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2024-11-05

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对称图形》教案

一、情境导入:

(课件)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这片树叶也和我们是一家人)小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三个是一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个图形的右边和左边,你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说说

生:这些图形......

(2)当学生说出“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多一样后”教师出示特别镜头(蝴蝶,蜻蜓,树叶)进一步感知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感受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是美的

(3)将一只蝴蝶对折,(左右两边重合)打开,在对折,再打开

师:将一只蝴蝶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两边的图案重叠)

师演示蜻蜓,树叶(进一步感知两边图案重叠)

(4)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2、剪对称图形

(1)教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a、教师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然后提问:“教师在干什么”?(对折)

b、教师在对折后的长方形的纸上画出所剪对称图形一半的形状,然后提问:“你能看出老师画的.是什么吗?”

c、教师沿着画的图案线剪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图形,学生猜后,教师将图形沿折线打开,显示出一颗小树图案

d、请学生说一说,这课小树有什么特征(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啊)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照老师刚才剪的方法,自己利用桌上的纸,笔,剪刀,尺子这些材料来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识对对称轴

(1)看了小朋友自己剪出的图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虽然我们剪的形状不一样,但剪对称图形时,都要先对折,对折左右一条线,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 :书上也取了一个名字,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画对称轴

a、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对称轴画在什么位置(68)用什么线表示,然后教师示范,用直尺在所剪小树上画对称轴

b、学生铪出自己所剪图形的对称轴(贴在黑板上的就在黑板上画)学生画好后,同桌互相检查,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现象,先电脑出示眼镜、剪刀、人然后出示飞机、轮船、加拿大国旗、玩具、建筑物、植物等。小组说,再点名说

2、68页做一做

师:请判断,再画对称轴,做完后校对(实物投影)叉子为什么是对称的?能对折么?(对折只是其中一种简单的方法)

3、练习十五第2题

a、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折一折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b、再折一折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c、最后折一折圆有几条对称轴

4、运用结论:讨论以下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目

5、推理

四、总结

谁愿意告诉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小朋友多知道对称的图形很多,希望小朋友利用对称图形把生活打扮得更美好

五:欣赏

2.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是数学中图形的基本变换, 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作轴对称图形”则是介于“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 它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 作用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审美情趣.

教材的重点是轴对称的性质及轴对称的作图, 难点是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 探究其基本性质;2. 能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3. 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经历轴对称变换的画图、观察、交流、图案设计等活动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及轴对称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利用轴对称作图和图案设计, 培养和发挥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潜能.

三、教学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变换的图片收集与播放与撕纸相结合、探究与归纳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感悟与应用相结合等师生双边活动, 将数学生活化, 让游戏走进课堂, 让学生释放灵感, 使学生淳朴、率真的本性得以自然流露,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 从而打造更充实、更有活力、更能享受数学的实效性数学课堂.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共有四个环节:温故知新———探求新知———总结内化———回归生活.

设计“温故知新”这一环节一方面为检测学生上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则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体现数学学习的联系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通过出示关于直线l轴对称的两面小国旗, 让学生根据图形回忆轴对称、对称轴、对称点等概念.

“探求新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学习新知识.

活动1:动手试一试, 动脑想一想. 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的美、轴对称的应用, 聪明的学生还可以感受到如果已知一个图形, 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可以画出这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2:欣赏、思考、撕纸、探究. 本活动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欣赏中思考:“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对得到的图形方向和位置是否有影响? ”二是用撕纸探究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 重点说说第二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首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一张白纸连续折叠两次, 然后在折叠的折痕一面撕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撕下的部分放下, 把剩余的部分打开观察, 再结合教师设计的“答一答”中的填空, 双管齐下, 一举归纳出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动手加动脑, 实践出真知, 行云流水, 水到渠成.

活动3:尝试探究. 这一活动的实质是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当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后, 看到有挑战性的题目, 是非常兴奋的, 定会产生强烈的尝试欲望. 借此机会,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 给学生一些时间, 让学生先去尝试. 然后教师在听取学生认识的同时, 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步骤:第一步, 作垂直;第二步, 延长;第三步, 截取.学生经历了自己作、看老师作和归纳步骤等过程, 自然会彻底掌握. 接下来就是练习巩固了 (作线段、三角形等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 再作适当的拓展 (射线、直线、特殊位置下的轴对称图形的作法等) , 最后是议一议:通过以上探究, 你能总结出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吗? 结论展示以突出重点和精练为原则, 分别是找、作、连, 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活动4:练习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1页1、2题) .

活动5:欣赏与设计. 本活动先展示身边的轴对称实例, 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 模仿、设计、创新,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结内化”环节其实就是课堂小结 , 以问题的形式出示本节课的知识提纲, 引导学生谈收获, 可给学生以方向感和回忆之线索. 既关注了知识技能, 又重视了情感态度, 使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 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达到了“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最后一环节“回归生活”, 可以看作是作业设置, 也可以看作是新学知识的拓展应用, 又或是生活与数学的完美结合.虽然很多资料上显示课本习题12.2的1、5题为主, 但我考虑到类似于这种“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学生已经掌握, 反倒是由于时间关系, 课堂上的“生活与数学”部分, 学生肯定没有尽兴. 所以, 作业依然是“利用轴对称为班级墙报设计一幅花边”.

五、教学反思

3.小学二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篇三

周雅斯 二年级(7)班 2015年4月1日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 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2、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另一半。)师:出示汉字“日”,大写字母A,笑脸图、数学的8字,等一些对称图案。(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老师让你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看看你从图片当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图片(蜻蜓、脸谱、树叶、蝴蝶)

边出示边问这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只蝴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说明左右一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折验证一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4.师:刚才咱们在对折时出现了一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

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一般用虚线 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5、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6.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五角星√

月亮√

二、动手验证,感知探究

师: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广泛,下面我们来欣赏

一下(播放课件),这个图形你见过吗?在哪见过?它们 美吗?(美)那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小手创造一幅对称 图形呢?(想)

在大家动手之前呢,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周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

1、提问:老师是如何剪出来的?(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先对折再剪)

课前,周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纸,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2、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剪,教师指导)

3、展示作品

三、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找三个图形的对称轴

今天我们以前认识的三个图形也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了,但它们的对称轴找不到了,希望你们动手折一折来帮助它们。(生动手折)找到之后把它画下来。(展示)

师:(师作示范)同学们请看,只要我们把圆反复对折后,就会发现它有很多条对称轴了,所以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你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今天啊,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

现,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五、学生作业

1、数学练习册

2、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七、课后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探究平面图形中哪一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一些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发给学生各种有代表性的平面图形,放手让他们自主去解决,通过学生亲自去折一折,能够很快的辨别出来是还是不是。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为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4.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四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剪出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图形纸、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情景导入

用白纸遮住一半,露出另一半,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1、观察,初步感知

(1)认识对称

观察照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

(2)揭示对称

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3)扩展认识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自由说,全班交流)

2、操作,体会特征

(1)从物体到图形的认识

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电脑出示按蝴蝶、飞机、天坛等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继续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

们是对称的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交流反馈。演示折纸过程:对折后两边是对称的 板贴:对折

师:那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把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对称(一模一样)的。

师:那其他图形也是这样的吗?师加以补充: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一样(对称),称为完全重合。板贴:完全重合

师: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老师来演示一下。(电脑演示:2个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请大家把其余的两个图形再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小组交流述说)

师: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点名回答)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能完全重合的。

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学生讲轴对称图形),那谁来说说这三张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点名回答)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果把刚才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什么呀?

生:一条折痕。

师: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电脑演示对称轴)(板贴:对称轴)

师:你能找出另外两张图形中的对称轴吗?相互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3、识别,加深体验——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今天,一些图形娃娃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但它们有个要求(电脑出示P84“试一试”)要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大家能满足图形娃娃的要求吗?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图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选的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小组合作操作)小组汇报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知道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请2—3名学生说)

4、训练,巩固特征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棒啊!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

(1)师:(课件出示第84页第1题)这是我们生活中常会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直接提问,课件演示1—2个是轴对称图形,对有疑问的再演示)

(2)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在抢答游戏中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的反映最快。(教师举字母卡片,学生抢答)

(3)师:(小结)为什么N、S不是轴对称图形呀?

生:(上来动手折一折)因为它们对折后不会完全重合。

师:所以轴对称图形一定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一起说)

三、做一做——内化新知

(1)教学例2做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呢?请组长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各显神通吧,看哪个小组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最美了。(小组合作设计,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学生上讲台展示.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做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学生讲完全重合)(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并把一些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师:昨天老师也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电脑出示P85第3题)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能连一连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5页,在书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再点名回答,课件演示连线)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小组同学。

五、看一看——拓展延伸

5.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五

上课时间:4月25日, 累计课时:3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61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我们的眼前,(投影仪出示半只蝴蝶)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起来了,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

教师出示多种翅膀

问: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一种?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谈话:我把这些物体画成平面图形送给了每一位同学,请你们拿出这些平面图形,自己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3)谈话: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说明: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4)提问:谁来说说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

出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圈出重要的词语--对折、完全重合。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2)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提问:为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组织练习

1让学生判断“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其中第4个图形认识吗?这是香港的区徽,知道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吗

3.谈话:我们欣赏到了这么漂亮的图形,而且还能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那你自己想不想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请你们利用剪刀、彩纸、钉子板等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展出。

4.谈话:你们的作品太漂亮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动手连一连。

5.谈话:这些轴对称图形是我们剪出来的,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做“想想做做”第3题。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6.谈话: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国旗吗?每个国家都有国旗,它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做“想想做做’’第5题。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

7做“想想做做”第6题。你能找出哪些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吗?

四、全课小结

你们能说说有什么收获吗?在收获时,你们觉得还有什么遗憾呢?

观看图片

学生思考,并选择其中的一种。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因为和身上的半边翅膀是一模一样的

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开来看看,还发现有一条什么?(一条折痕)

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概括

学生的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

学生汇报自己的判断。

学生说理。

着重说明:S   Z这些图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呈现作品

交流校对。

能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学生自由发言。

奇妙的剪纸

上课时间:4月26日, 累计课时:3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乔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投影仪,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

2.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3.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

4.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

(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

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1)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是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学生的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分类。

(2)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2.研究方法。

(1)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

(2)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展示给学生看。

(3)提问:这样漂亮的图案,你们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4)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的注意事项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一次对折一沿外边画轮廓线一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二次创作。

(1)出示课本第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提出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书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好。

②完成较好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学生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他的折法进行剪纸吗?

(2)出示课本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3.独立创作。

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4)展评作品。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都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往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对称轴,折痕的两侧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

学生与同桌的小伙伴一起操作完成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总结:①对折要整齐,②画样要美观,③用剪要稳当。

学生回答

(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www.xkb1.com

6.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六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7.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七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56~61页的内容,内容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特别强调了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轴对称图形,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使学生体验“对称美”。通过学生动手创作轴对称图形,在创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在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合理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找出对称轴。以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环境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剪刀、彩色纸等。

3、学生准备剪刀、彩色笔两支、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

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PPT课件演示:剪出图形并展开),原来是一个“爱心”图。我希望全班的同学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怎样的?

预设:(1)左右两边是一样的;(2)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图形。(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对称的物体,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课的开头,用剪纸的形式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 感知对称。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也剪一个漂亮的“爱心”呢?请大家拿出剪刀和彩纸,跟老师一起剪一个这样的图形。

边讲解边演示,师生共同剪出一个“爱心”。

谈话:请大家继续看下面的几个图形。(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等图片,见教科书附页)

提问:认识这些图形吗?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从附页中剪下来的这几个图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

反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

预设:(1)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2)它们是对称的。

谈话:像这样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一样,也可以说成是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天安门图片对折的动画),大家是这样对折的吗?

再问:对折后,哪两边完全重合了?(引导学生体会折痕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另外两个图形,先折一折,看两边是不是也能完全重合;再指一指折痕,并和同桌说一说,每一个图形的哪两边完全重合。

指出: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1)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两边一样,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怎样才叫完全重合?

预设:(1)两边完全重叠在一起;(2)两边的大小完全一样,形状也完全相同。

2. 教学“试一试”。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按顺序给图形编号。

启发: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稍停)别忙着发言,先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要知道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做?(可以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

谈话:请同学们从第一个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先动手折一折,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反馈:通过对折,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1号、2号、3号、4号、6号是轴对称图形)

指正方形,提问:这个正方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演示一下吗?

追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学生演示各种不同的折法。

小结: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折痕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不论怎样对折,只要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指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学生中有不同意见,则请判断正确的同学想办法说服不同意见的同学。【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 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试一试”的教学,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三、及时巩固,深化认识

1. 找一找。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你能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每一个图形,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对折,对称轴在哪里,再通过课件演示对折的过程,验证学生的判断。

(2)出示拼音字母:WO AI CHANG SHU。

谈话:这些拼音字母哪些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逐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你知道这些拼音字母的意思吗?

全班齐读:我爱常熟。

2. 做一做。

谈话:今天我们研究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想)请同学们拿出第二个信封中的材料,自己想办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交流:黑板上都是同学们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漂亮吗?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3. 猜一猜。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老师把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盖住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电脑出示:五角星、大众汽车标志、工商银行标志、汉字“中”等图案的一半,学生回答后,展示整个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个有趣的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做一做”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全课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征,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谈话: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美丽的对称现象,请欣赏。(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称)

谈话:大家感觉美吗?如果把它们画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

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

图形。

8.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八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这样评价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 数学就是数学,简洁、抽象、严密是数学学科的本质,也是她美之所在,这也是她能如此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教学数学。本节课首先应留给学生的“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这一严谨的、合情合理的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很好地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奥妙,领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这次课堂展示活动活动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

一、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我们不仅要努力精心设计这样的好问题,同时还要以这种良好的数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发展问题意识;

二、借助于各种恰当的教学手段。

9.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九

“心随手动”剪纸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目的:

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对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数学兴趣,让孩子感受剪贴画的美的同时,理解轴对称图形。

二、活动内容:“心随手动”——抽对称图形剪纸比赛

三、活动时间:2014年4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

四、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负责人:郭志梅张小晶

六、参加人员:全体二年级学生。

七、活动要求:

1、首先要求班级先进行预选,在班级预选时要求人人参与剪贴画比赛。选出三名参加全年级比赛。

2、全年级比赛时,拿着自己的作品,讲解如何剪的,如何美化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现场评比作品。

4、采用现场打分的形式,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其余为优秀奖。

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四沙小学低年级数学科组在十一周开展“数学剪纸和数学手抄报比赛”活动。

在第11周各班进行初赛。

一、二年级数学老师布置本班学生每人制作1份数学剪纸,三年级数学老师布置本班学生出一份数学手抄报。经过各班数学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每个学生都交上满意的作品。在第12周,每班挑选三份优秀的作品参加级组的比赛。在众多作品中,二(1)班的梁僖腾同学的剪纸“老师,我爱您!”体现了他对老师的爱,是一份非常有意义、有心思的作品。

为了公正、公开、公平,由黄少妹、申丽丽两位专职美术老师和黄丽君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林诗蔚、刘思颖、梁僖腾、冼秋娟、李欣桐、谭乐斯六位同学获得本次数学剪纸和数学手抄报比赛活动的一等奖,罗滢、黄智豪等12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伍宛宛、范艺诗等18位同学获得三等奖。第12周星期五在科学探究室举行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展示四沙小学学生的新风采,新风貌。

剪纸比赛活动方案

10.二年级数学《对称二》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能正确判断镜子里的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小老鼠在照镜子的动画:

师:昨天,小老鼠到蓝猫家做客,它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一起看看吧!

播放完动画后。

师:我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在笑,你们笑什么呢?

当学生回答出其实小老鼠是在照镜子但它自己不知道后,教师追问:小老鼠它自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知道呀?

当学生回答出小老鼠和镜子里的是一模一样的,它跳镜子里的它也在跳等等。

2、揭示课题:

师:真不错!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小老鼠在干什么呀?

教师说明:像照镜子这种现象也叫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对称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段动画片是将教材中小朋友照镜子的情境进行了加工润色,课一开始,同学们马上就被有趣的动画片给吸引住了,课件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老鼠照镜子时的神态和动作,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动画片中展现无遗。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的一段剪影。数学学习继而从这个现实、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情境开始了。]

二、探究体验

1、感受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①把小男孩照镜子的主题图贴到黑板。

师:小朋友们瞧,这幅图中也有一面镜子哦!

师:对!也有一面镜子。是不是也有对称呢?仔细观察镜子外面和镜子里面,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大家把自己的发现小声地和同桌说说。

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当学生说出看到了暖水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的暖水瓶在哪呀?镜里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教师指出:你发现了镜子外面有一个红色的暖水瓶,镜子里面也有一个红色的暖水瓶。

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完整地说出来。

小结:小朋友们刚才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镜子外的和镜中的像一模一样。这就是一种对称现象。

②把倒影主题图贴到黑板。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我们再来看。岸上有树,那里也有树。你还看到什么?

教师用你的小眼睛真亮,谁观察得更仔细一些等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有三只天鹅,水里也有三只天鹅......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现象也是对称吗?可这里没有镜子啊!

学生指出因为有水,师:真爱动脑筋,再仔细看看湖面是怎样的?对了,平静的湖面像是一面平放着的大镜子。

师:像这样的对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岸上有一座红房子,水里的我们就叫倒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倒影吧!(课件演示,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两幅主题图,初步直观地理解镜面对称现象,感受生活中的镜面对称。在欣赏一幅幅蕴藏着镜面对称现象的美景时,同学们不由得发出了一阵阵赞叹声,在欣赏对称美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2、实践应用,照镜子:

1)、拼整图形

师:这些景色美吗?

师:是啊,对称在生活中不仅很常见,而且还很美哦!

出示习题中的三幅图:

师:这三幅图其实也很美,不过它们都只画了......?学生指出只画了一半后。师:对,全部都只有半幅,你能猜出是什么吗?(指着青蛙图)

学生说出青蛙后老师问:刚才那位同学猜是青蛙,你们同意吗?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老师看到一个完整的青蛙?(生:照镜子。)

师:照镜子。好,我们来试试吧!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本71页第4题,拿出小镜子,看能否照出一个完整的青蛙。

师:都看到完整的青蛙了吗?同学们真棒!刚才你们运用对称的规律,照镜子的办法,让大家终于看到了完整的青蛙图案,现在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分别看看另外两幅图。

学生照完后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第一幅是天坛图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旅游胜地可多了。天坛是咱们首都北京最大的旅游公园之一。第二幅青蛙图进行环保教育:青蛙帮我们捕捉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哦。)

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完成71页第4题,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刚才学生进行了仔细地观察,现在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让学生直观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情感的发展应是教学中的一种自然体现,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全班汇报时把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积淀着人文、科学素养。]

2)、看镜子写数字(课件显示数字)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些是什么?(数字)对,这些都是从镜子里看到的数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今天学的知识,把这些数字还原,然后填在方格里。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所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是运用镜面对称的原理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把原来的物体还原,巩固了镜面对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真实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1)师:刚才同学们真能干,用照镜子的办法把这些数字还原了,看来镜子可真神奇哟!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面大镜子。想不想上来照一照?怎么照呢?

2)师示范照镜子:

师:让老师想想。唔!有了,如果我来照镜子的话,我想做一个小袋鼠向上跳的动作。(板书: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向上跳时,镜子里的我会怎么样?

学生说出也向上跳。师追问:是这样吗?我来试试看。师到镜子前做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镜子里的我确实也是向上跳。

3)师:如果让你来照大镜子,你最想做一个什么动作呢?把你的想的动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生互相说动作。

4)学生相继上来照镜子。

根据学生的动作教学上下、前后、左右位置镜外的人跟镜中的有什么变化,并依动作板书(上下、前后、左右)

[设计意图:镜面对称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一环节变静为动,让学生真实感知镜面对称。为此创设了一个照大镜子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一起来观察,镜外的人和镜中的像位置有哪些变化。]

4、游戏活动,强化感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我们用刚收获的新知识玩玩“照镜子”游戏好不好?

①向学生提出游戏要求:一个当镜外的人,一个当镜中的像。

②首先老师与全班一起玩。(老师当镜子外的人,全部小朋友当镜中的像,当老师说所做的动作时,学生也要说自己的动作。)

③师:刚才同学们玩得真不错,现在你们想同桌一起玩吗?

接着同桌一起玩游戏。

④互相评价小伙伴。师: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如果认为你的同桌表现得不错,请摸摸他的小脑袋。

[设计意图: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同投入到这一“照镜子”游戏中,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全体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动作,既巩固了镜面对称的性质,又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思,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

5、实践再应用:独立完成课本习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得可高兴了。可小精灵聪聪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帮聪聪解决难题吗?

*课件出示:71页第5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谁想说说。你选的是哪个?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了对称现象。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学得开心吗?

[全课反思:本课通过拼整图形、照大镜子、互照镜子游戏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我们真实地看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方位交流的心灵碰撞的过程;我们真实地听到学生们有条有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自己及同伴真诚的评价;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其育人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11.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年级:郭文雅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实践中,获得对立体图形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显著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

课件、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生:齐声喊出羊村小羊们的名字。

师:对!喜洋洋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教学方面的小礼品,(出示各喜洋洋和它的小伙伴们的画面。)

想知道都是些什么吗?(课件出示:礼品图片)

师:你们认识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师:哪位勇敢的同学能大声的为我们介绍一下喜羊羊为我们带来的礼品?(请按顺序介绍)

二、操作感知

1.师:提出要求:这些物品摆放的太乱了,你能帮喜羊羊把这些物品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吗?(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汇报结果:同学说分法,教师在课件上演示,把相同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把礼品分类的表格,揭示它们共同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5.活动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在每组小组长的桌面上都放着一袋积木,请组长从袋子中取出和魔方形状相同的积木,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6个面一样大)

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4、认识特殊长方体。

(1)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2)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不同摆法。(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6、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的呢?

(三)球的认识

1.师手里拿一个篮球,问:这是什么? 再出示一个乒乓球,问:这是什么?

师:我们把这样的形状,叫做“球”。(出示球体)贴图并板书“球”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3.师用手轻轻碰一下球,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容易滚动)

(四)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桌上,滚一滚,问: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它叫什么呢?(出示圆柱体积木)

贴图并板书“圆柱体”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一样大。

出示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物体。

(有两个面都是圆形,一样大,容易滚动)4.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师: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及其名称)

三、知识运用

1、师:灰太狼看到喜羊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很是羡慕,带着问题也来到了一四班的数学课堂。

出示课件:连一连、数一数、填一填等练习题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12.二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篇十二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习水县同民镇中心小学:袁明芬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四十人,其中有十一人是留守儿童。他们全部来自农村。他们基础知识扎实,但智力水平层次不齐。可分为五个等级:智力水平好,新知识接受快,运用较灵活占五分之二;智力水平一般,新知识需巩固后才能接受运用,知识较死板占五分之二;智力水平较差,新知识反复讲解巩固才勉强接受,运用知识就更别提了占五分之一。由于他们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学时要从大量的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对称的特征。并为将来学习推导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几何知识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认识“美”。

师:孩子们,认识这个字吗? 生:美。

师:你会用美字组成哪些词呢? 生:美好,美丽…… 师:看,你们的坐姿就很美。你们的穿着打扮也很美。美在生活中太多了,有语音的美,艺术的美,图形的美,今天,袁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课堂,感受数学的美,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观察图画,发现问题。

师:昨天米老鼠去眼镜店买眼镜,可它刚走进眼镜店,店主笑得前仰后合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米老鼠缺了一只耳朵。

师:米老鼠看见两副眼镜,它想买哪副呢?你们能帮它出出主意吗? 生:说一说。

师:两边大小一样,不但很美,而且对称。

3、揭示课题。美丽的对称图形。生:读一读。

二、新知探究。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瓢虫、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对称的含义。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出示:多只蝴蝶和树叶、老鹰。)生:观察、比较并发现这些图片的中间所在直线为界,左右两边形状和大小、花纹、图案都是一样的。师:小结。,3、折一折。

师: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验证一下,这些图片左右两边的大小是否一样呢?

(1)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蝴蝶、树叶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 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不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一说)(上下对称,左右对称,正方形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蝴蝶和树叶是左右两边安全重合。而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上下左右都完全重合。它们都是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对称轴。

2、学画对称轴。并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多少条对称轴?(课件演示)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33页第1题。(出示课件)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1 2 3 4 5 6 7 8 9 A C D E F G H M Q 喜工中由日山甲天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欣赏对称物体图片。

2、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

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六、课后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折一折,剪一剪。用纸剪出美丽的对称图形。

七、板书设计:美丽的对称图形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长方形--------2条 折痕------对称轴 正方形--------3条

上一篇:王中丙市长在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外贸系学生毕业赠言