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学反思总结

2024-07-09

学前班教学反思总结(共12篇)(共12篇)

1.学前班教学反思总结 篇一

学前二班班级风采展反思总结

1、首先是新闻热点没有做成功,创意还是不错的,以皇上与大臣们的对话来引出新闻问题,但是录制时没有发现杂音太大,剪辑的时候声音比较小,杂音就不是那么明显,可是一经过教室大音响的放大,就会听不清人物的话,所以新闻也就没有让大家听清楚。(解决措施:全程加字幕,把杂音降到最低)

2、PPT没有重点,过于注重效应了,动画太多,内容太多,有些滥用的倾向,整个过程下来好像没有什么亮点(解决措施:注意PPT的实用性,要突出重点,同时契合主题——班级风采展,就是要突出每一个人在班级中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到班级的每一位成员)

3、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参与了班级风采展的制作过程,人力资源没有利用好,也没有体现出所有同学来。(解决措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下次争取做到每人都有任务,让每一人都参与其中,并且还是要抓住主题——班级风采展)

4、不要过于追求搞笑,否则大家会认为是在哗众取宠,最后还是要突出主题,但同时也要有形式上的创新。

2015.1.7

孙晶

2.学前班教学反思总结 篇二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相当重要,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声乐能力, 不断进行深入且符合实际的声乐教学改革, 以应对学前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上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化、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要求以及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等问题。这样的学前教育现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 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 而忽视了学前教育需要的是声乐能力与技巧过硬的老师[1]。 这种模式造成的结果是,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声乐技能不过关的情况, 无法胜任幼儿园声乐课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更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因此, 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势来看, 首先, 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 它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在幼儿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所以,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用性和急需性方面下功夫, 采取有针对性的目标进行教学, 不能互相照搬照抄。

(二) 课程内容不合理

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内容设置单一、 不合理以及创新性不足, 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因为目标定位不明确, 专业技能课很少, 一些适合幼儿声乐教育的课程没法进行, 如幼儿歌曲的欣赏、表演、 编排。学生在声乐教学基础技能上有所欠缺就会无法胜任幼儿声乐教学工作。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过于专业, 有的几乎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 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相悖, 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训练嗓音, 讲究演唱技巧, 却对儿童歌唱的特点了解不够, 对儿歌掌握的量不足。所以, 在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置, 将单一的教学内容改为丰富并适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等特定条件的教学内容。毋庸置疑, 当前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缺少社会实用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启蒙性, 很难使培养对象实现学以致用。

(三) 教学方法单一, 模式不当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上存在着老师单一地教、学生单一地学的情况, 只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或者是老师一整节课都在提问, 还有就是一律采取讨论式教学和分组探究式学习, 这些低效、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维能力, 提不起学习兴趣, 不能很好地掌握声乐技巧, 造成很多学生专业水平太弱, 这样的教学费时费力还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多采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 即全班一起上课, 统一讲授教学内容。这种模式有其优越性, 相比于声乐个别课和小组课, 其优越性表现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发现不足, 快速提高声乐水平[2]。其最大的弊端则是难以照顾每个学生的水平,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老师根据平均水平来进行讲解, 很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跟不上, 时间长了就差得越多, 这样会影响教学质量。

(四) 缺乏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教教师, 但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很少涉及当前的幼儿歌曲, 学生学习到的声乐技巧并不能用来教儿童学习音乐学习唱歌, 学生对弹奏乐器也不熟练。缺乏教学实践能力还表现在声乐比赛活动很少, 学生基本没有舞台经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时只是进行说课、 讲课的训练, 声乐训练以及指导儿童演唱很少, 实习结束后还是无法正常进行实际课堂教学, 理论脱离实践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当不利[3]。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特点, 是一个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专门性学科, 其目标应该是努力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好, 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学生也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具体应该做到与幼儿园紧密联系, 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 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 教学内容力求合理

1. 教学内容合理应该做到在整个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在刚开始的声乐学习中应该侧重基础声乐理论知识学习, 以及声乐练习,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学习方法。演唱方法应该主要采用目前比较主流的“中国唱法”[4], 这个唱法既能培养学生掌握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又能培养学生更高的艺术水准, 同时还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进入大二后, 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应该开始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这时就可以增加一些有关儿童歌曲的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会让学生在演唱儿歌时结合此前学习的中国唱法, 在一定的声乐基础上演唱儿歌会唱得更好。比如一些经典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这些歌曲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 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这些歌曲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歌唱水平, 为以后走进幼儿音乐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5]。到了大三大四, 专业方面的学习内容应该继续深入。

2. 如今有的教材内容太陈旧, 一些具有年代感的歌曲现在的学生们不感兴趣,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阵地, 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率先进行改革。除了上面所说的每个年级侧重学习的内容外, 还应该附带适当的音乐方面的课外教材, 这些内容存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其知识面, 引导学生对艺术有更高的追求。

3. 在学习声乐时, 高音是很多学生的障碍, 往往一到高音就发生破音或没音的情况。事实上, 这种情况有时与生理、技巧、水平无关, 只是在心理上难以克服对高音的恐惧, 学前教育专业一般开设有心理学课程, 但这些课程并不一定能针对声乐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所以老师在教声乐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学生才能大胆唱、好好唱。

(三) 教学模式科学合理

1. 声乐教学上有三种教学模式, 分别是: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 不同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 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采用的还是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 在大一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中采用集体教学模式效果是比较好的。对于学生来说, 没有接触过声乐的同学可以在集体课堂上慢慢学习, 与同学交流, 共同进步;对于学校、老师来说, 可以降低教学成本, 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 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 声乐水平也参差不齐, 这时, 集体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而且声乐是一门创造性艺术, 学习声乐的学生条件各不相同, 无论从客观的生理、家庭条件, 学习、 生活环境, 还是从主观的性格、态度、追求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之间不同的艺术理解力, 具有极强的个性[6]。声乐集体课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 而且时间有限, 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 这时声乐小组课模式可以满足声乐艺术的个性化要求, 有效弥补声乐集体课的不足之处。同时相比其他两种教学模式还兼顾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本。

2. 做到教学模式合理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时只看文化成绩, 没有任何声乐方面的考核。这样导致该专业的学生没有一点声乐基础, 有的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声乐的, 毕业后也无法进入幼儿园任教。所以在录取时应该把好关, 加强对考生的声乐考核, 这样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 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本专业, 同时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

老师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 老师的观念、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声乐水平、歌唱素养。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要综合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对幼师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 打造一批结构合理、专业过关、理念先进、方法新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四) 教学方法新颖实用

1. 情感教学法。歌唱是一门艺术, 要有艺术感染力, 打动别人, 首先得自己投入感情, 打动自己。所以老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以及创作者的心态、目的、歌词的意义。在演唱的时候要根据对歌曲的理解,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把自己的感情与歌曲交融, 这样才能唱得有感情, 才能引起听者的共鸣, 才能体现艺术的魅力。比如著名的歌曲《鼓浪屿之波》, 创作者以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为题材创作了这首歌, 老师在教学时应该介绍这首歌的时代背景,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老师用情感教学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 图形、视频等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信息、讲授知识,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比如, 《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一首讴歌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 忠诚党的事业、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的作品。在讲这首歌时, 老师可以搜集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将这首歌的视频资料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 这样学生能够直观地对这首歌有深入了解, 还丰富了课堂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声乐需要表演, 需要实践,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校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演出机会,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 还可以与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加强交流合作,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演出的机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提高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除了多参加演出活动, 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习, 实习是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 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实习必须进入幼儿园音乐课堂, 直接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 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要点。同时学会与儿童进行沟通, 方便开展教学工作。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决定着幼儿音乐教师的素质。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问题, 改革刻不容缓。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学内容不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 缺乏教学实践能力。必须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具体做到明确教学目标, 力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只有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出发, 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才能提高课堂质量, 促进专业的发展, 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倩.浅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评价[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9 (3) :104-106, 103.

[2]刘伟, 王善虎, 吕小允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 2013, 28 (5) :116-118.

[3]代凌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表演唱教学活动的思考[J].文科爱好者 (教育教学版) , 2013, 5 (3) :104.

[4]杨晓, 刘娟.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 11 (1) :102-104.

[5]耿苡.论“点—线—面”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构建[J].黄河之声, 2014, (10) :71.

3.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 篇三

【关键词】学前教育 英语教学 现状 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前教育专业也在蓬勃发展,其中幼儿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又是直接影响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人将以陕西工运学院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活动当中发现的问题并探索改革的方向,旨在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专业好的幼儿园师资队伍,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

一、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的问题,无法使用流利的英语达到日常交际的能力,甚至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导致多种教学活动开展相当困难,严重影响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2.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鉴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符合职业素养的人,在校学习时间又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同时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美术技能课以及其他理论课程,每周一次的英语课远远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技能课就能有好的发展前景,而忽视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3.教材制约教学成果。我校以前使用的教材不是偏难就是偏易,而且内容陈旧,缺乏与学前教育相关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英语综合教程》这套教材,虽然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比较贴近幼儿教育并且内容新颖,同时也收录了很多朗朗上口的英文歌谣,但是难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语音、听力、阅读、练习、语法,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职业素养的教育,这也会影响学生进入岗位后无法很快适应其工作。

4.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都是老师主导,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了主动思考、亲身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并且不能将所学的其它技能和理论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学生进入幼儿园从事有时工作后难以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同时,课堂也缺乏语言环境和氛围,也并未开拓相应的校内外的语言训练和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无法真正置身于情景模拟的练习当中,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严重。

5.师资队伍面临巨大挑战。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老师的英语专业能力强,但是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理论学习,同时对幼儿英语教育欠缺了解,更加缺少在幼儿园进行亲身教学的实践经验,很难做到在教学活动中将英语教学渗透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无法真正给学生以更实用、更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还要对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有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展开教学,但目前的现状是教师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所以师资力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6.学生评价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我校每学期的学前英语考试有两种方式,即笔试和口试。但现有的评价体系还并不完善和科学,笔试主要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来考察,这就无形中受制于教材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就很单一,没有得到扩展,口试方面也只是局限于学生个体的口语表达,语音语调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两种评价方式并没有和该专业特点直接衔接,学生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延伸性和实用性。

二、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反思

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因素和困难都严重制约其长期的发展,结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这几年的英语教学的实践,本人进行了反思和研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科学合理的安排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质,在幼儿园能承担用英语组织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既要保留英语课程的特点,同时也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是在基础课程方面加强语音语调的练习;增加情景模式教学使学生有充分的语言环境;我校与许多国际幼儿园长期合作,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的达到跨文化交际;提升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增添英语教学技能模块,让学生能用英语设计和组织简单的课程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语言知识和社交能力。

2.重视教材的选取和灵活使用。近些年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一领域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教材,内容应当结合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着重体现专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调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师生的互动性。

3.调整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成效。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这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探讨的问题。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语言知识与技能操作融入情境教学,需要从几方面改革。首先,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思维。课堂教学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直观信息展示教学内容,实现由传统的英语PPP教学法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其次,重视实践性操作教学。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实用幼儿园课堂常用英语,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幼儿园课堂活动组织,在模拟的环境当中更加真实的体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英语教学也需要融入本专业其它技能素养,钢琴、舞蹈、声乐和美术等技能和英语教学相结合能有助于学生在幼儿园开展活动设计,学生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操作才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目前一直都定期让学生到园所进行参观和短期的见习,让学生将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的实践相结合,获得了一定的收获和经验,这种校外学习基地的模式应该坚持下去,保证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强化加深学习和操作能力。

5.培养“双师型”的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老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开拓师资培训渠道,不仅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而且要在学前教育领域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提供进修机会,让教师队伍的快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从而提升整体的教研能力,也为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石。

6.深化改革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培养学龄儿童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交际能力、综合性的职业素养,所以考核评价体系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仅仅注重知识而忽视了综合能力。应该增加情景对话、朗读、讲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争取在日后进一步能够逐步改革和完善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达到真正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结束语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当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始终要以培养综合能力和素养高的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就业方向为导向,不断地与时俱进,在变革中求发展,在尝试中求创新,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的教学新模式,只有这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才能更好地进步,不断培育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幼儿园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10).

[2]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山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3]林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03).

4.学前班教学反思 篇四

到了吃点心的时间,孩子们井然有序的做自己的事情,都在忙爸爸妈妈面前展现自己,就连吃点心也不愿落后,吃的比平常快,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自理。游园活动开始啦,好玩的游戏即将登场,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挑战自己。在玩吹乒乓球时,妈妈和宝宝一起吹,将把装满水面上的乒乓球吹到另一个空盆里,大家吹的不一乐乎,有些没找到方法的吹的`水花四溅,有个家长说:“这个游戏应该叫浪花一朵朵”。找到方法了,一鼓作气,小嘴巴嘟起来,呼——呼——。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游园活动已经结束了,回到教室,孩子们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的游戏,有套圈、会动的垫子、吹蜡烛、投球,扔沙包等等,每一项游戏孩子都在挑战自己,尽情地享受他们节日带来的快乐。通过学校举办的小舞台、画展、游园活动,不仅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还让孩子在从中找回自己的自信,学会了坚强,不怕困难,做事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来到公主面前问公主:“公主殿下,月亮有多大?怎样才能摘到”?公主回答说:“月亮只有我的指甲那么大,只有我窗前树梢那么高,顺着树爬上去就可以够到了”。于是国王就给公主做了一个只有指甲大的月亮,公主满意的笑了。

5.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

学前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6.学前班《解决问题二》教学反思 篇六

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节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我为幼儿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并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从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幼儿的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0-9的数,对0-9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4、5、6、7、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教学设计始终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说出了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一共有8个苹果。因为一开始,没有对第一个学生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的评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我没有处理好板书。我完全是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板书的,没有系统性。如果当学生自己选择了两个数,并且运用〈 或 〉说出了一个式子。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还是这两个数,你还能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连结吗?这样,可能学生就会比较有序地说出,也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两个数的关系。一次选择就让学生会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板书也不会让人感觉很乱。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7.学前班教学反思总结 篇七

1 聋生的特点

聋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听力损失的影响, 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 尤其是对言语的理解有着正常人相象不到的困难, 聋生由于自身缺陷的限制以及手语内容的局限性, 使学生在听学和自学时, 会有很多障碍, 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参与正常社会交往的桎梏, 他们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也不能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聋生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眼睛, 以目代耳进行补偿。有时他看“懂”了, 但脑中并没能真正理解。而教材的编排是系统性的, 出现一种类型的例题后, 其习题一般很少变化。聋生在经过几次实践后, 明白这一点, 于是只要教师今天课上的例题记住了, 做作业时也千篇一律地跟着这样做。在“恰巧”做对后, 更增添了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就形成了强烈的摹仿习惯, 作业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复制。这就出现了聋童学习中的摹仿性。因此, 加深聋生的记忆与实践的能力, 使聋生更加适应课堂学习, 总结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反思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2 课堂小结的特点

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 不论是游戏式的课堂小结、还是图表式的, 都有它共同的特点。

2.1 课堂小结应具备它的整体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 当课堂教学进行到课尾时, 要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必须对课堂内容系统整理, 同时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总结, 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

2.2 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有针对性

高效的课堂小结应当不枝不蔓, 有理、有节、有力, 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做到少而精, 简明扼要、语言精炼。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都应阐明。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 将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3 课堂小结要深入引导学生记忆

课堂小结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由过程的“入乎其内”到结末的“出乎其外”, 让学生在讨论中小结或通过一些问题, 鼓励学生多加思考, 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 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 促进他们的思维由感性感知到理性认识的开掘。所以,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 绝不仅仅是基本内容的把握, 而是由表及里的规律探寻, 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深入。

2.4 趣味性和激励性

充满情趣的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在一节课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放松, 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即教师在课前经过对授课进度和内容的周密筹划, 进行精心设悬, 触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3 如何针对聋生设计课堂教学小结

当一堂课结束时, 教师和学生对教学重点和学习方法所作出的归纳总结, 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点进行整理, 有益于教师自己知识的梳理, 也有益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而聋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 需要运用丰富形象的课堂小结方式, 这样才更好的有益于学生的记忆。

3.1 把游戏溶于课堂小结中, 加深学生的记忆

课尾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 能让学生调节疲劳, 保持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到上课并非枯燥无味, 而是妙趣横生。这样将课堂小结有机的溶于游戏活动中, 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不仅放松疲惫的身心, 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使枯燥乏味除法计算变得生机盎然, 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学习兴趣, 收到“课以完, 趣犹存”的效果。

反思:聋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缺陷, 对于外界的反映较弱, 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差, 教师打破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总结方式, 在系统的学习之后, 运用游戏式的小结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课堂小结于游戏中,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新授知识, 也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2 在课尾组织小型的竞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赛能够鼓励人争先创优, 在课尾时通过分小组提问的方式组织竞赛, 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获得小红花或者小红旗。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更加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集体荣誉感, 打破聋生易孤僻的特点。

反思:人人都有上进心,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 聋生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 他们比起正常的学生来说更希望受到老师的夸奖, 同学的赞赏, 喜欢参加比赛, 希望自己和小组获胜, 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 更加重要的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

3.3 运用图表绘画增强学生的记忆

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 引导、归纳、小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也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图画进行表达、阐述自己对一堂课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

反思:聋生由于听力的损失, 较之平常人而言, 想要达成对文本的真正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更多更大的障碍。但是, 他们的视觉相对而言却得到了较好的补偿。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补偿能力, 运用图画和手势增进他们对课堂的理解。

3.4 课堂结束后, 加深老师与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交流

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收获, 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 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小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聋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 向其提问, 请求指导, 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聋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 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进行合作学习。

反思: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师生间和聋生间的交流, 对于培养聋生合作精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小结是开放的,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受, 关注学生的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课堂教学总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 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 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掌握内在联系, 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 课堂小结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4.1 课堂小结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回笼知识、突破重点

课堂总结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把握。在讲课的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通过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激发学生乐于学习, 积极参与的热情。

4.2 通过课堂小结, 学生能够升华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 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 通过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小结, 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 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并通过归纳小结, 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为新课作铺垫。

4.3 课堂小结也有宜于教师自身对课程的进一步认识

当我们面对学生提问“今天有何收获”时, 学生在思考。教师也应当回顾, “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 应是一种回顾, 回顾每一个教学环节, 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们也应该认真的思索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 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 结语

总之,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 课堂小结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 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功能。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 意无穷”。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 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新知识模块的建立, 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等。

作为一名聋校教师, 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以聋生为本位, 想他们所想, 设身处地去考量, 设计更多适合聋生的教学模式, 做教学的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有较高素养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田忠才, 田书新.课堂小结五法[J].河北教育, 1998 (5) .

[2]秦秀立.让学生做课堂小结的尝试[J].思想政治课教学, 1997 (9) .

[3]谢本琼.探索利用聋生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N].毕节日报, 2009.

[4]杨青华.浅谈对聋生句子教学的几点认识[J].青海教育, 1999 (11) .

8.教学总结反思 篇八

我这学期教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所带班级分别为初二年级一班和二班。这学期的教材除过第五和第六单元的古文,其他的课文主要是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教学上,我在把握这些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和学习。大作文一共写了六次,随笔写了十四次,听写了五十余次(有时是让小组长进行听写及默写),认真地批改完了语文练习册并填写完毕教师学习手册,基本认真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收获很大,其中最主要的收获如下:

第一,“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以前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走上讲台以后才真正体会到。教师经常批改各项作业真的很辛苦,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批改作文,这项工作真的非常考验教师的各项智慧,甚至有的教师因为长年的辛劳患上了职业病。

小时候,看到老师站在三尺讲台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魅力,这种魅力总是吸引着我,于是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因缘际会,大学学的专业就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本以为语文非常好教,只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有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给学生讲解就万事俱备了。但是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特别是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迷茫过、失落过,幸运的是在这期间有我的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在教学上的指导与殷切期望,再加上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张张可爱无邪的面孔,使我觉得教师真的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职业,尤其是经过了考研的意志磨练,使我更觉得自己要做好教书这件事。那时,我总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All our dream can come true,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追求,我们所有的梦想都可以成为现实。)这句话现在依然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我坚持并且坚定地朝着教学这条道路走下去。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苦中寻乐,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任劳任怨。

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都是纯洁的天使,他们即使有各种各样顽皮的行为以及不认真学习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同学、朋友、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但这也不排除一些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毕竟他们还是孩子,意志力、自控力比较薄弱。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危机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就是化解发展危机的过程,12—18岁的孩子正处于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时期。就像卜岩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的,“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财富,老师应该珍惜获取财富的机会”。我也特别喜欢那些总是挨批,但又总是对老师笑眯眯,特别尊重老师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用一位老师的话来形容,就是“我伤学生千百遍,学生待我如初恋。”学生很可爱。而且思维永远都是那么活跃、敏感。因此,教师讲话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骂,更不能打。教师不能保持高高在上俯视学生的姿态,要能够与学生处在一个平台上,与学生平等交流,用心灵沟通。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这是我在这学期又一个大的收获。教师的工作是在一天一天地上课、一次一次地批改作业、一个一个地晚自习中熬出来的。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对自己有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就一定要有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各项工作。即使你侥幸逃过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检查,但是却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逃不过良心上的质问。事业要靠本领来成就,语文老师也是一门事业,因此,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每次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以及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上镶嵌着的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温暖,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课备好,这样才能把课讲得精彩,方不辜负这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觉得教师要想把课上精彩,就要认真地反复阅读文本,并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还要借阅工具书查阅,直至弄懂弄通为止。如果自己对一些字词和内容模棱两可,那又如何来教学生呢?只有自己理解了课文才能给学生讲解。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反思和敢于质疑,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知識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学习知识。

只是纯粹地灌输知识的老师永远也不会是一个好老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申老师也说“学生很聪明,他们是一点就通,一说就会,一拨就转的。”面对聪明的学生,教师就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而且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环环相扣,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判,真正会思考、会阅读。在这一点上,我常常以惠老师和穆老师为榜样,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比如说我设计的《台阶》一课,最初是倾向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经过穆老师的指点,不仅全文的线索马上理清了,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她们的教学设计就是在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而不是干巴巴地提问。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做一名认真备课的教师,并要时时处处向优秀看齐,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学问家。这种学问家,应该是拥有语文教育的智慧,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并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所涉猎,都有所知晓,不断积累,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文本进行设计以后,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任教师讲课的时候容易落入这样的窠臼:全部都是教参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与解读。而文本分析的完整,也离不开适当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教育要真正做到“止于至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仅是掌握学科专业性的本体知识、教师教育的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更要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书香能致远”。

文以载道,语文老师更是教育专家。真正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能给学生在人生上的启迪,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慈眉善目、虚怀若谷的,每每听他讲话,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高处指引和激励着你,使你不断进步并且始终不会迷失方向;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学问家,时时处处在引导和唤醒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文化。这也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

9.学前班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篇九

教师 尤自清

《找同类、按材料分类》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

在第1课,学生从周围的物品开始关注材料,寻找常见材料,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显然是从已有经验出发的,是他们对构成物体材料的经验性描述,反映了他们对材料的初始认识和理解。从第2课开始,教科书引导学生分别对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进行了独立的探究和测试。在第6课,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新的情境。在第7课,他们将再次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去,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周围的物品分类,同时总结6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想见,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常见材料,已不是纯经验层面上的了,他们已经有了科学描述的方法,已经能够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气泡图的使用也使他们关注到材料除显着特征外的其他特征方面,使他们能够从材料更多的属性方面去识别它们、认识它们。对6种材料性质的总结,也使学生们有机会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多个方面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性质在描述物体和组成它们的材料方面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阶段,呈现和回忆学生们在本单元第1节课上所填写的表格和对材料的描述是必要的。这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在材料认识方面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增强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材料与环境的话题在本单元结束时再次提出,也是为了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在学生形成对材料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律排序》教学反思

教师

尤自清

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

先出示穿衣服图片,让幼儿初步感知什么是规律,什么叫按规律排序。然后出示5幅图片,请他们来说一说每一幅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为后面的练习进行铺垫。在这个环节上,我忽略了一点,幼儿没能完整地找出每一幅的规律,有些是按颜色,有些是按形状,有些是颜色形状都有,在幼儿回答以后我没有很好地概括。

第二个环节是发现规律,完成拼图。拼图共有五张,难度也是由简到难,幼儿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再来做这些练习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完成的也较好。最后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让幼儿切实地操作,幼儿能积极地投入铺路活动中,想出了许多不同的规律来,但是重复性太大,基本上超过半数的幼儿只想到了一个红,一个黄,一个蓝,一个绿这样单一的摆放的方法。可能与前面没有讲明两种方法可以结合着用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前面引导的还不够,导致很多幼儿的思维狭隘、单一。

这节课虽然幼儿能理解了规律的意义,但未能进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操作。在以后的复习活动中继续让幼儿操作排序。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教师

尤自清

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较高,能比较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想以下几个特点吧!

1、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创造的灵魂。”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从内向外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乐于探索。

2、形式多样的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课标》指出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纸上画几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加深学生对这个平面图形的认识,形成表象;摸一摸、折一折三角形(或长方形)纸,从观察、操作中认识这个图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样子,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三角形(长方形),在说中学生从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体的实物上,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还有学生按照描→围→画→摸、折→记→说的步骤自己认识正方形和圆。整个操作过程从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自由充足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后总让他们与同桌或者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发现,或者是让他们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不管是说,还是检查、纠正,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交流。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正方形和圆时,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交流。这些自由充足的机会,学生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生活化

《课标》强调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每种平面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数学知识。每每认识完一种平面图形都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面是这种平面图形。还有课外实践作业:跟父母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内学习中与生活联系,而且在课外实践中与生活联系。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这一课的教学安排了小组合作自学正方形和圆,小组长在这一个活动中并没有发挥到作用。如何使小组学习能得到完美的效果,小组长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将是我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师

尤自清

“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1、“1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 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单双数》教学反思

教师

尤自清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 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小棍;请你2跟2跟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根2跟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教师

尤自清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教学环节上,我先和学生用对口令的形式复习5的组成。

有了数的组成知识后,我用学生喜欢的羽毛球引入新课,师:这是什么?生:羽毛球!一下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学们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老师,我趁机问学生:老师左手有几个羽毛球?(生:1个),右手有几个羽毛球呢?(生:2个),师:1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1表示),2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2表示),师:老师手里一共有几只羽毛球?老师便说边把两只手里的羽毛球和在一起,并说明这里用加法来表示,引出今天的新符号朋友“+”。并板书1+2=3(读1加2等于3)

出示三个小朋友折纸鹤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上的意思,、看图说加法式子,使他们从感受实物图的变化中抽象出数的变化,学会看图说加法式子。

气球图的教学仿照上例。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用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式子,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摆的圆片可以用什么加法式子表示。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中巩固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然后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

生:我中午吃了一碗饭,晚上吃了两碗饭,1+2=3,我一共吃了3碗饭 生:妈妈买了2个苹果,后来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5个苹果,可以用2+3=5来表示。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相邻数》的教学反思

教师

尤自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相邻数》,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同时穿插了生动的课件,以数字宝宝旅行为主线分层进行。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等这些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数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理解数字的相邻数。因此,我设计本节活动的教学目标有:

1、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本节课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观察和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动手操作、设计想象,激发幼儿大胆思考、积极创造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解决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时我运用了游戏法和操作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按照心理学常识,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

玩一玩,以游戏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巩固新知。

《认识左右》教学反思

教师

尤自清

曾听过别的老师上认识左右,我在上此课时借鉴了他的思路,在开始上课时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 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联系实际,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通过说说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所处的位 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自由摆放学具的活动,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给单调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表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左右的相对性是学生容易困惑的地方,是本课教学难点,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 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下结论。为此,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方向的变化过程,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0.学前教学反思 篇十

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讲,10以的加减法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他们在学前班之前就学过了。 但是,他们大部分是要借助实物来进行计算的,也有的小朋友不用借助实物来进行计算的,因为他们学过手脑速算。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教学时我借鉴其它老师的方法,运用手脑速算的方法来学,他们对学数学更有兴趣,在这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11.高三文科数学得失总结与教学反思 篇十一

1、最大限度提高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部分文科学生可能是由于理科学的不优秀而选择了文科,很多文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也有胆怯的心理,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不喜欢学数学,甚至是讨厌数学老师,所以数学课堂氛围沉闷,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也很被动,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一不良现象,我们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想了很多的方法,我们全组老师下决心必须改变这一局面。因为只有改变了这个局面,文科的数学才有希望,文科的数学在高考中的龙头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我们首先把握住一轮学法讲座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纠正、引导学生如何突破心理的这道障碍,在讲座中运用大量的实例和感动的语言慢慢走进学生的内心,说到他们所想,说到他们所需,教给他们怎样听课记笔记,怎样发言怎样和老师相处,通过学法讲座我们所有文科学生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为了抓住好的良机,全组老师把这一重任渗透到每一节课,课堂上我们努力做到不发火,让学生处在一种放松的环境里学习知识,即使学生有的地方做的不尽人意我们也是鼓励再鼓励。通过我们一年不懈的努力,文科学生学数学的情绪非常高涨,成绩也一路高升,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家长和学生的赞誉。

2、抓考纲,研究高考题,把握高考方向

高三的复习内容容量很大,面对繁重的高考复习任务,如果不能把握准方向,那势必会出过头劲。为了很好的掌控文科数学复习的方向,不走弯路,首先我们及时总结以往高三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对考纲重复不断的分析,从中找出变与不变,找出重点与侧重点,该多花时间的章节丝毫也不吝啬;该少花时间的章节一定不多花一秒钟。组内的教研由每周一次变为每天一次。每上完当天的课我们都回组内畅所欲言、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同事之间取长补短。

其次我们加大力度研究多年的高考题,我们组所有的老师都至少做五年的高考题,从高考题中我们足可以体会到很多的东西来,对我们平日教学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不走弯路,不走迂回的路。复习过程中的底气也很足,对今年高考的出题趋势也有比较明确的把握,在六号晚上的考前辅导讲座中很明确的告诉学生如何应对后三个大题的技巧和心理想法,所以我们的学生在面对今年的高考题目时没有因为难而打乱做题的节奏。

3、“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轮复习,必须加深学生对课本中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的透彻理解,注重课本的例题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和习题的特点,运用、挖掘例题和习题的价值和内涵,提供多种解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一个题目联想到一个知识点,在脑海中建构出知识的网络,一点就透,举一反三,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们在开始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们就把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和例题习题全部刻印成讲义印发到学生手里,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和学生一起解疑答问。同时我们又非常重视“高于教材”的理念,无论是周练习还是平日的作业 我们也及时的对此类型进行有效的训练。今年的高考题( 21 )题为应用题,这道题目是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一道题目。题目涉及这到球和圆柱构成的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背景公平,由于教材中也出现了多个以体积为平台,考查导数应用的实际问题,因此该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由于我们在平日的训练中做的比较到位,所以学生在面对此题的时候没有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也没有感觉题目难,得分率令人满意。

4、抓计算能力和读题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有缺失,这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三种:不会算、算错、算得太慢。甚至有很多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道题我明明会做,但是就是做不对”。那么怎么纠正?我们的做法是在课堂上给时间,少讲多练。充分利用每一次作业的机会,先讲、学生订正 、再改、再讲,把每个过程精细化。周练习我们不但及时批改,我们尽可能的采取面批的形式,这种方法最为直观有效。我们采取“盯人战术”,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侥幸心理,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无小错,细节定成败”。俗话说:“讲十遍不如动手一遍”。学生的一道题算错了,教师不仅要指出算错的是那个步骤,一定要让学生还原到错误点重新计算,也算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吧。

我们的学生还存在着读不懂题目的问题,找不到相关信息点,懂不出隐藏信息,提炼不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我们的做法是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我们老师手把手教给学生,老师先以一个做题人的身份去读题去分析题,然后让学生去读题去分析题,我们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对于学生的这两个毛病,我们足足纠正了一年,尽管过程非常辛苦,但收效是令人欣慰的。在今年的高考题中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会做的题得满分。

5、抓边际生对重点知识通性通法的训练力度

边际生成绩的好坏对班级和级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抓好边际生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边际生的做法是:每周有两次早饭后40分钟的补课,补课内容我们一律是从做过的题目和复习过的知识点中找,找专人负责找题并刻印成讲义,对学生错过的题目我们决不放弃,一遍不行就两遍,增加对重点知识通性通法的训练力度,他们的周练习我们一律都是面批,包括他们的改错我们都跟踪到位,有的边际生的改错我们的批改次数多的达到了六次。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不但对边际生进行知识上的补习,而且我们还对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进行开导和关心,让学生在温暖中进步。

6、对周练习的重视程度如同考试,对统考如同高考

我们认真对待我们的每一次周练习,我们把每一次的周练习都当做考试来操作,学生单人单桌,教师监考。周练习题目的找寻我们下的功夫也非常大,每一次都翻阅大量的資料从中组题筛选,让遗憾在每一次中都降低到最小。除了知识上的滚动我们尽量兼顾到新颖题型在每一次周练习中的训练。每一次的周练习的批改一定是在周日晚饭前结束,然后将成绩传到班主任手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找学生查找原因,做思想工作,让学生的错误和不端正的态度消灭在萌芽中。

我们对市里组织的每一次统考我们都当做高考来对待,对每一次统考的时候我们都不厌其烦的给学生准备考点,将复习过的内容的知识网络和方法的总结刻印成讲义印发到每一个学生手里,我们一直坚持到高考次次都是如此。这种做法也得到了08级学生的极大认可。

总之,高三一年的辛苦,换来了08级可喜的成绩,但我们深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们还将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继续改进工作,虚心接受领导监督,在鞭策中不断进步,争取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12.例谈如何在解题教学中反思和总结 篇十二

一、反思问题的特殊性, 总结问题的一般性

在实际的题目中, 不同的题目都有不同的条件, 每一道题都是一种特殊情形下的问题. 在解题教学中, 讲题还要注重从问题的特殊性出发, 通过分析条件和结论, 总结出一种一般性的方法和结论. 这样才能学会举一反三, 获得新的发现.

例1如图所示, 设点A, B的坐标分别为 ( -5, 0) , ( 5, 0) , 直线AM, BM相交于点M, 两直线的斜率的乘积为 -4/9, 求点M的轨迹方程.

这是一道教材上的例题, 学生

们通过分析和求解, 很容易就得到了该点的轨迹方程. 教师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们反思题目中的特殊性, 通过探究和概括, 得出了椭圆x2 /a2 +y2 /b2 = 1的长轴两端点与其他任意点连线的斜率之积为一个定值, 该定值就是-b2 /a2 , 这就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但这个结论还能再继续推广吗? 还能适用范围更广、更一般性的结论吗? 教师再对学生们进行引导, 组织学生们进行探究, 把结论推广到了椭圆x2 /a2 +y2 /b2 = 1上任何关于椭圆中心对称的两点A和B与其他任意点M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定值 -b2 /a2 2. 像这样, 通过例题的特殊性, 拓展到知识的一般性. 如果在教学中都能这样去反思、尝试和总结, 那么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反思题目中的关键点, 学会创造性地解题

数学知识之间是充满联系的,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抓住一切的联系关键点来进行发散和转化, 引导学生们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发散思维, 从一种方法到另一种方法, 从一类题型到另一类题型, 学会反思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联系, 才能发挥出学生们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应学会反思, 才能找到最巧妙的解题方法,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2直线x/a+y/b= 1通过点M (cosα, sinα) , 则 ( ) .

A. a2 + b2 ≤1 B. a2 + b2 ≥1

C.1/a2 +1/b2 ≤1D.1/a2 +1/b2 ≥1

在这道题中, 很多学生的解题思路都是先把点M代入到直线方程中, 再思考下一步, 根据等式中正、余弦, 可以想到用辅助角公式合并化简求解.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也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的. 部分学生也能抓住题中的一些关键, 联想到单位圆的解题思路, 设点M是单位圆x2+ y2= 1上的点, 再把题目转化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通过教师的指点和引导, 让学生们从选项的关键之处入手, 联想到柯西不等式, 将正、余弦和参数a, b分离, 同样也可以得出答案. 只有积极地去反思, 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之处, 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反思题目间的通性, 领悟解题的规律

解题教学中能讲解的题目是非常有限的, 学生们再怎么刻苦, 所练习的题目也是非常有限的, 要从根本上提高解题的能力, 靠多讲多练显然是行不通的, 关键还是要能够从解题的过程中, 反思题目之间的通性, 领悟到解题的规律, 形成一种正确的解题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 才能让学生们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而不慌乱, 找准了方法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例3 ( 1) 已知函数f ( x) = lnx - x +1, x∈ (0, +∞) , 那么, 求函数f ( x) 的最大值.

( 2) 设a k , b k ( k =1, 2, …, n) 均为正数, 试证明:

①若a 1 b 1 + a 2 b 2 + … + a n b n ≤b 1 + b 2 + … + b n , 则ab1 1 ab2 2 …abn n ≤1.

②若b 1 + b 2 + … + b n = 1, 则1/n≤b1b1 b2b2 …bnbn ≤b12 + b22 +… + b2 n .

下面再看一道例题:

例4已知m, n为正整数.

( 1) 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x > - 1时, ( 1 + x) m≥1 + mx;

( 2) 如果n≥6, 且 ( 1 -1/ (n+ 3) n) <1/2, 求证: ( 1 -m/ (n+ 3) n) < (1/2) n , m =1, 2, …, n;

( 3) 求出满足等式3n+ 4n+ … + ( n + 2) n= ( n + 3) m的所有正整数n.

在课堂中, 我拿出了上面两道例题, 并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两组, 两组同学分别做一道例题, 在完成了本组的这道题后, 可以去做另外一道题. 等同学们都差不多做完了再进行统计, 根据完成的情况, 发现了两组学生有很明显的差异. 先做例3再做例4的这组学生完成的情况明显要比另一组差, 这组学生两题都做对的很少, 而另一组两题都做对的明显多一些. 学生们做的都是这样的两道题目, 仅仅就是因为做题的先后顺序不同就导致了明显的差异. 原因就在于先做例4的这一组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 由于这两道题目的方法是相通的, 学生通过做简单题领悟到其中的方法, 再把方法运用到相同类型的例3中, 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因此, 教学中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学会把已有的方法运用到其他问题中.

总之, 解题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解决某个问题, 还是增长学生们的解题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解题中能够积极反思和总结, 对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更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教师一定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现这个过程, 培养学生们自觉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

摘要: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何来提高解题教学的质量, 在解题教学中提高学生们的能力, 是高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解题教学的质量关系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们必须重视解题教学的方法, 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的反思和总结.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周次下一篇:借鉴潍坊发展经验 促进乌苏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