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2024-08-11

新课改的生物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1.新课改的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新课改下的困惑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让教惯了旧教材的老师有许多的不适应和困惑。首先是新的教材体系不适应,同时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陌生,另外,教材容量过大,这都叫老教师有点措手不及,总体感受是不会教、教不会。

二、新课改下教学困惑的原因

(一)教材的变化

旧教材总体来说信息量小,分析深刻,而体系编排无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是以时代为线索,而在某一时间段内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新教材则容量大、信息广,分析比较浅显,其体系则是分别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为线索,再以时间为纽带去阐述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世界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变化,有专题史的思想。和旧教材相比,是大相径庭,故教师会有很大的不适应。

(二)学生的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学生与上世纪的学生已有很大的差别。现在一个学生每天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教师,同时,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因此,我们的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面对学生的这一变化。

(三)时代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时局的变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你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准的掌握,还要求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不但要求你不但要求你掌握好汉语,而且要求你掌握好最基本的英语,现在出现了许多边缘性的学科,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总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新课改下解决困惑的措施

首先:处理好教材

新教材的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教材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觉得在处理新教材的内容时要有取有舍,纯记忆的东西可点到为止,而对较难理解的内容要进行重点突破。如在处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节教材时,我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目录可以让学生自学,而教师则把精力放在第二个目录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上。这一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在处理时我们可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讲到十五大,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把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讲清楚。就如有的老师所说的:现在主要是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新教材。

另外,新教材的体系没有旧教材的体系那么容易把握,似乎每一个专题与前一个专题和后一个专题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孤立、分散的。其实不然,只要你认真钻研,善于把握,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必修三的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专题的四节课讲的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正统地位的确立、新发展及受到批判;而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节课即讲的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制度、思想一个过程也是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动摇的一个过程。这样,两个貌似无关的专题却清晰的叙述了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如果教师在讲课前心中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不会游刃有余。简言之,需要我们教师能有效的把握处理教材。

其次,提高自身的素质

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要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按新时期教育规律办事,以最经济的时间、最合理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新教材除容量大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对有些知识,我们可能比较陌生,比较像绘画艺术里的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立体派,还有古代哲学、物理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的去充电,大量获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提高自己的素质,许多地方要和教材、学生产生共鸣,只有 “熟”才能生“巧”,连教师自己都搞不清的问题而去给学生讲解,学生是不会喜欢去听的。

另外,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入浅出,优秀的教师要尽力的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必修三讲的是思想文化史,讲到每个阶段的思想文化出现的背景时,我们都会分析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阶级、社会状况,也就是说: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简单地说就是: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就更简单,这

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增加历史知识的储备,同时要注重文史哲的有机结合。

最后:注重启发式教学

旧教材下,我们教师喜欢表演式的上课,一节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感觉把教材分析的入木三分,很有成就感。或许旧教材下,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但在新课改下,我们应更多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充实教学资料,注重情景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置最好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如在讲罗斯福新政时,我们可以把听它和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在讲到网络的双重作用时,我们可设置:假如你是牛郎、包拯、比尔·盖茨、学生、黑客、本·拉登,你会用网络做什么,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跨越时空,可激发学生分组合作从而去自主探究。

总之,新教材、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储备,还是在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上都需要不断的去探索,改进。

2.新课改的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改更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学生的探究过程。

一、发掘、设计让学生乐学、善学、易学的教学情境

新教材设计了很多的“思考”、“探究”、“观察”、“?” (对比、类比、思考内容) 、“钥匙” (解题技巧、方法) 等, 再加上每章节承上启下的引入语、“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实习作业”等这些都为学生自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数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从生活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从而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极坐标的教学, 直接从课本提供的思考入手, 直观快捷, 学生主动联系生活中的定位习惯, 即刻就能给出新坐标系的概念。

然而好的教学情境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教学实践的长期积淀和教师的善于发现和利用有益于教学的情境。谐音记忆法, 也是我在情境教学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我直接把这个谐音记忆法直接告诉学生, 而没有复习提问的尴尬, 就收不到这么好的记忆效果。虽然这个教学实例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但却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很有实效, 同时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也为学生掌握众多的三角函数公式, 探求更好的记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当然, 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还不能过于复杂, 更不能偏离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煞费苦心地去创设教学情境, 有些内容开门见山, 效果反而会更好。

二、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过程

新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探究过程, 改变了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传统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的结论, 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过程。新的教学教改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很多问题不能只是教师讲给学生, 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索, 自己去发现问题, 寻找规律,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要适时的把教材设置的思考或探究大胆地“抛”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教材设置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 增强学生自信心。但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引导”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激发求知欲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 面对高考我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无奈:给学生更多时间探究会不会探究不好, 是不是会浪费时间, 教师还要回来继续讲解?面对高考还是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题海战术更有实效?带着这样的疑问在我所带的两个班内进行对比教学。选择一个成绩较好的班进行传统教学称为“传统教学班”, 而另一个成绩较差的班进行新教改称为“实验教改班”, 开始了我新教改的探索历程。

在高二的第一学期学校安排《必修3》第三章《概率》, 《选修2-1》的《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整本书。通过对整体教学内容分析后, 笔者觉得《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 也是高考的难点, 而高考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概率》虽然在这儿也讲, 但相对较简单, 而且在理科教学的选修教材中还要进一步学习, 所以我在“传统教学班”中选择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 而且单刀直入直接切入重点, 如:《概率》一章中直接讲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而其它基本概念、细节略去或由学生课下阅读, 《常用逻辑用语》也是直接告诉学生四种命题、充要条件的概念和如何使用, 并直接告诉学生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转换方法而将重点内容都放在了《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上, 而且直接接轨高考。但是学生在学习、做题过程中对某些知识点总感觉来的太突然, 衔接不上, 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感觉也跟不上去。这样的教学教师是感觉节省了时间, 但是学生却有严重的厌学倾向, 并且感觉疲惫不堪。而在“实验教改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课时要求, 利用新课程理念包装自己, 包装学生,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体会知识的生成——发展——成熟——应用的程序, 体会知识的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过程。新教材的课程设置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比如:立体几何在《必修2》第一、二章讲了传统立体几何思想, 在第第四章又给出了空间坐标系, 而到了《选修2—1》第三章又给出了《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外表看起来这些知识并不系统, 学生学习也不系统, 不利于教学, 可是经过教学发现, 这种“螺旋”上升式教学更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 我也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教学体系。

给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给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生成过程的机会, 使他们逐步提高探究新知的能力。虽然耗时较长, 但学生学的轻松, 他们善学、乐学, 每一步的基础打的扎扎实实, 能力逐步提高。在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过程中和对比“传统教学班”和“实验教改班”的成绩, 两个班的成绩差距在逐步缩小, 而且在期末考试中“实验教改班”的平均成绩超过了“传统教学班”, 并且高居年级第一。

通过对比实验教学,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自我探究的重要, 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确立了他的主体地位, 相信成绩不是问题。

3.生物新课改的一点体会 篇三

一、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方式的变革

课改的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见不到阳光,都能萌发出来? "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因为我们家种胡萝卜种子时,是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脚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没有埋入土壤内,种子照样萌发。"另一名学生紧接着反驳道。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当进行到植物的茎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时,学生说道:"我认为植物的茎是由胚轴发育来的。""不对,植物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来的。"另一名学生紧追不舍。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老师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种子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课改后,在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点上来了,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新课程, 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得到深刻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将带来的长效。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看“課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从转变方法入手:(1)教师要动手。不仅要求学生动起来,教师也要动起来,和学生共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打破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格局。(2)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以往的课堂大多是教师提问题,又以教师解答问题而告终,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主动性。而放手让学生干,不要求整齐划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推理、想象,自己想出来或争论出来的结果会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如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师、教科书上学到的多。教师加以引导、梳理,这些方法说小了,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说大了,是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3)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懂得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4)课堂教学情感化。硬性说教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课改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三、学习新课标,实验要落到实处。

以往一个学期下来只安排了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山上采集的各种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的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四、学习新课标,重课堂教学的实际化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化。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五、学习新课标,重课堂教学"评价化" 。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通过各种形式记入学生的档案记录袋,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当然,课改后的课堂变化还有许多方面,包括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环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等等,学生学习能力和其它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正在由"书呆子"型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活泼、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4.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篇一: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下面把我的几点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勉:

一、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

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篇二: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组织了课改课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篇三: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永远忘记不了20__年的5月份,我们的校长去别的学校参观后,大发感慨,特别是去了确山二中后,觉得我们学校也必须进行新课改的,我们学校现在的情况和他们学校没有课改以前的情况类似的,如果不进行改革生存势必是个问题的。靠近县城的农村学校生源差劲,竞争激烈的很!校长分析以后大家一致认为不改革没出路,改革虽然困难重重,但改革成功了我们学校肯定后壮大起来的!去确山二中参观后我们学校的新课改也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在将近一起的新课改中我品尝了改革者的辛酸也体味到了成功的那份喜悦!前几个月由于是下半学年最后两后月,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当时我教的是毕业班,对于新课改不敢放手怕影响成绩,走地步子很小的,基本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的!但这一学年我下到了八年级,学校对这一块现在也重视得很,因此我觉得感想很多,课改生活很丰富的,有辛酸更多的是有功的喜悦!

我觉得八年级的物理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接触到的,于我们的生活很重要的,我们生活点滴变化都离不开物理学的!每个人都可以学好物理的,只要你愿意,只要付出努力初中阶段的物理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很容易的学科!因此在这一学年的物理教学中我认真按照学校制定的412模式上好每一节物理课,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注重分数,更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解释下412模式:4指四个环节即每节课大致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检测;1指一稿即教学两用稿,2指两把关即把好每一课的关和把好单元关。针对我校的教改模式我觉得我们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把好一稿的关,高质量的教学稿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不要让学生各搞各的,定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讨论要有序进行,要注意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新课标要求物理学习要注重从课本走向自然,能保持对自然界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强调过程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提高情感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很适合新课改的要求,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在长期的实行中我有很多的感触的,现在提出几点感想。

一四环节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的引入方式方法。有人以为有了教学稿上课时直拉让学生看教学稿根本不需要什么课堂引入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物理学科比较抽象,课本内容现在又很简单的,单独从课本上根本看不出什么来的学生,只会让他们更加迷茫的,但是现在的课本特点是编辑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有多少的联系,因此要想使学生更热爱学习物理要采用多种有趣的引入方式,情境引入就很适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特别适合物理情境引入式教学,在每一个的教学时我都加入合适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包括以下的几种方式景中激趣、趣中生疑、趣中生疑、知中长智、智中生勇几种方式的,要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引入情境的方式。比如在光学的教学中一开始就要向学生出示如何看到物体的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进一步引入天空为什么时间不同天空的颜色不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光学的兴趣!

二要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基本研究方法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就要注意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物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现在学生一般都掌握住了,知道怎样进行物理探究学习,但是学习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有很多同学对常见的控制变量法是怎么回事都说不清楚的,更不用说什么类比法、等效替换法了。在教学时要注意课本上每一个实验的研究方法,除了一般的观察法和实验法之外其他的都要详细的给学生讲的。一般的实验差不多都要控制变量的,一定要告诉学生什么时候需要控制变量怎样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实验结论一般怎样说,在电学中通过训练学生一般都能掌握的!探究平面像成像实验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等效替换法有很多教师都没有注意到的,就是用一模一样的蜡烛代替另只所成的像,看到了这只蜡烛就看到了点燃蜡烛的像,是很点型的等效替换的方法,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到了电学中如果我们用一只电阻代替两只电阻工作,学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研究方法了。此外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还有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理想实验法、归纳法、比较法等,现在的中招物理考试很注重这方面的能力考察,可是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学校教学是个弱项,特别是八年级物理教学中,九年级可能是训练作题不明显的,其实教师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就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八年级,以后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是很有用的。建议以后我们学校特别是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提高此方面的教学,不要让学生学了一年物理控制变量法怎么分析都说不清的。

三新课改教学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分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在两把关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每堂课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堂堂把关。在这方面我做得也是不够的,以前总以为做不到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今年和韩艳敏同教一个班后才觉得实际上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每个小组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小组长,这个组长一定要对物理感兴趣的,还要有责任心,先节节课对组长把关,然后让组长对组员把关,自己在下面一定要注意对其他组员的抽查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能表扬就要全班表扬,能私下批评就不要在堂上批评,实在不行也要做到对个别学生不能点名批评的.对学生一定要以鼓励为主的,尤其对女生,一定要多下功夫,多和她们谈学习物理的心得。对于尖子生要注意拔高,对于少数的学生要以他们向他们普及科学知识为主,不要过分强调他们的考试分数,只要他们上课愿意多学物理知识就行了,比如说在我们班就有个男生,他的分析能力很强的,动手能力也行,可就是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在课堂上我仍然表扬他,相信他将来走向社会学一门技术是可以的,他有这兴趣的,成为科学家的毕竟是少数的。

四在正确理解学校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环节,理解过于片面了。有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时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课堂纪律就行了,这个理解如果运用到物理教学上只会让学生更不愿意学习物理的,众所周知物理有些地方就是很抽象的,比如说八年级的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教学,如果纯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堂课白白浪费学生什么也学不到的。在物理新课改教学中一定要灵活掌握学校的四环节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力达不到的地方就要向学生讲解,只不过是不要采取原来的灌输式教学,要采用新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应该是让学生说得地方让学生说,教师讲讲的地方一定要讲,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讲,让学生理解为止.这样的章节教师在教学稿的设计上更要下功夫,要有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进一步的理解。

五在新课改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每一个探究实验都要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利用教学稿即使不做实验也要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透彻,这样特别优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大大提高的,他们分析物理问题角度也会更加的宽广的。但是我感觉到不是每个教师都注重实验教学的分析的,现在很多教师将物理当成数学教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大大提高了,可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差的。其实到了毕业班通过大量的作题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到最后都会很高的,很多学生但最后在毕业班物理拿不到很高的分数原因就在于平时不注重对物理实验的理解,以为会做几道题就学好物理了,但是现在物理更强调对生活现象的应用的,在低年级阶段我建议学校更注重实验教学,尽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否则到了高年级某些尖子学生的物理成绩很难有突破的,整体成绩上不去。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感想,可能有片面的地方,也有其他的不足地方没有看到,但是整体上我认为我们学校课改是成功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每一次县里的物理教研员来我们学校都对我们的课堂模式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每一次教学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在改革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但最后总是能走向成功的。我对我们学校的新课改始终保持很高的兴趣,虽然在物理上成绩没有别人突出,但我相信我教出来的优生将来毕业班复习时肯定没有那么多的不理解的,对他们将来的成绩我很有信心,只要思维能力提高了,提高考试的成绩是很容易的。最后我仍然强调对于412模式中1稿的要求,不但需要,而且要进一步的改革针对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两用稿,不要只有一个模式,也不要每课都是同样的要求,学校在这方面今后要更加重视的。

5.关于新课改地理教学的体会 篇五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忘我,把自己当成一种媒介,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以学生的立场为角度,感知学生的心理,刺激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时间、空间,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

传统的教学,在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沉闷,学生无奈,就连教师上课也索然无味。所以新课改要求改变师生关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创造情境处理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明白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的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没有独立,但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每每课堂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口若悬河,问题不断;而也有学生一言不发,在自己的世界中忘记课堂。如何来统一这些学生,让他们主动走进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利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心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丰富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感知地理中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例如,在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涉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每个区域都有着显著的自然、人文差异,教材中也提供了丰富多彩景观图片,也是通过它们学生对这些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印象,诸如水比油贵的中东,多姿多彩的西双版纳,经济繁荣的香港…也是这些图片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什么中东这么缺水?西双版纳如此独特?…从而带动了课堂的发展。除了图片,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例如,在介绍世界的语言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出知道的不同语言,也可以播放视频等让学生感受这个世界语言的丰富性,有语言的不同引出语言分布的学习,完成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在介绍中国水资源分布差异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打听身处他方的亲友,询问各地的生活情况,为什么在西部建设的叔叔不经常洗澡,为什么在北方给别人种地的叔叔种的是小麦,这些都和我们不同。通过这些心声,让学生寻找水资源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再探究形成的原因。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见闻也是一些鲜活的引子,学生可以通过见闻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为什么湖南、重庆人爱吃辣,上海人爱吃甜,山东人能喝酒,南方人易风湿,北方人易上火?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见闻,甚至是亲生感受,探究中国各地的气候差异。这些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既亲切又陌生,通过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有些行为在走过几许春秋的教师看来很幼稚,有时他们也会犯错,会叛逆会冲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感知学生的心理,更要学会理解各种行为,甚至是包容学生的偶尔的错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例如调皮学生捣乱,小矛盾引起的师生冲突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当的话,有时也是有助于课堂的良好发展。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课堂中断,自己的教学被打断,心理受刺激而大发雷霆。因为这些事情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教师的课堂不够吸引力所以有学生说话了,也可能平日学生和教师有矛盾误会因课堂的某个细节而被激化了,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因为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说话捣乱,不管是什么原因,教师都要保证课堂的延续性。因此,此时教师需要做的是缓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问题。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忍让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次课堂正在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对于辐射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有些学生可能理解不了,正好此时一个学生突然笑出了声,接着全班亦哄然,我因势利导——他这小小一笑全班都笑了,这就是一种辐射力啊,不仅顺利的把课堂引回来还把课堂推向了个小高潮,当然这个学生也没有了其他小动作。

新教材的设计也是特别用心的,很多学科具有同步性,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我们还要学会与其他学科融合。例如,初中语文有学习神秘的罗布泊,这个可以与地理中西北地区联系起来;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诗句也可以与地理联系起来,例如学习黄河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知道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到天气时可以引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道少”将其与气候概念区别开来。初中物理学习影子的方向时可以将其运用到地理中太阳直射点位臵的学习来。通过这些已学学科的知识,学生有说的欲望,给学生创造条件说,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完成思考,讨论,交流,最终来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教师会有一种畏惧心理,害怕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此,就自己全盘细致讲解,来代替学生动脑思考这个过程,但效果并不怎么明显。此时,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来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时教师的学识也可能有不全面的地方,现在社会信息通畅,学生的见闻、经历有时可能比教师还丰富,所以,停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空间发挥,也许教师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

6.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篇六

一、新课改要重视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和理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只研究一个物理量和另一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这个物理量的其他物理不变,从而研究这个变化的物理量与要研究的这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我们在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解题时,要注重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下面我举一个例子进行剖析。例如,在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那么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而要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那么如何控制不变呢?方法就是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那么如何让改变压力的大小呢?方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

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的实验中经常用到。

二、新课程改革要重视类比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所谓类比法是指:在物理研究中,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作比较,找出他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这种逻辑推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法。它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初中学生运用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路,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帮助我们有效的把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电压教学时,把电路模型类比为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而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的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再如声波和水波类比,把电磁感应线中“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割草作为这样一个动作对比。。

三、新课程改革中比较法的学习和应用

7.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学体会 篇七

关键词:新课改,集体合作式,激发学习兴趣,综合教法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高中的教育岗位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抱负的平台, 同时也让我有幸成为高中新课改中的一个执行者。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我秉承“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的原则, 及时认真思考自己在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学。

在教学中, 我时常会遇到如此问题:初高中英语跨度太大, 衔接不上;高中英语词汇量及用法比初中难掌握;阅读材料篇幅过长;平常所学与考试出入, 无法立竿见影;语法太难, 太枯燥等……其实, 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带来的弊端, 将学生禁锢于老师设计的框框中, 授课乏味呆板, 学生对此无一点儿兴趣而言, 单纯为了考试多拿分, 长此以往妨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课改下, 怎样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弃旧汲新, 重视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要求, 使自己轻松快乐的教, 学生轻松快乐的学呢?所以, 我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 在教学实践中, 发扬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面对新课改的教材, 我们英语组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采取集体合作式。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讨论每个模块的知识讲解, 在讨论中提前分析解决在知识传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说, 在这样一个民主开放的学校环境下, 我们每个人无论教师优秀与否都可以畅所欲言, 即使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都可以。作为青年教师, 我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在他人之下, 然而却缺少实际“作战”经验, 然而集体备课很好的弥补了不足, 走了捷径, 使我受益多多。

其次, 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然教材话题那么贴进学生的生活, 并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 若仍重视讲解与传授语言知识, 学生不仅会厌学, 而且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抑制。套用《论语》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明白: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并根据喜好与欣赏所学, 并进一步“学而时习之”, 才会体会到应用所学的乐趣。我们教师就应该设法使学生能知之, 好之, 乐之。如通常讲解单词时, 学生的状态往往不好, 尤其下午第一节,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可是激发学生兴趣则不同。一次, 在讲到aloud、loudly区别时, 外面传来了叫卖声, 还有两个妇女的对骂声。于是我借机发挥, 问:“同学们, 看aloud前面的字母是?”“a。”“那么a在汉语拼音读?”“啊!”“对, 所以既然发出啊声, 就张嘴, 非心想, 非默读, 单词意思是出声地、大声地。如:read aloud (朗读) , think aloud (自言自语) 。而loudly谐音像汉语‘唠叨咧’, 大家都知道, 唠叨声挺烦人的, 故译为大声地, 吵闹地, 尤指人声、敲门声或其他声高、不悦耳、喧叫等。”“噢!”学生似乎理解了。突然一个调皮的男生没等我问, 大声说:“老师, 那外面的大妈大声的争吵就是argue loudly了呗!”“Yes, well done!”其他学生哄地一下都笑了。我适时地点头, 并给予肯定。我想从学生的表情就猜出, 虽然知识的这种讲法有些粗糙, 但学生还是掌握了。

当然, 新课改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法的全盘否定, 课堂处于激活状态很好, 但是课堂并非活动越多越好, 活要在“点子”上。在讲到语法的某一时态问题时, 学生经常出错, 于是我让学生将人物当时的情景用对话形式演绎出来, 其他学生通过听觉加上视觉融入英语语法的使用和接受上。学生清楚的分析, 这样比枯燥单一的接受式的教学效果显著。

再者, 采取综合教法, 帮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发展能力。传统的教学里, 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略听和说的练习, 传统以为耽误学生时间, 实则不然, 学生的能力高于我们的想象, 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刺激’教育。在讲到score一词时, 我随口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的第一句背了下来:“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有个学生趁机想将我一局, 让我背出全文。因为在大学背过, 所以我毫不费劲的全部背下。所有人震惊了, 哗哗的鼓起掌来!随即他们又有了新的请求, 打印全文, 他们也要背诵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再次升华, 加上他们的争强好胜的心理, 我经常在课堂开展一些小竞赛, 如小组竞赛, 男女PK等,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培养了他们的竞争中合作, 合作中竞争的意识,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 在教学中要经常表扬与激励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俗话说, “良言入耳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的一句良言对于孩子而言, 会如种子的力量, 破土而出, 撩起孩子的进取心, 会彻底改变孩子的人生, 孩子的命运。有的老师经常批评学生:“你真无药可救!”“朽木不可雕也!”“笨死了!”如果这样, 教师很有可能扼杀了某些学生的进取心, 毁掉学生的前途。所以, 我经常告诉学生:的确, 家长、老师对你们真是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可是作为老师的我却自有自己的见解, 铁就是铁, 干嘛非得锻造成那块钢呢!只要好好把握, 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一定会成为铁中的好铁的, 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学生很喜欢这句话, 尤其是成绩差而且平时被父母训斥惯了的学生。因为恰是这句话, 让他们重新找到符合自己的定位及目标, 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人生轨迹。

总之, 对于新课改, 我们只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 在教学实践中体会“教无定法”, 完善教学, 努力提高改进教学, 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努力!泰戈尔说:“不是捶打,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喜欢这句话, 我希望自己能将这爱心教育进行到底, 让它像这载歌载舞的水一样, 于无声处, 于不经意见, 已是春色满园。

参考文献

[1]张华:《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育发展研究》, 2003年第10期。

8.高中政治新课改教学体会 篇八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教学理念 教学水平

一、更新教学理念,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1.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对待。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看待,这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彻底转变,也是尊重学生的体现。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思想,将其贯穿高中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政治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政治思想,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为了在学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在学到政治理论的同时,学会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尤其是在纷繁的实际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思想,活用教材。新课程改革强调政治教学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所用的政治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和手段,我们不能让教材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将教材当做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辅助教具,当做是影响学生心灵情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活用教材,将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才能真正起到教材的价值。

(1)教师要吃透教材。要活用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从而明确讲课的“内容”、“讲课的程度”及“怎样去讲”,否则就会出现极端:要么过于简单,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么过于抽象,挖得太深,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失去教学的意义。

(2)要将学生放到首要位置对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不断调整和整合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教材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政治教学过程中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材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前是由经济、哲学和政治三方面的常识内容组成,而现在是由经济与生活、文化与生活、政治与生活、哲学与生活等四个模块组成。由此我们看出,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教材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政治教师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并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运用教材的目的。可以运用教学资源,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探究、提高,从而强化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总结知识,锻炼思维。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作用,指导学生运用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改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的目标。

二、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与政治教师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要取得新课改的良好发展必须重视教师水平的提高,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应对新课改下的新挑战。新的高中政治教材主要以生活为主线,在生活主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和研究,熟悉和掌握政治教材的宗旨和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准确把握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师要关注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关注学生,通过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做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

三、充实政治课堂内容

要在新课改下达到高中政治教学的良好效果,对于课堂内容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既要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又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实现课堂内容的充实性。要实现课堂上的“实”,首先就要落实学生生活中的“实”,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从以下方面实践:第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高中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它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将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为政治课堂教学的开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活跃政治课堂气氛积累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实实在在的效果。第二,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为了使政治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富有活力,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师与学生无障碍地交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政治课堂更具亲和力。为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在平时多关心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经常走进学生中间,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产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切感,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奠定基础。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给学生政治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高中政治是新课改下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内容,政治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通过不断转变思想、提高能力,推进新课改的落实,为培养新时代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幸政华.浅谈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措施[J].中国文房四宝,2013(4):39.

[2]王志菊.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模式[J].读写算:教师版,2014(31):155.

[3]徐爱芝.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J].新课程·中旬,2014(4):13.

[4]韩学志.求新亦要务实——浅谈当下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反思[J].新课程:教师版,2010(2):80.

上一篇:优秀学生推荐单行材料下一篇:幼儿园中班《花儿朵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