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

2024-08-26

大学生志愿服务(共11篇)

1.大学生志愿服务 篇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感想

篇一:大学生志愿者心得体会

大学生志愿者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经常参加入学校和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给了我这个大学生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经济系志愿者服务口号“助人助己,乐人乐己。”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为座右铭。

做志愿者工作,在工作的时期里,我们在他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便已经出现在了校园里,经受阳光的洗礼。所以,当别人问起我们是否疲累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个人,而是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的声誉。所以你做得越好那么这所学校,这个系给他人的映像也就越好。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衣着整齐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

今年我作为第六届“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

智能车竞赛的志愿者,亲身体会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无私和光荣。我们的工作分为几部分,前期主要是志愿者的培训和调试跑道的制作;中期就是迎接参赛队

伍,安排他们的食宿问题,让他们熟悉学校的一些地方;后期就是比赛了,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心酸的,大家白天还要引导参赛队员进入赛场调试车模,晚上还要制作第二天的跑道,每天晚上辛苦到凌晨两点。这些基本上就是我们为您志愿者的工作了。

虽然我们的工作大家看起来都是比较简单的甚至有的人不屑去做,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大家都成长了许多明白了很多道理。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学会了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其实有的是看似简单,但是只有经历了才会有收获的,不要想着投机取巧,这样有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文明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最具魅力。志愿者当从点滴小事做起。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惊天伟业,大多数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工

作着,奉献着,只要你不计得失地付出,那么你就是社会的志愿者,公共场所少吸一支烟,你就为净化环境出了一份力;办公室内少开一次空调,你就为节约能源献出了一份力;多一句劝慰和祝福,你就为社会和谐出了一份力,如此尔矣。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志愿者,就要在各个方面要求自己严格一点。虽然有的时候在工作中有所松懈,但是惟独在工作中成长起来,才能磨砺出一个成功的自己。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我就要踏进社会,从事工作。从每一次的志愿者工作中逐渐地积累起今后所必须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是我现在所需要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如何控制自己的惰性,调整自己,克服自己的困难,是今后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必要途径。志愿者工作就如同今后的工作,如果你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能像志愿者服务时这么认真的话,我相信,成功的喜悦其实离你很近很近。我们是一个团体,需要每个志愿者辛勤的努力和有效的协作,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我每次在那里工作时,时刻都把工作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无论如何都尽一切努力做的更好。因为这是我自己所选择的,我已做好的思想准备,没有任何

理由不去做好。其实,活也不是很累,就是累心里总是觉得很知足了。

做志愿者就好像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小型平台,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因为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明白,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与公共关系。

作为志愿者,辛苦之余,颇有感想:志愿者,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尽忠人民为职责;勤于行动、善于关爱、乐于奉献、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立足身边、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每个人之于社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同时也在于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精神财富。在付出爱心、奉献社会的同时,人生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彰显。

每位志愿者之于社会,无异于沧海一粟,而正是这无数的沧海一粟,构成了川流不息,构成了波澜壮阔。社会需要志愿者,人类的发展需要志愿者。

我想,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却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一颗爱心、一颗好心。

以上就是我的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心得

大学生志愿服务心得

我是一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本以为大学生涯会过得平平淡淡,却不想在加入志愿者之旅后,大学生涯变得多姿多彩!志愿者服务的经历对我的大学生活以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能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更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当今社会予以重视和关注的公益事业,有利于树立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也是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人情冷暖,社会不是无情的,人心不是冷漠的,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爱,都有一份对社会弱小群体的关爱。而青年志愿者活动则很好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提供给我们磨练的机会,让我们不断地锻炼自己,要求自己和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人生财富。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感恩和不计回报的付出。参加了很多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爱心包裹”活动带给我的感触最深。虽然在街上强忍着寒风肆虐,虽然向路人劝捐时遭受很多白眼和不屑,虽然心里失落了无数次,受挫感越来越强,但只要一想到灾区孩子收到爱心包裹时从他们清澈眼眸中流露出的感动和喜悦,只要一想到自己现在磨破嘴皮换来的是许多孩子温暖舒服的冬天,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坚持下去,不轻言放弃的勇气。作为志愿者,我知道自己的力量不算什么,但只是想纯粹的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罢了。在志愿服务的体验中,我明白了时刻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严于律己,时刻身体力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做一名合格的为他人着想的志愿者。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在人生某段旅程中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也曾经在某个时间给予别人帮助,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今天我们帮助过的人将来也必定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如此不断的将爱传播和延续下去,世界会变的越来越美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只要用心的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也能迎来别样的精彩!篇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可以说志愿者服务给了我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志愿者服务平台,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志愿者服务口号“助人助己,乐人乐己。”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为座右铭。

参加志愿者的时间里,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领悟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作为志愿者我们不过是在尽一份真心,让周围的一切都会因你的光彩而变得美丽。如果你有一颗真诚的心肝,常常在笑着,你的气质会不经意间感染身旁的人。小小的动作都会有巨大感染。并不是一定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在志愿者的大家庭里,来至社会不同地位的人们。有来至不同地区的人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想法。可我们有一颗同样奉献的爱心的心。即使观点和做法不一样,可是这位爱心的中庸让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学会了沟通,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我们同微笑、同服务,共吃苦、共幸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原本不相识,也变得熟悉,原本的陌生人,也成了朋友。多么珍贵友谊。

从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中,通过谦虚,我学会了许多人生的经验。通过活动,我的到很多的快乐与心灵的满足,这一切都是我宝贵的财富,是书本学习不到。在许多的志愿服务的活动中,我体会到工作的成效取决于个人的积极性。积极地投入、热情地参与、耐心地引导、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即使棘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们互学习,互努力,共付出,共奉献,原本没有的经验,也装的瞒瞒的。所以我们志愿者既是奉献者,也是受益者。工作锻炼我的思维,更磨练我的意志。使我更有能力,真心去实人生的价值,从而回报于社会。

感谢促学校给予我的这次机会,我会一直把这个志愿者当下去的。

2.大学生志愿服务 篇二

据莱斯特·M·萨拉蒙的研究,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志愿服务在危机中兴起,又在危机中发展。各个国家内部的志愿服务与日俱增,同时国际互助也日益普遍。从联合国到国际红十字会,从绿色和平组织到医生无国界,几乎每一个需要关注的角落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1993年底,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高校志愿服务作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断参加到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的理念引入我国后与我国传统伦理相契合,得到社会民众的认可。中国青年自愿参加或者有组织参加向社会奉献爱心的活动源远流长,尤其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青年投入热心助人、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许多大学生不仅加入校园内的志愿者组织,而且有不少参加了社会性的民间的志愿者组织。近些年来,大学生在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领域涵盖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活动和社会援助等,并正在向更专业化的领域扩展。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

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能使他们了解国情、民情、校情,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情操,自觉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使命,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拒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包容和接纳。使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展示与发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坚定的道德信念、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将外在的道德要求逐步转化为大学生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为未来人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当代大学生修身成才的重要手段,成为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不断丰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日常化、规范化,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2015年,笔者针对800份大连地区的大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的认知与“道德品质提升”的关系:一是对志愿者形象的认知与“道德品质提升”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二是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个人发展”、“道德品质提升”和“幸福体验”有助于在今后继续热衷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从而得出结论:如大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保持正确的认知,将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继续热衷参与高校志愿服务,也有利于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青年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情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横贯人的一生,具体到大学阶段,情商培养可贯穿到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所有过程中。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过程实质上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过程。高校在青年志愿服务过程,推进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具体做法有:

1、对情商的重要性及可培养性的认知。情商是影响人生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锻炼得到明显的提高,进而带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2、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情商的核心前提是“认识自己”,评估自己情商是自我改变的开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过去的各种经历中去反思,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成长。

3、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保证志愿服务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的有效条件,有助于人在逆境中保持理智情绪。

4、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普遍缺乏耐心,要做好简单、重复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的自我激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引导志愿者们制定个人目标,制定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目标;其次,通过培训、座谈会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

5、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对带动其他情商技能很重要,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总体上能反映这个人的情商。志愿服务过程实质上是与人交流的过程,志愿者间的交流、志愿者与组织者间的交流、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交流,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中坚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力量,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志愿服务是一种特殊的青年社会实践形式,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对培养大学生成才有积极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对于大学生的政治精神文明建设,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作用:(1)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弥补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2)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3)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志愿服务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志愿服务是一种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是理论付诸实践、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向他人学习借鉴的过程。

2、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升。志愿服务作为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在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建立了联系和交流的渠道,使志愿者增加了对他人、对社会的了解,有助于提升人际间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

3、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提升。在环保、扶贫、助老、助残等方面的行动,必然会丰富志愿者的社会阅历,帮助其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在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方面,志愿活动经历帮助志愿者们站在民族和社会长远利益角度上思考和判断问题;在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方面,志愿者通过进入政府所提倡的服务领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了统筹协调的能力。

4、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责任感的提升。社会绝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社会责任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通过自己的贡献充分理解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立法、经济、权益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1)强化立法保障。政府应制定志愿服务的全国性法规来充分保障和规范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用国家法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得到真正的保障;(2)提供经费支撑。通过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资助、社会募集资金等形式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事业大力支持,建立起稳定、多方的筹措渠道,以充足稳定的资金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3)切实维护权益。政府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志愿者健康和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立法明确大学生志愿者、被服务单位和高校组织三方权利义务关系及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地保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4)鼓励社会认可。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档案,鼓励社会各单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把服务档案作为重要参考内容,为大学生志愿者增加特殊权利或优惠。还可以采取对大学生志愿者发放志愿服务证明,或通过媒体公开等方式给予表彰和精神鼓励,使志愿者切实感受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价值,从而产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豪感。

(二)高校要发挥组织管理作用。(1)建立组织机构网络。积极搭建志愿活动的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具体任务的摸底工作,建立志愿者登记制度,有针对性地招募志愿者,做到广泛招募、合理使用,保护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2)加强志愿服务培训。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精神、岗位服务职责、服务项目所需技巧的培训,强化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通过培训获得自我发展,在志愿服务中提升专业技能,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开展志愿服务评价。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学分计划或者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价体系,与教学、教育管理制度对接,重点考核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团队合作精神等,引导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设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的专门奖项和奖励基金,给予大学生志愿者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并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引导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激发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热情;(4)搭建交流平台。努力为大学生志愿者搭建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志愿者组织内结交朋友,交流和分享志愿服务心得体会,从而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

(三)大学生需投入更大热情,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广大大学生志愿者必须用自身行动,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品牌,鼓励和带动更多人参与。(1)端正志愿服务态度。牢固树立“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观念,摒弃“为了志愿服务而服务”、“随大流”、“谋利益”等错误思想,从内心将志愿服务工作当作一份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同时,积极引导志愿服务对象主动用爱心回报社会,使志愿服务理念广泛传播;(2)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大学生志愿者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要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培训活动,牢牢掌握所需服务知识、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将志愿服务工作做到被服务对象的心坎里;(3)创新志愿活动形式。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活动,深化与社会其他公益社团的合作;在原有志愿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专长,拓宽志愿服务方式和载体;(4)加强志愿服务宣传。通过微博、互联网等社会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让“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体系。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也是时代所需。

关键词:志愿服务,作用,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1.

[2]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社会服务与志愿服务工作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篇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会徽主要展示的是西部勤劳的大学生们使用最原始的农耕工具铁锹和钉子来进行西部大开发。颜色采用红色的原因是说明年轻人的血色,另一方面使会徽更加显眼。字体采用最原始的宋体。外围圆圈向八个方向,说明四面八方的意思。

西部计划由2003年首批招募6000名志愿者增加到2015年的1.83万名左右,并加大了向民族地区派遣志愿者的力度。近年来,在民族地区服务的志愿者数量每年稳定在1万人左右,其中,在新疆和兵团的实施规模扩大到每年4000人左右,在西藏的实施规模扩大到每年500人左右,累计有9万人次在民族地区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00多个县均有西部计划志愿者。

到西部去:12年派遣17万多名志愿者

2003年5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明确国家支持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从2003年至2015,在这12年的时间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共选派了17万多名大学毕业生赴西部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

据悉,2015年,西部计划将面向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计划选派18300名左右西部计划志愿者(其中含已招募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2049名志愿者)。

此外,2015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继续实施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等7个专项。

广东:大批高校毕业生奔赴西部

作为中央财政、省财政专项扶持下的一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今年招募范围有所扩大,除了省内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外,还吸引到了众多国内高水平大学甚至是国外顶尖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积极参与。

在今年广东省西部(山区)计划入选的243名大学生志愿者中,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志愿者有205人,占比约85%,省外高校大学生志愿者35名约占12%,除有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著名大学外,更有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海内外一流学府的学生。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西部(山区)计划以来,广东省累计选派2993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地实地走访近2000个基层乡村,成立基层志愿服务队500多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逾5200场次,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达600万小时,为西部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为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培训后的志愿者将陆续奔赴西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重庆、河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10个省区市以及省内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地,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展服务。

多方面保障志愿者工作和生活

“看着那些树在戈壁滩一天一天地长大,你帮助当地的小孩看书识字,这些很细腻丰富的感受,这种充实、坚强的自己,是我以前都不曾发现的。”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201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邵书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云牧场服务后选择扎根当地。“去到那边不久,我就意识到,虽然没有超市,没有快递和发达的交通。但是我发现,没有这些,我也可以活下来,而且活出不一样的质量”。

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为1—3年,服务协议一年一签。在服务期间,志愿者享有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政策保障方面,一是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二是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出省服务的和在本省服务的志愿者优惠政策必须保持一致。特别是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1】12号)中规定的基层青年工作专项扩大实施范围的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

组织保障方面,会定期组织新上岗项目办工作人员培训,做好服务县、高校项目办年度考核等工作。

经费保障方面,志愿者服务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同时,志愿者所在地列入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执行所在地科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按月发放。交通补贴按志愿者家庭所在地和服务地之间的实际里程发放,每年发放两次。

西部计划: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的回信在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引起强烈反响。正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心小学、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支教的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召开座谈会,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团员常小松说,看到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信自己来西藏支教是正确的。虽然来西藏的时间不长,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总书记对教师的关怀、对教育的重视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支教当中。我将用爱心去关怀,用细心去授课,用恒心去坚守,为西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7月,由18人组成的南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抵达西藏、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如今,18名教师们正奋斗在教学一线,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4.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篇四

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计划”全国项目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35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甘肃、宁夏、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基层以及我省119个县(区)级团委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由省财政支持的“三支一扶计划”地方项目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30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我省欠发达地区基层团委、学校、医院、扶贫局和检察院等单位从事为期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工作安排

(一)宣传动员

(1)各招募高校要专门成立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领导小组和项目办,专人负责招募工作。

(2)宣传动员期间,高校项目办至少要做到五个一。

1、向本校每一位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个人邮箱发送本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招募信息,并定期向报名者发送相关信息。

2、在发布一个月的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招募消息。

3、通过各种海报等方式宣传的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的公益广告。

4、协调本校有关部门,在学生人流集中处悬挂西部计划和三支一计划招募宣传横幅,张贴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宣传海报(会后印发)。

5、校项目办在学校主要活动场所设置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宣传咨询台。

(二)完成“网上报名”的准备工作

专人负责网上招募。4月15日前,各高校项目办需指定一名专人负责使用西部计划网站的“招募管理信息系统”。省项目办近期组织对高校项目办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要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备份工作,以应对可能产生的调整。

(三).报名审核

(1)网上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报名学生可登陆西部计划网站

(xibu.youth.cn)和中国志愿者网站()查看有关情况,填写报名信息;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报名学生可登陆三支一扶网站(http://)查看有关情况,下载报名表。

(2)打印报名表。参加西部计划报名学生从西部计划网站和中国志愿者网站上下载打印《报名登记表》。

(3)交表。报名表由辅导员或院系团委负责人签字,并由所在院(系)党组织盖章后,交至本校项目办。

(4)审核。高校项目办在收到学生的《报名登记表》后,及时对其在网上报名填写报名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后,在“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中填写审核意见。(注: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报名学生不在网上审核,只进行纸质报名表的审核)

(四)选拔志愿者

(1)选拔标准

a.具有志愿精神

b.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

c.通过本校毕业体检、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体检

d.获得毕业证书

e.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

f.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g.基层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优先 h.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

i.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

j.有条件的高校要鼓励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报名参加,并在保留其入学资格和学籍等方面出台鼓励措施。西部计划志愿者签约期为1-3年,毕业年限开始,西部计划服务期可延长至三年,申请延长服务期的志愿者于下一3月提出申请,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服务省项目办,全国项目办根据志愿者

申请,下一西部计划服务岗位规划和各专项行动岗位要求,确定两年期和三年期志愿者名额;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签约期为2年。

(2)统一体检。省项目办将通知高校项目办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由各高校项目办组织本校入选的报名者携带报名登记表到省会城市进行集中体检并签定协议书。体检不合格的,要在本校及时调换。志愿者体检应选择在三级乙等(含三级乙等)以上医院,无三级乙等医院的城市,应组织志愿者到当地二级甲等医院体检。

(3)坚持数量和质量统一。既完成招募指标,又尽量满足需求。各招募高校项目办在选拔工作期间应密切沟通,保证信息畅通。高校在选拔过程中如出现服务岗位空缺,应将空缺岗位及时报招募省项目办进行更换或将空缺岗位退还招募省项目办,由招募省项目办统一协调、完成招募任务。同时,各高校项目办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志愿者人才库,把入选和未入选的报名学生全部纳入其中,以备岗位更换和因体检等原因更换之需。

(五)审定确认

全国项目办委托省项目办向各高校寄发《志愿者确认通知书》(注明服务岗位、培训报到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

(六)政策保障

(1)、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每月享受680元的生活补贴及边远艰苦地区津贴和综合保险、每年两次的交通补助。

(2)、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志愿者每月享受700元的生活补贴、综合保险和每年一次的交通补助。

(3)、服务期间计算工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报考公务员考试笔试总成绩加5分,报考研究生总分加10分。

(七)报送总结

7月上旬,高校根据招募工作情况,在“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中填写《西部计划招募工作报表》,下载打印报表(一式三份),交主管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留存一份报表,将另两份报表连同志愿者报名表、体检单一并报省项目办。各省项目办负责审核高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报表与志愿者报名表、体检单,完成本省西部计划招募工作报告,经省级团委分管书记签字,省项目办盖章后,将招募工作报告与各高校报表一并上报全国项目办。作为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数学与统计学院

5.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总结 篇五

回想大运会时工作的日子,每忙完了一段工作,总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经常工作到8、9点钟,弄得腰酸背痛。但是工作依然是那么残酷的,大大小小的,琐事一大摊,也没有人知道。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还是乐观的,我们的工作受到领导、老师的表扬,此时,觉得所有累都值得。或许只要做到不斤斤计较,就会万事大吉了。从工作中总结,从总结中挖掘,在挖掘中体会了付出和收获的关系;更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虽说不尽人意之处颇多,但还是信心大增啊,起码懂得了“只有不想做的事,没有做不了的事”这个道理。 ..

随着大运会如火如荼地进行,我逐渐上正轨了,轻松许多。大运会场面上都是“我们的人”,穿着T恤衫在眼前四下晃动,有的急急忙忙,有的悠然自得,有的行色匆匆。我们组的成员相处得很好,工作中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在工作中,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

我们的努力是被认可的,我们也是幸福的。 这一段日子不算长,却尝遍了酸甜苦辣的日子。仔细咀嚼,意犹未尽!一系列的体育赛事让志愿者和运动员心聚得更紧。生命中让人感动的`总是最难以忘怀的,流连忘返处。

大运会期间,接触最多的是运动员和志愿者,有很多感触。有些人总以为当志愿人员有比较多的机会看热闹。实际上,志愿人员主要是奉献,尽职尽责的去工作。在大运会场上,运动员们竞技声震撼大地,在这其中你是否注意到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默默的徘徊在整个中,他们就是我们——志愿者。有相当部分志愿人员干的主要是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在大运会上,有的志愿者负责车辆调度,有的人顶着烈日在赛场上捡球,有的人在赛场上跑腿递送记分成绩,有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尽量保证赛场内的卫生环境。许多人看不到赛场内发生的一切,还要耐心回答各种询问,免得他们等得不耐烦。我想到四个字“匹夫有责”。因为有责,才会有数千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志愿者;因为有责,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才会预想各种可能,提早做好准备,才会一遍遍地叮嘱注意事项。其实,这些都只是“志愿者”这个光荣称号所赋予和所必须承担的,是再平凡不过的。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身穿白色T恤的志愿者已经成为本届大运会的一个标志。不管你身在何处,是赛场上,还是大运会交通车上,到处都有白色的身影晃动;不管是什么时候,是烈日当头,还是大雨倾盆,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志愿者的存在。

6.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六

时间匆匆,转眼间我在这里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回想我来到泾川,来到泾川县国税局,在这里做了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在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是一名中青团员,努力每一项工作并把它们做的最好。

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时刻不忘青年志愿者服务宗旨,时刻不忘党的教导,弘扬志愿精神。面对工作、生活、学习中的诸多困难,不畏惧、不退缩,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同时,作为国税工作人员,我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服从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认真学习税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这一年里,我本着“履行志愿者义务,立足本职工作”这一目标,积极圆满地完成了一下工作:

1、监察室工作。协助监察室主任做好了各类公文的处理等工作,协助管理监察室文件的打印、复印工作、以及报送文件,制作各类表格,编排文档,客串一下给同志端茶倒水的后勤服务生,也还有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就是办公室文化(书面用语——职场)。

2、协助监察室主任做好接待工作。本人在工作上听从监察室领导的安排,工作上认真尽职尽责、虚心好学、积极肯干,迅速融入国税集体和角色转变。

3、国税法治宣传工作。在全县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利用法制一条街进行法治宣传,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向更多的纳税人服务。

4、认真、按时、做好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5、其它工作。做好国税局安排的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当地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

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思想政治方面和工作业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不足:

1、由于刚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思路还不够灵活,导致自己在某些事件的处理上不够果断。

2、今后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认识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摸索开展工作的方法,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机关工作人员的转变,履行了志愿服务义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服务单位和我个人对这一年来的工作都比较满意。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工作思路不够灵活,个别工作不够完善,有待改进。

7.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探究 篇七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长足进步的大背景, 志愿服务发展迅猛, 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 逐渐受到政府、社会公益人士和普通民众的重视与支持。我国的志愿服务是长期开展“学雷锋, 做好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

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具朝气的社会群体, 在国家和社会的号召和引导下,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并成为中国志愿服务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物质文化需求的多元化, 传统的志愿服务逐渐呈现服务内容狭窄、服务层次偏低、服务水平不高以及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已不符合高校精神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现实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高校应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来塑造自身良好形象,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打造具有特色的志愿活动品牌, 而高校坚持志愿活动品牌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已经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高整体服务品质与服务能力, 促进自身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的重要性

品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能力的外在体现, 是与市场有关主体形成产品感知和联想的互动结果。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是品牌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是高校组织大学生长期进行的一种志愿活动, 以追求最大化的社会利益为核心价值观, 体现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服务特色, 展示优势性服务能力, 形成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 与相关利益群体达成良性的信息互动与沟通的综合性力。

品牌是市场发展的产物, 已获取国家的认可与社会支持, 而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不以谋求个人经济利益为主、不为外力强迫利他、具有浓厚社会公益色彩、可以满足个人心理需求、贡献自己余时余力的有组织性的非个人义务的行为 (简言之, 即本着自由意志, 以助人、利他、不受酬的精神, 根据社会需求而采用个人或集体组织的行动方式, 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奉献自己的余时余力, 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积极关怀, 以实现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具有强社会性的行为总称) , 更需要争取政府的支持, 并在不摒弃草根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潜能。品牌化发展能有效回应这一需求, 并弥补青年志愿服务发展中的突出不足, 使其能够长期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强调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 注重服务知名度的提高。品牌本身是一种社会资本, 能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 且能对整个服务起连接作用, 不仅能有效弥补服务参与渠道不明的缺陷, 而且能提升服务品质, 扩大社会影响力。因此, 品牌化发展是使青年志愿服务更市民化与长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

大学生志愿服务坚持品牌化发展道路, 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 是传播公益意识, 实现志愿精神“溢出效应”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是不断克服自身问题,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有效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 实现自身最初和最终的公益性价值目标的有效手段, 是扩大社会支持度, 获取稳定的社会有限性资源的重要手段, 也是树立高校形象的一个有效手段, 可以鲜明地体现出高校的特色。

三、河北金融学院品牌志愿活动

多年来, 我校大力推进大学生志愿者行动, 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 为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活动中, 我们坚持把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服务相结合, 把参与社会服务与优化校园环境相结合, 充分体现了青年志愿者团结、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为此, 2015年4月底, 我校启动了2015年河北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金融知识宣讲进社区主题的实践活动。而金融知识宣讲活动已成为河北金融学院长期坚持举办的特色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我校通过成立品牌活动并长期进行, 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志愿服务认知, 向外界展现了我校良好的形象, 而且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而且这项品牌活动鲜明地体现了金融学院的特色, 也适应了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形势。此次互联网金融进社区宣讲主题活动。在活动时,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社区居民反响良好, 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进社区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 不仅提升了小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 并让他们对投资理财有了更多的选择, 并增强了同他们的防范意识。同时, 提高了我校在外的声誉, 加强了居民对我校的认识, 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路径选择

(一) 明确高校志愿职责, 建设高校综合性志愿服务组织。

学校是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最大服务主体。提升学生志愿意识, 树立高校良好形象, 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是高校综合性志愿服务组织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河北金融学院志愿服务组织是在校团委组织领导下, 各院系志愿者分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志愿服务组织。为此, 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规章规则, 整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同类项目,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质量评估。

(二) 实行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是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实现品牌化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大学生志愿组织长期规范的发展, 提升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最大化的发挥, 必须坚持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首先, 高校需进行准确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定位, 实现供需有效衔接;其次, 合理设计大学生志愿组织的形象识别系统;再次, 积极的品牌联合;最后,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的强势宣传。河北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进社区宣讲的品牌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观点, 将我校学生志愿服务定位于互联网金融进社区, 有着扩大互联网金融对社区居民的影响, 普及居民的互联网金融知识, 同时, 将我校金融学院的形象进行了展示。而且, 我校积极构建志愿服务组织形象识别系统, 更全面地建设志愿服务组织, 以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三) 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是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的关键。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发展和品牌的形成, 必须具有高校的鲜明特色。因此, 积极创新志愿服务方式, 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是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的关键。转变传统的服务形式是提高高校志愿服务的有效措施, 提升高校志愿质量, 丰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

河北金融学院开展互联网金融进社区宣讲活动, 采取贴近学生专业知识, 贴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结合社会实践, 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进入保定市各个社区进行宣讲活动, 不再采用传统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提升居民互联网金融认识的同时, 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进行了结合, 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志愿服务的品牌化发展。

(四)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的人才保障。

保障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打造品牌的基础。河北金融学院在开展互联网金融进社区宣讲活动之前, 对报名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 聘请专业的互联网金融老师、礼仪老师进行了培训和考核, 最终组成了稳定的队伍, 进行活动。大学生志愿组织走品牌化道路, 必须加强志愿者的专业技术培训, 培养志愿者的独立自主能力, 制定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 努力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从而以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塑造高校志愿组织的品牌形象。社区志愿组织走品牌化道路, 必须培养志愿者的专业化道德, 增强其专业技能, 进行专业化评价, 形成志愿者的专业化形象, 从而以专业化优势形成与其他志愿组织相区别的竞争优势, 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个性, 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河北金融学院在活动之前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提升了大学生专业素养, 提高了志愿服务队伍的服务力。

坚持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依托优势项目, 整合有效资源, 打造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品牌, 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 是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久性和高品质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长期努力, 不断创新, 共同建设。

摘要:笔者参加河北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宣讲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进行探究, 通过资料的查询、访谈和参加活动, 分析研究大学生志愿活动品牌化发展现状,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品牌化,互联网金融,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春兰.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品牌化发展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4.

[2]祝西冰.青年志愿服务之“品牌服务链”的构建与反思[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22.2.

8.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意蕴 篇八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宗教性慈善服务。新中国的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到了上世纪93年代,铁道部团委在京广线首先打出了志愿者旗号。从此,志愿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广为传播,志愿组织迅猛发展,中国的志愿服务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进入2008年代,随着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中国的志愿服务进入一个发展高潮。

“志愿”是从英文的Volunteer翻译来的,词源是拉丁文的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按照《辞海》中的解释,"志愿”有两层意思,一是志向、意愿,二是自愿。笔者认为,志愿不仅反映主体行为选择的自由自主性,而且反映了行为主体希望通过自身的服务来改善社会现状的美好意愿。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个人或组织为了人类进步、社会和谐,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技能和财富,为社会公共事務的改善而提供的无偿服务。社会公共事务不仅包括社会公共场域中的事项,也包括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出现的弱势群体生存生活问题。志愿服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主体自主、承认个体价值、行为利他性、不计报酬、以社会福利为目标和利于人际关系。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表明,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培养价值理性、增强公民意识、塑造健全人格、加强自我教育、实现个体全面自由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和阵地。

二、 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和诉求

实践育人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结构,它包括高度重视实践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及为实施这种理念而形成的各种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活动形式的总和。它是让学生以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在开展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以及体验性实践活动中成长成才的过程。广义的实践育人包括实践教学、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以及勤工助学等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事实证明,实践教育是将知识转化为精神、品格、能力的必由之路,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转化为能力,是高校育人追求的目标,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唯一中介。大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对所学理论进行应用和传承,从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实现从“知识人”到“能力人”的转变。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关注人性的发展。人性只有成为教育的根基,才能使教育成为指向人的教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解人性的一把钥匙,正是实践造就了人性,人的所有属性都来自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人类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在否定“实然的我”,追寻“应然的我”。实践育人是教育构筑人性的内在要求,成就人性、教会学生做人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使命。

三、 南京站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起源和发展

我院南京站大学生志愿服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学雷锋铁路服务小分队活动。随着90年代中华大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兴起,学院因势利导,在学雷锋铁路服务小分队的基础上,成立了铁路志愿服务团。薪火相传,进入新的世纪,我院大学生铁路志愿服务驶进了实践育人的快车道。2010年学院和南京站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11年,在双方努力下,南京站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常态化,实现了“三覆盖一健全”。“三覆盖”即志愿服务活动覆盖春运、暑运和法定节假日,覆盖车站客运工种所有岗位,覆盖全体在校学生。“一健全”即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管理、评比表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通伙食补贴、学分奖励等保障机制。2012年9月,在志愿服务基础上,学院和南京站签订了教学基地协议,《铁路客运服务技能》这门课程完全在现场教学,由老师和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共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2013年12月,以南京站为圆心,学院铁路志愿服务活动向其他运输站段辐射,并和镇江站签订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协议。目前,学院已和无锡站、徐州站达成合作意向。

持之以恒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南京站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铁路沿线的一张“名片”,为学院赢得了声誉,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学院被评为铁道部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刘猛同学获得2013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并入选江苏好青年百人榜获最乐奉献奖,另有5人次获得省部级表彰,450人次获得学分奖励。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新华报业网、龙虎网、南京晨报、扬子晚报等媒体纷纷报道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罗志军、李学勇、盛光祖、陆东福等省部领导在春运期间亲切慰问志愿者,并对学院和学生给予很高评价。我们的目标是,把大学生铁路志愿服务平台打造成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凝练和传播铁路先进文化、输送铁路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的一块高地。

四、 大学生志愿服务蕴涵的实践育人功效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其自身主体性意识的提升

主体性意识是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关键,是个体对自身主体性的认知、唤醒。受工具理性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国家社会需要,生硬的向学生单向度灌输思想政治、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导致学生个体需求不受关注,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体性欠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起,把社会需要和大学生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存在价值的认同,回应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诉求,调动了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提高。

2、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现了“三个结合”的育人目标

南京站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我院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以其独特的行业背景、企业文化、专业契合度和社会关注度,成为区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常态化的校企良性互动,有力的推进了企业发展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了我院实践育人的“三个结合”。一是满足运输生产需要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相结合。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车站缓解了用工压力,储蓄了后备人才。同学们在服务过程中不断熟悉工作标准和流程,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应对困难、解决企业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弘扬志愿者精神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同学们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风尚,大力弘扬新时代志愿者精神。同时,同学们在志愿者精神感召下,深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启内心深处潜藏的诸如博爱、忍耐、合作、善真、感激、敬畏等一切人类美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做一个有人性、有信念、有教养的人。三是传播铁路先进文化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同学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感受并传播铁路先进的企业文化,不断汲取铁路先进文化的丰富营养,以此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交融,促进学生早日成为一名具备铁路职业素养和能力的优秀铁路人。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高校育人工作回归生活世界

在工业社会中,理性的高扬出现了始料未及的结果,一是主体性畸形膨胀,这种膨胀导致主客二元对立,出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二是知识和信仰出现分离,理性仅限于工具——目的合理性。由此人类面临新的矛盾:一方面共享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渐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工具理性不恰当地侵入人的生活世界,社会出现多种病症,人萎缩为不同身份的符号,精神萎缩为算计,人类面临着深刻的价值危机、生存危机。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逐渐把目光转向现实生活世界和人的本真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人的尊严,从中获得心灵上的充实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摆脱生活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寻找到生活的目的、价值所在。

另外,大学生志愿服务,贴近时代发展,贴近大学生实际,突破了传统教育远离生活而导致的教条化、形式化弊端,以其广泛的认同

性、积极的参与性、需要的满足性、内涵的隐含性以及平台的扁平性,构建起一种生活化的实践育人模式,深受大学生欢迎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彭海.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2]余蓝.大学生志愿文化及其德育功能[J].高校德育,2009(7).

[3]吴刚,高留才.高校实践育人内涵的多维解读[J].教育探索,2013(8).

9.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因素探究 篇九

摘要: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我国的志愿事业蓬勃发展,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活动的先锋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仍处起步阶段,政策法规、激励管理等尚不完善,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活动激励管理的现状与面临困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 激励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各高校青年学生志愿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虽然大学生作为社会志愿活动的先锋,服务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热情高涨的背后,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多、流失快”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热情高、求知欲强、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通常在志愿活动中边服务、边观察、边思考,心理状态不断变化,但这种变化往往被志愿服务组织所忽略。因此,笔者旨在针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情况,探讨如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激励大学生志愿者坚持长期参与志愿活动,使得志愿活动能深入人心,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提供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当前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激励的主要方式

(一)政策法规支持

1994年4月1日,民政部和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随着志愿活动的快速发展,各地方相关部门也加快了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如1999年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这是我国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之后福建、河南、北京等省份也陆续颁布。这些法规既是对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肯定,也在有效地鼓励志愿者持续开展活动。

为了更好的促进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中央联合一些部委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要落实和保障注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探索和完善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注册志愿者在本人需要服务时,可以优先得到服务。[1]

(二)技能培训与奖惩制度

各高校对本校的志愿者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包括对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技能培训、优秀志愿者评选与奖励等,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了志愿者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评优评先,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持之以恒地参与活动。例如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扬帆”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以下简称“扬帆”),在1996年启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志愿讲解项目,至今已历时十七年,累计招募志愿者2 000余人,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十七年从不滞停的服务,就得益于“扬帆”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志愿者培训与激励办法。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激励方式单一

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挑战,渴望成功,既希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又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既希望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又希望能锻炼社交能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需求动机是多种交叉而非单一的,当前单一的物质激励或者精神激励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的管理。这就要求活动组织者重视培训以提升志愿者的各项能力,重视在活动中保持彼此融洽的关系,在活动的同时要给予志愿者足够的关怀;同时,激励管理措施的制定也不能忽视志愿者诸如学分认定、思测加分等其他期望。

(二)反馈机制匮乏

当前在校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绝大部分是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在这类志愿活动中,包含四个主体,即志愿者、组织者、接收机构、服务对象,他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现代化管理中,反馈是一种激励因素,当意见及建议得不到有效地反馈时,会削减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但笔者在对高校的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采访中发现,在一项志愿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很少再去调查服务对象、接收机构对志愿者服务过程及效果的评价,而仅仅关注志愿者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是否能够“坚持不懈”,十分重要的反馈机制如图1虚线所示却严重匮乏。对志愿者来说,没有有效的反馈就无法知道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心理上容易造成认同感缺失,从而导致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热情;对组织者来说来说,没有反馈就不能正确评价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无法得知下一步改进的方向,活动就会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支持认同不足

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经费来源单一,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活动中的物资、场地及人身安全经常面临困难,难以保障。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经历或本校颁发的“优秀志愿者”奖项不具备社会认可度,这种现状严重打击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因素探究

(一)内部激励因素

1.加强技能培训

调查表明大学生非常重视技能培训,这反映出大学生志愿者不仅仅满足于能够为社会、他人提供服务,而且希望在服务中不断掌握服务知识和技巧,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也期望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培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因素,组织者应正确评估志愿者的能力水平,据此建立培训目标与预期达到的工作绩效,确定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例如,“扬帆”开辟的讲解基地有北京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宋庆龄故居、鲁迅博物馆和大钟寺博物馆;在开展志愿讲解服务前,首先带志愿者参观各基地并由志愿者根据兴趣与知识水平自主选择,然后由“扬帆”邀请博物馆负责人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与选拔,并定期对志愿者进行考核。通过完整的培训制度保证志愿讲解质量的同时,“扬帆”每年还举办“钟王杯”讲解比赛和校史知识竞赛,提供志愿者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助于大学生志愿者提高个人能力。

2.实现目标激励

志愿活动组织者应当充分认识大学生志愿者多种交叉非单一的需求动机,组织者应从招募、注册开始注意了解每一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创造一个能鼓励志愿者工作的环境,招募志趣、价值观念相同的志愿者,尽量使志愿者个人愿望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志愿者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并不十分在意工作的辛苦程度,而更看重工作是否能够得到友谊、奉献的快乐、能力的提升、阅历的丰富等精神的收获和素质的提高。这决定了志愿者服务组织需要更多的与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解释志愿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明确志愿者的收获。“扬帆”根据活动岗位的具体需求,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意向、专业技能和在参与公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为志愿者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确保岗位清晰、职责明确,保证志愿者与工作岗位的准确对接。同时,社团与志愿者们密切交流,注重志愿者的需求反馈,构建并维护开放式的双向沟通渠道。

3.注重团队授权

团队授权是指授予团队一定的决策权力范围以顺利完成组织分配给团队的任务。集体组织的志愿活动往往因组织庞大造成效率低下、队伍冗余,通过团队授权,可以使志愿者组织以充分小的规模高效完成任务,并保证每项业务能够适时地调整,从而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团队授权能够使每一位志愿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志愿者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常见且有效的激励模式。

在大钟寺博物馆志愿讲解过程中,“扬帆”采用团队授权的激励措施,将志愿讲解员分为每小组4-6人,每组安排一名组长,通过团队授权有效地提高团队成员自主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效率和成员积极性,使志愿者团队充满活力和创新力。

4.强化反馈考核

对于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日常考核是必不可少的激励因素。通过日常考核,既可以督促志愿者保质保量地参与服务,增加志愿者的存在感,又能将考核记录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组织要及时收集接收机构、服务对象以及志愿者反馈的意见,正确处理志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改进志愿活动,提升社会认可度。

5.打造品牌效应

品牌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动力,也是以志愿服务为代表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打造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更是吸引大学生志愿者的有效途径。作为高校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应借鉴“奥运会志愿者”的成功经验,在校内建立起志愿者的视觉、听觉的识别系统,如服装、标识、旗帜、海报等,并积极利用多种新媒体的手段来加强宣传,打造经典品牌,一方面增强活动吸引力,壮大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激励组织内的志愿者,增强他们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期建立高效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二)外部激励因素

1.政策法规保护

我国应该结合国情,在吸取国外志愿者管理政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志愿者管理政策与激励制度,相关部门应以志愿者注册为起点,建立和完善志愿者需求与动机、教育与培训、绩效评估、激励等配套管理机制,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2.弘扬志愿文化

志愿文化是指志愿者组织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被志愿者所认可、接受、传播和遵从的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角色和人文模式等的总称[2]。文化虽然是无形的、隐含的、不可触摸的,但对青年志愿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却具有目标导向、行为规范、精神凝聚和内在激励等多重功能,同时通过弘扬志愿文化,唤起全社会对扶危济困、助人自助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3.加大社会支持

一方面是物质支持。在笔者的调查中有21%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目前志愿活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物质支持,志愿组织要对志愿者进行招募、培训、管理,仅仅依靠学校的活动经费、志愿者捐款等,存在很大缺口。有关部门应鼓励社区、企业、基金会等与高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对高校的志愿活动加大物质投入,并拓展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领域,从而不断壮大、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另一方面是社会认同。高校应建立系统的奖惩制度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如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档案,记录学生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学分认定、评优评先、推荐免试研究生、求职应聘时计入测评。政府、企业等也应在选拔、招聘、表彰等过程中对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提供倾斜性政策,引导全社会重视公益事业。

四、结语

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管理的主要方式与面临困境入手,结合工作实践并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个体走访、个案追踪,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所需要的激励因素。

参考文献:

10.大学生志愿服务新闻稿 篇十

XXXX年11月18日下午2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46班和47班全体同学在华水龙子湖校区校园内展开了主题为“倡导公德,美化校园”志愿活动。

18日下午2点45分,46班和47班的同学们本着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在男生宿舍楼前集合,准备到校园各处清理垃圾。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在2点出发,开始了他们的志愿者活动。他们分成几个小组选出,由组长带领分别到校园各处进行垃圾清扫。在下午4点45分他们结束了本次志愿者活动并在5点全体同学合影留作纪念。

本次志愿者活动的成功举办,体现出了同学们对学校的热爱,也充分体现了两个班级的友谊和团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希望他们通过这次活动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后,在以后生活中体谅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们。

11.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32-02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我国志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社会、学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支持。大学生们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在是遍地开花,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的志愿服务团队种类多,涉及面广,而且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笔者在艺术与传媒学院(以下简称艺传学院)的大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对象涉及艺传学院2013、2014、2015级学生共803名,发放80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2份。其中,2013級学生240名,占有效样本的31%;2014级学生252名,占有效样本的32%;2015级学生名290,占有效样本的37%。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及笔者近8年的团工作实践总结,归纳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普遍化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的同学从不关注志愿服务活动,而较为关注或十分关注志愿服务活动的为49.7%,了解一些的为43.4%。而在“你经常参加志服活动吗?”这一问题中,只有6.3%的学生选择从不参加,其余93%的同学都选择偶尔或经常参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现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普及,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

(二)志愿服务活动的网络信息化

受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发布、活动宣传大都通过网络信息化的平台。调查问卷中“你平时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一题中,有62%的同学选择通过“微信”,56.4%的同学选择“通过QQ”,而有89%的同学选择了通过“微博、网站、空间动态”,可以看出,现在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发布、宣传方式、组织方式。目前,江苏省已经开发了“志愿服务打卡器”这一app软件,这也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可以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招纳志愿者,可以给志愿服务者记录志愿服务的时间、次数,从而为志愿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三)志服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的重视

早在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就指出:“要将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关记录纳入到毕业生信息库中,要将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纳入到评奖评优体系中。”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程度。目前社会上的志愿服务组织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关于志愿服务相关的创投大赛、志愿服务成果展示等,从国家到学校,各个层次都有,举办频率也较高。宿迁学院大力支持志愿服务社团的成立,并给部分志服社团提供了办公室,足以说明对志服活动的重视。

二、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的年级差异化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但在年级之间还存在参与差异。问卷中,在“您是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吗?”这一问题中,选择不是和不一定答案的同学,2015级比例为21.7%,2014级的为38.1%,2013级的为42.6%。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低年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普遍为自愿行为,而越往高年级自愿参与的人就越少。志愿热情出现“低-高、高-低”的现象,即低年级学生的热情普遍较高,高年级学生的热情普遍较低。

(二)志愿服务活动资源缺乏

在“您平时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是从哪些通过哪些途径”这一问题中,63%的同学选择“班级团委等下发通知”。从这一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了解志愿服务活动,都是等上面通知安排。其他途径接触到的志愿服务消息较少,资源缺乏。当然从这一调查结果也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在参与志愿服务中,还是多以被动接受为主,自己不能自发去寻找、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并积极参与。

(三)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很多学院都要求将志愿者服务活动同评奖评优、组织发展挂钩,但是谁去记录、考核学生个人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谁去监管,这已成为最大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由团总支负责监督、记录、考核,通过各班级上报,用纸质记录、照片、签到表的形式来记录。但是,这种方式统计到个人,费时费力,且不客观也不精确。而对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较积极,参与次数较多的同学,又没有相对应的激励措施,出现了反正做多多少都一样的状况,这也影响了很多同学的积极性。在对班级志愿服务活动的监管上,也没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只要求班级每月开展一次相关的团日活动即可。活动的层次如何、参与率如何、效果如何等,都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因而上交的团日活动照片中,出现了外出玩时摆拍的捡垃圾照片,出现了开班会的照片、出现了发几张传单的照片等,这些活动明显是敷衍了事,根本谈不上有教育意义。

(四)志愿服务团队项目缺乏传承和创新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虽然开展比较广泛,但是要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得更精致,更有影响力,并形成传统品牌项目,还是任重道远。各个学校开展的各种志服活动,例如支教、交通协管、敬老院关爱老人等等,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创新。

三、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各级团组织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观念,重视志愿精神教育中“体验”的功能,将道德教育寓于志愿者活动中。依照“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积极展开,引导受帮扶的同学主动用爱心回报社会。把活动的参与者从“少数同学”扩展到“多数同学”,从“特别的人”扩展到“普通的人”,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志愿服务”的体验,让学生把志愿服务当做是一种内化主动的行动。真正让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中间,达到参与的自愿化、普及化。

(二)提高志愿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让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对学生存在吸引力

在问卷调查“你认为当前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多选)”一题中,选择“是短期行为的”占56.5%,“服务领域单一”占45.1%,选“重数量轻质量”占41.7%,选“行政化色彩过浓”占35.8%,选“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健全”占38.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目前的志愿服务活动满意度不高,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让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这是亟待解决的。

(三)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监管,形成考核和激励制度

对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监管,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和管理规定。充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综合素质测评中,作为评奖评优入党的必备条件。对于这一计划,笔者也进行了调查,对"您是否贊成将志愿活动纳入综合素质测评考核系统",有53.8%的学生选择赞成或都可以;在问“您赞成每学期每人需参加志愿活动达10小时以上,才能申请助学金,才能参与评奖评优和入党这一要求吗?”选赞成和无所谓的占45.4%,而其中2015级学生中35.9%学生是赞成的。因而,笔者计划从2016级开始实施该考核措施,在2016级所有学生中普及志愿者打卡器,让每个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都有据可查,使考核更容易、更客观。另外,在此基础上,制定志愿者奖励制度,按照志愿者打卡器上的志愿服务次数及时常表现,将志愿者划分等级如“五星志愿者”、“四星志愿者”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与地方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构建志愿服务基地,获得更多资源支持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急需有外在的力量对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和帮助。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爱心撒满社会的每个角落”,而且还能提供最贴近社会需要的志愿服务。积极与社会其他公益社团合作,还可以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平台,促进志愿者之间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尝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构建志愿服务基地,使活动有更多的资源并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gzdt/2009-07/17/content_1368247.ht,2009-07-17.

〔2〕庞波,王广飞.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与社区文明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5).

〔3〕张倩,李妍辰,孙静,程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

上一篇:停业整改通知书通用下一篇:公安民警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