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黍离》注音加译文(共6篇)
1.诗经《黍离》注音加译文 篇一
诗经黍离解析
诗经黍离解析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①黍:谷物名。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②稷,谷物名。③行迈:前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景象?
赏析
请相信这不是杞人忧天。
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这是不是说得有点玄?不玄。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其实,这就是人。他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会闪亮,天空为什么会下雨打雷闪电,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子,有人生来就是穷光蛋。大地大海有没有尽头。一想到这些物质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就会让人悲哀感叹。
真正深刻的悲哀和忧郁,总是同上面一类的问题相联系的,并且是 无法解决和永恒的。吃不饱的悲哀,穿不暖的悲哀,失去亲人的悲哀,在外服苦役的悲哀,都是有限的,短暂的.,可以克服的,并且也是表层的。平氏百姓生活中的苦恼,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商人亏本的痛苦,政治家仕途受搓,也可以归入有限的、短暂的、可克服的、表层的悲哀。
少女比守财奴崇高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她会为失去爱情而在内心中哭泣,这与守财奴为金饯而哭泣不可同。
2.诗经汝坟全文注音 篇二
注释
遵:循,沿着。
汝:水名,即汝水,淮何的支流。
坟:堤岸。
条枚:树枝叫条,树叶叫枚,条枚就是枝叶。
惄(ni):忧愁。调(zhou):輖,通“朝“,就是早晨。
肄(yi):树枝砍后再生的小枝。
遐:远。遐弃:远离。
鲂(fang)鱼:鱼名,就是鳊鱼。
赬(cheng)尾:红色的确尾巴。
燬(hui):焚烧。 孔:很。迩:近。
译文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树枝叶。
久未见到心上人,
如饥似渴受煎熬。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细树枝。
已经见到心上人,
千万别把我远离。
鲂鱼尾巴红又红,
王室差遣如火焚。
虽然差遣如火焚,
父母近在需供奉。
【全诗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妻子的口吻讲述夫妻之间的深深思念与热情恩爱。
这首诗的画面感特别强。
这位多情的妻子沿着汝水的水边堤岸走啊走啊,采伐那些小树枝和树干。走了那么久,采了那么久,也见不到自己深爱的丈夫,真是忧伤极了、痛苦极了,就像早上没吃东西那么饥饿煎熬啊!感情上如饥似渴,心灵里忧伤痛苦,这种煎熬与折磨是什么人都无法解救的。
我们看着在汝水边走着采伐树枝的这位妻子,仿佛看到了《卷耳》里那位采着卷耳思念丈夫的妻子,她们有一样的相思心情,那一位是沿着大道遥望丈夫来的方向,这一位是沿着汝水边堤岸遥望丈夫来的`方向。
这位妻子沿着汝水的水边堤岸走啊走啊,原来采伐的那些小树枝和树干,砍了以后又长出来许多嫩小树枝,她又采伐下来。走了那么久,采了那么久,终于见到她深爱的丈夫啦!终于见到丈夫了,她特别激动,也特别害怕,心底有无限渴望“亲爱的,既然我们见面了,就请紧紧的抱着我吧,请你永远陪伴在我身边,再也不要把我疏远和抛弃,好吗?”
鲂鱼尾巴红红的是在求偶,久别重逢的丈夫和妻子之间的爱啊,炙热如烈火。两个人之间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有无数浓情蜜意想要表达,可惜,虽然热情似火,但父母就在很近的旁边啊!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没有父母在身旁,这对夫妻将是多么甜蜜深情、自由自在、热烈奔放的彼此相爱,一解好久不见的相思之苦。
可是,现在,这位多情的妻子不得不故作端庄矜持的淑女样子,掩藏起内心深处的热烈情感,真是遗憾又惆怅、可爱又可怜。
3.蒹葭注音及译文 篇三
《诗经·国风·秦风》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苍
苍,白 露 为 霜。sǔo wâi yī rã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谓
伊 人,在水
一 方。sù huí cï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sù yïu cï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
游
从
之,宛
在水
中
央。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âi yī rãn zài shuǐ zhī mãi 所
谓
伊 人,在水
之
湄。sù húi cï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sù yïu cï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
游
从
之,宛
在水
中
坻。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âi yǐ 蒹
葭
采 采,白 露 未
已,sǔo wâi yī rãn zài shuǐ zhī sì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涘。sù húi cïng zhī
dào zǔ qǐe yîu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sù yïu cï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伊人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思念的那人啊,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伊人仿佛就在沙洲间。
4.诗经《黍离》注音加译文 篇四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0),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11)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12)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13)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14)愈奇。有怠(15)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16)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17)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18)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19),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20)明也。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2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24)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25)深而无不在也。夫(27)夷以(26)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28)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29)又不随(30)以怠,至于(31)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32)至焉,于人(33)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34)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5)!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36)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37)也哉!此所以(38)学者不可以(39)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40)萧君圭君玉,长乐(41)王回深父(fǔ),余弟安国(42)平父(fǔ)、安上纯父(fǔ)。
至和元年(43)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此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当初慧褒和尚墓边的庐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懒于前进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享尽游洞的乐趣。
因此我便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大都能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问题深远而广泛全面。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还有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得到的收获了。
我(返回)到那倒在路上的石碑时,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了。
5.《杕杜》诗经译文及赏析 篇五
《杕杜》
先秦:佚名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杕杜》译文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杕杜》注释
有杕(dì地):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
湑(xǔ许):形容树叶茂盛。
踽踽(jǔ举):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比:亲近。
佽(cì次):资助,帮助。
菁菁:树叶茂盛状。
睘睘(qióng穷):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杕杜》鉴赏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读者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所以这“兴”又是“反兴”。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得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没有人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亲人,家园,不知在何方。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没有人会来、没有人能来济助他。这确实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小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
《杕杜》创作背景
6.诗经秦风蒹葭译文 篇六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芦苇。 苍苍:茂密的样子。溯洄:逆着河流向而上。 溯游:顺着河流向下走。 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晞:音西,干 涘:音四,水边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翻译】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
【赏析】:
【诗经《黍离》注音加译文】推荐阅读:
诗经芣营全文注音版06-18
《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12-30
谷风诗经全文注释译文04-02
屈原列传注音07-03
成语注音解释造句06-19
经典诵读注音版11-01
陋室铭原文及注音10-27
给文字注音小学练习01-27
部编版语文生字注音09-03
注音版满江红全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