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留学生活之语言(精选6篇)
1.法国留学生活之语言 篇一
日本留学之生活小常识
日本一直是中国学生留学热门国家之一,这个以樱花著称的国度,有着如画般的风景,有着让人难忘富士山脚下多姿的樱花,每个到过日本的人都会为这别样的风土人情所折服。也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那么去日本留学要知道的常识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来看一下。
1、在日本,无论是进入宾馆的房间,还是到日本人的家里做客,总之,只要是进屋就要换拖鞋,有时还需要换两遍拖鞋。
2、出门要带雨伞。日本是海洋性气候,晴雨不定,带上一把伞有备无患。带伞最好带长把绅士伞,因为在日本,多数商店门前,甚至私家住宅门旁,都有一个伞筐,把儿长的伞可以立在筐内,而折叠伞是不能放入伞筐中的。
3、日本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没有给小费的习惯。因为大饭店、大餐厅的账单之中,已加上了10%~15%的服务费。而出租车如无特别服务,也没有给小费的必要。至于在美容院、理发馆、酒巴等地消费,也都有无需付小费。
4、日本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车站及大型公共场所都有自来水喷水口。大饭店、大餐厅都备有矿泉水供客有饮用。
5、去日本不必带手机,因制式不同,我们的手机在那儿根本没法儿用。
6、日本的电流基本为100伏特,所以我们自带的一些电器可能无法使用。
7、日本免税店里的小型家用电器质量非常好,价格也很便宜,带些回来馈赠亲朋又大方又
实惠。
8、日本地铁十分发达,地铁线路密如蛛网,供你出行选择的余地很大。坐出租车,价钱较贵。
9、兑换货币须在外币兑换银行或其它合法的货币兑换场所兑换。此外,还须出示自己的护照。但日本银行兑换业务只在上午9:00到下午3:00间进行,而且星期
六、日及主要假日银行还全休息。
10、在日本自行车和行人在路上也有不守规则的情况,只是在错车的时候才会向左靠,另外,日本一般没有自行车道,新到的同学请注意一下。没有信号灯的情况下,与汽车遭遇的时候,一般都是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如果对方和你表示让你先行,不要和他让来让去,直接过去比较好,不过最好是扬扬手表示感谢,否则让起来还不一定什么时候才完呢。
11、外出住宿:外出旅行或参加大学复试,住宿不用非得去旅行社,上网比如日文雅虎或是GOO,输入关键字:宿泊,会找到好多好多宾馆,如离学校近的,便宜带早点的等等,找到钟意的在网页上或通过电话提前预定,然后到那里说你叫什么名,就可以直接入住了。
2.法国留学生活之语言 篇二
1. 语言输出
在语言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接触目的语材料,获得输入。然后将所得信息与记忆中的语言模块和已有的知识相匹配、重组、理解,最后形成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语言的输出。语言输出训练的加强包括口头输出训练和笔头输出训练的加强。口头输出主要是指日常谈话、正规演讲和口译,而笔头输出训练主要指写作和笔译。就课堂教学而言,口头输出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话题讨论、短剧表演等途径来实现,而笔头输出则主要是与阅读同步的写作练习。
2.“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只有在生活中运用、交流、表达,才是一种活的语言。如果缺少真实的生活实践,缺少不断的实际运用,学生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就不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极容易因为缺少运用而使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逐渐变得生疏。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做到的是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工具而不是累赘。那么,如何使高职英语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呢?笔者对加强高职学生“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做了以下尝试。
3. 加强“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途径
3.1 阅读教学“生活化”,利用生活媒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
为了增加学生的泛读量、扩大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往老师都会推荐学生阅读诸如“China Daily”、《英语沙龙》等英文报刊。多年来,笔者发现,这些报刊内容繁多,学生很难对内容做出筛选,而且文章篇幅较长,生词较多,学生不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并且阅读的效率非常低,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China Daily”手机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英语的好平台。“China Daily”手机报可以说是一份浓缩的报纸,以新闻为主,通常包括weather, top news, hot words, language tips, laughter等内容,内容除了涉及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生活各方面外,还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最重要的是语言简练,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现在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所以笔者建议学生通过学习“China Daily”手机报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可以真正做到以英语作为工具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关心的新闻事件,真切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乐趣。同时,又能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日常新闻常用词汇、新闻的语言特点以及英语语言背景和文化等。以往学生通常要到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或者到电子阅览室通过上网才能阅读到英语报刊,时间和地点都很受限制。现在学生是用自己的手机来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就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笔者是这样操作的:每次课前利用10分钟和学生交流前一天的手机报学习。学生或者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者分享自己新学到的词汇或俚语,或者分享一个小笑话。实践中,笔者发现,每个学生每天看报的重点都不一样,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学生不但理解了手机报里简单的新闻描述,他们还会主动去阅读更多相关的细节,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新词汇或俚语,学生会尝试造句以做到“学以致用”。当然,分享笑话的同学给课堂增添了不少的生气。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达到阅读和口语练习相结合的目的,学生可以体验输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3.2 口语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真切体验“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亦是教学之本。真实反映生活的题材内容能使学生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亲切、自然、快乐。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以高职高专英语精品教材《希望英语》为例,笔者根据每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创造性地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以教材Unit 2为例,它的中心话题是家庭生活,笔者受热播电视情景剧《家有儿女》的启发,按照班级人数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模拟电视情景剧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与剧中相同或类似的经历,共鸣强烈,非常喜欢这部剧,所以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也特别高。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表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大笑之余又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家庭好戏。这个活动把英语教学内容拓展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活生生的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真实的语言交际,体验了“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3.3 听力教学“生活化”,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听与说、写、译等能力的结合。
长期以来,笔者发现,生活中许多学生虽然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都非常喜欢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相对被动,积极性也相对较低。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所学的范围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有限的词句。笔者想,何不利用学生对英文歌曲、英文原版电影的兴趣进行英语听力教学呢?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进行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在生动、丰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多年来,许多教师也利用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或英文电影来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形式单一,加之经典题材都不够新颖,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笔者认为,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辅助教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给学生带来新鲜感。2008年是我们的奥运年,世界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You and Me”就是一个极具时代气息的教学素材。笔者首先进行传统的“听歌填词”练听力,然后“朗读学唱”练语音,接着是“理解翻译”。英文歌曲形似诗歌,当中有些句子跟课本强调的语法知识是不一致的,如这首歌当中的“travel dream a thousand miles meeting in Beijing”就是一个例子。笔者就要求学生把歌词按照正规句法结构把句子进行改写并翻译成中文,既巩固了语法知识又锻炼了翻译能力。最后把“歌词拓展”作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奥运会的内涵的理解和老师的提示问题如“Why it is said‘we are family’?”“What does the‘dream’refer to?”“What are we going to do in Beijing?”等,把这几句简单的歌词加以拓展并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一来,一首英文歌就实现了听、说、写、译能力的训练。英文电影的选择也应具有时代感。2008年里,Kongfu Panda对学生来说是一部极具吸引力的电影,电影情节幽默、语言生动而简练。笔者在给学生欣赏该电影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记下一些经典的“生活化”的对白并模仿对白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然后把对白翻译成中文,最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白片段进行模拟表演。以下是这部电影里出现的一些经典又实用的对白,语言简单,符合高职学生的水平。如:There are no accidents.(一切都不是偶然。);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何必躲呢,躲不过的。);Yes, but no matter what you doThat seed will grow to be a peach tree.You may wish for an Apple or an orange.But you will get a peach. (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 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 可你只能得到桃子。) ;You cannot leave, real warrior never quits. (你不能走, 真的武士决不会退却。) ;To make something special, you just have to believe it’s special. (认为它特别, 它就特别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语言,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记忆也特别深刻, 当然也迫切希望能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时, 在生活中主动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就不再那么被动, 而是成为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4. 结语
语言来自生活,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 又实践于生活。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输出的有效方式——“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输出,有效方式,“生活化”,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刘艳林.高职英语教学应走实用英语之路[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 (03) .
[5]宋金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8) .
3.瑞典留学生活之点滴感受 篇三
启程
两个月前,在浦东机场,中国边防安检的印章结结实实地盖在了我的护照上,当时的心情复杂得无以言表。我攥着护照和机票,默然无语地站在登机口的广告牌下,同去的二十多个学生的脸上都写满了跟我一样的不安与怅然。
整整12个小时的飞行,凌晨时分机翼下终于出现了一片一片的灯海,像一座座小岛,疲惫的大家都振奋起来:我们到达了巴黎!清晨的戴高乐机场,除了我们这帮中国学生,四周没有一张亚洲面孔。戴高乐机场很大,我们推着行李走过一个个航站楼去往转机登机口,到处都是软依依的法语和白皮肤蓝眼珠的高卢人。漫长的等待之后,我们再次从巴黎起飞,下一站是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机场是全自助式的,极少看到工作人员,我也从这里开始感受到北欧人的独立。自己取行李,自己找标示牌,自己找出口,自己找列车时刻表,还可以目助头票。我们是中国学生攥着不同的钞票,有美金、欧元、丹麦克朗,还有瑞典克朗,一个一个地对售票员说:我要去隆德(Lund)。
手忙脚乱的第一天
到达隆德后的第一天异常地手忙脚乱,下午一点乘火车到达隆德,还没来得及看一眼这个美丽的大学城,分到了宿舍的同学便纷纷赶往IHC(International Housing Office),要赶在工作人员四点下班之前取到钥匙。而我,却去了和大部队相反的方向:我的homestav在一个瑞典小镇马尔默(Malmo)。我奋力拖拽着自己的三大箱行李,一个人坐上了开往马尔默的火车。起码50公斤重的行李箱,那么沉,我一趟一趟地往火车上搬,看着身边来来去去的瑞典人,心中不禁开始埋怨为什么没有热心人过来帮忙。后来才知道,北欧人是出了名的独立,所有的事情都自己解决,随便去询问别人是否需要帮助有时会显得很唐突,但是如果你向他们求助,他们也会非常热心。
我和房东约好在马尔默火车站碰面。在火车站里等待的那几个小时,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确实踏上了瑞典的土地。我一个人,在熙来攘往的火车站里,耳边是一句也听不懂的瑞典语,来去匆匆的行人偶尔会打量一下我这个守着三大箱行李的亚洲面孔。我开始想,房东会从哪个方向来?我想查一下马尔默的城市地图,可是我看不懂,地图说明是瑞典文:我想询问一下周围的人,可是我又说不明白具体的地名。我就这样惴惴地等待着一个从未谋面的人,来把我领走。
在小镇感受瑞典生活
我的房东大姐是个中国人,一个热心的重庆姐姐,在瑞典华人圈中是响当当的人物。她的厨艺是出了名的,每月一次的盛大聚餐是所有在隆德和马尔默的中国学生最向往的事情。在姐姐这边,甚至连水煮鱼和凉拌三丝都能吃到!这一切都让我一点也感觉不到自己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常常会问自己:我是在瑞典么?
当然,我是。比起其他住在学生宿舍的中国学生,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瑞典普通人民的生活。在马尔默这个瑞典南部小镇,一栋一栋的小别墅都像是明信片上的风景,红砖房、大烟囱,门前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家家户户都有大片的花圃、果实累累的苹果树,隔着玻璃窗每一家的室内装饰都仿佛是宜家的宣传画册。小镇边就是农场和马场,每天踩过挂着露水的大片草地去往公车站,旁边马场上的骏马和马驹儿在身边打着响鼻。大风呜呜地刮,到处都是草地,到处都是树。四周永远都是安静的,小镇的街道上也很少有人走动。我经常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边晒太阳边欣赏着那些精心修剪的花圃,垂涎着果园里没有人采摘的苹果。偶尔碰见的瑞典居民也大多是老年人,远远地便会微笑着向你打招呼。他们三三两两坐在镇中心的雕塑下面晒太阳、聊天,我问他们为什么在这个镇子上很少看到年轻人,他们笑着回答我说:“哦,年轻人不喜欢住在这里,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他们还会惊异地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中国人。”哦,中国,那是很远的地方。
我的大学
隆德市是一个大学城,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都是隆德大学的学生或工作人员。学校的院系就围绕着这个城市的中心零散地分布着。因为学生人数众多,尤其是国际学生人数众多,国际化程度高、教育程度高是我对隆德市最深刻的印象。
我所就读的大学——隆德大学是瑞典最大的研究性大学,于1666年由瑞典王室设立,是瑞典最古老的大学之一。隆德大学丰富的研究项目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使它成为北欧最大的教育、科研机构,同时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现在大约有42,000多名学生就读于隆德大学,将近有三百门课程采用英语授课。1997年,隆德大学被指定为中·欧合作计划“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计划”欧洲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所在地,每年都接待三百多名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和博士研究生,并且每年接收十五名左右来自中国的交换生。隆德大学与中国许多著名大学有合作协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
隆德大学的治学非常严谨,也对申请者的背景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历史悠久的专业。我所在的专业(Film and Media Production)是2008年第一次开设,教学计划与其他专业相比显得不够完善。但即便这样,每一门课程开出的书单还是相当可观。有意思的是,因为专业是新开设的,书单上的书在图书馆一般都非常难借到,经常一本书要两个月还没有借到,而这门课程却已经结束。瑞典的图书价格昂贵,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学生来说,买书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有师兄师姐的便想方设法地借书,没有的便只能硬起头皮买书了。值得庆幸的是,学校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做扩展性阅读会非常方便。
隆德的住宿
在隆德,最难的事情是住宿。如同其他的欧洲大学一样,学校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住宿问题。如果你能够排到IHO的房子,那说明你运气好,初到隆德就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如果你没有排到,那么试试AFB(AF Bostader,隆德大学学生住宿管理机构)。如果还是没找到住房,就只能暂时寄宿在朋友那里了。
隆德大学的宿舍分为SwedishCorridor和International Corridor两种,前者一般只提供给瑞典籍的学生,供房渠道主要是AFB,各种设施都非常好;后者专门提供给国际学生,供房渠道是IHO,设备相对简陋一些。隆德大学的学生宿舍分散在城市的各个
角落,一般都在市郊。说是市郊,其实离市中心最远也不过是20多分钟的路程。在Corridor里,大家共用厨房和公共区域。在公共区域里大家可以一起聊天,看电影或看电视。
Party
隆德这座大学城是年轻人的天下。每到夜深的时候,街上满是年轻人,仿佛吸血鬼一样,白天都不见踪影,夜间出来狂欢。北欧大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频繁地举行party。九十月份是隆德的party季节,每天都有不同的学生宿舍在举行party,到了周末更是歌舞升平。白天那些看起来有些冷冷的、金发瘦高、不善言谈的瑞典学生们,一到夜晚都成了狂欢的partyanimals。
在中国,party往往以吃饭为主,一帮朋友聚在一起下馆子,吃吃喝喝,兴致盎然,而饭局的结束便是party的尾声。而西方学生们的party,大多在晚餐之后才开始。主人只提供音乐和场地,大家自己带来朋友,带来酒水,带来小吃,带来所有你能带来的东西。音乐开始,喝酒、跳舞、聊天,释放压力是party的最主要目的。
语言困境
来瑞典之前,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必要学习瑞典语,因为在瑞典,人人都会讲英语,而且一张口都是标准的美腔!于是我放心地来了,甚至没带一本瑞典语字典。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当我第一天站在马尔默火车站忐忑不安地等待房东时,就遭遇了语言不通的困境。在超市更尴尬,俨然成了一个文盲,买东西只能看图片。学校里大部分的机构和设施都有英文说明,可是通讯公司、银行等使用的合同和服务用语都是瑞典语。我还记得我在瑞典打的第一个电话,电话拨通后,一个女声提示音叽里呱啦说了一通瑞典语,我拿着话简不知道是挂掉,还是保留语音信息。第一次使用瑞典的网上购物网站,也完全看不懂,只能一边用Google翻译,一边慢慢地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大学里,每个瑞典人都会使用标准的英语和你来交流,但是,不会瑞典语,出门就成文盲的感觉还是让人非常难受,而语言困境也限制了留学生的生活。
隆德大学也考虑到了留学生的这些语言需要,和移民局一起合办了针对国际学生的免费瑞典语课程,只要去申请,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申请到。
到瑞典已经有两个多月,由最初感慨留学生活的精彩,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后来体验到经济上的压力和课程开始时的难适应,再到现在渐渐适应了这一切,我开始明白留学就是一个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坚定目标,不断寻找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过程。
留学和生活中你做出的每一个重要决定一样,它的精彩与否取决于你自己努力的程度和你对生活的心态。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跟那首歌里唱的一样,让我们从这里开始,从这个寒冷的北欧国家开始,一点一点地为了构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而成长就是在点滴感受中慢慢完成。
瑞典留学申请时间和条件
申请时间
瑞典大学每年招生两次,分别是在春季和秋季,截止日期分别为每年的4月15日和10月15日。留学生在申请瑞典留学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的申请时间,避免错过申请季。
瑞典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是:每年的5月到了月间发放秋季开学的入学通知书;每年的11月到12月间发放春季入学的通知书。因此希望赶到春季入学的中国留学生,要尽早完成自己的学校申请,以保证自己按时入学。
申请条件
瑞典大学本科的申请条件是:申请者具有本国高中以上学历,托福成绩达到550分或雅思成绩达到6.0分以上,部分专业还需要提供瑞典语成绩,也就是7ISUS(Test in Swedish for University Study)成绩。
瑞典大学研究生课程的申请条件是: 留学生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在校学习的学分达到120学分以上,托福成绩580分或雅思成绩6.0分以上。
4.留学澳洲生活常识之礼仪 篇四
澳洲留学礼仪之礼物,用餐以及尊重长辈等都是澳洲留学生活礼仪的一部分。
澳洲留学生活礼仪之礼物
澳洲人比较随和,对礼物要求不是太高。但是,一般来讲,酒,鲜花,巧克力是比较常见的。其中,买酒比较讲究,如果是一个比较随意的朋友聚餐,你却穿戴整齐,带一瓶高级威士忌,这会让主人很局促。
因此,在去之前或者是在被邀请的时候,问清楚是什么类型的聚会,需要你准备些什么。有时候,一些聚餐需要大家一起准备,比如,有的准备面包,有的准备酒,有的准备salad.
如果主人不需要你准备什么,也最好了解主人是喜欢啤酒,香槟还是葡萄酒。因为有些人偏好香槟,有些人偏好葡萄酒。
澳洲留学生活礼仪之尊重长辈
澳洲人对长辈都会表现出尊重,但是不会像亚洲国家那样正式。他们会在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或为比自己年纪大的亲戚或朋友提包,但是不会为他们提公文包或对他们的哥哥姐姐表现特殊的尊敬。在家里,和父母争吵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学校,学生经常会反问老师;在大学,老师很希望学生对他们的演讲或课本提出批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他们有权力有礼貌的表达出来。讨论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你不能确定在这种场合如何表现你自己,那么就坐下来认真看和听,然后再加入进去。
澳洲留学生活礼仪之个人关系
和其他学生或朋友的人际关系会和你在自己的国家大不相同。但是你不必去改变自己,这样你会感到很难受;如果你不希望去做,你可以拒绝别人的要求,因为他们会尊重你的意见。在澳大利亚,男女同学一起去看电影或听音乐会被看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会有人认为你们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但是更多的是一群人一起活动,这样你就更容易掌握自己。
澳洲留学生活礼仪之风俗习惯
澳大利亚的城市都是现代化的城市,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种草和注意保护环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设得象花园一样。有些土着人不愿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宁愿住在肮脏不堪的木屋里。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着人的服饰也与西欧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很少洗,显得很脏。还有的土着人赤身裸体,或在腰间扎一块布遮盖。有的佩带臂环、项圈、前额箍和骨制鼻针。节日时,他们还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澳大利亚人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
澳洲留学生活礼仪之餐后
5.马来西亚留学生活之沙巴自然生态 篇五
海拔4095米的京那巴鲁山,是喜马拉雅与新几内亚之间最高的山峰。京那巴鲁山,名字取自当地原住民的语言“Aki Nabalu”,意思是崇敬亡魂的地方。它也是世上最安全与最容易攀登征服的山峰――只要你的身体状况没有问题。
一般而言,游人从出发站启程,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攻顶和返回。登山者可以选择的登山栈道,分别是顶峰栈道和马西劳栈道。攀登者必须在登山的第一晚在山腰的住宿过夜。由于房间有限和游客众多,最好提前半年以上预订。
顶峰栈道是由神山公园总部附近海拔1800米的丁波汉闸门出发。在到达3273米的拉班拉达栈舍之前,登山者将遇到和经过一系列的栈道亭子――甘迪斯亭、乌拔亭、罗威亭、拉央拉央亭、威罗沙亭,以及巴卡亭。这段攀程,大约需六至八个小时。
更具有探险精神和体能较超凡出众的登山者,可选择距离公园总部约15公里,从马西劳自然旅馆出发的马西劳栈道。这条栈道的攀径明显地比较陡峭与容易脚下打滑,特别是在潮湿的.季节。热衷于研究神山生态学的科学家们,基本都选择这条栈道。
在登山栈道途中,视线所及皆是美景,譬如品种珍稀的威罗沙猪笼草,以及卡逊小瀑布等。到达拉班拉达栈舍后,登山者即可安排在这儿歇脚休憩、充电恢复体力。继程攻顶将在黎明前,一般上是在次日凌晨两点出发。从这里开始,登山者必须沿途扶着绳索攀爬到峰顶。因此,登山者最好戴上布质的厚手套,防御寒冷的同时,也避免手腕被绳索磨损。从拉班拉达到顶峰的攀程,约需四至五个小时。
6.法国留学生活之语言 篇六
法国萨瓦大学是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945年,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萨瓦大学已经形成一所拥有七所学院,37个国家级研究所,40多个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的综合性大学。萨瓦大学目前有在校学生约13000人,有550名教授,其中380名研究级教师。58%在校生在大学第一阶段(大专)学习,34%在校生在大学第 二阶段(本科、硕士)学习,6%在校生在大学第三阶段(博士)学习。萨瓦大学语言中心为即将进入萨瓦大学及法 国大学攻读专业的外国学生提供高质量,强化的语言培训,学校有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其中有来自87个不同国家的900名外国学生。
萨瓦大学主校区坐落在尚贝里(CHAMBERY)市,位于法国的东南部。尚贝里是萨瓦大区的省会城市,东面紧邻意大利和瑞士,是法国最有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萨瓦是著名的.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脉的必经之地,从巴黎乘坐高速火车只需3小时。尚贝里有五万余常住人口,著名的萨瓦大学就坐落于此。它是一座结合现代化和悠久历史的城市,同时,也是里昂到日内瓦到意大利的中转站。萨瓦大学分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尚贝里、安纳西和伯基湖。
院系和专业设置
萨瓦大学语言中心:是法国国家级法语DELF和DALF考试中心,同时可以颁发萨瓦大学法语学习文凭(DU)和巴黎工商会法语文凭(CCIP)。申请就读该校的中国学生将首先在该中心学习一年法语,通过考试后可根据个人志愿进入专业学习或报读其它院校。外国学生开学第一天进行口试和笔试,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编班,每个班最多15名学生。
外语与文学学院:英语系、德语系、西班牙语系、意大利语系、应用外语系、现代文学系。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地理系、哲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学系。
理工学院:材料科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社会科学应用纱、工程技术系、地球与天体科学系、生命科学系。
经济、法律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社会行政系、法律系、经济与管理系。
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系统工程系、高山设备管理、装备与保护系。
聋哑人欧洲大学学院:特殊教育。
申请条件: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身体健康,未有犯罪记录,有经济能力支付留学费用,参加500学时法语培训和TCF/TEF考试。
【法国留学生活之语言】推荐阅读:
去法国留学费用之生活费08-16
日本留学之生活小常识11-07
去法国留学09-03
法国硕士留学条件09-30
法国留学申请指南10-10
法国留学 留学生病就医相关常识知多少07-16
法国留学必要条件07-08
申请法国留学的条件11-25
法国留学如何申请转专业?07-23
申请法国留学的签证信息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