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2024-09-13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精选8篇)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篇一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以来,我市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回信和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但必须看到,当前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些农村地区陈规陋习仍在蔓延,人居环境差,设施欠缺,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空虚,村民素质不高,生活方式落后,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小,群众参与面和覆盖面窄,影响了农村的形象和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扎实做好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工作,努力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广大农民群众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加快培育现代农民。全面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民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创新、自立自强、民主法制观念,树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形成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的良好氛围。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新农民培育机制,重组培育资源,创新培育形式和内容,完善培育网络。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着力培育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这五支队伍,引导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积极推进农业组织化、产业化,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带动农民闯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同步发展,协调发展。

2.组织实施提高农民文明素质进村入户工程,大力营造文明风尚。以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意识、观念和知识为重点,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实际,入村、入户、入脑为基本方法和途径,着力完善农村文化教育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移风易俗,倡导新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大普及文明生活、科学婚育、卫生保健等知识的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农民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力度,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佳文明新事”、“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好邻里”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农民追求真善和美,鼓励比学赶帮,兴起学习先进、争创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创评过程中得到新的提高,从村干部、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优秀村民等对象中推出优秀代表组成“道德评议会”、“文明点评会”,对农村违背道德规范的言行、现象进行评议,通过批评、教育、感化、转化被评议者的错误思想,纠正不道德行为,使村民从被动的受教育变为积极参与,促进他们自觉履行村规民约、文明公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3.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步伐,着力建设先进文化。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既要严格标准,又要符合实际。力求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做到一次规划,分次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大力发展农村“路、水、电、医、学、文”等公益事业,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济制度。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整治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治脏、治乱、治差,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传播到农民群众中。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先进典型示范,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促进农民群众树立和养成奋发向上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基础两馆一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努力解决农村基层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开展花会、灯会、赛歌赛诗会、文艺演出、读书活动等,持续开展“三下乡”活动,鼓励专业文艺团体,群众团体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把欢笑送给广大农民,让农民共享先进文化的丰硕成果。

4.强化新农村“文明双提高进村入户工程”的保障措施,全面塑造和谐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各级党政组织以及农业、林业、建设、水利、交通、宣传、文明办、文化、教育、卫生、计生、科协、司法、民政、财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细化目标,制定措施,落实项目。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不同地区、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尊重农民意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量力而行,确保效果。注重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应,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明确投入渠道,落实建设项目;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村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单位与村结对共建,共促新农村发展”活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业绩考评机制,严格考评,奖罚分明。全面塑造和谐形象,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题,引导农民从具体事情做起,从自己做起,革除各种不良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弘扬正气,抵制邪气,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实施好“一、二、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创建一条文明示范街、两个文明示范村、三个文明示范窗口。以文明示范窗口为点,不断向四周辐射;以文明示范街为线,不断向整体延伸;以文明示范村为旗,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重视乡风文明的建设,要让乡风文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明确重点,拓宽思路,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更多的适应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的新载体,让那些积极、健康的古朴民风得以传承,让那些崇尚科学、理性的现代文明之风吹拂人心。如何抓,笔者认为应抓好“六个一”。

夯实一个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文明素质。结合农村实际,要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大力弘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尤其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农民道德协会,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明是非、辩善恶、识美丑界限,逐步树立品德端正不违法,家庭和睦不拌嘴,孝敬老人不忤逆、邻里互帮不生非,崇高科学不迷信,健康娱乐不赌博等社会风尚,形成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良好风气。

明确一个目标,弘扬先进文化,提供文化支撑。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户为对象,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要求,做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规划。尽可能恢复农村文化站、电影队、体育协会、村文化室等一些文化组织并正常发挥作用。整合民间艺术资源,组建几支常年活跃在民间的特色群众文艺队伍,“农民演给农民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特别要善于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唱主角,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己教育,打造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突出一项重点,开展“四在农家”和“整脏治乱”,提升文明形象。“四在农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整脏治乱”是推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搞好“四在农家”创建,组织开展农村“整脏治乱”,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义务整治公益活动,推行群众门前卫生、绿化和秩序“三包”制度。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通过学校、妇联、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学生、妇女开展义务劳动,建立农户轮流保洁制度,适当补贴,逐步实现村容村貌长效保洁。

完善一系列机制,实行项目化建设,提升创建实效。按照文明村寨创建标准,把创建工作具体分解成小项,成立项目组,建立考评制度,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费。在乡镇逐步推广在城市开展文明行业的做法,在“七所八站”建立文明窗口,列入绩效考核,积极开展各种共建活动,发挥文明单位,邻近企业在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村挂钩,促进共建发展,推动农村乡风文明。

突出一个主导,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提升积极性。建立和完善镇村两级议事规则,推行流动办公、村校协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一系列密切党群关系的制度和发展党员事前公示制度,驻村记事备案登记制度,干部联系卡制度等经验。如分水乡的民情民意服务中心值得借鉴推广。发挥农村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把不是党员的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乡风文明的带头人,让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致富带头人,文化能人参与管理村组事务,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劲吹文明和谐之风

——西和县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纪实近年来,西和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在“创”字上用心思,在“建”字上下功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上,西和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 健康生活为目标,大力倡导先进思想,弘扬社会正气。先后创建市级文明乡镇8个,文明村11个;县级文明乡镇4个,文明村5个。

“星级文明户” 评出新风尚

一直以来,农村一些村民不孝顺老人、婆媳恩怨、邻里纠纷的事时有发生,如何引导农民健康、文明、向上,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西和县通过不断深化“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让村民自己来评身边人、身边事,既为村民树立了榜样,又促进了良好家风、村风、民风的形成,“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在西和评出新风尚。

“十星级文明户”:农民自己的榜样时下,只要你一踏入西和境内,在农村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十星级文明户”代表公示栏;最让村民羡慕的要算“十星级文明户”标牌,吸引过往村民驻足观看。

为了开展好这项活动,西和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多次举办全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培训会,专门就如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工作进行讲解和培训。各乡镇组织村委会、居委会采取分组、分片包干制,深入家庭院落召开小型会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评选工作打好基础。通过召开农户、居民大会开展认真评议;使群众在评议中受到教育,在评议中得到提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初步确定的星级文明户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召开宣布大会,或以村社、居委会为单位组成挂牌宣传队,大张旗鼓地挨门逐户挂牌,并将星级牌挂装在农户、居民住宅大门框上。评选工作结束后,对农户、居民要逐个进行立卡建档,加强管理,建立星级文明户登记表、册、卡。目前,各乡镇严格标准评选,全县“十星级文明户”总户数达到13000户以上。其中,达到七星级以上标准的为35%, 八星级以上的为28%,九星级以上的17%。

提高农民素质 服务“三农”

近年来,西和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的经济发展。

西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的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普法教育、理论宣讲等。在全县20个乡镇进行巡回宣讲。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创建“五型”机关教育、警示教育 活动中,共宣讲381场次,83750人次的干部群众受到教育。按照“理论宣传进农村”和“开展构建小康社会理论对谈”的安排,赴汉源镇、姜席镇、长道镇、石峡镇、西峪乡等乡镇及磨沟铅锌矿、尖崖沟铅锌矿等企业开展理论对谈活动12次。为了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先后在20个乡镇确定专人负责本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形成较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办事机构网络。先后实施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公示牌”。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建设农村公众文化服务网络,建成的12个文化站,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17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其余乡镇、村的文化站、文化室都达到有阵地、有牌子、有人员,并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春风化雨溶无声,百姓脸上绽笑颜。西和县将从实际出发,大力开展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力地推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全县经济协调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临安市开展“文明乡风进万家”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临安市立足实际,围绕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目标,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以“八进三建三创”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乡风进万家”活动。

一、“八进”丰富“文明乡风进万家”内容。一是孝老爱亲进农家。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设置“美德榜”、“孝子榜”等宣传栏,开展“十佳好媳妇”评比等活动,挖掘宣传孝敬父母、家庭和睦等传统美德先进典型。二是和谐邻里进农家。以“邻居节”、评比“和谐好邻里”等活动为载体,促进邻里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弘扬互相关爱的社会风尚。三是健康生活进农家。通过建立完善村民学校、图书室、阅报亭、宣传栏(文化墙)、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开设健康知识大讲堂,深化“种文化”活动,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抓好“春泥计划”试点等措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四是法律法规进农家。加强农村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把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多种形式和渠道送到农村,送进农家,培养农民懂法守法,自觉维护合法权益。五是清洁卫生进农家。积极开展“清洁乡村”、“爱国卫生村”、“清洁庭院”创建活动,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民把清洁、环保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六是文明过节进农家。突出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深化乡风评议活动。通过乡风评议会、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引导村民对封建迷信、聚众赌博、铺张浪费等陋习进行评议,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科学、节俭、文明过好传统节日。七是惠农政策进农家。整合心里话宣讲团、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网络、广播村村通、气象电子屏幕等资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式,解读宣传党和政府涉农方针政策。八是实用技术进农家。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创新培训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二、“三建”夯实“文明乡风进万家”基础。一是建立“和事佬”调解队。每个行政村建立一支由党员干部、离退休人员、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和事佬”调解队,调解处理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及时劝阻有悖乡风文明的行为,引导村民群众参与乡风评议会,使之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高。同时,宣传“美德榜”、“孝子榜”,弘扬社会正气,鞭挞丑恶现象。二是建立“山里人”文艺队。各行政村依托民间历史文化资源,在广泛开展民间艺术、排舞、腰鼓、秧歌、象棋、篮球等文体活动的基础上,建立1-2支品牌队伍,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促进农村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和繁荣。三是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小学生自觉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向孤寡老人送温情”、“向困难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并组织服务队积极参与“清洁乡村”、修桥补路等社会公益活动,逐步树立“公心、热心、爱心”的良好风尚。

三、“三创”丰富“文明乡风进万家”载体。“三创”主要是在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各类创建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示范文明村民、示范文明户、示范文明村三大创建工作。每年培养、发现、宣传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全市农村形成崇尚文明、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2010年计划创建示范文明村5个,示范文明户50家,评选示范文明村民100名。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物质的、微观的,是物质文明的范畴,它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具体表现手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则是精神的、宏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是思想,是保证,是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它其实就是是农村四个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对我们共产党员、执政机关的要求,是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载体,我们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和生化剂和助推器,只要这样,才能促进和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需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代表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通过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来实现的。我们通常是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村寨、五好家庭等活动来进行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速和推动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新时期农村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狠抓宣传教育,促进“文明新风”创建活动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还要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农村全面、深入、持久在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整脏治乱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坚决制止和遏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蔓延。

(二)大力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和载体。要抓住载体,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

(三)注重创新我们的工作形式

要大胆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形式,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应着重突出四“变”。一是变“书面语言”为“地方语言”,把党的路线方针编成地方说唱词,使之变得通俗易懂,方便群众,起到听得懂,容易记的效果。二是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三是变“群众听”为“群众问,干部答”。四是变“念经式”为“干群互动式”。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法宝

以培育“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农村党员活动室、家庭播放点、示范基地等宣传文化阵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教育、共青团以及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党的富民政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破除因循守旧、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打开山门奔市场、勤劳致富求发展。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做致富不忘国家、不忘邻里、乐于扶贫帮困、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好公民;教育和引导农民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好吃懒做行为。要继续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法规政策,逐步实现村级管理规范化、民主化,加快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进程。

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成为实现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伞

农民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成果的最终受益者。我们要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盼,在深化服务中实现引导和教育的目的,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大力借鉴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受欢迎的创建形式,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创建活动,改厕改灶、美化绿化亮化家园、净化环境,帮助和引导农民创造便利、整洁、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向农民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预测、价格信息、营销物流、产品加工等多种服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网络,着力解决涉农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处罚坑农、害农、伤农等行为。要继续坚持县、镇机关单位包村的做法,建立健全帮扶工作奖惩机制。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篇二

一、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 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物质性的发达, 而且要求社会文化的进步。这一转型首要的在观念和精神上发轫, 然后表现在物质和行为方式上。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不足, 特别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 需要填补这方面的短缺;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 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 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农村文化现状

从目前农村文化的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 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由于农村文化生活贫乏, 闲暇之时, 农民除看电视之外, 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打牌、打麻将、聚众喝酒, 或者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特别是农闲时节, 一些农村对打麻将, 输赢几个小钱乐此不疲, 可以说是男女老少、随处可见。二是“不良文化”在农村有一定的市场。一个时期以来, 传统的健康娱乐项目逐渐被网吧、影碟出租点等新兴项目代替。有些音像、书摊经营点公开出租、出售非法音像书刊制品。迷信和黄色非法书刊、伪科学读物充斥小摊点。三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不少乡镇的文化生活没有生机。特别是近些年来, 随着农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 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 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三、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 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农村文化建设就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应该从四个方面着眼:

(一) 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灵魂。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是党在农村广泛设立的基层组织和广大的党员干部, 他们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和行动, 群众不仅要按照他们要求的、所说的去做, 还要按照他们所做的样子去做。农村一切文化建设都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进行, 都要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 否则就不能称得上先进文化, 这是先进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

(二) 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

社会伦理要随着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而发生进化, 这个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 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的产生, 并在历史的运动中发展、演绎和嬗变。“和”是社会存在的最好境界, 新时代的“和”应当是和谐社会之“和”, 这个“和”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追求的“和”更具有丰富的内涵, 不仅有人与人之间的“和”, 执政党要求的社会稳定之“和”, 还有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之“和”, 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之“和”, 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之“和”。“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标准和内涵,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科技日益发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 对“美”的追求更是丰富多彩、不断变化和进步的。人们既要享受历史文化之“美”, 也需要享受外来文化之“美”和新时代创造出来的更多的崭新的“美”。

(三) 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

生活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交相发展的新时代的农民, 不论有怎样的文化积淀, 都应该有具备自身特点的符合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潮流的人文精神追求, 都应该表现出人类美好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种人文精神要含纳人类文化已到达的最好的精神境界, 体现在精神风貌上, 要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 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 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 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 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 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极其重要的内容, 就是以先进的文化引导农民塑造出健康和优良的品格, 从对人的社会化起决定作用的社会文化方面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

由于农村社会化受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建构新时期既能体现农民价值观追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体系, 成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个价值观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农民群众共同的道德价值观, 集中体现着广大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进步。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篇三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发展



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建设和谐新农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对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现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國农村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有了改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冲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进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迅速转型的转型期。中国农村的家庭,发生了急剧变化,已经或正在发生显著变迁。不仅仅是农村发展带来的喜人成绩,更多的是由于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深入,导致农村社会日趋复杂,社会问题也日渐增多,间接或直接地阻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因此,《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多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农村社会管理的职能

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缓和社会冲突和矛盾,把社会冲突和矛盾保持在“有秩序”的范围内。

1.加紧发展农村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局面,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蓝图和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步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并且主要集中在城镇,广大农村仍然相当落后。借助目前国家一揽子4万亿投资中加大社会保障建设投入的时机,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按照先城后乡、自下而上、先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后失业、工伤、生育等其他保险的方向,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统筹层次、缴费标准,为城乡居民构建适应国情、现实可行、保障基本的社保体系。首先,要尽快出台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应加快制定和出台《农村社会保障法》等一般性法律、法规和《农村养老保障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农村医疗保障法》等专门性法律、法规,同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各级地方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以及操作规程,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1)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3)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合理。亮化、美化、绿化、硬化自然不能缺,但对农民而言解决秩序、安全、保障、健康更重要。要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根据农村需要和农民意愿,确定建设标准和轻重缓急顺序。属于农民家庭建设的,由农民来搞,政府应给予一定补助;属于公共建设的由政府承担主要投资责任,有条件的农村集体也可以承担一部分投资,农民以出工为主;属于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但政府必须出台减免税、贴息、补助等优惠政策。同时,要尽快立法,把农村公共产品尽快纳入公共财政的范畴。

4.加大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力度。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将在更深层次上触及各方利益机制。利益机制的重建,利益格局的调整,给社会的稳定带来许多更为复杂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日益复杂,基层政府和公安机关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难度加大。首先,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的社会治安联合防范和治理体系及有效机制,加大对偷盗、抢劫、打架斗殴、赌博以及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等的打击力度。其次,要建立对农民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法制、精神文明等教育,在农村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文明风气。

(二)充分发挥村“两委”的社会管理职能

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被形象地称为“两委”,上衔政府、下联农民,具有进行农村社会管理的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的社会管理的职能,必须强化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一些地方的党支部、村委会,组织不健全,班子涣散,没有办公地点,没有工作内容,造成农村基础设施没人建,学校没人修,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所以,必须加强党支部、村委会的建设,要让那些政治素质高、有能力、勇于创新、农民信得过、能为农民谋利益的人进入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划和充实工作内容,使党支部、村委会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骨干力量。

2.明确党支部、村委会的农村社会管理职能,积极发挥作用。一是要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倡导乡风文明、村庄环境治理、加强社会治安等工作;二是要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制定《乡规民约》和《文明准则》。同时,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党员”、“好村民”、“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促进乡风文明;三是要组织农民开展积极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要建立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成立各种文化组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三)提高村民自治的质量

村民自治组织在维持农村社会管理秩序中要发挥好组织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村民群体性事件中、突发性公共危机中,发挥应有的组织自治功能,合理疏导群众,合法处理事件。

1.要积极培养村民参与自治的热情与能力。村民自治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村民政治文化素养的提升。各级政府有责任对村民开展政治文化教育,帮助村民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政治心态和情感习惯;培养村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意识。同时,要合理界定村民自治与政府行政工作的范围、职责,让村民自治组织从“准行政组织”中脱离开来,赋予村民自治组织更多的自治与动力。

2.要加大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力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体系,应在此基础上成立类似日本农协的组织体系,全国成立联合总会,各省成立联合会,县、乡、村成立分会。政府部门也要赋予它应有的待遇,比如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建立同政府沟通的渠道以及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等。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进行推广。除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外,要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与管理等社会功能。

3.要发挥各种社会性群众组织的作用。要积极发展像红白事理事会、群众治安委员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除了发挥政府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农民自我组织、自我建设、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其涉及的内容与村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有关,农村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政府与社会、民众、自治组织等共同努力,改善和加强对农村的管理,切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发展,建设一个新型的和谐的农村社会。

参考文献

[1]陈鸿宇.关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议[N].南方日报,2011-07-14.

[2]赵作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初探[E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11-10-24.

[3]夏亮.“村监委”强力助推浙江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水平[N].新华社,2011-03-28.

[4]改革之后的农村社会管理體制:沿袭与创新.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Z].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05 .

[5]宋远方.创新社会管理重在求真务实[N].法制日报,2011-09-22 .

[6]马勇霞.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J].人民检察 , 2010,(16).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篇四

按照市文明办《关于开展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抽调3名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我县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县的农村文化工作,突出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出人才、创精品”为目标,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推动精品创作。支持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社团,培养壮大群众业余文化队伍。筹建起武城县京剧协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书画家协会,使他们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参加省、市“精品工程”评选活动,整合全县文艺创作力量,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化创作积累,创作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先后有6件作品获市级以上精品工程奖。

二是以弘扬时代精神,反映发展成就为主题,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艺会演、调演、展演和文化艺术展览、展示,文体竞赛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广场文化建设,组织人员对其分类指导,提升档次,丰富内涵,不断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力量,对我县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进行挖掘整理,鼓励民间艺术的创作和创新。积极开展“三下乡”特别是送戏、送电影、送书、送春联等文化下乡活动,培植农村先进文化示范点,推动先进文化向乡镇、村组辐射延伸。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广泛开展文化与企业联姻活动,确定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办大文化的思想观念,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兴办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事业,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文化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作用。加强现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改造,完善现有文化设施功能,进一步拓展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的软硬件建设,抓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组织好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推进党报党刊进村入户。组织开展了“读书读报、用书用报”活动,开办了公开栏、阅报栏、黑板报。以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出版物、盗版盗印活动为重点,深入持久的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加强了对网吧、录像厅、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监管,为城乡群众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经济发展条件制约,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基层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目前除城区有文化会堂、文化大厦等文化设施外,9个乡镇街文化站几乎没有活动场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基本属于无专业人员、无经费、无设施、无场地的“四无”状况。村文化大院多为一院多用,且无一达到省颁标准,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或者说仅仅是挂块牌而已。

二是专业队伍严重老化、人员结构不合理。原81人的文化队伍现在仅有15人能工作,乡镇文化站无一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人才流失严重,近十多年来文化系统没有一个专业人员进来,却有几十个人才流失,这里有大环境问题也有小气候的问题。文化系统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原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人员执行差额工资,评剧团执行差额补贴,电影公司属企业自收自支单位。目前,由于市场疲软,所有职工全部下岗待业,养老保险金及医疗保险无法缴纳。这严重影响了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并波及到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社会文化活动资金短缺,图书馆没有一分钱的购书经费,文化市场管理无人员、无编制、无工资、无经费。乡镇文化站无一分钱活动经费,已经近于名存实亡;村级文化大院几乎没有活动,更是形同虚设。

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和巩固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思想基础

当前各级组织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建设、农民的社会保障、非农就业等物质条件和经济利益方面,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各级组织对和谐文化建设还不够重视,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较少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深入地研究、落实农民思想道德、文明素养等教育工作,部分农民群众逐渐被一些低俗、落后、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所同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农民群体中未能得到完全认同,未能真正做到尚荣、明辱、知耻,农村和谐文化的思想根基还未奠定。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导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体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实现新崛起 建设新德州”的宏伟目标和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新崛起 建设新德州”目标的认同感、归属感,紧紧跟上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步伐;要努力引导农民群众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与热爱德州,努力建设小康德州的精神结合起来,识大体,顾大局,团结一致,发奋图强,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继续引导农民群众理性认识当前德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树立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想、敢试、敢闯、敢干;要大力培养农村创新型领导和实用人才,带领农民进行创新实践;要进一步弘扬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开拓精神,崇尚绿色文明,追求创新卓越,努力开创“实现新崛起 建设新德州”工作的新局面。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积极发扬党的宣传工作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以主题宣讲、教育影片、案例解说专题片等农民喜闻乐见、更易接受的宣传形式,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农民群众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卫生、文明生活等良好文化理念、文明习惯的培养作为当前正在开展的一系列如文明生态村创建、星级文明户评比等工作的重点和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这些工作载体的作用。把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重要目标和重要的工作抓手,使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农民普遍的价值追求和自觉的道德操守。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应切实发挥宣传工作主渠道和群众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承担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责任,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专栏、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积极宣传能引起社会共鸣的典型人物及感人事例,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同时,要以专题讨论等形式,引导人们形成文化批判的意识,帮助人们分析判断这些社会丑恶现象所源自的文化劣根性,从而提高群众的文化自省能力,夯实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基础。

(二)、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抓紧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层文化网络设施建设。各级财政预算应切实落实相关规定,确保相应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同时,以财政资金为主体,设立包括农村在内的“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建立文化专项活动保障机制。对关系到农民实际利益的有线电视、文化大院等农村基层文化网络设施应尽早确定县、乡镇出资比例或补贴标准,尽快使各项建设落实到位,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2、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发展特色农村文化。要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挖掘、开发包括非物质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特色民间文化形式和产品,在各旅游景点进行定点定时演出,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通过门票分成等方式,解决传统特色民间文化保护、发展的经费短缺问题,提高其知名度,拓展其更大的发展空间。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创作更多农村题材文化作品。根据文化事业的特殊性,制定完善激励政策,积极引进、培养和使用文学艺术等专业人才,并根据人才特点,制订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计划,加大资助力度,确保真实反映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应将各乡镇文化站全部划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确保专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并根据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的实际,不拘一格,以“文体协管员”等灵活的方式,招录、培养一批农村文化专业人员,指导、帮助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缓解农村文化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从而创作更多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题材文化作品。

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农村文化。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在各乡镇的文化资源,实现学校图书馆、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使各类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要引导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将文化团队的培养作为企业文化内涵发展的一个方面,将农村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的同时,宣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与农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形式,支持农村群众性文艺团体的发展,鼓励农村民间文化艺人和爱好者开展特色文化作品的创作、巡演,创新乡土文化内涵,丰富农民的文化活动形式。特别是要针对农村文化的缺失特性,发挥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性,扩大文化传播的覆盖面。要积极开展具有农村特色、农民需要、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三)、坚持把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共同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据调查反映,全县上下对如何系统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保障和促进文化建设的政策性规定较少,还未建立起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稳定性、长效性的工作机制,没有明确统筹协调的工作部门。各级在相关工作的策划和推进过程中较少把具体工作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农民思想观念的改造结合起来,甚至不少人还仅仅把文化建设理解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村级干部对文化建设更是缺乏认识,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而较少注重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为此,建议切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正确认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应按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把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作为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坚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不断循序推进。要把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突出内容予以深化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村和谐文化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纳入其规划体系,并科学分解,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及相应的工作措施,保持相关工作的持续性,使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推进。

2、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共同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协调、考核和监督机制。应明确县委宣传部或县文明办为统筹协调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或总协调单位,从而更好地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落实各项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重要举措兼容并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涵。要将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相关目标、任务、要求的情况列入考核内容。由主管部门或总协调单位根据县委的总体部署,加强专项考核和监督。各乡镇党委负责对村级和谐文化建设情况的考核与监督,从而建立起共同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

5.加强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篇五

——涟水县实验小学创建市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我校始建于1905年,现有校本部和幸福里校区两个校区学生4500余名。在岗教师252人,党员58人,其中小高以上教师72人,省、市、县学科带头人12人,省、市、县骨干教师60余人。三年来,我校按照市文明单位创建要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真正把文明单位创建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使学校成为和谐校园、幸福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素质校园和阳光校园,学校德育、安全、教学和管理迈上了一个崭新台阶。目前,学校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育人环境 和谐温馨

学校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关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使学校成为学生的花园、学园、家园、乐园,让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使其生命的光辉在成长的喜悦中闪亮。

在校园物质文化设计中,我校将美化、趣化、和谐的理念融入其中,如今校园内,红花绿草、紫瓦白墙、假山天桥、壁画橱窗、展示平台,共同组成了真善美的人性化世界,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宏观上在教学楼醒目的位置,突出“和乐、和美、和洽、和谐”的“四和”文化主题理念;微观上在走廊、楼道、教室门前等地方做标语牌时时提醒学生言行和谐,如“以和为贵”、“与人为善”、“言语温和”、“诚实守信”、“学会宽容”、“学会谅解”、“助人为乐”、“团结合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礼貌文明用语、八荣八耻、新“四好”少年的内容等。通过“和谐教室”、“和谐办公室”的评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师生的创造热情,催生了师生的合作意识,发挥了师生的创新才能,让教室、办公室布置既健康活泼,又大方雅致,寓教育与美丽与一体,熔和谐与环保于一炉„„无不折射出匠心独运、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

在这和谐温馨的校园里,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温情,成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的圣地。每个班级门口的橱窗里,新一轮 “班级之星”,正在讲述着自己成长的经历。展示平台上,是学生们灵巧小手的得意“杰作”正在体味着成功的喜悦。教室里、图书角、科技角、生物角,应有尽有,每一处都激发出新奇和童趣,充满着让学生愉快健康茁壮成长的气息。班级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成

长的摇篮,学生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学文化、学管理、长知识、增才干、练本领。“和谐小天使”“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的评比和表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小论坛”“小广播”“七彩阳光电视台”“《春蕾》文学社刊”给了学生们自由发言的时间和空间。

清晨播放校歌《小花、小鸟》,师生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走进校园;课间播放歌曲《课间十分钟》,让欢快的音乐伴着师生,在操场上放飞心情,健体游戏;放学时播放音乐《回家》,让温馨送师生走出校门。

每天早上由值周校长、值周老师带领红领巾礼仪队员佩带绶带站立在学校大门的两边,面带笑容迎接师生的到来,让人们从早晨一进校园就仿如春风扑面,心灵愉悦、神清气爽。上下午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师生同参与,广大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舒缓了心理压力,一同享受生活的美好和谐。

二、常规管理 科学规范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任务。万丈高楼起于基,好习惯成就梦想,好习惯受用一生。正是鉴于此,近几年来,我校狠抓学生的常规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班队会、板报、橱窗以及校园电视台等重要阵地加强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全校同学都能做到见面问声好,人人习礼仪。卫生常保洁,路队‘三个一’。早读书声琅,中午静自习。两操做到位,动作齐划一。上下靠右行,来往不着急。课间不追逐,快乐做游戏。组织师生学习常规管理的有关细则,与值周人员、班主任签订常规管理责任状,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加大督查,强化评比。坚持三管齐下,值周组、德育处、红领巾督查员三线联动,实行日查、日结、周评比制度,对查出的好典型及时表扬并给予班级常规管理加分,对查出的问题,依据常规管理细则给予班级常规管理扣分,并限期整改。同时采取常规管理积分制,每周评比常规管理流动红旗班,每月评比文明班级,每学期评比文明班级标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交流管理经验。对常规管理一贯滞后的班级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对班级的一日活动情况进行跟踪调研,找出存在问题,帮助分析原因,整改提高。

三、师德师风 明显好转

三年来,我校党支部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明确树立“抓先

进性教育就是抓师德师风建设,抓先进性教育就是抓教育教学质量”的观念, 以弘扬和落实“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为动力,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开展工作,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通力协作,创新教育形式,突出主题教育,结合工作实际,注重活动落实的局面。在先进性教育的工作中结合实际突出主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围绕发展深入剖析,真心诚意民主评议;关心群众办实事,突出实效抓整改。紧紧围绕为群众办实事抓整改、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抓整改、围绕建立长效机制抓整改,先进性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各党员学习的进步“赛”起来,让歌颂党的旋律“响”起来,让“讲党性比奉献,弘扬‘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的标语“挂”起来,让党员的形象“树”起来。党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促进了教风和校风建设。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八项承诺、“亲情爱生八项承诺”、组织涟水实验小学爱心志愿者、“颂师德·铸师魂”、“学习周恩来精神”、“奉献在讲台”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教师以德育人、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由党员、青年教师组成的实小爱心志愿者和由优秀学生组成的“文明志愿者”、“和谐小天使”和新疆兵团农七师一三一学校结成对子,在他们的倡导、带领下,向该校无偿捐赠图书3000余册,他们还经常带头组织爱心捐款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三年来全校捐款10余万元帮助困难学生和残疾儿童,这些志愿者和爱心天使还经常走出校园,走上街头,捡拾路旁的垃圾,清除建筑物上的“牛皮癣”,向市民宣传环境保护,争做文明市民。2009年以来,我校先后被县市教育局授予“行风与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教育局授予“行风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等称号,还荣获全国师德建设示范基地称号。

四、教师队伍 优质上进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师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师资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学校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品味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师资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现代型、奉献型、改革型、实力型的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实施“三四五”工程,即每位教师树立起三种意识,即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发扬四种能力,即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实后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

献精神。拥有五种能力,即善于教——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一节公开课;善于思——能在教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善于研——能从教学实践出发参与课题研究;善于写——能总结出教学经验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善于说——能具备一定的即兴演讲口才,能说会评。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教师培训制度化。班主任培训专业化。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规划》。首先从“师带徒”工作抓起。要求每对师徒一学期至少互听十节课,上一节汇报课,促进青年同志快速成长。其次是强化校本教研。让青年教师组织教研活动,让他们开讲座,上展示课,并参加各种竞赛,引领青年同志走向成熟。第三是加强学习交流。为青年教师拟定学习计划,推荐名人名著,选派青年教师到南京、上海、北京以及苏锡常等地参加高层次学习研讨,提供与学者专家接触交流的机会,不断开阔年轻教师视野,帮助青年同志脱颖而出。第四是积极鼓励学历进修。…春华秋实,天道酬勤。经过艰苦砥砺和锻造,县实小铸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他们以教书育人为生命,虽呕心沥血,却“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出色的教学业绩,使涟水实小一步步走向辉煌!

陶会,教务处、教科室主任,对教科研工作热情高,坚持课题、教研一起抓,实践、理论一起学,把我校的教科研和文学社工作搞得红红火火。他的语文课形成了以“智-情”为两翼的教学风格,课堂上除了有知识的流淌,更有情感的激荡。他不仅常常在县内担任公开教学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到市内外、省内外上示范课。

徐清珍,考核办、总务处主任,为人正直,秉公考核,不辞辛苦,他每天各楼巡查不少于10次,发现问题能及时妥善解决。他被称为实小的“老黄牛”。

卢春红,办公室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大专文化。他治教严谨,教法灵活,从教多年,倍受称道;他爱好广泛,素质全面,情钟书法。曾获“全国优秀艺术伯乐园丁”和“全国优秀少儿书法辅导员”称号。

薛帆,电教中心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课优教师,校骨干教师,县优秀辅导老师,全国金钥匙科技竞赛“一级辅导员”。

周明,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县模范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任教毕业班语文,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曾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事迹登载在《淮海英才》上。

像这样的老师,我校还有许多,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缩影,他们

折射的是我校优秀教师群体的光芒。

五、课堂教学 灵动高效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质量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近三年来我校能牢牢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把握质量这一生命线,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以查促教。采取单项查与综合查相结合,随机查与定期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上批辅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再以个别交流与出刊简报的形式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通报学校整体教学状况,主要亮点特点,表扬先进典型,推广好的做法,并点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常态化发展道路。

以听促教。校领导班子随机推门听课,每天抽签确定被听课人员,对不过关的课进行指导、帮扶、整改,这样,促使各位教师课前必须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课。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全国特级教师课录像,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名师的课。

以查促教。每个班级的课表教室里外都有,考核办对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每天普查两次、随机检查两次以上,这样保证开齐、开足、上好。现在,全体教师把课堂当做战场,不敢半点马虎与懈怠;把课堂当做自己展示的平台,不断追求高质量、高效益。

以测促教。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是考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该校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教学质量调研,对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摸底。通过班平成绩、优秀率、及格率等指标,全面了解各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以赛促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生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反应教师的教学水平,该校通过组织学生优秀作业展评以及学科单项知识技能竞赛等方法,适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各科的教学质量。

以评促教。该校实施社会家庭评学校、教师评教干、学生评教师的“三评促教”工程,学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一次,家长开放日一次。走进实小课堂,你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合作者。

生动的提问,热烈的讨论,认真的思考;这里没有似海的习题,如山的作业,有的是知识的吸引,智慧的启迪和彼岸风光的魅力,魅力无垠!

六、师生活动 精彩纷呈

隆重的入队仪式。建队日,我校在校操场上举行一年级学生隆重 的入队仪式。在雄壮而激越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少先队队歌音乐声中,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就会为一年级小弟弟、小妹妹们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校领导会将中队旗分别授给了一年级各个中队。在此之前少先大队会提前组织队委、队干深入一年级各班宣讲少先队知识,教唱少先队队歌等,高年级中队还会和一年级各班结成了对子。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一年级的小朋友少先队的魅力,少先队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少先队的向往和想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迫切心情。

庄严的升旗仪式。每逢周一,同学们身穿校服,佩戴好红领巾,列队于学校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主持人宣布:涟水实验小学升旗仪式现在开始。校鼓号队吹响嘹亮的出旗曲,校国旗班队员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全体同学注视下,走向升旗台。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把右手高举头上——敬礼,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聆听校领导的谆谆教诲。

丰富的节日活动。元旦、六一的联欢、文体活动;国庆节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妇女节的趣味体育、“感恩母亲”;清明节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师节的“老师,您好!”、“师恩难忘”;“中秋节的“五星耀中秋”„„

意义深远的主题活动。道德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经典的熏陶。于是,学校以经典诵读为切入口,充分挖掘古代经典文化的德育价值,在低年级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每日背诵《弟子规》、《三字经》,每周在班级里对背诵效果进行检测。面对全县召开的蒙学经典《弟子规》千人诵读现场会,抑扬顿挫,恢弘壮观,让与会领导老师为之震撼。在实小,经典文化已经浸透到了他们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折射的是经典熏陶下的实小师生的风采。结合雷锋月,开展的“学习雷锋,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活动;结合周恩来班创建,开展的“学习周恩来精神,争创‘周恩来班’”活动;学习胡总书记讲话,开展“争做‘四好’少年”活动;邀请艺术家、名人来校园讲学活动;“平安伴我行”活动以及创卫系列活动等。

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书法、绘画、竖笛、舞蹈、电子琴、篮球、乒乓球、主持人、鼓号、武术等多项内容的兴趣班活动。那铿锵的军鼓,敲出了同学们求知向上的心声;嘹亮的军号吹响了同学们奋斗不息的角号;武术练就了同学们强身健体的

阳刚之气;美术绘画书法,描出了同学们人生的宏伟蓝图,绘出了大家梦想灿烂的明天;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制作,使同学们用辛勤的双手铺就了成才之路,多姿多彩的舞蹈跳出了同学们的欢乐。一串串悠扬的独奏合唱,唱出了同学们的愉悦心声,它充分展示 我校学生梦想从这里起飞的一片辉煌。

七、教育质量 名列前茅

宜为桃李勤耕耘,春风荡后尽芬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规范的管理、优质的师资、高效的课堂、扎实的训练,创造了一流的质量。多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为县内外重点中学输送了优质的生源。全县的中考、高考状元几乎都出自我校。学生参加县、市、省、国家各种比赛屡屡获奖。2009年我校学生从首届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捧回了55个奖项,荣获大赛团体金奖,总分位居全国小学组第二名。2010年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该校代表队捧回6金、18银、16铜的喜人成绩,金奖数又增加了4项。在全国“推新人电视主持人才艺”大赛中,我校三名同学荣获“新人奖”。在省“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竞赛活动中,我校历次获得“团体奖”,全县唯一。在省教育厅、卫生厅组织的健康知识网上竞赛中,县实小两次均获得组织奖。在省教育厅、文化厅联合举办的“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第五届少儿艺术节书画摄影作品展”中,我校的薛帆老师指导的学生陆红娟同学的书法作品《咏梅》,荣获小学甲组二等奖。在省首届中小学生“未来杯”“奇思妙想”作品大赛中,我校的武浩同学参赛的作品是《多功能晾衣称》,受到了评委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荣获制作类一等奖,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未来科学家”称号。全县获此殊荣的仅此一人。在县庆祝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中,我校合唱队以宏大的气势、优美的舞姿、深情的演唱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评委,以绝对的优势荣获一等奖。在县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学生表演的800人集体舞《小白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省市县领导赞不绝口。学生男篮、女篮、田径、广播操均夺得金奖。运动会上我校团体总分名列全县第一。

八、办学业绩 硕果累累

2009年以来,我校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建设示范基地,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全国快乐作文实验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体育先进校,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少先队先进集体,淮安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淮安市常规管理先进校,淮安市优秀党支部,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淮安市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等数项殊荣,并成功承办了淮安市法制工作现场会,涟水县平安创建工作现场会、淮安市首届普通话大赛以及淮安市第一、二届“今世缘”杯围棋大赛,淮安市科学课堂教学比赛等多项活动,在县目标综合考评中,我校一直名列全县总分第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辉煌的昨天展示我校的风采,奋进的今天再谱新的篇章。在教育的征程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超越,不断发展,才有生机,才具活力。我们将继续秉承实小精神,向着“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魅力”的目标迈进,把实小打造成全省著名、苏北一流的现代化教育集团。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篇六

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节”。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廉政文化在营造崇廉尚廉的舆论氛围、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廉政文化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整体反映,涵盖了银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执法理念和精神风貌等内容。廉政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同时对广大员工起着警示、引导和激励作用,从而约束并规范员工及干部的从业行为,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近年来,农业银行为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在全行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大力开展立足岗位、勤勉廉洁履职、建设廉洁银行,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提高职业水平的需要。如何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质量与层次,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银行廉政文化,有效发挥廉政文化在银行业务经营的服务和保证作用,是促进农业银行和谐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廉政文化的基本范畴出发:

1.加强廉洁自律,促进廉洁从政文化发展动力

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和固化,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约束力,往往比正式制度更有力度,更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自身出发,加强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廉洁自律工作是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和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为规范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银行干部职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性。党的十七大报告专门提出“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没有牢固的宗旨意识,不能廉洁自律的干部职工,在从业道路中容易逐步腐化褪变。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部门内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建设良好的廉政文化,首先要在干部身上体现出来,干部职工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廉洁自律的重要性。首先干部职工需要加强自身学习,注重品德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是一个集体。德,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包括革命事业心、理想、信念、情操等。立德,它依赖组织教育、同志的帮助、舆论的监督,更要靠自身的努力。干部职工要时刻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衡量标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动摇。干部职工只有注重自身品行修养,自觉把“八荣八耻”变成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才能以模范行为带动内部职工遵守职业道德。对领导干部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勤于学习是一种责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自觉加强修养。其次,在工作中,干部职工要做到表率,要勤政廉政,秉公职守。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廉洁从政,恪尽职守,与时俱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建设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良的银行队伍严格磨砺自己。

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平台。为加强干部职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搭建廉政文化建设平台,使干部职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反腐倡廉教育,行之有效地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尊廉崇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通过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增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的干部队伍,鼓舞和带动职工热爱工作、清正廉洁、文明服务。2.加强氛围营造,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尚

(1)树立廉洁从政价值理念。整个农业银行体系应该扎实的开展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建立牢固的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在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农业银行有关管理者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结合自身的工作,树立符合农行实际发展需要的权力观、管理观,还必须深入的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引导银行职员正确的开展相应业务。一方面,农业银行可以再加强领导自身素质修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优良的工作作风,构建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农业银行还可以将培养廉洁从政理念和廉洁从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相关银行管理者实现廉洁从政的知行统一、学用结合,并扩大对于廉洁从政的先进性宣传,形成整个农业银行体系内良好的廉洁从政的管理氛围。

(2)加强廉政文化的宣传。农业银行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逐步的扩大关于廉政文化的宣传,充分的运用现今优势的宣传媒介和平台,选择容易被广泛接受的网络传媒,采用全方位、对层次的宣传手段和方式加强廉政文化的宣传,将廉政文化不断的推向整个银行体系建设的前沿。在对廉政文化进行大力宣传的过程中,相应的宣传手段和方法应该包含各方面的内容,不仅涉及农业银行自身内部的管理系统和内部网络,还应该包含移动通信平台以及日常的宣传手段等,引导银行员工开展自我管理和监督,奉洁守廉,并切实地接受整个农业银行体系以及社会大众的监督。首先,必须充分的利用网络传媒的宣传平台,结合农业银行日常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开展相应的廉政从政的文化宣传;其次,必须注重主流传媒平台的作用,将其作为加强和完善农业银行自身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平台和渠道,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农业银行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宣传空间和平台;最后,在加强廉政文化宣传的同时,还必须积极的推动农业银行职员积极主动的学习廉政文化知识及相应的理论体系,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进而实现整个农业银行体系内部形成相对比较良好的廉政从政的文化氛围。

(3)完善廉洁从政的实践内容,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影响。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业银行还必须结合自身文化建设以及经营业务的特点,不断的完善廉政文化的内容,使廉政文化能够与农业银行自身的文化建设相协调,实现良性的循环。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构成,也是农业银行自身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对象上就具体包含了农业银行所有的职员,因而,开展农业银行相关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扩大文化建设的涵盖面,拓宽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农业银行广大基层机构的建设领域。首先,农业银行可以学习其他地区或单位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根据自身文化建设的需要以及经营业务的特点,开展廉政文化进基层活动,使廉政文化建设能够渗透到农业银行各个基层机构;其次,农业银行还可以结合不同职员的工作特性,建立完善相应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使各银行职员能够切实接受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最后,农业银行的廉政文化建设还可以逐步的延伸到相关职员的日常生活及家庭中,利用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相应的廉政文化学习,在不同环境下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争取实现较高的廉政文化学习效率。3.加强监督检查,构建有效的约束机制

(1)完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架构,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农业银行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可以建立农业银行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银行行长或者监察组领导担任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银行其他领导成员以及各下属机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担任成员,实现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使廉政文化建设做到了机构、人员、活动、措施具体落实。在这个领导小组中,还应该设立专项的监督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检查,具体安排农业银行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长效监督、约束和反馈机制的制定和执行。在此基础上,着重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监督检查在整个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监督检查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推动农业银行整个廉政文化建设的高效实施。

(2)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廉政文化建设监督管理体系。农业银行根据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安排,必须构建与之相符合的监督检查制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农业银行可以分步骤、分层次、分内容的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监督检查制度,从而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监督检查制度体系。具体而言,一方面,农业银行可以根据廉政文化在下属支行中具体的建设活动,建立包含江西省分行、各市分行及下属支行在内的分级监督检查制度,根据各层次监督检查制度的实施和制定结果,合理的调整和规范廉政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农业银行可以根据廉政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建设需求,结合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一系列保障落实、完善管理建设的监督检查制度。

(3)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加大监督检查执行力度。虽然农业银行开展的是关于自身的廉政文化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社会化的监督检查内容,完善整个监督检查体系,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公开化、透明化、合理化,进而可以有效的加大关于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监督检查的执行力度,实现更好的廉政文化建设目标。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应加强内部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和相互监督检查效果,切实做到“你我相互监督,每天前进一步”。4.加强创新理念,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目标

(1)逐步完善廉政文化的思维创新。在农业银行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必须逐步的完善整个廉政文化建设的思维创新,才能够实现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目标的目的,廉政文化建设思维的创新是全力构建农业银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贯彻落实农业银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农业银行在逐步完善廉政文化的思维创新的过程中,在树立社会先进廉政文化思潮的同时,确定与时俱进的思维创新,促进整个农业银行实现廉政文化建设思想方面的高度统一;其次,根据农业银行自身文化建设以及经营业务的需要,农业银行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切实的符合农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实际,进而实现廉政文化战略协调的思维创新;再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之下,农业银行廉政文化建设需要辩证的思考农行的文化建设问题,树立廉政文化立体辩证的思维创新;最后,廉政文化建设是农业银行整体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大开放”式的文化建设内容,需要构建廉政文化轰动开发的思维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银行的廉政文化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思潮,才能够使其更加具有新时代的文化气息。

(2)不断推动廉政文化的实践创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革,一切的运动现象都是一种创新的结果。廉政文化作为中华历史长河中亘古不变的行为准则也需要创新元素使之适应时代发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客观分析基层干部职工的个人素质、能力构成及知识结构,时刻关注其是否能体现良好的银行业精神面貌。职工在一层不变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工作状态不佳、积极性减退等现象,尤其是银行业这一特殊的服务行业更容易引起职工的消极情绪。不断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给予职工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是建设廉政文化的契机。各级分行可以向各地区各网点征集不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激励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使各网点特有的精神理念支配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廉洁行为,实现不同理念同一准则。

(3)全面构建廉政文化的体制创新。农业银行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实现全面构建廉政文化的体制创新,建立廉政文化的创新机制,进而提升农业银行整体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向心力和整体凝聚力,推动农业银行廉政文化建设的高效实施。首先,农业银行需要完善整个廉政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将其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党的领导,银行领导的统一管理,并依靠内部纪委机构及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其次,农业银行还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廉政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一般而言,廉政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在整个体系当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农业银行必须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先进性为核心、广泛性为基础,制定各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够引导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出其应有甚至更大的作用;再次,农业银行可以建立长效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创新激励内容、提高激励要求、完善激励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推动农业银行廉政文化建设实现更大的实施效果;最后,农业银行还可以合理的规划廉政文化建设保障机制,使其符合当前日益复杂的廉政文化建设环境对农业银行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高要求,结合农业银行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体系,为农业银行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基础。

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篇七

廉洁文化建设的最高层面是廉洁理念, 它是廉洁文化的核心。围绕诚信和依法经营的企业道德理念, 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配套的, 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洁从业理念。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进广大员工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修身做人和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业绩观。使党员干部充分意识到:廉洁教育是党员干部的最大福利, 是对党员干部家庭的最大关爱, 也是对国有企业资产的最好保护。从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在从业的实践中自觉践行廉洁从业理念。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防止在思想多样化环境中迷失自我。

二、以教育活动为载体, 融廉洁文化于企业文化中

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廉洁文化活动。企业廉洁文化活动应与新形势和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 以主题教育式、宣传激励式、警示提醒式、以律约人式、寓教于乐式等教育形式代替上大课、作报告等陈旧“套路”, 更新教育理念, 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在活动中, 一要注重吸收传统廉洁文化中的精神养分, 用与时俱进的观念, 唱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主旋律。二要立足企业当前廉洁文化现状, 着眼于解决问题, 区分不同教育对象, 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开展开放性的文化教育活动。三要发挥多种文化阵地的载体和平台功效。充分运用广播、有线电视、门户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 扩大廉洁文化覆盖面, 增强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感观性、灵活性、全面性。同时, 在油田矿区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四要加大廉洁文化标识建设力度。

三、准确定位, 把握好“四个结合”

一是与党纪国法教育相结合, 提高企业员工遵纪守法意识。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大宣教工作格局中, 采取“廉洁从业、诚实守信”正面典型教育与法纪培训教育等形式, 树立企业员工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增强廉洁教育的广泛性、深入性和有效性。

二是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从企业实际出发, 利用廉洁文化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推动作用, 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为重要目标, 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把廉洁文化建设与民主管理、厂务公开、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措施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廉洁文化建设营造企业廉洁、和谐、守法的内部环境,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创造更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三是与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 提高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党建工作之中,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创建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发挥党支部先进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使廉洁文化贯穿于企业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全过程。

四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廉洁文化重要的一个属性是它的道德属性, 廉洁文化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的形式, 可以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教育, 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中, 从而进一步陶冶人们的情操, 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 使其消除不廉洁意识。在企业开展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中, 渗入廉洁建设内容, 丰富企业文化生活, 让企业廉洁文化入脑入心,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完善制度建设, 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 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增强对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的约束和规范, 是规范从业行为, 打造廉洁型干部队伍、创建廉洁型企业的重要基础。惩治于已然, 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薄弱环节的监控;要加强对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人员经营权和管理权的有效监督。做到关口前移, 从源头上预防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一要不断加强对企业计划规划、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人事管理等项制度及工作细则的修订、完善, 为制度防腐奠定基础。二要着力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执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和廉洁从业规范的自觉性, 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使“制度防腐”增强实效性。

8.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篇八

优化教育环境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情感、给人以教育启迪。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说的:“孩子所处的环境、社会氛围与孩子所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建设。优美的班集体环境建设是班级文化的外显,是一种有形无声的隐性教育。通过教室的精心布置,让教室的有限空间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这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加强目标建设,实现目标和谐

要实现班级和谐,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开学初,向全体学生提出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确立个人和集体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结合校训和班级实际,明确提出自己的班规班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班级现状,确立短期目标,并设计班级标语和口号。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设置了“用你行动的彩笔绘出班级的灿烂,用班级的光辉引你走向美好”等标语,这些目标性很明确的标语和口号,其精神一旦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就大为改观。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和引导,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最终實现“成人成才”的大目标。

三、加强平等、尊重教育,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将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学生成长。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美好的集体。其次,在生生关系上,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有优劣之分,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别,性格情趣亦不相同,但每个人的尊严是绝对平等的,通过教育学生互相尊重,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都有优点和缺点,并让他们“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指出自身的不足”,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人平等、互尊互爱。再次,要善于帮助“后进生”发现并发展他们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能,以此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感,从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识。

四、以人为本,创立具有人文色彩的班级制度文化

上一篇:船舶轮机监造个人总结下一篇:古色古香的安昌五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