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2024-07-20

创新思维科学研究(精选12篇)

1.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篇一

创新思维 超前谋划 科学监管

努力适应机改新职能推动监管事业新发展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将要承担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工作的新职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机构改革的新职能要求,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摆正科学监管的位置,在理论上认清科学监管的意义,在战略上落实科学监管的措施,在行动上真正成为科学监管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创新科学监管思维,超前谋划工作思路,在新的职能划归后,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认真开展行业调研,摸清行业底数。就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餐饮业等进行广泛调研,摸清餐饮行业数量及分布,充分掌握餐饮餐具消毒、原材料购进、贮藏等关键控制点情况。认真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调研,掌握违法添加禁用物质、违法宣传及标签标识是否规范等动态情况,重视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监督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二是要切实把好许可准入关口。就是要认真组织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深入学习、掌握和运用现有的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和相关制度,熟悉审批工作流程,细化各岗位责任人的审批权限,落实岗位责任。逐步提高餐饮业、食堂开办门槛,把好入口关,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发证的要坚决予以清理整顿。

三是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就是要以餐饮业和学校食堂为重点,进一步组织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再评估。从规范入手,把住源头,加强对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指导,使《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等规章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通过索证索票制度,严把食品原料关,实现原料来源有保障、可追溯;通过监督检查卫生规范的落实,严把餐饮加工关键环节安全控制关,防范细菌性和化学性等食物中毒。

四是要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就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食堂与建筑工地食堂、餐饮业操作间与餐具消毒、季节性高风险食品、无证经营等高风险领域和品种进行专项整治,力争通过一次整治,建立一套制度,规范一个行业。积极探索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稽查监管制度,监督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规范,检查保健食品是否违法添加药物及标签标识是否规范,检查化妆品是否违法添加禁用物质及标签标识是否规范。同时,针对在保健食品、化妆品中违法添加非法物质、违法宣传、标签标识不规范的状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肃清市场环境,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五是要严格控制高危环节风险。把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农村自办家宴等作为重点监督对象;把食物中毒风险较高的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作为重点品种;把食品加工、存储、运输过程中的清洗消毒以及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等作为重点环节。在保证食品原料质量和防止交叉污染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检测,及时指导和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加强质量卫生管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农村、学校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完善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重大食品卫生和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的报告和处理机制,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六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农村自办宴席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我们要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引导县委、政府建立健全由乡镇政府负总责的农村自办宴席申报备案监管工作机制,同时积极配合乡镇政府切实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农村自办宴席食品生产加工符合工艺流程,最大限度保障农村自办宴席安全,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利,努力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众监督制度化、规范化,信息查询便捷化、多样化,推进系统自身建设,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地方医药经济发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基本原则

1.依法规范的原则。严格以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省、市有关文件为依据,切实规范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工作。

2.公开透明的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以外,重大决策制定、重要项目实施、重点工作进展以及政务信息都要实行全程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便捷高效的原则。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多渠道、多形式为社会公众参与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和政务信息查询提供最大方便,提高公众参与度。

4.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涉及公众直接利益的事项作为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重点。

(三)目标任务

我局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在去年实施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的基础上应当达到如下预期目标:一是干部职工的作风和形象明显好转;二是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明显提高;三是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机制有明显改进;四是依法行政的能力有较大提升;五是局机关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有较大增强;六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较大的提升。

(一)思想政治作风建设

⒈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机关活动,成立了创建“三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班子中明确专人抓创建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与先教活动相结合,狠抓“学习型”机关建设,开展了创建“三型”机关征文活动,以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重点推动创建“法治型”、“服务型”机关。机关学习氛围浓,上半年组织中心组学习次天,科级干部参加天人次,做到学习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党组成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年初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分赴各县(市)药监局和县以下药品市场调研,收集意见和建议条,并召开专题会研究对策,形成调研文章篇,找到了全年工作的切入点。

此项目标中上半年中心组学习时间差天,原因是上半年先教活动学习多,计划下半年多安排中心组学习,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班子成员调研报告均安排在下半年完成。

⒉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创建“三型”机关活动为契机,通过集中学习、形式教育、上党课、正面典型演讲和播放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去年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开展了创最佳文明单位活动。做好统战和群团工作,改选健全了工会领导班子,开展了次积极向上、健康为益的工会活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在阅览室、活动室增添了书、刊、报和跳棋、羽毛球等,开展了一次棋牌、球类友谊赛,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

⒊抓好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前的调研工作,就达州市局科室、编制、职位设置等问题向省局提出了建议意见,为省局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制订《补充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方案》和《干部交流办法》,针对各县(市)局班子结构和系统现有人才资源状况,首次启动“两推一陈述”和差额考察办法进行干部选拔,县(市)局“一把手”选拔、交流面达,补充选拔科级干部达以上,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建立干部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领导带头学、党员带头参加培训,引导干部职工参加业务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拟在下半年开展一次岗位练兵、法规业务知识竞赛活动。

(二)基层组织建设

⒈按照中央、省、市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的部署,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标,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开展集中学习次,平均每位党员参加集中学习、自学学时,写心得体会篇,记学习笔记余字;对第二阶段查摆出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对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挂牌整改,已帮助群众、行政相对人和基层县局办实事件,通过开展先教活动,达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利益的目的。

⒉按照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要求,深化“四好”活动,制定了“四好”活动创建规划,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制定了条具体措施推动“四好”活动的开展,为“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打下良好基础。建立落实了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上半年党组专题研究创“四好”和机关党建工作次,就重大问题作出安排布置次。

⒊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局机关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药检所党支部继续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党员示范活动和“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机关支部发展预备党员名,药检所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名,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上半年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次,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次。

(三)党风廉政建设

⒈认真组织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党内监督、党纪处分、党员权利保障三个条例,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增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自觉性。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市、县局党组分别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班子成员及各科(股长)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分别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三是将个大项、个小项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形成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管线”、牵头部门抓“块”,职能部门“包项”,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的责任体系。

⒉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和“八项要求”,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搞好“四股歪风”专项治理。一是签订廉政承诺书,对各县(市)药监局,县、市药检所中层以上干部、市局中层以上干部共人分别签订了廉政承诺书;二是对四个县(市)药监局的班子成员人进行了廉政谈话;三是对中纪委五次全会作出的“四项规定”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并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四是认真贯彻执行了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是认真进行了“四项专项治理”工作,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

⒊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切实纠正部门和行政不正之风,重点治理“三乱”、“三不”等问题。一是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监督,将审批事项、条件、时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开公示,张贴上墙,增加了透明度;二是对药品医疗器械案件加强了监督,做到了公开公正,重大案件能提交案审领导小组集体研究;三是对财务加强了监督,做到了收支两条线,财务审计工作加大了力度,正着手对所属四个单位财务审计的准备工作;四是对人事工作加强了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选拔干部;五是对物资采购加强了监督,做到单位采购物品,办公室拿出计划,提交办公室研究,办公室组织人员采购;六是印发《廉政回执卡》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共印发《廉政回执卡》余份。治理“三乱”有待进一步加强。

⒋进一步整顿和改进机关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和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是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掌握群众和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方案,对群众和基层提出的条建议进行了逐个解决;二是结合先教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药品广告等问题进行了挂牌督办,专项治理,得到了群众好评;三是以四项专项治理为重点开展了为期个月的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工作积极性、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免费文档网http://wendang.freekaoyan.com

开展干部作风自查自纠活动,结合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认真剖析和查摆在思想观念、责任意识、工作作风,廉洁从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抓好落实。

一、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上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缺乏足够认识,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全面,有时受生产影响而忽视抓理论学习,导致个别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政治理论不高。

2、个别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树立公仆意识,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主要表现在对区队职工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杜绝“三违”行为。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区队领导班子深入职工群众解决实质问题比较少。对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指导的不够、要求的不严,导致区队班组建设同兄弟单位还存在一定得差距,班组长的整体业务水平不高,缺乏优秀技能人才。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自查自纠中查找出的种种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但由于生产过重,区队的日常事务又比较繁重,致使班子成员忙于日常事务,缺少进行集中系统理论学习的时间。因此班子成员思想理论水平偏低。二是个别领导班子存在个别不良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入现场、班组、与职工群众的交流等方面做得不够。极个别班子成员仍存在着消极的作风;存在工作不到位、不扎实、组织纪律性不够强等现象。三是安全第一思想树立不牢。对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贯彻和执行的不够到位,对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高,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位置。

三、整改措施

我支部领导班子和党员自查自纠中查找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措施。

1、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一要坚持和完善班子成员和党员干群理论学习制度,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二要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刻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克服学习不深入,浅尝辄止等现象。加强对区队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努力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

2、密切联系群众,牢固树立公仆观念。一要真正树立公仆意识,经常深入现场、深入一线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二要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的宗旨。三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带头贯彻落实廉政勤政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增强自律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3、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敬业精神。一要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围绕安全生产工作中心,有计划、有专题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要进一步转变作风,讲求实效,弘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二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为矿井安全、和谐、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篇二

据了解,北京市煤改清洁能源专家组共聘请了20位来自国家部委所属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将为北京市开展煤改清洁能源提供重要指导和智力支持,也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农村地区的散煤治理的技术路线、方式方法提供良好的借鉴,发挥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记者从北京市新农办了解到,专家组在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中可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由于专家组成员都是取暖技术领域的高级教授、学者、研究员,拥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和丰实的实践经验,能够对北京农村的取暖技术和设备选择提供指导和帮助,为煤改清洁能源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此次煤改清洁能源,通过专家组把建筑节能专家、暖通专家、热泵专家、太阳能利用专家组织起来共同解决一个取暖问题,体现了此次工作中多角度、多方式、多领域融合性解决问题的新思维,创新了政府与专家共同解决现实问题和预防未来发生问题的组织方式。

另外,专家组参与北京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将对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需要专家组的参与和助力

据了解,北京市从2013年8月启动了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先后制定了优质燃煤替代、优质高效炉具更换、液化石油气下乡等政策,同时参考核心城区的“煤改电”工程,探索、试点了农村地区村庄“煤改电”、“煤改气”等“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逐步摸索了一些经验。

记者从北京市新农办了解,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很多地方都需要专家的参与。首先,目前农村地区推广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等“多能联动”技术,还存在哪些问题?长远看是否存在隐患?还有没有更好的能源和技术?这就需要专家组进行研究,为北京农村未来的能源利用“把好关”。

其次,北京农村涵盖了山区、丘陵、平原、盆地等多种地形,气温变化大,农民生活习惯不同,难以采取统一取暖技术。例如:空气源热泵适合平原,但不适合温度较低的延庆山区;蓄热式电暖气适合小面积房间,不适宜在较大宅基地户内推广;地源热泵受地下土壤、水源结构影响,使用效果差距很大等等。农村地区的取暖方案需要分类指导,需要对每家每户进行“一户一设计”。这就需要专家组对农村地区技术路线“选好型”。

另外,还有很多需要专家的“服务”。如各区在招标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参与;在村庄的能源利用方式上,需要专家的协助;在居民的户内设计、检测等方面更需要专家的服务。特别是到供暖季时,居民户内设备的运转、故障的排除等方面更需要专家给予指导支持。这就需要专家“服好务”。

关注进度同时关注细节与规范

记者从北京市新农办了解到,北京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总体进展顺利。目前大兴、通州、昌平等区在今年一季度,制定出台了本区“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村庄“煤改电”和“煤改气”工作。

此次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中,非常注重做好户内取暖的设计、安装和验收工作,严格落实“一户一设计”。根据农村居民要求和实际情况对每户提出取暖系统设计方案,改变了过去那种居民和企业只关心单一取暖器而不注重整体取暖系统的做法和习惯,确保让每个家庭的取暖系统都做到“省钱实用、安全舒适、环保节能”。

3.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

一、对“创新”的探讨

1.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创造了缤纷的世界,正是思维的力量所起的作用。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使人们产生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最终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对于创新思维,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认识。首先,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的高级阶段,在一般思维的基础性作用上进行训练。其次,创新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这种运用不是单纯的罗列叠加。

2.创新能力

结合中职学生群体,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思维之上,对现有的产品、技术有实践性的提高。可以是一个好的建议,一个好的方法,如果可以转化为实践,经历了实践的考验,就可以看做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现状

1.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知识的积累和一般思维的训练是创新的基础。中职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与一般高中学生不同。他们有的表现出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些对理论知识比较反感,因此整体上知识的构建有待加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对传统知识掌握不好,学生反而没有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正确加以引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一些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并不突出,在实训课程中表现得较为优秀。这也说明中职学生各有所长,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2.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经历了中考失利,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呈现一定的自卑心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他们并不是完全放弃自己,也渴望表现,渴望被肯定。那么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中,就可以体现学生的优点,或者是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独特性。这对他们心理满足感的建立和对知识的钻研,都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此外,中职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却不会把握条件。有些学生有创新动机,但面对实践过程中繁琐的程序和较复杂的问题,不去钻研和请教,也较少利用学校条件去练习,这样难以创造出创新的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当有创新灵感的时候缺少坚持的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灵感,付诸实践,并且要持之以恒。

三、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依托于课堂。在创新指导这门课程中,对于创新思维、创造技法的论述较贴合实际。书中很多案例吸引了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在思索是否可以改进身边的事物。令笔者欣喜的是,在开设创新课程的班级中,有的学生利用下课十分钟对粉笔进行了改造,将粉笔雕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酒杯,惟妙惟肖;有的学生利用手中的电线制作了眼镜,甚至制作了动物造型;有的学生还制作了简易的门铃和手电筒。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逐渐形成了创新的意识。

创新思维方法包括自由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等方法。常用的创造技法有头脑风暴法、缺点列举法等。自由思维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枷锁,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联想思维展现人类思维的广阔,逆向思维改变司空见惯的想法,侧向思维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掌握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加之创造技法的运用,对学生专业探索过程会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2.调整学校学科设置

第一,职业学校的特色是专业与市场密切结合,学生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除了传统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之外,必可不少的就是增加创新课程。在笔者学校,学生第一年入校以文化基础课程为主,可以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整合和构建;第二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配合更深入的文化课程学习。另外学校对于绝大多数班级开设一门创新课程,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意收集表,帮助学生记录日常的创意想法,抓住灵感的瞬间,加以引导和鼓励,以此获得好的效果。

第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有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即权威的想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有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教师应当鼓励和启发,并积极引导。在教学模式上要敢于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交互提问等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威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改变僵硬的想法,敢于提出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道具教学法,利用身边的物品例如回形针、牙签等进行制作,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愿意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久而久之,创新思维在学生生活中形成习惯。

3.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校园文化可以营造创新的氛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可以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改进。在校园内开设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同时也给希望创新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每一年笔者学校都会举办技能文化节,包括各个专业的技能比赛、优秀作品的展示、模拟应聘等活动。通过几天的交流学习,学生在课堂外收获了更多启发。此外,平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而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时,在比赛前的准备过程中培养毅力和钻研精神,充分发挥创新灵感。比赛鼓励和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对专业进行探索。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对于创新的关注度。

校企结合是培养创新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一般与当地的企业有合作,学生在工学交替和下厂实习的过程中有机会真正接触到机器的运作。这和平时的实训课程又有不同,工厂生产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技术问题,这对学生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学生思考探索的好机会。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结合创新思维,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祖国未来的发展。中国如果要改变“世界工厂”的地位,就必须将“中国制造”改变为“中国创造”。而“中国创造”正需要依靠年轻的一代,他们富有活力,能接收新鲜事物,需要教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徐振寰.潜能与创造力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2]张大均.创新教育与青少年创造心理素质的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张宗亮.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3(10).

[4]颜隆忠.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6).

[5]王培,刘光俊.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3).

[6]耿俊茂.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9).

4.结合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 篇四

创建教育强镇,使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我们首先必须结合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从而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摒弃和克服富则、“得过且过、怕负责任”和“创新精神不足、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敢闯、敢试、敢冒的技巧和水平,着力塑造积极向上促进科学发展的精神状态,用科学发展的精神和思路去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新一轮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在教学以人为本。在工作中,要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抓好“教育民心工程”建设,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把教育转向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轨道,千方百计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教育公平;改革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办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把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此外,要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形成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制度、机制,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和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快我区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工作思维,努力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旺盛斗志和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融入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积极开拓工作新局面,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一是创新方法,要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的方法,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敢于创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二是创新思路,要克服畏难怕事、怕负责任的思想,要敢闯,敢干。

三是创新机制,促进工作效率提高。进一步规范工作时间和进度,抓好制度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创新服务,增强主动性,多为群众办实事。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五是创新学习,加强学习是掌握科学发展知识破解工作难题的需要,要克服轻视学习、放松学习的现象,摆脱“日常事务繁忙”的困扰,端正学习态度,善于与时俱进地学习,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拓展知识面。

5.培养科学实验中的创新思维 篇五



【摘要】实验的目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一定要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不能只是为实验而实验,导致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动手做实验时自然会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这样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学生得到的东西很多,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关键词】培养;实验;科学;创新思维;探究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培养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突出实践性,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是寻求证据的过程,实验结果是有力的证据,因此实验在科学学习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时。我首先将各种实验材料: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分发给每个小组,然后提出的问题: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动手做实验时自然会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这样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学生得到的东西很多,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在实验中启发创新。

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做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做个小生态瓶》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瓶子里是怎么样保持平衡的?如何选择水生生物的种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每个实验小组展示自己试验瓶子的数据,在汇总后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数据,从中可以发现生态瓶密封的作用和意义,这时,学生又产生了疑惑这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继续鼓励他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是生态平衡的缘故。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降低思维难度,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验中的猜想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不亚于科学家,我们要给予精心呵护和大力培植,使他们得以保持和发展。我们要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如在教学《自行车》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自行车上的齿轮是起什么作用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农作物与土壤》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不同的土壤,成分是一样的吗?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关注有效性,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实验的目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一定要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不能只是为实验而实验,导致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

首先应注意实验的规范性。课前教师要试做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实验的设计科学有效,全强地设计操作过程,选定基本的实验方法,注意编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同时也要多注重观察,如在《鱼》一课中,试验时尽量选择生命力强、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便于捕捉和研究的鱼(如鲫鱼),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学生最感兴趣,短时间内的试验效果明显,用不同方法观察、研究、描述去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其次应注意小组合作的有序性。小组合作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实验中去,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和调控: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实验任务、实验角色。②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发言的情况下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③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用讨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④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共用增长。例如在研究“做个小生态瓶”实验中,教师先展示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相关图片或播放录像(课件),然后小组讨论修改设计图的内容和原因,其次各小组有秩序的领取不同的材料,分小组按制订的方案和设计图有步骤的制作小生态瓶,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再次应注意实验形式的开放性。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许多探究性活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大自然中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蝌蚪、蛙,认识鸟、树、蘑菇,认识桥、农作物,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实验中许多具体内容(材料、步骤、方法等)都不应作硬性规定,具有灵活性,这有助于进行开放性实验。

6.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篇六

本月15日晚,我聆听了周军教授在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所作题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从经济学发展看经济学人素养”的学术讲座,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立志从事经济研究的人来说,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讲座。周教授的精彩讲座,重点剖析了经济学研究创新,从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三方面展开讲述。

首先,什么是创新。周教授给我们给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认为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就是创新。也就是说我们要十分清楚别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现在已经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向前进行研究;否则,就是重复别人的研究,也不是什么创新。因此,作为大学生应该多研究各国文献,犹其是外国杂志书籍,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的研究现状,因为总体来说经济学的研究国外始终走在我们前面,只有这样才能为研究打好基础。只要是前进不管大小,都是创新,都是贡献。因此,做学术研究首先要选好题目,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创新。

其次,为什么要创新。周教授通过举例的方式给我讲述了为什么要创新,即创新的重要性。他以农业经济学为例,认为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正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重点研究关于农业方面的经济学问题,并能解释农业发展的经济现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从而获得了其在经济学中的理论地位。也就是说,只有创新才能获得理论地位。同时,创新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能够改造经济促进国富民强。当今在改革突破前夕,经济学要靠创新前进发展。

最后,怎样去创新,创新条件有哪些。周教授首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作为大学生来讲,学好数学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学好数学有利于建模和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学好英语,有利于阅读英文经济书刊和英文文献,这是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前提,也是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基础。理所当然,要进行经济学研究创新必须要学习好经济学本身的理论知识,打好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相当功底的经济学素养。同时,他还强调做好经济学创新研究,作为一个大学生或学者需要具有一个开阔的视野,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好经济学知识,更要广泛涉猎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乃至政治、军事、体育等等,只有具有开阔的视野才能有全面研究创新。另外,他也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广交朋友才能更好进行研究。

在演讲结束后,周教授接受现场同学提问,对于一些同学关注的问题周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赢得场下同学阵阵掌声。在这个环节,很有幸,周教授也回答了我提出的几个问题,使我对经济学研究创新有了一些更新的认识,也增加了我进行科研的兴趣和自信。

7.引导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篇七

一、开门见山,从课题质疑

学生拥有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最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展开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课题是对文章核心思想的直观表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课题提出疑问,如此不仅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还能加强学生对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中《人有两个宝》这一课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人有两个宝”的看法或疑问。看到这个题目,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为什么人只有两个宝”“人的两个宝是什么”“人只有两个宝吗”“是不是只有人有两个宝”。根据学生的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课文,在文章中找到正确答案。于是,学生带着各自的疑问开始学习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所谓的“人有两个宝”就是“双手和大脑”。同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也认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动手和动脑是相辅相成的,一定要让自己的这两个宝体现它们应有的价值。

教师通过质疑课题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课题的质疑,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细品词句,从语言质疑

学生不会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大胆地去提出他们的质疑,这些疑问的提出,彰显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文章中一些精彩的语句或美妙的词语引导学生去细致品读体会质疑,让学生在针对语言质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各自的语言积累能力和语文学习素养。例如,在讲解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可要求学生细致品读课文,并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学生朗读后,教师问学生说:“谁来说说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我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是: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再要求学生细致品读这个句子,体会其用词的妙处。学生品读完后问:“这个‘蓝绸子’能不能改成‘蓝带子’?还有‘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能不能改成‘从地面流过’?”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后,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后学生了解到蓝绸子更能表现出小溪的清澈流畅,而躺在大地的怀抱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溪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致品读课文并从文章语言处进行质疑,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在质疑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的语言美,提高了学生的语感。

三、揣摩思路,从结构质疑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纯知识的积累,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取课文中的精髓,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从而用于自己的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文章的整体思路入手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结构提出疑问,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技巧。例如,在教学课文《海底世界》时,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在熟悉了课文内容后,再将课文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段,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方法。大多数的学生朗读了课文之后,将课文分成了三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对这三部分的段落大意进行概括,于是,学生纷纷动脑思考,对文章大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文章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探究和思考,发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对第二部分的总结,教师再顺其自然地为学生讲解写文章时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通过引导学生揣摩并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写作,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中心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芳.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2]梅媛.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儿童诗选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8.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篇八

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营造创新的环境外,还必须在明确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下,搭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多方面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使国家强大。

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完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着重强调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采取科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对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知识的主动性。良好的学风又会为大学生创新之路带来更多机遇。

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走向社会之际,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能力要胜于满腹理论而不懂实践者。因此培养自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逐步提升的能力之一。

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

增强自身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它将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前途。培养创新人才不仅仅是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内涵,更是教师劳动价值的最高体现。

注重培养大学生知识的整合和内化能力。知识的综合性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知识的综合性是对各种领域知识的一种整合、内化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各学科知识综合、整合和渗透能力。

自觉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把创新教育理念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创新的程度以及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能力,已是教师创新素质的综合反映。

高校的创新环境

校园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世界一流大学非常注重形成和培养自己的学术传统和学术精神,并以此来熏陶学生。因此高校应注重校园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弘扬,以此就会将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校园精神积累传承下来。

充分发挥大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的平台作用。社团、学生会、学生文体活动等都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团体环境。大学生因为个人的知识见解具有局限性,尤其是不同专业、不同特长、不同层次间的交流益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科研必须有组织、有方向,可以是科研协会,课题组等,尤其是一些自身具体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可以采取傾斜措施看,实施有目的的、有重点的培养。

完善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措施

明确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创新人才应具备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创新人才必须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的整体需求,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身素质的最本质体现,并将此作为人生价值的新追求。

创新人才应具备对创新前沿需求的敏锐预测和正确把握。对于创新前沿需求的敏锐预测和正确把握将直接决定着创新活动的自觉程度、创新行为的有效程度。因此,创新人才必须主动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投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去。

创新人才应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勇于挑战。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突破以及对现实的超越。必须具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同时对于新发现的获得,新认识以及新见解的形成,不仅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需要勇于挑战的勇气。

搭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充分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潜能。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潜能开发同大学生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因此科学的教育活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重视社会文化发展,塑造社会合格成员。首先,教育大学生生活技能;其次,传递社会文化;再次,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完善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学培养

构建富含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性地实现学分制,让大学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为大学生自主开发创新提供条件,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创新教育。一方面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并以启发训练大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根本出发点;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的作业要注重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考查。

加强富有创新性的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管理干部是教育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创新教育体系中,教师的创新性教学应占主导地位,富有创新性的管理干部则是使教师发挥其创造性的重要保障。

9.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篇九

摘要:主要对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的理论及其意义进行概述, 探讨现代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现状, 并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创新培养;

现代社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更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 在高新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 没有创新思维, 没有创新实践, 终将被历史淘汰。早在20世纪中期, 专家就开始系统研究创新, 并将研究成果普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该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使命, 这是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更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的理论概述

从理论上讲, 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已有的思维形式, 组合新的思维形式的思维活动。从形式上看, 创新思维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 更是人脑将已经输入的信息组合成新信息的形式。创新思维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脑, 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创新思维的结果是新事物、新信息, 它是重复思维的延伸。根据这一点, 笔者认为, 创新思维和常规思维相比, 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创新性:创新性包括独创性和新颖性, 是创新思维的充要条件。

突破性:创新思维是在原有思维形式上的改造, 是新信息、新事物诞生的途径, 它突破了原有规律的束缚, 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属性。

开拓性:创新思维的认识对象是原来没有的事物, 是人类尚未发现的领域, 同时开拓性也是创新思维的充分条件。

综合性: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因此综合性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属性。

灵活性:发散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达到没有制约的相对自由, 因此, 灵活性也是创新思维的要求。

可行性:创新成果作为创新思维的实体形式, 它是客观存在的,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 可行性也是创新思维的要求之一。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得知, 创新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酝酿、豁朗、检验等4个阶段, 在准备期, 个体需要积累大量的相关经验, 搜集相关信息;在酝酿期, 个体需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思考;豁朗期是个体新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时期, 也称灵感期;验证期则是通过不断的补充完善, 使得创新点日趋成熟。这4个阶段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职责, 更是一个机动的过程, 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这几个阶段出发,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作为个体的一种意识性活动, 是指个体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 以及进行发明创造的意志和信心。创新精神作为一种敢于革故鼎新的精神, 它是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以及相关的创新活动。创新精神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 也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些心理特征, 是一种敢于摒弃的精神。创新精神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更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创新精神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精神需要个体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不断追求新的知识;不满足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不墨守成规, 不迷信权威, 不盲目仿效, 只有这样, 个体才能实现不断的突破[1-2]。创新精神不同于创新思维, 它包括更多的个体心理特征, 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内涵, 理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的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的意义

2.1 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更是高新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 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 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的同时, 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有不断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摇篮, 更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更是社会发展前进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 国家富强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 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确保国家的文明富强和民族的长久不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富强的使命, 更需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2.3 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更是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所在。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因此, 高校教育改革需要创新思维的发展, 更需要超前性、创新性和高效性的教育教学模式。

2.4 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社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校学生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竞争力。同时, 创新人才也是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5]。

3、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现状分析

笔者以理工类大学生为例, 通过参阅资料及随访调查得知, 目前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工类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有创新的意识和热情, 而且拥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发展空间。在现代化的高校教育中, 他们也能够与时俱进, 跟随时代的潮流, 不断提升自我, 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2) 理工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空间相对较大。虽然理工类学生已经明确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仍然存在思维定式,习惯采用传统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近年来, 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 创新教育在高校逐渐普及, 学生也逐渐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这些大学生也开始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他们逐渐形成理性的创新意识。

3) 大学生心理相对成熟, 创新人格基础良好。人作为认识的主体, 在认识活动中, 个体会自觉将自身的心理过程等主观因素投入其中, 这些都对创新活动具有显著影响。专家提出, 具有创新思维的个体一般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坚韧不拔、自制力强等特点。而相关调查显示, 理工类学生中的大部分都具有这样的人格特点, 因此, 大学生的思维心理成熟, 创新人格基础良好。工作人员可以从这点出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一些高校大学生的思维形式不尽合理, 大多以逻辑性思维为主。创新思维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思维形式, 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等不同的形式。然而调查发现, 高校大学生存在创新思维形式不平衡的现象, 大多数学生都会重视逻辑思维, 忽略了形象思维和灵感的培养, 这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5) 大学生缺少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正确认识。大学生, 特别是理工类大学生, 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科学, 而对哲学、社会科学和创造学等学科知识比较缺乏。学科知识的不平衡使得学生思维形式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3-4]。

此外, 理工类大学生关于提高创新思维的认识也存在偏差, 甚至有些学生单纯地认为提高专业技能就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这也是压力的一种体现;二是学生对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缺乏正确的认识,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 高校教育模式的缺陷也影响着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建议

创新思维作为创造力的.动力源泉,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 在现代化的高校教育中, 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造性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开展, 高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 改革传统教育中的大学生培养模式。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就应该改革以往传统的培养模式, 只有转变传统的思维形式才能帮助学生在教育观念、思维训练等各方面发生转变,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 教育理念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创造氛围。学生思维的启发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其次,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独特个性。

2) 建立健全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的架构体系。课程作为实现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 是高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思维作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等不同思维形式的复合体, 需要学生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提升自身的思维空间。因此, 高校课程应该构建健全的课程体系, 以适应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 而且完善的课程体系还能同时作用于个体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因此, 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安排。首先,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在培养创新思维中的重要性;其次,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建设螺旋式前进的教学方法, 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理, 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螺旋式前进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实现低层次向高层次, 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前进[6]。

3) 在教学活动中, 教学设置应该注意点面的结合, 全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前面的调查分析得知, 现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在这样的形势下, 高校更应该重视点面的结合,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首先, 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思维课程, 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思维训练。在思维课程中, 教师不仅需要阐述思维能力的相关知识, 更应该教会学生思维技巧,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 并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 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其次, 教师还应该注意将一般的思维训练和各个学科教学相结合, 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教学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目标, 它的教学应该针对专业目标制订,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相结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思维意识和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心理特性, 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发展。

4)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需要在创新思维的准备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酝酿期, 教师需要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比如问题界定、提出假设、认识问题、合理冒险等, 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全方位认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创造性活动[7-8]。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应该贯穿于高校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应该从实际出发, 探索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首先, 教师和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 高校在专业教学和思维训练之外还应该开设创新课程, 打牢学生的创新基础;再次, 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活动,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确保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确保学生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结语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奋斗的梦,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 国家、社会发展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 高校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 更应该立足实际情况, 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方法, 以使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易灿.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观及其培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

[2]张立娟.从众心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J].新西部 (下旬刊) , 2015 (9) :117-118.

[3]陈萌.理工类大学生创新思想培养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22) :173-174.

[4]周仲魁, 桑胜利.理工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障碍与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3) :298-300.

[5]赵明, 张晶.基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 2016 (19) :149, 148.

[6]卜有照.应试教育思维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决策偏好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

[7]韦勇.素质教育应注重人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高等农业教育, (5) :8-11.

10.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篇十

在课前我收集了一些较受学生欢迎的动漫人物形象,比如海贼王、喜羊羊、柯南等,将它们以传统剪纸的方式呈现。开课后,听着学生们稀稀拉拉的读书声,我感觉得到上好这内容的难度,在我拿出准备好的创意剪纸之后,教室一片寂静,不久后又一阵沸腾。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让他们安静下来,而是走到台下了解学生们的想法。他们十分赞同我的做法,希望我能一直坚持下去,在课本以外拓展出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不一会儿,我请了几位较有想法的同学上台来说他们的一些创意,他们有的提出使用阴剪阳剪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剪纸内容,有的提出使用单色套色的灵活配合来丰富剪纸画面,有的提出较有特色的剪纸画面构法来深化剪纸内涵。此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分析。

学生对逆向思维的了解离不开我们的率先垂范。在不少的老师看来,泥塑的内容十分难上,学生作品良莠不齐。反过来想,为什么会这样?现在十多岁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动手的机会往往被剥夺,因此动手能力普遍较为欠缺,但他们从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想动手去创造的动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更多这样的机会。在有关泥塑内容的课堂里,我准备了秦兵马俑的复制品让学生传看,同时讲授了相关的历史内容。虽然我知道学生们迫于能力、经验、工具的不足很难做出这样精细的`泥塑,但我还是希望学生能从工匠的鬼斧神工中获得一些启迪,更重要的是在创新的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更多课时来完善他们的作品,以鼓励给他们提供能量,以历练让他们获得提升。他们渐渐的懂得,以终为始的逆向思维的不断历练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手上技术的不足。

学生作品的创新需要侧向思维来补充,这有很大的效果。在国画的课程里,多数学生并没有扎实的国画基础,然而他们的表达意愿却很强烈,为了满足他们的想法,我允许他们在绘画材料、技法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也算是对课本的一种延伸。课上我将准备好的国画颜料分发完毕后告知他们不光可以使用毛笔,还可以用其他工具来完成这幅画。在上交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指印点成的大小、疏密关系和谐的叶,这样的作品不刻意作为、自然成趣;吸管吹成的枝条一气呵成、足够大气。这一类作品都很写意,把学生内心所想表达的内容都酣畅淋漓的展现了出来。回望国画史,李苦禅的鹰、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吴作人的熊猫、吴冠中的桥、张大千的虎、郑板桥的竹……古往今来,有多少画家画过他们所画,可其他人多数没有那么出名。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的绘画突破了以往人们对某一物象的理解,以自己的思维和创作技法来表达他们心中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想法,这就是创新。这些学生的作品虽然缺乏一些技艺性,但从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看的确可圈可点,实在是让人欣慰。侧向思维帮助他们绕开了笔上功夫的不足,同时也使他们的画有着国画的形、神、韵,这无疑是个成功的尝试。除了直接从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入手,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学生作品的评价规则来倒激学生争取有更多的创新内容。以往我们的评价方式最注重作品工艺水平,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在评分的标准中加入了创新加减分。根据学生作品的新颖程度和创新水平酌情提升或下降一个等级,这是为了告诉他们:绘画、制作技巧上强的学生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办法达到更高层次的优秀,绘画、制作技巧上较弱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的创意来略有弥补。实行这个标准以来,学生们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要创意就需要动脑,学生们都很积极。

11.基于创新思维的在职培训优化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在职培训;效应;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王朝凤(1974-),男,福建福清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讲师,高级技师。(福建 福州 350009)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206-01

企业在职职工培训中,成人学员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无异会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实践历练是成人学员的重要优势和资源。成人学员是带着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的,学习目的相当明确,学习行为比较主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在职人员培训教学的经验,现就如何通过五大效应以提高培训成效问题进行探讨。

一、“首善”效应

所谓“首善”效应,是指学员与教师见面时产生的较为深刻和鲜明的第一印象,它将转化为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思维和态度定势,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之后双方交往的效应。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研究并设计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讲好培训的第一节课,力求在第一堂课登台亮相时就能让学员有一个良好的评价,在学员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这样学员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积极的思维和态度定势,从而乐于接近教师,并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诲与要求。“首善”效应十分重要,如果学员第一印象就对教师产生反感,之后教师即使付出再大艰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学员改变思维和态度定势来亲近教师、聆听教诲。

二、“乐从”效应

所谓“乐从”效应,是指教师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员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的一种教学心理效应。

一个人自身大脑活动与肌肉活动不无关系,人为的紧张是抑制人的思维活动的一种障碍,这已经有专家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作出了科学论证。因此,在培训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员掌握知识、乐于接受教诲,教师不能老是用说教的方式,严肃、刻板地让学员来受教,而应创建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去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员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只有让学员轻轻松松上课、愉愉快快聆听教师教诲,才能在此基础上使学员产生学习的刻苦精神,去博览群书、勤奋进取,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通过实施“乐从”效应对学员进行诱导式的“暗示”教学,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尽可能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才能使学员乐于学习,以促进培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要把学员的学习过程变成愉快的思维活动过程。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采用现实案例作为引子将学员引入“课题”,然后再结合培训知识联系实际,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员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创造力,以便更好地学习掌握需要培训的相关知识。

三、“对接”效应

所谓“对接”效应,是指教师如何使受训学员接受培训教育内容,增强学员想听、要学求知欲望的一种教学心理效应。

从教师本身来讲,每位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员能够接受教育,总想把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的学员。但从学员角度来讲,有的学员可能会认真听取、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有的学员则不乐意汲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如果学员没有学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教师来说就相当于没能很好地完成培训教学任务,即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员自觉接受教育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由于受训学员自身基本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掌握好受训学员的心理特点。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意地期待全体学员接受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学员某些积极的信息,促使学员产生积极的反应,来驱动内在动力,集中精力接受教育。针对某些差生,教师应该以正面的言行客观地评价他们,甚至可以善意地美化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多与他们打交道以强化感情联系。在整个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对他们的批评说教,对他们的长处要多加表扬,以增强他们接受教育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受训学员的知识接受能力也要加以认真分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四、“成功”效应

所谓“成功”效应,是指教师应当着眼于让每位学员通过培训普遍都能获得成功,也就是要努力帮助受训学员确立学业有成的信念,促使受训学员为最终获得事业成功而不懈努力、不断奋斗的一种教学心理效应。

事业有成是每一个人普遍拥有的内在欲望,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业有成同事业有成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充分激发受训学员爱学习、爱知识、爱事业的激情。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没有过硬的知识与技术,想要在企业的管理与技术岗位上发挥作用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启发学员开阔视野,充分认识社会、珍惜自己,并树立学业有成的信心,驱动事业有成的欲望。只有这样,受训学员才能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掌握知识、技能,充分运用和实践知识、技能,然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去不懈努力、不断奋斗,最后获得成功。

五、“共振”效应

所谓“共振”效应,是指教师应当选择教育时机同受训学员学习情感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教学,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从而在共鸣中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得到学员的认同、消化以至升华的一种教学心理效应。

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心灵共振是有条件的,师生之间要“相知”。如果教师能以巧妙的方式打开通向受训学员心灵的渠道,了解并充分掌握受训学员的内心世界,那么在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就能达成心灵默契,做到相互理解,找到共同语言。教学是教师与学员双边的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首先要靠教师对学员的珍爱,只有教师真诚地热爱学员,才能处处感染影响学员,使学员在心灵上与教师产生沟通和共鸣。同时,要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相机而教。但是最佳教育时机并不是教师的主观意愿可以确定的,而是教师在学员心理需求上碰撞出某种火花时才能捕捉到的。如果教师能结合学员情感的特定环境和情境,适时抓住叩响学员心灵的最佳时机,适情、适境、适时地去激发学员的道德情感和认知,就会使学员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受训学员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时,才会顺利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此时,受训者、教育者双方都是最为轻松的,培训教学的效果也肯定是最为有效的。

正确把握共振的条件,适时地建立起师生情感,抓住最佳教育时机,才能使学员与教师之间产生共振,有了共振就必然印象深刻,印象深刻也就必然使受训学员更加牢固地掌握应会的知识与技术。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受教育者也必然会终身受益。

六、结束语

在职职工培训工作是各类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而在职职工的培训业务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其中隐含着许多非常值得探究的艺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常年耕耘在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战线的教师们来说,开展高质量的在职职工岗位培训任重而道远。培训工作的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是提升员工学习水平、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不断创新是不断提升培训成效的有效途径。只有放下教师架子,拓宽教学路子,俯下身子与学员交朋友,才能在职工培训的岗位上干出成绩。只有不断精心探究,不断改善专业技术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才能硕果累累,企业的品牌和效率才能与日彰显。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12.创新思维科学研究 篇十二

一、实验设疑,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开端, 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实验, 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 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例如, 在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学生分组实验时, 当学生按课本的方法、步骤做完实验后, 教师可立即在黑板上出示一题:某同学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所用器材有:电源电压为6 V, 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 一只电流表, 一只电压表, 一只滑动变阻器, 一只开关和若干根导线, 实验时发现电压表0~15 V量程坏了, 而0~3 V量程完好, 其他器材正常, 在不更换电压表和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条件下, 请同学们想办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当题目一出示, 许多学生便产生了“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怎能与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并联”的疑问, 这时教师及时进行了点拨: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话音未落, 便有不少学生迅速地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 将0~3 V量程的电压表的示数控制在2.2 V, 同样可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可见, 利用实验设疑,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特殊问题, 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创设题境,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例题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题境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向问题深处钻研, 往广处联想, 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这不但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拓宽学生的思维, 调节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 某学生利用大试管、长颈漏斗、量筒、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秒表等器材设计一套发生H2的实验装置, 并用排水法将H2收集于量筒中, 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观察一定时间内产生H2的体积, 并记录如下:

已知在上述条件下65克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 可产生22.4升氢气, 则上述实验中加入的稀硫酸5克刚好完全反应, 则需锌的质量为多少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根据初中生现有的解题水平, 此题较难入手。因此教师在分析过程中, 着重指出了“65克锌与溶质为98克的硫酸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氢气22.4升”的已知条件, 要求学生对表格所给予的信息加以分析、联想、钻研, 结果有不少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本题的解答如下

解:设质量为x的锌与溶质质量分数为y的5克稀硫酸刚好反应生成氢气0.224升。

解得:x=0.65克, y=0.196或y=19.6%。

答:需锌的质量为0.65克,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96或19.6%。

由此可见, 通过创设题境, 有意识地让学生抓住其实质, 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一题多解,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变通性和独创性, 由已知导出未知的新事物、新理论, 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创造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去发散思维的环境, 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题多解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展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例如, 用足量的氢气还原4克金属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充分反应后, 得固体为3.36克, 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法一:传统法

设原混合物中含铜为x克, 则含氧化铜为 (4-x) 克, 反应生成的铜为 (3.36-x) 克, 然后根据有关的反应式求得氧化铜质量为3.2克。

解法二:差量法

解:设原混合物里氧化铜的质量为x。

解得x=3.2克。

解法三:元素质量守恒法:依据化学反应前后, 铜元素 (或氧元素) 的质量不变。

解:设原混合物里含氧化铜x克, 则含铜为 (4-x) 克。

3.36= (4-x) +x 64/80, 解得x=3.2克

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时, 教师不应仅仅要求学生学会一题多解,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解中寻找创造性的简捷解法, 特别让学生多做开放型的题目, 如由氧化铜中如何得金属铜可用“湿法冶金术”;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用炭粉或一氧化碳等还原剂, 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等这类题目,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也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四、异曲同工, 培养思维的联想性

无论是关于化学式的计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还是关于溶解度的计算、溶液组成的计算, 其数学基础无一例外均为比例运算。应用比例计算模型的“前奏”, 主要是物质间的对应关系或混合物 (溶液等) 中所含组分的多少, 建立质量分析模式。

例如, 在化学实验室中, 实验员需要配制CuSO4饱和溶液。若常温下, 硫酸铜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克, 用10克胆矾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需要加水 () 。

解:设10克胆矾中含CuSO4的质量为a, H2O的量为b。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需要水的质量为x

解得:a=6.4克, b=3.6克, x=22克, 故选A。

建立以上类似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分析模式, 首先要强化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1) 条件 (一定温度) ; (2) 标准 (100克剂) ; (3) 状态 (饱和) ; (4) 单位 (克) 。其次用“溶质+溶剂=溶液 (饱和) ”的质量对应模式分析, “对号入座”顺利地解决溶解度计算, 避免了公式化的记忆。

综上可知,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和创新精神, 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作为集理、化、生、地为一体的初中科学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夯实基础, 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学生引向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袁云开, 赵铮, 余自强主编.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祖浩, 丁成云主编.化学问题思维策略及其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编.自然科学习题精选 (综合分册)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关于快乐的除夕夜作文100字下一篇:仲裁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