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虞美人叶梦得,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2024-07-01

虞美人,虞美人叶梦得,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1.虞美人,虞美人叶梦得,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篇一

关键词:美读,诗歌诵读,韵味,情感

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读”,因为朗读是人们碰触知识的主要获取方式,是领略文章之美的重镇。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美读”的要求:“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的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文,就用各地的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1)叶先生把孟子的“以意逆志”作为美读的首要前提,只有体悟作者的情感,即通过“意”知其“志”,方能生成与作者相类的情感,进而设身处地,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同时在美读的过程中,读者也会受到熏陶与感染,增强审美能力。但是对于初学者,仅仅面对作品尚难迅速体验到作者之情,故还需要“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品创作时的背景将有利于美读的展开。

美读法在中学语文古代诗词的朗读中作用是最为明显的。下面就李煜的《虞美人》为例来体会其美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首韵文学的代表作品而言,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李后主亡国后的生存状况,探得作品中蕴含词人情志的概貌。王!《默记》载:后主降宋后学与金陵旧宫人云:“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又引《江南录》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宛转避之。”又云:“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李煜由帝王成为阶下囚,隐忍苟活,难以保护自己的妃后,其痛苦尴尬的境遇和内心的强烈悲悔可以想见。后主以泪洗面,寄托己之苦情于词,可又因此惨遭鸩杀,更增词之悲苦之情。把握了这首词的背景知识,我们能较快地生成与词人相类的情感,最终成功地实现美读。接下来我们从读法方面看一下具体分析:就句式方面,我们从“春花秋月何时了”来看,在读的时候要尽量用舒缓悠长的语气,因为词人胸中充满了悲凉,一年一年的岁月重复与更迭,加重了词人不堪回首的情味,而这样的味道被慢节奏带了出来;第二句,句式短促,因短小而有感慨之味,与前一句一问一答,又因它本身又是反问句,将第一句的不堪回味的味道表达得更加强烈。第三句七字构成,还可以延续用漫长舒缓的语气,以表现出词人被困“小楼”的孤独与落寞。接下来的九字句,读来一定要深沉、缓慢,词人对故国无尽的怀想和对自己身世的飘零之感如浪潮般拍打着他不堪一击的心岸。下片“雕栏”一句变成浅吟低唱,虚写出对眼下故国的猜想。接着又是一个短小的句子,“只是”让这个句子产生了转折,五个字又将心中刚刚对故园的怀想沦为了深深的绝望。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首先,它的一个设问(尤其是其中的“问”“能有”“几多”几个词的语气),感叹的意味再次出现,词人终于将郁积已久的绵长的愁闷倾吐干净;其次,词人运用比喻将自己的愁怨化成一江春水,绵延无尽,汹涌澎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在整首词中的情感归宿。

就节奏而言,最后两句为长句,很好的抒发了词人那种悠长无尽、倾泻似的悲哀,这样的长句两音一“顿”。在“问君能有几多愁”这句中,恰是诗词中的“四顿”“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出现了“五顿”,这样的节奏很难在诗词中见到,将词人那种漫长无尽、奔涌般的情感彻底的表露了出来。就全词而言,通过这种体验式的美读作者与读者达到了心意相通的境界,虽远隔时间与空间,却令今人扼腕,仿佛那千年的叹息声还在我们耳边。

美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将文本的典范力量、优美的文字和文本内在的逻辑规律转化为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一点一滴的铸造起语文的审美感受。在美读中,领悟诗歌的韵律之美,展开对诗歌的虚实想象,从而领悟文本的情感意蕴。当然,这种“美读”能力的获得不可能是快捷的,就一篇作品而言,必须要反复诵读,循序渐进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并且长时间的培养这种阅读习惯,才能最终提高生成体验的速度,迅速品味出作品的内涵,获取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蒋念祖.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科技副镇长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规定下一篇:关于植树节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