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前的讲话

2024-11-14

新教师培训前的讲话(7篇)

1.新教师培训前的讲话 篇一

新教师培训讲话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坐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刚才几位教研员讲了一些作业备课的要求,那我就侧重数学学科,和在座的的新老师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步入教育这一行业,是你们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是你们职业生涯的起点。刚踏出求学的校门,相信你们都是豪情壮志、踌躇满怀,想在教育大潮中一显身手。但是,老师们也要知道,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她是一种在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显精神的工作。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你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然,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成长、发展机遇。那么如何去抓住机遇,成功地迎接挑战,让自己快速地成长呢?在这里,我想和在座的的新老师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要转变角色,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首先是角色的转变。在生活中,你们可能扮演着儿女、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不同的角色。在学生时代,你们是学生的角色;但是从今天起,我们的工件性质与职业定位赋予你们另一种角色------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是我们的岗位角色。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有这种角色意识,要时刻想到我是一名教师。至于是否光荣,要看我们怎么去做。

其次是环境的适应。你们已经习惯于学生生活,已习惯于按自己是一个学生的身份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但现在的身份及所处的对象不同了,所以就得尽快适应,我想起码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要处理好个人生活习惯与学校制度的关系。在学生时代,任务比较单纯,尽管我相信大家的自我管理能力都会是比较强的,但那是处于学生的被管理身份,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可能会有较大的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但现在不同了,你既是被管理者,要受管理于学校领导及上级教育部门;同时你又是管理者,要管理你的学生。所以要尽快熟悉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时间制度、常规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调整一些与学校规章不一致的个人习惯,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2、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要面向全体,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引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尊重了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所以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多重角色关系,其实也是对教师的角色要求: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师生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要富有爱心,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要满怀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爱满天下”的情操。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会沟通、能交心,要融洽、具有亲和力。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第六、教师是心理辅导者。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要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要尊重同事、虚心求教。大家知道,虚心是一种美德,是交朋友、处同事的有效方法。我很清楚刚从学校毕业的你们,是具备扎实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很多新老师是一专多能的,并且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但是,前辈们具备丰富的、有价值的工作经验,是新老师少走弯路的最有益、最直接的桥梁。所以要主动与同事交流探讨,互通工作方法,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二、要明确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师德素养。“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陶行知。所以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实质,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从古到今,社会敬重教师,主要是源于对师德的敬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师德这一永恒主题又有了新的要求,新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两种意识:一是奉献意识,课程改革是一项需要教师奉献的工程,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升华自我、成就自我的工程。二是责任意识。教师应当是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敢于负责任、能够负责任的人。

2、业务素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表达能力、感召能力、应变能力。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该是: 底部宽厚--与时俱进,知识不断综合化,知识面不断拓宽。

中部坚挺--“两条腿都要硬”,“为师任教”的基本功由T字形演变成+字形。顶部开放--逐步演变为“具有开放的心态、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良好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成长的几个阶段:新手教师——称职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

新手向称职——成长的重点在于将专业知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物化为教学行为,重在教学实践的回顾、反思、总结,尽快基本把握教学规律。

成长途径:自主阅读、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开公开课、集体备课、在校内师徒结对、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日志等。

读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是成长的的关键,课例研讨是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下面我着重谈谈如何备课: 要“先备大课,再备小课”。

首先要备大课:即通读教材、领会课标、掌握教学目标。

通读教材: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

研读课标:(2011版)数学课标: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我们都要熟练的掌握、准确的把握。第一部分:前言部分。

1、什么是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观的变化:数学是科学 研究对象:数、形。

2、课程性质: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

3、课程基本理念:(从3句变2句)

核心理念: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课程标准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技术应用,这五个方面来阐述。(1)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什么是数学课最需要的事:兴趣、思考、习惯、方法。

(3)数学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交流合作的过程。

(4)教师主导如何发挥:在于有价值地引导。(5)学习评价:过程与结果等同重要。

(6)信息技术: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学段划分

(二)课程目标

了解——知道、初步认识 理解——认识、会 掌握——能 应用——证明

(三)课程内容 核心概念:

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模型思考、创新意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获得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

2、增强能力(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部分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各个学段要求不一。其次要备小课:即备一个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来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三维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来表述; 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来表述。知识点目标: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关键: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学习过程设计:

设计理念:教学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建构经验的过程。课堂活动方式要从“教师传递”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为此,我们每位新教师都必需在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中,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恰当扮演自己的角色;要创设“自主探究空间、交流协作空间、知识建构空间”。要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模式:

协作学习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帮助。讨论交流模式:提出问题、分组谈论、形成结果、交流反馈、总结归纳。自学辅导模式:提出要求、分组自学、自学提问、讨论交流、答疑讲解、自我练习。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教师要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教师要进行目标导向:引导学生弄清:我们要到哪里、路改该怎么走、我们走到哪里了。努力将数学课堂变为“思考的、有趣的、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现实的数学课堂” 所以说,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思想、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听课评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汲取大量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课改信息,发现积累总结典型经验。

在评课的过程中相互传播相关的前沿信息、课改理念与优秀教学经验,在彼此交流中分享成果,在思维碰撞中提升教育智慧。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可以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一位哲人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同时,新教师还需练好教学基本功,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要不断提高组织教学内容与教育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反思总结的能力等。

最后,我想用“六个要”与刚步入教坛的新老师们共勉:

一、对教育要有理想主义;

二、对学校要有主人意识;

三、对工作要有敬业精神;

四、对治学要有严谨的态度;

五、对学生要有人文情怀;

六、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

老师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培训交流,能增强大家的职业意识,帮助大家尽快进入教师角色,适应岗位需求,用最短的时间站稳讲台,尽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能用新的理念,育未来人,为未来育人,为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2.新教师培训前的讲话 篇二

一、新教师队伍现状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教师数量稳步提升。每年, 有很多的新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的行列。如宁波市北仑区, 2008年招聘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221人, 2009年有190人, 全部是应届大学毕业生。通过对新教师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具有的一些特点。

(一) 接受过高等教育, 学历普遍高于《教师法》规定的要求

高校的扩招抬高了中小学教师入职的原始学历。《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但现在, 各地在招聘教师过程中普遍抬高了门槛, 要求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条件是大专及以上, 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如宁波市北仑区2009年招聘农村教师的公告就要求:“小学教师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 初中教师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要求专业对口或相近。”近两年北仑区小学新教师的学历都是大专或本科, 中学新教师都是本科或硕士, 甚至还有博士。

(二) 面试成绩优异, 综合素质强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素质, 各地普遍采用考试的形式招聘新教师。而根据报名人数看, 竞聘教师岗位竞争异常激烈。群雄竞争强者胜, 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新教师无疑是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因为各地在教师招聘过程中, 基本采用笔试加面试的形式进行。笔试中脱颖而出的都是专业知识中的强者;而在面试中击败竞争对手更是强者中的强者。

(三) 80后占主流, 独生子女多

从年龄上看, 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中, 大专、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是80后的, 而且独生子女较多。如北仑区2009年招聘的77名中小学特岗教师中, 独生子女有65人, 占84%。这些新教师身体素质好, 容易接受新事物, 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 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但也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缺陷, 如较任性、人际交往差、缺乏耐心和宽容等。

二、新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新课程改革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不再适应当前的课堂教学需要, 因此新教师必须注重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 新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在心灵交流中, 道德的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育者的崇高品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可以说, 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 没有它, 教育就失去了应有之义。高尚的师德至少具有两种基本内涵:爱心和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胡锦涛在200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高尚的师德, 是对学生最主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 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 新教师要爱岗敬业

所谓敬业, 就是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 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把职业当做事业对待, 才会树立为事业而献身的思想。尽心尽力, 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勤探索, 既要受得住万般寂寞, 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 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自觉自愿地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不计个人名利和得失, 奉献社会而不求回报。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天的教师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 教育事业也并非世外桃源。社会的变革、名利的诱惑、多元的观念、浮躁的心态都会对教师产生深刻影响, 带来种种考验。

(三) 新教师要增补教育素养

所谓“教育素养”, 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优秀素养。之所以说要“增补”, 是因为上述素养未能在一部分已经在岗和即将上岗的教师们身上很好地体现, 甚至某些方面可能还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比如家教盛行、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敬业精神衰减、使命感降低、学习习惯差等。为此, 新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包括正确的质量观 (全面发展有特长) 、人才观 (凡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都是人才) 、教学观 (重在发展学生能力) ;应该具有较高的教书育人能力, 如组织协调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如轻松愉快的心境、平静幽默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毅力等;应该有宽容包容之心,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 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 不论其大小, 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 不论其清浊, 故大海浩瀚无涯。”

三、加强新教师培训的基本举措

古往今来, 没有一个职业承载的历史责任能与教师相比。这是因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教师手中。江泽民同志有句名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温家宝总理也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 教育好坏在于教师。”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数量充足, 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必须从新教师抓起。

新教师走上岗位之前, 需要加强启蒙教育, 即入职培训。入职培训的目的是指导新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性技能。入职培训得当, 新教师就能迅速进入角色, 反之, 就会影响其今后的专业发展道路。近年来, 北仑区在新教师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 逐渐完善新教师培训体系,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提高校长的新教师培训意识

新教师能否得到迅速成长, 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校长要关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培训, 才能建设好学校教师队伍。一流的师资是取得一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一些有经验的校长认为:学校要靠老教师看家, 中年教师当家, 更要靠青年教师发家。所以校长要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要给青年教师多一份关爱和赏识, 少一点权威和严厉;要大胆使用、合理使用、爱护使用青年教师, 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在岗位上大显身手。北仑区在每年的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都强调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校本培训引领新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 使之在改革实践中锻炼成长。

(二) 各部门联合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

每年新教师上岗之前, 北仑区都要组织教育管理部门、教研室、师训机构、学校对新教师进行一体化培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新教师试用期的考核, 教研室具体指导新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能力, 师训机构负责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 学校负责新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各部门各负其责但不各行其是, 相互之间经常性开展合作和沟通。如新教师上岗培训就是由人事科、教研室、师训机构合作完成。同时, 教研室、师训机构经常深入到各学校进行指导。

(三) 注重多种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

新教师培训要避免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80后新教师通常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勇于创造和创新, 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培训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严重阻碍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为提高培训效果, 使新教师真正能学以致用, 北仑区师训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学校, 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一是点与面相结合。每年暑期进行新教师上岗培训, 引导全体新教师初步认识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 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新教师走上学校的各个工作岗位后, 指定一到二名老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二是高与低相结合。教研室、师训机构在一年内会定期安排层次较高的培训, 如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学校则定期组织层次较低的学习活动, 如读书会、周工作会、家访等。三是长与短相结合。时间长的培训有一周左右的集中培训、分阶段进行的主题式校本研训等;时间短的培训有课间学习与交流、不定期的示范课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教师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 采用一年试用期制度, 激励新教师在短期内迅速成长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 进入教育系统工作的新教师, 必须接受120课时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北仑区以此为依据, 于2001年开始实施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考核制度, 对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作了具体的规定。新教师集中培训安排在新教师上岗前 (每年8月份) 进行, 培训时间为一周 (40学时) , 培训内容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与现状、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教育行政法规、中小学教研科研介绍、教材教法研究等为主。集中培训结束后, 新教师在试用期一年内要按《宁波市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考核登记表》所规定内容, 完成各项考核指标。集中培训具体由区教师培训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后的各项培训内容, 主要在教师任职学校内开展, 并由区教研室和教师任职学校经常性地进行指导。任职学校安排任课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 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试用期培训合格, 发给《中 (小) 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合格证书》。

3.新形势下新教师培训的思考 篇三

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注重教师队伍的数量扩展与质量提高一直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质量不断提高、结构相对合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然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创新(包括教师培训)在切实改进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仍显得滞后,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与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对于面对新课程的新教师来说,如何开创更加有利于他们专业成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是当前改革教师教育和探索教师培训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新教师队伍现状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师数量稳步提升。每年,有很多的新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的行列。如宁波市北仑区,2008年招聘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221人,2009年有190人,全部是应届大学毕业生。通过对新教师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具有的一些特点。

(一)接受过高等教育,学历普遍高于《教师法》规定的要求

高校的扩招抬高了中小学教师入职的原始学历。《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但现在,各地在招聘教师过程中普遍抬高了门槛,要求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条件是大专及以上,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如宁波市北仑区2009年招聘农村教师的公告就要求:“小学教师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初中教师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要求专业对口或相近。”近两年北仑区小学新教师的学历都是大专或本科,中学新教师都是本科或硕士,甚至还有博士。

(二)面试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强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素质,各地普遍采用考试的形式招聘新教师。而根据报名人数看,竞聘教师岗位竞争异常激烈。群雄竞争强者胜,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新教师无疑是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因为各地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基本采用笔试加面试的形式进行。笔试中脱颖而出的都是专业知识中的强者;而在面试中击败竞争对手更是强者中的强者。

(三)80后占主流,独生子女多

从年龄上看,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中,大专、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是80后的,而且独生子女较多。如北仑区2009年招聘的77名中小学特岗教师中,独生子女有65人,占84%。这些新教师身体素质好,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但也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缺陷,如较任性、人际交往差、缺乏耐心和宽容等。

二、新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新课程改革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不再适应当前的课堂教学需要,因此新教师必须注重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新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心灵交流中,道德的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育者的崇高品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可以说,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没有它,教育就失去了应有之义。高尚的师德至少具有两种基本内涵:爱心和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胡锦涛在200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主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新教师要爱岗敬业

所谓敬业,就是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职业当做事业对待,才会树立为事业而献身的思想。尽心尽力,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勤探索,既要受得住万般寂寞,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自觉自愿地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不计个人名利和得失,奉献社会而不求回报。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天的教师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教育事业也并非世外桃源。社会的变革、名利的诱惑、多元的观念、浮躁的心态都会对教师产生深刻影响,带来种种考验。

(三)新教师要增补教育素养

所谓“教育素养”,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优秀素养。之所以说要“增补”,是因为上述素养未能在一部分已经在岗和即将上岗的教师们身上很好地体现,甚至某些方面可能还出现了重大的问题,比如家教盛行、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敬业精神衰减、使命感降低、学习习惯差等。为此,新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正确的质量观(全面发展有特长)、人才观(凡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都是人才)、教学观(重在发展学生能力);应该具有较高的教书育人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轻松愉快的心境、平静幽默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毅力等;应该有宽容包容之心,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

三、加强新教师培训的基本举措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职业承载的历史责任能与教师相比。这是因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教师手中。江泽民同志有句名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温家宝总理也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数量充足,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必须从新教师抓起。

新教师走上岗位之前,需要加强启蒙教育,即入职培训。入职培训的目的是指导新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现象和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性技能。入职培训得当,新教师就能迅速进入角色,反之,就会影响其今后的专业发展道路。近年来,北仑区在新教师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逐渐完善新教师培训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校长的新教师培训意识

新教师能否得到迅速成长,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校长要关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培训,才能建设好学校教师队伍。一流的师资是取得一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一些有经验的校长认为:学校要靠老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更要靠青年教师发家。所以校长要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要给青年教师多一份关爱和赏识,少一点权威和严厉;要大胆使用、合理使用、爱护使用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岗位上大显身手。北仑区在每年的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都强调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培训引领新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使之在改革实践中锻炼成长。

(二)各部门联合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

每年新教师上岗之前,北仑区都要组织教育管理部门、教研室、师训机构、学校对新教师进行一体化培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新教师试用期的考核,教研室具体指导新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能力,师训机构负责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学校负责新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各部门各负其责但不各行其是,相互之间经常性开展合作和沟通。如新教师上岗培训就是由人事科、教研室、师训机构合作完成。同时,教研室、师训机构经常深入到各学校进行指导。

(三)注重多种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

新教师培训要避免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80后新教师通常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勇于创造和创新,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培训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为提高培训效果,使新教师真正能学以致用,北仑区师训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学校,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一是点与面相结合。每年暑期进行新教师上岗培训,引导全体新教师初步认识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新教师走上学校的各个工作岗位后,指定一到二名老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二是高与低相结合。教研室、师训机构在一年内会定期安排层次较高的培训,如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学校则定期组织层次较低的学习活动,如读书会、周工作会、家访等。三是长与短相结合。时间长的培训有一周左右的集中培训、分阶段进行的主题式校本研训等;时间短的培训有课间学习与交流、不定期的示范课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教师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采用一年试用期制度,激励新教师在短期内迅速成长

4.在新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定稿) 篇四

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我们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应该要真心实意热爱教育这项事业,永不为外物所动。我们所在的学校尽管生活清苦,但我们应以为国分忧为荣,以为民吃苦为乐,情系祖国未来,心付颗颗童心,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表达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

二、教师应该履行职责,乐教敬业,有崇高的责任心

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当前我们至少面临两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我们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牢固地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尽职尽责为育人。一要抓好德育工作,教会学生做人。现在都讲“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绝不是放松管理,加强管理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二要抓好教学工作,让学生成才。我们必须担当起教育质量的责任来,增强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会潜心钻研教材,千方百计地创造优质课,高效率完成课堂40分钟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自然会高。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二是社会责任。现在,人民群众更加重视和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了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许多人甚至把自己的成功只看作成功的一半,把子女的成功看作另一半。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些家庭特别是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为了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几乎倾其所有,从小学就陪读。可以说,教育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更连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学校,寄托给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三、教师应该为人师表,热爱每一个学生,做到无私奉献

古人说: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国之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我们应该意识到人民教师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恪守人民教师的道德准则。首先,作为人民教师,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中小学教师“九不准”,切实增强我们的履职意识,着力解决我们少数教师履职意识淡泊,只讲工资,不讲职责的问题。要正确理解履职与待遇的关系,学生利益与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从思想深处意识到不遵守工作纪律,上班迟到、早退,缺勤;不尽职尽责完成备教改等基本教学任务;不提高教育质量是严重失职,愧对广大人民群众。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下,要保持住教坛这一片净土,就必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弘扬教师的浩然正气,静心自律,为人师表,以德育人。其次,要倾注爱心。教师是一个需要爱心和奉献的职业,教师对学生的爱如同太阳给地球的爱,春雨给庄稼的爱,自然予人类的爱。我们要用爱心呵护一颗颗稚嫩的心灵,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弟妹,尊重和理解他们,保护他们的人格、自尊与自由,引导他们全面和谐发展。要通过不断努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美人格的形成。我们一定要以赤诚的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绝不会欢迎他。第三,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如班级中有人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想学习,像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的要给予充分肯定或用点头微笑加以鼓励;当一些差生回答问题暂有困难时,用“不要急,想一想,相信你能回答好。”给予激励,不能用“猪脑袋”等恶语中伤,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往往教师的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将改变着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我们无论在道德修养还是在教学行为上都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到社会尊敬的名师。

四、教师应该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

教师永远是学生的效仿的偶像,教师只有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因此,教师从跨入教坛的第一天起,就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从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着装得体,不穿拖鞋、短裤进入课堂;语言规范,不讲脏话,不讽刺、挖苦学生;举止文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为人正派,不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学生家长的馈赠和吃请,将《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和“巢湖市中小学教师九不准”植根于思想深处,落实到言行之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担当起学生的偶像。

5.新教师培训前的讲话 篇五

林莹

不知不觉我已经工作快一年了,记得刚当老师的时候,我有多么的手足无措,想着如何去组织管理一个班级,学生需要什么,我要提供给学生什么东西。可以说,虽然,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却如一只无头苍蝇,不知从何做起。

经过将近一年的新教师培训,一下子让我有了信心,因为他给了我一种方向,给我引了一条路。以使我渐渐清楚应该如何使用交通工具,怎么样完成这段旅行。新教师培训分为两学期进行,第一学期进修学校的领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很多学习机会,请各个学校的名师来给我们上讲座,讲的都是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的宝贵经验,让我深受启发,并适当采取了他们的一些方法,实践起来大有成效。记得培训刚开始时,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让我一下子增加了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喜爱。她讲到了做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孩子的培养工作,首先要具备的是爱心。有了爱心,才会对学生产生耐心,耐心地去了解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喜欢他们。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够和谐地相处,以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做的工作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这些都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特别关爱后进生,对他们采取最多的是鼓励,并且要对症下药。从他们喜欢的、擅长的地方入手,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要耐心的对待他们。看着魏洁老师脸上露出无比自豪的表情的时候,我的心底在想我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让我为之自豪的学生。讲座不仅讲到了如何教好学生,也讲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觉得非常有道理。教师刚入教,首先进入适应期,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都不成熟,这段时间确实得勤奋刻苦。我们还年轻,我们要为教育事业奉献微薄的力量。接着进入发展期,这是一个矛盾不断爆发的时期,我们在教育事业奋斗,一定会碰到许多的困难,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之后通过努力不断解决问题,人才会成长起来。然后,会过渡到成熟期。在接着进入高原期,这时人很难再发展,会出现停滞现象,但如果不断努力,就会达到突破。再者,也非常人体能够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让我不再彷徨,因为每一份职业都有它的成长过程。

第二学期,注重了教师的教学方面的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各位专家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 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

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作为新教师,我们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理论水平低,对自己的工作不善于总结归纳,现在,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坚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并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认识到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新时期的教育家。

了解了国内外基础教育的现状,尤其是了解到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基础教育现状,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差距,如教材的陈旧、方法的古板、对学生统得过死等弊端,增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感,更加坚定了以培养祖国所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信心。

6.新教师培训前的讲话 篇六

【案例二】吴先生的儿子刚上小学, 开学前, 班主任老师来家访。一看儿子的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 吴先生全家都急得不得了, 到处托人、找关系, 千方百计想把儿子转去老教师带的班。“一个年级共有6个班, 就我儿子班是年轻老师当班主任, 以后怎么跟其他班的孩子比啊?”吴先生觉得, 眼前的这个80后女老师自己都像没长大的孩子, 肯定不如老教师有经验、有责任心。一学期后, 吴先生的儿子就转学去了一所民办小学。而像吴先生这样想把孩子送到老教师班里的家长,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遇到过。 (搜狐新闻网)

80后新教师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教师。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80后新教师遭遇了信任危机。人们普遍认为这一代人中独生子女多, 娇生惯养、不负责任、以个人为中心, 所以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对80后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能否担当起教育90后学生的重任, 存在怀疑。因此, 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对80后新教师进行深度的了解和研究, 适时调整培训策略, 针对80后新教师的时代特点、生存状态、个性品质开展培训活动, 使他们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崭新的富有朝气的生力军。

一、透视80后新教师的特点

(一) 知识素养:知识面广而新

80后教师生长在信息爆炸性发展的年代, 网络及其他各类媒体的信息使他们的知识素养呈现出与60后、70后教师完全不同的特点, 那就是知识面广而新。他们除了在大学里学习系统课程知识外, 更大量的知识是从网络和媒体中接受。他们能够熟练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 与互联网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总是和这个世界保持着同步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 80后新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更加顺畅, 更能领会学生的思想和观念, 更受90后学生欢迎。但网络时代也带给80后新教师在知识接受上的一些负面影响, 如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浅尝辄止, 读书不求甚解, 过分依赖于互联网, 养成“谷歌一下”“百度一下”的习惯, 有的新教师懒得读纸质文字, 因为“网上啥都有”。

(二) 思维能力: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80后新教师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历程, 却经历了太多的变革, 改革开放, 尝试素质教育, 高考改革 (自费) , 人事制度的改革 (双向选择) ……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他们不得不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社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教育教学界的新理念、新思潮, 他们也更愿意关注和实践, 如多媒体教学、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等。他们又具有年轻人普遍具有的特点, 富有朝气, 精力充沛。

(三) 情绪状态:热情而富有亲和力

80后新教师刚走出大学校门, 还带着较浓的学生气, 他们血气方刚, 热情而富有朝气, 对孩子们来说, 他们显得更有亲和力。因此, 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 更容易与学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但是, 某些家长则认为, 80后新教师和学生走得太近, 就像大孩子和小孩子的关系, 失去了教师的威严, 会导致管理失控、教学失范。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 80后新教师缺少爱心、耐心、责任心, 缺少对生命的关怀意识。于是, 80后新教师普遍遭遇信任危机。

另外, 不少80后新教师存在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大多数新教师必然分配到乡下, 有一部分新教师甚至分配到一些边远山区。从热闹喧嚣的大城市到偏僻闭塞的边远山区, 对于新教师来说, 必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焦灼于何时能进城调动, 困惑于所处的现实处境, 在困惑中求生存求发展。

(四) 个性品质:敢于怀疑, 富有挑战精神

不断变化的社会也培养了80后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精神。他们从来不是“俯首帖耳”全盘继承的一代,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 不喜欢拘泥于成规, 会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课堂的学习秩序。比如, 他们在评价学生时敢于创新, 敢于采用五花八门的评价方式。他们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大的, 中考、高考、就业, 每一个关口都充满了白热化的竞争, 因此, 他们不惧怕挑战, 敢于挑战, 他们有张扬的个性、不羁的言行。我们在开展参与式培训时, 从招贴画汇报和点评两个环节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他们自告奋勇要求担任汇报员和点评员, 而且举止大方, 口齿清楚, 表达流利。同样是参与式培训, 相比之下新校长上岗培训和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在思维敏捷、语言的表现力等方面稍显逊色。

二、从80后教师特点审视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教师培训师训机构中起骨干支柱作用的多为60后教师, 少部分为50后或70后教师。由于阅历、精力等多种因素, 60后教师承担着新教师培训的策划、组织、上课的主要职责。各类师训机构都在探索若干师训的新范式, 在培训内容和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但多数培训仍然沿袭此前学历教育中早已形成的一统化的师训范式。如此因循守旧的师训范式遇上个性鲜明、思维敏捷、主体意识强烈的新教师, 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

(一) 培训内容与新教师的生存状态相脱节, 漠视新教师的生存状态

当前新教师多分配到农村边远山区, 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交通不便, 生源相对较差, 文化娱乐生活较为贫乏。这些生活在信息时代里的新教师, 尽情享受过大学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娱乐氛围, 习惯了父母的羽翼为之遮风挡雨, 他们对于如此闭塞的农村环境、落后的教学条件, 从心理上到物质生活上都无法很快适应, 必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新教师培训中, 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他们非常焦虑于进城调动。有一位新教师问, 怎样才能调进城区学校。当我们告诉他新教师必须在农村任教6年之后才能参加进城考试, 而且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时, 他脸上显出沮丧神情, 觉得人生已没有希望了。教师培训机构必须针对新教师的这一生存状态、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引导其产生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帮助其认清生活的真谛, 直面生活的现实, 正确对待物质享受, 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平和的心态, 立足山区, 去发现、挖掘、创造农村教育的非凡价值, 激励他们的职业意志力, 把艰苦的条件作为事业成功的磨刀石, 打造出作为教师的闪闪发光的生命价值。

(二) 开展极端道德完美主义教育, 忽视教师生命的需要

当前教师培训机构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 师德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内容。但在我们的师德教育中, 请来作报告的多是“燃烧自己, 照亮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有着忘我、忘家献身精神的师德标兵和楷模。如此师德培训遵循的是极端道德完美主义, 忽视教师个体生命的需要。教师, 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普通的人, 他们需要一定的物质享受, 他们是食人间烟火的人, 他们也应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但我们的师德教育总是想把教师培养成圣人, 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因为它漠视生命。那些一心扑在教学上, 不顾家中病危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儿女、年迈无人照顾的父母的教师, 其伦理的出发点就值得怀疑, 其生命价值观更令人怀疑。为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而漠视家人生命、自己生命的教师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的, 他所唯一敬畏的是学生的成绩、领导的表彰, 他所崇尚的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但是, 在我们的师德培训中, 这样的楷模教师总是座上嘉宾, 在台上侃侃而谈。我们在进行师德培训时, 一方面要杜绝如此不人道的师德培训, 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到新教师的道德需要和动机, 不能对新教师提出不适当的过高过急的要求。

(三) 忽视80新教师的时代特点、个性特点, 采取一统化的师训模式

当前师训机构在培训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结业考核方面, 已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式, 年复一年沿袭下来, 基本不变, 完全忽视作为培训对象的“人”已经完全不同, 忽视80后新教师特定的时代背景, 忽视新教师作为“人”的特殊性、差异性、发展性, 在实施培训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上, 偏重于机械传授、定量指标, 从而导致新教师在培训中只能扮演被动的受训者的角色。这种“病变而药不变”的做法势必影响培训效果。

(四) 忽视80后新教师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力, 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轻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也是“让他人具有智慧”的专业人员。80后新教师已基本具备作为教师应有的复述性知识, 也掌握了一定的应用性知识, 他们缺少的是实践性知识和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因此新教师培训, 应着力于使新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 尽可能搭建平台, 引导他们在培训活动中发挥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力, 去生成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智慧。但是, 当前的新教师培训中, 对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着力较少, 因为这样的培训活动所花的精力更多, 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见效则相对较慢。但教育是一项缓慢的工程, 师训也一样, 尤其是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 更要有“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的培养心理准备。

三、基于80后教师特点的新教师培训策略探索

“师本”是师训机构实施培训时必须遵循的理念。在新教师培训中, 师训机构要做到眼中有“新教师”, 在设计培训方案、选择培训模块和模式时, 必须基于80后新教师的普遍个性品质、学识特性、生存状态等, 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度调整培训方案和实施方法, 最终使新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教育激情。

(一) 要实现培训教师的角色转变

当前的教师培训中, 教师培训师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以往的培训中, 我们所请的培训教师或为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名师, 或为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 或为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往往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 或进行系统知识的讲授, 或进行经验的传授。在讲座式培训中培训者是权威, 是信息提供者, 是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 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参培教师是信息和命令的接受者, 是受训者。如此,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是一种单向传递等级分明的师生关系。而在课例研究、论坛沙龙、参与式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中,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培训者从“神坛”上走下来, 成了参训教师的“协作者”“合作者”, 与他们一起学习研究、共同提高;参训教师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要创作者, 是非常丰富的培训资源, 是培训者的“合作伙伴”。这样,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互馈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 作为师训机构的培训师必须及时调整心态, 实现角色的转变。

(二) 采用多样化培训模式, 提高新教师培训的参与度

受学历教育影响, 当前的师训机构多采用听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介绍之类的集会式培训, 培训现场多为秧田式位置摆布, 学员只需要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即可, 不用动脑, 缺少体验, 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的状态。这样的培训无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力, 因此, 我们在选用培训模式时, 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情商的培养还是课例诊断研讨, 都可以引进多种培训方式, 如参与式培训、外出考察、课堂观摩、论坛沙龙、远程网络培训等等。

参与式培训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 共同承担责任, 受训教师不再是只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 而是主动学习者。小组研讨式是参与式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 澄清观点和认识,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训模式重视新教师身上蕴藏着的非直观、非显性的巨大的精神资源, 包括新教师日常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历和体验、教学感情和问题意识;培训的内容以新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为切入点, 真正做到以新教师为本, 解决新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训活动中受训教师的思考、研讨贯穿始终, 在思考和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受训新教师的思考力、影响力和表达力。

不少新教师分配在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 教学任务重, 有的还是包班, 因此新教师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针对这一特点, 师训机构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远程网络课程, 通过网络开展培训, 并逐步建立合理规范的网络培训考核制度。

(三) 要着力于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情绪动力——情商和创新能力

80后新教师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抗挫能力相对较弱, 生命关怀意识相对淡薄, 因此, 选择培训模块时, 要注重设置有利于培养新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生命关怀意识、环境适应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课程。比如, 可以开展各类情商培训。教师情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 具体体现为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对他人情绪的体察感受理解能力、人际交往沟通合作能力。鉴于80后新教师在气质、品性、情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 尤其需要开展情商培训。通过情商培训, 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体察和利用他人的情绪, 使他们从依赖外在规范强制的示范作用和由职业良心义务从教的层面, 转到用情商素质自觉地管理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上来。

(四) 要关注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课堂教学实践智慧。

7.新教师培训前的讲话 篇七

一、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

培训内容通识性知识较多,专业性知识较少;理论性知识较多,实用性知识较少;陈述性知识较多,操作性知识较少;关注教师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较多,关注作为个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较少。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即使有一点所谓的“互动”方式,也只是培训过程中的点缀,培训存在着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很难在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上发挥作用。“一言堂”的注入式讲授现象比较普遍,参与式或研训结合的培训较少。

(二)培训忽视新教师的主体性

表面上看,新教师是培训的主体,新教师参加到培训过程中,是各种培训活动的参与者,但实际上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形式,培训者忽视了新教师的主体性。制订计划时,培训要达到什么目的、确定哪些培训内容、采取什么形式,都很少或没有关注新教师的心声和需求;实施计划时,参加培训的新教师没有选择培训者、培训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地点等的机会;培训计划完成后,培训过程实施得怎样、培训效果如何,新教师没有发言和参与评价的权利。整个培训过程中,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大一统的集体教学形式、单调沉闷的授受方式以及完全依靠制度约束的缺乏人情味的管理,决定了新教师只有被动接受培训的份,没有主动选择、参与、实践、体验、创新的权。培训工作忽视了新教师的主体性,忽视了新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和能力的激发与利用,没有新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新教师的自主配合和接纳,培训必然是低效的。

(三)培训资源供给与新教师需求不协调

首先是师资方面,我市新教师培训的师资虽然包括高校的专家、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等,可新教师培训往往缺少连续性,培训工作结束后,新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却难以向专家型教师请教,尤其是农村及山区教师。其次是网络资源的缺乏,新教师只有在学习、研究、实践中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利用网络资源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跨越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专业化培训,而我们缺少这样的资源。

(四)培训时间与新教师工作的冲突

一些学校,新教师往往担负起比一般教师更多的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每天都非常辛苦,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工学矛盾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思考、研究与实践,我们借助于“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开展了B—Learning的培训模式。

二、B—Learning的含义及其用于新教师培训的思想

B—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B—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

从B—Learning的含义可以看出,B—Learning在新教师培训中能起到三方面作用。第一,重视实践活动。美国学者杜威强调“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新教师培训中,从实践中学的方法是个重要的方法。传统的教师培训,经常是让教师学习一些教学理论知识,有时举一些案例,有时没有案例。作为新教师培训,传统的方法无法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培训的内容。而让他们在“做中学”,他们会在“做”中知道怎样去“做”。第二,凸显新教师的主体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新教师有更大的空间来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传统的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主的学习模式。B—Learning给教师提供的是先进灵活地学习模式和前沿的资讯知识以及技能状态。除了传统教育下培训师的督学外,新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积极主动的心态,灵活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主动参与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可以激发新教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便于知识、信息共享,使新教师获得即时帮助。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经验,分析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因素,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个人的实现目标和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习结果评价自己达到的水平,找出自己的差距,加强薄弱环节,巩固已知内容,真正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是B—Learning培训模式的后盾

B—Learning培训模式综合了传统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技术,并培养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因此,新教师的培训模式也从过去的集中学习课程、听讲座报告等,逐步转变为在职培训、个人的参与与教师间的合作、学校与大学合作、远程学习与互动交流等模式。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上述目标,促进新教师之间、新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新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充分交流和资源共享,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B—Learning新教师培训模式已成为目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比较好的技术条件支持,“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正是为永康的教师提供了集教师专业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和反思环境、教师远程交流环境和教学实践模拟环境于一体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平台。平台主要包括主题社区、个人工作室、协作备课、知识中心、交互问答、教育科研、师德师风等模块。

(一)主题社区

主题社区包括通知与公告、主题沙龙、读书报告、视频课堂、资源推荐、任务区、普通讨论区、交互问答、即时讨论区等板块,为“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核心,它为培训者组织教师专业培训、交流活动以及学员的各种活动提供了支持。“主题”可以是配合某一培训设立的题目,可以是配合某一学科或学科的一部分临时设立的题目,可以是针对教师日常工作的题目,也可以是理论探讨题目或者教师们感兴趣的任何题目,如“2008届中小学新教师”“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提高班”“初中英语青年教师提高班”等。“主题活动”是通过活动的命题、设立、开展、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等产生应用联系。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人员可以利用网上网下的资源和交流工具,活动的轨迹将得到记录,作为统计、总结和评价的依据之一,并且可以由此产生新的资源。本系统的主题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共同活动,主要用于参加活动人数不太多的活动。它由培训者组织活动,所有其他参加人员具有相同的权限;另一种是分组活动,主要用于参加人员众多或有特殊要求的活动。它由培训者组织活动,下设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有若干个组员,每一个小组可以根据培训者分配的题目开展活动并得出结果。在上述活动形式中,每一个组员除了可以在本小组活动外,还可以直接与专家交流。

(二)个人工作室

个人工作室是教师在平台上的个性化信息展示专区,在个人工作室页面中包括发表的博客、备课的内容或案例、提出的问题、在团队中发表的话题、创建的团队、参与的团队等。

(三)协作备课

协作备课是“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特色。受训教师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可附上课堂实录,在个人分散评论的基础上,培训者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对教学设计进行评议,然后,教学设计发布者及时对评论做出反馈,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修改时要重点指出修改理由。各学科有专家定期参与指导。协作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通过修改后,最初的设计就是历史版本1,修改后可以生成历史版本2、历史版本3等。各版本之间可以相互比较,修改的地方会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四)知识中心

教师的工作、活动、学习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源,知识中心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资源创造、利用、管理的平台,不仅包括所有个人工作室提供的个性化资源,而且还将浙江省教育资源网集成进来,可以使教师在学习、活动时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五)交互问答

交互问答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活动参加者提供了提问、交流、研讨的场所。培训者、专家、骨干教师不定时参与解答、交流,更加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作用。

(六)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为受训教师提供科研知识与信息,报道科研动态,展示科研成果。

四、B—Learning在新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在教师培训中,有几种常见的培训模式,如理论型培训模式、实践型培训模式、技能型培训模式、研究型培训模式、评价型培训模式等。这些类型的培训模式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尤其在信息时代,这些模式更需要改进。只有将传统培训方式和数字化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式的培训模式,新教师培训才能得到实效性发展。B—Learning培训模式为新教师的成长搭起了广阔的平台,在培训中不仅给新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而且提供了参与交流、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位新教师都成为研究活动的主角,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一)集中培训,学习重点内容

在集中培训中,主要是重点内容的学习,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使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礼仪和师德、班级和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学基本功等。面授结束后,要求新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上建立“个人工作室”,并自定步调进行细化学习,同时可借助平台的“交互问答”“知识中心”向培训者寻求帮助。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特色,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资源,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像传统培训,短期培训后培训的内容在教学中仍然没有被运用,或者运用中遇到问题无处求教,使培训流于形式。

在培训方法上,着力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尊重新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新教师来自于中小学的各学科,所以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各学科名师引领,分中小学、分学科进行学科技能培训。并在集中培训基础上结合校本培训,为每一个新教师确定两类导师(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为每一个新教师选好两个实践导师(班主任工作实践导师和学科教学实践导师),提供学习资源,指导新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在培训内容上,为了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体现新教师的真正需要,在培训时能够充分调动新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开展培训之前利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对将接受培训的新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目前的知识储备情况及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不太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等。以此来对作为学习者的新教师进行分析,并作为确定培训内容的参考,再结合培训要求安排课程。这样可以使培训者在创设学习环境时尽量与新教师已有的经验产生联系。

(二)建立团队,开展活动

以“中小学新教师”和各学科为主题,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上建立团队,为参训教师的共同研修、分学科研修提供同伴协助和观摩示范的实践环境和网络环境。在基于团队主题的学习过程中,新教师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主题沙龙、读书报告、视频课堂、资源推荐、任务区、普通讨论区、交互问答、即时讨论区等板块中,可以进行以下活动: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交流心得、困惑、存在的问题;分享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教育研究成果,协作完成各种任务;定期开展专题研讨,自学指定的文献资料,撰写读书报告,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等等。

1. 共同研修活动

(1)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沙龙”讨论活动,如“新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困惑与期待”“新课程的课应该怎样上”等。除培训者外,讨论活动还请专家予以指导。(2)要求新教师每学期至少看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撰写读书报告,上传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新教师团队的“读书报告”板块。(3)培训期间完成教育教学论文与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各一篇,上传到“资源推荐”板块。(4)每学期写一篇新教师培训活动体会或总结,上传到“任务区”板块。(5)培训期间完成教育反思与教学反思各一篇,上传到“任务区”板块。(6)要求新教师每个月在“交互问答”板块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2. 分学科主题活动

学科主题活动由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培训教师组织,市名师团队成员与学科骨干教师引领,高校专家教授定时指导,以“研-教-研”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开展教前研讨准备、课后研讨反思的系列活动。每月1~2次,人员多的学科可以分小组进行。(1)教前准备。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新教师已基本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和理论,此时由新教师与培训教师商量讨论后,确定教学内容,新教师各自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查阅“知识中心”的有关资源,也可以通过“交互问答”“主题沙龙”“讨论”等板块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协作备课。在规定时间内,新教师把完成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协作备课”板块;在个各教学设计上,新教师从“我认为这份教学设计的优点及理由是什么”“我认为这份教学设计的不足及理由是什么”“我的修改建议及理由是什么”这三个方面进行互相评析。(3)即时讨论。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初步评析,开展“即时讨论”活动,新教师与新教师,新教师与骨干教师,新教师与名师,新教师与高校专家,在线交流互动,对各个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点评。(4)修改教学设计。通过“即时讨论”的网上研讨,新教师结合大家的意见与自己的看法,修改教学设计,在第一稿的基础上生成历史版本2。(5)公开课研讨,协作备课。培训者组织每位新教师用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上公开课,开展研讨,可以分小组进行。上完课后,上课教师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其他新教师对所上的课进行评价讨论,提出修改建议。每位新教师写教学反思,并再次修改教学设计,生成历史版本3。(6)视频研讨。各组选出一堂课,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要具有代表性,把这堂课的视频上传到团队的“视频课堂”板块,培训者组织新教师对这些课进行“主题沙龙”讨论或“即时讨论”。(7)教学观摩。在全市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展示新教师的教学成果。课后进行评价与研讨,上课教师写教学反思,听课教师写听课体会,反思与体会要上传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个人工作室”。

(三)课堂考核,综合评价

除了学科系列活动中研讨出的那堂课外,每位新教师必须准备一堂考核课,上课前一周把教学设计上传到“协作备课”板块。培训者组织考核组进行考核。课后,新教师自评,考核组专家点评,新教师在“个人工作室”写教学反思,并修改教案,修改时要重点说明修改理由。

另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中有关新教师学习过程的记录也可以帮助培训者对新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可让他们在互评、自评、专家评中得到锻炼,受到激励。比如说课比赛、教学论文评审,让他们人人当评委、个个发表意见,这样的反馈和评价,使新教师学会评价别人,更学会自我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从师范生到初职教师,从初职教师发展成为有经验的教师及专家教师。未来的新教师培训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教师的个别需要,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 共享教师的智慧资源, 探索教师专业的共性。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B—Learning新教师培训模式恰好适应了这一需要,它将面对面的传统方式与利用互联网的远程方式有效地结合,从而切实提高了新教师培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下一篇:互联网商业的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