河再具体分析;干旱、洪涝的发生与气候、地形有关;农业的类型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可以答出, 但一定要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方可得高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高考还是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上。要求学生考试时头脑要清晰, 细心和耐心。平时则要把基础知识打牢,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分析题目、答题的方法。

四、今后启示

1. 加强获取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 单纯的死记硬背不能奏效, 必须要理解。如洋流, 可从“形成———分布———影响”这个逻辑过程来理解, 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各个知识点之间要注意联系, 可横向和纵向比较。

2. 加强识图训练, 培养空间概念。

地图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工具, 也是地理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渠道。可以说, 地理学习得好坏, 在于地图掌握的程度。所以在复习中要加强地图的阅读、记忆、理解。

3. 回归教材, 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 知识系统化。

今年的高考, 自然地理的难度有所下降, 重点侧重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综合分析, 人文地理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及人地关系。所以在复习中要强调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运用。地理热点问题与政治有所不同, 其实是以热点为引导, 考查的一些地理基本原理, 归根结底, 还是回到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上面。

3.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冲刺方略 篇三

经过了“一模”、“二模”后,高考复习又到了冲刺阶段。一些在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产生了焦虑情绪,认为文科综合试卷中地理试题是最难的,是文科综合得分的“瓶颈”。那么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提高成绩呢?下面结合考纲和往年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同学们谈谈地理复习冲刺阶段应当抓好的关键问题。

1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模考中一些同学会出现概念不清、记忆模糊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是对教材不够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考试中的地理问题其实都是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要用地理基础知识来解答。因此,在地理冲刺复习中一定要回归课本。为避免单纯看书的盲目性,可采用对照考纲梳理知识,利用纲要法或顺口溜强化记忆知识、或以做专题填空题的形式复习基础知识,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从容面对高考,这是备考的最基本策略。

2适当做题,总结规律

模拟考试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明白自己存在有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读图能力弱、语言组织能力差等问题,但又难以克服,因此感到焦虑、烦躁。有这些问题的同学应当精选资料,做一些典型试题,但不要搞题海战术,各类题型要透彻地分析一、两道,在解题中了解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形成基本的答题模式。现举一些常见的地理规律描述及简述题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

(1)地形描述:海拔、地表起伏(相对高度)、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2)河流水文特征描述: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长短、凌汛、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流速、水能。

(3)年太阳辐射量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和云量的多少、地势高低,影响太阳强度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4)自然带:①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东西延伸、南北更替;②经度地带性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最明显;③垂直地带性规律:海拔变化,规律更替;④非地带性规律: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5)森林的环境作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注意不同地区作用不同。

(6)湖泊的作用:调节气候(温差变小、云雨量增加),调蓄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净化空气、发展渔业、旅游等。

(7)等高线地形图:①水库大坝宜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利于筑坝;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②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③引水工程选择在地势较高处,河水可顺势自流。

(8)水土流失问题:①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②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9)荒漠化问题:①典型地区:西北地区。②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不当。

(10)干旱缺水问题:①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

(11)土壤次生盐碱化:①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②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12)赤潮:①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②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丁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地污染了养殖水域。

(13)工农业、交通及城市建设区位分析:①农业: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资金、管理等。②工业: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政府等。③城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④交通线:地形、地势、地质。社会经济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科技保证。

以上答题模式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同类型的答题模式还需同学们不断总结,掌握其答题思路。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在分析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时,要从“天、地、人”三方面人手;分析一地农业或工业区位条件时要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去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3加强读图,提升能力

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图表的分量在不断加重。同学们要着重训练自己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领悟命题意图、准确审题、准确定位,灵活重组和迁移平时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和运用地理语言科学表达的能力。每天要坚持读图10分钟,对一些典型区域的轮廓形状(如大陆、岛屿和半岛、海域和海峡、主要地形区、国家和省区、河流和湖泊等)可采用联想法加以记忆,如澳大利亚像只螃蟹、云南像开屏的孔雀等;对一些特殊的经纬线与地理区域的位置关系可结合读图采用口诀法加以记忆。

例右图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填名称)。我国从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等所示国进口铁矿石。

(2)b和(1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_____,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_____。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

解析:这道题解题的关键首先是定位:读出图示国家。对于a、c图,南回归线穿过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南美安第斯山、拉普拉塔平原、巴拉那河,并且西经60。从南美穿过,东经150度从澳大利亚东部穿过,所以a图国家是巴西,c图国家是澳大利亚。同理根据重要经纬线可以读出b是埃及,d是印度。判断出四个国家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1)澳大利亚a c d(2)棉花夏季光热充足;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3)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

4学纲研题,把握技巧

最后复习阶段一定要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查漏补缺,要研究文综地理题型及命题思路,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提高复习实效。文综地理试题一般1—11题为单项选择题,分值是44分。做题时可采用排除法选取正确选项。第36题是一道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一定的区域作为载体,综合考查自然、人文等地理学科内的知识,具有时代性和应用性。做这类题目的步骤一般为:①审题:要三“审”而后行。一审题型,二审关键词,三审有效信息。通过三审从题干、地图中找出关键词,解读提取出有效信息。②准确定位:利用经纬度或特殊的地理事物定位。③结合材料及储备知识,综合分析回答问题。④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规范书写答案。在回答问题时注意把握好设问的关键词,对于用“列举、说出、概括”等来设问的,回答时只答要点,不用分析解释;对于用“分析、简述、说明、阐述”等来设问的,回答时既要简明扼要、要点全面,又要有适当分析;对于用“描述”来设问的,要准确把握图形信息,将图形含义转化成文字叙述,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对于用“比较、对比”来设问的,要找出两个地理事物主要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比较;对于用“评价”来设问的,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

5关注焦点,了解热点

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的学科,本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往往选取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作为背景素材,来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后期复习中,对近年来发生的涉及地理学科的重大事件应给予关注,着重思考热点问题发生的地理背景及其与所学知识的关系,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沙尘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中东问题、台湾问题、北京奥运、全球金融危机等。

6调整心态,改进学法

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在最后复习阶段千万不要急躁,不能自暴自弃,要调整好心态和方法,树立自信,相信只要计划合理,正确执行,高考中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段时间对于实力较强的同学,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要特别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保持良好的备考状态;对于中等实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中不求做难题,力求把基础题做好做对;对于实力弱点的考生和艺术考生,更应注重基础,懂得放弃。另外要备一个错题本,针对错题要及时分析,及时纠正。

4.如何抓好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的复习 篇四

作者:柳玉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17 更新时间:

2007-11-6 9:42:58 3+小综的高考方案在广西的实行今年己进入第三年。2005年我担任高三年级的地理备课组长,通过全组老师齐心协力的辛勤教学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拼搏,当年高考我校以76.01分取得了地理平均分广西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所教的学生韦康柯同学也以97分的成绩获得全区地理的最高分。这三年我都在毕业班教学,对于如何抓好高考文综地理科的复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转变观念

改进方法

如今的高考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所以在

组织复习中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要按照知识+方法+训练→进而形成能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把自己对地理的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地理是很有用的。比如在“月相”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图,给学生讲清了月相的成因,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上上西西,下下东东”的八字月相规律后,还布置学生做两个课后作业:一是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要记下每次见到的是什么形状的月相,见到它时是在几点钟,它大体在天空中什么方位;二是根据见到的月相形状、所见时刻及月相在天空中的方位,推测当天大概是农历何时,并到日历上去验证自己的推测,第二个作业可以在一个月内不定期地用几天间隔着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只要见到了月亮,只要自己有兴趣),通过练习不少同学都能做到依月相推农历,前后误差不会超过两天,学到了有用能用的地理知识,学生都兴致盎然。又比如,在学习了“太阳直射南(或北)哪个半球,则全球日出东偏南(或北),日落西偏南(或北)”这个知识后,我会布置学生在9月23日前后七点半进班前观察当时太阳在东边天空的方位及高度,并以周围建筑或山体为参照物,记下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在以后的10月-12月中,每个月再继续依此观察记录1-2次,学生对这一书本知识的体会就会更生动、更深刻。再比如,在学习了工业区位因素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及城市规划这些知识后,我问学生“柳州的高新开发区为什么会划定在我们学校周围的这片地域中?几年前柳高还没搬来,这一带都还是荒地时就这样规划了,为什么?”思考中我提醒学生想一想在柳州最大的高等院校是哪一所时,学生就发出了心领神会的笑声,等等等等,在教学中、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对地理有体会、有思考、会运用,通过地理的学习获得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让学生喜欢地理----是我教学中始终注意贯穿的理念,而当学生有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时,我们要耐心引导和积极鼓励,鼓起学生的信心和斗志。

二.夯实基础 练就能力

由于文综考试有紧扣主干知识,突出双基的特点,所以我们要通过全面细致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才能打牢基础,使学生纲举目张,以不变应万变。为帮助学生过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关,我逐条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相关教材,编整《地理基础知识及技能复习》给学生填写。通过这个方式,使学生在回归课本中能既巩固双基又突出重点,将主干知识落到实处。第二要重视地图的复习,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识图、用图,养成常看地图(左图右书)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记图的方法和步骤,训练学生经常进行从文到图或从图到文的图文转换能力,构建起地理思维模式,掌握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课堂上,我自己也喜欢边绘图边讲,能用图表达的一定配上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尽量在图中理解记忆各种地理知识。比如分章节难点复习完自然地理后,我会设计一节自然地理相关知识串讲的总复习课,黑板上重点呈现三幅图:①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图,②三圈环流图,③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模式图,然后通过揭示和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到大气环流、季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及对应自然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所有这些自然地理四个单元的相关知识,都通过这三幅图得到逐一落实,在一节课里一气呵成地串讲一遍,使学生理清知识间前因后果的主干脉络,渐渐地,学生就会扔掉原有的只会死记文字的笨办法,学会用图来理解记忆各种地理事物和规律,这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也会从害怕到渐渐地喜欢了。此外,我还专门布置学生背地图,做描图、填图等作业。为了让学生背起地图来有方向、有重点,我给学生开列记图清单,让学生明确哪些图是一定要记的,哪些图上该着重记哪些地理事物,同时出好测验题,测验题既突出主干和双基,也体现识图重要的导向性,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通过考试促进学生重视地图的背记。三.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考的复习,想一遍过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在长达9个月的高三复习时间里,学生记了又忘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一定要有回头的复习安排。第一轮力争在高三上期结束,最晚不要超过3月。以梳理知识、打牢基础为主。第二轮强化主干专题,第三轮强化综合的套题训练,并进行规范答题及考试心理等的训练和指导,也可以将第三轮套题与第二轮专题揉合在一起进行。有些补习的学生对我说,他们原来的老师上课讲得少,就是让他们大量地做题,在讲评习题时给他们讲授复习相关的知识,结果他们总感觉题目变化多端,难以应付。原因就是第一轮的复习没有使学生搭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那种以练代讲,以考代讲的复习,学生的知识网络肯定是残缺不全的。往往是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就犯晕。所以第一轮复习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要充分体现,老师的讲不能忽略,关键是要注意讲精讲透,讲练结合。四.研纲探题 把握高考

高考考题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即考试说明)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地理教材有8本书,高考试题却只有11道选择题加一道半综合大题,它的确不可能把全部教材都覆盖到,所以作为毕业班的老师,就一定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和考纲,对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要尽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组织复习时,才能方向明确,虽忙不乱。文综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考查,无论是第36题的地理主打题,还是39题地理部分的考查,往往都会围绕某一个区域来出题(中国的或世界的某个区域),所以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每复习到一个区域(如中国某区域或世界某区域、某国等),就要能回忆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何,人文地理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回忆的方法是对照高一系统地理上、下册八个单元的规律、原理,按10条“八股”对该区域梳理一遍,即:①位置范围 ②地形 ③气候 ④河流水文 ⑤陆地自然带 ⑥资源 ⑦工农业 ⑧交通 ⑨人口城市 ⑩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然后想一想在以上内容中,该区域、该国最有考查价值的是哪些方面,抓住该区域最主干的知识再进行深入地强化复习,筛选主干知识的原则有以下三条:①凡是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特征都是主干知识,②凡是与人地协调(特别是人地冲突)密切相关的区域特征都是主干知识,③凡是具有规律性中的特殊性的区域和区域特征都是主干知识。通过研究历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像天气气候和区位因素分析这些非常主干和基础的知识,高考从不回避,几乎年年都考,又比如关于时间的换算、区时与地方时这类问题,04年的全国4 套加北京、天津共6套文综卷中都有考查,05年全国卷Ⅲ考了,06年全国各地共6套文综卷中,仍有4套考查了时间计算问题,所以尽管时间计算这部分知识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也要鼓励学生加以重视,迎难而上把它拿下。只有通过研究,我们才能领会命题意图,建立起分析高考综合试题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组织好复习。五.关注热点 联系知识

高考历来都会围绕一定的热点问题来做文章,它可能不直接考热点本身,热点问题只是一个出题的外壳,通过这个热点问题所折射出来的学科基础知识底蕴,才是试题考查的实质。象印度洋海啸这个热点,试题中不一定出现印度洋海啸这些字眼,但这个热点所折射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板块构造理论,在05年全国的三套文综卷中都考到了。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国内外大事,比如巴基斯坦的大地震、我们的载人飞船神六上天、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三峡水库的蓄水发电、北京08奥运的临近等等等等,引导学生在了解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和时政热点中,养成留意和思考的习惯,多想一想这个热点问题会与哪些地理基础知识有关联,或者这个热点地区有哪些地理事物,其区域特征如何,这样地理的学习就不会枯燥,而会变得有趣又亲切,尤其要关注包含着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主题的相关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为迎接高考作好准备。六.注意交流 意达于生

教学教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学中的导,需要老师导好,但学习毕竟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要想使教学成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老师要注意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交流中互相理解,达成共识,使教与学能尽力配合好,使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能真正地贯彻到学生身上,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得以落实和体现。注意出好每一份测验题和月考题,重视考后总结,学生易错处回头考,重点知识反复考,根据学情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在每次听完高考研讨会的报告后,我还会把报告的精神整理出来,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也能对高考的动向有所把握,因为那一场考试,毕竟还是学生去考,得靠他们自己。七.面向全体 爱心引领

加强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正视和承认学生的差异,不能只关注少数成绩好的,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教学成绩。有些文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的确都要比同龄人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一份爱心,爱生同情,它是耐心的基础,不管学生是多么无知甚至多么可笑和笨拙,有了同情和爱,我们才会宽容和理解学生,而不是嘲笑和居高临下地对待他们。当学生拿着很简单的问题来问我时,我会对自己说:“他(她)能来问问题了,这是个好的开始。”而绝不会说:“这么简单都不懂,怎么学的嘛!”这一类的话。因为从与学生的交谈中我知道,当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拿着问题去问老师时,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很犹豫也很惶恐的,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那怕一个失望的眼神,都会挫伤他们已经自卑的心,打消他们尝试的愿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鼓励,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弄懂一点,鼓励一下,有老师的鼓舞和宽容,有每一点小小成功的喜悦和鼓舞,他们就更能坚持,当学生意识到在求知的过程中,有老师陪伴着他们、期待着他们时,他们会有良好的回应:更努力地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我们老师能多一分爱和理解、多一分同情和耐心,学生就会多一份坚持,少一些放弃,这种艰苦学习中的坚持,对于每一个备战高考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

八.指导学法 调出状态

5.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 篇五

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24.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

25.C

26.A

【解析】

25.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6.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m。完成29~30题。

29.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B.四层东部C.五层西部D.七层东部

30.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B.广东省进入雨季C.澳大利亚播种小麦D.云南省昼短夜长

【答案】

29.B

30.D

【解析】

29.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位于北半球,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了,高度角减小,影子向楼上移动;且太阳向西边移动,所以甲楼阴影将向东移动。所以选B。

30.此后一个月,即12月22日,为冬至日。法国、广东省、云南省均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为南半球。所以AB不对;澳大利亚播种小麦的时间为3—5月,C不符合。所以选D。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2分)

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解析】

(1)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2)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6.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 篇六

2013年是甘肃省,贵州省考生首次参加新课标全国高考,与旧大纲版试卷相比,今年的文综地理考试增加了三道选做题,从三题中选择一道适合自己的、得分更有把握的题来做,增加了阅读量、得分难度和时间紧迫感。与往年的新课标卷相比,新课程的目标把握准确,过渡平稳,没有偏题、怪题,难易适度,区分度较强。试卷特点有以下几点:

1、试题覆盖度广,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考核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大知识板块,涉及到人口、农业生产、等值线判读、气候、洋流、旅游、环境、灾害等主干知识。而区域地理则考查了内蒙古某地风、沙原因;西南引种桉树后地理环境整体性改变、神农架旅游、低温对农作物的影响、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等知识点。试题注重考察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地理事象、探讨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地球运动及工业生产知识则没有出现。

2、注重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能力要求高。本套试题共七幅图,有人口迁移坐标图、台湾气温等值线图、旧金山的地理位置图、内蒙古某地等高线图、引种桉树前后环境对比示意图等,考生若不仔细挖掘图文信息、不注重综合分析与评价,则得分率可能较低。反映了近几年“轻记忆、重能力”的新高考考核要求。

3、命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整套试卷无一不体现“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等新课程理念。可见,培养公民应有的地理素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是高考的命题趋势。

4、增加了开放性试题,这是本套试卷的一个亮点,36题第(3)问,让考生阐明内蒙古M地沙丘未来规模扩大或不扩大的原因。学生答题时可以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答案,给考生一个较大的发挥和思维空间。这种答案的“宽泛性”对中学地理教学走向“注重地理素养培养”能起很好的导向作用。

7.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 篇七

一、命题透视

总的来说, 试题让人耳目一新, 难度适中, 能力考查站位高, 学科特色明显, 贴近生活实际, 能够检测出学生的水平及学科素养, 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具有导向意义。下面结合试题从学科角度具体分析其特点, 以揭示全国新课标卷Ⅰ的命题趋向。

1.试卷结构稳定, 主题鲜明

2015年地理试卷结构稳定, 必修地理试题数量较2014年完全相同, 差异是开放性试题放在了第36 题, 2014年在第37 题;三道选做试题难度与思维量都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如2015年试题, 旅游地理与自然灾害试题难度相对较小, 只有一个设问;环境保护试题涉及三小问, 学生答起来困难, 得分不易。以河北省为例, 该题的选做率为11%, 得分率为33.67%。对必修地理知识点的考查具有抽样性, 主要考点有水循环与水资源、航空港建设、经纬网计算、海冰形成与利用、黄河三角洲的时空变化、卤虫产业、青藏高原冻土、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自然灾害、东南亚水患、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的影响等, 在考查上的主要方式是:同一组试题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2.在图像判读的基础上考查知识的贯通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以丰富多样的地图呈现试卷的一些变化, 从知识考查到能力立意, 就好像是一场有意义的对话。试卷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图像判读的基础上考查知识的贯通。到底是考查知识多一些, 还是考查能力多一些, 在绝大多数的试题中, 虽然分不清但二者联系密切。

例1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 1~3)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 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 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问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1) D (2) B (3) C

该题表面上是在说明雨水花园, 但实质是在考查学生从示意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然后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即解读题意。在知识调运中又在影射水循环、水资源、城市化等知识背景, 意在综合测评。

例2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 7~9)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 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2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1)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 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

A.甲B.乙

C.丙D.丁

(2)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3)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1) B (2) A (3) C

试题以渤海区域为背景, 探讨海冰形成的因素及海冰利用现状。第 (1) 题, 比较四海域的海冰厚度, 先要依托图像判读等值线, 在区分甲、乙海域海冰厚度时, 又要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即离陆地越近, 温度变化越明显。第 (2) 题, 在分析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海域时, 需要考生有一个思维上的转换, 即从水平到垂直。冰层厚度越大,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第 (3) 题, 在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时, 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 虽然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 但环渤海地区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 其主要原因是开采难度大, 海冰分布也不均衡, 采、运、净化等都需要较高的成本。

3.取材贴近学生实际, 意在检测学生水平

虽然高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 但不是靠难度来维系区分度的, 高考也在通过另一种形式不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通过“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 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试卷不是复制教材情境, 而是选取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新发展”,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考查学生的学科感知能力、观察理解新事物发展规律、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试卷中客观题涉及了雨水花园、甘德机场的繁荣与衰落、渤海海冰的利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变化等新情境问题。通过考查, 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知识是有用的, 所培养出的能力是可以在今后生活中应用的, 所具备的地理思维是有价值的。

二、误区警示

2015年高考后, 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北省的高考阅卷。阅卷中笔者发现, 考生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错误, 致使分数不高, 本来应该得到部分分数的题目最终等同于“不会”, 该得满分的题目只得了部分分数。纵观高考, 综合题得分一直是师生探讨的焦点问题, 同学们的感觉可概括为:想起来容易, 下笔难;答起来容易, 深入难;意思明白, 表达难。考生要在限定时间内,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新问题的理解, 然后将这种理解变成得分要点, 加大了综合题得分的难度。

阅卷过程中, 我们虽然看到的是考场答题的文字状态, 但从考生的实际表达可以推测他们答题时的心理状态以及考场答题的经验与优势。下面以试卷第36题为例, 分析一下影响考生综合题得分的影响因素,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例3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 36)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 以藻类为食, 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 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 (图3) 属内陆盐湖, 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 产品需低温运输,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 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 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 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属于内陆盐湖, 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 运输成本高 (需低温运输) ;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 , 市场需求量小。 (3) 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 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 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大, 经济价值高, 技术成熟, 增加就业等。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 维护生物链的稳定, 保护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1.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与简约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一些考生表述答案的要点很多, 但却无得分点, 意思接近, 但无关键词, 不能熟练地使用学科术语, 比如有的考生将“生态破坏”表述为“环境污染”, 将“市场需求量大”表述为“需要增加”等; (2) 一些考生表述答案时过多地呈现要点, 一道小题居然想出8个要点, 其中有四条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 考生在思考要点时会耗费大量时间, 必然会压缩后面的答题时间; (3) 部分考生在表述答案要点时, 不会概括要点, 甚至使用描述性语言、文学性语言, 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得分。答题时尽量使用短句, 从地理要素的角度表达结论; (4)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概念不清, 答题随意性强。本来是要答“促进了产业发展”, 结果在考生表述时, 却是五花八门, 一些相关词汇就出现了, 如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业集聚、产业链、产业链发展, 一些考生根本没有弄清意思, 就顺着自己的思维习惯随意表达, 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

2.审清题意, 理解命题者意图

从评分细则来看, 一些题目的答案是来源于题目所给出的材料的, 不必深入解读。但越是这样的题目, 越能检验学生的基本素养, 学生答题时要审清题目, 正确理解命题意图, 确定答题方向。考场答题受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影响, 考生如果缺少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缺乏良好的答题习惯, 也会造成此类题目的失分。例如综合题36题的第 (1) 题的答题中有不少学生表达了这句话:卤虫是水产养殖业的优质饵料, 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而题目设问是: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显然, 没审好题目。要根据试题设问思考答题方向和要点, 不要上来就答, 枉费时间和精力。同时, 审题时还要求注意考查内容上“宽泛”与“具体”的差别, 如 “产业发展”, 就不能答成“经济发展”, “运输技术不足”就不能答成“交通不便”, “交通不便”太宽泛, 如交通的运输方式就有很多种, “不便”到哪种程度要具体指出来。

3.从试题的类型入手分析学科问题

每个学科都有固定的分析性问题, 类型相同。对于类型相同的题目, 一般会有通法解答, 然后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地理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对于开放性试题, 要先给出结论性观点, 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有的同学答成“片面”、“适当发展”、“既赞同也不赞同”。很显然, 没有掌握这类题的特点。表达理由时, 理由要支持自己给出的观点, 要顺着自己前面给出的观点答。答题不要使用逆向思维, 个别同学还采用了“反证法”, 表达的理由不能支持自己前面给出的观点, 甚至有的同学出现混答的观点, 理由正好与自己给出的结论相反。乍一看理由, 都在点上, 仔细一看, 一分没有。

4.又快又好地答题, 合理安排时间

考场答题质量与速度同样重要, 原则上要求考生先将会的题目答好, 然后再答困难的题目, 但由于考题的顺序性与学生水平差异, 考生实际答题多数是从前到后, 因此考场时间的争取非常重要。比如前面提到一些考生一个问题答了8个要点, 这种时间上的损耗可能影响更大。因此, 学生要学会看分答题, 合理安排时间。

三、复习指导

1.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沿着正确方向行走

盲目学习容易走弯路, 高考就是方向, 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学习过程中要多留一分心, 沿着正确方向行走, 有利于提高备考复习的实效性。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给下一年的备考带来启示, 我们可以从连续三年的试题大致推断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哪些。对待同一考点的高考试题, 我们要思考能力考查是如何呈现的, 新情境的支撑作用是什么, 要想做到灵活应用考点, 我们要理解到何种程度等等, 然后查漏补缺。

另外, 高中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试题层面。有人将高考复习等同为试题教学, 这是片面的, 教师要通过教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了解地理学科的价值, 懂得地理学科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不断积累地理学的素养, 建立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试题的意义在于提供问题情境, 是发展学习的平台与手段,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2.在学科主干知识上反复学习, 夯实基础

高考不讲究知识的覆盖面, 而是知识抽样, 因此一轮复习要按照考点逐一“过筛子”, 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枯燥无味, 偏离方向, 均衡着力, 在不重要的问题上耽搁时间。因此, 师生要在研究高考的基础上, 明确哪些知识点必须过关,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哪些, 如何突破等。整合对比研究连续三年的新课标卷, 命题都是围绕核心考点, 即地理学科的特色主干知识, 来考查能力。如:气候、地形、河流、植被、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自然地理考查主要集中在气候、地形、河流上, 人文地理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和农业上, 特别是农业, 常围绕某一农产品进行主题式探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没有知识的理解, 就没有能力的发展。另外, 复习应着力于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地理学科有一定量的知识需要记忆, 如掌握空间定位的一些控制点, 重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区位分析的方法等, 这些知识是理解题意的条件。现在的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灵活应用。例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知识需要从应用的层面进行训练和理解。还有三圈环流内容, 不仅与前面热力环流知识相联系, 还是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之间总是有着内在联系, 只有理解到位, 才能做到“温故知新”, 灵活运用知识。

3.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图, 培养读图信心

有些同学地理不好是因为惧怕地图, 这些同学惧怕地图是因为平时不看图。学习地理首先要战胜心理, 特别是改变原有学习认识, 有了信心, 就有方法。地图, 既是考试的载体, 又是学习的工具, 只有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阅地图, 才能建立地理应用中的头脑地图。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图感和读图意识, 另一方面要掌握各类图像的判读方法。我们不主张将图像图表作为一个大专题来研究, 而是应该将各类图像的突破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 能力应该逐步培养,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4.跟紧学科主体复习, 不断更新原有认知

现在高三正在进行一轮复习, 要充分认识其意义, 原有的知识可能是模棱两可的, 甚至是错误的, 一定要借此机会及时更新、纠正, 深化理解, 尤其要关注一些细节知识, 从近两年高考试题来看, 高考越来越注重细节考查了。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另外还可以适当地根据考点选做部分高考题, 在一些重要的分析类问题上建立模型思路, 力求做一道题, 通一类题。二轮复习, 也不可大意, 要充分相信老师的整体安排, 切忌另起炉灶单打独斗, 一定要紧跟大班训练保证质量, 只有充分暴露自己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推进复习, 真正提高能力。

5.备考中要侧重信息转化能力的培养

8.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 篇八

读表1,完成1~2题。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螗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1.B2.C

解析:本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对试题类型中的表格题的考查,学生通过对表格中主要数据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突出了地理学习中“比较学习法”的特点。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二是对“湿地”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做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不断减弱,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越来越强。通过对题目中所给材料和知识信息的分析,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在人们的认知逐渐清楚的状况下,湿地的保护正在逐步落到实处。第1题:考查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根据地理信息分析可知,B项正确;第2题:比较数据得出结论,C项正确。通过这一知识的考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出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终极目标。

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4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答案:3.A4.D

解析:对于昼夜长短的考查,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地球运动这一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由于其运动性特点和空间思维能力强,一直是课堂教学中难以突破和学生难于掌握的知识点。第3题:从图中所给知识信息分析可知,①②③昼长都大于12小时,且都处于南半球,说明是南半球的夏季(12、1、2月份)。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其有一定感受和认知,源于生活。对它的考查,突出新课程标准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基础目标;第4题:通过图中所给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可知,对于南半球的夏季来讲,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变化越大。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发展目标。

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5~6题。

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6影响乙岛M、N两地櫻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答案:5.D6.B

解析: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性,也就是高中地理教材中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描述。具体体现为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四种地域分异规律。第5题:植物花期的早晚,主要受气候条件和物候条件的影响。影响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是热量条件。纬度低,太阳辐射强,获得的热量多,花期早,故选D,知识源于教材,以某一典型事物(樱花)为依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是本题的最大特点。第6题:M、N两地,地理纬度基本相同,植物花期出现早晚的差异,主要是地域差异性的主要体现。在洋流的影响下,M地增温、增湿,获得的热量多,故花期早。通过题目折射出命题人要求学生要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注意思考甚至二次思考,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

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B.N地C.P地D.Q地

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

C.洋流D.距海远近

9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答案:7.A8.A9.B

解析:本题是对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区域地理事物的识别,主要体现在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地理事物轮廓,主要山脉、河流、湖泊,主要交通线路的延伸等内容上。第7题:根据以上常规知识点的判断可知,该国家为英国,53°的纬度说明受西风带的影响,再加上处于沿海的地理位置,判断可知M地降水最多。第8题:自然因素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地形因素,结合图中知识信息,L处海拔最高,故而人口分布最为稀少。第9题:对于英国来讲,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表现为乳畜业。从本题考查的知识可以看出,学生能力的高低,还是体现在对所学的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而不是停留在初步的记忆上。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关健,运用是实践。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o)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來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B.②C.③D.④

11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B.NC.OD.P

答案:10.B11.C

解析:本题考查的出发点是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排放的污染物已定的情况下,河流具有一定自净能力。从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该河流在N河段开始,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呈下降趋势,据图可知,河流在②处出现有机污染源。鱼类在河流中的生殖繁衍,依赖于阳光、溶解氧、浮游生物等自然条件,当水中溶解氧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鱼类由于缺氧而大量窒息死亡。0河段水中溶解氧呈最低值,是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本题的考查既有读图分析,又有自然常识,更有学科交叉渗透。

Ⅱ非选择题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速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

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气象经济”逐渐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干旱、低温冻雨、沙尘暴、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题目的考查,体现了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需求。题目(1):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该地海拔较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在局部地区,受河流影响,空气湿度大,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甚至有逆温现象出现,产生浓雾;乙路段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浓雾多发的可能性。题目(2):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分布。通过对图中所给知识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从题目的解析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

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12分)

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人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③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深(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9.高考文综地理练习题一 篇九

(一)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春运是一道特殊的风景。2017年春运期间,360网站发布了我国《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下图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分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出发地的十大城市除北京外,其余都分布在南方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乡村生态良好,吸引城市居民 B.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 C.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 D.气候温暖,来此越冬人数增加 2.北京成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其原因与南方地区不同的是

A.高等院校云集,返乡学生多 B.环境优美,吸引外来人口 C.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 D.历史文化名城,游客比重大

3.360网站发布的《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出我国的 A.环境人口容量 B.城市科教水平C.人口迁徙状况 D.城市建设水平

下图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及廊桥景观图。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木质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又在图中的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当地采伐与晾干木材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夏季 B.冬季、春季 C.夏季、秋季 D.冬季、秋季 5.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留至今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水流速不快 B.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 C.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 D.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

如图所示,自北坡的普拉德霍湾到阿拉斯加湾瓦尔迪兹的石油管道,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石油管道,它经过多座城市。该管道的建设更要面临位置偏远和周围恶劣环境的挑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石油管道的长度约为

A.700千米 B.1000千米 C.1500千米 D.1300千米 7.管道的建设以高架的形式,主要克服的主要自然困难为 A.地形复杂 B.动物迁徙 C.沼泽众多 D.多年冻土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隧道

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长度大约为6000米

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9.-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12点10分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

A.Ⅱ B.I C.Ⅲ D.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0~40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10.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 B.③曲线 C.②曲线 D.④曲线 11.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1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加那利群岛位置图。加那利群岛(西班牙海外领土)是非洲大陆西北岸外的火山群岛。各岛崎岖多山,海岸陡峭。群岛西部岛屿地势较高,特内里费岛上的泰德峰海拔3718米,为最高峰。欧洲大陆第三纪晚期曾遭到冰川活动袭击,幸运加那利群岛为古地中海亚热带植物区系提供了避难场所。该群岛地处大西洋海运线上的重要十字路口,是非洲、欧洲、美洲间来往轮船的重要燃料供应站。

材料二2012年3月,西班牙政府批准了在加那利群岛海域进行石油勘探的许可,该区域很有可能成为该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区域。农业是加那利群岛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产香蕉、椰枣和甘蔗;渔业、旅游业较兴盛。

(1)分析加那利群岛的气温年较差小及降水集中于冬季的原因。

(2)加那利群岛植物复杂多样的程度在世界上较为罕见,试分析原因。

(3)有人建议加那利群岛利用香蕉废料制作生物燃料,请说出这样做的意义。

(4)你对西班牙政府批准在加那利群岛海域进行石油勘探的做法持何观点?并说明理由。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岷县地理位置及当归主产地等高线地形图。当归适宜高寒冷凉湿润的环境,抗旱性和抗涝性都很差,一般在海拔2200-2300米地区、长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年平均气温4.9℃-7.O℃,年平均相对湿度68%,该地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优良,被誉为“岷归”,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归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以最少的用药量有效控制病虫害。岷县当归曾先后获原产地标记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还走在家创业好,岷县当归网上跑”的说法在岷县很流行。

(1)分析岷县当归主产地种植当归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岷县当归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原因。(3)岷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少,试分析其原因。

(4)为实现岷县当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1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报道,近年来,中国赴马尔代夫游客日益增多。下图为马尔代夫的一幅景观图片。

从游览价值角度分析近年赴马中国游客日益增多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加快海岛旅游业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1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白洋淀流域图。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河北省雄安新区,它的建设对疏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行业,治理“城市病”,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具有重大意义。白洋淀被称为“北国江南”,是河北省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未来雄安新区的腹地,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V类,环境质量需求迫切。

分析白洋淀水质差的自然原因,并提出新区建设中保护白洋淀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B 2.A 3.C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是经济差异,春运出发地南方地区主要是农民工集中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选择B。

2.北京市是我国的文化政治中心,高等院校云集,春节返乡学生多,A对;春节时间游客比重小,D错;环境秀美很难能够吸引,外来人口长期居住,B错;北京已经不是以经济职能为主,C错。故答案选A。

3.360网站发布的《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出我国的人口迁徙状况,C对;不能反映环境人口容量、城市科教水平、城市律设水平,A、B、D错。故答案选C项。

4.C 5.A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4.试题考查流水侵蚀作用和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山区交通不便,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流流至桥址;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C正确。

5.图中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体冲击大;乙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较平稳,冲击较小,A正确。

6.D 7.D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6.读图,考虑管道的弯曲,该石油管道南北跨纬度超过11°,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管道与经线不重合,实际长度超过1220千米,最接近1300千米,D对。A、C、B 错。7.读右图,根据经纬度,该石油管道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分布广。以高架的形式进行铺设,其克服的主要自然困难是多年冻土,可以避免土地冻融对管道运输的影响,D对。地形复杂、沼泽众多不是以高架形式铺设的原因,A、C错。该地动物少,动物迁徙 不是主要困难,B错。故答案选D项。

8.C 9.B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8.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应用。由图示等高线分布可知隧道两端为河谷地形,隧道穿越区域鞍部地形区(海拔相对较低),图示公路沿河谷地区建设符合公路选址要求,穿越高大地形区选择利用最短隧道方式来缩短工程距离,提高运输效率符合隧道选址的原则,图示隧道设计合理,A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利用图示比例尺可以计算出隧道长度大约为4000米,B选项说法错误;图示隧道口为河谷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对隧道影响较大,C选项说法符合题意;隧道建设应选择最短距离、最安全的线路,“之”字形的道路设计理念是山区公路的设计原则,故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选项。

9.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示给出的经度信息可知该地的地方时在北京时间12:10的时刻为11点10分,图示地区的太阳位于南偏东方向,若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则此时车身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Ⅰ路段符合题意;若此时汽车行驶在Ⅱ路段,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后方射入车内,B选项不符合题意;图示Ⅲ路段为隧道,无法看见阳光射入车内,C选项错误;若此时汽车行驶在IV路段,阳光从车的后方射入车内,D选项说法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综合判读,以及相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隧道到的建设要考虑线路的长短,地质条件的稳定。由经纬度判断,该地为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所给时间为北京时间,通过计算当地地方时为11点10分,太阳东升西落,11点10分,太阳应该在东南方位,结合图示中的车身方位,即可判断。不同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也会跟着有所不同。

1,夏天时,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北,即由东偏北出、西偏北落。六点之前在东北,六点到12点太阳在东南,下午18点之前在西南,18点之后到日落在西北。

2.冬天时,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即由东偏南出、西偏南落。日出东北,上午太阳方位东南,正午正南,下午西南,日落西北。3.一年中,太阳会由正东往正西移二次,即由正东出、正西落,就是春分和秋分。

10.B 11.D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10..根据四大陆纬度分布状况,结合图中所示即可判断四线各自所代表的大陆。赤道穿过南美和非洲大陆,①线为非洲大陆,②线为南美大陆,③线为北美大陆,④线为澳大利亚大陆。故答案选B项。

11.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分布与成因。M点位于南美大陆西岸约10°S附近,按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应该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但却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与该地区西侧海域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有关。故答案选D项。

12.(1)加那利群岛位于亚热带海洋,受海洋影响,最热月均温不会太高,最冷月均温不会太低,气温年较差较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2)欧洲大陆第三纪晚期受到冰川活动侵袭,古地中海亚热带植物区系在该群岛得以保留;各岛自然环境不同,加剧了外来植物的演变;群岛内多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等.(3)可提高香蕉废料利用率;有利于节省矿物能源;可增加劳动力就业;可减少废料对环境的污染等。

(4)赞成。加那利群岛是非洲、欧洲、美洲间来往轮船的重要燃料供应站,石油市场需求量大;在当地开发石油可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严重依赖;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就业等。

不赞成。加那利群岛距离非洲主要产油国近,方便进口石油;位于西亚至欧洲的石油运输线附

近,便于石油的运进;沿岸有优良的港口,海运便利;当地开发石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且不利于旅游业、渔业的发展。【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形成的原因、石油开发、发展生物燃料的意义、区域植物复杂多样的原因等。

(1)据图中信息判断加那利群岛位于亚热带海中,受海洋影响强烈,气温年较差较小;据加那利群岛所处纬度位置判断其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2)根据材料“欧洲大陆第三纪晚期曾遭到冰川活动袭击”分析群岛上保留了古地中海亚热带植物;群岛中岛屿比较多,自然环境多样;结合材料中山地判断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同时该群岛与大陆相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等。

(3)从提高废物利用率、节省矿物能源、增加就业、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

(4)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如果赞成可根据材料从市场、经济发展、就业、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等方面分析,如果不赞成则从与产油国的距离,地理位置,交通,开发对环境、旅游业、渔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13.(1)位于阳坡,光照充足;位于山坡,排水条件好;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低,气候温和湿润。

(2)获原产地标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知名度高,形成了知名品牌;精准施肥、少用药,绿色环保无公害,品质好;实行网络销售,产品供应快捷。(3)当归生产需要劳动力多,当归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当归通过电子商务实行网络销售,扩大了销

售市场,提高了当归种植收入。

(4)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打遣当归文化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知识。(1)根据材料提示,当归适宜高寒冷湿润的环境,抗旱性都很差,长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则可知适宜当归种植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湿凉、光照充足、排水条件好三大方面,再结合图中岷县当归主产地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回答。(2)岷县当归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说明岷县当归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了,主要从品质、知名度、销售渠道等方面分析。

(3)根据材料提示“还是在家创业好,岷县当归网上跑”,可知岷县当归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通过网络销售,市场广阔,收入高,所以岷县农村劳动力选择在家乡就业。(4)实现岷县当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则需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提高当归产业的经济收入,生态可持续发展则需打造当归文化产业,注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最终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4.原因:马尔代夫旅游资源量多、质高(或旅游资源丰富),热带海岛旅游特色突出等;距旅游地较近,交通便利,通达性高。

对策:合理设计和布局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市场;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或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发挥海洋优势,突出海岛特色;充分开发各种旅游产品,创出自己的品牌(或积极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注重环境保护,开展可持续的海岛旅游。【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以及旅游资源发展的规划。

(1)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平价入手分析,即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和基础设施;图示为济州岛,位于我国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旅游资源丰富,且与我国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岛屿风光独特,对游客吸引力强,使我国入境游客增多。

(2)从经济效益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立品牌意识、主要环境保护。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超过承载量则使旅游环境恶化,小于承载量则造成资源浪费。

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高(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旅游景点多)和地域组合状况(地区范围内没有雷同或质量更高的景点)。2.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

4.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5.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15.原因:位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湖泊水量较少;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差,水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于湖底,使湖泊容积减小。措施: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染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的原因以及相关措施。

白洋淀水质差,主要原因是位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湖泊水量较少。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差,水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于湖底,使湖泊容积减小。主要治理措施是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陈叶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染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

上一篇:给自己打气的励志文章下一篇:一般分期营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