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2024-08-23

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共14篇)

1.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城市管理要实现:“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城管执法综合化”的要求,我局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市率先实现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现在向各位领导演示的是谷歌地球的1米影像卫星图,通过这个地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像图,同样,我们曲靖,也能在这个地球上清楚地看到。

曲靖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曲靖是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

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几个问题:

1是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性不强,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管理粗放。

2是管理手段依赖于传统方法,信息沟通不及时,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

3是管理监督上除了自我行业监督以外,主要是市民投诉、媒体曝光,缺乏主动的、全面的、及时的监督。

“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基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建设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应用这些技术,将城市中的所有设

施进行数字编码,让城市中的每一个部件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它包括了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包括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呼叫中心受理工作平台、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城市管理构建平台和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等九大系统,并完成数据库群设计和建设方案。通过系统建设,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真正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数据库群,建立覆盖全时段﹑全方位的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网格化城市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是管理体制: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再造了城市管理的流程,使得服务、管理、执法、监督四个环节科学合理、监管分离。

2是管理方法:单元网格管理法加城市事、部件管理法,真正实现责任区域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对象的精细化。

3管理手段:城管通的应用,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先进的采集手段和实时传递手段。

4长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高位、独立的评价体系,保障了城市管理的长效运行。

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 2007年投资180万元完成了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建设工

作,2009年,再次投资280万元扩建了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完成了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显示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呼叫受理子系统、发言子系统、扩声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曲靖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2.6平方公里,主要大街22条,次大街27条,小街小巷25条,目前城区共有监控探头312个,公安局建设143个,城管局建设39个,主要大街覆盖率达75%,次大街覆盖率50%,小街小巷覆盖率25%,实现了资源共享,现在城管指挥中心可以同时监控48路图像。

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从2009年8月份扩建运行至今年3月份共监控发现各类违法违章案件43151起,有效调度处理38532起。

其中:

1、占道经营、流动兜售31263起,有效调度处理28078起;

2、机动车侵占人行道停放9786起,有效调度处理8439起;

3、张贴、散发宣传资料910起,有效调度处理861起;

4、乱停乱放138 起,有效调度处理137起;

5、其他案件1084起,有效调度处理1017起;

受理管辖中队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事项1917 起,12319热线受理9068起,其中咨询865 起,举报和反映城市管理方面问题的3517起。

系统运行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后,促进了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执法的统一,实现了管理由粗放型、经验式管理向集约型、科技化管理的转变,城市管理成效显著,取得了群众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

(二)使案件处理按时限及时处理,达到了及时发现,快速处理的效果,减少了执法人员与相对人的矛盾,提升了执法效率和查处力

度,又实现了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的目的。

(三)“12319”城管服务热线的开通,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渠道,过去,市民很多问题找不到地方反映,现在拨打12319就能直接将问题反映并能得到快速解决;同时转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效率,使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现在,我们拟将中心城区划分为5个一级单元网格,462个二级单元网格。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发现问题可以迅速上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

在网格划分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①属地原则:每个网格不跨越城市规划单元边界,不打破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的行政管理体系。

②地理布局:一个网格单位内的管辖区域只能是一个居委会或村,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③方便管理:一万平方米作为一个基本单元,但视划分边缘接口、地域内人口数量和“城市部件”数量等因素,就管理方便适当调整。

④无缝隙、全覆盖:特别注重街界、居委与村委等交叉区域,界定清晰,责任分明。

南宁单元网格15.5平方公里,共划分二级单元网格139个,寥廓单元网格16.8平方公里,共划分二级单元网格156个,白石江单元网格6平方公里,共划分二级单元网格49个,建宁单元网格6.1平方公里,共划分二级单元网格53个,西城单元网格8.2平方公里,共划分二级单元网格65个,网格的面积有大有小,小的以1万平方米为单位,大的则有3万平方米。拟安排约200名监督员进行精细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实结案六个阶段。

城市管理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市政管理问题后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器(城管通)上报位置、图片、表单、录音等信息。

指挥中心接收案卷后进行立案,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处理。相关专业部门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处理问题;将处理结果信息反馈到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通知相应区域的城市管理监督员到现场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城市管理监督员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器上报处理核查信息;如上报的处理核查信息与专业部门上报的问题处理信息一致,指挥中心进行结案处理。

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其实是对城市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体制与机制的一种挑战,是从传统的扁平管理模式向垂直管理模式的一种转变。所以,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位、独立的评价体系。而且评价内容要涵盖城市管理的全过程,不仅对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局各个岗位的岗位评价,同时也包括对街道、社区和单元网格内城市管理问题情况的区域评价和对各个专业部门处理城市管理问题状况的部

门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行政效能考核中。这样,才能保障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得以健康运行,才能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得到真正落实,才能保障城市管理问题得以及时处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选择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承建商,麒麟区人民政府向运营商支付费用。

汇报完毕,感谢各位领导!

2.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二

火电厂电气系统涵盖了线路、母线、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设备及相应的保护装置,此外,根据运行需求还设有同期、快切、备自投等装置,涉及专业内容较多。为了便于对所有设备的监控,一般在现场设置升压站计算机监控系统(NCS)、厂用电气监控管理系统(ECMS)等多个系统。由于系统内包含设备较多,通常由不同厂商的装置组成,这些装置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建模和通信传输机制,模型和协议不统一,需要进行通信协议转换。但经过协议转换后会降低通信速度,同时可靠性也有所下降,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给电厂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带来了众多不便。

IEC 61850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全球电力行业的热门技术,它代表了当前全球电力企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最新发展方向。国内IEC 61850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变电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当前,IEC 61850已从变电站走向整个电力行业自动化领域,明确了在各发电厂领域的应用,例如IEC 61850-7-410和IEC 61850-7-510水电站发电应用标准、IEC 61850-7-420分布式能源发电标准和IEC 61400-25风电场通信标准等。这为IEC 61850数字化技术在发电厂领域的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现阶段,以IEC 61850为基础,先期整合电厂内电气控制装置的数据通信、在线监测、智能操控和继电保护等功能产品,逐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字化整合,以统一的一体化标准来逐步规范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将是发展趋势[2]。本文对该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1 设计思路

数字化电气系统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构建,建立在IEC 61850通信标准基础上,能够实现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电气系统。

数字化电气系统主要解决现有系统可能存在的以下问题:传统互感器的绝缘、饱和、谐振等问题,电缆、屏间电缆较长问题及通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基于IEC 61850,可以实现全厂电气设备的统一监控,这样也可以消除现有不同厂商的产品在应用时需要协议转换、运行效率降低的情况。

火电厂升压站电压等级高,一次设备距离二次保护、测控装置较远,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及智能终端等具有较大优势,可节省升压站及网控室面积,节省电缆,解决传统互感器的绝缘、饱和、谐振等问题。火电厂厂用电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就地安装开关柜,距离一次设备很近,且电子式互感器相对常规互感器价格较高,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及智能终端不具有优势,因此,采用常规采样及出口方案,综合保护测控装置之间经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网络实现现阶段ECMS所不具备的功能。

2 数字化ECMS

火电厂ECMS作为除升压站以外的全厂电气总监控系统,一般不配置操作员站,只在分散控制系统(DCS)投运前或退出运行后才实现对电源的操作,通过与DCS通信传送部分信息,达到减少DCS电缆的目的[3]。ECMS更多地作为电气系统的事故分析及生产运行的备用系统,且该系统包含设备较多,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组(以下简称发变组)保护装置、起动备用变压器(以下简称起备变)保护装置、高/低压厂用电综合保护测控装置、机组故障录波器、厂用电快切装置、准同期装置、直流系统、不间断电源(UPS)系统等。由于包含设备较多,且不同设备通信协议不同,因此需要用到大量通信管理单元进行通信协议转换,影响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及稳定性。如果以上设备基于IEC 61850进行开发,则任何公司的产品都可以进行直接的信息交互,能够大大提高现场的可靠性,减少用户不必要的维护,而且利用IEC 61850 GOOSE网络,可以实现现阶段ECMS所不具备的功能。

2.1 方案结构

图1为ECMS的数字化方案,其中GPS表示全球定位系统,MMS表示制造报文规范,SNTP表示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IS表示监控信息系统,MIS表示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380 V低压厂用电保护装置数量庞大,而且380 V设备信息量较少,用户对故障录波等不作要求,如果采用以太网,则网络成本大。综合考虑,将该部分采用总线方式接入通信管理单元转换成IEC 61850协议,除此以外,其他环节采用以太网双网结构、IEC 61850协议。发变组保护所需互感器除机端电压互感器(TV)采用常规互感器以外,其他均可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可有效解决目前互感器存在的电流互感器(TA)饱和问题,且电子式互感器具有动态范围大、精度与负载无关、绝缘简单、TA无开路危险等优势。高压厂用电保护测控装置按IEC 61850通信标准实现,装置同时支持站控层MMS通信和过程层GOOSE通信。为安全可靠起见,在过程层需建立独立的过程层光纤以太网双网。

在站控层以太网通信中,各高压厂用电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直接通过以太网口与厂用电监控系统通信,通信协议以MMS为主。站控层设置操作员站,发变组、高/低压厂用电源等电气设备的控制、监视和管理在ECMS实现,电动机的控制仍由机组DCS实现。由于ECMS间隔层电气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在开关柜就地布置,故ECMS对厂用电源部分的监控及对电动机状态的监测所需电缆很少,所有监控通过通信方式节省大量电缆。此外,电源的控制闭锁逻辑由ECMS实现,DCS可以不设置用于厂用电源监控的电气监控系统(ECS),以节省投资。

在过程层,原间隔层装置间的大部分复杂二次接线被快速GOOSE专网所取代,大大简化了电厂二次系统结构。

另外,基于过程层GOOSE星形专网,还新增了一些数字化GOOSE保护新应用,如基于GOOSE的高压厂用电母差与失灵保护、厂用电快切开关位置采集及出口的数字化等就可大量应用于本方案中,可提高保护系统的灵活性,节省大量电缆投资,减少现场电缆敷设。星形GOOSE网络结构避免了网络风暴的发生,提高了GOOSE网络的安全性。

通信网关(远动装置)可以与通信管理单元和IEC 61850高压厂用电保护装置直接进行MMS协议通信,并将其中一些信号进行转换,为其他通信协议与SIS及MIS通信。系统对时方式可以同时采用2种方式:SNTP和IRIG-B。其中,SNTP主要用做同步保护的系统时钟,它可以为与以太网直接相连的高压厂用电保护测控装置和通信管理单元提供对时。SNTP的理论对时精度可以达到1 ms,然而实际应用中,SNTP的对时精度受网络负荷和装置CPU负荷的影响,通常无法达到理想的对时精度。因此,方案同时还保留了IRIG-B 对时方式,装置将自动适应2种对时方式,且2种方式互为冗余,提高了系统的对时可靠性。

2.2 新数字化方案特点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ECMS,可以实现一些常规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

2.2.1 数字式简易母差及断路器失灵保护

传统厂用电母线由于间隔较多、母差保护可接入的元件数有限和价格较高,且厂用电TA一般过载能力较差、容易饱和、影响母差保护的可靠性等原因[4]而不配置母差保护,现阶段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增加进线保护动作延时来实现母线保护。基于GOOSE的新方案不设置单独的母差保护装置,不增加任何二次硬接线,母差保护功能由各间隔保护装置配合完成,母差保护逻辑集成在进线保护装置中。母线上所有装置可通过GOOSE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如图2所示,其中SMV表示采样测量值。

当故障点1发生故障时,该间隔的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快速启动,同时通过GOOSE网络将闭锁信号传送给进线保护装置,防止进线保护跳闸,而由自己切除故障,进线保护收到闭锁信号后,闭锁保护,经过闭锁延时后如果故障仍未切除,进线保护判断馈线断路器失灵,开放保护将故障切除,实现失灵保护功能;如果在故障点2发生故障,即母线故障时,所有馈线保护均不启动,不发闭锁信号,因此进线保护可以快速将故障切除。新方案可以大大缩短母线故障的切除时间。

2.2.2 数字化厂用电快切装置

常规快切装置需要采集主、备进线的开关位置,进线电压和电流、母线电压等位置信号以及对主、备进线开关的跳、合闸控制信号,以上信号量全部通过硬接线方式实现。数字化厂用电快切装置基于过程层GOOSE网络实现对开关位置的采集及控制指令的输出,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电流、电压量的采集。快切逻辑仍由快切装置实现,则快切装置外部接线只有过程层光纤以太网,省去了与不同间隔之间的电缆,简化了接线。

2.2.3 工艺联锁

现阶段只有少数工程的ECMS具有厂用电源的控制功能[5],但总的来看,ECMS的主要作用仍是作为电源控制的后备手段以及进行监测、管理和故障分析,采用IEC 61850 GOOSE网络后,装置之间可进行信息交互,实现相互联锁功能,实现对DCS逻辑功能的补充或将DCS的部分联锁功能由ECMS实现。以给水泵为例,DCS的典型逻辑如图3所示。

DCS逻辑中,电动机的手动启、停对应ECMS中该电动机断路器的手动合、分闸;允许启停由综合保护测控装置自己判断,并通过GOOSE网络交互电动机的自动启、停所需信息,如图3所示。给水泵A自启的条件是给水泵A联锁投入,且给水泵B或给水泵C中任一台跳闸。通过GOOSE网络只须将给水泵B和C的电气综合保护测控装置保护跳闸信号及手动跳闸信号传送给给水泵A电气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即可,无需增加任何外部接线。在搭建GOOSE网络后,工艺联锁功能只是软件配置方面的工作,此方案可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实现电动机的联、闭锁功能,可与DCS工艺联锁逻辑实现冗余配置,提高电动机工艺联锁的可靠性。

3 全厂电气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火电厂的电气系统都设置了NCS及ECMS,分别实现对升压站及厂用电系统的监控和管理。随着IEC 61850在发电厂的应用,未来可以考虑组成全厂电气一体化监控系统,将NCS和ECMS的站控层合一,便于运行人员监控。此外,该方案可定位为全厂电源的监控及其他电气设备的监测、管理,实现对升压站全部电气设备及厂用电源的控制,使DCS更专注于工艺流程控制,升压站可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及智能终端,节省电缆和现场占地面积以及用户一、二次成本,提高现场自动化水平。

3.1 方案结构

图4为火电厂全厂数字化电气一体化监控系统,间隔层设备按照升压站部分、公用厂用电部分、机组厂用电部分划分为不同的虚拟局域网(VLAN)。其中,升压站部分及公用厂用电部分属于公用系统,公用系统接入不同机组的站控层网络,机组之间互相隔离,使得两机组系统网络负荷较低,同时网络结构也更合理,符合电厂运行、检修习惯。这种结构尤其适用于多台大型机组且装置数量较多的情况。考虑运行班组的配置及习惯,站控层工程师站(兼作数据库服务器)、操作员站、网络打印机、与SIS和MIS等系统连接的通信网关、GPS时钟接收和同步系统等按照机组分别设置,公用系统配置远动装置,实现升压站与调度的信息交互。

3.2 方案新特点

采用NCS与ECMS一体化的电气监控系统除具备第2.2节所述的全部优点外,还具有如下优势。

1)采用数字化一体化系统,方便用户对全厂电气设备的监控、检修和管理。电厂主控室可以通过一台操作员站实现对全厂电源的控制,同时实现对电动机的监测管理、SOE记录、故障波形存储、电能量统计、厂用电率分析、事故追忆等功能。此外,该系统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包括开关状态监测、断路器油色谱分析、SF6气体监测等功能,实现与DCS及SIS等系统的优势互补。

2)可简化系统二次接线,节省电缆投资。传统系统交流采样、开关出口及装置间联锁均通过硬接线实现,而基于IEC 61850的过程层通信技术则允许装置间各信号高速交互,这些信号既可以是开关量信号(GOOSE),也可以是模拟量信号(SAV)。这使得大量的信号传输在统一的通信以太网就可以实现,简化了系统二次接线,节省了电缆投资。

3)电子式TA和TV的一体化、智能汇控柜等设备的应用,减小了现场占地面积,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消除了现有TA保护、TV谐振等问题、优化了二次回路和结构、减小了设计院的工作量。

4)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进行通信,减少了以前不同协议互联时存在的协议、速率等限制。现有的自动化装置种类繁多,且通信协议各式各样,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各种协议在通信方式、通信速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速度慢的装置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采用IEC 61850之后,电厂能与智能电网无缝集成,减少了未来与智能电网相连的技术屏障;同时,全系统基于统一国际标准,通信速率、功能等都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5)各系统功能分布更加合理,维护管理更加方便。IEC 61850过程技术支持相关功能的分布式物理分布,即对于一个具体功能的产品,该产品布置在什么位置、放在何种装置中将不再受传统模式下物理等条件的限制,生产厂家可以按照最恰当的方式自由组织产品功能。

3.3 互感器的选择

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电网中已有大量应用,体现出了体积小、重量轻、绝缘简单、TA动态范围大、无磁饱和、TV无谐振、可以带多个负载等众多优点。同时,与常规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也存在一些缺点:有源式电子式互感器需要外部供电,且由于互感器内部有电子器件构成的远端模块,因此,寿命比常规互感器短;无缘式电子式互感器(纯光学互感器)不需要外部供电,但现阶段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并没有大量应用。

从成本上考虑,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电子式互感器成本相对常规互感器逐渐具有优势;从节省用户电缆等方面考虑,厂用电系统电气保护测控装置开关柜就地安装,二者距离很近,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不具有优势。因此,火电厂厂用电系统应保持常规互感器及出口方式不变,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是否在升压站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如不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可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就地布置的方式,将常规互感器模拟信号就地数字化,以节省电缆投资。

4 结语

目前,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火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已具备现场实施条件,其中升压站部分的数字化已有多个设计院在做前期的调研,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ECMS已在华能海门电厂2台1 036 MW机组上得到了应用。该工程并未实现本文方案中提到的全部数字化功能,只是站控层采用IEC 61850 MMS协议,高压厂用电部分实现了基于GOOSE的数字式简易母差及失灵保护功能。现场试验表明,馈线故障可以马上闭锁进线母差保护功能,时间为50 ms以内,为了安全可靠起见,现场母差保护动作整定延时可为200~400 ms,时间大大少于原有进线保护整定的1.5 s。

虽然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火电厂数字化电气监控系统还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但从发电厂的高效、智能化和设计要求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方面来看,发电厂电气一、二次设备引进数字化技术将是必然的选择。本文所提方案引入了IEC 61850数字化产品的众多优点,将数字化过程层网络概念引入火电厂系统,利用系统整体优势来提高火电厂控制保护水平,给火电厂带来技术及管理水平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向荣,郝悍勇,樊涛,等.构筑数字化电网建设信息化企业[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7):1-5.LI Xiangrong,HAO Hanyong,FAN Tao,et al.Constructingdigital grid and informatized enterprise[J].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7):1-5.

[2]章素华.构建中国数字化电厂的技术思考[J].华电技术,2008,30(7):21-23.ZHANG Suhua.The technical consideration on constructingChinese digitization power plants[J].Huadian Technology,2008,30(7):21-23.

[3]闫天军,郭伟,赵春树.火电厂电气监控系统接入DCS方式的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1):86-89.YAN Tianjun,GUO Wei,ZHAO Chunshu.Analysis onconnecting mode of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into DCS in thermalpower plant[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11):86-89.

[4]卜明新,林榕,谭畅.微机型低压保护若干问题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2(23):81-83.BU Mingxin,LIN Rong,TAN Chang.Analysis of certainproblem in microcomputer low-voltage bus protection[J].Power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08,32(23):81-83.

3.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数字化监控 校外实习基地 示范性基地 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25-02

高职高专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已由概念化、原则化向过程化、数字化推进。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仅靠管理者感性判断和专家模糊决定有失客观和公正。对实习基地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加强数字化监控,将为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实习基地建设条件的数字化监控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提出了基地建设的七个条件:专业对口,能满足实训任务的要求,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原则上就近就地、相对稳定和有利于节约实习经费;全面考虑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应兼顾规模,即原则上接受十名以上学生实习;注意基地层次和综合水平等因素,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有利于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有利于学生就业。以上七个指标都很重要,但考虑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建设过程中有可能仅达到几个指标,而做不到尽善尽美。因此,校外基地建设条件的优劣就要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表1是笔者根据多年进行从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意见及基地实习指导专家的建议综合而成的基地建设条件指数量表。

以上指标在打分时,明确量化的一定要量化,不能完全量化的可通过比较分析得分。由于大的指标具体化,得分应有相对的合理性。如果一个基地被赋分数低于0.6分,则一定不要签订基地建设协议,对此类基地必须坚持“宁缺勿滥”原则。只有把好合作的“入口”,才会减少合作过程的“无用功”。

2 实习基地建设过程的数字化监控

(1)选择好合作企业。现在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外基地建设时,以国家无配套政策、校外基地建设出力大见效慢等为理由,拒绝主动寻找合作单位,而如果出现上门谈合作的企业时,往往草率地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在实际情况中,上门谈合作的企业并无相关支持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义务,不少是出于降低人工成本增加利润的简单动机,与学校来谈合作。这些企业在基地建设条件的各个方面都与标准有差距,学生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使学校方和学生方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害。这种现象也称之为基地建设的“逆向选择”问题。

(2)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尤其是实践教学计划。选择好合作企业后,学校要和企业合作制定教学计划。校企要共同讨论,按照有关要求设置好公共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保证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总课时。学校还要处理好基础、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关系,把学年制与学分制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3)明确校企双方的任务和职责。在实训的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必须签订相应的协议或合同,明确校企双方职责,根据职责要求完成有关的教育教学任务。一般来说,学校主要承担招生、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在学生择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指导。企业则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相应的生产实践培训场所和条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岗位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和训练。通过这种模式,校企共同承担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4)重视对学生合法利益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学生在企业工作必须受法律的特定保护。尽管全国多数地方没有对大学生校外实习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依据法律的相关原则,大学生应得到比一般劳动者更为细致周到的保护。因此,学校必须依法规范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活动,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考察和选择学生将进入企业的劳动场所和生活环境,要与企业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训协议,尽量办理劳动保险,确保学生的休息时间,保障学生的权益。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行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行。在保护大学生利益方面,以下七方面应该进行合理注意,如:申请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学习成绩考核、学籍管理制度、登记备案制度等。种类制度的赋分标准见表2。

(5)基地维护要建立长效机制。基地的初期建设很不容易,基地的中后期维护更不容易。由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受制于资金瓶颈,在校外基地建设的资金、人员等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学院通过各种模式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所用基地的维护更加重要。企业在变化,学校在变化,必须学校把基地建设、维护制度化,通过更深层次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要求对企业的指导老师的要求、标准、待遇等制度化,对教师到企业挂职明确化,尽量满足企业的合理要求,发挥各自优势,真正地把产学研结合起来。以上数字化监控过程的赋分标准见表3。

3 双基地建设的数字化监控

现在各职业高校在建设实习基地的同时,开始把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进行实习就业基地一体化建设即双基地建设。如果校外实习基地在满足实习条件的同时,又能接纳大学生就业,则多数基地可以转化就业基地。当然,也有部分基地适于实习而不适合就业,部分就业基地只选择优秀学生就业不考虑接纳学生实习问题。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把顶岗实习基地变为就业基地。当基地建设到一定程度时,考虑进行双基地建设的数字化监控。

一般而言,双基地的数字监控要从规范管理、基地建设、实习过程、指导情况、考核总结、就业情况等六个方面入手,就业情况占25%,实习情况占75%。具体量化见表4。

4 示范性基地的数字标准

基地检查后的评优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激励措施,一般而言,示范性双基地的标准要在双基地数字化监控指标的基础上予以合理提升,同时考虑到建设的阶段性,既不要超前,又不能保守,辩证地把握评优标准。具体标准见表5。

参考文献

[1] 叶小朋.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62.

[2] 王永泉,王雷.基于操作层面的高职院校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2008(7):37-38.

4.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四

为学习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12月9日至14日,我局机关各相关科室和各局属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湘潭电信的负责人一行二十余人,在副局长刘凤舞和纪委书记王霓的带领下赴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考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和实施情况。考察团普遍反映,学习考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发了思维,增强了信心,效果较好。现将学习考察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

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为市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城管局、城管行政执法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下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负责泰州市68平方公里城区管辖范围内数字化城管的指挥、调度、协调、监督与评价等工作,有行政执法编制25个,合同工人230人(其中接线员40人,城管监督员190人),城管局副局长兼任中心主任。该中心内设综合处、技术考评处、呼叫中心、监督员管理处、派遣处(工作协同平台)、跟踪协调指挥处6个处室(正科级)。

监督指挥中心创见性的将呼叫中心扩建为监督大厅,将派遣处和跟踪协调指挥处整合成指挥大厅,科学构建了监督和指挥两条轴线平行运行的管理体制。案件的处理、立案、结案后评价在监督大厅完成,案件的派遣、协调在指挥大厅完成,处置由38个专业部门单位完成,起始在监督大厅,结束也在监督大厅,始终呼应,实现了城市管理由迟缓、粗疏、低能,向敏捷、精确、高效的转变,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政府指挥失灵的问题,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作出了有益探索。遇复杂重大问题由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重大事项听证会解决。

2、建设方式

与电信部门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企业投资、政府租用、专业服务、利益双赢”的运营模式,中心与公安、国土等数字监控系统无阻碍链接,由“电信总揽集成、无线通讯(3G)支持、政府租赁使用”,有效整合了已有的信息化资源,提升了建设速度和质量,缓解了政府资金投入、技术人才的矛盾,系统平台建设仅用四个月就完成。

3、制度保障

①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处置资金运行机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工作部门专款专用、数字化城管部门核准确认、财政部门检查监督”,构建“一个龙头出水、一个部门审核、一枝笔审批”的资金运行机制。坚持“财随事转,专项拨付”的原则,由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根据数字化城管派遣的案件数,结合相关专业部门处理的城市管理事、部件工程量,测算处置经费预算,并报请市政府批准确定,市财政部门根据其审核结果按季将资金拨付到各部门(单位)专款专用,确保提高数字化城管问题的及时处理率和按期结案率。②建立保证金制度。年初三个管辖区每区交保证金50万元,其它的单位部门一把手交1万元、副手交5000元,政府下拨100万作为奖励资金。市长定期召开数字城市管理工作讲评大会,结果通过媒体向市民公布,讲评由开始的一月一次,一季一次,到现在的半年一次,考核奖励年末算“总帐”,效果非常好,充分调动各单位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

③健全制约监督机制。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全市人民满意机关的评比,总分100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占1分。监督指挥中心每月将各部门履责情况公布于数字化城管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和《泰州日报》等媒体,让公众采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公布。

二、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启示

1、资源整合“多”:部件多、部门多、渠道多、系统多。①部件多:泰州市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功能,将全部城市部件分为7大类99小类,城市事件分为6大类66小类并运用地理编码技术,赋予唯一的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形成数据库。通过系统平台实行分类管理,同时把相关专业部门的职责逐一细化、分解到位,形成大城管格局和一站化的业务模式,提高了及时处置问题的效率。其中城管事件分四级,做到“小事情不大循环”,直接由城管监督员直接负责处置,提高处置效率。

②部门多: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涉及包括城管局、建设局、国土局等26个专业部门,电力、电信等8大专业公司,以及6个区管委会。

③渠道多:190名监督员上报、专业举报热线举报、市长热线转派、市长信箱领导批示、公安110,社会公众短信、互联网举报、社区上报以及城市管理求助站点的上报等10种渠道收集信息。

④系统多:有效整合了已有的政府信息化资源,创新的与公安、消防等数字监控系统无阻碍链接,提升了建设速度和质量。

2、项目建设“快”:泰州数字化城管系统从2007年4月启动,到7月一期工程构建完成,仅用4个月项目就建设完毕。2008年11月,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的验收。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项目建设,成立了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各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各部门

在其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责任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做好辖区城市管理部件的信息普查、信息处置和反馈工作,并积极提供技术、财力、人力和政策支持。为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保驾护航,大大缩短了项目建设时间。

3、平台运行“好”: 享受专业服务,有效解决了技术上人财物的矛盾。泰州市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速度快,时间短。在平台建设中,城管局只成立了一个7人工作小组,负责工作协调、任务布置和要求的强调,电信成立9个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建成后电信公司的专业技术和CDMA的3G技术有效保障了系统的高速、平稳、健康运行。

4、建设维护经费“省”: “电信总揽集成”一解决了政府前期一次性资金投入大的困难,泰州数字化城管系统由电信公司前期投资1200万,建立两个系统平台,总揽集成,总服务器机房放在电信,平台设在监督指挥中心;二减少了平台建成后的后续负担,日常的保养、维护、更新升级等等;三“政府租赁使用”按实计算,经济合理。在系统运行上,中心与电信签订十年期服务合同,运行费用240万/年(总费用/10),用一年付一年,年终一次结算。

三、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作过程的经验积累

5.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五

宜丰县煤矿数字化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为了深化煤矿安全整治,扎实完成瓦斯攻坚年任务,确保我县20个煤矿如期完成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省、市政府统一要求,特制定如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把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推向纵深,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建设概况及目标

煤矿数字化安全远程监控系统是一个综合运用无线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信、自动控制和数据中间件等技术建立起煤矿与上级各管理部门的连接,使全国各级网络平台都能随时掌握系统内每个煤矿、每个工作面的状况,并对井下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风门开关、设备开停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异常不仅能及时报警、断电,让煤矿根据系统采集的数据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还可以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对现场监督、指挥、控制、协调的数字化平台,有效地防止煤矿事故特别是瓦斯事故的发生。借鉴周边县(市、区)早期建设项目的成功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力争把煤矿数字化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成为安全、可靠、稳定、高效、实用的安全监控工程。

三、建设技术标准

1、网络模式:网络信息传输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2、监测内容:包含瓦斯、通风监测、自然发火等全部数据内容。

3、数据通讯协议:采用统一规范的上级用户提供数据格式与传输技术的数据通讯协议,数据实时传输。

4、煤矿端网络联结方式:优先选择光纤传输,其次先后是ADSL宽带、CDMA(GPRS)无线网络方式和公用电话网(PSTN)方式。

5、县监控中心规模:(1)采用专线方式,带宽≥1M;(2)设备配备:综合操作台一套、服务器二台、一机多屏的工作站一台、路由器一台、UPS电源一台(后备时间)≥4小时、打印机一台、投影机一台、正版杀毒软件一套(具备防火墙功能)。

6、稳定性要求:联网通讯中断后,通讯数据能够在煤矿监控主机自动存储,保证不丢失数据,网络正常后能自动重联,数据能自动重传,恢复传输数据将优先发送近期数据,间断补送历史数据。

7、系统软件基本功能:

(1)根据“分级监管,分级响应”的标准程序,应急预案和各级响应过程中有关机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等有关规定,应用权限分级管理,实时隐患分级报警、网络跟踪调度;

(2)县监控中心数据库采用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A或Oracle),监控数据分类和分时段保留,存储隐患排查、整改、验收、统计等数据(建立煤矿综合管理系统对全县煤矿的所有主要设备、特殊工种人员等进行统一备案,管理,跟踪。对于设备的检测、校准、维修、更换以及人员的受训、替换、基本资料等进行督促和记录,以保证各个煤矿保持安全、良好的工作状态);

(3)多屏幕、多界面显示,多功能分析,能直观显示监测、控制设备位置、运行及状态,分类查询、汇总;

(4)数据刷新时间不大于30s;

(5)系统具有自动对时(北京时间)功能;

(6)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具备自动搜索跟踪瓦斯超限、停风区域,监测显示瓦斯浓度和区域断电报警功能;

(7)综合实时监测报警(超限数据有警戒色显示及系统发出声音报警),以及异常情况下的远程自动控制功能,能够自动同时显示报警点和已发出控制功能等情况,异常情况能够自动生成手机短信发送至相应监管负责人;

(8)系统具有历史、实时数据分类查询功能,单点数据应能查询每天每分钟的最大值及平均值;

(9)系统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能够根据用户需要用矢量数据进行各类图形及测点显示编缉。开关量具有动画显示功能;运用井下巷道地理信息系统,在所辖区域内将煤矿的矢量数据分类分级进行划分存储;

(10)系统具有历史及实时数据曲线显示功能,时间范围为任意天数,并能在同一坐标上同时显示不同颜色的至少三个测点的数据曲线,曲线能够无极性放大;

(11)系统具有多种报表(综合日报,模拟量日、旬、月报,开关量日、旬、月报,超限日报)查询及打印功能。

8、安全性要求:

(1)操作系统具有防病毒功能,应能抵制恶意攻击;

(2)系统的访问分级建立用户和密码,分配相应的权限;

(3)数据库有多级备份及安全保护等功能;

(4)监控中心机房按要求安装避雷设施。

9、系统维护要求:县监控中心及矿监控室均有专职监控人员,系统有专人维护,各类绘图实时补充修改和更新;

10、其它:系统结构、功能及各类传感器的安装、检验和校验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其他安全技术规定。

四、组织保障

1、成立宜丰县煤矿数字化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邬云,副组长:刘忠、陈春阳,成员:吴栋梁、金先锋、刘建国、邬常元、江郑辉、邓罗生、卢忠明、李著明、黄雪光、晏晋升、付友林、黄晓华、巢国富、罗新民、冷定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卢忠明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晏晋升、施云。

2、成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由煤矿企业选出代表3至5人配合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对监控系统建设全过程的招投标、资金运作、建设质量等进行监督。

3、成立专家审查组。从县人才库调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组成审查组,对项目技术标准、招投标和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审查。

五、建设资金预算、筹集和付款方式

煤矿数字化安全监控系统建设资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县级监控中心建设及远程联网费用约63万元;二是各煤矿实时监控设备建设费。由于各煤矿实时监控设备现有投入各不相同,为减轻煤矿负担,本次建设在尽量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此部分费用由承建单位与各煤矿具体协商,由煤矿交县安监局统一支付,平均每矿约3.5万元,合计约70万元;两项费用共计约133万元。

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煤矿企业自筹为主,同时争取省政府配套资金50万元。建设初期平均每矿筹款6.5万元,合计130万元。建设完成并经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积极向省政府争取配套资金,根据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再平均分配补助至各煤矿企业。

为保证项目的如期完工,项目中标单位承建之前先缴纳10万元押金(监控系统试运行后退还)。建设项目中标单位确定后,由建设单位支付中标单位建设费用的30%;考虑到监控设备的维护、保养问题,项目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再由建设单位支付中标单位建设费用的40%;剩余款项试运行一年后付清。

六、实施步骤

1、考察论证阶段。4月20日至6月上旬,组织各产煤乡镇分管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对邻近产煤县市的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进行考察,充分借鉴早期建设项目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县煤矿实际提出建设标准和模型,并提出《宜丰县煤矿数字化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2、宣传发动阶段。6月中旬召开动员会,宣传国家瓦斯治理攻坚战的有关政策,传达省、市主管部门的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外地经验作法,部署安排全县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3、全面实施阶段。7月至9月底。①制定招标文件,进行公开招标,确定承建单位;②与承建单位商定施工方案;③建设前期培训,主要是培训县局监控中心及各煤矿技术员;④全面安装、调试阶段;⑤后期培训。

4、验收移交阶段。10月20日前结束,监控系统开始进行全面试运行。

6.无人值守变电站数字监控系统 篇六

电力系统正在大力推广无人值守变电站,从而实现变电站主设备的监控,大多已实现了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的“四遥”,但由于无法了解变电站现场的环境等情况,还得有人昼夜看门,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无人值守,也使“防火、防爆、防渍”无法实现。

针对以上情况,北京华青紫博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及通讯技术,开发研制了专为无人值守变电站实现“五遥”的HQ3102-f(HQ2402-f)数字监控遥视系统,本系统除了实现电视监控图像的远程监控,还将防盗(报警技术)、防火(消防)以及出入口管理(门禁系统)融为一体,从而保证设备和环境不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侵害。

二、需求分析

1.围墙、大门等通过摄像、微波、红外探头,防止非法闯入;

2.在建筑物门窗安装报警探头,如门磁、红外、玻璃破碎探测器;

3.重点部位摄像机的安装,起到24小时不间断视频监控,可报警联动录像,有些部位可采用红外摄像机;

4.声光电告警设备的联动;

5.通过摄像机、灯光联动,监视主变压器等重要设备,监视场地和高压配电间设备的运行状态;

三、系统组成 变电站设备

变电站设备主要由前端视频服务器、固定或可控摄像机、报警输入输出设备等主要设备组成。主要完成图像、声音的采集、编码和传输、摄像机的控制和报警联动的输入/输出工作。

每个变电站可以安装一个或数个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是一个功能极强的嵌入式设备,可靠性极高,无需日常维护,完全能满足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要求。视频服务器负责把摄像机的模拟视频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同时进行压缩,另外也传输控制信号,视频服务器内置10/100M网卡,通过网线接到网络交换机上,视频服务器把压缩后的视频信号及其他数据信号一起通过网络上传到变电工区或供电公司.2.传输网络

系统组网方式灵活,系统功能灵活,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将各类型资源的利用,都能够溶入组网方案之中。能满足不同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单元的业务需求,软件功能全面,配置方便。在无人值守变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建设中,系统一般建立三级网络结构,也可根据局方的维护体制需要建立两级网络结构。系统能使用多种传输方式混合组网,能够充分利用局方的现有资源,简单灵活。

各变电站到供电局的信道为2M专线,通讯传输设备仅提供2M接口,此种方式需要在变电站和变电工区或供电公司两端成对安装2M以太网网桥。目前大多数传输方式都为此种方式。

3.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主要由监控服务器、监控客户终端等组成。主要完成变电站现场图像接收与显示,用户登录管理,优先权的分配,控制信号的协调,图像的实时监控,录像的存储、检索、回放、备份、恢复等。

在变电工区网络上配置一台监控服务器,安装相关监控软件,中心服务器前端对各变电站的摄像机、视频服务器进行管理,后端对所有的上网用户进行管理,同时担负录像报警等众多功能。在值班室安装一到数台监控客户机,监控用户首先登陆监控服务器,输入用户名密码,获得相应的授权后,即能访问到前端的摄像机,同时也可以安装一台大屏幕显示器(或背部投影机、等离子显示器等),利用“E-眼神”系统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在大屏幕上同时显示出9/16个摄像机的画面。系统也可以采用常规的电视墙显示方式。

系统能够对各变电站、所有关数据、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反应。

变电站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变电站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4

变电站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一、概述 :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电力系统保护及自控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水平不断提高,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事故,使变电站的无人值守逐步变成了可能,并已成为电业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已实现了将生产现场的设备运行数据、状态传送到远方的调度中心,同时调度中心也可对远程的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这就是常称的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作为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如只具备四遥是不够的,因为调度中心无法了解现场情况致使一些安全防范如“防火、防盗”等无法实现,因此变电站仍需要有人昼夜守护。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以及远距离传输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将这一成熟的技术引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四遥基础上增加第五遥-遥视,并且实现防盗、防火及出入口管理,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

为了加强对重变电站及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安全生产、防盗保安、火警监控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创一流的目标,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正在考虑建设集中式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它可以对各变电站的现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将变电站的各被监视点,如主控制室,高压室、设备情况、断电器、隔离刀闸、室外场地等现场图像通过通讯网实时地传输到集控站或地方调度中心;同时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数字录象,保存在服务器上供事后调用。对重要变电 站,局领导及调度人员可分别通过企业计算机网络,利用桌面微机,实时地对变电站进行视频监控或调用数字录象。

近年来,电力公司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建设计算机信息广域网,变电站的远程图象监控是构筑在计算机信息广域网的重要应用功能之一。

电力系统内各种生产设备类型复杂,数目巨大,地域分布广,人工维护困难。同时,为适应减员增效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现场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可靠性、易用性及易维护性,尤其对远程监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力系统的信息网络的建设质量和速度在各专网系统中是名列前茅的,这为基于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嵌入式视频服器,主要应用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电业局/电厂综合监控系统、现场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及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以确保监控场所内设备的可靠运行及人员的安全。

二、网络拓扑图 :

三、系统组成系统设备

1、监控前端主要由前网络视频服务器、摄象机(防护罩、摄象机、镜头、支架)、云台、解码器等主要设备组成。网络视频服务器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处理工作,它完成模拟视频监视信号的数字采集、影像压缩、监控数据处理、报警信号的采集、网络的传输等功能。它可将前端的模拟信号同时处理成高清晰的实时数字图像发布到网络中,可实现多用户同时监控相同或者不同的现场图像,真正做到视频共享。

2、后端监控有数台装有专用监控软件的电脑组成,软件功能参考第五节。

网络条件

大部分变电站内都有自己的E1线路,监控图像可以使用E1线路来传输到集控中心。E1的带宽为2Mbps,因此可以同时最多可传输8路实时图像。

四、系统优势

1、可以使用站内已有的E1线路传输图像。

2、稳定性好,不死机,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3、不受病毒侵袭,系统采用VXWORKS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的病毒无法入侵。

4、功能齐全,集成度高,具有动态IP功能,短信报警功能,红外/烟感报警功能。

5、系统适合无人职守环境,无须专人维护系统。

7.数字化监控系统的企业应用 篇七

1.1 系统需求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之一, 是管理人员高质量管理的理想工具, 实时控制现场工作现状, 快速反映所发生的事件, 便于管理者及时应付处理突发事件。由于原监控设备使用时间较长、部分损坏, 监控设备改造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 业务需求如下:

1.1.1 先进性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具体情况, 用最佳设计方案,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既满足当前的需求, 又兼顾未来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 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先进性和良好的扩展性, 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1.1.2 规范性

视频监控工程, 从系统设计开始, 包括施工、安装、调试直到最后验收的全过程, 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作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和管理工作。最后提交正规的测试验收报告及全套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供使用方存档。执行的主要规范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1.1.3 实用性和可扩充性

在设计本监控系统方案的同时, 应充分考虑到目前需要和将来长远利益。首先满足其基本功能需要, 达到经济实用的要求, 又应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 具有可扩充性, 充分保护现有的投资, 而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系统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有关标准与规范。在没有标准与规范的情况下, 要参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制订相应的标准与规范。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 并尽可能采用开放技术和国际主流产品, 以确保系统符合国际上各种开放标准。

1.1.4 可靠性

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直接影响着使用效果、外部形象及投资回报, 因此系统设计必须安全、可靠, 本方案已充分考虑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在设备选型和系统的设计中采用最优化的方案。并从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服务等方面, 充分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1.1.5 应用的广泛性

为了提供使用者以外场所的远程监视的需要, 只需在现有的机器上安装应用软件或直接使用标准IE, 即可实现此需求。

1.2 系统功能构成

本系统是在原模拟监控系统基础上, 结合新增数字监控, 采用模拟和数字相结合的同为数码系统, 集成为数模监控系统平台。主要是考虑原模拟设备可以使用, 对新增的系统选用数字平台, 产生系统的集合性问题, 给出如下构成:

利用网络 (LAN) 扩展传统模拟DVR, 采用同为数码系统平台集合数字监控系统, 达到平台化管理, 在平台上实现实时视频、录像回放, 通过将模拟视频数字化、网络化, 网络内部、外部的使用者 (USER) 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观看现场清晰的视频图像, 采用RAID磁盘阵列系统进行资料储存, 专门提供监控专用网段, 提高网络访问速度, 保证动态传输的及时性。采用单模光纤建立千兆网络, 让各客户访问时达到网络均衡。

在本次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利用网络技术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供多种综合服务功能, 不必再向传统的模拟系统那样需要敷设大量的电缆, 节省了用户的投资, 提高系统的开放性以及带来额外的投资回报。

1.3 系统功能特点

1.3.1 监控功能

(1) 具备时时监控同时预览功能。

(2) 用户管理, 系统安全保存。

(3) 对视频信号进行高密度的压缩处理和记录处理。

(4) 按钮式管理界面, 使用方便。

(5) 能实现对历史纪录的查找和回放。

(6) 视频信号的传输。

(7) Windows XP, win7, 8操作系统, 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1.3.2 存储功能

(1) 可以支持硬盘。

(2) 硬盘文件系统同DOS兼容, 可以在PC平台上操作。

(3) 硬盘上文件可以选择循环记录和非循环记录。

(4) 管理主机可以通过pc随时提取硬盘录像机上记录的文件。

1.3.3 远程监视权限

管理人员则可以不受地域限制, 只要使用PC机或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 就可以即时观看各个监控点的图像, 以便掌握监控点的详细情况。

1.3.4 提高管理水平

当管理人员需要某一天的监控录像时可以调用监控的历史记录, 来进行查找、回放以便于了解当时所发生一系列的情况, 进行管理整改。

2 系统设计实现

采用Web网络传输, 无需安装客户端和其他系统软件。采用B/S结构的网络视频音频传出, 无论在任何系统上都能运行, 实现跨平台访问, 其支持i OS、安卓系统, 系统为Linux嵌入式系统, 保证设备的高效安全工作。系统菜单如图1。

2.1 信号传播载体

(1) 对于各安装监控的部门和工厂采用千兆光纤作为视频信号传播主体, 实现网络传播、授权查阅。

(2) 对于各部门采用千兆局域网连接摄像机对数据采集存储。

(3) 采用总线方式进行各数据点的管理。

(4) 汇总到中心机房存储, 根据查询点授权查阅。

2.2 数据采集设备

采用同为数码360°全方位, 变焦摄像机作为数据采集设备。实现Panasonic高性能高清CMOS, 优异的3D降噪功能, 完美展现低照度环境。具体参数如下:

(1) 1/3"逐行扫描CMOS, 20倍光学变倍, 12倍数字变焦。

(2) 全高清网络视频输出:1920×1080@25fps (PAL) /30fps (NTSC) , 图像压缩格式H.264。

(3) 支持GBT28181、ONVIF等网络协议, 组网更方便。

(4) SD卡本地存储、网络远程存储。

(5) Web图形化用户菜单, 支持框选放大, 画面PTZ功能。

(6) 提供标准SDK, 易与其他数字系统集成, CVBS视频输出。

(7) IP66防护等级, 4KV防雷击、防浪涌、防突波设计。

2.3 数据存储服务器

采用TD-N256T平台级NVR作为数据存储服务器是, 产品特征如下:

(1) 支持8MP分辨率高清前端接入。

(2) 支持256路高清接入和存储, 流媒体接入和存储性能高达768Mbps。

(3) 纯硬件RAID设计, 支持多RAID组, 高性能高可靠性。

(4) 支持两个扩展柜接口, 最大支持4个24盘位扩展柜/6个16盘位扩展柜, 满足长时间录像需求。

(5) 可扩展HDMI输出接口, 支持多码流录像。

(6) 支持时间切片回放, 提升录像检索效率。

(7) 支持即时回放, 方便即时查找录像。

2.4 安防系统平台NVMS-5000

同为数码NVMS-5000作为安防综合管理平台, 基于标准的互联网协议, 能架构在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上, 将分散、独立的现场监控点进行联网, 与各种监控设备无缝连接, 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管理。NVMS-5000平台可管理多达三万个视频监控点, 支持DVR、DVS、IP摄像机和SDI设备, 支持标清和高清应用, 满足用户对安防系统的各种要求。如图2所示。

2.4.1 系统功能

(1) 实时监控:多分割画面预览;多路视频的轮巡、多个视频轮巡组的轮巡;云台镜头控制;系统广播与语音对讲 (可录音) ;手动实时录像。

(2) 录像回放:支持按通道、时间及录像类型检索;支持设备远程回放录像;支持录像剪辑;支持拖放、快放、慢放、逐帧回放、回放抓拍。

(3) 报警联动:支持传感器报警和移动侦测报警等方式;提供报警联动录像、联动弹出画面、联动电子地图等。

(4) 手机监控:支持实时监看、云台控制、图片抓拍及本地录像等, 支持i Phone、i Pad、Android、WM、WP、Symbian、黑莓等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5) 用户管理:支持分级、分区域及多用户管理;提供用户权限管理。

(6) 日志管理:支持操作日志、系统日志、报警日志管理;支持按时间、日志类型、操作用户等条件对日志信息进行搜索;支持日志信息导出。

(7) 解码上墙:多路视频信号解码上墙, 轮巡显示;支持解码方案收藏夹、计划任务功能。

(8) 电子地图:多级地图管理, 实时显示监控点位置和状态, 支持报警联动电子地图监控点;并可直接在地图上查看监控点的视频图像。

2.4.2 主要特征

(1) 集中安全管理:对所有设备集中统一管理, 重要信息独立加密认证。

(2) 系统操作简单:Windows系统风格操作方式, 容易上手, 无需复杂培训。

(3) 提供多种码流:针对专网、宽带、3G不同网络进行优化, 提供相应码流。

(4) 支持多运营商:针对不同运营商设置不同访问路径, 有效解决跨网络带来的视频连接不通、掉线、播放延迟等问题。

(5) 支持网络穿透:设备通过主动上报连接服务器, 有效解决获取设备动态IP地址和设备通过3G接入时的端口穿透等问题。

(6) 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软件架构, 方便架设多级监控网络, 便于系统升级扩容。

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只要能接入网络, 就可以查看实时视频图像。

2.4.3 系统访问

(1) 电视墙:适用于集中监控中心, 对多级区域、多个监控点、多台摄像头的视频进行实时预览。

(2) C/S客户端:支持单机多显示器输出, 可在多个屏幕上分别显示实时现场画面、录像回放、报警预览及触发报警等。

(3) B/S客户端:只需打开IE浏览器, 下载视频控件即可查看现场画面。

(4) 手机客户端:支持Symbian、i Phone、Android、黑莓、Windows Mobile等智能手机。

3 结论

通过本次项目的方案设计、工程施工, 最终公司的监控平台实现了数模集合 (数字监控和模拟监控) 能在一个平台上访问, 其画面预览流畅数字部分能达到1080P标准, 模拟部分抗干扰能力提高, 且能到达标清标准。最终实现系统平台统一授权, 对所有客户进行可控化管理, 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国辉 (西刹子) .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最佳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06) .

[2]陈晴, 邓忠伟.现代安防技术设计与实施 (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03) .

8.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八

目前,网络监控摄像机+NVR已经在行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浪潮。在实际应用中,高清已经显现出其不可取代的优势,而网络监控摄像机是实现高清必须的载体。换个角度来讲,安防监控行业数字化浪潮,是由高清的需求所引发的。但是目前来看,虽说数字化已经在行业内引发了一系列惊涛骇浪,但实际推广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以下是数字化遇到的最常见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全高清模式。数字化浪潮袭来之后,一些人选择全部接受,瞬间将原有的模拟+DVR全部换成网络监控+NVR。这部分人第一是理念上接受网络监控,第二是确实需要在监控中使用高清。这是市场和理念综合起来导致的。但网络高清+NVR面世不久,在价格上普遍高出模拟监控不少,这就让很多人在数字化面前犹豫起来。

第二种:数字加模拟混合装。也有些这样的人群,他们在监控系统中对于重点监控部位选择高清监控,而对于不是很重要的部位选择模拟监控。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清的价格问题让他们不得不折中来办,另一方面主要因为全部更换高清在工程上的费用偏大。在模拟监控率先抢占了市场的情况下,用数字高清更换模拟监控的工程费用不得不让人考虑它的成本。目前混用视频监控的方法为相当一部分人认同。

第三种:完全否定数字化应用。有人认为,数字化是好东西,但是在目前的水平来看,根本不可能成为主导技术。技术上的不成熟让很多人对它持否定态度。而模拟监控自诞生以来,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其技术的稳定性、服务的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数字技术目前的价格比较贵,更换设备需要的工程费等都是人们所考虑的。

总结:数字化是安防监控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遇到些困难也是行业必须面对的。数字化,必将在未来的安防监控行业引发一系列的惊涛骇浪。

9.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九

自动监控监控系统验收的申请报告

市环保局:

根据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控污染源安装自动监控系统文件、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要求,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在西区排放口安装了COD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监控中心联网,试运行期间开展了比对监测等校准工作,系统与省环保厅(或市环保局)联网通信稳定,数据传输正常,具备了验收条件,现申请对西区排放口COD自动监控系统进行验收。

10.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十

重点调研的18个煤矿共有业主9名,从业人员(含管理人员和工人)1143名,其中:本科1名,专科1名,中专2名,高中90名,初中440名,小学609名;工程师8名,助工11名;经过省级培训47名(业主和矿长),市级培训322名(特殊工种人员,如瓦斯监控系统监控员、瓦斯工、电工、绞车工、爆破工等)。2003年5月,在原经贸局的统一组织下,18个煤矿先后安装了kj101型号或kj90型号的瓦斯监控系统,其中15台kj101,3台kj90。安装2-3个瓦斯探头的有2个煤矿,4—5个探头的10个煤矿,6—8个探头的6个煤矿。

二、瓦斯监控系统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煤矿业主重视不够。调查显示,9名业主中,高中以上文化23%,初中文化占77%,因文化有限,33.3 %的业主望“机”兴叹,对监控系统一窍不通,67.3%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多数业主上思想麻痹,认为监控系统即使正常,照样需瓦检员下井检测,嫌瓦斯探头跟进采掘进度麻烦,不如人实地探测方便。工作上重视不够,部份业主习惯“掌大脉”,安全生产等事务性工作甩给矿长,对监控系统的使用情况很少过问,突出表现在瓦斯监控系统操作员(以下简称监控员)严重不足,全县仅27名,其中,有2名专职监控员的3个矿,1名专职监控员的3个矿,其余18名均为兼职。监控员少,保证24小时专人值班,保证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填报监控系统运行表无从谈起。

二是监控员业务素质低下。监控员多数只经过市上一次短期培训,其中:中专1名,占3.7%;高中6名,占22.2%;初中以下20名,占74.1%。据监控员们介绍,参加市上培训时如读天书,虽获得了上岗证,能熟练操作的毕竟是少数。实地摸底表明,27名专兼职监控员中,2名能熟练操作,占11.1%,6名基本熟练,占33.3%,其余仅能将监控系统打开,勉强看懂一般监测数据,有的“工作日志”也不会查询。

三是监控系统使用率偏低。各煤矿的监控系统均为2003年5月以后安装的,耗费5.2—9.1万元左右(与型号、探头数量、井深等因素有关)。除红桥江远煤矿有一台不能正常运行的备有微机外,其余17个煤矿没有。因监控员能力有限,不善维护,加之煤灰重等因素,导致监控系统故障频繁,而当地又无专业维修,只好请县外(兴文和珙县)技术人员,他们有时几天后才能赶来,维修费少则近百,多则数千。通过调阅工作日志发现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率普遍偏低,工农煤矿和五八煤矿使用情况较好(占11.1%),另8个煤矿间断使用(占44.44%),近一半煤矿偶尔使用,如同摆设。

四是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客观上,今年来县安监局、县经商局等主管部门和五矿镇、红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据业主和矿上其他人员介绍,“今年各级来检查的次数比往年多,但真正认真查看瓦斯监测系统的不多,往往只看看微机开没开”。据调查,五矿、红桥两镇的驻矿干部多数履行职责认真,坚持住矿,但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对监控系统的性能不了解,多数人是“睁眼瞎”,有效监管受限,而主管部门到煤矿检查毕竟有次数。

三、加强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管理的几点建议

如何强化对瓦斯监控系统的使用管理,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领导,尽快启动三级联网工程。实行煤矿企业、镇、县三级联网监测,是解决点多、面广、实时监控难的重要手段,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建议县政府尽快将三级联网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我县指导,统筹规划,科学制订实施方案。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联网经费应以煤矿业主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坚持阳光作业,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推广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通知》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严把安全质量关。按照“分级监管,分级响应”的原则,建立非正常情况处置程序和应急预案,健全系统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实时监控。

(二)强化培训,为安全生产提供人才保证。一是强化业主和矿长的培训。首先是加强对他们的日常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观念,舍得花钱保安全;其次,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强化监控员的技能培训。除按规定选送市上培训外,县上主管部门应针对他们的素质现状,主动联系科研院校举办培训班,分期分批轮训,凡不合格者严禁上岗。同时,要引导企业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强化对驻矿干部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安全生产的有关政策法规,了解正确行使监管职责的相关知识,以解决不会和不善监督管的实际问题。四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在五矿或红桥建立技术服务中心,为全县煤矿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11.某机队时控件监控与报告系统研究 篇十一

主题词:航材管理 时控件 自动化管理 监控 报告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77

一 前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产业的时代,作为一个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民航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子管理和网络化应用是现代民航企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对于机务航材管理中的时控件管理这个涉及飞行安全的要害部门,如何合理地利用计算机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差错,增强安全因素,也就成了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时控件项目中,有的设备和零部件具有寿命或使用时限的限制,有的设备和部件需要定期测试、校验。这些使用限制或检查要求都是强制性的。飞机上所谓的时控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拆下更换, 如果不更换, 飞机将不得已停场待飞, 这是不容置疑的。而对于我国民航飞行员紧缺, 飞行学院飞行训练任务繁重的现状, 一般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在保障飞行训练需求航材的同时, 如何合理、有效地保障时控件的按时更换是航材计划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飞机的时控件中, 磁电机、氧气瓶是重点关注对象, 尤其是发动机、PA44 的螺旋桨、交流发电机等器材更换更是难点多多。因此, 深入研究和探讨航材管理中时控件的管理现状, 实现对飞机时控件的自动化管理,对控制航材成本、保证飞行正常进行、保证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时控件管理概述

时控件管理分为:装机时控件、库存时控件、时控件拆换和COSL管理。时控件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航空器的适航性。生产部门的时控件管理工作是以经批准的维修方案为依据,对时控件实施监控。根据每个时控件实际使用时间(如:飞行小时、起落、发动机循环、日历时间等),制定更换计划,提前发出更换或检查指令,并监督确认指令的落实。

航材时控件管理比较复杂, 品种多, 数量大, 随机需要涉及面广。首先, 时控件不同于一般的零部件, 需要掌握更多的时控件的寿命和换件信息。其次, 要做好航材计划工作, 计划员必须对所管机型的时控件有必要的了解, 如备件的全年因时控原因拆换次数, 备件周转情况, 修理厂家修理周期等要求。再次, 航材时控管理不能只考虑保障供应, 还要有经济的观点, 防止库存积压浪费。另外从整个工作流程来看, 它是与机务生产计划、修理厂家修理周期都密切联系的一项复杂工作。所以航材时控件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在保证飞行训练需求航材的同时, 如何合理、有效地保障时控件的按时更换是航材计划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地制定出时控的监控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是直接涉及飞行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

三 时控件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外很多先进航空公司的时控件管理已完全采用电脑化先进管理模式来提高管理的效率,而国内计算机信息化在民航飞机维修行业的应用却比较落后,很多工作都是手工管理,或是半手工计算机管理。由于长期以来航材时控件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加之随着新机型的引进, 时控件需求未形成规律, 时控件的需求与故障件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导致航材保障只能满足其一, 不能满足其二, 薄弱环节更加突出。目前机务部门对于时控件管理工作存在以下缺陷:

1、机务生产时控部门没有合理调整好时控件梯.

从时控件换件计划来看, 基本上集中在上半年4-6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 1—3月份期间时控件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而且每次都是本月下发下个月的时控件换件通知单, 而航材的准备时间也只有一个月左右, 时间十分紧张。如果航材部门不在时控件换件通知单下发前3个月订货, 就很难保障时控件的供应。

2、时控件监控精度低

因为从时控件更换计划清单之后便全部都是手工操作,为保障在到期之前完成工作,往往都是很长时间之前交到生产科作安排,然而在生产科做时控件管理时全部是将监控的数据如飞行时间、发动机时间与飞机起落、飞机循环小时数等手工录入计算机存档,监控工作则从新停留在纸面上分析,无法对计算机里的数据进行使用造成监控精度低、效率低、易产生人为差错,一个时控件本来可以全寿命服役,可能因此会造成完成其服役寿命的90%。

四 时控件管理系统设计理念

时控件管理系统的主要完成工作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涉及时控件监控室、航材科、生产科的时控件管理控制系统,从而完成对时控件寿命的监控与警报,达到民航局的适航要求,提高飞院整体机务维修质量与效率,有效地使用时控件,提高经济效益。

1、实用性。机务人员不是计算机专家,因此必须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再加上是时控件监管人员少,所以我们必须摈弃华而不实的功能,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实用的系统,任何功能都能达到简单而有效的目的。

2、容错性。此系统运行基本表现为人机不断交互操作,这样误操作、输人不合理数据的情况很难避免。因此管理程序应有较强的容错性。除非用户按强制中断键,程序应做到不死机。由于程序内免不了有计算处理,输人不合理数据引起死机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最常见一种在微机上用C语言加变量整型数上溢。所以一定要重视容错性测试。

3、安全、稳定性。时控件监控系统要求安全、稳定,因此对系统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提出严格的要求,不能因为计算机系统故障而延误时控件的监控和警报。

4、使用面向对象分析法做系统分析。为了做好系统分析,我们使用了面向对象分析法。该分析法的要点是抓住输人、触发(启动条件)、处理(计算)、输出四个环节,由顶向底逐级分解细化。其基本做法是首先收集到全部手工表格,区分输人与输出形成顶层对象;其次按原有处理流程次序,走访有关部门与个人。这里要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取哪些数据,做什么计算,输出什么数据,送到什么地方去(或打印什么表格)。最后根据结果绘制对象层次图,分析该图,看有没有重复处理,不合理数据流向,无效处理,多余环节等不合理地方,并加以改进,最后与软件开发人员一起确认分析结果。

五 系统结构图

图1 系统结构图

从结构上看,该系统非常适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任何一个节点的信息的变化都会马上反映出来,其他节点可以立刻得到信息,做出反应,是整个业务过程优化。根据图示我们可见,采用计算机管理后,生产科可根据监控单,随时的做好科学的安排,不用再根据以往的数据来自己推算时控件是否到寿,计算机就完全取代这项工作,并进行警报,更好的提示时控员做好工作。同样,监控员无需在等待航材科传送的时空库存与送修情况,再做延期处理或是允许按计划进行。因为时控件更换计划及时的反映到系统中,航材部门可以根据系统所提示的实际的信息来管理时控件。

六 系统的数据结构

6.1 数据收集及数据录入。数据是管理程序的命脉,若无法正确及时地收集到该管理程序所需要的输人数据,即使这个软件开发出来也不能正常运行。正确的数据及报表是保证飞行安全所必须的,因此要检查是否能由输人数据产生所要求的输出结果,或完成所要求的操作。特别要注意在非正常情况时,是否仍能给出正确的信息。有时增加一个输人数据项会使程序大大简化,可靠性大为提高。对于COSL所要求的某时控件,当输人件号并要求报出剩余时间时,是否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自动化的程度有多高,这些都是我们检验系统开发的试金石。

6.2 具体的数据结构。系统的主要数据结构为关系型数据库。核心数据库为时控件清单和时控件装机清单。其中时控件装机清单数据库包括以下数据:序号、机号、安装位置、装机时间、生产日期、装机参数、限制寿命、翻修后使用时间、翻修后使用循环、累计寿命、监控时限、剩余寿命、到寿日期。该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实时跟踪时控件整个生命周期。而时控件清单则相对稳定,除非维修方案出现变动。

七 监控模块

该模块成为时控件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完成的功能如下:

7.1、根据各清单,飞机运行所记录的各个参数,来记录监控信息,包括:机身循环、飞行循环、飞行小时数、日历月、发动机循环数、发动机工作时间、APU时间等,再依据上次检查日期、上次大修日期、装机时间来计算出到寿日期,并进行报告。

7.2、多个监控数据条件下的时控件分别按照各个条件计算到寿日期,然后去日期先到的为准进行时控件到寿报告。

7.3、按照到寿日期排列时控件更换计划,并能够显示各时控件的剩余寿命。

八 系统的维护

管理系统的维护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编写软件时要注意开发数据库修复工具,如我们常提供数据库合并功能,即用户对同一程序可建立多个数据库分别操作。然后可把各库内的内容有选择地合并到一个指定的库中去。这样一旦发生操作系统或硬件故障,库内部分记录损坏,就可用合井库功能把尽可能多的好记录取出来,移到一个新库去。

九 总结

时控件管理是机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加强时控件管理,突破以往手工作业为主的监控模式,引入计算机技术,利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对时控件进行监控与报告,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保障飞行训练正常进行、控制航材成本、保证机务各部门的协调一致有重大意义。通过以上的探索与研究为进一步实现对时控件监控与报告的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有着十分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俊生.航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11.

[2] 姚艾龄.计算机网络化在统计信息管理中应用[J].航空科学技术.2002/5.

[3] 石丽娜,吴菁. 浅谈航空公司航材库存管理[J].江苏航空.2005/1:36-37.

[4] 负红.浅谈航材入库检验工作[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5/4.

[5] 曾烨.论航材成本管理与时控件的关系[J].科技信息.2008/6:208-209.

[6] 杨晓.浅谈航材库存管理策略[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5/2.

12.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 篇十二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领导下, 通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不懈努力, 促使全国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 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总量仍然过大, 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 煤矿等高危行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的问题仍然较严重。

另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许多企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 囤积大量的生产原材料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这其中不少涉及到有毒或者易燃易爆物质的储存和使用, 若企业因疏于对危险品的管理而引发事故, 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 要确保危险物料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无疑对现行的安全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监控系统是企业日常生产正常运作的一个重要保障。

然而, 以前传统的监控建设模式是自下而上一层层垒砖头的模式, 大多都是单一监控联网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如何使各级领导和管理者“直抵现场, 实时交互”, 综合实现指挥调度、生产现场监测的可视化,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智能化的应用, 已成为当前监管等领域的迫切需要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在常规的、现场的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上已经显得比较成熟, 但区域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化多级联网监控的综合运用还是比较薄弱, 而这种综合性应用将是我国安全监控系统在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多级联网监控充分利用传感技术, 及时感知监控前端的实际环境状况, 为保证现场安全, 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它也是实例化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的应用, 可以带动相关的安防、通讯、IT这三大产业的硬件设备制作商、网络运营商和软件服务商的良性发展, 大大提高产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二、多级联网监控的关键技术简介

实现多级联网监控应用系统需要的几种关键技术:

1.基于IP的超大规模视频切换矩阵技术

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 远程集中监控的需求越来越多, 规模也越来越大, 早期的模式是利用现有的CATV技术, 包括WDM技术, 将模拟信号不做处理直接传到监控中心。这种技术在一个小的区域范围内实现监控还是可行的, 但进行集中监控, 其网络建设费用非常高, 实现集中监控的代价很大。

基于IP的超大规模视频切换矩阵技术是利用现有的数字网络, 对视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压缩, 将压缩码流组成IP报文, 通过TCP/IP协议, 把这些IP报文传到监控中心实时解码出视频图像, 进行集中监控。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多级联网监控, 满足“分级负责、分级监管、分级响应、实效实用”的应用需求。

2.流媒体服务技术

流媒体 (Streaming Media) 是指在数据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视频数据流。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流式传输方式是将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 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

流式传输定义很广泛, 现在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的技术总称。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 (Realtime streaming) 和顺序流式传输 (Progressive streaming) 。

3.零通道技术

零通道技术就是把物理通道采集到的多路视频进行压缩、切割、混合, 组成新的模拟视频通道。采用零通道技术, 可以实现远程客户端只需要耗用一路视频的带宽就可以观看到多路视频;从而在互联网这样的低带宽条件下, 实现了普通ADSL也能同时观看多路的清晰流畅视频效果。

4.Remoting技术

微软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来为用户实现数据服务, 即Web Service和.NET Remoting技术。Remoting就是DCOM的一种升级, 它改善了很多功能, 并极好地融合到.Net平台下。在一个封闭的网络环境中, 选择TCP通道将获得更好的连接性能, 这种情况下, 无疑.NET Remoting具有明显的优势。在.NET remoting中, 客户端不会直接调用方法, 而是使用一个协议对象作为中转来调用远程对象中的方法。每一个在远程对象中定义的public方法都可以被客户端调用。

Remoting框架提供两种通道:Tcp和Http。两种Formatter格式:二进制和SOAP格式。二进制格式是非常快的, 并以适当的二进制格式来对方法进行编码调用。SOAP格式要比二进制格式慢, 但是它允许开发人员使用SOAP格式来对远程信息进行编码。

三、应用案例分析

某省煤矿监控平台绝大多数煤矿监控前端分布在乡村偏远地带, 环境恶劣, 网络出口带宽只有2M, 每个监控前端安装6路以上的监控视频和30多个传感器。在这种低带宽的网络环境下要实现全省1个省级中心、4个地市二级中心和100多家煤矿企业监控前端的多级联网监控, 煤监多级联网监控必须解决:实现多路视频的高质量传输, 实现多路视频的同时调阅, 在监控中心对大量的前端监控点进行视频切换, 实现全省多级监控中心的联网监控, 实现对前端监测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类分级采集等等技术难题。

(一) 系统架构说明。该煤监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自下而上由设备资源层、数据平台、应用平台组成。

设备资源层包括传感器、摄像头等物联感知设备, 采集现场监控视频信息和环境参数数据。

数据平台主要由两部分数据, 第一部分监控实时数据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把矿井传感器数据统一采集到实时数据文件中, 再导入到关系型数据库中;第二部分视频数据是由预警主机把安装在矿井的各摄像头视频数据采集起来。

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应用平台, 架构各应用, 如煤矿基础信息、流媒体服务、实时监控数据、应急预案、报警联动、GIS应用集成等组件构成了监控管理平台。

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二) 关键技术应用。

我们知道, 与本地的局域监控不同, 实现一个数字化多级联网监控系统, 远程广域的多级联网监控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监控视频的稳定、高效、低成本传输和调阅, 二是环境参数监控的传感数据的分类分级采集和利用。

1. 监控视频联网的关键技术应用

(1) 在煤矿监控前端, 网络出口带宽只有2M, 通常调阅一路视频需要占用450K带宽, 2M的线路只能同时传输4路视频, 必须采用轮询方式查阅, 无法直观总览一个煤矿企业整体现场情况。采用零通道技术, 将本地的4路到16路图像混合成为一路视频输出, 远程客户端只需要耗用一路视频的带宽 (450K) , 就可以观看到4路到16路的清晰流畅视频, 从而解决了煤矿企业出口带宽受限问题。

(2) 利用零通道技术有效解决了在远端通过企业2M的ADSL线路调阅4路以上视频问题,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很快就碰到新的问题, 就是在多个用户同时调阅同一煤矿企业现场视频时, 发现原先看到的清晰流畅的视频出现明显的丢帧现象。经分析, 是多用户同时调阅同一煤矿企业现场视频时, 每个用户都会新建链路调用视频, 占用带宽倍级增长以致线路拥堵。为了避免多级联网监控时不同用户对同一监控点的重复调用, 我们采用流媒体服务转发、存储功能, 有效降低监控前端的出口带宽需求, 提高图像质量,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流媒体转发功能, 让收到访问请求的前端监控主机单个视频流传输到流媒体服务器, 复制成多个视频流, 转发到多个请求端, 使得前端的每个视频通道只占一个视频流的网络带宽, 提高网络带宽的有效利用率, 降低带宽需求, 缓解网络拥塞。

在实现过程中, 我们从流媒体的传输协议、缓存技术支持、编码压缩等方面也进行分析和合理应用:

(1) 在流媒体的传输协议上我们采用建立在udp协议上的rtp/rtsp实时传输协议。这是因为udp和tcp协议在实现数据传输时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区别。tcp协议中包含了专门的数据传送校验机制, 当数据接受方收到数据后, 将自动向发送方发出确认信息, 发送方在接收到确认信息后才继续传送数据, 否则将一直处于等待状态。而udp协议则不同, udp协议本身并不能做任何校验, 所以选择udp协议可以让视频转播具有极高的传输速度。

(2) 考虑到网络传输的不稳定性, 多媒体数据在传输中的分解包可能不会按照视频正确的顺序到达客户端, 甚至产生丢包的现象。因此, 我们采用缓存技术对到达的数据包进行正确排序, 从而使视音频数据能连续正确地播放。流媒体在播放时不断读取缓存中的数据进行播放, 播放完后该数据便被立即清除, 新的数据将存入到缓存中。这样, 在播放流媒体文件时也可以大大节约的缓存空间。

(3) 要进行远程监控, 大量的视频数据就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这就需要在数据传输之前进行编码压缩以减少数据量。从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来看, MPEG-4在录像存储容量、图像质量、网络传输、对图像可以进行交互操作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流媒体服务技术和前面介绍的零通道技术的有效结合, 可以极大的满足在网络带宽具有局限性的情况下实现多级联网监控应用, 也大幅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流媒体服务除了技术实现外, 在多级联网监控应用中, 还需要考虑合理部署的问题。本案例中, 除了省级中心, 还要建设四个地市二级中心。起初把流媒体服务部署在省级中心, 因为一个煤矿企业监控现场主机只能与一个流媒体服务通讯, 地市一级用户必须通过省级中心访问前端视频, 在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时, 也会出现丢帧现象。经优化, 改为在四个地市二级中心各部署一套流媒体服务, 分别负责辖区内煤矿企业的视频调阅, 在省级中心, 配置相应的访问策略, 选择合理的访问路由, 借助二级中心流媒体服务进行访问, 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丢帧现象。在多级联网监控应用中, 流媒体服务如何部署, 需要综合分析各级监控中心的出口带宽、用户数量、访问频率、网络路由等多种因素。

(3) 在各级监控中心为了对辖区内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监控前端实现联网监控, 满足“分级负责、分级监管、分级响应、实效实用”的应用需求, 我们对视音频信号先采用MPEG-4进行数字化压缩, 通过基于IP的超大规模视频切换矩阵技术, 将压缩码流组成IP报文, 利用TCP/IP协议, 把这些IP报文传到监控中心实时解码出视频图像, 进行集中监控。

在上述应用框图中, 管理主机可以通过IP网络, 对前端的每一台视频服务器进行配置、管理、控制, 可以实时监控每一台视频服务器的视频图像。如果视频图像的数量太多, 整个网络太大, 一台管理主机可以同时监控很多台视频服务器的图像, 通过PC机的显示器显示视频图像, 并通过事先设定的规则切换图像信号。如15秒切换一次, 要求一分钟进行一次循环, 以一台PC机能同时进行16路解码计算, 一台PC机可以同时监控64路视频图像, 两台PC机就可以监控128路视频图像, 可以依次类推。如果在PC机中插入多片视频解码卡, 视频解码卡支持AV输出, 可以组成电视墙, 多台PC机可以组成巨大的电视墙, 方便集中监控、管理。

融合以上三种技术实现的联网监控视频图如下所示:

2. 环境参数监控的传感数据联网的技术解决方案

为实现环境参数监控的传感数据联网应用, 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传感数据标准化, 二是以标准化产生的数据及时采集上传。传感数据标准化应根据具体项目要求来制定, 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介绍如何对以标准化产生的数据进行及时采集上传。

为采集煤矿监控前端传感器实时数据, 实现在查看监控前端视频监控的同时, 能够查看前端的传感器实时数据, 我们采用.Net Remoting技术对监控前端实时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的采集。数据采集示意如下图所示:

为实现监控前端的传感器实时监控数据的采集, 我们在监控前端的主机上部署数据采集终端, 采集终端实时侦听监控文件, 一旦监控文件发生变化, 就将传感器实时监控数据进行格式转换 (在这里我们使用二进制格式, 因为二进制格式进行编码是非常快的) 。然后, 经过编码后的信息通过Channel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采集中心进行处理。Remoting框架提供两种通道:Tcp和Http。本项目的运行网络环境是一个封闭的煤监专网, 所以选择TCP通道以获得更好的连接性能, 稳定、及时获取了煤矿企业现场的环境参数数据, 并进行直观展现, 截图如下所示:

四、结束语

在监控领域, 集中了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远程网络传输等最新技术的数字监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模拟监控, 它代表了监控系统的发展潮流,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工业、商业及其他部门所使用,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本文介绍的应用案例, 是一个已经成功投入使用的实际项目, 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笔者认为该系统能够稳定、高效运行, 离不开以上介绍的几种关键技术的合理协同应用。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多级联网监控应用系统的经验, 结合当前监控领域的主流技术进行探讨, 阐述了实现多级联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其应用进行说明:利用基于IP的超大规模视频切换矩阵技术实现视频联网监控, 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的流式播放, 通过零通道技术实现低带宽网络环境下的视频数据传输, 借助.Net Remoting技术实现远程实时传感数据的分类分级采集。

关键词:联网监控,基于IP的视频矩阵,流媒体,零通道技术,Remoting

参考文献

[1]李小平, 曲大成.多媒体网络通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罗斯清.网络流媒体技术及应用[M].

13.小学视频监控安装工程的申请报告 篇十三

**教育局:

**小学是一所占地面积12230平米,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的学校。就我校来说,面积虽小,但管理人员少、学生人数多、小学生生性好动、防范意识差。学校的教学楼、大门、校园、运动场、学生宿舍、餐厅等公共场合都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使校园师生们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安全防范工作应该提到第一日程。为了提高学校自身的防护能力,确保校园的宁静和神圣,建立安全可靠的安全防范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现今形势及学校维稳安全对视频监控技防设备安装的需求,我校急需安装建设摄像头25个,以此加强我校自身维稳力量,近一步提升师生安全保卫工作。经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讨论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的位置,应设置的25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约为900元需22500元,监控电脑主机及显示器5000元,人工费2500元,总预算约为:30000.00元﹙叁万元整﹚。

特此申请,尊请批示!

****小学

14.监控安装申请报告 篇十四

一、引言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居民住宅小区大量兴建,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但由于新建小区地域广、面积大,人口高度密集,住户成份复杂,安全防范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城市刑事案件的高发部位。

居民小区安全防范工作事关社会和谐安宁,而居民小区是入室盗窃、诈骗、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的地方。加强城镇居民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特别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居民小区安全防范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视频监控系统在居民小区中的犯罪预防和发现功能

1.威慑违法犯罪分子。视频监控探头可以对监控区域进行全方位扫描和小范围监视,在监视区域内不受时间、空间和天气的影响,对案件高发区进行治安巡查,及时掌握监控区域内的情况。居民小区中,在视频监控覆盖的区域,被拍摄到的人或物都会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储存到电脑之中,一旦有人在视频监控范围内进行违法犯罪,那么无论他将证据掩藏的多么好,他的行为都会有迹可循,这在无形中为企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增加了犯罪成本和风险。

2.有利于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运用视频监控,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警情,有效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与应急处置力量的有机结合。2014年12月20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西山派出所就依靠视频监控破获了一起入室盗窃未遂案件。2015年12月20日凌晨2时许,西山派出所民警在居民小区附近例行巡逻时,所内的监控室发现三名男子在居民小区内的一所超市附近东张西望,行迹可疑。民警快速反应,前往现场,发现这三名男子已进入超市正在行窃,遂对三名男子进行抓捕,从而成功避免了一起入室盗窃既遂案件的发生,保护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3.重现犯罪现场,提供犯罪证据与线索。通过视频监控的合理运用,我们可以利用事后调取监控视频的方式寻找线索。视频监控系统,一方面可以对实时发现的可疑情况进行跟踪拉近拍摄和录像固定,清晰得记录车辆特征和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倒查的方式,调取案发地点相关区域和犯罪嫌疑人可能来往的路线的视频监控,发现犯罪线索,获取相关证据,追踪犯罪轨迹,锁定目标,为侦查破案提供正确的方向。2012年的2月,北京市朝阳区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件,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后穿过被害人所居住的社区逃跑。警方通过调取社区内的所有监控视频,发现了犯罪人的逃跑路线,并进行追踪,最终在某网吧的监控视频中获取了犯罪人清晰的面部和体貌特征,由此锁定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三、视频监控系统在当前我国居民小区中的功能发挥情况

(一)我国居民小区类型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小区从安全管理模式角度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全封闭式。全封闭式小区是指四周有屏障,且小区出入口24小时有物业保安值守,非小区人员进出实行登记制度的小区。半开放式小区一般都有人力安全防范,以保安为主要力量,其他辅以义务巡逻队,还有公安机关的路面巡逻警察力量。小区有屏障将住宅区与外界相隔离,但出入口较多,无专人全天候进行安全防范,安全力度低。开放式小区则是指没有封闭围墙作为屏障的住宅楼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开放式老旧小区,另一种是采取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开放式小区。开放式老旧小区主要是指90年代以前建成的小区,只有最简单的物防措施,如在围墙上用水泥固定玻璃片等,居民家中的安全防范主要依靠防盗窗和防盗网,房屋设施老旧、公共配套缺漏,处于无专人防范状态。另一种是采取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开放式小区,主要是指四周没有围墙将小区与外界隔开,但是采取了全方位覆盖的视频监控设备,辅以其他人防、物防设施对小区进行安全防范的小区。

(二)视频监控系统在不同小区中的应用现状

封闭型住宅小区在犯罪预防方面大量运用技防手段,电子监控设备遍布整个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规范化程度高,基本可以对整个小区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后可以及时调取监控录像,了解案发状况,锁定犯罪嫌疑人,有益于警方的深度侦查研判。

半开放式小区中视频监控的普及率相对不高,安全性相对有所下降。而且在这类小区中,视频监控设备常常只是摆设而已,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的操作并没有专人来进行,没有形成规范,物业、保安人员不知道如何操作系统,不知道如何调取监控视频,有时甚至不清楚视频监控设备是否正在正常运转,视频监控系统形同虚设。

开放式旧小区内居住的居民中流动人口比例较大,发案率也相对较高。由于建设时间较早,视频监控的理念尚未普及,因此在这类开放式小区中,视频监控设备基本是空白。采取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开放式小区中,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非常规范而全面,视频监控室24小时有专人值守,建立起了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威慑了违法犯罪分子,遏制了治安案件的发生。

(三)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居民小区现实运用中的不足

我国目前绝大部分的城镇居住区在建造之初,规划设计人员往往不了解环境设计对犯罪的影响,忽视了小区环境设计对于降低发案数,提升安全感的重要性,因此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有关统计显示,涉及到视频监控的案件的破案率不足百分之三十,这体现出我国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设备分布不平衡,布局不科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在我国的普及率仍然不是很高。不仅如此,视频监控系统在布局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在党政机关、企业、医院、中心学校中,视频监控密布,基本可以做到零盲区。而在一些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小区,监控摄像头的设置非常少,存在大片治安盲区。

2.技术落后,对光照条件要求高。目前我国的监控摄像头虽然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的转动,但是一个摄像头一次只能监测一个方向,其余大部分的区域则是盲区,需要其他的摄像头做为补充,存在死角。而且目前监控摄像头的像素仍不够高,民警调取查看时只能了解案发的全过程,很难判断出当事人的面容特征。此外,早期的探头还存在夜晚光线不足或是干扰光较多的问题,导致夜间监控视频难以辨认使用。

3.视频安装位置不合理。许多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地点往往安装位置都比较高,容易被树枝、树叶所遮挡。且由于所处位置太高,视频监控区域的标志太小导致人们很难注意到监控摄像头的存在,造成一种此处没有视频监控的假象,这使得视频监控设施本来具有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4.监控视频的传输效果与实时监控存在着一定差距。监控视频通过网络传输需要一定的传输速率,由于带宽的限制,监控视频从摄像头传输到播放设备上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造成反应时间的延迟,难以实现实时监控的效果。有的监控的系统时间和实际时间存在误差,容易误导侦查。

5.视频资源整合度低。目前,我国城市市区内的大部分住宅小区都安装了监控探头,这对于发现案件是非常好的线索,但是,由于资源的不整合,公安民警在接到报案后不能马上调取现场监控,而是要到案发现场通过物业部门才能调取监控,容易错失宝贵的最佳办案时间,降低办案效率。

四、如何有效发挥视频监控在居民小区预防和发现犯罪的作用

经调查了解到,居民小区的治安防范工作量大、面广,为了维持居民小区治安的和谐稳定,我们必须将人防、物防、技防三者有机结合,尤其是要将技防和人防有机结合好。通过对各个派出所的犯罪案件数据的分析,发现凡是安全系数高的的居民小区,人防、物防、技防三者有机结合,尤其是技防方面,合理的布建不仅节约了成本,也充分发挥了视频监控的震慑和监控作用,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系数。

1.全面推广视频监控在小区中的应用。目前,在我国三种管理模式的小区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来说分布不足,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小区所占比例非常小,大部分小区在视频监控系统的利用上都是非常不完备的,特别是开放式旧小区和半封闭式小区,视频监控系统的利用基本是空白。在我国居民小区中,全面推广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是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在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功能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2.提高视频技术水平,加强设备管理维护。通过对视频监控设备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使用视频监控系统的成本,由此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住宅小区中广泛推广,而且还能获取清晰度更高的视频,提高监控视频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发现犯罪线索的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并选派专人负责管理和维修。

3.对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合理布局。第一,由于设备原因,视频监控探头尚不能实现360度无死角的监控,因此各个设备之间要相互补充。但相互补充并不是指单纯追求设备的密度,而是以更巧妙的方法来对设备进行布置。第二,视频监控设备的布置应根据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作为震慑作用的监控摄像头应设立在明显的位置,并有明显标识说明已进入监控区域,以提升威慑力,打消犯罪人的犯罪念头。第三,在分布的区域上也应有所侧重。在小区的必经之路、主干道和各个出入口上,必须进行无盲区的监控,并在夜间应进行补充照明。

4.加强视频资源的整合。第一,要积极地将住宅小区内的监控与小区附近的社会监控进行有效的联网,加强视频资源的整合,避免线索的缺漏。第二,尽量实现视频资源调取权限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在日常管理中,监控播放器处应有专门值班人员24小时倒班值班,及时发现可疑情况,采取措施,尽量抓获现行。

上一篇:小班教育的心得下一篇:工作总结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