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8篇)
1.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篇一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这七个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④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里划线处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⑤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句中的军就属于因为带了补语而活用作动词的典型例子。军的本意是军队(在它的后面有一个介词于省略掉了),活用之后应译为驻军。
②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加线处的吏,原本也是一个名词,官吏的意思,可是在句子里,由于它带了补语于土,因此也活用为动词。在翻译的时候,应当按照动词来翻译,以为在地方上做官。
③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信陵均窃符救赵》)句中划线的部分留军壁邺,是一个动宾动补式的联合短语,,在这个动宾短语中,留军意思是叫军队停下来,而壁邺中的壁,原来本是名词,营垒的意思,在这个句子里,因为带了补语(于)邺(介词于在原句中省略了),所以也活用作了动词,译为驻扎。
④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三则》)句中的划线处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就属于名词动用,那是因为它的后面带了补语(于)其中(于属于介词的省略),于是,洞应译为打洞。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归有光《项脊轩志》)句中划线处中的垣墙,原本是名词,意思是墙,在句子里由于带了补语(于)周庭(于也是属于省略了介词),于是,垣墙也就应该翻译成砌上了一道墙。
⑥忠牧公尝牧梁州,(何易于《书褒城驿壁》),句中划线处的尝牧梁州中的牧,原本也是名词,只因为带了补语梁州,活用成了动词,于是不能翻译成州牧,只能译为做州牧了。
四、名词与所组合,名词活用作动词。众所周知,所字短语的构成是:所+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名词性短语。所的后面跟着的一定是一个动词,所以,它的后面跟着的如果不是动词,那么,不管是什么词性的词,一律活用作动词;名词也不例外。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句中划线处的所罾中的罾,它的愿意是方形的鱼网,由于与所组合了,因此,活用作了动词,应该翻译成捕捞。
②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记王忠肃公翱事》)句中划线处的所货中的货本来是名词,财物的意思,也是因为与所组合了,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应译为买来。
③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句中划线处的先,因为与所组合,所以也活用了,应译为抢先。
④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句中划线处的中宝,愿意是宝贝,现在必须翻译成当作宝贝的,因为与所组合词性发生了变化,名词动用了。
五、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一般的说,而是不能连接名词的,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名词的前后如果有了连词而,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句中划线处中的惑就属于这种情况。惑原本是名词,意思是疑惑,活用之后,必须翻译成有了疑惑。
②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晋灵公不君》)。加线的地方过而能改中的过,也要翻译成有了过错,因为在它的后面有而的连接。
③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庞涓列传》)句中划线处的西,也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译为向西挺进。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去今之墓而葬焉中的墓,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坟墓,由于句子里有了而这个连词的连接,所以也活用成了动词,应译为修坟墓。
六、名词在句中处在谓语的地位上,名词活用成动词。名词在句子里一般是不能充当谓语的,除了在判断句中,名词性短语可充当谓语外,其他情况下,名词在句子里一旦作了谓语,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活用成了动词。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句中划线处中的花就应该译为开花,因为它处在了谓语的地位上。
②原轸朝,问秦囚。(《崤之战》)句中划线的地方,朝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朝廷,因为在句子里充当了谓语,所以也活用成了动词,得译成上朝。
③五步之内,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句中的缟素,原意是白色的丧服,在句中由于充当的是谓语,所以也活用为动词,必须译成天下人穿起白色的丧服。
七、名词与者组合,名词活用成动词。如下面的几个例子:
①粪溉者先芽。(《采草药》)
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增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韩非《说难》)
④如平地三月花者。(《采草药》)
以上四句中划线的地方,粪溉者、冠者历山之农者,其中的粪、冠农花,均属于与者组合而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分别译成施肥、行过加冠礼、务农、开花。
2.木兰诗词类活用的例子 篇二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作名词。
策勋十二转——策:登记,名词作动词。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3.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篇三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养)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2)上使外将兵(军队)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2)薄暮冥冥(迫近)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3)策勋十二传(记录)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2)帝感其诚(诚心)(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驰(1)愿驰千里足(骑)(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4)计将安出(产生)着)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 社会认为好 的政治局面)(4)得道者多助(仁政)(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 会)(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 激”的意思)(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 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方(1)方七百里(见方)(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 时候)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4)发闾左谪(征发)(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顾(1)顾野有麦场(看)(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 访)(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
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3)更上一层楼(再、又)(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固(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4)汝心之固(顽固)
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仿佛若有光(光线)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2)及鲁肃过寻阳(到)(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号(1)阴风怒号(呼啸)(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患 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2)无冻馁之患(忧患)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
是祸害)
惠(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极(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间(1)立有间(一会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 与)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3)见往事也(知道)借(1)每假借于人(借)
(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景(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
(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
(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2)各具情态(具备)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居(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2)举头望明月(抬头)(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
(如果)路)
(3)以为妙绝(极)
(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5)往来而不绝者(断)尽(1)林尽水源(尽头)(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4)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际(1)横无际涯(边际)(2)外与于际(接,连接)
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颓然就醉(接近)苦(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
苦)
开(1)连月不开(放晴)
(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临(1)临溪而渔(来到)(2)执策而临之(面对)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
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名之者谁(命名)(3)则题名其上(名字)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强(1)赏赐百千强(有余)
(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存者且偷生(暂且)去(1)一狼径去(离开)
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
(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
夫连用,作发语词)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3)若为佣耕(你们)(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2)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3)罗敷善蚕桑(擅长)少(1)少时(一会儿)(2)意少舒(稍微)(3)饮少辄醉(不多)(4)陈涉少时(年轻)J 舍(1)屋舍俨然(房屋)(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2)食不饱,力不足(吃)(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
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2)使于秦(出使)(3)使子为使(使者)
书(1)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
件)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信)
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
也(管)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
(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
过)
(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
(通达,通顺)
(3)中通外直(贯通)(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
晓、明白)
(5)整个(通计一舟)
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
亡,死亡)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
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
(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
微侧(稍微)
谓(1)谓为信然(说)(2)谓先主曰(对)(3)太守谓谁(是)(4)予谓莲(认为)(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6)太守自谓也(命名)
鲜(1)芳草鲜美(鲜艳)(2)陶后鲜有闻(xiǎn,少)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
信(1)谓为信然(确实)(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
(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
张)
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
革,治理)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
罪,道歉)
(3)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
(致意)
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
(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
行)
(3)皆次当行(行列)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
行)
(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寻(1)寻向所志(寻找)(2)
寻病终(不久)
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
应)
(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
ǔ)(3)杂然相许(赞同)
(4)高可二黍许(左右)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
现,完
成)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任务)
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2)吏呼一何怒(多么)(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
(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3)不治将益深(渐渐)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
处,利益)遗(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
ei(给与的东西)
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因(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
是)
夷(1)船背稍夷(平)(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少数民
族)
已(1)骨已尽矣(已经)(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
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
易)
(2)寒暑易节(交换)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
情,神态)
(2)宾客意少舒(心情)(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打算)
(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
趣)
(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
思)
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
者)
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然)
(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
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
作,奋发)
(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
(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4)一豉作气(振作)
(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
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
指其一端(手指)(2)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直)
(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指点)志(1)寻向所志(记号)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
太原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ty.zhongkao.com
4.七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 篇四
《论语》十二章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时常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河中石兽》
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伤仲永》
(1)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惊奇、诧异”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2)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3)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4)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孙权劝学》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主谓取独。
《口技》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句意: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3、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4、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5、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6、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7、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8、群响毕绝(响:动词活用为名词,响声)
《狼》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5.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lily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其识别方法。
3、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其识别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教学过程】 导入: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 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
问: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⑦生死而肉骨 ⑧惊天动地 ⑨可烧而走也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 ⑪既来之,则安之。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例如:
登高而招
《劝学》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执刃而立 弃甲曳兵而走 儿惧,啼告母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天下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⑧问其深,则好游者„„ ⑨常在于险远。⑩圣益圣
⑪亦以明死生之大
十、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⑥高其直
<促织〉 抬高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⑥不耻下问 ⑦是古非今 ⑧不远万里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动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十四、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形容词)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十五、数词用作名词
1其一犬坐于前
6.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篇六
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
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
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
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
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
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
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
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
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
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
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11.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12.故自号曰醉翁(名作动,取别号)
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作动,编次)
14.陈胜王(名作动,称王)
15.天下缟素(名作动,穿丧服)
16.因屏人曰(名作动,命人退避)
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作动,入侵)
18.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
19.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
20.琴瑟友之(名作动,亲近)
B.14个名词作状语
21.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
22.北饮大泽(名作状,向北)
23.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一样)
24.道渴而死(名作状,在道路上)
25.石青糁之(名作状,用石青)
26.箬篷覆之(名作状,用箬篷)
27.手自笔录(名作状,用笔)
28.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29.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
30.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牙一样)
31.山行六七里(名作状,在山中)
3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簸箕)
3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象鸟张开翅膀)
34.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
C.8个形容词用作动词
35.家富良马(形作动,拥有很多)
36.欲穷其林(形作动,走完)
37.互相轩邈(形作动,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38.请广于君(形作动,扩大)
39.以光先帝遗德(形作动,发扬光大)
40.恢弘志士之气(形作动,发扬光大)
41.亲贤臣,远小人(形作动,疏远)
42.轻寡人与(形作动,轻视)
D.10个意动用法
43.其家甚智其子(以……为聪明)
44.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45.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对待)
46.父利其然也(把……看作有利可图)
47.渔人甚异之(对……感到奇怪)
48.不独子其子(把……当作自己的子女)
49.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50.固以怪之矣(对……感到奇怪)
51.心乐之(对……感到快乐)
5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E.8个形容词用作名词
53.借旁近与之(形作名,附近的人、邻居)
54.温故而知新(形作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55.选贤与能(形作名,有德之人;有才之人)
56.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老年人;中年人;儿童)
57.此皆良实(形作名,善良忠实的人)
58.优劣得所(形作名,好的差的)
59.攘除奸凶(形作名,奸险凶恶的人)
60.造化钟神秀(形作名,神奇秀丽的景色)
F.10个使动用法
6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62.如鸣珮环(使……发声)
63.凄神寒骨(使……凄凉)
64.忿恚尉,令辱之(使……恼怒)
6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6.钟鼓乐之(使……快乐)
67.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
68.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69.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强)
7.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篇七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昂,使„„高。⒓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⒘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活,使„„活下来。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③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王。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④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变弱。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第四册《促织》)高,使„„高。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⒍臣请完璧归赵。(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安,使„„安居。⒐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正,使„„正。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第一册《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辱,使„„受辱。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烦,使„„繁琐。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⑥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⒉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四册《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⑦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第一册《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⒊成以其小,劣之。(第四册《促织》)劣,认为„„劣小。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三.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衣。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师》)军,驻扎。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⒍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盟,结盟。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册《劝学》)水,游泳。⒒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第四册《滕王阁序》)襟,连带。⒓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第三册《六国论》)礼,礼遇。⒖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舍,盖屋。⒗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⒘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三册《石钟山记》)名,命名。⒚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第三册《项脊轩志》)乳,哺乳。⒛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第三册《登泰山记》)烛,照。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第三册《病梅馆记》)绳,衡量。
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衣,穿。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第六册《报任安书》)衣,穿。27.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衣,穿。
2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
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刃,杀。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第六册《屈原列传》)祖,效法。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第四册《促织》)仗,用杖打。3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函,用盒子装。3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35.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爪,用手抓破。36.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册《鸿门宴》)目,看。3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第三册《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3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二册《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3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第四册《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课本中有:
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郊外。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第三册《登泰山记》)西,向西;东,向东。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北,向北;西,向西。⒐仓皇东出。(第三册《伶官传序》)东,向东。⒑骊山北构而西折。(第二册《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⒒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前,上前。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课本中有: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册《过秦论》)席,用席子。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第四册《促织》)笼,用笼子。⒊日将暮,取儿藁葬。(第四册《促织》)藁,用稻草。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三表示比喻 课本中有: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第四册《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⒊常以身翼蔽沛公。(第六册《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皆得以隶使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⒈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二册《师说》)好,喜欢。⒉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第三册《游褒禅山记》)明,照明。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⒌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⒍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第六册《屈原列传》)短,揭短。⒎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好,喜欢。六.形容词做名词
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8.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篇八
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
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
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昂,使……高。⒓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
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
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⒘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③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王。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④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变弱。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第四册《促织》)高,使……高。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⒍臣请完璧归赵。(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安,使……安居。⒐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正,使……正。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第一册《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
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烦,使……繁琐。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⑤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⑥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⒉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四册《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⑦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第一册《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⒊成以其小,劣之。(第四册《促织》)劣,认为……劣小。
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三.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
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衣。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⒍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册《劝学》)水,游泳。⒒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第四册《滕王阁序》)襟,连带。⒓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第三册《六国论》)礼,礼遇。
⒖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舍,盖屋。⒗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⒘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三册《石钟山记》)名,命名。⒚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第三册《项脊轩志》)乳,哺乳。⒛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第三册《登泰山记》)烛,照。
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第三册《病梅馆记》)绳,衡量。
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衣,穿。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第六册《报任安书》)衣,穿。
27.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衣,穿。2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刃,杀。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第六册《屈原列传》)祖,效法。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第四册《促织》)仗,用杖打。3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函,用盒子装。
3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35.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爪,用手抓破。36.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册《鸿门宴》)目,看。
3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第三册《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3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二册《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3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第四册《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四.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课本中有:
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郊外。
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第三册《登泰山记》)西,向西;东,向东。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
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北,向北;西,向西。⒐仓皇东出。(第三册《伶官传序》)东,向东。
⒑骊山北构而西折。(第二册《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⒒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前,上前。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课本中有: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册《过秦论》)席,用席子。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第四册《促织》)笼,用笼子。⒊日将暮,取儿藁葬。(第四册《促织》)藁,用稻草。
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三表示比喻 课本中有: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第四册《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⒊常以身翼蔽沛公。(第六册《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皆得以隶使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⒈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二册《师说》)好,喜欢。⒉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第三册《游褒禅山记》)明,照明。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⒌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⒍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第六册《屈原列传》)短,揭短。⒎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好,喜欢。六.形容词做名词
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册《师说》)惑,困惑。
词类活用出处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
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烛之武退秦师》)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沛公军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
不可不语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
仕宦于台阁
头上玳瑁光
映带左右
一觞一咏
歌窈窕之章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朝服:穿上朝服(《荆轲刺秦王》)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军:驻军(《鸿门宴》)言:告诉(《鸿门宴》)王:为王、称王(《鸿门宴》)语:告诉(《鸿门宴》)事:做事、(《鸿门宴》)侍奉 籍:登记(《鸿门宴》)目:使眼色(《鸿门宴》)刑:施加肉刑(《鸿门宴》)道:取道(《鸿门宴》)
仕:任官(《孔雀东南飞》)光:发光(《孔雀东南飞》)带:环绕(《兰亭集序》)觞:喝酒(《兰亭集序》)歌:歌唱。(《赤壁赋》)
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渔樵:打渔砍柴(《赤壁赋》)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取名(《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向上走。(《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向东(《烛之武退秦师》)
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北:向北(《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像簸箕一样(《荆轲刺秦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的翅膀一样(《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鸿门宴》)头发上指。
上:向上(《鸿门宴》)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间:抄小路
(《鸿门宴》)
孔雀东南飞
东南:朝东南(《孔雀东南飞》)手巾掩口啼
手巾:用手巾(《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
日:一天天(《孔雀东南飞》)晚成单罗衫
晚:在晚上(《孔雀东南飞》)西望夏口
西:向西(《赤壁赋》)东望武昌
东:向东(《赤壁赋》)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游褒禅山记》)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烛之武退秦师》)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鸿门宴》)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加高(《离骚》)长余佩之陆离
长:加长(《离骚》)固前世之所厚
厚:推重(《离骚》)千万不复全
全:保全(《孔雀东南飞》)正襟危坐
正:调整(《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
渺:渺小得像(《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露出白色
(《赤壁赋》)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
明:照明。(《游褒禅山记》)
(四)、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远:远方(《荆轲刺秦王》)群贤毕至
贤:贤士(《兰亭集序》)少长咸集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兰亭集序》)死生亦大矣
大:大事(《兰亭集序》)不知老之将至
老:年龄老的时候(《兰亭集序》)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深度。(《游褒禅山记》)
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五)、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留待作遗施
遗施:遗施之物,纪念品(《孔雀东南飞》)往往有得
得:心得。(《游褒禅山记》)而其见愈奇
见:见到的景象。(《游褒禅山记》)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游褒禅山记》)
(六)、副词活用作动词
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尽情享受(《兰亭集序》)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游褒禅山记》)
(七)、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亡: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荆轲刺秦王》)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止,制止(《鸿门宴》)
樊哙侧其盾以撞
侧:使„„斜侧着(《鸿门宴》)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流(《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纵展;骋:使„„开畅(《兰亭集序》)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赤壁赋》)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孔雀东南飞》)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错误,弄错。(《游褒禅山记》)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有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也有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以此下心意
下:使„„委屈(《孔雀东南飞》)
(八)、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于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于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于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数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于意动。用于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荆轲刺秦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认为„„奇怪(《荆轲刺秦王》)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以„„为王,称王(《鸿门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赤壁赋》)
3、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
下面仅就在文言文教学中探求出来的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的条件,具体是什么样的词类活用,怎样翻译,简述如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a、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本意是户口册的意思,但后面紧接着一名词,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该翻译为造册登记。
b、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 《水经注 江水》 东,原为方向名词,在副词后活用为了动词,翻译为向东流。c、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原为物质名词,在能愿动词后为动词,应该翻译成游泳的意思。d、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梁惠王下》 乐,为音乐,在它之后有了补语,就翻译为演奏音乐。e、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是鱼网的意思,前有所就构成了所字结构,应该翻译为用鱼网捕捞。f、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g、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礼,本是礼节的意思,与前面的敬贤结构相对应,敬重贤士有礼节的招待有才华的人。
h、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花本来是名词,在整句话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花活用为动词,翻译为开花的意思。
i、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立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梁惠王上》 权,在此结合句意,可以理解为权衡。(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用作一般动词,如: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与„„交好。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穷,用尽。(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A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原意为到达,在此活用为名词,翻译为到达的人。
B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4)名词作状语 a、表示比喻。如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地。b、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地。c、表处所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d、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用箕畚。e、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5)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a、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如:
烛之武退秦师 退,原为撤退的意思,使„„撤退。
有时候,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逃走。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之,昂其值,居为奇货。《促织》 昂,使„„昂贵。C、名词使动用法 a、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生,使„„活过来;肉,使„„长肉。b、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如:令尹南辕反旆。南,使„„往南走。(6)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于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于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于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于意动。用于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a、形容词意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b、名词意动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7)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名词带宾语,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为„„” a、动词为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死国:为国家死。b、名词为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为死人办理丧事。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推荐阅读: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07-13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10-07
初中文言文练习06-25
初中文言文译文11-05
初中文言文训练01-12
文言文初中阅读训练06-20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07-26
初中文言文复习训练08-17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10-31
初中文言文背诵篇目整理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