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之钟面行程练习题目(精选10篇)
1.行程问题之钟面行程练习题目 篇一
数学行程问题强化练习题之火车过桥
(一)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
1、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车身长220米,车速是每秒10米;乙车车身长300米,车速是每秒16米。两列火车从碰上到错过需要多少秒?
(220+300)÷(10+16)=20(秒)
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碰上到错过用了15秒,甲车车身长210米,车速
是每秒18米;乙车速是每秒12米,乙车车身长多少米?
(18+12)×15-210=240(米)
3、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碰上到错过用了10秒,甲车车身长180米,车速
是每秒18米;乙车车身长160米,乙车速是每秒多少米?
(180+160)÷10-18=16(米)
小结:错车问题中,路程和=车身长的和
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
2.电梯行程问题基本练习题及分析 篇二
1.小偷与警察相隔30秒先后逆向跑上一自动扶梯,小偷每秒可跨越3级阶梯,警察每秒可跨越4级阶梯。已知该自动扶梯共有150级阶梯,每秒运行1.5级阶梯,问警察能否在自动扶梯上抓住小偷?答:_____。
分析:全部以地板为参照物,那么小偷速度为每秒1.5级阶梯,警察速度为每秒2.5级阶梯。警察跑上电梯时相距小偷1.5×30=45级阶梯,警察追上小偷需要45秒,在这45秒内,小偷可以跑上1.5×45=67.5级阶梯,那么追上小偷后,小偷在第 112~第113级阶梯之间,没有超过150,所以警察能在自动扶梯上抓住小偷。
2.在商场里甲开始乘自动扶梯从一楼到二楼,并在上向上走,同时乙站在速度相等的并排扶梯从二层到一层。当甲乙处于同一高度时,甲反身向下走,结果他一共走了60级,如果他一直走到顶端再反身向下走,则一共要走80级,那么,自动扶梯不动时从下到上要走多少级?
分析:向上走速度为甲和自动扶梯的速度和,向下走速度为甲和自动扶梯的.速度差。
当甲乙处于同一高度时,甲反身向下走,结果他一共走了60级,如果他一直走到顶端再反身向下走,则一共要走80级,
3.行程问题之钟面行程练习题目 篇三
相遇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和‖的问题,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等于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差‖的问题,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等于速度差×追及时间。
应用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下面是专家组为各位考生精解的四道例题,请大家认真学习:
【例1】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
A.3千米/时
B.4千米/时
C.5千米/时
D.6千米/时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相遇问题。方法一: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千米/时,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采用方程法: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头脑反应要灵活,时刻谨记速度和和速度差的问题。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例2】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欣欣在练习骑自行车,他每分钟行560米,彬彬在练长跑,他每分钟跑240米,两人同时从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A.1min
B.1.25min
C.1.5min
D.2min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环形追及问题,追上时跑得快的人恰好比跑得慢的多跑一圈(即多跑400米),根据追及问题基本关系式就可求出时间了即400÷(560-240)=400÷320=1.25(分)
专家点评: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又分为直线和封闭线路两类。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比较简单,而封闭环形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是近几年考察较多的题型。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掌握从同时出发到下次追及的路程恰是一周长度,并弄清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例3】甲、乙两人联系跑步,若让乙先跑12米,则甲经6秒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要5秒追上乙,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解析】甲乙的速度差为12÷6=2m/s,则乙的速度为2×5÷2=5m/s,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5×9-2×10=25m。
【例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分钟。
A.41
B.40
C.42
D.43
【答案】B。
【解析】骑车人一共看到12辆车,他出发时看到的是15分钟前发的车,此时第4辆车正从甲发出。骑车中,甲站发出第4到第12辆车,共9辆,有8个5分钟的间隔,时间是5X8=40(分钟)。
专家点评:例三和例四中的行程问题比较复杂,难解。行程问题是数学运算里较难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千变万化,比较复杂,计算也比较困难。因此考生在遇到这类题型时一定要学会灵活变通,如果这道题是比较传统易解得,我们要把握住。如果是很复杂,无从入手,那么就要学会放弃。谨记不能在这类题上浪费过多宝贵的时间。
行程问题这类题型着实复杂且变化较多。专家建议考生们在做题时要分析此类题的难易程度,学会放弃。当然我们也不能在没做题之前就选择放弃。如果这类题是传统的不复杂的,常见的,我们就要把握住。
下面是专家组为大家精选5道有关行程问题的练习题。希望大家认真做题,掌握方法。
1、一艘轮船从河的上游甲港顺流到达下游的丙港,然后调头逆流向上到达中游的乙港,共用了12小时。已知这条轮船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港到乙港相距18千米。则甲、丙两港间的距离为()
A.44千米
B.48千米
C.30千米
D.36千米
2、甲、乙两人联系跑步,若让乙先跑12米,则甲经6秒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要5秒追上乙,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A.15
B.20
C.25
D.30
3、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分钟。
A.43
B.48.5
C.42.5
D.44
4、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30分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提前了多少分出发()分钟。
A.30
B.40
C.50
D.60
5、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需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3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倍。
A.5
B.6
C.7
D.8
答案:1-5 ACCCA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及解析】A。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又顺流速度=2×逆流速度,可知顺流速度=4×水流速度=8千米/时,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4千米/时。设甲、丙两港间距离为X千米,可列方程X÷8+(X-18)÷4=12 解得X=44。
2、【答案及解析】C。甲乙的速度差为12/6=2米/秒,则乙的速度为2×5/2=5米/秒,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5×9-2×10=25米。
3、【答案及解析】C。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分钟
4、【答案及解析】C。法
1、方程法:设两车一起走完A、B两地所用时间为x,甲提前了y时,则有,(60+40)x=60[y+(x-30)]+40(x-30), y=50
方法
2、甲提前走的路程=甲、乙 共同走30分钟的路程,那么提前走的时间为,30(60+40)/60=50
5、【答案及解析】A。方法
1、方程法,车往返需1小时,实际只用了30分钟,说明车刚好在半路接到劳模,故有,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2点15-1点)。设劳模步行速度为a,汽车速度是劳模的x倍,则可列方程,75a=15ax,解得 x=5。
方法
2、由于,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根据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所以 车速:劳模速度=75:15=5:1 6.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方向上平等前进,那么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右拐50度,第二次左拐130度。
B.第一次右拐50度,第二次左拐50度。
C.第一次左拐50度,第二次左拐50度。
D.第一次右拐50度,第二次右拐50度。
解:直接根据常识...一次向右,一次向左,而且角度一样,才能在原来方向上,选B。
7.一个三位数,百位数比十位上的数大4,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2,这个三位数恰好是后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的21倍,那么,这个三位数是:()A.532
B.476
C.676
D.735
解:第一句话百位数比十位上的数大4,直接就排除掉ABC了,选D。
8.有四个自然数A、B、C、D,它们的和不超过400,并且A除以B商是5余5,A除以C商是6余6,A除以D商是7余7。那么,这四个自然数的和是:()A.216
B.108
C.314
D.348
解:差同减差,直接A=5,6,7的最小公倍数210,则B=41,C=34,D=29,四数相加尾数为4,选C。
9.某商场销售一种电脑,第一个月按30%利润定价销售,第二个月按第一个月90%销售,第三个月按第二个月定价的80%进行销售,第三个月销售的电脑比第一个月便宜1820元。那么,这种电脑商场的进价是:()
A.5900元
B.5000元
C.6900元
D.7100元
解:进价X,则1.3x(1-0.9*0.8)=1820,解得X=5000,选B。
11.A、B、C、D、E五个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都是大于91的整数。如果A、B、C的平均分为95分,B、C、D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是第三名得96分。则D的得分是:()
A.96分
B.98分
C.97分
D.99分
解:ABC-BCD=A-D=95*3-94*3=285-282=3,因为E第三名96,所以排除A,又因为刚刚的A-D=3,所以只能是97(如果是98或者99,加上3就超过100了)选C。
12.某按以下规定收取燃气费:如果用气量不超过6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用气量超过60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某用 户8月份交的燃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则该用户8月份的燃气费是:()
A.66元
B.56元
C.48元
D.61.6元
解:是求燃气费,所以选项是0.88倍数,代入,刚好A…
13.随着通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某通讯公司的手机市话费按原标准每分钟降低了a元后,再下调25%,现在的收费标准是每分钟b元,那么,原收费标准为每分钟:()A.(5/4)b-a元
B.(5/4)b+a元
C.(3/4)b+a元
D.(4/3)b+a元
解:根据题目,倒推,则原来收费是b/(1-25%)+a,所以是D。
14.甲班与乙班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这两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
A.15:11
B.17:22
C.19:24
D.21:27
解: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自然是走得快的人走的路程多一些,只有A符合。
15.把一个长18米,宽6米,高4米的大教室,用厚度为25厘米的隔墙分为3个活动室(隔墙砌到顶),每间活动室的门窗面积都是15平方米,现在用石灰粉刷3个活动室的内墙壁和天花板,平均每平方米用石灰0.2千克,那么,一共需要石灰多少千克:()A.68.8
B.74.2
C.83.7
D.59.6
解:原来的天花板一面16*8=108,其它面积:2(6*4+18*4)=192,所以一共是300,增加了两个隔墙4面的面积:4*6*4=96,因为中间加上的两个隔墙有厚度,需要减去,面积是0.25(4*4+2*6)=7,再减去3份窗门面积15*3=45,所以需要石灰粉刷的总面积是300+96-7-45=344平方米,一共需要石灰344*0.2=68.8,选A。
这题做的时候在短时间内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量比较大,在真正的考试中确实很难一时反应过来这么多东西,所以总共10道题的话,应该属于那两道放弃的其中一个…另外,该放弃就要坚决,不可以恋题。6.甲、乙两个厂生产同一种玩具,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个月保持不变,乙厂生产的玩具 数量每个月增加一倍,已知一月份甲、乙两个厂生产的玩具总数是98 件,二月份甲、乙两个厂生产的玩具总数是106 件.那么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第一次超过甲厂生产的玩 具数量是在几月份? A.3 月
B.4 月
C.5 月
D.7 月
解:乙第一月:106-98=8,则甲第一月是98-8=90;所以不断翻倍到了5月就是128,第一次超过90,选C。
7.三筐苹果共重120 斤,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15 斤放入第二筐,从第二中取出8 斤放入 第三筐,从第三筐中取出2 斤放入第一筐,这时三筐苹果的重量相等,问原来第二筐中有苹果多少斤? A.33 斤
B.34 斤
C.40 斤
D.53 斤
解:120斤三筐相等,所以变动到最后每筐是40,倒推:40-15+8=33,选A。
8.某班有50 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26 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 人得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17 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A.13 人
B.14 人
C.17 人
D.20 人
解:容斥问题,根据―满足一、二两条件个数和– 两者同时满足的个数=总数-不满足的个数。‖
(26+21)-X=50-17,所以X=14,选B。
9.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 小时,乙需要24 小时,丙需要30 小时。现按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当工程完工时,乙总共干了多少小时? A.8 小时
B.7 小时44 分
C.7 小时
D.6 小时48 分
解:设总工作量是360,则甲每小时20,乙每小时15,丙每小时12,3人一小时是47。选项代入,A项8*47=376超过360,排除;C项7小时做了47*7=329,还有31没做完,所以乙是介于7小时跟8小时之间,选B。
10.1992 是24 个连续偶数的和,问这24 个连续偶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几? A.84
B、106
C、108
D、130
解:跟上面06广东题一样,1992/24=83,可以知道第12个偶数是82,所以82+12*2=106,选B。
11.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 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169 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A.780 元
B.890 元
C.1183 元
D.2083 元
解:最典型的代入型题目…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总数和可以被3、4、5整除,满足的只有A。
12.某商品按定价的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问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率是多少?
A.50%
B、40%
C、30%
D、20%
解:设成本为1,根据定价的80%=1.2,所以定价为1.5,1.5-1=0.5,选A。
13.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A.31:9 B.7:2 C.31:40 D.20:1
1解:(3/4+4/5)/(1/4+1/5)=31:9
14.有a , b , c, d 四条直线,依次在a 线上写1,在b 线上写2,在c 线上写3,在d 线上写4,然后在a 线上写5,在b 线,c 线和d 线上写数字6, 7, 8……按这样的周期循环下去问数2005 在哪条线上?
A.a 线
B。
b 线
C。C 线
D, d 线
解:等于2005个数,4个一循环,所以2005/4=501余1,所以选A。
15.一只船沿河顺水而行的航速为30 千米/小时,已知按同样的航速在该河上顺水航行3 小 时和逆水航行5 小时的航程相等,则此船在该河上顺水漂流半小时的航程为; A, 1 千米
B, 2 千米
C, 3 千米
D, 6 千米
解:根据水速=(顺速-逆速)/2,所以(30-18)/2=6,因此漂流半小时就是6*1/2=3,选C。
16.把一根钢管锯成5 段需要8 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 段需要多少分钟? A, 32 分钟
B, 38 分钟
C。40 分钟
D。152 分钟
解:锯成5段需要4刀,所以每一刀是8/4=2分钟,20段需要19刀,所以19*2=38分钟。
17、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 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 朵,已知丁做了41 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35 朵
B、36 朵
C.37 朵
D.38 朵
解:甲乙丙3人一共做了37*3=111朵,乙丙丁三人一共做了39*3=117朵,所以乙丙丁-甲乙丙=丁-甲=117-111=6朵,所以甲是41-6-35朵。
18.甲从某地出发均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K 时刻乙距起点3 0 米;他们继续前进,当乙走到甲在K 时刻的位置时,甲离起点108 米。问: 此时乙离起点多少米? A.39 米
B.69 米
C.78 米
D.138 米 解:起
K乙K甲
现甲--30--|____|____|____|____
———————108
因为两人速度一样,所以K乙到K甲的距离跟K甲到甲的距离相等,所以(108-30)/2=39,再加上刚开始的30,则是39+30=69米,选B。
19.四年级一班选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一人,已知全班共52 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甲得17票,乙得16票,丙得11票,如果得票最多的成为班长,则甲最少再得多少张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A.1 张
B.2 张
C.4 张
D.8 张
4.行程日志之参观农田水利设施 篇四
在水利局领导戴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实践小分队踏上了前往红窑县的路途。汽车行驶在一条条笔直的林间小道上,我们内心充满了兴奋与激动。
为了丰富本次实践内容,在局领导的安排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当地饱含文化气息的小型陈列室。一些出土的文物和早年间耕作工具、当地的名人名事、文化习俗,都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讲解员耐心地讲解,我们认真地聆听,这都让我们觉得本次实践不虚此行。
在参观完文化陈列室后,我们来到了最终目的地----防渗渠道。戴主任带我们参观了两种材料制成的防渗渠道,一种是传统的用水泥浇筑的渠道,另一种是澳大利亚进口的新型材料。在实地考察和戴主任的讲解下,我们初步了解了两种材料的优点和缺陷以及防渗渠道的作用和工作原理。防渗渠道是农田水利水电设施的一种典型代表,尤其在水资源不丰富的北方地区,它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干旱时期农田的灌溉危机。在主干道的周边,又有一些支流,将水引到每一块农田。虽然这只是一种很简单的原理,却十分有用。
参观完防渗渠道后,县长和副县长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对我们本次实践活动予以了极大的肯定与支持。随后我们来到了当地水利站长的办公室,他简洁地给我们讲解了当地水利事业的发展情况及水利人的不畏辛劳的水利精神。
5.行程问题 1 篇五
1.小王汽车从家去县城,原计划每小时行12千米,由于有事晚出发半小时,要想按时到达,必须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行4千米。县城距小王家___________千米。
2.某人开车从A地到B地要行200千米,开始时他以56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但因中途汽车故障修车半小时,为了按原定计划准时到达,他必须把速度增加14千米/小时来跑完以后的路程,他修车的地方距A地有___________千米。
3.在一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钟甲到达B点,又过8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形一周各需要______,_____分钟。
4.一条山路从山下到山顶是40分钟还差1000米,从山顶下山35分钟可以走完,已知下山速度是上山的1.6倍,这条山路长___________米。
5.妹妹走着去上学,出发10分钟后,哥哥骑车去追妹妹,5分钟就追上了妹妹,这时哥哥发现东西忘了,立刻返回,取了东西又去追妹妹,再次追上妹妹时,妹妹已走了___________分钟。
6.小张、小王、小李同时从湖边同一地点出发绕湖行驶,小张速度是5.4千米/小时,小王速度4.2千米/小时,他们两人同方向行走,小李与他们反方向行走,半小时后小张与小李相遇,再过5分钟,小李与小王相遇。那么绕湖一周的行程是___________千米。
7.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相遇后甲车继续行驶2小时到达B地,乙车每小时行24千米,AB两地相距___________千米。
8.快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站向乙站开出,1.5小时后慢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站向甲站开出,两车相遇时,相遇点距两站的中点70千米。甲、乙两站相距___________千米。
9.甲步行、乙骑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公路前进。如果甲先出发40分钟,乙用30分钟追上甲,如果甲先出发30分钟,乙追上甲要___________分钟。
6.行程问题教学反思 篇六
在新授行程问题的时候,尝试用新基础的理念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现在把实践后的反思和感受记录下来。
一、放得开、收得快。
“行程问题”的教学一反严谨、步步到位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取“大放”策略------全面铺开让学生自主建构。但是基于学生对知识准备的估计不足,还有课堂调节的方式方法不够完美,可能会导致没有完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集中体现在“收得快”上。不能超越课堂,无形之中受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束缚,在课堂上不太放手脚,学生意犹未尽,就硬生生地收了回来,从而没能真正地进行“放开教学”。
二、细节处理不到位。、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部分讲解不到位,学生掌握程度也出现了个别的偏差,特别在速度单位这教学环节,概念呈现过早,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影响了以后的知识迁移。
三、教学思维的迁移不够。
7.七年级行程问题教案 篇七
基本公式
时间×速度=距离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击问题、跑道赛跑、火车相遇、水中行船、时钟问题,还有相关的判断问题。
关键点:位置、距离、时间、速度。
清楚各点之间相关量的关系,忽略过程的细节。
1.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3.6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公交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则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行走问题,可以理解为追击问题
时间等量关系
车行时间+3.6=人行时间
x÷40+3.6=x÷8
距离等量关系
人行时间×人行速度=甲乙距离
(x÷40+3.6)×8=x
2.甲、乙两人在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48分相遇,如果甲比乙早出发40分钟,那么在乙出发1小时30分时两人相遇,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分析:相遇问题---相向而行(反方向)
甲距离+乙距离=某距离
(1)甲乙两次的行走时间均已知,(2)两次行走的总距离均已知,(3)第一次甲乙时间同
距离等量关系
第二次甲走+第二次乙走=18
(2)
设甲速度x,乙的速度=距离÷第一次同时行走时间-x
(3)(单位必须一致)
速度等量关系
第二次甲40分钟路程÷40分钟=甲的速度
第二次甲40分钟路程=总行程-第二次共同走过的行程 第二次共同走过的行程=总行程×两次共同走过的时间比
速度等量关系 第一次共同行走时的速度=第二次行走时的速度
3.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的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的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分析:行走问题。可以理解为追击问题。两次骑行比较
设预订时间x
等量关系: 两次的距离相等
设路程x:
等式关系: 预订时间相同
4.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路,甲每分钟跑32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
分钟.
分析:(追击问题)同向而行,甲距离-乙距离=某距离
等量关系
时间相等
甲距离-乙距离=800
5.一列客车长200 m,一列货车长280 m,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6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
分析:相遇问题
特别强调:只关注车头相遇和车尾分离两个点
等量关系
两车16秒总距离=两车长的和
设客车车速3x:
6.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公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自行车的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的速度是每小时3.6Km,骑自行车的人的速度是每小时10.8Km。如果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来,它通过行人的时间是22秒,通过骑自行车人的时间是26秒。
(1)火车的速度为每秒多少米;(2)求这列火车的身长是多少米。
分析:(追击问题)
等量关系
火车的长度相等
设火车速度x:
(火车速度-行人速度)22=(火车速度-车行速度)26
7.休息日我和妈妈从家里出发一同去外婆家,我们走了1小时后,爸爸发现带给外婆的礼品忘在家里,便立刻带上礼品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追我们,如果我和妈妈每小时行2千米,从家里到外婆家需要1小时45分钟,问爸爸能在我和妈妈到外婆家之前追上我们吗?
分析:追击问题---速度慢的先行,快的后出发,在后面追,最终总距离相等(两者用的总时间可以不等);也可以是跑道上的超越问题(比如快的比慢的多一圈的整数倍)。
最好先画图。先求出追上的时间,再比较判断。
等量关系:行走距离相等
设我们行走x时追上
判断
若不能在到前追上。
8.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汽车速度60公里/小时,步行者速度是5公里/小时,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者。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60公里。问:步行者在出发后经多少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汽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
分析:追击问题的变形
关键词:同地出发,提前一小时出发,回头接步行者
最好先画图,可以把各段的位置、距离关系表示清楚,时间在旁边标注
时间等式
汽车出发到接人时=步行总时间-先行时间 距离等式
汽车出发到接人时的距离+步行总距离=2倍总路程
设步行者x时:
时钟问题:
9.在6点和7点间,什么时候时钟分针和时针重合?
分析:追击问题,分针追时针
暗含的已知条件:时针分钟的速度,6点时时针分针的位置
等量关系:从6点开始到重合时针分针走的时间相同
重合时的位置相同 设重合时是6点x分
360÷60×x=180+30÷60×x
行船问题:
10.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等量关系 顺水行走距离=逆水行走的距离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同
关键点顺水时船对岸的速度=船静水速+水速
逆水时船对岸的速度=船静水速-水速
船相对岸边的距离=船对岸的速度×对应的行走时间
设船静水速度为x:
11.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钟,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两城市间距离。此题同上12,船如飞机,水如风
8.《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八
1、理解和掌握关于行程的数量关系的对应性,能灵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行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行程问题数量关系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说出关于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一辆赛车15分钟行驶45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105分跑完整个赛程。整个赛程有多长?
“按照这样的速度”什么意思?整个赛程有多长就是求什么?
指名回答:解答方法与解题思路。
3、小结引入
二、探究新知
1、典型错题1
一辆赛车15分钟行驶45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1小时45分跑完整个赛程。整个赛程有多长?
(1)对比
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求路程要找什么?有什么不同?解答时怎么办?
(2)同桌之间交流思路并解答
(3)展示、点评
要求学生结合数量关系说出算式的意思。
预设:
a:1小时45分=105分45÷15=3(千米/分)3×105=315(千米)
b:45÷15=3(千米/分)3×45=135(千米)
c:1小时45分=105分105÷15=77×45=315(千米)
(4)小结
应用关系式时,所有的量要一一对应,对应数量的单位要相同。
2、典型错题2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独立审题
(2)同桌交流思路
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要在题目中找什么信息?
(3)指名板演,全班点评
3、总结
两道题所求问题不同,但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都是从问题出发,找出问题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在解答时,要注意量要一一对应,对应数量的单位要相同。
三、巩固练习
1、一辆长途客车40分钟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安阳到郑州行了3小时20分钟。从安阳到郑州有多远?
2、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3、小明骑远足时,3小时行了9千米。按照这个速度,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10分钟。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
4、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水果,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时,回来时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5、一段公路原计划20天修完,每天修150米。实际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四、全课小结
9.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篇九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相遇问题:
例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
1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地的距离是AB全程的。已知甲
5车在第一次相遇时行了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80%,乙车超过中点35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
3、甲、乙和丙同时由东、西两城出发,甲、乙两人由东城到西城,甲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丙也骑自行车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丙在途中遇到乙后,又经过1小时才遇到甲,求东、西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
4、甲乙两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车于中午1时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2千米,另一列火车下午2时30分从乙站开出,下午6时两车相遇,求乙站开出的那辆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例
5、小李从A城到B城,速度是50千米/小时,小兰从B城到A城,速度是40千米/小时。两人同时出发,结果在距A、B两城中点1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城间的距离。
例
6、绕湖的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每走5分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家庭作业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两地相距1488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驶3小时要停驶1小时,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个6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兄弟两人如果同时从同一起点按顺时针反方向跑步,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同从同一起点反方向跑步,每隔4分中相遇一次。兄弟两人跑一圈各要几分钟?
3、A、B两地相距207千米,甲、乙两车8:00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54千米/小时,丙车8:30从B地出发到A地,速度为48千米/小时.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时是几点几分?
4、一辆小轿车,一辆货车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小轿车,货车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小轿车的速度减少了20%,货车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小轿车到达B地时,货车距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一辆汽车在甲乙两站之间行驶.往返一次共用去4小时.汽车去时每小时行45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那么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追及问题
例
7、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4千米。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例
8、猎犬发现在离它9米远有一只奔跑的兔子,立刻追赶,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要跑9步,但兔子的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猎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
例
9、甲、乙两人相距150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两人同时向南出发,几分钟后乙追上甲?
例
10、两辆汽车从A地到B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63 千米,第一辆汽车先行2小时后,第二辆汽车才出发,问第二辆汽车出发后几小时追上第一辆汽车?
例
1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骑300米,乙跑步,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家庭作业
1、哥哥和弟弟两人同时在一个学校上学,弟弟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先去学校,3分钟后,哥哥骑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也向学校骑去,那么哥哥几分钟追上弟弟?
2、两名运动员在湖周围环形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钟甲追上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3、姐妹两人在同一小学上学,妹妹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家走向学校,姐姐比妹妹晚10分钟出发,为了不迟到,她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从家跑步上学,结果两人却同时到达学校,求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远?
4、龟兔进行10000米跑步比赛.兔每分钟跑400米,龟每分钟跑80米,龟每跑5分钟歇25分钟,谁先到达终点?
5、在周长400米的圆的一条直径的两端,甲、乙两人分别以每分钟60米和50米的速度,同时同向出发,沿圆周行驶,问2小时内,甲追上乙多少次?
6、甲乙两地相距48千米,其中一部分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后沿原路返回。去时用了4小时12分,返回时用了3小时48分。已知自行车的上坡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求自行车下坡的速度。
行程问题(二)【知识点讲解】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
流水问题:
例
1、一船逆水而上,船上某人于大桥下面将水壶遗失被水冲走,当船回头时,时间已过20分钟.后来在大桥下游距离大桥2千米处追到了水壶.那么该河流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例
2、一只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12千米.因此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那么甲、乙两个码头距离是几千米?
例
3、(14广益)一架飞机所带燃料最多可以用7.5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以飞行1200千米;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那么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远就要返航?
例
4、(14广益)自动扶梯以均匀的速度由下往上行驶,两位性急的孩子要从扶梯上楼。已知男孩每分钟走20阶,女孩每分钟走15阶。结果,男孩用了5分钟到达,女孩用了6分钟到达楼上。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共有多少阶?
例
5、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例
6、一船从甲港顺水而下到乙港,马上又从乙港逆水行回甲港,共用了8小时。已知顺水每小时比逆水多行20千米,又知前4小时比后4小时多行60千米,那么,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家庭作业
1、一艘货轮顺流航行36千米,逆流航行12千米共用了10小时,顺流航行20千米,再逆流航行20千米也用了10小时。顺流航行12千米,又逆流航行24千米要用多少小时?
2、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分为上坡、平坡、下坡三段,各段路程之和比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此人从甲地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
3、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问: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
5、在商场里,小明从正在向上移动的自动扶梯顶部下120 级台阶到达底部,然后从底部上90 级台阶回到顶部。自动扶梯从底部到顶部的台阶数是不变的,假设小明单位时间内向下的台阶数是他向上的台阶数的2倍.则该自动扶梯从底到顶的台阶数为多少?
过桥问题
例
1、一列火车通过530米的桥需40秒钟,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米的山洞需30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车长多少米?
例
2、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例
3、一支队伍1200米长,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面的联络员用6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问联络员每分钟行多少米?
例
4、一列火车长119米,它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驶,小华以每秒2米的速度从对面走来,经过几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例
5、某人沿着铁路边的便道步行,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秒钟,客车长105米,每小时速度为28.8千米.求步行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家庭作业
1、一个人站在铁道旁,听见行近来的火车汽笛声后,再过57秒钟火车经过他面前.已知火车汽笛时离他1360米;(轨道是笔直的)声速是每秒钟340米,求火车的速度?
2、人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沿铁路边步行,一列长144米的客车从他身后开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秒钟,求列车的速度。
3、铁路旁的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小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小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米?
10.行程问题教案 篇十
(一)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教育内部教材六年级《行程问题》。
一、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联系,正确的分析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判断出题目是属于哪类行程问题,利用线段图求出对应时间、速度或者AB两地之间的距离,本节课贯穿了行程问题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掌握解答行程问题的基础,是行程问题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小升初考试的必考知识点。
二、学生分析(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相遇问题,会根据路程和速度,求出相遇时间,对于行程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较为复杂的行程问题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正确的分析出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借助线段图数形结合来理解题意,说出解题步骤,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相遇问题的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答相遇问题。
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四、教具、学具准备: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出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补差,满足不同的需求。”
六、教学过程(说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用约3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用约
1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前三道例题的学习。最后,用约2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七、教学预测(反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解答本节课的问题时,不会数形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例2对应的作业题目和例题有点不同,会有少部分学生按部就班,不认真审题,看到题目就做,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一)、故事导入(课前检测)
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小鸟,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小鸟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千米的等速前进,小鸟以每小时15千米的等速飞行,那么,小鸟总共飞行了多少千米呢? 提问:这个问题是求什么的?路程=速度×时间,小鸟的飞行时间就是两个男孩的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20(1010)1(小时)15115(千米)
再提问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基本公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追及路程(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二)、知识呈现
例
1、A、B两个车站相距688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站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5小时后,甲车到达途中的C站。再过多少小时,乙车也到达C 站?
解析:假设5小时后,甲车行到C点时,乙车行到D点。要求再过多少小时,乙车也到达C点,就要求出CD之间的距离。
(4856)5520(千米)(688-520)56(小时)3
答:再经过3小时,乙车也到达C站。
例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80%,相遇后客车继续行了3.2小时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假设两车相遇在点C,根据题意可知,客车走完CB用3.2小时,可求出CB之间的路程,也是货车和客车相遇时所走的路程,从而求出相遇时间,再求出路程。
货车速度:50x80%=40(千米/时)
(千米)客车继续行3.2小时,行了503.2160
(5040)4360(千米)货车用时160÷40=4(小时)
答:A、B两地相距360千米。例
3、一辆小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镇开往相距396千米的乙镇,当摩托车到达乙镇时,小汽车离乙镇还有44千米。已知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4千米,求摩托车比小汽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析:由题意可知,摩托车行396千米所用的时间和汽车行驶(396-44)千米所用的时间一样,进而求出摩托车的速度。
小汽车的路程:396-44=352(千米)时间:352645.5(小时)
摩托车的速度:3965.572(千米/时)速度差:72-64=8(千米/时)或者:445.58(千米/时)
答:摩托车比小汽车每小时快8千米。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出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练习环节。
(三)、操练内化 我要来挑战1,2,3
(四)、课堂迁移延伸 例
4、例5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行程问题,已知路程和速度,如何求出相遇时间,以及如何根据题意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必须要把行程问题的三大要素全部找齐,再根据题意考虑运用对应知识点和公式来解答此类题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
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
考虑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衷心希望各位老师不惜赐教。
【行程问题之钟面行程练习题目】推荐阅读:
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08-01
小五奥数-行程问题08-19
七年级行程问题教案12-13
第30周行程问题三09-04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09-24
小学数学基本行程问题训练题12-08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教学反思07-21
婚礼行程安排12-31
三天拓展行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