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11篇)
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篇一
“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以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7月15日,我市“数字”基础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市“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更好地推广、使用和建设“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为主线,以建设“新”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促进“数字”成果推广应用,为实现现代都市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省“数字城市”建设要求,以公共平台为依托,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用3年时间实现公共平台应用在全市各部门基本覆盖目标。到底,市政府部门重点业务系统与公共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完成交通、水务、民政、气象等部门推广应用;公共平台成果基本满足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及其服务需求。到底,整合完成全市经济社会信息库推广应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工商、税务、公安、质监等部门推广应用,建成全市较为全面的`法人和人口信息库等。到底,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覆盖到其他部门和领域,实现“数字”成果应用全覆盖,全面提高我市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应急处置能力。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数字”成果推广应用取得成效,成立“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领导组。组长由副市长吉久昌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薛维柱和市国土局局长张宝玉担任;成员为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城乡管委、市经信委、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税务局、市辖六区政府分管信息化建设有关领导。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主任由市国土局副局长张占军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公开处处长姚洪担任,成员为市发改委、市城乡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辖六区政府有关人员。
四、实施步骤
(一)调研阶段。推广应用研讨。由市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召开全市“数字”成果推广应用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成果应用专题讲座,进行全面交流研讨,确定“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和服务项目。在全市已实现政府联网单位进行地理信息需求调研,了解各部门应用基础地理数据方式和需求。为推广应用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计划实施阶段。
市领导组办公室根据各部门需求和工作实际,制定应用计划,签订应用协议,明确工作责任、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限,确保推广计划完成和推广应用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将公共平台建设与应用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制定计划,积极推进,认真落实。市、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围绕公共平台建设与应用目标,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不断完善和更新有关信息数据,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做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改造和优化升级工作。要加强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获取与更新、交换数据集成整合以及数据优化能力。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部门应用信息系统要通过二次开发接口与公共平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尚未开展或正在开展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的部门,应结合公共平台进行开发应用。 那一世
(二)技术保障。推广应用工作要执行国家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制定相应技术补充规定。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建设完善公共平台应用软硬件环境,全面提升推广应用工作科技含量,要成立专家技术组,解决好推广应用中重大技术问题。
(三)经费保障。推广应用工作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支持保障。
(四)业务保障。市领导组办公室要组织对各应用单位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和操作规范,做好各应用系统的日常维护、专业数据发布更新等工作。
(五)制度保障。要研究制定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加强应用部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搞好协调沟通,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确保推广应用工作取得实效。
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篇二
近年来,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逐步加快, 地理空间信息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 在这种背景下被正式提出并逐步建设完成。平台以空间信息、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为基础, 集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数据发布、功能服务为一体, , 是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平台。平台的建设目的在于统筹重庆市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地理信息全面更新与应用, 彻底改革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方式, 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发展, 促进重庆市社会资源整合共享。
二、总体架构及建设内容
平台作为重庆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 是全市通用的、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 由数据体系、软件体系、保障体系以及应用体系等四部分构成。
1. 数据体系。
数据体系是平台建设的基础, 是向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地理信息定位及支撑应用的数据主体和重要的数据来源, 其内容主要包括重庆市现代测绘基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3个方面。重庆市现代测绘基准包括重庆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B、C级GPS控制网, 高精度水准网以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以1:5万、1:1万、1:2000等比例尺的4D产品为主,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建库等技术处理所形成的水系、道路、建筑、地名、地址、行政区划等实体数据, 以及多种类型的电子地图数据。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是由各委办局进行共享, 经过梳理、规整和技术处理所形成的内容丰富、格式统一、的专题数据库, 主要包括城乡规划、综合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教育专题、医疗专题等数据库。
2. 软件体系。
平台分阶段建立了面向不同用户使用的三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软件体系, 即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政府地理信息平台、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包含了重庆市测绘产品质量检查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和地理空间数据发布系统等软件系统, 形成了基础地理信息质量检查—数据建库管理—数据分发服务系列软件体系, 其应用对象主要为使用专业地形图的使用者。政务地理信息平台是构建在重庆市电子政务网络上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应用服务, 其主要应用对象为行业部门。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主要包括了“天地图·重庆”网站、“数字重庆”网站、重庆通移动应用终端等, 其应用对象主要为社会公众。
3.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为平台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支撑条件, 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运行环境等各方面。组织机构方面, 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运行、维护、应用工作。政策法规方面, 通过实施《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对重庆市区域内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维护更新、共享应用、安全保障等活动进行了规范性的说明。标准规范方面, 发布了《重庆市基础地理信息电子数据标准》、《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等系列标准, 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 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提供了标准支撑。运行环境方面, 建立了互为镜像的双节点异地备份机房, 支撑了海量数据的管理、交换与共享服务体系的运行。
4. 应用体系。
平台的建设紧密围绕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成果应用已初见成效, 在专业部门、政务部门、社会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成了一系列应用成果。目前已为应急、卫生、水利、交通、港航、农委、环保、公安、无线电委员会等26家委办局以及多个区县政府部门40多个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在三峡库区建设、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三、关键技术
1. 海量空间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与优化存储。
重庆市地理空间数据包含1:5万、1:1万、1:2000、1:500等多种比例尺数据、多种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以及多种专题空间数据, 呈现出数据量大、更新频率快等特点, 需要采用适当的数据组织和存储机制实现海量数据的管理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统一的空间定位参考使这些数据相互叠加和套合, 形成高度集成化的空间数据库, 同时采用海量数据快速检索、无损压缩、影像金字塔、存储优化等技术, 实现了多数据源、多时相、多尺度、多分辨率地空间数据的优化存储。
2. 多级、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聚合。
采用多级、多源服务聚合架构, 根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重点业务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复合的、多源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 实现了空间信息服务框架。例如, 通过服务聚合模式, 可将交通专题信息与重庆市政务电子地图服务聚合, 交通下属二级部门只需要访问交委专题平台服务接口即可完成对交通专题信息和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调用。平台采用基于SOA的Service GIS技术搭建, 通过平台发布的各类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可以在Arc GIS、Super Map、Google Earth以及各类专题应用类终端进行访问。
3. 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交换。
地理空间信息的是分布式的和松散集成的, 极少情况下是所有的信息都存在一个单一数据结构的数据库实例中, 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现状也是如此。政府各委办局用户互相需要对方的部分地理空间信息, 这些数据通常都需要经过抽取和加工后才能以数据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对外共享。通过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门户, 可以实现用户注册, 数据发现,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获取及使用等功能, 这样产生的结果是重庆市各委办局的信息服务越来越多的连接在电子政务网上, 以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 并可以扩展到互联网供社会和企业公众使用。
4. 地理编码与地址匹配。
地理编码是一种基于地理空间定位技术的编码方法, 提供了由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地理坐标的方法。地址匹配是将文字性的地址描述与其空间的地理位置坐标建立起对应关系的过程。在平台建设过程中, 采用统一的地名地址描述编码规范, 建立符合重庆市实际情况的, 包含800多万条地址信息的标准地址数据库, 并以该地址数据库为基础, 建立高效的地名地址匹配方法。采用此项技术将重庆市各政府部门分散的信息资源库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 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整合提供技术手段。
四、结束语
平台作为“数字重庆”的基础设施, 在其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优势, 以基础地理信息作为框架, 整合了重庆市各行各业的数据, 并在空间上进行集成, 使全市的各类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的统一, 极大地拓展了信息资源应用服务领域。通过平台的具体应用实现了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信息共享与交换, 对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 推动政府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 研究其建设的目标、意义及总体框架, 并概述数字重庆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
参考文献
[1]张远.“数字重庆"空间数据框架的构建[J].测绘科学, 2003, 28 (1) .
[2]罗灵军, 李静, 丁忆, 李胜.数字重庆地理信息三大平台建设与应用进展[M]//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会议论文集, 2009.
[3]陈军, 蒋捷, 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 2009, 7 (3) .
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篇三
【关键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现代测绘
人们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较大,但垄断性、专业性较强是开发、管理及获取地理信息的显著特征,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及技术的优势,实现测绘服务同信息化工作的有机结合,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地理信息空间框架的空间定位平台,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还能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概述
以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依托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终端、宽带网络的作用,整合多种类型的空间信息,将地理信息服务于社会公众和相关政府部门,在不同领域和行业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我国地理信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因素就是信息管理难度较大,因为面对的行业不同,所以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该平台中涵盖的地理数据信息具有数量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导致地理要素的维护及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在固定的抽象空间中,一些空间数据资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公共性,应用频率较大,这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即为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以矢量数据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行政境界、交通、地名、水系同数字高程模型及正射影像共同组成了地理信息框架数据的内容,一方面能够发挥定位参考的功能,便于用户在系统中加入新的空间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目标空间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分析[1]。
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架及服务模式
(一)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对空间数据的检查更新、分析查询及浏览输出,是实现对大量数据资源科学存储的前提,可以更加高效、规范的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基础测绘成果管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更新及维护系统、基础测绘产品数据库是构成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三大子系统。
(二)普适计算
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使得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相继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空间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为人们获取实时性的信息提供了很好的途径[2]。普适计算产生的基础就是实际物质空间同信息空间的相互结合,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融合普适计算的思想,在网络中定位和更新信息技术,最终将地理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终端提供给需求者。
(三)多媒体电子地图
多媒体电子地图在空间信息表现方式和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地图的不足,利用视频、动画、图标和图片等方式,可将各地区的空间信息状况更加立体、直观的表现出来,提高了地理信息的实效性。该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简便,在显示信息内容方面也更加丰富和完善,同时还具备定位、测量距离、缩放和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将全面化的图像及时呈现给用户。在商业模式下,集合不同类型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导航、定位服务的过程是位置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体现,要想发挥以上作用必须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移动通信等手段来实现。
(四)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房产、旅游、交通和教育等多方面的信息,相关政府部门在其门户网站中分享的各类服务信息是该系统信息的主要来源[3]。只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空间位置地理信息同電子地图的整合,就可以将更具空间方位、实时性特点的信息提供给政府和人民,明显改善地理信息服务水平。
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
(一)实现测绘成果的共享
基础测绘成果是形成框架地理空间数据的核心,要想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使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提高测绘部门的专业程度,增强测绘成果的可用性[4]。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让公众更加了解现代测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相关测绘部门在管理和更新地理信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现单一测绘成果向全方位地理信息服务的升级和转化,解决了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便于用户操作,保证用户能够获取准确、易懂的地理信息。
(二)对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作为整合不同信息功能的基础性信息,服务平台能将现代测绘成果更好的应用于信息服务过程中,实现多种信息资源汇集的基础就是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要想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还需要对空间信息的编码进行统一化的整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框架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划分空间位置的级别,显示空间位置分布状况,而在相关工具的作用下,这些进一步划分而来的信息能够组合成新的集成信息,可以直观的体现在用户面前。
四、结语
作为转变地理信息服务途径、强化测绘成果实际应用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更加高效的服务于社会和人们。近年来,国家相继加大了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并将其纳入当前工作的重点事项。这就要求测绘部门必须提升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水平,做好平台的维护及更新工作,实现向网络化服务和动态服务的转化,加快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蒋捷,周旭,翟勇,朱武,丁明柱.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J]. 地理信息世界. 2009(03)
[2]李志刚. 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开辟测绘成果应用新途径[J]. 地理信息世界. 2006(02)
[3]肖建华,罗名海. 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 工程勘察. 2006(03)
4.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篇四
绿色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服务平台
招 标 文 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一一年二月
1.招标通告
略
2.投标方须知
2.1
2.1.1 投标资格 投标方应为面向电子信息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单
位,是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及公共服务基础条件、能力和运营管理经验。投标方可根据项目的全部研究内容和有关要求独立或自行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同一单位只能参加一个投标团队)组成项目团队进行投标,并明确项目牵头单位,由项目牵头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
2.1.2投标方必须按照2.2中的要求,有足够能力保证按时、保质完成项目要
求的产品开发工作和相关产业化工作
2.1.3
2.2
2.3
2.3.1 如参加项目答辩的投标方代表不是法人代表,须持有《法人代表授权书》投标总体要求见附件一(规范书)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组成(1)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电子企业推荐意见表(格式和内容说明见附件四,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系方式可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网“推荐单位”栏查询);
(2)项目立项建议书(格式和内容说明见附件一、二);
(3)主要项目人员简历;
(4)营业执照;
(5)法人代表授权书;
(6)合作协议书(此项仅团队投标时提供,由团队投标方中牵头单位与合作单位签订,主要内容为合作方式、项目分解、各单位在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资金分配等);
(7)投标方资信证明;
(8)ISO9000等认证情况;
(9)投标方简介及2009年、2010年在公共服务平台及绿色电子信息产品方面提供中立、开放、公共服务的能力;
(10)经审计的2009年、2010年投标方财务报表(加盖投标单位公章)。如因受公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所限无法及时提供经审计的2010年财务报表,应提供经审计的2008、2009和2010年前三季度投标方财务报表(加盖投标单位公章);
(11)2008年、2009年、2010年投标方在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所获得的国家、地方项目情况说明,相关项目立项批文和完成情况。
2.3.2 投标文件格式要求
投标文件应装订成册,封面和扉页均应加盖投标单位公章(团体投标则加盖牵头单位公章,封面和扉页的具体格式见附件三),侧面加盖骑缝章。投标文件纸质一式12份(1份正本、11份副本),正本必须打印,注明“正本”字样,副本可以用复印件。
投标文件电子版一份,用光盘或U盘保存。
2.3.3 投标文件封装与递交
12份纸质投标文件和电子版投标文件应封装,并于规定时间之前直接送至或邮寄至招标方。封皮应注明投标项目名称、招标方名称、投标人名称、投标人地址和邮编、投标人联系方式。封口处应有投标全权代表的签字及投标单位的公章。
超过截止时间送达的投标文件不予接受。
3.开标程序与内容
3.1开标程序及内容
招标方在投标截止日期后,组织专家组审议投标文件并进行项目答辩,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最终中标单位。
3.2评标主要因素 项目的先进性、技术可行性、产业化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性
3投标方投标文件、资信证明文件的完备性及资信证明文件考察情况
项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投标方的资信和在绿色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 投标方实施项目的可行性
优选指标
投标方在绿色电子信息产品领域具有标准制修订及合格评定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投标方最近两年曾承担过省部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相关项目; 3.3
3.4中标条件 投标文件符合要求 评标综合指标最优 有执行项目合同的能力
4. 合同授予
4.1 在合同授予前,对拟授予合同的投标方的技术和生产能力、销售能力进行
审查,以确定是否具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资信。审查以询问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审查通过后,合同将以一个整体授予该投标方,否则,按照评标结果对排名下一个的投标方进行审查。
5.签定合同
5.1本合同符合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
5.2合同签定后,应由投标方执行完成。
6.其他说明
5.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篇五
中欧班列跨境运输国际联运业务洽谈对接大会
邀 请 函
各相关企事业单位: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是中国与中亚五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欧洲各国、蒙古国、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乌克兰、格鲁吉亚、老挝、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尼泊尔、日韩、东南亚、东盟、独联体等国家国际铁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国际陆海联运、国际海铁联运、国际公路汽运、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国际件杂货运输、项目工程设备重大件过境运输、国际铁路集装箱和车皮运输等跨境运输国际联运行业服务平台。其服务宗旨是打通丝绸之路物流大通道、搭建陆桥运输合作大平台,加强大陆桥物流行业自律,发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业务信息资讯;汇聚境内外从事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俄班列国际铁路运输行业精英,了解货代同行、货主直客运输需求,分享最佳国际铁路联运方案;共觅大陆桥运输合作商机,整合国际铁路运输行业社团、刊物、峰会、网站、QQ群、微信六大资源公共平台;打造“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跨境运输国际联运行业信息交流、互助合作的业务平台和大陆桥物流行业传媒旗舰,做港、航、桥国际物流行业最佳专业交流合作业务平台的践行者。大陆桥物流联盟平台得到了国际铁路运输行业组织、中亚各国货代协会、涉桥各级政府及各城市物流行业组织、大陆桥运输物流企业以及贸易进出口商、货主的支持和厚爱。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和倡议。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10月8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部署今后5年中欧班列建设发展任务。湖南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华中、华南、华东交界地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长沙不仅是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建设和铁路货源枢纽的双节点城市,也是构筑湖南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鉴于此,峰会组委会定于9月18日-19日在长沙市举办2018大陆桥物流联盟峰会,希望以本届峰会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俄班列国际铁路货运物流贸易大通道优势,加强各省市中欧班列平台公司、订舱代理、货代企业、货主贸易厂家跨区域合作,共同研究探讨中国至中亚、俄罗斯、欧洲、东盟、中东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运输通道畅通便利的新思路、新举措,做大做强中欧班列回程货源,积极推动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俄班列集货联盟平台建设发展战略,为行业货代、货主搭建更加广阔的“一带一
路”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服务平台。本届峰会将邀请国家相关部委,涉桥政府、铁路局、口岸、港口、海关、货运站、堆场等相关部门和企业高层,以及从事中亚五国、独联体国家、欧洲各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地区的国际铁路运输企业、国际多式联运企业、国际件杂货及项目货运输、集装箱租赁商、货代公司、货主贸易厂家、境外代理等负责人、大陆桥运输专家及各中欧班列平台公司、订舱代理参加,为参会代表搭建超限、超重、超长大件货物国际联运与境外工程项目设备跨境运输的业务合作、对接洽谈活动。
本次峰会将汇集国内外近400位从事国际铁路运输、国际件杂货及项目设备跨境运输行业的货代同行、货主直客企业高层及行业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发展趋势。大会将围绕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的发展现状展开讨论,重点关注公路、铁路、海运、航空国际多式联运与大陆桥物流行业发展,共同探讨大陆桥运输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措施。分享借鉴国内外企业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路线操作案例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剖析国际铁路联运的发展趋势,打造中亚班列、中俄班列、中欧班列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便利化解决方案业务交流互助平台,推进大陆桥运输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共铸“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行业中欧班列业务合作大平台。
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峰会已先后于2011年在连云港、2012年在重庆、2013年在新疆、2014年在青岛、2015年在满洲里、2016年在武汉、2017年在南宁连续举办多届。大陆桥物流联盟峰会得到了国际铁路运输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历届峰会的推动,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畅通欧亚大陆桥运输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促进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俄班列国际集装箱运输便利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性意见,部分大陆桥运输货代和贸易商货主已通过大陆桥峰会平台达成了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亚欧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行业的主要经营者和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贵公司所担负的职责和做出的贡献对大陆桥物流行业的发展极具影响力。为了推广贵公司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的品牌宣传和推介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服务的操作优势,繁荣新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俄班列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建设;同时也为了宣传企业、展示贵司的风采、提高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业务的口碑知名度,打造贵公司行业一流的业务操作服务优势。鉴于您本人和贵单位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和做出的大量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诚挚邀请您与参会领导、嘉宾、同仁共商共议目前“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及大陆桥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以发挥贵单位在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俄班列跨境运输国际联运行业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的便利化畅通发展。
请您仔细阅读附件中关于2018大陆桥物流联盟峰会的相关介绍,如贵单位确定参加本次峰会,请将后附报名回执表填写完整并盖章扫描发送至邮件:info@landbridge.com
峰会组委会办公室电话:86-518-85806682、85807682,手机:*** 大陆桥物流联盟平台官方网址:,QQ:119444391、1204680089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峰会组委会
二O一八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2018大陆桥峰会日程安排及相关介绍
一、峰会主题:打通丝绸之路物流大通道、搭建陆桥运输合作大平台
二、峰会时间:9月17日报到、18日大会(周二)、19日一对一洽谈(周三)、20日返程
三、峰会地点: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顺天凯宾斯基酒店
四、主办单位: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独家冠名单位: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湖南湘欧快线物流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山东亚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德国欧路通国际物流商务发展公司、深圳市大洋物流有限公司、上海邦达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掠食龙(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五、峰会议程安排
9月17日 参会代表全天报到,领取会议材料、代表证 9月18日 峰会 地点:长沙顺天凯宾斯基酒店三楼凯宴ABC厅 08:20—08:40 17日未报到的参会代表领取会议材料、代表证 08:50—09:10 介绍参加本次峰会的来宾代表 09:10—09:20 开幕致辞 09:20—09:40 独家冠名单位发言 09:40—10:40 论坛演讲、议题分享 10:40—11:40 一对一洽谈、自由讨论 11:40—13:30 名片自助午餐
14:00—14:30 介绍目前全国已开行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起点、终点、路线、到达站、运营主体以及一手订舱代理信息等
14:30—15:30 主旨发言、案例交流 15:30—16:30 嘉宾对话:中欧班列 16:30—17:30 一对一洽谈、自由讨论
18:30—21:00 参加“陆桥之夜”国际铁路运输行业精英商务宴会 9月19日 一对一洽谈 地点:长沙顺天凯宾斯基酒店三楼凯宴AB厅 09:00—11:30 上午场:嘉宾对话、有问必答 14:00—17:00 下午场:业务对接、互动交流 9月20日 礼送参会代表返程 峰会规模:400人
六、峰会主要议题
1、探讨中亚、中俄、中欧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公路、国际铁路、国际海运、国际航空)通道建设,分析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回顾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发展,探讨大陆桥国际物流成本构成与控制;优化大陆桥国际
铁路运输通关流程,服务新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发展;了解过境口岸清关、转关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3、聚焦中亚、中俄、中欧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尤其国际铁路集装箱过境运输口岸及境外遇到的相关问题(如丢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4、总结推介中亚、中俄、中欧国际集装箱运输中欧班列发展现状和开行情况,探讨中欧班列回程货源组织集货问题;
5、研究探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铁路部门、涉桥企业、行业平台等在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6、畅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构建“一带一路”中亚、中俄、中欧班列便利化运输大通道,共建共享中欧班列在欧洲各国货物门到门、点对点资源;
7、项目承运商如何协调与货主的关系,分享境外工程项目成套设备运输、超限超重超长大件货物国际联运计划及运输案例;
8、中亚、蒙古、俄罗斯、欧洲及独联体国家国际联运解决方案案例分享;
9、国际铁路联运解决方案何为“优”,货主贸易厂商&物流供应商合作案例分享;中国至中亚五国、独联体、俄罗斯、蒙古国等项目货国际铁路运输案例分享;货主直客、货代同行合作模式如何实现国际多式联运价值最大化;
10、中欧班列、国际件杂货及项目货运输、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境外段铁路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行业的企业信息展示、运输需求和行业动态分析。
七、参会人员
拟邀请中欧班列运营主体平台公司以及订舱代理,从事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国际件杂货项目设备过境运输、国际陆海联运、国际多式联运(国际铁路运输、国际航空运输、国际海运订舱、国际公路运输)行业的境内外物流货运代理企业同行、贸易厂商货主直客等。
八、业界声音
——我觉得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真的很好,主办的历届行业峰会参会代表层次都很高,国际多式联运行业国内区域及境外市场基本都覆盖到,不仅仅是汇集了国际铁路运输行业精英,还汇聚了从事国际件杂货及项目货运输、中欧班列、国际陆海联运、重大件设备国际联运、国际公路汽运等行业的企业高层,当然还有很多业内货主、贸易厂商以及物流供应商也都在,我们考虑以后每年都与主办方密切合作。
——非常感谢主办方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我作为企业的代表,感觉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研讨会比较适合我们货主和物流供应商双方的利益,通过峰会的平台,能够促进我们以后在国际多式联运(国际铁路运输、国际海运运输、国际航空运输、国际汽车运输)、国际件杂货及项目货运输、国际海铁联运、中欧班列、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行业方面的业务发展和加强与业内一手优质物流代理商的深入合作。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是目前国际铁路运输行业最有价值的业务信息交流、互助、合作平台,在国际铁路运输方面,为货代同行、货主直客和境外代理提供了一个互动分享、交流互助的业务平台。每一次峰会的举办,业内精英人士都能够团结在一起,所以每次代
表参加峰会的心情都很好,因为可以见到很多相识已久但却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然后又可以结识很多业内新朋友。其实,对于整个国际铁路运输圈子来说,她是一次大聚会,让所有从事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国际件杂货及项目货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公路汽运、国际海铁联运行业的朋友都可以汇聚在这里,畅谈分享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丝路情缘。
九、活动概述
这是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国际多式联运(国际铁路运输、国际航空运输、国际海运运输、国际汽车运输)、国际件杂货及项目货运输和铁路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全球盛会!我们专注于国际铁路运输、项目设备国际联运、重大件及国际件杂货运输、集装箱铁路运输行业需求的平台搭建和峰会举办,本届峰会将吸引货主、承运商及货运代理等物流服务决策者参加,这是您拓展国际铁路运输市场业务的行业平台。参加2018长沙站的峰会,您除了可以通过峰会平台推荐您的业务优势,更有机会与超过400位行业顶尖物流供应商高层交流,并与其洽谈。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供应商互动分享、交流互助的专属平台,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峰会全新启程,新模式,新机遇。
参加峰会主要参会代表来自于:服务中亚、独联体、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及欧洲国际铁路联运行业的物流供应商;来寻找从事国际铁路运输优质代理合作伙伴的物流企业、贸易、厂商以及货主。
行业专业案例分享,寻觅最佳合作伙伴:
A、区域——为您“精准化”定位国际铁路联运环境
中国——中亚、独联体、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欧洲。B、货主——为您“细致化”制定国际铁路联运方案 ※ 超限超重超长大件货物国际联运方案计划及运输服务;
※ 境外承包工程成套设备项目货运输;货物的集装箱和车皮国际联运业务; ※ 国外段国际联运服务;过境货物进出口业务;
※ 哈萨克、俄罗斯以及欧洲(中欧班列)全铁拼箱、过境拼箱业务;危化品国际联运业务; C、客户——为您“贴心化”创造合作机遇
一对一洽谈、精英之夜宴会;社团、刊物、峰会、微信、网站、QQ群,六大行业资源平台; D、领域——为您“创意化”寻求战略突破 业务创新、战略谋变;
大陆桥国际铁路运输峰会,将汇集行业合作渠道、人脉资源!
分享、交流、互助,行业商脉、合作资源、首选大陆桥物流联盟峰会!这是您拓展国际铁路运输、中欧班列跨境运输国际联运行业市场的业务平台。找专业人,做专业事!
中欧班列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大陆桥物流联盟官方网站:
十、宣传机会
最具针对性的行业群体,最优的品牌宣传与提升平台,不同反响的参会体验。获得〉付出,你值得拥有!作为国际铁路运输方面的行业盛会,主要的参与者来自国际铁路联运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及各行业的货主,为国际铁路运输企业与货主洽谈互动创造了最佳交流合作平台。
把握机遇,开拓业务新商机。参加峰会机会,不容错过!它将超出您的预期,增加您的投资回报率,加强您的品牌推广!
十一、话题集锦
最真实的客户需求,全方位市场剖析,现场为您带来不同的业界声音:
1、贸易全球化下的国际联运发展状况
※ 铁路货运市场化,“门到门”铁路联运如何走下去?国际铁路联运企业如何在全球贸易网络中“掘金”?物流业深入制造业战略合作,如何实现联运价值最大化?
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陆桥运输
※ 亚欧铁路频开班列,需求所致?如何开启中亚、中俄、中欧国际铁路联运“门到门”最优模式?中哈铁路合作前景,哈萨克斯坦当地运输环境剖析;
※ “俄铁”货运发展如何推动亚欧大陆桥运输、俄罗斯联运解决方案分享; ※ 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石油等工程项目及大宗散杂货国际联运模式分享; ※ 新亚欧大陆桥运输成本构成与控制;
※ 俄罗斯东方港海铁联运模式及良好商机;俄远东航线及港口海铁联运模式;
※ 如何协调承运商与货主的合作关系;资源整合,货主、货代合作模式如何实现联运价值最大化;亚欧港口物流与新丝绸之路国际物流;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亚欧大陆桥顺利通关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针对大陆桥中国区段与中亚、欧洲区段的交通运输瓶颈,怎样实现“一票到底”; ※ “丝绸之路——中欧铁路大通道”,探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亚欧物流新机遇;
3、新格局,新开拓——东南亚联运市场
※ 东南亚经济发展,制造业升级转移——“世界工厂”去哪儿?
※ 公铁运输延伸东南亚,公铁海联运模式何时现?货主联运需求及供应链布局规划;
4、国际多式联运之港航发展论坛
※ 如何突破铁水联运瓶颈?全球港口发展如何加速联运门到门“无缝衔接”? ※ 集装箱运输便利化与通关;促进陆桥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交流;
5、全球货主与物流供应商合作战略论坛
※ 国际报关环境剖析;企业在贸易合规下,如何做到关税最低化? ※ 企业如何寻求运输成本与交货期之间的平衡;
6、转“危”为“安”,危化品联运市场
如何使“安全”主导国际罐式集装箱联运市场?货主&承运商,危化品运输风险“谁”来担?国内危化品运输市场如何规划?化工企业眼中的“危化品”最佳运输方案;
7、商机与挑战,国际铁路联运市场之项目货联运前景
※ 物流供应商共同探讨项目物流招投标要求及注意事项;机电、基建、石油等项目物流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剖析;
※ 中国——中亚、独联体、俄罗斯、蒙古、欧洲等项目货国际铁路联运案例分享; ※ 中亚、独联体项目运输以及石油行业项目设备,项目物流利润大、门槛高,如何开拓?
6.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篇六
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鼓励建立覆盖区(县、市)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区、街道、社区面向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体系结构
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底层为“社区基础数据中心”存储十大类业务数据,涵盖了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上层为“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其中“社区管理应用平台”集成社区各专项业务系统,为社区工作提供便利、高效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社区服务应用平台”面向广大社区居民,为居民提供满意、周到的社区服务,建立起政府监管、企业(服务商)服务、居民获益的交换平台。
社区基础数据中心
社区基础数据中心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它不仅负责存储“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中的业务数据、图文数据和配置数据信息,还会自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以形成更加科学和有价值的数据业务模型。社区基础数据中心还提供了数据层面上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功能,为“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中的系统及与第三方系统(社保、银行等)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提供了接口。
社区管理应用平台
1)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是对“社区基础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维护、查询、分析、展现的综合利用工具。该系统可以让社区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数据统计上报工作中解脱出来,各委办局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和统计报表。系统还提供了强大的业务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依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对系统中业务模块的字段、查询方式、列表样式、统计项目等进行个性化的设置,甚至可以自行增加新的业务信息模块。
2)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政府业务逻辑集中,实现跨部门的协作服务,网上网下相结合、多种渠道受理反馈、资源共享、协同审批,实现“一站到底”的服务。让企业和居民到政府部门办事时,不需要在多个窗口或部门间周折,提高其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主要涉及服务受理、服务收费、服务监督、服务回访、服务指南、办事查询、服务项目管理、办理材料管理、服务统计分析、满意度统计分析、业务报表等模块。
3)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城乡生活困难群体。救助种类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临时救助等。业务功能包括:救助(低保)申请、救助(低保)情况变更、救助(低保)停发、动态跟踪、低保调标、低保户迁移等近50项功能。
系统针对救助业务办理中的资格审批流程、资金使用情况、关键业务数据合理合规、申请人员身份核实等业务处理步骤都行了规范、严谨、科学的控制管理。为杜绝漏保、错保、资金挪用等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使各项救助工作能在“阳光”下进行。
4)为老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为老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依据国家关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补助申请与审批,服务卷的放发等各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具有相应的审批级别设定,可以把审批的结止点定到街道、区、市中的任何一级。另外可对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安全巡视等服务项目进行计算机管理,同时可以将数据自动汇总,生成图表,方便各级负责人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使业务处理规范化、自动化,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5)流动党员管理系统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发了本系统。主要是对流动党员从网络报到开始直至其组织关系转出为止,这段时间内对其进行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实时统计,系统内的各级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所属流动党员的动态数据,对流动党员的数量、分布及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跟踪管理,实现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全覆盖,流动党员从所属党支部领取“活动证”外出的同时,系统内就产生一条短信息发送到流入地党组织,以此实现组织间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持证报到、参加组织生活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最新信息,保证党员流动而不流失。
6)报表采集管理系统
在社区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不定格式的表格,这些表格一般为上级单位下发的一些数据采集表,如《辖区工会情况统计表》、《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表》等。这些表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并且经常会增加新的业务表格,既便是同一种表格的格式也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果针对每一个表格都去开发一套业务处理,势必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开发和后期维护成本。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套专门的报表采集工具,由用户利用Excel单元格保护的特点,按照相应的规则制作出表格模板,表格模板中定义需要采集的数据项、合计平均等计算项(可利用Excel本身的公示定义)。用户将表格模板下发给指定的人(如街道计划生育科的工作人员将《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表》表格模板下发给下属社区的工作人员),接收人填写表格(Excel单元格保护已经限制了表格中哪些可以修改,哪些不能修改),填写完成后将表格上传,后台服务将自动计算和汇总。同时可以看到表格下发给了哪些用户,哪些用户已经完成工作,还有哪些用户没有上报。
社区服务应用平台
1)社区服务网站群
社区服务网站群是指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建立在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之上,信息可以实现基于特定权限共享呈送的“一群网站”。可以有效整合各级政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挖掘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身于社区服务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利、周到的服务。
社区服务网站群以“网站集群系统”、“自助建站系统”、“协助与交换系统”、“内容管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为依托,在此之上建立各社区独自的“社区服务网站”,“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建立在各社区网站之上,可以直接从各“社区服务网站”提取服务信息,也可以自行发布维护信息。
2)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系统
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电信技术融为一体,目前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呼叫中心系统根据客户的相关按键、指令、语音请求,自动将客户电话转至语音咨询查询、电话留言、或人工座席桌面,为来电用户提供诸于政策解答、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指南等服务。该系统涉及呼叫智能分配(ACD)、应用服务系统、坐席系统、远程坐席系统、IVR与自动服务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外拨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录音系统、电子地图系统(扩展支持)、监管管理系统(扩展支持)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和业务功能。
社区服务呼叫中心,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只要电话打进来,就能协助解决问题,这也是呼叫中心取信于民,让居民满意的关键所在。因此,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的建设,不单单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手段的加强。我们将从资源整合、管理制度、宣传推广、日常运营等多方面协助用户进行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的建设。
3)社区信息多媒体查询系统(大屏幕、触摸屏)
社区信息多媒体查询系统是为了方便社区居民获取社区信息和服务而开发的软件。该系统对社区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公布社区的通知、公告、服务等信息。系统汇集了社区内社区服务行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通常包括:社区概况、办事指南、社区服务、党务公开等信息。
该系统采用触摸屏技术,社区居民只需用手指触摸系统提示语言或相应的文字说明,就会出现所需内容,然后触摸所选取内容的翻页按钮就可以实现内容的翻阅,即简单又快捷。触摸屏对于不太熟悉电脑操作的居民来说尤其方便。同时,系统还可与INTERNET连接,从而改变一般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量小,更新慢的缺陷,更具有鲜明的服务内容广泛、居民上网方便的特点。
4)社区少儿互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7.国土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概述 篇七
地理信息是国土部门在管理和决策时重要的基础信息,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以往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级国土部门“各自为政”独立建设, 往往造成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之间完全独立形成信息孤岛, 导致数据参差不齐, 特别是基础数据无法及时更新, 时效性得不到保障, 同时还造成了系统建设的重复投资。为此, 从国家层面开始启动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地理空间服务平台建设理念和框架, 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 建设多源、多时态、多尺度的专业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 并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
2 平台总体架构及功能
2.1 总体架构。
平台的架构设计应在国家的建设性指导思路下, 依照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般来说主要采用结构分层的设计思想, 把平台设计为五层:应用层, 服务层, 管理业务层, 数据层以及运行支撑层:
2.1.1 应用层主要负责部署应用系统, 主要包括平台门户网站和各个专题应用系统。
2.1.2 服务层主要是提供基于地理信息资源的数据接口、功能接口以及平台自身调用的内部接口, 通过组合和封装服务层提供的各类服务接口资源, 可以快速搭建各种专题应用系统, 实现地理信息的分布式共享交换服务。
2.1.3 管理业务层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服务系统、在线标绘与审核系统、平台运维管理系统共同构成。它主要实现平台数据的生产、数据在线采集和审核、空间数据入库与更新、框架数据的管理维护以及数据交换、用户权限、平台安全、服务注册、服务管理与监控和服务日志等业务, 管理业务层是支撑平台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核心和关键。
2.1.4 数据层是对平台所有数据的组织管理, 由各种地理信息资源数据组成。包括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库、专题应用数据库, 其中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库是平台服务的数据主体。
2.1.5 运行支撑层包括运行环境体系和平台保障体系两部分。
平台运行环境体系包括平台硬件设备、网络系统和基础软件等, 平台保障体系包括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和应用规范。
2.2 平台功能。
以省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例, 平台建设将完成国家服务平台建设规划中省级节点的建设, 完成后将提供覆盖全省的二调数据图以及中、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高程模型等框架数据库, 能提供二维电子地图服务和三维模型的影像服务。平台功能按子系统划分可分为平台服务系统、平台运维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线标绘与审核系统、应用系统等五个部分。
3 接口设计
平台接口为了满足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开发语言对平台服务的灵活调用, 可设计三种访问服务接口方式提供服务, 三种接口访问方式分别是ogc、rest、soap。专题应用系统根据需要, 选择相应访问接口类型, 并遵行相应服务接口规范进行服务调用。对于这三种接口, 其各有特点, 专题应用系统可根据需要选取相应接口接入平台。
3.1 ogc类接口, 该类接口是基于开放地理信息联盟规范标准化实现的数据互操作接口, 可以实现异构空间数据库的互操作, 只要是支持ogc服务的gis软件均可以通过该接口接入平台, 主要提供给异构型的gis应用接入平台使用。
3.2 rest类接口, 所有的接口访问都是通过url地址实现, 输入网址即可实现服务调用, 使用非常简便灵活, 同时还支持多种开发语言和多种返回格式。该种接口由于相对简单, 所有具有效率高, 操作简单的特点, 非异构型的应用系统推荐优先使用。
3.3 soap类接口, 是一种轻量的、简单的、基于xml的协议接口。其支持标准的面向对象编程, 可以使用.net、java、c++等语言进行调用, 但其运行效率因需要双向解析xml会有所减低, 推荐在其它接口类型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使用。
4 关键技术及实现
4.1 空间服务的无缝聚合。
空间服务的聚合主要是通过多种语言的服务接口封装进行聚合, 这种基于接口的封装可以实现平台服务聚合的功能, 即解决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形式服务之间聚合问题, 真正实现信息交换共享的畅通。平台通过预先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封装, 形成三大类api:javascript、flex和silverlight。当第三方应用需要调用平台服务时, 可以利用这三类api通过网络直接访问平台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而不需要再次对平台的各种服务进行编码访问。在提高平台聚合性的同时, 也避免了由于第三方应用编码质量的不同, 引起的平台服务性能不同。对于服务接口进行的调用, 平台将利用ssl通道进行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保密性。服务接口的调用者只有取得合法的安全令牌后, 才能通过平台的安全认证, 并进行接口的调用和服务的访问。
4.2 高效的切片管理技术。
针对大规模并发访问, 平台采用arcgis缓存切片技术, 迅速响应大数据量、大用户量的在线地图请求, 同时对于精细地图的加载不会对服务器的响应速度造成显著影响。但由于传统切片是由大量的零散图片构成, 切片复制乃至更新过程所需时间代价巨大,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服务平台在引入了紧凑型切片技术。这种新方法将地图缓存切片归组到大文件中, 而不是以单独的文件形式存储切片。通过采用分组存储切片技术可以减少切片文件数、降低了缓存所占的总磁盘空间, 同时, 也降低了网络访问流量。因此, 采用紧凑型切片技术可有效提升共享平台切片的使用与管理效率。
4.3 支持一键抽取的空间数据etl技术。
在生产服务平台框架数据时, 为了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可开发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一键抽取功能, 其主要包括数据提取、数据转换以及数据加载三个过程。首先建立与基础地理数据相关数据内容对应的数据层与要素类对应表, 从相应基础地理数据中提取数据;然后对数据分层命名, 使提取转换后的数据层与数据标准规范中定义的数据层一一对应;最后生成所需要的空间数据推送装载到目标数据库中。一键抽取基于arcgis空间数据spatial etl功能进行编码实现, 使平台可以自动且智能的完成数据提取、数据转换和数据加载的工作。在平台中只需要简单的点击etl功能, 平台就能自动化的完成整个数据抽取流程, 在提高了数据抽取的效率和准确率的同时彻底免除了人工干预的弊端, 使平台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得到提高。
5 结论
8.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研究 篇八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模式也需要了改善,随之应运而生的就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利用网络平台这个信息化技术解决高等教育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高校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话,就能同时解决传统模式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三方面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 TP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98-2
0 引言
高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就是需要把学生的就业单位这重要一方纳入制度中来,高校、学生和就业单位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单位的招聘人员在招聘时,应把相应的职位、岗位、人数、相关福利待遇等等,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到高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学生通过查看招聘信息平台将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学生也可以把个人简历发布到服务平台,供用人单位选择,同时满足双向选择的条件。而且还省去了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来回奔波的时间,也免去了用人单位开设特别的招聘日,可以说,在招聘的一个环节实现双赢。而高校辅导员可以联合就业人员和学生,以用人单位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兴趣,聘请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学生尽快投入相关单位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单位所需人才。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有选择的建立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让同学们充分利用假期来参观实习,并提前进行社会接触,为学生的毕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由此来看,高校应尽快确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解决学生就业、高校和单位遇到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教育改革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1.1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陋
很多高校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都处于只是简单利用现代最先进的信息工具的初始阶段,但是随着社会各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但是由于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并且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想要大力发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面临着重重阻碍。现阶段高校的教学方式,虽然很想为学生考虑地更加全面,以达到学生的现实需求,但由于高校没有一个系统的平台提供给学生,所以总是会造成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个人能力,不能及时地提供给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方案,因此就会造成信息相对滞后,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
1.2 缺乏针对性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进入学校,每个年级的各专业时间、课程、内容等都被设定,学生只能根据学校所需的必修课程进行学习和考核。显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案。虽然各高校的专业课程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但在某些方面,它并不能发挥所有学生的优势。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征求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提高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的热爱学习的学科和学生接受的模式和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对教学,将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1.3 学生实习渠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缺失
很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去到的实习点都和本专业有一定的跨度,学校在这方面的信息未能及时有效的帮助到学生。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地产公司实习,认为地产公司的收入较高。学习高尔夫、旅游管理、会展策划、旅游英语等专业的学生实习的渠道大部分是酒店,少部分在旅行社等等,不一而同。
1.4 缺乏就业反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学生毕业之后就会面临就业,是否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业难、专业不对口、期望岗位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差距较大等问题困扰着所有的大学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先是要树立大学生应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往上攀登的思想,不能总是计较职务和待遇,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才能够得到大家认可,同时能够真心的教会他们一些宝贵的经验与知识。二是要适应角色的改变,由一名学生转变为社会人,所遇到的事情有时候会出乎自己的想象,要能够承受这个落差。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社会,没有什么事情是应该的,只有自己努力争取,付出努力和辛苦才能有相应的回报,这个和在校园中学习是一样的,没有刻苦努力的学习,考试中就不会得到高分,属于异曲同工。
我们要教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放下身段,积极向同行业的同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以便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能力。学院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平台,一个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岗位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提前知道自己能适应什么岗位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那么学生就可以大大缩短在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适应期的时间,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的相关培训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更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对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恐惧感。学院还可以利用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前的培训环境,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平台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早找到相应岗位,打消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传言。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得平台成为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之间的纽带,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用人单位的信息、岗位、条件,让学生能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侧重,有目的地去朝着自己的方向去努力,把握好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就业时会更具竞争力。这样的模式比大学生即将毕业时到招聘会时才能相互了解要更具合理性与实践性。
2 建设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议
在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当中,要有专业人员监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过程,同时还要及时校验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良性循环,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起到引导、监督、推动作用。平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才信息化制度的建立
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把高校、学生、有人单位的信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各单位和学生之间有了互动的平台。在高校、学生和单位双向选择的同时,让学校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毕业之后的去向,为将来就业线的打下基础。但保障平台正常运行的前提是必须建立相关的信息化制度,只有建立人才信息化制度,才能更好地利用平台优势,实现双方信息的交流,并对一些改革措施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更好的发展。
2.2 强化信息化队伍
由于此项改革是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因此就需要一批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教师来管理与维护。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参与信息服务平台管理的人员要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信息化维护队伍,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2.3 信息及时更新
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如果更新不及时,会造成信息流通不畅。因此要把每天产生的数据、信息及时输进平台,随时更新。这样才能更加方便监管部门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需要维护人员及时更新各项数据,实现平台的动态管理。
总之,建立一个全新的完善的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个艰巨而且漫长的任务,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开展有组织的创新,积极推动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研发,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动高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使高校教育信息化和人才培养产业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杜鹏.高职院校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
[2] 沈素敏.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于发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
[3] 李晓林.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
9.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篇九
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在方便大多数市民的同时,也努力达到了使本地1万多户中小企业能参与到互联网商务、共享信息化成果的局面。
首先,从解决人才就业和企业招聘方面来说,针对企业主招工难的情况,项目内容中的本地人才库截至2012年年底已经汇集5万条有效信息,涉及100多个工种及专业。受此功能获益的中小企业已达600余家,数万人才可以免费享受就业信息查询服务。可以说,本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已经智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在2012年全,项目共计为本地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专家咨询、厂商推荐、案例分析、经验介绍、技术交流达到业务量300次以上,以ASP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客户服务系统、远程办公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中小企业急需的信息管理系统咨询和解决多次。
10.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篇十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扶贫组发[2016]3 号)中《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结合新形势下的信息扶贫工作重点,我们提出建设山东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
1.建设目标 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新的攻坚期,扶贫工作存在着机制宣传不到位、手段单一、监管效果不佳、资金监管落后、人员管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且贫困人群存在多种致贫原因,地区帮扶人员与信息员无法精准、有效的对贫困户进行真实帮扶。
创新扶贫方式,加快推进特殊困难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落实省信息扶贫工作,建议以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设山东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
平台覆盖全省 17 地市,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科学精准的统筹各地扶贫资源。在协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与公共信息平台及民生服务平台关联,增加民生服务功能及电商功能,为贫困户的生活提供帮助。
2.建设思路平台对政府管理者、地区扶贫人员、信息员、社会其他扶贫力量的扶贫工作进行协助。建设过程中打造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按照市场机制整合个体工商户以及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线下服务站点等资源。
帮扶人员作为扶贫工作主心骨,按各自职责对特定贫困户进行实际帮扶;信息员作为平台运营的支撑人员,工作重心偏向于平台电商维护、信息采集上传和资源整理使用,从平台角度为扶贫工作提供帮扶,协助政府推广扶贫信息化。
在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下,实现每个重点扶贫村确定至少 1名信息员,担任平台站点的管理员,把各类信息发布到平台,配合地方帮扶人员为贫困户提供帮扶。
通过帮扶人员及信息员从各地实时、真实的搜集信息,上传平台,为政府管理者、帮扶人员及信息员提供信息协助。带动贫困户脱贫、消费,进而吸引商家入驻,扩大社会资源扶贫力度并为平台建设运营点,实现平台良性自循环并向贫困区提供区域个性化帮扶。
3.建设 内容 3.1.平台搭建平台建设概括为“一平台、一张图、六个库、高精准、全周期”的特点。
一平台是指“山东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平台从多角度多场景为省信息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作网络信息支撑,向政府管理者、各地扶贫管理员、各地信息员、社会其他扶贫力量、贫困户提供有效协助。
一张图是指“扶贫地理信息图”,通过该图可随时随地掌握省内各区贫困人口分布、构成、致贫原因、贫困现状等。
六个库是指人员档案库、扶贫资源库、业务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库、地理信息库及电商资源库,通过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多维度分析,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确定位致贫因素为管理人员和各类信息员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高精准是指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实现“各地信息员与贫困人员”、“扶贫措施与致贫原因”、“贫困村间资源供需”的高精度匹配,实现救助资源的精细化释放。
全周期是指围绕贫困户,将各类帮扶进行跟踪记录,实现贫困人员脱贫的全过程留痕存档,为今后扶贫工作提供指导。
3.2.平台架构 服务器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感知设备 安全设备人员档案库 扶贫资源库 业务数据库 地理信息库电商数据库 其他数据库政府管理者 帮扶人员 帮扶对象任务对象信息帮扶措施指导推荐横纵向交流互动致贫原因分析帮扶效果跟踪回馈扶贫信息论坛扶贫对象管理数据管理分析扶贫资源管理社情民意采集Web app 微信平台扶贫对象 信息员 管理队伍 个体商户社会资源设施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服务 层门户层用户层扶贫政策与管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支撑体系扶贫工作业绩考评体系其他资源VPN专用网 互联网 物联网 移动通信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库信息员电子档案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工作管理考核职业培训课程业绩考核
特色村淘网上跳蚤市场农产批量商户采购信息整理上报商户诚信建设农产电商零售地区特产推广
政策宣传导读网货下乡人才服务政策资金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服务机构介绍用品互换
支撑层一张图 工作流 绩效监管 3.3.应用建设 3.3.1.协助政府管理 信息资源整合,将数据搜集、分析、整理,帮助政府管理部门更加准确的锁定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扶贫措施,集中各方力量,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3.3.2.协助扶贫人员 帮扶 为地区扶贫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从平台获取一些较为实际、切实可行的信息,方便扶贫人员有效的运用在工作中。设立奖励制度,对于个人扶贫方法也及时上传分享,使平台成为有效的扶贫辅助工具。
3.3.3.协助信息员 工作 信息员的工作偏向于信息宣传、电商维护、数据信息采集上传、资源整理使用。平台运维收益可体现到信息员福利收益中。
以电商为基础,搭建特色村淘模型,充分发挥电商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服务村民,创新农业,促进消费,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构建网上的村间跳蚤市场,为重点贫困村的生活消费提供支持。
3.3.4.协助贫困户脱贫 平台采取多途径为贫困户提供生产生活类培训素材,在信息员的协助下,部分贫困人员了解、使用新技术,村民间脱贫资源共享并建设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政策倾斜、补助、特殊营销模式、商户资源等多种方式,增加贫困户消费能力。贫困户自主选择优惠购买等方式,在不增加贫困户消费负担的前提下,保障生活个性化需求。
3.4.运营 思路平台运营点分信息服务模块、电商村淘模块、推广合作模块。
信息服务模块:信息员充分了解本村可以输出的项目,比如劳动人员、土地、养殖畜牧等,把信息发布到平台,把需求企业、项目引入地区,村民资讯互通、机会共享,扶持创业青年。
电商村淘模块:信息员将当地采入产出需求发布电商模块,吸引商家入驻实现交易,通过村淘功能协助区域资源互换,提供更多扶贫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协助特殊的贫困区实现生活生产用品输入、农产输出、物品互换、农技培训,并在低价甚至公益模式基础上确保贫困户使用。
推广合作模块: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针对农户开设特色、实际、方便的资金业务,为村民收益、就业、丰收保驾护航。
信息员通过搜集村用户建议提交平台,使平台不断完善功能目录,满足各类用户需求,从而保障政府管理下帮扶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4.建设模式 针对此服务平台项目的特点,以及国家对信息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此平台可采用三种建设模式:
1、政府投资,企业建设,政府运营。
2、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建设、运营。企业负责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政府按照管理者、信息员使用人数等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
3、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给予运营保障。企业负责投资平台建设和运营,政府授予企业运营权并提供运营保障措施,保障平台能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建设模式需企业与政府相关人员详细协商,保障平台使用效果和双方受益。
5.建设计划 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搭建。2016 年,上线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2017 年上线 17 地市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二级平台;2018 年,上线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三级平台。
省扶贫特色互联网+电商体系搭建。2016 年,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上线特色电商板块;2017 年,依托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17 地市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二级平台,每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立当地特色的电商服务模式;2018 年,结合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三级平台搭建及信息员进驻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省扶贫特色互联网+电商初步搭建完成;2020 年,省扶贫特色互联网+电商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打造信息化扶贫示范镇。2017 年,在推广实施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省扶贫特色互联网+电商体系的同时,全力打造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在基础比较好的乡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农资购买、农技推广、医疗健康、农产品销售等服服务,不断优化;2020 年,将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向全省推广。
6.保障措施 6.1.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设立 保证每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都设立至少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站由信息员管理、维护,为村民提供信息指导服务,引导村民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2.扶贫队伍 建设 组织建设一支信息员队伍,保证每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都由一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进驻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信息员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均实现规范化。对信息员的工作可实行奖惩化,拿出补贴或系统盈利点中部分盈利为信息员工作提供奖励。
6.3.政策支撑 发布整理相关政策,通过平台宣传或组织学习等方式,将政策的支撑效果切实落实到扶贫人员切实工作中。针对区域采取帮扶策略,扶贫困、促销费、惠民生。
6.4.平台使用保障 平台建设后,需政府协助确保平台的使用,或划入政府扶贫工具,以保证平台上的信息及时、真实、有效,切实的通过信息化提升扶贫工作效果。
信息录入:扶贫人员、信息员须将工作中信息数据及时、完整、有效录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保障数据分析的有效性。
文件上传:平台内上传信息需各级人员工作提供支撑,切实保障宣传和文件使用的效果。
营销模式:平台将设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企业优惠需配合倾斜策略、政府补贴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帮助。
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篇十一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融资服务
一、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一)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工商、统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8月31日,厦门市中小微型企业总数约10.4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99.5%,其中:小微企业约7.47万户,占总企业数的72%。据不完全统计,中小微型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0%,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市就业总数的80%,全市65%的技术创新成果、50%的税收和40%的出口也是由中小微型企业完成。中小微型企业正在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大,规模偏小。据统计,厦门市现有中小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82.49%,500—1000万的占7.67%,1000万以上的占9.84%。总体表现为数量大,但规模偏小。二是行业集中度高,侧重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厦门中小企业的主体,约占整体的73.51%。另外,建筑业等其他行业所占比例均在3%—5%。三是经营优势明显,转型升级加快。近年来,中小企业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低等特点,同大型企业相比,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上面均不占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融资难问题突出。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响,在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瓶颈问题。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还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服务的相关机构。中小企业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智力引进、市场开拓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所能获得的支持和帮助有限,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信息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获得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不够及时,反映存在问题的渠道不畅,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中小企业始终处于相对弱势,一直存在资金、人才、研发、管理瓶颈等问题。特别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缩小、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升等问题都大大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困难。据调查显示,厦门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
二、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一)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
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文《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明确指出:“……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重要篇幅对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作进行规范,其第六章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第七条也明确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健全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线。”
(二)平台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厦门中小在线网”(www.xmsme.gov.cn)是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认定的“中国创新驿站厦门基层站点”(国科火字〔2012〕164号),也是福建省经贸委、财政厅认定的“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厦门市经发局、财政局认定的“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平台以“厦门中小在线网”和《厦门中小企业》杂志为载体,借助于网络平台,着力为中小企业解决政策信息不对称、获取专业服务不便捷、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为全市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务政策咨询、投融资、信息化、人员培训与招聘、技术对接、法律维权等“一站式”信息服务。目前,“厦门中小在线网”日均访问量达7万次以上,是厦门市规模最大、服务最全面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第一门户网站。
(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采取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面向中介服务机构收取服务费用,同时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服务模式。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服务频道加盟收入。联合金融、IT、管理、法律、财税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在平台上开设各类专业服务频道并向这这些专业服务机构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和服务费。二是“政府购买服务”收入。即政府管理部门向服务平台定制和购买服务,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举办各类融资或项目对接会、公益培训等;三是中小企业增值服务收入。面向中小企业开发一定的增值服务项目并收取基本的成本费用(面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以公益性的基础服务为主)。
(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及服务绩效endprint
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厦门中小在线网”为依托,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经过九年的不断发展,该平台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信息服务、人才招聘、融资、培训、信息化、法律六个板块共同支持的综合服务平台,以企业的人、财、市场等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为中小企业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1、公共信息服务板块
(1)政务信息查询与咨询
从信息维护层面,继续朝着中小微型企业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目标加快实现步伐,并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搭建“政务频道”,内容涉及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务、社会服务、行业动态、社会民生等,每天收集整理不低于400条的最新信息,编辑上网发布;二是积极配合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做好每年一次“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等大型活动,以及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工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前期宣传发动、系统开发维护、栏目设计开发、网络报名支持、现场视频直播等,不断完善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每月编印5000册《厦门中小企业》期刊(月刊),及时准确宣传和解读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最新政策,为政府与企业搭建沟通信息桥梁,对网络平台形成有利的补充;四是更新维护中小企业政策法规库和政府资金频道信息,方便厦门市中小企业检索、查询相关的国家、省、市、区四级政策法规信息和财政资金信息。截止2013年底,共收录了信息5922条,为厦门市中小企业检索、查询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
(2)中小企业数据库信息查询与咨询
建立厦门市最权威的中小企业数据库。数据库参照有关法规和国际惯例总体规划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财务信息等信息,不同信息分为A、B、C三个等级,方便不同人群的按规定条件进行查询,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入库企业利益、防止其商业秘密泄漏。截止2013年底,入库全市工商注册在册企业数(含分支机构)达123326户家(其中非分支机构107204户,分支机构16122户),实现全市99.9%以上企业入库的目标;依托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以及重点民营企业认定工作,完成超过40万条B类信息、1500多家中小企业的C类信息的收录整理工作。
2、中小企业人才招聘服务板块
厦门中小企业人才招聘服务平台(即厦门企业人才网)是联合全市18家大中专院校打造高校大学生求职、企业人才交流对接的网上免费服务平台。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585家中小企业通过厦门中小在线网提供1600多个岗位,2300余名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上网求职。
3、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板块
融资超市于2008年2月正式开通,通过金融产品发布、融资服务指导、在线融资咨询以及融资意向提交等方式,结合网下融资业务洽谈,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13年对“融资超市”进行改版升级,搭建厦门市中小微企业云金融服务平台——“投融汇”,引入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小贷公司、创投与风投机构、评信机构等服务机构依靠该系统开展一站式融资服务,改变原有平台只提供宣传展示和在线提交的局面,为中小企业深度投融资服务搭建专业化网络平台。自5月“投融汇”云金融平台正式开通以来,平台入驻银行支行机构达126家、投资机构21家,成功发放贷款4530万元。
4、中小企业公共培训服务板块
为满足企业多层次、个性化的培训学习需求,联合时代光华于2008年10月在厦门中小在线网站上建立了“厦门市中小企业网络商学院”,为厦门市企业提供21大类3000余门的网上培训课程。据统计,2013年已累计组织100多户中小企业开展集中培训1557场次,培训23134人次,完成4887个学时;累积举办26期“网络公开课”,累积培训2783人次,完成262学时。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在原有的公益培训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的培训服务,开通“中小企业管理提升频道”。频道结合政府公益培训工程,与省内各高校、各培训机构、管理咨询协会、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同时,整合厦门市优秀企业管理咨询机构资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培训课程。截止2013年底,累积注册学员1207人,培训报名1832人次。
5、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板块
联合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小企业在线管理云服务平台——“e管通”,通过互联网(SaaS模式)为全市小微企业提供统一的免费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应用服务。该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镶嵌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11款企业管理软件,采用“政府打造,终身免费”的服务策略,打破了传统的付费购买管理软件的模式,企业用户可免费按需申请使用,无需安装、升级、维护。目前,该平台已拥有注册用户4133家,平均每日有400多用户上线使用,进一步推进了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也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帮助企业进一步更好使用在线管理系统,目前已经组织了20多场“e管通”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应用公益培训,帮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
6、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板块
依托厦门中小在线网联合律师事务所共同搭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开展企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检索、法律风险防范、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有效及时获取法律服务的便捷途径。据初步统计,2013年以来,法律服务平台累计为全市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工商注册登记、劳动纠纷、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法律咨询,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提供服务达1000人次。
(五)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平台建设尚不完整,与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需求和广大中小企业获取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归纳起来,平台建设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不足:endprint
一是当前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全面,服务的深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整合社会服务机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与国家及其他省市系统尚未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数据共享机制。
三、平台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进一步完善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化解服务平台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既要善于借鉴国内外经验,也要结合厦门实际寻找对策。
(一)遵循以服务为先导的工作原则
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以服务为先导的工作原则,紧跟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动态发展,以满足企业服务为目标,通过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自我发展。
(二)坚持创新市场主体运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模式
建立一个股权结构合理有效、法人治理科学严谨的市场主体,承担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各类人才共同参与平台建设;开发推出符合网络发展方向的服务平台及服务模式,不断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增值服务模式的开发,不断扩大平台服务面,并尽最大程度满足网络参与者的服务需求。
(三)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
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经营模式,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有效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为真正打开市场化运作的良好局面以及企业的持续增收创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高度重视线下服务与线上交流的服务模式
加强中小企业线下服务力度,增强企业粘合度,保持平台持久生命力。重点深入中小企业调研、开展针对性的现场对接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网下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与网上交流同步、双向互动、共同促进。
四、结论
在厦门中小在线网的基础上对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通过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会员式密切型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宣传企业扶持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等渠道,来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必将引导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平台的建设也对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络起到地方支撑的作用,同时也是各地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必不可少的环节。
综上所述,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势在必行,而且具备可行性,值得政府部门予以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小企业促进法[Z].2002
[2]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0
[3]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S].2003
[4]迈克尔·波特,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 中信出版社,2007
[5]吴晓君.国外发展中小的做法与我们的措施[J]. 航天工业管理,1999(3)
[6]焦方太.借鉴国外经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J]. 现代商业,2008(23)
[7]丁国炎主编.厦门经济特区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陈志良. 福建企业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福建统计局.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7工业交通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10]毛涤生.厦门经济发展探索[M].华星出版社,2005
[11]蒋正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洪芸.构建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荐阅读:
交通地理服务平台08-19
公共信息信息平台11-13
信息平台服务合同01-07
公众信息服务平台10-05
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07-12
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10-02
江西昨启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08-15
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12-22
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12-01
政务信息平台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