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表(精选8篇)
1.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表 篇一
五龙小学大课间活动安排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苍溪县教育科学技术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并经学校行政研究一致决定在我校开展以做广播操与跳舞及学生自由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课间活动。
二、活动内容
1、学生做最新版的广播体操(天气热时开展)。
2、师生共跳金龙玉兔舞(天气寒冷时开展)。
3、师生课间自由活动。
三、活动场地
学校内操场
四、活动参与人员具体安排
1、总策划、总指挥——李昌明
2、音乐及音响:蔡泽阳、唐甜
3、领舞:雷顺华、王琴、杨蓉、各班班主任
4、各班纪律维持:各班班主任
5、全校纪律维持:值周老师、体育老师
五、活动安全保障
1、各班班主任高度重视并宣讲安全注意事项。
2、各班成立安全监督小组,随时向班主任老师报告不安全现象。德体卫艺处
2014年2月18日
2.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表 篇二
关键词:健康,锻炼,愉悦,成长
健康是指人体在身体和心理及适应社会发展方面都能保持完美的状态, 而不是单单指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体育运动是欢快的活动, 它能使身体健康舒畅, 而且能从这种健康、舒畅中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的心灵。在当今重视体育健康的新形势下, 推广和提倡体育大课间活动就像一缕阳光渗透了整个校园, 给校园注进了青春的活力, 更好的展示出学生生动活泼、阳光向上的天性。比如我校: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的大课间活动, 其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活泼自由, 更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 这无疑也更受学生的喜爱。它除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造就学生的健康心理外, 还让学生掌握了一些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技巧, 使学生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 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1 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令人担忧。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 学生肥胖人数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 1/4的城市男生是“肥墩”, 眼睛近视比例, 初中生接近60%, 高中生为76%, 大学生高达83%, 视力不良、超重及肥胖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学生学习任务繁重, 每天生活的单调, 学生的每天日程安排就是从学校到家里, 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做习题, 体育锻炼时间被挤压, 每天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像一场及时雨洒满了全国各地。而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 是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 使学生能真正走进操场, 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的有效措施。
2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不仅使学生身体得到了全面锻炼, 增强了体质, 还对学生在德、智、美三方面更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 大脑右半球的活动暂时处于主导地位, 这个半球同时支配音乐和愉悦的情绪, 适当的体育运动之后, 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加强, 养料的充分吸收, 废物从呼吸、汗液中加速排出, 各个器官和肢体都得到活动, 左右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得以平衡, 这时会感到周身爽快、舒畅, 觉得生命充满着活力和愉悦, 同时也就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1)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 也是身体素质的快速增长期, 在此阶段坚持锻炼,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全面发展, 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2) 整个体育大课间活动, 学生在音乐的指挥下, 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项体育活动, 那些动人的旋律, 优美的歌声, 使学生得到了心灵的震撼、美的享受的同时, 既锻炼了身体, 又陶冶了情操。
(3)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丰富了学生活动的内容, 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使学生在快乐的运动中身心得到锻炼, 在快乐中掌握运动的技能、技巧, 在快乐中成长。
(4) 体育大课间活动还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为他们走向社会, 走向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间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模拟社会的环境,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关心, 相互尊重, 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与交流。
(5) 体育大课间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的心态和文化素养的形成。课间体育活动融文化艺术于体育之中, 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良好的影响, 是学生难以忘怀的校园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6)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培养创新能力, 对提高他们未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编自创动作、自己设计体育游戏的同时, 萌发了创新的种子, 提高了创新能力。
(7) 大课间活动使学生获得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好的品质。开展大课间活动后,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更浓, 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更多, 逐渐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8) 体育大课间活动能促进学生健康目标的实现, 学生的达标率明显的上升。
3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案例
课间操是中学生参加的最稳定、最有保证的一项体育活动。多年来, 课间操等于广播操, 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 学生早已厌倦。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而已。现在把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 时间安排由原来的10分钟增加到30分钟, 集健美操、武术、跳绳、踢毽、乒乓球、羽毛球、游戏、接力跑、球类等为一体, 列入课间体育活动中, 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
内容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 随着校园广播《你我他, 快参加》歌曲响起, 伴随着强烈的催人奋进的节奏, 各班在教室们口排着整齐划一的队伍, 依次跑进操场, 老师们都走出了办公室, 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接着《青春的活力》曲子响起, 师生们一起做起了广播操, 那份和谐、壮观、自信, 构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 当《歌声与微笑》音乐响起时, 分散活动开始了, 这是学生最高兴、最放松、也是最自由的时候, 各班在体育委员带领下, 来到指定的地点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安排,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愉快的活动起来。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活动器材, 主要有短绳、长绳、毽子、羽毛球、呼啦圈、滚铁环、转陀螺、乒乓球、篮球、排球等, 学生也可以自带运动器材, 也可以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跳自己喜欢的舞蹈, 练自己喜欢的拳术, 这段时间内主要突出了学生自主活动, 主动参与, 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 身心得到全面的放松。
(3) 队列回归, 在音乐声的引导下, 学生跑步回到原来的位置, 随着《校园秧歌舞》音乐响起, 学生们欢快地跳了起来。放松运动结束后, 学生带着活动后的愉快心情, 排着整齐的队伍跑回教室, 准备学习其它的学科知识。
(4) 遇到下雨天气, 可以自己编一套室内活动操, 学生在做完规定的动作后, 在教室里下棋、游戏、猜谜或在走廊里活动, 内容可以按老师平时教的动作锻炼, 也可以按自己的爱好练习。
(5) 春、夏、秋季节先做广播操, 然后分散活动, 再集体跳放松操。冬季先全体跑步, 然后分散活动, 再集体跳放松操。
4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感悟
(1) 把传统的课间操形式改为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不仅是必需的, 也是可行的, 它不仅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也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且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起到了推动作用。
(2) 有规律的有组织的适量的活动, 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身体, 增强了体魄, 而且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带来积极的自我概念, 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 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加强了注意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 培养了他们相互协作, 克服困难的能力, 树立了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 从而使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敢于竞争。
(3) 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的构想。
(4) 在终身体育、体育文化等新观念形成的今天, 从文化的、生活的、课程的视野建构大课间体育活动, 丰富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形成科学、体育与艺术整体育人的新格局, 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对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产生良好的积极的影响。
(5)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求既开放又灵活, 它对组织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样做到管理有序又灵活多变, 使学生既能充分自主自创, 又能自律自控, 仍是一个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此外, 不同的学校, 场地、器材和师资等配置不一样, 构造的课间体育活动也不相同, 只有因地制宜, 不断创新, 才能形成各自学校课间活动的特色, 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大量的事实证明,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的基础, 没有健康的体魄, 即使品德再好, 学问再大, 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 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有效的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 从学生脸上浮现的笑容告诉我们, 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了愉悦和欢乐, 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学生正在以阳光的姿态成长, 体育大课间的及时开展, 让校园永远充满阳光, 让健康永远伴随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季克异.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4]王金战, 隋永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M].重庆出版社, 2011.
3.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 篇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一中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搜索有关的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研究进行归纳。
2. 问卷调查法。对一中200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方便抽样原则抽取10个班每班发20份进行调查。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其中男生96份,女生90份,回收率是95%,有效率是98%。本次研究中,问卷信度检验为:间隔为5天的时间进行重复两次问卷调查,在方便原则基础上抽取25%样本量即50人进行重测,答案相同人数为49人,仅有1人不相同,R值0.885,P<0.01。
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归纳,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推理,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1.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
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实施了较长时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反映出新形势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朝气蓬勃、多姿多彩,充分展现出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新形势下体育锻炼的生机和活力,通过问卷调查一中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了解欠佳,甚至有学生对其持否定态度。这不仅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带来限制,也说明了学校以及具有工作者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贯彻与宣传力度有待加强问题。
2. 学生对现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满意度不高,对现有的大课间形式满意度也仅占问卷比的40.9%,另外还有24.7%同学对现有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不满意。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效果满意度也仅占问卷比的22%,还有51.1%的学生不满意。现有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效果不满意和无所谓的学生比例最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从事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兴趣问题导致的学生对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抵触心理,不但达不到真正锻炼的目的,也阻碍了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术技能的形成,因而我认为根据学生兴趣需求,引导吸引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度,是各学校今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亟待解决。
(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推广,丰富了学生在课间的活动内容的同时,随之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显现:一方面,运动形式单一陈旧,实施项目少,学校基本保持以广播体操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另一方面,学校及体育教师的组织受到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枯燥乏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上均改掉以往单一重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融入更多体育锻炼元素,以此培养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锻炼习惯,以及对体育活动热爱,是解决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最有效的途径。
三、结论
1. 通过以上对一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发现一中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上存在学生兴趣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组织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
2. 由于学校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生学业压力影响,以及学校相关领导、体育工作者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支持与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足,活动场地设施利用不充分,融入更多体育锻炼元素,以此培养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锻炼兴趣,以及对体育活动的习惯,是解决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最有效的途径。
4.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生体育意识,以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1、全体参与原则。
师生全体参加,充分发挥大家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相激励,做到人人锻炼,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在普及与提高基础上的良性发展局面。
2、安全第一原则。
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既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制度。高度重视,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身体情况特殊学生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锻炼强度要适中,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3、科学性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地恰当地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活动量,保证时间的同时也不超时,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
4、教育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谅互爱,团结协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寓学于乐、寓练于乐。5.创造性原则。
经常进行同样的活动,学生会厌烦,会失去兴趣,其锻炼价值也会降低。只有不断地翻新,不断地发展,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编自创各种趣味体育活动,集思广益,自制器材,让大课间活动时时有趣,常常新鲜。6.愉悦性原则。
选择健康的游戏,踢毽子,跳绳,拍球等有趣的活动,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轻松地节拍中,自由地活动,把健身寓于快乐之中,成为一种享受。7.实效性原则
能否满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活动的关键。活动的开展不能留于形式,更要讲究实效,最后的评价应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五、活动目标
开展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促进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全体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1、优化大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 篇五
首先,在20XX年下半年,我校进行了学校学生体育达标工作,体育达标工作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总分。达标工作做得好坏,直接体现一个学校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和领导重视程度,也充分证明了一个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深入力度,也是对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普及,提高身体素质都有着积极作用。几个月来,在学校领导各其它教师的配合努力下,学校体育达标工作正稳步、扎实地向前迈进。本学年的体育达标工作也顺利完成。
其次,为了响应金水区教体局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锻炼理念,我校大课间推动“两操一活动”。大课间活动的具体安排是在每周二至周五上午第二节下课进行,整个大课间活动为30分钟,分为眼保健操,垒球棍棒操和跑步三个环节相结合的形式。有效地开展“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学期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两操的进出场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做操时静、快、齐,动作规范、美观,为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落实了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大大地改进了全校做操质量及组织纪律性。
接下来,在10月中旬我校又进行了跳绳比赛。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组人员连班加点地画场地,准备器材,安排裁判,布置场地等等。终于顺利地召开完毕,接下来又是算分、排名、颁奖,忙的不亦乐乎!但是我们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工作。为了迎接此次跳绳比赛,孩子们每天都非常认真地练习。比赛时孩子们更是各不示弱。通过本次比赛能够提升孩子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加强各班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提高各班的体育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随后,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师生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热潮,20xx年10月下旬,在我校的操场上又隆重举行了“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学生冬季长跑运动起跑仪式。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养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习惯,每天坚持长跑,以更好地磨炼意志,增强学生的体质。
随着我校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全校的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现在,孩子们都能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展现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形成了全体师生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
6.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篇六
为了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一、活动内容。
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科任老师的组织与参与下,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进行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身体素质练习等活动。活动内容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
1、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体育课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
2、应因地制宜,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动形式,推广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长跑运动。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3、要坚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将体育教学纳入开学前的学期教学计划、课前的备课、课中的课堂教学、课后的总结;坚决杜绝体育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放羊式”,切实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使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都能运动起来,达到要求的运动负荷;克服体育课堂教学忽略运动密度、运动负荷的倾向,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动负荷较大的内容,尽快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1、大课间活动。
全面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要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课表,时间不低于30分钟。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以下活动内容:
(1)眼保健操。(上下午各做一遍)。
(2)、校园广播体操、学校自编操。
(3)、分组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科任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进行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趣味性比赛、身体素质练习等活动。
(4)、集体跑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每一周大课间(2)的内容结束后,适当安排全校或部分年级(班级)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如遇班级较多的情况,可分内外圈相向进行跑步,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严禁学校自行组织学生到校外或公路上跑步。
(5)、体育游戏。如丢手绢、钻呼啦圈、老鹰抓小鸡、躲闪竹竿、竹竿跳、拔河、迎面接力、跳绳比赛等。
(6)、整理活动。组织学生做好放松运动,调整好学生的身体状态,以便上好第三节课。
在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上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价值。
在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生理负荷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各校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学生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最好控制在140次以内,利于疲劳消除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
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时要注重主题性。要立足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情况,把大课间活动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来。要把大课间活动与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班主任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者。要明确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期初安排课务时应把大课间活动作为课时量安排给班主任。
2、课外体育活动。
(1)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2)教学日中没有体育课和没有出早操的班级,当天必须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学生、内容、指导教师“五落实”。
(3)下午课后,在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的组织和参与下,进行体育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身体素质练习、跑步等活动。
(4)训练工作。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各种比赛,并做好输送工作。
(5)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运动会或体育节(传统项目学校还应举行一次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单项体育活动的联赛制度,每学期举行3—4次单项性体育活动和竞赛。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创编群众性竞赛项目,突出健身娱乐性,所设项目全校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
(6)认真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继续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按规定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要在每年12月底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中心。
二、实施方法
(一)、大课间活动在上、下午第二节课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二)、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1.领导负责制: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建立校长负责制,少先队辅导员亲自参与了解情况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班主任负责制:
(1)认真组织本班学生准时出操,保证出勤率。
(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亲自参与正确引导,教育和鼓励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班集体争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考勤人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
3.体育老师负责制:
(1)、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安排和乐曲选择。
(2)、内容要考虑地方、季节的特点,乐曲要适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3)、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退场安排。
(4)、负责组织大课间全过程,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5)、负责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三)、各班级要经常开展检查评比工作,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让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经久不衰,要成立大课间体育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常年不间断的检查与评比,定期公布,及时表彰,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
(四)、全体教师参与。
7.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篇七
一、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 快乐主题, 以生为本
我们提出了“快乐大课间”的主题思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顺从了学生的天性, 让学生有东西可玩, 有时间去玩, 让学生玩得更生动活泼, 更有教育意义, 学生的自主性就越明显。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的, 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本性, 发展人的内在能力;促进能力发展的训练要随不同的能力而变化。我们十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成立了大课间活动协调委员会, 把大课间的组织工作交给学生, 教师只做协调点拨工作。让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活动中, 体验成功, 体验快乐。
(二) 优化方案, 突出特色
我们坚持了五个原则。一是全体参与原则。师生全体参加, 充分发挥大家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互相激励, 做到人人锻炼, 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全面提高, 形成在普及与提高基础上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遵循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根据季节的变化, 合理地恰当地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活动量, 保证时间的同时也不超时, 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 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三是教育性原则。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 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谅互爱, 团结协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 寓学于乐、寓练于乐。四是创造性原则。经常进行同样的活动, 学生会厌烦, 会失去兴趣, 其锻炼价值也会降低。只有不断地翻新, 不断地发展, 活动才会有生命力。五是实效性原则。能否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 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活动的关键。活动的开展不能留于形式, 更要讲究实效, 最后的评价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三) 精心编排, 科学实施
科学的组织实施是确保体育大课间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活动中, 我们注重组织方式灵活多样, 采取跑步或体操、自编国学武术操、集体兔子舞、放松—手语舞等多种活动形式, 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单一活动形式, 又兼顾了中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特征,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活动以《运动员进行曲》作为入场的音乐, 学生们在激昂有力的进行曲中, 迅速站好队, 进入准备状态。具体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即跑步10分钟 (夏季调整为做中学生广播体操和自编拍手操) , 自编国学武术操5分钟, 集体兔子舞5分钟, 放松—手语舞4分钟, 在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调整,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30秒, 其他各部分调整15秒。整个活动过程都在音乐的旋律下进行, 一共25分钟。主体部分结束后, 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军乐声中, 整齐有序的退场。
(四) 加强协作, 科学考评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体育教师和班主任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没有班主任的参与, 大课间活动全部由体育教师来组织是很难有效开展的, 因此, 我们将班主任确定为本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直接组织者、第一负责人。体育教师准确把握大课间活动的性质、要求、目的, 在大课间活动开展前, 制定详细、合理的方案。充分考虑开展项目的安排、场地的划分、器材的准备等, 协调各部分工作, 了解学生思想情况, 处理好人事关系, 突发事件, 掌握师生出勤情况等。
二、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启示
启示一:领导重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前提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 离不开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 也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 共同合作, 才会行之有效。我校把开展好大课间活动作为“个十百千万”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 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二:科学的方案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
方案是对工作目标、完成任务的措施、办法和工作步骤等做出先导性部署的书面材料。有了方案才能有条不紊地去组织实施, 工作才有针对性。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也首先要有活动方案, 只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在大课间活动实施前成立了活动方案开发任务组, 由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组成。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设计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 突出了快乐大课间主题, 设计出的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展, 保证学生有适宜运动量, 为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三:不断创新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保持生命力的源泉
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 才更会有生命力。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间操, 其生命力在于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 活动内容几年不更换不补充, 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 甚至失去兴趣。我们注重加强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引入民间体育游戏、校外新兴的体育运动, 让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各种优育活动源源不断地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不断充实、更新体育大课间内容, 给体育大课间活动带来生机与活力。
启示四:注重安全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保证
8.浅谈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八
关键词:体育 大课间 阳光体育
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为重视。从2010年开始,我校对于现行的大课间活动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和认真的研究。我们尝试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展开,开发更为良好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课课程资源,以期带来我校体育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为我校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课题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我们目标是通过研究大课间活动,总结和创编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集趣味性、实用性、安全性为一体的,能够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同时通过研究提高各参研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总结出良好的研究经验,开发出适应的体育课程资源,然后在我市以及更广泛的地区推广。
一、大课间活动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坚持了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性,也是大课间活动在学生中间能够广受欢迎的必要条件,更是真正调节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大课间活动的设置上要注意通过有趣的游戏促进学生锻炼,提高学生认识,提高学生参加课件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大课间活动安排和组织的教育性原则。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身体锻炼,更要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让学生收到道德教育,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互相协助、互相关爱、合作活动、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安排应该融合体育、环境、安全、音乐、人际交往等待领域的知识,把各种知识和任务融合在一项体育活动中。这要求教师要认真设计,相信安排并现场指导。教师要在课件活动中引领学生参与活动,现场监管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课件体育活动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相对自由和自主,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虽然有监管和指导,但是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全盘掌控,应该有学生自主的选择和自由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大课间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特别注意安全性问题。学生年龄小,认识不全面,他们容易激动,容易恐惧,也容易冒险。教师在课间活动组织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安全的强调和监管。教师要对活动场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清除,要对活动器材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彻底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比如某校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跑到教师不能监管到位的篮球场。一个学生贪玩爬到了篮球架上边。当上课铃响后,该学生一慌张在迅速下滑的过程中发生严重事故。又如很多学校有建筑工地,在工地歇工期间,无人监管,要是这时候教师监管不到位很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当然,这些隐患不仅仅存在于大课间活动,而是存在于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安全情况的总结和研究也有助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提升。
二、大课间活动作用
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重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自我校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我校学生在每年冬季流感盛行时期班级学生请假人数从过去的平均每个班每天请假5-10人减少到目前的流感期间请假人数每班每天不超过3人。学生对于流感等疾病的抗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感冒的学生,他们的症状也有明显的减轻。学生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从学习方面看,我们课题研究组与班主任合作研究发现,在课件活动组织好的班级,班级成绩有明显提升,在课间活动组织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这对于班级其他活动的组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对学生在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之间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良性互动。当一个学生成绩上涨之后获得大家的肯定,他可以分享学习经验,供大家参考和提高。班级内学生之间少了猜忌,少了嫉妒,少了互相指责和抱怨。这一切都与大课间活动组织中学生的互帮互助、互相关爱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良好的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活动组织模式
在认识到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和大课间活动需要注意的原则之后,我们需要的是找出恰当的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在这方面,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组织学校层面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
我们共组织了学校层面的兴趣活动小组10个:单双杠活动小组、广播操小组、跳绳小组、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舞蹈小组、武术小组、游戏小组、轮滑小组、太极拳小组。我们组织这些项目小组考虑了男生女生对运动爱好的差异,也考虑到了学生体质的差异和活动积极性的差异,让学生尽可能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形式参与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保持兴趣。
(二)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各类小组
为了使每个学生参与活动,也为了使每项科学的活动得以广泛进行,我们就以上活动模式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报名参加。每个班每项活动报名人数5-15人,要求以上活动模式必须要有学生参与1-2项,不能有任何学生不参与活动。这就保证了在大课间活动中没有孩子被忽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让他们的身心得以发展。
(三)实施平时训练,定期比赛的办法提升学生兴趣
学生对一种活动的兴趣往往保持不了很久,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不断地提升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在这方面,我校采取了竞争措施,让参加某项活动的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竞赛,这种竞赛可以定期举行,平时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监管,各班学生自行比赛,然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正式的比赛,进行严格打分计入班级考核成绩,以提高学生班级荣誉感,也提高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身体和意志。
(四)学生在各种活动之间自由转移以保证活动的趣味性
当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并积极活动的时候容易造成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简单甚至不闻不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校采取了学生自由移动模式,即每个学生参加1-2种活动。他们在参加的活动中只要不超过本班参与活动学生数量的上限(每项活动15人)。他们可以在各种活动之间进行选择。对于那些参与人数最少(每班少于5人)的活动要进行调整,要对活动组织者进行考核以增加活动组织者积极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表】推荐阅读:
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11-12
小学体育活动安排11-25
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计划10-04
小学体育《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反思09-10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安排模板07-23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安排10-26
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科论文08-24
中班体育活动目标08-05
教师体育活动方案09-15
体育竞赛活动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