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教师梦同行(精选8篇)
1.中国梦与教师梦同行 篇一
中国梦与我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主席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
[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众志成城的“中国梦”。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梦想宣言出自总书记之口。这是总书记的中国梦。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身为天之骄子的我们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我们又敢不敢梦呢?
答案是肯定,我们大学生有什么不敢梦的,我们不仅要勇敢地梦,还要狠狠地梦。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但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块热土之上,我们可以统称为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当看到其他国家的新技术我都感到很是恼火,但是我却为此有一个梦,我梦想着自己会成为一名一流的机械工程设计师,我为祖国的现代化工业建设奉献我自己的力量。这将成为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我前进的动力和毕生的追求。
我的中国梦,我的机械梦。很多人认为不能实现的梦想都是口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时候梦想存在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能否实现,而在于追逐的过程。我的中国梦建立在我们日益繁荣发展的文化之上,以祖国的强大为依托,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为我的中国梦自豪,为我们的祖国骄傲。当梦想照进现实,身处一个能让年轻人实现自我理想的时代,我很幸福!“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170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就执着于这个梦,为民族复兴上下求索。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历史征程上,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也许,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久了,我们可能忘了梦想生长的土壤。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梦想的实现,得益于自己的奋斗,这个时代、我们国家并没有直接为自己做过什么。然而,百余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船,因为有舵而远渡重洋;雏鹰,因为有翅膀而在蓝天自由翱翔;人,因为有梦而铸就生命的辉煌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是的,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梦想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让我们尽情的展翅高翔!
2.中国梦与教师梦同行 篇二
一、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人从古至今崇尚和平、追求和谐。“和”思想一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治国理念和为人处世。如孔子提倡“和为贵”;孟子主张仁政;中国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足以证明和平发展道路凝聚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前,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综合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距离, 要想永远摆脱过去落后挨打的命运, 就得增强自己的实力, 寻找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 使世界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温家宝总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大家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 谁也离不开谁。”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拉近世界人民的距离。但各种安全问题不断增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和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面临的三大挑战
1.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计划经济时期搞平均主义, 人们没有生产积极性, 安于现状一起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人们主体意识觉醒了, 开始追求个人利益。过去政府强调先把蛋糕做大, 如今蛋糕大了, 但怎么分却成了问题。人们不满情绪不断增长, 其中官民矛盾成了人民内部突出矛盾。中国“官本位”思想一直很浓, 官僚主义严重。官员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福利好, 甚至有的官员搞权力寻租贪污腐败, 作风败坏, 损害了党的形象。随着民主法治与互联网的发展, 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曝光官员不良行为、发泄不满, 扰乱了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而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上大部分的财富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有钱的人越有钱, 没钱的人越没钱。社会矛盾不断滋长。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写道:“一个社会的消费者中穷人太多富人太富, 迟早要出问题。”由于早期国家政策多向城市倾斜, 使得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一直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阻碍。“一位西方外交官这样形容他对中国的印象:中国的城市像欧洲, 中国的农村像非洲, 中国是一个国家、两个社会。”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农村人收入、消费和福利上与城市人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社会问题的一方面。
2.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人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还是相对过少。如:“人均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12%和5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为2.19吨、2579立方米和247吨, 人均煤炭资源水平还是远低于世界水平, 而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1/9、1/20;人均金属矿资源很贫乏, 非金属矿资源人均储量水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这些数据和事实足以证明中国是一个人口绝对大国和资源相对贫国。工业化以前, 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差, 经济落后, 但人与自然相对和谐。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 加之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 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近来, 多数城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 我们也不得不反思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否可持续?
3. 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矛盾
历史上,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会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冲突和战争。中国的崛起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反响, 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采取了一些阻碍中国和平发展的手段。美国一直希望用其所谓的“普世价值”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目前, 国内有人迷信西方世界的那套民主, 甚至有人鼓吹依靠大民主反腐败。目前, 世界资源短缺, 而中国的崛起可能引发资源的重新分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使得中国周边环境更加复杂。朝核问题一直是中国和东北亚其他国家最为担忧的问题。近来, 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关于领土、领海等问题的矛盾加深。与此同时, 中国周边地区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这些都是阻碍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和平发展道路三大矛盾的策略
1.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由利益引起的, 应该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来取得利益的平衡。领导人要解放思想, 从过去传统思维方式中走出来, 科学和全面分析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次原因, 才能有效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缓解就业问题;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增加中等收入人口, 对高收入者进行税收调节,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首要任务就是推进人口的城市化, 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扶持, 如减免农业税、加大农村医疗、教育、社保等投入。改善官民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改变官员“四风问题”, 重新树立党在人民中的形象。加强民主政治、充分利用互联网, 发挥人民监督的积极性, 让官员腐败无处藏身。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腐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解决这一矛盾, 不仅仅靠搞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健全机制, 更重要的还要落实到实处并且坚持到底。
2.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保障
解决我国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 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人们在提高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同时要转变人与自然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人与自然应该是两个主体和谐发展的关系;其次要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实现我国从人口和资源大国向人才和资源强国转变;最后,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机制与治理体制来落实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战略, 建设美丽中国。此外, 还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于污染环境、滥用资源等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 做到保护环境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3. 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处是实现中国梦的外部条件
我国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但是, 在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存在的时代, 加之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多变, 要实现和平发展, 必须要加强军队建设, 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维护本国的发展不受外部武力干涉。中国的富国强军之路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国人来说, 不会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是非常愚蠢的。军事力量的竞争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消除的。”中国一直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于“中国威胁论”, 也一直表态永不称霸, 永不搞扩张。但是, 我们不能完全放弃适度和必要的战略竞争。“在国际关系中, 一切非军事力量的运用、一切非战争手段的运用, 都是将国家的军事力量座位后盾。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 军事力量始终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四、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在1985年就指出:“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 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 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在历史新时期, 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会决定中国未来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命运, 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各国的梦就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崛起的奇迹实质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奇迹, 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树立世界先锋模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温家宝.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在世界经济论坛二00九年会上的特别致辞[N].人民日报, 2009年1月29日.
[3]王福军.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9.
[4]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29/c_114538253.htm, 2013.01.29.
[5]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6]周天勇.中国梦与中国道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6:87-90.
[7]周天勇.目前的体制只能使中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N].中国经济时报, 2007年7月3日.
3.中国梦与美国梦 篇三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催生了阶层分化,但和很多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过的历史现象类似,经济和阶层的分化反而促进并强化了中国人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向心力。如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中国梦”——“置身其中,自由得以延续,自尊得以呼吸”,只是,“中国梦”的“气氛”更加凝重,“光明”尚显熹微。
说到“中国梦”,不能不说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实际上,没有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就没有中国梦。这个梦是被动产生的,是压力下产生的,是被外界的变化所激发出来的。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人迅速主宰了世界格局,当其实力扩张到东亚,不可避免地与历史悠久的中国发生了碰撞和冲突。炮声惊醒了中国精英阶层关于“天朝上国”的旧梦。1840年代之后,中国在数次对外战争中落败,内政不修,人民负担沉重而经济产出不足。中国优秀分子奋起图强,历经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一波三折的抉择,彼时,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国力强盛能御外侮、制度道德适乎潮流、人民富足教化昌明的中国。这个梦想也许可以称作是“富国强兵”。
可惜的是,这个梦想的结果与初衷可谓相去甚远。国家积弱,人民积贫,日益把中国的政治推上了一条激进的道路。1911年,中国经历革命,次年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但动荡的局势最终葬送了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的梦想——人们本来期待这个梦想能够带来和平和秩序,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世界格局中更合理的位置。
尽管1920年代和1930年代前期,国民党继续推进国家统一和发展事业,但这个梦想最终被日本侵华的炮声所断送。即便如此,整个民族被动员起来,为谋求自由和独立而支持政府的抗日战争。这场战争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认同。1949年,中共建政并继承了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传统,63年之后,中共的新一任领导人习近平把“中国梦”描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描述背后的确有着长久和真实的历史渊源。
20世纪的“中国梦”主要是聚焦于救国和建国,国家主题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21世纪的“中国梦”,其主题发生变化:对内必须处理好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关系,对外,要更有效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我以为,给每一位国民以结实的实惠以及温煦的暖意,让社会发育强大起来,让每一个人可以有尊严地生活,让每一位公民的权利都得到保障。为了这一切,要遏制权力的恣意冲动,需要实现宪政的框架下的“善治”。這些都应该是“中国梦”的具体表现。
4.个人梦与中国梦论文 篇四
每一个领袖都有他的标志,就像邓小平的“三个代表”一样,随着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一股热潮铺天盖地而来,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不仅仅是验证着这位领导提出的是否切实可行,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思考,一个激起我们对个人梦的思考,激起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是否我们能够实现个人梦,进而实现中国梦,中国在衰败中奋力拼搏,在痛苦中挣扎求存,在屈辱面前依然迈着坚毅的脚步,其实,中国梦不是习近平怎么去研究而提出的,他一直存在,只是在不断完善,终于,到了时机,借着一个伟大的人,提出来了历史的衍生物,那就是:创新兴国,特色兴国。
我想,我还是先说说中国梦吧,我觉得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产物,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中间,我们经历过巅峰时期,同样的我们也经历了最低谷的时候,封闭的统治和经济也让我们停滞不前,那时候我们的梦是自由;文化大革命击退了我们数十年的进展,那时候我们的梦是知识普遍……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用事实诉说着我们大国的实力,以一个暴发户的状态游走在世界,稳稳的前进,不再是一个挨打的国家,不再是一个跟着别人干的国家,这时候我们的梦是小康生活,显然,时代发展的今天,当中国梦被提出的今天,我们的梦将有进一步的变化,我们需要生活的更加健康,更加有保障,这样说是有理由的,很多人,钻了时代和科技的空子,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很多都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医疗、住房、上学……金融危机不仅严重损害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样的也对我们的商品出口产生了影响,但是,中国的共产主义,还有正确的道路,都让我们走在上坡路上,艰难却接近曙光,就那些GDP的数据也足够说明一点什么了,对于中国的经济我很有信心,在13亿的人口大国,中国用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百分之二十二的人,与其他的人口大国相比,我们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的负责,加之我们的努力,假以时日,经济并不会输给其他国家,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是会有一些问题的,客观的说,真是发展的普遍性,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现在也存在的问题,不必为他的存在而过度反思,也不能全然不顾,有了问题就要解决,中国的共产主义为我们带来了大大的好处,如果再加以正确的指导方针,那么我们取得的不仅仅是神州十号的对接成功,那将是以火箭的速度直达我们的中国梦,我们国家东西贫富差距明显,那么是否我们可以将中国梦的理解意义也解释为缩小贫富差距,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一部分是由经济体现的,很多措施的实现也都是靠金钱来实现的,中国梦是,是我们对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高歌。
大同,是古代人超时代的梦想,也是中国梦的精神所在,礼运大同篇中,为我们描述了一种境界,大同境界,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有共通之处,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带来了希望,为一起走向富强带来了成功,是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制度,当然是相对无产阶级说的,大多数都是无产阶级,那么相对的说,就要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显然,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的,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条件,很多人都很向往美国梦,尤其是年轻人,它标志着快节奏的生活,快速发展的美国经济,激励着很多青年人去到那片土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以及优良的环境来获得快捷的成功,可是,是否有一部分人是被金钱腐蚀了大脑,只是沉浸于发财致富,选择性的删去了很多重要的价值,只在意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要知道,美国不是没有穷人,资本主义国家是否真的适合你这个出生在共产主义国家的人呢?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美国那么好的环境,但是,人的价值都是一样的,只要脚踏实地,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未来,中国则分支共产主义开辟一个新的国家,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带我们走过雪灾、火灾、地震、洪涝……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走的那么顺利的,这么好的条件,只等着我们去实现中国梦,然而这一切,都还和我们的个人梦有着密切的联系。李捷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回答说:改革开放后,我们的“中国梦”开辟了新的航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这么近。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追求,提出到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现在距离这个梦想还有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我们一定要殚精竭虑,绝对不能够在改革开放这个路途上退缩、停留,一定要往前走。这以后我们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奋斗,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化而奋斗,要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有质量、更加个性化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另外,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还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来自百度知道“正确看待中国梦与个人梦”)要知道,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单单只是政府的责任,它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光荣责任,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个人梦的存在,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么汇集在一起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相同的,个人梦的实现也离不开中国梦的支撑,没有中国梦的支撑,哪有个人梦的实现,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然而,当13亿人口的智慧与劳动聚集起来的时候,将如滔滔洪水,绽放出惊人的光彩,没有人强迫谁一定要有怀着一份中国梦,一定要去创新兴国,特色兴国,没有人有权利这样要求你,这也不是一种义务,可是没有人是没有梦想在或者的,他的梦想可以是小的如同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可是只要他有这样的信念,那么就是为中国梦的实现出了份力量,一百年,是一个世纪,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活到那么久,但是精神可以替我们延续,生生不息。
我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很多梦想,小时候我想要考上高中,后来我想考上大学,之前的梦想都已经实现了,现在的我想以后有份好工作,也许这对我们的国家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看起来我好像是没有为中国梦做点什么,事实,我奉献了,我的时间,我的青春,我的智力和体力,为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奉献了我自己,也许我以后还有一份工作,可能是老师,那我将培养更多的祖国的花朵,竭尽一生所学,倾囊相授;也许我会成为一名服装打板施……无论怎么样,都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马克思主义思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切从实践出发,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位置,好好奋斗,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小了来说,就是个人梦是砖,中国梦是楼房,我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甘愿去做一块普通的砖,来成就祖国的伟大梦想,那,到时候我的价值将也不是一块普通的砖,是互相的成就,当代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人毕业就等于失业,浑浑噩噩,到底是学生出现了问题还是教育机制出现了瑕疵,升学率和失业率一样升高了,值得大家去思考,这些是否会阻碍祖国的发展,回答是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多人的成功,神州的发射,军事科技的发展,祖国制度的完善都说明中国的机制适合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坚持走的路线,国家在进步,在朝着一个个梦想前进,我们的梦想也不能再埋在海底,用坚持和努力唤醒内心的呼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步的,走向繁荣富强。
5.也谈个人梦与中国梦 篇五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脚步。“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的,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较大的理想,个人梦是较小的理想。无数个较小就会汇聚成较大。离开个人梦去谈中国梦那只是一句空话。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与每个人的梦想的实现密切相关。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又是实现个人梦的基础。只有祖国富强、民族复兴,才有我们个人的幸福生活。同样,每个人的梦想都实现了,“中国梦”还会远吗?追逐中国梦,就是要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个人梦”与“中国梦”要密切结合起来。
十八大,给了每个中国人一个“中国梦”。“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进程中,每个人都享有走向成功、享受幸福、实现个人梦想,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3亿中华儿女人人都应胸怀梦想,而且梦想要切合实际,梦想要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个人乃至国家都要有梦想。没有了梦想前途就会迷茫变得暗淡无光。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每个人都应肩负起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进程中书写出彩人生。既然我们选定目标就要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奋发努力是实现个人梦想的基石。梦想的实现不能靠别人,更不能靠等待,梦想要想转化为现实,必须经过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完成。每天前进一大步,目标离我们就小一步。“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个人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要深刻领会“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小梦”转化“大梦”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须付出,甚至几代人的付出。习总书记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总书记的话传递了强大的正能
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家富强了,民族振兴了,个人的梦想就会呈现异彩。假如国家贫穷、民族衰微,那么再美好的个人梦也是奢侈的。
为了梦想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毅然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勇敢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领导中国人民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大国,逐渐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推向现实。“神十”顺利升空并安全着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顺利下海„„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中国实力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眼球。这些都在说明中国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看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梦是实现个人梦的基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是每个元素自身价值实现之梦。“中国梦”并不遥远,“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个人梦”、“民族梦”,共同构筑成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由无数个具体生动、五彩斑斓的个人梦汇集而成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人民又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13亿“个人梦”的实现必将推动“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个人梦”和“中国梦”有着内在的联系,“个人梦”与 “中国梦”不能孤立存在,二者相辅相成。“个人梦” 离不开 “中国梦”,同时,“中国梦”的实现又依赖于个人的努力奋斗。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梦”。“个人梦”要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国梦”才会变为现实。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我们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只要我们始终把小家与国家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拿出实
干的精神和劲头,尽责圆梦,我们就一定会拥有美丽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6.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 篇六
一部《天河》,讲述了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提出,经过半个世纪的论证,一江清水,寄托了沿线移民和几代水利人的共同心声,终于润泽了北方广袤的土地。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当江浩一脸迷茫地问自己的老师,老一代水利人,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的总负责人董望川为什么从事水利职业的时候,董望川毫不迟疑地回答为当一名水利人,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出一份力。尽管江浩一脸的怀疑和不屑,董望川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他知道正是这种对梦想的坚持,才让他内心更坚强,人生道路更坦荡。在这里,我对董望川的看法不做过多的评价,因为这种对梦想的追求已经上升到人生信仰,对中国水利事业鞠躬尽瘁,是对中国梦的最好体现。
我想更多地谈谈江浩的梦想。当董望川苦口婆心地劝导江浩放弃辞职回来帮他的时候,江浩说,“你能帮我解决一套住房,和我女儿回城上学,以及我父亲十万元手术费的问题,我就回来”。董望川当即离席而去,并声称江浩不再是自己的学生。
江浩的梦想真的是那么物质,那么物欲横流吗?我们来看看他的实际情况,江浩一个年轻的留学博士,新一代的水利人,长年累月跟着董望川在外奔波,顾不上自己的家庭。江浩的妻子病逝后,女儿回了乡下,由爷爷照顾,最后爷爷需要肾透析,连十万元的手术费也拿不出,为了节省费用,又把爷爷从医院接到工地养病,工作和照顾两不误。这种情况了,江浩还怎么能在外安心工作。所以说他离开董望川单干是正确的,他年轻高学历又有技术,完全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凭着以往的工作经验,江浩进了一家大型水利工程企业,拿着高薪,照顾到了家庭,解决了女儿回北京上学的问题,照样进入到了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穿黄项目,为中国的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江浩将自己的个人梦和中国水利事业很好的统一起来,使自己的梦想和圆梦行动成为实现中国水利梦的一方面、一部分,那么就必然会加快实现强国与富民、维护整体利益与实现个人利益的互利双赢。江浩离开董望川是由于个人梦没有达成,但他没有离开水利行业,而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其最终人生目标仍是南水北调工程,仍是中国的水利事业。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言简意赅,言约旨远,一语道明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不可分割性。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像滴水归海那样,把个人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一致起来,就必然会加快实现,最后达到双赢的局面。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呢?我认为就是个人价值观的调节来实现统一。实质就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存在,一方面享有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简单来讲就是贡献与索取。正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才使个人在社会获得地位和价值。个体需要的满足,也必须基于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只有这样中国梦和个人梦才能实现很好的统一。
7.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探析 篇七
一、中国梦与传统文化
1. 中国梦的基本内容
“民族复兴中国梦, 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 (1) 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 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深入回答, 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上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 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求, 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 人民幸福就是实现中国梦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者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 是衡量中华民族能否复兴的三条标准。从中国梦奋斗目标上看, 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体现了对实现什么样发展目标的深邃把握。从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和实现途径看, 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 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和平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4)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所谓传统文化, 是相对于现当代文化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 就是指中华民族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传统的文化, 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作用的观念、价值和知识的体系, 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一种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价值取向。” (5)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同时涵括佛教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其他各种不同思想内容, 是一个有机构成体系, 主要反映了一种建立在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形态, 其影响贯穿中国社会发展的始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复杂多样的, 从特定历史坐标和相应评价标准来看, 其内容有优秀与落后之分。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样可以作出优秀与落后的相对区分。概略地说,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珍贵的思想价值, 对于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思想, 如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中庸之道的方法论、以民为本的为政说、仁礼结合的治国论等, 要大力继承发扬;对于“修己安人”、重义轻利、农本商末等蕴含封建内核的思想内容可抛弃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 提取其有用的思想因素。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成分, 例如, 裹小脚、跪拜礼的社会陋习, “三从四德”的女性观, “别尊卑, 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对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必须否定和抛弃。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的态度。当然, 这里指的传统文化主要指优秀的传统文化, 它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 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二、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已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洗沥沉淀, 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 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力量源泉。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 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实现中国梦, 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汲取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强大正能量。同时, 随着我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征程, 中国共产党践行中国梦的实践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1. 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是近代中国面临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特殊背景下提出来的, 但它之所以格外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在于它契合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使命, 也符合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文化心理和文化价值的认同。
中国梦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 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而传统文化中具有强烈的“富国”、“爱国”、“重民”思想。传统文化中“夫仁政, 必从经界始” (《孟子·滕文公上》) , “上下俱富, 交无所藏之, 是知国计之极也” (《荀子·富国》) , “善为政者, 田畴垦而国邑实” (《管子·五输篇》) 等思想, 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发展物质经济作为其理想政治的治国先富思想。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中, 民族自豪感和忧国报国意识有机统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捐躯赴国难, 视死归”的民族情怀等, 依然是我们保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促进国家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管子·治国篇》)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尚书》) 等“富民”、“重民”的民本思想, 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 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文化来源。中国梦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小康社会”是在活用传统“小康”、“大同”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 既包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也融汇了丰富的时代色彩。总之, 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既古老又常青的光荣与梦想, 传统思想文化虽然产生于古代的臣民专制社会, 但仍然代表着文明和进步的基因, 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扬。
2. 实现中国梦需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珍贵的思想价值, 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 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发掘它们蕴涵的现代性力量, 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代化目标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然而, 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创造13亿人的幸福美好生活绝非易事。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6) 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 我们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充分挖掘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物质与经济的追逐, 却忽视传统文化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原来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伦理观念与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道德原则被忽视,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与道德规范被一些人漠视、践踏。如若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思想缺乏认同与客观认识, 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将失去共同的文化价值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任重而道远。实现中国梦,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内核, 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价值,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伦理美德,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价值,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 “不涸泽而渔, 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等思想内容, 发掘它们蕴涵的现代性力量, 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3. 中国梦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 不断推陈出新, 使优秀传统文化既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又富于浓郁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薪火相传, 其根本原因在于立足时代特点,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 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思想内涵。
中国梦的文化价值意义, 本质上就是现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展现。中国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并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例如, 将传统臣民之“民”、生存之“本”、人治之“本”的民本思想改造成为人民之“民”、发展之“本”、法治之“本”的人本思想;将传统文化中“致中和”的思想改造成统筹兼顾的思想;将道家的“小国寡民”和儒家的“大同”理想改造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将儒家所极力倡导的“贵和尚中”精神改造成为和谐理念;把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剃”等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中国梦价值思想形象生动地表现、创新与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 使富有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梦能够更好地得到人民大众的文化价值认同。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经过现代创新和转换, 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 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力文化支撑。然而, 我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诸如:对于传统文化的甄别不够深入, 传统文化传承的体系不健全, 传统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等等。对此, 笔者认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还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
我们需要去甄别、筛选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等级观念、重义轻利、唯书唯上不唯实等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多负面影响的封建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先进文化, 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新的升华,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同时, 也应清醒地看到, 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 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应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 使更为丰富、更加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 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2.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努力。比如, 要强化日常文物保护和管理, 保护历史文物及文化生态;要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 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等等。在众多方面中, 笔者认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国民教育把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值得弘扬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是最直接的文化传承方式, 这样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 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 以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助推中国梦实现的时代新人。
3.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华文化要充分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得以有效地弘扬。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实现中国梦重要举措。要通过市场在文化产品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来筹划和部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经济动力;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方式, 特别是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 让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生活,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摘要: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 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实现中国梦, 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 随着我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征程, 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国梦的道路上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研究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中挖掘、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推动当下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传统文化,关系
注释
1刘奇葆.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发言[N].新华每日电讯, 2013-05-14.
2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 2013-03-24第02版.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15) .
4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N].人民日报, 2013-06-09第01版.
5薛学共.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7.
8.中国梦与汉语课本相结合 篇八
一、指导学生学好国语
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国语。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要学会自己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們的国家更加强壮,让世界人更尊重我们。汉语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汉语,让学生悟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学习国语的必要性。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双语班汉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醒悟”就讲到学习国语的重要性。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抓好学生的思想渗透。汉语有悠久的文化,汉字十分有趣,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敎生字的时间,讲汉字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情感。新疆初中双语班的学生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从初一开始可以教他们有历史背景的成语,让学生了解历史祖先的为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教“毛遂自荐””嫦娥奔月”等成语及成语故事。讲毛遂自荐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有勇气成人自己的才华,走出自卑,自信地往前拼搏。讲“嫦娥奔月”的时候,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梦想,同时让同学们知道现在祖先的梦想早已实现,中华民族能登上月球。让学生敢于幻想,并让学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实现梦想。
二、鼓励学生读书明理
讲课文,不能平铺直叙,应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抓住文章重点,能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以达突出思想教育之目的。鼓励学生自己阅读悟出课文中的道理,理解作者的思想,写作目的。在汉语课堂上教字词句的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学会与作者交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人之区别于鸟兽者,为“读书明理”。汉语教师可以组织读书活动。今年3月份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月,我校语文(汉语)教研组组织了七年级双语班学生进行“我是中国公民----我爱读书”活动。活动期间,教师指导一名学生准备讲座,组织六位学生推荐好书。准备讲座的学生讲述了读书的好处,选书方法,读书方法,读书原则。六位学生每人推荐了一本书,如:“童年”“名人记录”“昆虫记”“安妮日记”“优雅走过下雨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活动结束后很多学生到图书室借书。每次假期我校鼓励师生并组织师生读一本书,写下读后感。假期结束统一收齐,并组织师生互谈感悟。在我们和田市五中,读书活动已成为师生日常活动。
三、指导学生理解“孝”字
初中汉语课本里有不少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如纯洁高尚、助人为乐的第十一位教师,无私奉献、为民弃儿的李国林。也有很多课文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知道父母的苦心,父母无私的爱。如“母女情深”“父亲的驼背”“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所讲述的父母爱令人感动不已,教师要让学生时刻记住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跟父母赌气,不要埋怨父母,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孝顺父母。要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将书本显性的知识内化为指导行动的指南,从而健康和谐地发展自己。汉语教师讲这些课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谈谈怎么做才算做到“孝”,因为学生小,有些道理必须说得详细一些。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赋予小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在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决心,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为全面参与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做准备。
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中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了解我国近代所以落后,并客观地分析它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
五、结合写作训练,深化思想教育
听、说、读、写是初中汉语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学生通过听、说、读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外,教师还要结合写作训练,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教《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听、说、读已经清楚地了解到经过几代努力,神舟五号飞船终于准备升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出征,文章围绕出征前庄严隆重的欢送场面,穿插陈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颂扬了中国人的创造精神。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个教材,将更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可启发学生写一篇《如果我是杨利伟》的习作,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梦与教师梦同行】推荐阅读:
个人梦与中国梦论文07-10
中国梦与我的职业梦11-07
中国梦与教育的关系07-06
让青春梦与中国梦交相辉映10-20
中国梦与职业教育发展10-13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11-04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07-04
中国梦教师征文10-09
我的中国梦教师06-16
中国梦做最美教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