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案

2024-09-12

一剪梅教案(精选8篇)

1.一剪梅教案 篇一

《一剪梅》(教学设计)

大渡口中学

李再青

教学目标: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

教学方法:联想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教程: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二、知人论世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婚前婚后都生活再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解题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四、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个别朗读:1 ~ 2名学生演读。听配乐朗读后集体朗读。

在朗读诗歌过程中,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1)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愁。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愁绪?

明确:①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圆月、西楼、落花、流水

②直抒胸臆的句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五、具体赏析(意境美)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衬托)。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

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5、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

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奈。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

六、扩展鉴赏:试比较《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提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个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七、探讨婉约词风格:

(提示)刚才复习和学习的三首词在风格上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婉约词。试说说婉约词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大胆发言,凡是能挨边的说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师小结)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题材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八、音乐欣赏:

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阅读语文读本上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十、小结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们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再者,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话说得好“一剪梅花万首诗,一段材多角度”,诗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品,对于本词的内涵,我更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这才是“学诗之道”。

十一、板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

红藕香残:以点代面 独上兰舟:背面敷粉 云中锦书:相关联想 月满西楼:生发想象

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花飘水流: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

一种/两处:直抒胸臆

无计可消除: —— 情之深、重!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平字见奇,化无形为有形

2.《一剪梅》和《声声慢》对比鉴赏 篇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宋)《一剪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宋)《声声慢》

细细品读这两首词,我觉得抒情主人公应该就是作者本人,作者在这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直接从词本身来体现。我认为只要抓住以下信息就可把握词人的情感。

《一剪梅》:秋(玉簟秋)、独(独上兰舟)、雁(雁字回时)、月(满)、花(红藕香残)、愁(闲愁)

《声声慢》:雁(过)、黄花(秋、憔悴堆积)、窗儿(独守)、梧桐细雨、愁

对比上面的信息,这两首词有相同之处,如“秋”“花”“独”“雁”“愁”,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一剪梅》中有“月”,《声声慢》中有“梧桐细雨”。那么我们现在就将这些信息对比来品味他们的内在意蕴以及词人的情感。

首先,从不同的信息来鉴赏。《一剪梅》中有“月”,且又是“月满”,月满本该人团圆,然而却是“两处”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声声慢》中无月,更烦人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空心,便可感受词人亦是空心,了无着落;而词人苦坐感受细雨空滴,这“细雨”分明就是“苦雨”!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并且,从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的运用来看,“梧桐”加“细雨”本就是凄凉意境的最好表现。

其次,我们来分析相同的信息,把握相同之下的不同内涵。

秋:《一剪梅》中,“秋”由“红藕香残玉簟秋”点出,《声声慢》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一语断出(“黄花”即菊花)。不过前者之秋,只是凉秋(“红藕香残”、“轻解罗裳”),后者之秋,却是冷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秋凉与秋冷,心凉与心冷,略一品尝,便知况味全异。

独:《一剪梅》中的“独上兰舟”,其实是有着“双上兰舟”的假想的,是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是一种温暖感的“唤回”,或者说仍有着“闲情逸致”的。当然,到得湖中,照见的是只身孤影,自然更增孤单了;而《声声慢》中,是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且因是苦捱时间(“独自怎生得黑”)而透露了一种“苦味”。

雁:《一剪梅》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无回信就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但这种“失望”程度与《声声慢》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

花:《一剪梅》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

再比如愁。《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有北宋词人贺方回《青玉案》为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说的就是词人热切盼望见到曾经从家门口经过的“凌波”仙子的相思之情。但何谓“闲”愁?此处当然不是“闲来无事”之愁,因为它溢满了词人的心怀,无时不在;但此愁若与人言,恐就真有“闲来无事”之嘲了,所以我以为这“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与人言之意。《声声慢》中却以似轻实重的一句将“闲愁”荡涤干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了”应该加大动态性,强调读出,以突出“了结”之意,而不宜与“得”连在一起,正如李后主言“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般,透露词人见所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心绪从《一剪梅》到《声声慢》,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是真正的“物是人非”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3.《一剪梅》教案设计 篇三

《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李清照的心情,《一剪梅》教案设计应该怎么做呢?

1.教学目标:

1.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诗词中的具体含义

1.2.了解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及其词作

1.3.熟悉分析词作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其他词作

1.4.体会宋代的小词韵味,提高对词的认识,提升文学素养

2.教学重点:

2.1.宋词的基本特点及其分类,理解婉约词的基本特点

2.2.体会《一剪梅》中词人的感情特点,熟悉词作中的语言特色

2.3.李清照的其他特色词作

3.教学课时:1课时

4.教学方法:讲练法、讨论分析法、影视文本结合法

5.教学过程

5.1.课前准备:

5.1.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收集关于李清照的生平资料,收集宋词的有关知识

5.1.2.准备《一剪梅》的歌曲:卓依婷《月满西楼》

5.1.3.李清照的生平及词作特点: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明水镇(今属山东)人。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诗词文皆工,尤精词作,被誉为“词家一大宗”。有词集《漱玉词》传世。其词善于抓住细节(绿肥红瘦),精雕细画,婉约有致,语言清新自然。李清照的词作分为两期,靖康之难之前,李清照的词作主要是抒发儿女情怀的闺阁词作,才情斐然;靖康之难之后,丈夫赵明诚不幸病亡,李词词风转变,风格变得沉重许多,主要以国愁家思为主要的感情基调。

5.1.4.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诸葛忆兵《李清照和赵明诚》,北京:中华书局,5月。

李清照18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宾,然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1127年,靖康之难后,赵明诚和李清照被迫南迁,其间辗转漂泊,两人苦苦收集十几年的金石收藏丢失殆尽,无奈苦闷之极;不久,赵明诚病逝,李伤心欲绝,至此,词风大变,凄凉之意跃然纸上,代表词作《声声慢》、《永遇乐》。

小故事: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5.2.师生交流

根据上次课的布置任务,上课之时便让学生举手上台来进行资料的介绍,第一步先介绍宋词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分期;第二步介绍李清照的词作。学生介绍完成之后,由教师总结,并且询问学生喜欢宋词中的哪位词人,喜欢那位词人的哪首词?为什么?同时询问同学对李清照的词的`认识,以及喜欢李清照哪首词?

宋词: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体制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代表词人分别有柳永、李清照(婉约词派),辛弃疾、苏轼(豪放词派)。

5.3.欣赏作品(配乐:卓依婷《月满西楼》)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5.4.作品赏析

一剪梅①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②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③谁寄锦书④来?雁字⑤回时,月满西楼。

①一剪梅:词牌名,小令。词人作词时,赵明诚外出公办,词人一人寂寞难耐,作词以寄夫。

玉簟:diàn,席子

云中:鸿雁传书,云中归来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书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织锦,为《回文璇玑图书》寄予窦,后以锦书借指妻子寄给丈夫的书②③④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 信,此处为反指,指丈夫给妻子寄的信。

⑤ 雁字回时:秋高气爽,鸿雁南飞,来年春日,鸿雁回来,然雁已归,人何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自己的思念期待丈夫能够感受到,因此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思念之痛处,眉头紧锁,然收起思夫之情,却是心头黯然。指词人内心的思念之切,难以挥去。 ⑥⑦

5.5.分析讨论

(1)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副怎么样的画面?

答:词人在词中描写了一位久居家中等待丈夫归来的思妇难耐寂寞,独上兰舟,看门前流水,望身后空荡阁楼,见北归鸿雁,对丈夫的思念无比深重。

(2)词人词中描绘了一位怎么样的形象?

答:词中描绘了一位久居家中,丈夫外出,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3)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实景/虚景)

(4)试分析词中下阕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

答:词句描绘了词人的思念之情,词人以花和流水分别比喻自己和丈夫,表达出了词人对丈夫外出的无奈和怨愤;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则是词人和其丈夫心有灵犀,相互思念,表达了词人和其丈夫之间的感情深厚。

(5)词的最后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千古名句,试分析。

答:“才下眉头”表达出了词人思念已久,体现出了词人的思念之切之真;“却上心头”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之情难以挥去,体现了词人的思念之深之重;因此最后一句体现出了词人对丈夫思念之情的无比深切。

(6)试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该词

4.李清照《一剪梅》教案示例 篇四

李清照《一剪梅》是一首思念丈夫“别愁”的词,赵明诚出外求学后,她形单孤影,因想念丈夫,而写的一首抒情词。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李清照《一剪梅》的教学方案吧!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明确: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创有《漱玉词》。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三. 写作背景介绍

李清照自幼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感情十分细腻,对于花开花落,四季变化也很敏感。赵明诚在择妻时作了一个梦,梦中注定要有文词之妻,而李清照与赵明诚有是门当户对,并且志趣相投,于是,两个人的婚后生活十分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赵明诚在太学读书,一个月只有两次回家的机会。长期的独守空房,使李清照深感闺中的寂寞孤独,春去秋来,眼见时光如流水一般偷偷溜走,而自己只有孤独寂寞相伴,只能用词来排遣内心的忧愁。于是创作了本词。

四.内容赏析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分析:首句写红色的荷花开始凋谢了,白色的竹席也有些凉了,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词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融入了一种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是一种融情于景的写法。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板书:融情于景)

接着写她再次去划船的景象。这句的意思是: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绸制的丝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两句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看到的是无限春光美景,双栖的鸳鸯,烟柳画桥。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分析:前秦窦滔之妻苏若兰曾寄给她丈夫一首织锦回文诗,后来借锦书指代夫妻之间来往的书信。清照所盼望的自然是赵明诚的来信,遗憾的是一直等到 了月满西楼,而此时雁自回时,却没有为她带来锦书,于是心中难免就会产生失落和伤感。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分析: “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两人分居异地,却有同一种相思。自己的闲愁自己有深切的体会,又设想对方的闲愁也不易排遣。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板书:青春易逝 无人欣赏)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李清照一剪梅

★ 一剪梅 李清照

★ 李清照 一剪梅

★ 李清照的一剪梅教案

★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

★ 李清照《一剪梅》 教案及阅读训练

★ 一剪梅李清照思想内容

★ 李清照一剪梅主旨

5.一剪梅教案 篇五

1、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2、对李煜、李清照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3、感受“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1、分析词人的愁。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提高诗歌鉴能力。

课前准备:预习本词,学唱《几多愁》。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全班跟唱邓丽君的《几多愁》歌曲,引入《虞美人》。

二、整体诵读 明确:愁

请用你的方式诠释李煜的“愁”。

1、再读本词,感受音乐美。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3.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

三、古人写愁的诗歌很多,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李清照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愁呢?

四、具体研习

有人说这两首词无处不言“愁”,你同意吗?试从两首词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要分析其写“愁”艺术。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里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分析“才——却——”的妙用。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李清照《一剪梅》所表现的“闲愁”是她与丈夫两处的闲愁,是对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美好爱情的联想,所以苦也甜蜜。

五、词外觅“愁”

六、拓展延伸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七、总结:

6.片头片尾一剪没 篇六

推荐两款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剪切软件,一是RealMedia Editor,二是Easy RealMedia Producer,前者适用于剪辑单独的RM或RMVB视频,后者具备批量操作功能,可以批量处理大量视频

编辑单独文件

如果你只需要编辑一个RMVB视频,那么推荐你使用RealMedia Editor,打开软件后,在时间轴上点击要剪切后的起点位置,然后再选择菜单中的“定位→上一关键帧”项,点击“起点”按钮,然后再选择剪切结束的位置,择菜单中的“定位→下一关键帧”项,点击“终点”按钮,最后点击菜单中的“文件→另存Real媒体文件为”项,马上可以得到剪切出的视频了(见图1)。

(1)

批量操作一次搞定

如果要剪切N集电视剧,显然RealMedia Editor这种单独操作的方法就不太适合了,我们要换用Easy RealMedia Producer了。

(2)

第一次运行Easy RealMedia Producer,需要在“select language”下拉菜单中选择“简体中文”项。进入主窗口,点击“参数设置”按钮,在弹出窗口勾选“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设置好需要剪切的视频时间段,如果需要还可以设置“输出路径”,最后点击“保存为缺省”按钮,确定后回到主窗口(见图2)。点击“添加”按钮,将RMVB视频添加到列表中,点击左下角的“开始编辑”按钮就可以了。

本文涉及的软件RealMedia Editor

软件版本:11.0.0.535软件大小:5424KB

软件性质:免费软件

适用平台:Windows 9x/2000/XP

下载地址:http://www.newhua.com/soft/23310.htm

Easy RealMedia Producer

软件版本:1.94软件大小:8356KB

软件性质:免费软件适用平台:Windows 9x/2000/XP

7.一剪梅 唐寅 篇七

(1470~1523年)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公元14(明孝宗弘治十一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接受别人的贿赂案,贬谪往浙江为吏。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放浪形骸以终。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位居四才子之首。著存《唐伯虎全集》。

8.一剪梅教案 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点:让学生知道在剪纸的过程中,每增加一次对折的次数,剪出的对称图案的个数就是前一次的2倍。

2.能力点:让学生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3.美育点,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在剪纸的过程中,每增加一次对折的次数,剪出的对称图案的个数就是前一次的2倍,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具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作品一张、小展示牌等。【学具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学习环境】

6个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学生在乎等、自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活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剪纸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会剪哪些图案呢?(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剪过的图案真多。这节课,我们再来剪一剪。(出示课题:剪一剪)

二、探究新知

(一)看一看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剪纸,尤其是喜欢剪对称的图案,你们看(出示剪好的小人)!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学生表述,教师演示并讲出应注意的问题(如身体各部分画得要匀称等)。师: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皮皮好吗? 生:好。

(二)猜一猜

1.猜一猜把纸对折2次能剪出几个皮皮。

师: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2次,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出半个皮皮,请大家猜一猜能剪出几个皮皮?

生:2个。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轻轻展开,并对学生给予表扬。2.猜一猜,把纸对折3次,能剪出几个皮皮?

师:教师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3次,然后画出半个皮皮,请大家猜一猜能剪出几个皮皮? 生l:3个。生2:4个。教师随即展示,并给猜对的学生以表扬。

(三)试一试

1.出示表格设疑。对折次数1234 剪出个数l24

师(边指表格边说):把纸对折1次,能剪出1个皮皮,把纸连续对折2次,能剪出2个皮皮,把纸对折3次剪出来4个皮皮,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把纸连续对折4次,能剪出几个皮皮呢? 生3:5个。生4:6个。生5:8个。

2.动手操作解疑。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下面就请每组同学共同合作剪出一幅验证一下好吗?(1)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剪完之后,各组汇报结果,教师填写表格。(3)教师收集各组作品待用。

(四)想一想 1.找出规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6:对折的次数一次比一次多1,剪出的个数也在不断增加。

生7:剪出的个数存在着一个规律,每次剪的个数都是前一次的2倍。教师给予表扬。2.提出问题。

师:根据表格内容,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生8:把纸连续对折5次能剪出几个皮皮呢?(16个)

生9:把纸连续对折6次能剪出几个皮皮呢?(32个)……

3.提出难点问题,讨论解决。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出示刚才各组的作品),刚才各组都连续对折了3次,都只画了半个皮皮,为什么剪出来的皮皮有的是连续的,有的却不是连续的呢?把你们的想法先说给同组的伙伴们听一听。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生:把纸对折3次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把皮皮的胳膊画过对边,然后剪下来,皮皮就是连续的,如果皮皮的胳膊没有画到对边,那剪下来的皮皮就是不连续的。4.体验感悟。

师:你们每个人都能剪出连续的皮皮吗? 生:能。

师:请大家来试一试吧!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三、发挥想象

(一)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

(二)让学生发挥想象,自主创意 师:下面请每个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连续的对称图案。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三)展贴作品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本组的小展示牌上。(要求各组把作品统一布局,再进行粘贴。)

四、总结评价

教师把各组作品展牌展示在黑板上。师:你最喜欢哪个组的作品?说明理由。教师公布评选结果。

五、布置思考题

教师出示事先剪好的旋转的连续的4个皮皮。师:同学们请猜一猜,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

上一篇:影片孔子观后感800字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