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的发生学

2024-12-13

卓越课堂的发生学(精选10篇)

1.卓越课堂的发生学 篇一

卓越课堂 卓越教师

——用思考的方式聆听 用比照的方式考察

云阳县海峡小学 陈雪

“卓越课堂 卓越教师——用思考的方式聆听 用比照的方式考察”,这是11月24日我参加2012年重庆市“打造卓越课堂、推进减负提质”小学语文名师示范研讨会时看到的一条会标,我想作为一名听课者,我愿意用思考的方式去聆听名师的课堂、专家的讲座,也希望通过与他们的比照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有所提升。

两天的学习中,我有幸聆听了四堂名师课:有刚刚荣获全国语文阅读教学赛课特等奖的余晓娟老师执教的识字教学《雷雨》;有长寿一小雷红老师执教的作文示范课《父母之爱》;有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邓建东老师执教的阅读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更有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同时还聆听了付宜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管建刚(江苏省特级教师)、赵志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中心副主任)、薛瑞萍(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四位专家的讲座,其中管建刚的讲座《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赵志祥老师的讲座《简要掌握新课标精神 扎扎实实上好语文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高度好评,也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赵志祥老师长期研究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所阐述的每一个观点都来自于亲身的实践研究,让你感觉身临其境般。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感情激荡。听他的课,你能感觉到他对孩子的那种深深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这两天静下心来,再细细品味专家们的课堂和讲话,他们的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真的是“卓越课堂 卓越教师”!

赵志祥:《简要掌握新课标精神 扎扎实实上好语文课》 赵志祥老师从修订版课标的精要内容;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最好的方法是读和背等几个大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赵老师还讲到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管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我没有看过他的这本书,但是听了管老师平时的作文教学法,让我觉得他的方法操作性很强,对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分为六大系统。

一是骨架系统。是对作为教学的现状反思及改革的框架,是管老 师作文训练的根本构想,尤其对《作文评价周报》做了详细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是动力系统。在《作文评价周报》发表文章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并分为“等级评奖”、“积分活动”和“稿费活动”,引领学生的写作欲望,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是助力系统。结合《作文评价周报》设计的小方法,小技巧,重点关注平时不易被关注的学生群和非大众人群,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是保障系统。

五是训练系统。训练系统不仅是作文讲评课、作文指导课,而是包含了习作训练的方方面面,并且与学生阅读紧密结合。

六是理论系统。

这次讲座,管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的是骨架系统和动力系统。听了他的讲解,我想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其实也可以借鉴他的好做法:管老师把优秀有趣的作文读出来让大家欣赏,让学生写生活中的故事。每天,孩子们要写一个“每日简评”,寥寥数语,管老师说这是让孩子们学会发表与积累。于是,到了星期天,就从“每日简评”中选择一个题材进行写作,周一进行初选,周二终选,周三、周四输入,周五出版,当然,每一个环节,学生们都会悉心地自动地去修改与推敲。而每周一,有一节“作文活动课”,课上,有“让我呼唤你的名字”,那时,那些“发表”了作文的孩子的姓名会回荡在教室中,而这些名字的机会是给每一个孩子准备的,因为周报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投稿标准;有“佳作真精彩,看看又是谁”;也有从入选“佳作”中引伸出来的“训练点”的教学„„分等投稿、积分激励、稿费发放、优先卡、才运卡„„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妙招”,每个“妙招”的由来都是缘于问题的出现,所以,每个“妙招”中都蕴含着理念的光泽。“让作文成为多彩童年的翅膀,成为悠悠童年的见证,成为快乐童年的怀念。”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在如此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作,很快使学生感觉作文其实并不是高深叵测的难事,它仅是一种“竞争性的游戏”而已。相应的“在游戏中作文,学生不会有以往冥思苦想的烦恼和痛恨。”

薛瑞萍:琅琅书声 朗朗乾坤

薛瑞萍老师带着听课老师们朗读了她的著作《日有所诵》里面的《诫子书》、《孟子·离娄上》、《蒹葭》、《论语·里仁》等段落,还带着大家吟诵了几首古诗,让大家感受了吟诵时的“平仄”。届时,会场内所有老师大声的吟诵声不禁让人震动,也不禁让我想到:生命,因阅读而美。

薛老师说: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风帆。

梁启超说过:“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我想这句话用在我们教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哪一位教师肩上不背负着学生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呢?但这样的一种苦,又是怎样的一种甜啊!而这一切又都不能没有爱!如果我们把语文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做,投入情感去做,相信你我打造“卓越课堂 卓越教师”都不会只是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2.卓越课堂体会 篇二

吴鹏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通过学习《走进优秀教学构建卓越课堂》《如何构建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等,了解了从教学思维转型、结构化预习、工具开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形态发展等角度阐述了教师学生的行动策略,对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由大量教学实践总结提炼的观点,极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受益匪浅。细心学习了之后,我觉得真正体现这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角色转变

逐步从思想与行动上转变:教学设计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角色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教学方式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教学模式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转型;教学方法由“提示型教学方法”向“自主型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环境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和谐”转变;教学评价由“片面评价”向“全面评价”转变;课程整合由“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有学生曾这样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如果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习不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二、构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是小的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团队获得知识、技巧、能力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从内涵来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

2.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 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

3.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4.是以各小组在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

5.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

6.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我们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总感觉效能低下,通过学习我进行原因反思:

1.很多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没有处理好“形式”与“实质” 的关系,可谓有“形”无“实”,教师和学生没有真正走进“小组合作学习”。多数学生不具备合作精神,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能和质量。虽然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型,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教师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是”。学生新鲜几天后就烦了,学习意识上 又回到了原有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设,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内聚力。我们教师在讲授式课堂教学中的教 学策略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虽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教师依然按“一对多”的提问方式来与学生单向交流和对话,忽视小组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削弱小组学习的内聚力。

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具,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事先没有生成可供小组学习者讨论与交流的问题,既没有明确的、有价值的主题,也没有“问题单”或“问题生成单”来引领。仅关注小组讨论和代表展示,更主要是缺乏任务驱动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的分配和设置。

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有的教师随意指定 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的教师一味按学生水平分组,公平竞争失去基础;有的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自由组合,且美其名曰:“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其主要表现:组长由教师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也未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事,合作 学习难以进行。

5.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教师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仍然重视课堂随机评价,忽视即时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仍旧那么注重外在行为评价,忽视学生心灵评价。

3.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篇三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清新的文字、一样精巧的构思,不同的人对文本的解读各有不同。

卓越高效课堂已经施行了2年时间了,经过这2年的不断摸索和体验,我对这一新课改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方为根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堂好课,是用‘心’上出来的”。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平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奋,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欣赏名师课堂、研究教学艺术、反思自身素质,是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抚育心灵。

第二,浓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状态。因为读书,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气、激活灵气。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虽然,我们平时忙于上课、忙于学生,可能无大量的时间投身书海,但是只要挤,时间总会有的,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角角落落、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读书的好时机。读读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看看学术前沿,了解教育同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翻翻文学作品,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沐浴智慧、遨游寰宇、充实自我。

第三,强烈的科研意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不仅仅满足做一名教书匠,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助力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目前,科研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我原来以为,天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这些零碎而繁琐的平凡事件都是忙忙碌碌,谈何研究?其实,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课题,都值得研究。把教育教学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是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过程,则我们的工作就显得平凡而伟大,大有文章可做。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养成记录自己平时思想火花的习惯,与习作牵手,与思考为伴,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是我们记录的好材料,以随笔的形式整理与提升,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发展。

4.卓越口才打造精彩课堂 篇四

【摘要】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语文教师综合素养高的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内涵、有情趣、有激情、显天真。只有运用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语言

丰富的内涵

幽默的情趣

澎湃的激情

迷人的天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1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毋庸置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对此深信不疑。

一、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

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者,饱受诗书的熏陶,即使是日常与学生交谈也应做到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文人轶事更应如数家珍。在课堂上更应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表述生动形象。

作为一名现代的语文教师,我觉得知识面不妨宽一些,从天文到地理甚至艺术多方涉猎,广为吸收。比如在教授《旧日的时光》时,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演绎这首诗的英语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我相信,当学生看到你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地唱起这首歌时,他们一定会为你折服。时代在进步,我们的学生对于半个英文单词不认识的老学究只会抱以轻蔑的一笑了,而不再认为语文教师不懂英语是理所当然。而在这深情的歌词中,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对于友谊的体悟会更深刻一些,比教师声嘶力竭的讲述更有成效。

要让学生觉得教师谈吐不凡,知识丰富,语文教师要多番训练,首先让自己“想得到、说得出”,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接近经过思索写下的文字。人们常常说有的人说话像是写文章,大概这就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吧!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幽默的情趣

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幽默和搞笑是天悬地隔的两个概念。幽默是会心一笑,无伤大雅,而搞笑则极有可能是恶俗、低级趣味。语文教师应学会幽默,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应对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语文教师多那么一两个幽默笑话,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学生送去欢乐,也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这一专题的时候,我会把“病句”称为“病人”,把学生当作“医生”,我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应尽职责。”有时候一道题特别复杂时,我也会说:“这个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看来病得不轻,得看个专家门诊。”一面示意某些同学查找“病因”,发言的同学都受到强烈的鼓舞。有时,问题很难发现,我就说:“看来,咱们一两个医生是发现不了病因的,要进行专家会诊。”然后,组织同学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相当高的热情,要在课堂上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的美。兴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为不可。只有我们作为老师的先爱上我们课堂内传授的东西并对其充满热情,我们的学生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与教师共鸣的佳境。

对于《长江巫峡》这样壮丽的图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妨在讲授的过程当中穿插进许多真诚的不可遏制的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爱我的祖国”。而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们则不必掩饰,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只有语文教师充满澎湃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学生放下包袱,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的殿堂中来。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迷人的天真

更多的时候,在语文的殿堂里,我们只是个被感动的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身份,太过一本正经,太过不苟言笑,太过喜怒不显于色。天真是良好的语文品质,而天真的真切定义,应该是无所顾忌的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你就不妨拿出点正气,对于刘和珍等人的牺牲表现出自己的深切哀悼,对于她们蹈死不顾的勇气表现出自己的十足钦佩;对于当局的无耻行径表现出自己的鄙视愤恨;对于民众的麻木健忘表现出自己的痛心疾首。学生一定能被你高低起伏、富于变化的语调所吸引,从而有助于学习兴趣大增。

我们不妨以一个沧桑的智者的老眼去观望世事,以深沉而饱含深情的语气把我们对于真相的洞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为我们的闪光智慧而折服,从而沉湎在我们的课堂之中。

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难以调动自己的热情,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人,他又怎么会感动别人呢?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感觉日益迟钝的学生,打动不了自己,如何感化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这样纯美的意境,当今社会的浮躁,社会价值取向的低俗,整个社会审美的扭曲,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美无动于衷。只有我们用神往的、憧憬的甚至是惝恍迷离的表情和语气,才能把他们拉到我们圣洁的诗的国度之中,从而才能圆满地理解诗意的美,并将这升华为学生的审美需要。古诗里经常讲意境,我认为,语文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率性淳朴的心,要你自己先爱上你教的语文。教《边城》就要喜欢纯洁如兰、纤尘不染的翠翠,教《滕王阁序》就要赞叹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教《报任安书》就要理解司马迁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

5.脚踏实地推进卓越课堂 篇五

为了把我校的“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推向深入、切实做到打造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减负提质,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现将我校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卓越课堂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垫江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垫江县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垫教委〔2013〕320号和《垫江县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考核方案》,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举行卓越课堂建设启动仪式,进行专题培训,要求全校教师坚持“三到位”作理念,既时间与思想到位,方法与措施到位,效率与质量到位;实行“分工负责,分级负责,各负其责”,工作中“相互协作,统筹推进,整体提升”,全程跟踪问效,全程跟踪问责,全程服务保障。

二、强化重点措施,扎实开展卓越课堂建设

“卓越课堂”的建设就是要改掉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让课堂高效,即“卓而不同,越而胜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合作、高效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己愿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让我校“卓越课堂”的建设不走弯路,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强化以下重点措施,真正实施课堂改革。

(一)抓好集体备课和导学案的开发 1.抓好集体备课

一堂好的课,没有充分备课不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集体备课与课堂研讨上下功夫。备课的精深、充分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必须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积极参与,探索集体备课的新路子,集体备课要扎扎实实,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和效果,杜绝形式化和走过场。

2.精心编写导学案,注重二次开发。

各教研组和年级组分配好备课任务,主备教师研读教材,参阅资料,提前制成草稿;教研组长召集成员集体审稿、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教研组长吸收组员意见予以修改,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上课教师熟悉“导学案”,结合上课班级学生情况和个人教学特点予以适当充实,实施课堂教学后,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得失,注重导学案二次开发。导学案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年级和学科特点,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既不能把导学案编写成教案,也不能把导学案编写成试卷。应以导学为主,导教为辅。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学习共同体建章立制

“卓越课堂”的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各班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等实际情况,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如4人或6人等),每小组一个队,组织学生自由起好队名,定好自己队的口号,选出队的队长、副队长、记录员、汇报员和督察长等,并进行明确的分工,制定好组内公约,便于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内要定期轮换座位和职务,以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予自学,互学、展学环节。

6.构建卓越课堂实施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依据巫溪县教科所提出的“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方案的总体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为指南,以着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核心,以优质师资和优良设施设备为保障,创建一流的课堂,促进全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顺利实现“人本、均衡、卓越”的教育发展目标。

二、现状分析

我校于20XX年进行新课改以来,在巫溪县教委和教科所的领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生积极参与,立足课堂教学实际,从实际问题出发,不断深入研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建立强有力的学校教研团队,克服诸多限制条件的约束,通过一系列努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

成果,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教学三维目标还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很好的得以体现,教师重“教”而未重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入。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分阶段制定实施计划,推进“卓越课堂”建设,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校所有学科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普遍达到“有效课堂”要求,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二)、具体目标

1.在教学目标上,整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准备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环境,恰当

选择教学素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3.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力挖掘学科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灵活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5.在教学评价上,既重视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既重视学习能力提升,又关注学习情感和态度。加强学生日常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学生、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课改自觉性

1. 加强领导,成立学校“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卓越课堂”实施工作。

组长:陈帮界

副组长:钟辉

成员:全体教师

2. 加强学习,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课改的自觉性。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意见》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准确领会文件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卓越课堂”实施的自觉性。深化教学改革,把推进“卓越课堂”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二)转变意识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1.树立“学生主体”教学理念

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②树立新型的知识观。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问号变成句号,再由句号到问号的反复论证,从而把知识不断地拓展、延伸、迁移,逐步形成能力。

③树立全员的评价观。要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案,要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状态、能力表现、合作意识、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合理的评价。同时,也要对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点拨、激励等效果方面作出准确评价。

2.突出学生主体,转变学习方式。

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求知。其次,教师要改变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在教前,教在学后,生为主帅、师为参谋。

②突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习潜能得以最大的释放。要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③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鼓励学生挑战权威,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3.创建“以生为本”的职业文化

7.卓越课堂的发生学 篇七

沙坪坝区凤凰小学 曾举

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基本含义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本,以学生充分发展为本。就目前而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他们的心里80%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来放松,来娱乐,更有甚者就是想来玩游戏。曾几何时,为了让孩子们树立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观念,我苦口婆心,绞尽脑汁却任然无济于事。而现在,“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提出与实践后,我的信息技术课从教育教学效果或是纪律规范等都有了明显好转。

以下是我将自己在实行卓越课堂中所运用的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和大家进行分享,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合理使用班级共同体,任人唯贤。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综合学科,常常不被学生重视,地位也低于同样是综合学科的英语、体育。为了能提升我们的地位,我们就必须和班级的共同体评价相结合。首先,我们需要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班级共同体建设的具体情况,及每位学生的能力情况。其次,请班主任老师帮忙传达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最后,请班主任老师明确告知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延续班级共同体评价,并作为班级共同体评价的一部分。通过这样做后,班长或是各共同体组长清楚知道了,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的表现和班级中的评价是一致的,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与重视,也更有效的约束了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当然,有共性的同时也需要有个性。我们还需要根据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热爱程度、学习情况来选出每个小组的信息技术小组长,以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帮助他的组员学习,以达到共同发展。

二、在共性评价中凸显个性评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规范合作交流用语:在小组交流中必须规范学生的用语,让整个课堂更加规范。比如说:我们小组认为/ 我们小组不同意你们的看法/ 其他小组又补充吗?/ 我们有补充/ 我们接受/ 不接受你们的意见/建议/ 我们请第几小组回答问题/ 我们接受挑战/ 我们用(表演/轮读/合作读)的方法/我代表我们小组向同学们。

2.公平公正的课堂评价

(1)制图:在黑板左下角用广告色划成格子网状图,横轴8根,下面5根横轴为升级阶段,第6、第7、第8横轴和纵轴的交叉点上画上小星,为星级阶段。纵轴8根或9根。根据小组确定,下面写上对应的小组名。准备8个或9个磁珠,排在第一根横轴上,对应上相应的小组。

(2)使用方法:用磁珠代替小星,磁珠每跳一格就为一个小星。① 第一次升级,纪律星

A、微机室外以小组集合,小组长管理自己小组纪律,快、静、齐为加星标准。

B、进入微机室后静息,准备,坐姿检查;表现好的小组磁珠上跳一格,获得第一次升级,建议第一次为第个小组都加上一个星,以激励学生。

② 自学星

A、根据学习小组自学情况,每小组的学生做到认真默读,不讲话,不搞其他无自学无关的东西,可以加一个小星。

B、自学后学生实作,教师根据自学情况和学生汇报情况进行加小星(如果我小组从中收获了什么?或者是我们小组在实作中遇到的问题)。

③ 第三次升级,汇报星和认真倾听星。

为积极汇报的小组升级一次,磁珠上跳一格,建议老师精心设计问题,争取上每一个小组获得汇报机会,在汇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汇报语言。(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在全部组员没有汇报完一次之前,只有一次机会,以鼓励小组每位成员都参加进来得小星。)

为认真倾听的小组加星,可以养成学生仔细倾听别人汇报的习惯,课堂纪律很好,老师教学会觉得很轻松,不用一直招呼哪些个组,哪个同学又在讲话,学生自己就能相互约束,哪些个同学不认真旁边同学都会提醒他,让老师省心不少。

这个评分方法中有加星,也有减星,减小的星是小组的,对个人的星不受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科代表手里有一个表,对个人进行加星,教师在黑板上是对小组加星,一节课完了之后,科代表就把黑板上的每小组得星加到表上。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就是课代表的手里有两个表,一个表是小组得星表(下课后,课代表会将记录好的小组得星表交给班长汇总到班级小组评价中)。另一个表是个人得星表(我校少先队每周一会发给每位老师一枚“幸福吉娃”胸章,老师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给表现优秀的孩子。而我每周的胸章会发给个人得星最多的孩子。那有老师肯定会问,孩子们得到这个“幸福吉娃”胸章有什么用呢?只是一个标志吗?其实不然,当孩子们的“幸福吉娃”胸章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他们可以到我校大队部的“幸福银行”兑换自己想要的礼品。所以孩子们有很高的积极性。)

三、困惑与发展方向。

进行了这么久的卓越课堂,我的困惑也很多,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也被我们接纳和使用。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合作学习的实施存在误区。我们片面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科玉律”,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的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在小组讨论时,许多小组的学生就只站在一起,拿着书,但具体讨论什么大家都不太清楚,许多学生也不发言,就只听别人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效果。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完全没考虑合作效果,缺乏实质的合作。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宣布小组讨论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叫他们都发言,但是效果不佳。

3.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课堂评价是否能长此以往?

始终有一些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学得会还是学不会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老师干着急。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和个人表现优秀加分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是否只有短时间的效果,这也是我常常担心的问题。如果一段时间后,学生厌倦了,效果也不佳了,我又该怎么办?我需要和我们信息技术共同体的教师们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好的评价方式能让孩子们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信息技术中问题的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课堂评价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感谢大家的倾听,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幸福快乐!谢谢大家!

8.青年教师卓越课堂赛课活动方案 篇八

青年教师卓越课堂赛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重庆市“卓越课堂”行动计划落实到教学行为中,促进我校数学教学工作全面发展,根据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使优秀的青年教师能迅速脱颖而出,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原动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数学组特举行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此次活动,旨在掀起一股教育教学热潮,一方面为全校青年教师铺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竞风流”的学校教育氛围;另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能在此次活动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的独立备课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拓展视野,开拓进取,进一步解放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

二、活动过程及要求:

1、赛课时间:11月7日——11月8日

2、赛课对象:数学教龄在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分别是:刘才玲、刘亚丽、刘红燕、余芳、王茜、夏建军、张娟、孔令梅八位教师。

3、赛课地点:7日本部校区,8日中海校区。

4、评选内容及程序:自主选择内容独立备课,上课。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目标清晰,教材处理恰当,教学方式灵活,反馈及时有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按教学设计(20%)、教学行为(20%)、学生活动(20%)、教学效果(40%)四个维度进行评比

5、评委会组成:李敏、刘明维、李祖满、王洪德

6、评奖: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

弹子石小学

9.卓越课堂的发生学 篇九

《“卓越课堂”背景下的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李正春

(2014年11月20日)

一、课题背景的提出

展读书写作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无疑地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之所需。于读书的重要性,先贤哲人皆有独到的体验与精辟的论述: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高尔基说:“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歌德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里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丰富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45万字”。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读。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的教学。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

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让阅读的触角与信念散播开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使学生能从阅读与写作中体会充实盈满的读写乐趣。

二、课题研究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阅读教学要突破定势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与发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学生表现出阅读能力不强,对阅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面对现状我通过反思,深刻地认识到:阅读教学必须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 教育要求的阅读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迫在眉睫。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不但要读懂课文内容,还要感悟课文情感。因此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读、自选、自悟、自创”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概念的界定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什么是文本呢?《简明牛津英语字典》说:“文本是任何书写或印刷品的文字形式。”文本是我们关于人类生活知识的主要源泉。从大教学观上讲,文本不仅仅是指课文,它还包括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等等。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是指以文本语言为阅读积累点,围绕文本语言、新课标要求,通过吸收、消化、运用文本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学生我手写我心,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读写水平。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从1972年起,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会一直追踪四年级、八年级与十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结果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以及最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学生,综合素质最高。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也显示,儿童学习成绩越好,其阅读频度越高,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其阅读频度越低,阅读时间越短。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哈佛大学的一位前任校长说:“要养成每日阅读有益书籍的习惯,几年后思想上将大有长进。”

我国《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四、五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

“十五”期间,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确立了《“亲近母语”阅读课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评审中得以立项。该课题以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课题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推广亲近母语读书会,重点建设班级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共读会、教师读书会,特别关注农村小学读书会的建设。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关于儿童阅读的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建设书香社会。

五、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从理论上看,加强读写能力的培养研究,可以丰富读写教学的理论,为读写这一语文活动提供一种新的实践思路和操作模式,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

2、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语文教师,心中不应只想着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而本课题的确立与实施,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恰好可以改变其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教学行为。

3、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容量有限的教材、狭小的课堂,根本无法满足成长中孩子们开放、多样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单纯依赖教材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大搞题海战术,更是违背科学规律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4、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5、开展读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6、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读物,经常性地围绕读写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和写作活动,让读写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

六、研究创新

可操作性方面:通过研究,探讨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小学生的读写不流于形式。

可应用性方面:通过实践,探索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中的学习资料,学习指导,学习心得,学习方法等,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不断地纠正不良的阅读与写作习惯,涵养自己的品行,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课余生活,逐步培养自己做内心丰富的高尚的人。通过实践性研究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内外阅读管理与指导的实践能力,提升理论水平。

七、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1、研究内容

(1)、以读促写,通过大量阅读,经常练笔,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以阅读充实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纠错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让阅读与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其具体目标如下:

(1)、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2)、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的理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并内化为写作能力。

(4)、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得到培养,校园良好的读写风气得以形成。

八、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课余生活,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理论水平。为此本课题将从以下思路去着手进行研究:加强宣传与引导,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家长认识;开设语文读写指导课,加强读写指导;多种渠道筹措图书,解决书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写活动,培养读写兴趣;开展读写评比活动,激励读写活动深入发展等。

2、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定期召开交流会,及时总结、提炼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要避免一切从头做起,要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读写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验证、提升、总结,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指导队伍。

九、课题研究对象和范围

课题研究对象:武安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范围:

在实施阶段,从以下几方面为具体内容去开展本课题研究: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开启学生阅读兴趣

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设立小小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

2、提供优良的借阅场馆,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提供物质保障

有了读书的意识,学生想要读书,还要有舒适温馨、藏书丰富的图书室作保证。

3、学校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体验

注重为孩子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经常开展如: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评选读书小博士等读写活动。

4、给予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促进良好阅读写作习惯的养成

学校及教师要保证学生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使其阅读兴趣不断得到满足。如开设每周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挤时间阅读。如根据季节变化、天气的长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倡议:春秋“晨光诵读二十分”、夏日“阳光午后好读书”,冬天“睡前温馨亲子读”。

5、开发利用好阵地,巩固学生良好读写习惯

根据读写培养目标,进行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如借广播站、板报等阵地,辟出读书专栏,对学生中的读书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播报。发挥“广告时代”的 海报作用,每个季节都隆重推出阅读海报栏,提出阅读口号。定期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主题开办家长学校。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纵观国内外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研究成果,都一致认为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四、五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有良好的读写习惯,以及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为此,在学生中进行“‘卓越课堂’背景下的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2、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最新修订版】

[2] 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3]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4] 辛涛,黄高庆,伍新春著.《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5] 陈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上海教育

[6] 李毓秋等.《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3月第3期

[7] 钟惠芬.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2002年第11期 [8]《科学咨询•教育科研》.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科学咨询杂志社 [9] 魏书生.《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

[10] 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出版社

3、关于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李正春是武安小学教导主任,本科学历,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指导课题研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多篇论文在市县级发表或获奖,有较高的理论经验和研究水平,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江洪、徐东升、刘金娥、肖燕、高理娜、刘珂、康彩英等七位同志,上进心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多次参加县各级组织的各项培训,江红参与过县级课题研究,徐东升参加过县、市级课题的研究,且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多篇教学论文在市、县级刊物发表和获奖,教研教改愿望强烈,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水平,有很好的教学实践条件,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组织保证 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挑选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在学校领导小组领导下,切实做好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人员保证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校长、教科处主任、中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其中不少成员多次承担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各级奖励或发表,是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队伍,能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

机制保证 分工负责,明确职责,制定课题管理条例,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在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

经费保证 学校行政按计划投入科研活动所需经费

十一、研究计划、安排及预期成果

(一)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2014年3月—2016年2月,为期二年。

1、第一阶段(2014.3—2014.4):安排部署和基本情况调查阶段(1)、学习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读写观点和动态。(2)、调查学生读写情况,了解学生读写现状。

(3)、申报课题,确定研究班级和人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2014.5—2015.10):实验阶段

第一步:营造读书氛围,为读写创设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让学生能读。(1)、召开家长会,宣传开展读写活动的意义,提高家长对小学生读写能力的认识和参与度、支持度。

(2)、利用学校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师生提供阅读环境。

(3)、开展每周格言和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4)、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校园读书活动,让校园弥漫书香,让学生置身书海。

第二步:探索读写指导方法,为读写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1)、制定读写计划,定期小结。

(2)、将语文课时进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节阅读与写作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3)、建立教师读写活动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开展师生共读共写,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

(4)、根据实际,推荐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阅读书目,并通过班级读书会引领学生养成良好

第三步:开展各种读书促进活动,激发阅读潜能,让学生乐读。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写活动,以活动引领读写,以活动激发读写,以活动促进读写。

(2)、开展各类评先评优活动,激发读写活动向纵深发展。(3)、开展各类读写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读写。(4)、建立学校年度读书与写作评比制度。

(三)第三阶段(2015.11—2016.2):总结阶段

(1)、建立学校图书室定期开放制度和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和借阅制度。

(2)、各类课题成果的编撰与整理。

(3)、举办课题成果展示会,推广实验成果。

2、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准备阶段(2014.3—2014.4)申报课题,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选取实验对象;拟定研究方案;组织学习文献资料等。(资料展示)

(2)调查研究阶段(2014.5—2015.10)对学生的读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组织实施研究,在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中进行综合实验、分析和论证;分学期制定计划并具体实施;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讨。(资料展示)

(3)结题评估阶段(2015.11—2016.2)进行经验总结,对原始材料、案例 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类;在梳理、归纳、再提高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过程和成果并推广成果;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资料展示)

十二、课题实施小组:

课题负责人:李正春(垫江县武安小学教科处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主研人员:江洪(武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徐东升(武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肖燕(武安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高理娜(武安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刘金娥(武安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刘珂(武安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康彩英(武安小学幼儿园园长 小学高级教师)

十三、经费预算

经费列支主要科目:

1、咨询论证费:3000元

2、考察学习费:3000元

3、文印资料费:3000元

4、会议费:4000元

5、资料费:6000元

6、管理费:5000元

10.卓越课堂的发生学 篇十

尹常喜

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参加了到重庆学习新课改名校卓越课堂和在重庆举办的《影响中国·全国高中课改名校卓越课堂大型展示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对新课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懂得了如何去建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学的有效课堂。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以下是自己的学习小结和体会:

一、建构卓越课堂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建构卓越课堂的思路来源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人合作与沟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以高中英语学科为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⒈ 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这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这种转化也意味着,在高中教育中原有的重点、示范和普通高中的界限被打破,所有的学校都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促进所有学生成功的优质高中。高中课程改革的这种理念旨在满足社会和个体对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二)传统教育的弊端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全国各地的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彻底地领会和实施新课改的理念,大多数教师也无法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任然采用传统的以陈述性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制约学生学习参与面和参与度。

2.制约学生的认知水平。

3.是制约学生解决新问题能力(举一反三)和学习可持续能力的形成。

4.是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新潜能。

以上弊端导致了教学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缺失,学生创造性的缺失,学生主体性和情感的缺失。因此,要彻底解决以上传统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构卓越课堂就迫在眉睫。

二、建构卓越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彻底转变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指导者和信息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的伙伴和帮助者,发现者,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四句话“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学生的“学”决定着教师“教”的先后,多少和方式。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和思路。那么如何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特点呢?构建五学课堂— “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助评学,教学导学”。基本方法是“先学后教,学生主教;先练后讲,学生主讲。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

(三)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

要实施卓越课堂,班主任要提前做好学习小组的建设,先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然后再把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按4-6人为一组交叉分配到各个小组。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小组的各项任务分配和组织活动的工作。小组的任务分配和组织能力直接决定着课堂展示活动和课堂效率的质量。

(四)制定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

1、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1)评价的目的: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评价的取向: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即坚持全面的评价取向。

3)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权利,更应是学校、社区、家长、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

2、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

上一篇:语言的力量重要性下一篇:2018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