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

2024-09-22

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精选14篇)

1.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 篇一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人际关系心理学》结课作业

班级:金融08—2班姓名:仝倩学号:22080770

得分:批改人:

1、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的需求有什么关系?

答:(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本能需求。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需要。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2、请结合自身情况,举例说明人格对人际关系有何影响?

答:人格常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内外向为例,一般来说,外向者比内向者更能表现出交往的意愿和行动,在人与人之间交往更坦率、大方;内向者虽然表现的不是善于交往,但并非都是不愿与人交往。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爱好之一就是交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而如果想交到更多的朋友,自己则必须有一个好的人格,只有这样别人才能愿意和你交朋友。我以前有个比较好的朋友,但是她的脾气比较古怪,班级里的同学多不愿意和她处朋友,不久我忍受不了她百变性格,所以就分开了。所以说人格特征对人际关系产生很大影响。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保持心理健康有何意义?

答:(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和人性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而且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丰富我们的社会角色,同时改善我们性格中缺陷。

(2)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给人类带来安全感与归属感。我曾深刻体会这句话含义,今年8月份我生病住院,在我最脆弱是我的朋友给我带来了欢乐让我的心沉静了下来。其实自己交的朋友在关键时刻总能让自己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些心理问题有治疗作用。

4、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的成功有什么关系?

答: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人成功打下基础。人际关系是心理发展的土壤,人的发展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的交往使我们真正成了人。人际交往是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

和不同的人交往,我们开阔视野,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更了解自己,为自己成功打下基础。

5、人际交往应遵循什么原则?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则什么? 答:(1)诚信原则

(2)平等、尊重原则

(3)交换原则

(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5)情绪控制原则

(6)宽容原则

(7)适度原则

我认为诚信原则最重要,真诚交往带给双方的是对彼此行为的预见性。通过真诚的交往,彼此深刻了解为交往提供有力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人常常失信于人,必然会引起人的反感、厌恶,阻碍正常交往。惟有真诚的态度才有助于交往的有致进行,它能够给人提供一个良好安全自由的氛围,使双方可以放心大胆交往。

6、有效建立自己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有哪些?

答:(1)第一印象的形成有一半以上内容与外表有关。不仅是一张漂亮的脸蛋就够了,还包括体态、气质、神情和衣着的细微差异。所以说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体态、神情。

(2)第一印象有大约40%的内容与声音有关。音调、语气、语速、节奏都将影响第一印象的形成。

(3)第一印象中只有少于10%的内容与言语举止有关。心理学家戴尔〃卡内基在其早期名著《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也根据大量来自实际生活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了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

《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2》微笑;

《3》多提别人的名字;

《4》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5》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6》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自己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卡内基总结出来的这些技巧并不难。因为,想到我们每认识一个人就等于多打开了一扇人类世界的窗户,那我们就不难做到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对别人有真诚的微笑;如果我们懂得别人需要有自我显示的机会,我们就能耐心做一个听者,并鼓励和支持人们表现自己;如果我们知道了人需要别人承认他们的价值,我们就可能处处注意对人们的自我价值起支持作用。设身处地想一想,这些我们自己也同样需要。

7、提高人格魅力的技巧有哪些?

答:(1)充分开发自身资源。

(2)合理地接近他人,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

(3)管理好自己的第一印象。

(4)人际魅力中的天时、地利、人和。

8、在人际关系中,采取哪些积极措施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人际关系冲突的产生?

答:(1)相信一切人际冲突都可以理性而建设性地获得解决;

(2)客观地了解人际冲突的原因;

(3)具体地描述人际冲突;

(4)向别人核对自己有关人际冲突的观念是否客观;

(5)提出可能的解决人际冲突的办法;

(6)对提出的办法逐一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解决途径,最佳方法必须对双方都最有益;

(7)尝试使用选择出的最佳方法;

(8)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应,并按照给双方带来最大利益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维持的原则给予修正。

同时应坚持避免人际冲突的原则。包括:第一,尽量避免争论。第二,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第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第四,学会批评。

9、请举例说明成见和偏见这两种人际肿瘤,并说明如何防治? 答:人的成见之所以会形成,不仅仅是印刻认知造成,而且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这个环境包括了我们成长的家庭、生活的团体及社会所依据的规范,它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累积的知识经验库,帮助我们能在复杂的生活事物中做抉择、应对、分类,而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以。但是,如果我们既有的知识、经验在不断地累积到了某一种程度而形成了成见,与客观的事件、环境有所冲突的话,那么它就形成了一种“偏见”。

所谓偏见就是指一个用“偏”、“狭”的看法来看人及事物,有以偏概全的效应,比如“瞎子摸象”的故事所展现给大家的状况。比如一些无业的年轻人,相貌长得也不怎么样,但是却在几年之间周旋在数个女人之间,吃香的,喝辣的,这些女人还供他挥霍。理由是因为他们有一部豪华的汽车,身穿笔挺的西装,再加上有一个会说话的嘴巴。从外表看来他真的是“有点金钱”,但事实上却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连车子都是每月租来的。这就是外表使人眼花的偏见造成的后果。

10、应该如何处理号宿舍人之间的关系?

答:(1)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友谊。我们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当缘份把你我他相聚到一个小小的寝室,彼此成为舍友的时候,我们就如同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了。在共同生活的四年时间里,如果你不尊重对方,对方也不会尊重你。一定要记住尊重每一个舍友,包括尊重他们的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真诚地理解他们、接纳他们。

(2)宽容

(3)互助

(4)真诚。不要无味地猜疑舍友,在生活中有什么疑问应该真诚地提出来,说话时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是否真实;态度是否诚恳认真,是否能让人体会到你是真心为别人好;情感上表现出关怀与重视。下面是一些具体操作的建议。

(1)统一作息,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宽容和理解

(2)不搞“小团体”

(3)不触犯舍友的隐私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5)多交流

(6)赞美舍友

在集体中相处,如果你以个人的利益为重点,那么会很容易被集

体抛弃的。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找机会跟你室友出去吃顿饭,聊聊天,你会发现另外一个你和另外一个他。

2.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 篇二

合理情绪理论认为, 偶发事件并非导致个体反应的直接原因, 个体对事件的观点、看法才是导致其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 改变学生对他人的不恰当评价、强化某些合理的观念是形成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关键, 有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

一、渗透式讲授

职高学生由于知识面较广, 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结合具体事例对其进行渗透式“讲理”, 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1、引导学生善于对他人作“正向”理解。

班上的王利同学和张慧同学曾是非常好的朋友, 可有一段时间, 二人很少在一起玩, 王利情绪低落, 从周记中我得知, 有一次, 二人在路上相遇, 张慧没有理会王利, 王感到非常迷惑, 而且看到张慧和另外一个女生形影不离, 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一时情绪极低。我找到张慧了解情况, 当问及二人是否发生过矛盾时, 她显得很吃惊, 她只是觉得与另外一个女生很谈得来, 对王利并没有什么意见, 关系挺好。针对这一事例, 我在班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 两个熟人A和B在路上相遇, 彼此都没有打招呼。A在想, 可能B有什么急事或在思考什么问题罢。B在想, 他对我是不是有什么不满?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 就是不想理我, 看不起我!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 该干什么还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则可能怒气冲冲, 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的事了。前者是从好的方面去思考别人, 是对别人的“正向”理解, 而后者是从坏的方面去猜度别人, 是“负向”理解, 我们要善于对自己的朋友作“正向”理解, 少一份无根据的猜度。

2、矛盾的危险性。

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经常的, 关键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于是我对学生讲解了解决矛盾的技巧:“坚持主见法。”当两人在观点上发生分歧时, 矛盾就产生了, 这种矛盾很自然, 无可指责。但双方要达成一致, 不相互攻击, 不让矛盾成为私人矛盾。而且, 为了共同的利益 (主见) , 开始着手解决矛盾。坚持主见就意味着不攻击对方, 求同存异, 从双方意见出发解决问题, 实现“双赢”。矛盾的危险性在于它可以变得非常私人化以至于和原来的问题完全不相干。

3、启发学生懂得感恩。

在学生的提议下, 班上搞起了“1+1”辅导活动, 可时间不长, 部分辅导的同学向我反映被辅导的同学缺乏主动性, 甚至还因被管束而不高兴, 我认为这是一种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 受人恩惠却又不领情, 在班会课上, 我让部分同学说出令自己最感动的一件受人帮助的事, 谈谈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此事对自己的影响。来兵同学是刚到班上的新同学, 人生地不熟, 有一天下夜自习后, 天下着雨, 因为没带伞, 所以一直等着雨小一点再回家, 可雨越下越大, 同学们走得差不多了, 心中正着急, 这时与他从未有过交往的李涛同学把伞塞给她, 自己跑回寝室, 事情虽小, 却深深触动了他, 让他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来兵同学在周记本上留下这件难忘的小事, 我在班会课上读了这篇周记, 同学们禁不住为李涛热烈鼓掌, 接下来, 同学们在引导下达成共识:“只有我为人人, 才有人人为我”、“受人滴水, 当涌泉相报”。

李天天同学身体较差, 其父母十分着急, 妈妈每天早晨早起为李天天准备鸡蛋、牛奶, 可他就是不吃, 有时还与妈妈顶撞, 甚至赌气, 其实不理解父母苦心的同学大有人在。我在一本杂志上摘录一篇题为《母爱》的文章读与学生。其中有则故事触动了学生:一个屠夫一生不知杀了多少头牛, 可有一次他买了一头肚大腰圆的母牛要杀。眼泪涌出了牛的眼眶。屠夫早已见惯不惊, 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刀, 突然, 母牛“扑通”跪在了他的面前, 这是屠夫第一次见牛下跪, 母牛被杀后, 剖开肚子, 从里面掉下一个小牛犊。屠夫掩埋了母牛及小牛犊,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没有把牛肉卖出。教室内出奇地静。“你们时时在喊‘父母唠叨, 不理解我’, 可你们又何时理解过父母的心?!”我说。

4、对班委干部工作的新认识。

“同学们选出自己的班委, 可当班委开展工作时, 又有多少同学能理解呢。”这是我在班会课上提出的问题, 值周班委对自习课纪律提出批评, 抱怨纪律管不了。原因是:同学我行我素, 认为只有老师才能管自己。文娱委员付丹丹为元旦汇演紧张准备, 每天组织同学排练节目。有一天, 同学告诉我, 付丹丹撒手不管了, 我吃一惊, 向来认真负责的她怎么会呢?过去一看, 付丹丹又开始排练了, 只是眼圈还是红的, 原来, 几个调皮、随便的学生不听指挥, 急得付丹丹掉眼泪。班会课上, 我让学生讨论班委干部的职责, 以及班委干部如何发挥作用。许多班干部把管理自习课纪律作为自己的责任, 认为不管就对不起自己的职务, 对不起这个优秀班集体。不少同学指出:纪律管理、活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同学的配合。“班委同学的管理与纪律干涉是为了自己捞取好处吗?”我问。经过讨论, 同学们认可了班委的工作, 理解了班干部的工作, 和谐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使每个同学从心理为这个集体着想。

二、运用思想辩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角色协调

矛盾产生于角色本人的感受与别人对角色的期望之间的差异。因此, 合理认识自身角色是缩小“自我”与“他我”差异, 善解他人的基础。一次, 靳佳伟在教室与人发生矛盾, 情急之下随手抓了一本书向对方打过去, 而书刚好是李同同学的, 李同认为:“为何靳佳伟不拿别的书而拿自己的书去扔, 而且不把书捡回来, 于是两人发生口角, 险些出手。显然, 靳佳伟并不知道是谁的书, 但在气愤下没有向李同道歉。我让两人冷静下来, 思考这样几个问题:a.对方当时处于什么情景下?b.如果我是对方该如何反应?c.我的做法偏不偏激?体谅对方没有?d.旁人如何看我?不一会两人言归于好。

三、让交往双方明白对方对自己的帮助与关爱

矛盾产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往双方并不了解彼此的优点, 往往只看到了彼此的缺点。因此要让学生明白谁曾帮助了自己, 关心自己。劳动委员是一个工作繁重、又容易得罪同学的角色, 有时, 劳动委员帮人做了清洁, 却得不到回报, 有一次去检查保洁情况时, 我发现只有劳动委员周洋一个人去教室做清洁, 原来是在帮助两个没来的同学做。晚上, 我找到那两个同学将周洋的事告诉他们, 两人以前与劳动委员发生过矛盾, 听完后, 都不好意思低下头, 从此, 二人做清洁时再也没有逃跑过。再如, 一个半期考试前的晚上, 教学楼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我发现班上的灯还亮着, 原来是专业教师郭老师正将部分专业习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她说, 因为没时间评讲, 只有公布答案, 我当时为这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第二天一早, 我将此事告诉了学生, 从那一周周记中, 我看到同学们对郭老师作了很高的评价, 更加敬重郭老师。

四、引导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效果进行归因

让学生明白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素质, 经常换位思考可以理解他人, 保持冷静, 从而促进人际交往心理的成熟。总结出效果不好的人际交往作为教训, 效果好的人际交往作为经验。

3.青春期学生人际交往课设计与反思 篇三

男女生交往课的设计

青春期的学生在实际交往当中,存在两类问题:第一,男女生交往过度的问题,这类问题出现可能来自于男女生之间界限认知不清的问题,也可能存在情感亲密的问题;第二,男女生交往不足的问题,即男女之间根本不交往,这类问题加深了男女之间的神秘感,反而不利于男女生心理的成长。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设计解决方法:①在交流活动中,建立对男女生理想化角色的认知;②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加深对交往行为的正确理解;③通过个人分享,获得自我的觉察与提升。教学案例:南京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共40人,男、女生各20人。设计有四个教学步骤。

暖身活动,打破防御 一上课,老师说:“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的心理健康课,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都很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是青春期男女生人际交往。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叫做“爱心互动”,拉近学生距离,打破彼此心理防御。游戏规则是男女同学各站一排,后面同学的手放在前面同学的肩上,轻轻捏捏前面同学的肩,再捶捶前面同学的背,然后转过来,交换进行。”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演示。老师接着问:“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被同学捏一捏,捶一捶是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刚才同学们都得到了放松。在互动当中,我发现男生一组和女生一组表现有些不同,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话题,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教学意图是通过爱心互动,拉近学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男女生的互动活动观察,感受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性。

小组讨论,增进认知 ①进行分组,分组方法是:总共40名同学,分成5个组,每组8人,每个组4名男生,4名女生,保证每个组内男女生之间的沟通。②问题思考,完成作业。老师呈现一个问题:每一个同学都对自己有一个性别意识,有的感觉比较清楚,有的感觉比较模糊,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男生对女生的认知期望,以及女生对男生的认知期望各是什么呢?今天,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任务,写出你所期望的异性形象是什么样子。学生思考之后,写出期望。老师接着说:“请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代表分别分享自己小组理想的男女生形象。学生总结,说出理想的异性形象。教学意图是通过这一活动,让男女生之间增进理解,同时能够获得彼此理想的异性形象。

场景设计,情景表演 老师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男生女生如何进行正确的交往呢?今天老师假设了三个场景,分别是在教室、食堂、操场,请同学根据这些场景设计一个男女生交往日常情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设计,然后请小组的同学将这个交往过程表演出来,向大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设计,时间控制在五分钟时间。5分钟后,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表演完毕,请参加小组表演的男女生分享在交往中的心理感受。教学意图是通过情景剧呈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正确地进行男女生交往。

个人分享,师生总结 课堂快要结束时,老师进行总结,说道:“请同学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交往的感受,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等。”学生分享自己的交往经验。老师最后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说明大家心理的想法还是各式各样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评价标准。其实,刚才男女生的“理想化”,为男女生形象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参照,这个参照与我们的内心形象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性的,这也给了我们一次自我探索的机会,同学们在情景剧表演当中,呈现出了比较积极,优雅的交往方式,给了我们一个深切的情感体验。每个同学在看了情景剧之后,都会激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分享同学们的感受,可以更好地加深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认知与感受。

需要反思之处

这节课围绕了初中学生青春期人际交往活动,目标内容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在课程设计上遵循了一条“互动——体验——分享”的设计主线,将现实学校中的考试,提升到生活成长中的各种人生考试。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热烈,同时也能够表达出自己一些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就这一主题学生能够获得一些心理感受,增强学生对男女生之间交往的理解,以及加深了对具体交往行为的认知。笔者从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这堂课还有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第一,教师尽管在活动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学生表达自己理想化角色的时候,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表述。教师在这当中,不需要对这样的认知进行价值判断;如果这样的判断,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反而无法得知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学生的认知呈现,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获得自我感悟。

第二,学生表演情景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真实形象地交往。教师在设计处理时应该在表演者分享自己感受之后,再让其他同学对这个角色扮演给出反馈意见,同时,分享自己遇到类似情况,如何处理及感受。

4.北京为中学生开人际交往课 篇四

北京娱乐信报     -10-08     记者杜丁

信报讯 昨天下午放学后,来自宣武区育才学校初一年级8个班的30名学生另外上了一堂生动的`“人际交往”课。据了解,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这堂课的原因,除了要多交朋友外,就是要锻炼自己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

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最新抽样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与父母玩儿的时间只占5%,独自玩儿的时间达40%。京城一些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对数万个个例统计分析表明,人际沟通障碍在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所占比例最大,为18%,青少年人格缺陷及心理障碍问题占16%。

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他都宁愿在家自己玩游戏、看电视,也不愿跟随父母“见人”。他对记者说:“我从小一个人一个屋睡,一个人做作业,很少有时间跟院里小朋友玩儿,参与大人的活动更觉得没劲。但是,我越来越感觉到不知道该如何跟同学相处了,所以我参加了这个班。”而更多的学生参加的目的则为了多交朋友。

5.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 篇五

1、教学理念上:

本课的选材和设计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实际。当了近一年的班主任,让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得更深入,而这也将有利于我心理工作的开展,本课的设计来源于我平时发现的学生实际案例。

2、教学目标上:

本课的目标总体上基本达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交往准则,体验到了共遵准则对维护友谊的重要性,也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交友能力。

3、教学设计方面:

本课的设计是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选材也是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也是各色各样的,易引起学生共鸣,不过在最后环节要是能联系学生自身,而不仅仅限于探讨小云的案例,效果会更好。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学生来说,一堂吸引他们的课是联系他们生活实际,能产生那么一点心灵触动的课。在此次课上,学生反映还是蛮热烈的,也愿意讲述自己的实际情况,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也很喜欢这种课的氛围和基调。不过由于是第一次上心理课,师生之间未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谊,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同学还是少了点,都只愿意在小组内分享,这限制了集体的力量,需要教师去总结反思。

5、突发事件需要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在本次课上,班级里有个学生非常活跃,记得在分配任务时,他极力要求一个学习任务,可到最后却又不肯发言。在后来,还说出了一句令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震惊的话语。当时,我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事后细细反思,要是能将其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该多好,有点遗憾。所以,今后将要不断训练和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

6、团队合作是进步的源泉:

6.人际交往心理 篇六

人际交往是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通过人际交往,个体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与其他人建立和发展各种人际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逐渐获得和展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具有的社会特性。人际交往有着非常丰富的心里内涵,人际沟通、人际认知、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都是其不同的侧面,由此也构成了人际交往的主要框架。

人际沟通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传递交流思想、观点、意见、知识、消息、情感、态度和动作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信息发送者、信息、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反馈等五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构成;在人际沟通中,双方的交往需要与兴趣,对信息的理解的一致性程度、沟通能力和技巧、对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反馈等都会影响沟通的最终效果;借助于人际沟通,人们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心理发展、心理协调和心理保健的目的。

7.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 篇七

一、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

自我控制, 指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个人要想达到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目标, 就需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自主调节, 对有的人来说很容易就能完成, 不但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还能体会到沿途的幸福感;对有的人来说却很困难, 不但目标没能达成, 还因自我控制失败而充满了挫折感, 最终降低自我认知和自我效能。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 绝大部分人在学业方面并不成功, 无法通过学历提升人力资本;选择外出打工, 似乎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的可能性。但自我控制失败的挫折, 未必随着学业的结束而减少。在自我控制的诸模型中, 能量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种模型认为, 个体用以自我控制的心理能量是有限度的, 如果完成一项任务时进行了了较多的自我控制努力, 那么完成下一任务的可用能量就少了, 这意味着下一任务很可能失败。这是一种看似无关的双任务研究范式, 关注自我控制“后效”。Baumeister等人通过大量实验证明, 后一任务与前任务无关, 但其自我控制表现确实遭到了破坏。

近年来, 新生代农民工扰乱城市治安甚至违法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 跳楼等自杀自残事件也屡见不鲜。为什么同一主体在农村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在城市就会发生?从能量模型的角度看, 不是城市让人变“坏”了, 而是城市让人变“弱”了。城市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新生代农民努力适应, 需要不断调节心态和行为, 需要学习和改变, 才能较好融入。但这个过程耗散了自我控制的能量, 进而容易导致行为失范或者行为偏激。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损耗

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地区向城市流动、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 视野得到了开阔, 生活与生存的技能得到了提高。我国学者王春光等人提出, 除了经济收入外, 迁移能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这是进城的收获。与进入城市同时发生的, 是人际交往活动的剧增。与农村相比, 城市的人口密度更高, 分工更细, 交际半径更大, 交际工具更多, 因此可能发生交往的和需要参与的交往都增多了。根据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 人际交往的增加, 也要带来更多的心理能量耗散。

1. 与原有市民的交往

首先是心理区隔带来的心理损耗。城市居民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在争夺城市资源, 从而产生防范心理和谨慎态度。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 新生代农民工将分享城市的交通、市政、休闲、保健等公共资源, 甚至占据部分居民的原有就业岗位, 这使原有居民感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胁, 进而产生防范心理。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 克服这种防范和谨慎, 进行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交互活动会耗散心理能量。

其次是抑制偏见产生的心理损耗。天津市社科院调查显示, 超过70%的市民认为流动人口带来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卫生问题, 50%的市民认为流动人口是低素质的。这就给初到城市、满怀憧憬的新生代农民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维持正向的自我评价需要耗散心理能量。

再次是抵抗贫富差距剥夺感带来的损耗, 城市的消费文化发达, 人际交往半径扩大, 新生代农民工在与城市同龄人的交互活动中更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抵抗由于城乡差距带来的剥夺感会耗散心理能量, 导致完成后续任务的可用能量不足。

2. 同质群体的交往

从新生代农民工与同质群体的人际交互看, 李萍、李浩 (2014) 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活动与交往的有限性使得居住地成为主要的活动场所, 集中在“城中村”的集体宿舍和城乡结合部的廉租房, 形成了初级群体的亚生态社会环境, 减弱了其利用城市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刘尧飞 (2014) 在常州、泰州等地进行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 调查对象中86.3%的认为人与人之间收入反差大, 89.1%的认为社会不公平。刘尧飞认为久而久之会使这一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极端。

3. 虚拟社交媒介的交往

QQ、微博、微信、论坛等虚拟社交媒介, 迅速地扩大了城市居民的人际交往半径和交往频度。由于在现实社会缺乏归属感, 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虚拟空间中能虚拟自我, 并得到心理满足。沉迷其中, 也会损耗心理能量。

三、交往损耗的恢复

首先, 破除“管制”与“被管制”的传统思维, 建立社会治理的机制。新生代农民工经务工环节转变为新市民是必然规律, 治理的格局应是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工作单位发挥基础作用, 街道社区发挥联结作用, 由新居民和原住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的自主管理。这种共同治理的机制, 作为新居民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以组织成员的身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和资源, 获得减弱身份排斥的场域, 同时打破原有的同质化亚生态生活环境。

其次, 舆论引导, 加强宣传。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 也是城市的居民, 各级政府和公益组织应积极加强宣传活动, 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 弥合原有市民和新市民之间的认知误区, 增进社会的和谐, 提高城市的活力。

8.现代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 篇八

在现代生活中,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建议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要感情也要实惠——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满足。

交往中可能出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但不可因对方的功利目的而把别人想得太坏,甚至切断与对方的联系。要既重感情,也讲实惠,应从不同层次上保持与周围的人的关系。

给别人爱你的理由——主动原则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互动的、对应的。在交往中,我们总是期待别人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你要别人爱你,你就得给别人爱你的理由。我们周围的人都是普通人,没有圣贤。人家为什么要喜欢你?为什么要做你的好朋友?不可能没有原因。为什么先要别人接纳自己,而不是自己先去接纳别人?为什么要求别人先给予而自己不先付出?你可以要求自己先付出,但不能这样要求别人。

坚持主动原则,给别人爱你的理由,就是你先要爱别人。无论是情感定向的交往,还是功利定向的交往,要使交往顺利进行和延续,都该先从自己开始。当你成为别人的朋友时,你也就拥有了好朋友。你肯播撒爱的种子,才能有爱的收获。

别让人家抱“定时炸弹”——真诚原则

不论是情感定向的交往,还是功利定向的交往,都需要真诚。现代人际交往中,越是坦率承认功利定向上的交往,越需要真诚。真诚是跨时代跨国度的一条永恒的交往原则。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真诚是每个人所期待的交往方式。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出于这种需要,人们都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可以把握的,自己的交往对象是能够把握的。而你不真诚就让人感到没法把握你,就担心吊胆。打个比方,谁愿意怀里抱个“定时炸弹”睡觉?人家把握不了你,只能像躲避炸弹一样躲避你。其实,挚友交往的最高境界是利他的。如此,还愁没有朋友与你交往?

花香淡淡情味更长——距离原则

不少年轻人在朋友交往中喜欢形影不离,结果,并不利于扩大交往范围,而且双方也会感到不舒服。一些年轻的朋友常常在咨询中诉说这种苦恼。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们在交往中都需要一定的人际空间,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都需要一个独享的心理空间,需要一定的心理自由度。失去心理自由度,人际气泡会感到拥挤,于是,不舒服产生了。

因此,人际交往既需要拉近心理距离,又需要拉开心理距离。也许,你对拉近心理距离有足够的准备,对拉开心理距离缺乏应有的认识,怕距离太远了不利于交往。其实,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保持适当距离。你别怕因此而中断友谊,因为自然的法则是淡淡的花香情味更长久。

路靠自己走——自立原则

保持距离就不能靠在朋友身上走路了,你必须得自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立世的支持网络;但迷失了自己,也就全无意义。传统上,我们缺乏个体独立性,在人际交往上有较多的人际依赖。比如,我们到一个地方找工作,下车不是先安顿好自己,而是先去找朋友,请朋友帮助解决住处和工作。好像朋友理应承担这份责任。如果朋友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被看成无情无义。有些青年朋友更是从学习到生活,习惯于依赖别人的帮助。

9.人际交往心理学感想 篇九

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通过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或许以上我所说的这些都辞不达意,但我的心中确充满的是对心理学知识的追求,以及对老师的感激。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两个字“改变”。

10.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例分析 篇十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大学生内心变得宽容、理解和信任,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大量事实表明,心胸是否宽广、包容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否和谐直接相关,只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才能让大学生的心里对人对事变得宽容、理解和信任。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接触了许多因人际交往不协调而产生心胸狭窄的实例,而且有的大学生为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让人很痛心。

小李从北方来到南方一所省城大学读书,临行前在一家企业做人事主管的父亲反复告戒儿子,在大学里首先要和寝室的同学搞好关系,这样你的生活环境才会愉快,大学四年心理才有归属感。进校后,小李时刻告诉自己父亲的话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和同寝室的一名南方同学在对爱情的看法上相差甚远,经常斗嘴,导致彼此不服气,互相看不起,矛盾时有发生,而那位南方同学用小李的话说比自己更会处理人际关系,到最后同寝室的其他同学都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自己的寝室同学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其他人都不理解他、信任他,少数同学甚至奚落他。自己对他们也充满怨恨和不信任,进而猜疑和反感,只要有两位同学当着自己的面嘀咕几句,自己就认为他们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心理十分苦闷;而那位南方同学却好像整天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看到这一切,小李感到无能为力的同时又十分伤心,心胸开始变得狭窄,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从小李和南方同学的对比来看,可见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小李因人际交往的紧张,使自己的心里充满了猜忌、嫉妒和对他人的不信任。经过对小李人际交往技巧和艺术的辅导,小李对南方同学开始变得更加宽容,并试着改变和寝室其他同学的关系,慢慢在小李的脸上又看到了灿烂的笑容。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大学生学会分享、接受和给予 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心理条件 不会分享与分担是这一带大学生特殊的成长背景中极易形成的负性品质,也是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的重要原因,尽管本次心理健康水平测量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在各学段的教育中,我们都能明确地感受到这一代青少年存在的分享与分担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让大学生在良性的人际氛围中,充分体验与享受交往对象带来的快乐,并乐意将自己的快乐与对象分享,进而学会分担与体验交往对象的痛苦,并产生同感与共情,积极帮助交往对象解决问题,重新找回失去的快乐。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尤其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樊富岷教授的团体咨询中,分享是首当其冲的训练项目,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参与团体活动的人体验到分享的心理感受,学会分享。从而达成人与人的心理相容,在互相帮助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接受与给予是矛盾统一于人际交往中的一对交互影响的心理品质与行为。由于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群体中,必然会与群体中的人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无法离开他人的给予,也正是在这种接受与给予的过程中,体验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感受做事与做人的真正涵义。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多的是在接受中成长,不懂或很少给予,体会不到给予的愉悦,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而使人际关系遭到破坏,心理健康也倍受影响。因此,学会接受与给予,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相反,良好的人际交往,更能使大学生体验到接受与给予的乐趣,养成接受与给予的良好心理品质。

蓝风是大三的学生,是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较紧张,不仅与寝室同学相处不好,就连班上的许多同学也无法正常交往,在同学们心目中,他是一个清高、傲慢的人,实在不好接近,虽然优秀,但对他的其他方面则不敢恭维。蓝风也为此很头疼,只要是他主持的活动项目,同学们似乎都有意不参加,好象故意和他做对,而他本人长期坚持的做人准则就是: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他几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认为自己没有帮助别人的义务,他成绩好,可每当班上同学向他求教时,他要么说不知道,要么就在给别人讲完之后,将别人奚落一顿,有时还要加上一句“拜托你上课时认真听讲,下次不要再来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时间一长,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人际关系越来越差。蓝风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十分不满意,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有时孤独感令他窒息,他焦虑甚至恐惧,但不知如何入手改善现状。因为他自己也纳闷:我究竟有什么问题?

蓝风的人际关系不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不懂得接受,更不知道给予的人,在他的观念里,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没有给予与接受的意识,最终将失去支持,生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痛苦不堪。不懂接受与给予,不仅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影响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拒绝交往让他尝尽了苦头

11.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篇十一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处处洋溢着青春的阳光,此时的同学们正经历着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过度,同时也为自己憧憬的未来默默准备着。而心灵却又是静谧的,大学生的心灵则有更加的敏感和刚性。保持着一颗阳光、平稳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美好未来的促就。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问题时时刻刻都围绕着同学们,牵动着同学们的心。因此,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调试,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原因

(一)自我认知、评价偏差。

人,生而存在于社会中,即会对自我、他人及周身事物产生认知。只有在对自我和他人产生正确的认知的情况下,才能正确的接受外界的信息,并作出回应。如果不能正确的认知,则会出现认知偏差。在大学生自我意识成长中,“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心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之间的矛盾会开始加剧,“理想的我”总是完美,但距離现实总是有距离。时而感觉自己很优秀,时而又感觉自己很糟糕,不能把动态的自我评价进行整合,得出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不能纳化为自我的正确认知。

(二)人格的差异

不同的个体,拥有者不同的人格。而所谓的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成分。如今的大学生个个都是家庭的小宝贝,从小就倡导个性的培养,又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因此,自我和特立独行是当代大学生的标志。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一些自我大于能力的同学,就会处处受挫,在人际交往的战场上,处于下风,或者一败涂地。

(三)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自身的相貌、家庭条件、学习成绩、性格等原因,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缺乏自信而产生的情绪体验。首先是比较不当。比如有些他同学比较有组织能力,或是口才比较好,而自己恰恰布具备这些能力,所以在比较中,自己总是黯然失色。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表现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惧性的消极情绪。它包括自尊心与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人际交往的失败,会使个体产生对自己能力不确定的感受,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必要。长时间的焦虑,会对身体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

(二)冷漠

冷漠即是个体遇到挫折后或预感到挫折时,对付焦虑的一种方法。包括认识动机的缺乏、减退活动意向、淡漠情感、情绪低落、思维停滞、意志衰退等。

(三)逆反

某种意义上,逆反心理与焦虑、冷漠情形相对。是个体在多次遇到挫折后表现出来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情绪体验和行为动机。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是影响个体接受教育的一种心理障碍。与焦虑和冷漠不同,若前者可称为是“沉默”,则逆反即可称为是“爆发”。多次的交往挫折后,与怀疑自己能力相对的就是怀疑他人的行为。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调试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每个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心灵一片蓝天,给前进一个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才能防止主观偏面、固执偏激,才能达到豁达大度、处事不惊、经得住各种挫折与考验。

(二)客观评价、认识自我

要坚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评估,既要肯定自己的优点,不断发扬,树立信心,也还要虚心认识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不断进步。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才能坦然地接受现实中的我,准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力度。

(三)根据自身情况确立目标

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蒙娜丽莎,说明每个人的眼光角度是不同的,同时也应该明白每个人的闪光点和能力也是不同的。根据自己的长处制定方向,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出最擅长的自己。

(四)培养、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

处于大学时代的同学们,学习生活节奏紧密且快速,不少同学每天的心情可谓是风霜雨雪,喜忧参半。因此要注意情绪的控制和心态的调整。只有保持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绪,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五)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学校在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应加强建设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建立心理健康监测汇报制度,由辅导员做学生与机构之间的枢纽。以各班长和心理委员为主组成心理监测小组,及时的了解、观察同学们的言行、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辅导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及时通过谈心、沟通解决,把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郭亨杰:《大学生适应心理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 篇十二

一、高效课堂的教学成果

杜郎口中学始建于1968年11月。20世纪90年代, 杜朗口中学几乎是茌平县最差的学校, 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核羞居倒数之列, 已被列入撤并学校的行列。1997年, 土生土长的教师崔其升当上了校长, 经反复调研和思考, 于1998年从课堂评价标准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并逐步取得成效、走向成功。2005年, 杜朗口中学有410个学生参加中考, 404个学生顺利升学, 其中有287个学生报考了茌平县最好的茌平一中, 考上了286人。几年来杜郎口中学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 一跃成为茌平县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 国家教育部也多次派人来校进行调研, 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各种荣誉称号接踵而来。如今被杜郎口中学誉为具有“原生性、开创性, 扎根本土”特色。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围, 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 通过教学改革, 实现“低耗高效”, 找到了这个支点, 就能破解教育的诸多困惑,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杜郎口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学生是人, 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差生, 都要受到尊重。学生有生命, 人的生命自有生命的存在价值和发展规律, 生命的规律在于他要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关注生命, 关注发展, 真正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

教学要求, 快乐学习, 幸福成长。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由一个人的积极性, 变为几十个人的积极性, 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 课堂上人人参与, 个个展示, 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

教育目的定位为, 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的头脑里, 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 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

培养出的学生应具有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三、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杜郎口经过长期艰难探索, 教改经验逐渐形成“型”, 把他们旨在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思路概括为“10+35”时间模式和“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10+35”时间模式是由改革最初的“0+45”修改而定的。目的是遏制和矫正教师的“讲”而出台的一项举措。

“10+35”时间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只允许讲10分钟, 课堂35分钟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时间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的“以讲带学”“被动接受”以及对教师的过分依赖现象, 逼迫教师从“讲”中退出, 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与评价。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变“教师中心论”与“教学内容中心论”为以学生为本的“学生中心论”, 是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1.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 任务落实到人、到组,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示集体智慧。

2.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 拓展、演绎、提升, 课堂活动多元, 全体参与体验。

3.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 紧扣目标任务, 周密安排,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达到预期效果。

(二) 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

1.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 生成本课程的重、难点, 并初步达成目标。

2.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 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3. 反馈:反思和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突出“弱势群体”, 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三)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 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3. 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 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4. 穿插巩固:各小组分别展示情况, 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5.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 活跃了课堂, 解决了大班额合作学习和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问题。

四、高效课堂的教室黑板

黑板是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 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及巩固的阵地, 是产生自信, 增强学习能力的神板。为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从2003年开始, 杜郎口中学撤掉讲台搬掉讲桌, 学生的课桌取消插秧式排放法, 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 自然形成了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相互碰撞的活动。为了人人参与课堂活动, 各班教室的黑板居多:前黑板、后黑板、北黑板、走廊黑板。通过在黑板上的展示, 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 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 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另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 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 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之间的知识面;还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写字的机会。通过在黑板上书写, 学生提高了硬笔书法水平, 有效地解决了人们普遍担心的计算机时代学生不会写汉字的问题。

五、高效课堂的教学环境

在改革实践中, 学校十分注意改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种。软环境主要指语言、人际、管理等;硬环境主要指教学手段、设备技术等。

(一) 软环境

教学语言的艺术化 (包括板书、导语的准确精炼;文字的规范;体态语言恰到好处等) 、师生关系的融洽化、课堂管理的科学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 硬环境

校园展示牌:展示教师自己对教育的感悟。

教学楼走廊语录牌:展示学生自己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感悟。

教室内外的大黑板:是学生每天展示自己学习的重要载体。

学生双色预习本:预习笔记, 小写作, 为展示课深化学习做准备。

英语角、校园广播系统: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场所。

书法展示台:学生课外练习书法的场所。

教学楼门厅里的评课板、反思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杜郎口中学的校园环境朴实无华, 带有几分乡土气息, 但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师生在这样的舞台演练着他们的本领, 展示着他们的才华。

七、对高校教学的思考

(一) 高校教学的现状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教育规模和学生数量不断扩大, 学科建设日益完善, 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高校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真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这是我们高等教育取得成就的一面。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 如培养的人才可能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一面:动手动脑能力不强, 知识设计面窄等问题。

(二) 从杜郎口中学汲取的高校教学经验

1. 创造友好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也需要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交流思想, 交流学习, 交流心得, 始终创造一种课堂是交流的平台, 是知识碰撞的殿堂的氛围, 这样学生在课下会积极地去读书, 去记笔记, 以便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况且, 每个学生看的书种类繁多, 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这样课上的交流就如同这个学科的小型研讨会, 久而久之, 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 而且锻炼了能力, 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主动学习, 怎样学习。

2. 懂得尊重, 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条件, 作为高校, 更应体现这一精神, 高校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 五湖四海, 不同的社会背景、成长经历塑造了他们不同的性格、求学态度。作为多元思想云集的高校, 尊重每一种文化, 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积极展现个性的自己, 从而使校园呈现和谐的文化纷呈的殿堂, 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懂得求真知, 塑造有社会担当的品格和精神。

3. 高校更应该注重启发精神, 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和“三三六”模式所体现的就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让学生变得主动, 变得积极。高校的大学生不应该沉浸于网络, 沉浸于对社会负面的过度思考, 而应珍视现在这求学的机会, 求学的环境, 高校应该不断举行常态化的论坛和讲座, 让大师的语言、神情、做学问的方法和精神去感染和启发大学生, 激发他们求知问知论知的热情, 真正使高校到处弥漫着学问和知识。

八、启示

专家学者评价说, 杜郎口中学是中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统一的典范, 给“迷茫”的中国教育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率先迈出的这一步, 将推动中国教育一大步。它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值得倡导, 真正让教育得到了回归———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意义在于实践, 在于创新, 希望我们的教育越

摘要:杜郎口中学,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中学, 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奇迹”——高效课堂。在“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的教学理念下, 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杜郎口的学生会学习、会思考、敢表达、有见解、会合作。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体现出来的知识狂欢, 使人理解了在“零作业”下所创造出的100%升学率。本文就高校课堂的教学成果、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室黑板、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进行阐述。

关键词: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淮龙、韩金山, 《课堂原生态》[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8

[2].李炳亭, 《杜郎口“旋风”》[M],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7

13.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篇十三

李X对日常活动及周围的人群和事物,丧失兴趣;精力减退,出现无原因的持续性疲乏;思维迟滞,精神活动减少;敏感多疑,自我评价过低;食欲不振、失眠,自感痛苦。进而不敢见人,请假在家不肯去学校。

李X自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开始不敢面对同学,不肯去学校,进而发展到不愿出家门,害怕别人说自己,看不起自己,不敢与人交往。

患者自述一直以来,自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同学就会瞧得起自己,就会主动与自己交往。而同学见她孤僻冷漠,也都不和她主动来往,她将此归因为自己成绩不够突出,没有引起同学的注意,于是更加努力,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连开学初结交的仅有的一个朋友都拒绝交往。可是第一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却很糟糕,这样,唯一的精神支柱倒塌了……。此后,她在人面前便会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讲话吞吞吐吐,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敏感,生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自习时她总会发呆、走神,身心疲惫。

14.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内容总结 篇十四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表现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即心理活动。(动物也有心理现象)

二、人的心理构成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

意志过程

个性意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个体心理差异

内控者:相信自己控制事件发展的能力

外控者:相信他人和外部事件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因素

三、人的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受损直接影响心理活动

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离开现实,心理失常,如狼孩 能动表现在人人相异

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要让对方在你面前喜欢他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养成向别人道谢的习惯。

对所有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人亲密无间,绝不与任何人为敌。

——富兰克林

第一章

一、心理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美的状态”。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均能保持在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诸方面良好、健康的效能状态,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常的智力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反映人的聪明程度

2、良好的情绪

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稳定性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上 情绪注意—自觉

情绪反应—适当强度

情绪调控—自觉有效、稳定的

3、健全的意志 明确的目标追求 善于自制

4、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和好朋友,不自卑、也不自大

5、正确的自我观念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优缺点 贵在“自知之明”

6、适度的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与自己的年龄、社会角色、所处环境相符合7、完整统一的人格

人格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完整统一的人格在大学生身上体现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协调一致,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能为他人、集体和社会所认同

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

适应社会变化,较好地调整个人期望与社会期望的矛盾冲突 不逃避、孤僻、符合社会规范

三、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

的衡量尺度

1、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的心理是处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第三状态

2、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当持发展的眼光 产生想法的非理性前提

1、我必须得到某些人的爱和感情

2、我必须表现得很出色

3、别人应该行为得体、为我着想

4、希望别人事事如意

5、希望事情发展如己所愿

第二章

一、现代生活的困扰

从静态农业化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化社会,人们的自由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原有的精神食粮显著减少,安全感显著降低,于是感到惊慌、恐惧乃至厌恶。摆脱方式:

对权威人士崇拜(政治领袖、宗教领袖等)、、自助书籍、、依赖药物

二、积极开展阳光社交

1、善良正直的动机

阳光社交——增进双方

社交利益

黑色社交——只考虑自己忽视甚至损害社交对象利益 灰色社交——不遵循社交原则,根据感觉行事 A,依恋

亲密关系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

B,社会融合具有相同利益和态度的感觉

C,价值确定

他人的证明评价,使我们的价值确定 D,稳定联盟感

需要时获得别人帮助的认知 E,指导

及时从他人处获得参考意见

F,照顾他人的机会

照顾他人获得被需要和自我重要的感觉

2、人格的魅力

是否被社交对象接受,首先取决于主体本身

人格魅力:外表、言行、品德、情趣、知识、阅历。。

3、社交场所

除了家庭、亲戚和邻里关系外,人们相互认识的地点是某种共同目标得以完成的共同场所 注意:滥交不如不交 第三章

一、感恩的意义

学会了感恩你才会快乐,快乐了你才会健康,健康了你才会创造,创造了你才会富有,富有了你就会奉献,奉献了你就会得到尊敬,得到尊敬你就会满足,满足了你就更快乐,快乐了你就更健康,健康了你就会——长寿。其实。。我们还不错。。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家人、还有朋友

二、人际交往从关爱亲人开始 《孝经》: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恭敬他的父母,而对其它人很恭敬,这叫悖礼,违背礼敬的态度;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他不爱护他的父母,但是去爱护其它的人,这也是不正常的,这不是从德行里面流露出来,这是从利害心出来的。

三、百善孝当先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

第四章 社交口才——自我介绍

一、语言的无能是思想的苍白

口才的发挥,是藏之于内的无声语言(内部语言),向表之于外的有声语言(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

口才十大要素:

胆:无私无畏、言其所必言 情:真情自然流露

智:驾驭交际场面的能力 识:见解、主见

知:丰富的知识和阅历

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力: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战斗力 度:掌握程度轻重

思:贯穿言语交际全过程的思维活动 仪:仪态、神情、举止

二、自我介绍的作用

自我介绍是进行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过程,是展现自己的形象和价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新颖、恰当的自我介绍——推出美好、独特的形象——铺平进一步交往的道路——为成功社交创造机会

三、几种常见的自我介绍辞令

1、推衍姓名

丰富的文化积淀、反映时代乐章、、长辈的厚望

2、智者自嘲

任何人可以做到示弱揭短,自嘲、自谑是在自贬中包含着自解、自慰

体现豁达大度,使人产生好感,调侃中的缺点、不足变成了优势,凸显极强的自信

3、借助地域

介绍家乡地域风情、景物、名优特产,巧妙地烘托自己的个性

4、幽默对比

诙谐地与名人对比,显才能、见情趣

准确定好角色,争取对方认同,迅速拉近距离

“我和大家一样。

5、详述简历

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介绍经历、学历资历、性格、特长、经验、能力、兴趣,有时还要讲些实际事例,注意谦虚求实,留有余地。

6、披露心迹

勇于剖析自己,适时、适度披露自己人生经历和内心思考。事实上,以对方为友,便于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四、自我介绍中的礼仪

注意时机、讲究态度、注意时间、注意内容、注意方法

第五章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即个体与他人之间感情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程度,人际吸引分为亲合(较低层次)、喜欢(中等程度)和爱情(最强烈)

二、亲合1、定义

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

2、亲合的作用:

a满足个体某种社会需要,如尊重、爱。。b获得对其生存发展有意义的信息 c减轻心理压力,欢乐共享、痛苦分担 d避免窘境,无人作伴将获得负面评价

3、影响亲合的因素:

a 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下,会产生亲合需要。

b情绪因素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熟悉与邻近

空间距离近,见面机会多,彼此了解方便,易相互喜欢

2、相似性

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3、互补

需要、社会角色、人格特征(内向与外向),三者同时出现互补关系,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4、外貌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吸引作用很大,尤其在交往初期,5、才能

未给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的能力,有助于人际吸引

6、人格品质

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品质是真诚,虚伪最被人厌恶

第六章 交际过程与认知效应

一、交际过程的四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通道

1、信息源——信息的发布者

信息源的不同个性影响着交际过程

其他他影响因素还有信息源的可靠性、能力、魅力、地位、职权

2、信息——交际的内容

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的有机结合

3、通道——传递信息的方式

视觉通道、触觉通道、嗅觉通道

4、接受者——信息的传递对象

每位信息源或接受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参照系统,并且影响着交际过程

二、人际交往的认知效应

1、归因的过程

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心理学称之为“归因”,包括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

2、归因种类 1)、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3)、光环效应

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

3、基本归因错误 1)、旁观者大多过高估计 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忽略客观因素 2)、肯定的第一印象易改变

3)、强烈需要、愿望干扰客观归因 4)、贬低受害者以缩小遭遇类似挫折的可能性 5)、假性一致导致归因偏差 6)、传统偏见导致的对某类人的错误认识 第七章 社交距离与言语沟通

一、社交距离

1、无形的空间圈

—社交中,感到必须与他人保持的社交距离注意到动物有自己的领地,人也如此

2、社交距离与人际关系 1)亲密距离(0-15-46cm),父母与孩子或情人之间 2)个人距离

(46-120cm)大多数场合下,朋友保持的最近距离 3)交际距离

(1.2——3.6m)这个距离下,大多数社交谈话感到舒服。4)公开距离

(3.6m-)谈话往往比较疏远,选择这样的距离,比较容易摆脱对方而又不显得无礼。

3、维持个人空间

疏远距离

中间设障碍物

4、言语交际

1)有效交际的障碍 a心不在焉 b动机性歪曲 c关注自我

2)、创造积极的交谈气氛

1)神入:尊重对方,理解对方的观点

2)淡化评价:不试图做出评价,谈论更顺利

3)诚实:欺骗,即使对方不了解你的动机,也能感到你不太诚实

4)平等:忽略地位,能力差异,交谈更坦率、有效。5)委婉:有许多可行的办法,我觉得最好是„.6)言语与非言语信息保持一致

二、系统地解决交际问题:

第一个步骤:分析问题性质,不可笼统,不可过分集中于反面的情感。第二个步骤:制定各种行动方案,不是解决方案。第三个步骤:衡量行动方案可行性、代价、危险性

第四个步骤:行动灵活机动,不必拘泥于细节,失败中更要思考 第八章自我认知

一、个体概念

1、定义:

一般说来,我们总以一种或褒或贬的态度看待自己。这种或褒或贬的自我评介决定了人的自尊或自卑。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人们便趋于维持它、保护它。

2、影响个体概念的因素 1)自己的观察

人对自己行为的观察显然就是对自己作出判断的主要信息来源 2)、社会中的比较

与别人进行的比较可能会立即对我们的自我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或更自信,或更自卑。

我们总是趋向于跟在某些主要方面与我们相似的人做比较。3)、社交认识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为了得到他人的赞扬,我们都以能产生肯定的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歪曲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人是采取否定与肯定兼容的态度。如高估社交能力、智力„.低估外表的魅力。

1、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 1)、别人的反馈

童年,反馈主要来自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随年龄增长,反馈的来源也越来越多。

大多数人都易于接受肯定的反馈,而排斥否定的反馈。自信心不足的人易于接受否定的反馈。2)、文化影响

人的个体概念受着文化的间接影响

左右着价值观的文化直接影响我们对自己行为观察的歪曲方式。

二、社交形象与自我表现

1、社交形象指人们希望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变体”呈现给别人,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仅 仅局限于一种社交形象。

2、自我表现

我们这样小心谨慎地表现自我,也希望别人接受我们的努力,虽然有时被怀疑,除非表现过于夸张,有违事实,否则人们一般把疑问埋在心底。

社交形象的数量和差异性会影响人的个体概念甚至心理健康。

三、敏锐的自我觉察力

1、能够积极了解自己应该如何表现自我的信息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

2、对环境的暗示非常敏感,能深刻理解别人想看到什么行为,善于察言观色。

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非语言信号

4、作为优秀的演员,能精彩地理解和搞定自己的角色

5、关注自我表现,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给别人留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 第九章

树立自尊和表露自我

一、我们的自尊心

1、定义:

自尊心是指人对自己 作为人的价值的评估,也是个体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尊心的重要性

1)缺乏自尊心的人比富于自尊心的人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更易受到焦虑、紧张、忧愁、失眠及心理疾病的困扰

2)缺乏自尊心与成绩不良之间有某种关系 缺乏自尊心—确立目标较低—成绩不良

3)社交中,缺乏自尊心的人往往局促不安,忸怩害羞,尤其容易受到感情伤害 4)由于自己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对在交往中的影响尤为敏感 担心有损别人对自己的承认,于是不出风头,随大流 5)具有否定个体概念的人不会很真诚地喜欢别人

3、树立自尊心的几点原则

1).充分认识到你能控制你的自我形象

控制对自己的看法,自信有能力改变自我形象

重视别人的反馈,但是否取舍的最后决定权在你的掌握中 2)、为自己确定标准

一个常见陷阱就是容许别人设定我们借以评估自己的标准

“你应该„..” 3)分清不切实际的目标

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想做出显然毫无可能的最佳表现 4)调整消极的自我 交谈自尊心不足的人往往陷于消极的思维方式 5)重视自己的能力

自尊心不足,从成就和优点中获得满足感极小

对于无力改变的缺点,要予以接受,可以克服的应积极努力

重视学会欣赏自己能力 6)完善自己

努力克服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7)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别人

积极的态度有助于交往并赢得别人的肯定

二、自我表露

1、自我表露的意义:

1)表达:发泄情感,减轻压力,松驰神经

2)澄清思想:表达过程中,会对问题认识更深刻地澄清一下

3)比较:为了解自己就需要与人比较,通过自我表露来获取比较信息。4)发展关系

愿意表露,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希望与之发展关系。

2、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

自我表露是健康人格基 石,人越坦率心理越健康

3、正确的自我表露,即在适当的时间向合适的人表露合适的内容。谁表露?

女性的自我表露比男性更坦率。在与陌生人接触中(与朋友相反),男性比女性更易于自我表露。表露什么?

愿意谈及:自己的爱好,兴趣,工作,政治观点

自己介绍的信息(住址,年龄,教育)不愿表露:性话题,经济问题,内心的焦虑。向什么人表露?

引导别人自我表露的能力取决于个人的社交技巧,乐意向比较熟悉的人,社会地位接近的人或地位较高的人表露自己 在什么场合表露?

私下场合,相互性(对方也表露自己)什么时间自我表露?

对方有兴趣时,发现神入和相互性。第十章

友谊与爱情

一、友谊—亲戚命定、朋友自选

1、定义与特征

互利互惠、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视对方为真诚的不可替代的人 朋友的实质是喜爱的人

特点:

信任、情感支持和利益分享

2、友谊的类型

忠诚、无私、关爱、包容 互惠型:

付出收获平衡、地位平等 接受型:

付出与收获分开,关键是身份不同 交往型:

短暂的友好关系,热诚而不强烈

3、友谊与交流

才干、肯定、支持、激励、安全 接触:有选择的表露、谨慎地预期 交往:“我们”的意识,坦诚表露

亲密:被视为排他的整体

情感互相支持

4、友谊、文化、性别

集体主义文化:团队、合作

个人主义文化:自我、竞争

以上二者兼而有之 男性:共同活动

女性:情感分享

二、爱

紧密、关怀、亲密、激情和责任

1、爱情的类型

浪漫的爱:亲密、激情、迷恋、短暂 有伴的爱:亲密、交流、友谊、长久 虚幻的爱:冲动、激情、承诺、风险 圆满的爱:亲密、激情、承诺、短暂

2、爱情与交流

个性秘密的交流方式

深入的自我暴露 准确的判断对方

目光与沉默 悦纳对方、完善自我 禁忌言行的隐与显

3、爱情、文化、性别

个人主义文化:浪漫与个人满足 集体主义文化:关注彼此关系网 男性:疏远同性朋友 女性:关爱同性朋友

4、爱情的唤起和持续

激感转移

激烈刺激——肾上腺素——爱情唤起

爱情持续

爱情与思想的双向作用

越爱越相思,相思就越爱 第十章

端正信念

净化心灵

一、我们的错误信念

不良情绪或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1、绝对化的要求

从个人意愿出发,固执地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否则,难以接受,陷入痛苦

2、过分概括

以某一件事或者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于是,责备自己或者敌视他人

3、糟糕至极 对事情的后果抱有可怕、糟糕、甚至灾难性的预期,使自己陷入痛苦不能自拔

二、端正信念

善待自己

1、自我关怀

2、自我指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

8、自我接受

三、合理情绪疗法A-B-C 以失恋经历为例

A-事件

我失恋了,她和别人好了

B-信念

我那么爱她,她却背叛我,太不公平了,太让我伤心了 C-结果

焦虑抑郁,怨恨女友

D-驳斥

1、因为我爱她,她就必须爱我吗?

2、我爱她是自愿,我有理由强迫她爱我吗?这公平吗?

3、她有理由选择,我有什么权利强迫她按我的意愿做呢?

4、我爱过的人就必须一直爱我,这样绝对化的要求合理吗? E-新观念

1、我和她都有选择爱的权利

2、要像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那样去对待别人

3、相爱一生当然很好,也要看缘分

上一篇:开学ABC作文下一篇:学习活动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