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精选12篇)
1.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 篇一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因护士责任心不强,不执行操作规程,不执行核心制度,给病人未造成伤害、造成轻微伤害,造成严重伤害引发或未引发投诉纠纷的事件。
常见不良事件 : 给药差错
管道滑脱
压疮
跌倒 意外伤害
自杀
上报程序: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伤害减至最低,护士长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至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立即上报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即采取措施,将伤害减至最低,必要时组织全员抢救、会诊,同时汇报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护士长6小时内填报,护理部抢救或处理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调查、核定。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较多,具体表现在核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患者输错液、发错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或只看药品名字开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二、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候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的执行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两小时,错服、漏服、多服,甚至擅自用药,有的药过敏试验未做,或及时观察结果造成重做,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三、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服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的。
四、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为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或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皮肤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等,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冷冻伤。
五、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经验,表现为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任,工作室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六、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消极倦怠心理,表现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如何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护理人员疏忽而发生意外。
3、加强各种药瓶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毒麻药上锁,专用账本,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
5、各项护理措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及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通报上级,讨论整改,防止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举例(别碰我、我是一坨屎)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
11、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地心态做好护理工作,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时每位护士的自觉行为,护士面对的是生命,我们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为病人为自己更好的生活!
2.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的建立:
2012年1月建立自愿、匿名的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 倡导一种无惩罚性、保密性的报告制度。事件的处理从运作系统方面查找原因、改进工作流程, 不以处罚个人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形成注重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的医院文化。建立主动报告的奖励机制, 每例奖励50元。
1.2 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由主管院领导、护理部主任、副主任、质控员、科护士长组成, 每2周一次例会, 会上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将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贯穿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全过程。另外实行不定时抽查, 督促主动上报, 规范管理。
1.3 医院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院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培训: (1) 卫医管发[2011]4号文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 (2) 国内外医院安全文化发展和研究现状; (3) 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培训; (4) 系统上报途径和流程; (5) 反复培训上报制度。
2 结果
系统建立后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有所提高,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住院患者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0.27%、92.17%和97.86%, 满意度有所提高,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χ2=43.943, P=0.000) 。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漏报、瞒报的原因:
长期以来, 由于害怕受批评、受处罚、被曝光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往往不愿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其次, 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 导致评估不准确造成漏报;除此之外, 临床工作忙、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亦影响不良事件的准确及时上报。3.2对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预警作用:瞒报一些并未或引起患者轻微损伤的护理差错, 不仅无法从根源上避免差错的再发生, 而且可能会埋下更严重的安全隐患。该系统从根本上避免了这样的不足, 鼓励积极上报, 并通过系统分类进行原因调查分析, 以学习-分析-总结-再学习的循环模式, 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发生率从2012年的2.92%降到2013年的2.65%;住院患者满意度从90.27%提升到97.86%, 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 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改善护理安全和质量,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4,5]。
3.3 对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冰山理论”认为, 若干个安全隐患促成了一个严重事故的暴露, 减少安全隐患, 严重事故的发生必然随之减少。该系统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促进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 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从而达到预防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目的。系统建立后, 主动上报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2012年, 系统启用仅仅1年, 不良事件上报率从27.90%上升到90.98% (χ2=485.63, P=0.000) , 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6]。
3.4 融洽了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摆脱了以往的“责备文化”, 其非惩罚性、保密性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使被管理者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 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从强制自我反省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自我学习与进步, 自愿主动的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提升团队凝聚力。
4 小结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 对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护理安全十分重要。国内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待完善, 希望加强培训, 规范相关制度的执行, 达到护理安全和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摘要:目的 了解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 正式运行2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 比较系统建立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主动上报率的差异。结果 系统建立后住院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主动上报率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住院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结论 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的建立对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Kohn LT, Corrigan JM, Donaldson MS, et al.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9:22.
[2]Singer SJ, Gaba DM, Geppert JJ, et al.The culture of safety: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wide survey in 15 california hospitals[J].Quality Safety Health Care, 2003, 12 (2) :112-118.
[3]欧阳霞, 陈少贤, 冯晓玲, 等.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研究[J].中国医院, 2012, 16 (9) :40-42.
[4]Kunaviktikul W, Anders RL, Chontawan R, et al.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thailand[J].Nurs Health Sci, 2005, 7 (4) :273-280.
[5]徐林珍, 黄丽华, 胡斌春, 等.浙江省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构建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2) :1101-1102.
3.脑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与防范 篇三
关键词:脑外科;护理不良事件;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56-01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临床医疗与护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各类因素导致患者的诊疗与护理阶段中出现的风险事件也常常发生,临床护理风险即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安全事件,这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之中。脑外科科室具有患者数量多、病情变化快的特征,护患纠纷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在脑外科的日常护理工作中,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针对我院脑外科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在我院脑外科住院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介于27.5到6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2.3)岁,在30例患者中,3例颅内骨折、5例脑挫裂伤、8例头部外伤、14例脑出血[1]。
1.2 方法
收集以上30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根据发生的原因分析有效的对策,防止不良事件的二次发生。
2 结果
根据统计,在发生的30例不良事件之中,由于患者个人因素出现意外拔管的共8例,占26.7%,由于留置管没有按照规定拔除引致的静脉炎共8例,占26.7%,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出现用药错误的共3例,占10.0%,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的共3例,占10.0%,对仪器使用和管理不当的共3例,占10.0%,未对患者进行检查而出现轻度压疮的共4例,占13.3%,由于病情发现不及时引发的不良事件共1例,占3.3%。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班次详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脑外科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变化快的特征,在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也会引致医疗纠纷,对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脑外科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也难点。根据本组研究的调查显示,脑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集中在意外拔管、静脉炎、用药错误、基础护理不到位、仪器使用或管理不当、轻度压疮以及病情发现不及时几个方面。从不良事件发生的班次来看,正常班次的发生率最高,为50%,最低为中午班次。出现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患者原因
脑外科患者大多由于创伤、手术、肿瘤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精神障碍,在护理工作中,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由于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受损也会出现咳嗽反射障碍或者吞咽困难,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误吸、窒息、肺部感染甚至呼吸骤停的情况,此外,当患者处于强迫体位和长期卧床的状态下,也会由于局部皮肤受压而出现压疮和皮肤感染的情况。
3.2护理人员原因
护理人员对于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不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对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不仔细等均会给脑外科的护理工作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下,各类新型医疗器械也层出不穷,如果护理人员没有主动的进行学习,就会由于专业技能的频发引发护理不良事件。此外,脑外科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常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情况,这也是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2]。
3.3 管理原因
根据脑外科患者的护理特点,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留置管的固定工作,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护理,保证引流管的畅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护理和治疗的实际要求,采取一种适当的体位,此外,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患者卧位的安全,防止压疮的产生。
其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其工作的责任心,从每个环节入手,把握好护理细节,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中[3]。
最后,要制定好完善的护理程序和紧急预案,加强对重点监督制度的落实,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同时,科学的安排好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脑外科护理不良事件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为了防止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必须要制定好完善的防范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俊华.脑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与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9(15):51-52
[2]吴莹珠,王小梅,汪荣姬,陈兰.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临床医学工程,2011,12(15):112-113
[3]田宏芳.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2(10):66-67
作者简介:
4.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 篇四
王雯
马新娟
逯秀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津 300020)
[摘要] 目的:通过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护理不良事件2009年共36例,2010年发生24例,同比降低33.3% 结论: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核心能力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
[1]、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Lenburg认为,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专业的焦点问题,是护理质量控制的中心问题,它的重要性超过了护士条例和执业考试所规定的范畴。Lenburg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2].2003年12月,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在《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首次提出中国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明确指出护士核心能力为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具备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方面的能力[3]。刘明[4] 通过质性研究得出,“护士的核心能力”为护士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这3个基本属性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并反映在临床护理、伦理与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人际关系、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这8个维度的每一维度中。
文献显示, 经过核心能力培训的护士,其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教育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发生差错数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5]。因此从2010年开始,我院开展了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护士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开放床位600余张,护理单元17个。护理人员31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7人,主管护师60人,护师110人,护士133人。1.2 方法
我院综合lenbure和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提出的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制定出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和具体方案。
1.2.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风险认识不足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直接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5]。把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创建平安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全员
安全教育,采取讲课、看录像、演讲、分析讨论会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有力地提高护士“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慎独精神,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尤其是核心制度的落实。教育护士不能因为人员少、工作量大而忽略查对环节和简化操作流程。
4.2 完善管理制度,注重重点环节
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者要客观、深入地分析问题,从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制定防范措施,前瞻性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重新修订了医嘱制度、查对制度、药品交接制度,要求护士在给药、输血等操作时至少用2种以上识别病人身份的方法[3]。从医嘱核对、摆药、加药到床前给药均要2人核对。在治疗室设置“请再次查对”等温馨提示卡,提醒护士防止差错发生。并且制定了病人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病人床前悬挂“防止坠床”、“预防导管滑脱”等安全警示标识。4.3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鼓励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保证病人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中国医院协会自2006年开始每年在《病人安全目标》中倡导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提倡在发生不良事件之后管理者应从管理制度或流程方面对不良事件加以分析,不能一味地追究个人失误原因,对当事人进行惩罚,否则,不仅挫伤护士工作积极性,而且忽略了错误的真正根源。因此我们建立自愿上报和非惩罚系统,对促进护理安全起到积极效应。要求当事人发生不良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护士长和值班医生,科室也要及时上报职能部门,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把不良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4 合理人力调配,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人员不足也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间接因素。因此,管理者不能因为节约成本就减少护士编制,应有科学的管理思路,按要求配置护士。护士长根据工作需要,改变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合理人力搭配,分层使用护士。护理部在人员紧急状态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建立医院支持系统,如外勤运送系统、后勤服务保障系统、中心配药系统等,将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病人,也是减少不良事件的根本。
4.5 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沟通不良也是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护士沟通包括护护沟通、医护沟通和护患沟通。护士分工是相对的,护士之间的协作、沟通与监督是减少失误的关键。医护之间应互相协作,护士在遇到不清楚或疑问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采取更改或补救措施。护患沟通是改善服务需要,也是执行病人知情同意的要求。护士在做任何治疗和护理时都应向病人解释清楚,取得病人认可。护士树立沟通意识,提高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沟通,许多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6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学科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对病人做好全方位护理,还要掌握护理学发展的前沿,同时与医疗同步,了解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规范化的培训与继续医学教育是培养护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护理部应制定毕业1~3年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和3年以上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加强“三基”知识和技能训练,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药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提高专业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部设计表格,按护理缺陷、导管脱落、压疮、跌倒、坠床、意外事件以及护患纠纷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分类进行统计,涉及相关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班次及事件经过。对6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2 结果(见表
1、表2)
表1 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n=60)类别
例数
构成比 % 护理缺陷类
50.00 医嘱执行错误
23.33
给药错误
13.33
采血错误
6.67
操作错误
6.67 护理安全类
43.33
导管脱落
10.00 压疮
11.67 药品丢失
6.67
跌倒
5.00 坠床
1.67 坠楼自杀
3.33 烫伤
1.67
离院不归
3.33 护患沟通类
6.67 护患纠纷
6.67
表2
60例护理不良事件相关人员情况(n=60)类别
例数
构成比 % 工作年限
<3年
46.67
3~5年
23.33
5~10年
16.67
≥10年
13.33 专业职称
实习期护士
11.67
护士
53.33
护师
30.00 主管护师
5.00 护士班次
白班
40.00
中夜班
60.00 3 分析
3.1 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原因分析
3.1.1 护理缺陷类分析
表1显示,护理缺陷类发生率最高(50.00%),其中医嘱执行错误和给药错误分别是23.33%和13.33%。医嘱执行错误主要是看错、遗漏、未交接班或交接班不清;给药错误主要是省略/简化了查对环节,用药前向病人告知不清、简单,造成病人识别错误、药量有误;采血错误是没有准确执行血标本采集时间,延误、遗漏送检,或采血量不够而造成血标本的浪费;操作错误是因护士操作不熟练,违反操作规程,如输血操作将血袋刺破,造成血的浪费;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换药时将脱出的导管又重新插入血管,造成局部感染而拔除导管等。导致护理缺陷的个人因素主要是护士的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执行不严。个别护士对一些新的治疗方案不清楚,凭经验/印象,盲目的执行;特别是新护士/实习期护士的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护士之间协作欠缺,护士与医生沟通不及时。其管理因素是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治疗任务繁重情况下,护士的配备不合理;对核心制度、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欠缺。3.1.2 护理安全类分析
表1显示,护理安全类事件占43.33%。导管脱落与导管的维护、使用不当,以及对带管病人健康教育不细致有关;压疮与护士对危重、卧床病人评
估欠缺,皮肤护理不到位有关;药品丢失与药品的储存、交接班不清有关;其他跌倒、坠床、坠楼自杀、烫伤等不良事件均与安全措施不完善,护士的安全意识淡漠,以及对病人和家属安全教育欠缺有关,暴露出一些安全隐患。
3.1.3 护理沟通类分析 护患沟通不到位引发的护患纠纷占6.67%。因护士解释简单、语言生硬、不耐心,导致病人不清楚、不理解,使病人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工作方法不满意而发生纠纷。提示我们必须要重视护患沟通。3.2 护理不良事件相关人员分析
3.2.1 护士工作年限分析
表2显示,护士工作年限5年资以下为多,其中小于3年占46.67%,3~5年占23.33%,说明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低年资护士尤其是新毕业护士因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对环境、工作程序不熟悉,加之专业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护士人力不足,病人的生活护理由家属代替,低年资护士缺乏对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教育。另外由于工作强度大,年轻护士难免情绪波动,容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示我们:对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当务之急。
3.2.2 护士职称分析
表2显示,护士和护师占比例最高,分别是53.33%和30.00%。说明低职称护士也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与临床治疗、护理、带教等工作量大,护士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欠缺,以及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有关。提示我们:对护师以下人员加强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3.2.3 护士班次分析
表2显示,中夜班发生率较高(60.00%)。因中夜班护士人员少,每个护士护理病人的数量和工作量相比白班增加,监督和控制的环节相对薄弱,此时段容易发生不良事件。4 对策 4.1讨论
5.护理不良事件 篇五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不符合常规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之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及事故、严重护理并发症(非难免压疮、静脉炎等)、严重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感染、跌倒、坠床、管路滑脱、意外事件(烫伤、自杀、走失)等情况 一.不良事件的分级
(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一)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师)、配合医师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处理及护理措施
(二)护士长应及时了解情况,于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并及时在护理单元内通报,已引起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护士长一周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不良事件分级,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立即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不良时间上报系统及时上报
(三)护理部主任仔细阅读上报表,对病区提出督导意见,评价整改效果。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根因分析,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系统改进,修订相关制度、流程,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三.管理
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提高护理安全意识,营造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氛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一)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当事人或病区,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二)对于主动上报他人(含院外)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给予200元/次奖励。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者每次奖励100元
(三)如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不按规定及时上报或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后果,医院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对责任人处以扣罚奖金300-500元或待岗、免职等处罚、并扣罚护士长当月津贴及奖金。
四.护理相关安全(不良)事件
1.管路事件:如管路脱落、阻塞、损坏、泄露、自拔;管道接错等事件。管路包括呼吸、进食管路、输液、输血管路、引流管路、特殊用药管路等
2.跌倒/坠床事件: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地处 3.护理差错事件:如更换液体错误、给药用药错误、执行医嘱错误等事件 4.压疮事件:如院内压疮、非难免压疮等
5.输血相关事件:指血液制品在保存、运送、交接、输注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6.标本管理事件:检验、病理等标本的交接、远送、保存、丢失或弄错等事件 7.其他护理相关(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 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3 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4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1.5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1.6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2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2.3 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医学|教育网整理,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2.4 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2.5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2.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2.7 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
2.8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9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2.10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6.护理不良事件试题 篇六
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2分)
1、一般不良事件发生后()小时内报告〃重大不良事件〃情 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报告护理部。
2、填写《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记录单》一式两份〃一份()〃 一份于发生不良事件后()内送护理部。
3、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走失、误吸或窒息、()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4、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科室设立()〃保存科室存档资料〃要求整齐规范。
5、在二甲医院综合评审中护士对主动(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的知晓率大于()
6、科室在组织调查护理不良事件过程中〃应当(专人)保管相关病案和资料〃任何人不得()、()、()、()〃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7、急救车执行封条管理的科室()开封检查〃确保车内药品、物品安全有效〃并及时更改封条时间及封条人签名〃护士长()检查有记录。
8、急救物品、药品、设备、做到()、()〃()〃()、检查、维修、补充〃有签名记录。
9、危重病人护理要做到三清--------、----------、----------。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积极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B〄建立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 C〄重奖上报者 D〄有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制度与机制
2〄中班护士小李不小心打碎一支杜冷丁〃交班时忘记告诉夜班护士小顾〃而小顾也没问〃第二天护士长发现〃你认为护士长应追究谁的责任?()A〄小李〃因为是她不小心〃事后又不主动告诉小顾
B〄小顾〃因为她在接班时未认真清点〃而接班后发现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C〄两个人都要追究。D〄两个人都没必要追究〃科室报损一支就解决问题了
4〄陈护士上晚班时感饥饿〃认为病房里病人病情平稳〃于是外出买宵夜〃请问她违反了什么制度?()A〄病区管理制度 B〄分级护理制度 C〄值班制度 D〄保护性医疗制度 5〄下列哪类物品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放?()
A〄输液皮条 B〄加药的注射器 C〄抽血注射器 D〄药品包状袋
6〄《护理差错事故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定〃将含絮状物的液体输入病人体内未发生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标准及上报时限为()
A〄非常严重〃立即上报 B〄严重〃24小时内上报 C〄一般〃一周内上报 D〄轻微〃每月上报
7〄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措施不包括?()A〄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B〄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C〄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D〄有禁止发生任何压疮的从严处理措施 8〄浸泡血压计袖带的消毒方法为()A〄每周用含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半小时 B〄每周清水擦拭 C〄每周75%酒精擦拭 D〄每周高压灭菌
9〄处理投诉的程序不包括()
A〄认真倾听投诉者的意见 B〄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引发新的冲突C〄让投诉者与被投诉者当面对质〃以调查清楚事实D〄科内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10、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处理不对的是()
A 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 B 隐瞒〃自行处理 C安抚病人D马上报告护士长 E及时处理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
1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及时报告护士长〃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程度。护士长()内报告护理部。
A 24小时 B 36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E 96小时
12、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卫生员、护理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由()承担责任。
A 实习、进修人员 B 卫生员、护理员、陪人 C 实习、进修人员和带教者 D卫生员、护理员、陪人及安排者 E 带教者及安排者
13、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
A 不予处罚 B 从轻处罚 C 从重处罚 D 奖励 E 保护
14、下列哪项不属于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A、严格执行护理三查八对制度 B、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C、加强各种药品管理 D、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E、按时上下班
7.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妇科病区2007年2月—2011年10月发生的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41例。
1.2 方法
对41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归类统计, 包括护理不良事件类型、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的工作年限、护理不良事件发现者等进行列表统计。
2 结果
(排列前6位)
3 原因分析
3.1 人员因素
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有章不循, 违反制度, 违反技术操作规程。41例护理安全隐患中, 有18例与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有关, 有3例与带教护生未做到放手不放眼有关, 有3例与电脑输入医嘱错误有关, 有2例与违反导管护理原则有关, 有2例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有关。工作15年以上的护士, 由于视力衰退、工作不严谨、自信、凭印象思维、经验思维, 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工作5年以内的护士, 由于经验缺乏业务技能不熟练、工作机械、缺乏预见性, 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与李玲[2]报道相符。
3.2 技术原因
护理人员缺乏内、外科疾病的护理理论与技术, 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不甚了解, 对片剂药品外包装、药物外形、颜色不熟悉, 易混淆。
3.3 管理因素
主要表现在:①妇科病区含产科、妇科病人, 手术多, 经常加床转床, 病人流动频繁。②护士年龄偏大, 全病区9名护士, 45岁以上有3名。③护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护士知晓率低, 存在制度和实际分离的现象。④特殊药物的使用 (如硫酸镁、雷及丁) 、产后术后及中老年病人基础疾病用药 (降压药) 治疗, 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⑤我院处于城乡结合部, 外来人员较多, 病人身边无长辈照顾, 丈夫还要边打工边照顾年幼的子女, 而疏忽了对病人的照顾;⑥疾病原因, 不同病种共居一室, 如先兆流产保胎治疗与产后、引产后促进子宫收缩治疗措施完全不同, 留下安全隐患。
4 对策
4.1 重视安全教育
每届新护士上岗前除了接受护理部开展的安全教育讲座以外, 入科后由科内再次组织岗前安全教育, 内容包括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护理缺陷防范措施, 防止差错的发生。对使用镇静降压药物、妊娠剧吐、腹腔内出血及老年病人, 做好陪护告知、安全教育, 必要时使用护栏, 床尾悬挂“防跌倒”警示标志。对留置腹腔引流管的病人, 床尾悬挂“防导管脱落”警示标志。每天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对住院病人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现象进行重点讲解、讨论;每周一护理安全警钟日, 总结前1周病区出现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每月组织1次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讨论会;每年组织护士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 提高护士的警觉性;组织护士参加护理部召开的护理质量讲评会, 使护士引以为戒, 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近来新增订了“鼓励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制度, 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 预防再次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对护生进行实习前的安全教育, 提高风险意识, 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2 增订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①妇科急症抢救预案及流程;②制作了健康教育宣传册, 每个病室一本, 方便病人或家属学习并掌握;③建立了标本采集登记本、临时医嘱本、护理缺陷登记本、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化疗登记本, 利用交班本的背页, 记录下交班内容, 特别是本班未完成需要下一班接着完成的各项工作、重点病人、特殊治疗及注意事项, 便于接班护士及时了解情况。经常抽查护士对制度的了解掌握情况。
4.3 护士不断学习
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学历教育, 教学查房, 业务学习, 组织护士积极参加各种护理讲座, 接受护理新知识、新理论、新概念, 以提高护士的护理理论和护理综合能力水平。
4.4 寻找安全隐患, 注重细节管理
安全工程学研究的“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 必然有29次的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1 000起事故隐患[3]。为了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组织护士学习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管理应急预案, 针对发生的高危时段、高危环节、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 做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高危药品——缩宫素, 在排放注射针剂时, 采用专用小药杯, 给予操作者以警示作用。规定中午发药, 打印治疗单, 打印输液瓶贴等, 都必须在每日总对医嘱之后。针对妇科病区工作量不均的现实情况, 实行弹性工作制, 合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 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4]。
4.5 讲求科学管理, 抓好护理安全
严格质控, 在护理质量自查自控中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予以改正和警示;严格质控, 考核护士对制度的落实情况, 改变了制度和实际相分离的局面;严格考核, 督促护士护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与掌握。对护士年龄偏大实际情况, 科内非常重视, 积极行动, 已经陆续给予人员调整, 先后有2位大龄护士调离, 至相应的工作岗位。
5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安全的原则是把安全放在第1位, 以预防为主, 确保病人在医院的安全。护理不良事件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或技术不良, 控制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是体现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认真分析原因, 持续改进, 全面落实防范措施, 才能真正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 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护士长严格质控, 能有效地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 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归类统计, 分析各因素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未落实查对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的工作年限为>15年的护士或<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重在预防, 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制度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351-352.
[2]李玲.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4) :319-320.
[3]李妮, 阎成美, 翁庐英, 等.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6) :59-60.
8.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 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应对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8-01
所谓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内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如何更好地提高外科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医院开展护理工作中所讨论的重点问题[1]。现在选取我院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0年7月——2012年5月间发生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管路滑脱14例,用药错误7例,坠床3例,护理投诉2例,药液外渗5例。对护理不良时间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2 方法
121 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不高:外科发生风险事件的机率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外科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的,虽然护理不良事件不能够完全避免,但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可以促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但就当前来说,很多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不高,在护理过程中意识不到护理风险,产生了疏忽,从而导致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评估不足:外科患者的病情都具有急、快的特点,尤其是复合性损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密切观察,但很多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而且患者与护理人员的配比不足,从而使得护理人员难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而当患者出现急性病症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护理[2]。护理人员素质限制:外科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很多医院护理人员的年纪较轻,专业经验不足,在护理过程中无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由此导致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增加。管路滑脱:大部分的外科患者都需要在手术后留置管道,根据本组统计显示,发生管路滑脱的有14例,这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患者家属,一个是医院方面,对于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加强护理才能够保证患者的病情改善。
122 加强外科临床护理的对策 强化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对于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应当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护理风险[3]。加强患者评估:对于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要加强评估,医院尽量配备齐全的护理人员,确保护理人员与患者的配比充足,每一个患者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可以对其进行情景模拟或案例交流的方法进行强化,以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给予其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有目的的逐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其综合护理服务水平,以避免由于护理水平不高而引起不良事件。加强管路护理:对于患者的管路护理,医护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鼓励其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当中,不断改进管路的固定方法,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当管路滑脱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强化患者的病情改善。
2 讨 论
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工作自身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对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护理风险,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应当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并尽量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配比合适,从而确保为每一个患者都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求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以减少管道滑脱情况的发生,确保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 宋晓燕护理不良事件77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74(01):87-88
[2] 甄锡云,张丽敏,郭毓萍心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51(03):65-68
[3] 梁梅菊,張兰兰327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24(03):77-78
9.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篇九
(一)护理异常(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护理异常(不良)事件是指医院内意外的,由于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所出现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不希望发生的护理事件。伤害程度可以是从“无伤害”到“死亡”,具体分类分级如下:
1.警告事件(Ⅰ级):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2.不良事件(Ⅱ级):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的损害。
3.未造成后果事件(Ⅲ级):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不需要任何处理完全可以康复。
4.隐患事件(Ⅳ级):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二)异常(不良)事件上报原则
1.严重不良事件(包括Ⅰ级、Ⅱ级)必须按要求报告。具体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管路滑脱、皮肤压疮、意外伤害事件(误吸/窒息、跌倒、坠床、走失、磕碰伤、针刺伤、自杀等),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等,化疗药物严重污染等事件。
2.一般不良事件(包括Ⅲ级、Ⅳ级)按照主动报告原则上报。
3.对属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规范内的事件应按医院规定及时报告。
(三)异常(不良)事件报告管理规范
1.护理部对自愿报告异常事件的护理单元及个人,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建立激励机制,护理部对于主动上报护理异常事件的护理单元及个人予以表扬及奖励。
2.对异常(不良)事件瞒报、漏报的护理单元及个人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3.异常(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Ⅰ级(警告事件)、Ⅱ级(不良事件)
1)当事人立即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护士长。2)护士长立即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科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
3)病区护士长对不良事件迅速进行调查,组织科内讨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事件发生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或方案,进行效果追踪。
4)科室完整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并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对科室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事件发生后72小时内报送护理部。必要时,科护士长、护理部参加科室讨论。护士长需将不良事件处理过程登记在《护士长工作手册》内。
5)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的护理安全小组调查,对事件进行讨论,找出工作流程或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科护士长、护理部护理安全小组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
(2)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Ⅳ级(隐患事件)
1)当事人12小时内口头/电话/书面/发OA邮件/发电子邮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上报护士长,并将事件及时、据实登记在《临床护理异常事件资料收集登记簿》内。
2)护士长7日内组织科内讨论,分析事件原因和相关因素,制定整改措施,优化系统流程。
3)护理部不定期抽查《临床护理异常事件资料收集登记簿》,了解异常事件报告情况,科室讨论、整改情况。
10.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培训记录 篇十
一、定义
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位或识别错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二、分类
(一)惩罚性不良事件:
1、静脉与非静脉给药错误、抽血错误、各类治疗及检查错误等。
2、因护理行为不执行工作制度与流程,导致病人发生脱管、外渗、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3、病人发生脱管、外渗、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护理不良事件,虽然未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但科室护士、护长不按时报告。
(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病人发生脱管、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但未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
三、根据事件结果,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小组参考以下分级标准讨论进行评定。
1、分级标准
0级:事件已发生,但在执行前被制止。1级:事件已发生并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2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3级:中级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4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5级:永久性功能丧失。6级:死亡。
2、评定
(1)0级:非惩罚性不良事件(2)1级:按护理不良事件C级处理(3)2级:按护理不良事件B级处理(4)3级:按护理不良事件A级处理
(5)4-6级:参考同类事件,按医院相关制度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科护士长、区护士长和科领导。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7)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土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将处理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1周内连报表报送护理部。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现,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8)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缺陷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9)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10)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11)护理事故的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一、自愿报告制度依据保密性、自愿性和非处罚性为处理原则,鼓励从业人员主动报告。
二、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如原报告系统采取了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应严格保密。
三、自愿报告者应遵循真实、本人亲身经历的原则陈述事件,不得故意编造虚假情况,不得诽谤他人,否则将根据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承担相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四、报告中违反相关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属于非主观故意,未造成后果的免于处罚。
五、自愿报告人员为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对保障护理安全有贡献的,经护理部讨论决定将给予适当奖励。
六、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者,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七、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具器具均要妥善保管,医患双方封存签字保存。不得擅自涂改、销毁、藏匿、转移、转换等方式来改变其原貌。有意违反规定则要追究行政责任。
八、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及时组织分析讨论会,各科室对当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九、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鉴定,并每季度组织护士长分析讨论,提出防范措施。
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口头、电话、书面报告、邮件等形式报告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包括: 1.手术病人/部位错误 2.病人识别错误 3.用药错误 4.输血意外
5.静脉输液意外
6.使用呼吸机发生意外 7.病人约束意外 8.分娩意外
9.各种管道脱落
10.病人院内自杀/走失 11.病人院内跌倒 12.意外针刺伤 13.药物不良反应
11.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 篇十一
【关键词】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正常的护理差错或事故。作为护理人员从内心来说都不希望有事故发生,就护理不良事件的本质属性看,也是具有可防性和可控性的。只要了解和掌握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就能有效减少和预防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我院从2012年起成立了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采用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方式予以管理。根据我院通报的2012年~2013年的153例护理不良事件,笔者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源自于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印发的2012年、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统计表,2012年~2013年各护理部累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53例。
2.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分类统计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计算百分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3.分类结果
(1)按类型分类:15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27例,占比17.65%;护患交流障碍,告知不足25例,占比16.34%;护理记录缺陷(缺项、漏项、与医疗记录不一致)21例,占比13.73%;交接班清点物品时只签字,不清点19例,占比12.42%;配液后无签名、日期、时间13例,占比8.5%;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12例,占比7.84%;给药对象识别错误(输或换错液)8例,占比5.23%;给药剂量或方式错误、镇静药服药到口6例,占比3.92%;跌倒6例,占比3.92%;坠床5例,占比3.27%;泄漏患者隐私4例,占比2.61%;配液时将配液时间写错,与实际时间不符4例,占比2.61%;静脉液体外渗外漏-多巴胺2例,占比1.31%;在急症抢救时发生设备问题为1例,占比0.65%。
(2)按时间分类:星期一发生16起,占比10.46%;星期二发生17起,占比11.11%;星期三发生33起,占比21.57%;星期四发生29起,占比18.95%;星期五发生21起,占比13.73%;星期六发生25起,占比16.34%;星期日发生12起,占比7.84%。
(3)按班次分类:上午班(8:00~15:00)24起,占比15.68%;下午班(15:00~20:00)42起,占比27.46%;夜班(20:00~8:00)87起,占比56.86%。
(4)按护理人员分类:涉及165名护士,其中,实习护士11名,占比6.67%,护士109名,占比66.06%,护师33名,占比20%;副主管护师12名,占比7.27%。除11名实习护士外,154名护士工作年限:5年以下(含5年)有87名,占比56.49%;6年至10年有40名,占比25.97%;11年至15年有17名,占比11.04%;16年至20年有6名,占比3.9%;20年以上有4名,占比2.6%。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1.主观原因
(1)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未能正确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高风险属性,有着一定的侥幸心理,操作规范落实不到位,观察也不够仔细,对于医嘱未严格有效的执行。
(2)责任心有所缺失。个别护理人员存在值夜班睡觉的现象,有的巡视病房不及时,有的工作时思想不集中,不能做到爱岗敬业,影响到护理工作效果。
(3)存在消极倦怠心理。护理工作容不得有一丝松懈,长期的高压状态造成护士始终保持精神高度紧张,过分应激易引发崩溃心理,致使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
2.客观原因
(1)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新上岗护士对于护理业务掌握不精通,而科室因为人力紧张急于安排单独操作。一些年轻护士经验缺乏,对部分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能完全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加以判断并做出迅速反应,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2)人员短缺致使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人手紧张,有的还承担着其他工作。护士单位时间内常规处置过多,在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方面有一定难度,易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3)监管存在盲区和死角。护理部定期督导力度不够。护士长精力主要用于日常事务工作,不能仔细检查环节质量,事前控制不到位,没有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点建议
1.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医嘱“三查七对”制度,有疑问的必须问清查明后再行实施。实行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分别采取加防护栏、应用安全约束带或床档、悬挂安全警示卡等不同护理措施,提醒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醒,避免意外发生。
2.加大护理安全教育力度。护理部要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引导护士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护理过程中易疏忽的环节和药物,一定要逐个环节、逐个药物落实安全警示措施,形成人人重视护理安全,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良好氛围。
3.加强对年轻护理人员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科学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规划,突出培训业务知识的专业性,重点加强对各科室所负责的专科疾病护理方面知识的常规培训,定期开展护理技能比赛,激发护士主动掌握相关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4.维护好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作息时间安排要做到科学合理,适度充实一线护理人员力量,降低劳动强度,减轻紧张和焦虑。要每年组织1~2次的健康体检。根据需要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抗压能力,引导护士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从事护理工作。
5.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后果,区别执行护理不良事件自愿上报无惩罚性措施,鼓励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要建立巡查机制,各科室内部也要对应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章立制,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检查,变护理不良事件年通报为月通报,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参考文献:
[1]朴桂顺,董秀英.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5052.
12.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发生的76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其中,管路滑脱18(23.68%)例,用药错误21(27.63%)例,药液外渗7(9.21%)例,误吸8(10.53%)例,跌倒5(6.57%)例,坠床3(3.95%)例,烫伤4(5.26%)例,压疮3(3.95%)例,收集标本错误1(1.32%)例,护理投诉6(7.89%)例。参与不良事件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43名,实习护士7名,护士29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2名。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28.62±1.12)岁,工作年限3个月~23年,平均护龄(8.54±1.14)年。
1.2 研究方法:
对76例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出现不良事件的患者(姓名、年龄、病症、病情状态、不良事件的种类),相关责任护士(姓名、年龄、工作年龄、岗位职能、工作记录档案),从原因分析入手,评估不良事件出现原因的影响作用,通过列表统计,得出有效结论[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76例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护理责任人各有不同,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低,风险问题评估不足,护理操作不当、急诊过程工作过失、医疗设备故障等。其中评估不足比重最大,占46.05%,医疗设备故障比重最小,为1.315%,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与护理人员关系:
参与外科护理工作的实习护士因专业能力问题,引起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为94.34%,主管护师出现问题最少,护师次之,她们往往是发生不良事件的关键人物。护士专业能力与护龄有很大关系,是与不良事件发生关联性最强的因素,见表2。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外科是风险最高的科室,护理风险随处可见,如因外科手术行动不便,患者衣食住行都要依靠护理工作维持,外科护理直接接触、处理“创面性”疾患,护理人员在医师的协助下落实药物治疗方案等[3]。由此可见,外科护理工作风险很大,安全隐患众多,不良事件诱发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防范意识不足:护理风险属于一种虚拟事件、未知事件、非计划性事件,所以护理人员经常会忽视,即便有意识评估风险,也不会高度重视防范风险。同时,由于外科患者的病情是不稳定的,面对突发事件,护理人员往往会猝不及防,失去原有护理工作能力,虽然拥有专业技能,也无力施展。因此,防范意识是外科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有效解决突发性事故的重要保证。(2)管理体制问题:外科护理工作任务非常多,如协助患者服药、照顾患者日常饮食起居、辅助治疗等,在治疗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换代的医疗服务影响下,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原始管理体制已无法满足护理人员正常的工作需要,不断增加的工作任务,会让护理人员感到心力交瘁,导致护理人员在核查资料、校验治疗信息、协助医师开展辅助治疗工作时无法集中精力,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4]。如此一来,预期制定好的管理体制变得漏洞百出,其管理体制也会失去预期管理效果。(3)护理工作专业能力低:资料显示,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有密切关系,护龄短、护士级别低属于外在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问题。护患关系紧张、护理操作失误频繁、护理沟通不及时,应变能力低下等问题,都会干扰护理人员的工作,直接诱导不良事件的产生。所以在外科护理工作中,治疗方案能否有效落实,安全护理工作能否实现,与护理人员专业能力高低存在必然联系。
3.2 对策分析:
通过上文对76例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意识、制度和专业能力是维护医院安全护理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促进对提高外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结合风险评估内容和研究数据,从安全教育、制度改革、专业能力培养三方面入手,提出降低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合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安全教育:对外科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大力宣传安全护理,尤其是实习护士和刚就任的护士,一定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影响,从思想和行为意识上改变她们的工作心态,让她们能够严肃认真、严谨正直的面对外科护理工作。同时,在外科护理工作专业培训中,添加相关安全护理工作内容。一方面让主管护师反复强调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协助护理经验不足的护士,完成安全教育工作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外科护理工作实际案例,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向护理人员说明风险因素产生、蔓延、演变,以及最终导致的不可挽回的后果。总之,通过安全教育,让外科护理工作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是提高外科护理安全的必然手段。(2)制度改革:明确外科护理工作相关制度、规定,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操作。细化护理工作档案内容,将每项护理工作的安全风险加到护理工作档案中,并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姓名、主治医师姓名、护理用药情况、患者反应、护理效果自评等内容。优化登记、监督、管理等制度,医院要定期查看护理工作档案,做好绩效评估,对已发生的外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专项研讨,让全体护理人员都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5]。制度管理需突出及时信息的作用,因此,医院还可以创建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使护理工作部分信息内容变成共享资源,以方便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监督、控制和管理。(3)专业能力培训:总结以往出现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针对因专业能力不足而诱发事故的相关问题,设置专业能力培训项目,如安全用药、新设备技术操作、工作档案填写、安全隐患察觉、护患沟通、应急反应等能力,根据每位护理人员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专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培训。
摘要:目的 研究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结合临床观察资料,提出有效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某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发生的76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搜集外科护理资料,针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类别、时间特征、护理责任人等问题,开展对比调查,得出有效结论。结果 76例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低,风险问题评估不足,护理操作不当、急诊过程工作失误、医疗设备故障等。结论 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不良事件的产生与其工作性质、内容、特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提高外科护理服务效果,需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拓展专业培训,合理排班,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申茂玲,朱广云,申智慧,等.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11(111):1109-1111.
[2]韩兴平,陶明珠,周平,等.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2011,12(109):1547-1548.
[3]谭尚展.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3(108):1097-1098.
[4]庄亚娟,王芳.临床护理不良事件32例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106):1446-1447.
【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推荐阅读: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管理办法10-12
护理流程不良事件08-02
护理不良事件应急预案07-01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07-16
真实护理不良事件案例10-22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09-03
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09-03
浅析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和防范措施06-14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07-08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安全用药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