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精选11篇)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一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一课内容略有难度,不太容易掌握,如何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呢?在观摩了几位名师的课例后,我将本节课设计进行了调整,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本节课的课前谈话,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球类运动出发寻找角度的重要性,并在课后播放了一段生活中角度的应用。这样首尾呼应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并且通过这样的课后欣赏,更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以往教学这一内容时,从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认识,教师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绍与陈述,而且字字精练,讲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然而再看看学生,什么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老师还没讲完已经要张冠李戴了。本节课我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创造量角器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量角度数的方法。先由比较角的大小着手,得出用拼小角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并得出18个小角的半圆形量角工具。当两个类似大小的角出现时,形成了认知冲突,从而得出180个小小角的半圆形量角工具,经过不断的探索优化,使学生们创造出量角器。在整个创造过程中,我一直抓住“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这条主线,创造量角器的过程,也就是认识量角器的过程,也就是学习量角度的过程,当量角器创造出来了,学生的探索新知也就完成了。本课所采用的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越多了。通过本节课的再次深入研究后,让我明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在无形中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三、利用直观教具,突破知识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两组角让学生来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用活动角的演示和大小相同小角的拼摆,使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一组角的大小关系,而第二组角的大小很接近,我借此机会引入使用透明半圆工具比较角的大小出现矛盾,以此引导学生创造完整的量角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利用直观的教具演示,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出谋划策将矛盾化解。在拓展练习中,通过课件演示如何测量边较短的角的大小,使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各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问题环环相扣,逐一攻破,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考深入了,完全沉浸在探索新知的乐趣中,难点被不知不觉地突破了。
本节课,我引领学生从“量角器的使用者”提升为“量角器的创造者”,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角的度量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了很多收获,还找到了自身的不足。由于平时我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没听清或不理解,于是就再叙述一遍,有时还常常复述学生的话,以此来强调重点。这样的语言显得有些琐碎。通过本次活动,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深入研究,摒弃不足,发扬优点,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2.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二
一、巧用提问,引入新课
很多老师在上新课时,会直接说:“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学习《角的度量》这节内容。”学生听到这种开场白便开始失去了兴趣,这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非常不利。因此,老师可以改变这种传统的开场方式,而是通过提问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个例子,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角度看似差不多但实际上度数不一样的角,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两个角是不是相等的呢?”这时有很多学生回答“是”,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说“不相等”,学生开始争论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老师便可以顺势说:“同学们,角度的大小需要通过一定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并不是通过肉眼来简单判断的。”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引入了《角的度量》这节新课,学生很好奇测量角的大小需要什么工具,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了极大的集中,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习,激发兴趣
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老师应当使教学流程变得更加顺畅,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流畅性,避免生硬地插入话题和内容。具体来说,老师在引入新课之后,便要引导学生学习。老师可以说:“同学们,大家观察自己手中的量角器,它有什么特点呢?看看谁能说得最多。”学生激烈地讨论着,有的学生说:“它的外形是半角性的,上面有刻度线。”有的学生说:“这些刻度线把半圆分成了180等份。”等等,这时老师便可以接着问“:同学们,知道怎么用量角器来度量一个角的大小吗?”学生纷纷摇摇头,老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量角的正确步骤和方法,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学生的思维是紧绷着的,不会出现课堂懒散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利用游戏,强化学习
小学生处于好玩好动的年龄阶段,老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种特点,对学生采取游戏法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具体来说,老师在教完学生基本的量角方法之后,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来比赛,比赛的主要内容就是看谁能够最快最准地测量出黑板上的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保证快速地度量角度,而且还要准确地度量出角的大小,这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活起来”。通过这种游戏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且也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四、总结回顾,拓展训练
老师教完《角的度量》这节内容并不是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恰恰相反,老师应当要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且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做到查漏补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同时老师还需要对《角的度量》这部分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玩过滑梯呢?那么你们知道滑梯的角度是多大才安全合适呢?”学生便陷入沉思,老师便可以让学生直接通过实践来找出答案,看看平时生活中的滑梯,其角度一般在什么范围内?为什么要在这个范围内?等,这样一来,便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延伸,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什么教学模式是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呢?这就需要老师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了,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了老师共同思考的重要问题,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角的度量》这节内容为例,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以后的数学教学提供有用的教学启发和教学建议。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2、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角的度量。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一份题纸。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课件演示。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
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课件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的概念
师:(边演示边说明)在量角器上,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这里的“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师:好,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度角,那么2小格是?(2°角),30小格是?(30°角)„„鼠标随意停在某一刻度上,学生齐读„„ 师:现在,同学们在量角器上找找50度角,(让一学生上来在大屏幕上指出50°角的一种)。还能找到50°的角吗?(另一学生上来指角)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
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操作课件学生读角。(先是开口向右的,再是开口向左的)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
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课件演示量角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4、探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和题纸三的两个角大小一样),可以动手量一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课件演示:分别量出两个的角大小都是300角。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一会,课件提示。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师:我们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那如何量两边较短的角呢?(把两边延长后再测量)课件演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41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量角,交流)
学生量角后,指名利用实物展台演示量角。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4.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
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5.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五
从教学内容来说,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 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从教学方法来说,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 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 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
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通过微视频,既有教师的讲解性
6.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六
知识与技能: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学会量角的方法,体会度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量角器和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1)体会度量的意义。
(2)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内外圈的刻度。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提问:我们学过角的哪些知识?
预设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预设2:这个点叫顶点,两条射线叫边。
预设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度无关,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板书:顶点
一条边
另一条边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课做孕伏,并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的板书。)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1.老师这有2个角,∠1、∠2,哪个大?
真的是这样么?数学是讲究科学严谨的,不能光用眼睛看,我们需要验证一下。你们手中也有这样的两个角,请你们同桌合作,用手中的学具验证∠1、∠2哪个大?
2.哪组愿意到前面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1:∠2比∠1大,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来比较。
预设2:∠2比∠1大,借助三角板来比较。
预设:3:∠2比∠1大,用量角器量,∠1是30°,∠2是40°,所以∠2大。
3.∠1是30°,∠2是40°,度是什么?
生:角的单位
在数学上度就是角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度
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在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活动2
【活动】二、用角量角,产生需求
这两个同学量的∠1是30°,∠2是40°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验证一下。
1.验证:这是一个10度角,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标准角,请你来量一量∠1、∠2的大小。同桌合作探究。
2.小组活动。
3.汇报:学生上展台展示拼角结果并描述过程。
生:∠1是30°,∠2是40°,所以∠2比∠1大10°
(设计意图:学生用标准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角的度量即小角的累加,经历拼角的过程,体会用零散的标准角拼角操作不方便,引发创造固定的量角工具的需求。)
活动3
【讲授】三、经历过程,构建量角器
(一)整十度量角工具的产生
1.你们在验证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老动,老跑。
小结:用小角来比一个一个比较零散,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小角比得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麻烦的缺点,让这些小角用起来方便些呢?(可以引导:只要把这些小角怎么样?)
课件演示:10°,20°……60°提问:哪是60°?……90°这是什么角?……180°这是什么图形?这边是180°,这边的起始刻度是多少度?
2.认识量角工具的中心
我们用它还能测量出多少度的角?
3.请你看看∠3是多少度?生:20°
∠4是多少度?生:20°
∠5是多少度?生:20°
这三个角方向不同,位置不同,什么相同?
生:顶点都集中在一个点上。
集中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这个量角工具的中心。
板书:中心
(设计意图:根据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把小角拼起来”,这种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并引出中心的概念。)
(二)1度角的产生
1.提问:如果我想测量一个23°角,用这个量角工具还能准确测量吗?那怎么办?
生:继续分。
他提示我们把10度角再平均分。我们再把每个10度角平均分成10份,这样将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板书:1°
2.现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23°了吗?指一指。
度这个单位在数学上用一个小圆圈表示,写在数字的右上角。板书:23°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我设计了测量23°角的活动,引出1°角的概念。)
(三)认识0°刻度线
我们现在可以用这量角器量角了吧,这是多少度?
生:40度。
生:90度。
生:135度。
生:80度。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130度减50度。
预设2:数出来。
这三个怎么读的这么快啊?
生:一条边都和0重合。
0°所在的刻度叫做0°刻度线。
板书:0°刻度线
(设计意图:通过读四个角,引发学生思考,对比得出一条边和0°刻度线重合时读角更方便,引出0°刻度线。)
(四)内外刻度线的产生
外圈刻度的产生:
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1:20度。数出来的。
预设2:
20度。减出来的。
问:能不能想个办法一眼就读出度数?
生:从左起再标一圈刻度
(设计意图:由内圈刻度读数仍然还有不便,引出外圈刻度。)
(五)认识量角器
1.现在的量角工具上就出现了两圈刻度,这就是我们常用的量角工具—量角器。里面的一圈我们就叫做内圈刻度,外面的一圈就叫做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对应的是内圈0°刻度线,和外圈刻度对应的是外圈0°刻度线,这是中心。
2.拿出你们手中的量角器,请同桌2人互相找一找他们在量角器上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索与解决,完善量角工具,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便呈现在学生面前。)
活动4
【练习】四、练习量角,明确方法
(一)学生合作量角,并尝试总结量角的方法
1.学之前就有同学用量角器测量∠1的大小,现在我们都学会了用量角器测量角,你想试一试吗?
同桌合作用量角器测量∠1的大小,一边量一边说说你们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他们说了几个步骤?
这就是我们量角的三步骤三重合。
4.大家根据他们所说的步骤完成填空,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把握了量角器的原理和要点,因此,学生通过合作量角和交流,很容易得出量角的方法和要领,学生汇报得出三重合的量角方法。)
(二)测量两个角
1.想不想自己试着量几个角?请大家量一量小卷子中的2个角。
2.第一个多少度?
生:60°
这不是120°吗,为什么你们说60°呢?
生:一条边对着外圈0°刻度线所以读外圈刻度。
追问:看来读角的时候容易遇到这样的困难,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
3.第二个多少度?
生:35°
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这个角上遇到困难了,这位同学把角的两条边延长了,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延长角的两边改变角的大小吗?
(设计意图:深化三重合,强化内外圈刻度的读法,这样量角的准确率也相当高。)
(三)总结
1.量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2.老师帮你们编了一个量角的儿歌,一起读读!
活动5
【讲授】五、体验角的度量在生活中的价值
生活中有许多设计需要科学的数据做基础,对于角度是有要求的。最舒适的阅读角度是45度,最轻松的写字角度是15度,滑梯角度在40度—50度之间比较合适。
同学们滑梯建成90°行不行?
生活中角度的设计是有科学依据的,除了能顺利滑行还要保证安全。
活动6
【活动】六、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七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8.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八
1、使学生了解量角器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出示角)这是一个----
生:角
师:你已经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一点引两条射线所组成和图形叫角有锐角直角(直角90度)钝角平角180度……
师:那这个角属于哪类角?(锐角)
师(出示):这又是一个(锐角)比较这两个锐角,你们认为哪个锐角大?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重叠法、用量角器)
师:怎么重叠?(顶点和顶点对齐,边和边对齐)
师:同意吗?
师:(演示重叠):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结果是哪个角大(红色的角大)
师:红色的角比蓝色的角大多少呢?怎么办?如果我们知道了两个角的大小,是否就可以知道他们两个角相差多少?
二、导入并新授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测量角的大小(板书)
师:同学们,测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工具吗?
生:量角器
师:听说过量角器吗?
师(拿出量角器问):(是这个吗)
1、第一次观察量角器
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开始
汇报:
生:有很多的线条(刻度)师:这些线条我们叫它刻度线(板书)。
有数字两圈数字刚好相反师:这些数学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从0、10…到180
中间有个小孔
有两个0
有(直)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有用的信息
生如果没有发现角
师:有没有在量角器上发现角?在哪儿?
师:(课件演示)是这儿吗?那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
生:中心(小孔)
师:这一点叫量角器的中心点。一边对着零,这一条就叫零刻度线,他是内圈开始数的地方,所以又叫内圈零刻度线(课件出示)。同学们可能会想,有内圈零刻度线,也应该会有(外圈零刻度线)在哪里?(课件演示)
师:内圈零刻度线和外圈零刻度线统称为“零刻度线”。
师:量角器上这么多新知识能记得住吗?以最快速度速度记住。
师:这个角多大?
生:90度
师:(板书90“度”)“度”是用来表示角的大小的单位。它还有另外一种比较简单的写法,900(板书)读作(90度)。
师:90度是一个什么角?(直角)
师:现在我们试着用量角器去量一个角好吗?(练习第1题)
师:(叫一生演示)你是怎么量的?
生: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叠(重合),两条边和这个角的两边重合
师:这个角多少度?(90度)是一个(直角)标出900
师:量角器上除了90度角,还有多少度的角?
生:略
师:学生有说1度最好,没有则:提醒往小的角说。
师:有1度角吗?1度的角有多大?想一想,它的顶点又在哪里?有点难是吗?
师:同学们,看这儿(课件演示180等分)。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就是1度,想一想,整个半圆共有多少个这样的1度?(180)
(出示90度角)90度角里面又有几个这样的1度呢?(90个)
师:如果在量角器上画出一个角,你能读出是多少度吗?(会)我们来试一试
师:课件演示各种角
角:60度120度50度74度
要求:说出从那边看起明白0表示起点
师:同学们,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看内圈刻度还是看外圈刻度由谁决定?
生:零刻度线。)
2、第二次观察量角器
师: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观察量角器,告诉大家你现在又看到了什么?
生:中心点、零刻度线、里(内)刻度、外刻度
3、练习操作、归纳题解方法
师:现在让同学们用量角器独立去量一个角,会吗?
(出示80度角)生独立量角
让一生演示,并全班总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件出示量角步骤)
判断题
三、独立练习操作
1、生独立量几个变形的角(练习纸第2题)
2、练习第3题
3、练习第4题
5、练习“猜猜看”
机动:量三角尺的几个内角?并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
9.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九
在教过《角的初步认识》后,几乎大多老师都有同感:教学角的大小是这节课最不容易突破的难点。其原因,可能与之抽象化有关吧。因而,每位老师在教学角的大小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演绎的更加形象、直观,以便于低年级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时期,人的思想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突破这一难点上我几经思考,终于找到了一种既省时又简便,实效高的好教法(到目前为止)。下面我用对比的方式,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
记得最初教学这一难点,当时极为推广采用小蜜蜂课件来帮助学生形象演示抽象化知识:电脑会同时出现两个一样大的角,但有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非常的短,当学生一口认定两角一大一小时,电脑便会形象演示两角通过移动重合,让学生感受两角是一样大的。这看似非常形象的电化教学方式,在今天看来,未免有些强加于学生了,因为这还是两个抽象的角,始终会有一部分学生疑惑为什么两边长的角会和两边短的角一样大呢,所以很难向学生说服: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而后,教学这一难点,由于当时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深钻教材,又有了新主意:同桌俩分别用一个图钉和两个硬纸条做个角,由于我事先在纸条上做了手脚,所以他们做出来的角,一个的角的两边很短,一个角的两边很长,当我要求他们想办法使两角一样大,大多同桌俩都能将之重合,但仍会有部分学生坚持说这重合的俩角不等,原因两边长的角大,这时我会剪掉长出的那段边,学生则说这回俩角相等了。然后,我用手拨动这对既重合两边又相等的角其中的一个,使之两边张开的角度变大,趁机问学生俩角一样大吗,学生马上说不一样大了,因为张口变大了,我便反问说可这俩角的边一样长啊,学生说可张开的口变大了啊,我说这回你们可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了吧。因该说这种直观的操作方法非常有说服力,但对于小部分后进生而言,仍显的比较复杂,很难理解。
今天提倡生活数学,我惊喜的有了新的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消化,而“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有没有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生争执,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上的一段实例:师:其实,在大家的身上也藏着角呢!谁发现了?生:两条腿叉开来是一个角。师:下面咱们就做个游戏,看谁的反映灵敏?师:把你的角变大。(学生两腿叉开的角度变大)师:你的两腿变长了吗?生:没有。师:把你的角变小,再变小。(学生把两腿叉开的角度变小,再变小。)师:你的腿变短了吗?学生哈笑:没有啊,老师!师:游戏好玩吗?刚才,你的角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你的腿没有变长或变短?全体学生哄笑:没有。师:那你们说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还有关系吗?生异口同声:没有!师:对了, “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说服力的角,轻轻松松的很容易解决了这个教学多年的老大难。从而也启发了我,生活中的数学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今后,我会利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尽可能的挖掘、开发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更好的为数学服务,让数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设计时,我没有过多的加深知识难度,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关角的初步知识。
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找一找,先从主题图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围的角;
⑵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
⑷说一说,将角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⑸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
⑹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
在找——折——摸——说——做——画几个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10.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十
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1、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2、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2、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3、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共4课时。
1、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
2、角的度量。1课时
3、角的分类。1课时
4、画角。1课时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设计者:王洁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5-36页直线、射线和角及配套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间小组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
师:你们发现这几幅图片里都包含着什么图形吗?
生:三角形、正方形、线段等等。
师:这里面藏着三个兄弟,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师:好请看大屏幕,原来它们的名字叫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讨直线、射线的特点
师: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它的长度能测量出来吗?
师:那射线有什么特点?直线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35页,到书中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用笔画下来。
师:什么是射线?
刚才同学们说到一个词“无限”,谁能说说对无限的理解?
射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边说边播放课件它一端无限延长是不能测量的)
我们画射线时,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再从这个端点向一方引出直直的线。
师:像这样的射线你能画一画吗?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线?
师:什么是直线呢?
直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为什么?(边说边播放课件)
师:画直线的时候,要注意它没有端点。(边说边板书画)
你自己能试着画几条直线吗?
2、三者之间的关系
(1)学生观看动画
师:有一天线段、直线和射线三兄弟发生了争吵,它们都想当大哥。请看!
师:刚才听了这三兄弟的理由,你认为谁有资格当大哥呢?
师: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们三兄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然后再来评评理好吗?
(2)三兄弟的区别(小组合作)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看出直线、射线和线段是有区别的,首先是端点个数不同,而且延长情况也各不相同。现在我们各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表格。
(3)三兄弟的联系
师:它们之间不仅有区别,还有联系呢,同学们请看老师的演示!
(这是一条......从中间分开右边是..左边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这是一条......从一点延伸变成了...你知道了什么?)
结论:通过老师的演示,我们知道线段和射线可以看成是直线的一部分。
3、教学角
(1)、小竞赛引入
师:三兄弟都争着要当大哥,那同学们也来进行一项小竞赛,好不好?
(2)、角的认识
a、自学:请大家打开书第36页看一看,把你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用笔画下来。
b、检查自学情况。
师:什么是角?
师: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我们画角时,应该先画角的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你们能试着画几个角吗?
师:为了书写方便,我们要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角。(板书:<)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还要给角编上号,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字母。
C、找生活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存在,你都在哪见过角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则谜语,我们进行抢答的方式。
2、火眼金睛。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找角师:数一数这两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接下来同学们按要求画一画。
5、欣赏风景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风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你认为谁表现得最好呢?
11.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十一
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0”
2.在观察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在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测量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张开(*开)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是一个什么?(媒体出示活动角)
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课件活动角演示角变大)
生:两边*开了。
师:那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生:变大了。
师:现在角怎么样了?(课件演示角变小)
生:变小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呀?
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30°、40°)的大小。
(1)猜一猜哪个角大。
师:这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方向相反∠1=30。,∠2=40。)
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猜∠1大。
(2)启发学生想办法验证。(学生说不出就直接进入新授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3)用活动角验证。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指名一生演示)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要注意顶点和顶点要怎么样?)
生:对!
师:谁大?
生:∠2大。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2的另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2比∠1大。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确实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那∠2此∠1大多少呢?这就要 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新授
1、认识量角器,介绍度量单位,认识10、300、1500的角
1)观察量角器(投影出示一个量角器)
师:测量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使用量角器。看看量角器,这么复杂,上面都有些什么?拿出纸量角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反馈:生:有数,有线
师:这线就是刻度线。有关数,谁有补充?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生:有2圈数,都是从0到180,10个10个数的。
师: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每一圈都是从0开始。0所对着的是0刻度线,看有几条0刻度线?(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指大屏幕)
生:2条
师:谁能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外圈刻度?
一学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师:他指得对吗?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内圈刻度,指给同桌看看。
师:延长这些刻度线,他们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请你找到纸量角器的中心,并作上记号。再和大屏幕上的对一对,你指得对不对。
操练:师:同学们也带了量角器,拿出来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动作要快。
(根据回答,教师逐一电脑出示各部分名称)
2)认识10角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量角器,延长后的刻度线相交于中心,(静态演示)把一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组成了180个小角,每一个小角就是1度角(媒体动态出示1度角)从0度刻度线开始的1小格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它还有个简单的写法“0”,感觉这1度角怎么样?(很小)那一共有多少个1度呢?这是多少?(出示不同的1度角)(2个)
生:180个1度
师:想一想10等份是几度角?
师:从中心引出两条射线,一条与0度刻度线重合,一条与10度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10度的角。(课件出示10度角)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0度角吗?谁愿意来指一指?
师:量角器上的刻度是帮助我们读角的,那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你会读吗?
3)读30度的角
媒体动态出示30度的角。
师:这个角是几度,你会读吗?
生1:30度
生2:150度
师:对于这两种读法有什么意见?(为什么读30度,它不也指着150吗?)
师:是啊,读角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读,(媒体动画从0开始到30变红)0在内圈就应该看内圈刻度。(板书:0在内看内)几度?
4)读150度角(一边反过来)
师:这个又是几度呢?谁来读?
生1:150度
师:这条边还是指着这,为什么是150了呢?
是啊,角的一边指着外圈的0度刻度线,就应该读外圈。
5)静态出示90度(看内圈)
师:这个角,几度?
师:读哪圈?为什么?
师:也就是这个角的一边对着内圈的0度刻度线,所以就读内刻度线,是吗?
这个90度就是一个直角。
2.出示60度的角。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成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方便书写,而且意思明确〕
1)、独立量角
师:都会读了吗?同学们表现真棒!那现在你能用量角器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吗?
生:能!
师:行啊,待会量的时候,请你边操作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媒体出示)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②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我们一起来试着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60度角,学生练习,媒体出示)生:(独立量角,师巡视指导)
师:用量角器来量角,应该怎么量?和你组内的同学交流一。
2)、全班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A先让学生说完,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
B另一学生重复
师:很好!谁听明白了,他是怎么量角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板书:点重合)师:然后呢? 生: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师:也就是要边重合(板书:边重合)。不错!
生: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指着刻度几,把它读出来就行了。(板书:读刻度)
C同桌互相说一说
D学生个别说一说
师:量得的60。我们可以记在角的这个位置。(媒体指)
师:一开始就量对的同学举起你的大拇指给老师瞧瞧!真了不起!会按照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来量角了吗?
生:会!
3、独立量角练习。
(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这三个角你能量吗?,动手量一量,边量边说一说量法。
反馈:出示学生作业
师:他量得对不对
教师纸上写度数。
在量角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老师在量角的时候,发现这边太短,学生说可以把边画得更长一些时,教师用教具再一次演示。
师:延长以后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是无关的?
生: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巩固
1.估计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出示一块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你最熟悉哪个,几度呢?那这个角呢?谁来估一估?(把学生估的写在黑板上)
师:谁估得准呢?动手量一量。谁愿意到上面来量一量,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上面的同学,也可以求助同学、求助老师。
出示另一块三角板。
师:这块三角板上的角呢?这是几度?(操作同上)
估得准不准,也动手量一量。
2、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4、猜一猜:出示一个一条边被挡住,一条边指着20的角。
师:这个角的一边被挡住了,猜一猜,它是几度角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第一次试教到最后上课,我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得到了老师的制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和欠缺,通过这一次的上课经历,我有几点较大的收获和启示,也对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在第一次试教中,在认识完量角器后,我直接让学生自己拿量角器试量,虽然,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会量,但由于学生对量角器还比较陌生,几乎四分之三的学生是一点都不会量,当反馈的时候,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量的方法。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角、描角,希望通过描角让学生体验量角的时候也应该顶点对中心,设想是很好,但是由于量角器上最直观的直角,却在学生读角的时候起了误导作用,而且描角也花费了许多时间,效果也并不理想。在第三次试教的时候,把这一环节改成了读角,不但教会学生读角,并在读角的过程中蕴涵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量角的时候也应点重合、边重合。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基本上都会量角,而且把量角的方法也归纳得非常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充分预设,把握生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一08-2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反思10-01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6-24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作总结07-0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0-2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香春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