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青少年故事

2024-09-25

毛泽东青少年故事(共14篇)

1.毛泽东青少年故事 篇一

19秋至19夏,少年毛泽东停学在家。除白天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帮父亲记账外,还坚持自学,经常在这盏小油灯下读书。

在此之前,毛泽东读了5年私塾,但是他的红漆书箱里,并没有多少书,除了有几本《诗经》、《论语》、《孟子》和别的经书外,仅有几本古典小说。这些书毛泽东都看过好几遍了,有的被他读得磨掉了封面,有的卷起了角。一天晚上,他随手拿起一本书看,却是《论语》上册,这是他几年前读过的,他一边看一边记,一边看一边想,突然,有几行大字,映入了他的眼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可乎?’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看到这里,毛泽东开始怀疑起来了,他想,孔夫子据老师说是一位大圣人,为何说出如此的蠢话来?贫苦的人终年辛劳,吃不饱,穿不暖,他们怎么能够快乐呢?财主老爷看不起穷人,怎么会对他们讲礼遇呢?即算是有时假意奉迎,也是笑里藏刀。这位圣人,只怕是有点糊涂。他没有心思继续看下去,就把它扔进了书箱,另外再摸出别的书来看。

在挑灯夜读中,毛泽东喜欢看时人认为是不正经的“杂书”。白天下地劳动了一天,晚上还要帮父亲记账、算数,实在有点累。可是,像《西游记》、《三国演义》、《水符传》一类的中国旧小说,只要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常常看得律津有味,毫无睡意。父亲和母亲带着弟弟泽覃,住在隔壁房间,经常看见毛泽东的窗口还有灯光,就催促他早点休息。母亲担心他长期熬夜,会把身体搞垮,也催他快点睡觉。尽管如此,毛泽东还是继续读他的书。每天夜里,他都要坐在小油灯下读书至深夜。好多次都是父母亲催促过两三遍他才上床。

为了避免父母的催促,他经常佯装已经睡觉,却用自己床上的那条老蓝布印花被单,遮住窗户,不让灯光照射出去。他父亲是个十分精明的人,一点点响声都瞒不过他,虽然看不见灯光,却听见了儿子翻书的沙沙声。一次,他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披上衣服走到外边,掀开那块遮挡的被单,看见毛泽东还在读书,认为他浪费了灯油,一下火冒三丈,几步冲进儿子的卧室,一把夺过毛泽东手上的书,气冲冲地对毛泽东说:“哪里这样不听话,一夜熬掉我一盏桐油,一个月就是几百文铜钱,这样下去,一份家当可能就败在你手里!”父亲边说边看书的封面,原来是一本《西游记》。这本书的内容他以前听人家讲过,说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历来不信佛,凡是抽签卜卦、念经拜佛的事,他一概不喜欢。现在,看见儿子在看唐僧取经的故事,他越发生气了。浪费了灯油且不说,看的又是这种“邪书”,他实在无法容忍。正当父亲要大发脾气的时候,毛泽东母亲文氏也走过来了,她站在丈夫和儿子中间,设法平息这场**。她一边劝说孩子莫看书了,一边连推带劝把丈夫拉了出去。直到儿子卧室里熄灭了灯,确实已经睡觉了,他们才放心下来。

2.毛泽东青少年故事 篇二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影响,探索

1青少年加强精神世界修养的时代背景

在我们已经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网络媒体时代,媒介信息、内容、价值观复杂多变性和非透明性让传统的思想教育途径和接受受到了很大挑战和削弱,更是年轻一代在使用网络媒体时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都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在普通民众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公共话语年代,青少年每天都在接受海量一样的信息,这些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没有经过严格意义上“净化”的信息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青年一代。新一届领导人强调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都离不开青少年健康成长,如果青少年不能树立志存高远、共产主义事业必将实现的信心,没有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从最低层次来讲,没有对共产党的热爱,没有对党的历史了解就不能深刻理解新中国的建立是付出了多大的艰辛。面对“快餐式”文化,面对互联网的无处不在,现在的青少年想不置身于网络都很难。在互联网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无不在一步一步的侵占着青少年的视野和思想。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文件提出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话中也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所以,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传播者、践行者,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几代人盼望的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成为现实。

2青少年自身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面对大时代的变化,世俗、及时享乐、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青少年对自身价值评判存在很大的模糊性。通过调查发现,对“读书为了什么”这一传统话题的数据显示,“为了个人发展”,远远高于“为祖国和社会作贡献”。在对“生活的目的”这一话题的调查中,同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远远高于“报效国家,服务社会”。这些调查无独有偶,这充分说明当代青少年把自身的价值看的高于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这种以个人本位为主义的思想是很危险的,对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是危害很大的。在西方忘我之心不死的影响下,青少年成为他们颠覆我们政权的主要渗透对象,西方把“享乐主义”,“社会主义是空中楼阁”的思想,利用媒体、网络大肆破坏青少年的健康思想,特别利用互联网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颠覆。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迷失,社会本位思想淡漠,金钱之上,崇拜金钱和权力,失去了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和国家价值之中,他们不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缺乏长远的目光,这些都是很危险的发展趋势。

3毛泽东青少年诗词对青少年的正能量影响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还是一位一代巨匠的诗人,在他的诗词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大海般的气魄与崇山似的境界,在他的诗词中,我们无始不感觉到他那积极上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积极乐观向上情怀,更洋溢着一种民族的英雄和人格的伟岸,通过他的诗词的学习和研究都能使我们如同走进了一个崇高的永远激情不断的境界,在他诗词的意境里我们能够远离低俗,我们心中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我们可以感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用之不尽的力量,我们可以抛弃金钱、地位、荣誉,因为毛泽东的诗词已经把我们的人生价值提高的很高很高,在这些诗词里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到他“人间正道是沧桑”,“六亿神州尽舜尧”,“刺破青天锷未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暮色苍茫看劲松”,“残阳如雪”的波澜壮阔的伟大一生,救民就国的拳拳之心,让人感动,让人难忘。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那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本身就是一部壮丽的诗篇。正如“大诗词家柳亚子先生曾称毛泽东的诗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还曾赞毛泽东的词为:‘才华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尤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共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而作为素有‘元帅诗人’之称的陈毅将军则更直白地力推主席为‘诗词大国推盟主’的地位。”毛泽东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包括律诗,有词,有骈文,其气势雄浑,想像瑰丽,他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对当代乃至今后的年轻人的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在互联网日益风靡全球,青少年时刻离不开网络的时代,“快餐式文化”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重读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所创作的诗词将是对青少年精神缺钙的一个极好补充,更能够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能够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意识形态侵蚀的最好回击手段。毛泽东一生诗词大致有151首,我们专门提取毛泽东的青少年时间所作的诗词,通过伟人在青少年时期所具有的气魄、勇气、气度和超然的爱国、爱民以及拯救国破山河的英雄气概来丰富当下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提高爱国、爱民,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年轻一代。毛泽东的青少年创作的诗词大致可以从1901年到1919年,时间大致为26年,期间诗词共24首。在青少年时期,毛泽东的诗词的基调就是充满着:关怀与拯救、民本与民主、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内圣之道、圣贤气象、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马克思加秦始皇、大气量人、远大目光、英雄使命、烈士风范。这些诗词的基调不正是现代青少年需要学习的宝贵资源吗?最有代表性的几首诗词如下:

当毛泽东还是一个十三岁少年时,他写了一首诗叫《赞天井》。《赞天井》里面有两句诗:“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大”,一个少年,仅仅十三岁的年龄,他能有这样深重的情怀,他已经热切的把目光投向外面的广阔的世界并要干出一番事业。他不像一般的农家子弟,仅仅把目光放在传宗接代,升官发财之上。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幼小的心里已经树立了远大志向,那就是要走出去,走出韶山冲,他热切的憧憬乡关以外广阔神奇的世界。

在毛泽东十四岁时候,他写的一首诗《咏指甲》,在这个《咏指甲》里他是这样写的: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大家一看都明白,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不是他的追求。在毛泽东看来,菊花就成了远离现实生活,不能面对现实奋斗的写照。周敦颐文章《爱莲说》。但是,毛泽东和他审美标准不一样,毛泽东喜欢指甲花。但绝对不是涂脂抹粉的意思,在毛泽东的心里他是“取其志更坚”,“坚”的是什么,“坚”的就是面向未来的不断进取和不折不挠的精神。

在毛泽东十五岁时,他写下一首诗《耕田乐》,《耕田乐》这首诗最后三句话是:农事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毛泽东家也是农民子弟,所以他也要帮着家里要干一些农活。在干完农活之余,他不像一般的青年,他大量读书,不怕农活的劳苦,在夜晚悄悄读书,“读书甚馨香”,表现出来的境界是现在多少青少年不能比拟的精神境界。最后一句“坐待时机自主张”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他读书不是一个书呆子,他静静的坐在这里等待时机。正验证了《周易》里说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当然这个“藏器于身”字面的意思是:怀里揣一个匕首、短刀这样的利器,在这里是思想的利器,所以“君子藏器于身”,思想的利器藏在我的心里,“待时而动”。这和《易经》里爻辞“潜龙勿用”不谋而合。一只潜伏在水里的龙,等待时机而腾云驾雾。

在毛泽东十六岁时候,他写下了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个气势,这个境界是何等的与众不同,他把蛙比作老虎一样,“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老虎不叫,那个动物敢叫。这分明就不是一个一般少年的胸怀和胆识了,这表明了毛泽东的理想抱负。到了青年时期,谁主沉浮是毛泽东诗词的主旋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个游泳击水是作者坚毅性格,大无畏性格的一种体现。大家知道毛泽东一辈子都好游泳,到了晚年的时候,还搏击大浪,畅游长江的时候,是不是“胜似闲庭信步”?那么你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难道仅仅是游泳吗?不仅仅是游泳,这是人生弄潮儿的诗意的真实写照。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大家看看《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要抒的豪情是多么的万丈豪情,最后两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不是说舍我其谁吗?孟子讲说的浩然正气,他要继承孔子思想的道统,当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以孟子说的,“杀人盈城”,“杀人遍地”。他要实行仁义王道,说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我既然有了浩然之气,要拯救这些苦难的黎民,要改变民不聊生、战火四起的不安定社会秩序,只能是我孟轲本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不是也有一种浩然正气从胸中盖天盖地,自然流出“主沉浮”除了我还能有谁呢?舍我其谁?这是青年壮志时期毛泽东的理想和人生追求的直白表达。

通过对青少年毛泽东诗词的欣赏与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热情和奋斗意识,对青少年人生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极大的丰富年轻人的精神世界,能够自觉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很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一代一代要传承下去,在毛泽东浩瀚和精神资源不竭的宝库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和人生健全的价值观培养,使年轻一代成为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接力棒。

参考文献

[1]鹿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M].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

[2]董建,王丽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

3.网瘾少年背后的故事 篇三

这是王女士在向我咨询时讲的故事。

不为人知的往事

在王女士叙述时,她的儿子韩飞抬头望着天花板,对妈妈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种心态呢?

我笑着问他平时爱读什么书。有没有崇拜的偶像。韩飞很直接地回答:“我没有喜欢看的书。也没有偶像,我的偶像将来靠自己创造。”

我继续问:“那你平时最爱干什么?”

韩飞生硬地回答了三个字:“玩电脑!”

这时,妈妈在一旁插了句话:“在他眼里,电脑比爹娘都亲,天天上网玩游戏!”

我了解到韩飞最爱玩“魔兽争霸”游戏,便想利用这个游戏对他进行一番人格投射测试。“魔兽争霸”是四个种族势力之间的战争:“暗夜精灵”是正义的化身;人族是智慧的代表;不死族是一群通过吸别人血液获得新生的怪物;而兽族则是邪恶的代名词。

“四种势力中你最希望自己是哪种角色?”我问。

韩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死族”。

“哦,原因是什么呢?”我追问道。

“‘不死族’虽然是一群怪物、骷髅,但可以顺利地打败其他种族,而且他们都经历过死亡。不再怕死,所以战斗起来经常取胜。”韩飞回答。

我看着他说:“除此之外,他们不必和太多人保持关系,和一般人也保持一定距离。有距离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也是你选择他们的原因吧!”

韩飞点了点头。

到这里,我已经认识到,这种选择或多或少折射出韩飞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隐含着他对外界事物的强烈的自我防御。我判断这孩子肯定经受过挫败。他的父母或许并不知情。

我温和地对他说:“孩子,你虽然才15岁。却可能经历过一些挫折,或来自他人的伤害。这对你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你现在选择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是不是这样呢?”

韩飞低下头静默了几分钟,再抬起头时,眼中有泪光闪动,开口讲述了过往的经历——

原来,韩飞的整个小学阶段是在别人的欺凌中度过的。个子较低。性格内向老实的他,从上小学起就成了其他男孩欺负的对象。班里的几个打架大王隔三差五就找他麻烦,而且还警告韩飞不能向老师、家长告状,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一向懦弱内向的韩飞选择了隐忍,这让那些男孩变本加厉。

韩飞上五年级时的一次体育课上,由于他带的可乐没有及时“孝敬”给“老大”,一下课就被拽到隐蔽的地方挨了顿打。那天放学回家,妈妈看他走路有些异样,问他怎么了。他掩饰说,上体育课时摔了一跤。忙碌的妈妈也就没再细问。

升入初中摆脱了那些同学后。这种情况才开始好转,但韩飞受到的伤害却在慢慢沉淀、发酵。为了逃避来自他人的伤害,他选择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和每一个同学都保持着距离,还从电视剧及日常人际交往中,“悟出”了自己的理论: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没有真情,就连父母也不例外。

化解自私与冷漠

讲完以往的经历,韩飞脸上现出少有的平静,而一旁的王女士抱住儿子连声哭着说“对不起”。这些事情她是第一次听到,除了震惊就是懊悔。为什么当初只顾忙工作。忽略了儿子的异常表现和内心的痛苦,这才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我问韩飞:“如果现在还有人对你施加身体上的伤害,你会怎样做呢?”

韩飞想也不想,说:“我当然要反击,而且要加倍报复,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又笑着说:“假如对方比你强大,你的报复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更大,你还会不会这样做呢?”韩飞听后不说话了,低头沉思。

韩飞此时所说的报复带有一种主观复仇的因素,多少有种恐吓的味道。因为以前受到的伤害太深,而他又不愿与别人来往。只能把愤怒发泄到父母身上!如果不进行合理引导,不排除孩子将来走向极端的可能。不过,问题的原因已经找到,现在要做的就是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重新回到正轨。

我对王女士建议说:“身为父母,对孩子要有一颗好奇心,耐心细致地观察他成长的每一步,有问题尽早采取措施。对于韩飞,现在要做的是给他更加无私的关爱和呵护,经常带他进行爬山、旅游之类的户外活动,多听些明快、活泼的音乐,增加他和别人接触的机会。多和一些性格健康、乐观,有爱心的人在一起,让现实慢慢改变他内心形成的偏激观念。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带儿子多参加些公益活动,让他明白这个社会并不缺乏爱心和善心。”

4.毛泽东少年诗词(定稿) 篇四

星期天上午,为了完成最后一道语文作业——摘抄描写凤仙花的好词好句,我打开电脑上网搜索,可是找到的资料很少,而且不怎么满意。我知道,凤仙花因为能够染指甲,又被称为指甲花。于是,我用“描写指甲花的好词好句” 搜,偶然搜到少年毛泽东作的第三首诗——《咏指甲花》,并读了少年毛泽东诗词:《吟天井》《赠父诗》《咏蛙》,赞叹一代伟人少年时期的非凡,特转载与大家共同学习。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日理万机之余,以极大的兴趣和激情,创作了大量雄奇瑰丽的诗篇。

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的三个特点。第一,豪放大气。第二,想象浪漫。第三,文采华美。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少而精,根据《毛泽东诗词集》最新版本统计,自1915年至1966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毛泽东诗词仅有67首。而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诗词作品,更鲜为人知,显得尤其珍贵。

毛泽东的故乡是一个山水秀丽、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被雄山秀水所吸引,令臣僚奏韶乐,引来百凤朝仪,留下“乐成九韶,音召凤至”的千古佳话。从此,这里名曰“韶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歌咏的胜地。故乡的人文景观、神话传说,赋予毛泽东浪漫多情、想象丰富的诗人气质,使他在少儿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诗词天赋。

1902年正月的一天,刚满八岁的毛泽东来到外婆家拜年。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一群耍狮子的队伍进村来了。毛泽东兴高采烈地跟随大人去看耍狮。按照当地习俗,狮子耍到谁的身边,谁就要赞几句吉利话以讨个口彩。那些吉利话通常都是整齐押韵而富有诗意的顺口溜。当狮子活蹦乱跳地耍到毛泽东身边时,小小年纪的他灵机一动,脱口赞道:

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

这首活泼有趣的顺口溜,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可爱形象和烧酒煮肉的热闹农村气氛。“擦菜子”是当地自制的一种腌菜,“擦菜子煮豆腐”是湖南人十分喜欢吃的菜。他的朴素语言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少年毛泽东记性特别好,有时简直是过目不忘。一次,先生出去有事,要求学生在教室读书,不许出房间。可先生前脚刚出门不久,毛泽东就把书背会了,也就跟着先生的后脚出去了。先生回来不见毛泽东,便派人把他找来,厉声责问:“为什么跑出去了?”毛泽东回答说:“书背熟了。不信,我背给您听!”先生也明知背书难不倒他,便指着天井对他说:“不让你背书了。你有本事不服管教,那就作一首《咏天井》诗来,做不好我再打你的板子!”

毛泽东不动声色,绕着天井转了两圈,仔细观察着那四四方方的天井:四周围着高高的墙,井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嬉戏在水底卵石间,煞是可怜。由此他先想起被先生关在小屋里读书的小伙伴,触景生情,即兴吟出一首《吟天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这首诗表面上是介绍了私塾天井的环境和景象,实质上把关在小屋里读书的小伙伴比喻成了小鱼,揭露了封建教育的局限和弊端。学生们听了,高兴地都拍手叫好。先生心中一惊,没想到毛泽东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先生先是一阵尴尬,继而转怒为喜,板子自然不用打了。少年毛泽东作的第三首诗是《咏指甲花》。那是一个夏天,毛泽东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开着色彩斑斓的凤仙花。这是一种不择土壤、随处生长的小花,因花瓣可用来染指甲,故俗称指甲花。望着顽强生长、傲暑盛开的指甲花,少年毛泽东不禁萌生写诗欲望,并联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此时的毛泽东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从保安寺归来,毛泽东吟成了一首五言诗《咏指甲花》:

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渊明独爱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这首诗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坚强性格,结尾点明题旨,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赠父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性豪放、雄心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在东山小学就读期间,先生令学生吟诗抒怀,毛泽东写了一首《咏蛙》诗:

独坐池塘为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是已知的、毛泽东少年时期最后一首诗,诗中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抒发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

5.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篇五

里面主要是讲毛泽东小时候立大志、刻苦读书的故事,其中毛泽东半耕半读的事故令我很感动。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学堂停课,私塾先生要小学童们在家复习,但毛泽东父亲却让他去挑粪。于是,毛泽东只好放下书本,去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见不到毛泽东的影子,便出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却在看书,父亲生气地问:“你才挑几担?就在这看书?”毛泽东说:“15担。”父亲听了惊呆了,一个14岁的娃子能挑那么多,了不起,他只好说:“天黑了,我和妈妈等急了,快回去吧!”

6.《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六

相传毛泽东因为勤劳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天,父亲让毛泽东去地里收豆子,顺便让毛泽东的弟弟也去了。兄弟俩一块到了地里,弟弟仗着自己小,耍小聪明,就先挑了一块豆子长的稀的地方干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收割了一大片空地。毛泽东却选了一片豆子长的密集的地方,弯下腰老老实实地收割着。

过了半晌,父亲来到地头,一眼就看到小儿子那里有一片空地,便连连称赞小儿子手脚麻利,干得快。当然也就责备当哥哥的收的慢竟然不如弟弟能干。

毛泽东并没有指望要在父亲那里得到表扬,也不急着为自己辩解,只是直了直腰,擦了擦汗水,示意父亲先看看自己收的豆子再下结论。结果,父亲当然看出了实情,顿时觉得自己说话太武断,委屈毛泽东了,于是默默点头,不再说话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勤劳!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投机取巧!

毛泽东不仅勤劳,而且乐于助人。

在一个秋天丰收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门前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眼看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了,毛泽东过去赶紧帮毛四阿婆收稻谷。等他收完阿婆家的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早就被淋湿了,结果回去被父亲责骂了一顿。

看了这本书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心想,毛泽东宁愿自己家的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也要帮别人家把稻谷收起来,使得毛四阿婆家的稻谷没有被大雨淋湿。这种关心穷人的品质多么高尚!我以后一定要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我们中国人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中国。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在什么环境中成长的?而我们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7.少年们自己的故事(下) 篇七

我们的记者,在采访那些小演员、参演老师还有编剧们时,深深地被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震憾着。

因为这次校园剧活动的普及性,所以,有很多农村中小学校也参加了。

我们的记者前往丹东市宽甸灌水中学拍摄VCR。送选作品上标着“这是一所农村学校”。

我们的记者前往盘锦市实验小学拍摄VCR。苇塘边那只美好的丑小鸭长大了吗?

我们的记者也前往都市里去寻找《女孩与仙鹤》、《将爱进行到底》……

“在全省入围的74部校园短剧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问题剧,数量居多。这类作品旨在提示目前我省中小学生的生存状态、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途。充分展示了编导对少年儿童生活、命运的关注。温暖的人道主义关怀,是问题剧的闪光之处,也是剧情扣人心弦之所在。二是幻想剧,大都取材于文学经典或世界著名童话,但编剧在排演过程中却进行了改编,体现出包容、和谐、共生的时代主题。体现出剧目编导人员天马行空的艺术想像力,体现了儿童剧特有的游戏精神。”(——马力语)

体验成长,感悟生活,展示自我心灵、进行自我教育、普及美育……

校园剧这场盛大的颁奖典礼在美丽的冷烟花中落幕,但是,在我们的校园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续集。

让我们心入其中吧。

采访小演员:

1、 是第一次演校园剧吗?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 在剧中你扮演什么角色?他(她)和现实中的你有什么不一样?

3、 在排演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人是谁?最让你感动的事是什么?

4、 你最想演什么样的角色?

5、 谈谈这次经历的感受。

采访指导教师:

1、 换一种角色与孩子接近的时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 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让人感动的花絮?

3、 每个校园剧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你们的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4、 你最想和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 关于“和谐”和“快乐”,你是怎么理解的?

6、 你最想扮演的校园剧角色是什么?

7、 总结一下,你在拍摄过程中的感受。

8、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们成为少年,你愿意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采访教育局局长

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和谐与快乐,是人性中最好的层面。您是怎样看待“和谐”和“快乐”的?

2、 对于校园剧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3、 《文学少年》作为青少年生存智慧和心灵读本,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什么样的资源?

4、 作为教育家,您是如何理解教育的?

5、 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如果有时光穿梭机,我们可以回到少年,您想像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您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想就读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6、 最想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8.少年毛泽东观后感 篇八

历时3年精心创作,动画电影《少年毛泽东》将于6月与观众见面。目前该剧进入后期宣传,蓄势待发。这部由湖南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文远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辉宏置业有限公司和求是影视中心联合出品的伟人题材动画电影备受关注。

第一出品单位是潇湘电影集团旗下的潇湘动漫文化有限公司,其总经理李涛是该片的发起人。李涛坦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面对未知的风险我们内心其实是忐忑的。”据了解,迄今为止,国内还未出现过一部伟人题材的动画片,因而这种举动前所未有;以何种动画形式来表现毛泽东的形象,也没有任何可参考借鉴的资料,难度可想而知。那么,作为该片的主要制片方——潇影集团、湖南文远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辉宏置业有限公司,为何要“啃”这只螃蟹呢?

“从情感上来说,我们湖南人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动漫人,我们希望能从不一样的角度来展现伟人的多面性;从机遇上来说,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多元、环境相对宽松的好时代,这部动画电影不仅很快获得了毛新宇少将的授权,动画电影的剧本送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时也是一次性通过的。我们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李涛回答。

9.少年毛泽东的“胜利的罢工” 篇九

这是怎么回事呢?

石三伢子家门口有两口池塘,有一位叫邹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岸开了一个私塾,私塾建的像一个祠堂,青砖灰瓦,四个屋角上都有一个高高的风火垛子,蛮气派。私塾办在了厢房的楼上,只有七、八张桌子。

这一年是19,石三伢子满17岁。毛顺生把儿子从唐家坨接回家,准备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书。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见过邹先生,就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个头,就算拜了师。

邹春培老先生对孩子有名的严厉,经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罚站、罚跪。那时候的老师都信奉“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为聪明好学,从来没有挨过板子。

邹老先生挺喜欢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欢他的倔劲。你看别的孩子,总是大声的朗读,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可是,石三伢子念书,总是不出声,邹老先生以为他不好好学。可是,让他背书的时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一天上课的时候,邹先生让石三伢子背书,按规矩,背书要站起来。可石三伢子说什么也不站起来,就要坐着背。他说:“先生坐着,我也坐着!”邹老先生拿他没办法。

少年毛泽东的“胜利的罢工”

19夏天,石三伢子10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一天,邹老先生要去吃生日酒,让学生们自己念书。

七八个学生坐在屋里,念着念着不耐烦了。正是三伏天,热得不行,坐在木楼上就像在蒸笼里。有人提议到树林里捉斑鸠,还有人提议到稻田里捉泥鳅,而石三伢子提议到池塘里去洗澡,又凉快,又可以学游泳。大家听了都赞成。几个孩子脱光衣服跳进了池塘。有会水的,不一会儿就游到了池塘中间,不会水的,就在池塘边洗澡。天气很热,孩子们在水里越玩越高兴。

就在几个孩子在池塘里玩得高兴的时候,邹老先生吃酒回来了。他看到学生们在池塘里玩水,非常生气。

几个学生被叫到了屋里在孔夫子像前罚跪,混身水淋淋的吓得战战兢兢。www.52article.com 石三伢子偏偏不跪,说:“洗澡是我带的头,要打就打我吧!”

邹老先生气得火冒三丈,举起二指宽的竹篾片就要打,石三伢子一转身跑下了楼。邹老生气得混身发抖,追下了楼,学生们也跟着跑下了楼。

邹老先生一口气跑到了毛家。毛顺生正在和雇工们一起舂米,见邹老生气呼呼地跑来,不知怎么回事。邹老先生喘着气,大声地对毛顺生嚷道:“你们家石三伢子不得了啦,我教不了了!”毛顺生历来家教很严,一听儿子在私塾不好好学,带头闹事,气得大声说道:“这还了得!”他抓起一根楠竹丫子,和邹老先生一块跑到私塾,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楠竹丫子向石三伢子抽去。石三伢子一躲,回头就跑,毛顺生哪里追得上他,急得直跺脚,骂道:“畜生!你往哪跑!看我不打死你这没王法的东西!”

石三伢子知道,父亲的脾气比邹老先生还暴躁,他不敢回家。这时候,回到家里,肯定要挨一顿打,连母亲也劝不住。石三伢子拼命地跑,决定不回家了。石三伢子跑了出来,可是,到哪儿去呢?他想去外婆家,一想不行,父亲肯定会找到他。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他想如今皇帝废除科举,省城长沙、湘潭都有洋学堂,洋学堂里不读四书五经,不打板子,何不去看看。想着想着,就决定去湘潭,看一看洋学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石三伢子不停地走着,当空日头照着热得直流汗,也没有戴草帽,也没穿草鞋,光着脚板在发烫的碎石路上奔跑。两只脚烫得又疼又痒,一瘸一拐的,真不好受。

石三伢子不声不响地走着,也不敢问路,怕人家知道他是逃学出来的。他走了三天,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只看见崇山峻岭,青翠的松树和竹林,稀稀落落的房屋。和上屋场的一样,哪里是湘潭呢?

三天了,幸好一些好心的阿婆和大婶们给他饭吃,留他过夜。可是,什么时候能到湘潭呢?

这一天,石三伢子又奔跑了一天,眼看天就要黑了。太阳落山了,晚霞散尽,天空出现了几颗星星,很快天边也挂上了一轮峨嵋月,远处,一只猫头鹰咕咕地叫着,他有点着急了。上哪儿去过夜呢?

正在石三伢子着急的时候,他在拐弯的地方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影。他壮了壮胆子走上前去,一看是位老爷爷,推着一辆装满木柴的木轮车,车轮子陷在一个坑里。老爷爷怎么用力车子也上不来,累得直喘粗气。

石三伢子跑过去,说:“老爷爷,我帮你推车吧!”老爷爷一看,是个孩子,说:“看你像个念书的,你有力气推车吗?”“老爷爷,你喊号子吧,试试看!”

石三伢子双手抓住木轮车前面的横梁,用劲拉着车。老爷爷喊起韶山冲的号子,终于把车拉了出来。

老爷爷十分感谢石三伢子,笑咪咪地向他,为什么天这么晚了还赶路。石三伢子一五一十说了原由。老爷爷听了哈哈大笑,告诉他,你走了三天三夜也没走出韶山冲。这儿离你们家只有8里路,老爷爷说着一指:“你看,那不是韶峰吗?”

石三伢子借着月光一看,前面果然是一道藏青色的波浪形山谷,那最高的山峰像一把钝刀直指天空。那不就是韶峰吗?

石三伢子帮助老爷爷把木柴推回了家,在老爷爷家里美美睡了一宿。

天亮了,太阳升起。老爷爷慈祥地说:“你快回家吧,你们家里到处在找你。”石三伢子说:“我不能回去,回到家里父亲会打我的!”老爷爷说:“不会的,你父亲已经托人带了话,只要你回家就不再打你,邹老先生也说,只要你发奋读书,以前的事就不再提了。”

老爷爷还耐心地劝石三伢子:“快回家吧!你才10岁年纪,翅膀还没长硬,是飞不出韶山的!”

石三伢子回到了家里,父亲真的没再打他。父亲和邹老先生对他的态度都温和了许多。

这就是毛泽东10岁的时候逃学的故事,他自己后来称为“一次胜利的罢工”。

不爱经书爱“杂书”

10.毛泽东青少年故事 篇十

十年后,更多人会爱上这个男人,笃定的目光、坚定的眼神、稳重的气质。

他就是胡歌,当初喜欢胡歌的人,被他帅气的外表、高大的身材吸引,如今爱上胡歌的人,欣赏他破茧重生的勇气、跨越重重困难的毅力以及现在恣意潇洒的人生。

他努力演绎每个角色,用十年填满我们的青春

2005年,电视剧版《仙剑奇侠传》火遍荧屏,那时的胡歌是飞扬跋扈的,是青春不羁的,带着一丝顽劣,在荧幕上嬉笑怒骂皆流露着潇洒的风采。他有一点叛逆和嚣张,却眉间眼梢都是新鲜的光芒,全然不惧指责和刁难,念着吊儿郎当的台词,那些掺在举手投足间的痞气,竟然全是李逍遥的风范。

看着一个叫胡歌的年轻人,成为了我们最喜欢的李逍遥。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是默许也好,是赞扬也罢,郑重地将我们的青春,托付在了他的肩上,他瞬间的回眸定格了我们的整个青春。

胡歌成功塑造了豪爽深情的李逍遥,李逍遥也成全了胡歌。之后胡歌在演艺事业上也不断超越自己,逐渐摆脱李逍遥的烙印。李逍遥只是他的起步,而不是他的止步。他以李逍遥为起点,又用整个青春为我们编织回忆。

从《仙剑》,到《仙剑三》,还有《轩辕剑》《射雕英雄传》《伪装者》《琅琊榜》《大好时光》《猎场》……胡歌这些年,从少年郎演到了男子汉,他把青春从我们的手中接过,扛在了自己的肩上,那些我们倾注于过去岁月里的记忆和情结,陆陆续续地都被他的身影镌刻在了荧幕里。

经历涅槃,他重新定义人生

在演艺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时,却遭受飞来横祸。2006年8月29日晚,胡歌与女助手张冕乘坐的轿车与一辆厢式货车发生追尾碰撞,张冕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是因为司机小凯疲劳驾驶导致的,但是胡歌坚持还要请小凯当司机,因为“全世界都可以怪他,我不能。”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原谅他,“这个小孩就完了”。

后来,他把车祸的心态变化都记下来,出了一本书叫《幸福的拾荒者》,描述了这一段黑暗的经历。

“我无助地坐在漆黑的夜里,身体所有的感官都丧失了功能。”

胡歌的脖子和右眼缝合了100多针,并在四天内经历两次全身麻醉的手术。

“其实那天,连我自己都以为将会失去一半的光明……

在被推进手术室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面对右眼的失明。我自己用手检查了面部的伤势,左边并无大碍,右边血肉糊糊,犹以眼部最为严重,没有任何知觉。我在救护车上非常镇定地向医生询问右眼的情况,得到的答案是不确定。”

他在《幸福的拾荒者》的序言里写着:我幸运地最先找回了生命,却看着另一个生命逐渐远去;我感谢上天保全了我的眼睛,却无法在感受光明的同时去认领残破的容颜;我披荆斩棘得到了重返生活的自信,却又在无数个漫漫长夜的等待中消磨殆尽;我努力拼凑起不完整的记忆,却令自己在现实面前无所适从;我跋山涉水获得了生命的智慧,却又在欲望到来的时候烟消云散——恐惧、迷茫、懒惰、焦虑、贪婪也同时被我拾起放入背篓,它们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这些碎片都是我所熟悉的,因为它们都是我原本的一部分。

我想要在拾荒的旅程中找回自己,却无意中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重塑的同时也在不断颠覆。人很多时候都在惯性中生活,没有办法也没有愿望去真正认识自己。车祸把我撞离了原本的轨道,让我能够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

伤疤不是他的缺陷,而是一枚勋章

经历车祸毁容后,他说“皮囊坏了,就用思想填满它”,这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乐观态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2009年,曾经资助的希望小学落成,他用自己去世好友的名字为小学命了名,他开始坦然面对那一段过去,而不是害怕提及。

他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表演,让大家把焦点集中在作品上。2013年,胡歌用一整年的时间回归话剧舞台,出演话剧《如梦之梦》,获得第二届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最佳男演员奖。

所以,一直在进步,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位演员,从电视剧到电影,到话剧的提升,其中种种磨练,才成就今日的胡歌。

《伪装者》中的明台,游走在黑白之间,时而狡黠如狐敏捷似剑,时而干净如水温暖似光,纵然身份重重、伪装多变,他也从未改变,一颗爱国救国之心从不曾动摇。

《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才冠绝伦的“麒麟才子”,从容、霸气、深不可测,对爱人柔情,对敌人狠辣。这个角色更是像另一个胡歌,经历过黑暗,脱胎换骨,改头换面,有刻骨铭心的过去,却依然清澈坚定。

戏里,梅长苏说:“既然我活了下来,就不能白白地活着。”胡歌特别喜欢这句台词,他说,要对得起你的苦难。

胡歌对得起他的苦难,因为,经历过的一切让他变得更强大,磨砺了一个更坚定的胡歌。

伤疤,放不下是缺陷,放下了就是勋章。

胡歌拿下金鹰视帝:实至名归

2016年10月16日,胡歌出席金鹰节颁奖典礼,凭借《琅琊榜》夺下“观众喜爱的男演员”“最具人气男演员”大奖。当颁奖嘉宾赵雅芝念出最具人气男演员是胡歌时,全场轰动。胡歌在现场深深鞠躬后,紧接着走到了李雪健老师的面前,在他耳边说了四个字。很多网友反复回看这段视频,原来发现胡歌说的是“受之有愧”,网友们瞬间就泪奔了。在老艺术家面前,胡歌永远是谦卑与尊敬的。对比老戏骨经常吐槽一些年轻演员现场耍大牌,胡歌确实是年轻演员中的标杆。

现在的胡歌,比22岁时更加沉稳从容,车祸也好,伤痕也罢,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内心的强大,遮挡他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仅是容貌,也是内涵。

从唇红齿白、意气风发的少年侠客,到高深莫测、才冠绝伦的复仇公子,于胡歌而言是十年来的改变,而不变的则是他想成为好“演员”的初心,凭借自身的努力他成为几乎是“零差评”的演员。

无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是当初的英俊少年还是现在的稳重大叔,胡歌依然让人热爱。有人经历风雨,有人名利双收,但只有在浮躁的娱乐圈里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用最好的努力实现自身情怀,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

胡歌在金鹰节颁奖典礼时的获奖感言:

我最该感谢的,是创作了梅长苏这个人物的编剧海晏老师,感谢侯鸿亮先生对我的信任,感谢孔笙导演、李雪导演给我的帮助,感谢所有的演职人员, 这个奖,是属于剧组所有人的。

感谢我的母校我的老师。作为虚长你们几岁的师兄,此时此刻我很羡慕你们,你们还有许多年学习时间,好好珍惜学习的时间,但是我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浪费。做一个纯粹的演员,把演戏当作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我觉得我今天拿到这个奖并不是因为我的演技有多么好,我觉得是因为我很幸运,我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的知道,演员应该是怎么样的。刚才郑佩佩老师说了,我第一部戏是和她合作的,在拍摄现场的时候我记得是在横店的深秋,那个时候天气已经非常凉了,她拍戏的时候没有助理,有一场戏她躺在地上,剧组在布景、布光,她就一直在那里躺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那个记忆让我非常的深刻,我知道了演员在现场应该是什么样的。

然后我很幸运,我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地知道了什么样的演员才是真正的演员。我要感谢林依晨,她对我说过两句话,是在我们拍摄《射雕英雄传》的时候,第一句话她说,演戏是一个探索人性的过程,第二句话她跟我说,她是在用生命演戏。这两句话我会记住一辈子。

还有就是我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在生活中看到一个真正的演员应该是什么样的。昨天我非常有幸和李雪健老师同一班飞机,李雪健老师德高望重,这么高的年龄,他只带了一个随行人员,我很惭愧,我带了三个。

11.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资料(语文版) 篇十一

毛泽东故乡

在湘潭县的韶峰山麓,有一个苍松翠竹环抱的小山冲,在那所南方常见的农家小院里,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在韶山冲诞生的这位中国最伟大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奋斗,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任人宰割的历史命运,使贫弱苦难的中华民族真正站立起来、获得了新生……他将永远活在有良知的炎黄子孙们的心中。

以下介绍文字来源:《中国韶山网》(www.china-shaoshan.com)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一声婴啼,似长空闪电,洞穿一个多世纪至今如雷贯耳,一位伟人诞生于此--韶山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上屋场正是伟人成长的.摇篮,她孕育了伟人的智慧和风采,这里蕴藏着多少神秘的过去,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如潮涌海流般到此瞻仰主席故居,寻找伟人足迹,流连于这人杰地灵的“圣地”。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这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俗称一担柴式)的农舍。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5间茅草房为邻居家,居中堂屋共用,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清光绪四年(1878年)毛泽东曾祖父毛祖人买下此地,经几辈人的努力,毛泽东父亲毛顺生将草房改成瓦房,增大为十三间半。毛泽东在上屋场度过了他难忘的少年时代。堂屋大门上端挂着邓小平198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贴金木匾。 这里依山傍水,枫梓山、象鼻山等山环护周围,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前塘夏季荷花飘香,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南岸绿浪层层,整个山冲稻田依依重叠,春夏绿浪滔滔,一派田园景象。

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毛祖人)于1878年购置上屋场东边5间半茅草房(堂屋与邻居共用,1917─19由毛顺生扩建为13间半瓦房),先由毛泽东的伯祖父毛德臣居住,1888年,祖父毛翼臣(毛恩普)、父毛顺生、母文七妹从东茅塘迁于此。1893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毛泽东诞生在这里。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870─19),年轻时因家贫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种田兼做生意,努力发家,至1905年一家五口(即夫妻俩和儿子泽东、泽民、泽覃),有水田22亩。母亲文七妹(1867─19),为人宽厚慈祥,信佛,乐善好施。

毛泽东在故居度过了少年时代,1910年秋外出求学。1921年春节,率领弟弟和堂妹外出干革命。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故居住了半年;1927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1月7日下午回到故居,9日离开。此后一别三十二年,至1959年6月25日才再度回乡,26日到故居。

1929年,毛泽东故居被国民党湘潭县政府没收,1937年退还,由毛泽覃之妻周文楠、子毛楚雄等居住。1949年8月由湘潭县人民政府收回。于1951年2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50─60年代,故居作了多次维修。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2日,改由邓小平题词。

从厨房往东,便是横屋(为现代餐厅),屋内摆有方桌、板凳,再往里走进入毛泽东父母卧室,室内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和印花床单、棉被等物依依在目,这一切仿佛带您回到以往的岁月。东墙上的毛泽东父母遗像流露出先人的慈祥与坚韧的性格,相邻便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住房,房内陈设与父母亲卧室无异,简单朴素,床边的一盏桐油灯,曾伴随少年毛泽东渡过无数不眠之夜、寻求革命真理,东墙上有毛泽东三兄弟与母亲的合影,室内木楼上有一开口,1925年毛泽东就是在这木楼上秘密建立了韶山第一个党支部。

从卧室来到天井,东边是摆放劳动工具的杂物房,均是湖南农村常见的一些农具、水车、蓑衣、风车、谷筛等,还有谷仓、牛栏、猪栏。据毛泽东回忆,当年父亲便教导少年毛泽东:毛家是靠劳动致富的。南边和西边是毛泽东的兄弟毛泽覃、毛泽民卧室,里面陈列了旧时的一些家具。走出故居,便是满眼的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让人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伟人虽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仿佛就象故居旁的青山绿水,仍然郁郁葱葱,永远印在人们的心中,世代相传。

12.毛泽东的故事 篇十二

三年级六班 杨显轲

指导老师:皮玮

当背尖轻轻地滑过这本《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书页,读着一位位对中国有贡献的伟人,一个个孝顺,朴实的故事,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多少的中国人啊,不论为了什么,至少他们让我看到了应该属于中国人的品质!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最爱的自然是自己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位伟大,慈祥的母亲,哺育了我们如花般的孩子。她有着海一般的胸怀,山一般的臂弯,白云寄托着她柔柔的情意,硕星闪烁着她坚强的意志这就是我爱的祖国,我们神圣的母亲!为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未来,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天,我们时刻准备着,努力学习知识。

在这本书中,有着许多有意义的,真实故事。

其中第五课“中华一家亲”这一课,这次雅安大地震造数百人受伤,在这时四面八方都伸来援助之手,众志成城。

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司机的故事:2012年5月29日中午11时10分,他驾驶杭州长运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当他正开车在阳山路段时,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径直向他飞去。他被砸到了肺部,忍着剧烈的疼痛,他仅用一分十六秒完成了刹车等一系列动作。他便是最美司机吴斌。

13.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篇十三

毛泽东读乢的故事

毛泽东小时候酷爱读乢,每晚都要在油灯下读乢到深夜,甚至彻夜不眠,他的母亲怕他累坏,每到半夜就督促他睡觉,毛泽东就用深色纸糊在窗户上,使母亲看不到灯光。少年毛泽东就是这样刻苦自学,读完湘潭的乢,又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他的一生始终坚持博览群乢,成为我们知识渊博、才能卓著的伟大领袖。

坚持锻炼身体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毛主席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他主张一个人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担当中国和世界的重任。

毛主席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非常重视锻炼身体,一辈子坚持锻炼身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里主要讲几个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刻苦锻炼身体的故事:

毛主席在12岁的时候曾经得了一场大病,开始体会到身体的重要,后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他特别重视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幵且把锻炼身体与磨练意志结合起来。

每天坚持冷水浴。

第一师范校门口有一口水井。毛主席的老师杨昌济天天坚持在这里迚行冷水浴,毛泽东也尽力仿效。每天,天刚蒙蒙亮,毛泽东就起床穿一短裤来到井旁,他一桶一桶把水吊上来,从头浇到脚冲洗全身,然后用毛巾擦干,擦了又淋,淋了再擦,直至擦得混身通红为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坚持。

毛泽东洗冷水浴坚持多年,解放后,他年岁大了,洗澡时还用温水,不用热水。他对人说:“一个经常注意锻炼身体的人,便不会为风雪的寒威所吓倒。我练习过冷水浴,现在年纪虽然大了,冬天也还可以不用热水洗澡,小小的寒冻也还经得住。锻炼的确是重要的事情。” 毛泽东的小故事

毛泽东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了。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把牛忘了,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毛泽东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组,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一伙人割青草。然后,把牛集中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吃野果,做游戏,玩个痛快了。下面是搜集到其它相关资料,其他需要的家长和小同学也可以借鉴:

韶山出了个毛泽东

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丼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乢,17岁就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毛泽东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泽东”,字润之。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毛泽东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馆教孩子们读乢。4岁的石三伢子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乢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石三伢子从容地“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不错。外婆听说这件事以后,高兴地说:“石三伢子真是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14.《少年毛泽东》观后感 篇十四

这里面讲的是边远的韶山冲里成长着一个叫石三伢子的阳光少年,童年的无拘无束让他与小伙伴们经历了一连串惊险与惊喜并存的神秘历险,少年与同伴做游戏时无意中发现的鸟蛋竟然孵化成一只雄鹰,虽然父亲一直严加管教希望他成为一个单纯的种田人,但毛泽东却时时刻刻想要让自己和大鸟一样冲出深远的乡村飞向更远的世界。

有一次,毛泽东心情很不好,便坐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的伙伴们也一起来了。但是,由于幺妹的穿的裹脚布让她实在难以上到松树上,毛泽东就劝她不要再穿裹脚布了,幺妹答应了。可是这样做却破了祖宗的规矩(因为不穿裹脚布就嫁不出去了!),幺妹的奶奶就把毛泽东教训了一顿。

还有一次,那一年发了大旱灾,而且又来了许多的蝗虫,来吃地里的庄稼。当时,我就害怕极了,但是毛泽东却面无惧色,他和他的伙伴造出了好几样灭虫的道具,把蝗虫弄死了。可是好景不长,又来了一群大蝗虫,这一次的`蝗虫可使来也汹汹,把野菜都吃得一根不剩。这下,农民没了粮,就活不下去了。只有宾老爷家有粮,可是他很小气,不愿意把粮分给大家。就买了枪,就当准备开枪的时候,毛泽东站了出来,说他家有粮。可是他的爸爸不愿意把这些粮食分给大家,因为这是给毛泽东读书上学的钱。但是毛泽东跪了下来,说:“爹,我不读书了!你把这些粮食分给大家,我一定会换给您的!”他的伙伴们也都说一起换。毛泽东的爸爸看了这情景之后,被这些孩子感动了。就把粮食分给大家!再发粮食的时候,宾老爷也来了,他也把粮食分给了大家。

上一篇:市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集体评选通知下一篇:桥(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