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题型分类复习

2024-07-06

集合题型分类复习(共14篇)

1.集合题型分类复习 篇一

第二讲 全命题作文 ,最新中考)1.(2016·重庆)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2.(2016·广州)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适合的方式。

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④不得抄袭《独立宣言》一文的内容。

3.(2016·宁波)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对“亮”的释义如下:①光线强。②发光。③(声音)强;响亮。④使声音响亮。⑤(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⑥显露;显示。

请以“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2016·湖州)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思路点拨)从以上四个中考真题中不难看出,全命题作文常考题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全命题

如“最新中考”4,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出题者直接给出题目让考生去写作,这种形式较常见。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这类作文命题形式多出现在那些审题难度小的作文题上。这一类型的全命题作文在2016年中考作文题中较为普遍,如:威海“沉淀”、德州“陪伴”、南京“让我想想”、江西“那个影响了我的人”、淄博“下次,你会做得更好”等。

2.提示语+全命题

如“最新中考”

1、3,在全命题作文题目前有一段导语或提示语,然后给出全命题作文题目。这段提示语或导语给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这一类型的全命题作文在2016年中考作文题中也很普遍。

如苏州: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3.材料+全命题

如“最新中考”2,在全命题作文题目前有一段文字材料(往往是一则寓言故事或一段名言或一则历史故事),然后给出全命题作文题目。这段文字材料也给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也给考生在审题立意上加以一定的限制。如“最新中考”2中的这段话指导我们可围绕“适合”来打开思路,可写真情类,如亲子情、师生情,也可写成长类、社会类。

如枣庄:一位著名的运动员曾经说过,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临低谷,那就让人生最昏沉的时刻,变作永存的精神遗产。请以“修炼‘挫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作文题前引用著名运动员的一句话,指明写作的方向,修炼“挫商”,意在让考生围绕战胜挫折、挑战困难来组材选材表达主题:在战胜挫折、挑战困难中修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韧性。

又如连云港:王小波说:“我希望自己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请以“让自己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前列举王小波的一句名言,名言大意为自己如果能够美好,就拥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提示考生围绕“让自己美好”产生的巨大能量来选材组材。

这类“材料+全命题”的命题形式在2016年的中考作文题中占了一席之地,它与一般材料作文有所不同,一般材料作文仅以一段材料出现。,技法荟萃)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1.扩或缩,明方向。

就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的语言,使之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如2016年湖州市中考作文题“欣赏”,字数少,但内涵丰富,显得宽泛,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如果在“欣赏”前后加上一些限制性的语言,能化大为小,变宽泛为具体,就容易下笔了。比如欣赏某处风景、欣赏某首音乐、欣赏表现真情的画面、欣赏某首诗歌……这样就将“欣赏”与真情、成长、美德等话题结合起来了。

如2016淄博中考作文题“下次,你会做得更好”,字数较多,限制相对较多,但如牢牢抓住了“做得更好”,再加上是“下次”,发生在“你”身上就好了。

又如2016年荆门中考作文题“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字数较多,如果抽出主干着力去写“春天在身边”,这样理解就容易动笔写作了,也不会跑题。

2.寻题眼,明重点

就是寻找作文题的“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如襄阳“我真的很不错”中的“不错”;安顺“成长路上的阳光”中的“阳光”等。

我们以作文题“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例分析: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有三处“重点”,一是“那一刻”,有的学生十分困惑,既然是“那一刻”时间那么短,文章又如何写成600字?还有的学生写成了半天、一天,甚至更长时间,而不是“一刻”了。这里的“那一刻”是最绚烂的一瞬间,而这一瞬间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是一段时间酝酿的,只是在这一刻爆发。第二处“重点”是“我的世界”,如果写成记叙文,文章的叙述主人公一定是“我”,要“我手写我心”,如果写成另一个,比如大人世界发生的故事,即使叙述主人公是“我”,也是不切题的。第三处“重点”,也是最大的一处“重点”——“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比喻,它的本体是快乐、感动、温暖、自豪、成就、幸福……

像这样有审题“重点”的命题,若不懂得寻题眼,抓住重点,发生失误可想而知。我们可用“拆句审题法”首先拆出第一个短语“春暖花开”,并对其本体进行分析;再拆出“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强调的是“我的世界”;第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限定了是在“那一刻”发生的。最后,跟原题进行比较,得出三个关键词:“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这样“拆句”分析,确保审准文题。

作文题如果是偏正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一天”,“难忘”是题眼;“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属于我”是题眼等等。如果是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如“阅读,曾让我感动”,“感动”是题眼;“享受这过程,OK!”“享受”就是题眼等等。如果用独词作题目,或用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词语作题目,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可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出它的引申意义,这“特点”即为题眼。如“走在路上”中的“路”。“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无可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里也有乐趣”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地方或方面。

3.辨标志,明文体

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

如果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如:“那一段美好的时光”(时间)、“这里也有乐趣”(地点)、“有你在我身后”(人物)等。

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辩、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如“说说我自己”“谈理想”等。

文题中有“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

如果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的散文。如“青春的味道”“感动”“解开缚心的绳索”等等。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4.知关联,明详略

就是要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如2016南京中考作文题“让我想一想”,作文的重点应是“想一想”,具体写在做出某种决定前的思维过程。可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时用大半篇幅写决定前的事,对于“我”想一想只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失当,显然偏离题目要求。,随堂演练)1.(2016·长沙)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也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2.(2016·济南)按要求作文。

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2.热点题型 分类剖析 篇二

一、 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值为0的条件

例1 (2014·浙江温州)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足( ).

A. x≠2 B. x≠-1

C. x=2 D. x=-1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由题意得,x-2≠0,

解得x≠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

(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

(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

(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例2 (2014·贵州毕节)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 ).

A. 0 B. 1

C. -1 D. ±1

【分析】分式的值是0的条件:分子为0,分母不为0,由此条件解出x.

【解答】由x2-1=0,得x=±1.

当x=1时,x-1=0,故x=1不合题意;

当x=-1时,x-1=-2≠0,所以x=-1时分式的值为0. 故选C.

【点评】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母不能是0,这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二、 分式的运算

例3 (2014·云南)化简求值:·x-

,其中x=.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原式=·=x+1,

当x=时,原式=.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 解分式方程

例4 (2014·湖北孝感)分式方程=的解为( ).

A. x=- B. x=

C. x= D. x=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去分母得:3x=2,

解得:x=,

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四、 分式方程的增根

例5 (2014·四川巴中)若分式方程-=2有增根,则这个增根是_____.

【分析】分式方程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根据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到x-1=0,求出x的值,若还需求此时m的值,把x的值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

解:根据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到x-1=0,即x=1,则方程的增根为x=1. 故答案为x=1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解决:①使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五、 分式方程的应用

例6 (2014·江苏扬州)某漆器厂接到制作480件漆器的订单,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该厂实际每天制作的件数比原来每天多50%,结果提前10天完成任务. 原来每天制作多少件?

【分析】设原来每天制作x件,根据原来用的时间-现在用的时间=10,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再进行检验即可.

解:设原来每天制作x件,根据题意得:-=10,

解得:x=16,

经检验x=16是原方程的解,

答:原来每天制作16件.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的等量关系是原来用的时间-现在用的时间=10.

六、 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的运用

例7 (2014·四川凉山)先化简,再求值:÷a

+2-,其中a2+3a-1=0.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已知方程变形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原式=÷

=

当a2+3a-1=0,即a2+3a=1时,原式=.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七、 学科内综合问题

例8 (2014·江苏扬州)对x、y定义一种新运算T,规定:T(x,y)=(其中a、b均为非零常数),这里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例如:T(0,1)==b.

(1)已知T(1,-1)=-2,T(4,2)=1.

①求a,b的值;

②若关于m的不等式组T(2m,5-4m)≤4,

T(m,3-2m)>p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2)若T(x,y)=T(y,x)对任意实数x,y都成立(这里T(x,y)和T(y,x)均有意义),则a,b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分析】(1)①已知两对值,代入T中计算求出a与b的值;

②根据题中新定义化简已知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组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出p的范围即可;

(2)由T(x,y)=T(y,x)列出关系式,整理后即可确定a与b的关系式.

解:(1)①根据题意得:T(1,-1)==-2,即a-b=-2;

T(4,2)==1,即2a+b=5,

解得:a=1,b=3.

②根据题意得:

≤4, ①

>p. ②

由①得:m≥-;

由②得:m<,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m<,

∵不等式组恰好有3个整数解,即m=0,1,2,

∴2<≤3,

解得:-2≤p<-;

(2)由T(x,y)=T(y,x),得到=,

整理得:(x2-y2)(2b-a)=0,

∵T(x,y)=T(y,x)对任意实数x,y都成立,

∴2b-a=0,即a=2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3.雅思考试题型分类 篇三

关于IELTS考试的听力部分概述如下表:

部分 话题范围 材料内容 主要的考察重点 题目数量

1. 社会生活 双向交流的谈话 听力理解和记录特定的事实性信息 10

2. 社会生活 具有交流目的的独白 (如介绍一个公众活动) 听力理解和记录特定的事实性信息 10

3. 教育和培训 2-4人在学术环境下的.讨论 (如辅导或讨论会) 听力理解涉及语义猜测的对话。听力理解特定的信息、态度和发言者的看法。 10

4. 教育和培训 在学术环境下的独白 (如授课) 听力理解学术论证。听力理解特定的信息、态度和发言者的看法。 10

作答方式

考生需将答案填写在答卷上。

考试时间

IELTS考试听力部分用时30分钟,外加10分钟供考生转抄答案到答卷上。

评分方式

每道题目算一个得分,总计40个得分。

听力材料介绍

前两段听力材料涉及社会生活范畴的话题。第一段材料以两人间的对话形式出现,如关于旅行安排的对话。第二段材料为一个人的独白,如介绍博物馆开放时间的录音。

后两段听力材料与教育或培训环境下的话题更为贴近。第三段材料是不超过4个人之间的对话,比如老师和学生关于作业的讨论。第四段材料为一个人的独白,如关于一般性学术话题的讲课内容。

题目形式

原文来源: 雅思听力考试题型

IELTS考试听力部分的题型多样,主要的题型有:

题型1 完成填表/记笔记/流程图/总结

题型2 选择题

题型3 填空题

题型4 完成句子

4.集合题型分类复习 篇四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一)选择题部分

1.【直接考书本知识点型】

例:26.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是()

2.【理解并会判断型】

例:21.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3.【案例分析型】

例:48.甲因借款与乙签定房屋抵押合同,未办理抵押登记。后甲又因借款将该房屋抵押给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现甲不能偿还对乙、丙的欠款。根据我国民法相关规定()

(二)简答题部分

1.【概念、特征(要件)型】

2009年法硕(非法学)—简述保证的含义和特征。

2015年法硕(法学)—简述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责任形式。

2.【概念(制度)区别型】

2011年法硕(法学)——简述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

2014年法硕(非法学)——简述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区别。

3.【重要法条】

2015法硕(非法学)——简述滥用代理权的主要情形及其效力

(三)法硕(法学)论述题

2015年“论物权的保护”

2014年“论民法的性质”

2013年“论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

(四)辨析题——2014真题:辨析“我的地盘我做主”。

(五)法条分析题——【简答题的另一种考法,最简单的主观题题型】

2010年真题——58.《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条规定:“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试分析保证的特征,设定条件和效力。

5.雅思听力题型分类及注意事项 篇五

题型特点:

1. 审题压力大:选项较多时对于阅读速度有要求

2. 听题节奏快,干扰多,容易抓不到答案

3. 先选项再题目:偶尔会先出现选项,再出现题目,容易漏听

考生需将听力材料中出现的内容与题目中出现的内容进行配对,并将所对应的内容填入空格中。

6.化学实验高考题型分类解析 篇六

一、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例1(2010上海高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A操作正确;。B操作使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变浑浊,可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正确;C装置是喷泉实验,可用来吸收氯化氢气体,正确;D项错误,用该装置洗气时,应长管进,短管出。

例2(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 溶液

C.用量筒量取5.00 mL1.00 mol·L-1盐酸于50 ml 容

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盐酸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答案】B

【解析】A项错,图中导管不能插入 溶液中;B项正确;C项错,量筒读数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D项错,苯的密度小于水,有机层应在上层,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例3.(2012年海南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

【答案】D

【解析】银不溶于氨水,不能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银镜应用稀硝酸除去;硅酸钠有粘性不能用玻璃塞的瓶装;蒸干三氯化铁溶液时 水解,得不到 晶体,A、B、C均错误,D正确。

二、考查对试验现象、预测与结论的判断

例4. (2012江苏高考)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 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向溶液X 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 中一定含有

C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 溶液中通入适量CO2 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SiO3 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D向浓度均为0. 1 mol·L-1 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 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

【答案】D

【解析】A项错,蛋白质中加入NaCl发生盐析,加入CuSO4发生变性;B项错,若原X中含有SO32-,加入稀HNO3,则会被氧化成SO42-,而与Ba2+生成沉淀,;C项错,反应方程式为:CO2+H2O+Na2SiO3=H2SiO3↓ + Na2CO3,该反应发生的原理为强酸制弱酸,即酸性:H2CO3>H2SiO3,;D项正确,反应总是向着更难溶的方向进行,由于AgI的溶度积比AgCl小,所以优先生成AgI,。

例5.(2011广东高考)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II:酸性 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D

【解析】A项错,Br2与NaOH溶液反应,上层溶液颜色变为无色。B项正确,产生的SO2与酸性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NO与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D项正确,制取氢氧化铁胶体要在沸水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

三、考查物质的制取、检验、分离和提纯

例6.(2009上海高考)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答案】D

【解析】A装置可用于分液;B装置可用来分离易升华物质与不易升华物质;C装置是层析,可用来分离物质;D装置是反应装置,不能用来分离物质。

例7.(2011新课标高考)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

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 生成。

① 写出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2)BADC

(3) ①

②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5)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解析】先要弄清各仪器装置的作用:两个带分液漏斗的大试管,是气体发生装置,一制 ,一制 ;盛 的洗气瓶,是吸收 气体的;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是干燥气体的,;盛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是用来防止外界空气、水蒸气进入盛钙的硬质玻璃管中。

四、考查设计实验的能力

例8.(2012四川高考)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试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m4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实验装置实验药品制备原理

甲小组A氢氧化钙、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小组 ② 浓氨水、氢氧化钠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

(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较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 。 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 。

【答案】⑴圆底烧瓶

⑵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⑶①(NH4)2SO4+Ca(OH)2 2NH3↑+2H2O+CaSO4 ②B

③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 NH3·H2O NH4++O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⑷5V1:7(m1-m2)

⑸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氨的含量偏高

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解析】(1)仪器a是圆底烧瓶。

(2)连接导管,将导管的末端插入水中,轻轻加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①仿照NH4Cl与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即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 CaSO4+2H2O+2NH3↑。

②浓氨水与固体NaOH混合即可制得氨气,且两种物质混合就无法控制反应随关随停,不需要选用C装置,选用B装置即可。

③固体NaOH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的挥发,溶液中OH-浓度的增加,这两个因素都使NH3+H2O NH3·H2O NH4+ +OH-向逆反应方向即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4)由反应前后氧化铜减少的质量即可求得氨气被氧化生成水的质量为9/8 (m1-m2)g,其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8(m1-m2)mol;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2 mol,则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 ×2 mol: 1/8(m1-m2)mol=5V1:7(m1-m2)。

(5)未参加反应的氨气与水蒸气一起被浓硫酸吸收了,导致计算中水的质量增大,求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最终求得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明显比理论值偏小。可以选用只吸收水分而不吸收氨气的药品(如碱石灰等)及相应的装置。

五、考查探究实验能力

例9.(2011广东高考)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 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 溶液中,观察 沉淀的生成

C、将 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 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答案】B

【解析】A错,稀释方法不对。C错,不能直接倒入,应采用玻璃棒引流。D错,加热蒸干得到的是MgO固体。

例10.(2012福建高考)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人Mn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人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 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 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② 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 mL,用0 .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该次滴定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 mol·L-1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③ 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已知:Ksp(CaCO3 ) = 2.8×10-9、Ksp(MnCO3 ) = 2.3×10-11

④ 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 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

(ii)反应完毕,每间隔1 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答案】(1)ACB (2)①生成物氯化锰也可以与硝酸银反应写成沉淀。② ③偏小

④(i) 粒 残余清液 (ii)气体尚未完全冷却到室温。

【解析】(1)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最后加热,即依次顺序为ACB.

(2)①生成物氯化锰也可以与硝酸银生成沉淀。②根据有关公式可求出盐酸的浓度为

7.集合题型分类复习 篇七

特级教师

李支舜

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阅读。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2005年有4套高考试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辽宁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辽宁卷)采用了这种新题型。本类题型一般是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而2007年高考浙江卷则是3篇作品的比较阅读。

内容、情感比较

【方法指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入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意象、意境比较

【方法指津】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

语言赏析比较

【方法指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秋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的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参考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①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手法、技巧比较

【方法指津】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比较,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方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8.集合题型分类复习 篇八

2018年考研英语

(一)完形填空题型分

类解析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的文章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主要是用来考查考生的综合基础能力,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语法、词语的基础上,认识文章的结构和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其中,最常考察的有语义衔接、逻辑衔接、结构衔接和惯用衔接(固定搭配)。下面小编结合2015年英语

(一)的完形填空的选项,分析总结四大完形填空题型。

1.)语义题

主要是对实义词的考查,同时又结合了近义词辨析或者形近词辨析。如真题中的2.concluded,6.significant,8.resemble等。

2.)逻辑题

语篇中的逻辑衔接是指句子之间或句子内部各成分之间,通过连接性词语的运用,实现语义上的连贯。

逻辑衔接反映在考题上主要是选择逻辑连接词:包括反映句际逻辑关系的连接词、介词、短语等。如真题中7.know,9.also,10.perhaps等。

3.)结构题

结构衔接主要指一些固定句式、关系从句、主谓一致、倒装结构及平行结构间的衔接关系,也就是对语法关系,尤其是句法关系的考查。如真题中的1.what,15.faster等。

4.)惯用题

惯用衔接也可以称之为固定搭配,一般可以分为以名词为中心的固定搭配,以动词为中心的固定搭配和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固定搭配。如真题中的11.to(there is more to it,还有更多)13.rather than等。

其中,语义题和逻辑题比重最大,童鞋们除了平时背单词之外,还要多多阅读英文刊物,培养自己的语篇理解能力和语感,这样,完形填空才能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考研成功难又不难,一旦大家开始准备就要全力以赴。

自制力差的学生可以找几个研友,互相激励,因为坚持下来也确实不容易,也看个人习惯,有的同学可能一个人学习更有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更主要的还有大家坚持的信念,坚持完成一件事情本身就是成功。

在三百多天的日子里,老师会一直陪伴着大家,里边的每条微博、微信、咨询都是温暖大家并激励大家前行的动力。

奔跑吧,2018的考生们!虽然有突破口、也有规律可循,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要知道,想要精通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除非有天生的语言天分,否则偷不得半分懒,只能勤勤恳恳反复练习。

一遍不懂读两遍,默念不行就大声念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不懂的句子就静下心来拆分结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总之,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英语学习之路上没有笨蛋,只有懒人。

综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高分技巧,技巧就是牢固的知识点和强悍的答题思路,预祝所有考生2018考研有个好成绩。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9.线性规划常考题型分类与解析 篇九

一、求可行域的面积

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先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区域的形状来求可行域的面积.若可行域是三角形,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若可行域是四边形或更复杂的图形,可用分割法求面积.

二、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在高考中是最基本的考查题型,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第二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定点的距离或距离的平方;第三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与一定点连线的斜率;第四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

四、与线性规划有关的综合问题

将线性规划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交汇命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成为一种时尚,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与函数和导数、数列、不等式、向量、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综合,重点考查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线性规划应用问题

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线性规划应用题的考查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重点考查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问题,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考查数学建模能力.

例11(2010年广东)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答: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4个单位的午餐和3个单位的晚餐.

(作者:魏佐忠,江苏省阜宁中学)

线性规划是高中数学不等式部分的基本内容,它将数与形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优化模型,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在高考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现将线性规划问题考试的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供参考和借鉴.

一、求可行域的面积

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先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区域的形状来求可行域的面积.若可行域是三角形,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若可行域是四边形或更复杂的图形,可用分割法求面积.

二、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在高考中是最基本的考查题型,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第二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定点的距离或距离的平方;第三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与一定点连线的斜率;第四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

四、与线性规划有关的综合问题

将线性规划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交汇命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成为一种时尚,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与函数和导数、数列、不等式、向量、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综合,重点考查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线性规划应用问题

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线性规划应用题的考查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重点考查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问题,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考查数学建模能力.

例11(2010年广东)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答: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4个单位的午餐和3个单位的晚餐.

(作者:魏佐忠,江苏省阜宁中学)

线性规划是高中数学不等式部分的基本内容,它将数与形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优化模型,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在高考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现将线性规划问题考试的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供参考和借鉴.

一、求可行域的面积

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先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区域的形状来求可行域的面积.若可行域是三角形,可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若可行域是四边形或更复杂的图形,可用分割法求面积.

二、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在高考中是最基本的考查题型,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第二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定点的距离或距离的平方;第三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与一定点连线的斜率;第四类是可转化为求可行域内一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

四、与线性规划有关的综合问题

将线性规划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交汇命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成为一种时尚,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与函数和导数、数列、不等式、向量、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综合,重点考查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线性规划应用问题

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线性规划应用题的考查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重点考查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问题,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考查数学建模能力.

例11(2010年广东)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答: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4个单位的午餐和3个单位的晚餐.

10.中考化学题型突破复习 篇十

题型训练(一)

1.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Ⅰ.2Mg+CO2=====点燃2MgO+C

Ⅱ.H2+Cl2=====点燃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已知:NaClO+2HCl===NaCl+X↑+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84”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

5.氨基钠(NaNH2)是生产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 ℃时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NH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NaNH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

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4NH3=====△4NaNH2 +H2↑

6.模拟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KZ1-1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KZ1-1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7.高铁酸钾(K2FeO4)能溶于水,是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图KZ1-2

(1)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将K2FeO4溶于水,几天后振荡、静置,再滴入酚酞,出现如图KZ1-2所示的现象。写出K2FeO4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K2FeO4与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8月12日发生爆炸后,消防专家确认,大约40种危险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NaCN)。

(1)氰化钠(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X+2NH3===2NaCN+3H2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9.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

(1)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__。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可作化肥,但不能作为________(填序号)使用。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铁制的灭火器罐体容易生锈。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B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X↑+

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________(填序号)。

A.+3 B.-3

C.0 D.+5

1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________含量不断上升,全球变暖。

(2)核能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开发的新型能源,但日本的核辐射使人们对碘­131的关注度极高,空气中含有极少量对人体是无害的,碘­131是人工合成的碘元素,其质子数为53,则其中子数是___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CH3CH2OH)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_______=====催化剂______+5H2O。

12.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KZ1-3所示。

图KZ1-3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化学式中同种原子的个数要合并,因此Cu2(OH)2CO3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5;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判断X的化学式是H2O,H2O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

3.D

4.A [解析] “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钠元素呈+1价,氧元素呈-2价,所以氯元素呈+1价;通过NaClO+2HCl===NaCl+X↑+H2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氯气,反应物都是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5.D 6.C

7.(1)+6

(2)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8.(1)NaCN+H2O2+H2O===NaHCO3+NH3↑

(2)①C ②-3

[解析] (2)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Na+2X+2NH3===2NaCN+3H2可知,物质X的化学式为C。②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x=-3。

9.(1)氮气

(2)NH4H2PO4=====△H3PO4+NH3↑

(3)C

(4)喷漆(合理即可)

6HCl+Fe2O3===2FeCl3+3H2O

10.(1)NaCl (2)Na+ (3)N2 D

11.(1)CO2 (2)78 (3)4NaOH 2Na2CO3

12.(1)2H2O+SO2+I2===H2SO4+2HI

11.考研数学:三个题型巧复习 篇十一

春季我们数学三考研的考生在这个阶段首先是明白考研数学三考什么?要明确的学习重心,有完整的复习主干,找到良好的复习方法,接下来就是要考察考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了。

一、关于考研数学三中的高等数学:同济六版高等数学中所有带*号的都不考;所有“近似”的问题都不考;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考曲率;第四章不定积分不考积分表的使用;不考第六章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以及曲线的弧长。第七章微分方程不考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另外补充差分方程。不考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第九章第五节不考方程组的情形,第十章二重积分为止,第十二章的级数中不考傅里叶级数;

二、关于线性代数,数学一用的参考教材是同济五版线性代数,1-5章: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其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数三不考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中的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跟空间解析几何结合的问题;

三、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内容包括: 1、概率论的基本概念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5、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6、样本及抽样分布7、参数估计,其中数三的同学不考参数估计中的区间估计。

刚开始复习基础的同学,春季,也就是现在就可以投入复习了。考研老师建议大家报数学春季基础班,可以初步树立自己的复习思路,为自己的复习起一个好头。一般来说复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主攻教材和课本,达到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第二个阶段是强化训练阶段,顾名思义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书阶段,全面地掌握各类知识点,并且详细地做笔记,对常考的题型做大量的练习;第三个阶段是巩固提高阶段,这一阶段是通过真题和模拟题的训练和分析来完成将数学的整体框架结构搭建起来;最后一个阶段是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一般较短,主要是做一些题目来达到稳定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并且再次地强化之前所记忆的知识点。

考虑到数学三的特点,要求考生自己将所有的解题思路都琢磨出来是十分困难的,这方面通常可以通过求教有经验的老师,参加有较好信誉的考研辅导班,或者阅读有关的辅导书解决,推荐大家看《2015考研数学(一、二、三)历年真题权威详解》。另外在刚开始做题时,不必每道题都要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类似的题一般只要看出思路,熟悉其运算过程就可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做题的效率。考生在做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数三考试会出现一些应用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试题和经济类型的应用型试题。这类试题一般比较灵活,难度不大。考生要注意对综合性的典型考题的分析,来提高自身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数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知识点之间、各科目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给综合命题创造了条件,因而考生应进行综合性试题和应用题训练。通过这种训练,积累解题思路,同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考生在做题目时,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地将遇到的解答中好的或者陌生的解题思路以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平时翻看,久而久之,自己的解题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对于那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题,要特别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数学试题千变万化,其知识结构却基本相同,题型也相对固定,往往存在明显的解题套路,熟练掌握后既能提高解题的针对性,又能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12.集合题型分类复习 篇十二

关键词:产业;集合性;层次性;范围性;分类标准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38-02

1 概 述

城市与城市群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关注产业集聚模式的优化与调整[1]。学界虽认可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产出的正面作用,但对于何种产业集聚模式更能促进经济产出上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专门化集聚对经济产出更重要[2]。

而有些学者则持相反观点[3]。其关键之一在于相关研究中选用了不同层次的产业分类。如刘修岩和何玉梅(2011)将制造业分为15大类,而吴三忙和李善同(2011)则进一步分为169小类,因此得出相反的结论。

鉴于产业集聚概念的集合性,本文从层次性、范围性两方面对产业范畴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现有的产业分类标准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2 产业范畴的集合性

作为产业集聚的主体,产业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范畴,随社会生产发展与社会分工,其内涵在不断演变。从生产角度,产业是某种相似特征的生产者或企业的“集合”。集合性使产业随集合内容不同而具有不同含义。学者们对产业定义的差异,体现在产业概念具有的层次差异与范围差异两方面。产业概念的层次性与范围性,见表1。

3 产业范畴的层次性与范围性

3.1 产业范畴的层次性

产业范畴从层次上可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作为链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桥梁,产业经济学可被称为是“中观”的经济学。产业可视为介于微观经济细胞与宏观经济整体间的若干集合。

中国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一是源于欧美的产业组织理论,二是源于日本的产业发展理论,这两个领域对产业定义有一定差别。

产业组织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层面。从产品的功能相似性出发,产业组织将产业定义为一定区域内生产具有相似功能与替代性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或企业的集合,即具有竞争关系的卖方企业集合。此时可将“产业”等价为“行业”。在欧洲主流产业经济学者眼中,“产业”、“市场”、“行业”等概念是等价。

产业发展是产业经济学的中宏观层面。从产品的生产相似性,产业发展将产业定义为一定区域内在原材料、工艺技术或用途具有相似性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或企业的集合。

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具有因果的辩证性联系,可从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综合的角度,将产业定义为使用相似原材料与工艺技术、提供相似性功能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企业的集合。

3.2 产业范畴的范围性

产业范畴从范围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产业泛指由社会分工形成的,由众多种类与层次构成的经济体系,包括国民经济活动中各行各业,大到部门,小至行业,一切从事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服务活动的集合体。

基于工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特殊位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工业化过程的密切性。狭义的产业特指工业,即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不含农作物等基础原料的生产与劳务服务活动)。

4 产业集合的分类标准

产业集合的分类标准是确定其之间的界限。从产业的范畴出发,较为普遍与常见的分类标准有三种。

依据产品是用于生产还是消费用途,可将产业分为用于各种生产资料的第I部类与用于个人消费品的第II部类,并提出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两大部类通过交换实现实物与价值上的相互补偿。常见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资本等,因此依据生产需要的生产要素特征与比例将产业分类。如依据各种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将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该种分类方法带有规范性的产业升级视角,间接的指出国家与地区产业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知识密集型产业。

但该种分类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对一些生产要素使用与投入较为平均的产业很难进行划分;二是按照功能相似性与替代性产品来划分的产业,可能因为所处国家与区域的不同及其所处的自然禀赋条件与发展阶段的不同,被划分至不同产业集合,如中国的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而美国的农业则属于资本密集型。

依据生产要素特征与比例来分类的,还有将产业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农轻重三部类分类法。

其中,农业、轻工业主要依靠土地与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重工业主要依靠资本,属于资本密集型。

农轻重三部类分类法是两大部类分类法的衍生。从两种分类法的关系来看,农业、轻工业主要生产个人消费品,重工业主要生产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

与前两种分类相比,依据产品的综合性质与替代性进行分类更符合对产业内涵的诠释,主要有三次产业分类法与标准产业分类法。其中,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是通用于众多国家的产业分类方法。

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对产业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但仅将社会生产活动分为三类过于粗线条,在进行更细致的产业分析时需要更为详细的产业分类方法。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方法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细分的分类方法。

联合国(1948)颁布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国际基准分类[7]。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ISIC,或作为本国标准产业分类的基础,对经济统计、人口、生产、就业、国民收入和其他领域的数据进行分类与编制投入产出表。随着经济活动组织变化,出现了新的经济活动类型,因此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ISIC进行了多次审查和修订,把全部经济活动从大到小分为门类、类、大组、组4个层级,其中共21个门类,并以字母A-U编码,共有99个类。

1984年之前,中国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并非从产业范畴来划分,且与ISIC等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没有衔接[8]。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分类标准开始与ISIC挂钩,于1984年首次颁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84),并于1994年、2002年与2011年进行了三次修订,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20个门类,、96个大类、432个中类与1094个小类。

5 结 语

作为产业集聚的主体,不同研究中对产业内涵界定与分类标准都有所差异。而对于同一个产业系统,采用不同分类标准,会呈现出不同的产业集聚特征。从而使相关研究进行经验分析时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文章从层次性、范围性两方面系统分析了产业的范畴。并对目前主流的产业集合分类标准及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在进行产业集聚研究时,特别是对于范围较大的区域,要尽可能要选取较为细致的产业分类标准,但也要考虑数据是否可得等现实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朱小川,吴建伟,吴培培,等.引力模型的扩展形式及对中国城市群内部 联系的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9):43-50.

13.债权法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 篇十三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4分,5题,共20分)

2、简答题(10分,4题,共40分)

3、论述题(20分,1题,共20分)

4、法条分析题(20分,1题,共20分)

二、复习范围

(一)名词解释

1、要约邀请

2、要约

3、承诺

4、同时履行抗辩权

5、先履行抗辩权

6、不安抗辩权

7、委托合同

8、行纪合同

9、居间合同

10、格式条款

11、违约责任

12、过错推定

13、归责原则

14、商业秘密

15、表见代理

(二)简答题

1、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其法定情形。

2、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

3、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4、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其法定情形。

5、无效合同的概念及其法定情形。

6、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及其法定情形。

7、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8、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9、合同解除的具体情形。

10、抵销的概念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

1、论述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2、论述《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中的情势变更原则。

(四)法条分析题

1、“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2、“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14.雅思阅读的题型分类简明版讲解 篇十四

?主旨类

1.标题对应 (List of headings)

2.最佳标题 (Best title)

3.概述题 (Summary)

?细节类

1.判断题(TRUE / FALSE / NOT GIVEN )

2.配对题(Matching)

3.填空题(sentence completion)

4.简答题(Short-answer questions)

5.图表题(Table/Flow chart/Diagram)

6.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阅读考试小贴士:

? 应仔细阅读题目的指示和说明,这些信息会告诉你在哪里寻找答案、你需要做什么、需要如何回答问题、以及答案字数的限定。题目里的指示还会说明答案是否可以多次使用,并提醒你把答案转抄到答卷上。

? 注意大多数的题型下,题目出现的顺序和信息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都是一致的。

? 注意认真以及全面地阅读题目要求。

? 进行扫读练习,以便能在文章片段中快速寻找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你也可以用扫读练习在段落中寻找关键词。

?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填空题),你所填写的答案需符合正确的语法要求,答案的拼写应该正确。正确的单词拼写和词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出现错误是要被扣分的。

?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在文章里找到需要填写的单词,并应将这个词仔细地抄在答卷上。如果出现拼写错误是要被扣分的。

? 在完成句子的题目中,要注重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以此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 运用笔记、表格、图表或流程图中的内容以及范例来预测答案所涉及的信息的类型。

? 在辅导课上,与同学和老师讨论每种题型下答案可能出现的形式。

? 在阅读的时候将关键词和词组用下划线标记出来,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与文中关键词的联系。

? 熟悉同义词以及带有概括作用的词汇,这可以帮助你找到相关信息。

? 练习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和信息。

? 思考某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 练习相关的阅读技巧,如跳读、扫读,用于寻找信息。

? 有些考生认为只有做题才能帮助提高成绩,因此陷于题海战术。这并不能让考生按照希望的那样快速提高成绩,这对备考和英语学习是不利的。备考的过程中应该广泛阅读不同的材料,如报纸、期刊、杂志和书籍,并利用这些资源为备考服务。

? 注意熟悉不同的文体,并且练习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文体。在练习中熟悉所有IELTS考试阅读(学术类)的题型。

? 要注意阅读的方法不止一种。有的考生会一字一句地慢慢地仔细阅读,并把所有的生词划出来,还因为这些生词而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你应该明确,考试的主要任务是找到题目的答案,因此考试中运用的阅读技巧与你需要记忆内容时所用的阅读技巧是不同的。考试过程中不应过于担心出现的生词,同时应该在平时多加练习如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猜测生词的意思,尽量不要用字典查每一个生词。

? 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阅读题目的指示。有些题型是会有不同的变化形式的,如果不明确题目的要求,你是很容易出现混淆而导致出错的。

? 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时间限制。如果某个题目你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应该继续做下一道题目,避免在某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雅思阅读选词摘要题讲解--Visual Symbols and the Blind

Visual Symbols and the Blind

Part 1

From a number of recent studies,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blind people can appreciate the use of outlines and perspectives to describe the arrangement of object and other surfaces in space. But pictures are more than literal representations. This fact was drawn to my attention dramatically when a blind woman in one of my

investigations decided on her own initiative to draw a wheel as it was spinning. To show this motion, she traced a curve inside the circle (Fig. 1). I was taken aback. Lines of motion, such as the one she used, are a very recent invention in the history of illustration. Indeed, as art scholar David Kunzle notes, Wilhelm Busch, a trend-setting nineteenth-century cartoonist, used virtually no motion lines in his popular figures until about 1877.

When I asked several other blind study subjects to draw a spinning wheel, one particularly clever rendition appeared repeatedly: several subjects showed the wheel’s spokes as curved lines. When asked about these curves, they all described them as metaphorical ways of suggesting motion. Majority rule would argue that this device somehow indicated motion very well. But was it a better indicator than, say, broken or wavy lines – or any other kind of line, for that matter? The answer was not clear. So I decided to test whether various lines of motion were apt ways of showing movement or if they were merely idiosyncratic marks. Moreover, I wanted to discover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how the blind and the sighted interpreted lines of motion.

To search out these answers, I created raised-line drawings of five different wheels, depicting spokes with lines that curved, bent, waved, dashed and extended beyond the perimeter of the wheel. I then asked eighteen blind volunteers to feel the wheels and assign one of the following motions to each wheel: wobbling, spinning fast, spinning steadily, jerking or braking. My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eighteen sighted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All but one of the blind subjects assigned distinctive motions to each wheel. Most guessed that the curved spokes indicated that the wheel was spinning steadily; the wavy spokes, they thought, suggested that the wheel was wobbling; and the bent spokes were taken as a sign that the wheel was jerking. Subjects assumed that spokes extending beyond the wheel’s perimeter signified that the wheel had its brakes on and that dashed spokes indicated the wheel was spinning quickly. In addition, the favored description for the sighted was the favored description for the blind in every instance. What is more, the consensus among the sighted was barely higher than that among the blind. Because motion devices are unfamiliar to the blind, the task I gave them involved some problem solving. Evidently, however, the

blind not only figured out meanings for each line of motion, but as a group they generally came up with the same meaning at least as frequently as did sighted subjects.

Part 2

We have found that the blind understand other kinds of visual metaphors as well. One blind woman drew a picture of a child inside a heart – choosing that symbol, she said, to show that love surrounded the child. With Chang Hong Liu, a doctoral student from China, I have begun exploring how well blind people understand the symbolism behind shapes such as hearts that do not directly represent their meaning. We gave a list of twenty pairs of words to sighted subjects and asked them to pick from each pair the term that best related to a circle and the term that best related to a square.

For example, we asked: What goes with soft? A circle or a square? Which shape goes with hard?

All our subjects deemed the circle soft and the square hard. A full 94% ascribed happy to the circle, instead of sad. But other pairs revealed less agreement: 79%matched fast to slow and weak to strong, respectively. And only 51% linked deep to circle and shallow to square. (See Fig. 2) When we tested four totally blind volunteers using the same list, we found that their choices closely resembled those made by the sighted subjects. One man, who had been blind since birth, scored extremely well.

He made only one match differing from the consensus, assigning ‘far’ to square and ‘near’ to circle. In fact, only a small majority of sighted subjects – 53% – had paired far and near to the opposite partners. Thus, we concluded that the blind interpret abstract shapes as sighted people do.

Questions 33–39

Complete the summary below using words from the box.

Write your answers in boxes 33–39 on your answer sheet.

NB You may use any word more than once.

In the experiment described in Part 2, a set of word 33_____________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lind and sighted people perceived the symbolism in abstract 34__________ in the same way. Subjects were asked which word fitted best with a circle and which with a square. From the 35______________ volunteers, everyone thought a circle fitted ‘soft’ while a square fitted ‘hard’. However, only 51% of the 36____________ volunteers assigned a circle to 37_____________. When the test was later repeated with 38_____________ volunte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y made 39_____________ choices.

associations blind deep hard hundred identical pairs shapes

sighted similar shallow soft words

讲解:

长难句练习:

1. All but one of the blind subjects assigned distinctive motions to each wheel.

参考译文:除了一个人,其他所有的盲人都将具体的动作与车轮搭配了起来。

知识点:all but的用法

1) 除了—都

2) 几乎、差不多

3) 几乎完全的

2. Evidently, however, the blind not only figured out meanings for each line of motion, but as a group they generally came up with the same meaning at least as frequently as did sighted subjects.

参考译文:然而,很明显,盲人不仅能够搞清楚每种运动线所代表的意义,而且作为一个团队,他们达成共识的频率也不必普通人低。

知识点:come up with the same meaning可以等同于have consensus on sth

3. In fact, only a small majority of sighted subjects---53受试者%---had paired far and near to the opposite partners.

参考译文:实际上,也只是刚刚过半---53%---普遍认为圆形代表远,而方形代表近。

上一篇:军队体能训练新闻稿下一篇:手语推广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