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2024-08-09

应急队伍培训计划(10篇)

1.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篇一

一、关于全市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统一部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特别是7月27日全省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推进会后,我市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队伍建设。

(一)统筹规划全市应急队伍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我市制定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市应急队伍体系建设作了统一规划,提出用两年时间,全面建成市级及基层应急队伍体系的目标。具体建设内容为:一是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及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全面加强市、县(区)防汛抗旱、危险化学品(矿山)、气象和地质灾害、公共卫生、水上搜救、公用事业保障、森林消防、重大动物疫情、突发事件信息员等重点领域的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三是重点企业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相应行业和领域的专项应急队伍;四是进一步规范应急志愿服务,壮大应急志愿者队伍。

(二)进一步细化应急队伍建设目标责任。为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组建工作,市政府下发了《全省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推进会精神及我市贯彻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单位、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一是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县(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分别由市、县(区)政府负责组建,具体由市、县(区)应急办和消防支(大)队牵头,会相关部门落实,今年10月底前完成挂牌组建工作。二是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分别由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负责组建,今年11月底前完成挂牌组建工作。三是市、县(区)专业应急救援队由各主管部门牵头,涉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协助工作,2011年6月底前完成挂牌组建工作。四是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从广大青年中招募具有一技之长或相关经验的志愿者,逐步壮大志愿者应急队伍。五是建立企业专项应急队伍。经济信息化、环保、安监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引导、指导和督促重点企业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相应行业和领域的专项应急队伍。

(三)研究落实应急队伍建设保障措施。为保障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市政府明确了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政策,要求相关部门细化内容,出台专项配套措施。一是加快制定装备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建设标准》,统计装备设备缺配情况,将按照标准逐步配齐配足,进一步提升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装备水平;督促县(区)严格执行《江苏省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试行)》,加快制定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及各专业应急队伍的建设标准,推进应急队伍装备的标准化建设。二是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费。市政府明确要求将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从2011年起正常纳入本级财政预算;2010年应急队伍筹建(装备添置)和工作经费,由市、县(区)财政部门会有关部门测算后提出具体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后追加列支,确保应急队伍基地建设、装备配备、应急演练、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费用。三是积极研究相关保障政策。市政府已责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公安交巡警等有关部门,对应急救援队员医疗、工伤、抚恤、保险等保障措施,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免交过桥过路费,以及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轻微违规免予处罚等制定政策规定并推动落实;同时,明确我市应急队伍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抢险救援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的损坏、损耗及所付出的人力资源,由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或单位给予必要的补偿。四是完善应急队伍运行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应急队伍管理、指挥、调用、协作、培训、演练等制度,建立应急队伍和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的工作机制。

(四)重点推进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我市将市级、县(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列为今年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筹备建设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市政府多次召集市应急办、公安消防、财政等部门会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建设问题,力求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及早挂牌成立。目前,已初步制订了《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组建方案》、《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队员及专家分部门构成》、《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装备配备标准》和《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联动单位装备配备标准》,从领导机构、队伍组成、工作职责、队伍管理、调用指挥、工作保障及装备配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量化标准,确保今年10月底前完成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挂牌组建工作。二是推进县(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各县(区)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按照《江苏省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试行)》,加快推进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目前,泗阳县、宿豫区已基本完成相关筹备工作;沭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初步制订了组建方案,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三是积极督促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建设。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已初步制订了综合应急救援队建设方案。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组建工作也已经启动。

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做好市级应急队伍组建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县(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督查、指导和协调,确保全市应急队伍建设如期完成挂牌组建工作。同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应急队伍装备水平,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各级应急队伍的作战能力。

二、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下面,根据这次督查工作要求,我重点就应急管理组织体制、应急值守工作、信息管理和报送机制、突发事件评估分析、预警分析研判制度、应急平台建设等作简要汇报。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今年2月份,我市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福泉市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了市应急委的工作职责、工作机构,以及办事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要求。在3月份机构改革中,在市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中新增应急协调处,并规定应急协调处和总值班室的业务工作由市应急办管理,承担应急办的工作职能。各县(区)、乡镇(街道)也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应急办或应急协调科为办事机构,明确专(兼)职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制逐步完善。

(二)不断强化应急值守等基础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应急办事机构、重点部门和单位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制定了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协调处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坚持做好日常值班、节假日值守、重大活动或敏感时期的应急工作。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接收、报送和管理工作,遇有较大级以上或敏感性突发事件,由基层政府和单位逐层上报市委、市政府,能做到信息及时上报、及时组织处置。同时,市政府经常组织对各县区、各部门日常和节假日值班工作进行抽查,通报人员在岗和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应急值守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和报送机制。在信息报送和管理工作方面,我市建立和完善了五项机制:一是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制定印发了《福泉市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信息报送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信息报送范围、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对县区、部门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管理工作信息,以《专报信息》形式报送相关市领导阅批;对发生的较大级以上或敏感性突发事件信息,经相关市领导审阅同意后上报省政府。二是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市政府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信息报送情况及采用情况,实行每月一通报、季度阶段通报、总结通报。三是建立信息汇总机制。坚持每月对县区、部门信息报送情况及批示情况进行汇总、建档,将各类突发事件相关内容及处置情况以《福泉市突发事件大事记》形式记录并分送相关市领导。四是建立信息考核机制。市政府办公室修订了《福泉市政务信息工作分档考核评比奖励办法》,把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管理工作信息纳入政务信息一并考核。五是建立政府办公室系统内部信息处理机制。制定了《福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明确政府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处理信息的方式、要求及责任等,进一步规范办公室内部处理突发事件信息的工作程序。

(四)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针对近年来突发事件发生情况,积极开展总结评估工作,采取总结、半年分析、个案剖析等方式,对突发事件发生和处置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分析预测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并提出应对工作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一是坚持做好突发事件总结评估。自2007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开展突发事件总结评估工作,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的专家,对全年突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析,结合本地实际和外围环境,研究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和应对策略,并形成工作报告。二是积极开展半年突发事件总结分析。各级政府应急办事机构、各专业应急处置办公室坚持每年作中期总结评估报告,对当年上半年突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对下半年突发事件发生趋势进行分析,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开展对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评估分析。采取单位自评、交叉互评、专家点评等方式,对一些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进行评估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水平和处置能力。

(五)加强突发事件预警分析研判工作。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原则,利用现有应急力量和监测平台,不断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工作。一是加大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改和管理力度。每年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控制和消除措施,确保风险隐患处于可控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目前,市各有关部门已完成企业安全隐患、地质灾害隐患、河湖堤坝风险隐患、环境重点污染源、重要传染病传染源等风险隐患的调查、建档工作,建立了部分领域的风险隐患数据库。二是加强对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工作。目前,我市设立了医疗救治、疫情处置、防暴、化学危险品、机械、压力容器、计算机、刑侦、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食品安全、环境处置等专家库,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今年5、6月份,我市发生市区恒佳花园小区地裂、宿豫区陆桥小区地下水沉降、宿豫区来龙镇地表水变黄等异常情况,市地震局及时联系省地震局有关专家到现场研判分析,排除地震前兆的可能,迅速消除了部分居民恐慌心理。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整合、充实各类专家,进一步完善专家联系、咨询、会商制度,切实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三是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市、县区政府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对各类风险隐患的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防范工作;对涉及广大群众安全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予以发布。同时在城市公共场所、繁华街道、交通要道口等场所设立电子屏幕,不断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准确发布各类预警信息。

(六)着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省市政府值班室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系统。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市财政拨款40多万元,建设省市政府值班室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通信系统和图像监控系统。2009年底建成了省市政府总值班室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通信系统,今年8月初完成了省市值班室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初步实现市政府总值班室与省应急平台的业务系统连通。二是做好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应急平台筹建工作。目前,我市在即将建设的市档案综合楼中,规划1000平方米面积用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设资金已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列入2011财政预算。三是推进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市公安局、环保局、水务局、卫生局、地震局等部门监测系统的改造升级,加大对重要领域、隐患环节、异常情况、易发事故的监测力度,提高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联动处置能力。

2010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目标,创新应急管理模式,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市应急管理水平。

一、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一)创新应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市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精神,为整合资源,提高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市政府办公厅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合署办公,组成新建制的市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公安局,由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兼任应急办主任。应急办新组建后,重新修订了《应急办职能职责》、《应急办工作人员职能职责》、《x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程序》等规章制度,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能职责,有序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三区及各委办局、企事业单位按照各自实际设立应急办,明确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职人员。现应急管理委员会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下设3个综合办公室(即综合、新闻和气象办公室)、24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包括防汛抗旱、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灾害、动物疫情等,指挥长分别由各分管副市长担任)、2个应急协调领导小组(民用航空和铁路运输突发事件)、1支综合救援队伍,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规范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省对信息工作的要求,应急办切实加强应急信息工作,建立规范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一是制定《应急工作手册》,从接警到善后处理各项程序都做出了明确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报告流程、应急分级响应流程、应急处置流程、市直有关部门应急工作职责及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分级标准等内容,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置。二是根据自治区政府在满洲里召开的全区应急信息报告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区人民政府、市府有关部门必须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一般性突发事件也要在事发后24小时内书面报告市政府应急办。三是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充分利用公安局信息情报资源,按事件类型和级别,建立了重大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组,利用短信或电话在第一时间上报政府有关领导,为减少损失消除影响、快速有效处置各类应急事件提供支持。今年共报出安全生产事故信息5条,交通事故信息9条,气象预警3条,群体性上访事件15条,有害化学品泄漏1条,协同有关部门排除道路安全隐患1起。共编发应急信息21期。四是实行了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实绩考核内容,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为重点,对各区、各有关部门的应急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三)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队伍建设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的精神。一是组建成立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由公安、消防、安监、地震、环保、土地、建设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承担除火灾扑救任务外还包括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众遇险事件等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要求各区在街道、乡镇组织义务救援队伍,主要吸收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团市委组织各类志愿者组织建立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二是根据我市化工企业布局相对集中的实际,在四个工业园区建立4个特勤消防站,定员、定岗、配备救援设备,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救援保障。三是补充和完善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修订应急救援专家管理办法,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逐步形成我市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

(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应急预案的全覆盖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2009底我市下发了通知,今年交通、气象、林业、水务、卫生、银行、铁路、机场等30个市直部门和有关企业重新修订了应急预案,各区、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厂矿、学校等基层单位都编制相关预案。今年政府批准实施应急预案2个。目前我市共有市级预案92个,其中总体预案1个,区总体应急预案3个,专项应急预案24个,部门应急预案48个,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应急预案20个,保障方案6个,覆盖全市的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五)积极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一是市民政、地震、安监、教育、公安、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学校师生紧急疏散、传染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二是认真组织应急业务培训。积极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班,努力提高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今年由市安监局组织开展一期应急知识专题培训,培训班邀请我国知名应急专家讲授,市各委办局、各大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应急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三是组织编写《X市市民应急知识手册》,汇集各种预防灾害、自救互救方面的知识,提高市民自防、自救、自保的能力。四是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实战演练。10月31日,在机场举办了大型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公安、消防、武警、机场、供水、供电、医疗救护等单位积极配合,演练取得圆满成功。一些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也经常开展自救、避险等演练活动。

(六)、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调研,积极组织筹建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平台

为学习先进地区应急管理经验,提高我市应急管理水平,6月中旬,由市政府和新组建的应急办相关同志组成考察组,对山东聊城、日照,江苏南京、扬州,安徽的合肥的应急工作进行了考察,提出我市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9月,市应急办对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应急办正积极筹划建设两个“平台”,一是依托政府内网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平台”;二是在公安局110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的基础上,搭建市政府“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现已形成初步建设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正积极向前推进,努力探索适合实际的工作管理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上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建立,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不足,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经验尚需积累。应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的专业知识培训;应急救援队伍演练、应急宣传教育相对滞后,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较低,亟待建立规范、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三、2011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将进一步以“一案三制”(机制、体制和法制)为核心,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平台”和“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和物资保障体系,努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工作,修订完善总体预案,加强预案间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制定预案管理办法,规范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执行工作,指导基层组织和单位编制修订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制定应急演练指南,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以锻炼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

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和职能部门及专业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应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作用,建立各成员单位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完善应急决策机制,推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例会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特别是基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充实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理顺工作关系,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落实。

(三)完善信息报告机制和共享机制

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加强信息筛选审核,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信息不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各区、各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统一应急信息报告口径;健立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情分析,健全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制度。按照及时主动、公开透明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加快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平台”和“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

依托政府专网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平台”实现市政府应急办与各区应急办以及公安、消防、气象、卫生等承担应急任务的部门联网运行,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在公安现有的110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基础上,搭建市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应急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图像监控、基础数据库共享、实时信息接报和移动指挥等系统,形成贯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应急平台的全市应急管理枢纽平台,实现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事态跟踪、决策会商和调度指挥等功能。

(五)加强应急综合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根据《关于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以公安消防队伍以及其他优势专业队伍为依托,组建全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三区政府相应成立应急救援大队。针对我市产业特点,按照“企业投入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我市特勤消防站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实现各类应急队伍及救援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机制,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制定紧急情况下社会物资、运输工具等的征用和补偿办法。

(六)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按照“能安置、能生活、能保障、能指挥”的要求,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避难场所,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防工程、公园广场、空旷绿地,通过改造和功能拓展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对已确定的公园、休闲广场、绿地等避难场所,设立醒目标识,并逐步建设完善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厕所等配套设施,同时在较宽阔的避难场所设立应急棚宿区和应急停机坪。

(七)建立应急信息资源库,加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力度

建立《市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信息库》、《市应急救援专家信息库》和《市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各区人民政府、民政、安监、建委、环保、水务、农牧、林业、地震、消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做好现有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及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数据的统计工作。拓宽应急管理培训途径,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编印《市公众应急知识手册》和《市应急管理工作手册》;加大应急管理法规和避险逃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台、报纸、政府网络等媒体开辟《应急管理与避险逃生知识》栏目,广泛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规政策和应急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技能。

(八)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督查考核机制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应急管理考核工作以市政府《关于依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主要内容,结合日常督查掌握的情况,重点考核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加强督查和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2.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篇二

1 突发饮水卫生事件的起因及产生的影响

1.1 工业生产事故对饮水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工业生产事故, 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企业的危险和剧毒化学品泄漏对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5年11月, 松花江畔的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严重爆炸, 致使近百吨苯类化合物进入松花江, 沿江形成一条约80公里长的污染带。这次事故造成的水体污染, 严重影响了吉林、黑龙江两省乃至俄罗斯人民的饮水安全, 致使拥有400万市区人口的哈尔滨市停水4天。本次事故的主要污染物是苯类化合物, 比重大于水, 虽然通过增加上游排水量可以加快稀释排污, 但残留于污泥等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可能造成长期危害。据《安全与环境学报》报道, 仅2005年7~8月, 我国发生的28起环境事件中就有19起为水污染[1]。

1.2 重大自然灾害易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地震等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同时也可能破坏工业设施和供水系统, 从而引发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和饮水供应中断, 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受灾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损毁, 原有的供水系统中断, 在没有新的安全、有效的技术确定水源水是否安全之前, 受灾群众不得不以矿泉水、纯净水作为生活用水, 不仅造成严重经济负担, 也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3 农药污染、生活垃圾和粪便污染

在我国农村地区, 农药的滥用使得大量的农药随地表径流流入饮用水源, 污染饮用水。而城市垃圾在农村地区的倾倒, 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随着降雨进入地表和地下水源, 对人的饮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 应急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2.1 应急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环境卫生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具有影响范围广、波及面大、造成恐慌、需快速处置、涉及学科知识多等特点, 所以, 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应急型人才队伍应具有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 能在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发生时进行事故起因调查、样品监测和检测、现场提出一些可行应对处置措施。平时开展一定的技能培训, 增强协作意识, 遇到突发事件后, 能够立即开展工作。为调动应急型人员的积极性, 应该有激励措施、发展规划和绩效考核措施。

2.1.1 应急型人才队伍的规划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 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更加频繁, 发生后的短期内将会出现人才资源需求高峰。这种资源需求, 不仅数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而且时效性强, 进行适当的供求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为有针对性的实施人才储备与开发计划, 必须进行应急型人才队伍的需求预测分析。在需求预测时, 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人员的搭配, 同时在人才储备时还应结合各地区人口总数, 一般来说, 人口越多, 所需的专业人员也越多。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分为外部供给预测和内部供给预测两个方面。将需求预测与同期供给预测进行对比分析, 两者的差额应该是管理机构想办法予以弥补的问题。在确保人才资源供求总量平衡时, 还要注意人员结构的平衡。

2.1.2 应急型人才资源的获取

应急型人才资源获取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行政征集, 人才引进。管理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 引进适用人才, 从流动中优化人才队伍配置,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根据地区和人口学特征建立相应专家库, 并进行资格认定和分类管理, 并及时更新。要稳定人才队伍, 完善人事、继续教育、分配、考核等工作制度。通过全员聘用, 严格准入、规范管理, 使聘用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称、专业、学历。对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培训、演练等途径充分挖掘在职人员的潜力, 促进业务发展和水平提高, 实现终身教育目标。通过考核, 使工作更加规范化。当遇到突发事件时, 这些应急型人才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2.2 应急型人才队伍的管理

2.2.1 团队建设

应急型人才队伍作为一个团队, 具有虚拟团队的特点, 工作方式类似于虚拟团队的工作方式。其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成员间信任水平低、文化差异大、孤立感强等问题。如何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团队文化, 帮助成员克服孤立感, 提高沟通效率, 营造“知识分享”氛围, 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可以在培训、应急演练中提高成员默契性, 不定期举行会议, 对一些发生饮水卫生事件讨论, 加强团队之间以及成员之间的交流。总之, 应急型人才队伍应完成相关人员的准备工作, 建成一支“召之能来, 来之能上”的迅速反应队伍。

2.2.2 绩效考核

2.2.2. 1 考核主体

目前负责处理突发饮水卫生事件的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环境卫生科室。为了有效、客观、公正地评价成员的绩效, 环境卫生科室可以设立由相关领导组成的考核委员会, 负责具体的考核事宜。该委员会由疾病控制中心主要领导、相关科室主任以及员工代表等人员组成。

2.2.2. 2 考核指标设计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人员的考核大多数仍是传统的“德、能、勤、绩”的考核, 存在着考核指标过于笼统, 考核标准不明确、不清晰等弊端。对应急型人力资源的考核, 应按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协作精神等3个指标进行考核。

2.2.2. 3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要视突发饮水卫生事件的持续期而定。如小型饮用水水塔受到污染, 其持续时间不长, 可以等到事件结束后, 对参加人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对于持续时间长, 或者类似于松花江水污染所造成的影响时间较长才能消除的事件, 考核可以按月或是季度进行, 同时在事件结束时, 也要进行总的考评。

2.2.3 应急型人员的薪酬管理

2.2.3. 1 非突发饮水卫生事件时的薪酬

无突发饮水卫生事件时, 团队人员在原先的岗位上工作, 其薪酬遵照原岗位的规定执行。对于非突发饮水卫生事件时的薪酬, 可参照现有的“国家津贴”、“政府津贴”的办法, 建立特殊津贴制度, 津贴的等级可以每年评定一次, 考核内容包括岗位工作、技术攻关、理论知识、科研论文等。

2.2.3. 2 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薪酬

应急型人员的薪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薪、奖金、各种福利、津贴以及非货币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基薪是薪酬中固定的部分, 也是较为主要的部分。可依据人才库中的综合评价结果, 确定相应的薪酬等级。奖金的数额通常与基薪相关, 并与当期绩效挂钩。可以将基薪的一定比例 (如20%) 作为奖金的基准, 根据考核结果在此基础上上浮或下降一定的比例。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应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福利。为杰出贡献的人员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由政府一次性缴纳, 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 起到长效激励的作用。津贴是对员工提供特殊劳动的额外劳动消耗的一种补偿。补偿是由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危险性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由于工作紧张带来的额外消耗。2.2.4职业发展在突发饮水卫生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应提供一种向上发展的职业通道, 有效的职业晋升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激励措施。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规, 对在突发饮水卫生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给予享受优先待遇。除在职称评审、晋升方面给予优待外, 还应对其提供更广泛的晋升通道, 如从落后城市调到相对发达地区等。

参考文献

[1]李君文, 晁福寰, 刘超,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饮水安全[J].癌变.畸变.突变, 2007, 19[3], 40-41.

3.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篇三

【关 键 词】玉树地震 应急 志愿者

2008年1月南方风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的志愿者加入应急救灾队伍中,而就在刚发生的“玉树地震”,踊跃的志愿者再一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虽然这些民间志愿者队伍作为政府救援行动的有力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却发出呼吁,请求志愿者暂勿集中前往地震灾区[1]。从“玉树地震”暂且叫停志愿者队伍一事,不仅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应急志愿者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对今后建立立法体系、确定运行模式和科学管理队伍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谁来管——解决组织管理混乱的问题

目前我国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谁来管”和“如何管”的两大问题,而“谁来管”的问题又是“如何管”的前提和根本。针对“谁来管”的问题,在汶川地震时就显得尤为突出。据当时媒体报道,大约有20万志愿者、数百支志愿者队伍在灾区援助。而一个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则估计,志愿者的规模多达上百万。[2]虽然这些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但除了以团委等部门的组织外,很少有其他正规机构组织,多数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小团体或零散个人。“玉树地震”明显比汶川增加了救援力量,除了以政府、军队为主体的救灾团队,还活跃着一批略有经验的民间志愿者救援队伍,诸如都江堰农民救援队、唐山地震救援队等,成为专业救援队伍的有力补充。但是,这些都是自发的救援力量,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不能做到人尽其材、最大效用发挥志愿者能力,也不能科学合理配置、整合志愿者的救援力量,容易产生现场混乱现象。比如,汶川地震时就出现了大量志愿者的车辆拥堵现象,甚至在去往灾区的途中遭遇了山体的滑坡。[3]玉树救援不仅出现了与汶川地震一样的车辆拥堵问题、志愿者缺乏救援工具、保障物质紧缺等问题都显得十分突出,还因地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大量涌入的救援力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不仅不能救援,还增加了救援压力,使“谁来管”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二)如何管——解决达到管理效果的问题

1、管理目的:提高专业技能

对应急志愿者队伍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成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管理团队。虽然在巨灾面前,有上百万规模的志愿者涌向灾区,但是多是以简单体力劳动、现场不知所措、无奈徒劳而返、甚至还制造了混乱而告终。而各种救援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志愿者救援队伍在现场却显得数量太少,根本不能满足紧急救援的需求。玉树地震后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志愿者救援队——蓝天救援队仅比国际救援队晚三个小时,他们搜救幸存者、发放救灾物质、搭建临时帐篷,其熟练的救援技能反映了一次成功的救援除了志愿者需要具备的高尚道德情操外,更需要具备很多的专业知识,也体现了“如何管”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根本目的和首要要求就是要提高专业技能。作为中国第一支紧急救援民间公益组织,其专业技能的体现是经过近七年的发展、百余人的规模,以及每年四十多场、十三个项目、一千多人次的训练集中形成的。

2、管理保障:配套后勤服务

应急救援志愿者为社会活动扮演着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他们的必需经费和物资保障应该由政府无偿提供。在队伍的建设上,经费保障是建立的前提。上例所提及的蓝天救援队在成立初期,由于管理和经费等原因,相关运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成立的五年后与北京红十会基金会合作才发展壮大。在救援的过程中,后勤保障是施救的根本。玉树地震的许多志愿者在前往灾区的途中都会携带从全国各地募集来的帐篷、饮用水、食品等救灾物资,[4]但是玉树地震是我国在高原高寒地区展开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前所未有的后勤保障要求面临重大考验,志愿者自备的保障物资非常有限,根本不能保证整个救援过程的需要,而且高原地区特需的供氧设备、供暖装置、高原型炊事工具等,都是这些应急救援者不可能自备的。因此,政府所提供基本后勤保障除了适用于以军队为主体的救援队伍外,同时也应该无偿提供给应急救援志愿者。

3、管理机制: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已开始走向成熟与完善阶段,而应急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队伍的特殊组成部分,还处于建立的初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现象,折射了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的缺乏。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的香港義工黄福荣被誉为“香港的光辉榜样”,其家人为把“阿福”的信念传扬下去,表示会将丧礼帛金捐作青海地震的救援工作,或捐予香港红十字会的“黄福荣传爱基金”。[5]我们在称赞“阿福精神”及其家人的同时,应急志愿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应急志愿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日常管理与长效运行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运行的有力支撑。

二、我国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立法体系

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看,趋于完善的法律保障是志愿者活动的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已先后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在这些规定中都提出了要建立一定比例和规模的应急志愿者队伍。目前,广东、河北等省份已经相继出台了《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的试行条例,这些办法对应急志愿者的招募注册、日常管理、权益保证有了明确规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管理的空白,但与发达国家的立法相比还明显存在不足。一是管理力度有限,没有上升到立法高度;二是具体条款含糊,如经费保障没有具体和明确,“各级财政共同解决”的措词容易形成相互推诿的局面;三是激励措施不足,只停留在精神奖励;四是涉及内容有限,如应急志愿者的培训方案只简单提及,又将另立方案,形成“方案连环套”。因此,建立一部完善的《志愿者服务法》迫在眉捷。

(二)确定运行模式

以广东已经出台的应急志愿者试行管理条款为例,主管单位是省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一种柔性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方式灵活、参与广泛,但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刚性的管理力度,容易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因此,建立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即建立政府扶持、法人运作的公司式运行模式,才能突出“民间”、“志愿”的实质,才能最大效用发挥应急志愿队伍的作用。中国第一家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苍南县1+1应急救援中心[6]的成功开创了这种模式的先河,早在西方国家已成熟运用。在组织模式上,应急管理机构的独立法人应由民政部门核准,政府随时调度,广泛吸纳专业人士参与;在经费筹集上,建立以政府拨款、社会赞助、会员自费、自办实体创收为主的方式;在政府扶持上,政府要营造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发展,志愿组织要提高实力争取政府的委托项目和支持资金。

(三)实行资格认证

应急救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事前的宣传和排查阶段,事中的救援和医疗阶段,事后的后勤与服务阶段。应急事件发生中的救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涉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如现场急救、野外生存、潜水登山、操作装备、持续作战等,这都需要经常性、专业化的训练。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全面核实志愿者的救援能力后,颁发权威的资格证书,实行动态管理。民间志愿组织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出现时,应具备一定比例的资质,保证应急救援的效果。对不具备现场应急救援能力的志愿者应鼓励参与到二线的救援项目中。

(四)明确鼓励措施

志愿服务是一种出于自愿、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行为,以“自愿”为前提的精神鼓励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激励志愿者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志愿者服务机构已经认识到仅靠精神鼓励是不够的,尤其是作为特殊供给的应急志愿者。除了给他们提供救援必需的交通、通讯、药品、人身安全保险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外,还应该从事后评比表彰发展为全过程的激励。如招募时的目标激励、救援前的工作激励、救援中的参与激励及救援后的荣誉激励,使应急救援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自始至终的激励上拓宽深度,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五)长效动态管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应急救援的特殊性需要在日常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应急救援志愿者的管理也就不能一成不变,应建立长效动态的管理机制。招募初期,实行注册会员制;日常训练,实行技能等级制;应急救援,实行分工责任制;救援完成,实行评估反馈制;表现突出,实行保留激励制;表现欠佳,实行转岗劝退制。

参考文献:

[1]新浪网,“社论:志愿者赴玉树地震灾区须理性”,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pl/2010-04-17/094020093895.shtml;

[2]中新网,“中国数十万志愿者援灾区,外媒评‘中国温柔的心’”,资料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8/06-09/1276068.shtml;

[3]新浪网,“社论:志愿者赴玉树地震灾区须理性”,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pl/2010-04-17/094020093895.shtml

[4]新华网,“奔波以玉树地震灾区一线的志愿者”,资料来源http://www.tfol.com/10026/12705/12706/2010/4/16/10862468.shtml

[5]搜狐网,“黄福荣丧礼本周四举行家属吁帛金捐传爱基金”,资料来源:http://news.sohu.com/20100504/n271905496.shtml

4.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篇四

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一、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进展情况

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为加强本项目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促进应急管理规范化,保证应急救援的及时和可靠,使应急救援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我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由公司领导亲自把关,项目部项目经理等主要负责人具体实施,真正做到“有事必应、行动迅速、保障有力”。为此,我们制订了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全机构。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机构内部各成员的分工、职责、工作范围,以及在应急救援中的其它事项。

二、编制应急预案,如企业概况、组织机构、预警预防机制、应急响应、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恢复及后期处置等。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事故应急培训。

三、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现

场处置工作组,负责事故的决策和指挥以及现场救护,其它组成员按分工各负其职,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部的指挥。应急救灾物资和设备要按预案要求配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确保应急救灾物资和设备齐全、完好。做好值班工作,保证人员、车辆和电话畅通,发生事故要及时上报。

四、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对演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二、存在问题与建议

5.关于报送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的通知 篇五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应急队伍建设的情况的通知》(皖政办秘[2012]117号)要求,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就报送应急队伍建设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上报内容

(一)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企业专兼职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二)近年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和做法;

(三)当前应急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是今年省、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摸底调研,全面、客观地掌握本地本部门应急队伍建设现状。同时,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各类应急队伍建设。

(二)分类统计。

1、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情况。防汛抗旱队伍建设情况由市水利局负责统计,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气象局 负责统计,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国土局负责统计,地震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地震局负责统计,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情况由市林业局负责统计,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由市安监局负责统计,环境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环保局负责统计,水上搜救、道路抢通和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交通局负责统计,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情况由市公安局负责统计,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住建委负责统计,卫生应急队伍及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统计、市药监局配合,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农委负责统计,电力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黄山供电公司负责统计,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情况由黄山电信、移动、联通分别负责统计,特种设备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由市质监局负责统计。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统计本地上述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2、企业专兼职队伍建设情况。市经信委负责统计市属企业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统计本地企业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3、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情况。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统计本地 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情况。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统计本部门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情况。

4、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统计本地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团市委、市红十字会负责统计相关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三)准确上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实地调研、查阅台账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本地本部门各类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准确汇总上报相关数据。

6.在应急队伍整组联系会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这次民兵暨应急队伍整组工作联席会非常重要,军地领导很重视。刚才,各单位就2011年应急队伍整组训练情况和2012年工作打算进行了交流发言,有些做法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值得学习借鉴。XX主任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全面,部署具体。接下来,军分区吴司令员还将作重要讲话,对市区民兵和应急队伍建设提出要求,希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应急队伍建设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推进工作给力,应急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快速高效、妥善有序处臵各类突发事件这一目标,大力推动应急队伍的组建、经费器材保障和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应急处臵实战能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刚才,XX主任已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级、各部门把应急工作摆在了重要位臵,把应急队伍建设当作大事要事来抓。

(一)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领导关心重视应急队伍建设,多次就做好全市应急队伍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多次深入相关单位、应急队伍视察指导,多次亲临抗洪抢险、森林火灾等应急救援现场组织指挥并慰问应急队伍。在去年XX市“三个机制”衔接试点任务部署会议、市综合应急队伍拉动点验大会和 1

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等会上,市领导专门就应急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要求。在市综合应急队伍拉动点验大会上,XX市长要求把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的大事来抓。市政府、军分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各单位领导重视应急队伍建设,主要领导能亲自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座各位负责人能履职尽职。

(二)落实到位。去年是市区应急队伍建设“落实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意见精神,注重打基础、抓重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完善队伍,理顺机制。截至目前,市本级已建成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XX支,共XX余人,各组建单位指定了一名负责人担任队长,明确了联络人员。市政府应急办应急科配齐了专职人员,加大了对面上应急工作的具体指导、组织和协调力度。各单位积极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职能,拓宽信息保送渠道,加强应急值守力量,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使应急管理职能真正纳入政府工作中,基本做到了职能、人员、装备三到位。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市把应急队伍建设纳入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应急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研究部署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同时,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工作例会制度和预警机制,逐步构建党政军领导统一抓,各部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条块

结合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去年,各级注重在提高应急队伍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制定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计划,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应急常识和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抓好专业化队伍建设,组织学习应急业务知识,切实提高应急专业业务能力,建成统一高效专业的应急救援体系;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吸纳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任务,开展志愿者救援队伍组建、培训等工作;市政府应急办组织编印了《应急手册》,准备开展应急知识进万家活动,着力提高全民应急避险能力。

(三)组织有力。各有关单位能认真组织开展训练演练活动,准备充分,科学实施,动作准确,达到了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市综合应急队伍拉动点验大会和抢险救灾现场,各级领导精心组织,应急队伍着装整齐,动作迅速、准确,表现出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不怕困难、敢于奉献的精神,充分体现出应急队伍的精神风貌,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职能部门能做好跟踪问效,检查督导有力。

二、开展工作用力,推动应急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按照“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统编合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我想要重点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做好应急队伍整组工作。搞好应急队伍建设,确保拉得动、起作用,组织整顿是关健。为此,各单位要认真搞好

这次整组工作,当作要事来抓,按要求抓实抓好。要按任务牵引需要,坚持建用一致的原则,将专业对口、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人员编入各专业应急救援队。要科学编兵,用心编兵,调整人员,明确领导,杜绝“有编无兵”、“有兵无编”的现象,切实把人员编好,把队伍建强。要按要求填写上报花名册,按时间节点做好迎检准备,杜绝敷衍拖拉现象。

(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依据,也是打好应急有准备之仗并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各单位要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科学分析突发事件的新特点、新类型,适时修订部分应急预案,扩大应急预案的覆盖面。要完善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切实做到 “一事一案”。预案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职责任务、攻防措施、处臵程序、行动要必须立足实战。要进一步强化预案演练工作,加大演练频次和力度,要通过预案演练,使所有涉及的指挥人员、工作人员、应急队伍都熟悉预案、掌握预案,切实达到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提高应急处臵能力的目的。

(三)加大训练演练力度。应急演练工作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素质和应急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事故防范和处臵水平的重要途径。从我市情况来看,市综合应急救援队、民兵应急救援队以及防汛抢险、森林防火、卫生应急队等训练演练活动开展较好,值得学习。而有些单位还没有进行过应急演练,部分单位对应急演练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预案涉及人员对预案的内容不熟悉,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下一步,市政府、军分区将积极开展多部门、多力量参与的灾害事故救援实战演练,不断完善协同响应机制和处臵程序,切实做到指挥顺畅、协同有序。各单位要结合自身任务特点,搞好应急队伍训练演练,真正使应急人员熟知组织指挥程序,熟练掌握器材使用技能,强化安全防护、生命搜救和攻坚排险等专业技能,提高科学施救水平,着力提高应急处臵能力。

三、完成工作尽力,积极探索应急队伍建设的方法和规律 今年是我市应急队伍建设提水平上台阶的关键一年。要切实提高我市应急队伍建设水平,就要认真总结应急队伍工作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应急队伍工作的方式方法,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和内在要求。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领导重视,自身努力,是做好应急队伍工作的关键。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在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前面说过,我市应急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绩,这与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和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领导重视是关键,自身努力是核心,我们要充分认清和把握当前的大好形势,增强做好应急队伍工作的信心和内在动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科学分析、先行先试,进一步推动我市应急队伍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是做好应急队伍工作的保障。许多突发公共事件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应对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仅仅依靠几支或现有应急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加快建立部门、军地之间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部门、应急处臵责任部门、应急支援保障部门和协助配合单位的作用和优势,整合应急

队伍力量,吸收应急志愿者,才能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序、高效的开展。近年来,我市成功应对了低温冰冻灾害等多起突发灾害,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好各职能单位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统一调配各类应急力量,才能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做好应急队伍工作的基础。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工作辛苦,岗位平凡,但责任重大。对于我们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如果没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就很难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很难带好应急队伍,也很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更不要说保护人员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了。因此,我们要熟悉自己的工作,精通自己的业务,忠于自己的职责,要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应急队伍工作。

同志们,全面加强我市应急队伍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XX、增强执政能力、提高行政水平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应急队伍建设水平,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和谐宣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开鲁县兽医队伍培训规划 篇七

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中心, 全面贯彻《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各项规定, 以提高兽医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为主要内容, 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行为规范的兽医队伍, 为促进兽医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基本原则:一是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按照农业部的相关要求, 结合我县兽医队伍实际, 突出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 强化兽医队伍知识结构系统化和知识更新。 坚持兽医队伍培训与动物防疫工作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与学习推进先进的工作方法紧密结合, 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严格培训考核制度, 加强培训效果评估,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是创新方式, 形式多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组织培训与各单位自行组织学习相结合、专家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研究讨论与参观学习相结合。

2 培训对象和内容

培训对象:全部兽医人员, 包括官方兽医、官方兽医辅助人员 (村级动物防疫员) 。 培训内容: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药政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知识;农业行政执法规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知识; 官方兽医职业道德规范;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动物流行病学、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动物产品安全生产评估、兽医经济学、动物防疫信息化应用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

3 工作目标

全面提高兽医队伍综合素质。 进一步优化兽医队伍知识结构, 提高兽医队伍专业水平, 增强兽医队伍依法行政能力, 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工作高效、纪律严明和作风优良的兽医队伍。

4 培训类别

(1) 岗前基础培训。 对新录用的官方兽医进行岗前基础培训, 由兽医局负责组织实施, 由动物卫生监督所具体承担。 重点内容是: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药政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等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官方兽医职业道德规范。

(2) 官方兽医管理干部培训, 对兽医队伍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重点内容是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和兽医医政药政管理知识。 由兽医局组织实施[1]。

(3) 村级防疫员的培训。 由兽医局负责组织实施, 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具体承担。 培训内容: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药政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等动物卫生法律法规; 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动物防疫、检疫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

5 培训方式

官方兽医岗前培训采取集中脱产培训方式进行;在职继续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采取分期、分批、分地点集中培训方式进行。

6 保障措施

领导重视。 管理见效益、培训出人才, 要把兽医培训工作做为主要管理手段, 放在重要位置, 以此来提高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2]。 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将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以此保证培训持续有效进行。 师资来源。 与相关院校挂勾并尽快培养内部师资力量。 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开展官方兽医网络培训。 严格管理。 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及相关的培训制度并依照执行,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 下达培训任务到镇场分所及包片兽医, 做到人人有培训、人人能培训。 纳入年终考核, 以培训效果作为考核依据。

摘要:培训是提高兽医队伍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 培训应分岗位、分阶段进行。此规划设定了开鲁县兽医系统培训的对象、内容、工作目标、培训类别、培训方式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兽医队伍,培训规划,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用玲, 程才国, 徐霞.官方兽医培训的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12:14.

8.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篇八

红山窑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红山窑乡成立地震应急机构与队伍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村、乡属各站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我乡地震应急工作,把防震预防工作延伸到最基层,现将《红山窑乡成立地震应急机构与队伍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七日

主题词:成立 地震 应急机构

抄送:永昌县防震减灾办公室 红山窑乡防震减灾办公室 2012年4月4日印发

共印14份

红山窑乡成立地震应急机构与队伍的实施意见

基层地震应急机构与队伍建设是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省、市、县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破坏性地震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全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研究,决定在我乡成立地震应急机构与队伍,现就该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积极开展基层地震应急机构与救援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应急队伍在第一时间处置突发地震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基层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群众参与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红山窑乡成立地震应急办公室负责全乡防震减灾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平时配合、督促、协调上级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立即转为乡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乡地震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组 长: 陈 华 红山窑乡乡长 副组长: 李仲奎 红山窑乡人大主席 李孜锋 红山窑乡副乡长

成 员:乡武装部、乡政府办公室、各村委会、各村民兵连、乡财政所、乡民政办、乡中心小学、乡卫生院、乡水管站、乡电管站、乡派出所、乡司法所、乡粮管所、乡供销社、乡电信局、乡加油站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三、基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方式

(一)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应急资源。

(二)方式:依托乡治安联防队、治保队、巡逻队等队伍。

(三)管理:乡人民政府完成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后,报县防震减灾办公室备案。

(四)工作任务:

基层地震应急救援队的重点任务是在突发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对地震灾害进行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协助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安抚工作,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当专业救援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工作时,积极配合,做好现场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具体有以下主要任务:

1、平时:学习、宣传自救互救知识,组织自救互救技能训练、演练,做好地震应急救援相关准备。

2、震时及震后:开展灾情、民情的搜集和速报,协助乡镇组织灾民自救互救、应急避险、灾民疏散安置、维持社会秩序,做好地震灾害救助的先期处置工作,力所能及地排除和控制次生灾害,配合专业救援队抢险、救灾,协助市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开展地震应急现场

工作,协助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

(五)基本装备

1、救援装备(按人配备)包括基层地震应急救援标志、安全帽、防护手套、手电筒等简易装备。

2、救援队伍装备

(1)救助工具:铁锹、灭火器、担架等简易工具。(2)简易医务救助箱。

(六)组织培训

在县防震减灾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乡地震应急办公室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落实培训经费、组织培训工作。

1、培训:每年1次。

2、培训内容: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地震应急救援基础知识、医疗救护和防疫知识、地震次生灾害防控知识、避险与疏散的组织协调、模拟训练等。

3、培训方式:专家授课与模拟训练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七)工作要求

9.队伍日常培训计划 篇九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村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队伍工作水平,增强村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维护村内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本村2010年应急工作开展情况及我市关于加强基层应急工作的要求,现制订本村2011应急管理工作总体计划。

一、完善应急组织机构建设

村级应急组织机构目前分为四个小组:应急救援组,负责灾害现场的抢险及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应急支援和秩序维护等工作;医疗协助组,负责协助应急救援现场的人员救治和伤员护理工作;应急宣传组,负责应急预防、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值班联络组,负责应急值班以及应急信息的接收、报送、及情况沟通等。2011年在进一步明确各个应急小组的职能职责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各个小组在应急管理方面各自职责的明细划分,确保各个应急小组能够达到小组间职责明晰、配合有力、分工到位、应急有效。同时,加大对应急领导机构成员的培训,加强应急领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

二、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为了提高村应急管理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各类应急专业人员、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我村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

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村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每半年组织一次,并结合重大事件纪念日和各类安全日适时对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卫生所等单位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进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有关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任务、镇和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工作基本常识等的培训。

三、组织突发事件演练活动

为了提高村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组织指挥水平和专业水平,强化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应急救援以及协同作战能力。2011年突发事件演练工作重点围绕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地震等方面开展专项实战演练。

四、加强事故隐患预防预警

每月对村内及园区企业进行隐患排查,对存在隐情的点位及时处理,对于可能发生时间的要做好防范;不定期检查值守人员值班,加强预警知识的宣传。

五、确保应急宣传有序开展

为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开展应急演练相关知识,提高应急演练的安全意识,保证演练正常开展。应急宣传教育纳入村成人夜校的教育计划中,每年定期开展两到三次的应急知识教育学习。

六、定期召开应急工作会议

应急会议由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召开,应急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要求要及时对近期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差距、不断完善各项工作。

四甲村2011应急管理培训演练计划

根据村2011年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以及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我村应急管理工作,增强广大村民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特制定本村培训演练工作计划。

一、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提高村应急管理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各类应急专业人员、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我村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培训对象 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卫生所等单位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

(三)培训时间

每半年组织一次培训,并结合重大事件纪念日和各类安全日适时组织培训。

(四)培训方式

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村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培训教员的聘用,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方式,可以运用以研代训、以演代训、以参观学习代训、以交流代训等多种培训形式。

(五)培训内容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上级有关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任务等;

3、镇、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4、应急工作基本常识。

二、演练计划

(一)演练目的

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主要是提高村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组织指挥水平和专业水平,强化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应急救援以及协同作战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危害,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演练内容

2011年突发事件演练工作重点围绕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地震等方面开展专项实战演练。

l、开展《四甲村火灾应急预案》演练,主要针对发生的重大火灾,组织群众撤离救援进行演练。

2、开展《四甲村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演练,主要针对村内饮 水安全和饮食卫生安全事故,组织急救和转移演练。

3、开展大规模村民疏散演练,保证群众在突发事件中安全、快速、有序的撤离到指定避难场所。

(三)演练要求

1、要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应急演练中各小组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使演练活动取得实效。

2、要统一指挥,加强调度。各项演练活动应在统一指挥下实施,加强调度,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确保演练人员和群众的安全。

3、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演练工作安全有序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开展应急演练相关知识,提高应急演练的安全意识,保证演练正常开展。

4、各项应急演练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差距、不断完善。针对演练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真正达到落实预案、演练队伍、磨合机制的目的。同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

四甲村2011应急管理

宣传教育计划

根据2011年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以及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更好的促进我村应急工作有序开展,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创“平安村庄”为目标,以落实应急宣传教育、应急安全责任为重点,加大应急宣传力度,加大应急管理措施,提高本村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和广大村民防灾减灾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任务

1、充分发挥村宣传墙报、文化橱窗、村广播等宣传阵地,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村民防灾减灾意识。

2、积极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知识性、互动性、感染性较强的宣传活动,让广大村民参观后既感到新鲜有趣,又能学有所得。

3、组织开展应急常识的教育培训,比如应急器材的使用、应急器材的用途及操作规程,自救互救常识和逃生方法。

4、聘请专家讲授应急有关知识。

三、具体措施及要求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应急宣传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应急宣传教育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完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档案。

2、应急宣传教育纳入村成人夜校的教育计划中,每年定期开展两到三次的应急知识教育学习。

10.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篇十

一、以人为本, 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科技人员

金融电子化的飞速发展, 要求拥有一支有文化、懂业务、善管理的科技人员队伍与之匹配。科技工作提高的最关键是人, 科技工作对人的要求有以下2方面:一是要求科技人员有承担科技工作的能力, 二是要求科技人员有过硬本领并全部奉献给科技工作, 能为科技工作的发展锐意进取。两个要求均不可偏废, 前者要求科技人员努力学习, 掌握新技能, 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后者要求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能真正为科技工作做贡献, 思想好无能力或者有能力思想差都对科技工作不利。因此, 必须坚持思想和科技技能教育相结合, 培育一支德才兼备的科技人员队伍, 使对科技人员教育的优势真正转化科技工作上台阶的优势。

一是进行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 学习方式不像常规教育一样整齐划一, 因此教育必须按需进行, 并且弘扬学习进取精神。建立一个适应央行特点的培训机制, 把干部培训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 培训以长短结合, 自学为主, 形成制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充分挖掘科技人员的潜能, 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素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尽快形成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科技人才队伍, 做到队伍强、业务精、威信高, 以适应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二是增强人生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的教育, 进一步增强进位意识和科技人员的忧患意识, 让科技人员明白科技与人行发展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促发展, 科技兴则行兴, 牢固树立“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三是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把正确的思想灌输与科技人员的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育科技人员树立共产主义思想, 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培育科技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 培育科技人员热爱金融事业、热爱集体, 遵纪守法和遵守单位规章制度, 培育科技人员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构建“学习型”科技团队, 提高科技队伍素质

(一)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习型”科技团队是与终身学习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团队的生命更在于学习。学习能使人与时俱进, 重塑自我, 使单位永葆青春, 不断扩展科技工作的未来。在“学习型”科技团队中, 终身学习理念已经不只是变换岗位和谋生的需要, 而是成为员工生活的一部分, 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科技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 以履行科技职能为核心, 全力构建科技团队共同愿景

第一, 构建共同愿景必须切合本地区科技工作的实际,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整体状况, 充分征求每位成员的建议和要求, 获得团队成员的认知和认同, 使共同愿景成为每个人心目中的目标和行动方向。要长远规划, 短期修正, 不能急于求成。第二, 构建共同愿景必须具有前瞻性。构建“学习型”科技团队的目的是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 实现团队效能的最大化。因此, 共同愿景的构建, 不能停留在现实和表面上, 必须超越现实, 前瞻未来。要充分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掌握金融电子化发展的大势, 以新技术和新知识提升共同愿景, 并以此为目标, 指引团队成员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三) 以培养全局意识为基点, 逐步实现个体的自我超越

个人是学习型团队的细胞, 而且是高素质、自我超越的个体, 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个体价值得到体现, 团队能效才得以大幅度提高。因此, 构建“学习型”科技团队, 就是将个体特点和专长进行有效配置, 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组合。第一是要培养团队成员的全局意识。要逐步使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养成一种为共同愿景而奋斗的忘我精神和工作热情, 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工作, 超越自我, 实现个人价值。第二是要引导团队成员转变理念, 破除常规程序,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 对团队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环景的相互作用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坦诚沟通, 密切合作, 抛弃个人利益, 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一起努力。第三是要健全制度, 为团队成员实现自我超越保驾护航。通过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增强团队成员想大事、顾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从“尊重人, 凝聚人, 培养人, 发展人”出发, 健全专业知识学习制度, 不断提高团队成员业务素质, 激发团队成员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工作。通过健全考核制度, 表彰优秀, 鞭策落后, 创造“赶、学、比”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 以实现团队共同愿景为目标, 营造和谐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科技部门的负责人不仅是学习过程的设计师, 而且是为团队成员服务的仆人和学习进程中的教师。一是负责人要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要对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要带头成为自我超越的个体, 成为善于用系统观点思考团队成员发展的领头人。二是负责人甘当仆人, 为团队每位成员服务。要有对实现愿景的使命感, 自觉地接受愿景的召唤;要善于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工作氛围, 让团队每位成员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持续学习和快乐学习, 以团队共同愿景为目标, 超越自我, 在学习和工作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为共同愿景注入最大能量。三是负责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 能界定真实情况。协助团队成员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 提高团队成员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 促进成员的学习。

要实现团队共同愿景, 关键在于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建立一种相互探讨、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学习机制和工作机制。比如:抓安全管理工作, 可以将综合、网络、软件和硬件岗位人员组合在一起, 先指定任务, 再开会研究, 形成方案;组织培训, 先征求意见, 再确定培训内容;组织项目开发, 让每位成员提出建议, 从中综合出具体的设计方案;排除软硬件故障, 几个人凑在一起, 联合会诊;学新的语言, 找一段源码, 逐一解读, 个别指点。

(五) 提高务实能力, 推动科技工作创新发展

只有改革、创新,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通过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生学习, 使科技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去读书、去研究、去务实、去开拓。探索创新, 立足本职多读书, 岗位成才作贡献, 从而推动科技工作创新发展, 用双手和智慧创造未来。

三、加强科技人员培训, 提高央行科技人员素质

(一) 加强培训中的“量身订做”

对科技人员的培训要充分注意培养个人专长, 发挥个人潜能, 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同, 从业时间、年龄、工作经验和兴趣的不同, 决定知识和技能更新和补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 深入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需求程度和结构, 科学划分培训层次, 因人因材施教, 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使培训效果达到理想标准需求境界。

(二) 加强培训的系统性

经常组织科技人员进行较系统的金融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的培训, 加快培养一批懂金融、有科技水平的科技人才。为了更好地让科技业务骨干自身素质得到较全面、较系统的提高, 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拔科技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中、短期的系统学习, 增强培训的系统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点带面, 有效促进县支行科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 加强培训的灵活性

一是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互结合: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各有所长。例如银行核心业务计算机操作系统培训和独特的业务实践和业务流程培训等, 这些通过内部培训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新知识、新业务方面的培训, 内部培训可能会因各种条件、环境的限制而造成思路雷同, 知识滞后的现象, 我们应该走出去, 请进来。请外部专家培训, 可以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接受更多的新生事物,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科技人员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科技人员相互交流学习, 或到做得好的兄弟行现场参观。科技人员所处的位置、所涉及的业务基本相同, 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相同或相近的问题, 多给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互通有无, 可共同进步, 及时把各自的先进经验传授给大家, 减少大家走弯路的时间,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自学:自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可以让大家灵活地分配学习时间, 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鉴于此, 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鼓励大家自学, 养成一种人人崇尚学习的好风气。

(四) 制定培训的激励机制

培训通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让人感觉到培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感觉到对自己的重视关注。只有把个人成长发展需求与培训目标结合在一起, 才能激发人的求知欲, 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选拔任用有能力的科技人员

科技人员是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位可以适时在科技人员中选拨一些有能力会管理的科技人员走上领导岗位, 让科技人员觉得“有奔头”, 或者以物质、精神奖励相结合, 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真正做到能者上, 庸者下。

一是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培养活跃的科技队伍, 让有生命力的、热气腾腾的创新意识在单位中充分体现和重视, 要让科技人员感觉到有发展的机会, 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是弘扬团结奋进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推动央行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大多数科技人员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但由于诸多原因, 也有少数科技人员长期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 缺乏责任感, 没有危机感。面对改革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 必须在科技人员中培养一种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奋进精神, 造就一支甘于奉献、敬业爱岗的科技人员队伍, 让那些敬业爱岗、努力工作的科技人员无上光荣, 让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知耻而后进。

上一篇:小学生庆元旦优秀作文下一篇:广州市技术入股注册登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