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2024-10-16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12篇)

1.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一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要以彻底改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为重点

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重庆工农业经济与现代经济在发展速度和效率上存在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不仅在西部地区是较为突出的,在全国也具有典型性。它们已经成为制约重庆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沿用过去的发展模式不能消除这些发展中的痼疾,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探索工农业经济、城乡社会共同发展的新路子。2007年国家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月,国务院又发布了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若干意见,为重庆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首要原则,实施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战略,化解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与大现代化工业大城市并存的矛盾,要以城市反哺乡村、以工业反哺农业为基本方针。这一方针近年来在各省区都已开始推行实施。但重庆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必须以彻底改造农业传统生产方式战略重点为指导找准切入点,通过城乡统筹规划,以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科学化、机械化为目标,扶持成百万计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家庭养殖场,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种植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商品农业的骨干力量,农业经济由此获得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活力,彻底改变农业滞后发展的局面,力争使重庆农业综合生产力到2020年达到现代化水平。

首先,重庆以城带乡的工作应当依据区域内农业资源禀赋特点,统筹规划农业布局,逐步建立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专业生产带,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基础。重庆农业资源配置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中劳动力过密化的状况十分严重,因为重庆承担着将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的生态屏障,维护长江、嘉陵江、乌江水体安全,确保三峡工程正常运转的重任,农地资源几乎没有扩张的余地,重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以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特点调整农业产业布局,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带规划,农户从事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从提高土地的单产水平中寻求出路。

做好农地资源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重庆3000万亩耕地的红线,它是重庆农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其中900万亩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又是重庆市1100万吨粮食安全线的保障,无论是工业园区建设、房地产开发、甚至社会事业建设均不能动用基本农田的土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农业科技补贴、良种补贴等都应向粮食种植专业带的建设倾斜。

其次,扶持和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中之重。实现重庆农业由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必须培育和扶持一大批新型的农业商品生产者,而农地流转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的前提条件。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和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重庆应当通过改革实验有所突破。重庆农业人均耕地少,在西部地区也是十分突出的,土地流转困难重重;另一方面重庆的土地流转又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一是重庆是劳务输出大省,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0万人(其中异地转移300万人,本地转移320万人),重庆的常住人口和农业人口总量有所下降,可流转的农村中闲置土地和撂荒地上千万亩。二是目前留守农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兼业农民,农户家庭总收入中土地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各占一半,土地流转的补偿成本降低了。三是农村中农户自发地进行土地经营权的转包,前两年的改革试验已初步进行了土地流转试点,部分地区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站、镇级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市土地交易所最近已挂牌运转,为农地流转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如何引导现阶段一些民间的、自发的土地流转,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确立土地流转为扶持和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的目标,使重庆农业由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更为

顺利,重庆应当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全盘规划,制定鼓励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把两个反哺的着重点放到降低土地流转的经济成本上,减轻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成长和发展的压力和负担。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反哺工作要以留住农业高素质劳动力、推动人力资源回流农业农村为重点。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劳动力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工业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从重庆市近10年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来看,流出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是40岁以下、受教育年限9年以上的青壮年农业劳动者。据重庆市涪陵区梓里乡平安村的调查资料,全村1432人有621人外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90%以上外出务工,新生代农村青年更是不愿留村务农。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超过80%是50岁以上,小学文化程度的老人和妇女,他们已接近丧失劳动力的年龄段,耕作土地,特别是种植粮食,仅仅是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他们既缺乏动力投资改良土地,也没有能力应用农业机械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重庆农业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应当是60-70年代出生的留守农民或回流的农民工,他们劳动力素质高是相对而言的,比较目前的老人、妇女他们的劳力精力更旺盛持久。与80后的农村青年相比,他们生长在乡村,具备较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技能,有较为浓厚的乡土感情、家庭责任感,务工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的创业能力,市场竞争意识,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不是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而是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积累资金,他们最终要回到家乡。因而通过以社保置换土地,使耕地适度集中到这一代农民手中兴办家庭农场,既能促进重庆农业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又符合社会公平的客观要求,兼顾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为了弥补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较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的缺陷,两个反哺工作应当把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增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

最后,以工业反哺农业和以城市反哺农村的投入重点和制度创新的重点应当放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规划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上。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由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转轨过程初期创立的农地资源的产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实施使我国的农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农业总产品和农民收入得到提高,中国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稳定,其巨大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与八十年代初相比,已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全面覆盖国民经济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二是城市化工业化出现了加速效应;三是中央提出了小康社会的长远目标,要求兼顾经济与社会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缺陷已逐步显现,它与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矛盾也日益尖锐,重庆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缺陷表现在:农地条块分割细碎化造成了农户超小规模经营;农地产权主体多元化导致农民承包经营权和农地收益权不稳定;农地的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混为一体,土地生产力受到束缚。

建立和普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两个反哺的中心任务。普遍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但可以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摸索经验。首先要对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状况收集完整的资料,对他们退出农业生产的进程和规模准确把握,再根据政府的财力分步推进。如在以工业占绝对优势的主城区县,可先行先试,力争几年内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而两翼地区现代经济具有一定基础的区县,可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局部试点,而大多数农业县应当在市级财政的支持下,对划为基本农田规划区的个别乡镇和村庄进行小范围试点。总之,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兼顾社会平等和农地资源的效率,两者的平衡必须通过建立和普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

度的渐进改革来实现。

(本文作者:重庆师范大学历史文博学院副教授; 重庆科技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统筹城乡试验区的机制创新模

责任编辑余岩《理论前沿》2009年第11期

2.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二

同时,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的营销模式具有传统营销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时间、空间、传播模式上都具有显著的特征,高整合性、超前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等都是网络营销的忒按。并且在人类经济和科技的促进作用下,网络营销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创新发展,解除了市场营销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当前市场营销的主要模式。

1 网络营销策略的不断创新促进了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变革

网络营销策略是随着企业的根本性质和企业内部结构而改变的,是在企业领导者的理论指导下的企业产物,与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市场经济随着网络技术和商务交流的频繁,网络营销的市场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主流。面对商机,企业管理者在结合企业根本性质和发展目的的前提下,分析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市场发展特征,通过变革营销策略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当前企业获取效益的普遍模式。但是网络营销要求企业的内部结构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能自如的应变网络时代的市场变化,很显然,传统的企业不能在根本上满足市场营销的发展需要,不能为网络营销的发簪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加上当前网络营销的发展已经开始对传统的经验方式造成较大的冲击,经验理念和策略不断变化,网络营销将逐渐取代传统营销,所以,必须在变革企业内部结构和优化企业配置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地网络营销。

1.1 通过网络营销的网页策略改变企业的传统形象

网络时代的市场经济,网页是获取市场信息的首要方式,而企业网站的资料显示和资源结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当前形象和实力。而通过网页策略的变更来实现网络营销的目的是具有现代化和时代性的策略手段。网页策略主要是通过制作企业网页时,在遵循一定的原则前提下,通过结构、方式的变更促进网络冲浪者获取有利于企业形象传播的信息。所以说,如何促进企业的形象提升,如何使企业的网络形象在网络中脱颖而出是网页策略的直接目的。网页促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形象,通过提高网络导航和下载速度是网络技术特征的要求。

一方面,网站结构代表企业结构。网站结构设计需要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建立便利的引擎和结构模式,涵盖当前企业发展的主要信息从而宣传企业的特殊,在结构模式全面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的展示企业的发展特色和内部结构,也就是说,企业的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结构,现代化的网络营销结构冲击了传统的企业结构,使得原来的企业结构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企业内部结构的变革,企业不得不建立新的适应网络的专门队伍,加强网络宣传,创新网络营销策略和手段。

另一方面,企业网址和网站维护促进了企业网站队伍和网络公关的优化。为了适应当前网络营销的需要,需要首先强占良好的企业网址和宣传地址,在网络中,网址通常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企业的发展和形象宣传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简单鲜明的企业网址名称是赢得较大诉求群体的重要原因。另外,企业网站的维修和维护也似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创意更新和方式变革,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门的网络建设队伍,并且不断优化企业网络发展环境。网络促进网络营销的发展,促使当前经济市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企业依据时代的特征改革企业结构,建立专门的网络营销人才,通过网络形象的展示提升企业市场形象。

1.2 网络营销的产品策略更新促进了传统企业的经营理念转变

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面对更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生产厂商有可能与消费者直接对话,消费的个性化促进了营销产品的创新和产品生产速度的提升,这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大冲击,当然,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也有利于企业更加真实的了解消费市场,了解营销前景,因此,对企业而言,网络营销是创新和变革的有利推手。

首先,网络分析促进了企业的市场敏感度。通过网络诉求群体的总体特征,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通过统计和分析,加大网络流通性较强的产品的生产,这都要求企业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和网络分析能力,因此,对传统的企业而言,网络营销能有效地转变其竞争理念和营销理念。

其次,网络营销的广泛涵盖面促进企业网络技术的提升。众所周知,当前网络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营销的发展模式促进来了市场领域的扩大化,特别是在对外开放政策和零关税贸易的政策支撑下,电子商务频繁发展,互联网的跨地区商务交流特征要求传统的企业必须变革其网络技术,提高其对网络市场的掌控能力。

最后,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促进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变革。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了解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当前市场营销的主要特征,这就对传统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企业需要不断的市场消费需求,跟据其需求变革生产模式,形成小规模个性化的产品生产方式。

1.3 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促进了企业价格机制的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市场供求矛盾和消费竞争需求虽然仍然存在,但是竞争模式已经发展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竞争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和时代的需求,无论是市场供求关系还是消费者得心理,或者市场竞争的手段,都与传统的竞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变革原来的竞争习惯,提高竞争策略的创新,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适应网络销售中价格弹性较大的特征,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第一,设定适应的自动调价机制,促进企业策略创新。由于商品在网络中的虚拟流通给商品的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定价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规律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自动化调价系统,通过分析市场环境和商品自身特征,结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季节和消费状况进行价格调整,从而获得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智慧型的议价模式冲击传统企业的定价机制。智慧型的议价模式是在网络市场中消费者与企业直接对话的产物,使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望山进行产品的协商议价,是现代网络营销的整体性特征,这对传统企业营销模式显然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加上网络营销具有的公开化特征,消费者通过同类商品的横向比较,对企业的定价机制也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需要整体综合网络发展特点、消费者心理需要,市场客观规律和企业自身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2 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的变革拓宽了传统企业发展范围

网络营销是在现代网络技术和市场规律促进作用下的直接产物,是适应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发展规律的。网络营销客观上包含了市场的目标营销和双向互动影响等多种模式,由于网络具有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促进了营销渠道的广泛性和多样性。通过互联网的直接交互,使得企业的营销模式体系更加完善,各环节都直接受到消费者的影响,对传统的消费模式来说,网络营销是一种质的飞跃,是对传统影响模式的重大冲击,也是对传统企业的发展范围的较大扩展。

2.1 网络营销渠道促进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

网络营销一改传统的中间商的营销模式,直接将产品展现给消费者,并直接回到消费者的相关资讯,企业在以消费者直接对话的过程中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能达到更加快捷和便利的生产-消费体系,较好的满足消费诉求,通过网络影响,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直接的销售关系,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产生,也增加了渠道的吸引力。

2.2 虚拟化的营销渠道节省了更多的空间,企业的发展空间虚实结合

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受到市场经济和消费诉求的影响。当前网络营销不仅仅是市场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对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造成冲击,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规划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企业的网站设计可以较大的节省空间,建立虚拟店铺,通过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的创新,形成较好的营销环境,提高网络营销的个性化,并且可以直接根据消费者需求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明确生产销售目的,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避免了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策略失误,有效的避免了传统营销模式的营销危机。

2.3 网络营销促进了传统销售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转变

网络营销是在网络运用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传统的生产销售关系具有很大的冲击,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销售关系,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生产者和消费者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对话,能够较好的实现销售关系而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欲望,有利于直接创造更多的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的产品,获取较广的消费市场。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网络营销方式是新型的营销模式,是企业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适应时代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模式,对企业的传统策略造成很大的冲击,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摘要:网络营销方式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网络营销方式对传统的企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对网络营销进行本质特征分析, 通过网络营销的网页、产品、价格和促销等策略解析, 分析企业在网络营销影响下, 营销模式的变革和发展前景的扩展, 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营销,企业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蔡利.浅析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及发展[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1.

[2]常金良, 郑毅.浅析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策略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3.三大转型方式决定传统企业未来 篇三

发生着很大变化,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的困境。

我认为今后3至5年制造业还会非常困难。即便

2015年中国经济出现反弹,现实也将如此。

我为什么会如此预言,主要原因是2014年企

业的赚钱方法与过去30多年发生了变化。此前企

业只靠成本优势,比如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

有税收优惠、很少承担环境责任。

如今,至少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四大优势都

丧失了。在这种状态下,遭遇最大危机的并非中小企

业,而是那些雇工在3万到20万人之间的大型企业。

当然不必过于悲观,也有很多企业通过产业

转型升级获得了新生。在未来,中小企业比大型

企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方

式有3个关键词:

第一,做专业公司。一家企业千万不要做多

元化的企业,未来真正的机会是在一个非常窄众

的市场做专一产品。所以未来的企业会越来越专

业,越来越窄众化。

第二,用信息化的手段再造企业。首先,用

信息化的手段再造企业所有的内部流程,包括供

应链流程、生产流程、财务流程、HR流程、公共

管理流程、学习流程。然后,用信息化的手段再

造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

第三,实现小制造。比如做牛仔裤,同一个

款式不是一下子做50万件,可能只能做5千件、

5万件,因为已经有消费者预付款了,这就是服装

业的C2B。小制造可以精细化产品,满足消费者

的定制需求。

这就是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都面临的三个改

造。中小型企业通过专业化的改造、信息化的改

造和销售模式的改造实现了新生。这就是新实业

带来的机会,代表新的方向。

当前,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面

临共同的冲击——电子商务。可以说,中国是全

世界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有一句话叫“一

铺传三代”,这句话已经流行了两千年,但很可能

从2015年开始这句话就不再是一个真理了,因为

零售业正在被电子商务颠覆。

如此情况之下,传统企业要怎么面对?我认

为还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重度垂直,即专一做事;

社区场景,即与周边社区有关系;快速实现线上

和线下的互动。

另外,从2014年开始中国出现非常严重的消

费转移。首先,80后、90后掌握了未来的消费;其次,

所有的人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圈层经济突出;

第三,从民营银行的放开等事例看出未来金融业

将产生巨大变化。第四,新城镇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以上几点都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凯文·凯利说,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迄今

还没有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2015年仍将是一

个产业剧变的时代,让人好奇又期待。

4.略论中西传统思维方式之差异 篇四

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理解、把握对象的`方法与模式,它是决定文化样式的最为深层的东西.中西传统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我们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

作 者:牛菲 张智勇 作者单位:牛菲(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张智勇(安徽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安徽,马鞍山,243002)

5.古代人庆贺冬至的传统方式 篇五

冬至,岁时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仲冬佳节。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吉日,所以民间对冬至的重视更多表现为带有喜庆色彩,并称之为“贺冬”。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禋,加于常节。”宋周密《武林旧事·冬至》中亦云:“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沓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先从大的环境写起,给读者以全景,然后再从细部描绘,抓住一个特有镜头,大小结合,全景和细部相统一,写出了百姓过冬至节的热闹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明清时,皇帝还要在冬至这一天去天坛内的“圜丘”举行隆重盛大的祭天大典。

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贺冬的许多民俗今已不存。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民间有“数九”“九九消寒”的习俗。明清时流行的一种图画,俗称“九九消寒图”。画梅花八十一瓣,或为八十一圈。自冬至次日起,日染一瓣或涂一圈,作记号以志阴晴雨雪,每九日为一九,至第九个九日为八十一日,冬尽春来。是一种有趣的冬天日历。梅可自己画,也有圈有刻印售卖者。过去的老百姓冬至日前在墙上贴各种“九九消寒图”,上面画着白梅花一枝,共有梅花八十一朵,从冬至起由孩子们用红笔每天涂一朵,待都涂遍,九九寒天已尽,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或是用笔描写九个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八十一天写完八十一笔,称为“九九消寒句”。人们用“数九消寒”的方法,为度过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不少乐趣。

《岁时杂记》中曰:“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四时纂要》记载了民间冬至日食赤小豆的民间传说,共工氏子,不才,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是日以赤小豆煮粥,厌之。人们在冬至日这天煮红豆吃,不仅用以驱避鬼,防灾祛病,也道出了古人冬至吃粥的养生之道。在江南水乡,至今流传着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武林旧事·冬至》中语:“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拨’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在这一天,盛装打扮的人们为庆贺冬至节参加朝会,祭祀祖先,用精美的器皿享用冬节食品“馄饨”。

冬至日时,热乎乎的美味馄饨,成为旧京时百姓家里很不错的佳肴小吃。《燕京岁时记》中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6.反思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篇六

反思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特征,需要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加以辩证地认识和分析.文章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几条途径.

作 者:韩升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1刊 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ARTY COLLEGE OF SICHUAN PROVINCE COMMITTEE OF CCP年,卷(期):“”(4)分类号:B026关键词:传统 思维方式 现代化

7.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七

“差异性”作为一种经济学负担被推动现代化的工业力量所排斥,以致一切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的传统文化形态,包括传统手工技艺都在现代化过程中遭到无情的破坏。只要大工业生产方式成为唯一的生产方式,这种趋势就无法遏止。在当代历史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切实地维护文化差异性,也即维护一定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要想切实地维护文化差异性,就不能不在生产方式上着手。历史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形态的产生与发展,根本地关系着手工劳动实践和相应的社会存在,其特质的存续也取决于手工生产方式造就差异性的技术本质。所以,今天强调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其意义不只在于保护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还在于维护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基础和生态条件。

对手工生产而言,劳动的空间和时间就是劳动者人格展开的空间和时间。一身于人的工具和工力,维护着自我在劳动中展开的统一性,并呈现出创造性的个性。支配手工具的工力有着与工业动力迥异的生命性质,其间未经抽象或转换,具有不可存储和传输的即时性与切身性。它通过手并集结于手,使手工具完全受控于主体。手工技艺因此必以人的身体性活动为起迄之限,不像工业技术那样可以从劳动主体中分离出来,成为征服一切差异性的异己力量。手工技艺始终被生产者直接把握,并与他的一切包括需要、兴趣、素养、性情、习惯以及操作能力和水平紧密关联。与劳动主体交融为一的技术本质,使得手工技艺必然体现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以至其技术内涵和文化属性必然依存于追求现实事功的践行过程,而其形态和功能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实际的呈现。工作过程中,工匠切身的操作感直接关系到一种手工技艺的“本体”及其功能、形态的“显发”。这期间,主体方面的任何变化,哪怕极其细微的情绪变化,都可能使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出现变化或变形。这种不断造就差异性的“活态流变性”是手工生产方式与工业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也是手工技艺保护势必涉及并直接关系技艺传承质量和技艺信息保持的“非物质性”因素。生产实践中,劳动者总要直面各种新老问题,他必须调动和发挥自己的经验、才智和本领,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技艺、造就人格的过程。今天,传统手工技艺要想得到保护,就必须参与建功立业的当代生产实践,而不能只是在脱离现实的“表演台”上作不涉事功的“审美表演”。再说,手工技艺的传承需要生产热情,需要自信心和成就感。而只有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中,只有劳动成果被人赞扬、被人快乐地消费时,这些主体素质才能真正地被激发被唤起。

所谓“生产性方式保护”,便是力求在不违背手工生产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传统手工技艺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体系,使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保护。切合手工技艺存在形态和传承特点的生产性方式保护,是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方式基础,以至可以不断“生产”文化差异性的一种生态保护方式或社会文化实践。

唯经济主义地对待“生产”概念,追求“标准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大工业生产方式一统天下的使然。因此,要防止“生产性方式”落入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窠臼。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特定历史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手工技艺是千差万别的,不同技艺形态有不同的生态条件、价值取向和功利意义。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体系中,既有原本属于手工业的经典手工技艺,又有和民俗生活休戚相关的民间手工艺。这两种基本的技艺类型及其丰富的技艺形态,在运作方式、机制结构、社会基础和影响范围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相应的生产性方式保护应该根据传统手工技艺自身的特点、规律和条件来展开,不能沿袭强调产速、量大、划一的大工业开发方式,盲目地追求产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有的需要尽量还原到“御作”状态,譬如云锦、剔红、牙雕等所谓的“特种工艺”;有的则需要努力回归“乡土”情境,这包括原先在乡土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多民间手工艺,如剪纸、绣活、彩扎、编结、面花、泥玩等等。

一般说来,民间手工艺主要适应副业性质的乡村手工业或家庭小作坊,生产制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关系密切,透着大量以传统习俗维系的精神性因素,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色彩。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手工艺总是倾向于把审美因素融入以社会功利诉求为核心的技术结构之中,以至具有朴素、便宜、直率的技术品格。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除了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一般物品的手工制作外,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还存在着大量与民俗活动关系密切的手工艺形态,其应时循节的制作活动及制品通常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众能够普遍参与的这类手工生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关键是在日常生活层面切实地维护那些业已成为百姓一般生活方式的传统习俗,更多地要靠民俗机制而非单纯的市场或行政手段来为之造就社会需要和生产动机,使之保持与社会生活鱼水相依般的生态关系。这类民间手工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主要目的不在于技艺本身,一般来说,它们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而真正需要发扬光大的是这种技艺实践作为民俗活动形式的社会功能。因此不能提倡将这种技艺从民俗生活中剥离出来的所谓“脱俗化”的商品生产。要知道,没有文化生态基础维护的产业化道路,如同釜底抽薪、杀鸡取卵,不可能带给百姓以持久的经济利益和广泛的社会福祉。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原本属于手工业的经典手工技艺已形成一系列规范化、定型化的工艺流程、操作技巧和形态样式,具有精巧、考究、周密的技术品格和极高的技术含量,并在保持实用性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欣赏价值。经典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具有可观的产业化前景,但依然需要遵循手工业生产的规律,以至应该把握三个原则1、立体化,即对手工技艺的立体运作体系加以全面的保护,包括提高工匠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延续技艺传承和生产组织、管理的传统方式,保持核心工艺技术和完整工艺流程,呵护原料、工具和场所等涉及核心技艺存续的生产资料,培育根本促进其生态发展的社会需要和消费市场,维护传统技艺的知识产权和从业者的权益等。2、特别化,即把包括其产业形态在内的手工艺生产待之为非同于一般工业的文化经济或文化产业,以至在贷款、税收、出口、工商管理等方面给予产业政策上的特别扶持。基于生产实践的特点,政府和社会若能为之争取或提供订件定单,对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最为有效。3、自律化,即通过组织作坊化、体制民营化、流程一体化、规模小型化、制作精致化等,遵循传统手工艺生产规律和运作方式。经典手工技艺的产业化发展应该稳步进行,不能追求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或速度之快,而要在保守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强调形态、质量、品格、作风的优良与纯正,使之具有体现中华手工艺作风的表率性、典型性和高端性。

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以及手工产业的振兴,不仅关系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诸多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应该看到,与工业生产方式相比,手工生产方式具有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优势,更有涉及国计民生、文化生态的其它优势,譬如可以利用再生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就业机会;可以安民于本土,维护社会稳定;可以造就人文景观,促进休闲旅游经济……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国情国策,手工产业投资小、见效快、布局广,是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拉动内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8.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篇八

目前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了新课程理念和精神不相符合的一面,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因而,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一、教育观念要“变”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领会中学素质教育创新理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

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提高业务素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语文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总之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二、教学模式要“变”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45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现象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在新课程实施的這一年以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其与新课程理念精神不相符合的一面,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可见,新课程给我们在一线的新课程实施者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要变化我们的课堂,将新课程真正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并与语文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

三、学习方式要“变”

教师确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发展善于创新的意识,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主体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的语文课教学模式就应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高一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多次尝试这样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9.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九

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及其传统传承的方式

1.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除了娱乐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教育与传承、人生礼仪、祭祀与驱邪、交际等功用。③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其周边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勤劳勇敢的壮族人民创造和积淀了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其中以民间歌曲尤丰。壮族民歌以男女对唱为主,亦有独唱、合唱、同声二重唱等演唱形式。所唱内容,情爱方面占绝大部分,包括生产劳动、道德礼俗、历史传说、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时事政策诸多方面的内容题材。演唱场合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筵席、劳作之余、赶路当时、醮会祭典、民歌比赛等,各演唱场合功用大同小异,以娱乐、交际为主,兼有传播知识、教化民众、消除疲劳等作用。

2.广西壮族民歌的传统传承方式壮族民歌渊源流长,内容丰富,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是通过本族人代代口耳相传,即口碑传承;其次依靠民间手抄歌本记载。现今,学校音乐教育也被纳入其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1)口碑相承。大致通过家族传承、社会传承和师徒传承三大途径来实现。①家族传承,传者为祖、父辈,承者为子孙。从子孙牙牙学语伊始,祖父辈便有意无意地教他们习唱本地民歌;此外,又利用嬉戏、歌圩等各种机会刻意给予点拨,尽可能将编唱技巧及各类题材内容传授给子孙。②社会传承,其传承主体和客体均为同一群体。在各类喜庆宴请、劳动歇息间隙、各级民歌比赛以及许多传统节日(诸如歌圩、庙会)等对歌场合,歌手们常竞相盘歌酬唱,尽情展示自身歌才。无形中每个歌手都身兼二角——既是民歌的传播者,又是民歌的传承者。③师徒传承。为进一步提高歌艺,部分求知欲强的年轻歌手主动投师技艺高超的歌师门下学艺;出师的徒弟不久成了师傅,又将自己的歌艺传给下一代徒弟。如此代代相袭,构成了特有的师徒传承系统。(2)歌本记载。属于辅助性传承方式。壮族没有文字,歌本记载采用他族文字,只能小部分歌师(歌手)使用。⑤(3)学校音乐教育传承。主要指普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后两者,即纳入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民歌传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壮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其民歌却一步步走向衰退。原有的歌师(歌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而年轻人已不再愿意习唱民歌。为了让壮族民歌继续传承下去,将其纳入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并进行学科建设,已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态势。此种传承方式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对壮族民歌的传承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壮族民歌所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传统意义上的壮族民歌正逐步走向衰亡。壮族民歌只有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或民间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获得新生。由此可见,学校音乐教育将逐步成为壮族民歌传承的主要途径。

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壮族民歌传承的探索

1.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壮族民歌传承的可行性如前所述,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参与性、互动性及形式灵活等特点。壮族民歌多在传统节日、喜庆筵席、劳作之余、赶路当时、醮会祭典、民歌比赛等场景中,以男女对唱(主要形式)、独唱、合唱、同声二重唱等演唱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壮族民歌亦强调参与性、互动性,且形式灵活。“‘音乐’是存在于许多不同音乐实践或音乐中的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戴维埃里奥特如是说。⑥相同的特质,使运用工作坊模式在高等音乐艺术院校进行壮族民歌传承成为可能。壮族有1500多万人,广西占了95%。特有的.民族环境,培养了一批活跃于高校的壮族民歌研究、演唱与教学的专家学者,人数虽然不多,却已为壮族民歌在高校传承奠定了基础。特有的民族环境,也必将使广西高等艺术院校招收的壮族生源占有一定比例。师资与生源条件的满足,使运用工作坊模式在高等音乐艺术院校进行壮族民歌传承具有了可行性。

2.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壮族民歌传承的优势壮族民歌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或民间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传承,不是新事物。无论是中央抑或地方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近30年来甚至更早一直在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内蒙古、新疆、云南的高等艺术学院已经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壮族民歌在政府的干预下,通过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南宁国际民歌节、地方民歌品牌的打造等方式也有较大发展。但是,在高校的传承方面却见效甚微。因此,在艺术高校选择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壮族民歌传承,成为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经过理论研究与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践,笔者认为,与目前民歌教学相比,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壮族民歌传承具有其独特的优势。(1)从特质来看——强强联手。工作坊的参与性、互动性满足了壮族民歌表演与传承方式的需要。(2)从对话模式来看——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师生对话模式转为师生、生生围绕实践的多元模式。(3)从教学成效来看——知识结构更合理。不仅获得演唱的技能技巧,了解并参与更多的演唱形式,更获得相关的风俗民情知识,全方位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4)从知识获取渠道来看——跳出书本与教师传授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参与者们的积极互动,书本知识、教师知识与经验、参与者们的知识与经验、现代辅助教学设备,通过具体的实践,衍生出多元化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学生各取所需。(5)从能力获取来看——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而非单一的演唱人才。通过多样化的教与学的形式,学生的表演能力、组织能力、演讲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了全面提升。

3.运用工作坊进行壮族民歌传承的操作方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如何操作呢?笔者认为可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1)个别课与声乐个别课相同,即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教学,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知识(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2)小组课理论教学模式:同一地区的壮族学生编为一个组,由一人或多人从多方面围绕同一主题,使用课件进行演讲,其他学生即兴参与,并展开讨论。可在个别课之前开展,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该地区的相关音乐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促进学生较好地把握民歌的演唱风格、形式并较深入地领会民歌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在此模式中还可锻炼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实践教学模式:同一地区的壮族学生编为一个组,围绕同一题材,运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展示。可在个别课之后开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形式(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3)集体课专题教学模式:若干个小组同时参与,每个小组综合展示小组课的学习成果,含当地相关音乐文化及各种表演形式。某一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参与学习、讨论。目的有二,其一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其二吸收其他小组的知识经验(教学模式如图5所示)。赛歌教学模式:若干个小组同时参与,进行对歌、赛歌,目的在于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学模式如图6所示)。专家教学模式:聘请国内外专家及各地壮族民歌歌师走进课堂,所有小组成员参与,即兴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如图7所示)。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所有小组走出教室,走向各级各类舞台展示所学民歌,传播壮族音乐文化,并接受来自社会的多元评价。此模式操作得当将会培养一批壮族民歌的观众甚至未来的传承人(教学模式如图8所示)。图8社会实践教学模式(4)田野采风田野采风模式:所有学生到壮族民歌的发源地采风,实地体验、感受壮族民歌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调查当地民歌的传承情况;运用摄影摄像器材采集当地民歌。采风结束后,撰写总结,整理采集的民歌,学习其优秀、经典曲目,并进行展示。展示的操作方法可参考集体课专题模式。也可以晚会的形式出现,其要求更高。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以上所设计的方式仅仅是笔者的拙见,还有多种可能,有待继续探索。

结语

10.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十

【德国留学生回国找工作】90后另类找工作方式PK传统

求职方式

作为后现代职场的新生力量,90后已初涉职场,这些新新人类的求职方式,总是出乎意料的让HR感到瞠目结舌,在求职方式上大胆创新,那么这些另类找工作方式效果怎么样?关于90后另类找工作方式PK传统求职方式,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1.微薄(很给力)

随着微博走红,很多企业都开始利用微博招聘,于是一批人开始借助微博找工作。90后应聘者缺乏应聘经验,通过微博的方式,随时就可以了解信息以及和企业沟通。利用自己在微博中的影响力、通过人与人的信息传递寻找机会,求职成功率会更高。

2.QQ群(即时咨询)

一些辖区为方便大学生求职,考虑到大学生都聊QQ,于是建立了QQ群,将从各种渠道得来的招聘求职信息,统一发布到QQ群里,让辖区大学生第一时间就能方便地了解到各种用工求职招聘信息,既提高了辖区单位的招聘效率,也减少了招工成本。

他们认为,QQ群方便实用,吸引了不少90后即将毕业的同学加入,用工信息是经过确认的,比较保险,愿意尝试。

3.找工作托“职客”(悬赏求职,代价15万)

找工作托职客,成为90后们求职的热门途径。“悬赏15万,想做银行正式工”,“我出1500元,谁给我找份助教的工作”,“出价800元,欲寻软件工程师一职”。登录各大职客网站,发现自2009年以来注册的人数猛增,最高悬赏金额更是高达15万元。

一位90后认为,“只要能找到一份薪水不错又稳定的工作,我愿意开个高价儿给能办事儿的职客,毕竟好工作花钱也难求啊。”

4.抱团找工作(很有新意)

一个人求职感觉很孤单,企业也不重视你,如果是几个人集体找工作,会不会更好呢?于是首个团队“大鹏”应运而生,他们凭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工作过程中共同进退,共同发展,效果非常好,而且企业负责人对他们这个团队也非常赞同。

90后普遍认为,组团的初衷非常好,更能体现团结合作精神,通过一起工作,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来还可以一起去创业。

5.博客(真实展示自己)

许多单位的求职表都有个人主页一栏,很多人把自己的简历复制粘贴上去,少数电脑高手会精心制作一番。但90后却把自己的博客网址写了上去。

大多数个人主页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才传递给用人单位的,很多细节经过了修饰,已经不可信了。而“博客”记载着自身长久以来的心路历程,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比通过精心准备制作的个人主页更能了解毕业生的真实情况。

传统求职方式:

1.现场招聘会(效率不太高)

在现场招聘会上,用人企业和应聘者可以直接进行简单的了解和交流,节省了企业和应聘者的时间,但是在招聘的数量和质量上不能得到保证。摩肩接踵的应聘者,满天飞舞的简历,没有机会与用人企业真正的交流沟通,让现场招聘会流于形式,成为企业的形象展示台,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与很多公司企业交流之后说等通知却杳无音信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位错失了几次机会的应聘者叹息道:“想起招聘会的拥挤心里就发怵。心里忐忑,但是多个机会总比没有强。”

2.职业介绍中心(猎头比较靠谱)

相比大型综合招聘会,中介机构(猎头)的服务更周到,不仅可以进行需求信息查询和个性化推荐,工作人员会根据个人简历情况做就业指导并介绍相应的求职单位。推荐的单位都经过筛选,用人单位“质量”有保证,上岗之后的相应保障也不必担心,而且费用低廉。但通常提供的单位数量有限,而且提供的岗位以中低层次居多,所以很多大学生会觉得没有很大的诱惑力,担心“大材小用”。

一位签约后的90后认为,“猎头会主动给我联系工作单位,还会提供就业指导,不会担心受骗。这让我感觉比较踏实。”

3.亲朋介绍(还挺好使)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找工作尤其靠关系。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十分有限,于是,动员亲朋好友等各种社会关系寻求工作成为了有效途径。在招聘名额有限的同等条件下,你有路子,可能被优先录用。但是,靠关系找到的工作,由亲戚远近、人脉是否够“铁”、自身的条件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决定,如果工作有前途自然满意,如若发展前途较窄,又碍于亲朋颜面不能推辞或争辩,就只能忍气吞声。

有90后表示,自己找工作,简历投递出去都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撞上面试机会,最后还是三振出局。而依托父母“老交情”的朋友们,工作早已尘埃落定了。

4.看报纸招聘(碰运气)

曾经有很多人依靠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来投递简历,但由于报纸版面有限,招聘广告数量不很多,因此工作选择面太窄。同时报纸上刊登的内容不够具体,不能对公司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只能凭简单的介绍,选择到自己认为较合适的职位。他们当中很少人会通过买报纸寻找招聘信息,一是选择面窄,二是本身就不爱看报。

5.“跑楼”毛遂自荐(有点像“赌博”)

“我是来应聘的,能不能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跑楼”可以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企业,不吝啬简历和申请信,在信封再写上各个公司的名字,跑到他们的前台,搭讪前台MM,造访HR,并留下自己的求职信。这种自信的行为,敢于推销自己的做法,辛苦的程度和软磨硬泡的功夫,令人敬佩。但是,却经常遭遇“冷遇”。被造访的单位大多数会以“暂无招聘计划”或者“你所申请的职位与你的专业能力不匹配”回绝你的热情。从电视里看到的通过“跑楼”的闯劲,被经理赞赏并聘用的事例,只是美好的期许。

6.网上求职(环保又省钱,90%人的选择)

比起现场招聘会摩肩接踵、挥汗如雨的境遇,轻动手指就能找到工作无疑惬意舒适得多。在求职招聘网站,海量的招聘信息,精美的简历模板,便捷的投递模式,让“秀才不出门,求得天下职”的梦想轻易实现。但是,网上虚假信息多,求职者需要小心谨慎。

一些90后认为,招聘会上,时间、精力、金钱花了不少,简历也投了一大堆,工作却始终没着落。索性就制作了电子简历,在求职网站疯狂投递。虽然最后有回馈的单位极少,但不少同学还是找到了工作。

对于90后的另类找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求职方式,都各有千秋,侧重点各不相同,不管求职者选择哪种方式求职,都要在求职前要分析自己优劣势所在,“量身定做”,弄清哪一种更适合于自己的求职方式;也可同时采用一种为主,多种相辅;或者多种求职方式互补并用,学习掌握新的、富有挑战的各种个性化创意求职,毕竟多一条渠道就会多一些机会。

11.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十一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发展意义 会计工作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会计实务中一种新型会计工作方式,改变着以往会计工作的繁琐和工作效率低下的工作状况;在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方面意义重大,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处理方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电子计算机在处理会计实务方面快捷,往往高效完成以往多个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时代的发展带来企业会计工作的繁杂,只有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繁琐的记录、汇总和各项信息分析才能迅速、精准,为激烈地商业竞争赢得先机,增强竞争力。

二、有效解放人力物力,提升团队协作合力。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预算、核算、汇总,结果精度高,数据准。而旧式会计处理上,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但仍可能存在着疏忽、遗漏甚至错误。而传统的会计工作也因个人的能力和态度、素养等因素,出现工作不力,效能滞后的现象,如此,部门乃至整个企业人员存在着不和睦的因子,不能够有效推进整体效能的实现。

三、促进会计业务提升,促成管理现代高效。会计电算化办公形式下,不仅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能够娴熟运用计算机对数据处理的知识,对网络信息和网络管理等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能力。于是,会计电算化无形中提升着会计的素质和能力。只有适应工作新需要,才能被聘用、留用,促进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的提高,增强企业会计队伍的优化,促成管理的高效。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工作效率、人员素养,更关涉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推动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其对会计工作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人员结构,推进企业稳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适应发展的会计人员,要求他们能够高效完成以前手工旷日持久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会计从业人员的分工更为明确、合理;以前手工操作遇到突击、大型的会计任务,所有人员要放下手头工作一起上。现在往往需要一名会计电算化业务熟练的会计操作就可完成。而其他负责收集、汇报等人员仍守本职,工作有序。另一方面,单位的业务数据将以会计数据的直观形式呈现,这样便于企业的运营态势和决策的落实,推进着企业发展。

二、改变工作方式,加速会计工作效率。传统会计工作是繁琐的,考验着会计工作人员的耐心、耐力和业务素质。如从手工操作的流程来看,首先是数据的收集,要不能有遗漏;然后是处理,处理中要数字准确,计算缜密,尽管如此,仍要反复核对,以免错误产生,之后是汇总输出,要注意书写格式、内容准确。如果是大量数据,那么需要多名会计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而人多手杂,反而更易造成结果的失实,责任的推诿,且工作的保密性不够。而采用会计电算化,落后的手工会计工作的诸多弊端都可以得到修正。往往只要会计熟悉电算化业务和流程,那么一系列地会计工作如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都可以准确无误且高效的完成。使得会计工作快捷、精准、高效。

三、快捷数据修改,完善各项控制制度。传统手工会计工作中发现数据有误,采用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对此,会计要做出精准到位的解释说明,而且在具体工作中会对诸多环节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下,可以通过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针对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可以通过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在计算机储存的数据中进行修正即可。如此,使得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棘手的问题得以快速解决。另一方面,电算化可以有效控制会计工作过程中的环节,可对参照依据、考核标准和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某种程度能有效杜绝弄虚作假的可能,也有利于企业领导对财务运行情况的了解和掌控,从而起到强化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有效落实。

四、促成业务高效,优化财务管理环节。会计电算化推进着会计工作的全面发展,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会计业务高效。会计电算化数据改变传统收集方式只要根据原始凭证或审核后的记账凭证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即实现数据收集,而数据处理由计算机成批或实时自动处理完成,提高数据有效性、准确率、可靠性;而报告呈现只需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自动提取,加以运算,就会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有效提高了财务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数据存储在电脑中,节省空间且提高保管的严密性,且审核轻松且工作效率高。这些都是手工会计工作很能高效、精准完成的。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进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影响到会计人员构成、工作方式、操作流程、数据处理、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技能,提高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推进着企业的现代化和发展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浅析会计电算化对现行会计的影响及措施.科技致富向导.2011(30).

[2]刘鹏,刘涛.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财政监督.2010(06).

12.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篇十二

“六大创新”成功实现传统商会发展模式转变

为探索商会服务经济和社会建设新方式, 走出一条从靠会费生存转为增值服务生存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 (简称高科商会) 不断改革探索, 从以下六个方面实现创新:

(一) 发展理念创新:

以提供增值服务摆脱会费生存的传统路径依赖, 全力打造抚养企业成长的“温暖之家”。一是在非盈利前提下保持市场化生存的独立品格。商会具有非盈利性, 传统商会依赖于政府财政补贴和向会员企业收取会费维持存续和运转。广东高科商会于1999年聚集数百家粤港澳科技企业而成立, 到2003年前基本是传统的维持生存模式。2003年以来, 商会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不依赖政府、不依赖企业的宗旨, 明确自身非盈利性本质, 一方面不强制向企业收取会费, 企业不论大小缴纳会费全凭自愿;另一方面, 创新发展理念, 保持市场化生存的独立品格, 相继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为企业创造新利润价值, 创建了三支中科汇商投资基金 (P E) , 基金通过购买中小企业股权并帮助其上市后在二级市场转让股权获取投资回报, 获利企业将收益的1%回赠给商会, 商会以搭建产业金融合作平台实现生存、发展与壮大, 最终实现商会的自主、自治、自给、自强。二是坚持把商会办成企业温暖的家。与大多数商会将自身定位于政府和企业沟通的中介、桥梁纽带不同, 高科商会坚持把商会办成扶养企业成长的大家庭, 会员不分贵贱、资产不论多寡, 都是平等弟兄, 帮助企业解决“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为好企业锦上添花, 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 对成长性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对频临破产的企业不离不弃, 把6000多家企业汇聚在“家”中, 成为企业灵魂式精神支柱。深圳华箔行科技有限公司在历经8年成功成为行业龙头之后, 因投资失误一夜之间频临破产, 商会不仅倾力为他解决债务纠纷, 而且动员多家企业为他提供生意和资金, 最终帮助其实现二次创业, 再次成功创富, 该公司董事长动情地说, 参加了高科商会才真正找到了“家”。十年来, 上千个产值百万元的中小科技企业在“家”中成长壮大为产值十亿乃至百亿元的大企业;十年前在行业默默无闻的9家副会长企业, 如今已有诺普信、杰顺科技、三诺数码等8家发展成为中国行业龙头老大。

(二) 角色定位创新:

从联系企业作为桥梁纽带的服务者向企业成长壮大的推动者、指导者和引领者转变。大多数传统商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扮演企业沟通交流平台的角色, 为企业提供资讯、供求、合作信息与交流服务。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在角色定位方面实现了三大转变:作为推动者, 商会近年来累计举办大型国际全国论坛、招商推介、文化宣传等各类活动800多场, 参与企业家达10万多人, 为会员传递先进专业信息、交流发展经验、强化组织管理、提供创富之道起到了积极作用。从2011年开始, 商会每年组织一批企业家到牛津、剑桥、悉尼、斯坦福、哈佛等10所国际顶尖大学之一进行专业管理培训, 大大提高了企业家专业素质, 拓展了其国际化视野。大力推进企业之间“互为顾问、互为董事、互为股东”工程, 通过发起设立创投基金, 推动一大批会员企业之间建立起“血肉关系”,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有效优化了企业股权结构, 缓解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作为指导者, 商会指导会员之间进行信用互助和资金拆借, 实施“无质押互助融资”, 目前已成功为近100家企业融通资金约250亿元;指导会员企业对空军50名团级以上转业军官进行就业培训, 并安排部分军官在深圳民企就业, 这一商会首创的模式在全国军人转业安置方面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受到《解放军报》、空军政治部等高度评价和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赞扬。作为引领者, 商会贯彻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 于2006年推动“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工业园”落户广东河源, 先后带领2000多家企业赴河源进行投资办厂考察, 向企业引荐资源搭建厂房等, 直接推动总投资达30亿元。为开拓国际市场, 带领2000多家企业奔赴美国、欧洲、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及新兴市场。

(三) 组织结构创新:

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 推进商会快速成长壮大。高科商会具有四个特征:其一, 执行会长不是退休兼职而是年轻专职;其二, 工作人员全部是专职而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三, 团队年龄均是70、80后;其四, 工资福利待遇是所有社会组织中最好的。同时, 商会坚持从两方面推进组织结构创新:一是在会员群体中进行组织创新。商会对会员按照规模大小、发展阶段进行分类, 成立以行业、需求或兴趣相关联的商会内非正式组织;成立以副会长牵头的各类活动小组, 负责推动主体战略实施和各类大型国际国内活动开展, 今年9月份商会又将组织举办“富二代与企业家对话”, 这些活动促进了商会战略和商会文化的实施, 不仅增强了会员之间的团体意识, 更增强了商会的凝聚力, 老会员不离不弃, 新会员持续增加, 影响力不断扩大。二是在商会内部进行组织创新。每年年初, 商会就张榜公布全年各月的工作任务, 使工作人员天天都有新工作、月月都有新目标, 长计划短安排有条不紊进行。每年年末, 商会以主题年会组织众多企业家畅谈形势, 交流思想, 凝聚共识;2011年商会年会以“笑看风云, 开心就好”为主题, 在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困难环境下给企业家鼓劲打气, 增强发展信心;为按国际惯例办事, 从2010年开始, 商会不定期委派商会工作人员赴国外著名大学进行为期6个月至2年的业务培训学习, 培养和储备复合型人才保证商会可持续发展;同时, 在广西、河南、四川等省设立办事处, 并率先全国商会在越南、德国、美国和澳洲设立海外办事联络点, 极大提高了商会知名度和辐射力, 实现了商会的品牌化与国际化。

(四) 服务方式创新:

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有形服务”向“无形服务”转变, 实现服务转型升级。传统商会提供的服务具有耗时耗力、低附加值等特点, 高科商会则主要通过自身强大的资源体系和整合能力、良好的信用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进行前瞻性、战略性服务。一是以“技术联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商会与100多家地市级政府、300多名专家学者、80多个海外商会和协会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 多次举办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交流会, 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广泛合作, 形成技术联盟关系, 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同时, 与德国、韩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先进技术国保持密切技术互动和交流, 将德国节能环保技术、韩国I T技术、美国信息技术和日本精密技术及电子技术广泛引进并应用于会员企业, 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二是以“战略联盟”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商会与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及商会协会组织保持长期良性互动, 与数十家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带领企业赴全国各地以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寻找贸易和投资机会;与纳斯达克、纽交所、欧交所、A P X (澳洲亚太交易所) 、港交所等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帮助组企业寻找国际优良资本, 开拓海外上市渠道, 为企业国际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五) 服务体系创新:

根据民营经济发展阶段, 制定三个“五年计划”, 极大提升服务品质。1999-2004年, 针对民营经济多处于起步阶段, 对信息、管理等微观领域的需求旺盛, 商会设立了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专家服务和技术服务, 打造“信息联盟”与“智慧联盟”, 每年组织一系列高规格、大规模、形式多样的免费论坛、研讨、联谊活动100多次, 累计参加企业家达20多万人。2004-2009年, 在民营企业成长阶段, 针对珠三角出现“民工荒”、企业急于“走出去”但势单力薄等情况, 商会开创以商会为“雁头”、企业为“雁体”的“雁群投资模式”, 为企业向外发展提供支持平台。2006年分别在河源和成都建立了“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工业园”, 总投资达30亿元, 创造约4万个就业机会。2006-2007年间, 针对深圳企业“有钱的缺投资渠道, 无钱的融资难”的困境, 商会搭建资本运作平台, 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 积极推动会员企业上市, 创建“中科汇商创业投资基金”、“中科汇富创业投资基金”和“厚生新兴产业投资中心”三支商会基金, 开创了中国商会协会设立基金的先河, 并推动多家创投公司成立, 累计募资20亿元, 引导会员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管理、传承等问题。2010-2015年, 商会敏锐把握未来的竞争将是资本、品牌和文化的竞争, 将战略重点转向资源服务、战略服务和文化服务。在深穗莞肇佛等地聘请经管专家、技术专家和政府官员, 举办企业战略营销、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讨会、座谈会、讲座和沙龙数百场次, 为企业家增智, 进而降低其理念成本和经营成本。其中, “会长论坛”、“两江论坛”、“民营科技企业家南方峰会”已成为国内论坛经典, 每次参会企业家多达数千名。

(六) 企业文化创新:

以“孔子文化节”等古今文化活动为抓手, 积累打造企业文化体系。商会通过实施文化战略, 长期举办各种实体活动打造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激励企业追求长远价值、精神价值、人生价值。一是推动企业家传承儒家文化。自2009年起, 商会每年在深圳举办数千人参与的大型文化公益活动“孔子文化节”, 宣扬“仁、义、礼、智、信”儒家文化道德观, 成立“孔圣堂”, 举办儒学班, 宣讲诚信文化、道德文化, 推动社会诚信道德体系重塑,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二是倡导法制化、规范化、阳光化的制度文化。推动企业完善决策机制和制度建设, 形成按制度管人、管财、管资产的营商习惯。三是宣导敢闯、创新、勇当第一的先锋文化。商会积极在各方面争先创优, 取得众多“全国第一”和“全省第一”, 争当和当好中国商会组织的排头兵。四是引导兼顾股东、员工、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文化。在汶川大地震中第一时间号召会员捐款捐物, 近年累计为社会捐资捐物达3亿人民币。五是弘扬“仁者爱人”的感恩文化。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兴办希望小学、春蕾小学, 积极参与“送温暖工程”和“募师支教”工程, 并举办“粉红丝带关爱女性健康”慈善晚会、眼睛复明慈善舞会等活动。六是提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内外兼修的娱乐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广东省民营企业家卡拉O K大赛”、“深圳市第二届企事业运动会”等活动, 丰富了企业家精神文化生活。

商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好带头人

实践证明, 优秀的领导者是商会创新发展的关键。在调研中, 我们随机抽取30多家企业座谈, 企业家们异口同声说, 企业的壮大是因为有一个好商会、有一个好带头人。商会执行会长、秘书长王理宗同志十年前从区团委自愿到商会工作, 他放弃了当官、高薪的机会, 抵住了各种诱惑, 投身于非赢利的商会事业, “只知谋国, 不知谋家”, 其永不懈怠的工作激情、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涵养以及把握市场大势的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受到数千位企业家一致赞赏, 被公认为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的灵魂人物和“中国商会领袖的一面旗帜”。2003年王理宗同志到任以来, 带领商会积极探索走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不断在发展理念、角色定位、组织结构、服务方式、服务体系、企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创新, 推动商会由“会费式生存”向“增值服务式生存”转变, 快速做强做大, 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年来, 他敏锐把握每一次形势变化, 引领众多民营企业走出创业困境, 走进资本市场, 拓展国际市场;他准确执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 创造了“雁群投资模式”、“基金创富模式”、“智慧联盟”和“战略创新”, 指导推动企业产业转移, 异地扩张, 海外投资;他不断完善商会战略决策机制和制度建设, 建立起系统的效益激励、人员培训、财务管理、社会福利、工作作风、行为规范、文化建设等制度机制;他把商会当作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价值和幸福价值来做, 推动商会发展从民间化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并迈向国际化;他在6000家会员企业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在创办基金、开办论坛、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化解经济纠纷中都能够一呼百应, 得心应手。他不仅是商会界饮誉全国的社会活动家之一, 也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常客, 但凡提到他, 会员们都充满了感激敬佩之情。用深圳硅谷动力公司董事长何明远的话来说:“我感谢他让我参加了中国智慧总裁班的学习, 感谢他让我追随商会不断成长成熟, 我感谢他让我不再计较100万、1000万;相信我的成长历程也是众多优秀企业家的成长历程!这就是他和商会存在的价值所在!”用王理宗自己的话来说, “虽不当官、不拿高薪, 但却在企业的成长中, 在商会作用的发挥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享受了幸福快乐!”

全省社会组织发展必须有效解决八大困惑

从调研中发现, 目前, 广东社会组织发展中普遍存在八大困惑, 值得引起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第一, 社会组织与政府是什么关系?是合作关系还是一种指派或依附关系?国际商会组织的独立性是其第一特征。第二, 社会组织与企业家是什么关系?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婚姻”关系, 还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第三, 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的关系?作为社会细胞, 应在社会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第四, 如何解决社会组织非赢利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非盈利性前提下, 一方面要解决如何存活下来, 另方面靠政府补贴和收会费的方式发展又不可持续。第五, 如何解决社会组织独立性公信力与受制于赞助方之间的矛盾?商会日常举办活动需向会员企业寻求赞助, 而迎合赞助方要求有时往往会偏离活动主题, 影响商会的公信力。第六, 社会组织如何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过分注重向企业收会费等短期利益, 就会透支社会组织的未来, 牺牲长期利益;而注重长期利益又面临眼前发展的“瓶颈”, 二者如何取舍?第七, 如何解决社会组织资源的有限性与企业诉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增加社会组织的可配置资源势必减少政府行政资源垄断, 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第八, 如何处理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收入低与要求素质高之间的矛盾?要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指导, 就需要有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而经费来源有限又如何留住人才、激励人才?

在广东高科商会的成功实践中, 有的困惑已得到破解, 有的尚未解惑, 而这些困惑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带有普遍性和制约性, 对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亟待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商会以搭建产业金融合作平台实现生存、发展与壮大, 最终实现商会的自主、自治、自给、自强。

上一篇:我和我的姐姐作文650字下一篇:跟岗研修总结 - 金堂教育网 -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