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4-06-28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共15篇)

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一

摘 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然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农机工业水平、农业经营规模以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情况等因素对其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所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详细的研究并制定妥善的处理对策,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本文便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策略和趋势.

2.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二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1.1 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我国农业的思想相对较为落后,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认识不足,对于现代化设备的接受能力较差,同时,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购买能力不足。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市场情况来看,鱼目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多会选择价位较低的产品,但这些机械质量不过关,在使用中常会出现各类问题,导致利益损失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业机械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小型自用为主,大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严重短缺,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迟迟无法提高,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与售后服务也跟不上,使得农民对此认识不足,影响了我国农机推广的发展进程。

1.2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机械化的出现使农民从繁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走向城市,走向其他工作,促进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农机化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面对日益变化的大环境,农业机械发展势在必行。在发展中必须要明确机械长期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树立“服务农民、发展经济”的理念,对于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及时治理,促进机械水平的提高。以期更好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提升,国民综合实力提高,农机设备的投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对农机设备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机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2.1 节能型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快速发展

节能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其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也必须朝着节能型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要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提高农业机械的性能,根据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降低污染,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也就是说要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来促进农业机械化技能的提高,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2.2 环境日益好转

由于国际化的重视,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级政府都从自身出发,加大了农机开发与监察工作,在农机购买、农机使用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制度的出台,技术的提高大大改善了我国农机市场环境,增强了农民对农机使用的信心,激发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加速了农机设备的发展进程。

2.3 技术水平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粮食的优质化高产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对于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械要求也会逐渐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要迅速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3 农业机械化的设计方向

3.1 选择性能较好的发动机燃料

作为农业机械最主要的构成,内燃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柴油与汽油是内燃机最主要的燃料,但这类燃料燃烧污染严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未来农业机械的设计上,必须要考虑到环保的问题,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降低能耗,减少废气的排放,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避免温室效应。

3.2 增强易拆卸设计

农忙季节,农业机械必然会超负荷工作,但很多农业机械很难修理,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零件,对农民来说修复难度实在太大,因此在进行最初的设计时设计师要不断完善设计质量,使其可以便于拆卸,方便使用,降低材料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环保的目标。

3.3 提高可回收性

“可回收”就是环保的另一种说法,这就要求农业机械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初期就要考虑选用可回收的材料进行回收,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在产品淘汰后零部件仍然可以二次使用,进而节约成本,减少浪费,降低能源损耗,达到环保的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业当前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看到,要想实现农业机械环保的目标,就必须要不断完善设计质量,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意识,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才能更好的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保证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农业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经济水平,而农业经济水平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推进农业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3.我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三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机农业的概念,从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区别与联系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分析和比较,并阐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介绍了我国有机农业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 有机农业概述

1.1 有机农业的概念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按照严格的生产标准,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 、农药、生长调节剂 、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或农业生产方式 。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这些技术包括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作体系,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豆科植物、绿肥和有机废物作为其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 ;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是其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主要手段;提高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协调作物生产和畜牧业的平衡以及保持生产体系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是其主要目的。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有机转换过程[1]。

1.2 有机农业与其他农业的关系

1.2.1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

传统农业主要是相对于“原始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而言的概念。系指沿用长期以来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为主要技术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小面积经营为特征,不使用任何合成的农用化学品,用有机肥、肥培肥土壤,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或使用一些土农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传统农业是外界物质投入低,有高度持续性的农业类型。

有机农业确实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并非等同。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见表2-1)。有机农业的特点是反对使用农用化学品,但决不是反对科学,相反对现代农业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他所追求的是既要使农业生产顺应自然,不污染环境,保持土壤的长期肥力,又要生产出充足的高营养品质的食品。因此解决了非化学手段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等难题,发展有机农业就不会产生低产低效和导致饥荒。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而有机农业的发展正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3] 。

1.2.2 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关系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代表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生产是以有机农业为主,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有机结合。目前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有:设施栽培模式、生态养殖模式、立体种养模式、休闲农业模式、种养加一体化模式以及有机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模式是崇尚绿色、自然消费,专门生产有机农产品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有机农业以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专用有机或生物肥、药为主要特点,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土壤和水也必须没有化肥、农药的残留(其土壤必须三年内不施化肥和化学农药),通过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以绿色安全、高品质为特点,其价格也大大高于一般农产品。但这种有机农业也不同于自然生态农业,虽然不施化肥、农药,但却要施用有机或生物肥药,也广泛

采用设施栽培、各类农业机械设备,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一种类型。

2.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开发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发展,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有机农业在生产中不允许使用化肥和农药,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起到促进作用,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同时,还有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

3.我国有机农业研究现状及趋势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 国正处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良好时机。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来分析,首先我国大部分农民还沿袭传统农业的栽培方式,符合有机生产原则;其次,除少数农业发达地区、粮棉基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之外,大面积的土地土壤退化、污染程度较低,可以低成本转化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其三,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具有开发多种有机产品的潜力;其四,我国仍然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农民很少或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那些地区的农作物,只要对其生产和管理方法进行认证,事实上就是有机产品。

发展有机农业,开发农产品有着巨大的国内外潜在市场,随着城乡人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十分渴望能得到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食品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开发有机农产品和食品正可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有机农产品的开发在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产品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4.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

贸易公司加农场(或农民)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又称“有机订单农业”的模式。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于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模式,但具体的组织形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我国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由农民自发建立了各类地方性的有机农民协会,但由于农民集体自身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很难解决市场问题,因此他们能采取的最佳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也还是与贸易公司相结合型的模式。总之,市场是决定有机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模式都必须将市场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参考文献

[1]何少娟,田 静.有机农业与我国南方农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2):1

[2] 席运官.有机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比较.农村生态环境,1997,13(1):55-58

[3] 杨洪强.有机园艺.北京:国农业出版社,2005:6-10

[4] 杜相革,王慧敏.有机农业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5

[5]SCH IFFERSTE NN J, ODUE O A M. Health-related determinants of organic food consumption in the Nwtherlands[J].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1998, 3:119-133

[6] 雒鹏飞.国内外有机农业生产现状与展望.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21(2):114-115

佳木斯大学科研课题 [L2007-79]

4.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篇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运用利益机制,依托法人主体和中介组织,将农业生产、加工、供应、营销、服务等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1)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历程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随着农业的改革开放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阶段,1985-1992年,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废除传统的统购统销制度,代之以国家“合同”定购制度。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农业经营体制的第二次改革,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标志着农业进入了整体创新的新阶段。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分散、小规模和一家一户经营不经济的问题,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产供销脱节的现象,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同时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一些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始尝试农业或农业企业与其有着内在联系的工商业或工商企业在经济上、组织上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工农商的综合经营。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潜力巨大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显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潜力巨大。以产品加工增殖为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的数量一般占农产品总量的90%以上,中国只占20-3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中国不到80%;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食物消费总量的80%,中国还不到30%;收获1元钱的农产品,通过储藏、保鲜、加工处理,美国可以再创造3.72元的产值,日本能获得2.20元的收益,而中国却只能得到0.38元。

美国在80年代,最终食品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其中农业比重仅为1.5%;食品综合体的就业人数占美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17%,其中农业的比重仅为3%;农业净产值在食品综合体最终产品价值仅占10%左右。

3)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五种类型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覆盖面还不大。在实践上,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有以下五种发展类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

这是以农副产品贸易或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这种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并且在将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

一些地方农民自行或在政府的引导下兴办了各种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为入社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资金、信息及产中环节各种服务,有的还建立起加工、运销企业,直接组织农民走向市场。由于这种形式具有能人带动的浓厚特色,因而给事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因而带有某种过渡性。

3)中介组织带动型:农产联+企业+农户

这是一种松散协调型发展模式。目前,这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协会,其作用是:沟通生产、加工、市场、科技和管理等信息;协调与上级、县市政府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市场、产品、人才和生产企业四个方面的合作开发。将来有可能以中介组织为依托,在某一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和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并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生产、加工、销售相联结的行业一体化企业集团。

4)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农户

许多地方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组成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主导产业带动具有很大的连带效应,通过振兴某一主导产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

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产业优势,节省交易成本,提高运销效率和经济效率。目前,这种模式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方面有待发育和完善,只能称作松散型或过渡型。但“专业市场”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发展方向就是类似于贸易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发展方式。

4)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

5.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篇五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阐述了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论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现状;发展思路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农业只有加快现代化进程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1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品质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国家要降低农产品进出口关税,取消对国内农业的各种扶持和补贴,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会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波动将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成绩是主要的。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机装备总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发展势头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如: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1-2]。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

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3-4]。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3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变化,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的要求。

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4参考文献

6.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六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在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工程机械提高了项目施工中的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的使用,节约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工程机械产品往往结构复杂,重量上也比较笨重,这就对工程机械装备工艺提供了难度,有的机械设计比较巧妙,装配工艺形式就变得多样化。主要介绍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特点,然后对我国目前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现状做简要分析,最后对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发展趋势详细阐述。

关键词:工程机械;装配工艺;未来发展

工程机械的装配工艺笼统讲就是将生产好的零部件按照图纸要求装配起来,最后形成在工程项目上具有操作功能的机械设备,由于机械设备在项目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工程机械装配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装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所以,装配人员及厂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装配能力,来实现机械设备上对装配工艺的需求。

7.我国煤矿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七

此处讲到的煤矿机械是说专用到开采中的机械, 我们国家的产煤量非常多, 年产量不断的增多, 所以其发展态势对于国家的煤炭领域来讲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虽说如今的发展能力较差, 很多的关键科技还是借助于进口, 此时就使得生产费用增加, 竞争加剧。由于高新科技发展, 此类机械行业也在积极的开展技术革新, 对于新的材料和科技的使用, 会带动机械行业的发展。

1 当前机械发展态势分析

我们国家是一个能源化的国度, 特别是煤炭的储量非常多, 不过其机械能力不是很好。所以, 在如今对于能源需求量较高的背景下, 更要关注这类机械, 提升开采的水平, 确保行业积极发展。通过分析当前的具体状态可知, 我们国家的此类机械较之于西方国家来讲非常晚, 其关键是由于我们国家步入工业化的时间不是很早, 其发展缓慢使得开采科技有失先进性。如今的发展态势可以论述为如下的一些:

1.1 当前领域的发展态势论述

由于改革活动的落实, 此时国家在许多的行业中都和国际有效的对接。我们国家的此类机械在切实的前进, 从最开始引入优秀的科技到不断的消化吸收关键技术, 一直发展到目前的自行研发层次, 这类从单纯的模仿发展至目前的自行探索的变化, 使得国家的煤炭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此类机械的进步和全新的科技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由于经济的高速前进, 此时对于煤炭的需求总数切实的提升, 上世纪末国家决定重点开发晋陕蒙宁地区的煤炭, 此类区域的煤炭的总数在国家的总量中占据百分之五十的比例, 而且非常的使用大面积的开采活动的进行, 由于开发面积的扩张, 对于此类机械的需求量也变多了。不过我们国家的此类设备在特性和稳定性等层次上已经无法合乎开采方面的规定了, 此时就规定机械要切实的革新发展, 在缩短我国煤矿机械设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满足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矿机械的需求。

1.2 煤炭机械如今面对的不利现象

第一, 其自主探索水平较差。我国的煤炭产量较大, 其使用量也很大。所以, 其相关的探索生产也要不断的发展, 为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坚实的根基。不过当前的机械生产的范围虽说在不断的扩张, 但是其竞争水平不是很高, 还是有许多的关键科技要靠着国外的优秀科技来实现。我们国家有着自主产权和关键科技的产品不是很多, 而且对于引入的关键科技还是停留在最初的模仿层次上。未对引入的优秀科技开展细致的探索和研发, 此时就的氛围。同时我们国家的生产科技比对于发达国度来看非常落后, 有着优秀的发展氛围, 假如生产工艺可以显著的提升的话就会没有良好带动机械发展。

第二, 我们国家的此类机械的关键特性指标还不是很先进。比对于一些国外的区域来看, 在相关的机械生产单位对基础零件的探索分析方面, 我们国家只是关注就具体的使用科技, 忽略了相关的元件方面的探索。此时就使得在关键科技的使用上, 我们国家只是单纯的模仿它的外在, 而对它的理论知识都忽略了, 此时就使得一些原件的稳定性较低, 导致设备在稳定性以及使用时间上面对很多的问题, 进而使其无法合乎生产功效的规定。

2 怎样提升机械发展能力

2.1 提升国家对机械的重性

此类机械是大规模的重工业机械, 其发展不能够脱离国家的扶助, 国家要为机械的进步创造一种非常优秀的环境, 从多个层次中对其支持, 将机械里牵扯到关键科技的内容放到国家关键的攻关内容中。积极的分析多项学科间优秀的发展成就, 提升设备的技术性, 确保设备可以积极的发展, 缩减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2.2 加强对煤矿机械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

在煤矿机械发展的具体实施战略中应该加强社会企业和设计研究院以及学校之间的整体联系, 以便于多领域多学科之间有效的为其创新发展进行有效的研究工作。而且要集中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 针对那些来自西方国家的优秀科技不单单要模仿还要积极的探索, 而且要结合对设备的运作状态的具体分析来实现创新, 使用优秀的生产科技来提升部件的制作水平, 同时要学习优秀的设计体系, 进而缩减其研发时间段, 把目前的这种过分的依赖进口的局面打破。

2.3 走煤矿机械创新化的路线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煤炭企业在开采技术和管理上也不断的应用新型一体化设施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把煤矿机械设备列为制造业振兴中的重点之一, 这就需要我国的煤矿机械也必须在设计中不断的解放思想进行创新, 把创新理念应用于对煤矿机械的设计中。因此, 尽快的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自主研发机制的研究, 以达到煤矿机械自动化一体化的全面国产化, 在降低我国煤炭企业机械设施成本的同时使煤矿机械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煤炭企业服务。

3 当前的发展态势分析

3.1 不断的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资源的关键意义在不断的强化, 此时在提升产量的时候也应该强化对设备的完善力度。对于当前来讲, 过去的设备已经无法合乎开采规定了, 此时一体化展示出了优秀的意义。它的创新可以提升操作的能力, 确保资源的开采和输送等都朝着一体化的模式进步, 确保资源开采更为有效。提高煤炭产量, 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煤矿现代化,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煤矿机械设备如何发展, 成为事关煤炭行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

3.2 煤矿机械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该项制造科技开展从之前的制造科技朝着优秀的制造科技的层次进步。智能性的操控体系也是一个全新的科技, 它的优势使得它的使用范围等在扩张, 将智能化运用到机械中也有非常强大的生产力, 所以要将此类优秀科技综合到一起, 以此来确保相关的操控体系可以更为精准化的活动, 确保运作工作更为顺畅, 确保资源得以有效的使用。

3.3 煤矿机械主动预防性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械的稳定运作是确保单位正常活动的基础背景, 对于此类大规模的设备的基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活动。我们国家对于机械的相关检修措施一般都是事后以及定期的, 此类模式在单位当前的生产中表现出非常多的问题, 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 如今可以通过状态监测的模式来断定, 此类预防性的维护科技可以结合设备的运作状态来分析它的运行是不是合理, 假如出现了不正常的状态的话就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对其应对处理, 还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时间。

总体上讲, 最近几年, 由于煤炭单位的开采面积在不断的扩张, 许多大规模的煤矿单位关键的机械都是被西方国家垄断的, 我们国家的该项发展水平还是很落后, 其生产水平较差, 无法合乎生产规定。此类局势要尽快的完善才可以切实的提升总体的竞争水平, 所以此类机械要切实的将许多优秀的科技用到煤炭单位中, 以此来提升机械的活动能力, 带动生产功效的提升, 而且有着非常强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严俊华.我国加入WTO后采煤机械的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 2003:56-57.[1]严俊华.我国加入WTO后采煤机械的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 2003:56-57.

[2]康建安.我国煤矿机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西煤炭, 2005:123-124.[2]康建安.我国煤矿机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西煤炭, 2005:123-124.

8.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与重点 篇八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机化;综述;发展;重点

1.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

1.1從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看,国家具有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支持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实力进—步增强,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在调整和反哺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1.2根据统计数据资料,有关专家对我国总人口进行不同序列长度的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人左右,以2000年为基数,若城市化率保持年均提高1%以上,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2005年为41.8%),相应地乡村人口将在6亿左右。若到2020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保持现在的60%,则到2020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9亿人左右;若2020年农业劳动力占乡村人口比重维持现在的40%左右,则农业劳动力将降至2.5亿人左右,我国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降到30%左右,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降至10%左右;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应达到15000元左右。据此预测,2015年我国第—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降至12%以下,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创造产值应达到10000元左右。

1.3根据“十一五”期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增机减人的发展来看,有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比重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产量、粮食种植面积之间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预计2015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应达到55%左右、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12亿千瓦以上,才能满足农业生产、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需要,才能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和重点

2.1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持提高效益与节约并重,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业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企业改革为动力,以政策法制建设为保障,实施项目带动。通过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2.2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是主攻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保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机械化上实现新的突破。

3.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3.1健全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体系。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支持和保护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3.2加强农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从政府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使政府真正承担起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加强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厂农机试验鉴定体系建设、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农机安全生产监理体系建设,保障农机使用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净化农机市场。

3.3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推广、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增强服务功能,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3.4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战略,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问题。

4.结束语

9.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篇九

摘要: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

要,有必要对农业机械化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此对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广东农业机械化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广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趋势

前言: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农业机械化面临着难得的新机遇。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主要标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的载体, 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桥梁,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 农业机械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手段和先进生产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广东的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实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的重要措施。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了解当今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广东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广东是我国农业创汇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业机械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根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究》的综合评价结果,广东虽然位居第 23,2007年农业机械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已达35.3%,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指数已达57.94%。表明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接近并正向中级阶段迈进,农机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尤其是2004年国家出台农机补贴政策后,更是推动了农机化水平迅猛提高。这是政府扶持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机。今年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广东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5亿元,预计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70万千瓦,农机总动力达到241

5万千瓦,全省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机具超过20万台(套),受益农户10多万户,带动农户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在政府的支持下,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广东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望达60%以上。

虽然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优势未

充分发挥出来,还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要求。尚存以下主要问题:

(一)农机推广工作不到位。在农机推广方面主要有1)推广范围较小,2)推广形式单一,3)推广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不少地方的农机推广工作还仅局限在主要粮食作物的产业服务中,未能普及各种不同的作物,使得农机化的使用不够全面。对农机化的推广,还有不少地方仍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十技术”的方式,主要靠开会、印发材料的传统手段。农机推广人员跟不上发展需要,一些推广人员知识陈旧且缺乏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少推广人员在农机领域中是内行,但在农业生物生产工艺上知识缺乏;多数推广人员引导产业化组织经营和生产协作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不足,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农机推广网络不健全,影响了农机引进、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工作。

(二)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弱。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对农机具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购买力弱。对于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价格为 5~10 万元 /台,小型的价格为 0.3~1 万元 /台,一次性投资大。虽然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仍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也制约了基层农机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不能掌握农机的使用。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买得起农机,却用不好农机。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

(四)农机门类品种存在缺陷。不少地方的农机种类较单一,仅仅局限某一类的农业机械。比如,收获机械化是水平较低需求最大的一类;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五)农机市场秩序和安全监管问题严重。目前,广东省仍未颁布农

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由于农机执法机制、法规不健全,农机部门没有单独执法权和处罚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没能严肃处理,工作处于被动,使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二、广东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根据国外多年经验,及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情况。广东农业机械化将

会朝着两个主要方向发展。第一,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第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目前,大部分农机都采用传感器技术。例如,收获机上使用谷物流动传感器

可快速地测出收割机每秒收获的谷物质量;使用谷物湿度传感器可实现对收获谷物和储藏谷物湿度的在线测量和监控;传感器的应用使得人民能够准确监测机器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地进行调整。而能否自然环境下准确检测这些性状和状态的传感器及数据处理技术与装置的研究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芯片得到了普及,使得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可能。如在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上应用电子监控装置,使操作者能随时知道机器的工作状态,并通过故障显示报警系统对某些部分进行调整,保证作业质量。不久的将来,农用机器人的应用会得到普及。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它集中了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农用机器人的使用,将会大大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

虽说目前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但是它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所以必须进一步发挥各镇农机服务站的作用。实践证明,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农民对农机服务的需求在逐步增加。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核心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要提高农机化的水平,要在认识到当今农机化不足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改正不足,和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借助发达的技术以提高自身的自动化、智能化是农机化发展必然的趋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德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效应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广东省贫困地区‘科教兴村’工程研究”课题组.论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的现状及

10.我国司法安防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十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广义上的司法机关包括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和安全局等,通常称之为“公检法司安”五大司法部门。本文中所探讨的“司法安防”系指与广义司法活动相关的安防市场、安防产品及安防技术等。

一、司法安防市场发展现状

我们可以按照司法活动的业务归属来具体探讨和分析司法安防市场的发展现状。

1、公安派出所、刑侦队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辖区内的社会治安、民情社情、治安案件侦查、纠纷调解等工作。为规范其执法行为,保护干警的工作热情,目前,各派出所都安装了警务督察系统,并与分局和市局联网,分局和市局督察部门通过该系统对派出所的执法情况进行远程督察。该系统对“五室一厅”进行全方位监控,重点部位是候问室和询问室,要做到无死角监控,还要有应急求助报警按钮,目的是为了避免嫌疑人自杀、自残和刑讯逼供,同时为依法询问提供有力的佐证。

2、公安看守所

国内看守所的技防设施投入资金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大多数看守所都已经安装了比较完备的安防监控系统。看守所安全防范设施主要以防在押人员逃脱、防暴力伤害为主要目的,它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围墙电网系统、对讲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以及亲属会见系统等。

看守所都设有集中的监控中心,有专门的人员24小时值守,所有的监控报警信息都通过模拟或数字线路连接到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可以集中接警、处警和对全所监控图像集中监控。各系统之间基本上是独立运行的,没有很好的集成和集中管理,是当前看守所安防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3.法院

法院的安防应用主要以法庭为核心建设数字庭审系统。数字庭审系统是专门为法庭审判和法庭安全而设计的一套相对独立的软硬件系统,包括监控摄像头、监听头、数字庭审主机等部分组成,通过多个视音频监控头拍摄和记录多个法庭角色,如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公诉、辩护、原告、被告、证人、法庭全景等等。它具有数字硬盘实时录像录音、光盘刻录、语音激励、画面自动手动切换导

播、网络直播、录像点播、远程举证和质证、在线编辑、文档合成、字母叠加等功能,基本上实现了法庭审判的全过程数字化监控和庭审数字化记录。

有的法庭集成了庭审所用到的法律法规条文、司法解释等文档信息以便于主审法官在线检索查阅,还有的集成了现场灯光、音响、空调等的控制。形成了一套综合法庭信息化智能管理和控制系统。此外,有些法庭还配置了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法庭的人员进行金属探测检查,防止不法分子携带暴力工具进入法庭。造成人身伤害,干扰法庭的正常审判活动。

4.检察院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案件的庭审方式作了重大的改革,由过去传统的纠问式改为控辩式,视听资料被列为新的法定证据之一,强化了审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公诉人控诉的举证责任。因此检察系统正大力推广并建设应用数字审讯系统,对检察人员办案审讯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

数字审讯系统和数字庭审系统类似,都是以数字视音频记录和刻录为主要技术应用,并辅助案件信息登记管理、电子询问笔录、真迹签名、文字信息交流等技术应用,通过内部网络实现院领导对审讯现场的远程监控、监督和工作指导,加强对审讯工作的督导,提高询问工作质量和成效。

5.监狱

监狱在技防设施资金投入上比较紧张,除了部分重点打造的模范监狱、数字监狱之外,不少监狱的安防系统配置还比较落后,防范覆盖面也不足。监狱安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逃脱和暴力伤害,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围墙电网系统、对讲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以及亲属会见系统等组成,各系统是独立运行的,个别实现了报

警与视频的联动,大部分缺少对整个安防系统的集中管理和集成应用。

二、司法安防市场需求特点

司法安防是为司法活动而服务的,是为保障各项司法活动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预防性和处置性的技术措施,因此司法安防的需求来源于司法活动。下面我们从各项司法活动来进一步分析司法安防的需求特点。我们可以将司法活动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侦查、审讯(询问)、看押、审判、执行。

1.侦查活动的安防需求特点

在案件的侦查活动中。两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是查找案件的线索和收(搜)集相关证据,在这两项工作中,安防技术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案件发生地以及相关当事人活动范围的不确定性,导致侦查活动地理范围的不确定,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侦查部门通常借助于安防系统来查找线索和搜集证据,如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小区内的监控系统、银行网点的监控系统、宾馆网吧以及娱乐场所的监控系统、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监控系统等,各类监控系统为案件侦查所起到的辅助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有相当多的刑事案件都是通过一段关键的监控录像而获取线索的。侦查活动对安防系统的需求主要是对监控录像的查询、调阅和下载、剪辑备份,要查得快、查得到、看得清。由于这些监控信息分布在不同业主的不同监控系统中,很难做统一的要求。

2.审讯(询问)活动的安防需求特点

审讯(询问)活动是侦查活动的一个环节,由于其场所固定,且都在司法机关内部(如公安机关、看守所、检察院、监狱等),完全可以单独为此建设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司法安防中的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来自于对审讯(询问)活动的全程监控。

审讯活动对安防系统的需求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审讯过程的全程监控——包括全过程的录像录音,监控对象包括审讯环境、被询问人和询问人,作为案件证据保存,需要将全过程录像录音和案件信息、嫌疑人信息、审讯活动、审讯记录相关联,形成完整的多媒体审讯案卷;二是在审讯和询问过程中发生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如发生被审讯人员企图脱逃、攻击审讯人员、自杀自残、审讯人员刑讯逼供等行为时能够即时告警并启动相应的处置预案

3.看押活动的安防需求特点

看押活动是在侦查阶段和侦查结束到案件审判阶段之间对嫌疑人临时性关押的活动,主要包括公安派机关的候问室、拘留所、看守所等场所,其安防监控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防止嫌犯脱逃;二是保护嫌犯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三是利于侦查,防止串供。妨碍司法公正等行为的发生;四是防止嫌犯对看钾人员造成伤害,保证看押人员的人身安全。它要求对关押室、会见室及其周边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监听,并具备越界报警、应急求助报警、异常行为报警、双向语音对讲、出入口身份识别和报警、应急广播、紧急闭锁等功能。此外,拘留所和看守所还要设置专门的内部110监控指挥中心,对重点部位和场所实时监控、对会见谈话场景和内容实时监控监听,接收各类告警信息并进行警力调度和处置等。

4.审判活动的安防需求特点

审判活动是在法庭上进行的,由法官和控辩双方参与的对案件进行质证、审理、裁决和宣判的重要的司法活动,需要对审判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监控对象和范围包括法庭全景、法庭环境、控辩双方、主审法官、书记员等。监控内容包括图像、声音和温度等,要求通过画中画功能形成全景、全方位、多视角、多目标的监控和录像,还要和案件信息、文字记录信息等相关联,形成完整的多媒体案件审判记录。有些地方法院还要求将各法庭的监控系统进行联网,法院和政法委领导可以远程巡视案件的庭审情况,对案件审理活动进行远程指导等。

5.执行活动的安防需求特点

此处所指执行活动主要是针对刑事犯罪的刑法执行,包括监狱、管教所和看守所、戒毒所。监狱/看守所是惩治和教育成年人犯罪的场所平构,管教所是惩治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的场所和机构。因此,这些执行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惩治,对犯罪行为依法惩治,起到对犯罪的威慑和惩戒作用;二是教育改造,通过劳动和学习,将犯罪分子改造成有益于社会的人。

监狱和看守所的职能有些类似,但也有些不同,类似的方面都是关押行为,有些看守所也承担刑事拘留、拘役和2年以内有期徒刑的执行。根本不同的方面包括被关押者法律身份不同、关押目的不同,一个是被限制人身自由,一个是被剥夺人身自由。

由此带来的对于安防系统的需求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部分包括防逃脱、保护被关押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看押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同的部分包括除了关押室(监舍)、审讯室和周界外,还有教学、劳动、娱乐、就餐、心理辅导、就医、家属会见等场所需要监控。

三、司法安防市场发展趋势

近年来,发生在看守所、派出所的被羁押人员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经网络和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一方面反映了个别执法机关和个别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自身的法制观念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监督机制的缺失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基于以上分析。今后司法领域的安防建设和系统改造将会继续投入,在技术上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在市场上将会有快速的增长,预计其市场规模将会占到整个安防市场的5%~10%。展望司法机关安防应用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派出所、看守所的羁押讯问场所,要对嫌疑人的进入到释放或移交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连续监控和录像录音,一旦发生非正常事故,都可以通过录像资料进行核查,可以与司法机关举证倒置责任关联,若不能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录像,将无法推卸其应付的责任。另一方面,有完整的、连续的音视频记录作为依据的询问笔录,这将使口供更具法律效力,嫌疑人在法庭上以遭受刑讯逼供、威胁为借口再翻供将不被法官所接受。其次,在监狱的安全管理上,将强化对进出监狱人员核查和甄别的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技术措施对人员身份进行甄别。

再次,在法庭审判上,对审判全过程包括各方论辩、行为进行全方位同步录像录音,对与案件相关的所有材料和证据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形成从案件侦查、移交、起诉到审判的全过程多媒体案件卷宗,供检查机关调阅,方便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破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真正发挥检察院的监督职能。新的司法体制改革将检察院原有的一部分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分离出来,专司司法监督职责,这将更有助于庭审系统的推广和应用。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真正的司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将极大地缩短办案过程,更好地保障人权,减少人为因素,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预计未来将建设涵盖侦查、羁押、移文、起诉、审判、执行和司法检察

监督等所有司法活动和司法工作的网上司法综合业务平台,所有司法活动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这一网上司法综合业务平台可能会包含如下具体的应用:

网上业务交接和工作协同: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司法局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网上办公,部门和司法工作之间的衔接全部在网上完成,通过电子图章、数字签名等方式对网上公文进行确认,无需通过传统的公文、函件等方式进行工作文接。网上提审和询问:通过该平台对在押嫌疑人的提审询问将改为网络方式,询问人和被询问人无需正面接触,询问笔录经被询问人网上复核后,加盖电子指纹确认,全部询问过程将自动录音录像,自动生成数字询问记录档案。该档案具备不可更改性。

网络法庭和网上审判:通过平台的网上法庭进行案件审理工作,法官、陪审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公诉人、辩护律师、证人等都可以在网上通过网络视音频媒体传输技术进行询问、质证和答辩,证言证物、书面文档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提交,法官、合议庭成员、控辩双方当事人和辩护律师直接在网上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核验证,法庭申判所有的视音频将会被白动记录,形成完整的多媒体庭审记录。

网上在线监督:检查机关、人民监督员也可以在网上对法院的审判过程进行监督,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核。对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件,可对公众和媒体开放,进行网上旁听。

四、结语

借助于新一轮司法体制的改革,我国司法安防市场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司法安防应用市场将会向综合性的网络信息化方向大步迈进。与此同时,网络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将为司法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从而推动我国法制建设和各项司法活动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1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十一

一、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1)技术“漏洞”层出不穷

除了“外敌”入侵外国品牌独占鳌头,我国机械制造业本身问题也不容小觑。为响应国家号召振兴民族产业的口号,国家花大力度扶植了一些重点企业。家电行业中的海尔、海信等就是其中的典型。虽说是国产品牌,然而说到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却大多依靠外援。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在技术方面存在巨大的“黑洞”,其典型表现辨识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最近几年,我国几乎每年都花上万亿资金用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另外在各地日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里,有57%的技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从整个制造业设备大多是国外产品这一点就充分显示出我国整个工业基础的薄弱。机械制造业是工业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是一个民族的脊柱,如果不把腰杆挺直了,中华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机械制造业整体发展滞后

发动机被称为机器的“心脏”,因此可以看出它在机械制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对于现在我国正大力倡导发展的汽车产业而言。我国的汽车产业有数十年的发展,却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发动机品牌。这一点很多汽车行业的业内人士都伤感不已。扪心自问为何大量资金投入却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有人认为购入车型并不意味着转让了技术,有些重要环节还要深入的学习,还需要国外技术人员的指点迷津。然而很多企业只是单纯的追求形式上的合资与引进,仅凭仿制和消化吸收只会误导机械制造业步入歧途。除此之外,引进技术时技术堡垒也是巨大障碍。现在知识产权已经俨然成为发达国家欺凌发展中国的公开武器。

(3)过分节约反而助长了低效率

由于机械制造业的机器设备是互通的,精雕细着出坦克也不足为奇。中国人普遍的物尽其用的思想,加之勤俭持家的意识,由最初的主干产品的生产到辅助性的夹具、刀具的生产,最终使企业成为无所不能的大杂铺。这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通病,企业运转表面看上去一切顺利,实际上计算一下产出价值与辅助性人员所占比重就会有惊人的发现。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个企业就是浪费资源。如何精简企业,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是我国机械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未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人才培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破产业发展和升级中的技术“瓶颈,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这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大量培养高素质高科技人才、熟悉国内外市场、兼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与能力的人才、以及大量精通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技术型专门人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企业。企业要建立自主研发和鼓励创新的制度,增强政策的激励作用,自上而下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促进机制;在充分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增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旨在提高技术研发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与直接投资,加强科研方面对外合作的能力。

(二)信息化社会趋势增强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信息化与高科技日益成为制约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对制造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现代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和精加工企业,技术和信息的投入量决定了其产品的生产成本。传统的制造业正在从其他行业中学习先进的元素,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新型发展道路,将机械制造业发展成为一种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将企业与生产活动相关的全部信息收集起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懂技术、会管理,更要培养知行情的高素质人才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关键。

(三)灵敏化,智能化,环保化趋势

在新时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用户体验多种多样,机械制造业不但要灵活多变地应对用户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还要及时准确地满足用户对产品时效性的需求,这样的市场需求引导着机械制造业朝着灵敏化方向发展。市场环境无法预知并且持续变化,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要求,关系到制造业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如今智能制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武器。再者,在国民经济各门类中,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影响范围甚广,加上占地面积大、资源消耗量巨大,因而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影响深远。所以,环保、绿色的方向也是制造业必然的发展趋势。最好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我国机械制造业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结语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领域跟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传统机械加工方式仍占主导位置,亟需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总的来说,我国在制造系统与技术的研究方面,尚处在学习阶段,创新能力不强,但在具体的技术研究中,创新思想还是不少的。准确把握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缩短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水平的差距,逐渐走在世界的前列,引领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是我国机械制造业不断奋斗的目标。

12.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十二

1 国内甜菜机械化生产现状

1.1 甜菜播种机

甜菜对土壤要求较严格, 尤其对除草剂反应敏感。甜菜种子较小, 萌发时吸收水分较多, 拱土能力比较弱, 出土深度浅。一般坚持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深松、耙、耢及伏秋起垄。甜菜是深根系作物, 要求土壤深厚、疏松、透气和透水性良好, 水肥供应适宜, 杂草少。在甜菜播种机械方面,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制的2BFD-213IC、2BP-2、2BP-8型播种机可一次完成施肥、开沟、播种、覆土及镇压等工序, 从而大大提高了作业速度, 降低了作业强度。

1.2 甜菜育苗移栽机

育苗移栽甜菜可比直播甜菜延长生长期30~40d, 可减轻苗期病虫害发生, 提高甜菜产量1~2倍, 提高块根含糖0.7°~1.5°。进口的甜菜育苗移栽机械以日本产的CT-4S型和BTP-4型甜菜移栽机为代表。国内甜菜移栽主要采用人工移栽方法, 2000年后, 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研发了适合我国甜菜种植的育苗移栽机。新疆农科院农机化研究所研制了2ZT-2型移栽机, 该移栽机由移栽机构和施肥机构等组成。移栽机构主要由旋转苗台、横向输送带、立式输送带、移栽盘、靴式开沟器、镇压轮和驱动轮组成。工作时移栽机的行走轮将动力传给送苗装置和栽植部件。机具前进, 开沟器在待栽地上开出栽植沟, 用抓苗器或手工将苗箱内纸筒甜菜苗取出依次铺放在横向输送带上, 运动着的横向输送带把苗送到立式输送带之间, 由其夹持并向下输送, 再由栽植盘夹住纸筒一端, 转动后落入开好的沟中, 镇压轮覆土并压实, 完成移栽作业。除此之外, 代表机型还有TYM-5型甜菜育苗墩土机, 2ZT-2型、2ZTK-2型甜菜育苗移栽机;黑龙江北大荒众荣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HBT-20、HB-SS20 (带监控系统) 两垄移栽机和HB-SS40 (带监控系统) 四垄移栽机等。

1.3 甜菜收获机械

收获作业是甜菜生产的重要环节, 甜菜收获机也是甜菜生产机械中应重点突破解决的。同其它根茎类作物收获一样, 甜菜收获也分为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

法国、美国、英国及捷克等国家普遍采用联合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工艺即收获中由1台机具完成切缨、挖掘、捡拾及清理装载等全部工序, 具有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少和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其代表机型有白俄罗斯戈梅利“巴里西耶”牌KCH-6-3型甜菜全自动收获机。该机可一次完成甜菜除叶、去青头、挖掘、清理及装车等作业。美国尔斯惠公司生产的4600型甜菜收获机有自己的清土系统, 它的特点是把甜菜切削得非常干净, 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促进秋收顺利进行, 效率高 (收获效率2.8hm2/h) 、土杂少、尾根长, 对甜菜损伤少;设备坚固耐用、维修成本低、维护方便且性价比高;收获速度快, 一天功效可抵500个劳动力。德国荷马公司Terra Dos甜菜收获机可在车轮前一次性完成去菜叶、削菜头及拔菜根等工序, 省时又不破坏田地, 同时还能用其打碎装置击碎甜菜叶, 并把打碎的菜叶拨撒在田间或者直接将菜叶抛到平行驾驶的挂车中。除此之外, 捷克罗派 (ROPA) 甜菜收获机、韩国东洋农机公司TBH-1型甜菜收获机、德国格力莫Matron620型自走式甜菜收获机、法国Agrifac ZA215型甜菜收获机、莫罗 (MORE AU) 公司AT64型甜菜收获机、德国克雷恩公司SF10型甜菜收获机以及荷兰瑞克姆RBM300型甜菜收获机等, 都是高效、可靠的甜菜联合收获机械。

我国甜菜机械化收获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多为分段收获设备, 联合收获机是后期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我国部分科研单位才开展甜菜收获机械的研制, 其中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先后研制出了4TQ-2型切缨机、4TW-312型圆盘式挖掘集条机及4TW-3 (2) B型挖掘机。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4TWZ-4型甜菜收获机是用于甜菜分段收获配套机具之一, 主要用于挖掘收获经切缨机切削清理过叶缨的甜菜。该机既可用于甜菜两段式收获工艺, 一次完成甜菜挖掘、捡拾、清理输送和装车的联合作业;也可用于甜菜三段式收获工艺, 将挖掘出的甜菜块根初步清理后集成堆堆放, 以便于人工进行辅助清理。

黑龙江省畜牧机械研究所研制的4TSL-2型甜菜收获机, 可实现挖掘、清理、装箱, 既可用于甜菜两段式收获, 也可用于三段式收获, 是较为方便的实用型收获机械。

黑龙江北大荒众荣农机有限公司研制的4T-1A型、4TS-2型甜菜收获机可实现挖掘、清理分离、收集一次完成。

2 我国甜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甜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相对较少, 尤其是在甜菜联合收获机械方面。今后, 我国应坚持自主研制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相结合的方针,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中心, 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甜菜收获机械装备的技术创新能力。当前, 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已逐步融合现代微电子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 使农业机械向智能化、高效率和大型化方向发展。田间自动导航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研究成果已开始应用装备到拖拉机与自走式农业机械上, 正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改善操作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自动化程度提高, 作业速度加快, 复式作业机具和专业化生产机具协调发展, 为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作业成本创造了条件, 也为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了空间。

13.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十三

【内容提要】房地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房地产业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一个具有很高成长性的行业。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地方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于房地产行业,因此,在各个方面都对房地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于是形成了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

【关键词】房地产 房价 政策发展

房地产市场可以理解为从事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典当等交易的活动场所以及一切交易途径和形式。与一般市场相同,房地产市场也是由参与房地产交易的当事者、房地产商品、交易组织机构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反映着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种种现象,决定并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趋势。另外,房地产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市场的一般规律性,如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的制约。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品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独特规律,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具有一系列区别于一般市场的基本特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在这种大的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然而,经过几年盲目的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的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

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的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

2、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的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的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的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

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的想法,也有地方政府的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

3、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到2011年随着国家调控的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2011年房地产市场相比2010年下降了14.8%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的主观意愿,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46.6%,规模是非常巨大的,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也直接促使了房地产的火热。另外,国家高等教育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他们最终绝大多数也会落户城市,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购房群体。再就是投资性住房,很多人在有了一定充裕资金后就开始考虑资产的增值问题,而随着人民币的不断贬值,通货膨胀的持续,国内实体经济以及股市的低迷,房地产市场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这也是促使房价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综合以上三方面,再加上保障房项目的延迟,目前国内市场对房地产的刚兴需求依然强烈。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来看,房地产市场都曾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也有很多因为房地产而失足的例子,像是日本持续十年的经济衰退,根源就是房地产泡沫,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是由美国的房地产企业和银行引发,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升级具有可观的空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将处于总量增长型发展时期。

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这就加大了对住房的需求,刺激房地产市场活跃。目前城镇居民住房不均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中下等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应加快住房结构调整,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力度,加快住宅发展,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亟待规范,但是我们有理由给它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并最终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军,王忠伟.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森林工程.2009(04)

[2]吴天全,史宏军.房地产测绘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3]侯伟.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J].品牌(理论月刊).2010(07)

14.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现状

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郊4种类型。牧区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西和黄河以北,区内适宜发展牛、马、羊、骆驼、牦牛等牲畜。牧区畜牧业主要采取放牧方式,以经营畜牧业取得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主要是从属于种植业并带有副业性质的舍饲畜牧业,以饲养猪和家禽为主,而黄牛、水牛、马、驴、骡等畜种则主要供役用,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半农半牧区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农区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是农业与牧业交替发展地区,兼有纯牧区放牧与农区舍饲的特点,以牛、马、羊饲养为主,是肉、乳、细毛的重要生产基地。城郊畜牧业分布于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

化出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以饲养猪、鸡、奶牛等畜禽为主,有奶牛饲养场、大型机械化养猪和养鸡场等,为城市和工矿区直接提供肉、蛋、乳等畜产品,代表我国养殖业较高发展水平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畜牧业。近20 a来,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畜禽产品的区域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形成了优势养殖产业带。根据2005年我国肉类工业发展情况报告,从肉类产业区域经济看,已逐步形成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向南北两翼扩散的生猪生产带;以中原和东北为主的肉牛生产带;以西北牧区和中原及西南为主的肉羊生产带;以东部省份为主的禽肉和以中原省份为主的禽蛋生产带;以

2我国畜牧业存在问题

2.1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畜禽品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肉、蛋类发展迅速,奶、毛类滞后,牛、羊肉生产落后。整体缺乏优质高效品种。中原地区畜牧业发达,而东北、西北相对落后。我国肉牛存栏量近5 a来一直徘徊在世界存栏量的9%左右,增加缓慢,良种率为40%,多数地区仍饲养生产性能低下的当地品种,优秀黄牛品种推广辐射面积小,品种改良程度低。我国肉牛胴体重仅147.1 ks/头,低于世界水平的204.6 kg/头,远远低于日本的400.8 ks/头。2005年我国肉羊良种率70%,奶牛存栏突破1 000万头,但良种荷斯坦奶牛比重不足1/3。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经过较快发展,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场和小规模个体养殖并存的格局,但小规模养殖仍占主体。

2.2产业化经营困难

产品深加工滞后于市场的需求,肉类加工占产量的15%,蛋类用于加工及制药的不足10%。2005年我国拥有年屠宰生猪20万头企业44家,年加工肉制品1万t以上的企业30家,年屠宰肉牛万头以上企业13家,年屠宰肉羊10万只以上企业3家,日处理50t鲜奶以上乳品加工企业200多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企业存在设备和工艺老化,质量管理水平较差,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产品加工成本较高,企业效益普遍不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每生产1 kg奶粉,我国需要原料奶7.0—7.5 kg,而国外平均仅需要5.5—6.0 kg。

2.3畜产品控制及质量监测系统薄弱

小规模养殖缺乏疫病防治体系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造成疫病防治、控制困难和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小规模分散养殖与动物疫病防治的矛盾日益突出。兽医工作薄弱、疫情严重、畜禽疾病多、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而限制了出口及内销。兽医行政事业单位动物疫情测报系统、动物疫病预防系统、紧急动物疫情快速反应系统和兽药监察系统功能不健全。畜牧业科研推广体系体制落后。我国政府虽已制定了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但在畜禽养殖环节、畜禽产品加工环节和储存运输等环节都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致使部分不符合卫生质量安全的畜禽产品流向市场,为害消费者健康。

2.4畜牧业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依然存在规模养殖在带来饲养畜禽技术水平提高以及畜产品总量和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畜禽粪尿相对集中和处理难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废物处理系统和环境保护措施,大量粪便未经处理就露天堆放或排入河__道,造成土壤、水资源和空气污染,而危害人类健康。

我国畜牧业要克服“双重制约”,破解“双重挑战”,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

我国畜牧业要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形成整个产业链有分有合的组织化。

(1)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

市场供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仅有宏观调控是不够的,也需要有微观调控。现代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经营机制弹性灵活,既有刹车,也有油门,产量能升能降,能够动态地进行产销平衡。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使畜产品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

要将小型规模化农户扶植培育成有地、有房、有畜的富农,培育成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畜牧微观主体,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与中坚。成为富农后,它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鸡猪牛羊可以在自家的林地、草地、荒地里生态化放牧饲养。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基本不用花钱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发展农牧业的交易成本。通过强化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使农户由贫农变成富农,让他们的后代有家业可以继承。让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型农牧业对农村青年一代有吸引力。既防止农民出现断层,也避免农村种养产业弱化萎缩,起到“把根留住”的作用。

(2)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

为实现畜牧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是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做农户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没有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就失掉了支撑和保障,无法发展壮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应该是廉价的、低门槛的,是为农户量身订做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与广大农户紧密结合。当前,除了需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业外,尤其要加强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服务业的构建。

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需要社会成员以服务体系的角色介入其中,来提供专业支撑。需要打破城乡工农之间的封闭状态,采取开放的方式,修桥铺路搭建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介入。向三农注入人财物等物质要素,注入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第一要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引诱城市及社会资本涌入三农,与农户结合建立合作社。第二要靠投入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赤手空拳打天下,要把屠宰场等加工厂资源、城市中的农贸市场等政府掌控的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使农工商能够一体化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3)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协调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合作社对接,设计接口、搭建平台。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15.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十五

关键词:逆向物流,农业机械拆解,标准规范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年的稳定较快增长, 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水平, 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科学转变。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 农业机械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 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农业机械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逐渐缩短。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 增加购买几率, 农业机械制造商和销售商在产品销售中普遍采用相对宽松而灵活的销售策略, 使得其物流供应链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看到, 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而随着全球性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显现, 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等开始成为农业机械行业逐渐关注的热点方向, 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问题也因此受到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仍处于初始萌芽发展阶段, 相对其农业机械正向物流其行业发育程度较为弱小, 废旧农业机械再利用率、回收率、环保水平都比较低, 行业竞争比较混乱无序, 各级政府对回收废旧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对零散的政策来规范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但总的看来我国在构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方面, 仍较为落后。论文在详细阐述了农业机械和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 在认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如何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系统, 提高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 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

1.1 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发展壮大, 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流通市场也以年均10% 的速度态势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 年, 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 万kw, 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74.5 万台和136.9 万部, 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87.4 万台和219.1 万部, 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289.9 万台;发展到2013 年, 对应的数据是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06.8 万kw, 我国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527.0 万台和826.6万部, 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752.3 万台和3049.2 万部, 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1259.4 万台[1]。农业部的相关数据表明, 2014 年全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10.76 亿kw, 同比增长3.57%。虽总动力增幅有限, 但是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达572.3 万台、894.1 万部, 同比增长率都在8% 以上, 保有量增长率高于总动力增长率一倍有余, 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仍然明显表现为配套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特点。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 我国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08 年7 月中国农业部 (农业部第1062 号公告) 颁布并实施了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2], 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对农业机械的分类及统计, 提供了行业管理可参照、具备更高透明度的依据。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10a连增的成绩, 但也应清醒看到, 整个行业供应链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 农业机械制造和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报废农业机械并未充分融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 废弃和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业并未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 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最早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逆向流”、“逆向渠道”这样的定义。美国的Stock (1992) 首先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 将逆向物流概括为:这是一种集合了产品回收、物料再循环、回收再利用报废产品、维修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Carter (1998) 结合循环经济理论, 给出逆向物流的进一步定义:是物品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反向流动, 企业在这一流动过程中为了获得环境保护上的优势, 对其中再循环利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3]。

相对而言, 我国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 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逆向物流的权威定义:逆向物流也称反向物流, 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4]。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通常回收物流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定义为: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 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相比2001 年的《物流术语》, 新版物流基础术语明确了物品是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对于农业机械行业而言, 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废弃物物流, 报废的农业机械虽然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适用价值的物品, 但仍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逆向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同时也是人口大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范围内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8%, 后备资源储存严重匮乏。由于大量资源的粗放型使用, 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 因此节约资源, 实现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制造业是高能耗产业, 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 逆向物流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开展为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架设了桥梁, 节省了社会资源。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也是行业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 实现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对报废的农业机械进行重新拆解, 将可在循环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 可再使用的零部件翻新, 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缓解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成本压力, 提高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 树立环保意识, 提升企业形象也是必要和关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给予重视, 把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工作做好, 体现了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 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 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2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瓶颈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 力争通过政府先行资金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整合等措施来发挥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业的规模效益, 推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效率低、小而散、竞争无序等特点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 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2.2.1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的制约

我国目前除拖拉机规定不得使用超过9a外, 没有规定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期限。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将现有的农业机械共分14 个大类, 57 个小类和276 个品目, 拖拉机保有量只占到农业机械保有总量的30% 左右。对于数量巨大的配套农业机械而言, 只有新疆、江苏等少数省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非强制性的农业机械报废标准。行业规范的兼容性不足, 市场、技术标准的缺失, 成为制约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2.2 行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的制约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矿山”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工程, 从技术创新、环保达标、管理规范、产业集约、辐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推动城市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工作, 从而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农村, 尤其是针对每年数百万台 (部) 的报废农业机械, 相关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如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先导, 金融、土地、招商等综合配套措施并进, 带动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发展, 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意义, 同时对制造企业等微观方面也具有正向作用。

2.2.3 农业机械行业重视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把重心放在正向物流上, 而在逆向物流方面, 企业还没有充分的投入热情, 部分甚至是直接在正向物流的运输基础上开展逆向物流的运输。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回收物流企业拆解设施设备条件差, 工艺粗放落后, 材料回收再利用率极低, 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促进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参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 针对整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 尽快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 支持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 构建集回收点、检测中心、选址、和回收数量监控一体化的农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3.2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打造逆向物流云平台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回收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 单一企业信息既可能无法满足实时的信息需求, 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建立起企业间大数据共享的云平台, 使行业内的交流便利, 信息传达及时, 同时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与劳动力, 实现共赢的目的。

3.3 优化管理运营模式,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 引进对报废产品的检测和拆解处理所需专业设备, 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 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性培养, 建立起激励、协调机制, 逐步完善企业的集成化管理, 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http://www.stats.gov.cn/.2015-03-18.

[2]NY/T 1640—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S].

[3]Carter.Reverse Logistic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framework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8, 19 (1) :85-103.

[4]GB/T 18354-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

上一篇:医院药房取药流程下一篇:生态高效英语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