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运动说课稿

2024-12-13

离心运动说课稿(精选4篇)

1.离心运动说课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概述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在本册教材中处于承接的一个环节中,前面是第六课《星空》,下一课是《我们的奥运》,教材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和运动都有一定关联,星空是运动到相对静止,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静止的。运动无处不在,运动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想要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信息:绘画表现题材中的运动,就是时间在绘画形式上的一种凝固;表现运动的方法就是表现运动的瞬间美。学习运动规律,认识美的运动。使学生对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教材中设计有三个活动,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校地处农村的环境因素,还有物质条件的限制,故对第三个活动“小雕塑”进行省略,而着重于体验然后进行简单的绘制描述。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A、让学生了解运动美的本质特点。

B、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有关动态线的知识。

C、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能运用简炼的线条,勾勒运动中的人物形象。

D、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运动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性,确定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分析运动的过程中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它对学生接下来的表现运动美的过程有重要意义,知所以然而然。根据运动的本质特点,确定“动态线的分析”为本课的难点,这关系到课程能否接下去展开,以及学生能否了解运动的表现方法、角度的关键。课本抽象部分(28面――29面)只作简介。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程的性质及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我主要采取“直观法”和“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辅助材料。不断采用欣赏、分析、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 (教学模特:生活中、同学中常见的动作如投篮、扫地、跑步、田间劳动、教师板书等)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渐渐的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挂图、实际动作、现场演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正确选择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着重于学生体验方面,创设特定的情景(捡掉地上的物体),让学生切身体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还有利用大量的实例和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现以象征为主的这样一种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由新课程导入、授课、指导、归纳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新课程导入

1、利用3分钟 铃响后,有的同学还未及时归位,课堂秩序还未安定的这段短时间,迅速捕捉班上某位同学匆忙的身影,并提醒他就位。(说话可大点声,使班上学生都能听见)

2、(5分钟)

上课后,播放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 设问:你们能说出这歌曲的名称及出处吗?

▲ 学生回答: [ 《铁道游击队》中战士小波所唱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 请刚才“匆忙”的那位同学模仿“小波弹琴的动作”

▲ 师问:你还记得你刚才匆忙进教室的样子吗?和《铁道游击队》中战士小波坐在微山岛上,面对平静的湖水、夕阳而弹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有什么感觉比较?试说一说。

(行色匆匆、紧张的――抒情、平静轻松的)(动作体验)

3、小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请翻开课本第七课《运动》。

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

课堂构成:初步讲解→学生讨论→讲解→比较→从而认知→练习

1、(10分钟)

欣赏写实雕塑作品

A:首先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① 第一步,分析作品的造型手法:具象、写实。

让学生了解具象造型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客观的现实形象。了解写实

就是真实的对事物进行刻画。因为具象手法能更好的捕捉运动的形态。

② 第二步,提示:作品从动作和形体(健壮的人体)表现了力量美、

形体美、韵律美。

③ 第三步,分析作品的表现角度:

抓住运动过程中的最具表现力、最能说明主题“掷铁饼”的瞬间动作。

人物抓住铁饼→弯腰→做动作→即将掷出的刹那

B:展示图片

①教师展示各种具典型性动作的图片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受动作的美感

②请同学对不同的动作进行讨论,并说一说。(让学生先说)

教师对同学的讨论进行收集、归纳,板书在黑板上。

2、(4分钟)

然后分析在写实基础上进行变形的《风》(课本中范例)

主要使学生对《风》和 《掷铁饼者》有一个直观上的比较,比较《风》和 《掷铁饼者》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如:写实手法。写实基础上的变形→夸张、概括、提炼等。

3、(10分钟)

在前面两次欣赏过程的基础上,着重来认识动态

A先展示各种具典型动作的图片。

B然后讲解图中动作的动态线。

①静止动态:一段时间内相对静止不动的动态,如看书。

②规则性动态:人物进行规律性的重复运动的动态。

一种是人的`位置不变,只是部分肢体处于循环往复的某种运动动态,如织毛衣、洗衣等。

另一种是人在进行中所做的规律性动作,如跑步、骑自行车、插秧、锄草、教师在板书

关键在于要抓住有代表性的动作瞬间。一般来说,一个动作在开始或结束时较有代表性,如人拿锄头挖土,当锄头被举起到最高位置或已经入地的瞬间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描写快速运动,则要反复观察。

③不规则动态:打球、练武、格斗等突然性动作。这部分较难,要多练习多积累一些经验才行。

④动态线:用去曲取直的方法对人体运动趋势的概括。注意动态线和水平线构成的角度,即倾斜度或垂直关系等。倾斜度画错了,动态趋势也就错了。画人物运动,先找准动态线。

注意重心,(请一位同学做弯腰捡东西的动作,然后分析其动作构成的动态线)

C接下来展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介绍讲解。

D让同学将教师的讲解和“第一节B部分同学的讨论”作一个比较。

4、(15分钟)

练习

A学生练习:用线条概括出课本中27面“活动一”旁边,兰红光的摄影中舞蹈者的运动形态。

B教师巡回辅导。

C布置:下节课每人带一片树叶

三、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收集展示上节课完成较好的学生练习,进行讲评

2、了解抽象的动作美。对课本上的范例进行介绍

抽象手法能更好的把握运动的特点,在把握动态的前提下,对形体进行高度概括。

①《五月的风》

稳定的构图,螺旋上升的线条表现升腾。

②《怀抱》

夸张、对比

③其他抽象图片

一种方向、一种目标 向上的、朝气蓬勃的

一种向往

3、练习:学生尝试勾勒树叶飘落的运动轨迹

4、小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小结

5、总述:

本课程的学生练习,目的在于尝试,故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提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去画。板书方面的设计,基本按照说课过程的所列的几大要点进行。

2.《启蒙运动》说课稿 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首钢矿业一中的李晓雪。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启蒙运动》,它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几大板块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启蒙运动》是第二单元第3课,本节课无论是站在专题史的角度还是站在世界史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专题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一套政治蓝图,具有前瞻性,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启蒙思想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也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本节课内容特点及解决方法:

本课教材分三目进行介绍,即:理性时代的到来、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扩展。为了能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设计,设计成:探源启蒙运动、感受理性之光、追寻启蒙之果、回味启蒙思想四部分,使学生对启蒙运动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强,但对于启蒙运动的知识了解不多,缺少知识储备,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图片和材料,有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全面的理性的认识,这样更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原则。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特制定了以下具体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启蒙运动的概况,能依据材料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学生能够依据教材归纳理解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比较异同点。(3)学生能够结合认知和所学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史料、图片,使学生初步掌握借助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2)通过分析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启蒙运动的内涵,做到论从史出。

(3)通过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启蒙思想的学习,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2)通过对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了解,使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创新,追求真理。

过渡:要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有赖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确立依据: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另外其影响深远,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重大影响。

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确立依据: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学生容易把两场思想解放运动混淆起来,通过比较能使学生对这两场运动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性,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用洋思问题教学模式,调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料、图片以及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表格等方式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展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学法:学生通过对图片、材料的阅读——概括——比较——分析——探究——感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过渡:基于这些方面的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五、教学设计:

1、导入环节:出示第一组图片: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朕即国家”和西欧的天主教堂,提问:反映了17世纪西欧怎样的社会现象?通过这组图片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认识到当时西欧社会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盛行.第二组图片:伏尔泰“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和卢梭“人生而平等”,提问:反映了他们什么思想主张?(通过这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

接着教师激情导入: 17—18世纪,在„„盛行的西欧,这些思想家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由此引入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图片及人物言论让学生快速进入历史情景,并由此把学生引入深刻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氛围,做好铺垫,具有“凝神、起兴、点题”之功效。(亮点设计之一)

2、新课教学过程:为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深对启蒙运动整体结构的认识,特设计了四个环节, 即探源启蒙运动、感受理性之光、追寻启蒙之果、回味启蒙思想四部分,分别完成对启蒙运动兴起的概况、背景、思想主张、影响的学习,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部分“探源启蒙运动”主要学习启蒙运动的概况、背景

(1)关于启蒙运动的概况:我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来突破学生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这两个历史概念的理解。首先用幻灯片出示“启蒙和启蒙运动”的概念,学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启蒙思想们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接着追问“

3、他们用什么来启迪人们的斗争意识?”(学生看书回答——理性);追问“什么是理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特别提示:理性即用人自己的智力去思考判断事物,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接着再追问“

4、启蒙思想家们通过理性的思考想要构建怎样的社会?——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法制;然后教师总结:说到底启蒙思想家就是要通过理性的方式去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用理性的光芒照亮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去构建他们心目中的“理性王国”。接着过渡:启蒙思想家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和要求?启蒙运动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由此引入:探究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2)关于启蒙运动的背景:通过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由此使学生深刻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个哲学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并深刻认识“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部分设计:是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教师只是起到问题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了新的知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和自信也自然得到极大提升。(亮点设计之二)

(3)在学生了解了启蒙运动的概况、背景之后,教师接着提问“启蒙运动的发展进程如何?”指导学生看书说出:17世纪发源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之后扩展到其他国家。接着出示“探究二:

为什么发源于英国?法国为什么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教师结合学生认知引导分析: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所以启蒙运动发源于英国。接着教师出示:图片法国国王路易十 五“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和漫画《饱受奴役和压迫的法国农民》,引导学生认识:18世纪的法国阶级对立最严重,社会矛盾最尖锐。因此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设计意图: 对于“启蒙运动17世纪发源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教材中并没有阐述,教师进行补充分析,目的是使学生扫除认知上的障碍,对启蒙运动的兴起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进一步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这个环节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着教师过渡: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被誉为“法国自由三剑客”,他们的主张闪烁着怎样的理性光芒?由此引入第二部分“感受理性之光”的学习

第二部分“感受理性之光”主要学习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标要求“简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这个目标很容易达成,只需要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掌握即可,很简单,但是我认为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远远没有这么简单,重要的是深刻理解这些主张的思想内涵。为此我设计出表格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对于重要概念教师加以着重解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教学重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填充表格的形式,既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将繁杂的知识以精简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又能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对于启蒙思想主张这样抽象的理论问题,又通过多重设问、师生互动的方式得以深刻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启蒙思想家的智慧和魅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问题(5)比较启蒙思想的异同,是对课本知识的深入挖掘和实质归纳,最终使学生深刻认识:启蒙思想家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去构建理想社会,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他们的思想中闪耀着美丽的“理性之光”!(亮点设计之三)

第三部分“追寻启蒙之果”主要学习启蒙思想的深远影响,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解决办法和设计意图:启蒙思想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为欧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启蒙运动的影响,我提供了这样一段材料,学生推荐班里朗读最好的学生激情朗读„„我想通过学生已有认知已经对启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震撼和共鸣,接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并从方法上进行点拨:从对欧洲和世界两个层面进行概括,我想通过师生合作这个重点迎刃而解,由此也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

至此新课的学习告一段落

第四部分:回味启蒙思想主要是通过回顾启蒙思想,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从而认识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这是本课的难点。

为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回顾: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分别提出怎样的的政治构想? 学生回答:伏尔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等,接着教师总结:这些政治构想在当时都是插向封建统治思想体系的利剑!它宣告了黑暗时代的结束和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思想家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就在于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他们否定了宗教神学世界观,提出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新的国家运作方案。他们把人文主义思想推进到了“理性时代”,这也是与文艺复兴相比较,最重大的进步!这正是:泯神性破禁锢理性领风骚,灭王权反专制民主掀骇浪。

然后出示表格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以突破难点。

结束语: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大家不要忘记,正是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宣扬了人的理性,人类才步入了今天这个思想解放、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向启蒙思想家致敬!!

最后引导学生写认识,谈感受:我心目中的启蒙大师,目的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启蒙思想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启蒙思想,汲取其思想精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示目标检测、板书设计 最后:本课设计特点

1、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利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结构,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借助图片和材料,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图片、史料等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

3.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说课稿 篇三

中职二年级德育课《哲学与人生》——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

一、说教材

本课程题目选自国家规划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 第2课内容。该教材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这学基础知识,并阐述了哲学原理对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作用。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属于唯物论部分,是学习哲学基础知识的开篇。

二、说学情

本节课面对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全班28为同学均为女生。课前,我通过“问卷星”做了个简单调查,60%多的学生对于哲学道理的理解需求不大,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实践活动,能够提高职业活动效率。

经过调查了解,这个班女孩子预备天真活泼、渴望成功、表现欲强、熟悉网络等优势,但也有缺陷,比如,缺乏理性认识和推理能力,知识水平差,缺乏辩证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特点以及德育课《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要求,本节课设置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运动含义;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 能掌握规律及其特性。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运动客观规律处理生活中的具体事情。

3.素养目标:懂得规律就像规则,通过分析人生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因,能够自觉遵循客观规律。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实际需求,本节课重点突破掌握认识事物运动发展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根据理论只是能够指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将探索发现人生职业活动中的客观规律,运用客观规律指导实践活动设为本节课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将采取观看视频分析案例、情境模拟表演、分组评价讨论等方式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法主要采用新课讲授、比较分析、组织活动、案例分析法。学生学法采用分组讨论、自主设计、表演展示、分组评价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整个学习过程为1课时,即40分钟。共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评价总结五个环节

首先,播放动画《拔苗助长》寓言故事导入课程,引发思考:任何物质存在状态是怎样的,运动发展是否有规律,违背规律会有什么后果。

其次,引导同学们理解哲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原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运动的客观规律原理指导人生运动,能够分析得出制约人生运动的因素。

接下来,结合幼师专业特点,让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幼儿园里孩子们吃饭难的问题怎么解决?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并观看视频《幼儿园里排队听口令打饭》的内容,得出幼儿吃饭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再次,根据案例情境,假设自己就是幼儿园老师,模拟表演在幼儿园里解决孩子吃饭难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表演方案,通过手机终端登录网络平台互相答疑解惑,从而更有效的将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哲学原理应用在幼师职业活动中。

方案设计完成,各小组边讨论边分组练习,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表演效果,成功解决幼儿不爱吃饭的难题。

最后,学生对以上表演环节以及解决案例实际问题进行评价,强化对知识和能力的理解。这时,再次观看视频《幼儿园里排队听口令打饭》,总结运动、规律以及运用客观规律解决问题的效果。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授、分组讨论案例、情境表演、评价总结等环节达到了明知识、悟哲理、方法指导实际行动的目的,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篇四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我准备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能力等。

情感目标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

(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第四、说教法、学法

上一篇:唯美心情语录摘录下一篇:成功人士的特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