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2024-06-28

下学期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精选7篇)

1.下学期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篇一

班级学期动态报告

我们的大一第一学期的生活即将结束,而我作为心理委员。本期的工作也即将进入尾声。虽然工作中免不了有挫折缺陷,但我会尽力做好每件事.现在我将这学期工作的动态报告总结如下:

一、心里情景剧

在班内积极宣传,找人写剧本参演等。我班的心里情景剧剧本为《手足情》,讲述的是兄妹之间感人至深的手足情。因为剧本不是原创,所以进行一定的修改,添加老板娘这一新角色,将剧本设置的更人性化。确定演员后,组织演员积极参演,排练。

二、心理交流会

11月20日的心理交流会尤为重要。首先确定心理交流会的主题为“沟通从心开始”,然后确定表演节目名单。心理交流会期间穿插几个心理小游戏,活跃气氛。20号那天班级板报小组提前进班,按照主题对黑板进行装饰。心里情景剧圆满成功,气氛交流较为活跃,整体效果明显,班里的同学相互交流,促进感情。

三、心理委员培训

自我担任心理委员,大约参加了三四次心委培训,每次参加心委培训都收获颇多,知道了我们心理委员的工作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要多多留意班内学生的情况,多多开导关心问题学生,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心里情景剧大赛

11月25日的心理情景剧分院选拔赛,演员先到场,召集全班同学去观看心里情景剧。组织演员进行最后排练,彩排。熟化剧本,确保上台演出时不会出错。

回顾这学年的工作,它让我又欣慰又有所遗憾。很享受工作的过程,工作的乐趣。从工作中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并服务于老师同学,是我最大的收获。在这其中,我知道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充分,工作欠妥。心里情景剧没能取得较好的名次。我应该利用已有的资源为班里同学开展更多的心理交流会,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及时消除生活中的隔阂与困扰。我应该更及时的配合好老师、班委的工作,让我们53班更出色!

2.下学期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篇二

1 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

1.1 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在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问题上, 已有研究认为, 心理委员承担着志愿者、同行者、学习者、示范者和宣传者5个角色[1,2]。志愿者是指心理委员要具有高度负责、乐于助人的品质, 有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愿望和热情, 能够自觉自愿地帮助同学解决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心理困扰。同行者是指心理委员在帮助身陷困境的同伴认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同伴共同学习、领悟、体验、分享和反思的过程。学习者是指心理委员通过接受专业培训, 掌握助人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心理自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示范者是指心理委员往往都是心理健康、乐于助人、责任心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宣传者是指心理委员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使同学们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提高心理素质, 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有的学者还提出心理委员扮演着4种角色, 即班级同学的知心伙伴、心理观察员、心理活动组织者以及学生与老师的心理信息传递员[3]。

1.2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已有研究认为, 心理委员所担负的工作职责[1,4]主要包括: (1) 在班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 (2) 积极开展朋辈心理咨询, 主动帮助同学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 (3)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及院系安排部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 定期排查班级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 及时进行干预, 若有必要应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 (4)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助人技巧。总结起来就是关注、倾听、宣传、报告4个方面。所谓关注, 是指关注同学们的情绪、行为变化及心理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不稳定的因素;所谓倾听, 主要是指倾听同学们的忧愁和烦恼;所谓宣传, 是指在同学们当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谓报告, 是指要及时将不良状况向辅导员或心理专家反映, 以便于他们为出现心理困惑的同学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另外, 有的学者把心理委员工作职责总的概括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和朋辈辅导员[5]。

2 心理委员在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数心理委员对工作职责认识不清、角色不明确

当前学校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但这些工作职责空泛的内容较多, 定性的、可以考量的内容较少, 导致心理委员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难以把握分寸, 搞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 如多数心理委员简单地认为其主要工作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此外, 心理委员对自身角色认识不清, 如有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是混入学生内部、专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奸细”, 是同学们的“心理垃圾桶”等[6]。

2.2 多数心理委员对工作不认可, 职务形同虚设

据调查, 心理委员普遍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满意, 在工作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他们认为心理委员的工作大都浮于表面化、形式化, 没有实质性地深入开展工作。与班级其他班委相比, 心理委员的工作比较清闲, 基本没什么事做, 主要承担的工作还是协助学校及学院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 心理委员流动性也较大, 工作不能保持连续性, 很多心理委员工作时间1 a不到。

2.3 心理委员在履行心理排查工作时的问题

调查发现, 心理委员在履行心理排查工作时出现很多问题, 如有些心理委员在进行心理排查工作时保密工作不到位, 工作方式不到位, 甚至有的心理委员直接将心理排查表交给排查对象填写;部分心理委员因担心被自己上报的学生对自己有意见, 因而去征求上报学生的意见, 这些做法对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心理负担, 也使得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更难展开。

2.4 心理委员无法担当心理咨询师角色

研究发现, 学生对心理委员工作普遍不认可, 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大多持否定、怀疑的态度。如果出现心理困扰, 一般不会去寻求心理委员的帮助, 而当心理委员主动关心他们时, 反而引起学生的警惕和戒备。据调查, 大部分心理委员表示自己曾经帮助过的有心理困扰的同学都是自己比较熟悉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 但咨询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原因是缺乏有关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进行朋辈心理咨询时, 主要还是讲大道理, 不能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来帮助同学。

2.5 心理委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多数心理委员表示曾参加过学校有关心理委员的培训, 但培训次数不多, 感觉培训的效果也不理想。据心理委员反映, 刚开始心理委员对培训兴趣很高, 但培训之后发现培训无法学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 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起来。此外, 学校对心理委员的培训也没有形成系统、每次参加培训的人数太多, 培训次数也少, 因此心理委员对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

3 讨论

3.1 心理委员的工作定位应是面向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当前, 过分关注心理委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而忽视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是学生这个问题。心理委员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也需要完成学业, 他们时间不多, 精力有限, 能力不足, 知识匮乏, 能做的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帮助。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不是帮助一切应该帮助的人, 而是帮助那些可以帮助的人[7]。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是普及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向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8],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只占一小部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 大多数学生咨询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性问题, 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9]。因此, 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重点不是直接解决心理问题, 而是发现和反映问题或协助解决问题。从大部分心理委员反映开展主题班会效果较好的情况来看, 也证实了这一点。

3.2 心理委员不是朋辈辅导员, 无法承担心理咨询职责 心理服务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多数心理委员经过简短培训后让其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因此, 他们无法承担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心理委员的职责与定位不应是“小小心理咨询师”或“朋辈辅导员”, 他们的工作重点并不在于个别的心理咨询或辅导, 而在于推动班级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且以发展性的心理需求为主, 而朋辈心理辅导员则通常以个别的心理咨询或辅导为工作重点, 通常要帮助大学生同龄人解决一些轻度障碍性的心理咨询问题, 因而面临更大的工作风险, 需要有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担当。与朋辈咨询相比, 心理委员相对淡化心理咨询功能, 而突出针对团体心理的知识宣讲和普及、氛围营造、信息获取等功能, 可以降低其犯专业过失的风险[10]。

3.3 应慎重考虑让心理委员承担心理排查工作 多数心理委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 他们的心理知识和能力有限, 在进行心理排查工作时, 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心理排查的标准。在心理排查工作的保密性原则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如有的心理委员在心理排查工作中没有做好保密工作, 结果让排查对象知道, 而同学们对心理问题大多比较敏感, 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来讲, 更加忌讳别人说自己心理有问题。因此心理委员在进行心理排查工作时, 如果工作方式不到位, 保密工作不到位, 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反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建议高校最好不要安排心理委员负责心理排查工作, 而应由相应的教师来担当。

3.4 心理委员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工作需进一步深入 当前, 有关心理委员的工作体制还不健全, 相关的管理考核、培训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该制定明确合理、切实可行的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这些工作职责应该是定性的、可以考量的, 而不是空泛的、定性的。目前, 大部分普通高校没有开设心理学专业, 缺乏心理学的师资, 开展培训工作的多为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员, 由于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与定位不准确, 而过多地将咨询工作下移至心理委员的工作中[10]。在培训方面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应注重实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 让心理委员切实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 使心理委员的工作深入下去。

在强调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时, 同时也应看到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是学生这个问题。既然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就不可能承担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对于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完全否定, 合理定位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和工作职责, 是充分发挥心理委员作用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徐浩.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 (5) :11-12.

[2]李笑燃.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8 (2) :32-35.

[3]杜芬娥.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教育与职业, 2009, 535 (4) :36-38.

[4]周璠.浅谈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现状及其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30 (6) :43-44.

[5]薛艺, 刘霞, 李寅.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北京教育:德育, 2008, 1 (2) :52-53.

[6]朱美燕.浅谈危机干预中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教育探索, 2010, 228 (6) :137-138.

[7]葛健, 覃爱苗, 刘来君.关于班级心理委员的思考.今日南国, 2010, 154 (4) :181-183.

[8]思彤, 宋德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作用,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吉林教育, 2008, 34 (12) :54.

[9]李莉.某理工科院校280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8) :950-951.

3.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初探 篇三

一、心理委员的功能和作用

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开展的现状来看,总体而言还是学生需求大,专职教师人数少,工作任务繁重。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可以协助专职心理教师开展多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健康教育中“供不应求”的现状,有效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1]。

从心理委员的选任情况看,心理委员本身就是班级内的学生,和班级的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生活,能实时觉察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就能较早发现班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提前实施干预,从源头上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概率。

此外,心理委员是学生直接参与班级管理核心队伍的重要成员,设立心理委员可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同伴效应,最大化地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二、心理委员的职责范围

1. 观察同学心理动态

观察是心理委员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最常用的工作方式。心理委员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更容易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观察同学的心理状况。心理委员需要阶段性地向专职心理老师反馈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发现特殊情况,则需要及时报告,最终根据观察的结果,撰写班级心理工作日志。

2. 帮助同学解决心理困扰

每当发现存在心理困扰的同学,心理委员要主动给予关心和提供支持,恰当地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同学解开心结,舒缓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案例,则要及时报告专职心理老师。

3.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员,心理委员有义务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黑板报和电影欣赏等途径,向同学们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2]。

4. 协助心理老师开展工作

协助专职心理老师开展工作是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例如,心理老师在制定教學计划和方案时,可以通过心理委员反馈的信息来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时可以先培训心理委员,再让其参与施测过程,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时可以让心理委员参与策划和组织等。

三、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训

1.选拔标准

心理委员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直接关系到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严格选拔程序,制定选拔标准。通常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立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来开展工作。采取“个人自愿,班主任考察推荐,专职心理教师面试”的方式,择优选任。具体的选拔流程是: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考察,并向专职心理老师举荐。在参考班主任老师的推荐意见后,专职心理老师对经过前两轮选拔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评(如施测EPQ人格测试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和结构化面试,从而全面了解该生是否能胜任心理委员岗位。选拔主要综合考察以下六个方面[3]:(1)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是否乐于为班集体服务;(3)是否性格乐观开朗;(4)是否喜欢和同学沟通交往;(5)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6)是否对心理学感兴趣。

2.培训内容

心理委员的工作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支持,所以必须对心理委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一般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4]:(1)心理委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目的是让心理委员明确本职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规范;(2)明确工作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如学困生、社会关系复杂的学生和有家庭危机的学生等;(3)掌握班级心理工作日志的内容和要点,要求心理委员在班级日志中据实填写同学的心理动态、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出现心理危机的干预和上报等信息;(4)掌握同学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同学群体一般的心理特征;(5)学习常见心理问题的甄别方法,如把握好校园常见的考试焦虑、学习兴趣下降、人际交往困难的行为表现和区分的法则;(6)掌握心理危机的干预手段,学会运用一些较简易的方法如规劝法、榜样法和心理暗示法来开展同辈心理辅导活动;(7)掌握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技巧,如心理辅导必须遵循保密、真诚、尊重等原则和学会倾听、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技巧;(8)掌握团体培训的操作和技能,了解团体培训的流程,能够辅助心理老师开展团体辅导活动;(9)学会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如了解问卷量表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的注意事项;(10)学习分析案例,根据典型案例进行集体分析,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四、心理委员的管理制度

如前所述,选拔是保证心理委员队伍工作成效的第一环节,只有选拔出真心为班级服务和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才能真正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心理委员的选拔任用制度、培训制度尤其重要。此外,心理委员的管理制度还包括跟进报告制度、监督指导制度、奖惩激励制度。

1.跟进报告制度

心理委员要定期向心理老师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班里同学出现心理问题,就要及时向心理老师报告。在对同学进行朋辈心理辅导时,也要求定时向心理老师报告辅导进展和结果。同时,心理老师需要跟进心理委员的工作进度,及时提供指导或接受转介。

2.监督指导制度

心理老师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定期督导,指导心理委员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其进一步提升心理委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心理健康素养。

3.奖惩激励制度

在心理委员的管理中应设置奖惩激励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心理委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肯定其优秀的工作成绩和付出的辛勤劳动[5];对于实际工作中无所作为的心理委员,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于确实无法胜任心理委员工作的同学,要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张雯谦,马晓云,李瑜琴.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实践与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2]何思彤.如何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3]富安兴.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探索[J].中国德育,2007(5).

[4]宋英.大学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J].中国学校卫生,2005(12).

[5]田永静.发挥心理委员作用的三项举措[J].北京教育(德育),2010(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责任编辑 颜雪梅

4.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篇四

第一、协助班主任完成心理辅导工作,协调各班委,做好班委会会议决定,共创良好的班风出一份力。

第二、发动心理信息员在宿舍中的作用,积极协调班委会的决定,为同学6月份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创造好的心理环境;

第三、认真填写《心理健康月报表》并及时向上反映,收取《心理健康周报表》对所反映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

第四、积极配合、组织全班同学参加学院举办的“昆明学院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

4月24日组织参加开幕式; 5月8日及15日晚组织观看心理电影;

5月9日及16日参加心理咨询室举办的心理委员户外拓展训练;

4月24日—5月15日组织同学参加心理征文比赛;

4月24日—5月4日鼓励同学参加心理剧的编写;

5月4日—5月25日组织同学参加心理剧的.表演及初赛、复赛;

5月25日晚组织参加“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闭幕式;

第五、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同学们相信自己,易接纳、信任自己,深入细化心理健康工作;

第六、要善于洞察、发现同学们的一些变化,如生活规律改变,脾气改变,情绪改变等,主动关心同学,耐心倾听,提供心理援助,解决浅层的由心理因素导致的人际冲突、情绪不良及行为问题,主动深入到同学中去;

5.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篇五

班级:

心理委员:

班主任:

二〇 学年第 学期

目录

一、心理委员的定义 1

二、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的意义 1

三、心理委员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2

3.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为人乐观开朗 2

3.2比较善于和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3.3团队合作精神 2

3.4恪守专业原则 2

四、心理委员工作原则 3

五、心理委员工作内容 3

5.1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3

5.2传递心理健康信息 3

5.3帮助心理困扰者 4

5.4组织心理互助活动 4

六、心理健康 4

6.1心理健康定义 4

6.2心理健康的标准 4

6.3心理健康的等级 5

6.3.1.心理健康状态 5

6.3.2心理不良状态 6

6.3.3区分心理正常或异常主要依据 6

6.4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7

6.4.1常见的中学心理困扰 7

6.4.2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具体表现 8

6.4.3常见心理问题调试方法 8

6.5积极寻求帮助-心理咨询 8

6.5.1.心理咨询的定义 8

6.5.2.走出心理健康的几大误区 9

6.5.3 心理咨询预约说明 9

七、为什么要积极 9

附录 每周班级学生“心晴札记”汇总 11

一、心理委员的定义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拿起这本手册的时候,就代表着我们从今天开始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和使命,那就是我们是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是为班级同学以及身边朋友提供心理健康方面帮助的人,承担或协助实施针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事务和活动。

二、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的意义

首先,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生们往往对同龄人更容易敞开心扉,他们年龄相仿,因此较老师他们更容易共情,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

其次,助人与自助是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的,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和能力,助人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因此,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互助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第三,班级心理委员的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正是当代中小学生应该培养和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将会在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心理委员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心理委员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3.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为人乐观开朗

如果我们具备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我们本身的人格特征就会在班级形成辐射,给同学们带来积极的感染和影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把这种乐观心态带进工作中去,使心灰意冷的同学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焕发生机,而且工作也会更深入同学之心。

3.2比较善于和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心理状态,除了行为的观察,更多的还有赖于言语的沟通。所以,我们既要能够细心倾听同学的诉说,善于鼓励同学谈出心事,准确地了解同学的想法和感受,还要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避免产生沟通中的误解。

3.3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在不断延伸,已经从心理问题的发现者逐渐发展为同学心理素质的提升者。我们经常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一系列的心理互助活动,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保证形式多样的心理互助活动顺利开展。

3.4恪守专业原则

心理委员的工作需要遵守相关的心理学专业原则,比如保密原则、及时转介等等。我们在培训中要认真学习,最重要的是在开展心理健康互助工作的时候,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我们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基本的调节技能和求助策略,具备初步的识别异常心理的能力。

四、心理委员工作原则

原则

释义

尊重原则

与同学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平等

保密原则

保密例外:一旦发现同学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我们就

应该立即联系班主任或心理老师

无条件接纳原则

尊重每一位找你交谈的同学,不嘲笑、不排斥,保护同学隐

私,坚决不随意泄露同学秘密。

积极求助原则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做到积极寻求帮助,及时将有关同

学的情况转告班主任或心理老师

实事求是原则

对同学的问题,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心存侥幸

保持中立原则

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入到与同学的交往中

五、心理委员工作内容

心理委员应是班委会的正式成员之一。他的主要角色有两个:一是心理班干部,即心理委员的“行政职务”:二是“业务职务”,即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员”、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参谋员”、班级心理健康的“指导员”。所以心理委员要珍惜老师和同学赋予的这个职权,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5.1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1)主动学习心理知识,制定班级心理教育工作计划。

(2)积极参加心理培训,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紧急危机干预的有关常识。

5.2传递心理健康信息

(1)日常排查,及时汇报关注同学“心晴札记”。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心理老师,保证汇报真实可靠。例如关注本班同学学习状况的变化(如考试大幅下降等)、人际关系变化(与班级同学有分歧、与老师有冲突、与家庭成员的恩怨等)以及学习与生活的不适应等,从中发现一些有问题症状的学生。

(2)积极关注,定期上报

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后,在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积极关注同学的心理动态,定期反馈如有新的状况及时上报给老师。

5.3帮助心理困扰者

(1)及时发现、关注和帮助心理困惑同学,并将重大应激事件、行为异常同学的情况上报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引导需要帮助的同学及时到心理中心接受心理咨询和辅导。

(2)对于遇到一般心理困扰的同学,心理委员遵守三原则:自愿原则、保密原则、无条件接纳原则。尊重每一位主动找我交谈的同学,不嘲笑、不排斥,保护同学隐私,坚决不随意泄漏同学秘密。

5.4组织心理互助活动

(1)有目的、针对性地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专业心理测试和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协助心理老师做好本班的心理普查建档工作。

(2)协助心理中心开展全校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每年的 525 主题活动等),积极献策献力。

(3)协助心理老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及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探索提高本班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心理委员的工作那就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责任,用积极的力量影响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共同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六、心理健康

6.1心理健康指什么?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这种状态并非固定不变。也就是说,极少人是绝对健康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处在由健康到亚健康到不健康之间的某个状态。同学们不要轻易给自己或别人贴标签,发现同学有异常或者问题,应向老师报告,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健康是一种表现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行为上的良好的效能状态,也包含着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人格特征上面。

6.2心理健康的 8 条标准

6.3心理健康的等级

从心理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 4 个等级:心理健康状态、心理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下图:

6.3.1.心理健康状态

6.3.2心理不良状态

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由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压力大、被老师批评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学习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引起。一般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比较小。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郁闷”、“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大部分此状态者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6.3.3区分心理正常或异常主要依据以下三条

(1)主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人的主观世界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现实客观世界,是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坚信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什么,而在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相应的图像、声音、气味、味道、触摸物,可以判断心理异常。

(2)心理活动是否调

人的认知、情绪、行为、意志是否协调一致,是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另一个标志。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不易改变。如果一个人在没有明显外没有诱因的情况下,个性发生大的改变,可以判断心理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不能明确区分。在很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如下图:

6.4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6.4.1常见的中学心理困扰 (1)环境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高一或初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初高中和小学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 境、学习氛围和人际环境,若还采用小学时期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初中生活,很可能会感到难以适应而产生矛盾和困惑。因此,刚入学的初中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已。刚入学的高中生也是要加强环境适应。

【温馨小提示】无论你进入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它都是你未来三年要在其中生活和发展的场所,除非你选择离开。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现在的生活,接纳现在的同学和老师,熟悉学校的管理机制和风格,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你会中学三年或者更久,你可以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2)学习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温馨小提示】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你的天职,而且“会学”比“学会” 重要得多。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自学能力。

(3)人际关系问题

同小学阶段相比,初高中生对人际关系往往更为关注。一方面渴望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缺乏交往的技巧,而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的困惑之中,主要表现为不善于沟通,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感觉自己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孤独、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温馨小提示】对于你来说,由于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你们之间的相处可能不那么愉快,但是你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接纳与众不同的他/她实际上就是让别人接纳与众不同的你!

6.4.2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具体表现

环境适应困难者;学习压力大,无法承受又不能自我调整者;生活中遇到重大选择而犹豫不定者;在社交方面自感有障碍的人(如怯懦、自我封闭);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者;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心情压抑者:失恋、亲人故去等之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者:亲子关系不和睦,渴望通过指导改善者;患有可康复的躯体疾病,却因此产生心理压力者:轻度厌食或暴食者;睡眠状态发生改变的初始期;轻度心理障碍者;有自杀或自伤倾向者;有自杀或自伤经历者。

人生路上,总可能产生困惑、忧虑、恐惧、孤独、压抑、失望积极通过

各种途径寻求知道和帮助,才能促进人生的良好发展。

6.4.3

常见心理问题调试方法

6.5积极寻求帮助-心理咨询6.5.1.心理咨询的定义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来访者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障碍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心理问题),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积极促进人的发展。

6.5.2.走出心理健康的几大误区

6.5.3 心理咨询预约说明

如果你愿意,当你在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自我意识、情绪等方面,有进步、喜悦、快乐或困难、烦恼、忧愁痛苦时,欢迎与我分享,我将与你共同面对。等候你的光临,倾听你的故事,保守你的秘密。心理老师将帮你走出心灵的阴霾,迎接生活的阳光。

咨询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00-17:30)

咨询地点:贤德楼二楼心育指导中心

七、为什么要积极?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关联的人具有更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及时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比一般人更

能忍受痛苦。一个将手伸进冰冷的凉水的实验室这样的。在冰水中普通人只能忍受 60 到 90 秒,但在积极情绪测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个具有积极的情绪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时间要长一些。

快乐的人更喜欢与别人交朋友,而不是独处,他们愿意主动接触陌生人,愿意为他人捐钱,更具有利他主义精神,更关心周围的人,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积极的人都有一种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这个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而心理委员正是要培养和传播这种积极的观念。

俗语说,“要给人家半桶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要想帮助同学分担心理困扰,自己必须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心理知识。心理委员应给自己的工作确定一个方向,将自己的热情服务到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心灵是相通且敏感的,心理委员这一工作平台平凡且特殊,职责可以微小到近乎不存在,也可以关键到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要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角色,时刻留心观察同学,关注生活,及时反映同学的困惑。

班级每周心情晴雨表

班级

记录时间

记录人

本周班级同学心情晴雨变化(记录要点):(1.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需要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2.特殊同学情况描述(包括姓名、主要问题等描述);

6.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总结 篇六

经过这学期的锻炼,我对于如何当好一名心理委员有了一个新的的认识。最让我欣慰的的是同学们能够认可并积极配合我的工作,让我享受到付出的快乐。

一、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1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理的辅导工作座谈会,实时反映班级辅导需求及提供相关建议

2主动关心同学、若发现同学有心理困扰,如情绪低落、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遭逢生活变故的原因,实时给予安慰、支持,必要时通知辅导员协助或转介同学至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3协助辅导老师实施团体实测及班级辅导工作。

二、日常工作

1、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提高工作能力

作为心理委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课余时间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也上网去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服务同学的水平。

2、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培养同学们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虽然这点做得有很多不足,但在来年我会更多地组织班级活动,策划一些看电影、玩心理小游戏等活动。

3、配合学院适当的做心理问卷的调查 总体来讲上一学期的心理工作比较顺利,但也发现自身在工作中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改进和提高。

(1)没有充分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沟通,可能忽视了部分需要 我帮助的同学。

(2)积极主动找我倾诉的同学不多,一般我只是随时的跟他们聊聊天顺便问一下男生那边的状况,这个还需有待加强。

(3)我班举办的心理活动不够多,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有部分同学参加不太积极。(4)自身的水平还比较有限,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还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处理问题的经验还不足。

心理委员作为班委会的成员之一,工作性质与其他班干有相同之处,同时具有一定特殊性,强调“保密性原则”,对于接触到的同学隐私,不得随意向他人泄露,特殊情况可以像班主任或心理中心老师请教。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主动学习心理知识,制定班级心理教育工作计划。

2、积极参加心理培训,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紧急危机干预的有关常识。

3、有目的、针对性地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专业心理测试和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4、协助心理教育中心开展全校性的心理教育活动,积极献策献力。

5、及时发现、关注和帮助心理困惑同学,并将重大应激时间、行为异常同学的情况上报班主任和心理教育中心,引导需要帮助的同学及到心理教育中心接受心理咨询和辅导。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心理委员的工作那就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一责任,用积极的力量影响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共同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心理咨询是只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

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是来访者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张爱心心理问题和发张性心理问题),挖掘来访者潜在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

心理咨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密”,这是咨询师必须严格准数的职业道德,儿心理委员在朋辈辅导的过程中,也要有保密原则的概念。我校开展心理咨询主要有面然咨询、网上咨询和电话咨询三种形式。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

三、上学年的活动及座谈会

这一学期来,我坚持遵循心理工作辅导员的指导开展班级心理工作。我按时参加学院工作会议和校、院组织开展的心理委员工作培训,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去。使班级同学更加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我和各班干部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刘国秋老师的演讲“做高品位知识女性”,使同学们明确,大学生活的光阴不是用来虚度,我们该如何更好的来适应大学生活,来解决我们在大学里遇到的各种不顺心的问题,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大学里的爱情,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

动员和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学校及学院可利用的资源、咨询室、网站等。

在遵循心理辅导员的指导方法的同时,我也对班级心理工作方式进行了创新。为了充分发挥寝室心理互助员的能动性和利用其掌握信息的便捷性与灵敏性,要求每个寝室心理互助员每周日之前上交心理调查表(或以短信及电话联系等方式汇报),这样就能更加全面地反映班级同学的心理行为变化,将信息搜集不透彻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利用QQ、短信及电话联系等方式与班级同学保持密切联系。耐心倾听她们的烦恼,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疏导和提供心理援助,在通过自己的帮助解决不了时,及时向心理辅导员寻求帮助。创建了一个班级心理QQ——“心”,并将浏览过的心理网站上有用的心理知识放进QQ空间供班级同学阅读(刚刚起步,效果还未明显),并在班级QQ群里发布关于校、院心理咨询的电话、地点和其他详细信息。

四、工作总结

总体来说,这一学期的工作完成地比较顺利,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比较成功。但与学院的要求相比,我自身在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没有充分和每一个同学进行沟通。

2.、有一些工作计划,由于某些原因,也没有得到实施。

3、没有做到定期地开寝室心理互助员会议,商讨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4.、缺少一些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因为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发言,气氛也会十分轻松,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团结。

不过经过一学年的工作历练,以及各位同学的积极配合,我尽力做好心理委员的职责和工作。许多人认为这一职务无足轻重,不必太负责认真。但我却不以为然,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的对待每一件事情,才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因此,我依然会认真踏实做好心理委员本职工作。

我知道,我现在的工作水平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会不懈努力,缩小这个差距,相信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当好这个心理委员。

7.下学期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篇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心理委员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

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高校相继建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在全国各类学校中进一步得以实施与发展。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接受定期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但是现有的高校心理委员培训往往缺乏系统性、长效性、实用性。我校从2007年开始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构建了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道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介绍如下: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1.心理学知识培训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理工类为主的大学,学生所学的专业主要为电气、机械、材料、化学等自然科学类专业,平时接触文、史、哲类东西较少。因此,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中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1)开设《大学生活心理学》课程。现在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但是课程本身并没有受到同学们的重视。我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了选修和必修课程,使同学们系统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工作作好铺垫。其次,我校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新形式与大学生生活心理学结合起来。此外,根据年级和群体不同教授不同的知识培训,如在心理咨询方法培训中,就把心理委员常用的20种技能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方面。根据年级和群体不同,在培训中应该有一定的侧重。大一年级主要培训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克服学习压力,大二、大三年级以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恋爱、职业规划等自我发展问题,大四主要开展就业心理、社会心理的教育。(2)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除了课程教学,请各大学校心理学教授举办定期的心理学讲座。讲座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语言的幽默化、内容的通俗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吸收的程度,增强他们对基本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心理咨询的应变技巧的掌握等。

2.心理委员制度培训

(1)制度学习。在心理委员培训前,下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使学生们明确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了解班级心理委员的重要性问题,并根据《手册》要求选出班级心理委员,参加学校组织的班级心理委员专业培训,对他们开展工作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指导。培训后要求心理委员定期开展心理问题排查工作,时刻关注班级心理状况,了解同学的心理问题。(2)定期考核。对工作优秀的心理委员予以表扬鼓励,对待心理委员将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表扬先进,鼓励后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全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全面开展。

3.心理委员工作技巧性培训

技巧性培训目的在于使心理委员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洞察能力,增强责任感。

(1)案例分析。仅仅是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是不够的,当心理委员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仍然束手无策,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案例教学方式将更加适合于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

(2)学生自主活动。班级心理委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必须将其应用于实践。我们在培训中创新性地将团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心理互动活动。

(3)经验交流。班级心理委员在经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后,定期的经验交流分享不可或缺。心理委员在交流、学习、分享他人工作经验的同时,对自我工作进行再反思和再思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心理素质拓展。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分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的层面,即维护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并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舒缓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在活动中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成为心理素质优异,实践能力强大的当代大学生。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的实施效果

1.有效提高了班级心理委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的构建不仅为心理委员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渠道和机会,更是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所学、提高工作能力的平台。在这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经过培训的班级心理委员已能较好地与班级同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及时发现并报告同学的心理困惑,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专业性。

2.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和谐稳定

班级心理委员的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宣传深入到了每个班级。新构建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委员培训体系在为大学培养合格班级心理委员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基层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和谐稳定。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的注意事项

1.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主体性

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要注重教师主讲与班级心理委员参与相结合。在培训专业心理学知识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但更要注重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主体性,使课堂真正回归学生,让班级心理委员在听取知识的同时积极思考,这样更加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2.实现课堂培训、网络培训和实践培训的互通

大型案例分析、心理学知识的系统讲述等我们仍然可以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但是,心理学更加注重知识的点滴积累,可以通过微博等现代手段对心理委员迅速广泛地教授心理学小技巧。

3.重视班级心理委员培训考核

心理委员培训的效果需要考核制度的约束和检验。首先,有明确的、量化的考核标准。主要考核班级心理委员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其次,有严格、定时的考核过程。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最后,要有公正的考核结果,对表现积极的班级心理委员实行表彰,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鼓励,并帮助其克服工作困难,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海,刘莉湘君.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功能定位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22(4).

[2]王亚鸽.理工科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周璠.浅谈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现状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4]刘海娟.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2010,(12).

作者单位:董雪 刘一蓉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上一篇:洋思中学物理公开课教案下一篇:桔子熟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