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精选13篇)
1.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 篇一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优化改造
摘 要:在新世纪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完善,其中电力设施作为建设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力以及电厂的发展中,为适应时代要求以及安全等需求,开始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当前的各项技术为其自动化提供了支持,测量的控制理论,仪表的控制系统等相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水平,本文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其目前发展的状况,并就相关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优化改造。
关键词: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优化改造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2.191
0 引言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电厂热工自动化就是完善电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电力行业借助技术发展的契机,大量的引入电力产业高新设备,尤其是热工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就我国目前电厂热工的发展卡可以发现,基本已经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对于电厂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较少资源消耗,同时又能够保证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水平,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创新,希望能够利用新技术实现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改造。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电厂的发展,不断的改良相关技术,其中在发电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自动化发电技术。
我国关于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我国的电厂热工生产中。我国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所以也导致了该技术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发展较缓慢。
面临这一机遇与挑战,我国开始积极改进。就当前世界上发展的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我国的发展历程主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当时在电厂开始引进设备,并相应引进了新技术。在设备以及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该项事业取得了极大地发展。并且在发展后期,为了保证设备的使用更新以及技术更新,也不断的引进高技术人才,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维修以及更新等。随着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增强,并且也把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电力领域。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为电厂热工自动化提供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其开始引进DCSC技术,并把其应用于电厂的热工自动化,不断的实现自动化技术的系统改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改革的全覆盖,还有一部分老电机组,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安全可靠性以及设备可控性等方面。
电工热厂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传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结合发展的过程。并且在当前发展新形势下,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实现更新,想着安全化、高效化以及高准确度、高稳定性方向发展。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面临的问题
关于电厂的热工生产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关系统庞大,发电的过程也相对较复杂。除此之外,其生产环境恶劣,条件较差。这一系列因素就给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技术改造带来了重要一定的困难。
2.1 任务重,周期长
在电厂的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设备以及相关庞大的系统。而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就必须在这一基础上来进行,不仅仅需要就原有的设备以及系统等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合适的方法以及技术。大量的设备以及相对较复杂的流程就大大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任务相对繁重,也大大延长了生产的周期。
2.2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革分析总结不足
由于工作人员的态度不认真,以及技术改造之后相关人员的忽视,往往就会造成自动化技术总结动作被疏漏,这样不利于电厂热工的进一步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
2.3 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进行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优化改造,就必须要有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参与。但是就目前电厂的热工技术改造的情况可以发现,其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实现对相关人员的有效管理,就其原因可以发现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技术发展以及我国的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在电力方面也给予了极大地支持,积极推进电厂的自动化建设,希望能够是我国的电力产业发展更进一步,完善其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同时希望促进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改造,向着智能化以及高速化的方向发展,并能够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收益。本文就怎样进行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优化改造进行了探索研究,希望能够以此促进相关技术的优化改造。
3.1 确立电厂自动化技术改造目标与原则
要进行电厂的自动化技术改造,并且能够保证其实现,就必须明确其改造的原则以及改造的目标,并且以此来指导进行电厂自动化技术改造。既要提高电厂的安全生产效率,又要根据本身电厂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明确自身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确立自己的技术改造目标。在当前发展中,应该注重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在保证其高效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3.2 集中控制室改造
集中控制室作为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核心部分,其改造必须要相应加强,也涉及到各个方面。不仅仅要对控制盘、台实施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常规显示控制仪表进行设置,而且为了提高其性能,还应该注重采用大屏幕显示器。
3.3 应用节能环保高压变频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经济以及资源节约,而电工热厂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保证其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以及技术改造,高压变频技术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3.4 优化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
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方面,也有其发展的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朝着高安全效益、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并且也将会设计具有较高的专业自动化控制软件应用于系统内,从而能够实现系统的优化。总结
随着时代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要加强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技术改造。各电厂应该就本身发展展开分析,并能够就其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的对策,从而促进电厂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姝颖.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09):48-49.[2]康昱.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探析[J].科技展望,2014(22):155.
2.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 篇二
《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与《PLC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后者为前者的后续课程。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控制线路复杂, 安装工作量大, 改变控制功能和维修困难[1]。PLC是目前在自动化领域中应用较多的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可进行复杂程序控制、安全可靠的设备[2]。本文将以机床工作台自动往复的继电控制电路为例, 将继电控制改造成PLC控制, 旨在提出将上述2门课程融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如果用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系统, 可以根据原有继电器控制电路图来设计梯形图, 这是一条捷径。因为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经过时间的使用和考验, 已经被证明能够完成系统要求的控制功能, 而继电器电路图又与梯形图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可以将继电器电路图“翻译”成梯形图 , 即用PLC的硬件接线图和软件梯形图完成继电器系统的功能, 这种设计方法一般不需要改动控制面板, 保持了系统原有的外部特性[3]。
1 任务描述
设计一个机床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要求:工作台在限位开关SQ1、SQ2的控制下做往复运动, 在工作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开关控制工作台的左右运动方向, 同时到达限位位置时, 工作台做往复运动, 周而复始。
2 继电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 主要完成任务如下: 按下前进启动按钮SB2, 工作台由右向左运转 , 当到达限位开关SQ1位置时 , 工作台自左向右运行, 到达限位开关SQ2位置时, 工作台自右向左运行;按下后退启动按钮SB3, 运行状态与前进时相反;按下停止按钮SB1时, 工作台停止工作。
通过系统控制线路的设计, 可以看出完成任务设计要求需要应用到接触器、限位开关、按钮等数量较多的继电器完成对小车的控制。因此在利用配电盘进行实际线路的组装与调试时, 由于采用了多种继电器, 使得组装时线路复杂, 学生容易在实际接线中造成接线错误、误操作等实际问题, 对于外接380V三相交流电的电机控制系统来说, 会造成操作人员人身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继电器间的逻辑关系, 也给系统的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维护难度较大。
继电控制系统的特点:主要以继电器为主要转换元件, 采用硬件接线实现控制要求, 控制系统中设计继电器机械触电的联结, 连线多且复杂, 系统构成后, 想再进行改变或者增加功能较为困难;另外继电器触点数量有限, 对于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继电控制系统多用于实现功能单一、简单的控制系统。
3 PLC 控制系统设计
本次改造选择西门子S7-200的PLC, CPU选择224型号, 输入/输出端口分配如下所述:
根据继电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图, 完成PLC硬件接线如图2所示。在配电盘的改装中将PLC合理地固定在配电盘中, 并将各输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输入输出端进行连线, 安装完毕后只需要将编制好的控制指令通过软件烧入PLC中进行调试运行, 即可达到控制工作台运转的作用。
若工作台的控制方式发生变化, 用户需要在硬件接入端对输入、输出的端口连线进行调整, 同时在利用软件编辑器对控制程序进行修改, 即可达到改变控制方式的目的。
PLC控制系统的特点 :通过程序编写的方式实现控制要求 , 能实现继电控制系统不好实现或不能实现的控制功能, 且接线简单, 可靠性高, 控制任务改变时不需要改变线路, 可利用软件编程的方式对控制进行改进 , 充分体现PLC的“柔性”。控制。
4 结论
用PLC控制系统代替继电器控制系统后, 可有效的降低电气故障的发生率, 提高受控对象工作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 对功能简单、器件数量少的控制方式可以选用继电器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要求, 但当功能复杂且要求多时则采用PLC控制方式更为合适[4,5]。
通过利用继电器和PLC 2种不同控制系统完成设计任务, 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2种不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式、使用领域和优缺点, 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与《PLC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2门核心专业课。传统的教学采用分门教学、各成体系的教学方式, 但由于继电器控制电路图与PLC的外部硬件接线图有很多相似之处, 为了能够将专业知识贯通, 提出了将2门课程融合的教学构想, 期望达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关键词:继电控制,PLC控制,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武琨.PLC控制与继电控制电路差异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13 (11) :48.
[2]田若秋.电机正反转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改造成基于PLC的控制系统[J].数控技术, 2012 (2) :17.
[3]廖常初, 吕厚余, 侯世英.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PLC梯形图的方法[J].机电一体化, 1998 (3) :22-24.
3.传统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改造 篇三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二次控制设备;标准协议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3-0103-03
1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1.1传统变电所的弊端
目前企业中仍旧存在大量使用老式设备的传统变电所,这些变电所内的设备无论一次还是二次设备,普遍采用的还是电磁型机构,继电器采样精度差,功能匮乏,动作可靠性、灵敏性都相对较低。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整个变电所运行可靠性下降,企业生产能力增强,必然增加负荷用电量,传统变电所的工作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生产运行的需求。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变电所一次、二次设备为传统机械式、电磁式机构,功能简单,可靠性、灵敏性差,不具备微机运算功能。
第二,传统变电所由于设备功能局限,无法对设备运行的遥测、遥信、遥控等信息实时采集,更谈不上通过微机运算处理,对系统运行做出实时、准确的自动调节,只能依靠人工巡检、抄表、分析做出决定,工作效率低下。
第三,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必须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这必然导致企业电力系统不断扩大,电网结构也更加复杂,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用电系统,传统变电所的运行控制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要求,结果必然导致系统故障频发,对企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第四,传统设备材料技术工艺差,多数已经超年限使用,老化严重,各部件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误差,造成设备精度下降,从而增加故障几率和人员工作量。
1.2变电站实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
第一,设备具备微机运算、处理功能,能够对采集的遥测、遥信、遥控等参数按照系统运行要求自动进行运算、处理、存储、传输等工作,从本质上改变传统变电所设备简单、原始的工作模式。
第二,由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关键部件采用技术先进的大型集成电路模块,设备采集精度、运算速度、可靠性、灵敏性等都非常高,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第三,采用微机控制系统后,通过编程,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保护功能,这有利于运行人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这种功能对于传统变电所来说是难以实现的。
第四,实现无人值守变电所。
1.3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前景
目前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发展并非完全实现“数字化”,同时按照IEC61850的设计构想,变电所自动化结构应严格按照中央控制层、网络层、间隔层来划分,技术还不够成熟,间隔层设备还不能达到IEC61850标准的要求,普遍存在一侧设备不具备间隔层控制功能的现象。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设备的控制模式由集中控制向分散控制过度;(2)微机运算功能更加强大;(3)实现网络化,数据共享;(4)各国各类标准趋于统一。
2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改造
在分析了传统变电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后,为了提高变电所综合运行管理水平,目前传统变电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要从软件、硬件等方面全面提升变电所的自动化监控能力,只有变电所的运行、控制水平才能和企业生产发展相匹配,才不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2.1升级改造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二次控制设备,在改造后,原有的传统电磁式、磁电式继电器应能够被具有运算、处理功能的微机综合保护控制继电器所取代。
第二,按照IEC61850标准,改造后的变电所应具备三层控制系统,间隔层设备的功能应具备独立性,必要时可以和中央控制层完全脱离。
第三,间隔层设备应具备向中央控制层传输遥测、遥信、遥控信息的功能,必要时,能够通过网络实时对保护各项参数进行修改。
第四,改造后的变电所完全实现无人值守。
第五,变电所往往处于电磁干扰大、灰尘大、温差大的恶劣环境,自动化设备必须能够适应现场环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第六,按照IEC61850标准的要求,三层设备必须具备可扩展的能力。
2.2系统改造方案
2.2.1自动化系统结构
IEC61850标准时时目前最为先进、完整的变电所自动化标准,其功能非常强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由于其过于复杂,且使用时间较短,造成很多变电所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家的设备不完全支持该标准,其统一性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执行,各个厂家多仍按照自己的标准研发、生产设备,如果在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改造过程中,选用IEC61850标准,那么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必须通过加装专门的协议转换设备才能完成,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加大了故障隐患几率,不便于维护管理,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不采用IEC61850标准,而使用目前在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中使用较为成熟的IEC103标准。IEC103标准是国际通用标准,运行时间长,使用技术成熟,各类设备厂家设备均支持该标准,使用维护都极为方便。因此,决定选用IEC103标准作为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改造的标准协议。
选定IEC103标准作为系统改造的标准协议,那么按照标准要求,变电所内的设备必须按照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模式进行构建。站控层相当于中央控制层,由数据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发布服务器等设备组成,具体负责按照程序设计要求,对现场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信息进行运算、处理,做出反馈应答,并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进行命令的下达,从而实现优化系统运行结构、排除系统故障点的功能。间隔层由微机综合保护控制继电器、可变程序控制器、变频器等组成,负责对底层设备的事实遥测、遥信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同时,间隔层设备也具备对这些信息进行运算、处理的能力,要求能够独立控制保护底层设备,在脱离站空层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完成各项控制、保护功能。过程层由各类传感器、变换器组成,诸如电子式互感器、电磁式互感器、光纤传感装置以及现场的底层一侧设备。
总体的结构确定后,为了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将站控层、间隔层设备尽可能地采用双机双网冗余的模式构成。而各层之间的通信,为了减小现场各种干扰源的干扰,采用光缆作为通信介质。系统的具体结构图1所示:
2.2.2多个变电所整体网络结构
企业中的变电所一般有多座,中央变电所、分变电所按照生产装置的分布而分布在不同的地点,虽然地域有差异,但变电所之间存在电气负荷的联系,变电所自身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影响变电所内部设备,还会波及到相关的其他变电所,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全局整体的系统,将中央变电所、分变电所运行的实时数据共享、汇总后进行统一的运算、处理,只有这样,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才能算完善,因此,有必要对整体进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改造。图2是构建多座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图,图中采用三层网络交换机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对整体网络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系统整体管理。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3结论
通过对传统变电所进行自动化系统改造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变电所的运行、控制方式,由原来的人工手动机械式控制,改变为无人值守微机自动控制,实现了本质的飞跃,从整体上提高了变电所的安全供电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了供电质量,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光纤传感技术.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介绍资料,2009.
[3]张晋宝.电力系统中的光缆线路自动监测技术[J].电力建设,2005,(5).
[4]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宁(1984-),男,甘肃兰州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继电保护;夏豫泉(1983-),男(回族),北京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继电保护电工中级工,研究方向:继电保护。
(责任编辑:刘艳)
4.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 篇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年减弱、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和生产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凸显,再加上科技进步后的工业机器人性价比临近拐点、接受度逐渐增强,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域已隐隐形成替代人工的趋势。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巨大的注塑厂房内,塑料原材料经过各个机器的自动化操作,变为一个个成型的空调零部件,一只只机械手将成品放在传送带上输送到打包区,搬运机器人在厂房内穿梭运送各种货物,而员工只是站在生产线的终端打包成品的部件„„这是近日国内某空调企业注塑厂房内的工作场景。“机器换人”已成为制造业的共识和趋势,一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了科技化的企业形象和利润。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器换人业务正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生产制造环节的自动化改造尤其是在家电行业掀起自动化改造的热潮。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占地面积108亩,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基地。自2007年成立以来,拓斯达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现已成长为中国整厂自动化第一品牌,也是国内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拓斯达专注行业,集研发、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于一体,为用户量身打造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拓斯达致力于自动化整厂规划与实施,无论成型前端、中端、后端的除湿干燥,模具温控,自动取出和集中供料等系统,还是五金埋入、镶嵌,模内贴标,成品排列、堆叠、封装、运输、堆垛,甚至包括整厂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设计规划,都能为用户量身打造专属方案。截止2013年底,已在国内全部省份建立起销售网络,同时也行销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与拓斯达建立并保持稳定联系的大中型客户有3000多家。主要用户包括ITT、富士康、捷普绿点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国航天、正崴、美的、海尔、TCL、长虹、康佳、比亚迪、劲胜、格兰仕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拓斯达被省市领导誉为“最具成长性民族品牌”,并被多家权威媒体评为“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运营商”标杆企业,相继取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岭山镇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手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另外多项产品通过CE认证,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前不久,国内某家电业巨头与我司达成合作,该公司部分生产线引进我司注塑辅机和自动化设备和解决方案,循序渐近的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的改造,这些机器人可以将塑料、钢材等原材料通过自动化操作变成成型的产品零部件;将体积较大的半成品翻边实现自动化;将各部件进行组装成成品;将成品放到运输带上进行分类、打包、装箱等等,而人工则成了生产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核验成品。原来的一条遥控器装配线上手工装配加检测需要7人,每小时300个,在配备了4台机器人之后,现在可达每小时350个,人数则由7人减至2人,拓斯达科技为家电企业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所带来的实惠和效率的提高吸引了家电业的其它企业和其它行业的制造企业蠢蠢欲动谋划生产制造方式的升级转型。
青岛海尔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供应商,该集团采用了拓斯达8个系统,包括筛选机、计量机、粉碎机、除湿干燥、三机一体、模温机、冰水机及五轴伺服机械手等,替代原有的美欧、日系品牌,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赢得用户的长期支持。
5.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 篇五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包装行业业扩大产能的压力大为提升,加之劳动力成本上涨,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模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也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非常敏感,机器换人生产自动化改造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尤为迫切,一方面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改善了食品的卫生状况,客观上提高了食品安全系数。广东拓斯达科技是一家专业的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运营商,已为众多食品企业提供很多成功的机器换人生产自动化改造解决方案和自动化设备。
近日,业内大型知名乳业公司蒙牛奶业某包装供应商与我司达成合作,经过数月的谈判该公司终于同意引进我司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项目,其中包括数十台高效节能干燥装备、袋装箱机械手、自动化输送系统、自动产品拿取系统、陶瓷薄膜包装材料生产机组以及全降解包装制品加工成套技术和装置等。相对于自动化改造前现在生产产能提高明显充分满足了不游厂商业绩增长带来的对包装制品的需求,包装质量更高,速度更快,电力能耗只有原来的12%。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现在在自动化生产改造后的线上除了操作自动化设备的员工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大大改善了包装制品的生产卫生环境使消费者可以喝到更安全可靠的乳制品,拓斯达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正在食品包装领域掀起热潮。
·
6.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 篇六
近几年,轧钢厂500mm热带生产系统的产能迅速提高,带钢产品规格由原来3.0~5.0mm * 133~355mm到2.5~7.0mm *183~485mm不断拓宽,具备年产过百万吨的成产能力,设备的运行直接关系到轧制速度和轧制频率的加快,这就要求生产设备有更高的运行标准。 500mm热带三角和卷取区是热带精整的重要区域。三角区主要设备有立式夹送辊、蛇型振荡器,分叉的设备, 卷取区集中了卷取机、拨壁、五辊张力机、液压剪、立式给料辊等重要设备。这两区域设备众多且集中,社比构造相对复杂,运行要求高,因此对设备的润滑情况也有严格的要求。设备的主要润滑方式为干油润滑。
二、 现状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该两处区域设备润滑中的主要问题有:
1) 由于生产节奏的加快,能够用于设备停机润滑的时间减少,而且给油后也无法保证大部分设备的长时间运行。采用手动给油的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生产要求。
2) 两区域设备多,润滑点分散;区域复杂、设备润滑点多在地沟或盖板下,手动给油时间长、难度大,且给油量难控制。
3) 该区域由于润滑不良和给油的不合理经常造成设备发生故障,如齿啮合磨损和轴承研烧。夹送辊和卷取机因此造成的故障一度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
为适应生产的需要,提高设备的作业率,改善设备的运行质量,经过对车间设备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决定引进两套自动润滑系统分别应用与三角区和卷取区设备的润滑。
三、 方案的确定
CX-Ⅱ型电脑程序控制干油润滑系统运行是油泵和系统其它元件在电脑指令和监控下,各润滑点预设加油量,逐个顺序自动完成加油工作。另外,还备有一个随时加油口,为节轴加油使用。CX-Ⅱ型电脑程序控制润滑系统是以intel8051CPU为主控,配以多路omron继电器及电磁阀实现全自动系统润滑。
1) 设备的操作
该设备操作面板示意图如下:
Ⅰ组按钮为补脂泵启停及运行显示按钮;
Ⅱ组按钮为设定加油点时间及报警按钮;
Ⅲ组按钮为润滑人工加油按钮。
1、 润滑泵启停按钮:用于手动起动停止加油泵,便于维修和检验;
2、 复位按钮:系统故障报警时按此按钮停止报警;
3、 设置按钮:按下此按钮后将配电箱后面CPU板上的写入开关向上打开,可以进行参数修改;
4、 点时间设置:修改状态下按一次阀号加一;
5、 注油间隔修改:间隔时修改每按一次加一小时,本系统内24小时;分修改,每按一次加一分钟满60清零;
6、 注油时间修改:加油时间单位为秒,每按一次加一秒,本系统加油量按每秒2mHL计算满60秒清零。加油时间分修改,按一次加一分钟计算油量为60X2mHL,
2) 给油方式的确定
在三角区和卷取区根据设备各自的结构确定相应润滑点。三角区工设置润滑点24个,注油间隔12小时;卷取区设置润滑点12个,注油间隔6小时。
干油润滑脂消耗量的主要计算:
润滑轴承:Q=0.025пDL(K1 K2);
滚动轴承:Q=0.025пDN(K1 K2);
滑动平面:Q=0.025BL1(K1 K2);
齿轮:Q=0.025bd;
根据现场实际选择系数:
K1:
K2:在有水和粉尘污染情况下选择K2=0.3;
D:轴孔直径;
L:轴承长度;
N:系数,单列轴承2.5;双列轴承5;四列轴承12.5;
B:滑动平面的宽度,cm;
L1:滑动平面的长度,cm;
小齿轮齿宽b;小齿轮节圆直径d;cm
Q单位:mL/8小时
由上计算方法,确定各注油点加油量及时间。如三角区主要润滑点给油立式夹送辊主动辊主轴15秒,水平轴12秒,被动辊底座5秒等;卷取区主要润滑点给油卷取机主轴240秒,水平轴120秒,五辊张力机三辊侧15秒等等。
3) 改变润滑方式的效果
在应用自动干油润滑系统后基本杜绝了轴承的在机研烧和斜齿配合的打齿失效,大大减少了锥齿配合的磨损,显著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作业率。
4) 润滑耗用情况
计算确定给油量适应现设备的运行要求。给油及时,油脂无操作性溢出。油脂耗用比以前增加完全是在设备自身正常耗用基础上的。两区域每月平均耗用1#或2#极压锂基脂510L左右。
四、 效果分析
采用自动润滑系统减少了维护人员对设备润滑工作的作业量。两区域的设备停机率较以往下降60%左右,多数设备基本可以实现无故障停机。设备的稳定运行保证了生产的顺行。
五、 经济效益核算
1) 降低设备故障4小时/月,小时产量150吨,吨钢效益300元:年创经济效益4*12*150*300=216万元;
2) 0.5小时/次,年创效益:12*3*3*300 3*12*0.5*150*300=84.34万元;
7.水系统电气自动化的改造 篇七
原水箱水位信号报警电路全部采用拖动电路元件, 高底水位信号是由三根镀锌4分钢管, 固定在水箱相互绝缘的支架上做高底水位电极和公共极通过水形成通路。这种方式采集的水位信号有很多缺陷。
(1) 加水时水面波动较大, 当水位处在高水位或底水位时, 由于水面波动大继电器线圈频繁吸合, 线圈经常烧坏。虽然我在线圈两端并联了一个保护电容, 也只是延长了线圈的使用时间,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高底水位电极在使用时, 220伏交流电压必须先通过线圈后, 再接到高底两个水位电极上, 如果接错, 220伏交流电压就会通过水和水管引到浴室或其他地方造成人员触电事故和单相接地事故。 (3) 高底水位电极在水中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水垢, 影响导电的灵敏度。 (4) 不能自动上水和自动加温。 (5) 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2 改造后水系统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我们在玻璃管上设置高水位。在高水位处各安装一个固定光源, 同时在高水位处安装一个光电传感继电器ZJ10来检测光信号, 当玻璃管内的挡光浮子随着水位的变化上下移动到高水位处时, 光源就会被挡光浮子遮挡住, 这时光电传感继电器ZJ10就会检测到失去光源的信号, 将其转换成高水位信号传送给PLC来控制电动阀按要求工作。同时发出相应的信号。
另外, 我们在低水位处安装一个液位继电器来驱动中间继电器ZJ0, 将低水位信号传送给PLC来控制低水位电动阀按要求工作并发出相应的信号。
水箱中水的加温也一样, 首先将水温的高低通过热电偶和温控器将信号传送给PLC。在通过程序来驱动PLC输出线圈Y3和Y4工作, 通过Y3和Y4常开点的闭合分别接通汽阀的线圈ZJ3和ZJ4按要求起动电动阀开汽或关汽, 并发出相应的信号。
这里我想特别提示一下, 水箱中水的加温必须以水位高于低水位为前提, 防止空水箱时加温, 因此我们把ZJ1的常闭触点串接在开汽阀ZJ3控制回路中, 当水位下降到底水位时ZJ1常闭触点将开汽阀控制回路断开, 同时ZJ1常开点闭合开始关阀停止加汽。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监控调整运行情况, 确保水温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并且保证加温过程在正常水位区间完成。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送上电动阀总电源开关QZ, 分别供给加水电动阀控制箱和加汽电动阀控制箱。使这两个电动阀处于热备状态, 当得到运行信号时立即工作。同时送上QZ1分别供给UPS、PLC、光电传感继电器温控器供电。这时PLC内部继电器M8000常开触点闭合Y0工作, 电源指示灯点亮PLC运行准备结束。
由于水箱在第一次使用时是空的, 因此, 液位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ZJ0得电, ZJ0通过互锁常闭触点Y2置位Y1开阀起动。当电机运行到全开位时, 开限位LSO动作电机停车开始加水。
当水位上升到高水位时, 高水位光电传感继电器线圈得电, 将高水位信号传送给PLC, 通过互锁常闭触点Y1置位Y2关阀起动。当电机运行到全关位时, 关限位LSC, Y2电机停车关水结束。
当用户大量用水至低水位时, 低水位液位继电器常开点闭合ZJ0得电, 使ZJ0常开触点闭合将低水位信号送给PLC, 通过互锁常闭触点Y2置位Y1开阀起动。当电机运行到全开位时, 全开限位LSO动作X11闭合复位Y1电机停车开始加水。当水位不断上升至高水位时自动循环运行开始。
另外, 水温的控制原理也基本相同。由于水箱初次加水, 液位继电器ZJ0处于低水位, 液位继电器ZJ0常开点闭合ZJ1得电水阀电机正转开始加水, 同时ZJ1常闭触点将加温控制回路断开防止空水箱加温。只有等到水位上升超过低水位时, ZJ1失电ZJ1常闭触点闭合, PLC输入常开触点X3闭合, 经过互锁触点Y4置位Y3开汽阀起动, 当电机运行到全开位时, 汽阀全开限位LSO动作X31闭合复位Y3电机停车开始加温。
当水温上升到高温时, 热电偶和温控器将检测到的高温信号传送给PLC, PLC输入常开触点X4闭合通过Y3置位Y4关汽阀起动, 使ZJ4得电关汽阀反转开始关阀, 当电机运行到全关位时, 关汽阀全关限位LSO动作X41闭合复位Y4电机停车关汽结束。当水温下降到低温时开始循环运行。
另外, 我们在来看看各信号的运行情况。首先我们来看看低水位时的情况, 当水位处于低水位时, 液位继电器使ZJ0得电, 将开阀信号传送给PLC, Y2置位Y1, 使ZJ1得电开阀电机正转运行, 此时计算机上开阀运行灯点亮表示水阀正在开起。当电机运行到全开位时, 开阀限位LSO动作将信号传送给PLC, 此时计算机上全开灯点亮同时运行灯息灭电机停车开始加水。当电机过力钜时水阀过力钜TSO动作将信号传送给PLC, 这时PLC在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此时计算机上故障灯点亮同时电机停车。
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按下急停按你钮SB0、当过载热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时、当电机过力矩常闭触点断开时、当出现过流主自动开关跳闸都会使PLC控制回路急停。
3 改造后水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情况
改造后的水系统控制电路, 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并有如下特点: (1) 从根本上解决了水面波动造成的应响; (2) 彻底消除了触电的危险; (3) 解决了水垢影响灵敏度的问题; (4) 实现了自动上水、自动加温控制; (5)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运行情况看效果良好, 较好地解决了原控制电路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PLC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把自动化技术、机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自动控制装置。利用PLC配合电动阀、光电传感继电器、温度控制器改造水系统来实现自动上水和自动加温等自动控制, 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自动循环工作的要求, 为企业实行岗位优化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长能, 张兴毅.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基础及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2.
[2]邵海中.最新实用电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8.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篇八
关键词: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 改造
1 改造的内容
对于110kV变电站的改造通常是为了满足当地电力发展需要的,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实现调度自动化。从目前来看,110kV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变电站自动化改扩建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实际借鉴经验和技术支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设备、信号传输、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动装置)利用微机技术,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实现信息共享,对变电站实施自动监控、测量、控制和协调。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及时地向变电站值班人员和调度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甚至可以提供改变系统运行参数的各种参考性意见,对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近年来,11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工程较多,老旧变电站选用何种类型变电站自动化是要明确的问题。当前变电站系统的类型主要有RTU型自动化系统和微机监控系统。RTU型自动化系统设计思想面向功能,集中组屏,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早期的变电站自动化集中在“四遥”(遥控、遥信、遥测、遥调)改造方面,实现调度对全站的四遥。方式是通过RTU(远方终端设备,装在变电站)和MTU(装在调度所)作为接口设备,经载波或光缆通讯(串行信号)实现四遥功能。这样的自动化不要求各种二次设备都微机化,使用过去的常规二次设备就能实现四遥。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思想面向对象,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即可集中组屏又可分散布置,功能多样。目前部分电网更进一步的将各站的低频-低压减载装置经网络通信,组成电网安全稳定装置。有选择、有闭锁地甩负荷。220kV变电站自动系统的改造模式也有两种方式可选择:即采用RTU方式和计算机监控系统方式。一般认为对电动闸刀有遥控要求,采用集中监控,少人(留守)值班模式的变电站应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方式改造;而只对开关有遥控要求,采用集中监视则推荐采用RTU方式改造。
2改造工程的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不要求原有控制保护设备智能化,将原来的“两遥”(遥测、遥信)较简单的远动改为“四遥”(增加了遥控和遥调)成为较完备的自动化系统也称为经济型自动化。
第二种是全套装备都要求微机化,即所谓的智能化。技改工程中采用RTU的优点是旧设备更新变动较少,但控制电缆使用数量多,自动化程度不高,不是发展方向,一步到位的综合自动化改造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3改造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3.1KKJ的问题对于一些老版本的保护,操作箱内没有KKJ继电器,因此在综自改造拆除控制屏后,手跳闭锁重合闸和不对应启动重合闸的接点无法产生。为此,我们每条线路配置了一只双位置继电器,见图2。图1中1QK在5、6和7、8时接通远控状态,实现遥合及遥跳。1QK的1、2为手动合闸,1QK的11、12为手动跳闸。SH接至双位置继电器的1,ST接到双位置继电器的11、10和20接到控制电源的负端。这样1J-1接点动作可以闭锁重合闸,1J-2动作可以启动重合闸。解决了上述问题。
3.2直流电源分配在以往的设计中,主控制室直流电源采用环网接线,当中间环节出问题会影响保护控制的电源。在综自改造中,选一面端子排排列少的屏,布置4节可联端子,从直流屏I段母线引来+KM1、-KM1,从直流屏II段母线引来+KM2、-KM2,向各套保护装置分配电源。保证各套线路保护及各断路器操作回路分别由直流屏两段直流母线供电。即第一套保护和第一组操作回路由第一组直流电源供电,第二套保护和第二组操作回路由第二组直流电源供电。对应以上保护及操作回路,应分别配置直流小开关。
3.3 电压并列 由于每套保护用的电压和电度表用的计量电压均由电压并列屏分配,所以建议在设计中将110kV、35kV、10kV电压并列装置分到三面屏,避免了屏后电缆过于紧密。
3.4 计量回路的改造 双母线接线线路用的电度表取的电压是经1G,2G隔离刀切换后的电压。以往的设计中隔离刀位置使用的是保护操作箱中的YQJ接点。为了将保护电压切换和计量电压切换分开,我们在电度表屏后将每只电度表加装了2只继电器。如上图接线,1G和2G的接点由配电装置引来。若1G接点闭合,1J继电器启动,电度表输入的为I母电压A630I、B630I、C630I。若2G接点闭合,2J继电器启动,电度表输入的为II母电压A630II、B630II、C630'II。通常将用于同一电压等级的电度表安装于同一面屏中,这样本屏内相同的电压可以相互短接,方便接线。
3.5 装置异常交叉连接 对于110kV线路及主变保护装置,装置异常信号可以接到对应的测控装置上。测控装置的装置异常信号不能接到本身的遥信开入,只能相互发到别的测控装置中或发到公用测控装置。35kV或10kV为保护测控一体装置,安装于对应的开关柜上,装置异常信号可以并接到小母线,发到公用测控装置,信号内容35kV(10kV)保护装置异常,具体是哪条线路的装置可通过报文了解。
3.6 有关事故信号的问题 在常规控制方式的变电站,运行中发生事故时变电站将产生事故报警音响并经过远动设备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出事故信号,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这个事故信号启动事故相应的处理软件(推出事故画面、启动报警音响等)。由此可见,变电站的事故信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特别是对于无人值班的变电站,由于监控中心的运行人员需要同时监控多个变电站的运行状态,事故信号就成为监控中心运行人员中断其它工作转入事故处理的主要标志性的信号,非常重要。事故信号的这种生成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当后台或地调对开关进行遥合时,双位置继电器KKJ励磁,其常开接点变为合位,但由于开关位置变位太慢,DL常闭接点仍处于闭合状态,回路接通,触发事故总信号。由于这个问题是因为开关变位太慢引起,所以就通过在测控装置中设置延时,以延长判断时间来解决的。这种解决方法的弊端在于真正的事故发生时,会由于装置中设置的延时而不能对事故进行准确判断。
4 结束语
9.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篇九
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乡领导高度重视,8月30日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传达了全县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9月1日组织召开了全乡干部职工大会,传达了全县会议精神并部署了摸底核查工作任务,并要求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村组。
二、领导高度重视。
为加强对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高亭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李永东任顾问,乡长王社华任组长,何小华、张洪峰、胡本权、曹红义、张才(常务)、邝应皋、李睿军、邝应报任副组长,史龙军、许娇、曹聪、刘五平、刘伟、刘进、许文斌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史龙军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乡民政办。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导、督促、协调和调度等工作。各相关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由村支书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为认真做好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9月1日,乡政府制定下发了《高亭乡民房恢复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一)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坚持“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政府支持、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经济实用,规范操作、公平公正,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五项基本原则,突出重点,厉行节约,帮助因灾倒房户或贫困危房户改造建设安全、经济、适用、节能、节地、卫生的农房,防止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逐步解决全乡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11月底前完成23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二)明确了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和资金管理办法。20**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对象重点是农村无房居住户、因灾倒房户或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及其他农村贫困户。五保户重建每户补助1.4万元,其他改造户每户补助6000元,补助资金分两次拨付,实行社会化及时发放。
(三)明确了改造标准。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不要把建筑面积搞得很大,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为1人户30平方米左右,2人户40平方米左右,3人户60平方米左右,住房主体为砖(木)瓦结构,要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有独立的进出道路,室内地面硬化、平整、防滑,墙面粉刷,室内用竹(木)板订好倒板,照明用电入户,用水方便,家具及其他生活设施基本齐全,能满足居住对象基本生活用需要。
(四)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优惠政策。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以相关村为主体,各相关村向乡政府签订责任状,村、户逐级签订责任状,实行包干负责制。联系驻村的乡干部要督促所联系的村做好有关工作,确保每一建房户有一名乡干部包干负责。驻村干部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督促、帮助和指导农户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协调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各相关部门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积极主动搞好服务,按规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由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综合考核、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
10.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篇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行动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和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为目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改造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充分整合可用资源,加大推进力度,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调动农户自主建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整合资源并捆绑使用各项扶持“三农”的资金和优惠政策,有机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
3、坚持政策公开,阳光操作的原则:规范操作规程,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实施标准公开示等方式,实行阳光操作,全过程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我镇困难村民群众的危房安全问题。确保改造的住房经济、适用、安全、节能、卫生,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镇共有贫困户143户,根据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及上级相关评估验收要
求,2019年5月我镇聘请第三方鉴定公司(山东中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辖区内所有贫困户住宅进行统一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143户贫困户房屋进行修缮,2019年8月完成全部修缮工作,共计投资约300万元。
(一)改造范围
1、距离中心村较远,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
2、人口规模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
(二)改造方式
拟改造危房鉴定属D级的危房要拆除重建,属C级的危房要修缮加固。属D级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房确有困难并且有代建意愿的,镇政府统筹协调,帮助农户安排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一施工。属C级危房需要修缮加固的农户确有困难并且有代建意愿的,镇政府也安排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一进行施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四类”群体人员进行改造。
(三)改造内容与建设标准
尽可能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适用技术,开发符合农村实际的节能房设计与工法,优化采暖方式,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引导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和农民学习节能技术和建造管理,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同时改进传统建造方法,推进农房建设技术进步,确保达到抗震设防标准。
三、项目申报审批程序
1、农户申请。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证明、家庭成员身份证明、农村低保证明或残疾人特困证明、现有住房情况和危房照片等材料。
2、村委会评议。村委会接到申请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评定是否属补助对象,并予以公示。评议认为符合补助对象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将证明材料报镇人民政府。对不符合补助对象条件或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3、镇党委、政府审查。镇党委、政府接到各村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组织工作人员入户核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上报镇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村委会并说明原因。
4、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审批。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接到上报材料后,对危改户进行核定,审批结果及时反馈各镇并公示。
四、项目管理
1、质量管理。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并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对随意降低质量标准的,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2、信息管理。组织编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等形式文件,定期报送。按规定落实“周报、月报、年报”制度。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确定补助对象
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对危房农户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改造农户总户数、人口、位置、家庭收入来源等并登记造册,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公示制度。
(二)项目实施阶段
上报上级规划建设领导部门审批备案,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三)验收总结阶段
改造完成后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组织对修缮、新建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房屋进行拍照存档。对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对于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要认真总结,为今后的推进工作项目积累经验。
六、保障措施
1、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精心选择改造户,科学确定农房的位置,规模标准和建设时序,树立镇、村新形象。
2、动员各方,帮扶共建。实行“切块包抓、部门包建”责任制,明确包建部门、责任领导、完成时限。
3、制定相应优惠政策。一是优先解决改造村户的基本生活保证;二是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
11.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水厂设备;自动化;技术改造;问题研究
现代化的水厂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智能化的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利用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分析整理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加上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是作业流程更有效,运行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大。我国水厂自动化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外资的引入,大量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设备进入我国,建成了一批全引进的水厂,使我国水厂自动化进程大大加快,自动化水平也快速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水厂自动化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大中城市的水厂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大型水厂,自动化程度很高,而小城市和城镇的水厂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小型水厂,自动化程度较低,甚至还是空白。
1 水厂设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水厂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水司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由水司调度中心、水厂监控中心、通信平台、加压泵组测控终端、配电设备监测终端组成。其基本功能如下:
1.1 水厂测控终端功能特点:
1.1.1 采集进厂流量、蓄水池水位、清水池水位、出厂压力、出厂流量、出厂水质、安防报警等信息;可采集每台泵的出水压力、出水流量。
1.1.2 采集每台加压水泵启停状态、运行时间、工作电流、工作电压、电能等电参数。
1.1.3 采集配电室设备的开关状态、总电能等。
1.1.4 监视水厂大门、制水车间、泵房等重要区域的图像。
1.1.5 支持加压泵组控制柜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泵组设备的启停,控制模式可切换。
1.1.6 电流过大、水位过低、压力过高、控制柜保护、配电故障、闲人进入状况发生时,立即上报告警信息。
1.1.7 支持局域网有线通信,支持GPRS、短消息无线通信。
1.1.8 存储、显示、查询水厂监测数据及工作参数。
1.1.9 支持就地、远程测控设备维护。
1.2 水厂监控中心主要功能:
1.2.1 远程监测所辖水源井的工作情况、安防情况,远程控制所辖水源井水泵的启停;
1.2.2 在线监测水厂内加压泵组设备的工作情况,控制加压泵组的启停。
1.2.3 在线监测水厂内蓄水池水位、清水池水位;进厂原水流量;出厂清水流量和压力。
1.2.4 在线监测出厂水的浊度、pH值、余氯等水质指标,录入其它水质信息。
1.2.5 在线监测大门、制水车间等重要场所的图像。
1.2.6 生成各种报表及数据曲线。
2 水厂自动化设计的方要模式及注意问题
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计算机的应用,是水厂自动化的特征。现在国内多采用三种控制系统:SCADA、DCS、PLC+PC。其中PLC+PC控制器比较流行。利用该系统可实现集散控制,系统稳定性能好,开发、操作简便。
采用PLC+PC系统的水厂自动化控制工艺设计一般采用下面的模式,能够较好的满足国内水厂自动化的监控、保护要求。
2.1 通讯主站
对于大中型水厂方站设置3台监控电脑,1台处理生产数据热报表,2台生产监控1用1备。生产监控电脑应配置故障报警打印功能,实时打印报警项目。主站应设置报警铃,加强报警功能。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在管理部门办公室设置监控电脑,以便管理者及时了解生产情况。 通讯缆包括仪表信号通讯线走线应该避开强电设备,例如变压器、高压电缆,避免产生电磁干扰。.
2.2 投加站
由于投加站设备以投加自动化设备、仪表为主,所以该站PLC主要负责完成投加站投身数据采集工作。在投加站设计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PLC没有完全采集仪表及设备的输出信号点。投加站包括两大部分:投加自动化生产设备、原水水质仪表。 一般配置的生产的设备有:投氯、投氨设备,投净水剂设备含(SCD),漏氯、漏氨报警器,氯、氨瓶磅称,净水剂流量计等。水厂还配置了净水剂搅拌设备、烧碱投加设备。对于生产数据,主要采集加氯机、加氨机的投加量,计量泵冲程、频率,磅称数值等,对于设备中的高、低真空调节阀等开关量的报警点的采集比较少。这些开关量报警信号能够为设备维修提供明确的指导,有利于生产者管理维护设备。投加站可以设置一个原水仪表室,布景原水高浊度计、计、流量计、计,有的水厂还设置了氨氮计 。在实际运行中,投加站仪表传感器的多种电化消化品的使用周期編制成相应的报警程序,及时提醒生产人员更换。
2.3 反应池、沉淀池站
水厂控制设备包括水池排泥阀、排泥机两部分。对于水池排泥阀,可实现自动周期排泥、电脑遥控排泥两种工作方式。设置排泥程序要考虑一个具体问题:由于水厂排污管或池限制了排污水量,要将滤池排污、排泥机排污与此处排污分开进行,并且要把该处排污阀分组排水,保证生产安全性。
2.4 滤池及反冲洗站
水厂主要完成滤水及协调风机房反冲两项控制任务,一般将滤池工作状态分为3种:停水、滤水、反冲。主要采集滤池水位、水头损失信号、处理反冲排队、最大工作周期设置等工作。在滤水状态下,控制程序都是利用的控制功能实现恒水位滤水,设置遥控滤池排泥阀、滤阀开度操作,以处理突发生产问题。在停池状态下,设置理行所有阀门遥控操作的程序,以方便检修等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硕禾等中小型水厂自动化技术改造初探 《给水排水》1999年第12期
[2]梁里金 水厂投加系统自动控制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2009年 硕士论文
12.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与设计要点 篇十二
2009年“,智能电网”这一概念由美国率先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努力实践,力求建设更加健全、智能、高效的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 年5 月召开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建设国际领先、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
为了更好地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共分为8 个分支专业。配电自动化技术作为其中一个分支“智能配电”的核心内容,目前正在全国各个地市积极推广,力争早日实现大范围覆盖。图1 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架。
2 配电自动化发展概述
2010 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了对北京、杭州、厦门和银川4 个重点城市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第二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包括南京、成都、宁波、天津等19 个单位,在2012 年3 月前均已通过工程验收。“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目标是在200 个地市级单位、42 个县级单位开展建设。
随着“十二五”临近尾声“,十三五”接踵而至,各地区正积极开展配电自动化下一个五年的规划工作。随着电力改革逐步深入,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智能升级和农网改造工作持续推进,配电自动化将在近两年进入大规模建设推广阶段。
3 配电自动化改造模式
配电自动化的提出是为了更加高效、经济地运行和管理配电网。其依托一次网架和设备,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正常状态下,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非正常状态下,能够迅速发现故障,研判出故障区域并将其隔离,快速恢复对健全区域的供电。
依据江苏省电力公司下发的《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实施细则》,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应当与配电网一次网架相协调,各供电区域应当根据网架结构、负荷密度、负荷性质、经济投入等多种因素制定相应的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配电自动化模式为集中式和智能分布式,各类供电区域配电自动化模式见表1。
3.1 集中式
集中式配电自动化依赖于主站,主站根据终端检测到的故障信息以及变电站出线开关的保护动作信号,综合判断故障点。以图2 中一条最简单的低压馈线说明集中式配电自动化的原理。
CB1 和CB2 分别为两条低压馈线出线断路器,FS1、FS2、FS3、FS4 为四只分段开关( 均为负荷开关),LS为联络开关,即两条馈线的合环点。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分段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联络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当发生故障时,例如FS1 与FS2 之间,变电站出线CB1 首先跳开,切断短路电流。主站系统接收沿线各开关上传的信息,经判断,CB1、FS1 有过流信号上传,而FS2 及其他开关并无过流信号,据此判断故障区间在FS1 与FS2 之间。主站系统下发FS1 分闸,FS2 分闸指令,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之后,主站系统下发LS合闸指令,实现FS2 与LS之间负荷的转供。
3.2 智能分布式
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也需要建设主站,与集中式的区别在于,智能分布式在定位及隔离故障时,不依赖主站系统进行判断,而是依靠相邻智能终端之间的对等通信实现判别;故障隔离后的负荷转供与恢复供电以及线路运行工况的监视,依然需要依靠主站系统完成。
由于故障信息不需要上传主站,所以定位隔离故障的速度比集中式更快,效率更高,但与此同时,实现设备之间的对等通信对通信可靠性要求极高,也增加了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成本。智能分布式的原理图如图3 所示。
当在故障点A发生故障时,相邻智能终端通过对等通信网交互信息。若相邻开关均收到过流信号,例如CB1 和FS1 ;或者均未收到过流信号,例如FS2 和LS,则判定故障不在这两个开关之间。若相邻开关一个收到过流信号而另一个未收到,例如FS1 和FS2,则判定故障在这两个开关之间,完成故障定位,分闸FS1 和FS2,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通过主站系统判断是否符合转供条件,并下令合闸LS,完成负荷转供。
3.3 电压就地式
电压就地式配电自动化不需要建设主站,其通过与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重合闸配合,就地实现故障的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转供。电压就地式终端的原理是当线路失压时,分段开关依次断开;重合闸之后,分段开关再依次延时闭合。若开关闭合后,在故障检测时限内,又再次故障跳闸,则闭锁该分段开关。
由于该方式故障定位隔离时间较长,且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需配置两次重合闸,因此目前应用较少。
4 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
在江苏地区,目前广泛实施配电自动化改造的一次设备主要包括环网柜、柱上开关及开关站。杆变的自动化改造( 即智能台区) 正在省会南京进行试点建设。
4.1 环网柜改造
环网柜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如下:
(1) 环网柜本体改造。环网柜所有开关间隔加装电动操作机构;改造二次小室;改造状态采集接口,使之能够采集开关位置、接地刀闸位置、储能状态等;所有开关间隔加装三相电流互感器(CT) ;加装电缆终端测温系统。
(2) 二次终端箱改造。加装配电终端站所终端装置(DTU),实现状态量和模拟量的采集处理;加装电压互感器(PT),为电动操作机构、智能配电终端及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并提供电压遥测量;加装后备电源,在线路停电后至少能保证配电终端和通信设备工作12 h,并完成所有开关的3 次分合操作。
4.2 开关站改造
开关站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如下:
(1) 开关柜本体。所有进线、母联及重要联络出线间隔加装电动操作机构;改造二次小室;改造状态采集接口,使之能够采集开关位置、接地刀闸位置、储能状态等;各间隔加装三相CT ;加装电缆终端测温装置;加装PT柜,为电动操作机构、智能配电终端及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并提供电压遥测量;无母联的开关站新增母联柜。
(2) 智能终端装置。加装配电终端DTU,实现状态量和模拟量的采集处理;加装后备电源,在线路停电后至少能够保证配电终端和通信设备工作12 h,并完成所有开关的3 次分合操作。
4.3 柱上开关改造
柱上开关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如下:
(1) 柱上开关本体。更换柱上开关本体,采用智能型柱上开关,使之具备电动操作机构;具备状态量采集接口,能够采集开关位置、接地刀闸位置、储能状态等;具备三相CT ;加装两组单相PT。
(2) 智能终端装置。加装智能配电终端馈线终端装置(FTU),实现状态量和模拟量的采集处理;加装后备电源,作为电动操作机构及配电终端、通信设备的后备电源,在线路停电后可维持12 h连续供电并支持开关的3 次分合操作。
5 配电自动化改造设计要点
5.1 改造的电压等级
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配电网的支撑技术,目前的改造工作主要针对中压配电网,即10(20) k V配电系统,能够实现配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实现中压配电网故障的定位、隔离以及自愈供电。
10 k V及20 k V系统的配电自动化改造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在进行20 k V配电系统自动化改造时,需要将PT、一次连接电缆、电缆头及其附件、联络柜、柱上开关本体等一次设备更替为20 k V相应型号;二次系统改造与10 k V系统完全相同。
由于20 k V PT及柱上开关等设备报价均高于10 k V相应设备,因此在同一期改造中,需要分开统计。
5.2 终端箱的放置方案
为了日后能够顺利施工建设,在前期勘查阶段,需结合现场情况,选择终端箱的最佳放置方案。
5.2.1 环网柜
环网柜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放置方案,分别为终端箱内置、终端箱内置扩户外房及终端箱外置。
环网柜终端内置方案示意如图4 所示。
原环网柜有四个进出线间隔,柜体内部原先预留了一间隔( 即配电终端扩展间隔)。根据当前所选厂家配电终端的型号和尺寸,判断内部空间是否足够放置终端。
内置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需特别测量柜门高度,存在柜体内部空间足够,但柜门阻碍施工,终端无法内置的情况。有些环网柜预留间隔已加装PT柜,必要时,可以拆除原PT,将现终端柜内置。
环网柜终端外置改造方案如图5 所示。
二次终端箱外置方案是将智能终端DTU、PT柜、光网络单元(ONU) 及通信附件、后备电源等集成在一个独立的二次终端箱体内。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其放置在环网柜的周围空地。对于城郊、农村以及城区环网柜周边空间较大的区域,优先采用外置方案。
如果环网柜内部有预留间隔,但空间不够( 参考数据:垂直高度1 600 mm、水平距离650 mm、深度750 mm),无法将终端内置时,如果也没有条件将终端外置,例如环网柜周边有围墙、栅栏、树木等不利因素时,则考虑扩建基础,拆除原有户外房,扩建新户外房后,将终端内置。
5.2.2 开关站
开关站内开关柜的布置一般有面对面排列、一字排列等形式。勘察时,需要确定开关站内是否有空间放置自动化终端落地柜( 尺寸参考800 mm×600 mm×2 260 mm)。单个落地柜体内可以放置2 台DTU核心单元,按照一台DTU采集10 个间隔数据进行估算,当开关站间隔数大于20 时,需要3 台及以上DTU核心单元,现场需确认至少两台终端柜的位置。
在现场勘查时,如果没有位置放置落地柜,或开关站高度不足时,可以选用挂墙式自动化终端柜体( 参考尺寸600 mm×500 mm×1 600 mm)。为了保护柜体下部引入的接线,挂墙式终端需配置宽度600 mm的二次桥架约1 m。
配置有压变或所变的开关站,压变或所变可以充当PT,不必再加装PT柜单元。对于居配工程的开关站,因为已装设直流屏和110 V电动操作机构,因此,除加装自动化终端外,不需要进行其他改造。
5.3 通信网络建设方式
通信网络的建设方式与区域负荷密度和负荷重要性密切相关。A+ 及A类区域,一般采用“三遥”改造模式,配电终端在完成数据上传的同时,也需要接收并执行主站下发的各种指令。因此“三遥”改造方式对通信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手拉手型保护组网方式。如光纤无法到达改造点则需考虑改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B及C类区域,一般采用“两遥”改造模式,改造内容及要求和“三遥”类似,区别在于不需加装电动操作机构以及将ONU替换为无线模块。无线公网通信主要采用3G网络接入,部分线路改造点通过LTE网络接入。为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在改造地下负一层的开关站时,需在现场勘察时,测试无线信号的强度。
5.4 原有设备沿用情况
对于原先已经安装电动操作机构的环网柜和开关站,勘察时需确认电动操作机构的电压等级、使用情况等,并和配电终端厂家确认能否沿用原电动操作机构。
环网柜本体和开关柜柜体,如果因年代久远,锈蚀严重,使用条件恶劣等原因无法进行改造时,可以直接将一次设备整体更换,新上已具备配电自动化功能的新型智能设备。
5.5 零序电流互感器
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的变电站出线环网柜或开关站,可以在各间隔加装零序CT,实采零序电流,解决零序电流计算不准确的问题,便于单相接地故障区段的判断。但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价格较高,安装施工存在一定难度,是否加装需要综合考虑对经济性以及准确性的要求。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配电网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配网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各科研单位及院校正积极开展对于配电网的新网架新技术的研究。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配电网的支撑技术,最近几年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3.乡镇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篇十三
篇一: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来榜镇2011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住建局的精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力合作,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坚持“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公开公正、分批实施、以点带面、分散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已圆满完成2011年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根本上改善了部分群众居住条件,使群众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来榜镇位于岳西县地域中心,318国道和209省道在境内交汇,周边与温泉、莲云等8个乡镇接壤,是通往西南边9个乡镇的必经地,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全镇12个行政村,274个村民组,6660户,总人口22663人。全镇五保户242户,低保户439户,贫困户710户,现有危房户545户,占建档贫困户的39.1%,占全镇农户的8.2%。
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
2011年我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5户,根据县政府《2011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按各村摸底情况,逐村将任务落实到户,其中五保户15户,低保户53户,贫困户137户,上级补助资金164.0万
元,群众自筹1332万元。镇政府在10月底组织人员对各村危房改造进行自查验收。目前,竣工住进新房165户,一层竣工11户,二层封顶正在装修29户,12月底均能住进新房。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来榜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政协主任孙波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刘和睦为副组长,党政办、发展办、民政办、建设办、财政所、国土资源所、林业、电力、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协调、指挥。下设两个工作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组,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对危房改造工程的各个环节从严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工程验收组负责危改对象的初审核实,对改造任务完成后及时组织验收。制定印发了《来榜镇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及时召开全镇危房改造动员大会,部署安排此项工作,同时采取电视、会议、宣传栏、进村入户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群众自愿进行危房改造,同时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建房户的实际困难,激发群众热情,发挥其主体作用。按时向主管部门上报信息和进度加强上下联系。
三是认真摸底、注重审核、选准对象。我镇4月上旬就认真部署安排,对全镇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进行逐户摸底登记,为搞好危改工作做准备,在确定对象上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在申报上,严格按照“户申请、村委会和镇验收组调查核实、村民代表大会评议表决、村/ 6 委会公示、政府审核申报”五个程序进行。资金补助上严格按照省规定标准补助,落实到户时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居住房屋极度危险,家庭极为困难农户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设。
四是加强督促,注重质量监管。镇质量、安全管理组从六月起每月对全镇危改户进行一次督查,并认真填写危改户基本信息登记表和督查表,一户一档,在督查中发现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或有安全问题的户记录在档,并要求限期改正,随时复查。同时督促进度,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工作成效
2009年到2011年,三年来我镇通过危房改造解决了455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改善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群众造成的损失,实施危房改造引领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转变了农村群众居住观念,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我镇仍有300多户在册困难群众危房未改造,工作任务重,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群策群力,增强工作的紧
迫感和责任感,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精心筹划,将此德政、民心工程认真做好,使群众满意。
来榜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张村镇201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2010年,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的正确指导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坚持“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公开公正、分批实施”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根本改善了部分农民的居住条件,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张村镇位于平陆县西25公里处,辖28个村,全镇总户数6654户,总人口2.7万余人,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亩,人均不足一亩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310元,苹果为主导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风平公路与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耕地较少,部分农户收入偏低,目前,仍有部分农户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窑洞和土坯房中。
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
2010年,按照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200户,涉及全镇28个
村,已完工200户,完工率100%。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各级职责。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办、国土资源所、会计核算中心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协调指挥,制定了《张村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 / 6
确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篇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市住建部门精心指导下,我县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成效,很好地改善了部分农民的居住条件,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与省厅倾情衔接、积极争取,省厅下达给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户,上级补助资金*万元,现己完成改造计划任务,资金全部发放到位。目前省预下达的第二批危房改造指标正在组织实施过程当中。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对农村困难群众来说,是解决住有所居、雪中送炭的大好事。为了把好事办好、办实,我们努力做到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精心组织,顺利推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危改领导小组,组织县纪委、财政局、督查室全程参与,研究制定出年农村危改工作实施方案,对危改造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二是严格对象,严把程序。我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公开、程序公开,严把对象的准入关,严把操作的程序关。危改对象按照“三最”原则,即家庭经济最困难、住房改造最急需、解决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各
乡镇通过调查、摸底,通过党委会讨论,最后确定对象,上报住建局建立逐村逐户农村危房改造分类统计数据。领导小组组织专班分组下乡,深入农户家中,现场复审、拍照存档,逐村逐户建立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再实施危房改造。
三是强化督查,规范操作。危改工程影响面广、政策性强,为确保该工程扎实推进、平稳运行,我们注重细节、狠抓执行。一是督查到“户”。按照马县长部署要求,由政府督查室牵头,纪委执法室、住建、财政、电视台组成督查组,通过实地抽查农户、电视台跟踪拍摄的形式,采取“四查四评”的方法,对全县*个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二是通报到乡。在日常督查工作中,对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的乡镇,进行及时通报表扬,并安排电视台、报社进行跟踪报道;对进展缓慢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三是资金直接到户。在资金分配上,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实行财政拔款、银行支付,直接发放到户的模式,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三、工作计划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危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加大向上争资力度,加大实施工作力度,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民生工程重要项目来抓
紧抓好。
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选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使真正的贫困家庭受益。/ 6
三是整合资源,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
篇三:井沟乡危房改造工作汇报材料
井沟乡危房改造工作汇报材料
一、及时宣传发动。
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乡村两级会议传达了全县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并部署了摸底核查工作任务,并要求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村组。
二、领导高度重视。
为加强对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关平任组长井沟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导、督促、协调和调度等工作。各相关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由村支书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一)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坚持“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政府支持、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经济实用,规范操作、公平公正,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五项基本原则,突出重点,厉行节约,逐步解决全乡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2011年11月底前完成共计完成2贫困残疾人危旧房改造17户,每户落实改造资金8000元。农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168户,每户落实改造资金2000元。农村五保特困户危
旧房改造13户,每户落实改造资金2000元。
(二)明确了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和资金管理办法。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对象重点是农村无房居住户、因灾倒房户或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及其他农村贫困户。
(三)明确了改造标准。要求危房改造户改造面积必须达到45平方米,结构为砖混或砖木结构,确保房屋质量,设计要达到四级抗震设防的要求
(四)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优惠政策。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以相关村为主体,各相关村向乡政府签订责任书,村、户逐级签订协议书,实行包干负责制。包片领导及包村干部督促所联系的村做好有关工作,确保每村都有乡干部包干负责。由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综合考核、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
【自动化改造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冲压自动线的维护保养与技术改造08-07
自动化工作 宣传标语09-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定岗工作总结10-17
自动化学院09下半学期青协部门总结08-25
自动化就业10-08
自动驾驶仿真平台总结09-15
煤矿自动化控制06-24
电气自动化方向考研06-21
公安办公自动化系统07-07
班级管理自动化之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