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共建文明

2024-09-14

节能环保共建文明(精选8篇)

1.节能环保共建文明 篇一

共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教师

——2016学年度暑期政治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文明是一种希望,拥有文明,便意味着拥有发展、成功和未来;文明是一种资源,拥有文明,便昭示着拥有创造未来的动力和潜力。文明是个人素质修养的名片,也是城市发展繁荣的标志。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对于提高六安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而教师作为授业传道解惑的育人使者,更是传播文明创建文明的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是来自教育系统的一名普通教师,从出生到今天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在这座城市里就渡过了近55个春秋,故乡对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我的根脉。我在这座城市里,读书、工作、恋爱、成家、生子,城市的发展伴随着我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每个人一样,我们的生命已经和这座城市融为一体。面对六安这片养育了我们的热土,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摇篮,又是传播文明的窗口。学校里的教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更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因为教师的言谈举止和素质觉悟的高低将直接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学校的文明程度又将直接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自觉树立文明形象:不仅要做到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应做一名“文明”的传播者,时时刻刻将文明创建装在心中;教师更应该是文明创建的先行者,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注重爱的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对待学生亲切和蔼,以情感人,不出言伤人,不以各种方式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求得知识的同时,更拥有一份幸福的精神生活;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朵朵文明之花开遍整个校园。其次,要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素交往、日常活动、言语行动都要注重文明,给学生做好榜样,给学生做“正面教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学生们的一双双眼睛在时刻注视着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感召力影响、带动学生,使“从我做起,走向文明”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

再次,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治学严谨,静思笃行,创新教法,教学相长。刻苦钻研业务,加强教研教改,不断反思提升自我。面带微笑进课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不“土语”满堂,不华而不实,不照本宣科,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面前的亮丽风景线。修身养德,崇尚科学,言传身教,永为生范。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班、下班,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出教室,不拖课,不把手机等通讯工具带进教室。团结友善,和谐相融,诚实守信,持中秉正,善待家长,激情工作。生活方式健康时尚,不赌博酗酒、疏忽健体。以感恩之心对待他人,爱自己、爱同事、爱学生、爱校园,做一名阳光教师,享受教育的辉煌。

文明是一种责任,担负起这份文明创建的责任,也就锁定了生活和工作的目标。文明创建,责任重大。教师,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文明创建的先行者,用自己的行动传播文明的种子,在家做文明的好成员,在校做文明的好教师,在社会做文明的好公民,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滴水汇聚以成江河,江河汇聚以成大海。文明坚信:文明行为不是为了创建文明城市而存在,但是文明城市必是因为文明行为的存在而诞生,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文明创建增色添彩,让城市满绽文明之花!

2.节能环保共建文明 篇二

浒山街道作为中心城区所在地的街道, 拥有辖区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 总人口11.3万, 其中外来人口4.2万人, 街道下辖25个社区, 1个村。近几年来, 街道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 紧紧围绕“三提高”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 以“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得益、让群众满意”为目标, 充分依靠街道环卫、城管、社区等部门的合力, 通过部门齐心协作, 加大对广大市民的宣传和发动, 取得了较好的创建实效。

一、街道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现状

1、定机构、强制度, 责任落实到人。

首先, 街道专门成立了由党群副书记任组长, 办事处各副主任任副组长, 各大办、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 该领导小组还下设两室四组, 两室为办公室和督查室, 责任领导分别为街道宣传委员和纪检委员, 四组为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组、法治环境组、市场环境组和民意测评组, 责任领导分别为主管各线的办事处副主任。此外, 街道将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预算, 从根本上保障了工作的专项经费。其次, 根据街道制定的任务分工, 街道与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切实做好上下联动, 形成了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环卫及城管作为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的一线部门,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 加大工作力度, 为改善市容市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街道宣传办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牵头部门, 通过编印简报、召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等形式, 及时做好上下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并积极向街道做好参谋, 促进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得到较好地开展。各社区 (村) 克服老小区集中、管理难度大等困难, 从抓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做起, 切实落实社区干部责任田制度, 拉近了同居民的距离, 使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最大程度地得到了居民的支持。

2、转职能、重服务, 打造和谐氛围。

街道以文明指数测评为契机, 逐步把街道工作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 重点做好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和服务、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社会事务管理、城区改造和开发五大主体职能转变, 以工作带创建、以创建促发展, 全面推进街道经济社会事业建设, 打造和谐魅力新浒山。

虽然, 现阶段街道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面对文明指数测评的长效管理, 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从硬件层面上看: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浒山街道作为老城区, 拥有近90个老小区, 占街道小区总数的64%, 同时老小区的地理位置相对都比较集中, 整体基础设施差, 环境卫生、物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漏洞,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提升, 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 长期以往也将降低群众对文明指数测评的满意度。

二是河道污染不止。浒山街道辖区内有29条 (段) 河道, 这些河道虽然街道每年都有花大力气进行一定的整治, 但因各污染排放口明里暗里依然时有存在, 令河道整体生态环境经常遭到破坏, 河道整治后的效果只能维持一段不长的时间, 其后又逐步恢复到整治前的状况, 使得河道的整治成为了既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又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的一项“鸡肋”工程。

三是摊贩管理较难。浒山街道做为城区所在地, 三产经济较为发达, 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的摊贩人员, 因摊贩人员的准入门槛低, 随意性强, 导致无证摊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越门经营、随地摆摊等不文明行为不仅给周边的行人和住户带来不便, 也使得城市形象极大受损。而由于无证摊贩的流动性和机动性更大, 管理难度也随之相应更大, 阶段性整治的效果并不能维持较长时间, 建立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从软件层面上看:

一是人户分离众多。浒山街道作为我市城区人口最密集的街道, 除了拥有为数众多, 占总人口数37%的外来流动人口外, 在册户籍人口当中“人户分离”现象亦十分严重, 这给基层的服务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而且大量“人在户不在”的居民的到来, 也给部分公共设施带来了较大压力。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强, 使得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常常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文明意识欠缺。虽然近几年来, 在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 浒山街道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以提升群众的文明意识, 但,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相对于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 群众的精神文明提升速度还有所不足, 乱窜马路、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虽已有所减少, 但还依然存在。做为城市的主人, 群众的文明意识提升显的尤为必要。

三、对策措施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 文明指数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体现, 其最终目的是给全市人民营造一个更加整洁、有序、舒适、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全面提升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建设文明指数的测评长效机制必须要形成合力, 凝心聚力, 还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响应。

一是要抓好城市的建设, 全力改善居住环境。要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入手, 针对众多老小区和各类落后的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老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 打造宜居环境。近三年来, 街道已完成老小区改造12个, 整治背街小巷58条, 今年又有涉及面积37万平方米, 涉及居民楼176幢, 涉及居民3776户的8个老小区正在改造建设过程中, 有涉及总长度为3272米的13条背街小巷正在改善中。虽然改造在不断继续, 但由于余下尚未改造的老小区仍数量众多, 为有条不紊的做好这项实事工程, 街道要建立长期规划, 每年有针对性的开展一定数量的老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 以通过这些老小区的改造、背街小巷的整治, 进一步完善它的宜居功能, 增加绿化面积、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优化生态环境。

二是要抓好环境的建设, 全力打造生态新城。街道要继续开展“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 在分别做好了对“小印花”加工行业、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进行专项整治, 对餐饮、宾馆、浴场、足浴、洗车场等5个行业总计300多家排水单位进行污水集中整治的基础上, 继续加大力度做好截污纳管工作, 要规划并制订并截污纳管2011年至2013年的三年行动计划, 在成立城河监察中队, 对辖区内29条 (段) 河道全部实行“河长责任制”管理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白加黑”、“五加二”精神, 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 从源头上彻底消灭污染河道的污染源。同时, 进一步做好了社区、道路、河道、公厕等保洁工作, 对辖区内死角垃圾、“牛皮癣”等开展专项清理。

三是要抓好公共秩序的规范, 全力打造魅力城区。街道要在出台了工作互助制、徒步与机动结合巡查制、错时管理工作制、规范执法办案制、强化工作督查制、加强社区联系制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规范执法。除了做好日常开展的对无证照经营和经营性公共场所“三无”现象的整治外, 还要进一步推进了城区市场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沿街店铺、流动摊贩、马路市场的管理, 杜绝越门经营、占道经营、无证摊点、乱设摊点现象。同时, 街道在做好了对金山菜场和上林坊步行街的专项联合大整治后, 要继续派遣专人, 对这两处地点进行监管,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规范城市秩序。

3.共建生态文明 中国在行动 篇三

峰会以“行动的力量”作为主题,旨在彰显中国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努力及成效,力求通过国际对话、专家研判以及思想碰撞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国企业在关注气候、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扎实行动和成功经验,向世界传递来自中国典范企业、区域的声音。同时,号召更多的企业加入全球契约的行列,共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峰会作为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在中国的预备会之一,受到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界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行动凝聚力量

中国政府此前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以下简称自主贡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等2020年后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政策措施。而2015年4月25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更为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指明行动的方向。

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在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一直在积极行动。行动是本届关注气候中国峰会的主题,也是中国网络企业大家庭所崇尚的准则,同时也是联合国全球契约倡议的根本驱动力。”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全球契约中国网络轮值主席傅成玉指出,“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企业合作、携手共进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不仅是保障企业自身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负责任的企业对于人类和社会的价值认同。”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指出,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中国企业如何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赢取新的发展机遇,已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必须全力以赴去破解的重要命题。

“中国企业更需要走出一条低碳运营、绿色发展、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之路,既为自身赢得更为强劲和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又为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广大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无疑将对应对气候变化起到重大而积极的推动作用。”王忠禹强调。

创新绿色科技

王忠禹指出,中国企业中一批怀有先进理念、走在时代前列的佼佼者,正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累了值得广大企业学习和借鉴的优秀实践和良好经验。

例如,中国石化继“碧水蓝天”计划之后,加紧实施“能效倍增”计划,提出到2025年,提高能效100%,“能效倍增”计划可使中国石化累计节约标煤4200万吨,相当于植树9.4亿棵,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推出类似计划;中国工商银行在同行内率先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将绿色信贷理念融入银行服务的多个环节,通过金融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国建材集团则在业内率先开展智能化水泥工厂建设,有效推动建材行业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宝钢集团提出“像造车一样造房子”,通过开展绿色生产和推广钢结构住宅,力求让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表示,企业在引领科技创新、倡导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评价企业业绩的时候,既要看这个企业的经济指标,又要看这个企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程度。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李德成说:“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现代企业的立足之本和必然选择。而企业领袖充分发挥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方面的领导力,将使得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国家污染物总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组长夏青等与会资深专家也纷纷表示,在“绿色化”的发展战略引领下,一波又一波的技术升级创新将为当前国内的绿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而技术成果的百花齐放和金融资本的关注以及政策引导等,也将更大程度促进企业界实现绿色发展的行动力。

传递绿色正能量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企业在绿色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和贡献,峰会组委会还在企业及机构自荐、权威专家推选的基础上,现场公布2015年度极具影响力、引领力的“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以及“中国绿色科技创新成果”。相关案例及数据已汇编整理形成《关注气候-中国在行动》成果集并在峰会上正式对外公布,同时还提交至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以及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本次峰会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委派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首席顾问郑来权专程参加本次峰会。联合国全球契约副总干事蒲高文也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高度赞誉。联合国全球契约总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新能源汽车百人会等,从宏观战略到发展前景上都对大会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据悉,本届峰会围绕“碳机制与企业的角色、水资源发展与水治理、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热点议题,分别设置了分论坛。活动期间还组织召开了以汽车行业绿色发展为议题的闭门会议。与会嘉宾围绕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水环境治理等诸多具体问题,总结分享中国具有环保代表性的企业和城市的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

峰会期间,还举办了2015“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发展成就图片展,集中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创新成果及举措。

据了解,全球契约中国网络自2011年11月28日成立以来,规模不断成长壮大。目前,成员数量已达到340余家,企业和组织成员涵盖社会的各行各业,众多的中国企业、国际公司、政府部门、NGO组织,包括广大青年、妇女和儿童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企业界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已成为中国企业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国际机构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傅成玉强调,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从成立到现在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连续举办的三届关注气候中国峰会,成功地将众多跨行业、跨领域、跨国别的成员凝聚到了一起。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就是要搭建一个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活动、对话地区网络的交流、传播平台,向世界传递来自中国典范企业的声音。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4.文明你我,共建平安 篇四

“校园安全 警钟长鸣”主题调查报告

校园安全是我们每一个在校学生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有时它看似可有可无,看似无足轻重,甚至有时我们都忽略了它的存在。也许是因为我们学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比较到位,或许是因为我们长期处在这种安全的氛围中使我们忘却了它的重要性。“防微胜于杜渐”我们今天进行此次调研的目的不是找出什么校园安全问题的根源,也不仅仅是在为了参加活动而参加活动,更不是去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告诫同学们呢什么。我们想要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来让越来越多的同学们不会在长期的安逸气氛中放松对自我安全的责任感,我们想要让更多的同学形成注重校园安全就是为自己负责的观念,我们想要让尽可能多的同学通过此次的调研活动明白自身的安全是对自己、亲人、朋友最大的欣慰。

诚然,我们懂得自己的绵薄之力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今天的努力在明天就会被别人遗忘。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时,校园安全是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如果我们不作出努力又怎么能奢望别人来迈出这一小步。也许这真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如果能够让同学们对自身安全的警惕性有一丝一毫的提升我们也会欣喜不已。在行动之初我们真的是太过于悲观,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高兴的看到有那么多的同学热情的填写了我们的调查问卷,这表明他们对于自身安全是如此的在意,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在接受调查的人中认为“自身安全是对他人负责”的同学占有如此之高比例。通过此次的调研活动我们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自己参加活动的初衷也已实现。

校园安全现状:

现在的校园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净土“,它日益受到社会上各种不健康行为的侵蚀,已经是千疮百口。在校园之内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之内诈骗、盗窃、火灾等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就连校园暴力也已经将它罪恶的魔爪伸向了我们无辜的大学生。在我们学校,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将同学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为他们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同时在我们校园内位同学们安全负责的有关部

门以及学生团体尽职尽责,每学期在开学的时候都会有学生团体举办”校园安全周“活动来加强宣传力度。各种安全主体的讲座、征文、图片展等活动也在不停地向同学们述说着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火灾、盗窃、抢劫等等恶魔不会光顾我们可爱的校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惊醒了此次”校园安全,警钟长鸣“主题调研活动。

总论:

我们举行此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来让越来越多的同学们不会在长期的安逸气氛中放松对自我安全的责任感,让更多的同学形成注重校园安全就是为自己负责的观念,让尽可能多的同学通过此次的调研活动明白自身的安全是对自己、亲人、朋友最大的欣慰。我们并不奢望自己的一次小小的活动能够让同学们将自己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多么高的层次,我们的活动如果从最低的层次来解读只是打算位同学们提醒一下,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只是打算为校园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论:

各种主题的校园安全讲座或许是我们学校的不同学生团体举办最多的一种活动。但是讲座的效果可能很少有人去在意,因为这是最难进行量化的一项指标。可无论我们举办什么活动“效果”这两字都是我们无法去回避的话题,无论是在策划活动之初还在总结活动的时候都是如此。通过此次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同学们对于火灾、盗窃这一类的讲座有着更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这一类的讲座结束后它们的效果也就相应的要好许多,而且同学们把讲座中学习到的东西应用于是生活中,以及告诉亲朋好友的概率也会相应的打出许多。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讲座(例如校园暴力、吸毒)的效果则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①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不是十分密切、②同学们大多是抱着不在乎的想去听讲座、③讲座的内容因为与实际生活相差较远因此很容易被遗忘。同时,无论是哪一种讲座都不是完全的没有效果,它们大多在结束后的一到两周呢效果最理想。因此我们认为关于讲座类的活动尤其是火灾、盗窃类的讲座每学期都应该举办,但举办的次数应该相应的少一些,同时应密切注意学校的活动动态避免在短时间内重复的举办相似的讲座。

在我们学校有着数量众多的校园安全类的学生团体,据笔者所知有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生活卫生部、自律部、安全保卫部、大学生科技协会等等。但是在着诸多的校园安全类学生团体中又有哪一个或者是哪几个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通过调研的结果看同学们最为熟悉的此类学生团体就是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其次是自律部。我们根据调查问卷的整理结果分析后发现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①团体的名称、②团体的职能范围、③团体的活动情况、④团体开展活动的效果。总结以上原因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学生团其知名度以及其受欢迎的程度与其职能范围以及其举办活动的受欢迎情况息息相关。许多的学生团体其活动同样开展的有声有色但是他们更多的受到职能范围的限制从而使它们的知名度受到影响。所以,总结以上方面,笔者认为一所校园安全类的学生团体要想在广大同学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就要开拓工作思路,需找校园安全工作的新思路,从而使更多的同学能够了解自己。同时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利用活动的背景效果可以让我们的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校园安全类活动中亦不乏征文、图片展、ppt制作大赛等活动,同学们在参加这类活动时抄袭、一稿多投,甚至照搬别人作品的事情数见不鲜。因此,这就给我们尤其是我们的校园安全类学生团体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类活动还要不要继续办下去,如果打算继续办此类活动那么又怎么应对此类现象。从本次的调研结果中我们发现赞成继续举办此类活动的同学占了大多数。当然了,同学们参加此类活动容易得奖是他们作出上述选择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有不少同学给出了自己解决此类现象的方法,如:将此类活动规范化请老师进行指导,将抄袭的同学的名单发给他们的学工办,在征稿之前先选区网络上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别人行抄袭也没有机会等等。看到同学们高超的智慧笔者也受到了启发。但是我们也许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同学参加活动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校园类学生团体对大家进行宣传教育的一个过程,更多的人来参加活动就会有更多的人受到一次教育,即使有的同学采取了不明智的举动他们也会在其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教育、宣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征文、图片展、ppt制作大赛等类型的安全宣传活动还是应该继续举办下去,至于其中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我们大可以不去理会它们,或者说我们可以稍微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来预防它们。

长期以来在同学们当中存在在着这样的一个误区,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认为自身安全只是他们自己的事。因此在此次的调查问卷当中我们特别加入了这一项内容,调查“自身安全是否有别人有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许多的同学留意到了“我们的安全就是亲人、老师、同学最大的欣慰”这一选项。其实我们设置之意向调查的目的并不是是仅仅的去发现问题,我们更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发现这一选项,从而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来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因而进一步提升对自身的责任感。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设置这一问题的目的已经达到,而同学们的答案是什么却已经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结论:

5.共建文明城市征文 篇五

我希望多一些绿色, 绿色家园,绿色产品,绿色通道,绿色行动……时下,“绿色”的字眼充满了我们的眼帘。草木茂密显示出绿色,绿色是大自然,城市朴素而普通的颜色。

我想要天更蓝,水更清,空气不再浑浊,变得十分清爽。街道四通八达,更加宽敞。马路上汽车行人都可以畅通自如,不会再有堵车的现象。人们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随地吐痰的现象越来越少,用一次性、塑料的东西的越来越少。让汽车多在家休息,不让它发出可恶的尾气。人人都有环保的意识,让整个城市更加干净、环保。

我期盼更加和谐。没有小偷,没有劫匪,没有抢和偷,任何时候能够放松,不用那么警惕。没有说脏话的人,没有吵架的声音,任何时候都能心平气和,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像一家人一样。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让“谢谢你”、“对不起”、“没关系”,这样的话语多在人们口中;尊老爱幼,给妇女让座,传统美德记在心中;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温暖每一个角落。

我向往更加有序。人们有交通安全意识,不会再闯红灯,不会再违反交通秩序,排着队一个一个按顺序走,不插队,不抢道,人们自觉的“让一让”。不在有车祸,不在有悲剧,不再因为车祸而住进医院。管理有序,不再混乱。

我喜欢人与动物成为朋友。不宰杀动物,不虐待动物,让动物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与它互诉心声,让世间的一切都平等、和谐。

6.节能环保共建文明 篇六

滨城区经信局 冯文静

看,桑田阡陌,广厦万间平地起;条条大路,旧城改造换新颜;波光潋滟,四环五海绕城来。

听,号角声声,园区开发大振兴;铜锣阵阵,店铺红火客商多;雅乐悠悠,游人处处飞欢歌。

这片土地,如此多姿多彩,这里的人民,如此勤劳。他们奋战正酣,蒸蒸日上。越来越高水平的城市化,在这里进行着。城市,让这里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不是也肩负着责任,用自己的真心和行动,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文明呢?

我想,是的。因为:

文明,是一种传统。

黄河之水天上来,滋养着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原本就孕育着齐鲁五千年浩然正气。郁郁乎滨城,杜氏故里,这里培育出一代授业帝师,唐赛儿起义,这里生养了勇敢忠义的好儿女。文明的传统,在这片土地上,早已根深蒂固,她已随着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流进了土地,流进了我们的血脉里,代代传承,源远流长。

文明,是一种风尚。

一座文明而先进的城市,并不仅仅是指大高楼,大工厂,大公园,而应当体现在每一个市民大气包容,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建筑是冷冰冰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赋予了它生机和活力。建筑并不能说明什么,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把它变成文明的符号。唯有文明的人,才能造就文明的城。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举个例子说吧,说实 1

话,滨州老城区的公交车,有的非常破旧,车门狭窄,车厢拥挤。但是举着大包小包的人们在门口挤成一团,这样的景象,我可从来没有见过。相反,每次听到话筒中传来一声嘀嗒“老年卡”的声音,我心里都会涌出一阵踏实的温暖。这份温暖,就源于我对这座城市文明的信任。

文明,是一种力量。

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带来的是雄厚的实力,文明则催生出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文明,这种城市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所有的物质财富还要宝贵。它滋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可以转化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两区开发的强大助推力。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可以发现,文明打造的城市名片,往往更有影响力。2008年,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美的名片。2010年世博会,志愿者“小白菜”就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名片。这源自一种精神,一份信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明立则百业兴,文明退则百业废。文明催生进步,文明孕育发展。

当前两区开发,蓝黄统筹,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乘此东风,正待大展身手;当仁不让,建我文明新城。

文明之风的树立,需要榜样,需要教化。身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无论八小时内外,都须谨记文明二字。“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上善若水,我们首先按照文明规范做人做事,形成强大的榜样力量,其他人就会像水自动的流向大海一样,自动的学习我们。

文明城市的建立,制度的完善必不可少。看标语,设口号,进社区,下社团,齐动员,立规章,有奖惩,评先进,树典型,错必纠,责任明,有分工,有监督,多举措,多管下,众志诚。

夫安居乐业,民心之所向;唯有民乐业安居,城市方能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应该是每个老百姓的追求。老百姓的追求,就是我们的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我希望,每一个走出滨州市的人,都为它由衷的自豪,带走一份骄傲。我希望,每一个走进滨州市的人,都怀揣着向往,留下的是笑容和欣赏。

7.节能环保共建文明 篇七

参展作品中,首先值得关注的,当属中国画作品。

先谈山水画。我国儒家很早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通过对天地万物内在价值的肯定,主张以仁爱之心善待自然。本次展览的参展画家在延续传统文脉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创造,在他们笔下,青山如黛,绿水长流;林壑烟霞,幽映回绕;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这些景致既有现实感,又恍如理想化的世外桃源,皆让人望之畅神。作品中,无论是北方的崇山峻岭、黄土高原绵延起伏的坡坨,还是江南秀美的湖光山色,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视角亦独特。作品的造境取象也迥然不同,它们或深邃雄奇,或朴茂缜密,或散淡秀雅,均有不凡之处。徜徉于画境中,观者可遥望青天、远岫、浮云,也可近观茂林、修竹、幽草,美好的景致让人流连不已。在画面上,实笔与留白互映互衬,笔势与墨韵相辅相成,气象万千,神气浑然,于是气韵自行其间。在总体上看,画面所流露的不是“隐逸”与“超然物外”的意绪,更没有刻意渲染旧式文人画特有的萧索冷寂感,而是表达出一种入世的、积极的追求。可以说,作品在传统形态与当代样式之间,在“乡情”与“书卷气”之间,找到了一个较为恰当的结合点。用另一种角度看,这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深度及历史责任感,体现了当代艺术家比以往任何时代的艺术家更注重创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显现了艺术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引导生活、升华生活的文化意义。

再论花鸟画。中国文艺素有托物言志的传统,本次展出的花鸟画作品,既有对传统题材的沿用,也有对新题材的拓展,其中还有多件作品直接描绘了被列入保护对象的珍稀动物。必须指出的是,作者们并没有像古人那样借梅兰竹菊进行道德说教,更没有机械地去图解“林业政策”,而是自觉地追求题材与笔墨的有机融合,以美动人,以情感人。一些作品特别重视写意与工笔、水墨与重彩的融合关系,工笔画虽“工”而有“意”,写意画虽笔法恣肆却不失法度。在画家们笔下,无论是池塘春草、园柳鸣禽、豆棚瓜架还是芦丛凫影、雪野狼踪,都颇多生气,也倡导了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的和谐发展理念。此类作品多以“静气”取胜。徜徉在作品前,我们仿佛在林中或草间漫步,能嗅到泥土的芬芳,能听到昆虫振翅的声音、春芽绽开的声音——那是“现代人”疏远已久的天籁。作品让观众意识到,关关雎鸠、苍苍蒹葭、灼灼桃花、依依杨柳,都是自然生态的具体符号,人、动物、植被、土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彼此不能割裂。对地球母亲,我们当怀有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这正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活理念的艺术写照。

以当代人物为描绘对象的国画作品也很出色。作品或讴歌林业系统的普通劳动者,或抒发了当代园艺生活的惬意感,或描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同胞欢快的舞姿……画面色彩明快清澈,走笔稳健利落,场面引人入胜,气息沁人心脾。尤其是几件带有唯美倾向的工笔重彩画,充盈着盎然的诗意,微妙的墨色、灵活的笔法以及由此而塑造的生动形象,都表现出诗化的心韵,足以拨动观者的心弦。

较之中国画作品,参展的油画与水彩画等门类的作品视域更加广阔,手法也相对更为丰富多样。多数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作品采用了散文化的笔调,色彩瑰丽,抒情意味浓厚。画面中,既能看到南方色彩斑斓的热带果园,也能看到北国高大伟岸的针叶树木;既能看到黄土高原上零散分布着的村落,也能见到江南水乡绵延不断的堤岸;既有塞上冰河畔寂寥的柳林,也有南海之滨茂盛的椰树……显然,这是不同地方的艺术家对自己家乡风物的写照。与风景画一样,人物画作品也突出了对“家园”与“故土”的守望之意,其中,有几件作品描绘了当代“庄稼人”的劳作及休憩场面,其中隐藏着恬淡温馨的乡土情怀,画中人那种源于内心的淡淡的满足感很有感染力;还有的作品描绘了当代都市青年陶醉于大自然的场景,表达了身心融于自然的欣悦之感;另外一类作品虽然无明显的情节,但看似平淡的画面流露出淡淡的乡愁,那是一种“失乐园”的忧郁感。在水彩画领域,许多普普通通、很容易被忽略的场景被画家点石成金般地赋予了美感,在透明的水痕色迹之间,我们不难感受到寻常百姓生活中深藏着的隽永诗意。

不过,参展的艺术家们并非全都是田园生活的歌者。在重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的同时,一些作品也为当前的生态危机敲响了警钟。在这方面,招贴画以简洁的图形、巧妙的寓意以及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我们的林业资源十分紧张,我们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十分严重,我们对资源的“透支”将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一些作品还深刻揭示了造成生态灾难的种种社会根源,富有启发意义。

与招贴画相比,一些油画作品的批评性则显得委婉而含蓄,而且在学理上有明显的探索精神。此类作品巧妙地把人们熟悉的环境进行“陌生化”处理,让“废弃的工厂”、“城郊绿化带”、“钢筋水泥楼群”、“沙丘”、“废墟”等场景与若有若无的情节描绘结合在一起,反映出不合理的工业、农业、牧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土地沙漠化以及种种难以根治的“城市病”。在此,表面上的“技巧”以及一般意义上的“优美”都不太重要了,“观念”成为主导性因素。作品因其极具当代感的造型语汇而产生了奇特的观赏效果——尖锐的讽刺与轻松的调侃并存,合理的变形与支离破碎的形象齐驱。看似荒诞离奇的画面其实隐藏着深沉的悲剧意识与沧桑之感,仿佛在用蒙太奇般的手法阐述着一个真理: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是要注意维护生态平衡。

版画,特别是木版画使用的雕版直接取材于林,木刻版画中独有的“木味”更是说明它与“林”有密切关系。本次展览中的版画作品也特别优秀,它们制作工艺考究,细节推敲认真,几乎达到一丝不苟的地步。其中一些作品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形象简练概括,本题语言纯净地道。韵律感极强的排线、参差多变的刀痕、相辅相成的黑白关系,都散发着“学院”气息,很是耐人寻味。还有一些作品借用我国民间版画的“平面”或“装饰”语汇来表达林业文化观念,画面氛围轻松诙谐,而且能恰当把握画面的疏密关系,强调了“印味”,颇显功力。

8.节能环保共建文明 篇八

制定标准、注重联动,形成城乡文明共建新机制

我们坚持行政推动、正确引导、主动参与、自愿结合的原则,在全市文明单位和结对村之间形成了“党政积极支持。文明办组织协调,城乡结对共建”的工作机制。

制定标准。为了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在向各县区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对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认真研究。每年初印发《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文化先进村活动的意见》,明确年度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制定共建工作的基本形式和创建标准。同时贴近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制定“城乡共建文化先进村”评选标准。每年的活动意见和评选标准都针对形势发展在过去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操作性。

联动共建。在活动中,牵头部门负责全市共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各参创文明行业、单位与结对村及所在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共同组成创建领导小组,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创建组织网络。各级文化、广电、体育、网络等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统筹安排资金、物资、人才、项目时,与城乡共建活动紧密结合,有重点地向基层倾斜、向文化先进村倾斜,使文化先进村创建成为实施文化发展计划、落实文化工作任务和展示文化建设成就的有效平台。

建章立制。牵头单位在共建活动启动之初,就注重探索良性长效机制,确定共建活动开展得起、运转得好,先后制定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新闻宣传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使共建工作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责任到位。为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多次召开汇报会、现场办公会,并派联络员经常深入基层。对在共建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文明行业、单位、村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评选等级,并给予通报表彰。

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搭建城乡文明共建新载体

文化先进村建设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学习科学知识、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有效手段。在城乡共建文化先进村的过程中,始终把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作为基础性工作。

共建设施平台。共建单位根据共建村的实际需求,帮助村民安装有线电视,共建村图书室、阅览室,新建绿地和体育活动场。组织大量新技术、新知识的书籍送到共建村,充实完善村图书室。在赠送书籍的基础上,共建单位为共建村送小型摄像机、DVD机、电视机、运动器材等設备为构建和谐乡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农民朋友的生活质量,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奉献了一份爱心。

共建活动平台。结对单位间有计划地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和创评“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定期送文化、卫生、科技下乡,适时举办科技讲座和田间指导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企业和行业管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帮助共建村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各类群众性道德教育和自律组织,引导和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健全完善村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委会的村民选举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共建环境平台。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各共建单位创新思路筹集资金,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村居环境建设。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讲清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布置环境改造的工作任务,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动员广大村民积极投身“双清”工作。同时,各共建单位按照共建协议的内容之一,通过单位自筹、向上争取、社会捐助等多种办法帮助解决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用于改善共建村的村内道路交通状况,用于投入基础实施建设、清理河塘等,提升村容村貌。

城乡互动、纵深拓展,取得城乡文明共建新成效

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各参与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镇村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城乡之间形成了“思想道德共建、文明新风共倡、文体活动共抓、社会事业共兴、经济发展共促”的崭新局面,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村民素质得到提升。共建双方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农村的发展和进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为农民群众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参创村每年有组织地开展有地方特色的花船戏、淮海戏、快板书、花挑表演、电影晚会、纳凉晚会等活动达1000余场。具有农村地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项目的发掘、创编和演出,使愈来愈多的农民群众能更好地享受到丰富多彩、高尚健康、振奋精神、陶冶情操的文化生活,村民市场意识、开放意识、信用意识和法制意识得到增强。

村级经济得到发展。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人才多、知识新、信息灵等优势,帮助共建村开展技术指导、劳务输出、招商引资,发展致富项目,推动共建村产业发展。有的共建单位还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指导生产实践,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全市先后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科技等讲座和培训班500多期,受益群众达200余万人。

生活环境得到美化。着力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问题。为结对村“梳洗打扮”,全力改善村居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共建单位为结对村修建道路达500多公里,安装路灯3500盏,清理排水沟280公里,修建垃圾箱1980个,清理道路两侧粪坑、猪圈、牛棚800多个,清理草堆、土堆、砖堆1500多处,改造户厕2000多座,新建公厕300多座,村民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共建单位得到发展。在城乡共建文化先进村过程中,共建单位与共建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参与共建机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通过开展共建活动,一方面接受了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教育,另一方面也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农村实情,充分感受到城乡共建文明所发生的变化,更充分体现了部门、企业的社会荣誉、社会资源和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对所在单位的作风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成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和文明机关创建的推动力。

实践证明,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文化先进村,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积聚了社会力量,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展示了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精神风貌,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谐共进,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

上一篇:oa系统管理办法下一篇:产品企划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