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2024-10-11

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17篇)

1.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篇一

怎样上好音乐课

(水波学区研训室培训资料)

一、音乐演唱教学的一般流程

1、发声练习。通常选用歌曲的典型旋律片段,为能唱好歌曲做声音上的准备。

2、复习旧歌。也可放在新授课后,通常这首歌曲和本节课歌曲有一定联系。引导学生进入唱歌状态。

3、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可由画、诗、故事,,,简洁地提示教学内容),必要时介绍作者。

4、教师范唱(或结合听录音、看录像)。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印象。

5、通过视唱、节奏训练等方法,集中解决歌曲的难点(也可放在发声之后,结合学习有关的识谱知识)。

6、学唱歌谱。(也可在唱词之后再学)

7、学唱歌词。朗诵歌词,分析词曲配合上的难点,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练唱。

8、从音乐上分析歌曲的结构。如乐句、乐段、高潮、声音要求,理解歌曲。

9、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可以与歌曲表演、音乐小品、游戏结合,还可以由学生讨论如何表现歌曲的思想情感。

10、复习巩固。欣赏自己唱的歌(新歌、旧歌)或别人唱的歌(录音);欣赏情趣相同的其他艺术作品。

二、在唱歌教学上把握五个方向

(一)明确唱歌教学的三个目标

1、我们把发展歌曲兴趣(喜欢唱歌)作为共同目标。

2、情感交流(感受表达歌曲的情感,有感情有理解的唱歌)这是最重要的目标。

3、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识谱发声,没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可能有感情的歌唱,知识和技能是手段)这是次要目标。

(二)尽快把歌曲唱会,唱好。

唱会歌曲,就是能正确的把歌曲的曲调,节奏,歌词掌握。唱好歌曲,就是要正确的理解,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风格。应该在唱歌曲的第一个音的时候就注意它的感情。学生每唱一次,老师都要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从歌曲的力度上,速度上,情感变化上分别进行讨论,进行体验。

(三)听唱和视唱相结合

从听唱法向视唱法过度,采用整体听唱和分句听唱。欣赏范唱是教学成功 的关键,能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感受。学生能完整唱完一个乐句时再采用视唱法。

(四)歌词和曲谱交替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段先教歌词,第二段再要求学生唱歌谱,而且是带感情的唱歌谱,这样相互交替进行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

(五)创编与拓展

创编歌词,或者是人物的改变,对歌曲的风格进行创编呢。比如我们这堂课所学的歌曲如果是属于民歌类,那么我们可以把它改编成号子,让学生进行讨论,来体验他们的不同之处。也可以把它创编成山歌风格让大家进行讨论体验。要让学生主动性地、创造性的对歌曲进行创编处理的尝试,尽量发散学生的个人思维,让拓展这一环节有它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既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既要鼓励大胆实践和创新,又要遵守音乐教学特殊的学科规律;既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不能孤立对待教学的新理念。

三、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流程

1、导入欣赏(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法、音乐作品对比教学法、讲述法等方法。)

2、整体性初步欣赏。教师会在欣赏前布置初听欣赏目标,(如:这首音乐作品你喜欢吗?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首作品的情绪和风格是怎样的?这首音乐作品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等。)

3、分段性欣赏。进一步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风格、情绪、表现手段等。

4、综合性深入欣赏。是再一次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并能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

四、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五个关注点

1、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不能过多,它只起一个教学辅助作用,否则它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意义,当然音乐知识也不能没有,它只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不知不觉中顺带掌握。

2、要突出有效的实施双基教学,将其融入其他音乐教学之中。也就是说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融入音乐知识,我们平时说唱歌,而不是说喊歌,这些歌唱方法是不断的在音乐教学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轻声地唱,优美地唱。

3、要突出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于一体。形式手段要适度适量,突出音乐特点,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如何使用教材,要把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最新音乐成果及时并灵活地引进课堂,这样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音乐课。这是音 乐教学中一个重要因素。

4、要突出学习方式的改变,主动参与探究和交流合作。

5、要突出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们不要单纯地去追求多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音乐,多媒体用过了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音乐教师必须要吃透课程标准,要灵活把握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

五、在教学过程上注意五个方面

1、注意导入。

我们常说没有好的开始就没有好的结束。所谓好的开始,也就是指我们的课前整理、课前导入。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

2、注意音乐课的学科特点。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学之外的东西绝不能太多,像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地理知识、自然现象等,它只是一个辅助,让学生了解一下就行,还是要以音乐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定要分清主次,把握不好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其次音乐课堂上教学重点、教学任务要明确,要清楚你本节课在干什么,教学以外的内容尽量少,尽量少添加教学设计内容以外的新知识,或一笔带过,一定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否则会使这堂音乐课显得支离破碎,看不清楚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

3、注意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让学生感受音乐时教师尽量少说话,让学生仔细地,认真地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它所要表现的情感内容。

4、注意正确评价。

我们不能一味地去鼓励学生,当学生对所欣赏乐曲的意境表达出错误的感受和理解时,老师怕打击其积极性,不但不予纠正,却微笑地点头,以示肯定,并表扬学生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的见解。这样就使学生误把错误当正确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都极为不利。这是我们音乐教改中的一大误区。

5、注意课堂的调控。要和学生融为一体,不能跟演戏演节目一样,死板的来展示你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教学是生成教学,随机应变性很大,铃声响了就应该下课,没讲完就没讲完,可以放在下节音乐课继续,绝不可占用学生课间一分钟,否则就是一堂失败的课(这点是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专门强调的一点)3

2.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篇二

一、转变思想是前提

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评价目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首先要树立“以学为重, 为学而教”的思想, 不是“教课文”, 而是“教语文”、“教学习”;不是“为文而教”, 而是“为人而教”、“为学而教”。

二、研读教材是关键

1. 整体解读, 明确目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作为语文教师, 要上好一节阅读课, 首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总的要求, 心中装着各年段的教学目标。然后研读教材, 阅读教材的课后习题, 根据课后习题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既不能过于拔高标准, 也不能刻意降低要求。

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在执教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16课《燕子妈妈笑了》一课时, 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然后完成大屏幕上的思考题 (课件显示)

我知道

课文主要写了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 通过 (三) 次仔细观察, 发现了 (冬瓜) 与 (茄子) 的不同之处。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观察, 加以区别) 。

很显然, 这位教师对小学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不明晰,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只要求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知道要做个会观察的孩子就够了, 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属于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目标。这就是超纲越位, 种了别人的地, 荒了自己的田。

而另一位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在执教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火烧云》一课时, 首先带领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课文朗读情况后, 课件出示:

读懂内容

课文重点描写了晚饭后 (火烧云) 的 (颜色) 和 (形态) 的变化, 展现大自然的 (神奇、瑰丽) , 表达了人们的 (愉悦) 的心情。

就这样, 带领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理清了课文层次。充分体现了中段阅读教学的特点: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依据目标, 制定学法。

教师在熟悉各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后, 要认真研究教材的课后习题。语文S版阅读课文课后练习的第一题是对读课文的要求, 第二题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 第三题是语言训练题。课后练习既具有导教的功能, 也具有导学的功能。下面, 分别以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课为例, 谈学法的制定。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假如》一课, 依据低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结合课后习题, 制定如下学习课文的方法:

读准字词———读顺句子———读懂内容———读美课文———读写结合

充分体现了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以“学”为核心, 通过读来学识字、学词句、学朗读、学写字的特点。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火烧云》一课, 依据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通过研读教材, 联系课后习题, 制定出五步读书法:

读准读顺———读懂词语———读懂内容———品味句子———读后练写

充分体现了小学中年级段阅读教学以“学”为核心, 立足语言文字的运用, 而不只是对文本内容作细致入微的分析的特点。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狼牙山五壮士》一课, 依据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研读教材后和学生一起根据教材编者编制的课后习题, 制定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朗读诵读成诵

第二步默读理清顺序

第三部找句子体会表达

第四步抓重点感受写法

充分体现了小学高年级段阅读教学指导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学生考虑, 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查阅资料, 丰富内涵

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仅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 还要拥有更丰富的水源, 并且教给学生如何获取更多水源的方法。那么, 教师就必须查阅大量的读书资料, 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四、编制教案, 制作课件

依据目标、学法以及所查到的相关的读书资料, 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 整合适合自己的教案, 再配以适当的课件, 但课件只是起辅助作用, 切不可让课件满堂灌。

五、回顾反思, 教后改进

3.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篇三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951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1快捷方便的音乐文件播放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对于高中学生应该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去创造。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讨论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

例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二泉映月》时,我设制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有明月、有泉水、有凉亭、有柳树等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流动。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或讨论。结果,学生们对乐曲的理解各抒己见。有的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是痛苦、凄楚、愤恨和激昂的情绪;有的觉得乐曲除了凄楚、忧伤,更溶入了优美、抒情的情调;有的却认为旋律明快、优美,没有太多哀伤,只不过较为低沉、缓慢。而后,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设其乐曲的意境画面。如此以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对于培养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创造美更有帮助。

4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从学科特点出发来看,音乐教学历来与电化教学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更是需要录音、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设备,但由于教具及设备的繁多,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些设备面前忙碌操作,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影响了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将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的功能集于一体,教学中,教师操作方便,运用自如,更为理想的是原先电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都能得以实现。同时也能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中,掌握主题旋律是重要的一环,也是难点。于是我不再象以前那样把曲谱抄好挂在黑板上,一句一句地教唱。而是将乐曲的主题旋律制作成音乐与曲谱同步出现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随着曲谱的出现来歌唱旋律。结果,既简化了教学过程,又使学生较容易地唱会了主题旋律。再如:认识二胡这门民族乐器。我展示了二胡的彩色结构图,分别用箭头指向各个部位,标出名称。让学生对本身不陌生的二胡认识得更加清楚。比以往拿来实物更方便,一目了然。

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題

首先,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全面的优秀课件,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4.如何上好中小学音乐课 篇四

经过了一学年的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从第一学期的理论学习到这学期的实战经验,虽然只是课堂上小小的锻炼,对我而言已经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参与小组的教学设计使我对教学法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直以来对音乐教学的不足认识与误解在自己的参与中得到了改正,学习的理论知识,诸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在这学期的参与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这里,我讲从我们小组这学期所讲的《在暑假里》,这门课来对如何上好中小学音乐课谈谈我的认识。

《在暑假里》这课是本册的最后一课,正值全期学习内容即将结束、暑假生活就要到来,孩子们对这一课非常感兴趣。这一课我同过开展学唱歌曲、创编歌词等音乐活动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暑假生活打算,同时也听听别人的安排,还能达到对学生暑假生活方式的正确引导的目的。

《在暑假里》是选自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材,我们教案的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小记(总结)七个部分。对于导入的设计无疑是我们小组对这一课堂设计中我认为最难的部分。导入设计的好坏对整个课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实现与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重大作用,所以导入部分的设计,占了我们对课堂设计的很重大一部分。导入部分的设计,我们小组曾经想了很多方法,例如设置悬疑法,或者是问题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创设情境法,这些新颖的导入法都很吸引我们,因为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所以,对于导入法的设计也不宜太难,要符合这个年纪学生应该有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最后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来作为我们导入的第一步。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5min)

1、由教师播放与夏天有关的歌曲视频,创设情境。

2、通过提问谈话等手段引入课题。

3、发放彩色乐谱。

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还设置了音乐小天使这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肯定,音乐小天使是这样引入的:老师:对,因为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喜欢暑假吗?(学生回答喜欢)。音乐小天使就是知道我们的小朋友们喜欢暑假,还特意让我代替她问大家一个问题,她是这样问的:在暑假里面,不在去学校,你们将干什么?(按照歌曲的节奏来问)老师听了之后也问了问小天使,看看她的安排,她是这样的回答的:我要去游泳,还想去旅行,暑假里多快活。(同样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读)。

老师:好,接下来老师就要履行承诺代替小天使问问大家这个问题喽。你们能向老师刚才那样有节奏地回答吗?(提问1-2个同学,并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按歌曲的节奏回答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学生歌曲演唱时节奏的难点。)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边用幻灯片展示事先制作好的与暑假活动有关的幻灯片图片烘托场景,边引导学生有节奏的说出暑假的计划。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啊,我们把这些对话串起来,再加上旋律,它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了。瞧,这就是这是动听歌曲的完整版哦(把事先制作好的彩色乐谱发放到学生手中)。

我个人觉得音乐小天使的加入使整个导入部分有了更多的活力,而且更新颖,也很容易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使同学在一种很好的氛围中大致学到这首歌的音调与节奏,这个曲子是一个外国曲子,曲调中的切分节奏比较多,所以对于切分节奏的教学时一个难点,但是通过这样形式的导入,使同学大致对难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非常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很荣幸音乐小天使是由我来扮演,作为音乐小天使的扮演者,在语音语调中需要更与小学二年级的同学相吻合,在一问一答中,已经和同学达到互动,这种感觉非常好。有了好的导入之后,也为后面的教学教唱部分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唱部分的操作如下 教唱歌曲(25min)

1、教师用钢琴带唱歌曲旋律(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大跳音程音准问题及切分节奏的问题)

2、教师根据歌曲的需要,进行六度、五度音程练习,及对切分节奏进行讲解示范。

3、练习完之后再回到歌曲旋律,这时歌曲旋律基本学习完成,接下来带入歌词演唱。变唱边分析歌曲难点。

4、学生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曲

歌曲的创编是本课中最有意思的环节,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创编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光做热情。在创编活动中,出现的难度就是创编内容比较多,孩子们在边创作还要边唱出歌词的过程中,反应不过来,造成歌曲创编的断断续续。在就是孩子们在创编中,歌词的质量难以达到,歌词不够规整。我在学生们观察歌曲中唱到的内容都有些什么,都是几个字的内容,再把学生想到的暑假活动,按字数规整分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降低了创编难度,让学生在新创编的歌词唱中更加流利并有成就感。当然还可以全组一起选几个内容唱,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单独展示,这样有助于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同时多鼓励孩子们,多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

在整个教唱部分中,最难的无疑是全曲中出现最多的切分音,但是在导入部分由了良好的介绍中,大家对难点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切分音的教学中,我们组采用让同学用手来打节拍的方法。关于教唱部分,是整个教学中的重头戏,我想要谈谈我的看法,对于整个学期观摩其他小组的上课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也值得我以后自己教学中需要克服的,诸

如,不脱稿,看ppt 缺少目光交流,从上课开始没有抬过头,上课音量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其他同学都会犯的错误,因为经常犯错误,但是大家又知道这个缺点的存在,所以说明了这些缺点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战经验中才能克服,实践的。所以,我觉得,这学年的音乐教学法虽然结束了,但是真正的音乐教学才刚刚开始的,虽然这学期有模拟课堂的实践,但是和真正的课堂还是很有一定差距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对于音乐教学,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觉得是教学的重点。无论对于导入设计还是对课题那个其他内容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死记硬背

不能灵活应用,课堂学习机械化、成人化;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了生趣,这些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体验、感受,我觉得才是如何上好音乐课的最终目的当然,有所得也有所失,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美上,由于参观材

5.在感受和体验中上好音乐课 篇五

摘 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是音乐鉴赏课的一部分。音乐鉴赏是一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必修课程,本文以如何提高“感受与鉴赏”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而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感受与鉴赏;整体欣赏;多样性;可操作性;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01-01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领域:“感受与鉴赏领域”、“表现领域”、“创造领域”、“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每一领域都由若干相关内容组成,并且都有各自侧重的教学范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其中“感受与鉴赏领域”可以说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在现实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领域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教学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音乐课中的“感受与鉴赏”这个领域的教学来培养道德高尚、情感丰富、身心健康的现代中学生呢?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三大方面来着手:

一、重视“感受与鉴赏领域”板块,在教学中切实实施感受与鉴赏

l、提高音乐教师与学校领导对“感受与鉴赏领域”教学的思想认识,重视其对教育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校在教学硬件上要提供基本的教学设备,如音响、多媒体及音乐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等。并对认课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经常组织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活动,让音乐教师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使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音乐教师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该领域的教育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在本领域多思考、多创新、多提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升,并在该领域的教育教学中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带动整个专业队伍提升。让学生喜欢上“音乐鉴赏”课,爱上“音乐鉴赏”课,并主动参与到其中来,为培养素质全面、身心健康的中学生而起到积极地作用。

2、改变在“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多听少讲:即让学生多听赏优美的乐曲,感受音乐带来的变化,少讲理论性的知识。更不能用教师对音乐的感受来替代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自己来感受音乐。

3、重视音乐整体欣赏

有些教师因为课程内容多听赏不完,于是就将乐曲简化了,听一点就停下,学生刚刚有点兴趣就换下一首,这样学生根本听不到完整的乐曲,也就达不到完整的情感体验。这种“一带而过”式的听赏,不仅没有起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对音乐有不完整的感觉,不能正确地来“感受与体验”音乐,也就达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提倡完整的“感受与体验”的音乐教学模式。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从思想上认识该领域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鉴赏课“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没有被好好地实施,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1、教师对该领域教学的认识不够充分,思想上不够重视。老师没有认识到该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受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影响,过分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而轻视“欣赏体验”。

2、受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实施该领域的教学。有些教师在讲公开课时,往往感到不能把握好“欣赏”教学,对于教材上所选择的欣赏内容,学生兴趣不浓,老师找不到很好的兴趣切入点,而多以“唱歌”和“互动游戏”所代替,这样即使上了欣赏课,也只是“走过场”,只让学生浏览性的昕了一两遍音乐,并没有达到欣赏的目的,更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三、建立可操作性的“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评价机制

l、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建立可操作性“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

2、评价的方式有: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自评、互评及他评的方式。例如:采用提问、讨论、表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某一模块的学习结束时进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如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精神、探究学习能力等,应给予文字方面的定性评价;自评是学生根据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对自己作出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作出相应的评价:班级里可组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及师生音乐会等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学校和家长对师生的教学成果可进行他评的方式,以此来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实施评价时的注意事项: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应尽量简化评价过程,实行可操作性的评价方式;评价不要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机制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使教学更有序的进行和提高。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从音乐专业特点,从听觉本身出发,即从音响出发,以完整的“感受与体验”为主。充分认识到“感受与鉴赏领域”教学的重要性,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出音乐作品所承载的审美价值,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薛 晖.《湖南省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述评》

6.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篇六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给人以美的感受。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之一,音乐欣赏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培养人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接受音乐的熏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理论传授,而是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等一系列技能的训练。但对于乡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种种限制,无法完成这一系列教学任务。如何才能上好乡村小学的音乐课呢?在此,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认识。

一、故事导入,把学生带入歌词意境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的课,兴趣是关键。音乐不只是教学生唱歌,重要的是在教唱歌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感知、感情等方面得到培养。要使学生在唱歌时做到入情入境,就要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在教学之初,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只是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简单教学方法来教学,开始一两节课学生还比较乐意跟唱,但几节课下来,学生慢慢变得不想开口唱了,相反,学生在底下相互说话、吵闹,于是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性,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小胖胖》一课时,我结合歌词内容,先给学生们讲故事:“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大家都喜欢叫他小胖胖„„”原来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了,学生们都在静静地听故事,而且听得很入神,我在讲完故事后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胖胖是的怎样表现呢?”“想!”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回答。就这样,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整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将范唱、伴奏相结合。

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前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定调,提示速度等重要作用。由于教学设备不全,教师往往是起头由学生唱,这种教学方法,既不能使学生把握好旋律、节奏、音高,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单调,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远程控教育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学有了很大改善。例如,我在教学《咏鹅》一课时,结合CD光盘,播放“优秀课例”,随着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被优美的音乐旋律陶醉了,不由地跟着唱起来。一堂课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使学生在听、唱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教学过程中,结合肢体语言把课堂变活。

音乐并不单是音乐,它是和一定的肢体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音乐打动自己,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然后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激起学生的律动,唤起学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音乐世界,从而打破死气沉沉的氛围。例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一课时,我将每一句歌词都配上一个动作,为学生全情地表演,学生们也跟随着模仿起来,甚至有一位学生配上自己的动作,整个教室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都在尽情地表演。

7.探讨如何上好职高音乐课 篇七

一、培养审美能力, 陶冶心灵, 有利于学生心身健康

古希腊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图认为, “音乐与乐曲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最深处, 如果教育方式适合, 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也就美化”, 由于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 它主要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来陶冶人。音乐课程的价值重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的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 陶冶高尚情操, 在这个基础上, 就需要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不断地去反思我们的教学, 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寻求更好的方法, 并持之以恒,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自己的音乐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更加有深度、有情趣。在我们许多的音乐教学或音乐活动中,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爱美、协作、宽容、创造、同情等品质。在潜移默化中, 净化学生的心灵,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高基本技术技能

针对职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 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好音乐课, 经常采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课堂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尝试运用了小组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 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纷纷开动脑筋, 在小组进行踊跃的讨论。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 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为他们主题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 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补习基础知识主要是指补习最为基本的乐理知识, 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 以及补习一些有关的欣赏知识, 如对乐器的认识等。当然, 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要注意方法, 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当然, 教无定法。只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成长, 让他们踏上寻找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美的道路, 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

在初始阶段, 教师必须明确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的, 所以在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上, 我就说明“本学期评价标准中, 首先是能自然大方的歌唱、表演, 能积极回答问题, 积极参与。其次才是音准、音量、回答的对、错。文艺委员及时记录这些情况, 作为学期成绩之一”。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自然大方地歌唱, 轻松地表演, 积极回答问题。并且, 每次课堂组织演唱、表演时, 学生会很愿意表现, 就算有点跑调, 声音不好听, 依然能自然表现。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教材的价值性又要注重教材的适用性。教学内容既是一个完整系统, 又可分可合, 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 和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能否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科学地筛选教学内容, 重组教材结构体系, 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事实证明完全可以, 或者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学习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 改变过去孤立地死读课本的现象, 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 让学生从学习中进行鉴别比较, 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在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我觉得各种各样的音乐知识学习, 正是为了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 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 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的能力,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而学了音乐创作又能有效地促进音乐知识的学习巩固和使用, 学生学了作曲后, 我感到最明显地作用是, 使他们感到自己又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 从而更主动、更自觉地学习音乐了。

四、提升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教学艺术, 在很大程度是由教师的人文素质所决定的。因此, 要想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戴, 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和追随, 教师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通过自身高超的音乐修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在学生面前展现出自己的个人风采和迷人魅力,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起学生的共鸣, 最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对于一名音乐教师来讲,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 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极具感染力的个性魅力, 尤为重要。包括职校学生在内,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学识渊博、幽默风趣、兴趣广泛、才智过人的教师。是以生为本还是以师为尊, 是不苟言笑还是和蔼可亲, 是循规蹈矩还是独具匠心, 是枯燥乏味还是风趣幽默, 是平铺直叙还是妙语连珠, 是生动活泼还是拘谨呆板, 是庸庸碌碌还是不同凡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堂音乐课的成败。

为贯彻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改革教学方法, 走出以音乐学科为中心的误区, 实施全面的、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 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有趣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8.如何上好音乐课 篇八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47-01

到底怎样上才是一堂好课。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有效地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境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同时紧扣知识点。激发兴趣,很多教师都注意这一点,但一定要恰到好处。精心设计,灵活导入,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兴致盎然的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有力保障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

1、建立和谐师生情感,激发兴趣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孩子们的情感是丰富的,只有学生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你的课。所以,教师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温馨,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从而真正喜欢上音乐课。

2、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3、从感官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巧用多媒体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把握好课程的重难点

怎样把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让学生感兴趣,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比如在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理解与知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二)寻找春天的声音 1、 找一找。 师:春天的大地不但风景秀美,还有春天里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么? 生:叽喳喳嘀哩哩。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 (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课件出示×× × ×× | ×× × 0 | ×× × ×× | × ―― |) 活动:教师指出前十六分音符,先引导用小黄鹂的叫声准确地念出节奏,后让学生模仿其他春天的声音巩固。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四、课堂纪律性的管理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调控。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没有严明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教学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纪律,让学生有章可循。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十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一定自由空间的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必须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这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五、及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课后及时进行回忆,反思。记录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学生的临场反应,活动方式,活动效果,教学灵感,不足之处,总结教学中的好方法,好经验,改进措施,亮点等。为以后的顺利教学做好准备和铺垫。

9.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堂 篇九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幼儿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幼儿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乐意主动地参加与各类音乐活动,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恰当的选材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这样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的音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明确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如动植物类、自然现象类等这些都是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事情,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绘画、乐器演奏、唱歌、敲击节奏等)再现,会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使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取得成功,培养自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平台,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

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10.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篇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施教的主阵地,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关键是教学的效率。怎样优化课堂教学呢?重要的就是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方面,尽管传统的教学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教学的理念、观念不断更新,冲击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的内部也正经历着一场信息化的革命。另一方面,多元信息直接冲击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信息的迫切掌握远远超过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时代,他们更想知道课本以外的种种知识。而且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他们已不满意传统教学过多的约束,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如果达不到应有的信息容量和学生的需求,教学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1、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一切认知、求知源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去的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记得多,抽象的并未形象,静态的仍是静态。而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以化静为动,增强感性认识。这样,画面直观了,声音和谐了,过程明朗了,把学生带到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带学生走进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此时,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2、增加了教学的容量,节省了时间。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发现,教师写得少了,讲得少了,学生记得也少了,但学生接触得多,思考得多,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嘴的频率大大增加。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去考虑如何节省时间,增加容量的问题;考虑怎样利用最有效的手段,让学生掌握知识、探究知识。

3、更有利于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更接近实际的虚拟化实验,更便于创设情境。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在电脑平台上构建一个个问题情景,教师或学生只要进行适当操作、控制,就能通过各种情景的变换,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

4、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新自学提供了一个较大的自由空间。运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验证学过的知识,还可以验证自己想到的问题。在不断的验证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媒体提供的文本、图画、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直观、逼真,而且可以互相组合,并凭此来创设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景。

总之,多媒体教学一改过去课堂教学的困顿与死板,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换了教师角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观察、判断、探究、发现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走捷径”的机会。多媒体在现代课堂教学转换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优势。

那么,究竟怎样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呢?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而且文、图、情、音并茂。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就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而要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持这样一个态度:有利则用,无利则舍。

2、应遵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

多媒体运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整合各类资源,充分把握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资源的含金量,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3、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和分离。

多媒体教学手段尽管有许多优势,但它绝不能代替教师的言传身教。它毕竟只是虚拟化了的真实,与现实生活有着质的差别,而且这个差异是永远不能消除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一定的优势及可取之处,是多媒体所代替不了的。如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道德品质、人生观,在言传身教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又如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内在的思考更为重要,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就不大。

4、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备课。

教材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而且教学的路径

是多样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如果不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不在备课上下功夫,毫无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的兴趣由热变冷,积极性由主动变成被动。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加强备课,以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多媒体运用的最优化。

5、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巧。

11.怎样上好小学音乐课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音乐;个性;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65-01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来谈谈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是最关键的一步,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孔雀舞》一课时,在课前,我配用一些欢快、优美、活泼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走进教室,给学生一种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美丽的西双版纳的错觉,接着我不露声色地在钢琴上弹出优美抒情的《金孔雀轻轻跳》旋律,学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这样的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们,为他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了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目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并没有贯彻好“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要想让音乐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做到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生命,让他们既受到美的感染,又受到情的熏陶,从而装点人生、树立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比如,在欣赏《念故乡》这首歌时,我用语言描述这首歌创作背景(原名为《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交响曲反映了一个捷克人对美国这个“新大陆”所产生的种种印象与感受,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德沃夏克从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中得到启示,吸取养料,创作出自己的旋律……)来逐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保持安静。然后用诗意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瑶族舞曲》中的一些意境,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美好的境界中自由翱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音乐是最具不确定性的一门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学习、欣赏音乐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策划、导演并表演。然而,对于有视力障碍的盲童来说,表演只能局限在声音和触觉范围之内,但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改变了普通学校常用的一些方法,尝试了能让盲童课堂也变得生动的办法。《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革命歌曲,在教学时,我先给学生营造了一种音乐的氛围,然后大胆的放开时间和空间限制,请学生上台策划、导演。于是,讲台上出现了许多让我们无法想象的精彩画面。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

四、把音乐与生活相结合

音乐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恰到好处地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同时又能真实地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影响力。随着儿童审美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去收集、了解这两位主人公的故事。任务一下去,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图书馆看书,有的去看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的直接揪着父母不放,问这问那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前所未有的高涨。通过先让孩子们去了解一些歌曲相关的故事,既是音乐教学与生活的相结合,也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升华,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美好品德的传承意识,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表达自己。

总结:以上是笔者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在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小学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得到切实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丛书.走进新课程.之新课程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课程标.

[2] 肖萍.高师声乐的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08.4.

12.新形势下如何上好高中音乐课 篇十二

音乐课程资源,决不仅局限于教材、教参,还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等。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师应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地整合音乐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多样性, 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改变了过去一张嘴、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一块黑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使音乐语言描述的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 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现代高速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功能相当强大,许多音乐教学资料可以从音乐网站上查找、下载,许多网站都有mp3音乐,而且音效音质不错,文件容量不大,适合教师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从而实现网络共享。许多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对学生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涵有很大帮助。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从网络上查找、获取资料,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从学生那里获得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补充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拓展师生的视野。同时降低教师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营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流露,为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2.多种艺术相结合

在欣赏内容、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利用“通感”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

2.1音画结合 。例如 :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 , 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2.2音舞结合 。例如 :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 ,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其孤立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从而更深刻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2.3音画舞结合 。例如 : 在欣赏《爵士乐》 时 , 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 , 一边模仿 舞蹈 , 既满足学 生的“需 求”, 又使课堂 良好互动。

3.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 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态度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鉴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试唱 , 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上得很顺利。

4.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要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上音乐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老师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融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相融通的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 整合成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要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5.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但不可鼓励学生一味地“自由想象”

13.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篇十三

《初中地理科目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

我校已经在2013年年底,已经全部安装好了“班班通”的教学设备,对于全面提高地理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的提高我教研组的成绩,所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地理教研组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中重点讨论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有5大优点:第一,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第二,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第三,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第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第五,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 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还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容量大,这就容易加大课堂信息,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传统教学,是指“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优点:

传统教学有不可弥补的缺陷,1、板书化时较多,影响信息量;

2、黑板利用率低,经常擦拭黑板,再加上粉笔质量不好,影响教室的空气;

3、由于粉笔字小,还由于教室过于狭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板书不能保证后排的学生能看清。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课件。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学课件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从互连网上下载;二是从出版社购买;三是自己制作。

现在,互连网上的课件很多,可以利用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工具直接输入“××课件”的方法进行搜索,搜索到的课件只有部分是可以下载的。但这样下载的课件,它们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含不少错误。即使偶尔碰到较好的课件,可能因所使用的教材不同等原因,不加修改是不能使用的。

从出版社购买的课件,一般制作水平较高,动画设计较丰富。但是,它不是针对某一个教师而设计的,它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该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因此,它变得面面俱到,实际上则没有重点。这样的课件,如果不加修改地使用,也是不行的。

自己制作课件,虽能充分体现自己的风格,但工作量巨大。往往是开头兴致勃勃,但往后会因时间来不及而草草收场。

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意图。因此,获得课件的有效方法是以一两个内容比较好的课件为蓝本,以自己的设计思想截取其中的有效部分,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重新组合和加工,适当补充部分内容,不断地修改以形成自己的课件。

所以,无论你的课件的来源如何,学会修改和制作课件对每个使用课件的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很多,用于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工具首推微软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工具,它使用方便,通用性强。本文提到的课件均以PowerPoint制作。

现代化设施的运用,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几十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量就大大地增加了。制作一张合格幻灯片平均需要20-30分钟。制作一堂课的课件那就更不用说了,起码要用两天的时间。教学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尽管准备工作量大、时间长,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去使用它,发挥它最大的效用。

下面我对课件制作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课件的整体设计思想

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主要是方便学生学习。

文本应简练,重点应突出,多媒体课件如果文本太多,整篇的文字会使同学们感到困惑,不能罗列教材上的主要内容,成篇的文字会使同学看不清,笔记无法记。

图像应能反映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配以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虽有几幅图例但不能说明重点内容或需要图像说明问题时又没有图例,有些图例不清晰或者图例与底色对比度差,解剖关系看不清,使同学们难以理解。图像清晰,虽文字不多,但听后易理解和记忆是一个好课件的标志。

尽量使用教材上的例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笔记量。

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这是多媒体教学的精华所在。

2、配色方案的选择问题

要想得到良好的播放效果,能使最后一排学生都能看清投影,首先必须选择一种幻灯片配色方案。

PowerPoint自带有几个标准配色方案,这些配色方案是由专家设计的,每一种配色方案中分为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和强调等八种颜色用途,可选择其中的一种配色方案使用,一般不要随意改动其颜色和颜色用途。

有三种常用的配色方案。第一是蓝底白字;第二是白底黑字;第三是黑底白字。

蓝底白字配色方案,色彩艳丽,适合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在光线较亮的教室用投影机播放的效果不是很好。

白底黑字配色方案,所使用的颜色不多,但由于其背景色与教室的环境相协调,播放的投影效果很好,建议使用这种方案。如果嫌背景单调,可以插入浅色图案或经过冲蚀的照片。

黑底白字配色方案,由于其反差大,其背景色与计算机屏幕的本色相协调,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很清楚,但不适合在教室用投影机播放。原因有二:一是黑色背景与教室的环境不协调,上课时,考虑到学生看黑板和记笔记的需要,教室的光线不是很暗;二是有损投影机的使用寿命,因为投影机在黑屏时其内部的温度最高,容易导致使用中投影机自动关灯。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黑屏。

我们必须注意一点,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效果可能与投影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投影机所能够显示的颜色只有计算机屏幕的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试验表明,若在课件中用原色和饱和色,一般不会出现投影色彩丢失的情况。

在幻灯片中不必使用太多的颜色,过多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

在幻灯片中要谨慎使用红色。红色一般起警示作用。如果要强调某一内容,在不同的配色方案中应使用不同的颜色。例如,在蓝底白字配色方案中使用绿色表示强调,在白地黑字配色方案中使用蓝色表示强调。3、字体和字号的选择问题

要想得到良好的播放效果,字体和字号的选择也很重要。经过比较,黑体和楷体是两种投影比较清楚的字体,如果加粗显示则效果更好。宋体是一种常用字体,但由于其笔画不均匀,故不适合用在幻灯片中。一般标题用黑体,正文用楷体,建议加粗显示。

在幻灯片中不要使用过多的字体,因为人眼要适应一种字体需要有个过程,如果字体变化过多会造成眼睛不适应,而影响播放效果。如果实在需要变化,可以使用字号的变化来代替字体的变化。

字号的选择最重要,投影能否看清,关键是字的大小。在投影幻灯片中,字号最好不要小于28磅,最小不能小于24磅。显然,字号是越大越清楚,但这就使得一张幻灯片上容纳不了多少字,这时可以将内容分割成几张幻灯片,因为对幻灯片的张数没有限制。当然,文 3

字和图像也不是尺寸越大越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概念分割成几张幻灯片。建议不要把幻灯片制作得太满,尤其是在其底部应留些空白。

如果利用PowerPoint自带模板制作课件,自带模板中的文字尺寸一般都嫌小,必须增大尺寸才有理想的观看效果。

4、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和声音问题

自定义动画可以设定幻灯片中对象的显示顺序,这可以模拟板书,能起到板书的作用。在PowerPoint中,有19种自定义动画效果,我们完全有可能让对象飞起来。但是,过多地使用飞入飞出会使人眼花缭乱,影响课件的播放效果。一般地,我们仅需使用百叶窗、擦除、切入、收缩、展开等少数几种动画效果。我们既要使课件富于变化,又要减少观看者的视觉疲劳。

在PowerPoint中,有16种自带声音效果,在显示对象的同时可以配以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应该谨慎使用声音,不用不能体现多媒体的效果,用多了会干扰课堂讲授。我们一般在幻灯片切换时加入照相机的声音,主要是要告诉学生幻灯片已经切换;在重要的概念处加入风铃的声音,告诉学生这里很重要,应该记下来。注意:播放时应控制音量的大小。

我们不能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过多的渲染屏幕而不适当地增加音频、视频或附加信息,这样无关信息过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并不好。

5、幻灯片版面的设计问题

在版面的选择上是用PowerPoint自带的版式,还是先选择空白版式然后在空白版式上自行设计,这要由所讲的内容决定。对于全是文字的幻灯片可以选择它的固定版式,对于其他无法用固定版式表达的内容就应该用空白版式再插入需要的对象。后者所花时间较多,艺术性更强。对理工类的课程要大量使用这种版式。

幻灯片的版面设计原则是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录,不要过于拥挤,文字和图象要清晰等。

三、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

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固然重要,但课件的合理使用更重要。可以想象,同样一个课件,由不同的教师使用,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效果。

下面我对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要求同学记笔记比只听不记效果好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好要求同学记笔记。记笔记可以让同学有事做,不易打瞌睡,同时也能放慢教师的讲课速度,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记笔记并不是要他们抄投影,而是要求他们能记下授课要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提示传递给学生信息,让他们将重点记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播放时的提示音,或特殊显示,或直接告诉他们这里很重要的方式提示学生。要求同学记笔记时,教室里的光线就不能太暗。

2、合理使用黑板比只用投影不用黑板效果好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随着幻灯片的切换,前面的内容则消失,它没有用黑板时板书停留的时间长。这时我们应该将重要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方便同学记忆和理解,也便于教师后面内容的使用和讲解。

在讲课时,会出现一些随机问题。这些问题,在设计课件时是没有想到的,这时就可以利用黑板将它表达出来。

另外,有些内容就适合于用黑板讲解,这时我们没有必要使用投影。尤其是上习题课,还是应该让同学们上黑板练习,这样能及时发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合理地使用黑板,多种媒体并用,到很好的效果。

3、在投影屏幕前面对学生讲课比站在计算机前讲课效果好

良好的教态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讲台是教师展示自己的一个很好的舞台。教师讲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同时关注同一个媒体。在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应该同看投影屏幕,手上可以拿一根教棒,即教师站在投影屏幕前面对学生讲课。

讲课时我们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应该看着对学生,形成一种对视,用动作和手势帮助他们理解,并留意他们的反应,以便确定他们是否听懂。这样讲课会更贴近学生,让他们觉得更亲切。这里要注意:教师要不断变换所关注的对象,观察不同人的反应,这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也能惊醒一些已经走神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教师在讲课时使用了无线话筒,这时无线话筒应该距离嘴10-15cm,最好夹在胸前的衣服上,因为这种话筒就是这样设计的。有些教师喜欢将话筒拿在手上讲课,这时会出现声音过大,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干扰其他教室的教学。另外,将话筒拿在手上也不方便做手势,无形之中就少了一只手。

如果教师把所要讲的课堂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或站在计算机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教师一直坐或站在操作台前,眼不离电脑,同学既看不到老师在讲授中所扮演的角色,又看不到板书,这种课堂效果也可想而知。正像同学反映的“有些老师只不过是将书本的内容照抄在电脑上,对于他们来说,照着幻灯宣读比照着书本更方便”。

4、在课堂上适当提问比只讲不问效果好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课堂上适当提问,一可以控制讲课速度,二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三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四可以惊醒已经走神的同学。

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

5、幻灯片切换时适当停顿比不停顿效果好

在利用多媒体时,要做到两统一:一是语言表达与操作相统一;二是讲解内容与图像显示相统一。

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6、课件与板书的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确切地讲应该叫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切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盲目、随意,甚至本末倒置。

14.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篇十四

教师了解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就能够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初中生的种种“危险期”心理, 音乐教师该如何在常规的学科教学中, 科学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乐观接受新生事物、畅想未来呢?我觉得, 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心理品质能力, 即音乐教师的认知能力、意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以及音乐教师的个性展现能力。

音乐教师的认知能力是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品质能力。音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敏锐的观察, 观察他们的音乐兴趣, 对不同音乐的不同反应。从对学生学习的热情、态度等的观察反馈教学效果,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音乐教师良好的意志能力是有效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保证, 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做到沉着、自制、耐心和保持行为一贯的坚持性。具体表现有, 教师在遇到某种特殊情况时, 不可以用粗暴的态度呵斥学生, 以换来暂时的安定, 这种安定后面反而孕育着更大的骚动;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机智、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 学生被教师所持的平静态度所感染, 才能真正地安静下来;在对待学习效果差的学生时不可失去信心, 不可随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谨记教师自身的特殊职责, 教学中做到始终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 进行不懈努力,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决、果断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也会直接影响学生, 对学生个人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音乐教师的情感表达能力是美育课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对各种乐曲都具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真实地、生动地表现出来, 帮助学生感受和加深理解教师所提示的音乐形式与内容, 从一定程度而言, 音乐教学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师生情感的融入多少。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情感的、冷若冰霜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马卡连柯认为:“不掌握面部表情、不能给自己的脸部以必要的表情, 或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此, 音乐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理论的讲解也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组织, 授课声音要清晰, 音色要悦耳动听, 详尽清晰并富有表情地把音乐信息传达给学生。

音乐教学必须根据学生音乐心理, 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那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呢?

第一, 重氛围, 贴近学生的思维模式。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尽管他们对音乐艺术已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和理性认识, 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趋增强, 但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听、唱、看、表演等多种形式, 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使他们置身于音乐艺术的天地之中, 体验音乐所表达情感。比如, 在教唱《赶圩归来阿哩哩》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姑娘们赶圩归来喜悦的场面, 我首先播放录像, 让学生观看视频, 并了解歌曲的特点, 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此时, 学生们跃跃欲试, 我抓住时机将表演的工作分配到各大组, 各组经过一番商榷, 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 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其实在这一环节中, 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彝族民歌的韵律。让更多的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 更增强了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第二, 重交流,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进行信息交流, 才能实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相互补充, 共同完善。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性格孤僻的孩子, 这一部分孩子平时沉默寡语, 性情孤僻, 无论干什么事都显得那么唯唯诺诺。音乐教师不可忽视这部分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丑小鸭”, 而应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 在教唱《让世界充满爱》时, 每一次响起满含深情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时, 总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 我让学生每个人都来谈谈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 学生们从国家的大事谈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 连平时那些沉默寡语的“丑小鸭”们也纷纷敞开胸怀, 说出自己的小秘密。可见, 在师生温馨交流中, 每一个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 更能够在这种交流的平台上学会沟通, 走出精神困境。

第三, 重实践, 突出音乐的创造性。音乐教育是通过教学中的艺术实践来达到其目的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如在教唱《渴望春天》时, 我将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 在前一节课就将此歌按组布置下去, 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景象。等上课时, 各个组将组里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 然后我把《渴望春天》的歌曲教唱给同学们, 当同学们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画面能与歌曲联系起来时, 那种兴奋的心情是无法比喻的, 教师不失时机地再加以鼓励, 学生喜欢音乐艺术是发自内心的。

第四, 重真情,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学会说:“你的表现、演唱是最棒的!”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能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 学生们不善于表现, 其实他们是害怕被同学们嘲笑。在每一节的音乐课中, 教师都要给予每一位表现的学生以积极的评价, 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这些不经意的鼓励的赞扬, 却真真切切地给了他们无限的自信。鼓励赞扬学生对于教师来说, 是最廉价的东西, 但正是有了这些廉价的东西, 才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心, 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总而言之, 音乐教学是一门情感性的艺术, 它对人的感情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其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只要音乐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有效地利用教材内容, 运用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 有的放矢地进行音乐课堂教学, 就能培养学生的性情, 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们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教师要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心人, 为学生们撑起一片艺术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曹理, 缪裴言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民族出版社.

15.怎样上好小学音乐课 篇十五

【关键词】活跃;气氛;注重;发展;情感;体验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一、活跃课堂气氛,注重个性发展

小学生音乐课堂上需要的是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反馈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与教学进度,当然这和其它一些因素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教师,每次进入课堂的时候一定要呈现给学生满满的温暖与生机,而不是无精打采地走进教室,教师要表现出对所授学科的热情,教师这些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当学生们期待着你的课、你的到来和听你讲课,那么你和学生之间便架起了一座真挚的桥梁,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自然会喜欢上音乐课。小学生的内心是最纯真的,只要老师愿意拿真心与他们形成亦师亦友亦亲人的关系,在这种强大亲和力的影响下,学生会从内心接受这门课程,并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务必要注重师德修养,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以适时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或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觉你与他们之间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命令式的口吻与他们说话,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让学生们大胆去尝试、去练习,即使没有做好,也不要加以责备,而应多给予鼓励,慢慢帮助他们树立和培养学习音乐的自信与积极性。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发现与突破,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发展。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小组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学习协作的教学方式。他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创造精神。音乐本身就是美的享受,不能单纯作为一门“教授”的学科,强迫学生记忆与学习,一定要构建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二、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 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

教育者应重视每一受教育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教师应善于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巨匠。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音乐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力

让学生可以大胆的想,敢于挑战,敢于表现。在音乐教学中,根据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入手,在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歌曲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很快的理解掌握。尤其在我们演唱时,如何正确演唱一首歌曲,掌握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情感等等。这都是从课堂中慢慢积累的,这些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的初步体现。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的时候产生的情感反映,这种反应的体现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个人而变化的。在音乐的国度里,我看清了我们学要为孩子们做的,只是让他们可以快乐的、恣意的在音乐里体会快乐。我很幸运能和世界上最美的心灵共同学习、欣赏世界上美好的声音,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赞赏兴奋不已。这表明,只要细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会得到发掘和提高的。同时,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纯真天性和独立感受,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以鼓励。

16.如何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十六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

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普通高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

一、情感体验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换言之,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二、如何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

3、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

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7.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 篇十七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按照导入——讲授——创作——互动——表演、评议——总结六个方面作好课前教学准备“导入”, 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通过影视、画面、音像等形式, 达到感性认识和视听效果。“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 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 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 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 要重视对讲授内容的选择、加工与重组, 内容要少而精。“创作”是在新授的教学内容基础上, 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舞蹈构思、节目创编等。“互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交往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培养献上的合作精神。“表演”“评议”是将学生的创作进行交流汇报, 并进行评议、评价, 让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 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要充分调动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使其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一贯的音乐课, 我们都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 讲授一些音乐知识, 分组轮唱就完成了, 但现在却不同了。我结合献上的要求, 在音乐课做游戏, 如自由随音乐律动、个性表演、卡拉OK比赛……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音乐。如教学表演唱曲目《哦!十分钟》时, 我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创编情境并表演。因为下课的十分钟不是学习的结束, 是一种身心的放松, 它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 不是音乐的结束, 而是预示着音乐的继续, 所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 一边唱一边将下课的情境描绘出来, 表演的学生和欣赏的学生形成了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因此, 通过创设的音乐环境,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肢体获得自由舒展, 使其对音乐的情感获得充分的表达, 达到了寓教于乐,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又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三利用农村学校现有教学资源, 充分使用教师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丰富音乐教学过程

1. 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去带动和感染学生

在课堂中, 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课的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语气, 什么时候用平稳的声调, 什么时候又激情盎然, 什么时候又温柔可亲?……总之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 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诠释知识的语言。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 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 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 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乐资源,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音乐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 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 利用各种生活物品, 自己动手制作模拟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如, 用竹筒制作双响筒;用硬木制作木鱼;用竹片加工成快板……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 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 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 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课后要善于总结并及时对音乐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创新

一节精彩的音乐课, 不仅只是上好这节课, 还要在课后善于总结:所用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适合孩子们?孩子们能否吸收所学内容?……只有这样不断地思考总结, 才能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才能不断创新。在课堂上要摒弃“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采用多种多样生动、通俗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同时, 必须要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 发挥自身特长, 努力做到“启发有方, 诱导得法”。

上一篇:毛概社会调研活动范文下一篇:行政人事试用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