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13篇)
1.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 篇一
适合小班幼儿的五种民间游戏
一、游戏名称《跳房子》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投准,单脚跳跃动作,增强幼儿腿部力量,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好格子当作房子。
2、准备一个小沙包。
(三)活动过程
1、热身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如;模仿操,慢跑等,尽量把幼儿的身体活动开。
2、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并向幼儿讲解和示范各种玩法。
(四)游戏规则
1、幼儿在玩游戏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踢跳,判为失败。
2、在跳房子过程中,脚或小沙包压线或出格均为失败。
(五)玩法
幼儿站在第一格线外,将小沙包透进第一格,跨进第二格单脚跳进第三格,双脚跨进第四第五格,然后单脚跳进第六格,再双脚跨进七八格,单脚跳进第九格,跳转身后再依次返回至第二格时,单脚站住并用手捡起小沙包,跨出第一格,然后再将小沙包投进第二格,如此依次进行,以不许犯规少犯规,并先跳完者为胜。
二、游戏名称《小白兔钻山洞》
(一)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听信号快速变换方向的能力。
(二)活动过程
1、老师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玩法:
①、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或两个小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幼儿,每个人手拉手举起来,组成一个山洞。第三组的幼儿就能扮小白兔。
②、游戏开始后,老师将小白兔集合在一起,手拉手边跳边唱。一二组扮山洞的幼儿也随着唱歌,一会儿老师突然喊:“狼来了!狼来了!”小白兔们就一起竞相钻山洞,一个洞只能钻一个人,最后有没有钻到洞的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就这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幼儿相互调换,游戏继续进行。
三、游戏名称《摇元宵》
(一)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游戏的协作能力。
(二)游戏方法
幼儿人数不限,一分为二,一部分扮“大人”,另一部分扮“小孩”,“大人”与“小孩”面向同一方向站立。“大人”双手从“小孩”腋下穿过抱住“小孩”,按儿歌的节奏向两边摇动“小孩”,直至念完儿歌,然后抱起“小孩”转一二圈。游戏重新开始。
(三)游戏规则
1、摇动“小孩”时,必须根据儿歌节奏进行。
2、摇动时“小孩”双脚不能离地。
(四)附儿歌
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
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
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
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四、游戏名称《蒸馍馍》
(一)、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语音的节律及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
(二)、游戏方法
甲乙两人面对面坐下,左右手相互交错放在膝盖或桌子上。
游戏开始,两人边念儿歌边轮流抽出最下面的手,然后搭在最上面。每念完一句做动作一次,反复进行。
(三)、游戏规则
游戏时,儿歌不能念错,伸手要快,有节奏地进行。
(四)、附儿歌
小狗熊,离开窝,来到河边蒸馍馍,和好面,点着火,只有锅盖没有锅。
小狗熊,忙回窝,一看气得发了火,窝里有锅没有盖,窝外有盖没有锅。
五、游戏名称《拍手游戏》
(一)、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协作游戏的能力。
(二)、游戏方法
两名幼儿交叉拍手。
(三)、建议
可变换拍手方法。
(四)、附儿歌
你拍
一、我拍一,黄雀落在大门西;
你拍
二、我拍二,黄雀落在树间儿;
你拍
三、我拍三,三三见九九连环;
你拍
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
五、我拍五,五个小孩画老虎;
你拍
六、我拍六,六碗包子六碗肉;
你拍
七、我拍七,七个小孩打野鸡;
你拍
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
你拍
九、我拍九,九只胳膊九只手;
你拍
十、我拍十,庄稼老汉看粮食。六.炒豆豆:
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还原姿势。游戏反复进行。游戏者要随着童谣节奏一起侧身翻转,或转180度,或转360度。培养幼儿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
2.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 篇二
一、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 民间游戏引入园本课程的标准
任何一种课程资源都不能直接引入园本课程, 需要经过不断的加工以适应园本课程, 同时, 还要对课程进行不断的调整, 使两者不断的融合与吸收, 民间游戏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引入民间游戏并不是拿来主义, 而是一个需要选择、融合的过程。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 都有它们独特之处, 我们不能完全改变民间游戏去迎合课程的需要, 因为完全改变民间游戏也就失去了我们引进民间游戏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将民间游戏在课程中孤立起来。
1. 科学性。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教育对于内容的科学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将民间游戏引入课程更是要注重内容以及形式的科学性, 所以科学性原则也就成了引进民间游戏的首条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习俗的改变, 许多民间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有的甚至存在一些不健康、不安全的内容, 因此我们要对选择的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如“捉鬼”游戏, 其中的“鬼”字充满了迷信的色彩, 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我们在将此民间游戏引入课程时可将“捉鬼”改为“捉影子”, 这样既保持了该民间游戏的特点, 又符合了游戏的科学性。
2. 娱乐性。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娱乐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游戏既是课程的形式又是课程的内容。目前幼儿园中更多的是将游戏作为课程的形式来使用, 游戏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让幼儿学到某个知识, 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丢失了游戏的娱乐性。一般娱乐性较强的民间游戏具有共同的特点: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多样、并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娱乐性强的民间游戏会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如衡阳地区的“办酒酒”游戏, 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行动, 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 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 幼儿从中获得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当遇到一些娱乐性不是特别强的民间游戏, 如:“踢毽子”, 教师就要变化形式, 变换“踢”的方法, 为游戏创编琅琅上口的儿歌或是设置关卡、组织踢毽子比赛等, 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 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活动对象没有明确的限定。但有些民间游戏难度过高、内容过繁, 幼儿在游戏中难以达到或实现, 这就需要“去粗取精”, 降低难度, 让所选的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走三国”在游戏难度上偏大, 即使是大班幼儿也很难把握, 我们在引入时就要改良、降低难度。
总之, 将民间游戏引进园本课程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继承, 另一方面要创新。从内容上来说, 要不断的加入具有时代气息的元素;从形式上来讲, 要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 变化形式。同时要注意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 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宜幼儿, 适宜园本课程资源的民间游戏。
二、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根据幼儿园和幼儿发展的特点, 结合民间游戏的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一步, 收集民间游戏。
湖湘文化孕育了许多领袖伟人和文人才子, 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就衡阳地区来说, 民间游戏极为丰富, 但是均散见于民间, 因此, 加强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 做好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储备工作是非常有必要。
一方面,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民间游戏。查阅资料的途径一种是通过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我们收集民间游戏的重要来源, 经过前人的努力, 将各类民间游戏收集成册,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能从不同程度上了解到各民间游戏的目标、操作方法等。另一种则可通过互联网。据不完全统计, 如今关于游戏的网站就有三千多个, 许多网站还专门设立了民间游戏的板块, 这极大地丰富了民间游戏的资料来源。
另一方面, 可以发动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收集。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在本土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是联系社会上研究传统文化的机构以及个人进行联系, 请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帮忙收集, 或是请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的奉献给孩子;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教师宣传民间游戏的重要价值, 请他们帮忙回忆儿时的游戏。
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按照一定标准选编后, 我们要根据各个幼儿园、班级、幼儿的特点构建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首先, 我们要从教育目标出发, 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相关联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其次, 我们要取其精华, 古法新玩。注重民间游戏的时代气息, 在内容与形式上尝试创新;再次, 把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步:整理、加工民间游戏。
1.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保持民间游戏的整体性。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融合。但民间游戏与课程之间总会存在一些摩擦, 或是在形式上, 或是在内容上,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其独特之处, 在利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这部分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还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扬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些幼儿园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保持民间游戏的整体性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在幼儿园中创设民间游戏活动区,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2.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保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教师要有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为民间游戏补充新的元素。坚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主要是对民间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从内容的角度来讲, 可以通过对歌谣进行创编, 对某些比较陈旧的内容换上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从形式的角度来讲, 我们可对民间游戏的规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无论是开发园本课程还是引进民间游戏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为了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 在将民间游戏引进园本课程后,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如幼儿在玩“踩高跷”的游戏时, 长时间单调的走来走去会让幼儿觉得乏味, 教师可以变化活动形式, 如组织比赛, 或者引导幼儿为该游戏编儿歌, 增加游戏的乐趣, 只有这样该游戏才能获得发展。
----------------------------------------------
摘要:民间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文化资源, 不仅可以作为园本课程的智慧资源, 而且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文化资源。民间游戏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 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间。本文试图按照将“民间游戏引入—融入园本课程”的这一思路来谈谈利用民间游戏开发园本课程的策略, 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3.民间童谣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24-01
民间童谣,以其丰富的思想情感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是中化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小班幼儿教育中运用民间童谣,对于幼儿能力的提升、语言的发展、情感的启迪、思想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意义重大。
一、民间童谣可以有效训练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想法的工具,是大脑思维的表达。人的思维是伴随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并完善的。小班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同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不管是语言的正确、错误,或者是词汇的积累,都是通过语句来表情达意,全部反映并制约着幼儿的思维发展变化。民间童谣在上述各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间童谣具有口语化、浅显、通俗易懂、语句明快且有节奏感的特征,易于幼儿吟诵。反复吟诵民间童谣,有助于矫正幼儿的发音,使幼儿能初步认识事物,正确地把握概念,并在反复的吟诵中锻炼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连贯力,使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在具体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一些比较贴近生活、适合小班幼儿的民间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小蜜蜂》等,让小班幼儿吟诵,受到了幼儿们的追捧。由于这些童谣是小班幼儿喜欢的,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能促使幼儿通过童谣主动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民间童谣可以改变小班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
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问题始终困扰着教师。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缺乏规则意识。具体表现在:小班教室经常会出现一片狼藉、哭声不断的现象;整理东西、到处捡玩具是教师每天的重要工作;当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提出要求时,幼儿便放声大哭,而且还会带动一大片孩子跟着大哭……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选取内容符合幼儿特点的民间歌谣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专心听童谣,并且从童谣中懂得道德行为习惯的知识。记得有一天,在小班幼儿们大哭之际,笔者打开了DVD,播放了一曲《小白兔》童谣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听到声响后,教室立刻安静了好多。小朋友们都顺着声音看过来,不少孩子止住了哭声,有的虽未停止,但哭声也小了很多。在这一首通俗易懂的民间童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的吸引下,幼儿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过来了。
自此之后,笔者开始大量搜索与幼儿行为习惯相关的民间童谣,并在教学当中大量地使用。针对孩子们自由活动之后乱丢玩具的行为和习惯,笔者选用《家》这首童谣,并进行了适当改编“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玩具宝宝也有一个家,找不到妈妈会害怕,请小朋友帮它找到家”,引发小朋友的爱心,使他们都积极地将积木等玩具放回到筐里边。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幼儿们便形成了习惯,只要《家》的童谣响起,便会条件反射般地将玩具分类收拾好。教师的工作因此变得轻松了。笔者还用同样的方法,告诉小朋友们垃圾筐是果皮纸屑的“家”,使幼儿看到垃圾后便能够主动地捡起来,扔到垃圾筐。
另外,针对有的幼儿午睡起床时不会自己穿鞋子、依赖性强的问题,笔者教给幼儿《我有一双小小手》这首童谣。童谣里的“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一只右,一共十个手指头,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深深地影响了幼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幼儿们午睡起床时便试着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了,而且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早晨起床后都有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可见,这样的教学效果很显著。
三、民间童谣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与记忆能力普遍较差。将民间童谣与教学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例如,在教小班幼儿数数时,虽然只有“1~10”这10个数字,但是对于简单的小棍“1”,鸭子“2”,不少幼儿还是记不住。这时,笔者就播放民间童谣《数数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对数数的注意力。同时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让幼儿配对,听着《数数歌》玩拍拍手的游戏。在“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梳小辫……”的拍手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很快就记住这十个数字,并且他们的反映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和配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恰当地运用民间童谣,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语言的记忆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幼儿学习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幼儿有爱心、有同情心,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加以重视并充分挖掘民间童谣的各种功能,让其更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
4.小班民间游戏计划 篇四
民间游戏是我园的特色。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个性品质。还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个性品质。民间体育游戏除了锻炼之外,还具有多样性、随意性和浓厚的趣味性、竞技性,它丰富了当代儿童游戏的内容,满足了儿童自由游戏的愿望。因此,民间体育游戏有着不同于体育活动的独特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法
一、年龄阶段幼儿特点分析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我们主要开展组织了切西瓜、丢手绢、跳圈、爬垫子、木头人、蚊子咬小手等民间游戏。这些幼儿特别爱玩的民间游戏都是需要至少两名幼儿参加的,幼儿可以从中满足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这为现今的独生高楼儿童提供了发展社会性的良好时机。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
民间游戏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地淘汰“领袖”。
二、确定活动目标
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1.本年龄段幼儿身体都比较健康,通过前期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锻炼和培养,幼儿的体质得到了增强,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都有了进步和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尤其在走、跑方面的动作发展较好,上肢的动作较协调。
2.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和手的动作,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四肢的灵活性,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并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合作意识以及耐心、细心的好习惯。
3.使幼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躲闪跑,提高了幼儿跑的速度和动作的敏捷性。
4.在各种组织形式的活动中培养了幼儿勇于竞争的精神和团结协作、互助、乐观的态度,体验了探索身体运动的兴趣。
三、活动实施计划
1.每天利用早操活动时间以及一日活动中的适当时机进行民间游戏的开展活动,教师一并参与到活动当中并给预及时的指导。
2.在户外活动时可分组进行不同的活动内容,注重动静交替,要尊重幼儿的自我选择,给他们充分活动的空间。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在民间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好伴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民间游戏,使其成为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道光。
5.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长凳游戏 篇五
目的:
1.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准备:
木制长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过程:
1.幼儿进场,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声中师生一起做热身操。2.教师把活动器材一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4.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①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②钻过各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③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④开“火下”--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睦凳上迂回走过。
5.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同来。
6.将两个长凳替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小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7.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8.将二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走同来。
9.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注意事项:
①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
②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保护。)③引导幼儿帮助爬不上凳子的同伴。
④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
10.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6.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 篇六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幼儿园小班趣味手指游戏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 门 小弟弟、小弟弟,你在哪里? 小弟弟、小弟弟,我在这里。
游戏名称:
开门关门
一门开开进不来,(五指相对,将大拇指打开)二门开开进不来,(打开食指)
三门开开进不来,(打开中指)四门开开进不来,(打开无名指)
五门开开走进来,(双手全部打开,做踏步)关一门(大拇指相对)
关二门(二拇指相对)关三门(中指相对)
关四门(无名指相对)关五门(小指相对)
五扇门儿关起来。(两手叉起来,休息)
游戏名称:
手指游戏
游戏玩法: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两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从宝宝的下身做爬山状)
7.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 篇七
1. 民间美术之印染融于小班幼儿教学
印染是民间美术中的一种, 又称之为染整, 是一种加工方式, 也是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印染泛指蓝印花布、蜡染、扎染和彩印花布, 它们适用于民间的日用装饰品, 所做的服装、头布等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并反映出浓郁的乡俗民情。我们以印染中的扎染和彩印花布为主要实施对象, 让幼儿通过团一团、卷一卷、印一印等简单的活动, 体验印染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但是小班的幼儿来操作印染无非是用现有的材料, 如纸团印染、手指印染、物品印染、镂空印画等形式, 我们也针对这些方法设计了一些活动, 虽然这都是关于印染的活动, 但是我们越来越觉得和民间艺术有些不符, 即使幼儿学到了印染知识, 但是他们却没有了解民间美术这个概念, 这似乎与我们的课题特色已经脱轨。那么如何让民间美术与印染结合起来呢?这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2. 利用各地的文化来交流民间美术
我们班有来自各地的幼儿, 可以利用这点来让幼儿学习民间美术, 了解民间美术知识, 让他们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美。而民间美术以陕西最有名, 陕西民间美术有陕西窗花剪纸、凤翔木版年画等。我们班正好有个陕西的小朋友, 通过和家长交流, 我们发现民间艺术在他们当地已经渐渐地流失了, 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来了解陕西民间艺术, 并利用PPT的形式播放并讲解给幼儿听, 让他们对于陕西艺术有一个了解。然而在活动中我们又发现幼儿东张西望, 交头接耳, 一个活动下来, 幼儿也没有学到任何的民间美术知识。或许是我们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太深奥了, 效果不行, 我们不放弃, 继续摸索着如何学习才最适合我们的幼儿。我们也通过与家长沟通, 看让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了解民间美术是否可行, 如在影片中、电视中、电脑上等。而在活动中我们教师也发挥引导作用, 以游戏的形式来了解民间美术, 但是实际操作下来效果也不是很好, 因为生活中家长的引导不可能是统一的。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幼儿真正地学习到民间美术深邃的知识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3.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民间美术
如何让民间美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让幼儿了解民间美术, 并学习到民间美术的精髓呢?我觉得只有让幼儿实际操作, 他们才能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不能远离幼儿地方民间美术文化, 所以我们还是得从幼儿的地域中来选取我们想要的民间美术知识。如我们最熟悉的蓝印花布, 这是江南的民间美术特色, 而我班苏州本地幼儿占据大多数, 他们对于一些蓝印花布的摆设比较熟悉。那么如何让幼儿来实践操作呢?我们可以通过画、刷这两个步骤让幼儿学习我们最熟悉的蓝印花布印染。首先帮幼儿准备好一张桌布、一块抹布;每人一张纸、一支白色的蜡笔、一把刷子及一份调好的蓝颜色的颜料。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不能画复杂的形状, 所以我们会先教幼儿用白色的蜡笔在纸上画小圆点、线及圆圈, 从点、线、面开始。等幼儿画好了, 我们会请他们自己来刷一刷, 这时由于蜡笔不溶于水的缘故, 幼儿刷完后, 一张蓝印花布也就完成了。这样幼儿用简单的绘画方式自己亲手操作了一番, 又得到了成功的乐趣, 并知道了蓝印花布是民间美术印染中的一种。其实印染也可以这么简单地融入到我们小班的幼儿教学中。最主要的是民间美术的知识也就慢慢地融入到幼儿的心里。以后我们还可以尝试绘画蓝印花布的水乡服饰、包头、作裙、扇面画等。用最简单的方式学习民间美术不是很好吗?
当然我们的民间美术远远不止这些, 如民间绘画, 包括民间色彩、民间装饰、传统水墨画、民间年画、剪纸;民间工艺, 包括剪纸、折纸、编织、撕纸、泥塑、刺绣等。当然我们也会继续地学习下去, 慢慢地让我们的幼儿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步增加种类, 让幼儿通过三年的学习真正地了解民间美术、喜欢民间美术, 让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摘要: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 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小班幼儿认知能力及动手能力缺乏。我通过文章中的三个步骤来让幼儿学习民间美术的广泛知识, 让幼儿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能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
8.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探析 篇八
民间体育游戏不应拿来主义
许多幼儿园只一味地引进民间体育游戏,“拿来”便让孩子们玩耍,缺乏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也就是缺乏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再创造性。民间游戏具有竞技性特征,从某种意义而言,其实它并不一定适合幼儿园孩子玩。但是如果幼儿园孩子没有从小接触到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久了就会失传。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继承和引进民间体育游戏到幼儿园。
比如:“拍手游戏”和“新娘抬轿”游戏,这两种游戏的内容都掺杂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不适合现代幼儿玩耍,并妨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其中“新娘抬轿”游戏的内容较为低俗,像这种不符合现代孩子玩耍的游戏就不应该拿来直接让孩子们玩,它们需要经过加工改造,在保留特定文化的基础上编出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内容。可以保留“新娘抬轿”的形式,但是内容上呈现与现代生活有关的信息。老师还是可以让两个幼儿作抬轿子的姿势,其中一个幼儿坐在轿子中间的这种游戏方式,改名叫“公主坐车”,孩子们的观念不会被过去的旧思想束缚,也感受到现代的文化气息。
民间体育游戏植入幼儿园,不能单靠拿来主义的思想,应该深入地发掘其对幼儿的实用价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某类民间体育游戏在内容、形式、规则、材料等某一方面不完全适宜于幼儿,那就需要对这一方面进行改良后,方能在幼儿园正式实施。
科学合理利用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因为它的自由、随意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既然它具有随意、自由的特点,老师在把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幼儿园时是否需要精心的教学准备?因为民间体育游戏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之间没有差异,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兴趣。所以,老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民间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内容。
笔者认为,民间游戏被引进幼儿园,可以把它当成是幼儿必学的内容来看待,它应该得到幼儿园老师、家长的重视。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如果把它当成是幼儿必学内容来学习,提高民间体育游戏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也使得它能够得到孩子的重视。而且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可以提高孩子语言、行为、认知等能力,通过游戏,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有关文化内容。比如:家庭亲子活动,这个活动每次开展要求展现不同的主题思想,每次玩的游戏方法都不一样,需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这样孩子们才会有兴趣参与。每个季节开展不同的家庭亲子活动,每次胜出的家庭获得具有纪念意义的奖品,或者是孩子和家长共同表演一个节目等,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
很多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长期陪伴孩子,就连幼儿园开展的活动甚至也不能参加。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并不多,笔者认为像这种有益于幼儿成长的活动,不仅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而且有利于孩子与家长、孩子与孩子之间增进感情。
民间体育游戏应确保孩子安全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技性特点,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太小,身体发育并不完善,肢体不协调,幼儿的安全便很难保障。孩子之间因为游戏出现摩擦、因为玩游戏而受伤等情况,都是老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老师难以对孩子玩游戏进行全程监控,于是民间体育游戏被引进幼儿园也埋下了安全隐患。所以,为了确保孩子游戏时的安全,老师应该事前对孩子们进行游戏的安全教育。
比如:给幼儿单上一节游戏安全教育的课,教给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游戏器材,懂得避开危险以及在游戏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们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如果老师告诉他们哪些是危险的或者玩游戏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他们一定会熟记于心。在进行一项民间体育游戏之前,教师还应该亲自检查游戏器材的安全性,有些器材可能使用的时间太长,零件有可能松动等都需要仔细检测,防患于未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玩游戏的状态,对于危险性比较大的游戏及时阻止,引导孩子们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并指导孩子们积极遵守游戏规则。
让孩子们安全上好教育课,并检查器材的安全性,照看孩子的安危是每个幼儿园老师应尽的职责。幼儿园的孩子都太小,自己还没有自理能力,身心没有完全地发展,需要精心细致地呵护。
为了让民间体育游戏更恰当地融入幼儿园,需要给孩子们创新出适合他们的游戏方式,并且确保孩子们在游戏时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促使孩子们积极地学习文化,并且在这些过程中,无形地培养了孩子综合体验能力。
9.幼儿民间游戏集锦 篇九
5.捉人:
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附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7.“警察”捉“小偷”: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游戏开始,“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10.跳皮筋:
两人玩时;可以分别抓住橡皮筋的两端。若三人以上,则由两人扯住皮筋,跳者边跳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唱不同的歌,跳法不同,一般在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一般是从脚踩皮筋开始,依次为: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时,则换人。
11.红灯、绿灯,马上开灯:
请一位幼儿背朝众幼儿做开灯者,站在场地的另一端,众幼儿朝前随意行走或做各种姿势的动作。当开灯者大声说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转回头时,众幼儿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 止站立,直至开灯者再转回头。若在此间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游戏反复进行,谁能坚持到最后一个则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当开灯者。
12.地雷爆炸:
游戏前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而“地雷”只能远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13.捉“龙尾”:
幼儿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此游戏具体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
14.“猎人”抓“野兔”:
提供若干个纸箱或呼啦圈、竹圈、树枝圈当“山洞”,每个“洞”里藏一名幼儿做“野兔”,但是有一只“野兔”没“山洞”。另请一位幼儿当“猎人”。游戏开始,“野兔”钻出“山洞”到外面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儿歌一念完,“野人”只能抓没躲进“洞”的“野兔”。抓到“野兔”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15.“盲人”击鼓:
将鼓放置在离“盲人”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参加游戏的幼儿蒙上眼睛后就地转1~2圈,再摸索上前击鼓。
16.“盲人”捉“鱼”:
画个直径3~5米的圈做“池塘”,扮“鱼”的幼儿在“池塘”里随意走动、拍手、大笑、说话,但不能跑出“池塘”。一位幼儿用手绢蒙住眼睛当“盲人”,到池塘捉“鱼”。哪只“鱼”被捉到就与“盲人”更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17.炒豆豆:
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还原姿势。游戏反复进行。游戏者要随着童谣节奏一起侧身翻转,或转180度,或转360度。培养幼儿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
18.手推车:
三人幼儿猜拳决胜负,胜者先趴下做“车”,其余两人分别把胜者的小腿抬起,夹在身体的一侧做“推车”人,“推车”人不能过分用力,做“车”人要双手撑地走,注意要选择平整而清洁的地面进行游戏。
19.脚尖脚跟脚尖踢
幼儿双手叉腰,边念边跳。“脚尖”(右脚尖朝后点地),“脚跟”(右脚尖朝前点地),“脚尖踢”(将右脚尖朝左前方点地,接着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换左脚,依次反复进行。
20.摸瞎子:
一般五六个幼儿一起游戏,只要有一片空地,一条丝巾就可以了。
在地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区域,作为游戏场地。大家站在场地内,先选出一个人当“瞎子”,用丝巾蒙住他的眼睛,确保看不到任何东西,然后推着他转三圈,就开始“摸”人了。当“瞎子”的人要努力“摸”到并抱住一个人,还需要能够通过身高、头发等特征“摸”出被捉到的人是谁。如果猜不出被捉到的人,则继续当“瞎子”,放了这个人,转三圈,再“摸”。如果猜出是谁,那么换由这个被捉到的人当“瞎子”,蒙上眼睛,转三圈,开始“摸”人。在摸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发出声音,也可以突然拍他的后背,来吸引当“瞎子”的人,但是当“瞎子” 捉到一个人开始猜的时候,就不能发出声音了。如果有人被逼出边线,那么也算这个人失败,由他来当“瞎子”。
21.“骑马”打仗:
玩时,一般由两人一组,一人作“马”,背着另一人,与其他组对阵。双方可通过拉、拽等方式,设法将对方拉下“马”为胜。
22.骑马马:
玩时先由两个幼儿将右手向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向下握住对方右手腕,形成一个四方结子形的“座坐”然后蹲下让其他幼儿坐在“座坐”上,再站起来走动,俗称“骑马马”。
23.金锁银锁:
请一名幼儿做“关锁”人,该幼儿的两手掌作“锁”,手指张开,手心向下,其余幼儿的手指触在“关锁”人的手掌中。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念儿歌,念毕,“关锁”人捏紧手掌,被捏住的幼儿站在场外。游戏重新开始。游戏时,“关锁”人必须等儿歌念完后才能把手掌关住。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
儿歌:金锁银锁,金锁银锁,咔嚓一锁,嚓啦一锁。
24.弹蚕豆:
两至三名幼儿为一游戏组,通过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列出先后顺序。游戏开始,第一名幼儿把若干蚕豆撒在桌上,随即按先易后难,用小手指在相邻的两颗蚕豆之间划一下表示可以通过,然后对准其中的一颗,用食指或中指从大拇指上弹出去击中另一颗,这样就可在这两颗豆中拿下一颗并继续再划再弹。如果失误或犯规就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此游戏锻炼幼儿手指的小肌肉。
游戏划线时小手指如碰到蚕豆,则为犯规就不能继续游戏。在弹蚕豆时,只能弹划过线的邻近两颗,击中其他蚕豆或弹不到蚕豆则为输。25.我们都是木头人:
幼儿围在一起,请出一“领导”人站于前。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静止不动,谁动了就为失败者。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状、“小猴”状等。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
儿歌:三、三、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26.丢“铜 板”:
三至四人为一游戏组。每人各将一圆片(可由瓶盖取代)从砖头高坡开始往下滚,比比谁滚得最远,然后按远近分别定为①②③……①的主人拿起圆片站在①号处投准②号圆片,如果投中②号圆片,可站到②号处向③号圆片投去;如果没投中②号圆片,则由②号圆片的主人拿起圆片向⑧号圆片投去,凡投中的圆片归为己有。游戏者拿起圆片后站在该圆片处,不能前后左右移动。发展幼儿眼力及手臂力量。游戏重复进行,最后,得圆片多者为胜。
27.踢毽子 :
踢毽子多为女孩玩耍。毽子的踢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以连续踢的个数多少定胜负,复杂的则有正、左、拐、跳、打等。游戏时,边踢边唱(或数数),一般逢五遇十即将毽子停于脚面一次(称“嗯”)。清代流传三四人入局对踢,后沿为健身运动的一种方式。
28.跳绳 :
跳绳花样繁多,分单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单人跳时,双手摆绳,可前摆跳、后摆跳、双手交叉摆绳跳,也可带人跳、蹲跳、跑步快跳等。多人跳时,一般由两人摆绳,也可将绳一端系于树上由一人摆绳,其他人跳,跳法多种多样,边跳边唱数数。
29.跳房子:
跳房玩法多样。一般先在地上划一“田”字形的“房”,在“田”字一端或几端划一半圆形(俗称“馍馍头”)。游戏时,把“瓦儿”(砖块、瓦块、石块等均可)掷于“馍馍头”内,玩 者单脚跳入,并将“瓦儿”踢入下一格,依次转下一圈即可将“瓦儿”掷于第二格内,如此类推,跳完一圈便可“占房”一间。跳至自己的房内可双脚落地,别人则须跨过该“房”。玩时,不能另一脚落地、不能“压杠”(“瓦儿”压在划线上)、也不能“踩杠”(脚踩在划线上),否则都算犯规,犯规者出局等待下一轮。最后,谁占的“房”多谁为胜者。
30.磕拐:
磕拐是流行于男孩之间的一种对抗性游戏。一般是两人对抗,也有多人一起玩的。游戏时,双方单脚落地蹦行,另一只腿折攀起来,用膝盖向对方进攻。进攻方法多种多样,可磕、压、顶、砸等。游戏规则为谁被对方磕倒或双脚着地即输。
31.拾子儿 :
拾子儿多为女孩玩的一种游戏。玩时,几个人就地选若干块石子,先由一人将石子撒散开,遂将一子抛起,同时迅速抓起地面的石子,再马上接住抛起的石子。有时拾单、有时拾双,拾多者为胜。拾子时,手不准触及不该拾的子儿,否则,就失败了,改换别人拾子儿,依次轮换。也有的用布缝制的小沙袋代替石子。
32.推铁环 :
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再用铁丝弯一铁钩,铁钩的下端弯成U状,上端握手中,下端U状钩扣依铁环推其前进。也有的在铁环上套一个或若干个小铜环儿以便铁环滚动时“铃铃”作响。玩时,边走边推铁环,也有边跑边推者。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其他玩法,有原地转圈、拐弯、推上坡等。
33.投纸牌:
纸牌子多为硬纸叠成,其形多为长方形,也有三角形的,有单面、双面之分。玩时,一般是一方先将纸牌摆放地上,另一方寻找纸牌与地面的缝隙,又叫“窍儿”,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牌用力掷地扇砸对方的牌。若将对方的牌扇翻个,则胜,对方的牌归己;若扇不翻,则轮换,直至决出胜者。
34.翻绳 :
翻绳多为女孩玩耍。玩法分一人玩和双人玩。玩时,用一线绳将绳系成圈状,套于手指上,通过手指的穿插、交错、缠绕等手法,使绳变换成各种形状,如降落伞、太阳、锯、鱼、天窗、面条、豆箕儿、牛槽、担架等。
35.剪子包袱锤 :
玩时,食指与中指同时伸出代表“剪子”,握拳代表“锤子”、五指伸开代表“包袱”。规则是:剪子胜包袱、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游戏人数不限,大家一起喊:剪子、包袱、锤的,喊的同时伸手决出胜负。
36.弹玻璃球:
双人玩或多人玩。玩时,先在地上画一条线,在离线3米左右挖一坑,参赛者依次向坑内掷琉璃蛋,先击坑内的开球。弹球时可用溜、点等方法,击中对方为胜,击不中,由第二人接着弹球。如此轮流,最后看谁击中的多,击中多者为胜。
38.徒手拔河 :
在地上划一线为界,两人以脚外侧相抵面对而站,然后寻机抓对方手,抓住后用力或利用技巧将对方拉过界即胜。人多时,可分两组,搂腰相连。
39.舞龙灯:
利用稻草、竹筒或雪碧瓶制一个象征性的“龙头”,再制出“龙身”(稻草“龙身”用稻草扎成大约20厘米长的草扎若干个,中间穿上一根绳子,若给小班幼儿玩可不穿绳),用小竹竿或木棍插进“龙头”、“龙身”,让幼儿举着舞,可以两条“龙”嬉戏,乐在其中。
40.转呼拉圈:
儿童、成人均可玩,玩时将一个或多个呼拉圈套在腰间,先用手发起来,然后扭腰摆臀,利用惯性,使呼拉圈旋转,是一种健身游戏。
41.赶小猪:
幼儿手持羽毛球拍子或竹竿做赶小猪者,用皮球或易拉罐做小猪。赶小猪者用羽毛球拍子或竹竿将小猪向前滚动。可以开展竞赛,比比谁的小猪先赶回家。
42.揪尾巴:
幼儿将花手绢或彩色布条系在腰间,当作尾巴。一游戏者去揪孩子另一游戏者腰后的“尾巴”,双方躲闪,不让对方揪到自己的“尾巴”。也可以多个游戏者同时揪尾巴,训练孩子躲闪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敏性。
43.挤“油渣”:
几个幼儿靠墙而立,用肩部的力量向中间挤,被挤出的人向旁边去,再向中间挤,如此反复进行。如果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更能增添情趣,并培养协作精神。
44.两人三组走:
两个幼儿并排站在一起,用绳子系住紧靠的双腿,步调一致的向前走。此游戏也可多人多足走。
45.踩高跷:
将纸管或雪碧瓶的两侧凿两个洞,用绳子穿过打结做高跷。幼儿将脚踩在高跷上,手提绳子向前走,看谁走得又稳又快。
46.堆馒头:
幼儿边念儿歌,边轮流伸出右手大拇指(其余四指呈抓握状),第一人伸出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直到最高处。
47.蚊子叮手:
幼儿随儿歌,将做捏东西状的手叠放至另一人的手背上,依次叠高,直到无法够着为止。
附儿歌:哎呀呀,怎么了?蚂蚁咬,咬哪里?快点爬上来!
48.五子棋:
10.开展幼儿闽南民间游戏 篇十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王惠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结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在闽南特色主题活动中的开展
指南中提出: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内容。如在闽台地区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信仰,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闽南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利用这一民俗文化资源来开展“送王船”的闽南特色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幼儿喜欢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并利用各种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8名大班幼儿抬王船。刚开始由于彼此步调的不一致,他们抬的王船东倒西歪,前进不了,经过大家的反复尝试,逐渐摸索到规律,幼儿齐心协力抬王船。“嘿咻、嘿咻!大家齐用力哟!嘿咻、嘿咻!脚步要一致哟!嘿咻、嘿咻!力气要一样哟„„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抬王船”游戏的内容、规则,不仅促进了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玩中学,各种潜能都得以很好的发挥。
2.在闽南民间艺术活动中的开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闽南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的闽南童谣结构短小、韵味十足,能较快地反映闽南的风土人情、民俗、民趣。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童谣来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如“一放鸡”、“草蜢公”等,这些游戏童谣用闽南方言来朗读既压韵,又富有节奏、风趣。幼儿边游戏边吟诵,动口、动手,其乐融融。又如游戏“炒米香”:两名幼儿亲昵友好地边拍打对方的手掌边有节奏地念“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游戏中也可以循着数目次序摆出许多闽南小吃,幼儿享受了游戏的无穷乐趣,又丰富相关的生活经验。利用充满诙谐、幽默的闽南民间音乐也能开展趣味十足的游戏,如“海龙王娶亲”中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模仿游戏中,使幼儿再次体验闽南民间艺术活动特有的魅力和所带来的快乐。
(三)在闽南节日习俗活动中的开展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与文化不可分割,开展节日习俗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闽南地区有许多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把握特有的节日文化底蕴,结合传统习俗开展闽南习俗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来反映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春节“攻炮城”游戏:据传,该游戏是从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创作这一游戏,让士兵抛掷、锻炼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该游戏也在台湾流传,数百年来成为闽台春节并可少的游戏。我们利用这一节日习俗,创编适宜幼儿玩的“攻炮城”习俗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自制的鞭炮,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炮城”、“攻炮城”,寓教于乐。而元宵节的“踏火”习俗,端午节的“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都可以充分的挖掘利用,成为适合幼儿玩的闽南民间游戏。
(四)在闽南特色区域活动中的开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活动。从幼儿的认知出发,在生活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开辟富有闽南特色的民间游戏区。如在闽南地区盛行一种名叫“葫芦问”的游戏,是当时民间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古老极具乡土特色。这个游戏有它独特的闽南语口诀,游戏图纸呈螺旋状,囊括了中国神话中的八仙及其他一些动植物等,除了作为游戏终点的“张果老”外,其它图形都有两个。大班幼儿在益智区中玩“葫芦问”时即要掷出骰子点数寻找相匹配的图形,又要念出相应有趣的闽南语口诀,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美工区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闽南玩具棋等的制作,幼儿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做中学,开拓眼界,体验闽南娱乐游戏的乐趣。闽南民间游戏区既弥补了集体活动不足,又极大激发和满足幼儿探索闽南民间游戏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游戏中也给教师提供了许多有利于观察幼儿并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机会。
(五)在体育活动中的开展
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闽南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玩法多种,灵活性和创造性较强,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准备的材料也简便易行。教师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到户外进行形式多样的闽南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许多闽南体育游戏贯穿了跑、跳、爬、平衡等各种动作的练习,如“点油点兵兵”、“田蛤仔”等闽南民间体育游戏,这些游戏形式生动有趣,本身就包含体育活动的目标,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促进了的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开展闽南民间体育游戏,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主训练。早操活动中,教师将闽南流传以久的玩具“贡球“和”“钱棍”经过改制,再配上闽南民歌小调的音乐,编排了别具一格的闽南民间器械操和体育游戏,成为幼儿每天喜爱的体育活动。
11.幼儿园开展户外民间游戏的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 户外民间游戏;活动兴趣;活动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一、开展户外民间游戏的教育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民间游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风采特异、形式多样,而且不受一些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即可进行,幼儿易懂、易学,深受他们的喜爱。因此,我们挖掘整理出多种传统游戏,深挖其教育价值,并深入到户外活动中去,通过开展系统的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进而在快乐中更健康地成长呢?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更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参加民间游戏的兴趣
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孩子喜欢玩民间游戏,必须激发他们对民间体育的兴趣,让幼儿感受游戏带来的愉悦,把孩子吸引到活动中来。
根据幼儿好动、爱模仿的特点,我们组织老师开展了跳大绳、跳皮筋、跳房子、丢沙包,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搜集有关民间游戏的录像让幼儿欣赏,使孩子们了解并开始接受民间游戏,号召老师们广泛收集民间游戏的玩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筛选,开展各种民间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间游戏中来。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内容
由于各年龄班幼儿年龄层次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不同,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游戏项目和内容很重要。
1、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
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斑幼儿身体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动作协调性也相对较差;所以在小班,我们开展比较简单的"赶小猪"、"丢手绢""丢沙包"等游戏;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发展比小班幼儿好一些,动作的灵活性有所提高;所以在中班开展"跳房子"、"穿大鞋"、"踩高翘"等游戏活动;大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大大增强,下肢的发育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大班就开展"花样跳绳"、"老鹰捉小鸡"、"跳皮筋"、"滚铁环"等游戏活动。
2、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存在的差异,针对每个人的发展情况,灵活进行引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开心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由于男孩、女孩性别之间也存在着差别,男孩子比较好动,动作力度也比女孩子大,但是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比起女孩就相对差一些。我们在开展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的活动时,只要求男孩子掌握基本的动作和样式,跳皮筋只要会简单的开合跳、交叉跳就可以了,女孩子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花样跳法,女孩子们经常一边念着儿歌,一边灵活地变着花样跳,男孩子有时候看着也来学一学,但就是学不会全套的跳法。男孩子跳绳,只会单人双脚跳、跳大绳,而女孩子还会抬腿脚尖跳、单脚跳等花样。
在活动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进行适宜的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供充足的材料、空间,为幼儿户外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教师为幼儿游戏提供充分的场地及材料,首先是为幼儿准备活动的大量材料,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原则,和家长、幼儿共同制作了:高跷、沙包、布制飞碟、铁环、纸棒、橡皮筋等大量的体育玩具。如:将铁质的易拉罐制作成高跷;用废旧报纸和挂历纸做成的纸棒;用碎布头做成的尾巴等,为幼儿户外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其次是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利用走廊、操场轮流安排活动。如:在走廊上画上各种各样的格子,让幼儿自由地、三五成群地玩跳格子游戏等。
(四)与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相结合,促进民间活动的开展
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如分散活动、集中活动、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形式,以及亲子活动、竞赛活动等不同形式,或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使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在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技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游戏中,我们有目的的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利用游戏规则和玩法诱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参与行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民间儿童游戏使儿童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儿童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学会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之中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对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是尤为重要的。
12.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 篇十二
随着《指南》的颁布实施,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目标和价值取向都有所转变,不仅着眼于表层,更关注深层 ;不仅着眼 于眼前发 展 ,更关注长 远进步。 同时 ,《指南》中阐述了游戏作为 《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天生喜欢的,我们可以认为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确如此,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事实证明,在幼儿园引入民间美术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让他们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本文谈几点加强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策略。
二、民间美术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民间美术游戏,就是来自民间的,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展现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品质和审美观念。毋庸讳言,民间美术游戏以活泼灵动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 旨在激发人们的情绪与情感。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民间美术游戏,不难发现这种活动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1.民间美术游戏材料丰富 ,操作性强 。
生活性和多样性是民间美术游戏的基本特征,它的材料和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同时,民间美术游戏的丰富性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诸如小木棍、黄泥巴、毛线、民间皮影、染料、木偶等活动材料,可以将幼儿带入一个全新而自由的世界,让他们在玩中学。通过剪、贴、画等多种操作方式,幼儿流露出对民间美术的迷恋,初步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2.民间美术游戏娱乐性强 ,精彩纷呈 。
民间美术游戏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载体,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民间美术游戏的形式不尽相同、动静结合,有集娱乐性、民族性于一体的版画、水墨画、年画等;有集科学性、幽默性于一体的皮影戏等。在幼儿眼中,民间美术游戏非常好玩。用泥巴、纸张制作人物、动植物是好玩的;用皮筋、木棍和颜料进行扎染也是好玩的。这些活动都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3.民间美术游戏随机性强 ,随 时进行 。
民间美术游戏一般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不需要有整块时间,也不对场地大小作要求。不管何时何地,幼儿只要想游戏,就可以在活动室、走廊的一角,利用点滴时间自由玩耍。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将民间美术游戏引入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的发展大有裨益, 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民间优秀的艺术风格和形式,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推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三、加强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策略
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指出 :“我们本土 的美术 ,应该被大力倡导和传承。”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发展期,对他们实施 民间美术 游戏教学 , 可以大力 推动他们 的全面发展。
1.参观采风 ,激发幼儿兴趣 。
游戏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多接触生活,幼儿的游戏内容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幼儿教师应该多带领幼儿走进民间他们会被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品和传统玩具吸引,诸如糖画布老虎制作等工艺品,无一不对幼儿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回到幼儿园后,他们纷纷跃跃欲试,有的尝试制作风筝、有的尝试用橡皮泥捏小人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共同收集材料 ,一起参与游戏 。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基础。在美术活动中,材料的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弱。鉴于幼儿动手意识强,教师可以让幼儿与自己的父母一起收集游戏材料,比如蛋壳、废旧纸盒、花盆、一次性饭盒等。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将这些材料变废为宝,比如在蛋壳上贴上剪纸,用布片进行印染。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开启智慧纷纷尝试对旧材料进行装饰。材料收集活动能够让幼儿以现代眼光诠释民间美术。
3.创 造游戏环境 ,提高动手能力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运用民间美术参与装饰幼儿园环境、班级活动室环境和各类区角环境,一方面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红色、绿色、黄色等对比色做成装饰图案;利用染纸、剪纸、撕纸、泥工、中国结等作品表现环境主题。
4.利 用节日契机 ,引导幼儿参与 。
我国有诸 多传统节 日 ,比如中秋 节、端午节 、春节等 ,这些民俗节日也是开展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良好契机。比如过年 时幼儿在 外面游玩 , 看到很多 形态不一 的美丽花灯。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制作花灯。过端午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制作小香 包 ,并在教室 中展览。 这些活动 可以与幼儿 生活融为 一体 ,提高幼儿 实践能力 的同时营 造过节的氛围。
5.与学科活动相结合 ,形 成教育合力 。
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都可以成为实施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平台。比如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体育玩具, 在其中注入民间要素。比如 在练习平 衡感的“挑 担游戏”中 ,鼓励幼儿 在两个小桶上画上线条与民间花纹,增强装饰性,还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四、结语
13.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 篇十三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幼儿园
一、设计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快餐文化的侵入,很多民间艺术已被遗忘,丢弃,事实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极其需要优秀的多元的文化来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断把这种文化发展和传递下去。近年来,由于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提出,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民间游戏作为民间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园逐渐认识到了民间游戏的重要性和它独特的教育价值,并努力将其溶入幼儿园活动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符合我园的办园特色(以民间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幼儿诸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我园对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实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种可行的开展方法。使民间游戏能更好的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彰显我园办园特色。
二、设计目的:
1、挖掘各领域的民间游戏,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合作交往能力,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2、通过与家长互动,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对民间游戏的认识,并正确、主动地利用民间游戏科学育儿。
3、帮助教师更清晰的认识到民间游戏开发过程中的多种组织方法、适宜的指导策略、以及和现代游戏的相互融合,更科学地促进幼儿发展。
三、理论依据: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对民间游戏定义的分析与总结,得出:民间游戏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娱乐性活动,是人们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创编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形象地反映民间生活,是民间代代传扬和发展的嬉戏活动。民间游戏的内容广泛,形式简单,有着很强的娱乐性、竞争性,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儿童的需求,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
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重要意义。第一,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形成及幼儿身体和动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对幼儿园的管理有促进作用。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简便。如,几棵木珠或废旧的纽扣穿起来就可以玩“跳格格”游戏;几根小木棍儿就能玩锻炼耐性和细心的“挑棍儿”游戏。幼儿园日常开销大,民间游戏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勤俭办园;还有利于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在安排一日活动时不仅要动静交替,还要注意各环节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有比较安静的“翻绳”“手指游戏”,也有运动量较大的“猫捉老鼠”“滚铁环”等,可供教师选择。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第三,有利于促进教育内容与教育资源的整合。
四、内容设计
1、充分调动幼儿园家长和全体教师开展各种民间游戏的搜集和筛选及改编使之更适合幼儿园开展。
2、集体讨论、研究、创新民间游戏的开发方法,汇编成册。
3、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五、实施步骤与操作要点
(一)实施步骤
阶段一:准备阶段
1、搜集各类游戏资料,制定教师学习计划。
2、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各班的实施计划等。阶段二:调查研究阶段
1、个案分析: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典型的个案分析,总结出儿童发展现状。
2、调查问卷: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继续搜集游戏。
3、对民间游戏进行创新和开发。阶段三:对民间游戏进行组织和实施
(二)操作要点:
1、民间游戏的开发方法
在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与孩子、家长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使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到幼儿园的教学之中。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幼儿园中开发民间游戏要努力遵循注重游戏的娱乐性、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注重游戏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注重游戏安全性等原则,并积极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发民间游戏,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法进行:
(1)城乡结合,广泛搜集幼儿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虽然内容丰富,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的玩具和游戏的出现,使幼儿民间游戏的空间受到不断冲击。幼儿自发、自由的游戏过程逐渐被浓缩为一个开关,一个按钮。同时,家长还对民间游戏带有某些偏见。现在城镇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热心于对幼儿进行特长培训,要求幼儿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的学习;也有的家长从幼儿的安全考虑,购置了各种高档玩具,干脆将幼儿“圈”在家里自己玩。由此导致民间游戏濒临失传与离散。然而幼儿对民间游戏的需要,以及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仍然是毋庸置疑的。对此,幼儿园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民间游戏的利用和保护。
可以在幼儿园建立民间游戏小组,人员由教师和家长自愿报名参加。首先,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地认识,并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其次,发动教职工和家长,通过多种渠道帮助班级搜集民间游戏素材,必要时可以向家长征集民间游戏资料。再次,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并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梳理。幼儿是幼儿园的小主人,他们也应加入到搜集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来。如,让幼儿在其感兴趣的情况下,向爸爸妈妈学习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然后把游戏带到幼儿园,教给班上小朋友,大家一起玩。
通常民间游戏老一辈人和农村人民知道得更多一些。小朋友,老师或家长可以求助于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玩过的民间游戏,搜集、记录并整理出来;或者到专门的民俗协会去搜集,那里也会收藏很多民间游戏。既然民间游戏起源于民间,丰富于农村,那么,城镇子女就应该到农村去搜集,城镇幼儿园应多多举办与乡村幼儿园的联谊活动,增加城乡幼儿互相沟通,学习的机会,在娱乐中学习民间游戏;同时也能促进城乡结合的“脚步”。农村的爷爷奶奶们记忆里更是民间游戏的宝库,要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财富”。最后,将搜集到的民间游戏素材记录下来,并进行初步整理后,交与民间游戏小组进行交流并汇总。汇总出的民间游戏资料应作为幼儿园的第一手资料加以妥善保管。
(2)精心筛选并利用组合运用法丰富民间游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都发生了不断的演变,而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游戏资料,应进行进一步的精心筛选和整理。在筛选时要充分注意到游戏的娱乐性、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装订成册。对精心筛选后的民间游戏,可以利用组合运用法丰富其内容(玩法)。
所谓组合运用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两个不同的动作技能,通过组合或重组设计出一个新的游戏并加以运用。组合可以是任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游戏都可以进行组合。例如: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进行组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动作技能可以组合;不同种类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游戏方法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不同民族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每一次重新组合后的民间游戏都要经过民间游戏小组的交流,审核后收入民间游戏册,并及时发放给家长(一个家庭保证一册)和各个班的老师手里。在各个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民间游戏小组可以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幼儿游戏中,进行适宜的交流,示范和具体指导。
(3)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开发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一直都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老一辈人怎么玩的,下一辈就怎么玩;前辈记住多少游戏就流传下来多少游戏,有很多玩过的游戏没有形成文字就忘了,导致民间游戏流失很严重。所以现在搜集民间游戏很困难。在现今的发达城镇中,现代媒介成为普遍的传播工具,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指现代社会的四大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教媒体进入幼儿园并逐步普及,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功能已逐渐被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其信息储存量大、操作方便、直观形象、易于修改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到幼儿园的各个学科教学中,与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对教育的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建立幼儿园自己的网站,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教师和家长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整理民间游戏,幼儿园定期在网页上向家长公布民间游戏内容,规则,并及时反馈家长的意见,为家长提供辅导素材,以及图文并茂的幼儿园民间游戏内容,交流民间游戏经验,传递现代幼教思想。传扬幼儿园文化主题,建构幼儿园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通过留言板和E-mail信箱,与家长交流思想,建立起崭新的交流方式。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工具,使民间游戏在城镇幼儿园开展更顺利。(4)对民间游戏进行因地制宜的改编和创新
为了使民间游戏的内容与形势更为丰富和灵活,并充分满足各年龄段的幼儿的需要,我们应在保持其原有的游戏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从以下两个纬度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与创新,使其适合幼儿园组织,适合幼儿游戏。
首先,从民间游戏的内容上进行改编和创新
可运用组合法、拓展延伸法、发散引导法三种方法。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拓展延伸法是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通过此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领域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地领悟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如开展“丰收的季节”,讲述的是农民获得丰收时的生活片断,孩子们装扮成农民样,头戴草帽,“嗨呦嗨呦”干活劳动。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黄豆成熟了,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白菜也成熟了,农民们吃不完就把白菜剁碎,腌起来做咸菜吃。幼儿边念儿歌:“剁呀剁呀剁白菜,剁碎白菜好腌菜呀。”把一只脚拎起,一只手做刀状,边念儿歌边游戏。剁完白菜后,在将“缸”洗清,用来腌菜,接着幼儿又可以玩“背缸倒缸”的游戏,将三个游戏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活动,幼儿更喜欢,玩得更投入,甚至可以发展为一个舞蹈游戏节目。开展民间游戏让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让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
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游戏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代替。由于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存在十分显著的年龄差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起主导作用,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游戏,如“丢手绢”“开火车”等。到了中大班,特别是中班下学期开始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注重幼儿的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挖掘身边的游戏资源。如游戏:跳方格又称跳河。方或河是画在地上的长方形条格或连接的圆圈,有三格,五格,每格大小不一。从小一格起,五格最大,在玩的过程中,双方以计百分定输赢,分数够所规定的数,刻画其中一格为自己的赢方。游戏规则为跳方者手中拿一小块瓦碴或石片,从一方开始跳起。首先投石片于方内,屈起一脚悬空,用站地的一脚跳入方格内,再把石子踢出,踢出界外或踩了方线,就称“死了”。对方再跳,如此反复。过黄河或对方以赢去的方格,要单脚跳过,有一定的难度,在自己所赢得方格内可双脚落地歇息。跳方是一种运动性极强的游戏。在进行这个游戏活动时教师注意鼓励幼儿想出同一种游戏材料不同的游戏方法的游戏。如:可以用双腿蹦的方式进行游戏;还可以大格小格分开画,中大班跳大格,小班跳小格等等。很多新的玩法等待幼儿去创想。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幼儿的喜欢。发散引导法不但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多的是它的理念在游戏中能真正体现出来,能让更多小朋友有一种同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用心去玩、感受、去体验积极发挥着主体作用。
其次,从民间游戏的形式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
可以着重从游戏的组织形式,游戏人员参与的形势和材料投放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改编与创新。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首先把其童谣做改编,把最后一句“咕噜咕噜滚下来!”改编为“咕咚咕咚跳下来!”。然后,在游戏中幼儿先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到“咕咚咕咚跳下来!”时,教师引导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然后再加上前滚翻的动作,在这些动作之前教师要做好安全工作。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得到了游戏性的体验,其跳,滚的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在游戏人员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小朋友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
在游戏材料投放的形式上,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以投放天然的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并要尽力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幼儿园教育要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游戏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更能给幼儿带来欢乐!民间游戏以其简洁生动有趣的民谣,多姿多彩的游戏形式,魅力无穷的游戏内容深深吸引着人们尤其是幼儿。城镇幼儿园中的幼儿对民间游戏的需求非常迫切。
(二)幼儿园应有效地组织民间游戏,使其成为适合幼儿的活动
1、为幼儿营造和创设有利的民间游戏环境
(1)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民间游戏活动开展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主要包括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在游戏活动的时间方面,要在切实保证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规定的游戏时间的同时,灵活根据每位幼儿在游戏中所选择的材料、玩伴和自发游戏的形式,对游戏时间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在游戏场地方面,各班可以根据活动室的大小做到一室多用。教师发动幼儿利用建构材料自己动手动脑,搭建轻便灵活的小矮墙、小栅栏、屏风等。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只需做小小的改动,各种游戏就可以按安静与喧闹的程度,按游戏的性质、内容有顺序地在各个区域中进行。在室外,可以在平整的操场上画上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格子”,铺上鹅卵石的小路等,以方便幼儿在离园时自由自主地玩上几次“跳圈”“跳海”“走平衡木”等。
游戏材料方面则应做到保持一定的新颖度和一定的连续性。首先发动教师自制游戏中所需的玩具,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角,并组织幼儿参观展示角,以引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教师引导并参与到幼儿制作民间游戏玩具的过程之中,并给幼儿以相应适宜的指导。再次,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大量的废旧材料和一些半成品,鼓励和激发幼儿自由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制造出新的玩具。最后,教师根据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针对其制造出的新玩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最后设计出新的游戏活动。
(2)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说物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静态的,那么心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动态的了。心理环境以幼儿的情绪情感和动机为中介,它对幼儿的学习、认知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如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安全关系,为幼儿提供了情绪上的安全基地,使得幼儿能充满自信地、大胆积极地去探索身边陌生的世界。教师应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贴心的关怀,应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教师只需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宜的点拨、引导。教师是幼儿民间游戏的伙伴,是幼儿的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的期望存在着一定的潜在功能,一旦教师对某一位幼儿形成某种期望,就会有意无意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倾向并采取相应的态度。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中对自己充满自信,另一方面有助于不断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幼儿得到身心的发展。
(3)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注意安全。首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明确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幼儿年龄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游戏,同时注意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和活动量的大小,以符合幼儿个体水平特点。其次,在改编、运用幼儿民间游戏时,对游戏动作的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应加强安全检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如“抬轿子”这个民间游戏,原本是两个小朋友相对,俩人双手相互交叉,让另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然后由这两个小朋友架着坐上去的小朋友走。由于此游戏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幼儿会摔下来),可以做一些调整,如自制一顶轿子(可用大纸盒来做),让幼儿坐在里面,另两名幼儿就可以抬着玩了。这样既保证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又保证了安全。
2、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开展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成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四大类,并在各区角投放相应的民间游戏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
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和各种民间游戏棋“考状元”“过大梁”“憋死牛”等,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幼儿在玩“七巧板”游戏时,在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不同的组合方式,能拼成单一图案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提供一些别的材料或提供一些带有情景的图书。这一方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科学探索区可以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滚铁环”“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幼儿在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如抽陀螺时,为什么用鞭子一抽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越转呢?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在陀螺上贴上画有七色光谱的旋涡形圆形纸片。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七色光谱就会变成白色这一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美工民间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如幼儿在泥塑游戏中,当幼儿把他自制的富有意义和个性的杰作高高举起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建议他们开展一次泥塑展,活动的内容及形式由幼儿自己决定。这样一来,不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增强。
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各种民间小乐器、民间表演头饰、服装、音乐等,幼儿在音乐表演区穿上漂亮的服装、摆弄着道具、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儿的情操。
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得幼儿在快乐中增强体质。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以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总之,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路径。
3、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
(1)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集体活动中的开展。针对民间游戏如何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这一问题,我们从民间游戏区角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一些启示:第一,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做到预成和生成有机结合。教师可以结合各班的日常教育目标,从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把其引申和设计到各领域教学活动之中。第二,民间游戏的游戏形式可充当预设活动的桥梁。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日常教育目标,如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6”的相邻数,就可以利用“跳格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6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有两个好邻居,就是5和7,5是6的小邻居,7是6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了。第三,民间游戏活动可为颓设活动提供丰富的体裁。第四,民间游戏可使教育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有趣。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唐诗诵读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各班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民间游戏。
(2)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零散间隙时间中的开展。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可以为其准备一些如“翻绳”“捉猴”“找东南西北”“石头、剪子、布”等活动,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教师应特别重视幼儿的来园活动这一个环节,因为来园是幼儿愉快地歼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温暖的环境的同时,为其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七巧板”“挑棍”“抓籽”等,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幼儿离园也是一天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这时的幼儿情绪较不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安静、有序地离开活动室,教师可为其提供“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等。这样不仅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六、结论与建议
1.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具有其可行性,引进民间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在幼儿时期,民间游戏的开展是幼儿继承民间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3.建议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引进民间游戏,建立新型的民间资源教育模式。4.在对游戏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完善本园的网站。
【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推荐阅读:
幼儿园民间游戏—花样毽子06-21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07-04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教案《贴人》及教学反思08-19
浅析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10-11
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06-20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教案08-08
小班幼儿游戏教案09-12
幼儿小班游戏教案参考09-10
幼儿园小班亲子运动会游戏06-19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击鼓传花》含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