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报告

2024-07-10

泰州报告(9篇)

1.泰州报告 篇一

苏州、泰州人才工作学习考察报告

淮北市人才强市规划纲要起草组

2010年10月

近日,市人才规划纲要起草小组一行9人,赴苏州和泰州考察学习两市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两市人才工作观念新、机制活、投入大、亮点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两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了新型引才留才用才机制。苏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发展战略,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位置,着力推进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在人才投入上,2009年用于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专项投入达9.22亿元,企业研发投入超130亿元。泰州把人才强市作为第一战略,围绕城市定位,以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产业发展需求为重点,坚持多渠道柔性引才办法,多措并举加快构筑支撑发展的人才高地。在人才投入上,每年从市财政拿出40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研发。

(二)着力打造人才工作优势品牌。两市都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设计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工作载体,以载体建设推进人才工作的发展。苏州设计了“姑苏人才计划”和“国际精英创业周”两大载体。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即每年择优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来苏创新创业。2009年,苏州市共资助308名领军人才来苏创业,吸引1100多个团队落户。今年以来,优化升级了姑苏人才计划,突出打造“1010工程”,即今后10年每年引进不少于1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际精英创业周”即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苏州国际人才创业洽谈会,聚集人才,引进智力。在今年7月将举办的第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面向海内外邀请1000名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制造、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创业人才,进行创业项目对接和洽谈考察。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高层次人才申请参加创业周活动,其中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1296人携带创新创业项目,项目总数达1337个,890个项目已与苏州各创新创业载体达成对接意向。泰州大力实施“凤城千人计划”。出台《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和《泰州市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10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海外优秀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40万元-200万元的项目资助,着力形成引领泰州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链。

(三)大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在人才综合环境建设上,两市都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持续优化的环境。苏州先后出台了30多个政策文件,包括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和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5大类人才将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社保、住房、税收、通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薪酬、游览和咨询11个方面享受全面优待。计划到2012年政策支持150名左右科技领军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利用双休日对领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人才实现从学者向企业家的转变;积极鼓励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每项可给予5万至10万元资助。泰州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搭建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才平台。定期举办“百名海外博士泰州洽谈会”、“医药化工专家泰州行”、“博士牵手企业行”等活动,帮助企事业单位破解发展难题,解决技术难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组织实施“510”工程,连续5年,每年从中科院和有关高校选拔10名左右中青年人才到市产业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挂职。结合市(区)产业特色,从省内外高校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挂任市(区)科技局副局长;从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选派优秀人才组成“科技镇长团”,到部分经济强镇和工业园区挂职。

(四)坚持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互动并进。两市都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谋划,联动实施,达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新阶段。苏州一方面瞄准产业发展集聚人才。结合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新能源、新型平板显示、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成立不到三年,引进近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了158家科技创新企业。另一方面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领军人才的大量集聚,推动新兴

1产业的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通过引进了张佩琢、梁子才等人才,带动了小核酸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相继落户,使苏州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小核酸研发生产基地;通过引进瞿晓铧、简廷宪等人才,推动了苏州“新兴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等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基地加速形成。泰州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规划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重点打造医药城“人才特区”,高标准建成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着力形成引领泰州跨越发展的产业和人才模式。目前,园区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其中国际领军型人才100多人,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占70%以上。

(五)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两市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上,都充分发挥人才办的枢纽作用、人才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重大活动的牵引作用,努力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实现方式,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分工负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苏州市,在运行机制上,鉴于市人才办工作量大、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家单位参加的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充分发挥这5家单位的作用。办公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办公会具体讨论研究人才工作的立项申报、计划生成、项目实施、资金拨付、监督考核等。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的建立,明晰了人才成员单位的责权,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推进机制上,充分发挥各种人才资源的作用,大力培育人才中介机构,探索人才工作社会化的实现方式。在考核机制上,坚持县级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建立了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形成了人才工作市县联动、整体推进的浓厚氛围。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把握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投入是收益率、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开发性投入”等科学的人才理念,以人才开发推进产业发展,以人才引领和助推淮北发展。

启示二:设计符合本地区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工作载体,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要结合我市实际,设计具有淮北特色的人才工作载体,以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引导人才向六大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集聚,同时,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加快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走产学研之路,积极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得益彰。

启示三:把握好“人才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在政策支持环境、创业服务环境、社会舆论环境、工作居住环境和学习人文环境等方面综合推进,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各类人才搭建干创业舞台。

启示四:形成人才工作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同推进。要加强同县区、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工作制度,努力调动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协调一致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几点建议

借鉴苏州、泰州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结合淮北实际,建议如下:

(一)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才观念还相对落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还极度匮乏、聚集人才的综合环境还不够优化、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淮北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优势是最可培育、最可依靠、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市转型,都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力量。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新理念,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淮北特色人才强市之路。

(二)以编制人才规划为重点,形成科学的人才政策体系。规划先行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要编制一个好的人才规划,作为指导全市人才工作的总纲。同时要出台若干个与人才规划纲要相配套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的制度和实施细则,从而进一步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性政策体系,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政策保证。

(三)设计有效的人才工作载体,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关键在于设计符合淮北实际的人才载体和项目。为此,建议重点设计四个载体:一是“相城人才计划”。着眼淮北未来战略发展,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批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以及一批在文化、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和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一大批全国“211”和“985”工程高校毕业生,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和优先积累,助推淮北在发展方式转型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555”产业创新团队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50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选聘50名“产业团队带头人”和若干名“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我市重点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人才群体。三是“科技人才支持行动计划”。力争每年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选派10名左右的优秀科技干部、专家学者到县区、经济开发区挂任科技副职,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百名专家、百名博士淮北行”活动,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并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我市担任首席专家或科学顾问,充分发挥他们在校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成功嫁接。四是拓宽“淮北科学发展大讲堂”培养人才模式。建议分县区、行业、专业等开设若干个子课堂,并按实际讲授内容采取下发通知、报纸公告等形式选择培训对象,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同时,可以精心选择来淮的部分专家,通过签定合作协议、聘请担任顾问专家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合作,柔性引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对于集聚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建议一是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议由市人才办召集,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家单位参与,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审议讨论全市人才工作有关事项。二是突出人才绩效考核。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淮北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科学设定各项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加快人才市场的步伐。出台加快人才市场培育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四是加大人才投入。建立“淮北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主要用于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育和开发,优秀人才奖励和重点人才项目建设等。

2.走进泰州凤城河 篇二

『泰州凤城河』

泰州是一座水的城市。水是泰州的特色和灵魂。哺育世世代代泰州人的凤城河,千余亩水域绕城四周,是全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完整的千年古城河。泛舟河上,您会充分领略到“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的历史厚重。

作为国家的AAAA级旅游景区,凤城河风景区依傍古城河,以水为脉,以文为魂,集中而又完整地体现全国不多见的一种都市水韵,彰显了泰州悠久的历史文脉。 风景区现下辖望海楼、桃园、乔园、柳园、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梅兰芳公园、学政试院、崇儒祠、都天行宫、泰州中国传统建筑风水文化博物馆在内的多个景区以及泰州老街、三水湾时尚街区两个特色街区,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等诸多特色文化。

『风景区摄影导览』

1.人们有“早春金陵赏梅花、阳春海陵看桃花”之誉,泰州桃园是经典名剧《桃花扇》诞生之地,又是国内桃花品种最为齐全的园林,共有116种风姿各异的观赏桃花,在全国观赏桃为主题的园林中,是品种最多最全的,堪称全国之最。每年3月底、4月初,绝大多数品种将进入盛花期,桃花节作为凤城河风景区传统节庆活动将与广大游人见面。桃花节期间将举行桃文化展览、孔尚任与泰州等展览活动。

2.2011年4月2日,在景区内将举行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暨国际花船巡游起航仪式,届时诸多国家和国内各水城水乡都组织花船参加巡游,老街、三水湾以及沿河一带将举行众多的文化演艺活动,以大舞台、遍地秀的形式掀起狂欢浪潮。

3.在“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十一”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期间,景区各景点如老街、三水湾等将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民风表演如舞狮、踩高跷、福禄寿三星走街等等,并会组织老行当展示,供广大游人寻找儿时的记忆。

4.“水天堂、夜游城”一直是景区致力打造的目标,在夜晚,“画舫夜游凤城河”成为一个成熟的旅游产品,凤城河沿岸的夜景美不胜收,一定让你赞不绝口。同时三水湾街区与老街在节假日安排的各项特色的表演,以及如织的人流,也都会让你情不自禁按下快门。

5.在泰州的历史长河中,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文化格外璀璨夺目,备受世人关注。泰州是京剧的重要流行地区之一,业余京剧活动非常活跃,进入凤城河风景区各景点,经常可见一些京剧爱好者自发相聚,吊嗓、唱戏,还有人开办过京剧茶座,景区每年都会举行京剧票友大赛。泰州在10月还将举行梅兰芳艺术节。诸多名家届时都将聚会泰州。

6.景区内景点众多,每一处均有一段故事,核心景观望海楼,始建于宋,更领江淮雄风,誉为“江淮第一楼”。其与北宋晏殊、范仲淹、富弼、韓琦、吕夷简的渊源,尽显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辉煌历史。桃园景区,取孔尚任寄寓泰州陈庵创作《桃花扇》之意,与泰州梅园戏剧、柳园评话相联,三园一线,形成“戏曲文化三家村”的独特人文旅游景观。

『赴景区交通指南』

航空:泰州交通便捷,周边机场众多,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车程约3个小时,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车程约2个小时,距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车程约1个半小时。

铁路:泰州铁路线路较多,多条线路可直达泰州境内。

杭州—泰州,哈尔滨—(北京)—泰州等等。

公路:泰州周边高速公路分布较多,京沪、宁通、江海、宁靖盐等高速均可直通泰州境内。

上海到泰州:沪宁高速→锡澄高速(江阴大桥)→宁通高速→泰州出口下,车程约2个半小时。

南京到泰州:宁通高速→泰州出口下,车程约2个小时。

苏州到泰州:沪宁高速→锡澄高速(江阴大桥)→宁通高速→泰州出口下,车程约2个小时。

杭州到泰州:苏嘉杭高速→沪宁高速(南京方向)→锡澄高速(江阴大桥)→宁通高速→泰州出口下,车程约3个半小时。

扬州到泰州:车程约半个小时。

3.2014年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三

代市长 陆志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三项要求”、“八项工程”、“十项举措”,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加快“三个名城”建设,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0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3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1760亿元,增长2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9%。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市区北部现代农业走廊规划完成编制和评审,姜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地区,泰兴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9万亩、高效设施渔业2.6万亩、高标准农田18.1万亩。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增长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00亿元、利税1000亿元、利润600亿元,分别增长19%、18%、18%。完成工业投资960亿元,增长21%。新增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27家、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新增私营企业10272家、个体工商户26448户,净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636.3亿元。建筑业总产值2159亿元,工程结算收入1450亿元,分别增长15.6%、18.5%。服务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亿元,增长13%。八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获省重新评定。凤城河风景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溱湖风景区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兴化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接待游客16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3612.6亿元、贷款余额2464.2亿元,分别增长17.6%、18.4%,累计实现直接债务融资额120亿元,华夏、民生、浙商银行泰州分行开业。

转型升级成效凸显。以发展壮大“1+3+N”产业体系为重点,努力在加快结构调整中提质增效。优质项目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组织实施转型升级“双百”工程,完成投资367.8亿元,65个项目竣工投产。扬子江药业注射剂、阿斯利康供应基地、可胜科技铝镁合金制品、伽力森食品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兴产业持续发力。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全年实现产值3306亿元,增长23.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实现利税200亿元、利润120亿元,分别增长32%、3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50亿元,增长23.7%,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3个百分点。传统产业逆势奋进。认真实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五年规划”,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260亿元,增长14.7%。船舶产业显现触底回升迹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均居全省首位。科技创新成效突出。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15%。连续5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新公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建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泰州)中心,成立全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4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获专利授权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40件。积极打造人才高地,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名、省“双创计划”人才22名。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与15家省级机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初见成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并联审批、联审联验,取消、调整三分之一审批事项。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清理,收费标准和项目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个体工商户选择登记等新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实施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范围,推进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55个,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3亿美元,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比上年增加47家。实现外经营业额8.3亿美元,泰兴河海科技在印尼成功签约2个过亿美元项目。海关、国检、海事、边检为开放开发作出积极贡献。特色园区承载功能有效提升。中国医药城进入产业化发展转折期,新落户企业125家,在建产业化项目180个;泰州北京儿童医院签约落户,省体外诊断试剂检测中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分所挂牌成立,获批全省首家药品专用公共型保税仓库,成功举办第四届医博会。出口加工区二期加快建设,纬立资讯启动实施,纬创进入产能释放期。新能源产业园林海电动车一期、智航锂离子材料正式投产,永邦重工钢结构、汇景导电玻璃等即将建成。沿江开发深入推进,靖江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核心港区永安港务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基本竣工。里下河特色经济板块后劲增强,兴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姜堰南洋电缆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城乡发展加快融合。深入实施“城乡转型2115计划”和“美丽城乡建设行动”,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市功能形象进一步提升。启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姜堰撤市设区后相关规划调整,推进市区主干道联网贯通,“一城四区”格局初步形成。“九路一桥”改造基本竣工,金融服务区及人民医院、中医院新院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竣工试运营,完成6个老小区燃气改造。三水湾二期主体工程完工,福音、开泰等一批游园建成开放。调整优化市区公交线路设置,开通首批专用车道和泰姜专线。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违法建设防控,市容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进入收尾阶段,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阜兴泰高速泰州段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29、233、334等省道建设顺利。卤汀河拓浚完工,泰东河整治、引江河二期等完成序时任务。实施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新改建道路367公里、桥梁204座,疏浚县乡村河道1589条。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9.5万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姜堰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海陵创成省级生态区,高港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靖江、泰兴通过省级生态市技术评估,新增1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共完成3805个村庄整治任务。实施大气环境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狠抓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全市新增造林面积9.4万亩,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社会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75.2%。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9230元、13870元,分别增长10%、11%。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帮扶,新增创业人员6.1万人、城镇就业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6%。落实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新农合筹资和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启动城镇居民大病再保险,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和病种限制。实施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和自然灾害救助,扩大孤儿保障对象范围,发展慈善福利事业。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建成省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家。全市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937套,住房公积金新增开户缴存职工4.6万人。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160个。社会事业协调并进。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家,黄桥老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市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市档案馆创成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级各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靖江、兴化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验收,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获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优秀等级。整合市区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市体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社会科学、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气象、防震、无线电管理等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加大平安创建力度,获评全省平安市。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信访积案化解,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社会管理三级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推进“六五”普法,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完成村居两委换届。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抓好双拥和征兵工作,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启动实施。

政务环境持续改善。深化拓展“三解三促”,组织开展“治四风、建四队”活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三服务”长效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严格控制涉企检查,制定落实减负措施。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完善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初步形成“三分三统全覆盖”管理新模式。加快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建成市数据政务中心,我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规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有效开展。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落实率74%。整合开通“12345·政风行风热线”,认真办好市长信箱、望海楼实名论坛,深入开展纠风治乱,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执行改进作风各项制度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泰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泰机构以及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受宏观形势影响,部分企业和行业运行困难增多,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难以持续较快增长;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日趋凸显,重大项目招引和实施难度加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面临制约因素较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绿色发展理念仍需强化,大气雾霾呈多发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机关作风和效能仍需进一步改进,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攻坚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牢固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更好更快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三个名城”,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今年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1.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主题主线,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思路,努力构建具有泰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中国医药城产业化步伐。紧扣“5个1000”目标,全力打造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保健品、中药现代化等产业基地。实施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瑞士雀巢、日本武田和中外制药、台湾桑缇亚、香港百草堂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阿斯利康、康淮生物、复旦张江等企业早日投产,全年新增量产医药企业100家以上。推进医疗器械集聚区、会展交易中心二期、数据中心三期等载体建设。积极申报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加快省医药产业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实施转型升级“双百”工程为抓手,新上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项目,力争新兴产业产值达3900亿元。突出抓好“千企升级百企示范工程”,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力争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23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打响“建筑强市”品牌。

积极发展服务业。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力争占全部服务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提升计划”,新增百亿级集聚区1-2家。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健康服务等新型业态。有序推进市区经济“退二进三”,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力促城乡商贸繁荣。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强化源头控制,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不再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认真落实监管措施,突出抓好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和船舶、化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园区生态化改造,继续清理整治小化工、小电镀企业。大力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积极创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2.强化开放创新驱动,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污染少、能耗低、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深入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开展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品牌并购和建立营销网络。加强外事、侨务和港澳台事务工作,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深入推进沿江开发开放。认真落实“沿江地区转型发展五年推进计划”,完善沿江港口规划和核心港区功能,统筹沿江产业带项目布局和岸线资源整合,发展优势临港产业。加快靖江三江现代物流园、高港综合物流园建设,打造沿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互动”示范区。加快沿江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建设泰镇高速、阜兴泰高速泰州段和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工程,完成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主动融入苏南板块,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与苏南的有效对接和错位发展。

加快特色园区建设。以20个特色园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配套服务和环境保护功能。推进重点园区提档升级,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融合,把泰州经济开发区作为自贸区的特殊功能区来定位、打造,支持出口加工区、靖江经济开发区争创综合保税区;支持泰兴、高港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兴化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食品加工区。推动有条件的园区与境内外高水平园区、知名企业开展多形式合作共建。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抓住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机遇,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实现“两个高质量的全覆盖”。加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中心、江苏(泰州)医药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孵化器,构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专利池,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

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结合泰州实际,积极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统一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建成运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订和公布交易目录,规范交易程序和交易制度,真正使市场在公共资源交易和配置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以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金融改革,鼓励支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方向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将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着力防范债务风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企业能自主决定、行业组织能自律管理的经济活动,逐步取消审批;对直接面向基层、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有序下放基层。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构建市区一体的扁平化管理机制,调整完善市区城建体制。推进重点园区和重点镇简政放权改革试点,赋予部分县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理顺事业单位职能。

抓好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申报建设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调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大执法检查和质量监督力度,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4.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将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重点向民生领域和基层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加大农民创业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力度,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扩大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以扩大就业夯实增收基础,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帮扶措施落实,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净增城镇就业4.4万人。以加强社会保障兜住低收入群体生活底线,建立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临时救助和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健全孤儿、残疾人等分类保障制度。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有序推进五险合一征缴。强化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增强公积金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格局。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事业规划布局,公平均衡配置社会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切实办好学前教育,靖江、海陵、姜堰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成泰州学院新校区,推进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深入实施市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组建新口腔医院,支持兴办民营妇女儿童医院。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完善体育便民设施,备战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和镇村公交运营水平。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泰州建设,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排查调解体系和信访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法治泰州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和基层民主法治实践活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保障法律服务需求。注重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

5.突出规划引领,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科学组织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引导性,真正做到尊重规划、执行规划。保护提升老城。加快凤城河风景区建设,推进稻河、高桥等街区改造复兴,加大老旧小区出新和城中村、危旧房片区改造力度。繁荣繁华新城。继续推进金融服务区、华润万象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新城生活配套设施,着力扩大文化中心的社会效益。优化完善交通。启动城市快速道路体系建设,打通梅兰路、引凤路等10条影响城市功能的“断头路”,促进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有效提高通行能力。建成环凤城河慢行系统7公里。抓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贸市场、停车场等配套建设,让居民生活更舒适、更方便。

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城乡转型2115计划”,突出抓好一批关键节点城镇建设。坚持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重视靖江、泰兴、兴化城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打造一批富有现代气息、地域特色的小城市和重点镇。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力争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切实办好新一轮农村实事,认真落实扶持黄桥老区和里下河地区发展政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区北部现代农业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推进引江河二期、川东港兴化段、马甸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南官河、周山河等骨干河道整治。

6.深入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彰显城市个性。

深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注重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充分发掘水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加强对名人旧居、文保建筑、古宅名园的修缮维护。加强对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落和片区的保护开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非遗”展示馆、“老行当”历史文化街区、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培养“非遗”代表传承人、传承单位,建成未成年人“非遗”传习所。

促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壁纸、小提琴、工艺美术等重点产业,引进实施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已转制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办好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等文化节庆活动。

提升现代文明素质。继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做好迎接考核验收的各项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育升华城市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百姓”系列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良好的诚信秩序。

7.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狠抓源头治理,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严守生态安全红线。认真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确保全市生态红线面积占比不低于20%。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严惩重罚。完善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扎实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力争海陵、姜堰建成国家级生态区,靖江、高港通过国家级生态市(区)考核验收,泰兴进入国家级生态市考核程序,兴化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全市建成省级生态市。

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实施蓝天工程,严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施工扬尘,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防治大气污染。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减少雾霾天气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实施水环境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污水截管收集和集中处理,抓好城市黑臭河道整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自来水深度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主产区土壤安全。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积极打造市区北部和沿江地区绿色生态走廊,高标准推进城市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强生态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好靖江马洲岛、兴化西北湖荡等生态保护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8.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导向,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后评价和责任追究。深化政务公开,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改进作风各项制度规定,针对“四风”问题,突出“四查四治”,确保取得实效、取信于民。放大群众工作团效应,深化“三解三促”、“三服务”活动,尽心竭力为基层群众解决急需办、应该办、能够办的实际问题。加强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机关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求真务实,改进文风会风,清理精减各类达标创建活动,把更多精力用在狠抓工作落实上。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全体公务人员自觉“修剪”欲望、提升定力、抵制诱惑,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努力以良好形象赢得群众认可。

4.泰州报告 篇四

接待中心主要是一餐饮和住房为一体的空间,而我们本次主要设计的接待中心是对内开放,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我们主要设计就要适合这周围人居住。首先我们要分别对餐饮和客房有一定的了解。

一、餐饮空间规模的大小

1、小型:一般指100平米以内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比较简

单,主要着重要室内气氛的营造。

2、中型:一般指100-500平米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比较复

杂,除了加强环境气氛的营造之外,还要进行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以及一定程度的氛围合理处理。

3、大型:指500平米以上的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复杂,应

特别注重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这类室内一般还需设可灵活分隔的隔扇、屏风、折叠门等,以提高其使用率。

二、餐饮空间常用的材料

选购常用的装修材料:现在吊顶常用的有石膏板、PVC板、铝扣板、矿梅板、PS板等。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公司图片中客厅、餐厅的局部造型大都是由石膏板做成的,石膏板质轻、价低、施工方便,但常用产品耐火、防潮性较差。有些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公司图纸PVC板主要用于卫生间或厨房中,价格比较便宜,每平方米几十元左右,重量较轻,能防水、防潮、防蛀。挑选这类材料注意应表面无裂纹和划痕,企口、凹锲平整。铝扣板是新型的吊顶材料,家装中期用途也主要在卫生间或厨房中,其性能不仅防火、防潮,还能防腐、抗静电、吸音、隔音、美观、耐用,属于上等的吊顶材料。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其常用形状有长形、方形等,表面有平面和冲孔两种,国产铝扣板价格每平方米60元左右,进口铝扣板价格200左右,两者差别主要在硬度,检验铝扣板主要看漆膜光泽度。

三、餐饮空间的布置类型

1、独立的单层空间。一般小型餐馆、茶室等采用这种类型。

2、独立式的多层空间。一般中型餐馆多采用这种类型,也可以为大食府或美食城等。

3、附建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大多数办公餐厅或食堂常属于这种类型。

4、附属于建筑的裙房部分。宾馆综合楼的餐饮部或餐厅、宴会厅等大中型餐饮空间属于此类。

四、餐饮空间设计的功能分区

1、餐饮空间主要由餐饮区,厨房区、卫生区、衣帽间、门厅或休息前厅构成。这些功能区于设施构成了完整的餐饮功能空间。

2、餐饮空间的各个部分之间按照某种特定的关系有就的组合在一起。

五、餐饮区域设计的基本要求

1、大餐厅中应以多种有效的手段(绿化、半隔断)来划分和限定各种不同的用餐区。

2、厅内应有宜人的空间设计尺度和舒适的通风、采光等物理环境。一般按1-1.5平米一个座设置餐位。

3、各种功能的餐厅应有与之相适应的餐桌椅的布置方式和相应的装

饰风格。

4、室内的色彩应建立在统一的装饰风格基础之上、还应考虑到采用能增进食欲的暖色调。

5、餐厅应紧靠厨房设置,但备餐间的出入口应处理的较为隐蔽。避免厨房气味和油烟进入餐厅。

6、设置出入口、休息厅、等候区和卫生间。

六、餐厅空间的风格与特征

1、中式餐厅,在环境的整体风格上应追求中华文化的精髓。另一种要充分发挥这些民俗特色,因此中式餐厅的装饰风格、室内特色,以及家具与餐具,灯饰与工艺品,甚至服务员工的服装等都应围绕“文化”与“民俗”展开设计创意与构思。

2、西式餐厅,泛指以品尝国外的饮食,体会异国情调为目标的餐厅,因此就餐单元常以2-6人为主,餐桌为矩形。进餐时桌面餐具比中餐少,但常一美丽的鲜花和精致的烛具对台面进行点缀。餐厅在欧美既是餐饮场所,更是社交的空间。因此,淡雅的色彩、柔和的光线、洁白的桌布、华贵的线脚、精致的餐具加上安宁的气氛、高雅的举止等等共同构成了西式餐厅的特色。

3、宴会厅,在高档宾馆饭店内,一般设有宴会厅作为大规模的餐饮和礼仪场所。宴会厅满座人数一般在200-500人左右,也有一些特大型的宴会厅满座人数可达上千。宴会厅的最大特点是室内空间较大,所以可以将宴会厅临时分割后兼有礼仪、会议、报告等功能。因此,在宴会厅的室内设计中应首先考虑设置灵活隔断。

七、餐饮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

餐饮空间环境质量的优劣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决定的,除了空间大小、家具,以及装饰材料等硬件以外,餐饮空间的环境气氛同样对就餐的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餐饮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可以通色彩、光环境、陈设绿化和室内景观等方面来实现。

1、餐饮空间的室内色彩多采用暖色调,已达到增进食欲的效果,虽同为暖色调,中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如中餐厅若是皇家宫廷式的,则色彩热烈浓郁,一大红和黄色为主;若是林式的则以粉墙为主、略带暖色,一褐色的木构架穿插其中,也可以木质本色装饰。而西式餐厅则更多的采用较为淡雅的暖色系,如粉红、粉紫、淡黄或白色等,当然也有用熟褐色的,有的高档餐厅还施以描金。在一些小餐厅中也可以采用冷色调的,如有的海鲜馆为了体现海底世界的特征,采用蓝色色系,再辅以鱼等装饰挂件,很好地体现了设计主题。

2、餐饮空间的光环境大多采用白炽光源,也有采用日光灯光源与白炽光源相间的处理手法,但极少采用彩色光源,这里由于白色光源具有较强的显色性,不至改变食物的颜色。餐饮空间的照明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a、照明光:顾名思义,此类光主要的功能是为整个空间提供足够的照度,是以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这类光可以由吊灯、吸顶灯、筒灯以及光带来提供。

5.泰州报告 篇五

为学习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12月9日至14日,我局机关各相关科室和各局属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湘潭电信的负责人一行二十余人,在副局长刘凤舞和纪委书记王霓的带领下赴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考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和实施情况。考察团普遍反映,学习考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发了思维,增强了信心,效果较好。现将学习考察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

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为市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城管局、城管行政执法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下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负责泰州市68平方公里城区管辖范围内数字化城管的指挥、调度、协调、监督与评价等工作,有行政执法编制25个,合同工人230人(其中接线员40人,城管监督员190人),城管局副局长兼任中心主任。该中心内设综合处、技术考评处、呼叫中心、监督员管理处、派遣处(工作协同平台)、跟踪协调指挥处6个处室(正科级)。

监督指挥中心创见性的将呼叫中心扩建为监督大厅,将派遣处和跟踪协调指挥处整合成指挥大厅,科学构建了监督和指挥两条轴线平行运行的管理体制。案件的处理、立案、结案后评价在监督大厅完成,案件的派遣、协调在指挥大厅完成,处置由38个专业部门单位完成,起始在监督大厅,结束也在监督大厅,始终呼应,实现了城市管理由迟缓、粗疏、低能,向敏捷、精确、高效的转变,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政府指挥失灵的问题,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作出了有益探索。遇复杂重大问题由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重大事项听证会解决。

2、建设方式

与电信部门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企业投资、政府租用、专业服务、利益双赢”的运营模式,中心与公安、国土等数字监控系统无阻碍链接,由“电信总揽集成、无线通讯(3G)支持、政府租赁使用”,有效整合了已有的信息化资源,提升了建设速度和质量,缓解了政府资金投入、技术人才的矛盾,系统平台建设仅用四个月就完成。

3、制度保障

①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处置资金运行机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工作部门专款专用、数字化城管部门核准确认、财政部门检查监督”,构建“一个龙头出水、一个部门审核、一枝笔审批”的资金运行机制。坚持“财随事转,专项拨付”的原则,由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根据数字化城管派遣的案件数,结合相关专业部门处理的城市管理事、部件工程量,测算处置经费预算,并报请市政府批准确定,市财政部门根据其审核结果按季将资金拨付到各部门(单位)专款专用,确保提高数字化城管问题的及时处理率和按期结案率。②建立保证金制度。年初三个管辖区每区交保证金50万元,其它的单位部门一把手交1万元、副手交5000元,政府下拨100万作为奖励资金。市长定期召开数字城市管理工作讲评大会,结果通过媒体向市民公布,讲评由开始的一月一次,一季一次,到现在的半年一次,考核奖励年末算“总帐”,效果非常好,充分调动各单位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

③健全制约监督机制。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全市人民满意机关的评比,总分100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占1分。监督指挥中心每月将各部门履责情况公布于数字化城管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和《泰州日报》等媒体,让公众采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公布。

二、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启示

1、资源整合“多”:部件多、部门多、渠道多、系统多。①部件多:泰州市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功能,将全部城市部件分为7大类99小类,城市事件分为6大类66小类并运用地理编码技术,赋予唯一的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形成数据库。通过系统平台实行分类管理,同时把相关专业部门的职责逐一细化、分解到位,形成大城管格局和一站化的业务模式,提高了及时处置问题的效率。其中城管事件分四级,做到“小事情不大循环”,直接由城管监督员直接负责处置,提高处置效率。

②部门多: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涉及包括城管局、建设局、国土局等26个专业部门,电力、电信等8大专业公司,以及6个区管委会。

③渠道多:190名监督员上报、专业举报热线举报、市长热线转派、市长信箱领导批示、公安110,社会公众短信、互联网举报、社区上报以及城市管理求助站点的上报等10种渠道收集信息。

④系统多:有效整合了已有的政府信息化资源,创新的与公安、消防等数字监控系统无阻碍链接,提升了建设速度和质量。

2、项目建设“快”:泰州数字化城管系统从2007年4月启动,到7月一期工程构建完成,仅用4个月项目就建设完毕。2008年11月,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的验收。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项目建设,成立了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各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各部门

在其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责任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做好辖区城市管理部件的信息普查、信息处置和反馈工作,并积极提供技术、财力、人力和政策支持。为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保驾护航,大大缩短了项目建设时间。

3、平台运行“好”: 享受专业服务,有效解决了技术上人财物的矛盾。泰州市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速度快,时间短。在平台建设中,城管局只成立了一个7人工作小组,负责工作协调、任务布置和要求的强调,电信成立9个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建成后电信公司的专业技术和CDMA的3G技术有效保障了系统的高速、平稳、健康运行。

4、建设维护经费“省”: “电信总揽集成”一解决了政府前期一次性资金投入大的困难,泰州数字化城管系统由电信公司前期投资1200万,建立两个系统平台,总揽集成,总服务器机房放在电信,平台设在监督指挥中心;二减少了平台建成后的后续负担,日常的保养、维护、更新升级等等;三“政府租赁使用”按实计算,经济合理。在系统运行上,中心与电信签订十年期服务合同,运行费用240万/年(总费用/10),用一年付一年,年终一次结算。

三、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作过程的经验积累

6.泰州长江大桥通车 篇六

2011年初春的一天,闲着无事,邻居五娘突然问我:“他侄儿,我记得惊蛰以后没几天就是你父亲的生日了,你打算买点啥送给他呢?”

我愣了一下,五娘的话勾起了我对老爸的深情回忆:从记事时起,我就晓得父亲是个“跑单帮”的人儿——常年累月来往于高港至扬中之间。他把苏北的白果、花生、杂粮贩运到扬中去,然后再把扬中的大米、鸡仔、鱼虾等贩回到苏北来,从中赚取少量的差价。父亲就是用这种微薄的辛苦钱,供我们三个孩子读书和全家五口人的开支。

父亲一生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辛辛苦苦地“跑单帮”、乘渡船的事了。扬中是长江下游江中的一个“孤岛”,进出没有陆路可走,全靠水路小舢板或乌篷船摆渡。倘若碰上大风,江上白浪滔天,渡船被甩打着抛上跌下,撞船、触礁便也成了常事。

记得一个阴沉的早春,我送父亲去高港上船,那天东南风刮得特大,我担心江上会出意外,便劝他改天再去。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角看了我一下,最后还是坚定地对我说:“不去哪成哦!”那时我虽然年龄还小,但已经懂得了他这句话的含意:他身负挣钱养活全家人的责任呵!我久久地站立在码头边,目送父亲的渡船顶着风浪摇向江心。

江上的风浪实在是太大了,渡船艰难地顶着巨浪前行,时上时下,时隐时现,看着真叫人揪心!突然,一个顶风急浪,渡船被高高地抛上浪尖,然后又重重地摔落而下,舢舨被折断了,飘浮在江面,船客全都落水,一时间,喊声、哭声乱作一团,我更是急得在岸上直跳,哭喊个不止。后来,父亲顺利地登岸了。凭借高超的泳技,他不但自己安全地生还,而且还协助营救的船只,下水抢救了五名落水儿童和妇女。后来,我担心地问父亲:“你为啥要冒着风险去救人呢?要是有个意外,咱这一家人咋办呢?”他摇摇头,没说一句话。后来被我们问紧了,才说那天他带去的50斤白果落水了,还是被一名“公家(政府)人”冒着生命危险替他捞上来的呢!哦,这么说来,他也是受到那位“公家人”的鼓舞啊!父亲常常对我们说:“‘公家人’就是不一样哪!”他这句话,整整影响了我一生!而父亲奋不顾身救人的故事,在这一带也早已家喻户晓,他为我们子女做出了榜样!

事后,父亲常念叨:要是在这长江上建起一座桥,能骑上车子上扬中,或是能乘上汽车上扬中,省去乘船的劳苦和危险,该多好噢!现在虽然不愁吃、穿、住,日子过得好了,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那道长江天险!

如今,由国家、泰州市和高港区出资、出力,已经在这江面上筑成了公路大桥——苏北泰州长江大桥,并已于2012年11月25日通车。大桥十分雄伟,这是我们泰州人、高港人的自豪!

一天,孙儿特地开着自家新买的轿车,带着一家人游览了大桥。父亲他老人家虽然年岁大,可那天精神特别饱满,在桥头浏览了一回还不过瘾,非要孙儿把车停在一边,让他下去走走看看——他拄着拐杖,在桥头走着,这儿敲敲,那儿摸摸,看着雄伟大桥,高兴得开怀大笑。

父亲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多年的建桥夙愿实现了,高兴啊!

7.泰州调查队 篇七

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

泰州调查队自2008年建队以来,本着“高起点谋划,全方位突破”的原则,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调查数据质量建设年”、“统计法制建设年”为抓手,不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全力推进“三个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严控工作流程,强化执行力,不断规范统计调查行为

调查队自身建立健全规范的调查工作机制,规范调查行政行为,是加强基础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的前提。

1.认真执行统计调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调查制度,不擅自增加调查指标或改变调查范围、调查频率、调查方法等。每年总队年定报会议之后,我队都专题召开会议,就贯彻落实总队年定报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并强化督查和指导力度,保证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执行不走样。

2.严格规范工作流程。认真执行江苏调查总队制定的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我队根据泰州实际情况制定了从样本的抽选与维护管理到调查人员的选配以及调查数据的采集、审核、传输、处理、管理、评估、发布全过程的实施细则,严格规定工作程序、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

3.建立常态化走访工作机制。建立了《走访工作制度》,定期、定量、多种形式对调查对象开展走访。通过走访,促进基层调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数据源头质量管理。

4.坚持常规性数据质量检查。建立了《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制度》,综合采用调查对象自查、人工审核、机审、随机检查、重点检查、专题检查等方式,开展制度化、经常化数据质量检查情况,以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加强数据质量审核和评估。建立了《数据审核和评估工作制度》,通过相关对比审核、逻辑审核、经验审核等方法,严格审核原始数据,科学评估汇总数据。对于重要调查数据,定期召开数据评审会,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分析研究其变动趋势。通过规范的数据审核和评估,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无误。

6.强化调查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建立了《调查数据质量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调查数据责任分级制度,明确调查数据质量责任及其追究种类和方法。以此促进规范调查行为,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7.完善基础资料管理。建立了《三类台账管理规范》,明确管理台账、业务台账和数据台账分类标准和管理规范。管理台账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网络、调查点网络、工作制度、工作文件、工作动态信息等。业务台账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数据(汇总情况)、经济社会信息、统计调研分析、调查样本点维护资料、调查样本点走访记录、工作会议及业务培训会议资料等内容。数据台账主要包括各基层调查网点的原始报表、各县级市汇总资料。形成了完备的纸介质原始资料和电子原始资料,确保了调查资料的规范管理。

二、创新管理模式,开展直接调查,不断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为认真落实国家统计局2010年1号文件中提出的“国家统计局直属各地市级、县级调查队要切实有效地提高直接调查能力。”的工作要求,我队从2010年起推行市区直接调查工作。2010年初,我队在充分调研市区调查样本点的规模、性质、分布状况、现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行市区直接调查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坚定方向,科学分类,区别对待,分步推进,依法管理”的总体原则,稳步推行市区直接调查工作,推行直接调查后,市区农村调查专业由我队聘请辅助调查员协助收集调查资料并直接报送我队,减少了调查资料上报的层级和流转的环节,提高了数据质量。2011年初又研究制定了《关于完善市区直接调查工作的意见》,围绕调查管理领域、调查管理模式、调查管理网络、调查管理手段、调查管理行为、调查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市区直接调查工作。

1、完善分类调查模式。针对调查对象多样化的特点,按照专业建立不同调查模式。农作物对地调查、农产品价格调查和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等专业,以村为单位聘请农村辅助调查员负责调查点(户)报表的发放收缴、资料收集、业务指导、样本维护和报表上报等工作。主要畜禽监测、农民就业创业等调查专业,以镇(街)为单位聘请综合辅助调查员负责报表的发放收缴、资料收集、业务指导、样本维护和报表上报等工作。

2、健全调查管理网络。建立了由泰州调查队正式工作人员和各类辅助调查员组成的调查队伍。形成了以专业人员为主体,辅助调查员和社会调查力量为补充,调查对象为基础,区、镇(街)统计机构相配合的完整调查网络。

3、综合运用管理手段。一靠行政推动,积极依靠地方政府力量,注重调动镇(街)、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加强行政推动,保证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二靠感情投入,调查人员和辅助调查员定期走访,加强沟通交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教会调查对象记账原理、方法、技巧,加大对调查对象的感情投入,使其主动配合调查工作。

4、强化调查管理服务。一是制定调查样本点统计人员培训计划。突出系统的业务培训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重点,开展对调查样本点统计人员的轮训工作,努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统计法制意识。二是通过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和辅助调查员之间相互沟通等方式,创新辅助调查员培训形式。三是及时编印面向调查对象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服务。

三、完善管理制度,区别管理辅助调查员,不断提高辅助调查能力

为进一步规范辅助调查员管理,我队制定了《辅助调查员管理制度》,按照“因岗而异”的要求,在人员身份、用工性质、待遇和报酬等方面实行区别化管理。

1.确定人员性质,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调查专业不同,将辅助调查员分为农村辅助调查员和综合辅助调查员。

2.明确工作职责。从规范调查访问工作方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上报调查资料,执行保密制度,及时反馈工作动态和信息,服从管理,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等六个方面明确辅助调查员的工作职责。

3.细化考评内容和方法。分专业建立了辅助调查员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年终根据辅助调查员的工作表现考评计分,确定辅助调查员考评等级。

4.强化业务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和辅助调查员之间相互沟通等方式,提高辅助调查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调查能力。

四、强化法制建设,深入学法普法,不断提升法制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干部职工专题学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专题学法制度》,综合运用专家讲坛、集中学习、业余学习、模拟运用等方式,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进而带动全体干部学法用法,提高全队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2.贯彻落实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建队以来,先后成立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案件审理委员会,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共9项制度。同时,坚持以贯彻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积极推进统计调查依法行政,从依法管理统计调查项目、依法开展调查、依法管理调查、依法管理数据、依法履行保密义务等环节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3.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坚持调查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统计普法宣传就延伸到哪里。一是结合统计调查业务工作,开展“一小时学法”活动;二是结合调研走访和行政执法工作,开展送法进镇(街)、进村(居)和进调查样本点(企业、户)活动;三是结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统计普法宣传活动。四是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及媒体的合作,运用多种形式加大统计普法宣传力度,提高《统计法》的影响力。

8.泰州出土明代补子赏析 篇八

泰州市博物馆收藏了数百件明代服饰,其中各式补服有十多件,补子的工艺、质地、纹饰也各具特色,现介绍如下。

孔雀补子(图1),徐蕃墓出土,长、宽均为39厘米。分别缀于前胸和后背,上绣一对上下对飞的孔雀,中间衬托以云纹,云纹分别由四朵或七朵云纹组合成花形复合云纹,相邻云纹彼此相互勾连,孔雀的头、颈、腹部以及少数云纹局部呈墨绿色。主次分明,构图丰满。孔雀头颈部按斜丝理戗针绣出;眼睛用黄线铺针绣地,用白线滚针绣眼眶;下颌用细铜丝钉出轮廓,用短针脚缠针绣没;背部用戗针绣地,再用铜丝钉出羽毛;翅膀用铺针绣地,用铜丝钉出羽片轮廓,再用短针脚缠针绣没,分出一片片羽毛;尾羽先用粗略的线条绣出轮廓,再用接针绣出羽干;尾上复羽眼斑顺丝理用缠针绣出;云纹用反戗针,由内而外绣出,无扣线,颜色内深外浅,过渡自然。

仙鹤补子(图2),张盘龙墓出土,高36厘米,宽37厘米。补子上织一对凌空飞翔的仙鹤,周围饰如意云纹,云纹由四朵云纹组合成菱形云团,四边有云脚,补子下部为海水、江崖。单幅,绸质,补子单独织绣,然后缝合到袍服上。

麒麟补子(图3),张盘龙墓出土,长、宽均为32厘米。补子中部一麒麟朝右侧奔跑,扭头回视,双角朝前方,瞪目张口,须发飘动,尾部上扬呈火焰状,补子上部填饰朵朵相连的云纹,下部饰海水、山峦,中间填以双胜、银锭等杂宝图案,分别绣在素缎上,然后对合缝制。

狮子补子(图4),丘淑贤墓出土,高38厘米,宽40厘米。用捻金线以纬线起花,中央有一狮子朝右侧蹲坐,回首,双目圆睁,头上有卷曲鬓毛,短须,颈部有项圈,脑后有飘带,腿后有飘扬的腿毛,尾端呈火焰状。补子上部填以密集的小云纹,下部为海水、山峦图案,有银锭等杂宝纹,分别绣在素缎上,然后左右两块对合缝制。

麒麟补子(图5),丘淑贤墓出土,高33厘米,宽35厘米。织法和织狮补子相同,图案为麒麟,朝右侧跪卧,回首,双角朝前方,瞪目张口,须发飘动,尾部上扬呈火焰状。上部填以密集的小朵云纹,下为海水、江崖,填以银锭、火珠、犀角等杂宝纹,分别绣在素缎上,然后左右两块对合缝制。

麒麟补子(图6),森森庄许氏墓出土,长(左右)31.5厘米,宽29.7厘米。补子的纹饰为麒麟,其朝右侧跪卧,回首,双角朝前方,瞪目张口,须发飘动,尾部上扬呈火焰状。上部填以密集的小朵云纹,下为海水、山石,上为云朵,填以磬、火珠等杂宝纹,分别绣在素缎上,然后左右相拼。

麒麟补子(图7),储淑贞墓出土,长29厘米,高26.5厘米。补子为整块,图案为一麒麟作蹲坐状,昂首,直视右前方,须发飘动,尾部呈火焰状。麒麟前后有花卉纹,补子上方填以密集的小云纹,下为海水、江崖,填以磬、火珠等杂宝纹,单独绣制,然后缝制到袍服上。

麒麟补子(图8),储淑贞墓出土,高29厘米,宽31.5厘米。麒麟朝左侧蹲坐,回首,须发飘动,脑后有飘带,尾部呈火焰状,补子上方为四朵云纹,下为海水、江崖、云纹,麒麟前有山石、花卉纹,该补子为直接在素绸上织成,亦为左右两部分拼对而成。

麒麟补子(图9),储淑贞墓出土,高30厘米,宽31厘米。左向蹲坐的麒麟作回首状,须发飘动,尾部呈火焰状。补子上方为壬字形云纹,下为海水、江崖、云纹,麒麟前后有山石、花卉纹,该补子为直接在素绸上织成,亦为左右两部分拼對而成。

麒麟补子(图10),刘鉴妻田氏墓出土,高30.5厘米,左、右两部分均为15.5厘米宽。补子图案为一向左侧奔跑的麒麟,其回首向天,须发飘动,脑后有飘带,尾部呈火焰状。补子上部填以朵朵相连的云纹,下为海水、江崖,填以银锭、宝珠、金钱和磬等杂宝纹,周围刺绣出轮廓。

棉布补子(图11),刘鉴墓出土,缝于刘鉴棉袍胸前,高48厘米,宽48.5厘米。整幅,没有纹饰,只有一枚印文,字迹不清。

9.泰州市区房改文件 篇九

【实施日期】1999/01/20【颁布单位】泰政发[1999]21号【失效日期】

海陵区、高港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经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现予公布,希认真贯彻实施。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日

泰州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

[1998]23号)和《省政府批转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1998]89号),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现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二)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三)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坚持“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平稳过渡,综合配套。

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四)从1998年12月1日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职工解决住房主要实行个人购买,购房资金来源有: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以及财政和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以转化的住房补贴等。

(五)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一套建筑面积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转化为住房补贴,其4倍以上部分,可以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实行住房补贴。

(六)住房补贴发放办法

1、购房补贴发放对象是指1998年11月30 日之前参加工作的无房和住房面-1-

积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购房时可实行一次性补贴。

职工购房补贴面积标准为:一般干部职工75平方米,科级干部90平方米,处级干部110平方米,厅局级干部135平方米,以上面积均指建筑面积。此标准仅对实施新制度购房时适用。

⑴家庭购房补贴由夫妇双方所在单位按职工本人应享受的购房补贴面积标准分别计发。无房职工购房补贴额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贴额与补贴面积之积,职工家庭补贴额为夫妇双方补贴额之和。

⑵对住房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在新购住房时,按面积差计算一次性购房补贴。职工购房补贴额等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贴额乘以补贴面积差之积。

⑶职工购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贴额为经济适用住房平均价格的一半与职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负担价之差为计算基数,市区1999年底前职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购房基准补贴额为300元, 今后每年市政府公布一次。在1999年底前购房的,可以全额补贴,今后补贴比例的上限按省政府每年公布的比例执行。

⑷购房补贴在职工购房时一次性发放。工作年限在25年以上(含25年)的职工全额发放。未满25年的职工按实际工作年限计发,剩余年限的补贴作为借支,在今后工作年限内逐年抵扣。

⑸购房职工工作年限不满25年调离、辞职的,借支余额由新单位或本人在离开时一次归还。

2、1998年12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实行逐月计发住房补贴(不含公积金,不再另发租金补贴)。补贴额为职工月工资与住房补贴比例之积。市区1999年底前住房补贴比例为12%,今后市政府每年公布一次。

(七)职工购房时,有条件的单位可给予工龄补贴,工龄补贴额为职工家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负担价(职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负担价×2)、年工龄补贴率(0.6%)、1993年前的工龄和补贴面积四项之积。

(八)建立、健全住房补贴的申请、审批、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购房补贴资金在职工购买住房时直接划入售房单位,防止流失。

(九)住房补贴资金主要从财政和单位原住房建设资金渠道中统筹解决。市、区财政部门和单位要做好住房资金的预算(计划)、核定、划转工作,并按公正、合理的原则,确定发放对象。1998年11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的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购房补贴、工龄补贴发放,要根据单位实际可划转资金数额和支付能力,逐年确定发放购房补贴的人数和金额,由单位提出申请,市、区财政、税务部门核定后,经房改办审批,将补贴资金存入市、区住房基金管理中心委托承办住房补贴金融业务的银行专户,纳入单位住房基金进行管理,在职工购房时直接划入售房单位。职工购房时个人出资部分不得低于届时按成本价购房办法计算的家庭应承担部分的一半。1998年12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按月发放的补贴,进入职工个人住房专项资金帐户,按公积金管理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职工购住房时,直接划入售房单位或职工退休时直接支付给个人。

(十)要建立健全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归集

率,按照“房改领导小组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原则,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和制度建设。有关承办银行要为住房基金管理中心提供良好的服务。有条件的单位住房公积金计缴比例可调整到7%,个人住房公积金计缴比例6%不变。市区自1998年12月1日起调整职工住房公积金计缴基数,计缴基数按市区职工1997月平均工资核定。

(十一)做好房改政策过渡衔接工作。在1998年11月30日前开工建设并于1999年12月底前竣工交付使用的住房,既可按照《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方案〉的通知》(苏政发[1995]29号)的规定以成本价向职工出售,也可按照本实施方案规定给补贴后由职工购买。

三、建立住房供应新体系

(十二)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可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居民住宅;其它收入高的家庭按市场价购、租商品房。

(十三)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原则确定。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成本价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因素,利润控制在3%以下。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只售不租,不向已购房改成本价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达标的职工出售。

(十四)廉租住房可以从腾退的旧公有住房中调剂解决,也可以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兴建。要保留足够的公有住房供最低收入家庭廉价租赁。廉租住房的租金实行政府定价。

(十五)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办法和廉租房供应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公布。

(十六)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要与房改相结合,原则上实行货币化安置。

(十七)拓展住房租赁市场,多种方式供应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长期投资,向社会出租住房;鼓励私营业主和有经济实力的城乡居民购买商品住宅作为收益性资产用于出租。

(十八)市、区财政不再拨款用于单位购、建住房。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坚持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继续鼓励集资、合作建房或兴办职工住房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住宅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允许其利用自用土地,通过集资等方式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并享受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各项政策。

(十九)加快改革现行的住房维修管理体制,推行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方式。新建住宅,全面推行住宅小区管理和公房售后物业管理。规范物业管理企业行为,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各项服务水平,切实搞好住房的维修和住宅小区环境管理,解除居民买房的后顾之忧。

四、进一步深化现有公有住房的改革

(二十)继续推进租金改革。从1998年12月1 日起市区公有住房租金上调

20%。公有住房砖混一等结构基价标准调整为每平方米使用面积1.60元。对政府规定暂不出售的公有住房的租金,提租时租金增加部分减半收缴。租金提高后,市区从租金调整当月起,在原住房租金补贴的基础上,在职职工按1997年底职工月工资的0.8%,离退休人员按离退休费的1.0%增发住房租金补贴。继续对家庭确有困难的离退休人员、非在职的优抚对象、社会救济对象、特困职工家庭等实行减免政策。租金支出超过家庭收入10%以上的部分,经市、区住房基金管理中心批准可动用该户成员公积金支付。

(二十一)继续稳步出售职工现租住公有住房。从1998年12月1日起,市区公有住房售房成本价以1997年价格为基数上调3%。售房成本价砖混一等成套楼房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为601元,现住房折扣调整为2%,一次性付款折扣调整为

8%,年工龄折扣率仍为0.6%,住房成新折扣按竣工年限每年折扣仍为2%,保底价为成本价的25%,即150.25元/m2,住房地段、层次、朝向等调节因素按规定执行。职工购买现承租的公有住房按规定的现有住房购房面积标准执行,一般干部职工65-85平方米,科级干部75-100平方米,处级干部90-120平方米,厅局级干部130-150平方米。不超过购房面积标准下限部分的按享受政策折扣的成本价计算;下限与上限之间部分的按不享受政策折扣的成本价计算;超过上限部分的一律按市场价计算。

(二十二)校园内不能分割及封闭管理的住房、教师公寓等周转用房、列入旧城改造规划地段、地处临街宜改造为营业用房的住房、平房、别墅、庭院式住房、代管房、产权尚有争议、具有历史意义和市人民政府认为不宜出售的住房不得出售。

五、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二十三)对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实行准入制度。在对城镇职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普查登记、清查和纠正房改过程中违纪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住房档案。依据建设部等部门制定的交易准入制度,规范和管理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交易规则和交易市场,严格上市交易审批手续。

(二十四)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功能齐全的住房有形市场,提供信息、交易、产权登记、中介(咨询、经纪、评估、代理)等项服务。

(二十五)职工按房改政策所购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后,经市房改办批准,其住房可以上市交易,交易行为包括买卖、租赁、交换、抵押等。

(二十六)职工所购住房上市交易时,应同时办理房屋共用部位维修变更手

续,维修基金随之转移。

(二十七)职工房改房上市交易管理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六、加快发展住房金融

(二十八)扩大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范围。所有商业银行在所有城镇均可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取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限制,适当放宽个人住房贷款的贷款期

限。

(二十九)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贷款,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内,优先发放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贷款。

(三十)完善住房产权抵押登记制度,发展住房贷款保险,防范贷款风险,保证贷款安全。

(三十一)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方向,住房公积金主要用于职工个人购买、建造、大修理自住住房贷款。

(三十二)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相结合的组合住房贷款业务。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和商业银行要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效率。

(三十三)个人住房贷款的担保,可采取房产抵押、有价证券质押、房产抵押保证人担保、由专门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置业公司)担保等多种方式。天下房地产法律服务网

七、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十四)加强房改的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干部和群众树立住房新观念,保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十五)严肃纪律,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政策和本方案的各项规定。对继续实行无偿实物分配住房,低价出售公有住房,变相增加住房补贴,用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超标出售、购买公有住房,公房私租牟取暴利等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查处,从严处理。

(三十六)本方案由泰州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幼儿园合集下一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李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