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16篇)
1.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一
通 知
各临床科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卫生部等《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拟对我院在册临床医师或药师进行抗菌药物处方权或处方调配权的认定,抗菌药物处方权纳入医院HIS进行处方管控,以保证该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
医院将在近期安排对全院所有在册药师、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课件等文献资料):1.《 药品管理法》、《 执业医师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家处方集》 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3.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经考试合格后将按专业技术职务授予不同用药级别的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配权。无故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合格者将不能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处方调配权。医院将在HIS系统中对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本次培训由县乡一体化专家朱俊昌主讲。抗菌药物处方权的核定及授予将按内科、外科及其他科室等分批进行。个别因特殊原因未参加培训考试和新进的临床医师及医师或前述原因未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处方调配权的药师,需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科主任审签后报院办安排培训考试及授权。
2013年6月6日
云田中心卫生院
陇云卫
发【2013】15号
关于公布抗菌药物处方权、调剂权人员名单的通知
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要求,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通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考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经医院院务会研究决定,授予下列人员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权,望严格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开具或调剂处方,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医院将随时撤销其处方权,并全院通报批评。
1、抗菌药物处方权授予人员名单(14人)
范虎军 王 斌 史兆平董建新 石虎杰 李亚平杨建军 韩建明 张学良 李俊芳 刘璞琦 仁 义 王丽娟 宋晓光
2、抗菌药物调剂权授予人员名单(7人)
潘强强 王永红 宋淑芳 李 霞 陈军芳 范国霞 魏调调
3、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处方权授予人员名单(2人)
王 斌 石虎杰
云田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2.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二
抽取2006年门诊西药处方共162630张, 将其中使用抗菌药物 (片剂、胶囊或注射剂) 处方90309张作为本文调查的对象。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抗菌药物名称、规格、给药途径、应用例次、联合用药及其合理性评价。
2 调查结果
2.1 门诊西药处方90309张使用抗菌药物 (包括植物药制剂和抗病毒药) , 占55.53%, 统计抗菌药物有10类40个品种, 18岁以上年龄组处方为75209张, 18岁以下年龄组处方为15100张。
2.2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显示, 单用72789张, 二联使用15097张, 三联使用1423张, 所占百分率分别为80.60%、16.72%、1.58%。
2.3 抗菌药物应用例次统计结果 (见表1) 。
3 分析
3.1 抗菌药物应用比例
头孢抗生素的应用例次占首位, 因具[1]广谱、高效、耐β-内酰胺酶, 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 在临床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头孢拉定胶囊对门诊患者尤其适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随着新一代药物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应用, 逐渐位居第二。具有过敏少, 疗效好等优点。喹诺酮类抗生素因其结构中含氟原子, 对细胞组织的穿透力强, 口服制剂生物利用高, 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 近10年发展迅速。特别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靶位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 临床使用品种数目呈上升趋势。硝咪唑类抗生素随着厌氧菌感染比例增加而应用增多, 尤其在妇产科和外科采取联合用药, 预防混合感染, 抗菌植物药制剂随着植物药提取工艺的研究创新, 质量控制指标的日益完善, 临床使用亦呈上升趋势。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应用逐步下降, 因为要做皮试, 随着耐药性增加, 疗效逐步下降。
3.2 不合理用药分析调查中发现
(1) 使用抗病毒药的4745例中有4270例与抗生素联合使用, 抗病毒药的单用比例仅为10.01%。有报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流行性感冒、感冒与支气管炎, 这些90%的病原为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 其中70%病原是病毒, 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2]。那么高达90%联用率, 无疑存在滥用的倾向。 (2) 药理拮抗如头孢哌酮联用琥乙红霉素, 一种繁殖期杀菌剂与一种抑菌剂合用结果是降低前者的效价, 而增加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因此应避免合用或先用头孢哌酮后用琥乙红霉素。 (3) 毒性相加如去甲万古霉素连用阿米卡星[3], 二药均存在肾脏毒性, 合并用药增加了肾毒性发生。 (4) 不符合药代动力学规律, 如青霉素钠800万U静脉滴注, 1次/d。 (5) 不适合用药:a.18岁以下年龄组共有1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 其中5例使用诺氟沙星胶囊, 由于喹诺酮类药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受力关节病变, 儿童及发育中的青少年不宜使用。b.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合用, 如依诺沙星与三联活菌胶囊 (培菲康) 合用, 后者为活菌制剂, 可因前者的存在而被灭活或被抑制, 而前者因后者的存在使药效降低, 二药宜分开服用, 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6) 使用不恰当溶媒, 头孢菌素[4]及青霉素不宜与葡萄糖 (pH3.2~3.5) 配伍, 因该抗生素在pH<4时分解较快, 甚至有沉淀生成, 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5]为溶媒, 稳定性好, 但对于某些心功能不佳患者, 为避免诱发心力衰竭, 可使用葡萄糖做溶媒, 在2h内滴注完毕, 处方中青霉素钠头孢哌酮钠等放入葡萄糖液中, 静滴非常多见, 占不合理处方35.0%。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情况。方法对2006年度门诊进行回顾性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20.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占18.9%, 喹诺酮类抗生素占17.5%。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但仍存在某些滥用及需要改正的问题。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71.
[2]张力群, 中西医临床用药正误大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 1998:71.
[3]余自成, 邵云弟.老年人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 22 (7) :436-438.
[4]戴冰, 胡盛松, 肖子增.注射用头孢哌酮在4种输液中的配伍变化[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2, 2 (2) :127-128.
3.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三
抗菌药物是我国医院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问题也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抗菌药物同样也广泛应用于儿科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的应用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利于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又可为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7月-2008年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随机抽取每月10天处方,共计12818张,就抗菌药物的处方数、种类、应用率、二联以上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在全部的12818张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7716张,占总数的60.20%。排序前10名抗菌药物中,β -内酰胺类占5种。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1.58%;注射剂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8.42%。抗菌药物二联应用率占抗菌药物总量的20.34%。
2.2 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排序: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详见表1。
2. 3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2 .3. 1 合理联用。本次调查中,抗菌药物联用多为二联,未见三联。抗菌药物联用可扩大抗菌谱范围,如青霉素和美洛西林联用,青霉素可杀灭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螺旋体、而美洛西林可杀灭革兰阴性菌,二者联用,其抗菌谱明显扩大。有些药物联用可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如青霉素与苯唑西林联用,可对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起效,有相加作用。尽管严重感染时抗菌药物的联用是必要的,但是一定遵循抗菌药物药物联合治疗原则及联合用药的指征,对于普通感染尽量避免联用。
2. 3 .2 不合理联用。本次调查中,存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同时应用的情况。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合用,临床上产生拮抗作用。但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若繁殖期先用杀菌药,后用抑菌药,不会发生拮抗作用。如红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常有效,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在先,红霉素后2h~3h使用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建议临床医师联用时先使用快速杀菌剂,然后在使用抑菌剂。
3 讨论
1985年,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合理用药专家会议,将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临床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内为最低廉。”在新修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药学工作的重心,并概括为“安全、有效、经济”。可见,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应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来考虑。
调查中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的应用率为60.20%表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偏高,不符合儿科门诊以呼吸道感染的,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的现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疾病,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能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予抗菌治疗。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一定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在应用剂量和疗程上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要疗程”的原则,以防止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所致毒性反应,并避免剂量过低、疗程过短,使感染未能彻底消除,留下病情复发的后患。
本次调查注射用抗菌药物应用率高达78.42%其原因是儿科患者家长期盼患儿康复的心情迫切,医师认为静脉注射药物作用强、起效快、治疗效果优于口服给药,因此哪怕是普通感冒发烧也多选用静脉给药,这既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产生相关的不良反应。
处方使用频率表显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这主要是由于其他类抗菌药物对患儿的毒副作用大,所以在临床中受限使用。由于细菌耐药与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因素,因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抗感染治疗更难。本次调查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类抗生素应用占19.25%,应用频率最高。该药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不宜应用于一般轻、中度感染。但是由于患儿往往就诊前在诊所或二甲以下医院经常因一般感染应用较高档抗菌素,医师和患者家属未重视不良反应对病人及其疾病的影响,随意用药,助长了抗菌药物的滥用。使患者机体耐药性增加,难控制感染,因此我院儿科临床医师针对一般感染不得不选用三代头孢。三代头孢的超前应用,也浪费了国家的医药资源。据统计,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多花费7忆多元。为此,应强化医师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严格抗菌药物用药指征,限制预防性用药,这是减少和延缓耐药菌产生的基本策略.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应用主要以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为主,应用率较以前明显上升。这主要由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比同期血中浓度高,在细胞浓度较高的感染部位可激发药物释放系统,作用持久,疗效显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临床多种常见致病,尤其是支原体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并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儿童无特殊的毒副作用,所以在儿科应用广泛。
总之,抗菌药物是儿科门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合理应用可治愈和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则会导致一系列危害,如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上接第360页)导致二重感染、浪费药物资源等。同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还体现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建议临床医师一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特点,有针对地、稳妥地选用相应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同时注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减少二重感染几率。医院注重监测控制菌株耐药性,延缓用药升级,严格执行抗生素分
级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Ghodse AH.Baigent B.Evans TC The Use of drug utilization index to monitor Psychotropic drug use in hospital,1987
[2] 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1(2)
[3] 谢术明.8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 中国药业,2003(1)
[4] 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1998
4.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权考试题 篇四
口腔科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考试
姓名:_____得分: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总计4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何时起开始实施()。
A.2001年5月1日 B.1999年5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2000年7月1日
2、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A.一年 B.半年 C.三个月至六个月 D.一个月 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 感染不是我国最常见的。()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败血症
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6.下列哪种手术不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不宜选用()。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8.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以上都不是
9.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下列那药物可选用的药物()。A.阿米卡星 B.万古霉素 C.左氧氟沙星 D.四环素 10.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减退者,需要调整剂量的抗菌药物是()。
A.妥布霉素 B.阿奇霉素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11.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并接A.5岁以下小儿 B.14岁以下儿童 C.8岁以下小儿 D.18岁以下未成年人 1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应避免用于()。A.老年人 B.18岁以上成年人 C.12岁以下儿童 D.18岁以下未成年人
13.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应避免选用以下抗菌药物()A.氨基糖苷类 B.喹诺酮类 C.氯霉素 D.以上都是
14.为保证抗菌药物最大地发挥药效,必须一日多次给药的药物()。
A.青霉素类 B.万古霉素类 C.氟喹诺酮类 D.氨基糖苷类
15.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可使用的抗菌药物()。
A.头孢菌素类 B.两性霉素B C.磺胺类药 D.四环素类药
二、断题(每题1分)
1.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高限)。()2.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3.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可局部用药。()4.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5.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月龄调整用药方案。()6.青霉素钾盐可以快速静脉注射。()
三、简答题
1、国家制定执业医师法的目的是什么?(17分)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25分)
BCADD CAACB CDDAA √ √ X √ X X
1、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2、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1)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5.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人员准入制度,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下列人员有资格申请我院的处方权
(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注册地点在我院的医师;
(二)进修医师需在本院学习满三个月;
第三条申请处方权前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卫生法律、法规等学习,并考核合格。
第四条处方权取得须经过临床能力考核和审批
(一)由科室对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临床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到医务科领取处方权审批表,本人填写完整并由科主任签署同意授权处方权的意见。
(二)医务科根据科室的考核结果,并对其执业医师资格进行审验后在处方权审批表上盖章,并报院长审批。
(三)本院医师的处方权最终审批权在院长;进修医师的处方权最终审批权在医务科。
(四)经审批后,医师本人持审批表到门诊办、门诊收费处及门、急各个药房签字备案,将审批表交医务科存档。
第五条取得处方权的医师应严格按下列范围行使处
方权的权利。
(一)医技科室的医师只能开具本专业范围内的诊疗药品;
(二)进修医师仅限于住院部和承担急诊工作时使用;
(三)麻醉处方权仅限于通过赤峰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培训和考核并已经取得麻醉药品使用资格者。
第六条处方权的终止
(一)变更执业地点;
(二)进修医师在本院的学习结束;
(三)离退休未被我院返聘者;
(四)受到院内暂停处方权的处分;
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六
为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重庆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的通知》(渝卫医〔2012〕150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①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②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③特殊使用级:指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分级管理
①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②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③医院通过微机系统对各级取得相应资格的医生处方权进行限定。
三、分级使用
①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80%。
②临床医师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需要合理开具抗菌药物,有药敏试验结果证实时,依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
③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下列情况可选用限制级抗生素,但细菌培养及药敏证实非限制级药物有效时则应尽可能改用非限制级药物。
a、感染病情严重或症状严重者 b、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
c、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④使用、更改抗菌药物,应在病例中记载选用、更改抗菌药物理由。⑤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签名。
⑥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并签名。
⑦紧急情况下临床医生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7.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七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抽取我院急诊内科所开具的涉及抗菌药物处方2100张, 处方对应患者中, 男1351例, 女659例, 年龄5天~88岁, 平均 (47.3±10.5) 岁。
方法: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病种、检查及诊断情况,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对患者的用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 综合分析其用药品种、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 评价用药合理性。
结果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2100张处方中, 单独用药处方占主要地位, 未见三联以上用药, 见表1。
抗菌药物种类选择:2100张处方中,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率最高, 共871张 (41.48%) ;其次为喹诺酮类, 共450张 (21.43%) ;大环内酯类次之, 共358张 (17.05%) ;青霉素类居第四位, 共295张 (14.05%) 。此外, 氨基苷类51张 (2.43%) , 四环素类28张 (1.33%) , 甲硝唑类47张 (2.24%) 。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2100张处方中, 有161张处方用药不合理 (7.67%)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布, 见表2。
讨论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我国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比例为25%~56%, 认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仍为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的问题[2]。本次抽查的2100张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中, 不合理用药处方7.67%, 显著低于相关报道, 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 合理用药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无指征用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往往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 例如在外科手术中, 常需根据手术是否污染或者有无污染可能等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内科及儿科中, 对于特定病原菌感染往往需要预防用药, 对于缺陷患者, 在发现感染征兆时往往需要先予以经验用药, 然后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予以针对性用药[3]。而在实际用药中发现, 部分无指征疾病, 例如普通感冒、水痘、荨麻疹等病毒性疾病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本组有19.88%的不合理用药处方为无指征用药, 应引起重视。
药物种类选择不当:从本组抗菌药物的应用频次来看, 应用最多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药物, 占所选处方的41.48%。临床实践证明, 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对于老年、小儿及孕期、哺乳期女性也可适量应用。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在浓度允许的范围内并不会造成人体损伤, 常用于危重感染的治疗。但任何一种头孢菌素均有其适用范围, 例如在急诊科中,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较为广泛, 常应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呼吸道感染或者尿路感染等。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对于需氧性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强效杀菌作用, 而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多应用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头孢、喹诺酮以及氨基苷类药物进行治疗[4]。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未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致病菌以及医院实际情况等用药, 极易出现药物选择不当, 影响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本组有22.36%的不合理处方为药物选择不当, 所占比例也较高。
特殊人群用药不合理: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 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 应针对其特点合理选择用药, 不仅要考虑疗效, 还应充分考虑药物可能给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2]。本组有1.86%的不合理处方为儿童或老年用药不合理。因老年人群多存在肾功能生理性减退, 应用需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极易引起肾功能损害, 故在用药中, 对于这类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万古霉素、氨基苷类等毒性较大的药物。此外, 儿童应用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导致牙齿染黄、牙釉质发育不良,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儿童动物软骨发育等, 故应尽量避免应用[3]。
用药方案不合理: (1) 用法及用量不合理:抗菌药物剂量过大或者过小均属于不合理用药, 剂量过小则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 甚至可能产生耐药性, 而用药量过大将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5]。本组有9.94%为用药剂量不合理。此外, 用法不当也可影响疗效及安全性。例如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物, 需确保血药浓度保持在相应的治疗量范围内, 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本组有11.18%不合理处方为用药次数不当。因庆大霉素等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药物, 如单次大剂量给药相比于多次小剂量给药, 可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故临床常经稀释以后予以静滴或者处方剂量肌注。而对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单次大剂量用药则往往难以获得显著疗效, 例如β内酰胺抗生素的半衰期很短, 其抗菌效力与有效血药浓度的维持时间呈正比, 需足量、多次用药方可达到满意效果, 并降低细菌耐药。 (2) 联合用药配伍不当:通常情况下,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多限于两种药物联用, 并需要降低各自的用量, 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本组2100张处方中, 单独用药70.24%, 二联用药20.33%, 三联用药9.43%, 无三联以上用药, 基本符合国家联合用药原则。但仍然有54张处方为联合用药不合理, 占所有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3.54%。主要体现在作用机制相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等。在联合用药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疗效、药物作用机制等, 以免药物联合应用后削弱疗效、发生交叉耐药、拮抗作用、毒性增强等。
禁忌证用药: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如未严格掌握用药禁忌证, 将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例如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 如应用磺胺甲噁唑可能导致叶酸盐流失, 加重患者的贫血症状[5]。
综上所述,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医护人员的药理知识、严格掌握用药禁忌证和适应证、严格审核用药处方, 确保用药合理,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对减少细菌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情况。方法:抽取急诊内科涉及抗菌药物处方2100张, 综合分析患者的情况、用药品种、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本组抗菌药物应用中, 70.24%为单一用药, 20.33%为二联用药, 9.43%为三联用药, 用药基本合理;7.67%用药处方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药物选择、用药次数、剂量、联合用药不合理、无指征用药、老年及儿童用药不合理以及禁忌证掌握不严等方面。结论: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有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提高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急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蒲若鸿, 蒲奕.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用药调查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3) :616-617.
[2] 孙庆敏, 邱召娟.我院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的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13, 10 (1) :51-54.
[3] 李海渝.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5) :117-118.
[4] 宋继红, 梅伊任, 刘燕等.医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 :369-371.
8.抗菌药物制度 篇八
为规范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可使用抗菌药物。
二、门诊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一线用药。如因病情需要使用二线药物的,应经具有中级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原则上禁止在门诊治疗中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三、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需要联合应用,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
四、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肺结核、慢阻肺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使用3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
五、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的形式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使用。
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采购制度
一、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要,未列入本院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菌药物,医院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二、医院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符合医院《临时新药采购制度》要求者方可申请临时抗菌药物。
三、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申请报告,说时申请购入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
四、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一次性购入使用。
五、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次。
六、如果超过5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将进行调查,决定是否同意继续临时采购或者列入常规药品采购程序。
七、列入常规药品采购程序若引起抗菌药物品种总数超标,则必须清退相应数目其他抗菌药物品种。
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为了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监督临床合理使用药品,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我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
1、每月统计全院药品用量的原始数据,由临床药学人员负责数据的分类整理
2、药品用量数据统计项目有:全院药品用量排名前10名、全院用药金额前10名、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用量和金额前5名、全院抗菌药物用量和金额前20名、门诊抗菌药物用量和金额前20名、门诊大处方排名排名前20名。
3、每季度对药品用量统计结果予以公示,对临床用药科室有异常情况者给予警示。
4、对药品用量,特别是抗菌药物的用量进行分析,并根据医院《抗感染药物管理规范》,提出分析报告。
5、对用量超常的药品实行干预,在院内严格规范该品种使用范围。若继续用量超常,将停止该药品在我院销售。
6、不定期对病房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控病房药品剩余药品情况,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7、一旦发现过度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将进行院内公示,提出预警,再次违规者将进行严肃处理。
医院抗菌药物遴选、定期评估制度
我院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规定,制定抗菌药物遴选、定期评估制度。
一、抗菌药物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二、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符合相关规定,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医院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出交新药申请报告,经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
四、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3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后,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五、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
六、医院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警告、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七、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暂停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八、清退或者更换获得抗菌药物管理组1/2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
九、清退或者更换的搞菌药物品种原则上6个月内不得进入本机构药物采购供应目录。
9.抗菌药物管理整改报告 篇九
为切实转变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理念和方式,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 201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卫生计生办通〔2018〕63 号)、《关于印发<黄石市 2018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黄卫生计生办通〔2018〕84 号)等文件要求,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并于 2018年9 月 11日组织专家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专项督查结束后,我院召集相关科室召开专题会议,处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现报告如下:
1、进一步严格落实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考核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点评结果报医务科,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对科室和医生进行考核奖惩,严格兑现。
2、进一步严格落实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会诊制度》,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流程:使用科室申请(科主任审核)→专业技术人员会诊→会诊专家同意签字→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处方→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及会诊单统一使用规范的《湖北省医疗机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及会诊单》。
3、进一步严格落实我院《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考核制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对超指标完成的科室进行奖励,没有完成的科室实施处罚。
4、进一步严格落实我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静脉输注预防用抗菌药物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 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 1~2 小时开始给药。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 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 48 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 48 小时。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每月抽查手术科室出院病历15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根据点评结果,严格考核兑现。
xx医院
10.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临床药学组对全院的用药进行监督规范, 每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 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现就2011年7~9月门、急诊抽查的处方9171张进行汇总,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29张占总处方数的25.40%,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84.54% (1969) 张,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15.46% (360) 张。
1.2 具体情况如下
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对使用抗生素的2329张处方进行使用合理性分析, 其具体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l。由此可知: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用药级别过高、疗程超过规定天数为主要表现。见表1。
3 讨论
3.1 门诊用药级别过高集中表现在
3.1.1 人流术后预防感染用抗生素使用三代头孢 (头孢地尼分散片) 每天三次, 每次一片口服, 且均超过三天用量。合理的用法应选用一代头孢, 不超过三天用量。
3.1.2 临床诊断支气管炎:均用三代头孢 (头孢地尼分散片) 每日三次, 每次一片口服。分析:急性支气管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 多数病例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 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极少数病例可由致病菌引起, 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
3.1.3 诊断为肾结石、急性肾炎、膀胱炎都用到特殊级抗生素:头孢克肟、头孢美唑。分析: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90%~95%以上是由大肠杆菌或腐生葡萄球菌引起, 可选用短疗程 (3 d) 疗法。复方新诺明2片, 每日2次;或阿莫西林0.5 g, 4次/d;或氧氟沙星0.2 g, 每日2次, 均连续口服3 d。
3.2 急诊用药级别过高表现在
3.2.1 额部外伤、急性胃肠炎等均用特殊级抗生素头孢唑肟钠每日二次, 每次2 g静脉滴注或头孢克肟分散片每日二次, 每次二片口服。
3.2.2 急性扁桃体炎、腹痛等用到特殊级抗生素四代头孢 (硫酸头孢匹罗) 2 g, 每日一次, 静脉滴注。
3.3 选药不合理:
选药不合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当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 应优先选择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 除经验性用于消化道、泌尿道、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外, 应用此类药物应根据其药敏实验选择用药[2]。由此, 外伤使用左氧氟沙星为选药不当。
3.4 用法用量
3.4.1 克林霉素半衰期短, 用于成人一般感染, 0.6~1.2 g, 分2-4次用药, 严重感染1.2~2.7 g/d, 分2~4次用药。抽查中发现有使用克林霉素1.5 g静脉滴注, 1次/d用药。1次/d的用药方式不能维持克林霉素的有效血药浓度, 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4.2 头孢克洛缓释胶囊为缓释制剂, 半衰期长, 一般1 d需2次用药, 在抽查处方中有3次/d给药, 为用法不合理。
3.5 重复给药:
例如:临床诊断:阴道炎。处方:氟康唑片, 红核妇洁洗液, 硝酸咪康唑软胶囊,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克拉霉素分散片。
分析: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原虫性阴道炎等。与细菌性阴道炎发生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阴道加德纳菌、厌氧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生殖道人型支原体等;真菌性阴道炎由念珠菌感染所致;原虫性阴道炎主要有滴虫性阴道炎与阿米巴性阴道炎。临床诊断阴道炎无法判断患者是单一还是混合感染。氟康唑片和硝酸咪康唑软胶囊用于真菌性阴道炎, 克拉霉素和米诺环素可用于细菌性阴道炎, 但二者抗菌谱有重复, 一起使用欠妥。
3.6 联用不合理: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 需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 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1]。
例如:临床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处方: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氯化钠注射液, 二联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
分析:泌尿系统感染通常是指细菌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 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和尿道炎。因有时感染难以定位, 故可统称泌尿系统感染或尿路感染, 其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依替米星均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 但联合用药须有明确指征, 特别是三联使用。如系序贯疗法也应选用相同药物的不同剂型, 以增强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另外头孢西丁系时间依赖性且PAE短的药物, 需每6~8 h给药一次, 每日一次给药使用欠妥。
3.7 用药无指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
缺乏细菌及指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能成立者, 以及病毒性感染者, 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⑴。例如:临床诊断:胃肠型感冒, 处方使用特殊级抗生素头孢美唑。分析: 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腺病毒、杯状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它的治疗与典型感冒基本相同, 主要是对症治疗, 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等。如发热可选用退热药, 呕吐可用吗叮啉等助消化药, 改善食欲,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种类型的感冒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使用不当反而加重胃肠道症状。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应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等, 如需止泻可用吸附收敛止泻药思密达, 可以吸附肠内毒素及病毒, 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3.8 诊断描述不清或比较含糊的有:
功血、月经失调、感冒、不完全肠梗阻、阴道炎等, 均无法准确描述出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指征。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看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但尚存在不知之处, 对于存在的部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还需认真对待, 总结分析。加强相关管理文件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临床医生中的知晓, 提搞其实际应用水平;发挥药师, 尤其是临床药师对抗生素的熟知和应用上优势, 从选药、疗程、联用等多方面配合协助临床医生规范和提升抗生素使用水平。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价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以期规范用药。方法 汇总分析我院2011年7~9月份随机抽查的门、急诊处方9171张, 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29张占总处方数的25.40%。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在所有抽查处方中, 显示合理用药占84.54% (1969) 张, 不合理用药15.46% (360) 张。结论 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选药不合理、疗程超过规定天数、联用不合理、用药无指征等。由此, 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工作, 规范临床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
11.2016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一、严格按照《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使用抗感染药物,力争将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
二、严格履行抗感染药物使用申报审批手续,凡越级使用抗感染药物或联合用药,必须填写审批表,科主任批准并报药事科备案。
三、加强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组织管理,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抗感染药物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管理。
四、成立由药剂科、感染管理科、检验科组成的临床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感染药物管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通报相关情况,定期向全院提供院内抗生素使用情况。
五、完善抗感染药物使用的制度措施,制订适合本院实际的具体的感染药物使用范围、使用细则、考核指标、管理要求,明确抗感染药三线划分目录和三级医师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权限。建立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认真贯彻落实。
六、临床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接受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规范培训,并纳入继续教育学习范围。
七、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抗感染药物专家应是有经验的医师,负责指导全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八、检验科和药事科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向临床医生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九、临床医生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标本留取和送检工作。
顺庆区人民医院手卫生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手卫生规范》,诊疗活动时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或消毒双手;手术人员应执行外科手消毒方法。
二、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三、当手部有血液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四、医务人员手被传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净,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五、各科室应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重点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室、血透室、感染疾病科、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内镜室、烧伤病房、检验科等应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液及干手设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六、手术室应制定外科手消毒流程,并督促执行。
七、外科手消毒的原则,应遵循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等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八、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卫生部下发的《手卫生规范》注意事项及要求。
九、院感科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指导与监督,随时进行洗手时机的抽查,每月对手卫生一次性进行调查并总结,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十、开展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顺庆区人民医院医疗器具消毒管理制度
一、医院应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
二、医院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医院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四、医院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分类收集并送指定部门进行处理。
五、医院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七、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九、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顺庆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体)液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用预防措施。任何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刺伤、割伤、粘膜接触等),应迅速报告院感办(电话2250880)。
二、院感办应迅速了解患者情况、发生职业暴露的经过,指导医护人员填好血(体)液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对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的情况,在诊治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三、输血科发现HIV初筛阳性患者,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进行确诊检测,并负责及时得到确诊报告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五、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六、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七、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八、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九、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十、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顺庆区人民医院治疗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制
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并用三氧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一次,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含皮试),用后针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放等应分类放置,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六、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处,定期更换、消毒,并注明日期。七、一次性医疗用品按《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管理,一次性用品必须去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治疗室。
八、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九、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日产日清,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包装严密,标示清楚,交接记录存档。
12.医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 篇十二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特殊使用”部分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规定如下:
一、“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1、医院实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会诊制度。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4、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程序及方法。
1、一般情况下,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由医务科负责召集医院药物治疗委员会专家2人(包括临床药师1人),会诊批准同意后,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开具处方使用,药剂科保留申请表备查。
2、紧急情况下,未经医院药物治疗委员会专家会诊同意或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例记录,并于48小时内办理会诊批准手续。
3、临床科室应提前做好准备,安全、及时的使用“特殊使用”药品。
4、未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按照医院违规违纪的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13.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十三
关键词:门、急诊,静脉用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与点评
近几年来, 抗菌药物中静脉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医学和治疗学的使用中广受监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院临床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制止我院静脉用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促进静脉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考虑到门、急诊静脉用抗菌药物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 进行静脉用抗菌药物的统计、调查和分析, 报道如下, 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原始资料及数据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至8月份门诊、急诊处方。随机抽取每月300张 (门诊200、急诊100) 共计2400张, 对其中静脉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 挑取其中不合理处方。
1.2 方法:
对抽取的所有处方只统计静脉用抗菌药物的处方, 记录其中的处方金额、药品名称、品种数, 消耗量以及不合理应用静脉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1]与《新编药物学》 (第17版) [2]及药品说明书的相关规定, 对静脉用抗菌药物逐月进行数据统计, 并对此进行销售金额排名, 计算药品费用、DDDS、总使用量。DDD值 (限定日剂量) 采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及DDD值。DDDs (用药频率) 等于某药的总用量∕此药的DDD值, DDDs具有量的相加性, DDDs越大, 该药的使用频率越大[3]。依据二级甲等医院抗菌药品种不超过35个, 我院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即非限制使用级 (一线) 、限制使用级 (二线) 、特殊使用级 (三线) 。查找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及用药基本情况:
1~8月户外活动较多, 接触感染源概率较大, 为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 应用静脉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大都为急诊内科、门诊儿科, 其次为门诊妇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等。1~8月份门、急诊静脉用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名、DDDS值, 见表1。
2.2 应用分析:
由表1可见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来看, 排名前十位的有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头霉素类、氟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八个类别, 其中阿奇霉素排名第一, 在我院门急诊静脉用药中占据主要地位, 其次为注射用头孢呋辛、注射用氨曲南。以下分别对应用最多和其中主要品种进行分析。
2.2.1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泛、细胞内游离浓度高、血消除半衰期长 (为35~48 h) , 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而不良反应多数为轻至中度, 且停药后可恢复。由于其高效低毒的特点, 阿奇霉素已成为最常用的处方抗菌药物。然而, 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其耐药情况也日益突出, 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在内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逐年增加, 我国的耐药率高达70%~80%[4]。因此对于许多常见的感染, 临床治疗指南不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2012年IDSA指南推荐A组链球菌性咽炎的一线治疗用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只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2013年, 加拿大儿科协会强烈推荐不要将阿奇霉素用于治疗急性咽炎、中耳炎或社区获得性肺炎。唯一例外的是一种危及生命的β-内酰胺类过敏和非典型细菌引起的肺炎。
2.2.2奥硝唑在我院门急诊的使用量也很大, 且大多数情况是联合用药。奥硝唑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对于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可以联合使用奥硝唑, 但原则上是能够用一种抗菌药物解决的感染就尽量用一种药物。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许多同时具有抗厌氧菌作用, 像头霉素类药物、克林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在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中, 我们发现头霉素类药物联合奥硝唑、克林霉素联合奥硝唑的情况经常出现, 联合的两种药物都具有抗厌氧菌的作用, 抗菌谱重叠。另外, 有的感染不存在厌氧菌感染, 也联合使用奥硝唑。上述的联合用药不需要也没必要, 只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不良反应的增多。
2.2.3氨曲南在我院门急诊的广泛使用, 也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氨曲南是单环的β-内酰胺类药物, 它的抗菌谱窄, 仅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抗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无活性。氨曲南具有耐酶、低毒、对青霉素等无交叉过敏等优点, 近年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 常见该药超范围使用, 甚至滥用, 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疱疹等病毒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90%都是由病毒引起的[5], 另有1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 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 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抗菌药的选择主要是针对革兰阳性菌, 而氨曲南只作用于革兰阴性菌所致的感染, 不能覆盖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所以在应用抗菌药物的时候, 要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以及常见感染的病原菌, 药物选择上有针对性, 才能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疗效。
抗菌药物按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分级管理和使用[6]。从表1可见, 销售金额排名前十的抗菌药物中, 非限制使用级药物有头孢呋辛、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种, 限制使用级的药物有六种, 销售金额高于非限制使用级, 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 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应限制使用。对于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 才能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3 不合理用药分析
医师在临床上凭经验用药、说明书外用药情况比较普遍。现将部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分述如下:
3.1 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①患者1, 68岁, 诊断为头痛, 医嘱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②患者2, 61岁, 诊断为眩晕, 医嘱给予氨曲南静脉滴注。
3.2 注射剂溶媒不适宜:
患者, 73岁, 诊断为急性气管炎, 医嘱给予美洛西林4.5 g+0.9%氯化钠250 m L, 每天1次静滴。依据药品说明书, 溶媒应选择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
3.3 遴选的药物不适宜:
①患者1, 27岁, 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医嘱给予氨曲南2.0 g+0.9%氯化钠250 m L, 每天1次静滴。患者为年轻女性, 没有基础疾病, 患有的支气管肺炎以G+为主, 而氨曲南只对革兰阴性菌敏感。选用氨曲南不能有效覆盖支气管肺炎常见的病原菌。②患者2, 14岁, 诊断为腹泻, 医嘱给予克林霉素0.6 g+0.9%氯化钠250 m L, 每天1次静滴。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多为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而克林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③患者3, 30岁, 诊断为手外伤, 医嘱给予氨曲南2.0 g+0.9%氯化钠250 m L, 每天1次静滴。手外伤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 而氨曲南属窄谱的抗菌药物, 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 不能有效覆盖手外伤常见病原菌。④患者4, 26岁,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医嘱给予注射用氨曲南2.0 g+0.9%氯化钠250 m L, 每天1次静脉滴注。遴选的药物不适宜。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 另有20%~30%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 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 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抗菌药的选择主要是针对革兰阳性菌, 而氨曲南只作用于革兰阴性菌所致的感染, 不能覆盖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
3.4 联合用药不适宜:
①患者1, 36岁, 诊断为盆腔炎, 医嘱给予头孢西丁联合奥硝唑抗感染。头孢西丁为头霉素类药物, 对厌氧菌有效, 与奥硝唑联用抗菌谱重叠。②患者2, 54岁, 诊断为外耳道炎, 医嘱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抗感染, 联合抗厌氧菌药物奥硝唑无指征。
4 小结
我院门急诊静脉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面尚存在不足, 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是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过多使用, 容易诱发细菌的耐药性, 同时价格相对较高, 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也较常见, 像上呼吸道感染, 大多数情况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另外麻疹、水痘这些病毒性疾病都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必须是细菌感染, 这是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在使用方面临床医师应根据抗菌药的抗菌谱, 结合本地区本医院细菌敏感和耐药情况及患者自身情况, 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 制订给药方案, 包括剂量、给药频次、溶媒、疗程及联合用药等。药师应积极发挥作用, 协助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共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参考文献
[1]高强.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第53号部长令.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38.
[3]黎凌楠, 冯力仁.儿科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 :114-116.
[4]谭宇思.阿奇霉素减COPD急性发作[N].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4-04-28.
[5]方鹤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 (4) :232-235.
1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职责 篇十四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
小组各成员职责分工:
朱长钧:主要负责统筹全面工作及部署,及时传达院方相关会议精神及要求。监督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鲍拥军、王霞:具体部署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工作,及时了解使用情况并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展。
徐正环、童海波:负责抗菌药物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了解药物使用情况,协调药剂科与各临床科室共同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药物使用规章制度。及时记录药物使用情况,并登记造册。
陈孝贵,徐佩松,祝平,金袭,赵传蕴:针对各科室情况确切有效的执行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及时向药剂科反映本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李勇:向本院临床科室提供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寿县中医医院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十五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多省已发文明确
7月25日,国办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67号。
67号文中就提出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查房、分级护理、手术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安全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
随后不少省份都跟进发文。201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2021年1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1〕181号。
2021年1月22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1〕4号 。
豫政办〔2021〕4号提出,到2021年,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大幅下降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近5年的全国范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和平均费用呈下降趋势。
笔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出版的《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中了解到:
从到2021年,全国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7.3%下降到39.1%;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9.4%下降到9.4%;
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比例从19.7%下降到11.3%,人均抗菌药品费用呈现递减趋势。
多地基层抗菌药物限制使用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发布的2021年12月《北京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公示》显示:
北京家圆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第(一)项相关规定,被警告、罚款10000元。
除北京外,2021年3月,四川成都市就因“擅自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处罚了6家诊所,最高罚款近两万,并且市卫计委将行政处罚在卫生官网上进行了公示。
江苏则规定7类抗生素村卫生室不得采购。从2021年4月开始,按照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规定,村卫生室不允许采购以下抗生素:
阿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除基层外,据媒体报道,根据《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广东将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16.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十六
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我院门急诊处方50 647张, 其中使用抗菌药物9471张,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药品说明书, 公开发表的国内文献、药物书籍, 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归纳、分类、统计并加以分析讨论。
2 结果
50 647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9471张, 占抽查处方的18.7%, 合理处方9367张, 合格率为98.9%, 不合理处方104张, 占1.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 不合理处方见表2。
3 分析与讨论
3.1 选药不合理
选药不合理处方50张, 占不合理处方的48.1%, 未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26张, 占不合理处方的25.0%。此两类不合理处方均为上呼吸道感染, 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 违反了三甲医院规定的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原则, 同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大多由病毒所致, 病程有自限性, 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少数患者为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可予以抗菌治疗, 但此类感染主要病原菌为A组β溶血链球菌, 少数为C组或G组β溶血链球菌, 青霉素应为首选, 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或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 而不应选第3代头孢菌素。腹泻、呕吐、肠炎可静脉滴注第3代头孢菌素。非感染性腹泻使用抗生素无任何效果, 反而增加胃肠道不适, 因头孢菌素进入机体后抑制肠道正常菌群, 易导致菌群失调, 并损伤肠黏膜屏障, 破坏肠黏膜分泌及吸收功能, 使肠细胞分泌功能亢进, 使腹泻加剧, 且第3代头孢菌素所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腹泻程度重于第2代[2]。
3.2 剂量不合理
(1) 头孢西丁3g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该药半衰期短, 无抗菌后效应, 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应每天2次给药。 (2) 阿奇霉素0.25g, 阿奇霉素半衰期长, 并有抗菌后效应, 每天1次有效, 量大增加毒性。
3.3 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超量
《处方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 门诊处方不得超过7d用量, 急诊处方不得超过3d用量。本文超7d量门诊处方17张, 超3d量急诊处方3张。如子宫内膜炎, 处方:克拉霉素缓释胶囊14d量;支原体感染, 处方:克拉霉素缓释胶囊21d量;气管炎, 急诊处方:注射用头孢曲松5d量。以上处方均违反了《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诊断明确7 d用药需观察治疗效果或根据病情变化改药、停药或调整药, 用药时间过长会增加不良反应。急诊用药以缓解症状为主, 不宜多给药, 否则不利于观察病情变化, 不利于诊断, 尤其是需进行药敏试验确定选用抗菌药物者更不应多开药[3]。
我院2012年门急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结果显示, 抗菌药物使用处方9471张, 占抽查处方的18.7%, 使用比例达到国家≤20%的标准, 其中合理处方9367张, 占98.9%, 不合理处方104张, 占1.1%。较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的4%明显下降, 不合理情况基本消灭了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的现象, 但仍存在少数不合理现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需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鲁琼.小儿头孢菌素相关性腹泻64例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07, 15 (10) :820.
[2] 汪文颖.开展目标性监测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6) :87-88.
【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抗菌药物临床医师处方权限管理措施06-29
抗菌药物专项处方医嘱点评模式的建立与应用10-06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措施08-17
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09-05
抗菌药物分类管理记录01-17
抗菌药物信息管理系统09-03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AMS11-27
最新抗菌药物试卷07-01
抗菌药物季度分析12-06
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