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处计划

2024-12-11

招生就业处计划(共12篇)

1.招生就业处计划 篇一

根据学校学年工作重点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招生就业处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顺利完成工作特拟如下计划:

一、就业工作应及时总结,及时调整。

一项工作不管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能否及时总结工作,找出其中的原因,就业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是职业学校常提的话题,也是让所有职校最头疼的问题,总结过去的一些作法,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1、如何处理升学与就业

升学与就业并重,但如何处理升学与就业却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是一所职业学校,立足的基础是职业与专业教育,优势也是专业教育,其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2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以专业为重,同时有限度地兼顾升学,要让所有师生改变观念,要教育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招聘报名。

2、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中职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厂矿企业,能否与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直接关系到就业安置工作的拓展,但如何才能与企业搞好关系,让企业放心地到校招聘,有很多制约因素:

①学校就业部门与企业人事部门的关系

②学生自身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

③是否有共同的利益点

3、实习工作未能全面展开

实习工作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断断续续不能展开,可以肯定的说实习工作对就业安置,学校的社会声誉等方面其作用都是很大的,但有很多原因困扰学生实习工作的进展。①专业教师不足,无人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②费用较大,学生负担重,不能长时间展开;③企业对学生安全考虑较多,不愿接受实习生。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们要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措施。

二、集思广益,努力搞好就业工作

1、利用已有的用工信息网,重点对上海、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机电、电子、动漫等行业推荐毕业生。

2、重视和加强实习工作实习工作,一直以来都不能规模性展开,本学期招生就业处将会同实训处加大实习力度,把实习工作当做本部门首要任务来抓,一方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带动就业。

①争取学校对实习工作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学生的食宿交通费用较大,全由学生负担,可能难以承受,所以学校应划拔一部分资金做为实习专款,资助实习工作的完成。

②提前拿出实习方案,做好实习准备工作。本学年,我们将对专业班,特别是就业班学生的实习做出安排,应提前联系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

③灵活安排实习工作。实习安排应灵活,既可以组织短期实习,也可顶岗实习,既可集体组织,也可自己联系实习,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实习,都必须遵守实习制度,遵守厂规厂纪,严格要求,在实习中展示自己,以求企业录用,达到以实习带就业的目的。

④加强实习的专业指导,严格管理和考评。实习是教学的延伸,在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实训处应克服一切困难派出专业教师加强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专业指导,并严格管理,我们既要考虑安全还要考虑实习效果,为此招生就业处将加大对这方面的检查力度,对所有实习生都纳入考核,不定时抽查,实习结束后写出总结。

3、寻求校企利益共同点,积极推荐学生。企业招聘员工时,都愿用最低的薪水招到最合适的员工,中职生文凭低,能吃苦,对薪资要求低,而本地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操作粗放,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这些企业就是我们中职生就业市场,所以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很容易找到这种利益共同点。

①多与各大企业的人事部门联系,搞好人际关系。

②大开方便之门,积极为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岗后培训提供场地和师资。

③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能否成功,最关键的是毕业生自身的素质,任何企业都不会养活一个闲人,如果学生品质较差,专业一窍不通,企业决不会用你,所以我们对外联系的同时,内部一定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保持专业学习的完整,全体教师应改变观念,研究教材,以专业为重,丢开专业,我们将一事无成,永远记住,我们是职业学校。同时建议学校加大对专业课的考核和对教师的考核,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才会让人接受,让企业放心,我们的就业安置工作才能顺利完整。

4、加大择业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①定位要准。我们部分学生,既无一技之长,却要求挺高,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给自己排好队,定好位。

②利用就业与职业指导课,加强对就业班学生的择业教育。

③要求学生持证上岗,对专业技能不过关的学生,不准推荐就业。

④坚决杜绝学生虚假就业。部分学生想提前离校或者班主任想处理学生,就虚开就业让学生离校,这种现象是违反学校纪律应予杜绝的,今后每就业一学生,我们都要按照所提供的联系方式核查,确保学生属真正就业。

5、扩大联合办学范围,开辟异地就业市场。

我校以后每年毕业生达1000多名,我们应有计划引导学生到外地就业,扩大就业范围。

①广泛收集外地用工信息,对本地人能接受的企业应大力动员。

②扩大联合办学范围,利用各种方式实施我校与外地职校或人才培训基地的合作,拓宽就业门路。

6、建立就业回访制度,以便在教学管理中实施。

学生就业后,招生就业处应经常了解用工单位的意见,实地与企业技术人员了解学校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教材是否适合,有哪些专业课程需要重点掌握,同时了解学生就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有什么看法,是否有欠缺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招生就业处工作计划(2)三、招生工作

两年来我校的生源数量渐渐增多,但为了提升生源质量,根据招生情况分析、总结、有几点应注意:

1、专业设置应符合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很重要的,而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应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用工市场联系起来。首先专业不能过分集中在某一行业,这不利于就业。其次,专业设置重点应放在新型产业上考虑。宿迁是经济薄弱地区,我们的专业重心应放在机电、电子、旅游、财经等行业,开发新的专业。

2、专业要分细

上学期招生就业处根据市场情况,提出了专业建设方案,对机电类和电子类专业进行细分,根据今年招生和专业志愿填报情况看,效果很好,社会反应也很好。

3、加大对艺术及导游专业的宣传力度

群众对艺术专业认识不足,我们应通过升学和就业等手段大力宣传,合理填报,避免过多集中在某一专业上影响招生。

4、保护“品牌”专业,扩大学校知名度

保护“品牌”专业,一方面应在招生上注重生源质量,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教学管理人员应在专业教学上下苦功夫,确保我校机电、电子、汽修、动漫、旅游、财经这些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长久不衰。

四、教材征订和发放工作

招生就业处应根据学校制订的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会同教务处提前做好教材征订工作,同时应积极主动采纳教师建议,并到企业生产一线中了解教材内容与实际生产的差别,调整教材版本,做好教材供应工作。

本学年我校规模已扩大,师生多,招生就业处应以中心工作为重,从学校大局出发,争取工作有新的突破。

2.招生就业处计划 篇二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部曲,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招生生源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率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招生,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理顺招生、培养和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办学实力,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当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招生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自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招生规模逐年递增,如表1所示。

招生人数从1998年108万人,增至2010年的630万人,增幅达480%。然而,高校在扩招的同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师资力量、配套设施等实际情况,一味地求大求全,尤其在招生专业设置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高校为了经济效益和自身的生存发展,专业的设置不是基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分析和对未来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而是集中于当前就业前景好、热门的专业上,减少甚至砍掉当前看来不重要的一些基础学科、艰苦专业或者当前比较冷门的专业,缺乏长远眼光,导致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年一些基础学科、冷门专业几年后可能成为国民经济急需和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专业,而当年的热门专业可能成为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夕阳专业”。因此,当前高校招生专业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动态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现实表现为:有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而有些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弊端,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培养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轻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的灌输,轻实践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践模式陈旧,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等。该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学习能力、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较低,因此缺乏就业竞争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3 高校内部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相分离

目前,高校内部的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相互分离,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当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工作机构设置的主要形式为:成立招生就业处,其下设招生办公室和就业指导中心,分别负责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人才培养由教务处负责。因此,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是完全分开的,是两个独立的部门,由两个领导分管,各自为政、协调沟通困难。教务部门只负责按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施培养,很少考虑和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能力。招生与就业机构虽然处于同一个部门,但是却由不同的人员分别负责,相互之间的参与和融合程度低,招生办公室关注如何按招生计划将新生招进来,而很少考虑招生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资源是否充足以及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等问题;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如何将更多的毕业生推销出去,很少关注毕业生的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以及就业质量和专业的吻合度。招生、培养、就业之间的严重分离致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

2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模型

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三个关键环节。招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充足而优质的生源是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毕业生就业是衡量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

进口畅、出口旺、教育质量是保障,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来赢得就业市场,以毕业生高层次的就业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吸引高质量的生源,以高质量的生源促进人才质量的提高,使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最终形成学校良性发展的“闭路”,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联动,即关联和互动,通常是指一个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建立的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它们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换信息,相互作用和影响。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三项核心任务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打破招生、培养、就业各自为政的分离状态,加强招生、培养、就业各部门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机制,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高校的多方共赢。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模型如图1所示。

首先,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制定招生计划、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其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来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来反馈招生,设置和调整招生专业,确定招生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等,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生、培养、就业三方联动包括:

2.1以就业反馈招生,实现招生与就业联动将招生计划的制定、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并实施专业预警机制,紧密跟踪并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科学地制定招生计划,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设置,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和各专业的招生人数。

2.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科学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内涵,凝练专业特色,更新教学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质量监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3衔接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招生与人才培养联动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专业,吸引优秀生源;通过建立生源基地,优化生源结构,从源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制定与招生专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招生和就业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模式。

3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实施策略

3.1 建立并完善组织机构

首先,建立由院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对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其次,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实施专家指导委员会,该机构为非常设咨询机构,由校领导、教授、企业高管、政府部门领导、人才机构负责人、优秀校友等组成,为学校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主干课程的设置、就业市场开拓等提供决策咨询,让社会上的专家参与到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以及参与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等工作。最后,除了建立校级专门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职能管理部门外,在各院系设置招生、就业和培养办公室,并设专职人员,形成两级招生、培养、就业管理组织、以加强各院系招生、培养、就业工作力量。

3.2 完善并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率为落脚点,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实施招生、培养、就业工作,做好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有效衔接,加大彼此的参与和融合力度。一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就业指导处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从招生、就业两端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深度参与。另一方面,在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就业率与招生计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经费投入、院系及部门绩效考评等挂钩政策,并建立一系列奖惩制度和层级责任制度。此外,积极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试方法等途径,重技能、强实践,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

首先,强化“一把手”工程,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凝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就业工作的组织体系。其次,对学生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即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就业和成才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和成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人生价值观,使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再次,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就业信息的枢纽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积极探索远程面试、网络招聘等工作模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科学、便捷、高校的就业服务。同时,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最后,对就业人员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

摘要: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环节,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关系模型,并提出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1]黄兆信,谢志远,应朝帅.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6,(1):81-82.

[2]陈世庆,鲍硕来.地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2):67-70.

[3]黄兆信.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改革体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46-48.

[4]郑禹.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推进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7-120.

[5]谢爱军,王慧,彭希林.建立高效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6,(5):82-84.

3.动漫招生与就业 篇三

最近,如何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对于动漫专业来说,一方面是行业常年缺乏专业人才,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专业被列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的“红牌专业”之一。

有一种警告叫红牌

相关院校不得不撤销动画专业

据了解,自1999年全国开办动画专业,从仅有的两家到现在的1000多所院校,每年有毕业生10多万人。就是这么一个热门的专业,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仍旧存在上千亿的潜在市场,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让这个掘金目标越来越远。

在红牌警告的作用下,一些综合性大学也不得不撤销动画专业。据2012年教育部专业目录修订,动画专业从艺术类被调至戏剧与影视学类,这就意味着只有少部分开设戏剧、影视、动画学院的院校才有资格设立动画专业,而大多数在开设动画专业热潮中跟风,将动画设置在学校艺术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将不得不撤销动画专业。

相比于其他专业,动漫专业有着广泛的就业范围,如广播电视、影视制作、动画基地、广告、音像出版、学校、网络、游戏软件等,但是依然满足不了供需双方的各自要求。湖北省动漫协会秘书长周光明建议,高校动漫专业要适当压缩理论课,增加实践操作课时,加强与动漫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在行业一线的锻炼机会。

对于曾经的热门专业来说,如今的动漫毕业生已不再充满信心,面对尴尬的就业局面,除了动漫行业本身的产业链不完善,越来越多的矛头更加指向院校的动漫教育,由此,如何改变当前教学,也成为一些院校的应对方式。

有一种教育叫改变

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贴近实践

2014年一大批动漫专业生即将离开校园,迎接他们的将是广阔的社会。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北京电影学院、吉林动画学院、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还是职业教育机构,相关院校、职业教育等的招生工作并没有因就业困境而停滞,一场如火如荼的招生工作正在进行。

记者从广州暨南大学了解到,该校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动画专业引入美国高校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始“一年一人一部”模式的教学改革,即要求学生从入学开始,每年完成一件独立短片,并每年6月在全年级范围内选拔优秀作品进行评选与展映,这与以往仅在毕业时团队创作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在招生问题上,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贴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动画专业。重庆首个安全动漫专业将于今年9月在该校正式开设,首批计划招生60人。这个专业培养出的是综合型人才,除美术、动漫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外,还要全面学习安全方面的各项政策、知识。对于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该校负责人相当看好。

走过千军万马,走过高考之路,我们经历了很多关卡。大学生中可能会有像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天才,但更多的只是普通人。今天的创业者除了要有满腔热血和一些天赋,还应该认真审视自己,要有好的团队和坚持。

有一种就业叫创业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频出

宋庆龄基金会中国青年创业计划执委慕振龙表示:“青年是最有活力、最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如果能够突破自我,就有可能在未来经济浪潮中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中充满机会,就看创业者怎么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日前,由中国政府网、中国青年网联合开展的青年就业创业案例征集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10名青年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当中,就有两位与动漫有关,分别是多萌游戏爱好者协会创始人兼总会长、中国首个纯萌系网游主题公会——Doom公会总会长凌亮亮;坤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可可小爱》原始创作者,国家级优秀青年设计师王羽潇。

今年以来,我国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动作频频:4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5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委共同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出激发大学生(含国内各类高校的在校生、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回国人员)创新活力,力争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出台3项改革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创业就业。

哪些动漫人才会得到企业青睐?

对于正在学习动画专业的和想要报考动画专业的学生,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侯文军建议:“正在学的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就业后可能并非从事本专业,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想报动画专业的人,一定要认识到‘我爱看动画’并不等同于‘我要学动画,能学好动画’,学习动画是一个大体系,需要技术的熟练和大量的实践及相应的文化积淀,选择前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

关键词一:不要画匠要的是创意

“去年国产动漫的总时长达到了18万分钟,大大超过了日本、美国等动漫强国,但是精品太少。”武汉理工大学动画与艺术研究院院长朱明健教授说,中国动漫最缺乏的是有创意的作品。去年全国动漫专业有50余万毕业生,大部分在动漫产业链的下游当“画匠”。

关键词二:“好故事”是第一位的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路盛章教授认为,动画其实和小说、电影一样,讲一个“好故事”是第一位的。现在高校动画专业招生时,更看重学生的绘画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够,实际上,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很难有创造性。

关键词三:“上手快”“有钻劲儿”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动漫企业对于应聘者的学历没有硬性要求,其中多名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热爱这个行业”“上手快”“有钻劲儿”是应聘者最终被录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四:艺术性和市场性要两全

动漫艺术作为一门与市场有紧密关系的艺术门类,不仅需要重视艺术性,也需要考虑到市场推广。有专家认为,好的动漫作品,艺术性和市场性并不冲突,但现实情况却是艺术和市场难以两全。

关键词五:“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

4.招生就业处计划 篇四

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及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2010-2011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招生工作:

1、协助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制定2011年普通高考计划内的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已完成)

2、根据教育部及内蒙古教育厅划拨的计划数量,在网上编制2011年分专业招生计划并报内蒙古教育厅和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政府备案。(已完成)

3、编写2011年普通高考计划内的招生宣传材料,如招生简章、招生章程等,并报送内蒙古教育厅和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审批备案(已完成)。

4、在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出版的《2011年普通高考招生专刊》及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站上刊登学院的招生简章。(已完成)

5、制定2011年普通高考计划内、及计划外招生的招生方案。(已完成)

6、对学院各部门的招生人员进行招生业务培训。(进行中)

7、组织各部门招生工作人员到各地区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未完成)

8、制作录取通知书,制定2011年统招高职高专新生录取工作方案。(进行中)

9、做好招生期间的咨询和接待工作。(进行中)

10、完成计划内招生录取工作。(进行中)

二、就业工作1、3月份对2009级在校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A2、征求2009级学生自主实习人数,并签订相关材料。A3、协调学院教务处对在校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讲座4期。(未完成)4、4月份对2009级毕业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A5、6月份举办2011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定岗实习推荐会,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会,邀请区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到校园来,创造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机会。A6、外出联系就业单位,开辟就业市场,寻求定单企业。A7、为2010、2011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书。(进行中)

三、其他工作

1、收集、整理与招生就业相关的评估材料。(进行中)

2、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进行中)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5.招生就业办2012学年工作计划 篇五

2012学年工作计划

招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命运前途,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只有切实抓紧抓好学生“进出口”管理,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才能使我校2012招生就业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因此,招就处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确保招生工作有序进行。

(一)按照以往惯例,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校长挂帅,招就处牵头,其它科室共同参与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校召开招生工作启动大会,将招生工作全面展开。由校委会领导配备中层领导组成包县区小组,招生任务分配至每一位教职工,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从而营造招生工作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工作氛围。

加强招生队伍的建设,在全校范围内选拨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有招生经验的教职工,以他们为点,带动一个一个小范围的工作面的形成,向社会扩展招生工作,进一步发展团队优势,使招生工作有效进行。

(二)根据招生任务的分配状况,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充分利用招生工作与绩效工资挂钩,把招生工作作为教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加强招生宣传,是保证新生生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建立长效宣传机制。要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广泛宣传国家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向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详细的招生信息,以吸引更多的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适龄青年就读我校,要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特点、专业特色和就业形势,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学校沟通,邀请生源学校领导来校参观、联谊,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与生源学校的情感沟通和工作交流,进行深度合作,在可能的情况下邀请已经就业和创业的学生在各生源学校进行现身说法,保证生源主渠道控制在学校层面上,形成生源学校的学生作为生源主体,其他学校学生作为生源必要的补充的格局。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同时,要采取奖励、减免费用等有效的办法,吸引好的生源,多招好学生。

三、拓宽思路,敢于践行,创新招生模式

自去年九月以来,我校就改变了以往单纯秋季招生的传统观念,定位于全年招生。因此,也将春季招生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时期,招就处要抓住年后三、四月份进行小规模宣传。尽量把这个时期的生源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探索联合办学的新思路,按照学校的设想,积极推动和长治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法工作。从而实现学生发展方向的扩张,提升招生工作的竞争力。

好的专业设置是吸引生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好的专业是学生好的出路的基础。今年,招就处计划在原有三个中专设置的基础上,增强专业设置力度,对现有其它几个专业进行调整,把社会需求量最大,最紧迫的,企业急需的技术型专业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并且将这些专业全部申报成中专,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

四、实施就业指导,确保就业质量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心态、准备定位、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就业不如创业、找饭碗不如造饭碗”的就业观。要把就业指导“关口”前移,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要对他们的就业岗位,就业去向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指导,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聘请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指导,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聘请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和用人单位的合作,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与用人单位建立较为稳定的就业基地关系,以企业进校召开“专场招聘会”的形式实现毕业生有效就业,促进就业质量、就业率的不断提高。要进一步完善对各用人单位的考察制度,拒绝虚假招工行为,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杜绝不规范的就业现象,尽可能做到对口就业或相近就业。要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成才成长,想法设法了解学生就业后的情况,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劳动态度、工资待遇、权利保障、是否适应岗位等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特设优秀学生就业奖励基金,完善就业奖励制度,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就业积极性,真正实现“实

习预就业”,逐步巩固学生的常年就业率和稳定性,让他们真正能就业,愿意就业,好就业。

我们深感做好学校招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化改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建立招生、教学、就业三者统筹协调、良性互助的机制,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不断开创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争取在新的学年为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招就处

6.招生就业处计划 篇六

工作计划

2014年春,招生及就业办将在回顾总结上期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数量和效益并重的原则,从学生需求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好 招生宣传,提高服务,积极拓展生源,力争在新的一年招生与就业工作上有更大起色。

一、指导思想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市级职教强校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安置促招生”的工作思路,不断改革专业设置,扩大宣传力度,膨胀在学校生源,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安置质量,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大做优职业教育。

二、任务目标

招生方面:拓宽招生空间,开辟新的招生渠道,力争今年年总招生数量比今年有更大的突破。

实习、就业方面:多方联系用人单位,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实习、就业选择,对毕业生 100%推荐安置,并达到100%学生、家长满意。

三、工作重点:

(一)、招生方面:

1、做好招生工作安排、完成招生对象的调查、摸底等工作。

2、广开门路,为以后招生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3、做好 2014 年春季招生宣传工作的前期准备、印制招生简章,宣传册等。

4、组织招生小组,下到招生校,进行全面的宣传和发动工作。

5、组织好学生报名工作、新生军训及考察工作。(二)、就业方面:

能否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校的招生工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及就业需求,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努力稳定我校的学生就业实习,为下学期及以后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2、安排好搞好三幼师实习,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等各用人单 位的考察制度,努力减少失误,不做无准备无把握的学生输出。

3、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探索用工培养模式,抓住企业用工需求机遇,与企业确立长期发展的关系。

4、加强与联办校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办学效益的提升。

5、通过班主任、思想教育课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家庭情况、思想观念等调查了解,强化学生的就业观、成才观,提高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与择业水平。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工作。

6、加强我校学生就业单位资料的管理,对学校学生就业过的企 事业单位进行整理,建立一个较为详细的学生就业单位资料数据库,为下届学生的就业推荐提供去向。同时可以对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

行有效的统计。

(三)、其他方面:

1、搞好社会实际活动的总结和回顾。

2、搞好学历提升工作,为学生的更好出路奠定基础。

3、完善和上交新生雨露计划资料。

四、工作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熟悉招生业务,要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业务能力。

2、加强调研。市场研究,深入研究招生的市场竞争,分析招生形势和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研究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工作环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3、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和完善招生办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岗位

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办事程序和招生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具体实施计划:附表1)

保靖职业中专学校招就办

7.当前高职院校招生就业问题分析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就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 重视对专业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而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型教育, 招生和就业是高职院校的主线, 高职院校是否办的成功, 主要看的就是招生和就业, 这是反映高职教育发展的硬性指标。笔者结合多年的高职教育的实践, 分析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的实际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与方法。

一、当前高职院校招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广大高职院校的招生中, 所提出的招生要求和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叙述, 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相似的地方, 例如:“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等, 体现在办学上就是缺乏应有的改革意识和特色要求。部分高职院校仿照一些名牌大学在招生方面的要求, 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考察, 不能以市场要求为目标培养人才。在此种情况下,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比较困难, 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2.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存在一定偏见。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的发展与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大差别。部分人认为上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考不上名牌大学的学生, 素质层次比较低, 他们对高职院校本身就存在轻视心理。一些所谓的“精英”大学生都去上名牌大学或者本科院校, 只有较低层次的学生才去上高职院校。这种观念始终在社会意识中存在, 并且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 有的人认为这是高职教育难以办下去的结果。

二、提高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方法与手段

1.优化专业水平, 凸显办学特色。社会要想发展, 离不开经济的进步, 经济要想提升, 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转型, 同样, 高职院校要有进一步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性, 必须从专业入手, 从创新入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特点, 以及相应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要, 来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进行科学适当的调整, 重点要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凸显高职院校的不同之处, 只有突出专业化和特色化才能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2.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在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的情况下, 高职院校本身除了提高专业化特点、进行特色化教育外, 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采取各种现代化的宣传手段来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办学特色进行有效宣传。例如, 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站等, 只要是能够宣传高职院校特点媒体手段都要充分利用。尤其要对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办学特色和专业水准进行公开宣传, 使广大社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高职教育, 了解高职院校的特点。

3.科学把握市场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对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工作者, 要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时刻关注市场发展的动向, 准确把握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方向, 明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发现哪个行业在市场需求方面比较突出, 随时将其增设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上, 做到与时俱进, 有所针对。只有从市场发展需要出发来培养专业型的人才, 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4.开展订单式培养方式, 实现企业与人才培养的良好衔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与联系, 实现专业对接。高职院校可以专门为社会企业培养一对一的专业型人才, 只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达到企业所有要求的条件, 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 才能提高高职院的就业率。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协商, 增设企业所缺少的专业性人才培养课程, 聘请企业专家到高校进行教学培养, 同时高职学生还可以定期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 实现校企之间的良好互动, 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5.做到宏观调控, 进行统筹规划。对于政府来说, 不仅要采取一定手段调控经济, 还要对教育改革进行有效调控, 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准、专业设置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专门调节, 有效统筹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 实现两者的协调推进。在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上, 政府要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 积极参与院校的各种政策性活动, 引导高职院校健康协调发展, 主动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岗前培训机会, 促进高职院校就业率的提升, 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

三、结语

高职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实现招生和就业方面的进步, 必须要改善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条件, 凸显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和特色化, 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高职院校要结合社会市场的需要, 以及地方产业结构的特色来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要给予有效调控, 拓宽就业渠道, 实现高职教育的健康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萌, 贾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性思考[J].青年与社会, 2014 (1) :52-53.

[2]程曙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思考[J].科技视界, 2015 (11) :151.

8.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对策 篇八

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前途广阔,但也不容乐观,它实际上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就业、创业观念的偏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招生难;二是就业难。究其具体原因,近年来高等院校扩招,社会上兴起“升学热”,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上普通高中比上职业中专有前途,因而愿意就读普高;还有的一些学生对职业、专业没有成熟的看法,认为现在有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中职生就更难找到工作,常常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不愿意就读职专学校。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疑虑,从而造成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据调查,目前职业教育出现了滑坡现象,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出口影响着学生报考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极大地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发展。职业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采取措施在“进口”即招生方面和“出口”即就业方面狠下工夫。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下面我就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对策及看法。

一、招生

生源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的数量也就谈不上质量,更谈不上职业学校的发展。因而如何做好招生工作,应该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一)加大调控引导,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职业学校普遍出现的“招生难”情况,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传统的一年一次招生和只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办法,实行按需招生、分流招生等多种形式。

1.加大对中职招生的统筹规划力度,办好职业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县地处福州郊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生源基本在本县。为把好生源关,防止生源外流,我县教育局实行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职招四挂:一是将完成职业学校招生情况纳入对初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与年度工作目标挂钩;二是将完成职业学校招生情况纳入对初中学校升学人数综合指标;将分流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同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计算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和学生巩固率;三是将完成职业学校招生情况作为分配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四是将完成超额完成分配指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这些措施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识,调动了办好我县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做好中职招生的宣传引导。中职学校应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媒体,采取发专刊、拍专题片、印制传单、学生榜样宣传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我县实施分流招生的政策,充分展示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成果,让广大初中毕业生和社会认识职业教育,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同样是一条成才之路。

(二)更新观念求生存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特点是让学生学技术,培养的是顶岗操作的熟练技术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取消了计划性的就业指标,毕业生就业完全走向市场,职业学校也只能依靠市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求生存。因此,学校必须树立新观念:一是“服务观”。中等职业学校要开门办学,应主动与用人单位挂钩,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提高质量保生源,主动为用人单位服务,形成用人、培训、就业的良性循环。二是树立“质量观”。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高质量的劳动者,要把教育质量当作学校的生命,培养一流的技术人才,创“名牌学校”。

(三)积极扩大开办高职班的规模,满足在校生继续升学的愿望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升起的“升学热”,为了化解中职生出路的矛盾,同时做好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工作,我校积极开办高职班。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有两条出路:一是通过毕业会考合格及取得“双证书”(专业资格证和计算机技能等级证)后准予毕业,由学校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二是部分有升学愿望的同学,第三年可参加我校开办的高职班学习,主要开设语、数、英及专业课程。然后通过一年的学习,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高职单招考试。这就从再升学方面刺激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学校,达到增加生源的目的,从而拓宽了招生门路。

(四)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自身知名度

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是关系到学校兴衰的大事。学校稳定发展是招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1.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在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的同时采取社会集资的形式办学,形成了政府投、学校筹、社会助的多元化职教投入格局。

2.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调整师资结构,通过调、聘等手段增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力量,使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合理。学校还要做好教师在职提高教育。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术过硬的中职生。

二、就业

生源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而毕业生就业出路不仅是学校,而且更是广大家长及学生更为关心的问题。经过三年中职学习的毕业生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毕业生出路的途径不外乎有两条:一是由职业学校推存就业;二是中职生自谋职业。职业学校应该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在做好“招得来”工作的同时,更该在“送得出”上下工夫。针对就业难的情况,职业学校应该从更新观念,加强职业指导,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拓宽就业门路。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就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在低年级阶段就开展,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接受基础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明确要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具体而实在的准备,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二)学校牢固树立“服务观”,通过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推薦就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取消了计划的就业指标,毕业生完全走向市场,职业学校也只能依靠市场。学校牢固树立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特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实训处。学校通过组织的一支有就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挂钩,积极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同时还不断提供就业信息。学校每年都加大就业方面资金的投入,多次组织毕业生参加用人单位招聘面试,为毕业生就业安置做了大量的工作。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效果显著。

(三)学校应培养中职生具备竞争就业的新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求职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新的就业观念。

1.培养学生形成“自找市场”的创业观念。以往学校只注重教育教学而不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而现在“出口”极其重要,就业安置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看,教给学生创业的本领,摆脱就业“分配”依赖比什么都重要。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而且也是探索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破除“一选定终身”传统的就业观,形成“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不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当作择业的先决条件,不把“又舒适又能多挣钱”作为择业的必要条件,适当降低择业的期望值,等待时期,谋求发展。

3.形成“先求生存,再谋发展”的就业观念。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劳动者就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职者的竞争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要想占据优越,求职者必须具有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就业竞争成功与失败并存,在相同的机遇面前,谁具有竞争能力,谁就能争取主动赢得机遇;谁的竞争能力稍逊一筹,谁就会被动、错失良机。因此,我们要增强学生的竞争就业意识观念,坚持公平竞争,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做好招生、就业工作,这是无可置疑的。中职学校就好比一个人才加工厂,招生就好比原材进口,就业就好比成品产出,只有“进口”“出口”两个方面都做好了,中职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提高。

(责编 潘冰)

9.招生就业处计划 篇九

结合集

招生就业处处长个人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成绩

1、在思想品德方面,能主动关心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并为之努力工作;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个人人格魅力;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吃苦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能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醒自戒,严格要求;二千元以上的经济活动,均按规定招标;工作上的招待宴请,总是本着节俭的原则,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出差,能当天赶回的,总是早出晚归;无公费旅游;无违规收送礼、金;无利用职权为身边工作人员谋私利。

2、在工作能力方面,能加强学习,坚持原则,作风踏实、雷厉风行;想做事,并有做好事的强烈愿望;做事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工作上基本没有节假日,加班多多,来去匆匆。

3、在工作质量方面,能严格要求,规范程序,快速响应,全力以赴,保持保量地完成份内、份外的各项工作;虽然招生就业工作头绪多,压力大,但三年来招生就业工作安全、平稳、高效。

4、在团结协作方面,能关心他人,团结同志,与同事真诚相处;能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具有较好的团队精神和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带领部门同事一道努力工作,不断进取。

5、在工作实绩方面,重点做了三件大事:(1)精心策划,全面部署,招生工作效果显著。XX年,我院招生计划共3900人,录取3893人,实际报到新生3511人,新生平均报到率为90.1%,其中省内普高新生一次报到率达92.3%,圆满完成了XX年的招生计划。(2)注重指

导,服务至上,就业工作成绩喜人。经充分准备各项评估材料,我院荣获了“XX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我院XX届毕业生总数2038人,平均就业率99.02%;我院XX届毕业生总数2809人,由于启动早,工作细,目前已有2560人顺利落实就业单位,初步就业率已达92%,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提前半年完成预定目标;策划、安排、组织了首届高通奖学金,不从心之感,对招生就业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

招生就业处年终工作总结

XX年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学校各科室的通力协作和帮助下,我们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思想自觉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全体科室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较好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招生人数1080人;完成了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给我校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任务450人,(大石山区250人,非大石山区200人);顶岗实习安置率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8%。现将一年的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较好完成XX年招生工作任务

10.招生就业处工作总结 篇十

本学期招生就业处工作以王校长开学工作报告提出的“贯穿一个指导思想,紧扣发展这个主题,突出三个重点,创新八方面工作”总体工作思路中对招生工作的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探索招生就业工作新思路。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1.兑现了招生政策,妥善处理了遗留问题

(1)兑现了招生政策。2007年招生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也理应共享招生成果。因此,招生就业处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学期初就兑现了上学期学校承诺的招生政策,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奖惩制度,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2)完成了2007年新生的录取名册,补录了个别有遗留问题及插班的新生。

(3)补办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未升学同学的中专毕业证书。

2.认真分析、总结了2007年招生工作的得失经验

(1)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2007年的招生任务,为招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的招生工作较之以往有了较大的改革,尤其是点负责制与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奖优罚劣的政策已明显产生了效果。通过2007年的招生,基本恢复和重建了招生网络,个别专业已形成了品牌效应,在社会上具有了较强知名度,为2008年的招生宣传提供了基础保证,为进一步拓展招生市场奠定了基础。

(2)2007年的招生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然应该看到招生工作离学校的目标、要求与广大教职工的期望还有距离,生源数量有待于增加,质量有待于提高,结构有待于调整,专业有待于拓展。

3.做好了2008年专业设计的调研与招生计划的申报

市场是决定商家生存发展的根本,教育市场就是学校工作思考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要求,我们的办学必须要与时俱进,在办好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及时调整与拓展专业,制定招生规划,做好2008年招生计划的申报工作。综合各种因素,结合学校实际,申报了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业管理、市场营销三个新开专业。上报了2008年招生计划。

4.分析了2008年招生形势,制作了详细招生方案

(1)2008年招生形势分析

一是2008年全市的初中毕业生虽比2007年稍有增加,但仍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高中段招生的生源需求,生源基础并不牢固,生源争夺将日趋激烈。二是我们优先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从全市范围看,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众多,招生计划的总基数很大,且好多学校也都在着力打造运营,而我们的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招生的竞争程度可想而知;我们重点发展的艺术高中还刚起步,目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打造品牌任重道远;其它专业的开设,也需一个过程。三是就业渠道狭窄,就业率相对低下,也制约着我校扩大招生规模。

(2)制作了详细招生方案

在总结2007年招生工作经验和2008年招生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围绕2008年招生形势分析与市场的预测、专业设置的调研与招生计划的申报、招生宣传方案的制定、落实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完成的措施等各项具体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招生工作方案。力争实现“积极拓展招生渠道,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力求生源数量逐步扩展,质量稳步提高,结构更趋合理,确保完成招收新生480人。”这个总目标。

5.完成了2008年招生宣传的铺垫工作

(1)本学期末,利用2007年招生回访的契机,进行2008年招生的初步宣传,为正式宣传搭桥铺路奠定基础。

(2)发动广大教职工、同学利用寒假、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机会,进行学校招生工作的有意向宣传,能初步确定一些联系对象,做好生源信息的收集。

6.注重了就业培训

一直以来,由于我校专业门类相对单一,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形势较严峻。然而,如果长期就业这个出的渠道闭塞,那么招生这个入的通道也就容易不畅通。因此,本学期我们就未雨绸缪,提早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培训,由吴燕副校长亲自上课对招聘考试、面试的技巧等进行了培训和训练,为学生明年的就业作准备。

7.准备了升学材料

完成了08届学生有关毕业材料的准备和10届学生3升4考试名册等的准备工作。

8.开办了小学教育专业和心理教育专业专升本本科函授班

继续与丽水学院合作招收了小学教育专业和心理教育专升本本科函授班,为学生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提供了平台。

◆下学期工作思路:

1.制作优质招生宣传资料,在有关媒体进行学校形象宣传。

2.组织实施2008年招生宣传及生源组织。

3.聘请有关专家对教职工进行招生宣传培训。

4.做好2008新生录取工作。

5.做好10届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丽水学院初等教育专业3升4考试的材料准备工作。

6.做好08 届毕业班学生的毕业档案工作。

11.招生就业处计划 篇十一

筑梦计划、自强计划、圆梦计划……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陆续发布2016年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校专项计划)简章。今年,全国将有9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共同承担高校专项计划,各校招生计划不少于本科招生规模的2%,录取标准可降至一本线。

从2012年起,我国开始启动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当年增加l万名重点大学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实行定向招生。这一计划发展到2015年,招生规模达到5万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重点大学创造了机会,有力地缩小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一本录取率差异。但对于这一计划,社会舆论也存在质疑,认为是重点大学降低录取标准录取贫困地区学生。要把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做好,避免“降低录取标准”的质疑,最适合的办法,就是由高校实行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自主招生。

目前,国家针对农村学生的招生计划,包括国家计划、高校计划、地方计划。其中,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的大部分招生计划,是安排在高考集中录取的提前批招生,由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报考,高校根据考生报考情况录取。这种录取方式,虽然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录取机会,但也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难以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一些当地的有权有势者,就利用这一计划,把户籍迁到贫困地区,挤占属于当地学生的机会。另外,在贫困地区还有城镇户籍学生和农村户籍学生,简单以贫困地区户籍为报考依据,可能导致优惠措施无法真正落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身上。其二,由于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招生,属单列计划,这给其他考生的感觉是,高校为此降低录取标准,由此引发针对这一计划的质疑,包括是不是制造新的不公平,会不会影响大学的生源质量等。采用自主招生方式可避免以上问题。

确保公信力将优惠真正落到农村学生身上

首先,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甄别出不符合优惠条件的学生,把优惠给真正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针对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问题,今年的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特别强调考生本人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考生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含)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这要求每所高校在招生时严格进行审核。

复旦大学2016年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腾飞计划”有重大改革:今年招生计划不超过400人,占总招生计划的13%以上,并取消往年的笔试、面试环节,同时,可享受学校全额资助进行海外交流。复旦大学的这一做法,得到不少舆论点赞,称之为给农村学生送上的一份厚礼,免去了农村学生到沪参加笔试、面试的费用。这听上去确实是为农村学生着想,可是,没有笔试、面试,大学如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如何通过审核学生的材料决定自主招生入围名单?如果仅仅是为了免去学生笔试、面试的费用而取消笔试、面试,却由此让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被钻空子,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农村专项计划,保证这一计划能公平公正地执行,将优惠落到真正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学生身上,这是关键。而减轻学生负担和保障公信力,完全可以两全其美。

国外大学在进行自主招生时,也是不举行笔试和面试,而是通过审核学生的材料决定录取。但有两个前提:一是有统一的测试,作为评价依据,二是学生提供的材料,包括身份信息、学业成绩、社会公益服务表现等,有很强的公信力。而我国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却缺乏这两个前提,高校针对农村学生推出的专项计划,也缺乏这两大前提,尤其是学生提供的材料,很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从2012年国家实施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以来,一些有权有势者就在打这一计划的主意,把孩子的户籍从城市迁到农村,把学籍挂在农村却在城市学校读书,还有的在申报专项计划时,编造学业材料,这就侵占了本属于农村学生的权利,也滋生招生乱象。对此,高校在推进专项计划时,有必要举行笔试、面试,以考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出具有公信力的判断。

对于农村学生参加高校的笔试、面试,舆论担心会增加学生负担。一是笔试、面试的交通食宿费,二是面试题目不适合农村学生。这两方面的担心,完全可以有效化解。关于面试内容问题,在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中,根本就不存在,因为这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的计划,考查对象都是农村学生,和自主招生中有城市考生、农村考生是不同的,剩下的就只有成本问题了,而解决成本问题,有现成的好办法。

首先,学校可以免除这些学生的交通食宿费用,这也是国外大学通常的做法,清华大学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自强计划”,为入围笔试、面试的农村学生提供来京面试的全部往返费用以及食宿。复旦大学如果要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难道拿不出这笔费用?如果没有费用,又如何推进海外交流计划?

其次,笔试可以采取全国分考点的办法进行,面试可以采取校友面试、电话面试等多种方式。据报道,取消农村学生赴沪考试后,复旦大学将组织百余教师组成的招生宣传队伍,前往28个省份的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县一级,走访300余所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生源优秀的中学。既然复旦大学可以派出百余教师走出去,那么,为何不借此在各地统一笔试,以及在当地面试呢?另外,派出百余名老师出差的费用完全可以用来支付学生来沪的交通食宿费。

农村专项计划需要不断探索改革,但探索改革,要真正有利于学生,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或许学校会以取消笔试、面试的方式,获得网友点赞来论证改革的“民心所向”与成功,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很多网友并不了解整个招生过程,他们会在有人钻空子时,要求严格审核,公布笔试、面试成绩,又会在另一个时候为取消笔试、面试叫好。正是因为如此,改革不能被舆论左右,而应该由学校专业的招生委员会做出决定。以独立的招生委员会来推进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这是我国推进包括农村专项计划在内的自主招生改革,必须建立的改革机制。公信力是包括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在内的自主招生的生命力所在,推进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必须以树立公信力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服务好学生,与保障公信力是不矛盾的。endprint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学校会关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展潜能,考查学生的素质和潜能是否达到本校的招生标准,虽然表面上看,获得专项计划机会的学生,也是降低录取分数,录取优惠也是很多舆论关注的焦点,比如,清华大学优惠分值为30至60分四档,最高可降分60分录取;获得北京大学入选资格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北京师范大学将根据招考情况给予资格考生文科降40分、理科降60分的优惠政策。但这并非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的“看点”。对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推进的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应该关注的是,这一计划如何建立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而不用单一的分数评价农村学生。

关注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降分幅度,很可能给公众留下这是高校降低录取标准的印象,进而引发争议:难道补偿高考公平、教育公平,就是降低高校的录取标准码?其实,这不是简单的降分,而是改变原来用单一分数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对农村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结合高考分数、农村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大学面试考查和其所处的地区教育环境、家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录取,这和5%的自主招生中,对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是同样的道理。这些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完全达到学校的招生标准,只是在不同的评价指标中表现各不相同而已。

拿清华大学的专项招生计划来说,清华大学在考生通过资格审核后,还将组织专家组,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自强精神、高中学习发展特点及全过程表现(包括平时学业成绩,学科获奖情况,参与课外研究或学习情况,参与社会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情况,综合获奖及突出事迹的情况)、个人陈述及推荐情况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所以,舆论应该关注大学针对农村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而不是看最后的录取优惠是多少。对于通过综合评价被大学录取的学生,要打破原来的分数标准观,建立新的多元评价标准观——不能把降低录取分数视为降低录取标准,因为分数只是对学生的一方面评价指标。这种多元评价体系,现在适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今后还将推广到其他考生,以便考查学生除分数之外的其他能力与素质。

考虑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所接受教育比其他学生薄弱,家庭条件也更加艰苦,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引入地区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来自薄弱教育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加分评价,是推进教育公平、高考公平的合理选择——让教育起点不同、教育过程也不公平的学生,用一张试卷的分数进行竞争,貌似分数公平,实质并不公平,这正是我国农村考生在高考升学中,虽升学率越来越高,可进重点大学的概率却减少的原因。

在美国,对来自教育薄弱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也是采取这种多元评价方式的。假如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来自富裕家庭,一个来自贫困家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SAT(美国高中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分数低于富裕家庭学生,而且高中学业成绩也落后于富家子弟,但大学经考察他发现,由于他要勤工助学,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远少于富家子弟,因此也录取了他。学校认为,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用这么少的时间能取得这样的学习成绩,也是优秀的。换言之,对贫困地区学生降低录取分数,不是降低标准,而是综合评价其所处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做出的多元评价,是对其所处薄弱教育环境和贫困家庭环境的校正和补偿。这既让大学招生扮演了社会公正调节器的角色,也引导了贫困地区学校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我国男护生招生及就业形势浅析 篇十二

随着医学模式及社会观念的转变,医院护理正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转变,整体护理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1]。而男护士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种职业,正逐渐成为大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备受社会关注。那么男护生的招生及就业情况如何呢?

1 国内外男护士状况扫描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

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注册护士总量已达218万人,其中男护士为2.1万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医护比例严重失调。在国外则大不相同,国外男护士在护士队伍中的比例远高于我国。如在美国,男护士比例占到近10%。而且美国护士的社会地位较高,男护士的薪酬也要比女护士高一些。

2 男护生招生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医学院校针对护理人才持续走俏,男护理人才尤其受宠的现实情况,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打破了本、专科只招收女生的惯例,开始招收男生。但根据各医学院校近年来的招生数据显示,每年护理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中,男性护理人数仅占护理专业总人数的2-4%,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几年来,在我国的护士队伍中,男性比重也只在1%左右徘徊,个别地方甚至更少。虽然男护士就业形势一直看好,但并不被广大考生认可[3]。是什么原因造成男护生招生冷清的现状呢?

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多年来,很多医院的护士清一色是女性,许多人认为,护士就应该是具有文静、细心等特点的女性所从事的职业,男子汉当护士丢人,男性从事护士职业太没有前途。由于广大学生和家长对男性从事护士职业缺乏认同感,报考的积极性不高[4]。

2.2 社会对护士的认可、对护理行业内涵的理解不够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护士职业的技术含量太低,在很多医院,护士就是打打针,配配药,照顾一下病人而已。而实际上,护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护士就是“半个大夫”,在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用药效果的观察及康复护理等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相对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3

给予护士的地位和薪金不高,也是造成男护生生源紧张的原因,护理行业普遍偏低的工资无法体现护理的劳动价值,再者和女性相比,男性在社会及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更重,付出的和收入不成正比,也造成男性护理人员的流失。

2.4

长期以来,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以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才很少,一些人对男生当护士形成了误解和歧视,认为护士和医生相比没有优越性,也是造成生源紧张的主要因素[5]。

2.5 心理压力大

由于在体力、精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有许多女性不可比拟的优势,男护士大多数被分配到急诊科、精神科、男性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等科室。男护士长期处于责任重、压力大、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疲劳。另外,男护士在工作时可能不被患者及家属理解,甚至会遭受患者的打骂,在受到伤害后长期压抑而得不到发泄,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6]。

2.6 个人及家庭因素

护理工作需要三班倒,节假日不固定,生活无规律,而且常常要值夜班。作为男性来讲,以上种种不利因素造成了男护士择偶、婚姻受到强烈冲击,家庭不稳定,亲人的抱怨更增添了男护士工作的消极情绪。男护士作为护士中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中更大的压力,因此男生在报考护理专业时都持慎重态度。

3 男护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毕业大学生都为工作发愁的时候,护士专业的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样呢?

3.1 需求激增,“男丁格尔”成稀缺资源

从病人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病人隐私权角度,男护士独具的优势日益显现,各大医院需求量激增,有些医院甚至表示,要护士只要男性。笔者通过走访省内各大医院看到,越来越多的医院出现了专业男护士的身影,各三甲医院的男性科、急症室都能看到男护士忙里忙外,他们的细心程度和专业知识丝毫不比女护士差[7]。据悉,目前省内各大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招收男生,男学生面对就业时往往很容易就能找到“东家”,有些男生刚进校门就被“抢订”。据某卫生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一位老师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学校的护理专业曾招收过男生,可是由于就业形势差一度停招。2004年,随着两名本科毕业的男护士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正式上岗,省内综合性大医院“女天使”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积极评价,认为高学历男护士的出现,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在人性化的护理行为上开了先河。现在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量很大,一些民营医院也都希望引进男护士,向这些男护士们抛出了“橄榄枝”,以高薪优待吸引他们南下谋求发展。

3.2

个别男护士就业后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不太容易安于现状。据了解,男护士转行的情况的确不在少数。中国男护士论坛曾进行过一个“关于男护士就业情况的投票”,共31名男护士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正在工作的男护士仅有5人,转行的男护士2人,待业中的有24人,比例高达77%。造成男护士转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至于男护士转行,大多数人认为,“待遇不高是主要原因”。毕竟,男性的生活压力大,护士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很琐碎,地位也不能跟医生比,有些男护士对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护士。因此,为了变换工作环境,或者通过考研改学其他专业,也都在情理之中了[8]。

4 对策

4.1 针对当前我国男护士紧缺的局面,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全国许多中等卫生学校和医学类本专科院校,都开始招收和培养男性护理人才,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目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还很难与整个社会的需求增长相一致。由于男护士“适销对路”,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设立男护士班,以进一步扩大男生的招生规模。

4.2 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变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引导。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尽早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帮助他们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4.3 护理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国际公认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应加大培养具有较强的护理专业发展潜能的、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男性护理专业骨干。

4.4 随着改革开放,国际医学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宽容度日益增加。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和尊重护士的工作,无论男护士还是女护士,都是社会需要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5 男护士要想发展下去需要个人的努力,医院、社会的支持,也需要病人、患者的理解,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待遇,让男护士在选择这个特殊行业时没有后顾之忧。

4.6 男护士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5 就业前景展望

5.1 在国外护士就业前景

目前护士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最短缺的人才,其收入可观,工作稳定,生活保障度高,比起国际贸易、管理、计算机甚至MBA等看似热门好听的专业毕业生都有优势.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但发达国家引进护士人才条件也较高,一般要求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自身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

5.2 在国内护士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可以预见,未来的护士工作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除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运用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还需参加诊断病因考试,写论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疗普通的疾病……护士只扮演医师的助手角色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而高学历男护士将会凭着性别、体力、心理承受力强及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护理科研能力强等优势在护理工作中占据有利位置,成为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

6 小结

近几年,由于男护士就业率高,愿意献身护理事业的男性日益增多,护士先生的大量涌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在很多医院,男护士都成了业务骨干,但在短时间内,护士界“男女”各撑半边天的可能性不大[9],男护士要成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外良好的就业前景在给男护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相信,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男护士们,更善于和病人交流,在尊重患者人格的基础上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会因“男丁格尔”们的加入有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北京首批高学历男护士上岗,女患者拒绝服务[N].北京晨报,2005年08月31日.

[2]男护士:招生难就业易[N].健康报2008年6月25日.

[3]就业形势好报考人数少男护士招生连年遇冷[N].高考网,2006年12月06日.

[4]男护生招生和就业形势分析[J].科学之友,2010,(6):96-97.

[5]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压力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2948.

上一篇:英文职业感谢信下一篇:二年级班主任个人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